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时事政治试题与答案

2024-10-24

2022年时事政治试题与答案(共6篇)

1.2022年时事政治试题与答案 篇一

2013年到

2014年半月谈时事

试题 与答案

2013年第14期—半月时政大事

国务院通过自由贸易试验区 总体方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强调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既要积极探索政府经贸和投资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扩大服务业开放;又要防范各类风险,推动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使之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埃及重启过渡进程

埃及国防部长塞西7月3日晚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提前举行总统选举,由最高宪法法院院长暂行总统职权。7月4日埃及最高宪法法院院长曼苏尔宣誓就职成为埃及临时总统,主持过渡时期事务。7月16日埃及过渡政府33名部长向曼苏尔宣誓就职,新内阁成员中未包括伊斯兰党派人员。此前,埃及宣布对被军方废黜的前总统穆尔西进行刑事调查。中国与瑞士签署自贸协定

中国和瑞士7月6日在北京正式签署中国一瑞士自由贸易协定。这是中国与欧洲大陆国家签署的首个自贸协定。协定生效后,瑞方将对中方99.7%的出口立即实施零关税,中方将对瑞方84.2%的出口最终实施零关税,加上部分降税产品,大大超过一般自贸协定的降税水平。四川遭遇暴雨洪灾

7月7日至12日,四川盆地西部经历了今年6月中旬以来第四场区域性暴雨过程,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灾害链式反应持续爆发,给当地造成严重损失。截至7月15日16时,四川“7-9”特大暴雨洪灾造成全省58人死亡,175人失踪,倒塌房屋1.34万间,346.89万人受灾。其中,都江堰市中兴镇特大地质灾害初步核实造成44人死亡、117人失踪。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受贿滥用职权案一审宣判

7月8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受贿、滥用职权案作出一审宣判,对刘志军以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国务院部署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要推动节能环保和再生产品消费,到2015年,使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提升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加快节能环保重点工程建设,完善污水管网等城镇环境基础设施:营造有利的市场和政策环境;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力度。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7.6%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初步核算数据,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480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6%。第一、二、三产业同比分别增长3.0%、7.6%、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2.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20.1%。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快于全部投资。此前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8.6%。其中出口增长10.4%.进口增长6.7%。我国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中国人民银行7月19日称,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央行称,为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作调整。甘肃省发生6.6级地震 7月22日7时45分,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北纬34.5度,东经104.2度)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截至7月23日14时,地震已造成94人死亡、1人失踪、1001人受伤。

1.国务院7月3日原则通过了《中国(____)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A.北京 B.上海 C.广州

2.7月6日,中国和____正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A.瑞士 B.瑞典 C.德国

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____。A.7.5% B.7.6% C.7.8%

本期小测验答案 1.B2.A3.B 2013年第15期—半月时政大事

日本执政联盟在参议院选举中获胜

日本第23届国会参议院选举最终开票结果7月22日揭晓,日本联合执政的自民党和公明党在国会参议院选举中获胜,两党占据参议院过半数议席,从而终结了朝野政党分控众参两院的“扭曲国会”局面。此外,自民党单独控制众议院过半数议席,加上公明党的议席,占据众议院三分之二以上议席。党政机关停建楼堂馆所并清理办公用房

新华社7月23日报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通知要求,自印发之日起,5年内,各级党政机关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新建楼堂馆所:维修改造项目要严格履行审批程序,严格执行维修改造标准,严禁豪华装修:各级党政机关要对占有、使用的办公用房进行全面清理。国家为小微企业免税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按照公平税负原则,从8月1日起,对小微企业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并抓紧研究相关长效机制。这将使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享受与个体工商户同样的税收政策。***涉嫌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提起公诉

***涉嫌受贿、贪污、滥用职权犯罪一案.经依法指定管辖,7月25日已由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检察院向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济南市人民检察院起诉书指控,被告人***身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贪污公款,数额巨大:滥用职权,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情节特别严重.依法应当以受贿罪、贪污罪、滥用职权罪追究刑事责任,并予以数罪并罚。审计署:对政府性债务全面审计 审计署官方网站7月28日发布消息称:近日,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此前,审计署已先后两次组织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了审计。

我国多地遭遇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

7月下旬以来,全国多地遭受高温“炙烤”,中国气象局7月30日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高温)Ⅱ级应急响应,这是有史以来气象部门启动的最高级别的高温应急响应。同时,南方部分地区旱情持续发展。中央气象台7月31日傍晚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台风蓝色预警和干旱黄色预警。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分别针对陕西、甘肃等地暴雨洪涝灾情,湖南、贵州两省旱情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中央政治局讨论研究下半年经济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T作。会议要求,下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释放有效需求: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等的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努力稳定对外贸易: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稳定价格总水平;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国务院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3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会议明确,将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具备条件且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等承担。各地要制定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明确政府购买服务的种类、性质和内容,并试点推广:政府可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购买公共服务:严格政府购买服务资金管理;建立严格的监督评价机制:对购买服务项目进行动态调整,对承接主体实行优胜劣汰。国务院部署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3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会议确定:加强市政地下管网建设和改造:加强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二五”末,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90%左右;加强燃气、供热老旧管网改造,到2015年,完成8万公里城镇燃气和近10万公里北方采暖地区集中供热老旧管网改造任务。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通知。要求5年内,各级党政机关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_____楼堂馆所。A.扩建 B.新建 C.维修

2.国务院近期决定从8月1日起,对小微企业中月销售额不超过____万元的增值税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A.2 B.5 C.10

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31日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进政府向____购买公共服务。

A.国有企业 B.公益组织 C.社会力量

本期小测验答案: 1.B 2.A 3.C 2013年第16期 半月时政大事

国务院: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新华社8月11日报道,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提出了近3年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的目标: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要达到4.5万亿元,产值年均增速保持15%以上,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中央政法委出台首个防冤假错案指导意见 新华社8月13日报道,针对执法司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央政法委近日出台首个关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指导意见,要求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在职责范围内对办案质量要终身负责,并建立健全冤假错案的责任追究机制。中宣部等五部门提倡节俭办晚会

新华社8月13日报道,日前,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审计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把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和节庆演出,作为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的重要举措,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治“四风”的重要抓手,切实抓好。严格控制党政机关举办文艺晚会。

促进信息消费提出五方面任务

新华社8月14日报道,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意见从五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信息消费的主要任务: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培育信息消费需求;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消费环境建设。到2015年,使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2万亿元: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信息消费规模达到2.4万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我国将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任务措施。会议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国务院部署秋季农业重点工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抗旱防汛、粮食生产形势汇报并部署秋季农业重点工作。入汛以来,南方较大范围持续高温,松花江又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会议强调,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不可放松。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落实抗灾救灾措施:抓好灾后农业生产恢复;落实早稻收购政策:及早谋划秋冬种;全力保证“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光大证券异常交易诱发股市“过山车”

8月16日,由于光大证券自营的策略交易系统存在设计缺陷,连锁触发后生成巨额订单,导致上证综指全天暴涨暴跌。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指出,此次事件是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以来的首例,是一起极端个别事件,但暴露出的问题足以引起整个证券期货行业的高度警觉。证券监管部门和证券期货交易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一线监管,完善监管制度和规则。“宽带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

国务院8月17日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以加强战略引导和系统部署,推动我国宽带基础设施快速健康发展。通知提出了两个阶段性发展目标,即:到2015年,基本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宽带进乡入村,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50%,第三代移动通信及其长期演进技术(3G/LTE)用户普及率达到32.5%,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5%。到2020年,宽带网络全面覆盖城乡.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70%。3GLTE用户普及率达到85%.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超过98%。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8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1.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要达到4.5万亿元,产值年均增速保持____以上。A.7.5% B.15% C.17.5%

2.中宣部等五部门日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制止豪华铺张、提倡_____办晚会。A.开门 B.高水平C.节俭 3,国务院近日发布的“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提出,到____年,宽带网络全面覆盖城乡。A.2015 B.2020 C.2025 本期小测验答案: 1.B 2.C 3.B 1.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7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1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十八届____全会。A.二 B.三 C.四

2.新近修改的商标法,增加惩罚性赔偿规定,将法定赔偿额上限从50万元提高到____万 A.300 B.350 C.450 3.美国白宫8月31日正式向国会提交一项决议草案,要求授权对_____动武。A.伊朗 B.埃及 C.叙利亚 本期小测验答案 1.B 2.A 3.C 半月谈2013年第18期 半月时政小测验及答案

1.2012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创下流量87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7.6%.首次成为世界____大对外投资国之一。A.三 B.四 C.五

2.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1112年下降____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 A.20% B.15% C.10% 3近日,中远集团“永盛”轮圆满完成____首航任务,这是我国第一艘成功经由此航道到达欧洲的中国商船,A.北极东北航道 B.马六甲海峡 C.苏伊士运河 本期小测验答案 1.A 2.C 3.A 2013年第19期 半月时政小测验及答案

1.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9月18日宣布,将维持现行的宽松货币政策,暂时不削减第____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规模。A.一 B.二 c.三

2.德国联邦议院选举9月22日落幕,____领导的联盟党成为最大赢家。A.默克尔B.施罗德C.朗德

3.9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必须抓紧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以进一步发挥____作用,让社会投资活力有效迸发。A.社会组织 B.市场机制C.地方政府

本期小测验答案 1.C 2.A 3.B 2013年第20期 半月时政小测验及答案

1.10月上旬,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印尼,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___次领带人非正式会议 A.二十 B.二十一 C.二十二

2.国务院近日部署加强财政扶贫等保民生资金管理和公共资金审计监督,要求严格落实扶贫开发规划责任,权利,资金,任务“四到___”制度。项目审批权限原则上下放到县。A.省 B.市 C.县

3.伊朗核问题六国与伊朗在日内瓦举行的伊核问题谈判10月16日结束,各方首次达成___。

A.共识 B.谈判协议 C.共同声明 本期测验答案: 1.B 2.A 3.C 2013年第21期 半月时政小测验及答案

1.10月20日,中缅天然气管道干线全线建成投产,从此结束我国____没有管道天然气的历史。A.四川盆地 B.云贵高原 C.青藏高原

2.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明确要求____注册资本登记条件。A.提高

B.维持

C.放宽

3.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推进以____方式织牢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A.法治

B.补贴

C.救助

本期小测验答案 1.B 2.C 3.A 2013年第22期 半月时政小测验及答案

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____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A、改革B、开发C、现代化

2、近日我国首个实验型____移动工作站完成总装,即将展开水下试验。A、海洋B、深海C、远洋

3、近日,公安部要求,凡是被举报在办理户口业务过程中刁难群众,经调查属实的,一律____职务,追究责任。A、暂停执行B、停止执行C、免去

本期小测验答案: 1.A 2.B 3.B

2.2022年时事政治试题与答案 篇二

2009年的数学中考试卷中涌现出了不少关注社会生活热点时事类试题, 这类试题选材广泛、形式灵活、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关注热点、与时俱进、情境新颖、立意独特,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 展示了数学丰富的内涵与广泛的应用价值;使考生倍感亲切温馨, 同时提升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关注社会的责任感.凸现了数学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 课改精神体现充分, 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这类试题重点考查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识图能力和推理能力.解题时, 需要学生通过分析,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转化为数学问题, 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方法求解.下面我就2009年中考数学试题中的部分亮点———“社会生活热点时事”做具体的展示与评析.

一、金融危机问题

例1: (2009年浙江省义乌市) 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但义乌市经济依然保持了平稳增长.据统计, 截止到今年4月底, 我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约为1 193亿元, 用科学计数法应记为 () .

A.1.193×1010元B.1.193×1011元

C.1.193×1012元D.1.193×1013元

分析:本例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问题作为背景, 说明了中央及地方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实力, 对学生既有数理的考查, 又有对国家时事的关注.

二、家电下乡问题

例2: (2009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某冰箱厂为响应国家“家电下乡”号召, 计划生产A、B两种型号的冰箱100台.经预算, 两种冰箱全部售出后, 可获得利润不低于4.75万元, 不高于4.8万元, 两种型号的冰箱生产成本和售价如下表. (1) 冰箱厂有哪几种生产方案? (2) 该冰箱厂按哪种方案生产, 才能使投入成本最少?“家电下乡”后农民买家电 (冰箱、彩电、洗衣机) 可享受13%的政府补贴, 那么在这种方案下政府需补贴给农民多少元? (3) 若按 (2) 中的方案生产, 冰箱厂计划将获得的全部利润购买3种物品:体育器材、实验设备、办公用品支援某希望小学.其中体育器材至多买4套, 体育器材每套6 000元, 实验设备每套3 000元, 办公用品每套1 800元, 把钱全部用尽且3种物品都购买的情况下, 请你直接写出实验设备的买法共有多少种?

分析:本例是以“家电下乡”作为背景材料的方案设计题, 家电下乡政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 是财政和贸易政策的创新突破.对农民购买纳入补贴范围的家电产品给予一定比例 (13%) 的财政补贴, 以激活农民购买能力, 扩大农村消费, 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本例要求学生注意文字与表格相结合, 根据题意将建立的函数表达式转换为恰当的不等式组模式, 求出未知数的取值范围.然后结合实际问题取其整数解, 得出方案设计的种数.选择最优的方案时, 其一般解法是根据一次函数的增减性来确定最优方案或者是求出所有方案作比较.此例在考查学生综合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渗透了热点时事.

三、甲型H1N1流感问题

例3: (2009年浙江省衢州市) 2009年5月17日至21日, 甲型H1N1流感在日本迅速蔓延, 每天的新增病例和累计确诊病例人数如下图所示. (1) 在5月17日至5月21日这5天中, 日本新增甲型H1N1流感病例最多的是哪一天?该天增加了多少人? (2) 在5月17日至5月21日这5天中, 日本平均每天新增加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多少人?如果接下来的5天中, 继续按这个平均数增加, 那么到5月26日, 日本甲型H1N1流感累计确诊病例将会达到多少人? (3) 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传染性极强, 某地因1人患了甲型H1N1流感没有及时隔离治疗, 经过两天传染后共有9人患了甲型H1 N1流感, 平均每天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如果按照这个传染速度, 再经过·5·天的传染后, 这个地区一共将会有多少人患甲型H1N1流感?

分析:本例以“甲型H1N1流感”问题作为背景, 说明了其流感病毒蔓延迅速, 危害之大.此例综合考查了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情景中, 灵活运用统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处理信息, 分析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能从折线统计图中读取数据和处理信息.

四、医疗卫生领域问题

例4: (2009年浙江省宁波市) 2009年4月7日, 国务院公布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009~201 1) 》, 某市政府决定2009年投入6 000万元用于改善医疗卫生服务, 比2008年增加了1 250万元.投入资金的服务对象包括“需方” (患者等) 和“供方” (医疗卫生机构等) , 预计2009年投入“需方”的资金将比2008年提高30%, 投入“供方”的资金将比2008年提高20%. (1) 该市政府2008年投入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的资金是多少万元? (2) 该市政府2009年投入“需方”和“供方”的资金是多少万元? (3) 该市政府预计2011年将有7260万元投入改善医疗卫生服务, 若从2009~2011年每年的资金投入按相同的增长率递增, 求2009~2011年的年增长率.

分析:本例以“改善医疗卫生服务”作为背景材料, 说明了中央及各级政府对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视程度.增长率问题是关于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的中考热点题型, 主要考查学生的建模思想, 构建方程模型即可迎刃而解.

五、两免一补问题

例5: (2009年青海省西宁市) 为执行“两免一补”政策, 某地区2007年投入教育经费2 500万元, 预计2009年投入3 600万元.设这两年投入教育经费的年平均增长百分率为x, 那么下面列出的方程正确的是 () .

分析: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得起来, 都能上好学”, 国家自2007年起出台了一系列“资助贫困学生”的政策, 其中包括向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政策.本例以“两免一补”作为背景材料, 主要考查了学生的方程建模思想, 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两免一补”政策.

六、环保问题

例6: (2009年湖北省黄石市) 全国实施“限塑令”于今年6月1日满1年, 某报三名记者当日分别在武汉三大商业集团门口, 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随机调查了一定数量的顾客, 在“限塑令”实施前后使用购物袋的情况.下面是这三名记者根据汇总的数据绘制的统计图.请你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 图1中从左到右各长方形的高度之比为2∶8∶8∶3∶3∶1, 又知此次调查中使用4个和5个塑料购物袋的顾客一共24人, 问这三名记者一共调查了多少人? (2) “限塑令”实施前, 如果每天约有6 000人到该三大商场购物, 根据记者所调查的一定数量顾客平均一次购物使用塑料购物袋的平均数, 估计这三大商业集团每天需要为顾客提供多少个塑料购物袋? (3) 据武汉晚报报道, 自去年6月1日到去年12月底, 三大商业集团下属所有门店, 塑料袋的使用量与上一年同期相比, 从12 927万个下降到3 355万个, 降幅为 (精确到百分之一) .这一结果与图2中的收费塑料购物袋%比较,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谈谈你的感想.

分析:本例以“限塑令”的环保问题作为背景材料, 学生只要理解统计中的一些概念, 读懂“双统计图 (表) ”, 综合从两个统计图中获取的信息进行求解.考查了学生对图表的处理能力及数据的运算能力, 通过对样本的分析来估计总体, 会从数据中得到的结论进行合理的想象, 教育学生要树立环保意识.

七、海峡两岸实现“大三通”问题

例7: (2009年福建省宁德市) 某刊物报道:“2008年1 2月1 5日, 两岸海上直航、空中直航和直接通邮启动, ‘大三通’基本实现.‘大三通’最直接好处是省时间和省成本, 据测算, 空运平均每航次可节省4小时, 海运平均每航次可节省22小时, 以两岸每年往来合计500万人次计算, 则共可为民众节省2 900万小时……”根据文中信息, 求每年采用空运和海运往来两岸的人员各有多少万人次.

分析:本例以“海峡两岸实现大三通”作为背景材料, 历经近30年磋商与努力, 大陆与台湾通邮、通商、通航的直接三通构想由此基本实现, 这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掀开了中华民族历史浓墨重彩的一页.此例考查了学生的方程建模思想, 构建二元一次方程组即可求解, 同时还向学生渗透了人们所关注的热点大事.

八、北京奥运问题

例8: (2009年山东省德城市) 如下图, 2008年奥运火炬在云南省传递, 传递路线为“昆明—丽江—香格里拉”, 某校学生小明在省地图上设定的临沧市位置点的坐标为 (-1, 0) , 火炬传递起点昆明市位置点的坐标为 (1, 1) .如图, 请帮助小明确定出火炬传递终点香格里拉位置的坐标为______.

分析:本例以“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传递”为背景材料, 2008年的北京奥运是众所周知的热点大事.此例能较好地把网格与平面直角坐标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考查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要求学生对“点的坐标”知识理解, 通过观察两个已知点的坐标, 确定原点,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即可得到香格里拉位置的坐标.

九、军事问题

例9: (2009年湖北省襄樊市) 为打击索马里海盗, 保护各国商船的顺利通行, 我海军某部奉命前往该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某天我护航舰正在某小岛A北偏西并距该岛海里的B处待命.位于该岛正西方向C处的某外国商船遭到海盗袭击, 船长发现在其北偏东的方向有我军护航舰 (如下图所示) , 便发出紧急求救信号.我护航舰接警后, 立即沿BC航线以每小时60海里的速度前去救援.问我护航舰需多少分钟可以到达该商船所在的位置C处? (结果精确到个位.参考数据.)

分析:本例以“打击索马里海盗”为背景材料, 考查了学生对“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知识的理解, 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我国海军的军事实力.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构建三角函数模型, 把实际问题抽象为几何问题, 通过B点作AC的垂线将其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十、农民工再就业问题

例10: (2009年湖南省长沙市) 为了提高返乡农民工再就业能力,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400名返乡农民工进行了某项专业技能培训, 为了解培训的效果, 培训结束后随机抽取了部分参调人员进行技能测试, 测试结果分成“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4个等级, 并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统计图, 请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 回答下列问题: (1) 培训结束后共抽取了名参训人员进行技能测试; (2) 从参加测试的人员中随机抽取1人进行技能展示, 其测试结果为“优秀”的概率为; (3) 估计这400名参加培训的人员中, 获得“优秀”的总人数大约是多少?

分析:本例以“返乡农民工再就业”为背景材料, 体现了政府对返乡农民工的关心.这是一道概率与统计的综合题, 考查学生从条形统计图 (表) 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共抽取的人员为40名, “优秀”的概率为, 通过对样本的分析来估计总体, 得到优秀的总人数为100人.

十一、手足口病问题

例11: (2009年山东省枣庄市) 为预防“手足口病”, 某校对教室进行“药熏消毒”.已知药物燃烧阶段, 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y (mg) 与燃烧时间x (分钟) 成正比例;燃烧后, y与x成反比例 (如下图所示) .现测得药物1 0分钟燃烧完, 此时教室内每立方米空气含药量为8 mg.根据以上信息, 解答下列问题: (1) 求药物燃烧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 求药物燃烧后y与x的函数关系式; (3) 当每立方米空气中含药量低于1.6 mg时, 对人体无毒害作用.那么从消毒开始, 经多长时间学生才可以返回教室?

分析:本例以“手足口病”作为背景材料,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 主要侵犯5岁以下儿童.2009年我国手足口病发病处于上升阶段, 采用“药熏消毒”可以将其中的EVT1病毒杀灭, 从而起到很大程度的预防手足口病.此例主要考查学生的函数建模思想, 其中第 (3) 问选择哪一个函数解析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只要学生抓住“当每立方米空气中含药量低于1.6 mg时, ”自然就知道应该选择反比例解析式来建立不等式, 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3.2022年时事政治试题与答案 篇三

1.6月1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正式开办由直接交易做市商提供流动性的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中国银行作为首批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做市商,开盘后提供连续的双向报价,并以做市商身份、会员银行身份分别与瑞穗实业银行(中国)、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中国)成交当日首笔人民币对日元交易。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日元挂牌交易始于1995年,日元是继美元、港币之后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挂牌的第三个货币。随着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发展,人民币对日元交易量也稳步增长,2011年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日元交易量达到292.8亿元人民币。

2.6月1日,由国家发改委牵头40个部门制定的《中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在北京正式发布。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介绍报告情况,并答记者问。杜鹰表示,我们坚持了开发式扶贫的方针,10年来,中国的贫困人口从9422万减少到268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2.8%。

3.6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这是自2008年12月23日存贷款利率同时下调0.27个百分点以来,中国央行在42个月内首次降息;在此期间曾先后5次加息,每次0.25个百分点。此次降息最大的亮点是存款利率上浮1.1倍,史无前例,这不仅是应对近期存款外流的有力措施,也是对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练兵。

4.新华社北京6月11日授权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根据《行动计划》,到2015年,我国城镇职工和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将达3.57亿人。到2015年,我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将达到20%左右。中国将严格执行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中规定的行政问责制度。加大对安全生产、食品药品质量、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责任事故的问责力度。依法惩戒因失职、渎职而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中国将强化对刑讯逼供的预防和救济措施,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

5.国家海洋局6月13日上午发布《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2)》,该报告由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编撰,是继2006年以来发布的第5本海洋发展报告。今年的报告新增中国极地科学考察方面的内容和篇幅。报告重点结合2011年中国和世界海洋事务发展的特点,对社会和公众关注的一些海洋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评述。

6.6月16日,神舟九号飞船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执行这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九火箭。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

7.6月2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三沙市。

8.6月24日,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最新记录,首次突破7000米,达7020米,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的历史记录,这也是世界同类型的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

9.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6月29日中午乘专机抵达香港,将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

10.6月27日,新华社报道,国务院批转《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

11.6月29日,新华社报道,国务院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12.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的决定》。

13.6月2日,埃及开罗刑事法庭主审法官宣布,判处前总统穆巴拉克和前内政部长阿德利终身监禁。

14.第11届香格里拉对话将于6月1日至3日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参加会议的包括来自美国、中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其他亚太国家等27个国家的国防部长以及高级官员。香格里拉对话,也被称为亚洲安全会议,被认为是所在区域内最重要的安全论坛,议题涵盖了军事现代化在地区力量平衡中的改变,区域安全结构和联盟,以及恐怖主义、海盗、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跨境威胁等等。

15.6月6日~7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16.6月18日~19日,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谈判。

17.6月18日~19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七次峰会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举行。

18.6月20日~22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里约+20峰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

19.6月21日~22日,韩国、美国和日本在韩国济州岛南部海域举行海上联合军事演习。6月23日~25日,美国和韩国在黄海举行联合海上军事演习,美国“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参演。

20.6月21日,由新民主党领导人萨马拉斯担任总理的希腊新内阁宣誓就职。

4.2022年时事政治试题与答案 篇四

一、填空题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门兼有(理论性)、应用性与(实践性)复杂学科。

2.从素质内涵角度看:公民是具有公共事务知识(公民美德)和政治参与技能的人。

3.(谈话)有助于整理、归纳学前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能丰富学前儿童的知识,引发思考,使他们产生相应的情感态度,并发展语言。

4.(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

5.弗洛伊德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是他认为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说明了童年(早期经验)的重要性,使后来的研究者更为关注童年阶段对人医生称场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把儿童期视作一个“前成人”的阶段。

6.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根据手段的不同,强化被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7.在陌生情境中,能在母亲附近愉快地游戏,自信地探索环境,但并不时刻在意母亲是否在场。而且,儿童对陌生人一表现出积极的兴趣。在依恋的类型中,这是(安全型)儿童的行为表现。

8.方向性原则保证了教育目标制定的理想性与(价值性),基础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现实性与(合宜性)。

9.参观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前儿童(观察)某一综合性的社会设施或机构,促使他们加深对这些设施和机构的了解。丰富呀、他们的知识经验,并使他们获得某些(社会技能)的方法。

10.教育目标的提出通常有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维度。

1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核心任务是: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规律)。

12.在埃里克森看来,学前阶段的儿童人格发展要处理的三对主要矛盾是:信任对不信任,(自主对羞怯),主动对内疚。

13.社会学习的主要理论假设是:儿童社会行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体验自己)的行动后果或通过(观察别人)的行动及他们所引起的后果而进行学习的。

14.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主要特点有(随机性和无意性),长期性和反复性,(情感驱动性),实践性,。

15.(行为练习法)是指组织学前儿童按照正确的社会行为要求反复进行练习,促使学前儿童掌握和巩固某种社会行为技能的方法。

16.教师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要树立(人格陶冶)的目标观、整合性的教育内容与力量观、(渗透性)的教育方法观。

17.柯尔伯格运用道德两难法的研究,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在这一理论中幼儿主要处于(前习俗水平)阶段。

18.(观察法)有直接、适用范围广、切入点细小的特点,适用于活动对象少、活动相对集中、需要收集资料比较具体的活动。

19.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表现有:行为不足、(行为过度)、不适当行为。

20.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其主要领域包括对幼儿园开展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的判断和对教师从事的社会教育工作产生的(实际成效)的判断。

2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有:(活动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合性原则。

22.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应掌握的基本信息有:(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信息)、教育目标与内容方面的信息、(教学资源方面的信息)。

23.社会性主题方案的架构通常是教师从教育目标出发,选取若干个内涵相关、层次递进的子目标及其活动内容,使儿童在(情感体验)中积累相关的认知经验,然后在(实践尝试)中逐步学习和形成良好社会性行为的过程。

24.教育目标的提出通常有知识、能力与(情感目标)三个维度。

25.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注意:陈述的角度要(统一),目标陈述应简洁明了、(可操作)。

2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其主要领域包括对幼儿园开展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的判断和对教师从事的社会教育工作产生的实际成效的判断。

27.对教学目标的制定主要考察教师的目标制定是否(全面、具体、有操作性),并且(重点、难点)突出。

28.从“学”的方面看,教育活动的评价主要涉及幼儿的(参与度)、情感、互动程度、(学习习惯)几个方面。

29.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过程包括确定评价的(目的与内容)、收集(评价资料)、设计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方案到处理评价结果等若干步骤。

30.观察法有(直接、适用范围广、切入点细小)的特点,适用于活动对象少、活动相对集中、需要收集资料比较具体的活动。

31.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特征有:(持久性的困难)、不受普遍方法控制的行为、不理会现实、(幼儿生活中存在客观困难)。

32.皮亚杰对幼儿实践规则的研究表明:处于学前期的儿童还没有形成对规则的较(稳定地理解),多数时候他们会认为规则怎么样都行。那么,帮助他们规则意识的建立则需要通过(自然的后果体验)来慢慢建立。

33.焦虑具有两个关键特征:即强烈的(负面情绪)和(恐惧成分)。

34.虽然各种焦虑行为的干预指导策略有所不同,但是让幼儿接触(引起焦虑的环境),物体和(情境)是所有指导策略的基本路线。

35.工具性攻击指幼儿为了获得某个物品而做出的抢夺、推搡等动作。这类攻击本身不是为了给受攻击者造成(身心伤害),攻击在这里被当作一种手段或工具,用以达到伤害以外的目的,如获得某一物品等。对待这种行为,教师不应该过多的关注幼儿的行为本身,而是应该关注幼儿采用方式的(适当性)问题。

36.相关后果法即是对幼儿施加其行为的强加后果的方法。这种方法强调并澄清了限制,它通过行为的效果来传达哪些言行不能容忍。同时,相关后果能帮助幼儿了解为什么某种行为不可取,为他们提供改变这种行为的个人动机。相关后果不是仅仅强迫幼儿按照成人认为最好的那样去做,而是帮助幼儿反思(自己行为)的后果。相关后果法用(幼儿自己的经验)作为教授可取行为的基础。

37.强化物一般可分为五类:(消费性强化物)、活动性强化物、操作性强化物、拥有性强化物、(社会性强化物)。

38.代币疗法可以使强化的作用更加有效,尤其是对(群体行为)矫治时,采用代币疗法,能使管理(更实用、更方便),也能保证指导计划的一致和有效。

39.代币疗法中的代币必须是马上可以利用的(实物或象征性)的东西;必须是可以计数,具有吸引力,并且简单、轻便可携的;必须是能够随时都可以方便发放的;必须是幼儿不容易复制的;必须是不具备其他(实用功能),也不容易与别的物体相混淆的东西。

40.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指导程序是:确定指导对象,(制定指导方案),建立个人档案,行为观察记录,(指导研究设计),选择教育材料。

41.访谈法的特点有三个。第一,访谈特别是自由式访谈比较灵活。只要被访问者有时间,双方就可以进行访谈。第二,(适应面广)。访谈的对象很广泛。第三,访谈易于实施。

42.社会测量法是确定某一特定群体内人际关系及该团体内(人际关系相互作用模式)的一种研究方法。

43.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三类依据中,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可以说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社会发展需要使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外在依据);我国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操作性依据)。

44.张宗麟所著(《幼稚园的社会》)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

和方法等,精辟地分析了社会、儿童社会的实质,并以案例形式展示其丰硕的研究成果,倡导实施社会化的幼稚园课程。

45.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思想品德发展,要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础上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但也不能以儿童社会性的教育代替品德教育,品德涉及的是是非善恶的(价值问题),社会性涉及的是生存与生活的问题,一个是精神与道德问题,一个是社会问题,各有不同的指向。

46.儿童社会认知发展与一般认知发展并非完全平行。它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研究。不少研究证明,儿童智商与其观点采择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一般是中等或偏下。因为当儿童的一般认知达到一定水平后,个体(社会认知能力)就更多地受社会、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47.幼儿的(自我中心思维)常常使儿童表现出自私或无理行为。

48.所谓观察学习,亦称为替代学习,即学习者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这种学习不需要学习者直接地做出反应,也不需要亲自体验强化,只要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观察他人所接受的强化就能完成学习。因此,通过这种方式完成的学习又称为“无尝试学习”。

49.根据(时代性原则),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当注意:关注当下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所生活的时代与世界。

50.(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5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萌芽阶段,没有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但有丰富的幼儿教育思想。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古代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相一致,古代幼儿教育也是以道德教育为主,强调(以德养性、童蒙养正),具有典型的生活性与道德性。

5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有着丰富内涵特性的教育领域,它兼具常识性、道德性、(生活性与人文性),只有综合的理解,才能恰当把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真正内涵。

53.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受各种因素影响,自我控制水平随年龄而不断提高,(言语指导和行为训练)在儿童自控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从接受外部言语指导及诱因逐渐发展到根据自身要求和内部诱因来控制行为,从不自觉行为发展到自觉行为。

54.皮亚杰通过研究发现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一般要经历动作活动,自我中心,早期的合作,编程四个阶段。

5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社会领域目标的表述是:“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56.(陶冶法)是指利用环境条件、生活气氛以及教育者自身的言行举止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的方法。

57.导向性原则是教育评价的根本原则。为了贯彻导向性原则,人们有必要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科学和谐发展的理念引入评价工作中,对教师的工作过程和绩效及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58.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陶冶儿童性灵,培育有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

59.(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了解与把握新事物,善于调整自己,并与不同的人建立融洽关系的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等。

60.埃里克森认为在自主对羞愧阶段,当儿童想自己做主,而成人又对之不能理解时,他们的经验会导致其产生羞愧感。这时教育者要尽可能恰当提供孩子做决定和选择的机会,以促进儿童(情感自主性)的发展。

61.(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

62.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相关学科知识。

63.(讨论法)是指教师指导学前儿童就某些社会性问题、现象、事物相互启发、交流意见的方法。

64.游戏与区域活动和教学活动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提供学前儿童(自主互动)的机会,训练他人的交往与互动技能,能够让他们深化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题与内容,还能进行(生成性)的学习,对学前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有重要作用。

65.(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

6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陶冶儿童性灵,培育有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

67.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门兼有理论性、(应用性)与(实践性)的复杂学科。

68.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要树立人格陶冶的目标观、(整合性)的教育内容与力量观、渗透性的教育方法观。

69.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了解与把握新事物,善于调整自己,并与不同的人建立融洽关系)的能力。70.社会行动力是一种根据社会现实和需要行动的一种能力。它包涵着(遵守社会规范的能力,根据信息决策的能力)以及将想法变成现实的能力等几个方面。

71.(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

72.皮亚杰通过研究发现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主要要经历动作活动、(自我中心)、早期的合作、编程等几个阶段。

73.弗洛姆认为人的五大社会性心理需要是:(关联的需要);超越的需要;寻根的需要;同一感的需要;定向和献身的需要。

74.(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而(反社会行为)则是指违法行为或为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行为。在学前儿童中体现为如打人、骂人、破坏物品等。

75.在陌生情境中,能在母亲附近愉快地游戏,自信地探索环境,但并不时刻在意母亲是否在场。而且,儿童对陌生人也表现出积极的兴趣。在依恋的类型中这是(安全型儿童)的行为表现。

76.(共情)是维系积极的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动机因素,它作为帮助、抚慰、合作与分享等行为的动机基础,能激发、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而且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77.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受各种因素影响,自我控制水平随年龄而不断提高,(言语指导和行为训练)在儿童自控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从接受外部言语指导及诱因逐渐发展到根据自身要求和内部诱因来控制行为,从不自觉行为发展到自觉行为。

78.所谓观察学习,亦称为替代学习,即学习者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班杜拉将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的组分部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

79.弗洛伊德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是他认为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说明了(童年早期经验)的重要性,使后来的研究者更为关注童年阶段对人一生成长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把儿童期视作一个(“前成人”)的阶段。

80.埃里克森认为在自主对羞愧阶段,当儿童想自己做主,而成人又对之不能理解时,他们的经验会导致其产生羞愧感。这时教育者要尽可能恰当提供孩子做决定和选择的机会,以促进儿童(情感自主性)的发展。

81.弗洛伊德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是他认为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说明了童年(早期经验)的重要性,使后来的研究者更为关注童年阶段对人一生成长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把儿童期视作一个“前成人”的阶段。

82.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根据手段的不同,强化被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83.在陌生情境中,能在母亲附近愉快地游戏,自信地探索环境,但并不时刻在意母亲是否在场。而且,儿童对陌生人也表现出积极的兴趣。在依恋的类型中,这是(安全型)儿童的行为表现。

84.方向性原则保证了教育目标制定的理想性与(价值性),基础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现实性与(合宜性)。

85.(参观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前儿童观察某一综合性的社会设施或机构,促使他们加深对这些设施和机构的了解,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并使他们获得某些社会技能的方法。

86.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作用来看可以将其功能划分为(定向)、(调控)与评价功能。

87.在目标制定的三类依据中,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可以说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社会发展需要)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外在依据;我国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

88.方向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理想性与(价值性),基础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现实性与(合宜性)。

89.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相关学科知识)。

90.教育内容的选择要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充分关注(幼儿的兴趣与生活经验),体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也要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

91.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主要特点有(随机性和无意性),长期性和反复性,(情感驱动性),实践性。

92.(参观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前儿童观察某一综合性的社会设施或机构,促使他们加深对这些设施和机构的了解,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并使他们获得某些社会技能的方法。

93.(行为练习法)是指组织学前儿童按照正确的社会行为要求反复进行练习,促使学前儿童掌握和巩固某种社会行为技能的方法。

94.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儿童的良好行为是在不断的(试误与练习)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所以,对良好行为进行经常性的(强化练习),是行为习得的根本途径。

95.(讲述法)是指教师通过描述事物的特征,帮助学前儿童了解某一知识、道理、规则,解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解释事物间的联系、关系的一种教学方法。当学前儿童对某些(不便直接感知或无法直接感知)的内容时,常常采用讲述的方法。

96.(共情训练法)是指通过一些形式让学前儿童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学前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习惯性地自然理解和分享的方法。

97.陶冶法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因此,要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言语说教。28.教育目标的提出通常有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维度。

98.教师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要树立(人格陶冶)的目标观、整合性的教育内容与力量观、(渗透性)的教育方法观。

99.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其主要领域包括对幼儿园开展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的判断和对教师从事的社会教育工作产生的(实际成效)的判断。

100.幼儿社会教育总目标的特点有:规范性、共通性、学习结果导向性、可分析性、(可扩充性)。

二、简述题

1.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任务。

答:学前儿童社教育研究任务有三:一是总结历史发展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思想及实验,以前今天学前儿童是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思想资源。二是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规律。这是学前儿童社会研究的核务。三是指导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提高幼儿教师从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书平和效率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最终任务。

2.简述观察学习的一般过程。

答:小班杜拉将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的组分部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注意过程:即儿童对榜样行为的注意。注意的产生是由一系列的变量决定的,其中包括榜

样的吸引力、普遍性以及行为发生的环境等。以电视为例,之所以电视节目中的榜样之所以对儿童有很强的吸引力,其原因就在于这种媒体能够有效的唤起和保持儿童的注意。保持过程:即引起注意的榜样事件必须被儿童记住,通过想象或言语表象使观察过的行为在记忆中得以重现。动作再现过程:即儿童在准确重现榜样行为之前所进行的一些常识错误性的行为。动机过程:即当相应刺激出现时,引发儿童观察过的榜样行为。这四个过程

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在任何特定的情境中,一个观察者不能重复一个示范原型的行为很可能是由于下列原因:没有注意有关活动,记忆中无动作观念,没有能力去操作或没有足够的动力。

3.简述积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

答:(1)在物质上是丰富和多样的;(2)在气氛上是宽容和接纳的;(3)在制度上市明确和必要的。(4)在设计上是具有某种倾向性和暗示性的。

4.简述教育者要有效地帮助幼儿社会性发展应当掌握地相关知识。

答:教育者要有效地帮助幼儿社会性发展需要掌握地相关知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关于自我社会性与品格成长的知识。即自我需要哪些方面的成长,以及如何提升自己的社会性与品格发展的知识。这些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自我反省或阅读人物传而获得。二是关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知识。即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以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等等。三是关于社会教育内涵、目标与内容的知识,即如何设计与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与方式的知识。四是关于幼儿社会教育实施与评价的知识。即如何运用恰当的方式组织与实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知识。

5.简述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建构的整体性原则。

答:整体性原则即建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时,要确立一种层次结构的整合观。这种整合观包括横向的类别整合与纵向的层次整合。横向的类别整合包括儿童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三方面发展目标的整合,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这三方面的协调发展,避免只重认知而忽视情意和行为发展的现象。是一个整体,它应当包含避免只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情感培养和行为习惯培养,要把三者有机的协调起来。横向的类别整合还包括各教育系统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整合,即家庭、社会与幼儿园的社会教育目标要基本一致,以形成教育的合力,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纵向的层次整合主要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各层级目标的整合,即各相连层级间的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

6.简述幼儿社会教育的总目标及其特点。

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就社会领域提出以下总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幼儿社会教育总目标的特点有:第一,规范性。第二,共通性。第三,学习结果导向性。第四,可分析性。第五,可扩充性。

7.简述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答:(1)取得家长的信任。(2)时有效地与家长沟通。(3)持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上的一致。(4)要充分挖掘、利用家长资源。(5)要争取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决策。

8.简述应用行为评价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答:行为评价法的运用需要注意:(1)根据正面教育原则,行为评价法应以表扬为主,对学前儿童的社会行为进行正向引导。(2)行为评价要及时、一致。一方面行为反馈要及时出现在学前儿童好的或不良的行为之后。(3)评价要具体,避免空泛。(4)强化手段不能运用得过于频繁。(5)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要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个性的学前儿童选用不同的评价方法。(6)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9.积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1)在物质上是丰富和多样的。(2)在气氛上是宽容和接纳的。(3)在制度上是明确的和必要的。(4)在设计上是具有某种倾向性或暗示性的。

10.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正常行为的标准。

答:一般认为,幼儿社会性正常行为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幼儿能逐步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初生的婴儿是一个情绪的存在,他们总是想哭则哭,想笑就笑。学习情绪的正确表达是幼

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一个不能恰当表达自己情绪的孩子会给自己或他人的生活带来困扰。但要注意的是正确的情绪表达并不意味着总是顺应环境的要求,有时环境对情绪的过分压抑会导致对儿童健康的损伤。正确的情绪表达意味着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真诚的表现自己。(2)幼儿的社会性行为须与年龄相称。即与个体的行为与所处的同类群体的常模行为进行比较后发现并无明显特殊之处。如一个5岁幼儿的某方面的行为长期显示与3岁幼儿的行为类似,那么就可以判断该幼儿存在行为问题。(3)幼儿能正确处理与同伴的关系。同伴互动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途径,学会与同伴正确相处也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内容,学习正确处理同伴关系是他们学习更复杂的社会规范的基础。(4)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能逐步学会遵守纪律,能懂得奖惩的意义,并能遵守基本的社会规则。社会是一种群体的生活,在群体生活中为了共同的协作需要种种纪律与规则,幼儿应在学习中掌握基本的团体规则与规范。

(5)幼儿社会性行为与当地的社会文化相适应。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文化习俗,这些习俗维系着当地人的共同生活,幼儿生活于这样的文化共同体中,也需要内化这些文化习俗以适应当地的共同生活。当然对文化的适应并不意味着对文化的无条件的认同,对一些不适应时代的习俗,则需要通过教育来加以改变,引导幼儿学习新的文化习俗。

(6)幼儿通过学习能掌握、使用所处社会的语言等,能参与社会生活及相互交往。语言是人与人相互交流的工具,对语言的掌握是幼儿参与社会与他人交流的基础,一个发展健康的儿童应当具备运用当地语言与人交往的基本能力。当今社会流动的加剧,甚至要求幼儿掌握多种交流语言。能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意味着幼儿有健康的社会理解力与行动力。需要指出的是,幼儿社会性方面的正常行为与行为问题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两极,而是一个连续体,绝大多数幼儿处在这两极之间,因此一般幼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行为问题,只是严重程度不同而已

。另外,幼儿社会性行为涵盖的内容很多,幼儿在这方面的行为也体现在某个方面,而其他方面可能是正常的,不能因为幼儿某方面的行为问题轻易的给他们扣上“问题儿童”的帽子。

11.简述幼儿说谎行为的特点与成因。

答:说谎这种行为在幼儿中并不少见,教育者也往往为此感到苦恼,并容易将这种行为视为道德问题,因为在成人社会中不说实话关乎对一个人品行的评定。社会对这两种行为非常严厉,他们不仅仅是道德问题也是法律问题。对幼儿缺乏了解的教育者常常认为他们的任务是惩罚孩子的说谎,而没有意识到这些行为与发育不成熟有关。对幼儿而言,学会区分真实与不真实需要一段时间。对他们而言,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事物就意味着如果你希望它是真的,它就是真的。这些想法导致幼儿“说谎”,而孩子却真诚的认为这些谎言是真的。教育者需要更多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皮亚杰的研究发现,幼儿事实上并不理解谎言的意义,在他的研究中,即使幼儿到了6岁,他也不能区分一个真正的错误和一个故意的谎言。此外幼儿倾向于根据有多大可能被发现并因此受到惩罚来判断说谎有多坏。因此,一个可信的谎言是可以被接受的,而一个过于歪曲事实的谎言则是不好。研究结果帮助成人明白为什么向幼儿解释成人的逻辑是行不通的。相反,幼儿有必要体验因欺骗他人而产生的后果。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认识到谎言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他们也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明白把别人的东西拿走会让他人不方便和伤心。当然为了使教育有效,幼儿必须和别人建立起相互关心的关系。作为教育者,一方面要逐渐教会幼儿学会区分真实与不真实,还要让他们懂得为什么喜欢真实。有效的交往策略可以促进他们这两方面的发展。

12.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社会认知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攻击行为产生的社会认知因素主要有:已有研究发现攻击性幼儿(尤其是男孩)与非攻击性幼儿之间存在一定的认知差异。(1)攻击性幼儿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的认知不全面:大量研究表明,攻击性幼儿的自我认同感较高,且具有较强的自尊心。他们容易过于关注自身某方面的有时或能力而忽视其他方面的不足,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同时又常常低估、怀疑甚至轻视他人的能力。(2)攻击性幼儿对攻击后果持有攻击合理的信念:这类幼儿一般对攻击他人的行为持肯定或认可的态度,甚至把支配和控制他人看作社会生活的要求,他们偏激地认为,要想不被欺负,就必须欺负和控制他人。有的幼儿把攻击行为看作是在他人心目中树立形象或获得自己想要东西的手段。(3)缺乏社会问题解决策略:很多研究表明,攻击性幼儿的问题解决策略水平偏低。与非攻击性幼儿相比,在涉及物品的归属和获得友谊的问题上,他们所能提供的策略数量较少,喜欢通过贿赂或发动攻击来解

决社交问题。和平的有效策略较少;在人际冲突问题解决上,攻击性幼儿表现出高外倾的特点,并且在求助策略的使用上显著低于非攻击性幼儿。(4)攻击性幼儿对他人意图倾向于敌意性归因认知:通过对攻击性幼儿和非攻击性幼儿的对比研究发现,攻击性幼儿容易将他人的行为作敌意性的归因,而被同伴拒斥的社会经验是攻击性幼儿对他人行为意图做出敌意性认知归因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使是别人无意的过失行为,他们仍更多地解释并据此进行反应,表现出攻击行为。

13.正强化的主要操作程序和原则是什么?

答:操作程序和原则:(1)正确选择要强化的行为。所选择的要强化行为应该是具体的、可观察、可控制、可评价的行为,而不是一般的行为。(2)正确选择正强化物。选择正强化物必须考虑个体差异,把个体差异考虑进去,且应易用;能立即呈现在所需要的行为发生之后;多次使用不致于引起迅速的满足;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3)正确实施正强化。正强化实施前,把计划告诉被指导幼儿,以期取得积极配合;在多需要的行为出现后,应立即给予强化,不要拖延很长时间;给予强化物时,要向被指导幼儿描述被强化的具体行为,即要说明由于出现了哪一种行为而得到奖励;分配强化物时,最好能结合其他奖励,如口头赞扬、微笑等;适当控制正强化物的数量,以保证正强化在整个指导过程中的有效性。(4)逐渐脱离强化程序。当所需行为发生达到期望频率时,应该逐步消除可见强化物,而以社会性强化物代替,也可寻找环境中的其他强化物来继续维持所需行为。

14.幼儿行为问题的资料应当包括哪些内容?

答:这是诊断行为问题的关键性资料,重点详细了解以下几个问题:(1)幼儿行为问题起始形式。(2)行为症状。教师要主动向家长询问幼儿行为问题起始、发展现状,期间有无波动,以及起伏波动可能有关的原因,家长应主动提供情况,配合教师尽可能详尽了解幼儿情况。(3)发生日期及过程:包括何时开始、持续时间有多久等,(4)可能的病因和诱因:教师要了解孩子产生行为问题的可能原因,如精神创伤、抚养情况、疾病情况等。(5)过去诊断和治疗情况:有无去医治过,曾被诊断为什么病,接受过何种治疗等。

15.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生活性与适宜性的内涵及其运用要求。

答:生活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应当尽可能从儿童的生活出发,选择基于儿童生活经验与生活实际,并能丰富儿童生活经验的内容。适宜性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根据目标,儿童发展及社会文化发展需要选择有助于幼儿发展,同时也能为幼儿所理解的内容。前一原则是从学习的经验基础提出的,后一原则是从学习的发展水平提出的。根据这两条原则,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当注意:(1)选择幼儿生活需要,并为幼儿所熟悉的内容。(2)选择幼儿可以理解的、有益幼儿发展的内容。

16.简述不当强化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负面影响。

答:虽然强化法是幼儿园针对行为问题经常采用的方法,而且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使用不当,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结果。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律被破坏.道德自律意味着一个人将根据内部建构的关于对错的信念而作出决定。(2)问题的原因被忽视.只要行为问题的原因继续存在,任何试图改变行为的努力都是不够的。(3)影响师生关系.充满关爱、相互尊重的关系是教育可取行为的基本要素。(4)幼儿的内部动机被破坏。内部动机意味着做某事是出于自己的目的。

17.简述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答: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取得家长的信任。(2)要及时有效地与家长沟通。(3)要保持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上的一致。(4)要充分挖掘、利用家长资源。(5)要争取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决策。

18.简述陶冶法的内涵及运用要求。

答:陶冶法是指利用环境条件、生活气氛以及教育者自身的言行举止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的方法。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一大特点是随机性和无意性,陶冶法的特点就在于在潜移默化中“陶情”、“冶性”,是学前儿童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因此通过环境的陶冶和熏染的效果比言语的专递好得多。陶冶法在形成学前儿童良好的社会情感和态度、社会行为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使用陶冶法要注意以下几点:(1)陶冶法利用的是整个环境条件、生活氛围,因此幼儿

园协同每个成员,步调一致地为学前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营造温馨和谐、互相关爱、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形成良好的幼儿园文化。(2)教师在创设良好环境时应当有明确的目的,要制定计划,使整个幼儿园环境氛围具有整体性,而不能零敲碎打。(3)陶冶法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因此,要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为说话,避免过多言语说教。

19.简述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社会认知因素。

答:(1)攻击性幼儿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的认知不全面。

(2)攻击性幼儿对攻击后果持有攻击合理的信念。(3)缺乏社会问题解决策略

(4)攻击性幼儿对他人意图倾向于敌意性归因认知。

20.简述角色扮演法的内涵与运用要求。

答:角色扮演法是指模仿现实社会中的某种情境,让学前儿童扮演其中相应的社会角色,使学前儿童体验角色的情绪情感,并表现出与该角色一致的社会行为的方法。角色扮演有助于学前儿童感知社会角色及其规则、角色之间的关系,丰富学前儿童的社会认知,强化学前儿童的社会情感,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使用角色扮演法应注意以下几点:(1)创设学前儿童熟悉、理解和喜欢的角色活动情景,以使学前儿童具有相应的经验储备和情境理解力。(2)教师要尊重学前儿童选择角色、变化角色和创造角色的愿望,教师只可指导活动,不应经常分配角色,最好能够尽量提供儿童自由游戏的机会,让他们自由模仿表演,这能更好的发挥儿童的自主性。(3)由于学前儿童好模仿,因此扮演的角色要以正面形象为主,特别要避免出现经常由某几个人扮演反面角色的情况,这容易形成负面的刻板印象,影响儿童在群体中的身份。(4)角色扮演中,如果需要时,教师也可以平等的角色身份参与到活动中,这有助于建立和儿童的亲密感。

21.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情感支持原则的内涵及应用要求。

答:(1)情感支持原则是指通过爱与关心来建立教师与学前儿童间的双向接纳关系,为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2)坚持这一原则是因为学前儿童的社会学习具有强烈的情感驱动性。(3)实施这一原则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投入积极的情感,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二是激发良好的社会情感。

22.简述社会教育区域活动的特点。

答:社会教育区域活动的特点:(1)社会教育能渗透在所有类型的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在各种区域活动中渗透社会教育的目标。(2)材料是区域活动中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的和非正式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幼儿有很大的活动自主性,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活动的方式。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材料的投放来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3)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儿童的社会化发展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社会性区域活动中,这个特征更为明显。区域内儿童的交往以及区域之间的幼儿交往都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有效途径,需要老师的鼓励而不是制止。

23.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

答:学前期是学前儿童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对个人一生的发展具有长远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学前儿童身体发展和心智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它有助于教师深入、客观、全面地了解本班学前儿童的发展现状。与教师只是诉诸日常观察而获得零散的、表面的和个别的信息不同,依据系统的评价,人们可以获得丰富多样的评价信息,从而能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别是

社会性发展的情况。(2)它有助于帮助教师更细致地了解

中的每一位学前儿童,为因材施教提供帮助。(3)它有助于家长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状况,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在配合教师教育孩子时也更为主动。(4)它有助于教师在了解学前儿童的基础上,改进幼儿园教育过程,使学前教育更适合每个学前儿童,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24.教师教育行动反思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教育反思的内容:教育行动反思作为一种教育内部评价的一种基本方法,它一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反思:(1)对自身教育态度的反思。(2)教育价值取向的反思。(3)对儿童观的反思。(4)对教育内容与方法的反思。(5)养成反思的习惯。

25.简述主题确立的几种思路。

答:(1)从传递社会知识经验的角度设计主题。(2)从规范儿童行为技能的角度设计主题。(3)从儿童生活事件中挖掘主题。(4)从儿童问题行为中生发主题。

26.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一致性原则的内涵及其应用要求。

答:一致性原则是指教育者要尽力为幼儿的社会学习营造一个连续与统一的影响环境。这个环境既包括教育者自身影响的连续性与统一性,也包括各方面力量的连续性与统一性。学前儿童的社会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模仿学习的对象与环境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一致性,才有利于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建构。如果儿童面临的始终是一个分歧与矛盾的环境,儿童不仅会感到不安,也会感到无所适从,这对他们自我同一性的建构会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由此,幼儿社会教育要在一致性原则的指导下,尽力为幼儿提供稳定、和谐、安全、统一的环境。要贯彻好这一原则需要注意一下问题:(1)教育者自身要做到言行一致,始终一贯;(2)协调统一幼儿园内部的力量;(3)协调统一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之间的力量。

27.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任务。

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任务有三:一是总结历史发展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思想及实践经验,以为今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思想资源。二是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规律。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核心任务。三是指导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提高幼儿教师从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水平和效果。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最终任务。

28.简述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

答:(1)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2)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非等速的。(3)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遵循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

29.电视可能给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哪些?

答:这种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1)电视有可能使儿童在认识上与现实产生距离。电视虽然是来自于现实,但是以一种艺术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其中可能有很多与现实不符的内容和画面。儿童由于理性思维能力还处于低级阶段,主要是通过自己的感官认识世界,感受世界,如果他们长期接触这样的舅母,就很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偏差和误解。2)电视可能会影响到儿童现实的交往关系,影响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看电视是在户内进行的,儿童看电视越多,相应的户外活动时间就会减少,亲子间、同龄人间的接触也会减少,这样可能影响到儿童现实的社会性交往,进而影响到交往能力的提升。3)一些不健康电视节目可能导致儿童学习模仿,对社会性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在电视节目中,存在相当一部分思想不健康,或者不适合儿童观看的内容,如暴力、凶杀、毒品等内容,而电视节目中不清晰的价值导向也使儿童更容易产生模仿行为。而一些电视节目也有可能刺激儿童已有的内心不良感受,加深不满情绪,使儿童出现憎恨、反叛等心理,进而产生一些问题行为。除电视之外,计算机和网络也日益成为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作为教育者,应趋利避害,利用这些现代化媒体的长处,避免它们可能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0.简述幼儿教师的积极期望与恰当要求如何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答:皮格马利翁效应清楚地说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产生的教育影响。在幼儿园阶段,由于幼儿基本上还处在他律阶段,非常看重成人对自己的评价,同时也会有想作一个“好孩子”的愿望,因此,教师对幼儿的期望和要求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社会化。研究观察表明,当幼儿教师对儿童有高期望时,在情绪、身体语言、口头语言、教学材料、赞扬和批评等不同水平上,教师都表现出这种高期望。如会更经常发出微笑、点头、注视儿童、谈话、提问、提供更多的游戏学习材料等积极行为。而被教师寄予希望的儿童,在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的基础上,与教师更容易形成融洽的关系,常常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教师,对待学习,更加自尊自信、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热情。反之,被教师漠视,处于低期望状态的儿童则更容易表现出一些消极的行为。

31.简述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

答: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趋势是:从轻信和运用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幼儿初期,儿童对

自己的评价往往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再现,而且不加考虑地轻信成人对自己的评价。此后,儿童对成人的评价不轻易再现,如评价不正确,儿童会有反抗的表现。一直到幼儿晚期,幼儿才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而且,幼儿的自我评价往往比较简单,一般是两分法的评价方式,如“好”与“不好”;“聪明”与“笨”等,很难象成人一向作出全面细致的区分。由此,幼儿园教师在对儿童进行评价时候要慎重,需要更正客观。而且尽量少给孩子定性的评价,避免孩子因为老师的评价而对自我评价产生偏差。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在幼儿阶段,儿童的行为由于还受情绪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在对自我进行评价时也会显示出情绪化的特征。学前儿童的自我评价主要还停留在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上,如学前儿童基本能评价自己的外貌特征(如高矮、胖瘦等);而全面、概括地评价自己各方面能力水平的能力还比较低。

32.简述发展生态学关于建构有教育意义的环境需注意的基本原则。

答:(1)集体教养环境能否增进儿童智力发展和学习能力,取决于:自然环境是否限制儿童的活动机会;是否有足够的物品玩具可利用于儿童的自发活动中;成人是否有足够的机会参与儿童活动中;成人与儿童相互交往中是否能够激励儿童完成任务的活动;成人能否为儿童从事日益复杂的人际关系创造和保持机会。(2)对于某种学习或规则来说,真正的发展在于儿童的知觉与行为能迁移到其他或更高的环境系统的活动中。由此,课程设计要尽量考虑提供促进迁移练习的机会。(3)对于幼儿自身的活动来说,幼儿在微观系统中与他人的交互作用如果有第三者以支持性关系参与时,其促进儿童发展的功能发挥更有效。这意味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调动支持幼儿园教育的社会关系越多,越有利于儿童发展。(4)对于角色意识的培养来说,在环境中活动时承担的角色对角色意识的发展有重要影响;(5)对社会适应来说,生态变迁往往是发展进程中的转折点,当孩子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时,为其建立“心理安全基地”是非常重要的。

33.简述幼儿不加节制与选择地看电视对其社会性发展的负面影响。

答:这种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1)电视有可能使儿童在认识上现实产生距离。电视虽然是来自于现实,但是以一种艺术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其中可能有很多与现实不符内容和画面儿童由于理性思维能力还处于低级阶段,主要是通过自己的感官认识世界,感受世界,如果他们长期接触这样的节目,就很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偏差和误解。(2)电视可能会影响到儿童现实的交往关系,影响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看电视是在户内进行的,儿童看电视越多,相应的户外活动时间就会减少,亲子间、同龄人间的接触也会减少,这样可能影响到儿童现实社会性交往,进而影响到交往能力的提升。(3)一些不健康电视节目可能导致儿童学习模仿,对社会性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在电视节目中,存在相当一部分思想不健康,或者不适合儿童观看的内容,如暴力、凶杀、毒品等内容,而电视节目中不清晰的价值导向也使儿童更容易产生模仿行为。作为教育者,应趋利避害,利用这些现代化媒体的长处,避免它们可能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

34.简述幼儿教师的积极期望与恰当要求如何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答:皮格马利翁效应清楚地说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产生的教育影响。在幼儿园阶段,由于幼儿基本上还处在他律阶段,非常看重成人对自己的评价,同时也会有想作一个“好孩子”的愿望,因此,教师对幼儿的期望和要求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社会化。研究观察表明,当幼儿教师对儿童有高期望时,在情绪、身体语言、口头语言、教学材料、赞扬和批评等不同水平上,教师都表现出这种高期望。如会更经常发出微笑、点头、注视儿童、谈话、提问、提供更多的游戏学习材料等积极行为。而被教师寄予希望的儿童,在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的基础上,与教师更容易形成融洽的关系,常常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教师,对待学习,更加自尊自信、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热情。反之,被教师漠视,处于低期望状态的儿童则更容易表现出一些消极的行为。

35.简述共情训练法的内涵及运用要求。

答:共情训练法是指通过一些形式让学前儿童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学前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习惯性地自然理解和分享的方法。共情训练的方式是多样的,讲故事、续编故事、情境演示、生活情境体验、主题游戏等都可以被用来进行共情训练。运用共情训练法需要注意的以下几个问题:(1)提供的情境必须是学前儿童熟悉的社会生活或是学前儿童看得懂的,这样学前儿童才可能产生共情,否则可能出现误解。(2)共情训练的基点应是唤起学前儿

童已有的类似体验,使学前儿童已有的体验与当前情境相关联,从而理解与分享。因此,教师应重视学前儿童情感体验的特点,充分利用学前儿童已有的体验,以唤起学前儿童对情境的理解与情感共鸣。(3)共情训练本身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为了学前儿童以后在社会生活中对他人的共情或具有自然而然的对他人的理解与共鸣,因此,注重学前儿童表现共情,使他们不仅仅停留在同情与共鸣上,更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不仅能理解生病小朋友的痛苦感受,更能自然地给予力所能及的关心帮助。(4)教师应与学前儿童一起真正投入情感,不能成为旁观者。教师的情绪对学前儿童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师加入到共情的情境中,会极大地感染他们。反之学前儿童会产生疑惑和矛盾,不利于共情的发生。

36.简述在游戏与区域活动中要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答:为促使学前儿童在游戏和区域活动中发展社会性,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为学前儿童提供丰富而适宜的游戏和活动的材料。(2)要建立游戏和活动的规则,增强学前儿童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3)教师要适时参与到游戏和活动中,以增进师幼情感,并给予一定指导。

37.简述积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

答:(1)在物质上是丰富和多样的;(2)在气氛上是宽容和接纳的;(3)在制度上是明确和必要的。(4)在设计上是具有某种倾向性和暗示性的。

38.制定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指导方案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答:(1)根据幼儿的具体行为问题的表现类型、性质,选择与此相匹配的指导方法,也就是说,不同的行为问题应选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如:指导目的是要使幼儿某种行为增加,一般采用正强化法,或者使行为增加的间歇强化法等;而要使行为减少,可使用消除法或使行为减少的间歇强化法等。(2)依据幼儿的个性特点,选择恰当的指导方法,如某些个性内向的幼儿,生来就胆小,若要纠正其退缩行为,则不宜选用惩罚法予以纠正,否则有可能加重其行为问题。(3)考虑幼儿家庭教养状况,选择有效的指导方法,如某些幼儿在家庭中常受父母责备而得不到关怀、爱护,若要纠正其不良行为,则宜用正强化法,多鼓励幼儿树立信息去克服不良行为。(4)要征求家长的意见,选择家长愿意接受的指导方法或使家长可以接受的指导方法,家长与教师要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才可能真正指导幼儿的行为问题。

39.简述电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负面影响。

答:这种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1)电视有可能使儿童在认识上与现实产生距离。电视虽然是来自于现实,但是以一种艺术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其中可能有很多与现实不符的内容和画面。儿童由于理性思维能力还处于低级阶段,主要是通过自己的感官认识世界,感受世界,如果他们长期接触这样的舅母,就很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偏差和误解。2)电视可能会影响到儿童现实的交往关系,影响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看电视是在户内进行的,儿童看电视越多,相应的户外活动时间就会减少,亲子间、同龄人间的接触也会减少,这样可能影响到儿童现实的社会性交往,进而影响到交往能力的提升。3)一些不健康电视节目可能导致儿童学习模仿,对社会性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在电视节目中,存在相当一部分思想不健康,或者不适合儿童观看的内容,如暴力、凶杀、毒品等内容,而电视节目中不清晰的价值导向也使儿童更容易产生模仿行为。而一些电视节目也有可能刺激儿童已有的内心不良感受,加深不满情绪,使儿童出现憎恨、反叛等心理,进而产生一些问题行为。除电视之外,计算机和网络也日益成为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作为教育者,应趋利避害,利用这些现代化媒体的长处,避免它们可能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40.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性原则的内涵及其运用要求。

答:所谓实践性原则是指在社会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和创设各种情景,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前儿童参与其中。学前儿童社会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性特点要求我们在社会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纲要》中强调:“学前儿童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学前儿童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要贯彻好这一原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为学前儿童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2)教给学前儿童正确、具体的行为方式;(3)允许儿童犯错。

41.简述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答: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取得家长的信任。(2)要及时有效地与家长沟通。(3)要保持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上的一致。(4)要充分挖掘、利用家长资源。(5)要争取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决策。

42.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

答: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它有助于教师深入、客观、全面地了解本班学前儿童的发展现状。与教师只是诉诸日常观察而获得零散的、表面的和个别的信息不同,依据系统的评价,人们可以获得丰富多样的评价信息,从而能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别是

社会性发展的情况.(2)它有助于帮助教师更细致地了解

中的每一位学前儿童,为因材施教提供帮助。(3)它有助于家长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状况,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在配合教师教育孩子时也更为主动。(4)它有助于教师在了解学前儿童的基础上,改进幼儿园教育过程,使学前教育更适合每个学前儿童,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43.简述不当强化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负面影响。

答:虽然强化法是幼儿园针对行为问题经常采用的方法,而且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使用不当,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结果。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律被破坏.道德自律意味着一个人将根据内部建构的关于对错的信念而作出决定。(2)问题的原因被忽视.只要行为问题的原因继续存在,任何试图改变行为的努力都是不够的。(3)影响师生关系.充满关爱、相互尊重的关系是教育可取行为的基本要素。(4)幼儿的内部动机被破坏。内部动机意味着做某事是出于自己的目的。

44.简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与要求的规定。

答:(1)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2)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3)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4)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5)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6)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7)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8)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45.简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社会领域教育总目标的规定。

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就社会领域提出以下总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46.简述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

答: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趋势是:从轻信和运用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幼儿初期,儿童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再现,而且不加考虑地轻信成人对自己的评价。此后,儿童对成人的评价不轻易再现,如评价不正确,儿童会有反抗的表现。一直到幼儿晚期,幼儿才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而且,幼儿的自我评价往往比较简单,一般是两分法的评价方式,如“好”与“不好”;“聪明”与“笨”等,很难象成人一向作出全面细致的区分。由此,幼儿园教师在对儿童进行评价时候要慎重,需要更正客观。而且尽量少给孩子定性的评价,避免孩子因为老师的评价而对自我评价产生偏差。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在幼儿阶段,儿童的行为由于还受情绪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在对自我进行评价时也会显示出情绪化的特征。学前儿童的自我评价主要还停留在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上,如学前儿童基本能评价自己的外貌特征(如高矮、胖瘦等);而全面、概括地评价自己各方面能力水平的能力还比较低。

47.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方法的选择和使用的评价。

答:在评价教师有关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方面的工作过程和效果方面,有必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测评。(1)教师能依据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确定所用的教学方法,注意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2)注重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结合,克服只重教而轻视学的倾向。依据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特别是可接受能力选择教育方法(3)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考虑使用各种方式和方法的组合。(4)既能采用常用的教育方法,又能采用社会教育的特殊的方法。(5)在教育过程中使用各种有效的教育手段,诸如图书、实物、图片、标本、模型、仪器、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等。(6)注意接受法和发现法的结合。(7)注重恰当地选择和使用着眼于学前儿童的信息处理、人际关系、人格发展、行为控制等四个领域的发展的方法。(8)注重班级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的结合。

48.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正常行为的标准。

答:一般认为,幼儿社会性正常行为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幼儿能逐步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2)幼儿的社会性行为须与年龄相称。(3)幼儿能正确处理与同伴的关系。(4)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能逐步学会遵守纪律,能懂得奖惩的意义,并能遵守基本的社会规则。(5)幼儿社会性行为与当地的社会文化相适应。(6)幼儿通过学习能掌握、使用所处社会的语言等,能参与社会生活及相互交往。需要指出的是,幼儿社会性方面的正常行为与行为问题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两极,而是一个连续体,绝大多数幼儿处在这两极之间,因此一般幼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行为问题,只是严重程度不同而已

。另外,幼儿社会性行为涵盖的内容很多,幼儿在这方面的行为也体现在某个方面,而其他方面可能是正常的,不能因为幼儿某方面的行为问题轻易的给他们扣上“问题儿童”的帽子。

49.简述教育者要有效地帮助幼儿社会性发展应当掌握的相关知识。

答:教育者要有效地帮助幼儿社会性发展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关于自我社会性与品格成长的知识。即自我需要哪些方面的成长,以及如何提升自己的社会性与品格发展的知识。这些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自我反省或是阅读人物传而获得。二是关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知识。即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以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等等。三是关于社会教育内涵、目标与内容的知识,即如何设计与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与方式的知识。四是关于幼儿社会教育实施与评价的知识。即如何运用恰当的方式组织与实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知识。

50.简述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

答:(1)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2)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非等速的。(3)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遵循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

51.简述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动态性原则。

答:动态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并不总是固定不变的,虽然教育目标是综合考虑各因素在教育活动展开之前制定下来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教育过程中总有预料之外的情景发生,时有偏离原有目标的情况出现。当出现目标偏离时,我们需要分析到底是目标设计的问题,还是教育策略的问题,如果是目标问题我们需要适时的调整目标,以适合具体的孩子与具体的情景。目标制定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教育者更好引导孩子的发展,如果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以目标机械教条地去要求孩子,那就违背了教育要从孩子出发的基本原则。儿童的情感、社会性与品德的发展本就很难有一个精确的目标结果,此时,更要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与即时表现,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灵活地调整目标,以促进儿童个性的健康发展。由此,教育目标的制定应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保持目标的动态性与开放性,让教师有更多的创造空间,也让儿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52.简述陶冶法的内涵及运用要求。

答:陶冶法是指利用环境条件、生活气氛以及教育者自身的言行举止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的方法。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一大特点是随机性和无意性,陶冶法的特点就在于在潜移默化中“陶情”、“冶性”,是学前儿童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因此通过环境的陶冶和熏染的效果比言语的传递好得多。陶冶法在形成学前儿童良好的社会情感和态度、社会行为方面具有重

要的作用。使用陶冶法要注意以下几点:(1)陶冶法利用的是整个环境条件、生活氛围,因此幼儿园协同每个成员,步调一致地为学前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营造温馨和谐、互相关爱、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形成良好的幼儿园文化。(2)教师在创设良好环境时应当有明确的目的,要制定计划,使整个幼儿园环境氛围具有整体性,而不能零敲碎打。(3)陶冶法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因此,要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言语说教。

53.简述社会教育区域活动的特点。

答:(1)社会教育能渗透在所有类型的区域活动中。虽然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但是,儿童在自由地活动过程中需要和他人分享材料、协调空间、合作游戏等,因此需要具备更多的社会适应和协调能力,因此,无论是图书角还是表演区,或者科学探索区、美工角,都是发展儿童社会性的好地方。教师应有意识地在各种区域活动中渗透社会教育的目标。

(2)材料是区域活动中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的和非正式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幼儿有很大的活动自主性,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活动的方式。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材料的投放来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如果教师为每个进区的幼儿都准备一套玩具,幼儿就可能相对独立地游戏,如果教师为几个幼儿准备一套玩具,幼儿就能自然地产生分工,从而模拟出多种社会角色。

(3)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儿童的社会化发展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社会性区域活动中,这个特征更为明显。因为幼儿的自我意识、对他人的理解、规则的掌握、能力的发展都需要大家在一切相互模仿、相互学习、相互磨合、相互评价而促成。所以,区域内儿童的交往以及区域之间的幼儿交往都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有效途径,需要老师的鼓励而不是制止。

54.简述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社会认知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1)攻击性幼儿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的认知不全面:大量研究表明,攻击性幼儿的自我认同感较高,且具有较强的自尊心。他们容易过于关注自身某方面的有时或能力而忽视其他方面的不足,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同时又常常低估、怀疑甚至轻视他人的能力。(2)攻击性幼儿对攻击后果持有攻击合理的信念:这类幼儿一般对攻击他人的行为持肯定或认可的态度,甚至把支配和控制他人看作社会生活的要求,他们偏激地认为,要想不被欺负,就必须欺负和控制他人。有的幼儿把攻击行为看作是在他人心目中树立形象或获得自己想要东西的手段。(3)缺乏社会问题解决策略:很多研究表明,攻击性幼儿的问题解决策略水平偏低。与非攻击性幼儿相比,在涉及物品的归属和获得友谊的问题上,他们所能提供的策略数量较少,喜欢通过贿赂或发动攻击来解决社交问题。和平的有效策略较少;在人际冲突问题解决上,攻击性幼儿表现出高外倾的特点,并且在求助策略的使用上显著低于非攻击性幼儿。(4)攻击性幼儿对他人意图倾向于敌意性归因认知:通过对攻击性幼儿和非攻击性幼儿的对比研究发现,攻击性幼儿容易将他人的行为作敌意性的归因,而被同伴拒斥的社会经验是攻击性幼儿对他人行为意图做出敌意性认知归因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使是别人无意的过失行为,他们仍更多地解释并据此进行反应,表现出攻击行为。

55.简述发展生态学关于建构有教育意义的环境需注意的基本原则。

答:(1)集体教养环境能否增进儿童智力发展和学习能力,取决于:自然环境是否限制儿童的活动机会;是否有足够的物品玩具可利用于儿童的自发活动中;成人是否有足够的机会参与儿童活动中;成人与儿童相互交往中是否能够激励儿童完成任务的活动;成人能否为儿童从事日益复杂的人际关系创造和保持机会。(2)对于某种学习或规则来说,真正的发展在于儿童的知觉与行为能迁移到其他或更高的环境系统的活动中。由此,课程设计要尽量考虑提供促进迁移练习的机会。(3)对于幼儿自身的活动来说,幼儿在微观系统中与他人的交互作用如果有第三者以支持性关系参与时,其促进儿童发展的功能发挥更有效。这意味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调动支持幼儿园教育的社会关系越多,越有利于儿童发展。(4)对于角色意识的培养来说,在环境中活动时承担的角色对角色意识的发展有重要影响;(5)对社会适应来说,生态变迁往往是发展进程中的转折点,当孩子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时,为其建立“心理安全基地”是非常重要的。

56.评价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确定和使用效果需要开展哪几方面的测评工作?

答:任何一种教育都是通过特定的内容展开的。内容决定结果。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具有特定的内容。

正因为有不同的内容,才使社会教育与单纯的认知教育区别开来。在评价教师有关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确定和使用方面的工作过程和效果方面时,有必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测评工作。(1)教师能依据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选择教育内容,将目标具体化和细化为教育内容,形成目标和内容之间的一定的匹配关系。(2)基于对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关系的分析,设计一些有实效性的教育内容,诸如选择一些社会盛行的行为方式方法进行教育,设计一些专题学习方案。(3)将社会现实中存在的与社会教育密切相关的知识体系加以整合和分解,形成与社会教育领域相匹配的分年龄的知识体系,并将上述内容细化为课堂教学的内容。(4)侧重从学前儿童的身边的人和事、环境和文化入手,将学前儿童的经验主动地纳入教学内容之中。(5)坚持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处理好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的关系,将人们已经达成共识的最必要的内容和学前儿童最能接受的内容教给学前儿童。(6)让学前儿童在真实的活动中学习社会知识,积累社会经验。教师要给予学前儿童相互交往的机会和良好的榜样、正确的示范。(7)多选择自然的和美好的东西作为教育的内容。尽量减少负面性的内容的传递。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其他领域课程的关系。

答:陈鹤琴先生将五大领域比喻为人的五指,息息相连,五指活动的五指是活动的,可以伸缩,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五指活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张教育网,它们有组织、有系统、合成的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中。不过在这一张网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为其他领域提供方向与价值的指引。及一切的教育都在帮助孩子建立与世界的一种恰当关系,会做一个人格健全有益于人类的人。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我们不仅让儿童学会科学认识与探究客观的世界,还要认识到人类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客观世界所承受的责任;幼儿语言教育也不仅仅只是教会孩子正确与流利的表达,还要教孩子学会表达真诚与爱意;幼儿艺术教育不仅仅让孩子学会欣赏与创造美,还让孩子体验与领会人性美。这些关于的层面,人性的层面就是社会教育需要关注的,因而,社会教育存在于所有领域课程中。这几者的关系我们可以用一个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为轴心的椎体来表示。地面是健康教育,锥体的三面分别是语言、科学、艺术教育,椎体的轴心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从这一图示可以发现几大领域是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极大的依赖其他领域的内容但它处于课程领域的中心与核心地位。我们认为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领域提出,更多具有研究上的意义,而不是实践的意义。课程实施中,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对儿童教育是自然应当是整体的。不过对课程领域的相对区分也有他必要的实践意义,虽然我们强调幼儿的学习要更多遵从幼儿生活的逻辑,而不是知识的逻辑,但生活与知识也不是完全对立的,有组织的教学中按照幼儿知识学习的特点来说统计不同的教育活动,采用不同的影响方式,这才能保证教育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这种区分从教的角度看是帮助教育者形成更科学与恰当的教育意识。不过在实践中,教育者越是能将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与实施,那对儿童的发展就是越有益处的。

2.试论述焦虑行为的主要指导策略。

答:虽然各种焦虑行为的干预指导策略有所不同,但是让幼儿接触引起焦虑的环境,物体和情境是所有指导策略的基本路线。对其的干预指导主要针对四个基本问题:即歪曲的信息处理过程;对知觉到的威胁产生的生理反应;缺乏控制感;过分的逃离和回避行为。具体的干预指导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行为干预。这种策略即是让幼儿面对令他们感到恐惧的情境或物体,并提供除逃离和回避以外的其他应对方法。也称为暴露法。具体的方式有:(1)系统脱敏法:包括三个步骤,教幼儿学会放松;建立焦虑等级;在幼儿保持放松的情况下,逐步呈现引起焦虑的情境和物体。在多次实验后,使幼儿面对这些引起焦虑的情境或物体时,仍感觉放松。(2)冲击法:即长时间、反复地实施暴露,在整个过程中,幼儿一直处在引发焦虑的情境中,并不停地对自己的焦虑水平进行评分,直至幼儿的焦虑消失。对年龄较小,无法理解基本原理的幼儿要谨慎使用。在行为干预的方法中,可以通过多种不同形式呈现令幼儿恐惧的情境或物体,这些方法包括呈现现实的情境或物体、角色扮演、通过想象或观察他人在面对这些情境时的表现等。2)认识——行为干预。这种方法让幼儿理解思维是怎样促使焦虑的产生,以及如何调整自己思维来减少躯体症状。具体通过暴露和正强化、放松联系等其他行为技术,可以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如何改变思维。认知——行为方法

通常与行为干预相结合。3)家庭治疗。因为幼儿焦虑经常发生在家庭关系不正常的和父母存在高焦虑行为的家庭,这种方法要求家庭成员有关交往、情绪管理、沟通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辅导。焦虑的干预还有一些方法:帮助幼儿确立规律的生活,给予足够的爱,说话算话,不骗孩子。

3.你如何看待自然后果法对儿童社会学习的影响?

答:很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指出如果可能的话,让幼儿体验自己行为的后果,它能让幼儿从他们的经验中学习。而教育者往往剥夺了幼儿体验自己行为的后果的机会,因为教育者太关心幼儿,不想让他们有不快乐或失望的体验。这样的做法导致了幼儿变得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因此,作为教育者对待幼儿的行为问题,可以尝试使用自然后果法,即让幼儿自己去体验由于自己不恰当的行为所导致的后果。当然,这种后果可能有时会即时就发生,有时是在一段时间后发生。幼儿可能并不必然能够体会到自身的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教育者可以帮助幼儿找出他们的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来有效地教导幼儿。当然这需要一段时间。事实上,真实世界比幼儿园能够提供更多的经历自然后果的机会。因为幼儿园是一个人造环境,没有机会提供太多的自然回应。如果幼儿在幼儿园乱放东西,教育者就会把它们捡起来整理好。如果幼儿不穿外套出去玩,教育者也会帮他们把衣服拿出去并帮他们穿上。由此,作为教育者没有必要过度的保护幼儿,在很多时候幼儿可以在由自己的错误所导致的后果中学习到有用的经验。就如同如果他们建造了一个不稳定的积木塔,并体验它的坍塌。从这个自然后果中,他们可以开始了解平衡、物理限制以及当他们把积木放在膝盖上时,所感受到的坚硬的感觉。也就是说,如果某些过度保护的教育者没有用他们的建筑结构的方式来组阻止他们的话,他们就可以学到这些。在很多程度上,社会行为和友谊也可以通过自然后果来塑造。一个不断伤害他人身体或伤害他人感情的幼儿,可以会遭到同伴的拒绝。这样他就体验到自身行为问题的后果,并进而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自然后果法启示教育者有时不要过度干预孩子的冲突与不当行为,当孩子没有伤害他人时,请尽可能给孩子自由,在孩子的自由行动与尝试中让他去学习种种关系与事件之间的关系。

4.试结合实例论述主题方案架构的基本要素及相应的教育活动设计要求。

答:1、引发认知。人是在与外部环境看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对通过顺应和同化达到发展的。这种认知的基本能力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主体也是在这种内心所产生的不平衡感中产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动力。因此,在主题活动的设计时,教师应首先激发儿童认知的兴趣,重点应该在帮助儿童产生探究的冲动。这个环节往往被看作是社会性发展活动的准备阶段。如教师开展中班“认识自己”的主题时应认识到,儿童对自我的认识处在朦胧状态,如何引导儿童关注自我和他人的不同是有效引发学习目标的第一步。那么,教师可以设计几个有趣的活动,如“我的名字叫什么?”让儿童发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字。开展“猜猜他是谁?”活动,由教师描述每个孩子的相貌特征,让大家观察后猜测,由此感受每个人独特的地方。教师还可以组织听辨自己和他人的声音的活动,让大家发现每个人说话的声音是不同的等。然后教师可以组织自画像的活动,让儿童能用更直观的方法发现自己的特点。这些活动有效地开启了主题的大门,让儿童开始关注起自我,为接下来的活动做了充分准备。当然,在有些主题设计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从情感的激发或经验的积累出发,把认知环节放到后面,作为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提升和推进。2、情感体验。从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知道,儿童是处于自我中心状态向去自我中心发展的。通常比较难以区分主客观世界,把世界看作与自己的感觉、情感、想象、经验是同一的。因此,让儿童在亲历过程中去感受某种愉悦或痛苦的体验,才能逐步走向情感的迁移。如在“认识自己”的主题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语言交流活动“喜欢和不喜欢”,让儿童相互讲述喜欢吃的东西和不喜欢吃的东西,喜欢的玩具和不喜欢的玩具等,引发儿童对自己情绪的体验,并由己及彼地了解别人也会有同样的情感。3、实践尝试。社会性是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反应。因此,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训练是重要的教育环节。社会性主题活动应为儿童提供多种实践操作的机会,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儿童提供模仿的榜样,让儿童通过直接学习进行社会性行为的练习。同时实践活动能使儿童能与他人产生许多关系,通过对这些关系的结成、维持和处理来进一步学习交往方法,从而形成和发展各种良好的社会性行为。如在“认识自己”的主题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值日生轮流制度、开展自我服务能力竞赛等活动,既让儿童在实践中体验活动认识自己的能力,又能让幼儿感受为他人服务的乐趣,从而体验

与人共处的快乐,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4、经验积累。学习是一种信息加工机制。只有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有机联系时,个体才能通过旧知识更好地理解新知识,并从原有的知识中获取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因此,经验的积累在儿童社会性学习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儿童具备足够的经验时,才能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去迁移知识,并产生正确的行为。如礼貌用语是个体和他人建立友好关系的第一步,礼貌的语言能有效引起他人的好感,使交往行为顺利完成,反之则会遭到冷淡。如果儿童曾叫人“老头”而遭到过挫折,在以后交往事件中,就会考虑采取适宜的称呼。因此教师应多让幼儿园接触、观察、了解各种社会关系、现象和规范,使儿童积累自我意识、社会角色和社会交往技能的经验,从而建立良好的亲社会行为和意愿。如在“认识自己”的主题中,教师可以通过从家庭和朋友两个维度来进行经验积累,如让让儿童了解自己的家庭住址、家庭电话、家庭成员的姓名、人员;了解自己最好的朋友,以及如何与朋友友好相处的方法,使儿童积累丰富的实际经验,从而使儿童更好地理解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具有的社会关系,也能更好地认识自己。5、情感迁移(行为建立)。技能的掌握(行为的建立)是个体在遇到同样的情境时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自觉的、稳定的行为反应。只有当儿童把知道的理论能用于实践,才能证明其社会性真正发展了。因此,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应重视认知的迁移和良好社会性行为的落实。如我们通过讲故事、说道理等途径对儿童进行了许多尊敬长辈、关心老人的教育,当儿童在乘坐汽车时也能自觉地意识到应该照顾老人而为老人让座时,说明我们的教育是有成效的。如果儿童在真实的情境中只是为了博得老师表扬而勉强让座,那么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了。如在“认识自己”的主题中,教师通过收集儿童婴儿时期的照片、父母讲述的抚育过程的故事等,让儿童感受到了自己是在父母辛苦的抚育中成长的,建立了要孝敬、关爱父母的情感。那么教师就应该在接下去组织相关的“我爱爸爸妈妈”活动,如让儿童为父母夹一筷菜或拿一双拖鞋等,让儿童在实际行动中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儿童更深刻地体会什么叫“关心”和“爱”。

5.试论述如何充分利用游戏与区域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答:为促使学前儿童在游戏和区域活动中发展社会性,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为学前儿童提供丰富而适宜的游戏和活动的材料。游戏和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材料,材料是学前儿童想象和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为了使学前儿童更好地开展游戏和区域活动,提供的材料应当丰富多样,保证每个学前儿童都能选择到适合自己发展水平的材料。但这并不意味着越丰富越好。过多的材料会分散学前儿童的注意。分层次逐步递进地呈现材料对学前儿童来说更有吸引力,更有促进其发展的价值。此外,提供的材料还要考虑有可操作性、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要能激发学前儿童的想象和思考。(2)要建立游戏和活动的规则,增强学前儿童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则,游戏反映的社会活动本身也有一定的规则,为了使游戏和区域活动开展得活泼而有秩序,也需要规定一些大家都必须遵守的规则。这些规则往往是学前儿童自觉自愿遵守的,因此,他们不会感到失去自由,相反更增强了他们的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教师要注意的是,当学前儿童建立起一定的规则意识时,可以让他们参与到制定规则中来。由他们自己协商制定的规则更容易被他们自己接受并遵照执行。这一方面发挥了学前儿童的主体性,又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3)教师要适时参与到游戏和活动中,以增进师幼情感,并给予一定指导。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游戏和区域活动中,会使学前儿童倍感亲切——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和组织者,是和大家平等游戏的伙伴,她和大家一样分担角色、进行活动,和大家一起商量游戏活动的进行,接受大家的建议。好的教师常常会以这样的身份出现在游戏和区域活动中,拉近自己和学前儿童之间的距离。但要注意的是,作为游戏伙伴并不是教师完全失去了指导的地位,一位清醒的教师不会完全迷失在游戏和活动中,她会始终牢记自己作为教育者的身份,在游戏过程中以提出问题、给予建议等方式去激发学前儿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种不着痕迹的指导。

6.试结合实际论述对儿童进行正面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答:正面教育是一切教育最基本的原则,其核心是在尊重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提出要求,在肯定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的行为做出补充和修正,在维护学前儿童的自主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渗透课程的要求。由于学前儿童正处于个性,尤其是自我意识形成的最初时期,他们的知识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他们常常通过观察来学习,他们的社会性发展是在熏染和生成中完成的,对各种影响容易

接受或模仿,更多依赖外部评价来评价自我,因此,更需要成人从正面加以引导。对儿童进行正面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以积极的方式对学前儿童提出要求。所谓积极的方式,即我们在希望学前儿童做一件事情而不是做另外一件事情、按照这样的方式去做而不是按照那样的方式去做的时候,我们直接告诉学前儿童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要去做什么。这有利于儿童学会如何正确做事,许多孩子的错误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正确做事而导致的。(2)创设积极的环境。从社会性发展的角度看,一个良好的、积极的环境意味着一个能够诱发、维持、巩固和强化积极社会行为的环境。良好的环境本身就有消极(熏染)意义上的良好和积极(生成)意义上的良好。消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指的是教师言行举止的表率作用;积极意义指教师创设的条件、机会能够影响学前儿童活动的方式,通过学前儿童的活动方式间接地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性行为。(3)树立榜样。榜样可以作为积极的环境的一部分,同时也具有自己独有的地位和价值。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指出,学前儿童是通过观察学习的,因此,榜样示范对学前儿童来说非常有效。榜样示范主要示范的是良好的社会行为,学前儿童通过观察模仿学习。研究表明不同的榜样对儿童学习带来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榜样是多方面的,包括了同伴的榜样、成人的榜样、文学作品中的榜样等等。(4)以鼓励表扬为主。教师对学前儿童的优点与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帮助他们明确是非、增强自信。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体的智能各具特点,都有其优势领域和强于别人的方面。因此,教师要尽可能挖掘每个学前儿童的独特优点,多元化地评价每个学前儿童。同时,教师还要看到每个学前儿童的进步,多采用纵向评价,使学前儿童一直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但要注意的是,鼓励和表扬不能太频繁。过于频繁的鼓励和表扬会降低激励人的能量。当然,以鼓励表扬为主,并不意味着不能批评。批评在修正学前儿童的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批评要以尊重和肯定为前提,要让学前儿童意识到,老师批评我不是否定我,而是还有一些方面需要修正,老师还是爱我的。另外要注意的是,批评要分场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前儿童要采用不同方式的批评。

7.试论述幼儿教师如何才能为孩子创设一个积极的精神环境?

答:(1)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积极交往的气氛,增加交往的机会。例如,对于刚入园的儿童,教师可以让他们互相介绍自己,使他们逐渐消除陌生感的胆怯心理。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思想、感情,了解别人的需要,学会共情。(2)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幼儿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幼儿在生活中或学习中出现了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之间互相帮助解决。如一个幼儿摔倒了,教师可以让其他小朋友把他扶起来;一个幼儿的手工总是做不好,教师可以让做得好的幼儿教他;幼儿之间出现了争执,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自己解决,提高协调的能力。(3)还可以通过节日庆祝活动、故事会、合作游戏等活动形式,使儿童增进了解、增进友谊,把班级建成一个团结、温暖的家庭。除此之外,幼儿园中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之间互相关心、合作可以使儿童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同时也给儿童提供了耳濡目染的学习机会。因此教师之间要友好,工作上要配合,不当着孩子的面说别的老师坏话,不诋毁同事,不互相拆台。班级教师乃至全体教师之间,都应尽力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温情的精神环境。

8.试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对促进儿童完整发展的意义。

答:完整发展是指儿童在发展的内容、结构与时间上的完整发展。从发展的内容看,儿童的完整发展是指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从结构看,认知、情感、意志的统整发展;从时间上看,是终身的完整发展。1.促进学前儿童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即儿童生命各方面的完整发展。让然而,儿同的这种完整发展在现代主智主义的教育思维影响下,呈现出一种不平衡与破碎的状况。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丰富了我们对智力的理解,同时也证明了儿童智力发展与情意的发展史密切相连的。如果幼儿教育唯智力是从,那就危害极大,因为如果没有情感支撑与道德引导的聪明,有可能成为造恶之聪明,更重要的是唯智力是从,会使孩子的身心处于一种发展部平衡的状态,对孩子的健康带来伤害,这会使他们本来完整的天性走向畸形与片面。因此,发展智力的同时,必须同时关注情意与德行的教育。2.促进学前儿童认知、情感、意志的统整发展。同时,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对智力发展有着积极地作用。发生社会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多伊思提出了智力社会性建构的观点,他指出:儿童首

先是社会性,针对来源于他人的行动与他人的判断而反应,这样,个体间的相互作用参与了认知建构。个体的智力首先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然后独立化到其他情景中。一系列的实验研究表明,有组织的合作可以提高儿童智力的操作水平,而儿童之间的认识冲突可以加快其概念获得的进程。国内学者杨丽珠通过研究也发现学前儿童的社交水平与认知水平的发展史相互影响的。另外,兴趣是智力的起点,人们的任何智力活动都与自我情感体验、社会责任感密切相关,人是为了追问意义而思考,儿童往往是因为情感的渴望而好奇、发问。3.为儿童一生的幸福奠基从儿童一生的发展来看,儿童早期的社会性发展状况对其以后的人生有着基础性影响。如果儿童早期得到成人的积极关注与照料,就容易形成温和、友好的性格,形成对世界的信任感。反之则容易出现恐惧、不合群、攻击性强等特点。同时,童年早期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开始形成的关键期。有研究表明,2—4岁儿童秩序性发展的关键期,3—5岁是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的关键期,5岁是幼儿由生理性需要向社会性需要发展的关键期。儿童利他性品格的形成也和儿童的早期经验有着密切相关。由此,我们要注意在儿童发展早期给予恰当的帮助,以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健康发展,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

9.试论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答:同伴交往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同伴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加速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虽然在儿童进入幼儿园之前,就已经有了一些同伴交往的对象,但这些同伴交往对象基本上都是随机形成的,而且也缺乏一定的稳定性。而当儿童进入幼儿园之后,就生活在了一个稳定的同伴环境中,这个同伴环境为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发挥着自身独特的作用。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几方面:

(1)同伴关系构成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年幼的儿童自我中心非常明显,不愿也不能意识到同伴的观点、意图、感情。儿童的同伴交往与他们和成人交往关系中有明显支配方不同,奋青的背后,同伴之间在权利和地位上更平等,任何一方都不会是支配者。因此,同伴之间的关系更容易涉及相互平等、分享心得、投入和回报的合作行为。同伴交往的过程就为儿童体验冲突、谈判和协商提供了机会,这种冲突和协商不论是指向物体还是不同的社会观点,在引发折衷主义和平等互惠的观念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和同伴交往使儿童意识到积极的、富有成效的社会交往是通过与伙伴的合作而获得的。经常和同伴在一起,儿童将锻炼自己和别人交流的能力,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如在同伴争论的过程中,儿童就不能只考虑自己的需要,他还必须考虑到别人的需求。争论迫使儿童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化到以别人、社会为中心。如果没有同伴平等交往的机会,儿童将不能学习有效的交往技能,不能获得控制攻击行为所需要的能力,也不利于性别社会化和道德价值的形成。

(2)稳定的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归属和爱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韦斯认为个体在与他人不同的关系中寻求特殊的社会支持,不同类型的关系提供不同的社会支持功能,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归属感是指一个人属于群体和被接纳的感受,读《乡痛~在城市的深处~前进中的中国的乡村悲情》给同样来自农村的穷酸的我的震撼与荡涤!,这种感受只有在群体中获得,而无法从一对一的友谊关系中获得。成为同伴群体的一员可以培育归属感。、当儿童知道团体中的其他成员认同或肯定自己的某些方面时,他将愿意与他们共享群体的规范,取得群体的认同,这对儿童的自尊感具有积极的影响。班级中稳定的同伴交往关系,容易使儿童形成比较亲密的同伴关系,这种同伴关系既能够满足儿童的社交需要,也能帮助儿童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具体体现为同伴间的友谊互相证实或互享兴趣、希望和分担恐惧,肯定自我价值,提供爱和亲密袒露的机会。(3)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根据符号互动论的观点,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都是按照自己在社会情境中的经验来定义自己的。家庭、邻居和同伴群体是最普遍和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场所。在社会互动中,人们获得了自己怎样做和被他人知觉的信息,这种信息是形成自我的基础。由此,幼儿园中的同伴群体为儿童形成自我概念提供了机会。同伴关系是一种可逆性的交往关系,它让个体通过同伴的眼睛看自己,并体验到与另一个人真正的秘密。调查表明,与幼儿同伴中的“不受欢迎”的幼儿相比,“受欢迎”的幼儿,往往是那些善于合作、热心于各种活动、服从教师、自觉遵守班级规则的幼儿。

10.试结合实际论述对儿童进行正面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答:正面教育是一切教育最基本的原则,其核心是在尊重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提出要求,在肯定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的行为做出补充和修正,在维护学前儿童的自主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渗透课程的要求。由于学前儿童正处于个性,尤其是自我意识形成的最初时期,他们的知识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他们常常通过观察来学习,他们的社会性发展是在熏染和生成中完成的,对各种影响容易接受或模仿,更多依赖外部评价来评价自我,因此,更需要成人从正面加以引导。对儿童进行正面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积极的方式对学前儿童提出要求。所谓积极的方式,即我们在希望学前儿童做一件事情而不是做另外一件事情、按照这样的方式去做而不是按照那样的方式去做的时候,我们直接告诉学前儿童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要去做什么。这有利于儿童学会如何正确做事,许多孩子的错误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正确做事而导致的。2.创设积极的环境。从社会性发展的角度看,一个良好的、积极的环境意味着一个能够诱发、维持、巩固和强化积极社会行为的环境。良好的环境本身就有消极(熏染)意义上的良好和积极(生成)意义上的良好。消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指的是教师言行举止的表率作用;积极意义指教师创设的条件、机会能够影响学前儿童活动的方式,通过学前儿童的活动方式间接地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性行为。3.树立榜样。榜样可以作为积极的环境的一部分,同时也具有自己独有的地位和价值。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指出,学前儿童是通过观察学习的,因此,榜样示范对学前儿童来说非常有效。榜样示范主要示范的是良好的社会行为,学前儿童通过观察模仿学习。研究表明不同的榜样对儿童学习带来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榜样是多方面的,包括了同伴的榜样、成人的榜样、文学作品中的榜样等等。4.以鼓励表扬为主。教师对学前儿童的优点与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帮助他们明确是非、增强自信。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体的智能各具特点,都有其优势领域和强于别人的方面。因此,教师要尽可能挖掘每个学前儿童的独特优点,多元化地评价每个学前儿童。同时,教师还要看到每个学前儿童的进步,多采用纵向评价,使学前儿童一直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但要注意的是,鼓励和表扬不能太频繁。过于频繁的鼓励和表扬会降低激励人的能量。当然,以鼓励表扬为主,并不意味着不能批评。批评在修正学前儿童的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批评要以尊重和肯定为前提,要让学前儿童意识到,老师批评我不是否定我,而是还有一些方面需要修正,老师还是爱我的。另外要注意的是,批评要分场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前儿童要采用不同方式的批评。

11.试论述幼儿教师如何才能为孩子创设一个积极的精神环境。

答:1.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积极交往的气氛,增加交往的机会。例如,对于刚入园的儿童,教师可以让他们互相介绍自己,使他们逐渐消除陌生感的胆怯心理。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思想、感情,了解别人的需要,学会共情。2.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幼儿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幼儿在生活中或学习中出现了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之间互相帮助解决。如一个幼儿摔倒了,教师可以让其他小朋友把他扶起来;一个幼儿的手工总是做不好,教师可以让做得好的幼儿教他;幼儿之间出现了争执,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自己解决,提高协调的能力。3.还可以通过节日庆祝活动、故事会、合作游戏等活动形式,使儿童增进了解、增进友谊,把班级建成一个团结、温暖的家庭。除此之外,幼儿园中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之间互相关心、合作可以使儿童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同时也给儿童提供了耳濡目染的学习机会。因此教师之间要友好,工作上要配合,不当着孩子的面说别的老师坏话,不诋毁同事,不互相拆台。班级教师乃至全体教师之间,都应尽力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温情的精神环境。

12.试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全面性与基础性原则内涵、依据与应用要求。

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它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从生活的维度看它涉及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社区生活、人类生活的内容;从心理结构的维度看它涉及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三方面的内容;从社会关系的维度看:它涉及儿童与自我的关系,儿童与他人的关系,儿童与社会的关系。如果要培养完整的儿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则要尽可能的涉及这方方面面的内容。基础性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应是浅显的、具体的、启发性的知识,是为儿童发展所必须学习的基础性的知识。这两条原则的提出主要是根据培养健康与完整的儿童而提出的。幼儿期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心理学家一直强调幼儿生活经验塑造了人格发展的基本形态,身心健康的儿童,才能享受愉快的生活,才是幸福的儿童。因此选择教育内容时,应根据幼儿年龄、体力、智力的发展水平,提供幼儿快乐的活动,以满足其健康需要。完整的儿童是和谐、平衡发展的儿童,这种和谐与平衡是与多方面的内容学习分不开的,由此,教育的内容应有智力上的完整性。基础性原则提出还因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为儿童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打基础的阶段,基础意味着让儿童明白初为社会之人应掌握的一些基本能力与规范。幼儿期的模仿性、可塑性、及学习的欲望都很强,应把握这一时期,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这些习惯的培养应从基本的生活习惯与态度的培养开始,逐渐深入伦理与道德观念的培养。根据这两条原则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当注意:(1)均衡的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这要求我们在安排所选择的内容时,必须考虑,各部分内容是否涵盖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所有范围,各部分的内容比例是否协调。我们不能过多地偏重某个内容或某个内容的某个部分而忽视其他。如我们不能因为社会认知方面的内容容易组织与评估,就多组织这类活动,而对品格与情感这类不易看出学习成果的内容就不加以重视。内容要符合相关学科的组织标准。课程应强调社会交往在所有领域学习中的价值,为儿童提供同伴学习的机会。(2)选择基础的、富有启发性的内容。虽然从理论上说,任何知识都可用适当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的儿童,但不同年龄的儿童是相对有其学习重点的。在有限的生命时间内是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经验与知识的,尤其是在这知识爆炸的时代,选择对于幼儿来说最基础、最关键的内容教给幼儿显得尤其重要。对于幼儿来说,良好的品性与态度是最基础的。

四、分析题

1.案例:小班的小里正在沙箱旁边玩,他专著地用沙子装满自卸卡车,然后倒出沙子,将沙子堆成一座小沙丘。而小可也在他旁边玩一个玩具推土机。突然小可开着它的推土机跃过了小里的沙丘,把沙丘轧平成了一条道路。小里立刻大哭起来,并打了小可。(1)请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可能原因。(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及理由。

答:(1)可能原因:①小班孩子自我中心思维特点明显,多数时候只关注自己的感受与行为,不理解与关心他人意图;②小班孩子还以平行游戏为主,不善于合作;③小班幼儿好缺乏解决冲突的基本能力(能分析道两条原因就可得3分,原因可以不先这些,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2)对事件处理。参考方法:①分开两人(避免冲突升级)。②安慰两个孩子(平稳情绪)。③请小里说说自己为何难受(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感受,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④请小可说他刚才想做什么?(让小李知道小可并不是有意来破坏他的山)(学习对方感受与沟通)。⑤说说以后在于到类似的情况应当如何做?(学习解决冲突的方法)。事件处理要遵循教育性原则,处理方式既能体现老师的主导性,也能体现孩子的主动性并让孩子有反思有学习。

2.案例:在幼儿园的室外自由活动时间里,中班的小安快乐地拍着皮球,他一路跟着皮球跑,一不小心就碰到了小华身上,小华摔倒在地上,膝盖一下破了。小华站起来很生气,骂道:“讨厌,王八蛋。J、安于是也开始回骂:“撞了你怎么了,哼。”两人开始吵起来。小华准备打小安,这时老师走了过来。

(1)请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可能原因;

(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及理由。

答:(1)可能原因:①幼儿注意分配能力发展不足,往往不能在活动时关注更多的事物,因而,没有注意到小华在旁边。②幼儿还不关于控制自己的情绪。③幼儿还没有理性解决冲突的能力(能分析到两条原因就可得3分,原因可以不限这些,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

(2)对事件的处理。参考方法:①分开两人(避免冲突升级);②关心小华的伤(安抚受伤者,平稳情绪);③请小安帮小华涂药(他感受到自己行为给同伴带来的伤害);④安顿好后请两位小朋友分别说说自己的感受(学习了解对方感受与沟通);⑤说说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应当如何做?(学习解决冲突的方法)。

3.小米向老师抱怨说,连一把新的剪刀也没有了。老师听了很奇怪。只有两个人在剪东西,还应该有3把新剪刀。他检查了小柜子,注意到小华那里有一些碎纸片。想到可能是小华收东西时无意中放到自己的小柜子里的,老师把它们拿了出来。当他移开小华的衣服后背口袋时,老师感觉到一只剪刀从衣服里掉出来。(1)请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可能原因,(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详述你的处理方式及理由,(3)你认为通过这种教育引导可以帮助孩子们在这一事件中学

到一些什么?

答:(1)可能原因:A、小华可能喜欢剪刀;B、小华可能用过后顺手放在自己的衣服袋里了;C、小华可能还不能很好区别处置集体的东西与自己的东西的不同方法。(能分析到两条原因就可,原因可以不限这些,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2)对事件的处理。参考方法A冷处理一定时间,观察小华是出于何因发生这样的行为偏误,如果是无意的,自己将剪刀放回去了,就不用再提起;(给孩子提供自我学习的机会);B、如果小华确出于喜欢,想据为己有。也不要直接批评,要用间接提醒的方式,让他知道集体的东西不能一个人占有;(既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也让孩子知道如何正确处置集体财产与个人财物的关系);C、间接提醒其他小朋友要及时将用过的东西归位(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预防同类事件的发生)

(事件处理要遵循教育性原则,处理方式既能体现老师的主导性,也能体现孩子的主动性并让孩子有反思有学习;对事件处理的原因分析合理即可。)

4.要午睡了,阳台上看书的二三十个孩子开始整理图书搬椅子回教室,教室的门一次却只能容纳两个孩子:当时已走到门口的凡凡忽然停下,而其后的南南正抱着椅子快速地走来。看见停住的凡凡,他脚步不停直接撞了上去。凡凡被撞哭,南南却理直气壮地说:“大家都回教室,你干吗不进去?”凡凡哭着说:“我忘放书。”(1)请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可能原因,(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及理由。

答:(1)可能原因:A活动规则有待完善,狭窄的教室门容易引发冲撞事件,需要改变搬椅子的时间或规则。B幼儿活动协调力有限,还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行为;C、幼儿还没有理性解决冲突的能力;(2)对事件的处理。参考方法A安慰凡凡(安抚受伤者,平稳情绪)B引导理直壮的南南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让孩子意识到合理的伤人也是不对的);C、引导小朋友讨论我们遇到类似问题时该如何处理(让小朋友自己商讨问题解决的办法,学习理性的处理冲突);D、请两位当事者讲讲自己的看法与想法(学习沟通与了解对方的感受)

(事件处理要遵循教育性原则,处理方式既能体现老师的主导性,也能体现孩子的主动性并让孩子有反思有学习;对事件处理的原因分析合理即可得分。

5.小里正在沙箱旁边玩,他专著地用沙子装满自卸卡车,然后倒出沙子,将沙子堆成一座小沙丘。而小可也在他旁边玩一个玩具推土机。突然小可开着他的推土机跃过了小里的沙丘,把沙丘轧平成了一条道路。小里立刻大哭起来,并打了小可。(1)请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可能原因,(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及理由。

答:(1)可能原因:A、小班孩子自我中心思维特点明显,多数时候只关注到自己的感受与行动,不理解与关心他人意图;B、小班孩子还以平行游戏为主,不善于合作;C、小班幼儿还缺乏解决冲突的基本能力(能分析到两条原因就可得3分,原因可以不限这些,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2)对事件的处理。参考方法:A分开两人,(避免冲突升级)B安慰两个孩子(平稳情绪)C

请小里说说自己为何难受(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感受,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D请小可说他刚才想做什么?(让小里知道小可并不是有意要来破坏她的山)(学习了解对方感受与沟通)E说说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应当如何做?(学习解决冲突的方法)

6.在幼儿园的室外自由活动时间里,中班的小安快乐地拍着皮球,他一路跟着皮球跑,一不小心就碰到了小华身上,小华摔倒在地上,膝盖一下破了。小华站起来很生气,骂道:“讨厌,王八蛋。”小安于是也开始回骂:“撞了你怎么了,哼。”两人开始吵起来。小华准备打小安,这时老师走了过来。(1)请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可能原因,(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及理由。

答:(1)可能原因:A幼儿注意分配能力发展不足,往往不能在活动时关注更多的事物,因而,没有注意到小华在旁边。B幼儿还不关于控制自己的情绪C幼儿还没有理性解决冲突的能力(能分析到两条原因就可得3分,原因可以不限这些,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2)对事件的处理。参考方法A分开两人,(避免冲突升级)B关心小华的伤(安抚受伤者,平稳情绪)C

请小安帮小华涂药(让他感受到自己行为给同伴带来的伤害)D安顿好后请两位小朋友分别说说自己的感受(学习了解对方感受与沟通)E说说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应当如何做?(学习解决冲突的方法)。事件处理要遵循教育性原则,处理方式既能体现老师的主导性,也能体现孩子的主动性并让孩子有反思有学习;对事件处理的原因分析合理即可得分。

7.涛涛的爸爸是一个事业有成的商人,为了更好的照顾儿子,他为儿子请了两个保姆,一个专管儿子的生活,另一个专管接儿子上学下学。涛涛爸爸认为保姆就是应当服务与服从于主人的需要与要求,所以对她们总是用命令的语气说话。保姆到幼儿园接涛涛下学,本能在班里能干的涛涛只要一见到保姆来了,就会支使她做这做那,并且也总是用命令的语气和她说话。请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涛涛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如何对涛涛进行教育引导。

答:亲子关系是儿童自出生后最先接触的人际关系,对父母行为的模仿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方式,社会学习理论中的观察学习的概念解释了儿童模仿的过程,认为在社会情境中,儿童直接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获得并仿造出一连串新的行为,并且观察到他人行为产生的后果,也就受到了一种“替代强化”。儿童模仿父母的行为、态度的机制是复杂的。有的学者认为儿童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父母的情感接纳或者避免惩罚,而有的学者则认为儿童的这种行为是受动物性本能的驱动,试图通过对父母行为的模仿来获得对周围环境的控制。由此,家庭中的父母应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儿童的模仿提供良好的榜样。教育者既要与家长沟通让他们明白自身行为对孩子的深远影响,也要在幼儿园中通过一定的活动(比如角色扮演,讲故事的方式让涛涛学会尊重帮助、关心与照顾我们的人)。

8.(1)娃娃家游戏中,三个5岁多的女孩为谁做“家”中的妈妈争执不休。忽然,A女孩找到了理由:“今天老师表扬我是能干的人,只有能干的人才能做妈妈。”B女孩马上顿悟:“今天老师也表扬了我,我也很能干,我也可以做妈妈。”C女孩只好认输:“好吧,我做小孩,你们俩猜拳,谁赢了谁就做妈妈。”结果B赢了,A很不服气,说:“我当外婆,反正外婆是妈妈的妈妈。”请分析三个女孩在这个过程中所学到了哪些态度与能力?你认为角色扮演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方面有哪些作用?运用角色扮演这一方法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2)压岁钱。师:压岁钱是谁给你们的?幼: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舅舅、舅妈……。师:你们想用压岁钱干什么呢?幼1:我妈妈答应我用压岁钱买毛绒兔。幼2:我想用压岁钱买玩具飞机。幼3:我想用压岁钱买动画片。幼4:我要把钱收起来,长大以后买真的飞机。师:想想,怎样使用压岁钱最有意义?幼1:把压岁钱给妈妈买菜。幼2:用压岁钱买苹果给爷爷吃。幼3:我想用压岁钱买好多的书,我喜欢看书,妈妈说小朋友多看书会很聪明。幼4:我想把钱捐给希望工程,给那些贫困山区的小朋友。请分析在一活动中老师运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什么。运用这一方法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试对老师的这谈话活动进行评析。

答:学到了沟通与协商处理问题的能力。角色扮演有助于学前儿童感知社会角色及其规则、角色之间的关系,丰富学前儿童的社会认知,强化学前儿童的社会情感,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使用角色扮演法应注意以下几点:1、创设学前儿童熟悉、理解和喜欢的角色活动情景,以使学前儿童具有相应的经验储备和情境理解力。2、教师要尊重学前儿童选择角色、变化角色和创造角色的愿望,教师只可指导活动,不应经常分配角色,最好能够尽量提供儿童自由游戏的机会,让他们自由模仿表演,这能更好的发挥儿童的自主性。3、由于学前儿童好模仿,因此扮演的角色要以正面形象为主,特别要避免出现经常由某几个人扮演反面角色的情况,这容易形成负面的刻板印象,影响儿童在群体中的身份。4、角色扮演中,如果需要时,教师也可以平等的角色身份参与到活动中,这有助于建立和儿童的亲密感。2、老师主要是用谈话法进行教学的。谈话有助于整理、归纳学前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能丰富学前儿童的知识,引发思考,使他们产生相应的情感态度,并发展语言。运用谈话法需要注意的问题是:1、谈话的主题要来源于学前儿童的生活,适合他们的生活经验,是他们感兴趣的。这样才能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因此,在确定谈话主题前必须先了解学前儿童的兴趣和经验范围。2、谈话是双向交流活动,因此要避免教师单方面讲述。3、谈话结束时应有总结,但总结的方式避免单一化,可以教师总结,可以用一首儿歌总结,也可以让学前儿童自己总结。这一谈话主题是孩子都熟悉的压岁钱,容易引起兴趣,同时,引导孩子管理好、用好压岁钱也是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的重要任务。谈话中老师一直用一种开放式的谈话方式,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体现了谈话的双向性,但这只是个谈话片断,没有完整。在谈话中老师要进一步注意引导孩子去关注我为什么要这样去用我的压岁钱,将其金钱意识由经验层次上逐步升到理性层次。

9.请对这一活动的目标、准备、内容及过程进行分析评价。中班《朋友的信》。活动目标:1.了解故事内容(小松鼠和小兔子互找朋友的方式),感受有朋友的快乐。2.愿意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找朋友的办法,知道朋友在一起要互相商量。活动准备。蘑菇,气球,上面贴有故事中的文字,《幼儿用书》。活动过程:1.出示写有汉字的蘑菇,让幼儿猜猜上面写的什么字,可以请识字的小朋友认读,以此引出课题。2.听老师讲故事的前半部分(第一自然段到第六自然段),要求幼儿听故事里说了谁?说他的什么事?并猜测这“蘑菇信”给谁看见了,他会怎么样呢?3.听故事的后半部分,请小朋友说听到了什么(信给谁看到了,后来怎么样)。4.大家一起来读“蘑菇信”上的字和“气球信”上的字,并寻找相同的汉字。5.讨论找朋友的方法。(1)大家一起认读朋友两字,并说说自己有几个好朋友,你是用什么办法找到这些好朋友的。(2)让小朋友做一个彩球。(提供纸团和布块),指导幼儿包扎成彩球。活动建议:1.课后让小朋友带着自己的彩球和小班孩子玩“抛绣球的游戏”,找朋友,互相介绍名字,一起玩“抛绣球的游戏”。2.可以画故事中的角色,并边添画背景边表达故事内容。朋友的信。有一棵很高很高的大松树。在大松树的树干上,有一个洞。那里面,就住着小松鼠。住在那么高的地方,除了老鹰,谁也到不了。所以小松鼠是很孤单的。小松鼠多么想有朋友啊。可是,他胆子小,不敢下到地面上去。有一天下过了雨,在他的树洞口,长出很多香菇。这些香菇很大,很香。小松鼠在每一个香菇上,写上一个字。很多香菇拼起来,就是这样一句话:“我是小松鼠,我想要朋友。”小松鼠把这些香菇摘下来,丢到树下去了。正在树底下经过的小兔子,看到地上这么多香菇,就把它们捡进了篮子里,带回家去了。“把它们晒干了,冬天可以吃。”回到家,小兔子发现每一个香菇上,都写着字,她仔细一拼,原来是一句话:“我是小松鼠,我想要朋友。”小兔子想:“原来是孤单的小松鼠写的。我愿意做他的朋友。可是,我怎么告诉他呢?”第二天,小松鼠正要到门口来找吃的。忽然看见,门口有一个很大的脸,正在朝他笑呢。而且,这张脸一边笑着,一边还晃动着。原来,这是一张画在一个很大的气球上的脸,画的是小兔子。旁边还写着一句话:“我做你的朋友吧,小兔子。”小松鼠朝下一望,只见小兔子正在树底下朝他笑呢。从此以后,小松鼠有了朋友,再也不觉得孤单了。

答:参考答案:这是一个引导孩子感受朋友的价值以及学习交朋友的方法的好故事,活动目标制定需要更具体和有针对性。可以调整为:1、通过故事知道朋友的重要性,感受有朋友的快乐。2、会认读他们写在汽球上的字,了解小松鼠找朋友的方法,学习交朋友的基本方法;3、愿意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找朋友的办法。活动准备较充分,过程流畅,建议合理,是一个基本符合幼儿特点与教育原则的活动设计。

10.(1)一天早上,小谦特别霸道地对待他邻座的同伴,命令她不能坐在他的旁边并抢她的玩具玩。到了室外活动时间,很多幼儿都躲开他,不让他参加他们的游戏。他开始抱怨:“为什么不要我玩?”小沙直率地回答:“因为你总是想当头!”。试分析小谦在这一情景中会体验到什么?教育者如何引导小谦从中有所学习?(2)小杰在午睡后想和小瑞一起玩。不巧的是,小瑞刚刚醒,只想单独呆着。出于沮丧,小杰变得具有攻击性,最终诉诸身体接触来引起小瑞的注意。行为从轻轻碰升级成用力推,然后就是打。小瑞号啕大哭起来。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帮助他们?请说明你的理由。(3)超超在拿小抹布檫自己的桌子的时候,把抹布弄得很湿,然后把抹布里的水挤在教室的桌子,后来干脆边跑边挤水,把教室的地板弄湿了好一片。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并请说明你的理

答:(1)小谦会体验到之前的行为带来的延迟的自然后果。教育者可以帮助小谦思考这一体验,而不是通过让他避免这种体验来帮助他。尽管对他受到的感情伤害表示同情是恰当的,但是解决小谦引发的问题却不能帮助她学习。有些成年人坚持认为,任何孩子都不应该受到排斥,这种想法会毁掉小谦的教训。教育者更好的回应是鼓励小谦思考将来他应该采取什么行为才能被其他同伴所接受。(2)处理建议:当小瑞哭时候,老师要及时去安慰中。因为小瑞此时不能用语言表达他个人的需要,所以老师最好选择让小杰离开,并解释说他不能让小杰打小瑞。老师可以冷静地把小杰带到隔壁的方面说:“打人会痛的。”并告诉孩子:“等你准备好了用你的语言而不是拳头后,你就可以回去了。小瑞受到伤害了,他需要感到安全。”这样老师并没有命令小杰多长时间不许接近小瑞,也没有利用成人的权利来做所有的决定,相反老师可以让孩子自己把握需要多少时间。并让小瑞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判断何时控制自己的感情。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小杰为自己负责并且能变得更加自律。(3)处理建议:老师发现了这样的情况即时制止了他的行为。然后要求超超拿干的抹布把他弄湿的桌子和地板檫干净。超超的行为本身并没有恶意,只是一种玩耍行为,但是其行为已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

效果,如湿地板可能容易让其他幼儿滑倒,因此需要制止其行为。老师要求他抹干弄湿的地方就是要求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出补偿。这样超超不仅避免了行为可能给别人带来的伤害,同时也体会到了要消除自己行为的后果需要付出努力。补偿就是当幼儿产生行为问题时,要求他自己对自己行为产生的不良后果负责,要求其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来弥补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这并不是惩罚,当幼儿作出补偿行为后,能够帮助幼儿把自己看成有用的人而不是坏人。同时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当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形时,在一定程度上就能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

五、应用题

1.设计一个大班幼儿以保护自己为内容的主题方案及活动。要求:

1、主题名称可以自拟,写出主题目标,画出主题方案架构图,并简要说明架构思路。2、选择方案中的一个活动进行教学设计,写出完整的教案。

答:参与方案与活动设计:活动设计:生气了,怎么办?活动目标:

1.看图了解小动物生气的原因,学习针对图意讲述。2.知道生气时找适合自己的缓解方法,转移自己的不良情绪。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2.幼儿活动前与家长讨论消气的方法。过程:

1.看幼儿用书上的前三幅图,说说这三只小动物。(1)观察小动物的表情,神态,说说他们怎么了?(2)小动物为什么会生气?猜猜可能发生什么事情了?

2.交流自己生气的经历。你有没有生气过?为什么事情生气?

3.分享交流小气的方法。(1)了解生气是一种自然情绪,并且懂得生气过多会影响身体健康。(2)以帮助小动物的契机交流消气的方法(引导幼儿畅所欲言,教师适时引导?可是这三个小动物还在那儿生气呢,快想想办法帮它气吧,谁有好办法?(3)看幼儿用书上后面三幅图画,相互说说小动物用什么办法消气。4.小结启发。建议: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消极情绪,及时的疏导分析,在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中提醒幼儿自我控制与调节情绪的能力。

2.请为中班幼儿设计一个以认识自己为内容的主题方案及活动。要求:

1.主题名称可以自拟,写出主题目标,画出主题方案架构图,并简要说明架构思路。2.选择方案中的一个活动进行教学设计,写出完整的教案。

答:参考设计:主题目标:1.知道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知道自己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

2.了解并会表达自己的喜好与特长;学会帮助朋友、家人及班组做力所能及的事这个主题的架构是依据引发认知——情感体验——实践尝试——经验积累——情境迁移的几个基本要素来设计的。通过组织若干个相互联系的活动让幼儿认认自己的外貌、姓名和与众不同的特点,知道自己有喜怒哀乐情绪反应,发现自己家人、朋友等周围的人际关系,并通过实践让儿童了解自己的能力,从而建立起全方位的对自我的认识。活动设计:我的好朋友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寻找和认定自己最喜欢的朋友愿望,六安霍邱之行。2.学习用绘画和语言两种方式介绍朋友,增进友谊。3.了解朋友之间该怎样相处,学习玩具分享宽容等。活动准备:照相机、卡纸和水笔,共享玩具和手拉手玩的图片。活动过程:1.画朋友。幼儿自取一张卡纸,把自己最好的朋友画出来。2.说朋友。说说你画的是谁?为什么你把他作为最好的朋友(教师及时提取幼儿叙说中的理由)。3.好朋友们在一起做什么?你和好朋友在一起都常常做些什么呢?好朋友在一起应该怎样做呢?(教师用重复语句的方式罗列朋友该怎么样)。展示相关的两幅图“共享玩具、手拉手排队行进”(有条件的可用反映幼儿真实生活的照片在电脑上展示)。活动建议:1.第三环节幼儿简单讲述就可以了,这环节只是起到提示作用,2.第二环节中的拍摄照片可作为“朋友”主题墙的饰物,也可作为分别给照片中的朋友作为幼年朋友留影纪念。

3.请为大班幼儿设计一个了解自己的家与社区环境的主题方案及活动。要求:

1.主题名称可以自拟,写出主题目标,画出主题方案架构图,并简要说明架构思路。

答:主题目标:①认知层面的目标:知道自己的家庭住址与电话号码,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小区名称,能关注与家庭、社区有联系的一些人与事。②情感层面的目标:培养对父母、家庭、社区的情感,萌发我是家庭、社区小主人的责任意识。③行为能力层面的目标:学习用适当的方法表达对亲人的爱。学习与家庭有联系的人的进行沟通与交往。教学活动设计:我家在哪里。活动目标:

1.能清楚表达自己家的住址。2.能把从幼儿园到自己家途中的景物、主要标记和经过的路线绘制在地图中,介绍给朋友。3.初步学会看简单的线路图。活动准备:请家长告知幼儿家里的确切地址,并和小朋

友共同合作完成一张简单的从幼儿园到家里的线路图。画有幼儿园位置的概要交通图一张。活动过程:1、引出: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在什么地方吗?(你家住在什么地方?什么路,什么社区,几幢几号房?)(农村的可以说几村几组)。2、教师示范讲述自己家:我家住在×××路,×××社区,×幢×号。教师将自己制作的从幼儿园到自己家的线路图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供幼儿观看;教师介绍从幼儿园去老师的家要经过吗、哪些路,可以坐什么公交车去,家的附近有什么标志性的建筑?3、幼儿讲述:请个别幼儿集体前讲述,教师重点指导:从幼儿园去自己的家要经过哪些路,可以做什么公交车去,家的附近有什么标志性的建筑?孩子一边介绍教师一边用红笔在概要交通图上标出行走路线。4、线路图的特点:有起点和终点。有每条路的名称。5、小组交流介绍。分组请孩子互相介绍从自己家到幼儿园的行走路线;提出疑问,有老师解答。6、活动延伸。将孩子画的路线图展示在墙面上,便于小朋友查找同伴家的地理位置;结合幼儿用书,让儿童练习方位与标示的辨认。

4.请为大班幼儿设计一个以六一节日庆祝为内容的主题方案及活动。

要求:1)主题名称可以自拟,写出主题目标,画出主题方案架构图,并简要说明架构思路。2)选择方案中的一个活动进行教学设计,写出完整的教案。

答:方案与活动参考设计:主题目标:1.进一步了解“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意义,感受“六一”节的快乐气氛,感恩周围的人们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2.学习策划六一儿童节的活动,建立初步的计划意识和自主意识。3.学习调查、组织、协商等方法,提高社会交往的技能。主题网络请参考书第185页范例。语言综合活动:“六一”节真快乐。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过“六一”节的欢快情景。2.鼓励幼儿用绘画来表现节日中最感兴趣的情景或最开心的时刻。3.培养幼儿愿与朋友分享快乐之情。活动准备1.幼儿园过“六一”节的录象片段。2.围绕“六一”儿童节启发幼儿谈论、交流。3.纸、笔。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讲述“六一”节的快乐。(1)昨天是什么日子?这天你过得怎么样?(2)讨论:为什么觉得快乐?你都做了哪些事?(帮助幼儿回忆过“六一”节的情景:一起布置教室、玩趣味游戏、有许多好吃的东西等)。2.讲述别人的快乐。(1)昨天杨老师把小朋友在玩游戏时高兴的样子都拍下来了,我们来看一看录象里谁很快乐,他在做什么?(2)你看到谁很快乐,他在做什么?3.讲述最感兴趣或最高兴的一件事。“六一”节使你最感兴趣或感到最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4.用绘画来表现自己的快乐。(1)“六一”节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快乐,让我们把它画下来吧!(2)幼儿作画,教师鼓励幼儿把最感兴趣的情景或最开心的事画下来。(播放歌曲“快乐的六一”)。(3)把先画好的作品张贴在展板上,幼儿结伴欣赏并交流作品。(4)集体欣赏,请个别幼儿来介绍一下作品。5.下一节课我们再把这些画打扮一下,老师把它们订起来做成一本“六一”小画册,早上爸爸妈妈送你来的时候,请他们翻翻我们的小画册,让他们一起来分享我们的快乐,好吗?

5.结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专业准备要求,分析自身的专业状况,并结合自身实际设计具体的学习计划与目标。

答:解题指导:知道相应的能力与知识要求,能对自己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并制定出客观可行的学习与改进计划。

6.请根据以下故事内容为中班幼儿设计一个社会活动目标。梨子小提琴。小松鼠捡到了一只大梨子。它把梨子切开来做成了一把小提琴。琴声传得很远很远,这样好听的音乐,森林里从来没有过。狐狸听到了琴声,对小鸡说:“我不捉你了,我要去听音乐。”狮子听到了琴声,对兔子说:“我不追你了,我要去听音乐。”动物们都来到了松树下,听小松鼠拉琴。拉呀、拉呀……星星来听,月亮也来听,森林里又美好又安静。突然,小提琴上掉下来一粒东西。咦?这是什么呀?小松鼠说:“这是小提琴上掉下来的一个小音符。”第二天,地上长出了一棵小绿芽,它多象一个小音符呀!小绿芽很快长成了一棵大树,树上结了许多许多梨子。这些梨子呀,都被做成了小提琴。森林里到处可以听到音乐,到处都有快乐。

答:1.感受故事宁静美好的氛围。2.理解故事的内容,体会音乐带给人们的快乐。(语言学习与社会学习的综合)3.会用图画表示故事的情境。(将感受的情景用画画来表现,以进一步内化孩子的理解与感受)。

7.(1)为中班上学期幼儿设计一个关于中秋节主题活动,题目可以自拟,写出主题目标、主题活动框架,相关的环境布置、区域活动与家长工作。并在主题中选择一个活动进行教学设计,写出完整

教案。(2)请对一位幼儿情绪社会性的发展进行为期两周的观察,并选择一种记录方法记录你的观察结果。(15分)

答:A,主题目标: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及相关习俗,对中国文化产生认同感。2、通过观察、记录月亮的变化,对天文现象产生初步的兴趣。3、欣赏有关月亮的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积极主动参加有关中秋节的活动;4、在收集、调查、分享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自信。环境创设。1、活动区:科学区:(1)张贴有关月亮盈缺变化的挂图,知道弯月、圆月等自然现象。(2)展示幼儿观察月亮变化的观察记录。(3)收集各种材料、形状的月饼包装盒,供幼儿分类、排序、垒高等。(4)提供月饼盒,观察比较一盒有几个月饼,目测数群等。美工区:(1)收集各种纸盒,提供各种纸、彩笔、剪刀、胶水等,让幼儿设计月饼图案、剪贴月亮、设计月饼盒包装等。(2)张贴各种中秋夜景图片、绘画作品、挂历等,供幼儿欣赏。(3)月饼加工厂,提供橡皮泥、陶泥、模板等,让幼儿仿制月饼。阅读区:收集家人过中秋的照片并张贴,供幼儿讲述赏月、吃月饼的情景。角色游戏区:收集各种月饼包装投放在娃娃家与超市中,感受中秋节的文化氛围。沙水区:收集各种盖子、罐子、盒子等,供幼儿在沙池中制作月饼。墙饰:(1)张贴幼儿作品:可把美工区幼儿制作的作品张贴、悬挂。(2)师幼共同记录月亮变化图,悬挂用月饼盒做的挂饰。B,家长工作:1、从开学起,请家长指导幼儿隔周观察记录月亮的变化,中秋节前在科学区展示。2、家长和孩子一起了解一些中秋的来历,讲讲《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传说故事。3、和孩子共同商量中秋节晚上的安排:尽可能和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赏月、吃月饼,给未能团聚的亲人打电话表达思念之情。4、收集、讲述有关中秋的传说、地方习俗等,也可以收看中秋联欢晚会,感受节日的气氛;去商场、超市等感知月饼的品种及包装。主题框架。活动设计。好吃的月饼。活动目标:

1、了解做月饼的过程,在制作中感受中秋节的欢乐气氛。2.体验和同伴一起分享月饼的快乐。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块月饼(自带、品种不一)。2.做月饼的材料(面粉、模子、各种馅子或橡皮泥)3、背景音乐及月饼制作过程的录像。活动过程:一、听童谣《爷爷为我打月饼》,仔细听歌词里提到了哪样点心?(月饼)。师:我们会在什么时候吃月饼呢?月饼是人们仿照圆圆的月亮的样子做的,它代表团圆、美好的涵义,由此,我们在每年的中秋佳节的时候都要吃月饼。(要把月亮和月饼衔接起来,让孩子知道它们的关联,这样能更好的关注到经验的连续性)二、欣赏各种月饼,交流参观、品尝的发现。提问:你们看到或者品尝到的月饼是怎样的?1、说一说看到的月饼(欣赏花纹、形状、大小),2、闻一闻月饼(香喷喷),3、品尝月饼(说出各种各样的馅)。三、了解月饼的材料及制作过程。1、观看月饼加工录象。又香又甜的月饼是怎样做出来的呢?2、讨论制作月饼的材料和方法。(1)介绍制作月饼的材料。(2)教师进行简单的演示(主要是使用模子这一步骤)。四、制作月饼。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让孩子用真材实料制作月饼,没有条件的也可以用橡皮泥来代替。

8.请分析下案例中孩子的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制定一个指导计划。案例:今天,下雨了,小朋友陆续离开幼儿园了,活动室里还有五六个孩子坐在一起玩雪花片。小雨刚用雪花片插了一把“宝剑”,他的妈妈来了。我摸摸小雨的头说:“看,妈妈来接你了。”

小雨抬起头,看着妈妈说:“我还要玩一会儿。”妈妈站在门口说:“不行,赶快走!”

小雨大喊:“我要玩。”妈妈生气地说:“你再不走,我走了。”“不,我还要玩一会儿。”我见状立即对小雨说:“妈妈回去还要做饭,我们就玩一小会儿,好吗?”

小雨高兴地答应了。于是,我示意让小雨的妈妈到活动室里等他一会儿,小雨的妈妈一脸不高兴地坐在顾雨蘅的边上。小雨拿着他插的宝剑在赵孜纯身边走来走去,说:“我是奥特曼,打死你这个怪兽。”说完,他用“宝剑”刺向赵孜纯的胸口。“宝剑”断了,于是小雨用手当宝剑,在赵孜纯身上乱打,赵孜纯哭着喊:“老师,他打我。”

小雨的妈妈看见赵孜纯哭了,站起身来,“啪啪”给了小雨两个耳光,气愤地说;“打呀,你再打打看。”

小雨嘴巴一咧,大哭起来……小雨的妈妈生气地拉起小雨的手,一边朝活动室门口走去,一边说:“看我回家怎么治你。”

答:分析: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的攻击行为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获得的:一是观察学习,二是直接学习。其中观察学习是儿童行为获得的最主要来源,也就是说儿童是在各种社会情境中,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行为后果所受的强化,间接地习得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学家班杜拉著名的攻击玩偶实验表明:观看过他人攻击行为的儿童比没有观看的儿童,在之后相似的情境中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因此,社会因素是诱发儿童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诸多社会因素中,电视对儿

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往往是其他社会影响的媒介。随着现代媒介和媒体的日益普及,儿童观看电视的时间越来越长,并且已经成为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把儿童关在家中,也不能抵挡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影响。电视节目,尤其是暴力电视节目对儿童心理影响已经成为许多心理学家研究的课题。美国心理学会1993年的一份报告指出,电视暴力片对儿童就像抽烟和酗酒一样危险,儿童观看电视暴力片对导致攻击性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就像抽烟会引起肺癌一样。此外,父母的教养方式粗暴、经常体罚儿童,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发生率也比较高。儿童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但模仿性强。在此案例中,小雨对动画片中暴力行为的模仿以及妈妈不恰当的惩罚方式都强化了小雨攻击性行为的发展,起到了增加儿童攻击的消极作用。这是因为某些惩罚手段本身就具有攻击行为榜样的性质。儿童在“适宜”的情况下,会把别人惩罚他的这些手段用来攻击他人。指导计划:(1)和家长沟通,帮助调整教育方式。请家长给予小雨更多温柔的关爱和照顾,比如经常抱抱他,给他作一些身体的按摩。有助于他内心的安定,避免攻击与暴力。(2)请家长协助尽量不要小雨看暴力性的动画片,向家长介绍一些有益的动画片。(3)请被打的小朋友和小雨进行对话,让他了解别人被打时的感受,同时辅以讲相关故事的方式,让小雨从内心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4)在幼儿园通过分派给小雨积极有益的任务,让他建设性的运用自己精力。转化他的攻击行为。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 20分)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陶冶儿童性灵,培育有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门兼有理论性、应用性与实践性的复杂学科。

3、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要树立人格陶冶的目标观、整合性的教育内容与力量观、渗透性的教育方法观。

4、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了解与把握新事物,善于调整自己,并与不同的人建立融洽关系的能力。社会行动力是一种根据社会现实和需要行动的一种能力。它包涵着

遵守社会规范的能力,根据信息决策的能力。以及将想法变成现实的能力等几个方面。

5、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

6、皮亚杰通过研究发现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主要要经历动作活动、自我中心、早期的合作、编程等几个阶段。

7、弗洛姆认为人的五大社会性心理需要是:关联的需要;超越的需要;寻根的需要;同一感的需要;定向和献身的需要。

8、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而,反社会行为。则是指违法行为或为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行为。在学前儿童中体现为如打人、骂人、破坏物品等。

9、在陌生情境中,能在母亲附近愉快地游戏,自信地探索环境,但并不时刻在意母亲是否在场。而且,儿童对陌生人也表现出积极的兴趣。在依恋的类型中这是安全型儿童的行为表现。

10、共情是维系积极的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动机因素,它作为帮助、抚慰、合作与分享等行为的动机基础,能激发、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而且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1、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受各种因素影响,自我控制水平随年龄而不断提高,言语指导和行为训练在儿童自控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从接受外部言语指导及诱因逐渐发展到根据自身要求和内部诱因来控制行为,从不自觉行为发展到自觉行为。

12、所谓观察学习,亦称为替代学习,即学习者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班杜拉将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的组分部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

和动机过程。

13、弗洛伊德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是他认为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人格发展中起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说明了童年早期经验的重要性,使后来的研究者更为关注童年阶段对人一生成长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把儿童期视作一个“前成人”的阶段。

14、埃里克森认为在自主对羞愧阶段,当儿童想自己做主,而成人又对之不能理解时,他们的经验会导致其产生羞愧感。这时教育者要尽可能恰当提供孩子做决定和选择的机会,以促进儿童情感自主性的发展。

15、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作用来看可以将其功能划分为定向、调控与评价功能。

16、在目标制定的三类依据中,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可以说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社会发展需要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外在依据;我国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

17、方向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理想性与价值性,基础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现实性与合宜性。

18、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相关学科知识。

19、教育内容的选择要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充分关注幼儿的兴趣与生活经验,体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也要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

20、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主要特点有、随机性和无意性,长期性和反复性,情感驱动性,实践性。

21、参观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前儿童观察某一综合性的社会设施或机构,促使他们加深对这些设施和机构的了解,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并使他们获得某些社会技能的方法。

22、行为练习法是指组织学前儿童按照正确的社会行为要求反复进行练习,促使学前儿童掌握和巩固某种社会行为技能的方法。

23、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儿童的良好行为是在不断的试误与练习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所以,对良好行为进行经常性的强化练习,是行为习得的根本途径。

24、讲述法是指教师通过描述事物的特征,帮助学前儿童了解某一知识、道理、规则,解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解释事物间的联系、关系的一种教学方法。当学前儿童对某些不便直接感知或无法直接感知的内容时,常常采用讲述的方法。

25、共情训练法是指通过一些形式让学前儿童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学前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习惯性地自然理解和分享的方法。

26、陶冶法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因此,要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言语说教。

27、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有:活动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合性原则。

28、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应掌握的基本信息有: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信息、教育目标与内容方面的信息、教学资源方面的信息。

29、社会性主题方案的架构通常是教师从教育目标出发,选取若干个内涵相关、层次递进的子目标及其活动内容,使儿童在情感体验中积累相关的认知经验,然后在实践尝试中逐步学习和形成良好社会性行为的过程。

30、教育目标的提出通常有知识、能力与情感目标三个维度。

31、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注意:陈述的角度要统一,目标陈述应简洁明了、可操作。

3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其主要领域包括对幼儿园开展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的判断和对教师从事的社会教育工作产生的实际成效的判断。

33、对教学目标的制定主要考察教师的目标制定是否全面、具体、有操作性并且重点、难点突出。

34、从“学”的方面看,教育活动的评价主要涉及幼儿的参与度、情感、互动程度、学习习惯几个方面。

3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过程包括确定评价的目的与内容、收集评价资料、设计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方案到处理评价结果等若干步骤。

36、观察法有直接、适用范围广、切入点细小的特点,适用于活动对象少、活动相对集中、需要收集资料比较具体的活动。

37、访谈法的特点有三个。第一,访谈特别是自由式访谈比较灵活。只要被访问者有时间,双方就可以进行访谈。第二,适应面广。访谈的对象很广泛。第三,访谈易于实施。

38、社会测量法是确定某一特定群体内人际关系及该团体内人际关系相互作用模式的一种研究方法。

39、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特征有:持久性的困难、不受普遍方法控制的行为、不理会现实、幼儿生活中存在客观困难。

40、皮亚杰对幼儿实践规则的研究表明:处于学前期的儿童还没有形成对规则的较稳定地理解,多数时候他们会认为规则怎么样都行。那么,帮助他们规则意识的建立则需要通来慢慢建立自然的后果体验。

41、焦虑具有两个关键特征:即强烈的负面情绪和恐惧成分。

42、虽然各种焦虑行为的干预指导策略有所不同,但是让幼儿接触引起焦虑的环境,物体和情境是所有指导策略的基本路线。

43、工具性攻击指幼儿为了获得某个物品而做出的抢夺、推搡等动作。这类攻击本身不是为了给受攻击者造成身心伤害,攻击在这里被当作一种手段或工具,用以达到伤害以外的目的,如获得某一物品等。对待这种行为,教师不应该过多的关注幼儿的行为本身,而是应该关注幼儿采用方式的适当性问题。

44、相关后果法即是对幼儿施加其行为的强加后果的方法。这种方法强调并澄清了限制,它通过行为的效果来传达哪些言行不能容忍。同时,相关后果能帮助幼儿了解为什么某种行为不可取,为他们提供改变这种行为的个人动机。相关后果不是仅仅强迫幼儿按照成人认为最好的那样去做,而是帮助幼儿反思自己行为的后果。相关后果法用幼儿自己的经验作为教授可取行为的基础。

45、强化物一般可分为五类:消费性强化物、活动性强化物、操作性强化物、拥有性强化物、社会性强化物。

46、代币疗法可以使强化的作用更加有效,尤其是对群体行为矫治时,采用代币疗法,能使管理更实用、更方便,也能保证指导计划的一致和有效。

47、代币疗法中的代币必须是马上可以利用的实物或象征性的东西;必须是可以计数,具有吸引力,并且简单、轻便可携的;必须是能够随时都可以方便发放的;必须是幼儿不容易复制的;必须是不具备其他实用功能,也不容易与别的物体相混淆的东西。

48、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指导程序是:确定指导对象,制定指导方案,建立个人档案,行为观察记录,指导研究设计,选择教育材料。

二、简述题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任务。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任务有三:一是总结历史发展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思想及实践经验,以为今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思想资源。二是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规律。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核心任务。三是指导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提高幼儿教师从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水平和效果。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最终任务。

简述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

(1)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

首先,婴儿的社会认知的发生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即区分认识人类客体与非人类客体、一个个体与另一个个体,自我与非我的过程。其次,这一过程还表现在儿童不同情绪情感、行为意图及社会规则的认识上。塞尔曼认为,在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中,能否区分他人有意与无意行为是早期发展中的关键一步,之后儿童才能逐渐理解人们在同一行为中可能有多种意图。在此基础上,儿童发现对于同一事件自己和他人有着不同的观点和反应,也就能区分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2)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非等速的儿童对自我、他人、社会关系、社会规则以及对人的情绪、情感、行为意图、态度动机、个性品质等的认识并非同时开始,发展也是非等速的。其发生发展的总趋势是从认识他人到自我,到相互关

系;从认知情绪到行为,再到心理状态;从认识身体到心理再到社会。而同一年龄的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也是有差异的。

(3)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遵循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

研究者也认为,儿童社会认知发展与一般认知发展并非完全平行。它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研究。不少研究证明,儿童智商与其观点采择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一般是中等或偏下。因为当儿童的一般认知达到一定水平后,个体社会认知能力就更多地受社会、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

儿童社会认知的对象既包括人及由人构成的社会关系,也包括其生活的社会环境。儿童不仅是认知者,而且是积极的行为者,他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交往、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认知社会的。已有研究表明,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与其社会交往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首先,儿童同伴互动对社会认知有促进作用。其次,儿童交往的需要和动机与儿童社会认知的水平有密切的关系。

电视可能给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哪些?

这种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1)电视有可能使儿童在认识上与现实产生距离。电视虽然是来自于现实,但是以一种艺术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其中可能有很多与现实不符的内容和画面。儿童由于理性思维能力还处于低级阶段,主要是通过自己的感官认识世界,感受世界,如果他们长期接触这样的舅母,就很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偏差和误解。2)电视可能会影响到儿童现实的交往关系,影响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看电视是在户内进行的,儿童看电视越多,相应的户外活动时间就会减少,亲子间、同龄人间的接触也会减少,这样可能影响到儿童现实的社会性交往,进而影响到交往能力的提升。3)一些不健康电视节目可能导致儿童学习模仿,对社会性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在电视节目中,存在相当一部分思想不健康,或者不适合儿童观看的内容,如暴力、凶杀、毒品等内容,而电视节目中不清晰的价值导向也使儿童更容易产生模仿行为。而一些电视节目也有可能刺激儿童已有的内心不良感受,加深不满情绪,使儿童出现憎恨、反叛等心理,进而产生一些问题行为。除电视之外,计算机和网络也日益成为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作为教育者,应趋利避害,利用这些现代化媒体的长处,避免它们可能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简述幼儿教师的积极期望与恰当要求如何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皮格马利翁效应清楚地说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产生的教育影响。在幼儿园阶段,由于幼儿基本上还处在他律阶段,非常看重成人对自己的评价,同时也会有想作一个“好孩子”的愿望,因此,教师对幼儿的期望和要求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社会化。

研究观察表明,当幼儿教师对儿童有高期望时,在情绪、身体语言、口头语言、教学材料、赞扬和批评等不同水平上,教师都表现出这种高期望。如会更经常发出微笑、点头、注视儿童、谈话、提问、提供更多的游戏学习材料等积极行为。而被教师寄予希望的儿童,在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的基础上,与教师更容易形成融洽的关系,常常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教师,对待学习,更加自尊自信、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热情。反之,被教师漠视,处于低期望状态的儿童则更容易表现出一些消极的行为。

5、简述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

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趋势是:从轻信和运用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幼儿初期,儿童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再现,而且不加考虑地轻信成人对自己的评价。此后,儿童对成人的评价不轻易再现,如评价不正确,儿童会有反抗的表现。一直到幼儿晚期,幼儿才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而且,幼儿的自我评价往往比较简单,一般是两分法的评价方式,如“好”与“不好”;“聪明”与“笨”等,很难象成人一向作出全面细致的区分。由此,幼儿园教师在对儿童进行评价时候要慎重,需要更正客观。而且尽量少给孩子定性的评价,避免孩子因为老师的评价而对自我评价产生偏差。

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在幼儿阶段,儿童的行为由于还受情绪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在对自我进行评价时也会显示出情绪化的特征。

学前儿童的自我评价主要还停留在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上,如学前儿童基本能评价自己的外貌特征(如高矮、胖瘦等);而全面、概括地评价自己各方面能力水平的能力还比较低。

简述发展生态学关于建构有教育意义的环境需注意的基本原则。

(1)集体教养环境能否增进儿童智力发展和学习能力,取决于:自然环境是否限制儿童的活动机会;是否有足够的物品玩具可利用于儿童的自发活动中;成人是否有足够的机会参与儿童活动中;成人与儿童相互交往中是否能够激励儿童完成任务的活动;成人能否为儿童从事日益复杂的人际关系创造和保持机会。(2)对于某种学习或规则来说,真正的发展在于儿童的知觉与行为能迁移到其他或更高的环境系统的活动中。由此,课程设计要尽量考虑提供促进迁移练习的机会。(3)对于幼儿自身的活动来说,幼儿在微观系统中与他人的交互作用如果有第三者以支持性关系参与时,其促进儿童发展的功能发挥更有效。这意味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调动支持幼儿园教育的社会关系越多,越有利于儿童发展。(4)对于角色意识的培养来说,在环境中活动时承担的角色对角色意识的发展有重要影响;(5)对社会适应来说,生态变迁往往是发展进程中的转折点,当孩子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时,为其建立“心理安全基地”是非常重要的。

7﹑简述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建构的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即建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时,要确立一种层次结构的整合观。这种整合观包括横向的类别整合与纵向的层次整合。横向的类别整合包括儿童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三方面发展目标的整合,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这三方面的协调发展,避免只重认知而忽视情意和行为发展的现象。是一个整体,它应当包含避免只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情感培养和行为习惯培养,要把三者有机的协调起来。横向的类别整合还包括各教育系统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整合,即家庭、社会与幼儿园的社会教育目标要基本一致,以形成教育的合力,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纵向的层次整合主要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各层级目标的整合,即各相连层级间的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

8﹑简述幼儿社会教育的总目标及其特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就社会领域提出以下总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幼儿社会教育总目标的特点有:第一,规范性。第二,共通性。第三,学习结果导向性。第四,可分析性。第五,可扩充性。

9﹑简述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取得家长的信任。

(2)时有效地与家长沟通。

(3)持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上的一致。

(4)要充分挖掘、利用家长资源。

(5)要争取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决策。

10﹑简述应用行为评价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行为评价法的运用需要注意:

(1)根据正面教育原则,行为评价法应以表扬为主,对学前儿童的社会行为进行正向引导。

(2)行为评价要及时、一致。一方面行为反馈要及时出现在学前儿童好的或不良的行为之后。

(3)评价要具体,避免空泛。

(4)强化手段不能运用得过于频繁。

(5)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要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个性的学前儿童选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6)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11、积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在物质上是丰富和多样的。

(2)在气氛上是宽容和接纳的。

(3)在制度上是明确的和必要的。

(4)在设计上是具有某种倾向性或暗示性的12、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生活性与适宜性的内涵及其运用要求。

生活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应当尽可能从儿童的生活出发,选择基于儿童生活经验与

生活实际,并能丰富儿童生活经验的内容。适宜性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根据目标,儿童发展及社会文化发展需要选择有助于幼儿发展,同时也能为幼儿所理解的内容。前一原则是从学习的经验基础提出的,后一原则是从学习的发展水平提出的。根据这两条原则,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当注意:(1)选择幼儿生活需要,并为幼儿所熟悉的内容。(2)选择幼儿可以理解的、有益幼儿发展的内容

13、简述社会教育区域活动的特点。

(1)社会教育能渗透在所有类型的区域活动中。虽然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但是,儿童在自由地活在各种区域活动中渗透社会教育的目标。

(2)材料是区域活动中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的和非正式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幼儿有很大的活动自主性,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活动的方式。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材料的投放来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如果教师为每个进区的幼儿都准备一套玩具,幼儿就可能相对独立地游戏,如果教师为几个幼儿准备一套玩具,幼儿就能自然地产生分工,从而模拟出多种社会角色。

(3)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儿童的社会化发展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社会性区域活动中,这个特征更为明显。因为幼儿的自我意识、对他人的理解、规则的掌握、能力的发展都需要大家在一切相互模仿、相互学习、相互磨合、相互评价而促成。所以,区域内儿童的交往以及区域之间的幼儿交往都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有效途径,需要老师的鼓励而不是制止。

14、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

学前期是学前儿童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对个人一生的发展具有长远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学前儿童身体发展和心智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15.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它有助于教师深入、客观、全面地了解本班学前儿童的发展现状。与教师只是诉诸日常观察而获得零散的、表面的和个别的信息不同,依据系统的评价,人们可以获得丰富多样的评价信息,从而能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别是社会性发展的情况。

(2)它有助于帮助教师更细致地了解

中的每一位学前儿童,为因材施教提供帮助。

(3)它有助于家长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状况,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在配合教师教育孩子时也更为主动。

(4)它有助于教师在了解学前儿童的基础上,改进幼儿园教育过程,使学前教育更适合每个学前儿童,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16.教师教育行动反思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教育反思的内容:

教育行动反思作为一种教育内部评价的一种基本方法,它一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反思:

(1)对自身教育态度的反思。

(2)教育价值取向的反思。

(3)对儿童观的反思。

(4)对教育内容与方法的反思。

(5)养成反思的习惯。

17.简述主题确立的几种思路。

(1)从传递社会知识经验的角度设计主题

(2)从规范儿童行为技能的角度设计主题

(3)从儿童生活事件中挖掘主题

(4)从儿童问题行为中生发主题

18、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正常行为的标准。

一般认为,幼儿社会性正常行为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幼儿能逐步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初生的婴儿是一个情绪的存在,他们总是想哭则

哭,想笑就笑。学习情绪的正确表达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一个不能恰当表达自己情绪的孩子会给自己或他人的生活带来困扰。但要注意的是正确的情绪表达并不意味着总是顺应环境的要求,有时环境对情绪的过分压抑会导致对儿童健康的损伤。正确的情绪表达意味着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真诚的表现自己。

(2)幼儿的社会性行为须与年龄相称。即与个体的行为与所处的同类群体的常模行为进行比较后发现并无明显特殊之处。如一个5岁幼儿的某方面的行为长期显示与3岁幼儿的行为类似,那么就可以判断该幼儿存在行为问题。(3)幼儿能正确处理与同伴的关系。同伴互动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途径,学会与同伴正确相处也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内容,学习正确处理同伴关系是他们学习更复杂的社会规范的基础。

(4)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能逐步学会遵守纪律,能懂得奖惩的意义,并能遵守基本的社会规则。社会是一种群体的生活,在群体生活中为了共同的协作需要种种纪律与规则,幼儿应在学习中掌握基本的团体规则与规范。

(5)幼儿社会性行为与当地的社会文化相适应。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文化习俗,这些习俗维系着当地人的共同生活,幼儿生活于这样的文化共同体中,也需要内化这些文化习俗以适应当地的共同生活。当然对文化的适应并不意味着对文化的无条件的认同,对一些不适应时代的习俗,则需要通过教育来加以改变,引导幼儿学习新的文化习俗。

(6)幼儿通过学习能掌握、使用所处社会的语言等,能参与社会生活及相互交往。语言是人与人相互交流的工具,对语言的掌握是幼儿参与社会与他人交流的基础,一个发展健康的儿童应当具备运用当地语言与人交往的基本能力。当今社会流动的加剧,甚至要求幼儿掌握多种交流语言。能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意味着幼儿有健康的社会理解力与行动力。

需要指出的是,幼儿社会性方面的正常行为与行为问题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两极,而是一个连续体,绝大多数幼儿处在这两极之间,因此一般幼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行为问题,只是严重程度不同而已。另外,幼儿社会性行为涵盖的内容很多,幼儿在这方面的行为也体现在某个方面,而其他方面可能是正常的,不能因为幼儿某方面的行为问题轻易的给他们扣上“问题儿童”的帽子。

19、简述幼儿说谎行为的特点与成因。

说谎这种行为在幼儿中并不少见,教育者也往往为此感到苦恼,并容易将这种行为视为道德问题,因为在成人社会中不说实话关乎对一个人品行的评定。社会对这两种行为非常严厉,他们不仅仅是道德问题也是法律问题。

对幼儿缺乏了解的教育者常常认为他们的任务是惩罚孩子的说谎,而没有意识到这些行为与发育不成熟有关。对幼儿而言,学会区分真实与不真实需要一段时间。对他们而言,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事物就意味着如果你希望它是真的,它就是真的。这些想法导致幼儿“说谎”,而孩子却真诚的认为这些谎言是真的。教育者需要更多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皮亚杰的研究发现,幼儿事实上并不理解谎言的意义,在他的研究中,即使幼儿到了6岁,他也不能区分一个真正的错误和一个故意的谎言。此外幼儿倾向于根据有多大可能被发现并因此受到惩罚来判断说谎有多坏。因此,一个可信的谎言是可以被接受的,而一个过于歪曲事实的谎言则是不好。研究结果帮助成人明白为什么向幼儿解释成人的逻辑是行不通的。相反,幼儿有必要体验因欺骗他人而产生的后果。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认识到谎言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他们也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明白把别人的东西拿走会让他人不方便和伤心。当然为了使教育有效,幼儿必须和别人建立起相互关心的关系。作为教育者,一方面要逐渐教会幼儿学会区分真实与不真实,还要让他们懂得为什么喜欢真实。有效的交往策略可以促进他们这两方面的发展。

20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社会认知因素主要有哪些?

攻击行为产生的社会认知因素主要有:

已有研究发现攻击性幼儿(尤其是男孩)与非攻击性幼儿之间存在一定的认知差异。

(1)攻击性幼儿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的认知不全面:大量研究表明,攻击性幼儿的自我认同感较高,且具有较强的自尊心。他们容易过于关注自身某方面的有时或能力而忽视其他方面的不足,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同时又常常低估、怀疑甚至轻视他人的能力。

(2)攻击性幼儿对攻击后果持有攻击合理的信念:这类幼儿一般对攻击他人的行为持肯定或认可的态度,甚至把支配和控制他人看作社会生活的要求,他们偏激地认为,要想不被欺负,就必须欺负和控制他人。有的幼儿把攻击行为看作是在他人心目中树立形象或获得自己想要东西的手段。

(3)缺乏社会问题解决策略:很多研究表明,攻击性幼儿的问题解决策略水平偏低。与非攻击性幼儿相比,在涉及物品的归属和获得友谊的问题上,他们所能提供的策略数量较少,喜欢通过贿赂或发动攻击来解决社交问题。和平的有效策略较少;在人际冲突问题解决上,攻击性幼儿表现出高外倾的特点,并且在求助策略的使用上显著低于非攻击性幼儿。

(4)攻击性幼儿对他人意图倾向于敌意性归因认知:通过对攻击性幼儿和非攻击性幼儿的对比研究发现,攻击性幼儿容易将他人的行为作敌意性的归因,而被同伴拒斥的社会经验是攻击性幼儿对他人行为意图做出敌意性认知归因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使是别人无意的过失行为,他们仍更多地解释并据此进行反应,表现出攻击行为。

21、强化的主要操作程序和原则是什么?

操作程序和原则

(1)正确选择要强化的行为。所选择的要强化行为应该是具体的、可观察、可控制、可评价的行为,而不是一般的行为。

(2)正确选择正强化物。选择正强化物必须考虑个体差异,把个体差异考虑进去,且应易用;能立即呈现在所需要的行为发生之后;多次使用不致于引起迅速的满足;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3)正确实施正强化。正强化实施前,把计划告诉被指导幼儿,以期取得积极配合;在多需要的行为出现后,应立即给予强化,不要拖延很长时间;给予强化物时,要向被指导幼儿描述被强化的具体行为,即要说明由于出现了哪一种行为而得到奖励;分配强化物时,最好能结合其他奖励,如口头赞扬、微笑等;适当控制正强化物的数量,以保证正强化在整个指导过程中的有效性。

(4)逐渐脱离强化程序。当所需行为发生达到期望频率时,应该逐步消除可见强化物,而以社会性强化物代替,也可寻找环境中的其他强化物来继续维持所需行为。

22、幼儿行为问题的资料应当包括哪些内容?

这是诊断行为问题的关键性资料,重点详细了解以下几个问题:(1)幼儿行为问题起始形式。(2)行为症状。教师要主动向家长询问幼儿行为问题起始、发展现状,期间有无波动,以及起伏波动可能有关的原因,家长应主动提供情况,配合教师尽可能详尽了解幼儿情况。(3)发生日期及过程:包括何时开始、持续时间有多久等,(4)可能的病因和诱因:教师要了解孩子产生行为问题的可能原因,如精神创伤、抚养情况、疾病情况等。(5)过去诊断和治疗情况:有无去医治过,曾被诊断为什么病,接受过何种治疗等。

23、简述不当强化的负面结果。

虽然强化法是幼儿园针对行为问题经常采用的方法,而且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使用不当,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结果。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律被破坏

道德自律意味着一个人将根据内部建构的关于对错的信念而作出决定。一个道德自律的人无论权威人士在场与否,他们都会尊敬他人。道德自律要求一个人有思考问题和得出自己结论的技巧。这种技巧需要学习。强化法关注对幼儿行为的塑造,却剥夺了幼儿练习做出决定或对行为选择做出自我评价的机会。因此,是给予奖励或惩罚的人,而不是幼儿应该对此负责。通过强化法,幼儿思考的主要是怎样得到奖励或避免惩罚,而不是思考在某种情境中什么是正确的。强化法能够产生道德他律,却很难帮助幼儿产生道德自律。

(2)问题的原因被忽视

只要行为问题的原因继续存在,任何试图改变行为的努力都是不够的。即使是当时幼儿的行为问题有所改善,但不久后问题还是继续出现。改变行为的长久方法必须是寻找问题的原因,并在原因上寻找改善行为问题的方法。而强化法关注的是幼儿的行为表现而不是原因。如一个老师如果必须用奖励才能使幼儿将注意力集中在所提供的学习活动的任务上,最显然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为什么幼儿对活动不感兴趣或主动投入呢?也许是因为学习任务枯燥无味。这意味着应使一些教师将精

力集中在设计更有意义的课程上。因此,教育者如果过多地依赖强化法,将使他们忽视产生问题产生的原因,最终还是无法有效解决幼儿的行为问题。

(3)影响师生关系

充满关爱、相互尊重的关系是教育可取行为的基本要素。而强化法则很容易损害师生关系。因为得到奖励的幼儿可能会根据老师的看来判断自己想做事情的价值。这会使幼儿尽力为给予奖励的人留下好印象或努力奉承给予奖励的人,这并不是一种真诚的关系。这种不真诚的关系不可能培养出信任和真正的关心,只有信任和真正的关心才能激发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学习。此外,判断和奖励的过程也是不尊重人的,因为它强调给予奖励的人与期望得到奖励的人之间权利和地位的差异。再者,如果权威人物拒绝给予奖励,事实上,属于从属地位的人会因没有得到奖励而受到惩罚。

(4)幼儿的内部动机被破坏

内部动机意味着做某事是出于自己的目的。其行为的价值在于行为本身,其奖励在于你是怎样感受它的,奖励存在于个体内部。外部动机则相反,它意味着做某事是为了得到奖励。行为的价值不在于行为本身,而在于通过行为你得到了什么。而强化法所依靠的正是外部动机。如奖励能教会人们对它充满期待,做事情仅仅是为了得到它们。因此,作为奖励的外部动机违背了自律和自主的发展,破坏行为的内部动机。

三、论述题(每小题15 分,共30 分)

试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其他领域课程的关系。

陈鹤琴先生将五大领域比喻为人的五指,息息相连,五指活动的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五指活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张教育的网,它们有组织、有系统、合理地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中。不过在这一张网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为其他领域提供方向与价值的指引。即一切的教育都在帮助孩子建立与世界的一种恰当关系,学会做一个人格健全有益于人类的人。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我们不仅让儿童学会科学的认识与探究客观的世界,还要认识到人类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客观世界所承载的责任;幼儿语言教育也不仅仅只是教会孩子正确与流利的表达,还要教孩子学会表达真诚与善意;幼儿艺术教育不仅仅让孩子学生欣赏与创造美,还让孩子体验与领会人性之美。这些关系的层面,人性的层面就是社会教育需要关注的,因而,社会教育存在于所有领域课程之中。(4分)

这几者的关系我们可以用一个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为轴心的椎体来表示,底面是健康教育,椎体的三面分别是语言、科学、艺术教育,椎体的轴心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从这一图示可以发现几大领域是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极大地依赖于其他领域的内容,但它处于课程领域的中心与核心地位。(4分)

我们认为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作为一个独立地课程领域提出,更多具有研究上的意义,而不是实践上的意义。课程实施中,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对儿童教育是自然应当是整体的。不过对课程领域的相对区分也有它必要的实践意义,虽然我们强调幼儿的学习要更多遵从幼儿生活的逻辑,而不是知识的逻辑,但生活与知识也不是完全对立的,有组织的教学中按照幼儿知识学习的特点组织教学也是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因为不同类型知识的学习有其不同的特点与方法,如品格、态度的学习与语言或操作技能的学习就有很大的不同,作为教育者自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学习特点来设计不同的教育活动,采用不同的影响方式,这才能保证教育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这种区分从教的角度看是帮助教育者形成更科学与恰当的教育意识。不过在实践中,教育者越是能将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与实施,那对儿童的发展就是越有益处的。

2.试论述幼儿教师如何才能为孩子创设一个积极的精神环境?

(1)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积极交往的气氛,增加交往的机会。例如,对于刚入园的儿童,教师可以让他们互相介绍自己,使他们逐渐消除陌生感的胆怯心理。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思想、感情,了解别人的需要,学会共情。(4分)(2)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幼儿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幼儿在生活中或学习中出现了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之间互相帮助解决。如一个幼儿摔倒了,教师可以让其他小朋友把他扶起来;一个幼儿的手工总是做不好,教师可以让做得好的幼儿教他;幼儿之间出现了争执,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自己解决,提高协调的能

力。(4分)

(3)还可以通过节日庆祝活动、故事会、合作游戏等活动形式,使儿童增进了解、增进友谊,把班级建成一个团结、温暖的家庭。除此之外,幼儿园中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之间互相关心、合作可以使儿童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同时也给儿童提供了耳濡目染的学习机会。因此教师之间要友好,工作上要配合,不当着孩子的面说别的老师坏话,不诋毁同事,不互相拆台。班级教师乃至全体教师之间,都应尽力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温情的精神环境。(4分)

3.试论述如何充分利用游戏与区域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为促使学前儿童在游戏和区域活动中发展社会性,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为学前儿童提供丰富而适宜的游戏和活动的材料。游戏和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材料,材料是学前儿童想象和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为了使学前儿童更好地开展游戏和区域活动,提供的材料应当丰富多样,保证每个学前儿童都能选择到适合自己发展水平的材料。但这并不意味着越丰富越好。过多的材料会分散学前儿童的注意。分层次逐步递进地呈现材料对学前儿童来说更有吸引力,更有促进其发展的价值。此外,提供的材料还要考虑有可操作性、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要能激发学前儿童的想象和思考。(2)要建立游戏和活动的规则,增强学前儿童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则,游戏反映的社会活动本身也有一定的规则,为了使游戏和区域活动开展得活泼而有秩序,也需要规定一些大家都必须遵守的规则。这些规则往往是学前儿童自觉自愿遵守的,因此,他们不会感到失去自由,相反更增强了他们的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教师要注意的是,当学前儿童建立起一定的规则意识时,可以让他们参与到制定规则中来。由他们自己协商制定的规则更容易被他们自己接受并遵照执行。这一方面发挥了学前儿童的主体性,又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3)教师要适时参与到游戏和活动中,以增进师幼情感,并给予一定指导。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游戏和区域活动中,会使学前儿童倍感亲切——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和组织者,是和大家平等游戏的伙伴,她和大家一样分担角色、进行活动,和大家一起商量游戏活动的进行,接受大家的建议。好的教师常常会以这样的身份出现在游戏和区域活动中,拉近自己和学前儿童之间的距离。但要注意的是,作为游戏伙伴并不是教师完全失去了指导的地位,一位清醒的教师不会完全迷失在游戏和活动中,她会始终牢记自己作为教育者的身份,在游戏过程中以提出问题、给予建议等方式去激发学前儿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种不着痕迹的指导。

4.试结合实际论述对儿童进行正面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正面教育是一切教育最基本的原则,其核心是在尊重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提出要求,在肯定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的行为做出补充和修正,在维护学前儿童的自主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渗透课程的要求。

由于学前儿童正处于个性,尤其是自我意识形成的最初时期,他们的知识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他们常常通过观察来学习,他们的社会性发展是在熏染和生成中完成的,对各种影响容易接受或模仿,更多依赖外部评价来评价自我,因此,更需要成人从正面加以引导。

对儿童进行正面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积极的方式对学前儿童提出要求。所谓积极的方式,即我们在希望学前儿童做一件事情而不是做另外一件事情、按照这样的方式去做而不是按照那样的方式去做的时候,我们直接告诉学前儿童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要去做什么。这有利于儿童学会如何正确做事,许多孩子的错误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正确做事而导致的。

(2)创设积极的环境。从社会性发展的角度看,一个良好的、积极的环境意味着一个能够诱发、维持、巩固和强化积极社会行为的环境。良好的环境本身就有消极(熏染)意义上的良好和积极(生成)意义上的良好。消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指的是教师言行举止的表率作用;积极意义指教师创设的条件、机会能够影响学前儿童活动的方式,通过学前儿童的活动方式间接地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性行为。

(3)树立榜样。榜样可以作为积极的环境的一部分,同时也具有自己独有的地位和价值。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指出,学前儿童是通过观察学习的,因此,榜样示范对学前儿童来说非常有效。榜样示范主要示范的是良好的社会行为,学前儿童通过观察模仿学习。研究表明不同的榜样对儿童学习

带来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榜样是多方面的,包括了同伴的榜样、成人的榜样、文学作品中的榜样等等

(4)以鼓励表扬为主。教师对学前儿童的优点与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帮助他们明确是非、增强自信。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体的智能各具特点,都有其优势领域和强于别人的方面。因此,教师要尽可能挖掘每个学前儿童的独特优点,多元化地评价每个学前儿童。同时,教师还要看到每个学前儿童的进步,多采用纵向评价,使学前儿童一直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但要注意的是,鼓励和表扬不能太频繁。过于频繁的鼓励和表扬会降低激励人的能量。

当然,以鼓励表扬为主,并不意味着不能批评。批评在修正学前儿童的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批评要以尊重和肯定为前提,要让学前儿童意识到,老师批评我不是否定我,而是还有一些方面需要修正,老师还是爱我的。另外要注意的是,批评要分场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前儿童要采用不同方式的批评。

6.试结合实例论述主题方案架构的基本要素及相应的教育活动设计要求。

1、引发认知

人是在与外部环境看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对通过顺应和同化达到发展的。这种认知的基本能力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主体也是在这种内心所产生的不平衡感中产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动力。因此,在主题活动的设计时,教师应首先激发儿童认知的兴趣,重点应该在帮助儿童产生探究的冲动。这个环节往往被看作是社会性发展活动的准备阶段。

如教师开展中班“认识自己”的主题时应认识到,儿童对自我的认识处在朦胧状态,如何引导儿童关注自我和他人的不同是有效引发学习目标的第一步。那么,教师可以设计几个有趣的活动,如“我的名字叫什么?”让儿童发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字。开展“猜猜他是谁?”活动,由教师描述每个孩子的相貌特征,让大家观察后猜测,由此感受每个人独特的地方。教师还可以组织听辨自己和他人的声音的活动,让大家发现每个人说话的声音是不同的等。然后教师可以组织自画像的活动,让儿童能用更直观的方法发现自己的特点。这些活动有效地开启了主题的大门,让儿童开始关注起自我,为接下来的活动做了充分准备。

当然,在有些主题设计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从情感的激发或经验的积累出发,把认知环节放到后面,作为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提升和推进。

2、情感体验

从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知道,儿童是处于自我中心状态向去自我中心发展的。通常比较难以区分主客观世界,把世界看作与自己的感觉、情感、想象、经验是同一的。因此,让儿童在亲历过程中去感受某种愉悦或痛苦的体验,才能逐步走向情感的迁移。

如在“认识自己”的主题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语言交流活动“喜欢和不喜欢”,让儿童相互讲述喜欢吃的东西和不喜欢吃的东西,喜欢的玩具和不喜欢的玩具等,引发儿童对自己情绪的体验,并由己及彼地了解别人也会有同样的情感。

3、实践尝试

社会性是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反应。因此,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训练是重要的教育环节。社会性主题活动应为儿童提供多种实践操作的机会,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儿童提供模仿的榜样,让儿童通过直接学习进行社会性行为的练习。同时实践活动能使儿童能与他人产生许多关系,通过对这些关系的结成、维持和处理来进一步学习交往方法,从而形成和发展各种良好的社会性行为。

如在“认识自己”的主题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值日生轮流制度、开展自我服务能力竞赛等活动,既让儿童在实践中体验活动认识自己的能力,又能让幼儿感受为他人服务的乐趣,从而体验与人共处的快乐,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

4、经验积累

学习是一种信息加工机制。只有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有机联系时,个体才能通过旧知识更好地理解新知识,并从原有的知识中获取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因此,经验的积累在儿童社会性学习的过程

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儿童具备足够的经验时,才能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去迁移知识,并产生正确的行为。如礼貌用语是个体和他人建立友好关系的第一步,礼貌的语言能有效引起他人的好感,使交往行为顺利完成,反之则会遭到冷淡。如果儿童曾叫人“老头”而遭到过挫折,在以后交往事件中,就会考虑采取适宜的称呼。因此教师应多让幼儿园接触、观察、了解各种社会关系、现象和规范,使儿童积累自我意识、社会角色和社会交往技能的经验,从而建立良好的亲社会行为和意愿。

如在“认识自己”的主题中,教师可以通过从家庭和朋友两个维度来进行经验积累,如让让儿童了解自己的家庭住址、家庭电话、家庭成员的姓名、人员;了解自己最好的朋友,以及如何与朋友友好相处的方法,使儿童积累丰富的实际经验,从而使儿童更好地理解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具有的社会关系,也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5、情感迁移(行为建立)

技能的掌握(行为的建立)是个体在遇到同样的情境时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自觉的、稳定的行为反应。只有当儿童把知道的理论能用于实践,才能证明其社会性真正发展了。因此,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应重视认知的迁移和良好社会性行为的落实。如我们通过讲故事、说道理等途径对儿童进行了许多尊敬长辈、关心老人的教育,当儿童在乘坐汽车时也能自觉地意识到应该照顾老人而为老人让座时,说明我们的教育是有成效的。如果儿童在真实的情境中只是为了博得老师表扬而勉强让座,那么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了。如在“认识自己”的主题中,教师通过收集儿童婴儿时期的照片、父母讲述的抚育过程的故事等,让儿童感受到了自己是在父母辛苦的抚育中成长的,建立了要孝敬、关爱父母的情感。那么教师就应该在接下去组织相关的“我爱爸爸妈妈”活动,如让儿童为父母夹一筷菜或拿一双拖鞋等,让儿童在实际行动中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儿童更深刻地体会什么叫“关心”和“爱”。

7.试论述焦虑行为的主要指导策略。

虽然各种焦虑行为的干预指导策略有所不同,但是让幼儿接触引起焦虑的环境,物体和情境是所有指导策略的基本路线。对其的干预指导主要针对四个基本问题:即歪曲的信息处理过程;对知觉到的威胁产生的生理反应;缺乏控制感;过分的逃离和回避行为。具体的干预指导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行为干预(3分)这种策略即是让幼儿面对令他们感到恐惧的情境或物体,并提供除逃离和回避以外的其他应对方法。也称为暴露法。具体的方式有(1)系统脱敏法:包括三个步骤,教幼儿学会放松;建立焦虑等级;在幼儿保持放松的情况下,逐步呈现引起焦虑的情境和物体。在多次实验后,使幼儿面对这些引起焦虑的情境或物体时,仍感觉放松。(2)冲击法:即长时间、反复地实施暴露,在整个过程中,幼儿一直处在引发焦虑的情境中,并不停地对自己的焦虑水平进行评分,直至幼儿的焦虑消失。对年龄较小,无法理解基本原理的幼儿要谨慎使用。在行为干预的方法中,可以通过多种不同形式呈现令幼儿恐惧的情境或物体,这些方法包括呈现现实的情境或物体、角色扮演、通过想象或观察他人在面对这些情境时的表现等。

2)认识——行为干预(3分)这种方法让幼儿理解思维是怎样促使焦虑的产生,以及如何调整自己思维来减少躯体症状。具体通过暴露和正强化、放松联系等其他行为技术,可以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如何改变思维。认知——行为方法通常与行为干预相结合。

3)家庭治疗(2分)因为幼儿焦虑经常发生在家庭关系不正常的和父母存在高焦虑行为的家庭,这种方法要求家庭成员有关交往、情绪管理、沟通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辅导。焦虑的干预还有一些方法:帮助幼儿确立规律的生活,给予足够的爱,说话算话,不骗孩子。

8.你如何看待自然后果法对儿童社会学习的影响?

很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指出如果可能的话,让幼儿体验自己行为的后果,它能让幼儿从他们的经验中学习。而教育者往往剥夺了幼儿体验自己行为的后果的机会,因为教育者太关心幼儿,不想让他们有不快乐或失望的体验。这样的做法导致了幼儿变得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因此,作为教育者对待幼儿的行为问题,可以尝试使用自然后果法,即让幼儿自己去体验由于自己不恰当的行为所导致的后果。(3分)当然,这种后果可能有时会即时就发生,有时是在一段时间后发生。幼儿可能并不必然能够体会到自身的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教育者可以帮助幼儿找出他们的行为和结果

之间的因果关系来有效地教导幼儿。当然这需要一段时间。

事实上,真实世界比幼儿园能够提供更多的经历自然后果的机会。因为幼儿园是一个人造环境,没有机会提供太多的自然回应。如果幼儿在幼儿园乱放东西,教育者就会把它们捡起来整理好。如果幼儿不穿外套出去玩,教育者也会帮他们把衣服拿出去并帮他们穿上。由此,作为教育者没有必要过度的保护幼儿,在很多时候幼儿可以在由自己的错误所导致的后果中学习到有用的经验。就如同如果他们建造了一个不稳定的积木塔,并体验它的坍塌。从这个自然后果中,他们可以开始了解平衡、物理限制以及当他们把积木放在膝盖上时,所感受到的坚硬的感觉。也就是说,如果某些过度保护的教育者没有用他们的建筑结构的方式来组阻止他们的话,他们就可以学到这些。在很多程度上,社会行为和友谊也可以通过自然后果来塑造。一个不断伤害他人身体或伤害他人感情的幼儿,可以会遭到同伴的拒绝。这样他就体验到自身行为问题的后果,并进而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3

分)自然后果法启示教育者有时不要过度干预孩子的冲突与不当行为,当孩子没有伤害他人时,请尽可能给孩子自由,在孩子的自由行动与尝试中让他去学习种种关系与事件之间的关系。

四、分析题(每小题10 分,共10 分)

1.娃娃家游戏中,三个5岁多的女孩为谁做“家”中的妈妈争执不休。忽然,A女孩找到了理由:“今天老师表扬我是能干的人,只有能干的人才能做妈妈。”B女孩马上顿悟:“今天老师也表扬了我,我也很能干,我也可以做妈妈。”C女孩只好认输:“好吧,我做小孩,你们俩猜拳,谁赢了谁就做妈妈。”结果B赢了,A很不服气,说:“我当外婆,反正外婆是妈妈的妈妈。”

请分析三个女孩在这个过程中所学到了哪些态度与能力?你认为角色扮演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方面有哪些作用?运用角色扮演这一方法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学到了沟通与协商处理问题的能力。(2分)角色扮演有助于学前儿童感知社会角色及其规则、角色之间的关系,丰富学前儿童的社会认知,强化学前儿童的社会情感,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3分)使用角色扮演法应注意以下几点:1、创设学前儿童熟悉、理解和喜欢的角色活动情景,以使学前儿童具有相应的经验储备和情境理解力。2、教师要尊重学前儿童选择角色、变化角色和创造角色的愿望,教师只可指导活动,不应经常分配角色,最好能够尽量提供儿童自由游戏的机会,让他们自由模仿表演,这能更好的发挥儿童的自主性。3、由于学前儿童好模仿,因此扮演的角色要以正面形象为主,特别要避免出现经常由某几个人扮演反面角色的情况,这容易形成负面的刻板印象,影响儿童在群体中的身份。4、角色扮演中,如果需要时,教师也可以平等的角色身份参与到活动中,这有助于建立和儿童的亲密感。

2、压岁钱

师:压岁钱是谁给你们的?

幼: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舅舅、舅妈……

师:你们想用压岁钱干什么呢?

幼1:我妈妈答应我用压岁钱买毛绒兔。

幼2:我想用压岁钱买玩具飞机。

幼3:我想用压岁钱买动画片。

幼4:我要把钱收起来,长大以后买真的飞机。

……

师:想想,怎样使用压岁钱最有意义?

幼1:把压岁钱给妈妈买菜。

幼2:用压岁钱买苹果给爷爷吃。

幼3:我想用压岁钱买好多的书,我喜欢看书,妈妈说小朋友多看书会很聪明。

幼4:我想把钱捐给希望工程,给那些贫困山区的小朋友。

请分析在一活动中老师运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什么。运用这一方法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试对老师的这谈话活动进行评析。

老师主要是用谈话法进行教学的。(2分)谈话有助于整理、归纳学前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能丰富学前儿童的知识,引发思考,使他们产生相应的情感态度,并发展语言。(2分)运用谈

话法需要注意的问题是:1、谈话的主题要来源于学前儿童的生活,适合他们的生活经验,是他们感兴趣的。这样才能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因此,在确定谈话主题前必须先了解学前儿童的兴趣和经验范围。2、谈话是双向交流活动,因此要避免教师单方面讲述。3、谈话结束时应有总结,但总结的方式避免单一化,可以教师总结,可以用一首儿歌总结,也可以让学前儿童自己总结。(3分)这一谈话主题是孩子都熟悉的压岁钱,容易引起兴趣,同时,引导孩子管理好、用好压岁钱也是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的重要任务。谈话中老师一直用一种开放式的谈话方式,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体现了谈话的双向性,但这只是个谈话片断,没有完整。在谈话中老师要进一步注意引导孩子去关注我为什么要这样去用我的压岁钱,将其金钱意识由经验层次上逐步升到理性层次。

3、一天早上,小谦特别霸道地对待他邻座的同伴,命令她不能坐在他的旁边并抢她的玩具玩。到了室外活动时间,很多幼儿都躲开他,不让他参加他们的游戏。他开始抱怨:“为什么不要我玩?”小沙直率地回答:“因为你总是想当头!”。

试分析小谦在这一情景中会体验到什么?教育者如何引导小谦从中有所学习?

小谦会体验到之前的行为带来的延迟的自然后果。(2分)教育者可以帮助小谦思考这一体验,而不是通过让他避免这种体验来帮助他。尽管对他受到的感情伤害表示同情是恰当的,但是解决小谦引发的问题却不能帮助她学习。有些成年人坚持认为,任何孩子都不应该受到排斥,这种想法会毁掉小谦的教训。教育者更好的回应是鼓励小谦思考将来他应该采取什么行为才能被其他同伴所接受。(3分)

4、小杰在午睡后想和小瑞一起玩。不巧的是,小瑞刚刚醒,只想单独呆着。出于沮丧,小杰变得具有攻击性,最终诉诸身体接触来引起小瑞的注意。行为从轻轻碰升级成用力推,然后就是打。小瑞号啕大哭起来。

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帮助他们?请说明你的理由。

处理建议:当小瑞哭时候,老师要及时去安慰中。(1分)因为小瑞此时不能用语言表达他个人的需要,所以老师最好选择让小杰离开,并解释说他不能让小杰打小瑞。老师可以冷静地把小杰带到隔壁的方面说:“打人会痛的。”并告诉孩子:“等你准备好了用你的语言而不是拳头后,你就可以回去了。小瑞受到伤害了,他需要感到安全。”(2分)

这样老师并没有命令小杰多长时间不许接近小瑞,也没有利用成人的权利来做所有的决定,相反老师可以让孩子自己把握需要多少时间。并让小瑞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判断何时控制自己的感情。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小杰为自己负责并且能变得更加自律。

5、超超在拿小抹布檫自己的桌子的时候,把抹布弄得很湿,然后把抹布里的水挤在教室的桌子,后来干脆边跑边挤水,把教室的地板弄湿了好一片。

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并请说明你的理由。

处理建议:老师发现了这样的情况即时制止了他的行为。(1分)然后要求超超拿干的抹布把他弄湿的桌子和地板檫干净。超超的行为本身并没有恶意,只是一种玩耍行为,但是其行为已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果,如湿地板可能容易让其他幼儿滑倒,因此需要制止其行为。老师要求他抹干弄湿的地方就是要求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出补偿。这样超超不仅避免了行为可能给别人带来的伤害,同时也体会到了要消除自己行为的后果需要付出努力。(2分)补偿就是当幼儿产生行为问题时,要求他自己对自己行为产生的不良后果负责,要求其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来弥补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这并不是惩罚,当幼儿作出补偿行为后,能够帮助幼儿把自己看成有用的人而不是坏人。同时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当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形时,在一定程度上就能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

五、应用题(每小题10分,共10

分)

结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专业准备要求,分析自身的专业状况,并结合自身实际设计具体的学习计划与目标。

亲子关系是儿童自出生后最先接触的人际关系,对父母行为的模仿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方式,社会学习理论中的观察学习的概念解释了儿童模仿的过程,认为在社会情境中,儿童直接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获得并仿造出一连串新的行为,并且观察到他人行为产生的后果,也就受到了一种“替代强化”。(3分)儿童模仿父母的行为、态度的机制是复杂的。有的学者认为儿童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获

得父母的情感接纳或者避免惩罚,而有的学者则认为儿童的这种行为是受动物性本能的驱动,试图通过对父母行为的模仿来获得对周围环境的控制。由此,家庭中的父母应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儿童的模仿提供良好的榜样。(3分)教育者既要与家长沟通让他们明白自身行为对孩子的深远影响,也要在幼儿园中通过一定的活动(比如角色扮演,讲故事的方式让涛涛学会尊重帮助、关心与照顾我们的人)(4分)

五、应用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请根据以下故事内容为中班幼儿设计一个社会活动目标。

梨子小提琴

小松鼠捡到了一只大梨子。它把梨子切开来做成了一把小提琴。琴声传得很远很远,这样好听的音乐,森林里从来没有过。

狐狸听到了琴声,对小鸡说:“我不捉你了,我要去听音乐。”狮子听到了琴声,对兔子说:“我不追你了,我要去听音乐。”动物们都来到了松树下,听小松鼠拉琴。拉呀、拉呀……星星来听,月亮也来听,森林里又美好又安静。

突然,小提琴上掉下来一粒东西。咦?这是什么呀?小松鼠说:“这是小提琴上掉下来的一个小音符。”

第二天,地上长出了一棵小绿芽,它多象一个小音符呀!小绿芽很快长成了一棵大树,树上结了许多许多梨子。这些梨子呀,都被做成了小提琴。森林里到处可以听到音乐,到处都有快乐。

请根据这一内容为中班幼儿设计一个社会活动目标,并简要说明目标设计理由。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宁静美好的氛围。

(体现故事的陶冶性)(3分)

2.理解故事的内容,体会音乐带给人们的快乐。(语言学习与社会学习的综合)(3分)

3、会用图画表示故事的情境。(将感受的情景用画画来表现,以进一步内化孩子的理解与感受)

有自己的独特看法

请对这一活动的目标、准备、内容及过程进行分析评价。

中班《朋友的信》

活动目标

了解故事内容(小松鼠和小兔子互找朋友的方式),感受有朋友的快乐。

愿意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找朋友的办法,知道朋友在一起要互相商量。

活动准备

蘑菇,气球,上面贴有故事中的文字,《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出示写有汉字的蘑菇,让幼儿猜猜上面写的什么字,可以请识字的小朋友认读,以此引出课题。

听老师讲故事的前半部分(第一自然段到第六自然段),要求幼儿听故事里说了谁?说他的什么事?并猜测这“蘑菇信”给谁看见了,他会怎么样呢?

听故事的后半部分,请小朋友说听到了什么(信给谁看到了,后来怎么样)

大家一起来读“蘑菇信”上的字和“气球信”上的字,并寻找相同的汉字。

讨论找朋友的方法。

大家一起认读朋友两字,并说说自己有几个好朋友,你是用什么办法找到这些好朋友的。

让小朋友做一个彩球。(提供纸团和布块),指导幼儿包扎成彩球。

活动建议

课后让小朋友带着自己的彩球和小班孩子玩“抛绣球的游戏”,找朋友,互相介绍名字,一起玩“抛绣球的游戏”。

可以画故事中的角色,并边添画背景边表达故事内容。

朋友的信

有一棵很高很高的大松树。在大松树的树干上,有一个洞。那里面,就住着小松鼠。

住在那么高的地方,除了老鹰,谁也到不了。所以小松鼠是很孤单的。

小松鼠多么想有朋友啊。可是,他胆子小,不敢下到地面上去。

有一天下过了雨,在他的树洞口,长出很多香菇。这些香菇很大,很香。

小松鼠在每一个香菇上,写上一个字。很多香菇拼起来,就是这样一句话:“我是小松鼠,我想要朋友。”

小松鼠把这些香菇摘下来,丢到树下去了。

正在树底下经过的小兔子,看到地上这么多香菇,就把它们捡进了篮子里,带回家去了。“把它们晒干了,冬天可以吃。”

回到家,小兔子发现每一个香菇上,都写着字,她仔细一拼,原来是一句话:“我是小松鼠,我想要朋友。”

小兔子想:“原来是孤单的小松鼠写的。我愿意做他的朋友。可是,我怎么告诉他呢?”

第二天,小松鼠正要到门口来找吃的。忽然看见,门口有一个很大的脸,正在朝他笑呢。而且,这张脸一边笑着,一边还晃动着。

原来,这是一张画在一个很大的气球上的脸,画的是小兔子。旁边还写着一句话:“我做你的朋友吧,小兔子。”

小松鼠朝下一望,只见小兔子正在树底下朝他笑呢。从此以后,小松鼠有了朋友,再也不觉得孤单了。

参考答案:这是一个引导孩子感受朋友的价值以及学习交朋友的方法的好故事,(2分)活动目标制定需要更具体和有针对性。可以调整为:1、通过故事知道朋友的重要性,感受有朋友的快乐。2、会认读他们写在汽球上的字,了解小松鼠找朋友的方法,学习交朋友的基本方法;3、愿意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找朋友的办法。(3分)活动准备较充分,过程流畅,建议合理,是一个基本符合幼儿特点与教育原则的活动设计。(3分)有自己的独特看法(2分)

五、应用题(共35分)

1、为中班上学期幼儿设计一个关于中秋节主题活动,题目可以自拟,写出主题目标、主题活动框架,相关的环境布置、区域活动与家长工作。并在主题中选择一个活动进行教学设计,写出完整教案。(20分)

1、主题目标整合、有概括性,(3分);环境设置与家长工作适当(5分)方案架构合理,有层次,抓住了社会教育的基本要素,注重幼儿特点(5分);

2、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2分);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操作性(2分);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了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5分);建议与延伸适当(1分)。

主题目标:(3分)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及相关习俗,对中国文化产生认同感。

2、通过观察、记录月亮的变化,对天文现象产生初步的兴趣。

3、欣赏有关月亮的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积极主动参加有关中秋节的活动;

4、在收集、调查、分享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自信。

(一)环境创设(5分)

1、活动区:

*科学区:

(1)张贴有关月亮盈缺变化的挂图,知道弯月、圆月等自然现象。

(2)展示幼儿观察月亮变化的观察记录。

(3)收集各种材料、形状的月饼包装盒,供幼儿分类、排序、垒高等。

(4)提供月饼盒,观察比较一盒有几个月饼,目测数群等。

美工区:

(1)收集各种纸盒,提供各种纸、彩笔、剪刀、胶水等,让幼儿设计月饼图案、剪贴月亮、设计月饼盒包装等。

(2)张贴各种中秋夜景图片、绘画作品、挂历等,供幼儿欣赏。

(3)月饼加工厂,提供橡皮泥、陶泥、模板等,让幼儿仿制月饼。

阅读区

收集家人过中秋的照片并张贴,供幼儿讲述赏月、吃月饼的情景。

角色游戏区:

收集各种月饼包装投放在娃娃家与超市中,感受中秋节的文化氛围。

沙水区:

收集各种盖子、罐子、盒子等,供幼儿在沙池中制作月饼。

墙饰:

(1)张贴幼儿作品:可把美工区幼儿制作的作品张贴、悬挂

(2)师幼共同记录月亮变化图,悬挂用月饼盒做的挂饰。

(二)家长工作

1、从开学起,请家长指导幼儿隔周观察记录月亮的变化,中秋节前在科学区展示。

2、家长和孩子一起了解一些中秋的来历,讲讲《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传说故事。

3、和孩子共同商量中秋节晚上的安排:尽可能和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赏月、吃月饼,给未能团聚的亲人打电话表达思念之情。

4、收集、讲述有关中秋的传说、地方习俗等,也可以收看中秋联欢晚会,感受节日的气氛;去商场、超市等感知月饼的品种及包装。

主题框架(5分

活动设计(10分)

好吃的月饼

活动目标:

1、了解做月饼的过程,在制作中感受中秋节的欢乐气氛。

2.体验和同伴一起分享月饼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块月饼(自带、品种不一)。

2.做月饼的材料(面粉、模子、各种馅子或橡皮泥)

3、背景音乐及月饼制作过程的录像。

活动过程:

一、听童谣《爷爷为我打月饼》

仔细听歌词里提到了哪样点心?

(月饼)

师:我们会在什么时候吃月饼呢?

月饼是人们仿照圆圆的月亮的样子做的,它代表团圆、美好的涵义,由此,我们在每年的中秋佳节的时候都要吃月饼。(要把月亮和月饼衔接起来,让孩子知道它们的关联,这样能更好的关注到经验的连续性)

二、欣赏各种月饼,交流参观、品尝的发现

提问:你们看到或者品尝到的月饼是怎样的?

1、说一说看到的月饼(欣赏花纹、形状、大小)

2、闻一闻月饼(香喷喷)

3、品尝月饼(说出各种各样的馅)

三、了解月饼的材料及制作过程

1、观看月饼加工录象

又香又甜的月饼是怎样做出来的呢?

2、讨论制作月饼的材料和方法。

(1)介绍制作月饼的材料

(2)教师进行简单的演示(主要是使用模子这一步骤)

四、制作月饼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让孩子用真材实料制作月饼,没有条件的也可以用橡皮泥来代替。

2、请对一位幼儿情绪社会性的发展进行为期两周的观察,并选择一种记录方法记录你的观察结果。(15分)

记录方法适当;(2分)记录详实并能抓住重点。

请分析下案例中孩子的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制定一个指导计划。

案例:今天,下雨了,小朋友陆续离开幼儿园了,活动室里还有五六个孩子坐在一起玩雪花片。小雨刚用雪花片插了一把“宝剑”,他的妈妈来了。我摸摸小雨的头说:“看,妈妈来接你了。”

小雨抬起头,看着妈妈说:“我还要玩一会儿。”妈妈站在门口说:“不行,赶快走!”

小雨大喊:“我要玩。”妈妈生气地说:“你再不走,我走了。”“不,我还要玩一会儿。”我见状立即对小雨说:“妈妈回去还要做饭,我们就玩一小会儿,好吗?”

小雨高兴地答应了。于是,我示意让小雨的妈妈到活动室里等他一会儿,小雨的妈妈一脸不高兴地坐在顾雨蘅的边上。小雨拿着他插的宝剑在赵孜纯身边走来走去,说:“我是奥特曼,打死你这个怪兽。”说完,他用“宝剑”刺向赵孜纯的胸口。“宝剑”断了,于是小雨用手当宝剑,在赵孜纯身上乱打,赵孜纯哭着喊:“老师,他打我。”

小雨的妈妈看见赵孜纯哭了,站起身来,“啪啪”给了小雨两个耳光,气愤地说;“打呀,你再打打看。”

小雨嘴巴一咧,大哭起来……小雨的妈妈生气地拉起小雨的手,一边朝活动室门口走去,一边说:“看我回家怎么治你。”

分析: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的攻击行为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获得的:一是观察学习,二是直接学习。其中观察学习是儿童行为获得的最主要来源,也就是说儿童是在各种社会情境中,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行为后果所受的强化,间接地习得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学家班杜拉著名的攻击玩偶实验表明:观看过他人攻击行为的儿童比没有观看的儿童,在之后相似的情境中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因此,社会因素是诱发儿童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2分)而在诸多社会因素中,电视对儿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往往是其他社会影响的媒介。随着现代媒介和媒体的日益普及,儿童观看电视的时间越来越长,并且已经成为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把儿童关在家中,也不能抵挡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影响。电视节目,尤其是暴力电视节目对儿童心理影响已经成为许多心理学家研究的课题。美国心理学会1993年的一份报告指出,电视暴力片对儿童就像抽烟和酗酒一样危险,儿童观看电视暴力片对导致攻击性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就像抽烟会引起肺癌一样。此外,父母的教养方式粗暴、经常体罚儿童,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发生率也比较高。(3分)

儿童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但模仿性强。在此案例中,小雨对动画片中暴力行为的模仿以及妈妈不恰当的惩罚方式都强化了小雨攻击性行为的发展,起到了增加儿童攻击的消极作用。这是因为某些惩罚手段本身就具有攻击行为榜样的性质。儿童在“适宜”的情况下,会把别人惩罚他的这些手段用来攻击他人。(3分)

指导计划:(1)和家长沟通,帮助调整教育方式。请家长给予小雨更多温柔的关爱和照顾,比如经常抱抱他,给他作一些身体的按摩。有助于他内心的安定,避免攻击与暴力。(2分)

(2)请家长协助尽量不要小雨看暴力性的动画片,向家长介绍一些有益的动画片。(1

分)

(3)请被打的小朋友和小雨进行对话,让他了解别人被打时的感受,同时辅以讲相关故事的方式,让小雨从内心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2分)

(4)在幼儿园通过分派给小雨积极有益的任务,让他建设性的运用自己精力。转化他的攻击行为。(2分)

一、填空题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核心任务是: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规律。

2.在埃里克森看来,学前阶段的儿童人格发展要处理的三对主要矛盾是:信任对不信任,自主对羞怯,主动对内疚。

3.社会学习的主要理论假设是:儿童社会行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

体验自己的行动后果或通过

观察别人的行动及他们所引起的后果而进行学习的。

4.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主要特点有

随机性和无意性,长期性和反复性,情感驱动性,实践性。

5.行为练习法

是指组织学前儿童按照正确的社会行为要求反复进行练习,促使学前儿童掌握和巩固某种社会行为技能的方法。

6.教师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要树立

人格陶冶的目标观、整合性的教育内容与力量观、渗透性的教育方法观。

7.柯尔伯格运用道德两难法的研究。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在这一理论中幼儿主要处于

前习俗水平

阶段。

8.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

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

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陶冶儿童性灵,培育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为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

9.社会适应能力

是一种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了解与把握新事物,善于调整自己,并与不同的人建立融洽关系的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情绪管理能力

与人际交往能力等。

10.埃里克森认为在自主对羞愧

阶段,当儿童想自己做主,而成人又对之不能理解时他们的经验会导致其产生羞愧感。这时教育者要尽可能恰当提供孩子做决定和选择的机会,以促进儿童情感自主性的发展。

11.亲社会行为

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

12.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目标的建构原则是

层次性与整体性

原则

科学性与动态性

原则。

2、在埃里克森看来,学前阶段的儿童人格发展要处理的三对主要矛盾是信任对不信任,自主对羞怯,主动对内疚。

13.语言的内容以及

运用语言的方式

对儿童社会品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14.自我强化

是指人依靠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并以自己确定的奖励来加强和维持自己行为的过程。

15.学前儿童的自我评价主要还停留在对自己

外部行为的评价上。

16.在儿童心理发展学中

依恋

特指婴儿与成人(父母或其他看护教养者)所形成的情感联结。

17.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基本策略有基于活动的渗透性组织

基于核心主要的整合性组织

基于经验的拓展式组织。

二、简答题:

1、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

答:所谓完整发展是指:儿童在发展的内容、结构与时间上的完整发展。从发展的内容上看儿童的发展是指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发展;从结构上看儿童的完整发展是指认知、情感、意志的统一发展;从时间上看,是指终身的完整发展,儿童早期的社会性发展对其以后的人生有着基础性的影响。

2、简述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内容。

答:(1)助人与分享:有关研究表明,3—6岁的幼儿有着不同层度的分享行为,分享的技能随着幼儿的年龄增长而增强。儿童的助人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而且有其他儿童在场时,儿童会由于恐惧减少而增加助人行为

(2)合作。合作是两个或两个人以上的共同活动、协同实现活动目标的行为,研究表明儿童合作行为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合作行为最为常见,同伴对儿童的合作行为多作出积极的反应。

3、简述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社会认知因素主要有哪些。

(1)攻击性幼儿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的认知不全面。

(2)攻击性幼儿对攻击后果持有攻击合理的信念。

(3)缺乏社会问题解决策略。

(4)攻击性幼儿对他人意图倾向于敌意性归因认知。

2.简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结幼儿社会领域教育总目标的规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就社会领域提出以下总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4.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情感支持原则的内涵及应用要求。

(1)情感支持原则是指通过爱与关心来建立教师与学前儿童间的双向接纳关系,为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2)坚持这一原则是因为学前儿童的社会学习具有强烈的情感驱动性。

(3)实施这一原则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投入积极的情感,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二是激发良好的社会情感。

5.简述社会教育区域活动的特点:

(1)社会教育能渗透在所有类型的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在各种区域活动中渗透社会教育的目标。(2)材料是区域活动中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的和非正式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幼儿有很大的活动自主性,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活动的方式。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材料的投放来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3)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儿童的社会化发展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社会性区域活动中,这个特征更为明显。区域内儿童的交往以及区域之间的幼儿交往都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有效途径,需要老师的鼓励而不是制止。

5.评价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确定和使用效果需要开展哪几个方面的测评工作?

(1)教师能依据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选择教育内容,将目标具体化和细化为教育内容,形成目标和内容之间的一定的匹配关系。(2)基于对实现生活中的社会关系的分析,设计一些有实效性的教育内容。(3)将社会实现中存在的与社会教育密切关系的知识体系加以整合和分解,形成与社会教育领域相匹配的分年龄的知识体系,并将上述内容细化为课堂教学的内容。(4)侧重从学前儿童的身边的人和事、环境和文化人手,将学前儿童的经验主动的纳入教学内容之中。(5)坚持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原则,处理好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的关系,将人们已经达成共识的最必要的内容和学前儿童最能接受的内容教给学前儿童。(6)让学前儿童在真实的活动中学习社会知识,积累社会经验。教师要给予学前儿童相互交往的机会和良好的榜样、正确的示范。(7)多选择自然的和美好的东西作为教育的内容。尽量减少负面性的内容的传递。

6.简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与要求的规定。

(1)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2)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3)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的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4)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5)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区环境。(6)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7)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8)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的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三、论述题

试论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同伴交往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同伴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加速了幼儿社会化的程度。虽然在儿童进入幼儿园之前,就已经有了一些同伴交往的对象,但这些同伴交往对象基本上都是随机形成的,而且也缺乏一定的稳定性。而当儿童进入幼儿园之后,就生活在了一个稳定的同伴环境中,这个同伴环境为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发挥着自身独特的作用。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同伴关系构成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

年幼的儿童自我中心非常明显,不愿也不能意识到同伴的观点、意图、感情。儿童的同伴交往与他们和成人交往关系中有明显支配方不同,同伴之间在权利和地位上更平等,任何一方都不会是支配者。因此,同伴之间的关系更容易涉及相互平等、分享心得、投入和回报的合作行为。同伴交往的过程就为儿童体验冲突、谈判和协商提供了机会,这种冲突和协商不论是指向物体还是不同的社会观点,在引发折衷主义和平等互惠的观念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和同伴交往使儿童意识到积极的,富有成效的社会交往是通过与伙伴的合作而获得的。经常和同伴在一起,儿童将锻炼自己和别人交流的能力,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如在同伴争论的过程中,儿童就不能考虑自己的需要,他还必须考虑到别人的需求。争论迫使儿童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化到以别人、社会为中心。如果没有同伴平等交往的机会,儿童将不能学习有效的交往技能,不能获得控制攻击行为所需要的能力,也不利于性别社会化和道德价值的形成。

(2)稳定的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归属和爱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韦斯认为个体在与他人不同的关系中寻求特殊的社会支持,不同类型的关系提供不同的社会支持功能,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归属感是指一个人属于群体和被接纳的感受,这种感受只有在群体中获得,而无法从一对一的友谊关系中获得。成为同伴群体中的一员可以培育归属感。当儿童知道团体中的其他成员认同或肯定自己的某些方面时,他将愿意与他们共享群体的规范,取得群体的认同,这对儿童的自尊感具有积极的影响。班级中稳定的同伴交往关系,容易使儿童形成比较亲密的同伴关系,这种同伴关系既能够满足儿童的社交需要,也能帮助儿童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具体体现为同伴间的友谊互相证实或互享兴趣、希望和分担恐惧,肯定自我价值,提供爱和亲密袒露的机会。

(3)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根据符号互动论的观点,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都是按照自己在社会情境中的经验来定义自己的。家庭、邻居和同伴群体上最普遍和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场所。在社会互动中,人们获得了自己怎样做和被他人知觉的信息,这种信息是形成自我的基础。由此,幼儿园中的同伴群体为儿童形成自我概念提供了机会。同伴关系是一种可逆性的交往关系,它让个体通过同伴的眼睛看自己,并体验到与另一个人真正的秘密。调查表明,与幼儿同伴中的“不受欢迎”的幼儿相比,“受欢迎”的幼儿,往往是那些善于合作、热心于各种活动、服从教师、自觉遵守班级规则的幼儿。

四、分析题

(1)可能原因:①幼儿注意分配能力发展不足,往往不能在活动时关注更多的事物,因而,没有注意到小华在旁边。②幼儿还不关于控制自己的情绪。③幼儿还没有理性解决冲突和能力。

(2)对事件的处理,参考方法;①分开两人(避免冲突升级);②关心小华的伤(安抚受伤者,平稳情绪);③请小安帮小华涂药(让他感受到自己行为给同伴带来的伤害);④安顿好后请两位小朋友分别说说自己的感受(学习了解对方感受与沟通);⑤说说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应当如何做?(学习解决冲突的方法)。

五、应用题(共25分)

请为大班幼儿设计一具以“六一”节目庆祝为内容的主题方案及活动。

要求:

主题名称可以自拟,写出主题目标,画出主题方案架构图,并简要说明架构思路。(13分)

5.2022年时事政治试题与答案 篇五

2014年2月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将分别于2014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

A、第十届 B、第十一届 C、第十二届D、第十三届

2、余额宝、理财通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带来的“鲶鱼效应”正在放大,银行系纷纷推出各具特色余额理财产品,在保卫自身存款的同时,也让投资者获得更多选择机会,使2014年理财市场更加风生水起,余额宝、理财通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的()

A、大众金融B、平民金融C、普惠金融D、小额金融

3、央视首次揭秘国产运20大型运输机首飞前后细节,运20从正式研制到首飞仅使用了5年左右时间,最短能在()距离内起飞。

A、500—600米 B、600—700米 C、700—800米D、800—900米

4我国西气东输二线投产3年累计输气量突破700亿立方米,成为国内天然气供应和能源配置的重要“动脉”,()是中亚天然气进入中国的“龙头站”。

A、霍尔果斯压气站 B、乌鲁木齐压气站 C、雅满苏压气站D、张掖压气站

5、在我国,淡化水广泛应用于沿海地区电力、石化、钢铁等高耗水行业及海岛生产生活用水。近日,国家海洋局发布《2012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报告指出,截至2012年底,全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95个,其中最大的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达到日产()万吨。

A、10万吨B、20万吨C、30万吨D、40万吨

6、中国南极()和已经建成的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中国北极黄河站,既是我国极地工作者开展科学考察的平台,又是我国对外科学交流的重要窗口。

A、长江站 B、中山站 C、泰山站D、黄河站7、2013年全国餐饮收入25392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创21年来的最低值,其中高端餐饮严重受挫,()近年来首次负增长,大众餐饮渐成主流。

A、限额以上餐饮收入 B、公款消费餐饮收入

C、大型宴请餐饮收入 D、高级酒水餐饮收入

8、财政部等部委近日发出通知,从2014年1月1日起,对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纯电动专用车、燃料电池汽车车型的补贴标准调整为:2014年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下降(),2015年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下降()。

A、3%5%B、5%7%C、5%10% D、7%12%

9、2月12日,()型动车组正式起跑成灌(成都至都江堰)铁路,这是我国CRH6城际动车组首次载客运营。据悉,CRH6A型动车组主要用于中短途城市之间、区域城郊之间的通勤和商旅,故也被称为城际动车组,其最高运营速度为200公里/小时。

A、CRH3AB、CRH4AC、CRH5AD、CRH6A10、中国黄金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黄金产量达到428.163吨,同比增长

6.23%,再创历史新高,连续()年位居世界第一。黄金消费量也首次突破1000吨,达到1176.40吨,同比增长41.36%。

A、三年 B、五年 C、七年 D、九年

11、国家主席习近平2月13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习近平表示,两国建交()年来,双边关系基础始终牢固,合作一直良好。

A、60年 B、65年 C、70年 D、75年12、2013年我国农民增收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9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高出GDP实际增速1.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之比连续4年下降,由2009年的3.33∶1下降到3.03∶1。

A、四连快 B、六连快C、八连快D、十连快

13、当地时间2月13日下午,索契冬奥会奥林匹克公园的冰山滑冰宫见证了中国队在本届冬奥会上的首枚金牌。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以45秒263的成绩轻松获得了第一名。在13日进行的索契冬奥会速度滑冰女子()米决赛中,中国选手张虹以1分14秒02获得冠军,为中国速度滑冰摘取冬奥历史上第一枚金牌。

A、李坚柔 1000B、范可新1000C、李坚柔1500D、范可新 150014、2月13日晚,首届“东亚文化之都•2014()活动年”开幕式在泉州举行。2013年 9月,在韩国光州举行的第五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上,()与日本横滨、韩国光州一同被授予首届“东亚文化之都”称号。

A、西安 B、洛阳 C、泉州 D、敦煌

15、瑞典皇家科学院2月13日宣布,华人科学家张益唐获得2014()奖中的数学奖项,以奖励他在无穷多对孪生素数研究上取得的重大突破。这也是该奖项设立21年来首次颁给华裔学者。

A、菲尔茨 奖B、罗夫•肖克奖C、沃尔夫 奖D、阿贝尔奖

16、嫦娥二号卫星再次刷新中国深空探测新高度,目前已飞离地球()万公里,成为我国首个人造太阳系小行星的嫦娥二号卫星,目前状态良好,正在绕日轨道上飞向更远的深空。

A、3000万 B、5000万 C、7000万D、9000万17、2014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为2.58万亿元,创单月规模历史新高。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1.32万亿元,也创近()年来最高水平。

A、2年B、4年C、6年D、8年18、2月15日的短道速滑赛场,中国队又传喜讯:在索契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比赛中,中国选手()以2分19秒140的成绩获得冠军,成功实现了自己在这个项目上的卫冕,也为中国代表团摘得了索契冬奥会上的第三枚金牌。

A、范可新 B、李坚柔 C、刘秋宏 D、周洋19、2007年盛夏,太湖因蓝藻暴发引发供水危机,不少地方湖水像“酱油”一样。为挽回一湖清水,抽走太湖的“酱油”。随着持续生态治理与修复,太湖水质连续6年持续向好。2013年,()被环保部授予“国家生态市”称号,并建成全国首个生态城市群。

A、无锡市B、湖州市 C、苏州市 D、吴江市20、2月18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 时强调,希望两岸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顺势而为,齐心协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更多成果,造福两岸民众,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A、马英九 B、吴伯雄 C、连战 D、汪丙坤21、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82.5万件,同比增长26.3%,连续()位居世界首位。共授权发明专利20.8万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14.4万件,与去年持平。

A、3年 B、5年 C、7年 D、9年

22、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发布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江苏分别以1.3826万亿元、1.2556万亿元和1.2070万亿元位居前三位。

A、上海 B、广东C、浙江 D、天津23、2月25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正式发布了《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这是保险业首次编撰完成的行业()关于互联网保险发展情况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3年,规模保费从32亿元增长到291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02%;投保客户数从816万人增长到5437万人,增幅达566%。

A、第一个 B、第二个 C、第三个 D、第四个

24、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2月26日宣布人民银行在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并将在3月1日起实行。这意味着自贸试验区将在全国率先实现()的完全市场化,在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上先走一步。

A、小额存款利率B、外币存款利率 C、大额存款利率D、本币存款利率25、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A、9月3日12月31日 B、8月15日12月31日

C、9月3日 12月13日 D、8月15日 12月13日

26、()慕尼黑安全会议1月31日至2月2日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约20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超过50名外交或国防部长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安全问题专家参加。

A、第四十六届 B、第四十八届 C、第五十届 D、第五十二届

27、当地时间2月7日晚8时14分,北京时间8日零时14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俄罗斯索契隆重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出席开幕式。

A、第二十届B、第二十二届C、第二十四届D、第二十六届

28、美国国会参议院2月6日以96票赞成、0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出任美国驻华大使的提名,自此鲍卡斯完成全部官方程序,正式成为美国第11任驻华大使。

A、骆家辉 B、洪博培C、雷德 康乃D、马克斯•鲍卡斯29、1月份美国部门失业率降至6.6%,触及()多来新低,但当月非农就业人数仅增长11.3万,远低于经济学家普遍预期的18万。

A、3年 B、4年C、5年D、6年30、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通信、生物电子、纳米等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迅速发展和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数字制造、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现代制造技术不断突破,市场逐步成熟,加之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主要工业化国家推出一系列旨在振兴制造业的战略举措,使全球工业发展模式正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世界正处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

A、导入期B、上升期 C、沸点期D、成熟期

31、以“通过科技创新领域的战略伙伴关系推动公平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首届金砖国家科技创新部长级会议2月10日在(南非)举行,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率团出席。

A、巴西 B、南非 C、俄罗斯 D、印度32、2月9日,()举行全民公投以决定是否在未来限制境内欧盟移民数量。公投最终以50.3%的微弱多数通过了反对接纳大规模移民的提案。根据公投结果,瑞士联邦政府必须在3年内制定相应法律,并重新与欧盟协商修改1999年签订的人员自由流动协议。

A、瑞典 B、挪威 C、西班牙 D、瑞士

33、应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邀请,法国总统奥朗德于当地时间2月10日至12日对美国进行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这是()年以来法国总统对美国进行的首次国事访问。

A、1994 B、1995C、1996 D、199734、美国国会众议院2月11日投票通过了()延长政府举债授权的议案,暂停执行联邦政府法定债务上限约束,直至2015年3月。该案预计本周内将获得参议院通过。这将使美国财政部预计在本月底触及债务上限后能够继续举债,从而避免债务违约。

A、有条件B、无条件 C、短期内 D、长期内

35、纽约大学斯格伯艺术中心将于今年2月20日至5月12日举办“视觉和听觉:中国系列”艺术活动,庆祝中美建交()周年。

A、33B、35C、37D、3936、2月18日,中国银行与()证券交易所在悉尼签署了人民币清算协议。根据该协议,澳交所将提供人民币直接贸易结算服务,与过去需要通过美元进行间接贸易结算相比,这项服务将简化贸易流程,降低中国和澳大利亚相关企业的业务成本,并有助于降低汇率风险。

A、澳大利亚 B、新西兰 C、新加坡 D、马来西亚

37、美国海军计划今年夏天在一艘现役军舰上部署并测试首个()激光武器系统,并将于两年内测试一种舰载电磁轨道炮。舆论认为,这将从根本上改变美国海军的作战方式。

A、气态 B、液态 C、固态 D、混合体

38、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署()之际,第七届“北美安全与繁荣联盟”首脑会议即北美峰会2月19日在墨西哥托卢卡市举行。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三国首脑借此会议讨论进一步增强北美经济整体竞争力、通关与贸易便利化、能源与环境合作,以及打击有组织跨国犯罪等议题。

A、17周年 B、18周年 C、19周年D、20周年

3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月19日在一份经济监测报告中对新兴经济体的()发出警告。报告称,全球经济活动正在增强,但复苏依然疲软,重大下行风险尚存。需要关注资本外流、利率上升和一些新兴经济体猛烈的货币贬值等主要问题。

A、脆弱性B、不可延续性 C、易变性 D、风险性

40、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2月22日经投票决定,解除()的总统职务,并将于5月25日提前举行总统大选。

A、季莫申科 B、亚努科维奇C、尤先科 D、沃尔夫

41、意大利民主党总书记马泰奥•伦齐2月22日在总统府宣誓就职,年仅39岁的伦齐成为意大利历史上(最年轻)的政府首脑。按计划,意大利议会参、众两院将分别于24日和25日对本届政府进行信任投票。

A、最激进B、最保守 C、最年长 D、最年轻

42、索契俄冬奥会于当地时间2月23日在俄罗斯索契落下帷幕,为期17天的赛事中()以13金9银11铜的成绩位于金牌榜首位。

A、挪威队 B、加拿大队 C、德国队 D、俄罗斯队

43、为期2天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2月23日在澳大利亚悉尼闭幕,并发表了联合公报。联合公报说,与会成员承诺争取在未来五年内将G20整体GDP由目前预测水平提高()以上。据悉,这是G20首次为实现经济增长提出具体目标。

A、1%B、2%C、3%D、4%

44、全球通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行业盛会——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2月24日在()开幕,今年的主题是“创造未来”。此次大会将吸引来自约200个国家和地区的7.5万名参展者和参观者,有约1800家企业在本次大会设展,这两个数字均创造了历史纪录。

A、捷克 B、意大利 C、西班牙D、德国45、2月24日,德国总理默克尔抵达以色列,开始了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默克尔此次出访由16名政府成员陪同,包括了左中右各派政治力量,阵容可谓空前强大。当晚,她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举行会谈,并发表了共同声明。双方不仅将深入讨论巴以和平进程、伊朗核计划等国际问题,还开始筹划明年两国建交()周年纪念活动。

A、40周年 B、45周年 C、50周年D、55周年

46、美国运输部2月25日宣布,由于()在坠机事件后没有尽职给予乘客家属援助,对其处以50万美元的罚款。这是美国首次援引航空灾难家庭援助法案对一家航空公司予以处罚。

A、大韩航空 B、韩亚航空C、韩星航空 D、济州航空

47、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计划与日本松下等公司共同在美国建造一家汽车电池厂,项目总投资近10亿美元,产能将为世界最大。

A、伍德电动汽车公司B、J、M公司

C、瑞克电动汽车公司D、特斯拉汽车公司

1-5 CCBAB6-10 CACDC

11-15 BDACB16-20 CBDAC

21-25 ABABC26-30 CBDCA

31-35 BDCBB36-40 ACDAB

6.2022年时事政治试题与答案 篇六

1.自2014年1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最新一轮降息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明显贬值,幅度达1.7%。近期卢布大幅贬值等,也引发市场对于人民币贬值压力担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贬值过大会使

1我国商品出口竞争力增强2工人失业人数增加,影响社会稳定3外商生产成本降低4居民人民币存款储蓄缩水

A.12 B.23

C.13 D.24

2.图1中所示n商品的需求量随着m商品的价格变动而发生变化,假定m商品是汽油,那么n商品最有可能是

A.柴油B.汽车

C.石油D.电动车

3.2014年7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发布《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对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包括进口)的纯电动、符合条件的插电式(含增程式) 混合动力、燃料电池3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上述材料体现了

1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2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3政府通过经济手段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4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A.12 B.13

C.24 D.34

4.“网络购物”自进入国内以来,凭借着其便利、高效、便宜等多种优势,获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网购市场中有部分电商企业拥有完善的服务和可靠的商品质量保证,成为引导电商市场发展的领军企业。这对企业的启示是

1拓宽销售渠道,降低销售成本2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3采取低价促销战略,扩大市场份额4将网络销售作为产品销售主渠道

A.12 B.13

C.24 D.34

5.2014年12月23日上午,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代表国务院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作了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韩长赋表示,尽管城乡居民收入相对比值逐步缩小,但绝对差距仍在扩大。2013年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达到18 059元,比2005年增加10 821元。下列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认识正确的有

1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要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2适度的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3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违背了公平原则,不利于社会稳定4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违背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A.123 B.124

C.134 D.234

6.2014年12月1日,摩根士丹利发布的经济展望报告称,预期2015年全球所有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都将放缓,唯独美国的经济增长有望好于预期。报告分析称,如果2015年美国经济超出意料地走强,美联储提前进行第一次升息的可能性将加大,这将在全球金融体系引发涟漪效应,尤其是在新兴市场。这一报告分析可以表明

1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2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3经济全球化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4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A.12 B.13

C.24 D.34

7.2014年12月19日上午,天津东丽区福山里社区举行居委会干部年终述职。会上居委会干部将自己一年来重点推进的“文明城区”创建、深化社区网格化管理、环境保洁、文化建设等大事件如数汇报,居民代表就他们的德、能、 勤、绩进行综合现场考评。这一做法

1有利于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系2有利于调动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3能够有效地提高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4有利于完善我国基层政权组织

A.12 B.23

C.24 D.34

8.2014年的12月上旬,中国人民大学调查中心就春节法定节假日安排以社会抽样调查和网上调查等方式向公众公开征求意见,这是全国假日办撤销、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立后,首个关于放假的调查问卷。作为公民,你认为下列参与方式恰当的有

1投票表达自己对春节法定节假日安排的态度,行使表决2要求召开居民会议,讨论春节法定节假日安排事宜,参与民主管理3对春节法定节假日安排的不合理之处提出批评、 建议,行使监督权4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A.12 B.14

C.23 D.34

9.2014年7月2日至31日,《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这是

A.国家行政机关切实保障人民利益

B.人大代表行使审议权,依法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力

C.人大开门立法,有助于提高立法的科学性

D.公民通过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10.2014年7月22日,初步调查表明,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涉嫌有组织实施违法生产经营食品行为,并查实了5批次问题产品,涉及麦乐鸡、迷你小牛排、烟熏风味肉饼、猪肉饼,共5108箱。上海福喜食品公司的做法

1违背市场规则,必然受到市场的惩罚2是市场调节自发性的表现3说明企业缺乏良好的信誉和形象4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 受到消费者抵制

A.12 B.23

C.24 D.34

11.2014年12月19日,中共上海市委举行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上海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初步安排和市委常委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整改落实情况,听取各民主党派、市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这充分体现了

1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关系2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3各民主党派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4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等的制定

A.13 B.14

C.23 D.34

12.据国家宗教事务局网站消息,2014年12月24日上午,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走访北京教堂时强调,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基督教对中国进行渗透活动,积极开展公益慈善事业,团结引导信教群众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这说明

1我们要坚持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我们应鼓励人们信仰,宣传宗教文化3宗教信仰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4宗教是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

A.12 B.13

C.14 D.34

13.2014年7月15日习近平在巴西福塔莱萨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上发表题为《新起点新愿景新动力》中讲道:“我们应该坚持共赢精神,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别国利益,做到惠本国、利天下,推动走出一条大国合作共赢、良性互动的路子。”材料表明

1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3我国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4尊重他国正当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

A.12 B.13

C.23 D.24

14.2014年11月8日,亚太经合组织第26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通过了《北京反腐败宣言》,成立APEC反腐执法合作网络, 在亚太加大追逃追赃等方面的合作力度,携手打击跨境腐败行为。《北京反腐败宣言》的通过说明

1国家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2各国之间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3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4维护国家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A.12 B.34

C.23 D.24

15.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第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国家领导人参加了公祭仪式。这是国家层面上弘扬和培养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举措。举行国家公祭日的作用是

1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2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3对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进行保护和弘扬4集中展现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感情

A.123 B.234

C.134 D.124

16.地理上讲,澳门是座小城,但其文化的多元丰富,却让人感叹“有容乃大”。回归15年来,澳门文化兼容并包、互谅互让的特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展,形成了今天以中华文化为主流的多元文化特色。这表明

1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2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3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4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A.12 B.14

C.23 D.24

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回答17~ 18题。

17.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这启示广大文艺工作者

1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2文化发展需要博采众长3艺术来源于客观,灵感来自于主观4文化创新必须坚持正确方向

A.14 B.13

C.24 D.34

18.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 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这要求我们

1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3要加强对文化的管理和引导4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A.123 B.124

C.134 D.234

19.一位34岁大龄男青年因多年事业、爱情不顺,竟然认为是十年前盖的三间平房风水不好,一把火将自家房子焚毁。最终该男子因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构成放火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从世界观上看,与该观点一致的有

1康德:人是万物的尺度2黑格尔:整个世界都是“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的产物3朱熹:理主动静,理生万物4黑格尔: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起飞

A.12 B.14

C.34 D.23

2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14年12月11日在北京闭幕。会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是立足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好2015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这说明

1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2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4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A.12 B.23

C.34 D.14

21.经过为期三周的网络投票,2016年里约奥运会和残奥会吉祥物的名字于2014年12月14日揭晓,两个吉祥物分别叫维尼修斯(Vinicius)和汤姆(Tom),以此纪念波萨诺瓦著名音乐家Vinicius de Moraes和Tom Jobim,波萨诺瓦这种融合巴西桑巴舞曲和美国酷派爵士的曲风在巴西十分流行。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表明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B.社会意识的变化能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C.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

D. 意识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2.据新华社报道,世界卫生组织于2014年8月8日拉响埃博拉疫情“全球警报”。我国已派9位专家赴非援助,且中国已掌握埃博拉病毒抗体基因。有专家称,国内目前尚无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埃博拉疫情可测可控,大众不必恐慌。专家的观点

A.追求真理是认识活动的归宿

B.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C. 规律是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D. 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2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14年12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着力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创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方式,引导城市现代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这启示我们解决“三农问题”

1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2看问题要全面,分清主流和支流3坚持用联系的观点4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A.23 B.13

C.14 D.34

24.“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综合交通通道为展开空间,依托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市, 把丝绸之路从传统线形的“商贸路”变成产业和人口集聚的“经济带”,逐步建设一个连接南亚、 中亚和西亚的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网络,为各国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持久动力。这表明

1人为事物的联系只能在实践活动中形成2有机整合各个要素,可以发挥整体的最佳功能3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4要把握事物的多样联系,创造事物间的自在联系

A.13 B.12

C.24 D.34

25.在2014年12月26日举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会议上,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作了关于广东、天津、福建和上海四个自贸试验区调整法定行政审批决定的说明。根据高虎城的说明,国务院决定推广上海自贸区试点经验,设立广东、天津、福建三个自贸试验区。从哲学角度看,推广上海自贸区试点经验是基于

A.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的

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其中,第26题12分,第27题11分,第28题13分,29题14分,共50分)

26.(12分)2014年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是2014年“新常态”思路下召开的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提出了2015年经济工作的五个主要任务,首次全面阐释“新常态”九大特征并提出八个“更加注重”。

材料一2015年的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二、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四、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五、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材料二会议指出,2014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贯彻落实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有针对性进行预调微调,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全年主要目标和任务可望较好完成,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深化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1)2015年的经济工作五大主要任务的提出体现了哪些经济学道理?(6分)

(2)试从唯物论角度,分析上述材料对我们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有何启示。(6分)

27.(11分)材料一在不知不觉中,微信已经在深度改变我们的生活。近日,据《人民日报》有关调查显示,有88.8%的人曾遇到过网络谣言,并多多少少都对他们产生过困扰。其中,微信成为谣言传播的主要场所。有67%的人通过微信接触到网络谣言,论坛贴吧、微博紧随其后。与前几年不同的是,我们发现,“生活类”谣言已成为2014年谣言的首害,在谣言种类中占到79.38%,令人大跌眼镜。

材料二微信,作为一款新媒体时代被大众广泛应用的手机社交软件,在信息传播时不受文字、语言限制,支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传播,成为许多居民常用的社交平台。微信公众号以及其他即时通信工具公众号的出现,给广大网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息便捷和生活便捷,可谓一次互联网的大变革。但同时,微信公众号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一些杂七杂八甚至有悖于法理的玩意儿不断干扰、冲击着人们,公众号甚至有不再是为公众服务的趋势。有人认为:“微信作为一款新媒体,生活离不开它”。

(1)根据材料一,有同学认为“治理网络谣言主要靠政府,与我无关”,请运用《政治生活》 相关知识评析该同学的观点。(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播和走进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 “微信作为一款新媒体,生活离不开它”的看法。(5分)

28.(13分)材料一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31个省(区、 市)与环保部签署《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 立下治霾军令状。一年时间过去,雾霾仍不断出现。但比雾霾来袭更让人担忧的是部分地方政府部门面对雾霾“英雄气短”。调整结构、减少排放是治理雾霾的长久之计,应急响应则是尽量减轻雾霾影响的短期必要措施,远近应兼顾。

材料二2014年11月27日,江西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专题询问大气污染防治情况。通过联组会议,不少部门负责人表示,参加专题询问,对自己触动很大,通过与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面对面的交流,更进一步认识到大气治理工作离老百姓的期望值还有很大距离,更增强了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

(1)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联系材料一分析政府部门应如何治理雾霾?(7分)

(2)结合材料二,谈谈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在治理大气污染过程中应如何发挥作用。(6分)

29.(14分)材料一历届中央委员会在任期内会召开七次全体会议,每次会议履行的职能均不同。第一次全会将进行党的换届。第二次全会将进行政府换届。第三次全会最受关注,将布局未来五年的工作。第四次全会的主题历届并不相同,多具有承上启下的政治意义, 一般是根据当前阶段相对重要的问题来确定会议主题。下表为历届四中全会的主题及重大决定。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分析历届四中全会通过相关重大决定的哲学依据。(8分)

(2)试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提高法治工作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准。(6分)

1.C人民币贬值有利于我国商品出口, 因而不会导致工人失业人数增加,故1正确,排除2。人民币贬值对外商来说,生产成本是在降低,而居民储蓄实际是在增加,故3正确,排除4。

2.B n商品伴随m商品价格的下降,需求量不断增加,可见n商品与m商品属于互补品,m商品是汽油,那么n商品就是汽车,故答案为B。

3.D材料反映了国家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税收政策属于经济手段中常用的财政政策,故34符合题意。1 2表述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

4.A网购凭借着其便利、高效、便宜等多种优势,获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所以对企业而言,价格低的同时,也必须有完善的服务和可靠商品质量保证,故12符合题意。低价战略不一定会扩大市场份额,故3不选。网络销售是销售渠道之一,但不一定是主要渠道,故4说法不可取。

5.A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有助于实现收入分配公平,适度的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违背了公平原则,不利于社会稳定,123说法正确。收入分配存在合理差距,可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发展,不会违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故4说法错误。

6.C “将在全球金融体系引发涟漪效应”,表明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故选13。24是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与题意不符。

7.B居委会不是国家行政机关,不是我国的基层政权,所以不能说有利于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系和有利于完善我国基层政权,故1 4说法错误。居委会干部年终述职,有利于居民对居委会干部的监督,所以有利于调动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能够有效地提高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23符合题意。

8.D 1说法错误,只有人大代表具有表决权。2说法与题意不符,这不是村委会、居委会的事情。就春节法定节假日安排我们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故选3。对春节法定节假日安排不合理之处提出批评、建议,行使监督权,故选4。

9.C材料反映的是人大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体现了人大开门立法,有利于提高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与题意不符。材料未反映公民参与民主决策,D项与题意不符。

10.B “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涉嫌有组织实施违法生产经营食品行为,并查实了5批次问题产品”,是市场调节自发性的体现,也反映了企业缺乏良好的信誉和形象,23符合题意。1说法片面,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违背市场规则,不一定会受到市场的惩罚。4与题意不符,材料未反映消费者抵制现象。

11.B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互相监督的关系,2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等的制定,14正确。3与题意不符。

12.C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团结引导信教群众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说明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故1 4符合题意。2说法错误,尊重人们信仰宗教的自由,但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3说法错误,宗教信仰是我国公民的权利,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3.B “走出一条大国合作共赢、良性互动的路子”,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1表述正确,2说法错误。“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别国利益,做到惠本国、利天下”,体现了3。维护国家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4表述错误。

14.C 1说法错误,国家性质不同决定了国家之间在根本利益上是不一致的。《北京反腐败宣言》的通过反映了国家之间的合作在不断增强,这也符合各国的利益,故2 3符合题意。4说法错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5.D它是弘扬和培养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故选1。它是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举措,说明其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故选2。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是文化遗产,故3与题意不符。 国家公祭日是我国设立的民族节日,故4应选。

16.B澳门文化兼容并包、互谅互让的特性,表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也体现了澳门文化的多样性,14说法符合题意。23说法与题意不符。

17.A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体现了1。 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体现了4。 2说法正确,但题意未反映。3表述错误,灵感来源于实践活动。

18.B 1 2 4都有利于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3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19.D该男子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23观点与之一致。1认为人是世界的主宰, 属于主观唯心主义。4是形而上学观点。

20.B 1说法错误,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起质变。立足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体现了2。“稳”体现了相对静止,“进”体现了绝对运动,故3符合题意。4说法与题意不符。

21.C两个吉祥物是为纪念著名音乐家而产生的,表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故选C。A、D两项说法不符合材料大意。B项错误,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22.D A项错误,实践是认识活动的归宿。B项与题意无关。C项片面,规律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埃博拉疫情可测可控,说明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 认识和利用规律,故D符合题意。

23.B着力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体现了1。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方式,体现了3。24说法正确与题意无关。

24.B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利用事物之间的联系,整合各个要素形成的新的联系,这有利于发挥整体的最佳功能,12说法正确。34与题意不符。

25.C通过上海自贸区试点,找出带有全局性的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指导全局性的工作, 然后进行推广,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故选C项。A、B、D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

26.(1)1科学以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 “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4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答出其中3点即可,每点2分)

(2)1过去的一年有针对性进行预调微调, 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启示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推动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过去的一年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启示我们树立正确意识,反对错误的意识。 3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我国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我国通过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表明遵循了经济运行的规律。这启示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4牢牢把握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有针对性进行预调微调,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等。 启示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经济社会的发展。(答出其中3点即可,每点2分)

27.(1)该同学的观点看到了政府在治理 “网络谣言”中的作用,但忽视了公民自身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注意的问题。理由:1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能,提供服务和管理,为网民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1分)2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积极维护网民权益,坚决打击各种利用网络制造谣言的人。 (2分)3政府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加强网络管理的立法和执法工作。(1分)4但与此同时,公民也要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共同维护正常的网络环境。(2分)

(2)微信作为一种新媒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但同时也要注意其带来的不利。理由:1微信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超越时空局限, 汇集各方面信息,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对很多人的生活产生影响。(2分)2对微信要加强管理和引导,要发展先进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使人人都能享有充满阳光的文化生活。(2分)所以,这种观点看到了微信作为一种新媒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但同时也要注意微信带来的消极影响。(1分)

28.(1)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分)2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2分)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1分)3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2分)

(2)人大常委会:人大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要行使好监督权,监督政府在治理空气污染中的工作。(2分)

人大代表:1人大代表要履行义务,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2分)2人大代表要依法履行职责。人大代表要行使好质询权,对政府有关治理空气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质问,监督好政府落实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2分)

29.(1)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历届四中全会都是从当时社会生活中相对重要的问题出发,制定实施相关重大决定,这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3分)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历届四中全会通过的重大决定符合各个阶段的客观实际,有利于解决各个阶段我国经济、 政治、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前进。(3分)3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历届四中全会通过相关重大决定,体现了我们党遵循我国社会发展规律,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2分)

(2)从国家角度看,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引导公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2分)

上一篇:办公室公文模板下一篇:有关于寻找快乐的话题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