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院长事迹

2024-09-02

卫生院院长事迹(精选9篇)

1.卫生院院长事迹 篇一

**,男,现年41岁,中共党员,现任**镇卫生院院长,主治医师。在**卫生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二十余年,先后担任住院部组长、医政组长、副院长、院长。他在工作中以德为先、业务求精,2004年被县政府评为“十佳文明白衣战士”,2003、2006年两次被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7被评为“**省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

作为一名医生,要能承担起救死扶伤的责任,必须有精湛的专业技能,**同志正是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他从事医疗工作的二十余年中,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他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他还积极进行临床实践,不断积累丰富的经验,近年来他接诊的病人不断增多,他在做好院长的管理工作外,坚持每天亲自查房,仅2007年参加手术500多台,接诊门诊病人2000多人次。遇到疑难杂症他从不放弃,翻阅资料到处查找,请教有经验的老医生,和同行讨论。正是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勤学苦钻,使他迅速成为院里的技术骨干,最年轻的主刀医生。多次参与抢救危急病人,使患者转危为安。记得有一次,原胡河乡歇树村村民周又芹因家境困难与丈夫吵架,一时想不开吞服农药,送到医院急救,当时院里还没有洗胃机,病人又不合作,拒绝洗胃,病情危重,其家属没钱不愿转院,**院长衣不解带,在病床前抢救了十几天病人才转危为安,并拿出自己买来孝敬父母的红参送给病人补养,又掏出200元钱给病人再买一些其他的营养品。去年蔡河一位产妇顾红莲做剖腹产手术,胎儿取出后窒息,产科医师抢救,胎儿没有啼哭,全身青紫,**院长见此,马上口对口吸除胎儿口中的羊水,并指挥用药进行抢救,直到新生儿呼吸道畅通,开始啼哭。**院长就是这样用他精湛的医术和对病人的真心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使来院病人不断增多,不仅提高了他自己的名气,而且提升了医院的知名度。

一个医生取得患者的信任从来不是靠广告、靠包装,而是靠高水平的医疗技术、高质量的服务和高尚的医德,通过病人的体会口耳相传的。他深深知道,做一名好医生,仅有良好的医术是不够的,还得有高尚的医德。他常说:“医者,先做人,后行医”,在临床医疗过程中,他始终把医德作为一名医生的灵魂,一所乡镇卫生院面向的是农民群众,面向的是弱势群体,他在治病的过程中,从不开大处方、不开不必要的检查。有一次带钱不足的患者找他帮助,他先帮人担保,让患者先治疗后交款;又有一次**镇马旧村患者张义芳大出血入院,其急需输血,而家属又没带钱,他二话不说,一方面组织人员抢救,一方面自己掏钱让家属到县医院买血,为病人的抢救赢得了时间;还有一次,**凉亭村产妇术后伤口感染,病人出院后,他每天到其家中为病人免费换药,时值六月,天气炎热,有时病人家属留他吃一餐饭,他都不肯,直到病人的伤口痊愈,其丈夫感动的说:“象**医生这样的好人现在不多了!”

在**卫生院,我们每天都会看到他在门诊大厅被患者拉着问这问那,他都微笑着对患者详细解释,亲切安慰;我们每天都能看到他在住院部与门诊来回穿梭,到处查看;我们也会经常看到他面带欣慰,从手术室走出的疲惫身影。**同志正是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任劳任怨、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演绎着不平凡的事业,成为医院同行的标尺、患者的知音,这应该就是白衣天使的内涵吧!

2.卫生院院长事迹 篇二

一、威信的特征

院长的威信可分强制性威信和非强制性威信。强制性威信又称权力性威信,是由院长职务赋予的权力等社会因素所决定的,其作用方式以行政命令为主,表现为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被动服从。非权力威信又称个人魅力,是由院长本身的素养所决定的,以心理、感情联系为主的领导方式,是院长的品德、作风、知识、工作能力以及与群众的相互关系等在领导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是院长威信的主体。

二、威信的类型

由于院长的素养各有不同,威信也分各种类型。

1. 政治威性。

是指阮长思想政治方面比较强。主要表现为下属人员对其政治信念、政策水平、方向原则、立场观点等方面的信任。

2. 道德威信。

是道德品质高尚、自我要求严格,主要表现为下属人员对其思想品德、作风修养、廉洁自律等方面的信赖与敬重。

3. 业务威信。

是指院长业务能力较强,专业水平较高,有突出业绩或较深造诣。主要表现在下属人员对其个人业务水平、业务技术、创业成果的崇敬或羡慕。

4. 能力威信。

是指院长办事果断、有魄力、办法多、脑子活、能力强。主要表现为下属人员对其办事能力方面的敬佩与信服。

5. 综合威信。

是指院长不仅在某一方面,而是在若干方面都较全面。主要表现在下属人员对其各个方面都很信赖、佩服、敬重和羡慕。

诸如此类,成为院长团结、吸引下属同心协力谋发展的无形力量。

威信的要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基本的要素是品德、才学、业绩、资历和感情等方面。

三、怎样树立威信

1. 以能树威。

院长的威信主要来源于能力,能力来源于知识。古语讲“渊深鱼乐,树古鸟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院长应逐步形成“山”字型知识结构。“山”字最低的“一”表示要有广博的基础知识。两边稍短的两“|”表示要有较丰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中间最长的“|”表示要有管理和领导科学等交叉科学知识。

2. 以信树威。

秦代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讲的就是以信树威。对此,院长必须把握好两条。一是慎言。对那些做不到或没有把握的事不要随意许诺。对那些自己不清楚或不理解的问题,切忌不要轻率表态,信守“缄默是金”的哲理。二是守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凡是承诺的事,就是砸锅卖铁都要兑现。否则,言而无信,必然陷入“信誉危机”,影响工作的开展。

3. 形象助威。

良好的形象直接关系到院长威信。院长要注意塑造好四个好形象,即职业形象(职业精神)、组织形象(组织对你的看法)、私密形象(表里如一)、信息形象(微博及社交网络透露的信息)。

4. 正廉树威。

古人讲“公正无私生明,两袖清风树威”。院长应自觉秉公用权,主张公平正义,保持清正廉洁。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多做暖人心、服人心、得人心的事。时时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其威信自然与日俱增。

5. 果敢树威。

在紧要或危急关头,院长表现的出果断自信、处惊不变、指挥若定,有利于稳定下属情绪,其威信必然提升。在日常工作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经常发生,当意见不一,纷争不断时,院长应当机立断、果敢拍板,不然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6. 领导助威。

建立威信,除院长自己努力外,还离不开上级领导的支持。纵观历史,诸葛亮、狄仁杰、包文正这些历史人物,都得到君主(刘备、武则天、宋仁宗)的支持。院长应主动处好与上级的关系,在工作中争取上级的支持。

7. 威信误区。

(1)炫耀自我。

每个人都要避免炫耀自己,你何时见过威严的老虎翘着尾巴走路?你有本事,用不着炫耀,别人也会看到,一味炫耀自己,效果适得其反。

(2)以清高为威信。

有人认为树立威信就要时时处处显得比下属高明,其实这毫无必要。以清高的方式来表现“威信”,只会增加与下属的隔阂,拉大与下属的距离。

3.卫生院长先进事迹 篇三

——记*********同志先进事迹

编者按: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能密切结合行业特点,以办人民满意的卫生事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推动我院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整体提高。经全体职工大会会议研究决定,现将我院“创先争优”活动中树立的典型——***********同志先进事迹予以刊发,要求全体职工向****同志学习,迅速掀起“争先创优“的新热潮。

***,男,汉族,35岁,中共党员,1996年参加工作,现任****院长。原本可以留县城医院工作的他,想起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和患者受疾病折磨的痛苦表情,坚决的放弃了城里舒适的生活环境(抛家弃子)和优越的工作环境,接受组织的安排,应聘到****任院长。从此,他真正走上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岗位,并立志要扎根这片热土,为广大农民的健康无私的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在这几年里,他用心为群众热忱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上,以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汗水都倾注在了群众身上,他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健康守护神”。医院连续几年被评为:“目标责任制考核先进单位”,被授予“ 市级青年文明号””,“县级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县级文明单位”,“县级平安医院”,“县级卫生先进单位”等等。

积极参加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他认真学习业务技术、医院管理、医德规范等知识,自觉接受职工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并虚心听取,改进不足。为了满足自己求知若渴的愿望,他每年自费订阅的党报党刊与医疗相关书籍和杂志多大达几十本,自觉加压充电,弥补自己的知识缺陷,不断提高和充实自己。经过5年多的时间,原本第一文凭为中专学历的他通过自学考试已经获得本科文凭。同时,建立了医务人员培训学习长效考核、激励机制,医院职工自觉学习、积极学习蔚然成风。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他深知当地群众,生活本来就不富裕,如遇疾病缠身,那就是雪上加霜了,或因缺医少药被疾病折磨得痛不堪言,或因缺钱治病,被病魔吞噬,都会痛心疾首,忧心如焚。多年来,他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誓言,始终把对党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对群众的热爱,注入到对医术不断的追求、对工作的高度负责、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服务上。

桃川镇杜家庄村三组村民***患高血压病,血压经常在200/130mmHg以上,在医院住院期间,得知她这种病可以办理新农合慢性病,就向医院提出申请,被医院合疗经办人员拒绝了(合疗慢性病需要二级以上医院住院病历,卫生院属于一级医院),他得知后,就向该同志说,你先把毛改莲的资料收下,我们帮助她办理新农合慢性病。该同志不解的对他说:***是你亲戚啊?你这么热心?在说她不

符合政策。他听后笑了笑说:你知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什么意思吗?这个病人家里没钱,才到咱们医院住院治疗的,在说这个病人的病情完全符合慢性病标准,就是缺少相关资料而已,我们不帮忙谁帮她啊!随后,收集***的相关资料,亲自找到县慢性病鉴定小组,述说***的病情和困难,在他的坚持下,***的慢性病办理下来了,她逢人便说:*院长是个好人啊!是我们的健康守护神,要不是他,我早死了。

2008年5.12地震后,国家组织对适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他及时组织乡村医生进行培训,亲自制定接种方案和不良发应预案。接种的时候对每天三个接种点不停的巡视,当在***村接种点巡视的时候,已经下午6点了,其它儿童已经全部接种完毕,只有五组2名儿童没来接种,医院工作人员准备收拾东西回单位时,他二话不说,背起冷藏包要亲自上门接种时,大家都劝他说:五组山高路陡,很危险的,已经捎话让家长明天把孩子带到医院接种。他说:接种前已经通知过家长,孩子没来说明有其它情况,你们先回单位汇总报表,准备明天的接种疫苗和器械,我上去看看。当给那2名儿童打完预防针时天已经黑了。为了做好明天的工作,他抹黑深一脚浅一脚艰难的往回赶,一个不小心滑倒路旁的杂草丛了,迷失了方向,是一位大妈发现了他,把他从死神边缘拉了回来。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寒来暑去,栉(zhi)风沐雨,磨穿了多少鞋底,撕破了多少衣裳,洒下了多少汗水和鲜血难以计数,在***没有发生病人耽误治病,没有发生疫情损害群众健康,他对苦和累始终一笑了之。他说,“为

了群众的健康,心甘情愿、无怨无悔”,他深爱**镇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更爱**镇的6000多个乡亲。

自觉抵制不良之风,职业道德高尚

在他刚任院长的时候,把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明确为当时及以后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规范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轻群众不合理医药负担为重点,以抓教育、抓落实、抓查处为主要措施,扎实有效地推进纠风工作,切实减轻人民群众不合理的医药费用负担。当时,一家医药公司前来结算的时候,他发现他们的药品价格比较高,就对医药公司的人说:你们的药品价格比其它的公司价格贵,一万六千元的药款给你们一万三千元好了。医药公司的人急了,赶紧从兜里拿出一千元现金往他的兜里装,说:都是单位的事情,你就通融下,在说税票都开好了。他义正言辞的拒绝了他说:我是共产党员,把你的钱拿走,你的药价贵,损害的是医院和群众的利益。当医药公司人员拿着一万三千元药款走的时候说:我见过的院长很多很多,还没见过你这么抠门的,但我服了你的人品。最终他在一万六千元的药款的税票上注明按一万三千元报销。

爱岗敬业,做群众需要的健康之神

他对工作恪尽职守,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把群众的需要作为自己工作和学习的最大动力,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使自

己成为基层群众最需要的“健康守护神”。卫生院只有七个人,每年有2万多人次就诊,每年还要为60多名新生儿和产妇进行多次访视、防病治疗,这都散居在40里**河,那就得跋山涉水,翻山越岭了。他或到农舍出诊,或到村里防病,一抬步就是十几公里,每年组织医务人员出诊1000多人次,自己也要出诊200多次。

**镇的群众大多数远离城镇,交通不便,求医困难,一旦患病失去及时治疗的时机,将会造成追悔莫及的后果。只要得到求救电话,不管路途再远困难再多,他总是尽最大努力在第一时间赶到,由于当地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群众得了病以后总是小病托,大病抗。***村三组***大妈86岁了,得了冠心病和房颤,抗了七八天实在扛不住了在县医院住了5天院,由于没钱没办法继续治疗只好被儿女拉回家,当听说*院长医术高超,人品好时,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医院咨询,当他听说后,立即雇车把***大妈接到卫生院进行了系统治疗,住院期间,他便让职工灶给老人做可口的饭菜送去。在他的精心治疗下,半个多月后,*大妈症状明显减轻,这时候,*大妈的儿女一个个眉头紧缩,他知道*大妈儿女们为住院费用发愁,便对他们说:你们不用为住院费发愁,医院有尊老敬老减免制度,你母亲符合减免标准。当*凤英大妈得知自己住院半个多月,才花了一百六十多元的时候,高兴的说:共产党好啊!感谢党和政府!*院长是我们的“守护神”啊!其实,*大妈还不知道,早在一个月前,80岁以上老年人每年两次的免费体检工作和“四有服务”(看病有人引、检查有人陪、配药有人拿、住院有人送)已经开展了。

**村二组村民***,三年前因车祸造成颈椎严重受伤,颈肩部以下瘫痪,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儿子外出打工,老母年事已高,帮不上忙,***吃喝拉撒及家里一切农活全靠妻子一人承担。他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通过建立市级青年文明号服务点设立了家庭病床,为最困难的患者提供服务,***也成立他的帮扶联系点。从2009年8月20日家庭病床设立以后,他每月两次来到***家中进行体检、测血压、量体温、听心脏,看患者肌张力方面的情况,并每次给患者免费送来药品和捐钱捐物;还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并对***的妻子也免费送药,对此,有些职工不理解:***是瘫痪患者,免费治疗送药是应该的,为什么也给他的妻子免费治疗和送药啊。他听了说:***就靠他妻子一个人照顾,要是他妻子有病得不到及时治疗累垮了,谁来照顾***啊!

4.卫生院院长事迹 篇四

他是镇中心卫生院院长。他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凭借执着、顽强的精神,将一个医疗条件极为简陋的卫生院发展为全区实力最强的卫生院;他没有豪言壮语,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和一颗情系患者的心,为前来就医的患者解除痛苦。

2019年,凭借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无私奉献的精神,获得了“英才”荣誉称号。三年来,他没有沉浸在过去的成绩和荣誉中,而是将成绩和荣誉化作动力的,实践着“扎根山区,兴医为民”的诺言。他始终把服务山区百姓,做百姓健康卫士为奋斗目标,不断开拓创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使许多患者免除了疾病的折磨。

作为卫生院的主要负责人,三年来,大力实施科技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之战略,全力打造集“预防、医疗、康复、养老”于一体的乡镇综合卫生院。筹集资金1000多万元新建、改建医疗用房10000平方米,设置床位300余张;投资500余万元引进美国GE螺旋CT、CR、彩超、数字电子胃镜、肢体康复系统设备等70余台医疗设备。投资近百万元用于科室建设,创建了外科、手术室、脑中风康复科、理疗科、特检科,发展壮大了内科、妇产科、放射科、中西药房等科室,业务科室也由最初的1个综合科室发展成为14个科室。

注重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先后引进临床、医技各科室专业技术人才50余人。加强年轻人培养,职工队伍常抓不懈,班子成员5人中,年龄在30-60之间,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队伍。激发员工活力,对员工提出了“所有人员在物质上、政治上、技术职称上平等对待,没有正式、临时之分,只要在工作上有水平,业务上有能力,同样可以担任中层以上职务、晋升职称、发展党员”。全院18名中层干部中有一半以上属于非在编人员,多数已晋升为中级职称、加入了党组织。为李效勤、张金水等一批老乡医,晋升了职称,购买了保险,解决了后顾之忧。

注重发挥名医效应。作为一名全科医生,他始终坚持长期坐诊、业务查房、主刀手术,救治过数以万计的病人,实现两万例手术无事故,在周边地区具有较高的声誉。在发挥自身名医优势的同时,全力打造脑中风康复专科,以李效勤为首的脑中风康复科成为“x省特色专科”。

注重实施惠农政策,尽量给病人用新农合报销范围内的药物,切实减轻病人负担;为住院病人免费供应早餐、热水,免费车接车送,无偿提供陪护折叠床等。坚持走医养结合的发展之路,建设养老公寓,已有30位老人入住。

近三年,中心卫生院门诊共接诊8万余人次,年业务收入达到2019万元,成为全市综合实力最强的乡镇卫生院、全国特色专科建设典型医院、全国基层卫生院设施最齐全的医院。先后被授予“x省十佳卫生院院长”、“2019感动博山人物”等荣誉称号。

谈起怎样继续发挥“英才”效应,说:“成绩属于过去,今后我将继续优化诊疗配套设施,把名医名科技术发挥好,让患者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治疗,带领全院医护人员更好地扎根山区,兴医为民。”

这是我们的医生,值得尊敬的医生。

关于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事迹材料范本【二】

我先来向大家汇报一组一家乡镇卫生院的数字:净资产总额1200万元,年业务收入900万元,门诊量3万人次,住院病人人次。这组数字乍一听也许您并不在意,但当告诉您这组数字的出处时,或许您会生出“不简单、不容易”的感叹。

数字出自镇卫生院。镇是全市最偏远、只有3万人口并不富裕的乡镇。在这样的条件下,卫生院创造的这些数字您说简单、您说容易吗?

熟悉情况的人并不感到奇怪,因为他们知道,这里有个“以院为家、把医院的事当成自家事”的院长。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卫生院多年来一直是全市乡镇卫生院中的佼佼者。院长名叫,1987年担任卫生院院长。“院长真正把医院当成家,职工才会热爱这个大家庭;职工热爱大家庭,也才能安心工作、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这样理解“家”的含义。20多年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守和经营着自己的“家园”。

1987年,接手的是个真正“穷到家”的穷家:房屋破烂、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入不敷出。“穷归穷,毕竟是个家;只要心里有个家,‘穷家’定会变‘富家’”。怀着这样的心态,曾经当过兵、做过乡分工干部的带领职工艰苦创业,实施了一系列的“治穷”攻坚战。为改变“穷相”,拆危房、修旧房、建新房;为留住医疗骨干,他耐心做工作,创办了以眼科为主的特色专科;为保证职工福利,他以个人名义借钱,兑现对职工的承诺。在的努力下,“家境”开始慢慢改变。1994年后,卫生院走出低谷,并逐渐在全市乡镇卫生院中脱颖而出。目前,全院拥有达5000平方的门诊、住院和医技楼,添置了大型光、彩超、c臂机、腹腔镜等一大批先进医疗设备,一些在大医院才能开展的诊疗项目,在这里也出现了。

心中有家爱自生。对卫生院这个大家庭不仅包含着浓烈的爱心,还有着一段深深的情结。1996年,因患脑膜瘤,在x做颅脑手术。他人在病床上,心里却时时牵挂着卫生院这个家,因担心会影响卫生院工作,他反复劝说职工不要探望,但出于对“家长”由衷的敬爱,当时全院的50多名职工还是自发地安排好各自工作,先后赶到医院探望他。倍受感动,由然产生一种情感:我要用全部精力回报卫生院这个大家庭,回报家庭的每一个成员。他关心职工生活,在全市率先为全院职工办理了养老保险。建起了职工宿舍楼,解决了职工后顾之忧。他关心职工家庭,对有就业需求的职工家属子女,总是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当职工家庭遇到困难时,总是第一个会想到他,都是以家长的身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他关心职工成长,每年都选派2至3名职工前往上级医院进修深造。就是对偶尔犯过错误的职工,也以包容之心予以关爱。他还保存着十几年前一位职工的检讨书,这事以前从没向外透露过,只是想在退休后悄悄撕掉。

有家的感觉心境是平静、安详的。在的办公室里,“先做人、后做事,诚信为本”的座右铭特别醒目。时下,一些医院常与医疗设备回扣、药品提成、红包等字眼相联。但在卫生院,这些问题从不存在,“自家买东西、做事情你会要好处吗?”他总是这样告诫自己和身边的人。在卫生院采购药品器械时,始终坚持不吃商家一根烟、不喝厂家一杯酒和不拿经销商一份礼品的“三不原则”,为的是砍价时“手硬嘴不短”。一位常年从事医疗器材的经理说,我做了多年生意,没见过像你这样的院长。是的,在心里,始终装的是卫生院这个“大家”而不是自己的“小家”,在第一轮“两权分离”改革结束后,他将自己应得的大部分奖金用于卫生院的发展和职工的福利。

虽然卫生院家产殷实了,作为当家人,勤俭持家的本色没有改变。他常说,“我们卫生院这个家是属鸡的,扒一下,啄一口,不扒就没食吃;积累家产不容易,稍不节俭就会败家。”对想到医院蹭吃蹭喝揩油的对象,一律高挂“挡箭牌”,他也因此落下“铁公鸡”的外号。去年新投入使用的1800平方米的住院大楼,全部装潢按一般预算要80多万元,而他只用了30多万元,就连审计人员也不大相信。但“铁公鸡”硬是一笔笔地抠省出50万元。

20多年来,之所以能够一直“以院为家”,是因为身后有一个始终支持他的小家。他的妻子揽下了全部家务,为的是不让分心。1996年手术后,落下了继发性癫痫、左侧肢体功能乏力等后遗症。最初的两年多,的妻子每天如影相随地陪他上班,料理他的生活,这段情景至今不能忘怀。他爱人没有工作,也没有养老保险,经常半是埋怨半是担忧地说,我家老徐这个人,职工的家属他能安排,就是自己家属他不安排,我老了不晓得怎么办?回答说,在家洗衣做饭,跟在我后面永远不会下岗,这是最好的工作安排。话虽回得巧妙,但心里有个小九九没说出:如果安排了你,就会少安排一个职工家属。

20多年同一岗,“以院为家”自风光。比起同时期工作并转入公务员队伍的老同事们,多年“家门”未出的难免有一点遗憾。但看到卫生院的巨大变化,想到任职20多年来,和谐大家庭里没有一封人民来信,先后两轮改革测评时,“家庭成员”对自己百分之百的支持率,就有一种成就感。

家是心灵的港湾,家是奋进的动力,家是永远的守候。“以院为家”的,用20多年的坚守向我们解读并证明了这一切。

关于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事迹材料范本【三】

胡贤林不计个人得失,扎根山区33年,全心全意为山区群众服务,赢得了山区群众的信赖和爱戴,展现了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高尚的医德和崇高的职业精神。

胡贤林医德高尚,体现为他把救死扶伤的天职看得高于一切。33年来,他把病情当作命令,甘当“全天候”医生,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千方百计方便大山里群众就医。他视病人如亲人,时时为病人着想,处处从病人的利益出发,不让病人多受一份罪、多花一分钱。33年来,他走遍了全乡28个自然村,叫得出六千多号人的名字。他把对病人的爱,融入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一举一动都是情。

胡贤林医德高尚,体现在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山区群众健康有保障。胡贤林说,“与大山里治病救人的头等大事比,自家的事都是小事。”为此,他一心扑在双峰卫生院这个“大家”的建设上,一次次放弃了离开山区的机会,为了在大山里建设好让乡亲们放心的生命守护站,他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

医生是个特殊的职业,病人以生命相托,这不仅需要高明的医术,更需要高尚的医德和甘于牺牲的精神。胡贤林扎根山区33年,以对事业极端负责的精神和高尚的医德,在山民心目中树立了大山一样伟岸的形象,山民们只要看到他,“眼睛亮了,病也好了一半。”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幸福。这些年,与医疗设施越来越先进不相称的是,一些地方医患关系日趋紧张。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作为医护人员更是责无旁贷。胡贤林的感人事迹告诉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只要恪守职业道德,弘扬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就一定有助于化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海拔六百米的天台山脉连绵不绝,横亘宁海、新昌和天台。素有宁海“小x”之称的双峰乡就坐落在这群山环抱的三地交界处。那里,有一个山民们熟悉的身影时常在崎岖的山路间穿行。33年来,他忠实地履行着救死扶伤的天职,用脚丈量着大山深处的每一寸土地;他一次次放弃了下山行医的机遇,一直坚守在大山里,为山区的父老乡亲建起了“生命守护站”;他以高尚的医德赢得乡亲们广为传诵的好口碑……

他就是共产党员、宁海黄坛镇双峰卫生院院长胡贤林。已经83岁的当地村民何行龙,这样评价胡贤林:“这么好的医生,难得。”1974年1月,何行龙大吐血,被送到卫生院。听说新来的病人有肺结核病史,当时在卫生院仅有的两间病房住院的病人谁也不肯与他同住一处,胆小的干脆吵着要回家。可何行龙的病情需要一日数次观察诊断,对症下药,理应住在医院里,而且最好安排单间。这时新婚才三天的胡贤林作出了一个令同事们感到意外的决定,让老何住进他安在医院宿舍里的新房,自己和妻子搬到附近的丈母娘家去住。

让病人住婚房,多不吉利,万一是传染病咋办?有人好心相劝。胡贤林反劝道,我是医生,治病救人最要紧;确诊是传染病再转院也不迟。后来,经确诊老何得的是肺结核后遗症———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就这样,老何在胡贤林的新房里整整躺了一个月。在胡贤林的精心治疗下,老何终于康复出院。

此后,老何一有病就找他,而胡贤林也从不嫌麻烦,每次都给予亲人般的照料。去年,老何出现原因不明的便血。他又找上胡贤林,要他帮着联系山外的大医院去看病。胡贤林不但很快通过在x工作的小女儿帮他联系上了浙一医院,还利用休假时间陪他到x看病。上个月,老何又高烧不退,来到卫生院一查,白细胞高达17000单位,比正常人高出7000单位。这对一个冠心病、肺气肿和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多种疾病缠身的老人来说,最好是到大医院去诊治,可这次何行龙执意不肯去。无奈之下,胡贤林只得每隔几天,就给老何抽血化验,调整用药;晚饭后,他带上出诊箱送医送药到床头。经过9天的精心治疗,老何的病情终于得到明显的缓解。33年来,类似这样的麻烦事,胡贤林不知揽过多少次。有时不仅要出大力,还要垫上自己的钱。

榧坑村的胡永安患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时常复发。气急时他脸色铁青,最犯愁的是每次挂针、吸氧的医疗费,五六天下来就要六七百元。这对丧失劳动力的他来说是很难承受的。这时,胡医生总是说“先看病,有钱了再来还”。10多年来,几十元的欠费胡贤林悄悄垫上;多的就记在卫生院的账上,待村民有钱时还上。账上的欠款从每年的数千元越滚越大,直到上万元。XX年前,这笔欠账直接从卫生院业务结余中核销。此后,由乡财政核销。胡贤林没有统计过10多年来自己垫了多少医药费,但一些生活特别困难的村民记得,每当要还他垫的钱时总被他婉拒。卫生院的平均处方26元。青霉素、庆大霉素等廉价药是双峰卫生院的当家药。为了让村民省药费,胡贤林动足了脑筋:山乡多发尿结石,急诊时打针消炎,待控制病情后,就教病人上山采车前草、金钱草和紫金沙三味草药煎服调养;上呼吸道感染时,教村民拿梨头、枇杷叶和鱼腥草煎服。

“病情就是命令。”干过部队卫生员的胡贤林,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理解颇有几分军人色彩。然而,为了践行这一理念,他时常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1988年一个大雪封山夜,长丘村一急性腹痛病人俞东贵托人打来电话,要他出诊。胡贤林钻出热乎乎的被窝,背起药箱,拿着手电,一头扎进寒风刺骨的茫茫风雪夜。大雪齐膝,北风呼啸,他艰难前行。北风越吹越紧,刮得睁不开眼,喘不过气,他最后只好背朝着目标倒走。为了赶这足足7.5公里长的山路,他不知摔倒过多少次,而窄窄的山道边就是悬崖!

“一个雪人叩开我家门,外衣是积雪,眉毛挂着冰凌,只有头顶冒着热气。是胡医生,他真的大雪天赶来救命了。”回忆起往事,老俞至今还激动不已。

1998年9月的一个凌晨,王家染村来电请他赶快去抢救一名喝农药自杀的妇女。胡贤林收拾好急救药物,一头挑着生理盐水,一头担着灌肠用具,揣上两个隔夜的冷麦糕就出发。50出头的胡贤林挑着10多公斤重的担子一路小跑,2个多小时赶了15公里山路。只见病人躺在地上口吐白沫,上气不接下气,皮肤、口唇青紫,全身抽搐,瞳孔也缩得只有针尖那样细。胡贤林马上采取洗胃、催吐、灌肠等措施。他不顾病人一身污秽,一直守在边上细心观察,调整用药。经过一天一夜的精心治疗,终于将中毒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连夜送产后大出血病人到城关的大医院;抢救农药中毒的村民三天三夜没合眼;为赶时间出诊,吃饭常常烫破喉咙;下乡巡诊顾不上术后不能下地的妻子,让她就此落下低血糖的病根……胡贤林的感人事迹,同事和乡亲们说了一件又一件。

村民们说,“看到胡医生,我们眼睛亮了,病也好了一半。”

胡贤林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自勉牌匾,上书“以白求恩同志为榜样,全心全意为山区父老乡亲服务”。33年来,他接诊病人30多万人次,挽救了近百个山民的生命。一心扑在“大家”上

黄泥墙、烂泥地的矮楼,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这“老三件”是双峰卫生院建院初期的全部家当。村民做个血化验、拍个x光片,还得赶到15公里外的城关医院。担任双峰卫生院院长后,为了让大山里的卫生院真正成为乡亲们放心的“生命守护站”,胡贤林可谓是费尽了心血、绞尽了脑汁。

老胡一直很清贫。前些年总算在城关买了套房子,五万多元房款还得分期付清。“凭你的技术,几年就好发财。”有人鼓动他到城关开诊所。更有同行说,若老胡开诊所,他愿去打下手。有人甚至出高薪想挖他走。宁海县卫生局副局长葛文华说,他在局里18年,五任局长都关心地问过他要不要调到山外,老胡都婉拒了。去年底,胡贤林已接近退休年龄,城关一家骨伤科医院院长托人说情、电话催促无效后,特地上山来“预订”胡贤林,要他退休后去那里干,工资待遇好商量!老胡却打定了主意,在大山里发挥一个医生的余热。冬去春来。院子里,老胡翻建双峰卫生院时栽下的一棵桂花树、一棵柏树在山风中挺立,枝繁叶茂。它们的根已深深扎在这片土地上,融入大山。

关于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事迹材料范本【四】

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大潮造就了一批批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塑造了一个个锐意改革进取的优秀院长,他们默默无闻地工作在自己领域里,鞠躬尽瘁,通过自己看似平凡的工作,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xx卫生院长xx就是这其中的佼佼者,十五年来,他由一名普通医生成为一名优秀院长,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满腔热情地为病人服务,为患者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忠实地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每时每刻谱写着救死扶伤的感人篇章,赢得了卫生行政部门、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信任、爱戴和尊敬。他先后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XX被县卫生局评为先进工作管理者,同年被xx镇委、镇政府评为优秀主职干部。

xx,男,汉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出生于xxx年x月,xxx年x月毕业于xx卫生学校xx专业,同年分配至xx卫生院工作,工作兢兢业业,积极学习各种业务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虚心向老同志学习,把理论知识和具体操作相结合,热情为广大病患服务,深受广大患者和领导的肯定。XX年被职工民主选为医疗组组长,XX年被选为xx镇卫生院业务副院长。XX年底调至xx县xx卫生所任所长,XX年元月,调回xx镇卫生院任院长至今。

一、勤奋好学,精益求精,文明行医

xx同志出生农村,他知道农村远没有摆脱贫困,缺医少药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小病不去医,大病没钱医”的现象,在他身边经常发生着,因此,他决心当好一名医生,为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做一些有益的工作。他不但技术精益求精,还视病人如亲人,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总是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每次诊治患者,他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设计最佳治疗方案,能够通过口服药治愈的,绝不让患者打挂针,能够在门诊治愈,绝不要求患者住院治疗,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的负担。如新丰村村民廖善星,因不慎摔伤,至左肱骨骨折,因患者家庭贫困,经了解患者厨房、卧室、猪舍同在一室,他主动提出只要患者付600元就完成了对患者左肱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减免医药费1000余元,并多次上门免费注射、换药至拆线,因看其家庭贫困后还对其捐了一些衣物。有些患者看病一时无钱拿药时,他还时常掏钱垫上,患者治愈病后,为感谢他,送红包时,他一律不收,还耐心地说服病人要注意身体,钱要用在治病上。

他工作过的万家,是个地广人稀、经济发展落后的地方,加之工作环境艰苦,他在万家工作期间,跑遍了该地区的每个村落,因为群众离医院偏远,有些老人不能前往医院就诊,他就常常上门服务,在万家卫生所工作三年,累计出诊了300余次,不管什么恶劣天气,只要患者一个电话,就毫不犹豫的骑车上门服务。XX年的冬天,一个患者家属打电话来说家中母亲70多岁,病卧在床已经几天了,情况危急,要求出诊。当时外面下着大雪,xx二话没说,披上雨衣就出了门。经过连续几天的出诊治疗,直到患者病情好转,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

二、深入改革,促进事业发展

xx镇卫生院是当时全县乡镇医院唯一没有改建的老医院,软、硬件设施落后,群众就医环境差,科室布局不合理。调回xx任院长后,多方争取上级部门拨款了30万元,勤俭节约自筹了60万元,重新建设了一个高标准的新医院,工程建设之时,困难重重,他和卫生院一班人同舟共济,终于在XX年7月将一个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新门诊大楼落成了,极大地改善了医院就医条件,为群众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

自国家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惠民政策以来,医院遵照上级部门的政策,积极稳妥地为群众办理门诊、住院报销结算手续,因原门诊楼布局不合理,患者报销经常往返一、三楼极为不便,新门诊楼完工后,实行了一站式报销,为方便群众积极创造条件。

为抓好医院工作,xx同志带领院管会一班人先后出台了医院政治工作“四结合”和保医疗质量“四个关键”。“四结合”即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与医院医疗业务工作相结合,与医院解决职工实际问题相结合,与医院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与医院文化建设相结合,“四个关键”即抓好医疗行为规范,病历质量、优质服务,依法维护医患权等关键。使职工对医院面临的形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加了职工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激发了职工的爱岗、爱院热情,陶冶职工情操,增加职工主人翁意识,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xx卫生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门诊人次、医疗收入及各项主要医疗质量指标,均比过去明显上升。xx担任院长期间,全院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医院各项业务进一步拓展,新增了理疗康复等专科,保证在职和离退休人员工资按时发放。在医疗业务上,通过他15年的学习和临床实践积累,业务技能已能够满足乡镇卫生院开展的医疗业务,他坚持做到率先垂范,搞好传、帮、带,带领和指导年轻医生完成手术几百余例,使许多患者能够就近减轻痛苦,有效地促进了xx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

关于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事迹材料范本【五】

改革的大潮造就了一批批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塑造了一个个锐意改革进取的优秀院长,他们驰骋在自己领域里,鞠躬尽瘁,通过自己看似平凡的工作,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就是这其中的佼佼者,三十年来,他由一名普通医生成为一名优秀院长,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满腔热情地为病人服务,为患者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忠实地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每时每刻均谱写着救死扶伤的感人篇章,赢得了卫生行政部门、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信任、爱戴和尊敬。他先后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全县“百佳”医务工作者,XX年被评为全市卫生工作先进个人。下面是**同志的部分先进事迹。

一、勤奋好学,精益求精,文明行医

**同志出生在桂阳县正和乡,他知道农村远没有摆脱贫困,缺医少药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尤其是他生长的地方正和,那时方圆十几里才有一个“赤脚医生”,“小病不去医,大病没钱医”的现象,在他身边经常发生着,也常常使他十分痛苦,因此,他决心当好一名医生,为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做一些有益的工作。1976年10月**毕业x卫校中医专业,毕业时,他主动要求去基层工作,他想的是更缺医少药,那里更需要他,那里更能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于是,他来到了泗洲乡卫生院,在这缺医少药的地方,凭他在学校学的那些书本知识还远远不够,于是,他边自学,边工作,边请教,由于勤奋好学,他业务水平提高迅速,熟练地掌握了利用中医中药和中西结合诊治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成了一名能为广大农民群众防病治病的全科医生,他不但技术精益求精,还视病人如亲人,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总是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每次诊治患者,他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设计最佳治疗方案,能够通过口服药治愈的,绝不让患者打挂针,能够在门诊治愈,绝不要求患者住院治疗,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的负担。有些患者看病一时无钱拿药时,他还时常掏钱垫上,患者治愈病后,为感谢他,送红包时,他一律不收,还耐心地说服病人要注意身体,钱要用在治病上。由于他工作努力,1984年,县卫生局将他调入县城关卫生院,自此,他对技术更是精益求精,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每当有急诊患者,他总是随叫随到,即使是在休息日,他都会放下手中的一切,他经常说“治病救人就是我们医生的天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来没有推诿搪塞过患者,也没有让患者失望过。

二、深入改革,促进事业发展

1984年,**担任城关卫生院副院长,89年任该院院长,这下,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大家都清楚,全县39个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都想进城,也就使在城关、城郊卫生院的人员不断增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要带领这么一班人发展事业,谈何容易。为抓好医院工作,**同志带领院管会一班人先后出台了医院政治工作“四结合”和保医疗质量“四个关键”。“四结合”即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与医院医疗业务工作相结合,与医院解决职工实际问题相结合,与医院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与医院文化建设相结合,“四个关键”即抓好医疗行为规范,病历质量、优质服务,依法维护医患权等关键。狠抓“四个结合”和“四个关键”,使职工对医院面临的形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加了职工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激发了职工的爱岗、爱院热情,陶冶职工情操,增加职工主人翁意识,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城关卫生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门诊人次、医疗收入及各项主要医疗质量指标,均比以往明显上升。在抓好医疗质量的同时,乡镇卫生院推行“动产融资,不动产有偿使用”之前,**同志就在本院积极推行了“注重绩效挂钩,深入分配改革”的一系列措施,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先导,夯实分配制度改革基础,卫生院遵照县卫生局“迈小步,不停步”的精神,积极稳妥地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开展了医院内部人员转岗分流,严格控制人员入口,放松人员出口,严格执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等一系列人事制度改革措施,为分配制度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基础;实行院科两级核算,深入奖金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工效挂钩,绩效挂钩”,根据工作数量、技术质量、劳动态度、贡献大小等指标,经院科两级核算进行分配。这种改革,一是突破了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逐步改革了人浮于事的大锅饭局面,改变了过去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观念,单位上下形成“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共和氛围。二是观念转变,如今是“干什么活拿什么钱”,收入有差距也是正常现象。二oo二年县政府出台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后,城关卫生院在原有改革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和完善,运行二年来,效益明显,人心稳定,**担任院长期间,全院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医院各项业务进一步拓展,新增耳鼻喉、痔疮、口腔等专科,城关卫生院由原占地面积730m2,业务用房不足200m2增加到职工住房1100m2,业务用房2080m2,添置了200max光机,心电图、生化设备、b超等诊疗设备,彻底改变了卫生院房屋面貌,每年收入达150余万元,运行二年来,不仅在职和离退休人员工资按时发放,且保证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卫生院连年被评为综合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有效地促进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XX年,城郊医院实行“海选”院长,结果,**同志担上城关、城郊两所医院的院长,**将城关管理和改革经验应用到城郊卫生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艰苦奋斗,廉洁行政

**同志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心底无私,尤其倍受职工的钦佩,论工作他是全院最累的,论贡献他是全院最大的,可他每年的奖金是全院职工平均的,他用自己的工资购买了许多维修工具,单位的门窗、水龙头、电灯及医疗器械坏了,能修的他都自己修,记得他刚担院长那时,医院较困难,病房的床都是他亲自利用床铺改做的,尽量为医院节省开支。他常常加班加点,从不计个人报酬。十多年来,他没有拿过一分钱加班费。到各分设的门诊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坐车自己掏钱,未报过一分钱,担任院长十多年,他从未报销过电话费。对以权谋私,他深恶痛绝,早在八十年代,他就提出了药品进购公开,由院药品管理小组管理药品进购工作,他从不联系购药,更不外出购药,杜绝了个人得药品回扣的不正之风。他总是将参会发的床单等纪念品、年底慰问金和组织奖励给他个人的奖金交给单位。为节约单位开支,他甚至舍不得请专业人员去疏通堵塞了的排污管道,而是自己动手清理疏通。在人员调动、药品采购、工程发包等工作上,他从不以权谋私,从未收受过礼品和红包。一次为争工程项目,一位工程老板想给他送个大红包,他当场予以严词拒绝。很多药老板说,该同志才是真正的“布尔什维克”。

四、忠于职守,情系群众,始终战斗在抗非第一线

去年3—6月,全县乃至全国打响严峻的“抗非”战斗以后,**同志认真贯彻上级抗非布署,组织全院职工迅速学习抗非业务知识,布置抗非的具体工作,协助党委、政府布置全镇抗非工作,迅速掀起了全院全镇的抗非热潮,抗非期间全镇广泛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清除卫生死角500多处,消毒阴阳沟渠XX多米,投入抗非经费13万多元,院内设立了发热门诊,各服务站分别负责一个管区的疫情监测和抗非技术指导,疫区流入人口体温监测任务,全院共排查发热病人382人,送县发热门诊排查14人,疫区流入人口体温全程监测196人,**自始至终站在抗非的第一线,经常深入居委会、街道督促抗非工作,排查发热病人。在抗非典的那段时间,**同志从未休息过一天,从未睡过一个好觉,经常深夜两三点钟接到报告有从疫区来的人员需要进行隔离和体温监测,每次,他都亲自前往,对流动人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消毒和测量体温,先后到北关旅社、竹筷子厂、城南村等居委会街道排查流动人口数十人次。一次,一个发热病人在诊断不明时走脱,**同志根据记录不全的住址,逐户询问,连续寻找了近5个小时,终于到南正街找到患者,当晚将患者送到人民医院排查。

五、关爱职工,无私奉献

**同志对卫生院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均非常关心,经常组织职工开展各种有益活动。他尤其关心退休老同志,他经常对职工说“没有老同志的奉献,就没有医院的今天,老同志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对老职工的退休工资医院始终保证当月内足额发放,每年组织几次老年座谈会,虚心听取老同志的意见,退休职工谈到**同志时均赞不绝口,许多退休老同志称赞他说,王院长千万不能调走,王院长在城关医院就是我们退休老同志的幸福。

5.卫生院院长事迹 篇五

郑改琴同志,生于1975年6月,2001年毕业于宁夏医学院中医本科专业。郑改琴同志不计个人得失,扎根农村10年,全心全意为农村广大老百姓服务,赢得了农村群众的信赖,展现了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高尚的医德和崇高的职业精神。

一、以医院大局为重,勇挑重担

2002年因全县基层医务工作者短缺,郑改琴应卫生局的安排,到比较偏远的凤岭乡卫生院工作,她一人兼数职,既要看病人还要干护理、兼药房。艰苦的条件注定了她将成为一个“全科医师”。根据工作需要,于2004年郑改琴同志被安排到桃山中心卫生院工作,在此期间,她主要致力于业务工作,一边刻苦钻研,一边向老同志请教。由于她勤勤恳恳,日门诊量平均达26人次,这对于一个乡卫生院工作人员来说,是一个无比的荣誉。鉴于她为人正直坦诚,工作认真踏实,责任心强。卫生局领导于2010年任命郑改琴为山河乡卫生院院长。担任重任后,更加严于律己,以大局为重,勇于承担责任。既是领导者又是实施者,既是司机又是搬运工,作为一名女同志,她费尽心血,绞尽脑汁,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带领山河乡卫生院全体职工两年连续获得综合考核第一的好成绩。

二、精益求精,善于提高自已。

刘海燕同志积极参加一线工作,在技术上精益求精,特别是在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时,了解新方法、关键步骤、配合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坚持参加业余学习,阅读各种护理杂志、妇幼保健知识,了解新技术、新业务,并把它运用到工作当中,并不断总结经验。她坚信有些素质不是天生的,来源于坚持不懈的学习与长期的积累。她在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追求,并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工作中,让自己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白衣天使。

三、开拓创新,锐意进取

2010年单位由于业务人员严重不足,化验室的老同志面临退休,化验室没有后备人员的情况下,刘海燕同志再次服从单位的安排,到县医院进修化验室工作。再一次的工作变更一切从零开始,刘海燕同志没有灰心,依然保持高昂的热情和刻苦的学习精神,在短短6个月的进修时间里学会了化验室的操作规程,为我单位婚检、孕检、儿童体检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四、以院为家,全心奉献。

虽然爱人工作也很忙,孩子,老人需要照料,但是这么多年来她从未迟到早退过,尤其是担任护士长期间,在家里的时间就更少,每次回家累得不想做家务,进门倒头便睡。她总说愧对家人。可是只要科里护士家中有急事请假,她都会自己主动顶班。有时手术多,她一连几个星期没有休息,可她没有喊过苦和累,没有要过一分加班费。

6.卫生院院长事迹 篇六

2 0 1 3年1月5日下午, 荣膺“最美乡村医生”殊荣的10位乡村医生, 在中南海受到了李克强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陈凡经就在其中, 他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中脱颖而出, 成为江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医生。

坚守小岛为乡亲解除痛苦

今年58岁的陈凡经从医38载, 是江西省新建县南矶乡卫生院院长。

南矶乡是地处鄱阳湖中的一个小岛, 位于新建县东北部, 距省会南昌市区65公里, 距新建县城70公里, 全乡辖区面积300平方公里, 4886口人, 常住人口不足3000人。南矶乡曾是血吸虫病重灾区, 上世纪60年代, 这里血吸虫病泛滥, 瘟疫横行, 南矶乡又被人们称为“瘟神岛”。在陈凡经的带领下, 南矶乡卫生院建立起血防、卫生、保健三位一体的防治新机制, 不仅将“瘟神”拒之门外, 而且实现了村民常见病、多发病岛内诊治, 大大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水平。据统计, 南矶乡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由上世纪60年代的60%下降至现在的5%以下, 平均寿命由当时的不足50岁提升至70岁。

1972年, 陈凡经在当时的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新建县分校医务班学习三年后毕业。

1974年10月, 陈凡经如愿以偿地成为南矶乡的一名“赤脚医生”, 从此开始了身背药箱走村串户、湖滨港汊诊察送药的生涯。

去年春天过世的袁坝女是一位晚期血吸虫病患者, 自1976年来卫生院看病后, 陈凡经就认识了她。几十年来, 只要她犯病, 带个口信, 陈凡经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上门给她送医送药。逢年过节, 陈凡经总要买些吃的去看望她。袁坝女老人也把他当成自己的儿子一样, 常常对人讲:“没有陈凡经这个崽, 我是活不到今天的。”去年, 老人临终前一定要儿子把陈凡经叫来。陈凡经来后, 老人安详地离开人世。

“1995年的一天晚上, 风急浪高, 一群人抬着病人向卫生院跑来, 一面跑一面喊救命。我出来一看, 是村民万祥平老人, 一进卫生院, 老人就吐了一脸盆血。我立即给他用药, 可不久又开始吐血。老人突发由晚期血吸虫病引起的消化道出血, 生命垂危。由于卫生院没有血源, 又没有抢救设备, 病人必须马上转院。”陈凡经述说着, 仿佛就像发生在昨天的事情一样。

当时就要下暴雨, 鄱阳湖浪大, 漆黑一片, 这时候下湖转送病人非常危险, 搞不好就会船毁人亡。“这个病人一定要转送, 耽误不得, 不然就有生命危险, 算我一个, 还有谁去?”那晚, 包括陈凡经在内的三名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乘坐一艘渔船, 顶着风浪, 在漆黑的鄱阳湖上划行了两个多小时, 终于把万祥平送到南昌市第一医院。由于转诊及时, 万祥平老人得救了。

陈凡经在做血吸虫病检测。

陈凡经在给晚期血吸虫病人检查。

今年1月20日, 大寒节气, 寒气逼人。在南矶乡卫生院住院部, 68岁的向阳村晚血病人魏梅香打着点滴。说起陈院长, 老人一迭连声地感谢。她清楚地记得, 2006年12月8日晚上8点多钟, 因为慢性血吸虫病突发导致食管破裂, 她不停地呕血。一到卫生院, 陈凡经就立即组织医护人员护送她到南昌市第二医院。在太子河渡口, 魏梅香又开始呕血, 随行的医生都吓坏了, 这样的病情谁都没见过。车子一路颠簸, 到晚上10点多钟终于赶到市医院, 经过紧急抢救, 两天后魏梅香终于缓过来了。

在南矶岛上, 治疗血吸虫病患者占到医院工作量的大半,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近200人。陈凡经能够叫得出每一位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名字, 说出他们的年龄和既往病史。

痴心不改坚守在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一线

南矶乡的湖水中潜藏着寄生血吸虫的钉螺, 每年春秋两季, 陈凡经都要组织人员在滩涂上喷洒药剂灭杀钉螺。陈凡经说, 阻断血吸虫病传染源的关键是避免接触疫水, 可南矶岛上的老百姓为了生计, 必须下湖捕捞鱼虾, 打藜蒿草, 不可避免反复感染血吸虫病。那些为了生计辛劳了一辈子的老人, 现在都已进入血吸虫病的晚期, 过去他们只能在痛苦中忍受煎熬等待死亡, 而现在不同了。从2005年开始, 国家开展了晚期血吸虫病病人康复计划, 每年为每位晚血病患者提供5000至8000元的治疗经费。“国家有这么好的政策, 我们就应该把这些钱实实在在地用到老百姓身上, 让他们得到实惠、恢复健康。”陈凡经感慨地说。

从2009年开始, 江西省政府在鄱阳湖推行“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湖区防疫推广工作, 新建县政府也在南矶乡实行“封洲禁牧”。传染源控制工作最棘手的事情是耕牛处置, 虽然新建县卫生局、血防站、乡政府做了大量工作, 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动员, 但仍然有少部分农户不能很好地配合。面对这种情况, 陈凡经主动请缨, “做百姓的思想工作要有耐心, 首先得理解他们, 让我来吧。”

朝阳长征村孤寡老人万绍祖, 今年61岁, 家境贫寒, 饲养的母牛已孕, 坚决不同意处置耕牛。“我无儿无女, 得靠养牛来养老, 再说母牛怀了孕, 就是要处置, 也不能以一头牛的价钱来补偿我。”面对倔强的老人, 陈凡经一次又一次地上门, 苦口婆心为他讲解政策, 除按政策补助1000元外, 还叮嘱朝阳村委会照顾困难户补助1000元, 卫生院也毅然补助了3000元, 这样, 才终于做通了万绍祖老人的工作。

向阳村民魏治宣, 今年76岁, 有5个儿子。他对上门做工作的陈凡经说:“耕牛我不处置, 崽多不如牛, 牛可以养老, 崽不养老。”针对老人的想法, 陈凡经的一句话便打动了他。“崽不养老国家养, 病了崽不出钱我免费, 没衣没被我送来。”陈凡经是这么说的, 也是这么做的。在陈凡经的过问下, 南矶乡的耕牛处置工作得以妥善解决。

1989年, 时任国务委员的李铁映在南矶乡视查工作时嘱咐:“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要从娃娃抓起”。每年南矶乡中、小学开学, 陈凡经都会到学校为学生上血防健康教育课, 指导学校建好健康教育室, 宣传血防健康教育知识, 使南矶乡中、小学学生血吸虫病感染率下降至零。

无怨无悔到白头

南矶乡每年逢汛期, 一片汪洋, 出行极为困难。从岛外购买的日常生活用品和食品常常断档, 有时连电视都收看不到, 更谈不上娱乐生活了, 天一黑就只有关门睡觉或守护病人。曾和陈凡经一起工作过的8位同事由于难以忍受寂寞等原因, 先后离开了南矶岛。

“确实有过几次干部交流的机会可以离开这里, 可我没同意。我想, 那么困难的时期都过去了, 现在比过去好多了。”当问到为什么能在南矶岛坚守这么多年时, 陈凡经这样说。

几十年坚持不懈地付出, 赢得了乡亲们的理解和尊重。62岁的邱让遥老人告诉我们, 要不是陈医生, 他就活不到今天。这些话也是很多南矶乡老人的心声。不到南矶乡, 我们很难想象这里的老人对生命、对生存、对活了多大岁数的那种敏感。老人们坐在一起时, 话题总离不开聊一聊哪个村还有哪位老人健在, 多大岁数了, 自己排名第几。这就是这些六七十岁乃至更年长的老人生活中挺重要的一件事情, 仿佛这样一聊, 他们就活得更有劲、更有盼头。

“我是农民的儿子, 生在这里, 长在这里, 这里有我的父老乡亲, 他们需要我, 我也离不开他们。”58岁的陈凡经这样继续道。

7.卫生院院长个人总结 篇七

二、在领导管理业务方面

首先,我认真积极协助院长的各项工作,做好一把手的得力助手作用,努力按时完成上级和院长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在防保管理工作方面

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防保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制定严格的科室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督促协调好防保工作人员与全院职工共同按时按要求完成各项业务工作。实行全院职工参与防保工作和“降消”工作,且实行分片包干制度,充分利用双休日下村做好计免和“降消”调查工作,特别是在XX年我县的计免“黄牌”脱帽工作中,我组织协调好防保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整理计免资料,带头深入各村屯,特别是边远的空白薄弱村屯进行入户调查适龄儿童的接种、上卡及上证情况,做好查漏补种和补卡补证工作,并对群众实行面对面宣传、教育防保知识和医疗保健知识,使人民群众的防保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经过努力,我乡的计免工作和“降消”工和均达标,为我县成功解除“黄牌”警告贡献了力量。

(二)、在后勤管理工作方面

严格管理好水、电、通讯等设施的正常运转,为医院全面开展工作提供后勤保障。在全院开展爱院卫生活动,实行科室做好各自的清洁、消毒工作,定期组织全院打扫卫生、消毒工作,并定期检查评分,实行奖罚制度。严格监督清洁工按时按要求做好医院公共场所的清洁、消毒工作。经过严格管理和全院职工地努力,现我院已经营造了一个卫生、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就医环境,一改过去我院卫生院不卫生的不好形象。

(三)、在医院劳动纪律管理方面

协助院长制定完善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实行以制度管理工作,加强医院行风建设,首先领导要严格要求自己,奖罚分明,公证廉洁,坚决重罚院内非法行医和私卖药品等违法违规行为。组织职工学习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强化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诚信、满意、优质服务的就医环境。

三、个人学习和工作方面

我认真学习各科医学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活动,并于今年取得了大专学历。平时虚心请教,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技能和管理水平。团结集体,积极参加门诊工作和抢救工作。

四、个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因未经过正规系统的领导岗位培训和学习,在领导艺术和管理经验方面尚存不足。

2、有时由于管理过严,未能给职工完全发挥个人的才能。

3、个人的理论和实践待加强。

五、今后设想

1、加强学习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技术。

2、虚心请教,加强学习领导管理技能和总结管理经验,不断完善自己。

3、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接受领导和职工的监督,认真改正个人存在的问题。

8.卫生院院长述职报告 篇八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及市计生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医院班子成员的大力协助下,坚持“科学发展、技术突破、人才兴院、质量强院”的发展战略,在医院管理机制、运行机制上大胆创新,实现了基础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重点学科建设的新突破。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卫计委九不准等要求认真做好勤政廉政工作,切实履行院长职责,经过不懈的努力,高效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简要汇报如下,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思想和学习情况

要做事,首先要学会做人,这是自己多年来奉行的准则。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把自身的修养,做人的道理贯穿始终,不断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教育和学习,从严要求自己,正确行使自己的职权。一是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文化知识水平。加强对新形势下卫生体制改革的认识,提高决策能力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避免工作失误,做到为人正派,公平公正,当好带头人,维护班子的团结,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二是求真务实,勤于院务。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科室,关心职工生活,坚持院长行政查房,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推动医院改革朝着正确方向前进。

二、廉洁自律情况

坚持廉洁从政,注重人格修养,不滥用职权,做遵纪守法的表率,做廉洁自律的表率,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到,凡是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始终按照工作权限和工作程序履行职责。深刻理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理论,不断提高自己勤政廉洁的自觉性、坚定性。时刻铭记医院院长的职责,严于律已,克已奉公,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全心全意为职工着想,为病人着想,为医院的发展着想,以优良的品德素养赢得职工的信赖和支持,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清正廉洁的内涵。积极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紧紧围绕工作岗位认真查找岗位职责风险、权力职责风险、制度机制以及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的潜在风险,查找廉政风险点38个,制定廉政风险防控措施150余条,进一步推动医院反腐倡廉建设。

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相关规定

在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市委五项规定及卫计委九不准方面,秉着认真贯彻落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的思想,带头执行规章制度,不自制特权;带头抓好廉洁自律,不以权谋私;带头倡导节俭之风,不奢侈浪费;严格按照规定配置办公用房;发扬刻苦勤奋,自强拼搏的精神,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准则开展工作和党务活动,把作风建设作为推动医院发展有力推手,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对干部职工反映的问题,真心实意地解决,坚持“有问必答”的工作作风,讨论和决策以大局、长远、整体利益出发,积极推动医院的发展。

四、履行医院管理职责情况 随着医院管理体系的不断加强和完善,以及先进的医院管理理念的引进,我院已形成了一套自主实用、规范高效、运转顺畅、监管有力的医院管理体系,各项事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1、基础建设上台阶

今年,我院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新的跨越,新建的8834医疗综合楼投入使用,使开放床位数达到了450张,标志着我院步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根据实际发展需求,高标准、高起点进行设备引进和更新。20PC年共投入1144万元,购置了超高档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全自动生化免疫一体机、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超声刀、口腔全景机、X线口腔成像系统、无创呼吸机等大小医疗设备116台(套),20PC年购置的西门子1.5T核磁共振、西门子128层螺旋CT也正式投入临床使用。随着高新设备不断应用于临床,医院整体诊疗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

2、内涵建设有创新

在人才培养上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切实打造一支“留得住,靠得住”的人才队伍。加强学科建设上今年新设了新生儿科、肾内科,成立了血液透析科,使专科特色更加突出,病员量持续增加。在医疗质量上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坚持“三基三严”学习和考核,严格落实院科两级病历质控制度。实行院级领导科室包干制,明确责任,连带奖惩。在医院技术创新上积极鼓励引进开展新技术项目,每年开展新技术都在十余项以上,目前能开展“二甲”医院所有技术项目及三级医院诸多技术项目,部分项目填补了全市县级医院空白。在服务质量上实施各项惠民利民政策,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成立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专家志愿者三支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到学校、社区、村镇、居民家中进行免费体检、义诊、送医送药等。

3、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落实药品采供“三统一”及“零差率”销售。药品降价率达15%,切实让利于广大患者。全年让利671.47万元。二是加强县镇一体化建设。xx年,我院在托管工作上持续推进,从管理、技术、设备、医疗、学科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选派业务骨干进行业务传帮带、无偿援助先进医疗设备、提供学科发展基金等。使xx和xx中心卫生院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迅速提升,业务量成倍增长,县镇一体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年来,通过全体职工的精诚协作,全院门急诊人次22.31万人,同比增长了1.7%;出院人数12131人,同比增长了1.9%;手术1552例;床位周转次数38.9次/床;床位使用率106.9%;120急救站院外出诊1417次;为不同人群做健康体检16275人次。接收进修实习进人员144名;全年无医疗事故,无不安全事故,无违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情况发生。医院被省卫计委评为陕西省“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成为全省两家,xx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县级医院。并被省卫计委作为唯一推荐的县级医院参加全国“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的评选。尽管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履行了一个院长应尽的职责。但是静下心来思考,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自己在理论学习方面还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加强。医院专科人才短缺,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编制过少的现状还没有很好的进行解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克服困难,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带领全院职工团结一致,奋力拼搏,为医院更快更好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017年卫生院院长述职报告

根据县卫生局、乡党委政府工作的安排要求,我把我从领导工作以来的工作向各位领导作以汇报。

一、履行本职工作情况

我担任xx卫生院院长以来,在乡党委、政府及主管局的正确领导下,以“xx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回顾总结三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创建“人民群众满意卫生院”为契机,积极开展“医院质量管理年”活动。以创建“人民群众满意卫生院”为契机,积极开展“医院质量管理年”活动,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努力提高我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同时着力加强全院职工的服务意识,品牌意识。20xx年以来,卫生部要求开展“医院质量管理年”活动,省卫生厅倡导在全省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创建“人民群众满意医院”活动,该项活动对于提高服务质量,树立医院形象,促进医院发展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这项活动,推动医院各项工作上台阶,我们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提高医疗质量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医疗质量意识,形成“质量兴院”的良好风气。建立健全了“层次分明、职责清晰、功能到位”的必备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完善了各项医疗制度并形成了严格的督查奖惩制度,实施了一系列保证医疗质量的措施和方法。活动开展以来,医疗质量明显提高,几年来从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医院业务量也有较快的增长,每年年门诊、住院人次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0%和20%。

二是在改进医疗服务上下功夫,为使创建活动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和效果到位,医院把创建活动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和“实事工程”来抓,为病人提供最温馨的“人性化服务”,展开了换位思考,把自己置身于病人的角度,从病人的思维出发,提倡医患零距离接触,推出了“六项便民利民措施”,将人性化服务贯穿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在临床护理式工作中贯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促进患者心理和身体的康复。广泛了解病友及家属的要求和意见,在醒目位置设立投诉箱、意见箱,公布投诉电话,本着“闻过则喜”的态度,虚心接受,只要要求可行,意见合情,医院就全力解决,认真整改,直至病人和家属满意。三是在控制医疗费用上下功夫,使患者以最低的费用享受到最优质的服务,几年来我们规范药械的进货渠道,降低了药品价格,平均降价幅百分之20,要求各科室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临床医务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在诊疗活动中遵循“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原则,在用药结构提倡成本低、效果好的“朴素治疗”,纠正滥开检查、开大处方的行为,为此制定了以常用药物为主的《基本用药目录》,和用药范围上,对临床用药进行指导和控制,建立临床用药分级管理制度,加强处方规范化管理,做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了药品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四是在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上下功夫,按照卫生部的“八项行业纪律”和省卫生厅的“八个不准”的要求,完善医德医风考评制度,考评结果与医务人员的工资、职称晋升和评先评优挂钩,加大了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对群众反映医德医风不好的工作作风,“一次投诉待岗”制度。把医德医风建设作为立院之本。院张榜公布医疗收费标准,实行医疗费用和药品价格公开透明,经常告诫医护人员“我们要把农民患者的医疗费用压到最低,让他们看得起病”。

(二)改善就诊环境,提高服务意识,方便群众就医,保障患者权益。三年前xx卫生院破旧的房屋,阴暗潮湿的环境,特别是“老三件”的诊疗设备,使来院就诊的病人越来越少,在卫生局和乡党委政府的大力协助下,在浙江援建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修建新的xx卫生院门诊业务用房682平米落成并投入使用,使就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我院为简化环节、让利百姓,对来就,方便患者就医。在住院部设立饮水机,免费为病人及其陪护人员提供开水。我多次与指挥部领协商钩通关系,的到他们的关心和支持,我院离县城交通很不便,如有严重病人无法解决急时送上级医救治的难题,经过多次的协调和恳求,浙江指挥部xx分指挥部给我院捐赠价质十万的救护车一辆,并切给我院修建了职工食堂,解决了职工生活问题。有了援建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给我陔增加了斩新的办公设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并切解决了过冬的取暧设施空调5台,有上级卫生局的关心和支持,浙江的援建我们一定要好好的努力工作,在这么好的条件和舒实环境我们更要做好本职工作,为广大群服好务,回报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我院成立了新农合领导小组和审核、补偿办公室,为患者出院及时进行审核,补偿,确保出院患者在当日就能得到补偿,方便参合农民就医,切实维护了参合农民的利益。

(三)防保工作不放松,确保妇女儿童健康权益。防疫保健、公共卫生是卫生院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卫生院专门成立了防保组,为防保组配备了电脑,建立健全了门诊日志和传染病报告制度,实行专人专报,传染病采取网络直报,保持24小时网络畅通,保障了市、乡、村三级网络建设。创建规范预防接种门诊,每月8日定点对全乡0-7岁儿童开展计划免疫接种工作,保证接种质量的同时给患者提供方便,受到了农民朋友的欢迎。

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积极参与妇联,计生站和中、小学校开展了爱滋病、非典、禽流感、肺结核等传染病的宣教活动。(四)创建“平安卫生院”,保生命健康。以创建“平安卫生院”为契机,教育职工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技术水平,同时加强医院内部的防火、防盗工作,建立医疗纠纷预警机制,努力把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中,三年无一例医疗事故和医疗争议发生,顺利通过了“平安医院”的评审。

(五)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人才培养,进一步改善人才结构。要在医疗市场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首先应该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队伍,而且医疗设备配套应紧跟临床需要。几年来,在医院资金异常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选派临医生去省、市医院进修学习,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善我院的人才结构,使医院的科技含量、医疗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如今的xx卫生院,“把尊重病人、爱护病人、理解病人”作为工作宗旨,全体医务人员知难而进,共同奋斗,形成了蓬勃发展的局面,今年业务收入由3年前的几万增加至35万元,年门诊8千余人次,年住院282余人次,较3年前增加了三倍,xx卫生院基本医疗、公共卫生、防预保健、康复等为一体综合性农村重点卫生院之一。

二、廉政廉洁自律情况

医院的发展,关键是医院班子是否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了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全院干部职工的殷切期望,上任后首先是抓好了班子建设,并在工作中做到三个带头: 一是带头搞好党政领导班子团结。着为我本人一名共产党员首先在每项工作中要起到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医院改革和建设中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并在工作中注重尊重职工及各级领导,做到“思想上多交流,工作上多通气,决策上多商量”。

二是带头执行“三大纪律八项要求”,坚持民主决策。对重大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都经过集体讨论决定。我院在药品购销中做到公开,医院实行药事管理委员会、药剂科、采购人员逐级把关的做法,一般情况下进行药品竞争性寻价采购,按最低价采购的原则购入,由院药品管理小组管理药品购进工作,由具体负责管药库人员和院务会其它人员谈价进货,从不外出购药,杜绝了个人得药品回扣的不正之风。

三是带头廉洁自律。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始终严格自律,注重人格修养,不滥用职权,强化表率作用,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到,凡是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作为卫生院的院长,平时面对的诱惑很多,自律、自盛自爱非常重要,为此上任伊始便自己给家人定下规矩,公事一律在办公室谈,凡到家里拜访的,一律不开门,从而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我这几年的工作主要是上级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全靠全院职工的大力支持,和工作的努力,对我工作的监督和关心,在履行职责中难免还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和同事们提出批评意见,我将虚心接受,认真整改。我决心在当地党委政府和主管局的领导下,在社会行风监督员的监督指导下,认真领会十七大会议精神,团结并带领全院职工扎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为xx乡的农民百姓的医疗保健工作作出新的努力。

9.卫生院院长事迹 篇九

作为曾经在白求恩身边工作过的战友,辛育龄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的“白求恩精神”,深深地镌刻在他的心中,并作为人生道路的“指南针”,指导着他从一名普通的战士成长为德艺双馨的著名医学专家。

“白求恩精神”在辛育龄从医70多年的岁月中,始终作为一种图腾般的精神支撑,促使他对党和国家无限忠诚,对患者无限热爱,对事业发展无休止地探索,使他把大半生的精力都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医学事业……

白求恩身边的“小战友”

1939年初,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来到了冀中军区。当时正在政治部做宣传员的辛育龄,被安排担任白求恩医疗队的药剂员,协助白求恩的医疗工作。在和白求恩朝夕相处的日子里,辛育龄看到了白求恩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地工作在最危险的战斗前线,这种工作态度和医者情怀极大地感染了辛育龄。

1939年春, 日军对冀中军区大扫荡, 贺龙为了打击敌人, 亲自组织并指挥了著名的“齐会战斗”, 一举消灭了两百余名日军, 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抗战信心。据辛育龄回忆, 当时白求恩不顾个人安危, 带领手术队亲赴前线阵地。同志们劝阻他别离敌人太近, 可白求恩却说:距离阵地越近, 就能救治越多的伤员。战斗中, 日军又调来大量增援部队, 贺龙司令员命令白求恩撤出阵地, 而当时他正在抢救一位腹部因被炮弹炸开而致肠子外露的八路军连长, 手术还没有结束。贺龙司令员派警卫员催促白求恩撤退, 但白求恩仍然镇定自若, 仔细止血、冲洗腹腔、还纳肠管, 坚持将手术做完。大家都为他临危不惧的超人胆量和精湛技术所感动。

在平时,白求恩总是不辞辛劳地为伤员检查病情,有时甚至为伤员献出自己的血;他还经常把自己的食物送给伤员,一心一意为伤员着想。白求恩的这些举动,让年轻的辛育龄真切地体会到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采访中,辛育龄还讲述了另一次战斗中的经历。因日军飞机轰炸,使辛育龄牵着的驮药箱的马匹受惊而导致药品撒了一地,白求恩看到后非常生气,便跑过来斥责辛育龄。当辛育龄不顾敌人的炮火,拽住惊马,整理药箱时,白求恩发现辛育龄的左手臂在流血,就急忙叫住他说:“小鬼,你也受伤了!来,我先给你处理伤口……我不是骂你,我是恨日本侵略者!”讲到这里,辛育龄让记者看了那道一直陪伴他走过战争年代,直到今天依然留在左臂上的、由白求恩大夫亲手缝合的伤痕。这道伤痕已经成为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和白求恩大夫崇高人格与精神的见证。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同志光荣牺牲了。辛育龄深藏起内心的悲痛,将白求恩光辉不朽的精神转化成一种顽强不屈的力量和意志。当时还只是一名药剂员的他,萌生了“学医救人、学医救国”的念头,并谨记白求恩的启蒙和教诲,以白求恩为榜样,开始了新的征程。

从战士成长为医生

1940年,辛育龄根据冀中军区卫生部决定,筹备建立了冀中制药厂,当年19岁的他担任厂长。辛育龄克服了当时的一切艰难,开动脑筋、虚心求教,使药厂自主研制出应急药品扑痔母星、疥疮软膏,解决了当时困扰部队的两大顽疾———痔疾和疥疮,缓解了部队少药的局面。在这个过程中,辛育龄也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医学知识,逐渐向一名医生的方向成长。

1942年,辛育龄被组织上派往延安,通过培训,考入了中国医科大学。辛育龄十分珍惜这个难得的、宝贵的专业学习机会,他如饥似渴地一心扑在学习上。对于延安的生活,辛育龄回忆说:“当时延安的物质生活是极端匮乏的,可是那里的人们在精神状态上都是生龙活虎、信心百倍;尤其是在得知日本侵略者投降的时候,人们欢呼雀跃、载歌载舞地庆祝胜利,那个时刻我终身难忘!”

1945年后的解放战争时期,辛育龄根据组织安排赶往东北地区。他像白求恩一样组织医疗队,并把“白求恩精神”作为医疗队的工作准则。他们穿梭于各个战场,哪里有战火,哪里就有医疗队的身影。东北解放后,他接管了国民党留下的医院并担任院长,为东北医疗队伍的建设,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1951年,辛育龄被选派至苏联留学,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批送往国外深造的研究生。在留学期间,他选择了学习胸腔外科,并经过近5年的刻苦学习,成长为一名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技术的外科医生。

我国胸外科的开创者

1956年,辛育龄获苏联医科院博士学位后回国,被分配到中央结核病研究所工作。那时国内肺结核病十分猖獗,是威胁人民生命的“第一杀手”。为改变这一局面,辛育龄一心扑在学术研究上,废寝忘食,长期住在实验室。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在他的带领下,我国治疗肺结核的一门新学科———胸外科创立了。

20世纪50年代,辛育龄带领胸外科医务人员,开展了治疗肺结核的各种胸外科手术:胸廓成形术、人工胸膜外气胸术、胸膜外填充术等,挽救了许多危重肺结核患者的生命。辛育龄善于总结经验,他发现上述外科手术属于萎陷疗法,不能根除病灶,并且给患者胸部造成畸形和致残;尤其是不能治疗空洞型肺结核合并大咯血的患者,不少重症肺结核合并大咯血患者因治疗不当而发生窒息性死亡。为了解决此项难题,辛育龄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和准备工作:明确咯血的原因和定位———心肺功能监测———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方法及术后监护。在他的努力下,成功地治疗了200余例重症肺结核合并大咯血患者。该项创新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并挽救了大量重症肺结核患者的生命,获得了“卫生部技术革新奖”。

20世纪60年代,肺切除手术后支气管瘘的发生率很高,达8%~10%,常导致患者死亡,严重影响了肺切除手术的开展及临床疗效。为了攻克此致命性并发症,辛育龄反复研究肺切除时对支气管残端的处理方法。经过多次动物实验和残端愈合的病理观察,终于创新出了支气管残端黏膜外缝合方法。经4000例手术观察,支气管瘘的发生率仅为0.4%,基本上杜绝了该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治疗效果,保证了手术安全,该方法荣获“国务院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奖”。辛育龄还率先完成了气管袖状切除吻合法,首创了食管癌切除纵隔内吻合法,改进了肺切除治疗肿瘤和食管癌切除的技术操作规程,减少了术后合并症,并荣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20世纪70年代,辛育龄通过大量的动物肺移植实验,获得了有关肺移植手术及肺移植后抗排斥反应的宝贵经验,开国内肺移植手术之先河。1979年,辛育龄成功完成了2例人肺移植手术,这对此后人肺移植手术的开展而言,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并填补了我国肺移植科研领域的空白,为此,他荣获了“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20世纪80年代,辛育龄主持我国各民族的白细胞分型调研工作,并创建了我国HLA细胞系库,为我国开展人体免疫治疗和脏器移植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1956年至2004年,辛育龄一直主持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工作,共完成了15000余例胸部手术,先后培养出20余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辛育龄的带动下,还建立了我国胸外科教研一体化的医学教育体系,为我国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高水平的胸外科人才。

中西医结合,突破临床难题

西医出身的辛育龄,还非常重视学习和运用祖国传统医药学,他是我国针刺麻醉的创始人和带头人。1959年,辛育龄经脱产学习中医后,便将针灸疗法用于胸外科手术后刀口疼痛和咳痰困难的临床治疗,还相继开展了针刺麻醉的实验研究。辛育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在针灸镇痛研究中取得了成功,为那些不适于药物麻醉的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为了验证麻醉效果,他甚至以身试“法”,仅通过针刺麻醉给自己做阑尾切除术。1965年,他成功运用针刺麻醉施行了肺切除手术,此法既安全简便,又减少了药物麻醉带来的并发症,成为世界首创的治疗方法,并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974年,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团在叶剑英元帅的陪同下,观看了辛育龄主刀的针刺麻醉肺切除术,并大为赞赏。

针刺麻醉肺切除术的成功是西医学习中医的典范,中央领导对此十分重视与关怀。卫生部指定由北京结核病研究所作为培训基地,负责开办培训班,向全国推广此项新技术。辛育龄任全国针刺麻醉临床协作组组长,他依据手术种类的不同,又分别成立了脑外、胸外、普外、妇产科等12个针刺麻醉手术协作组。5年间,各协作组共完成各种针麻手术10万例,成功率达92%。辛育龄利用针刺麻醉亲自操作肺切除术1400多例,成功率高达98%。针刺麻醉手术的成功揭示了针灸的镇痛原理,发现通过针刺可使脑内产生内源性吗啡样物质,该发现引起了各国医学界和科学家的极大关注,极大地促进了针灸技术的国际化发展。

创建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

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时期,辛育龄不管受到怎样的侮辱和批斗,仍时刻以医生的职业道德来要求自己,以“白求恩精神”来激励自己,下了“批斗台”就又走上“手术台”,虽然当时的社会环境十分恶劣,但辛育龄的医学临床科研工作却从未间断过。

改革开放以后,全国各行各业百废待兴,辛育龄的人生再一次焕发出火热的激情。1981年,他接受了筹建中日友好医院的工作重担。这是中日关系正常化后,时任日本首相的大平正芳于1980年来华访问时,为增进中日友好而提出的建议。经两国政府友好协商后,签署了合同,日方总投资为165亿日元。双方代表就医院的体制、规模、性质等问题进行多次磋商后,一致同意由我国卫生部直属领导,并定名为“中日友好医院”。医院设有1000张病床的医疗部,300张病床的康复中心,以及临床医学研究所和高级护校。然而,日方提供的165亿日元并非全部为现金,而是以物计价,即建筑材料由中国购置,而医疗仪器用日本产品。辛育龄对装备日产仪器存有戒心,因为他知道日本的大型高精仪器质量并不过关。于是,辛育龄提出,影像诊断、放射治疗、检验设备和电镜等高端仪器应购置欧美产品,但日方仍坚持推销日本产品。为了解决争端,辛育龄亲赴日本,专访了日本5家著名的大医院和科研单位,重点参观、调查其配置的高端仪器的价格和产地,结果有80%的仪器为欧美产品。面对这个调查结果,日方不得不答应中方的要求,将医疗仪器更换为欧美产品。

中日友好医院建成后,辛育龄一方面把精力放在医院的文化建设上,他通过各种渠道请胡耀邦题写了院名,请邓颖超题写了院词,由美术家周令钊设计院徽,音乐家施光南谱写院歌等;他还亲自主持设计了体现中西医结合含义的院旗,并确立了“患者至上,文明行医”的院风。另一方面,辛育龄还十分重视医院的人才建设,开院时所需的3000名编制人员均由卫生部分配到相关医院共同支援,辛育龄为选聘技术人员费尽心思;更让辛育龄焦虑不安的是,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大批精密仪器到院后无人负责接管调试,而对于那些昂贵的医疗设备,一旦管理失误,后果不堪设想。因北京市当时的人才不能满足医院科室高级领导人才的需求,辛育龄特请中央组织部特批50名进京指标,从各省市大学调来一批领军人物。辛育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终于建成了一所医教研相结合、以中西医结合为特点的国际性现代化综合医院。

开创中国电化疗学

作为中日友好医院的首任院长,辛育龄面对着纷繁复杂的行政事务,但他却并未因此而放弃自己的临床业务和科学研究。1985年,当中日友好医院的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后,辛育龄便又回到了一线临床工作上。在经过多次摸索和实验后,他又开创了我国一项新学科领域———电化疗学。

辛育龄借鉴了瑞典放射学家提出的“生物闭合电路学说”,于1988年在国内率先开展这一用于治疗晚期肿瘤的新方法研究,并命名为“电化学疗法”。在他的指导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迈计算机公司等协助单位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高级电化学治疗仪。1999年,电化学疗法被卫生部正式批准应用于临床,成为治疗癌症患者的重要技术,并开始向全国和全世界推广。1992年,在治疗恶性肿瘤的基础上,辛育龄又开展了应用电化学疗法治疗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研究,并取得了极大成功。至今,电化学疗法已治疗各类肿瘤患者万余例,对不能接受手术或放化疗无效的中晚期癌症患者,其有效率为70%;电化学疗法在3000余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治疗中,显示其有效率达94.5%。

辛育龄开创的电化学疗法,为晚期肿瘤患者和血管畸形患者带来了希望,开辟了一条新的医学学科道路,此疗法被卫生部纳入“十年百项新技术推广计划”。辛育龄曾举办150余次电化学疗法培训班,为全国培养了2000余名医师,还帮助欧美等12个国家开展了电化学治疗;曾获国务院颁发的国际科技合作奖、国际生物闭合电路学会的创新奖以及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上一篇: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作文下一篇:家长委员会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