经典的语言描写(精选19篇)
1.经典的语言描写 篇一
【甜言美语】:① 说好听的话,②指好言好语。
【人语马嘶】:人叫喊,马嘶鸣。形容纷乱扰攘或热闹欢腾的情景。
【片语只辞】:犹片言只字。少量的文字。
【款语温言:指诚恳而温和的言辞。
【作言造语】:谓编造虚诞的言辞。
【枝词蔓语】:指繁冗芜杂的言辞。亦作“枝辞蔓语”。
【语重心沉】:言辞恳切,心情沉重。
【语重情深】:犹言语重心长。
【语笑喧哗】:大声说笑。
【语妙绝伦】:谓言语精妙,无与伦比。
【信口胡言】:随口乱说。指毫无根据、不负责任地瞎说。
【相对无言】:指彼此相对说不出话来。
【危言核论】:正直而翔实的言论。
2.经典的语言描写 篇二
曾有过这样的语言现象, 一些时髦的年轻人经常会把“哇塞”一词挂在嘴边儿:“哇塞, 你今天打扮得真漂亮!”“哇塞, 姚明又扣篮了!”“哇塞, 今天真热啊!”等等, 据说, 这是年轻人用来表达惊叹情绪的感叹词。可是, 使用者也许并不知道这是个很不文雅的词组:“哇塞”是闽南方言, 其中, “哇”是第一人称代词“我”, 而“塞”则是表示性行为的动词。这样的一个主谓词组, 虽然省略了宾语, 但是意思指向还是很明确的。只是, 一个很难听、很不文雅的词, 原本不应该流行开来, 经过传播, 一时间却还成了一些人不以为然的口头禅, 成为年幼孩子们误以为的时尚用语, 甚至还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有声语言传播的殿堂!看看传播的力量———一个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经在台湾地区流行开来的“词儿”, 80年代初从改革开放的沿海地区流入内陆, 先是出现在台湾的影视传媒中, 然后大陆的一些影视明星开始刻意模仿, 接下来在省级、市级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的即兴口语中常能听到, 最后, 甚至连幼儿园的小朋友也跟随其后学会了使用这个词……这真是“语言发生了危机, 危机产生了恶果”!有声语言的传播力量是巨大的, 规范传播是前提, 健康传播是基础, 经典传播是语言传播的至高境界, 所以说, 催生通俗精美、蕴涵深厚的有声语言经典势在必行。
我们生活在一个讲求速度的时代, 一切都像快餐文化一样, 但求速度快, 不求营养多。广播电视媒体作为电子时代的文化前沿同样裹挟在大时代的风浪中。语言是一门艺术, 真正的艺术家是不欢迎快餐的。有声语言经典诞生于潜心文化传承的语言传播工作者, 而不是浮躁的“速食者”, 有声语言工作者创作语言文化产品如同作家创作文学作品一样, 其目的都是为了影响受众群体, 而目前, 格调不高的广播电视节目仍大量存在着, 一些低俗品位的有声语言节目严重污染着受众的视听环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语言危机。
语言危机就是文明危机。泱泱大国, 五千年文化, 名篇佳作、优美词汇数不胜数, 要想找到能够表达思想感情的雅词并不困难, 难就难在传播理念的运用上。张颂教授在《语言传播文论》续集之《语言启蒙行动宣言 (代序) 》的开篇中写道:“我们祖国的文化宝藏, 源远流长, 璀璨辉煌;我们祖国的语言传承, 丰富优美, 蕴涵深广;当今世界, 语言总为民族争光, 哲学已向语言转向;新的世纪, 语言雄踞文化层面, 理性催动悟性张扬。”广播电视媒介在有声语言的传播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广播电视语言工作者的有声语言具有规范的示范性作用, 面对风起云涌的各种新媒体的加盟, 广播电视有声语言有必要坚守传播理念, 有效传播, 尽量制作精品。唯有诞生大量的精品, 才能催生出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而事实上, 在我们存留的文化精品中, 让人一听就明白、一看就记住的话语, 通常不是晦涩难懂, 而是精练、精美的。经典之作, 雅俗共赏, 受众需要的正是通俗而不庸俗的有声语言的精品, 这是快节奏、高运转的现代社会受众的共同需求。
经常聆听经典的有声语言作品会使人的语言艺术修养得以提高。有声语言传播工作者要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意识, 从有声语言角度影响整个民族, 提高整个民族的语言素质。如果可能的话, 将有声语言经典作品渗透到中小学语文课本当中, 在中小学语文课堂上开设经典有声语言作品赏析课, 这会对一些学生原有的不科学的语言思维方式产生影响, 进而从学校的基础教育层面提高全民族的口语素质。
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 文化的多元化不可避免,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汉语正在走向国际化。海外人士是通过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了解当代中国需求的。有资料显示, 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 全球已启动孔子学院 (包括孔子学院、孔子课堂) 149所, 平均每4天就有一所新学院创立。2006年底对全球40所孔子学院的抽样调查显示, 在平均运行不到半年的时间里, 各校已开设汉语课程300多门, 学习人数达1.3万人次, 参与孔子学院举办的各种文化交流活动的人数也超过了22万。由此看到, 在汉语正在走向国际化的今天, 我们不仅要让世界华语爱好者通过文献阅读了解中国文化, 还要让他们通过聆听有声语言经典触摸到中华民族的“心跳”。
3.如何让学生的语言描写“活”起来 篇三
一、“例子”引导,明确规律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自读课文的学习,我都十分注重渗透作文教学,让“读”为“写”服务。充分用好课本这个“例子”。
语言描写一般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提示语和引语。提示语交代语言发出的主体,引语即主体的语言。我在组织学生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时,发现这篇课文语言描写形式多样,提示语也很有特点,我决定好好地运用这个“例子”。完成其他教学任务后,我要求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文中找出几种不同的语言描写形式。经过研究讨论,学生最后归纳出四种对话形式:
1.提示语在前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2.提示语居中
“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又吩咐手下的那一伙,“看好,别让他自杀,先把枪夺过来!”
3.提示语在后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
4.无提示语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接着,我又让学生把文中对话的提示语全部改成简单提示语,让学生读一读,体会内容丰富的提示语与简单提示语在表达效果上的区别。学生们读后说:简单提示语干巴巴的,而课文中的提示语却十分生动传神,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我接着追问,为什么课文中的提示语会有这样的表达效果,让学生仔细地读一读提示语的内容,看它描写了说话人的哪些方面,并让他们找找看提示语可以分为几类。
经过讨论,并经老师点拨、归纳,学生将文中的提示语分为以下五类:
1.简单提示
“他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2.描写人物说话时的外貌神态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3.描写人物说话时的动作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4.描写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传来粗暴的吼声。
5.描写人物说话时的心理活动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
通过例文引导,让学生在寻找、归纳、总结中品尝到发现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同时明确了语言描写的一般规律。
二、短剧表演,现场练笔
为了配合作文教学,我设计了这样一幕短剧:
[一天早晨,教师正在上课,迟到的学生小明来到教室门口举起了手。]
小明:报告!
师:现在几点了?
小明:(低下了头。)
师:昨天迟到,今天又迟到!
小明:我……(嗫嚅着涨红了脸)
师:我就知道你,找不到任何理由。
小明:我……我……
[校长疾步走到教室门口,示意教师走出教室,与教师耳语一番后离去。]
师:(走上讲台)同学们,今天我要特别表扬小明同学,他做了一件大好事。他在上学的路上看到李奶奶摔倒了,将李奶奶送到了医院,这才迟到了。让我们欢迎他进教室!
生:(快步走进教室,入座。)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我将“剧本”打印后,每两人发一份,让他们各自扮演一个角色,体悟角色说话时的心理活动和可能的表隋、动作。我还和一个表现欲很强的学生,给同学们表演了一遍,让学生注意观察我们说话时的表情、语气、肢体动作等,然后练习语言描写。要求学生在描写人物的语言时,通过灵活多变的形式,反映活灵活现的生活;通过丰富多彩的提示语,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写好、修改完后进行小组交流,每小组推荐一件最佳作品进行全班交流。
有一篇对话是这样写的:
小明见老师正在上课,不好意思地举起了手,小声地喊道:
“报告。”
老师的讲课被打断,不耐烦地瞥了一眼站在门口的小明,抬腕看了一下手表,转过头来,质问道:“现在几点了!”
小明欲言又止,默然地低下了头。
“昨天迟到,”老师顿了顿,用指头重重地敲了两下讲桌,“今天又迟到!”
“我……”小明嗫嚅着涨红了脸。
“我就知道你找不到任何理由。”老师越说越激愤,光秃的额头,由于恼火而沁出一层油汗。
“我……我……”平时就不善言辞的小明似乎想辩解什么。
正在这时,校长疾步走到教室门口,示意教师走出教室,与教师耳语一番后离去。
老师回到教室后脸上的怒气荡然无存。仿佛换了个人似的,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我要特别表扬小明同学,”他转过头对小明笑了笑,笑里明显带着歉意,“他做了一件大好事。他在上学的路上看到李奶奶摔倒了,将李奶奶送到了医院,所以才迟到了。让我们欢迎他进教室!”
小明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走进了教室。
這篇对话,不仅有多种对话形式,而且提示语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很好地刻画了老师和小明对话时的情态。
通过现场演练,自演自悟,学生捕捉到了人物的心理,并熟练地掌握了多种提示语,他们也乐意通过这种形式来学习写作。学生们感兴趣了,这样的作文教学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经常训练,重点讲评
4.语言描写的成语 篇四
【谠言嘉论】:公正、正直而有说服力的言论。
【沉重寡言】: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同“沉重少言”。
【沉厚寡言】: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同“沉重少言”。
【身微言轻】:微,卑微。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片言一字】】:少量的文字。
【作言造语】】:谓编造虚诞的言辞。
【自言自语】:言、语,说话。自己跟自己低声嘀咕。
【自不待言】】:大家心里明白,不必再用言语解释。
【直言正色】:谓言语正直,仪容严肃。
【直言正论】:正直公道的言论。
【直言无讳】: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
【直言切谏 同“直言极谏”。
5.关于语言描写的句子 篇五
1、他讲起话来多有劲呀,每一句都像小锤一样敲在我的心上。
2、这句话就像钩子似的钩住了大家的心弦,算是说到了大家的心坎上了。
3、妈妈这句话,像一根火柴,点燃了我心中的希望。
4、他平时话不多,说起来总是慢腾腾的,像钉子钉在木板上似的,一句是一句,没有废话。
5、这姑娘的话如同大地渗出的泉水,清清亮亮,自自然然,没有泡沫,也没有喧哗
6、他的话像一口敲响了的铜钟,“当啷啷”响在了我的心坎。
7、她嘴上没把门的,肚子里有什么就揣什么。
8、她的话儿不多,分量却很重,话语里的每个字,都拨响了同学们的心弦。
9、她一个字一个字地、慢慢儿地说着,好像吐出一个字,就有百斤沉重。
10、他这几句话说得重极了,好像掉在地上都能把地砸个坑。
11、他说起话来,像炮筒子一样冲,全是火药味儿。
12、她这人是属手电筒的,光照人家不照自己。
13、他嘴里像含着一个热鸡蛋,说话慢吞吞的。
14、她这嘴简直就是老太太纺纱,扯起来就没完没了。
15、老人说到这里,忽然停住,犹如那被弹得过急的弦儿,突然崩断。
16、你真是鬼拜花堂枣死作乐。都这阵了,还满不在乎。
17、我想把那件不幸的事告诉他,可是那些话凝成了冰,重重地堆在肚子里吐不出。
18、这家伙的话像一股冷风,吹得我心里寒嗖嗖的,牙齿咯咯打颤。
19、老师的一席话,在我的心窝里添了一把火,浑身都烧得热乎乎的。
20、他生性寡言,不善辞令,可一旦敞开语言的闸门,就有股撞倒南墙不回头的气势
21、他们俩也很想弄个明白,但大权没在手,干着急,只是狗咬刺猬枣没处下嘴。
22、咱们是小药铺,存不住你这根大人参。
23、老师的这些话,句句打在他的心坎上,仿佛是一场春雨,洒落在一块久旱的田地里,很快渗透了下去。
24、她说起话来噼里啪啦,节奏很快,快人快语快性子。
25、她的话条理分明,而且连数字也似一串串珍珠,从口中滚滚而出。
26、他从来没说过这么多话,今天就像黄河决了口,简直什么也拦挡不住了。
27、老校长的每一句话都打动着在场人的心弦,它像惊雷,把人震醒;它像强心剂,使人振奋;它像补药,壮人气力;它像火光,暖人心窝。
28、这几句话从她那刀片一样的嘴唇中间吐出来,字字好像带着刀刃。
29、她就像一部永不生锈的播种机,不断地在孩子们的心田里播下理想和知识的种子。
30、这话不软不硬,恰似一根藤条儿,打在他心上。
31、他说话直来直去,从不拐弯,发起脾气来,一句话能把人砸个跟头。
32、老师的告诫是让我不断进步,像芝麻开花一样一节更比一节高。
33、老师的亲切话语像那清澈的泉水,滋润着我的心田。
34、他的话越说越快、越脆,像一挂小炮似的连连地响。
35、他很少说话,即使说话,也精选每一个字,好像在草拟电报稿。
36、他用鼻孔哼一声,说:“你是吹糖人儿的出身,口气怪大的。”
37、他话匣子一开,活像自来水龙头,一拧开就哗哗往外流水。
38、只要不开口,神仙难下手。如今不管我怎么问,他只回答一句“不知道”。
6.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 篇六
1、他说话时像一个老练的演说家一样的明晰有力,而且能极自如地运用丰富的词藻。
2、这个家伙一定有鬼,说话比拉屎都费劲,好像嗓子眼扎了一根鱼刺。说不清,道不白的。
3、她就像一部永不生锈的播种机,不断地在孩子们的心田里播下理想和知识的种子。
4、他猛然呵呵笑起来,而且“呵”的声音越提越高,像是汽笛叫,或者不如说更像公马嘶鸣。
5、他的声音很低,却圆润、响亮,音调像银子般纯净。
6、他讲起话来多有劲呀,每一句都像小锤一样敲在我的心上。
7、这几句话节奏紧凑,音阶很高,好像铁锅上炒蚕豆,都是一个-个蹦出来的。
8、他说起话来唧唧呱呱,像只巧嘴八哥。
9、她这人是属手电筒的,光照人家不照自己。
10、他的语言节奏十分紧密像一堵排列整齐的篱笆,使对方不能轻易插进嘴去。
11、老师的一席话,在我的心窝里添了一把火,浑身都烧得热乎乎的。
12、他的话越说越快、越脆,像一挂小炮似的连连地响。
13、他今天居然也动手干家务活了,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啦!
14、他醉得舌头像裹着棉花,话在嘴里打滚。
15、你别在我这儿啄木鸟翻跟头,耍花屁股。
16、小泵娘一经鼓励,又活跃起来了,她那花朵般的小嘴巴蛮伶俐,又呱呱地说开了。
17、他一听,忽然哈哈大笑起来,嘲讽地说:“哼,真是高山打鼓枣响(想)得不低”
18、他越说越起劲,嗓子好像缺油的滑车一祥。吱吱地直响。
19、这持续近四个小时的演讲,是一首动人心魄的交响乐。
20、他像蚕儿吐丝似的不断地说着。
21、这人说起话来。总是慢腾腾的,像钉子打在木板上似的,一句是一句、没有废话。
22、他的笑声越来越高,响亮和壮丽得像两把剑相击一样。
23、这几句话从她那刀片一样的嘴唇中间吐出来,字字好像带着刀刃。
24、他嘴里像含着一个热鸡蛋,说话慢吞吞的。
25、老师的谆谆教诲,像一股暖流,流进她那早已枯竭的心田。
26、啧!啧!啧!你说得比唱的还好听。
27、他最擅长用外国话演讲,响亮流利的美国话像天上心里转滚的雷,擦了油,打上蜡。一滑就是半个上空。
28、他的声音慢、低、狠,吐出来的字像扔出来的石头。
29、他那严肃的口吻,就像在战场上下达命令。
30、他快乐的响亮的笑声使这片夜空下的草地震动,好像草地也欢舞起来。
31、话一说起来,可就像个线团子似的,老长老长的了。
32、他这一声喊,浑厚而沙哑。就像天空滚过一阵闷雷。
33、远远的传来渐曳渐细的笑声,像扯细的糖丝,袅袅地在空中回旋。
34、他看完信,叫得像母鸡下了蛋,一分钟内全家都知道这消息。
35、他大声地、懒洋洋地、愉快地讲话,俨然是一位消化系统同他钱袋的状况一样良好的绅士。
36、他那一副善于利用胸腔共鸣的男高音嗓子,又圆润又甜蜜。
37、你真是鬼拜花堂枣死作乐。都这阵了,还满不在乎。
38、他从来没说过这么多话,今天就像黄河决了口,简直什么也拦挡不住了。
39、一句话到他嘴里,老是半天说不清楚通红着脸,逼得头颈上的.筋络一根一根绽起来。
40、在他们之间,倦怠地、慢慢地开始像蛛网一般牵牵扯扯的谈话。
41、她嘴上没把门的,肚子里有什么就揣什么。
42、他说起话来像黄莺儿打啼。
43、他的声音很轻柔。就像汩汩不断地和晶莹清亮的、千百年来一直往外喷着清洁的冷水的地下泉眼一样。
44、他说的娓娓动听,声音像春夜吹的洞箫。
45、小姑娘一经鼓励,又活跃起来了,她那花朵般的小嘴巴蛮伶俐,又呱呱地说开了。
46、他说起话来,像炮筒子一样冲,全是火药味儿。
47、他说话直来直去,从不拐弯,发起脾气来,一句话能把人砸个跟头。
48、笑起来声震四座,好像一只公鸡报晓。
49、咱们是小药铺,存不住你这根大人参。
50、他这几句话说得重极了,好像掉在地上都能把地砸个坑。
51、这家伙惯爱拾人牙慧。就像鸽子啄食青豆,一碰到天赐的机会,就要卖弄他的伶牙俐齿。
52、她的话儿不多,分量却很重,话语里的每个字,都拨响了同学们的心弦。
53、他总是像哑巴一样不说话。只是吹口哨。
54、他的话像喷吐不尽的泉水。不停地冒着四溅的水花。
55、他放声大笑,那笑声从他那宽大的胸瞳里冲击而出,形成巨大的声浪。
56、这声音喊得那么甜,像春风从耳吹吹拂,如清泉在心田流过。
57、他使出一股犷野的力抖擞一下,大吼一声,把所有的房客吓得大叫。
58、这几句话节奏紧凑,音阶很高,好像铁锅上炒蚕豆,都是一个个蹦出来的。
59、这哭声很苍凉,很悲愤,一阵紧似一阵,好像激流出闸,一泻而不可收。
60、他像断了弦的琴,声音突然顿住了。
61、他说话就像上紧了发条似的。滔滔不绝,一刻不停。
62、他的课初听似乎滋味不浓,听久了,便会觉得像噙上了话梅,越琢磨越有后味。
63、只要不开口,神仙难下手。如今不管我怎么问,他只回答一句“不知道”。
64、她大发脾气道:“你一个女孩子,不是我看轻你,用秤称一称能有几两重!”
65、老人说到这里,忽然停住,犹如那被弹得过急的弦儿,突然崩断。
66、犹如把一件丢掉的珍宝找到手,他亮起眼睛,一连喊了三声“好!好!好!”
67、妈妈这句话,像一根火柴,点燃了我心中的希望。
68、她这嘴简直就是老太太纺纱,扯起来就没完没了。
69、他看完信,叫得像母鸡下了蛋,一分钟内全家都知道这消息。
7.通过人物细节描写感悟语言魅力 篇七
(1) 语言变化
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对于勒的称呼有这样一些:当于勒“把自己应得的那一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 而且“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时, 他被视为“坏蛋”、“流氓”、“无赖”;后来因于勒在他的来信中说, “赚了点钱”, “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 而且表示“发了财”就回来, 和我们“一起快活地过日子”, 菲利普一家人对他的称呼是“正直的人, 有良心的人”, 母亲也极力称赞他是“好心的于勒”, “一个有办法的人”;当菲利普全家在去哲尔赛岛旅行的游船上, 巧遇已沦为穷水手的于勒, 母亲立刻“暴怒起来”, 破口大骂,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立刻成了“贼”、“那个讨饭的”、“流氓”。这些称呼的变化, 充分表现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和金钱至上的心理。
(2) 动作变化
如《孔乙己》里两次描写孔乙己拿钱买酒的动作, 第一次用了“排”字, 第二次用了“摸”字。“排”这个动作出现的背景是酒客们嘲笑孔乙己偷了东西。这些酒客里有短衣帮, 他们散了工的时候每每花四文铜钱温一碗酒, 热热的喝了休息。孔乙己面对他们的嘲笑并不回答, 而是将能到买两碗酒和一碟茴香豆的九文大钱排在了柜台上, 这是一种炫耀, 是对嘲讽他的人的一种回击, 孔乙己以此来掩饰内心的尴尬。“摸”这个动作的出现背景是中秋过后, 孔乙己拖着被丁举人打折了的断腿来酒店喝酒, 此时的孔乙己脸上黑而且瘦, 已经不成样子, 穿一件破夹袄, 面对掌柜的取笑却不十分分辩。这一“摸”字表明了孔乙己陷入了穷困潦倒的境地。掏钱动作由“排”到“摸”的变化, 表现了孔乙己每况愈下的艰难处境, 也含蓄地交待了孔乙己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无可挽回的悲惨命运。
(3) 心理变化
如《荔枝蜜》一文中“我”对蜜蜂的感情出现了三次变化:因为儿时被蜜蜂蛰过, 所以对蜜蜂总不大喜欢。当来到从化温泉吃到荔枝蜜后, 不觉动了情, 产生了想去看一看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的愿望。在参观养蜂大厦, 了解了蜜蜂“对人无所求, 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这种崇高品质后, 心中“不禁一颤”, 于是发出了对蜜蜂由衷的赞美“多可爱的小生灵啊”, 最后以自己梦变成一只小蜜蜂而结尾表达了决心向蜜蜂学习的愿望。这一波三折的心理变化, 既赞颂了蜜蜂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精神, 又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 富有情趣。
(4) 外貌变化
如《故乡》一文中, 少年闰土是“紫色的圆脸, 头戴一顶小毡帽, 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而中年闰土外貌的变化太大了:“先前的紫色的圆脸, 已经变作灰黄, 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他的眼睛周围肿得通红, “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 浑身瑟索着”;早先“红活圆实的手”, 也变得“又粗又笨而且开裂, 像是松树皮了”。外貌的变化不仅是岁月的流逝造成的, 更是当时的社会造成的:多子、饥荒、兵、匪、官、绅, 苦的他像木头人了———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 广大农村日趋破产、农民生活日益艰难困苦。
(5) 神态变化
如李济深的《丰碑》一文对将军的神态描写出现了四次:当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前面有人冻死了”时, “将军愣了一下, 什么话也没说, 快步朝前走去”;二是将军看到冻死的老战士, “脸色顿时严肃起来, 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三是将军叫军需处长来, 没人回答他, “他红着眼睛, 像一头发怒的豹子, 十分可怕”;四是将军得知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时, “他眼睛湿润了”, “他……缓援地举右手, 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作者不惜重彩浓墨描写将军的神态变化, 目的是以将军的感情变化侧面烘托军需处长的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8.动作、表情描写与语言 篇八
这需要我们描写人物说话时细微的动作和表情变化。很简单啊!那么,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动作描写——
我们就老师上课的开场白——“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讲”这个场景来描写吧。
例:老师头微微一偏,右手抬起,伸出两根手指:“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讲。”
简单吧?同学们,我们要具体描写人物细微的动作变化,首先要学会用人物的动作描写来替代千篇一律的提示语哟!
例:老师伸出三个手指,推了推眼镜,整了整衣领,忽然发现不对,用另一只手掰下一个手指:“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讲。”
上面这两个例子都不错。很显然,这来自于对人物说话时的仔细观察。下面,我们就来把刚才这个场景写下来吧!看谁的创意与众不同。
同学们,动作描写跟语言是分不开的。我们平常说话时,都会有动作,大家想一想,在电影里,在平常生活中,什么时候不是这样呢?特别是演说大师们在演讲时的动作就更精彩了。当然,人物的表情也是很重要的,是不得不描写的。
人物的表情变化主要表现在脸上。人有“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均有程度上的深浅之分和本质上的真假之别。人物的心情影响人物的表情,而不同的表情伴随着相应的动作。比如说,一个人阴沉着脸时,绝对不会手舞足蹈。
我们现在就来学习一个人在不同心情时表情的变化。事实上,大家在平常生活中,已经注意到了——比如说人的眉毛吧,可以分为:高兴时的眉毛(舒展)、忧愁时的眉毛(耷拉)、思考时的眉毛(紧锁)、愤怒时的眉毛(倒竖)。
学习人物表情描写,主要是表现人物在不同心情时,眉、眼、嘴、脸和其他情形的动作和变化。
要想把人物写生动,人物的表情、动作描写就要细致。这一点对刚学作文的同学很重要。
好!同学们看看老师现在的表情,仔细观察老师的动作、表情,进而完成下面的练习。
眉毛的描写:_________________
眼睛的描写:_________________
嘴的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
脸的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情形的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
不错,不错,你们真的很棒!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描写表情都可以用上哪些词。
眉毛的描写:挤眉、眉毛一竖、眉头一皱、眉尖一挑……
眼睛的描写:木然、忽闪、噙着、眨巴、脉脉含情、灼灼闪烁、不易合拢、两眼直视、瞪得溜圆、顾盼神飞、眯成了一条缝儿、骨碌着眼珠……
嘴的描写:紧闭、蠕动、轻轻一歪、嘴角一翘、舔了舔嘴……
脸的描写:泛着红晕、脸颊向上一扯、生成俩酒窝儿……
其他情形的描写:向上提了提鼻子、胡子翘了翘、下巴不停地颤抖……
事实上,我们在作文中,可以用“表情+语言”,还可以用“动作+神态+语言”;写得越细,人物就显得越生动。好!大家看好了——
老师微笑着走上讲台,说:“这个月我们班有10位同学发表了文章!”
我们都来想象一下这句话,需要怎样的表情、动作与语言来表现呢。拿起笔,试试看,人物的表情要通过描写眉、眼、嘴、脸等方面的特点表现。试试吧!相信自己——我就是最棒的!
同学们,人物就是这样在我们的笔下活灵活现的,只要抓住了表情和动作的细微变化,就刻画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
[今日收获大]
1.我们要具体描写人物细微的动作变化,首先要学会用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描写来替代低级提示语。
2.“七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文中,要表现人物在不同的心情时,就要抓住_______________和其他情形的动作和变化。
4.如果要生动刻画人物,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就要细致。
5.我知道了描写表情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新天地]
同学们,“萝卜和白菜”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你能安排这两个事物进入你的故事吗?请以《萝卜和白菜》为题或自拟题目,按照下面的魔图示例,用16开纸画图,同时参照训练步骤:先画好构思图后,再进行作文。一定要大胆想象人物的动作和表情。
请将写好并修改后的作品读给自己听,读给家长听,读给老师听。
新阳光作文训练步骤(参见右图):
1.确定观点(画中心圈);
2.爆破思维(标思维线);
3.找作文点(注上信息);
4.交合成文(一气呵成);
5.快速修改(多看几遍)。
9.描写语言细节的段落 篇九
描写语言细节的段落
妈妈爱学习,稍有闲暇,她总是要学点东西。常有人对妈妈说:“都快40岁的人了,还学什么呀?”妈妈则笑着说:“活到老,学到老嘛。”
无论什么环境,妈妈都抓紧时间学习。记得小时候,逢年过节,我们总要去奶奶家住上几天,而且天天都睡得很晚,起得当然也晚了。有一天早上,我睁开眼睛,天已大亮了。看看表——快八点半了。奶奶一家都还睡得很香。我忽然发现妈妈正坐在写字台边伏案看书。她是那样的聚精会神。我注意了一下,她看的是我们来奶奶家之前,妈妈特意带的.一本许国璋编著的《英语》课本——妈妈又在学习了。后来,我问妈妈为什么那么爱学习。妈妈说:“岁数越大,越觉得知识不够,真后悔当初上学时没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妈妈的话对我的感触很大,我正处在学习阶段,我决不能让今天的学习不够努力,成为将来的遗憾。所以,在学习上,我总是认真对待,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学习时间。我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10.描写秋天的经典句子 篇十
1、秋日,那永久是蓝湛湛的天空,会忽然翻脸而露脱邪恶的颜色,寒带台风夹着密云暴雨,大水潜流着,苏醒的草原又出现点点苍苍的颜色。但是,台风暴雨一闪而过,猛烈的气流仍然发抖着耀眼的波光。这时,只要北来的留鸟晓得这张暖和的床眠,那飞行的天鹅、鸿雁和野鸭,就像一片阴深的云朵,使这儿显得更苍郁了。
2、炎热的夏天终于过去了,秋姑娘挽着长裙姗姗来迟。成千上百的树叶像是听了谁的命令似的,都落下了。在空中漫天飞舞,美丽极了。
3、深秋,树叶枯黄了,纷纷扬扬地落在地上,像铺上了一层黄地毯,惟有鸡冠花不忍谢去,颇有独立寒秋的味道。
4、再过一两夜,秋霜在月下布满山谷,然后退回到北面群山那边稍作停留,好让金黄的初秋温柔地抚慰大地。轻微的茴香气息弥漫在天空中。还有金菊的芬芳气味。雾气翻腾,被九月的月色冲破,露出一片蔚蓝色的天空。
5、秋天,美丽的季节,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百花盛开的春天一样另人向往,同骄阳似火的夏天一样热情,同白雪飘飘的冬天一样迷人。
6、秋天,那永远是蓝湛湛的天空,会突然翻脸而露出险恶的颜色,热带台风夹着密云暴雨,洪水潜流着,复苏的草原又泛起点点苍苍的颜色。然而,台风暴雨一闪而过,强烈的气流依然抖动着耀眼的波光。这时,只有北来的候鸟知道这张温暖的床眠,那飞翔的天鹅、鸿雁和野鸭,就像一片阴深的云朵,使这儿显得更苍郁了。
7、秋天,大部分树叶都渐渐地变黄了,有的已经枯落下来了,唯有枫叶红了起来,火红火红的,为秋天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啊!
8、多明媚的秋天哪,这里,再也不是焦土和灰烬,这是千万座山 风都披着红毯的旺盛的国土。那满身嵌着弹皮的红松,仍然活着,傲立在高高的山岩上,山谷中汽笛欢腾,白望在稻田里缓缓飞翔。
9、稻田里,一片黄澄澄的稻谷随着秋风翻起金波,绿油油的菜地里,肥嫩的菜叶上闪耀着晶莹的露珠。
10、初秋的风使人感到凉爽、舒适,那时候穿夏装,更觉得痛快。而深秋的风,尤其是早晚的风,有时就使人不寒而栗了。秋天多细雨,一阵阵,密密麻麻的,下一场雨天气的温度就下降一点,大自然就在一阵阵风雨之中变换季节,弄得人们心神不定。
11、秋雨打着她们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
12、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 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 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
13、秋天,象征着成熟,意味着丰收。
14、秋天,天空分外晴朗,白云也绽露笑容。高高的白杨树在哗哗地鼓掌,风在悄悄地把喜讯传送。
11.让人物语言描写更加精彩 篇十一
案例背景:
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的习作训练重点是抓住人物特点写人,并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
针对以上学生习作中存在描写单一、不具体的问题,特意制作了微课《如何让人物语言描写更加精彩》,让孩子们从中掌握人物语言描写的方法,并运用到修改习作与写作上去。
主题阐述:
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存在的语言描写出现的问题,再通过微课形式进行指导,接着设计专项专题指导训练,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片段,并分组讨论在班上展示,这样从学生自身的问题出发,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更能有的放矢。
案例思路:
案例情景描述:
一、通过分析描写不够具体的学生习作片段,引出语言描写存在的问题。
通过阅读一篇描写不够具体的学生习作,引出语言描写存在哪些问题?
学生作文片段:
课室的图书柜被弄坏了,谭老师走了过来,说:“谁弄坏的?”小龙说:“没看见。”张玲说:“是小龙踢的。”小龙不承认。谭老师说:“还有谁看见了?”李冬说:“没看见。”
二、学习语言描写的相关知识,通过微课指导,懂得如何让人物的语言更加精彩。
(一)播放微课,进行方法指导:让人物语言更加精彩的方法【以下是微课的详细内容】
1、语言描写的基本描述形式要交替使用
(1)人+话(学生常用的格式)。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温柔地说地说:“努力,你行的!”
(2)话+人。“努力,你行的!”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温柔地说。
(3)话+人+话。“努力,”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温柔地说,“你行的!”
(4)人+话+人。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努力,你行的!”她温柔地说。
(5)只有话。直接引用人物说话的内容。这种形式必须在一定的环境里使用。
“努力,你行的!” “妈,我一定会!”
2、在描写人物语言时,配以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提示语,人物性格就会更鲜明、生动,人物形象更富感染力。
菜市场,爸爸(工商局)向一个小贩买猪肉。
当老板去接爸爸手中的钱时,看见了工商制服,慌忙说:“让我再给您称一遍!”爸爸说:“为啥要再称一遍?”老板说:“刚才称错了!”爸爸说:“你咋知道称错了?”老板说:“这是十块钱的肉,不够半斤。”爸爸说:“你竟敢缺斤少两,跟我到局里走一趟吧!”
上面的病例可以这样修改:当老板去接爸爸手中的钱时,看见了工商制服,立刻由刚才的冷冰冰变成了笑眯眯,他连忙拿回已递到爸爸手中的猪肉,慌忙说:“让我再给您称一遍!”爸爸奇怪地问老板:“为啥要再称一遍?”“刚才称错了!”老板边说边手忙脚乱地重新称肉。“你咋知道称错了?”老板用手抹了一把脸上沁出来的汗珠,脸红得跟柜台里面的猪肝似的,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说:“这……”接着老板低下了头,小声说:“这是十块钱的肉,不够半斤。”爸爸冷冷地看了看卖肉的老板,说:“你竟敢缺斤少两,跟我到局里走一趟吧!”
3、由于人物的地位、身份、个性、经历、年龄、职业、文化教养等不同,这就决定着人物的语言必定是色彩斑斓的、变化万千的。语言应力求真实、自然、合理。
接着请看一位学生的作文片断:
八岁的小明对爸爸说:“你给我好好听着,下班就回家,不准喝酒打牌……”八岁的小孩会这样说吗?应该是谁说比较合适?
不识字的农民李大伯说:“今天的菜真咸,氯化钠(食盐的化学名称)放得太多了。”符合说话人的身份吗?作为李大伯,该怎么说?
4、人物的语言描写还要注意场合情境,写出人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语言。比如上课时、游戏时、在家时、在外时……即使是同一个人,同一句话,在不同场合说的方式、语气都应有所不同。
课堂上不见课本:他小心翼翼地翻着书包,心里默念道:“语文书,在哪呢?”
下课时不见课本:他着急地翻着抽屉,大声喊:“语文书哪里去了?谁见过我的语文书呀?”
在家里不见课本:“老妈!快来呀!我的语文书飞了。”
5、语言描写要能够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情境练习:
某一同学乱泼污水,玷污了墙壁。大家纷纷议论,是否该主动告诉老师。针对这一情境,请同学们进行对话描写。
要求:用A、B、C代替人物姓名,写一群不同性格的人对话内容。
·A:“你闯祸了,等着挨罚吧!”(幸灾乐祸的人)
·B:“不怕,只要你自己不承认,谁知道是你泼的水呢?”(不诚实的人)
··C:“你去拿一根棍子来,绑在背上,去负荆请罪。”(恶作剧的人)
(二)通过的微课指导让学生归纳人物语言描写五种方法。(并板书)
三、运用人物语言描写的方法,进行修改习作片段的训练
运用刚学的人物语言描写的方法,修改上面出现的习作片段
1、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对习作片段进行修改。
2、学生在组内展示自己修改后的片段,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3、让小组代表在班上展示修改好的片段。
4、学生进行评议,老师点拨。
四、总结,并作课外拓展
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人物语言描写的方法,去修改自己所写的习作。
反思与分析:
1、本案例从学生存在问题的习作片段入手,让他们找原因,再抓住问题找解决的方法,通过微课的教学,学生学到了人物语言描写的方法,接着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修改,因为所选习作片段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这样学生有内容可写,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方法。课堂上,我先让孩子小组内展示,接着选择的这几个写得比较有特点的学生在班上交流展示,学生怀着满怀的热情读着自己修改的习作,课堂气氛更活跃了,此外,在整个交流过程中,也使学生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12.向经典学习,提升语言表现力 篇十二
一、诵读——功到自然成
技术主义的拥护者认为,语文教学要走技术道路,也就是不需要读,只需要把语言也当作数学来科学分析反复操练就可以了。事实证明,纯技术的道路是不可行的,因为它与语言学科天然排斥。几千年来,中国出了不少杰出诗人和文学家,有哪个是纯技术操练出来的?还是那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里面是藏有语言学习的秘诀的。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诵读作为一种向经典学习的方法是有其科学性的,其科学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1. 诵读可以培养语感
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感觉,听起来似乎是很玄的东西。但实际上在平时的阅读或写作中,语感又切切实实地在起着指导作用。很多时候,我们说不出一个道理,但语感告诉我们就是那样。
语感怎么来?是靠反复地诵读经典文本,天长日久就形成了。比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有一句话“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如果学生读得多了,那么当他读到“不必说”时,就会自然地想到鲁迅的这个句子。包括关联词的配对,不需要老师专门说什么与什么配对,只要学生经常读有关联词的文章,他对关联词的运用一定是有语感的。中考中有这样一种诗歌排序题,出题者往往会给出上句,再要求考生找出下句,如果从纯技术的角度分析,一定会从句式等角度入手,但语感强的则靠读就能够找出。语感强一定要建立在反复诵读经典文本的基础上,新教材选编了不少古代现代散文诗歌的经典之作,一定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把诵读的好处告诉给学生,让他们肯读、乐读、爱读。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感强了,语言表现力自然也就强了。
2. 诵读可以积累知识
学生写文章有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内容空洞,有的专家提倡要多观察,其实诵读教材,尤其是诵读经典文本是一条经济的途径。教材文本中蕴含着大量的人文历史信息,如果学生掌握这些信息,那么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就不会产生空洞枯燥等问题,也不会为没有素材而苦恼。这些信息掌握得熟了,写作时大脑自然会很顺利地从记忆库中搜索和提取出来,又何愁没有材料。
诵读有什么要求吗?很简单,抓住早读课,大声地读,有感情地读,忘我地读,反复地读,那么迟早有一天,这些经典都会如涓涓细流,自然地从大脑中溢出,以至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诵读是向经典学习的最基本的方法。
二、引用——名家助我一臂之力
在一般人眼中,名家经典似乎高不可攀,其实如果善于利用经典,也可以为我们的文章增辉添色。比如这样一段话:“沙漠陷入沉思,而且沉思了很久,终于闪来了‘一语点醒梦中人’的灵光。渴望友谊吗?那就首先把自己变成一块能供友谊生长的土壤吧。”“一语点醒梦中人”是周星驰演的《鹿鼎记》当中的一句台词,但这句台词已成为一句经典,它比“茅塞顿开”来得生动形象。作者在此引用这句台词,已经去除了原片中幽默的气氛,而是强调沉思很久后忽然顿悟的感觉。引用之效果由此可见一斑。
那么引用经典要注意什么?
1. 引用经典要先理解经典文本的大意
经典文本浩如烟海,要引用来为自己服务,必须首先充分理解。如果自己都未能理解经典文本的大意,那么不但不能为自己的文章增辉添色,反而还会使表意晦涩模糊,让人觉得摸不着头脑。这种情况在初中生的文章中还是经常出现的,反映出这些初中生在写作时有一种引用经典文本的意识,但缺乏对经典文本的把握,在引用经典文本的认识上有简单化的倾向。
2. 引用经典一定要得体
这里又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引用经典要贴切,与自己文本的语境相符合。经典文本有自己独特的语境要求,如果被生搬硬套在其他语境中,就很可能造成一种表意上的问题。如一生写天目山:“小道两侧的树叶宛如堆垒起来似的,也许这正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体现吧。”他引用了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的“落红”两句,但“落红”是指落花,而此处的对象是落叶,如果不加以改造直接引用就会与现有语境产生矛盾。二是引用经典要注意与经典的表达形式相符合。经典,尤其是古代经典,形式上特别优美典雅,在引用时,应该注意自己的文本语体要与古代诗文的语体相契合,否则就会显得不古不现,不伦不类。如还是上面所举的那篇文章,其中有一句“站在山顶往下看,只见周围都是山,雾气有时有时无,景色非常漂亮,让我一下子想起‘环滁皆山也’的意境”,文章的风格是口语体,与“环滁皆山也”的书面语不协调,可以改为“站在峰巅临空鸟瞰,只见群山环抱,雾气时有时无,景色迷人,让我一下子体会到了‘环滁皆山也’的意境”。
三、改写——小改动大不同
前面说过,模仿适用于形成自己风格的基础阶段,等到名家经典文句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只是模仿就会显得呆板和缺乏变化,那么改写就是一种改造的方法。在经典文句的基础上稍加改动,就可以使之合乎自己的表达需求,并且还使经典焕发出新的活力。比较著名的例子是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当时的阎公听到此句,对少年王勃大为赞叹。其实这个句子并非王勃的独创,他是在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句的基础上改写的,但这一改却是点石成金,终于使王勃才惊四座,并使“落霞”句成为永恒的经典。所以巧妙的改写是能点石成金的,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在经典的基础上改写也是一种提升语言表现力的重要手段。
那么改写要注意什么?第一,改写只是改动部分,原句的句式及一些内容还是要保留的,也就是说结构与原句相同,替换一两个词语就可以。比如学了朱自清的《春》,有一学生把“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句话改写成“盼望着,盼望着,期末考来了,寒假的脚步近了”,来表达学生对寒假的渴望之情,既贴切,又显得活泼。但如果改成“想念着,想念着,期末考开始了,寒假也快到了”,改动过大,与原文没有了相似性。第二,改写一定要内部协调统一,切忌生硬,否则就是弄巧成拙。如有一生改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成“有红包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表达他对压岁钱的喜欢,就显得生硬,因为用红包来替换“朋”显得庸俗。同样的句子可以换成“有雨自天上来,不亦乐乎”,“有信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即便是“有春风从南海来,不亦乐乎”,或“有飞雪自北国来,不亦乐乎”也是贴切的。
四、化用——水乳交融不着痕迹
所谓化用,即是把经典当作一个典故,一般只出现一两个词语,用在自己的文本中,但读者在阅读时却会自然地想起原来的经典。这是一种更巧妙的利用方式,它的优点在于浓缩了经典的一个长句,一个段落,甚至于一整篇文章,而由于作者巧妙地化用,既使得自己的文章格调上升,又在内容上联系了经典,拓展了文本的范围。比如学了周敦颐的《爱莲说》后,我们写文章时再引用到莲,就会自然想到高洁的花中君子。
巧妙的化用应该达到以下要求。第一是化用的词语应该是经典文本中有代表性的词语,也就是当人读到这个词语,就能够联想起相应的经典文本,并由此对新文本与经典文本之间进行一个比较。如“可是谁也无法剥夺我们欣赏细雨,漫步雨巷,掬一捧雨,湿润我们的心灵,看雨落在湖中泛起层层涟漪的权利”一句,化用了戴望舒《雨巷》诗中的雨巷意象,戴望舒的“雨巷”表达了一种凄美迷蒙的情感,此文中的“雨巷”是取其名词,原诗中的凄美味道基本没有,却使文章有了一种浪漫之情,体现出小作者一种高雅的审美情趣。读者读到“雨巷”时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戴诗的《雨巷》,那个撑着油纸伞的像丁香一样的姑娘就会出现在读者的脑海中,应该说这也是一种艺术享受。教材中选编的其他名篇中诸如《背影》中的“背影”、《归园田居》中的“南山”、《游山西村》中的“柳暗花明”“山穷水尽”、《桃花源记》中的“桃源”都是经典的意象,化用这些词语都可以起到触发读者联想的效果。
第二是化用要自然,要不着痕迹,不要为化用而化用。比如“这几天我得了重感冒,走起路有点‘飘飘然’了”,这里的“飘飘然”是不正确的,虽然是化用鲁迅经典作品《阿Q正传》中的词语,但与语境不合。而“这几天心里好得意,血液在膨胀,在晃荡。莫名的冲动使自己都感到不安。我究竟做了什么壮举?考试,成绩不错,帮助人,受到感谢,还是作文在课堂上被宣读了?我居然有些‘飘飘然’了”中的“飘飘然”就化用得非常贴切,让人一下子联想起《阿Q正传》中喝了酒飘飘然飘进土谷祠的阿Q。阿Q的飘飘然是精神胜利法作用下产生的一种情绪,而该句中的飘飘然则是表达作者愉悦的心情,虽然都是心情好,但表达效果不一样,化用了这个词,使得文章增添了一种幽默的情趣。
13.描写新年的经典诗词 篇十三
1、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李世民《守岁》
2、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刘长卿《新年作》
3、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祗与东君偏故旧。——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4、鞭炮声声迎新年,妙联横生贴门前。
笑声处处传入耳,美味佳肴上餐桌。
谈天论地成一片,灯光通明照残夜。
稚童新衣相夸耀,旧去新来气象清。——道平常《庆新年》
5、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黄景仁《凤城新年词》
6、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椒叶酒,未敌泪千行。——袁凯《客中除夕》
7、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8、数寒天,新年到。
又见梅花俏。
银装素裹,广袤山川竞妖娆。
叹时光电逝,岁月催人老。
感沧桑幻化,万象梦春早。
庆良辰,看热闹,街巷霓虹曜
幽思如海,把盏柴扉咏诗稿。
凡庸知冷暖,辗转情难了。
愿平生,朗畅身体好。——沈仙墨人《早梅芳·新年好》
9、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
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
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
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
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
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
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
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
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
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
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
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
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
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袁宏道《迎春歌》
10、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孟浩然《田家元日》
11、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罗隐《岁除夜》
12、已将春事叠成山,闲指吟鞭过雁关。
手摘轻愁寻旧梦,心铺素纸绘新颜。
樽前菊蕊堪调酒,雪里梅枝总耐寒。
预向风君签锦约,明朝花翠碧栏杆。——云舒云翔《新年寄怀》
13、旧年钟声入新年,爆竹阵阵岁经添。
奈得华夏将抖擞,仓有余粮库有钱。——塞宾的左手《非绝体·新年》
14、绕梁年稔白芦葭,爆竹声中兑酒茶。
新拭门窗明更暖,香融几案气犹华。
醍醐夫子争饕餮,稼穑苍生搁耜耙。
儿女归来添盛馔,潇潇雾笼富农家。——闫旭辉《新年贺岁》
15、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文天祥《除夜》
16、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白居易《除夜》
17、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
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钱来苏《新年有感》
18、午夜忽闻爆竹响,三声过后静如初。
心宽燃者迎新举,意会惊人旧岁除。——老鹰满天飞《新年夜》
19、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叶颙《已酉新正》
20、新年到,老幼尽开颜。
倒数声声天地响,腾星点点世人欢。
守夜不思眠。——春堤晓星《忆江南·新年》
2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22、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23、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14.描写景物的经典诗句 篇十四
2、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唐・刘Y虚《阙题》
3、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宋・陆游《豆叶黄》
4、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唐・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5、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6、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宋・张颉读⒋号汲伞
7、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唐・李白《落日忆山中》
8、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唐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9、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唐・卢Q《岁晚还交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
10、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元・胡只y《阳春曲・春景》
11、迟与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唐・杜甫《绝句》
12、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宋・苏轼《一丛花》
13、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14、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5、春风如醇酒,着物物不知。――宋・程致道《过红梅阁一首》
16、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唐・韩愈《感春五首》
17、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18、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宋・梅尧臣《苏幕遮》
19、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唐・丘为《题农父庐舍》
20、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唐・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21、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宋・钱惟演《木兰花》
22、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唐・李商隐《无题四首》
23、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24、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
25、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盂珠》
26、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唐杜甫《春运》
27、春风自恨无情水,吹得东流竟日西。宋・苏轼《往年宿瓜步梦中得小诗录示民师》
28、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唐・李白《古风》
29、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唐・张籍《春别曲》
15.经典的语言描写 篇十五
2011年版新课标总目标中就强调了, 要 “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就要在名著类课文的教学中采用寻根、累积, 最后达到运用, 我们姑且称其为名著类课文的“语用”策略。
一、拓展策略:必要的原文拓展, 寻找经典语言之根
崔峦曾就教材所设“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单元目的有过这样的表述:设置这个专题, 不仅仅是为了读这几篇课文, 而是要让学生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初步感受古代文学、 历史名著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从此喜爱古典名著, 走上阅读名著的旅程, 让学生找到经典语言的根。
1.由一篇课文到一本著作的拓展
教师根据课文, 找到一些特定的知识点、文化点进行拓展延伸、 重组创造, 适切地将原著的经典语言引入课堂, 使学生在经典语言中得到浸润和熏陶。
如某教师在执教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三打白骨精》时, 就补充了关于白骨精“美貌”的一段描写, 通过美貌村姑外貌描写的拓展, 教师既从人物形象上让学生理解到白骨精用美人计来勾引唐僧, 又从语言形式上让学生领略到原文对仗的语言特点, 使学生领略了名著语言的经典。
2.由一个人物到一群人物的拓展
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生物, 也是文学最基本的表述对象。 如果教师能通过一个人物找到适切的思考点、拓展点, 就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由一个人物自然拓展到一群人的阅读。
如苏教版第九册《林冲棒打洪教头》, 学完了课文, 知道了林冲的特点———忍, 可以拓展“误入白虎堂”“雪夜上梁山” 等章节的精彩描写, 以加深理解林冲的 “忍”与“勇”。 然后引导学生质疑:“林冲为什么要一忍再忍? ”“这样忍让性格的人物, 最终为何没有忍, 而上了梁山呢? ”由此激发学生去读有关林冲的故事, 让这个人物在学生头脑中鲜活、立体起来。 继续延伸:《水浒传》中有108条好汉, 他们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他们上梁山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由此再拓展到整本书中一群人物的阅读。
3.由一个人物到一本著作的拓展
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中基本的表现对象, 人物形象的认识是小学阶段阅读名著类课文的基本点和重点。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教师就应通过一个“例子”, 认识文中人物鲜明的特点, 进而对这一人物及表现人物的手法产生兴趣, 从而拓展到一本名著的阅读。
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是名著《红楼梦》的一小部分, 是人物形象描写的经典之作。 从人物语言体会其爽朗热情, 又张狂放肆;从人物外貌, 体会其尊贵美丽, 又刁钻狡黠。王熙凤可爱又可恶的人物形象, 以及经典的描写, 充分激发了学生对王熙凤这一人物的兴趣, 从而自然拓展到对名著《红楼梦》的阅读。
二、诵读策略:多样的朗读背诵, 累积经典语言为本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学习语言, 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 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 诵读, 绝不仅仅是口头发出声音, 而应该是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 正是通过反复的朗读实践, 最终形成学生自己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1.关注 “渐进”, 累积语言经典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渐进诵读”, 即诵读的要求循序渐进, 对学生每一次的诵读提出新的要求, 使学生每次诵读都有新的收获。
如特级教师赵志祥执教人教版课文《景阳冈》打虎一段。 他要求诵读循序渐进, 螺旋上升:第一遍, 读课文段落;第二遍读原文;第三遍读竖排版原文;第四遍读没有标点的原文;第五遍读没有标点的繁体字原文。 赵老师紧紧抓住重点段落, 没有问“为什么”, 没有说感受, 只是通过“渐进”式朗读让学生感受原文的“原汁原味”, 在反反复复的诵读过程中, 将重点段落自然而然地理解、积累下来, 最后累积了经典语言。
2.运用 “演读”, 感受语言内涵
“演读”, 表演性朗读, 也可说分角色朗读, 适用于有较强表演色彩的名著类课文。 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胆量, 提高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 将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朗读, 来帮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如《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 就是《史记》改编后的独幕剧, 非常适合表演性朗读。 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表演中, 感受到语言的内涵。
3.指导 “变速”, 体悟语言韵味
通常说到积累, 第一反应就是背诵。 于是乎, 还没将段落读出韵味, 学生就开始捂住耳朵, 闭上眼睛“死记硬背”起来。 何不将“背诵”变成“改变速度”的“诵读”, 让学生在一遍遍诵读的过程中, 体会语言的韵味呢?
如苏教版十二册《螳螂捕蝉》一课, 教师拓展了刘向《说宛 》中 《螳螂捕蝉 》的一段文言文。 可让学生先慢慢地诵读, 读出停顿, 读懂意思。 然后变“慢读”为“速读”, 由教师做示范, 快速地诵读, 没有停顿, 一口气诵读。 学生既觉得有趣, 又没有背诵的压力, 也避免了“捂耳闭眼”的情况, 在一遍遍的“变速”诵读中体会经典语言的韵味。
三、写话策略:有效的课堂写话, 运用经典语言为宗
新课标特别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 这既是语文课程的独当重任, 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读懂“写了什么”, 更要向“怎么写的”去过渡, 掌握写的方法。
1.模仿入手, 渗透语用方法
古典名著类课文, 其语言就有形象性、传神性、凝练性、准确性等特点, 其篇章布局上也有详略得当、张弛有度等布局的方法, 这些都可作为教师的教学点, 让学生学习和模仿。
如学习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三打白骨精》中运用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特点。 白骨精———“拄、哭、闪”等动作, 写出了白骨精的阴险狡诈;孙悟空———“笑、藏、吩咐”等动作, 写出了孙悟空的聪明机智、思虑周详;唐僧———“惊、摔、念”等动作, 写出了唐僧的心地善良。 学习了用动作来对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后, 请学生续编“唐僧赶悟空, 悟空求留下”的故事场面, 要求用人物的动作来凸显人物各自的特点。 这样写话目的明确、有法可依。
2.凝练语言, 勾勒人物写话
凝练对内容的理解、信息的筛选、语意的表达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是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体现。 在名著类课文教学中, 就可运用凝练的语言去勾勒学生熟悉的人物, 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如在教学《三打白骨精》前, 可选择《西游记》四个主要人物之一来制作一张人物卡片, 字数控制在百字以内。也可在教学之后, 提供拓展资料, 透过阅读资料, 提取信息, 用凝练的语言来概括“人物故事”, 用凝练的语言进行“人物评价”。 通过这样的写话练习, 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3.搭建平台, 表达思辨观点
所谓思辨, 就是有思考, 有分辨, 能全面地看待问题, 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 要将自己的思考与分辨表达清楚, 要求学生首先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其次要有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在古典名著中许多人物是可以引领学生去思一思、辨一辨、写一写的。
如《西游记》中的猪八戒这一人物, 就可以搭建一个思辨的写话平台, 让学生去辨一辨。 这样思辨的写话, 既让学生走近名著, 同时又是一次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
16.语言描写,让人物活灵活现 篇十六
一、写出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人物的语言要有个性。所谓语言有个性,就是什么人说什么话。小孩子说话天真无邪,老人说话慢慢悠悠;有的人说话直率,有的人说话委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言特点。所以我们在描写人物语言时,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等方面的特征。比如,《将相和》一文中,廉颇说道:“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一语言描写就体现了人物性情直率、不拐弯抹角的特点。再比如,《可爱的草塘》一文中,小丽对“我”说:“不过你得紧跟着我走,俺这儿狼可多啦!”“俺”是地方方言,在这里表明了人物的特定身份。语言描写只要紧扣人物的个性特征,就不会千人一腔了。
二、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
语言是人物心灵的“声音”,而神态是人物心灵的“显示器”。我们在描写人物语言的时候,写一写人物说话时的神态,这样更能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在《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这段话写出了老班长说话时的神态——“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这是因为老班长看到三个病号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语言和神态描写相结合,表现出老班长的心疼和着急。再如: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丰碑》这篇文章的作者同样描写了人物说话时的面部表情,更加突出了将军的愤怒之情。
三、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
有些同学写人物对话的时候,只注意写人物说的话,而不注意描写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作文中总是出现“我说”、“你说”、“他说”等等,这样写比较枯燥、乏味。把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结合起来,这样可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例如: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这里的语言描写结合了人物的动作“暴跳起来”,声音“嗷嗷”,鲜明地刻画了扁鼻子军官气急败坏、凶残无比的嘴脸。又如在《第八次》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布鲁斯感动极了。他猛地跳起来,喊道:“我也要干第八次!”这里也描写了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猛地跳起来”, 语言和动作相结合,表现了布鲁斯王子内心的激动和自信。
哑口无言 七嘴八舌 夸夸其谈 妙语连珠 口若悬河
绘声绘色 对答如流 自圆其说 大言不惭 娓娓动听
振振有词 唠唠叨叨 滔滔不绝 喋喋不休 慢条斯理
含糊其辞 高谈阔论 议论纷纷 张口结舌 结结巴巴
◇中午吃完饭,妈妈叫我洗碗,我不怎么乐意,妈妈立刻柔声对我说:“我的‘小洗碗机’,快去洗碗吧,妈妈爱你!”我还好意思拒绝吗?“遵命!”我一边洗一边说,“妈妈,那你是我们家勤快的‘洗衣机’喽!”爸爸不甘落后地说:“我是‘电饭锅’,因为我天天给你们烧饭。”我笑着说:“哈哈,我们都是‘家用电器’了!”
◇“肖文,这个送给你,中午放学回家再打开看。”我正专心致志地做作业时,敏敏递过来一张精美的贺卡。“现在能看吗?”“不行!”她神秘地笑了笑。“好吧。”我无可奈何地答应了。
◇有一次,爸爸晨练回来,妈妈说:“出去之前也不照镜子,脸都没洗干净。”爸爸不相信:“我出去这么久了,怎么别人都没看到,就你看到了?”妈妈觉得好笑:“别人看到也不好意思告诉你呀,都这么大的人了。”
◇不一会儿,老妈回家了,我装着认真做作业的样子,眼睛却偷偷瞄着她,生怕她发现我看了电视。谁知,“超级侦探”却偏偏向电视机走去,并随手摸了摸电视,既像漫不经心又像特意地问我:“又看电视了吧?”我一本正经地摇了摇头。她打趣地说:“哦,那一定是电视机‘感冒’了,不然,它怎么热乎乎的呢?”
17.描写时间的经典句子 篇十七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4.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6.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7.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8.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9.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10.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18.人物语言描写的段落 篇十八
2. 记得那得一个星期天,我想多睡一会儿,赖在床上不起来。爸爸看见了,把我从床上拽起来,说:“小懒虫,快起来,马上就要来客人了!”“客人?是谁呀?”我奇怪地问。“你不知道,你妈要调动工作了,请领导来吃一顿饭。我清早就起来把菜买好了。”
3. 老师的一席话,在我的心窝里添了一把火,浑身都烧得热乎乎的。老校长的每一句话都打动着在场人的心弦,它像惊雷,把人震醒;它像强心剂,使人振奋;它像补药,壮人气力;它像火光,暖人心窝!老师的亲切话语像那清澈的泉水,滋润着我的心田。
4. 他讲起话来多有劲呀,每一句都像小锤一样敲在我的心上。她的话儿不多,分量却很重,话语里的每个字,都拨响了同学们的心弦。她就像一部永不生锈的播种机,不断地在孩子们的心田里播下理想和知识的种子。老师的谆谆教诲,像一股暖流,流进她那早已枯竭的心田。
5. 一副玩世不恭的外表,时不时发出一阵怪异的笑声,配上一张霸道的脸。稍有不顺,就大惊小怪地从座位上跳起来,拿着剪刀,用泼妇骂街的阵势,指着某某人大骂:“你死定了,下课有你好看的!”说罢,还卷起袖子,一副随时准备“大开杀戒”的模样。
6. 小亮踢球时不小心把办公室的窗户踢碎了,老师找小林、小亮、小明一起问:“是谁把窗户踢坏了!”老师凶得像个狮子。这时,小亮发话了:“老师,对不起,是我不小心踢坏了窗户……”老师的脸变慈祥了,摸着小亮的头说:“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
7. 那次母亲来看我时,我显得很不耐烦,母亲也只能叹口气说:“孩子啊,你怎么不体谅父母对你的爱呢?”我就像发怒的狮子冲着母亲吼道:“我不体谅吗?我体谅时你们怎么看不见?你和爸吵得不可开交时你们怎么没想想我的感受,你们当我是什么,是空气还是废物!”
8. 我呆立了一会儿,说道:“妈,看你冻的这样,为什么不穿的暖一些,今天雾这么大你怎么还来看我?”“你爸说他想你了,非让我来,你爸还在外面呢!他已经在外面呆了40多分钟,你快出动看看你爸爸。”“妈,你怎么穿这么薄的衣服,您就不怕冻坏身子?”
9. 董开旋瞪了中队长一眼,自以为是地拿过考卷,朗读了起来:“‘白玉很珍贵’……咦?刚才‘玉’字不对,现在怎么又对了?”他直摸脑袋,刚才那股高兴劲儿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见他那可怜的样子,马上拉住他的手说:“不要紧,下次考试认真点。”
10. 妈妈在卧室里整理床铺,一边冲着爸爸唠叨:“你看,你看,床上都是烟灰,你夜里又吸烟啦!”爸爸笑而不答,只管在厨房里刷锅,洗碗……过了一会儿,妈妈对爸爸说:“大忙人,我今天上中班,这水池里的一大堆衣服你就承包了吧!”
11. 我吃着香喷喷的抓饭,不时地看表。大婶今天特别高兴。说:“姑娘,不要急!有你大叔送你回去。”我正要说什么,大叔悄悄对我说:“别推辞,她又要拿我问罪了。”大婶看大叔那模样,故意瞪着眼睛问:“说我什么坏话了?”
12. 他战战兢兢取下眼镜,用衣服的下摆随手擦了擦镜片。“嗯嗯……”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这才放心地又“嗯嗯”两声,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
13. 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唤酒保:“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14. 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
15. 武松见吴用以目示人,也发作叫道:“哥哥手下许多军官,受朝廷诰命的,也只是让哥哥,如何肯从别人?”刘唐便道:“我们起初七个上山,那时便有让哥哥为尊之意。今日却要让别人?”鲁智深大叫道:“若还兄长推让别人,洒家们各自都散!”
19.经典的语言描写 篇十九
【摘要】本文通过简要评述Alan Davies和Catherine Elder的著作《应用语言学手册》,向读者介绍了关于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各项重要理论。全书围绕着L-A(语言学应用)和A-L(应用语言学)的区别展开阐述,不仅综述了语言学各方面的研究理论,并且对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理论及其在英语教学和二语习得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教师和研究人员带来了一定启示。
【关键词】语言学应用 应用语言学 英语教学 二语习得
一、引言
应用语言学在20世纪60年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人们的褒贬声中发展成为了语言学界注目的最大学科之一。关于应用语言学的定义大家都各抒己见,主要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语言教学,特别指外语或第二语言的教学研究;而广义的应用语言学是指把语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其他科学领域的各种问题。
而本手册提出了关于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最新问题,介绍了应用语言学的作用和地位,阐述了应用语言学的定义。之后对应用语言学的发源及发展历史进行了介绍。重点是对应用语言学和语言的应用进行了区别和比较。本文简要介绍了《应用语言学手册》一书内容,并对其进行评述。
二、主要内容
《应用语言学手册》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综述了关于语言的各方面的研究理论的应用。主要介绍了有关语言的基础知识,包括语言描述,词典编纂,语料库等,并进一步阐述了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包括二语习得和最终习得状态,话语分析,语言损耗,文体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的应用。此外,编者还分析了语言、思维和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和法律、政治和性别之间的关系。值得一提的是,第一部分还涵盖了目前国内研究甚少的英国手语,世界英语,说话者的态度评价研究,应用语言学哲学等方面的理论,这对于目前国内的应用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第二部分阐述了应用语言学研究理论及其在英语教学和二语习得等方面的研究。主要介绍了应用语言学领域中的基础理论,包括二语习得理论,二语习得中的个体差异及语言学习中的社会影响,外语教学方法和教师的教育培训,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特殊用途语言实践,双语教育模式,语言(包括少数民族语言)维护和语言规划,以及语言测试理论。编者还探讨了二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的差别,以此总结出衡量标准,为二语学习者提供语言了学习的指标。此外,编者还对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的范围、特征、种类以及衡量应用语言学研究完整性的标准,文化水平研究和批评应用语言学理论进行了介绍。
三、简评
近几十年,应用语言学研究在各国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关于超学科的研究,如Aenis为超学科共同体研究建立了一个交流模式;胡壮麟阐述了超学科研究的特征和应用状况;李颖以计算语言学为例阐述了应用语言学的超学科研究。从跨学科性来研究新兴学科,如Daniushina和林添湖探究了商务语言和商务语言学的发展状况;Hornberger从全球性的角度阐释了教育语言学的发展。二语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和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研究,如王新芳阐述了二语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桂诗春探究了我国英语教学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杨枫对ESP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从目前的文献来看,应用语言学研究主要是应用语言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性研究,把应用语言学与医学、法律、商务等其他学科相结合,并用应用语言学的理论来研究二语习得和教学,但是对于语言学理论的应用方面研究得较少。相对于其他研究对单一或几个话题的深度研究,本书则在广度上对语言学理论的应用和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及其发展做了详细的讲解,为所有语言学习者及语言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可研究的空间。《应用语言学手册》是32篇论文的集录,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全面而又全新的应用语言学,不仅研究了语言学对语言数据的应用程序,而且阐述了使用真实世界的语言来改善和处理各种社会问题。。本书还提出应用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仅对语言的发展和语言使用要有一个理论性的理解,还要结合实践经验,以此来提高语言的能力。
从结构上看,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语言学的应用,主要讲解了语言的各方面研究理论的应用,第二部分是应用语言学,主要讲解了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理论,包括语言学习、语言教学及语言测试等。每部分和每个章节遵循从一般理论概述到具体相关研究的原则进行编写,先提出简介,对各部分各章节进行简要的概述,随后再对每部分的内容进行具体地编写,最后在章末对本章所有内容进行总结。这种结构层次分明,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从内容上看,本书概述了应用语言学的各个方面的研究和理论,涵盖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可读性。本书使读者从理论层面掌握应用语言学和语言学应用的相关研究,然后将理论延伸到语言学习及语言教学领域。难能可贵的是本书涵盖了一些其他应用语言学的书籍很少涉及的内容,比如如何用语言学知识来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当然,本书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本书由32位国际知名学者分专题执笔,最后综合而成。所以各个章节相对独立,相互之间的衔接不到位,章节之间没有连贯性。然后,本书相对于实用性和理论性而言,更偏重理论性,讲解了各种关于应用语言学的理论,但是逻辑性较为欠缺,所以比较难理解,例如:第三章的游离与不对称这个小节中所讲述的内容与该标题的关联性不强,导致读者阅读起来比较吃力。并且本手册对语言学的应用的实际指导性不是很强,读者很难将书中的理论诉诸于实践。此外,本书对于理论的讲解并不是采取通俗易懂的实例来说明,而是列举出了一些与该理论相关的研究及其研究成果,而这些对于读者的理解并没有太大帮助。最后,本书虽然涉及面极广,但是对每一个特定方面的讲解并不是很深入。
总的来说,对于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和二语习得的学生以及研究人员来说,本书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它必当是一本值得所有外语学习者及外语研究者收藏、学习和使用的工具书和参考书。
参考文献:
[1]Aenis,Thomas.A communication model for transdisciplinary consortium research[A].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9th European IFSA Symposium,4-7 July,2010,Vienna(Austria).Availablehttp://ifsa.boku.ac.at/cms/fileadmin/Proceeding2010/2010_WS1.5_Aenis.pdf.
[2]Daniushina Y V.Business linguistics and business discourse[J].Calidoscópio,2010,8(3):241-247.
[3]Davies,A.& C.Elder(eds.).2004.Handbook of Applied Linguistics[C].Oxford:Blackwell.
[4]Hornberger,N.2012.Educational linguistics as a globalizing field[R].2012 Round Table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Linguistics in China,Shanghai:Fudan University.
[5]高素珍,刘海燕.应用语言学综观[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59-64.
[6]桂诗春.关于我国外语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275-281.
[7]何英玉,蔡金亭.应用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8]胡壮麟.超学科研究与学科发展[J].中国外语,2012(6):16-22.
[9]李颖,冯志伟.计算语言学的超学科研究[J].现代外语,2015(6):407-415.
[10]林添湖.为构建“商务语言学”鼓与呼——漫谈商务及商务语言学[J].外语界,2014(2):2-9.
[11]王新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5(5):112-113.
【经典的语言描写】推荐阅读:
人物描写之语言篇08-16
作文基础语言描写学案06-10
描写心情的经典句子08-01
描写感恩的经典句子08-30
描写外貌的经典句子10-12
有关描写旅行经典的句子06-28
描写真爱的经典句子摘抄07-16
描写友谊的经典名言警句07-21
描写月亮的经典语段08-08
描写夏天的经典句子摘抄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