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行业消费者行为分析调研报告

2024-06-29

服装行业消费者行为分析调研报告(共13篇)(共13篇)

1.服装行业消费者行为分析调研报告 篇一

服装市场消费者行为的分析调查报告

中国大学网(http://)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衣、食、住、行”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衣”,人们对服装的要求更是一日千里,从颜色到款式,再到品牌,不同的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心理形成了不同的消费层次。

一 服装市场的消费者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

目前中国大陆的人口近13亿。服装消费者是一个绝对数量巨大的群体。这个数字是对中国服装消费者群体庞大特征最有说服力的描述。消费者数量是任何行业都必须考虑的影响因素,对于服装业更是尤其重要。我国是传统上的服饰消费大国,所谓的“大”,正是来自于人口数量,它是作为服装行业前景重要的评估依据。不仅于此,国民经济的增长也为服装市场的消费提供了物质上的可能。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考虑中国这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消费群体时,考虑的不再是人人有衣穿的问题,而是满足当前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与服饰文化的要求。我国所拥有的是一个具备相当购买能力及旺盛的购买欲望需求强大的消费群体。

二 服装市场的消费者是一个复杂的群体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受收入水平、地理区域、民族习惯、宗教信仰、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并同时与个体的年龄层次、教育程度、审美趣味、消费目的等主观因素密切相关。中国是个具有古老历史、悠久传统、幅员广阔、民族为多的国家,其服饰消费者在上述种种方面的巨大的差异就表现在服饰消费诉求上的千差万别。因此,除了拥有庞大的绝对数量之外,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群体。从购买力分析,在我国,同时存在着从富裕、小康到温饱多个不同层次的服饰消费群体。如果以地区为标准做粗略的划分,基本表现为总体购买力和购买欲望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以天津消费者为例,天津市民的收入水平差异较大,因此显示出消费行为的显著差异。研究市场可以发现,在高中低各层次价格带上,消费者对服装品牌和风格种类的要求区别较大,低收入水平消费者对服装的价格要求偏重讲究“经济实惠”;中等收入水平的消费者注重服装既要美观舒适又要价格合理、易于接受;高收入水平消费者则有很大不同,他们讲究品牌档次、要求服装能够显示其身份品位而忽视价格的高低。因此就要求服装市场的错位经营,以满足各层次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不同的地区差异引起的消费行为差异程度也随消费者收入水平的高低而变化:在中下层消费者中,它表现的较为突出,但在上层消费者中却并不明显,这是一个共性问题,目前居于高价位的品牌如SPRIT、ELLE、POLO、FENDI、BCBG、MAXMARA、等,其在京津两地的销售业绩和人气程度并没有太大区别。在上层消费群体里,区域差异的影响并不能引起多少消费行业上实质性的不同。无论在哪里,他们的消费都会集中在那些标示着高贵和财富顶级品牌的范围里。

消费目的的不同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对于服饰消费者说,自己穿着和送礼是两个最基本的消费目的。当送礼成为目的时,消费者的选择标准就很可能集中在价格这一个因素上了。在这种特殊的消费行业中,常规的消费者划分原则就会完全被颠覆,即便是很穷困的人

也有可能购买几倍于其消费能力的服饰商品,以求“体面过人”的效果。

以上种种可能引发消费行为差异的因素都是可分辨和可预期的,适宜被用来作为例制定生产和营销计划的主要依据及参考,行业厂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 服装消费市场的消费者是一个心理逐渐成熟的群体

服装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逐渐成熟的群体,这是飞速变化中的国情导致的必然结果。表现在:

第一、消费者的整体收入在持续增加,这将导致对服饰类商品购买需求的增长和实际购买能力的进一步增强;

第二、消费者在购买倾向上开始呈现两极分化的特点,购买力逐步向高价位和中低价位两个区域集中。这种变化可以从市场对服饰类消费品需求变化中得到印证:高档的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受到欢迎,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上为多顶级服饰品牌的重要新兴市场,大路线的中低价位品牌同样销售看好;

第三、生活方式的变化使消费者对于服装种类的需求呈飞速上升的趋势。其速度之快,使得现有的服装商品每一刻都显现出某种程度的单一和过时。这种变化加快了国内服装市场的专业化细分,宴会服、婚礼服、休闲服、职业套装等等已经成为市场上的常规门类。可以想见在未来的服装市场上,针对性越明确的产品将越受欢迎。

第四、社会热点、流行文化、国际潮流都促使消费者的审美口味不断地变化。近二十年来,中国经济水平的显著提高使人们不再局限于服装的实用需求,开始关注服装的装扮自我、表达自我等更深层作用。他们对新生事物和时尚潮流的接受和消化速度都令人咋舌,但同时也不乏对自身传统的偏爱和坚持,从某种程度上说,几乎是难以捉摸的。

第五、消费者正在日益变得成熟。繁荣的市场和发达的资讯为他们提供了最好的速成服装教育课程。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摆脱轻信、盲从的消费习惯,逐步认识到自己的真正需求,对服饰风格、款式以及质量价格比都已经具备了更好的嗅觉和判断力。有见于此,了解他们的爱好,然后给他们最好的选择,将是企图进入中国服装市场的厂商的唯一正确途径。

第六、服装市场的消费者正在向都市化转型。这种变化是伴随着中国的都市化进程而来的。农业人口对服饰的需求与城镇人口的不同,都市化的消费人群渐渐地开始成为服饰消费群体的主体意味着一个全新的服饰消费时代的来临。在此过程中,消费者对服饰类商品的需求在数量、档次、种类等等方面都将完成阶梯性的提升,这一点是服装业者应该给予充分重视的。

四 服装市场的消费者在服装趋势上追求层次化和个性化

国人的穿着已经是所谓的和“国际接轨”,如今在城市的商业街上转上两转,经常能见到不少令人眼睛一亮的红男绿女。多数人的打扮也都开始追寻自己的风格或者特色敢在街头穿得张扬的个性的服装,感觉人们的精神面貌相对几年前清爽了许多,和发达国家居民的差别也多是在风格上,而不是在品质上了

层次化和个性化的服装消费趋势日益明显。消费层次的区分因收入、年龄、地域不同而开始呈现出显著不同的消费特征。往日那种瞬间铺天盖地而来颇有些压倒一切气魄的流行方式似乎已经不再会出现。90年代风靡一时的也叫健美裤的踩脚裤,因穿时裤脚踩在足下始而得其名。当时满街上幼女,少女,少妇,中年妇女,老年阿婆,不论高矮胖瘦,上学上班上街,一人一条,一律黑色深蓝暗红,实在堪称奇观。类似情况放至今日,恐怕只能被讥笑为某学校运动会出场式指定服装。流行方式的多元化,层次化,体现出大众获取信息的途径的日渐开阔。面对资讯,人们的选择余地大了很多,眼界也被打开了。

五 服装市场的消费以都市消费群的传导与辐射作用带动全国的消费行为

都市消费群在服装消费群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主要体现在它的传导和辐射作用上。都市通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起到发展核心的作用。中国的地区间经济水平很不平衡,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且分布广泛,国家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城镇的带动,对于服装业来说就更是如此。一般来说,服装潮流首先由上海、北京、广州等全国中心城市的消费者带起,随后传导到其周边中型城市,再由这些城市到更为偏远和内陆的小城镇,与此同时,每个城市又以圆周辐射的方式影响周边地区,最后遍布全国,形成一个按时间先后顺延的复合传播梯次,并以此带动和影响全国的消费行为。在整个传播过程,处于时尚潮流的策源地、服装消费前沿的都市消费群的关键的作用是无可质疑的。

此外,都市消费群较之农村消费群而言,在消费欲望和购买能力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在其绝对人数在服装消费群体上所占的比例并不很大。

六 服装市场消费者的品牌意识成熟

21世纪的中国市场越来越强调消费者的个性化、感性化,因此对消费者的心理把握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复杂。从品牌和消费者行为之间的复杂关系可以看出品牌建设的复杂性,品牌建设与消费者行为之间的互动、多变的关系。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品牌建设和维护的工作过程,起到指导消费者行为的作用。

品牌,是一种商品区别于另一种商品的标志,使商品独特个性的代表。品牌概念引入中国仅仅是近二十年的事,服装品牌也是如此,随着其商品逐渐受消费者的喜爱,其品牌也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品牌也不仅仅代表一个产品的符号,而是体现了产品的内在价值,良好的品牌声誉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衣食住行等维护生理需求的物质消费已基本满足后,人们在精神方面的消费需求就表现的越来越突出,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比以往要重视心理上的、情感上的满足,在这方面,品牌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我国的品牌管理较为混乱,国际品牌进出频繁良莠不齐,给我国的消费者造成识别上的困难,各品牌迟迟未能获得应有的拥护者。我国加入WTO以来,不断加快我国服装业的国际化进程,使服装企业在规模上和制造水平上已经具备了世界主流市场的基本条件。在未来的3年里服装企业将不断提高和更新经营理论及市场营销手段,大力发展自有品牌,进入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品牌附加值的新发展阶段。

当前所倡导的“名牌战略”是适应消费者行为而产生的,因为强势品牌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是品牌的最一般性能。强势品牌能给消费者心理带来一种冲击效果,产生购买动机,而一旦适用,由于较好的实际效果,而获得较好的评价,口碑逐渐形成,进而达到信任、强化、情感共鸣的效果,综上所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消费者行为是企业最为关注的因素之

一。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其所有的产品开发和营销活动都应当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基础来进行的,只有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服务才是企业的发展之道。

2.服装行业消费者行为分析调研报告 篇二

一、品牌依恋的概念

最早对依恋进行研究的是英国心理学家Bowlby, 该研究的背景起源于1969年的英国孤儿院, 当时院内儿童严重的心理问题引起了Bowlby的关注, 自此, 依恋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在心理学界得到了明确。他的依恋理论认为, 依恋是一种独特的情感联结, 它使婴儿与其抚养者之间能产生情感的独特关联。这种理论在今天看也许有些狭隘, 但其对以后心理学上对依恋的研究以及延伸到别的学科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 依恋的研究对象变化很大, 其研究视域不断开阔, 关注点不断丰富, 从儿童到成人, 从对人的依恋到对物的依恋, 从对具体、实在的依恋到对抽象的依恋, 如对品牌、文化等的依恋, 研究的触角不断延伸。从简单的描述和定性假设走向对实证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也有了广泛的探讨。目前, 学界对依恋的研究重点有其文化变异、内部运作机理研究、测量方法的开发等。

最早研究品牌依恋的是Schultz (1989) , 他通过常年的观察、实验, 对品牌依恋的内涵首次进行了详细的概括, 他提出, 品牌依恋的维度并不是单维的, 是多维的, 并且将品牌依恋的维度确定为三维:一体化、个性化、时间性。依恋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与外界没有关联的个体, 从从属性上说, 它也既不属于个体, 也不属于特定的所有物, 依恋代表的是个体与所有物两者间的联结程度。

Park (2006) 等学者认为, 品牌依恋有两个维度, 即品牌和自我相关性、认知和情感依恋, 他们认为, 品牌依恋是"连接消费者与品牌的认知度的情感纽带"。当消费者将一个品牌与自身经历、情感在脑海中联系到一起的时候, 消费者就会对品牌产生独特的情感, 这种情感会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强烈的欲望和追求, 这在行为上表现为对品牌的关注偏好、甚至是重复购买行为。

二、品牌依恋模型-形成机制

Buttle (1998) 等建立了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依恋模型。其观点认为, 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依恋关系具有三个维度:企业的价值维度、功能性价值维度和关系价值维度。顾客对企业的依恋程度就是体现在这三个维度上, 该模型指出, 消费者对品牌的依恋程度越高, 那么他们对品牌的持续关注程度、重复购买率就会越高。

Park等学者的品牌依恋模型以品牌个性理论为基础, 认为品牌是一种资源, 消费者通过从品牌中吸取资源, 可以实现自我的理想价值。这里引申出一个概念-品牌人格化, 即将静态的品牌看作具有"人性"的真实的"人", 这样品牌所能提供的价值就不再狭隘, 它可以提供象征性的资源、具有审美的价值、可以建立长久相处的持续关系等。

三、服装品牌厂商培养消费者品牌依恋的对策

服装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常用消费品, 消费者对其的需求巨大, 因此服装市场品牌多, 竞争激烈。如何在众多的服装品牌中脱颖而出, 是每个服装厂商都要面对的问题。品牌作为服装的软实力, 对于服装营销的作用不言而喻。本文认为, 下面几个方面可以对服装品牌提供借鉴作用, 提高服装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以及消费者的对该服装品牌依恋行为。

1. 差异化品牌设计

要想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满足消费者除了对衣服的基本要求的其他需求, 如实现"理想自我"等, 制造商可以从服装的设计度和时尚性入手, 增加服装产品的附加功能, 除了重视服装的裁剪设计, 保障服装的保暖性和美观性之外, 还要在提供消费者需要的功能性资源, 赋予消费者自我效能感上多下功夫。

2. 个性化品牌定位

制造商可以通过细致的市场调查, 让消费者清楚地识别服装品牌的特征和核心价值。还可以通过挖掘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态度以及对生活的追求, 挖掘目标顾客自我概念, 使其自发唤起对品牌的认知情感, 从而唤起消费者重复购买意图。

3. 整合品牌营销, 提升品牌形象

服装品牌厂商除了要一如既往地重视服装品质之外, 还要通过品牌策划和战略规划来的营销手段提升品牌形象, 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如今, 我们处在的社会资源丰富, 传播渠道也较多, 除了传统媒体, 可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品牌信息传播, 这样通过整合营销传播的方式,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从消费者真正内心需求入手, 为消费者提供的利益、符号、内涵要与目标顾客的内在情感和自我概念一致, 满足消费者"丰富自我"的需要。

摘要:品牌依恋作为营销学中的一个新兴研究方向, 因其对消费者越来越受到学者专家的关注。本文将系统梳理品牌依恋的定义、维度及形成机理, 从而为服装行业培养消费者品牌依恋提出对策。

关键词:依恋,品牌依恋,品牌忠诚

参考文献

[1]洪浏妗.服装品牌依恋驱动因素研究[D].东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年.

[2]董大海.品牌依恋理论研究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8, (2) .

[3]刘跃怡.品牌依恋文献综述[J].经营管理者, 2013, (3) .

[4]吕轩.服装零售过程的品牌营销管理探析[J].企业导报, 2012, (8) .

[5]张劲松.服装品牌经营的几种策略和品牌定位案例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 2009, (9) .

3.河北服装行业产业提升的对策分析 篇三

关键词:服装产业行业提升

0引言

服装产业作为河北十大主导产业之一,在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应优化结构,重点发展,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富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事实上,以贴牌加工为主的河北服装产业如何实现产业升级,加快服装大省向服装强省的跨越是当前必须面对的问题。

1河北服装行业的现状

作为北方的服装大省,近十年问河北服装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全省服装企业已发展到40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80万人,并初步形成了容城服装、辛集皮衣、宁晋牛仔、安新羽绒、清河羊绒和卓达服装产业园这六大区域性服装产业集群。另外肃宁、枣强、青县、磁县等服装集群加工地也渐具规模。即使这样,位居中国服装产量前10名的河北,其年产值却与同样排在前十位的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省份相差悬殊。另外,河北省目前只有“雪驰”、“大羽”、“鸣鹿”等寥寥几个中国名牌和“比琦”、“伴纵”等10多个省名牌而已。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河北服装行业没有一个享誉全国的服装名牌,是和其服装大省极不相称的。现在虽然80%以上的企业从原来单一的外贸出口发展为多渠道、多口岸经营,但知名品牌少,品牌附加值低,“十个企业八个贴”依然是河北服装产业的现状。

当前,河北省在政府层面上正大力实施以依托服装产业集群的壮大来做强河北服装产业的发展策略。其模式就是通过借鉴南方服装产业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大力打造服装产业集群,实现产业升级,形成区域优势,构筑“河北服装圈”,实现产业提升。事实上,河北服装产业集群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很多问题,要实现服装产业的提升,必须突破发展瓶颈,为产业发展创造条件。

2河北服装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服装产业集群整体水平低,缺乏竞争优势河北的服装产业集群整体发展水平低,大多处于产业集群的初级阶段。目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已公布的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名录中服装类的河北仅2家,分别是宁晋休闲服装名城和清河羊绒纺织名城,这同广东20家、浙江10家、江苏9家、福建4家有很大差距。并且,在现有产业集群中企业多为中小企业,缺乏规模和质量效益型的龙头企业,和其他地区相比没有明显的产业优势。在2005—20D8年,连续三年公布的中国服装行业竞争力前10强企业名单中,没有一家河北企业。

2.2产业集群内产业链短,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目前,国内一些具有优势的服装产业集群,已形成从设计、原料生产、配件、机器设备供应、服装加工、销售、再到消费者手中完整的产业链条。现今河北的产业集群中大多是众多生产同样产品企业的简单集中,产品雷同,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大量“小而全”的企业在同一个集群中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并危及集群自我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2.3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由于高素质人才缺乏、产业配套不完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等原因,多数产业集群尚未形成集群应有的创新机制,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人才、资本和体制环境。多数企业没有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弱,大多停留在低水平的往返式生产上,抗风险能力较差。而且,企业与学校、科研机构的联系不紧密,获取和吸收新技术的能力弱,得不到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智力资源,创新能力匮乏。

2.4品牌建设相对落后河北服装行业以初级加工和贴牌加工出口为主,技术含量和自主品牌比重很低,品牌建设相对落后,这点从目前仅有“雪驰”、“大羽”、“鸣鹿”等少数国内知名品牌就可充分看出。自有品牌的缺乏让企业失去了对营销渠道的控制力和市场议价能力。一般贴牌加工出口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只能获得利润的10%,品牌商则占据利润的50%。这种贴牌模式,为河北服装产业带来的只是整个服装产业链条中利润最薄弱的部分,而依靠品牌效应所带来的高附加的利润部分的缺失制约了河北服装行业的发展和壮大。

3河北服装行业产业提升的策略

3.1以市场促产业,提升专业市场功能认真落实中共河北省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中的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集群的政策,塑造集群经济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和市场主体。纵观国内外,构建专业的市场体系,是服装集群迈向更高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专业市场的建设,使市场日益成为促进产业集群地发展的原材料中心、产品交易的物流中心、品牌展示中心和信息交换中心。目前,河北省内的各产业集群地的专业市场大多类似产品的批零中心,功能较单一。而拓展市场功能、分类搭建实体市场、创建线上市场等来满足当前企业订单式交易、电子商务以及小批量多品牌的采购变化等快速反应的市场机制,成为专业市场的发展方向。同时,可借专业市场的平台建设,整合集群内资源,开阔企业视野,实现产业发展和市场效益的双赢。

3.2加强产业集群的配套产业建设,完善产业链条,打造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短是当前各服装产业集群的共同点。目前在位的服装企业,无论大小、设备、产品档次等,大多拥有自己完整的服装加工环节的生产链条,而没有形成更为细致的集群内分工,这就造成了集群内大量“小而全”的企业的产品雷同和恶性竞争。以“中国羊毛衫名镇”濮院针织产业集群为例,其产业园区的企业以生产羊毛衫、针织服装为主,辅之以毛纺、印染、缩绒、后整理等企业,形成纺纱、编织、印染、后整理、辅料生产、包装、机械制造、检验检测、科技服务、物流配送一条龙配套的产业链,集中体现了国内毛衫业的先进水平,成为我国针织产业集聚度高、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链条紧密的毛针织服装特色产业基地。可见加快服装集群中产业链条建设,将集群内企业按照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分工协作,发展包括纺织、印染、服装制造和加工、定型包装、批发零售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是集群的壮大之路。

另外,河北服装产业集群中缺乏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以及作为行业标杆对产业集群的形象提升作用。未来3—5年中各产业集群打造龙头企业将是产业提升的必要举措。政府要支持企业通过购并、联合等形式,发展大公司、大集团,创几个全国叫得响的龙头企业。

3.3实施品牌战略,做强区位品牌,做响企业品牌以我国服装业发达的广东、江浙等地而言,其服装产业的崛起和壮大,都借助了品牌的力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打造了杉杉、雅戈尔、七匹狼、美特斯邦威等名牌,也打造了虎门时装、杭派女装、宁波男装、温州休闲装等区域性的著名服装产业基地。当前的河北服装业,品牌意识依然不强,树品牌的力度不够。这一点在面对金融危机时,市场劣势尤显。没有知名企业品牌,只能赚取微薄的利润,只能在市场的风浪中漂浮,

抗风险能力薄弱;没有知名区域品牌,只能企业自身闯商海,没有集团优势和行业协作。河北服装行业的产业提升,必须在“树品牌,促发展”的大旗下,深入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一方面做强区域品牌,进一步提升龙头产品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地位,大力开创各类产品品牌,使区域品牌内涵更丰富、形象更丰满、产品更有竞争力;另一方面作响企业品牌,加快实施对服装企业在科技创新、创品牌、招商环境方面的扶持配套政策,在服装企业中培育发展一批品牌企业和名牌产品。

3.4加强政府的引导与支持作用,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加强政府对服装产业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应在税收、资金、土地、人才、技改等方面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特别要逐步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机制,保证服装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要。另外,政府应具有服务意识,切实从企业需求出发,在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市场功能、发展配套服务产业等方面做好服务工作。

积极推动服装行业协会建设。借鉴广东、江浙等地建立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的方法,负责行业指导和监督。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产业自律和组织管理功能,增强服装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集体行动”能力,树立整个产业集群的整体形象,提高行业竞争力。同时,加强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搭建平台,如举办服装节、服博会、组团参展等活动,助力企业提高自身形象和扩大知名度;另外,推进协会在行业自律、政策研究、信息传递、技术交流、专业培训、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等方面的协调作用,协助企业和各界的沟通,加强开放合作,减少企业创新过程中的障碍及不稳定因素,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条件。

4.服装行业消费者行为分析调研报告 篇四

中国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近几年中国的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而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国内外市场回暖,服装行业生产和投资明显恢复,行业发展模式从规模扩张向效益扩张转变,运行质量显著提高。

2011年1-12月,纺织服装制造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12476.497亿元,同比增长27.33%;利润总额达到769.287亿元,同比增长32.92%。

2012年1-6月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124.7亿件,比2011年同期增长

7.73%,其中梭织服装63.52亿件,针织服装61.18亿件,分别比2011年同期增长8.05%和

7.40%。;规模以上企业14243家,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66%;利润总额同比增长9.66%;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累计4538亿元。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服装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国内的品牌服装消费具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以及中西部地区的高速发展将成为服装消费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未来国内的服装消费将迎来黄金增长期。

2012年,受到外需不振、内需增长趋缓、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服装行业进入调整转型期,增速放缓,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紧迫压力。但是,全行业通过努力创新,依然实现了两个市场增长的不易成绩。2012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3%,相比2011年全年低8.1个百分点。各类服装零售量同比增长2.0%,较2011年同期放缓2.9个百分点,是近十年的最低增速。2012年一季度,服装内销基本延续2011年四季度趋势,增速明显放缓。至2012年三、四季度,随着中国经济筑底企稳,服装内销增速逐步回升。全年来看,内销市场保持增长,增速有所放缓,并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其中,2012年服装类零售值达到7021.48亿元,同比增长22.91%,行业市场容量巨大。

目前仅仅我国内地的服装品牌就有2000多个,专业的生产厂家多达 1万多家。近年来,服装成为消费时尚使得内地大批以职业正装为加工对象的服装企业转型,如原来以西服为主打产品的温州服装业开始大批转向服装的生产经营;在属于内地服装一线品牌的杉杉、雅戈尔等企业的近年产品订单中,服装的比例都达到了30%左右。这些品牌在中低档市场的聚集造成了该市场较低的集中度和激烈的竞争。而对于以港资品牌和国际品牌为主的中高档市场,实力比较接近。另外,国内外服装品牌竞争已在中国全面展开,中国市场正在成为造就全球赢家的基地,传统意义上的国际化往往被狭隘界定为在海外市场落地。尽管服装品牌在高端奢侈品领域暂时空缺,但已经开始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与国外二三线品牌展开竞争。现在,很多国内的大型商场、购物中心也一改过去盲目引进国外品牌的做法,开始重点引进国内品牌,打造自身特色。在国外,也经常可以看到国内纺织服装品牌的身影。许多品牌在海外设立专卖店,如Lily、李宁等在欧美市场开店,或者实施收购战略,如波司登、雅戈尔等,以多种方式进军国际市场,服装企业进行转型应对竞争,服装行业的竞争进入全面地品牌竞争时代。

服装业是一个永续产业,在经历了产业化、品牌化的改造后,中国服装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首先,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二三线城市的迅速崛起,更为广阔的潜在市场将被开发出来。其次,随着品牌意识的苏醒,消费者的消费意识趋于成熟与理性,讲究品位与舒适,服装业的市场环境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前景看好。另外,服装行业电子商务渐入佳境,很多传统服装企业也开始试水网上销售,很多品牌服装企业的网络销售渠道一开通,短时间内就取得了月销售额百万元以上并持续增长的业绩。“十二五”期间,服装网购业务仍将保持三成至四成的增幅。到2013年中国服装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到“十二五”期末,将进一步达到8000亿元。“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我国服装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国内消费市场的迅速崛起已开始成为服装行业新的增长点。至2015年整个服装内销市场的扩容速度大约在15%左右,远远超过出口市场,未来前景广阔。服装消费的扩容将推动服装产量的增长,预计2013年服装产量将达到2836452.31万件,同比增长6.12%,“十二五”末将达到3174521.78万件,同比增长5.63%。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服装行业特许经营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共二十章。首先介绍了国际国内服装行业的现状和中国纺织服装制造行业的财务状况,接着对中国服装市场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详实地分析,然后具体介绍了女装、男装、童装、内衣、休闲装、运动装、羽绒服、职业装的发展。随后,报告对服装行业做了产品产量数据分析、进出口分析、市场竞争分析、营销分析、上市公司运营状况分析,最后重点解析了服装行业的投资状况,并科学预测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5.服装行业消费者行为分析调研报告 篇五

2004年,全国实现餐饮业零售额7486亿元,比上年净增1330亿元,同比增长21.6%,连续14年实现两位数的高增长,比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高出8.3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9%,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为21%,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79个百分点。

2005年,中国餐饮业零售额实现8886.8亿元,同比增长17.7%,比上年净增1336亿元,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4.8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3.2%,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和拉动率分别为17.4%和2.3%。全年实现营业税金488.8 亿元,同比增长17.8%。

2006年,中国餐饮消费全年零售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345.5亿元,同比增长16.4%,比上年净增1458亿元,连续16年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相比增长了188倍。

2007年全国餐饮企业营业零售额累计达12352亿元,同比增长19.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9%,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6个百分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为15.7%。其中快餐业和火锅业发展最快。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2007年中国餐饮营业额是1978年的 225倍,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0.53%。

2008年零售额达15404亿元,比2007年增长24.7%,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的速度。而在海外,中餐不断攻城掠地,2008年中餐首入奥运食谱,更进一步走向国际化,根据历年数据分析,预计到2010年,中国餐饮业零售额将达到20000亿元。餐饮业已经成为拉动消费、实现增长、扩大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经济近年取得的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快速提高,是持续迅速带动国内消费需求增长的主因。0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2000美元,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层次提高,中式正餐高端消费额比重将持续增长。

从长远来看,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餐饮业发展非常迅速,近几年餐饮业的增长率都比其它行业高出十个百分点以上,可以说我国正迎来一个餐饮业大发展的时期,市场潜力巨大,前景非常广阔。

行业政策分析

目前,我国餐饮行业缺乏规划引导,法规建设滞后问题。在快速发展中有盲目、无序和低水平发展的现象。尚未建立适用于餐饮业的国家级法规,缺乏系统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强制性标准,餐饮企业的标准参差不齐,内容不全面、技术知识含量低,缺乏全国统一性。

我国餐饮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执法,市场秩序不规范,餐饮环境不卫生,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市场秩序有待规范。

但是,国家加快服务业发展战略将为餐饮业发展带来新机遇。目前我国服务业总量相对较小,2007服务业产值比重不到40%,与全球服务业产值平均比重 60%(发达国家超过70%)相距甚远。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为服务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政策基础,为餐饮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1、金融危机对中国餐饮行业影响简要分析

自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波及全球,美国、日本、欧洲各国政府都忙着救市,目前来看效果还不明显,这次金融危机对于我国经济影响主要是外汇储备部分损失,出口困难,减缓经济增长,失业增加,消费者收入下降,对餐饮业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居民消费能力降低,二是、入境游客减少,旅游餐饮需求缩水;三是,持续低迷将导致消费者信心受挫,降低消费热情。

但由于中国的经济与国际经济有一定的割裂,我国人民币实施资本项下的严格管理,国际游资冲击不大,在美国已有70多家银行趋于倒闭的情况下,中国的金融系统运行良好,经济保持一定的速度增长。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政策,通过扩张财政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4万亿拉动内需等措施,现在又进行了人民币汇率的下调,如果各项宏观经济措施实施有效,预计国内经济消费可在1年左右的时间能够好转,但是由

于经济的惯性下滑,情况恶化会持续到09年中旬,到后半年,情况会逐渐好转,但是彻底正常要到2010年,消费者信心基本恢复,由于经济体制改制,国内经济将由出口为主改变拉动内需为主,结构变动会很大。

受口红经济效应的影响,餐饮业成为了十大逆市而上的行业,在危机影响下消费者花上万元吃奢华盛宴的人少了,大宗采购和旅游减少了,但节假日亲朋好友外出聚餐的人反而增多了,中低档餐饮企业生意火爆。国内餐饮业在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中,得以“独善其身”,逆市而上,餐饮业拉动内需明显,2008年零售额相比2007年增长24.7%,营业额达15404亿元,以09年第一季度的发展速度,预计 2010年餐饮业实现2万亿元零售额没有阻碍。

有危机同时就有机遇,餐饮行业面临场地房租、原材料成本、运营成本降低的机遇,同时劳动力充足、人工成本降低,兼并费用降低将带来低成本扩张机遇,预计未来3年餐饮业将成为金融危机下国际风投、国内资金的避风港,中低档餐饮企业成为本周期投资与发展的热点。

2、业态分析

自改革开放后,世界上多种新型餐饮业态及形式在中国餐饮市场迅速发展,逐渐改变了中国餐饮市场的格局。如发端于八十年代末期的麦当劳等洋快餐业以及九十年代产生的休闲餐饮、主题餐饮等业态,份额不断扩大,特别在沿海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的餐饮市场呈现国际化的趋势,餐饮市场细分不断深化,中餐、西餐、中西合璧餐,正餐、快餐,火锅、休闲餐饮、主题餐饮等业态快速发展。目前国内中餐市场的呈多元化、连锁化、规模化发展特征。

国内餐饮市场日益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虽然中餐在总体规模上依然处于绝对主体地位,但是中餐在中国城市餐饮市场上的地位已经显现出由“绝对主体”转变为“相对主体”的趋势,近三年餐饮业态变化如右图所示,各种业态的比例正加速变化,正餐营业收入(限额以上)由05年55.90%降至的50.32%(2007年),快餐已占据经济发达省份绝对优势,如上海、浙江、广东等形成有效规模竞争,除快餐外,休闲咖啡厅也正在十分有效的抢夺中餐饮食市场。比例1.57%增长到2.28%,咖啡厅目前主要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蓬勃发展。

中餐格局的变化的首先源于国外连锁经营模式的引入,以麦当劳、肯德基等跨国巨头主导餐饮业经营模式的变革,中式正餐的内在特点与市场都导致了多数运做的均为中小企业,“船小好掉头”是中餐经营的一贯特点,预计餐饮业连锁经营的瓶颈将导致比例及份额的逐渐下降。

其次,中餐格局将餐饮消费形式变化的不断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三口人之家逐渐成为餐饮消费主体;大众化的、个人付费的餐饮消费已经成为中国餐饮市场的主流;传统中餐的大酒席形式被小餐桌的分餐制所代替。目前以二至四人为消费的主体,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是中国餐饮消费未来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国内新的餐饮消费正与洋餐潜移默化的融合,定位于年轻白领阶层的休闲咖啡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这一阶层人数的扩张,不少餐饮商纷纷以开设咖啡厅的形式,在菜品选择上,中西结合,直接与中餐竞争消费者。

互联网泡沫之后,风投开始将目光投向传统行业,VC的参与将助力中餐行业快速转化,餐饮业的规模化、连锁化运作是吸引风投目光的重要因素,与之前的互联网投资相比,餐饮业的现金流回收快,而且具有经营实体,有部分餐饮企业麾下还有不少不动产。获得VC青睐的中餐连锁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休闲正餐,代表企业如俏江南、一茶一坐;二是火锅类,如小肥羊、小尾羊等;三是快餐,如真功夫、大娘水饺。VC投资的几家中餐企业,如一茶一坐、小肥羊、真功夫等,虽然分属不同的中餐类型,却都具有可复制性、标准化程度高的共性。

餐饮行业发展趋势及预测分析表明,未来5年竞争局面激烈仍将维持,中餐的比例将进一步下降;VC的参与将加快传统餐饮向现代餐饮的转化,连锁经营将会加速规划化发展;同时大众化经营的市场空间不断延伸,特色经营更加突出。创新经营、品牌营销的力度加强,管理与人才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3、消费者分析

随首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快速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2000美元,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水平和层次提高,中式正餐高端消费额比重将持续增长。但餐饮需求是复杂多变的,其消费口味和消

费心理,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餐饮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要求,看清餐饮市场的发展趋势,选择适当的营销方法,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

菜系分析

中国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等菜系,即“八大菜系”。各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各大菜系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占据着当地主要份额。而地域差异的存在,又引起消费者强烈的求异心理,愿意去尝试不同的风味。所以跨地域经营是未来的热点,它可以使各具特色的风味饮食之间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目前,八大菜系出现跨地域经营,相互融合趋势。2008年起我国共有46个城市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上,这些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比较高,成为中式正餐行业跨区域发展的增长点。

粤菜自上世纪80年代初在全国风靡至今,20多年长盛不衰,其主要原因是珠江三角洲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拉动了餐饮业的繁荣和振兴;同时粤菜选料广博奇杂。适应了食客求新,求异的需要;不断创新,推动了粤菜持续发展。随我国经济的发展,粤菜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在全国形成气候,逐渐走上各大菜系的霸主地位,成为各大都市菜品的龙头,引领消费潮流,份额持续增长。

消费者决策分析

经历了非典,禽流感、H1N1,健康的观念早已经深入人心,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健康和卫生。分餐制日渐流行,餐厅卫生状况及每日消毒也为消费者关注,随着绿色食品,素食、食疗、滋补等等概念愈发得到消费者的赞同。“衣要布,食要素”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消费者追求的是一种健康的,合理的膳食关系。健康的,才是最好的,这一点亦成为消费者基本需求。粤菜在口味上清淡,注重营养,亦附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消费者就餐选译不仅只是讲究口味,餐厅的环境、氛围、情调都成了顾客挑选就餐地点的必要考虑条件,消费者日渐注重享受,注重餐饮产品与文化的融合,中国饮食文化和烹饪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不同地区所表现出来的餐饮文化上的差异也使餐饮产品具有鲜明的文化性特征。消费者追求“色、香、味、形、器、质地、声、温、营养、卫生”的同时,主张文化与食品、饮食方式、饮食习惯的融合。近几年应需求而出现的主题餐厅发展迅猛,将这个理念发挥到极致,无论是餐厅的设计装璜、功能布局、装修装饰风格,甚至是其经营的特色菜系,都体现出一定的文化主题和内涵,使餐饮产品的文化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现。抓住了文化这一卖点,将使餐饮产品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互联网是信息聚集的地方,也是信息传递最快速的地方,对于餐饮企业,网民对餐厅或菜式的讨论热情,会激发其他网民尝试与参与讨论的兴趣。而对于口碑较好的餐厅也更容易得到网民之间的互相推荐,成为消费决策的因素之一。网络口碑营销,网络搜索成为餐饮企业推广重要手段,餐饮消费行为分析

随着近年来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的增加、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观念的更新,推动餐饮行业的迅速发展中国餐饮消费者呈现三大发展趋势。

一是商务型消费增加。经济的发展促使商务活动增加,商务应酬活动推动了高档次的餐饮的迅速发展。二是替代型消费增加。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酒店消费来代替自己做饭,这集中表现在近些年来年夜饭的火爆。

三是被迫型消费增加。越来越多白领人士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时间紧,也没有条件自己开伙做饭,他们处于无奈,没办法只能被迫在餐馆里就餐,这就促使快餐行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饮食习惯也在变化,餐饮产品的消费时段也随之发生变化。现代人工作繁忙,进餐时间不稳定,加上现代营养学的倡导,使餐饮产品的消费时段变得模糊。人们并不要求一日三餐必不可少,但又不想太饿着自己,饿了总想找点儿零食、小吃。为适应这一需求,各种24小时营业的快餐店、小食店随之涌现;而一些大茶楼、食肆也纷纷推出下午茶和夜宵服务。这种随时供应,不分时段的便利与快捷正成为一种趋势,以吸引便利型消费者、价格型消费者。

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三口人之家逐渐成为餐饮消费主体;大众化的、个人付费的餐饮消费已经成为中国

餐饮市场的主流;传统中餐的大酒席形式被小餐桌的分餐制所代替。目前以二至四人为消费的主体,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是中国餐饮消费未来发展方向。现代餐饮企业应从年龄段、收入和家庭因素细分目标市场。

餐饮消费趋势分析:

经济低迷时期,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或预期收入肯定会缩水,大众消费者自然捂紧钱袋,自觉不自觉地缩减了高档消费和大宗支出,一般消费和小额支出并不会受到多大影响。预计不同类型餐饮消费在近3年消费趋势如下:

上班族消费趋势分析:在经济危机的压力面前,上班族们把越来越多的消费行为变成了DIY,将请朋友到家里吃饭,减少去餐馆次数。

家庭消费趋势分析:家庭的预算和支出会减少,会缩减了高档消费和大宗支出,但节假日亲朋好友外出聚餐的人反而增多。

商务消费趋势分析:吃奢华盛宴的人少了,中档餐饮消费次数将增加。

消费者分析表明,在未来3年,餐饮经营面临新的发展趋势,粤菜将引领消费潮流,跨地域经营是未来的热点,消费时段及消费趋势将产生变化,餐厅功能日趋多样,特色经营。

4、竞争分析

中国的餐饮市场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市场竞争的形势也发生一些新的变化。把握这种变化趋势,研究制定正确的对策,对餐饮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一、由单纯的价格竞争、产品质量的竞争,发展到产品与企业品牌的竞争,文化品位的竞争。在改革初期,餐饮企业之间主要是打价格战,打品种、服务、装修战;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消费者用餐既要满足生理需求,又要满足心理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经营者把注意力转向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企业的文化品位。这是一种更高水平的竞争。

二、由单店竞争、单一业态竞争,发展到多业态、连锁化、集团化、大规模的竞争。

三、由在本地发展走向外地发展,由小城市向大中城市发展,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发展;也有的是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延伸,由西部向东部延伸。几年来涌现出的一批大的餐饮公司和连锁企业,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它们都寻求向外地扩张,立足和占据外地市场,甚至打进中心城市和国际性大都市。如今,地域的概念已经淡化,餐饮企业竞争的市场半径大大延长。

四、中外餐饮企业竞争加剧。餐饮业是改革开放比较早的一个行业,外资特别是一些国际名牌企业不断涌进中国餐饮市场,我国餐饮业一直面临着国外餐饮业品牌的强大挑战,与国外餐饮相比,国内餐饮企业在硬件、软件,尤其是在管理、服务方面的差距较大。加入WTO后,更多外资餐饮企业的进入加剧我国餐饮行业的竞争。国外餐饮企业进入中国,对我国餐饮经营理念、服务质量标准、文化氛围、饮食结构、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等将产生深刻影响。而中国本土品牌餐饮走出去步伐较慢,竞争力不强。

在国外,中餐企业大多表现为规模小、环境不佳、服务不到位,中餐特色不明显。在国内,中餐企业面临着外国品牌餐饮企业的挤压。全国前10强仅占餐饮业总营业额的4.78%,销售收入一般不超过数亿元。与以肯德基、必胜客为代表的外国餐饮巨头形成巨大反差,单单肯德基在中国就超过2000家连锁店,2007年销售收入超过215亿。竞争也必将进一步激化。

中餐具有色、香、味具全的独特魅力,有着广大消费者和市场份额,但标准化是规模竞争的瓶颈,关键的原因是将中餐烹饪作为一种高度手工艺化的工作,需要科学分析形成中餐标准化、流水作业,使之成为餐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体和发展基础的组成部分。这项工作需要长期推行和持续的规范,是多数中小餐饮企业难以承受的,但也是中餐必须突破的关键。

目前百胜集团已利用标准化运作优势,形成中式快餐的标准化并加以推广,目前“东方即白”利用肯德基进行的全面推广就在利用品牌、标准优势向“中式快餐”市场延伸,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国外餐饮业品牌布局已基本完成,未来洋快餐将引领中国餐饮竞争格局,通过国外餐饮业品牌对在中国连锁经营成功案件分析,中餐企业需要借鉴和学习国外餐饮品牌企业商圈选址策略、物流管理能力,单店的运营能力,品牌扩张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

目前国内优秀的餐饮企业已经开始提炼经营技术、申报餐饮专利、积淀品牌价值、整合上下游资源。融资扩张成了国内餐饮业的加速发展新模式,小肥羊就是其中代表案例,至08年3月,小肥羊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北美等地拥有350多间餐厅,业务年增速达35%,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人民币。在 TheNielsenCompany对中国六大城市市调中,小肥羊知名度接近100%,部分地区“第一提及率”超过50%。小肥羊9年来陆续获得并蝉联 “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国行业标志性品牌”等50余项荣誉。

小肥羊遍布世界的连锁网络、产品的标准化和连锁经营战略,为中餐行业的经营和扩张树立了标杆。据了解,继味千拉面、小肥羊后,谭鱼头、小南国、真功夫等连锁餐饮企业日前正在酝酿上市。07年中国餐饮业的突出特点是资本活跃,百年老字号全聚德的成功上市,另外还有超过40家的企业正在积极争取上市,预计未来3年经济回暖后,将有更多的餐饮企业上市。

竞争格局分析

从行业数据统计看,中餐行业市场容量非常大,而且膨胀非常快,但我国餐饮企业现状,一是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现代化水平低;行业标准体系不完善;据统计,我国现有餐饮网点400万个,从业人员将近2000万人,厨师700万人,平均每185人拥有1个厨师。

餐饮市场相对来说是最分散的一个市场,国内没有一个大的餐饮集团可以占据1%的市场份额。可以说餐饮行业是完全竞争的行业,行业集中度相当低,未来发展的趋势是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有待于规模企业的整合。从餐饮企业竞争与发展格局来看,未来我国餐饮企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并伴有更多企业上市。然而,在餐饮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食品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提升、管理人才匮乏、成本控制难等多方面问题日益凸显,行业竞争愈演愈烈,餐饮业全面进入 “微利时代”,传统的管理、经营模式遭遇严峻挑战。中国餐饮业已经步入行业洗牌期,必须交流新思想、探索新模式,迅速由传统的“粗放式、模糊式、经验式经营”向“精细化、流程化、连锁规模化经营”转型。

当前的外资企业享受的是超国民待遇,国企享受国民待遇,民营企业享受的次国民待遇。在餐饮业内,虽然不明显,但也不乏其例。国内餐饮企业的经营活动除了正常的税收外,各项费用种类太多,缺乏规范性,地区差别也较大,政府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导致企业经营的不确定因素较多。随着中国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中国餐饮市场将也进一步规范化。

餐饮业竞争格局分析表明,未来国内餐饮业竞争态势将发生四大变化,洋快餐主导中国餐饮竞争格局,品牌成为餐饮的核心竞争力。

6、基本结论

中餐行业面临的主要机会:

1.我国经济近年取得了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快速提高,将持续迅速带动国内餐饮需求增长,预计,到2010年,中国餐饮业零售额将达到20000亿元。未来5年将保持17%以上速度发展

2.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快速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2000美元,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水平和层次提高,长期而言中餐中高端消费额比重将持续增长。

3.中餐服务行业集中度相当低,未来发展的趋势是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有待于企业的整合4.由于金融危机作用,租金、人工成本及兼并费用降低将带来餐饮企业低成本扩张机遇

5.受口红经济效应的影响,预计未年2年,中低档餐饮企业生意火爆,成为本周期投资与发展的热点。

6.预计未来3年餐饮业将成为金融危机下国际风投、国内资金的避风港。VC的参与将加快传统餐饮向现代餐饮的转化,连锁经营将会加速规划化发展;

7.跨地域经营是未来的趋势,粤菜引领消费潮流,份额将持续增长。

8.2008年起我国共有46个城市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上,这些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比较高,可做为中式正餐行业跨区域发展的增长点。

9.传统餐饮向现代餐饮的转化加快,连锁经营将会加速发展;同时大众化经营的市场空间不断延伸,特色经营更加突出。创新经营、品牌营销的力度加强,管理与人才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10.餐饮相关政策的出台,将有利于规范行业行为,提升行业服务水平,提升行业进入有利于中餐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中餐行业面临的主要威胁:

1.金融危机带来消费者的信心下滑,旅游餐饮需求减少,预计未业3年高端餐饮消费降低

2.国内餐饮市场日益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规模以上正餐营业额比例将进一步下降。

3.未来5年竞争局面激烈仍将维持,由单纯的价格竞争、产品质量的竞争,发展到产品与企业品牌的竞争,文化品位的竞争。

4.中外餐饮企业竞争加剧。与国外餐饮相比,国内餐饮企业在硬件、软件,尤其是在管理、服务方面的差距较大,洋快餐主导中国餐饮竞争格局,5.融资扩张成了国内餐饮业的发展新模式,预计未来3年经济回暖后,将有更多的规模餐饮企业谋求上市。

6.餐饮业全面进入“微利时代”,传统的管理、经营模式遭遇严峻挑战,需要向精细化、流程化、连锁规模化经营转型。

7.法规建设滞后。我国餐饮行业缺乏规划引导,尚未建立适用于餐饮业的国家级法规,缺乏系统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强制性标准,餐饮企业的标准参差不齐,内容不全面、技术知识含量低,缺乏全国统一性。

8.餐饮结构失衡。由于竞争加剧、经营成本不断上涨,大众化餐饮在一些地区发展很不平衡。行业内高档餐饮势头强劲,中低档餐饮服务明显不足。

9.市场秩序有待规范。餐饮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执法,市场秩序不规范,餐饮环境不卫生,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影响正常有序竞争,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

10.企业正规经营及跨区域发展,营业税税收会增加,对企业利润产生重要影响

11.餐饮人才供应不足。餐饮教育科研滞后,全国没有本科烹饪院校,餐饮职业经理人队伍培养和专业培训工作滞后。行业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高层管理人才和烹饪技术人才。劳动力价格上升,中式正餐行业的劳动力流动大,使得中式正餐行业比较难获得和留住比较优秀的人才

6.服装行业消费者行为分析调研报告 篇六

为充分了解大学生在服装消费方面的想法与选择,同时了解学校附近服装市场的销售情况,产品特征、定价、质量,销售网络以及广告手段等,我们团队在国庆节期间进行了一番调研,下面是相关情况

一. 调研前期讨论和准备

1.确定主题项目。经过几次的小组讨论,以及考察相关资料,我们最终把主题锁定在市场服装销售及大学生在服装方面消费观的项目上来,这也是我们在第一堂GYB课上小组头脑风暴讨论分析过的项目。

2.讨论调研方式。经过分析,决定采用问卷调查及实地店铺采访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问卷调查又分为身边纸质问卷调查和网上调查两种方式。

二. 调研过程

1.纸质问卷调查每人负责十份,共发放80份,主要针对身边同学进行调查。网上调查方面,通过QQ平台发送问卷调查。

2.小组分成两部分进行实地店铺采访,每小组又分配不同任务地点,小组内部成员再细分任务,分别完成照相,记录,采访等任务,并采取任务轮流制,让每个人体验不同的任务执行,拥有相同的锻炼机会。

3.对问卷调查结果及实地店铺采访情况进行总结交流,互相学习,并综合分析原始数据,得出相关结论。

三. 调研内容分析

1.此次我们共发放了8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60份。我们统计了受访问者的一些基本个人信息,得到的数据如下:

性别:男性35人,占被调查者的50%。

女性25人,占被调查者的50%。被调查者男女比例大概为1:1。

(1)现代大学生在服装类型的选择上,更追求服装的舒适度,并非只注重潮流。其中有63.04%的男生和65.59%的女生都偏好运动休闲型,而追求流行时尚型服装的男、女生分别只占16.3%和21.51%。

(2)就购买服装的场所而言,58.06%的女生和47.37%的男生选择在专卖店购买。而具体在学校外面店铺及黄兴步行街,均有超过半数的男、女生选择到步行街选购服装,也有少部分同学选择在街头地摊上选购。

(3)价格是购买服装的又一重要影响因素。有超过半数的购买者只愿接受50-100元/的服装价位。可见,攀比之风在校园里逐步蔓延,但大部分青年学生并未随波逐流。

(4)以款式为购买服装的首选因素的男、女生各占33.59%和43.12%。质量因素以29.58%位列其次,而品牌因素则以7.5%居于最后。因此厂商应在款式的设计上注重新奇,以迎合现代大学生着衣的不同品位与风格。

(5)从促使萌生购买新衣欲望的因素来看,绝大多数同学是当自己确实缺少衣物时才选择购新衣,也有部分同学看到促销活动后去凑热闹的,整体上看,大学生衣物消费方面尚算理智。

(6)对旧衣的处理方面,74%同学是直接丢掉的,只有少数选择捐给贫困地区或留给自己弟弟妹妹,所以旧衣后处理方面还是空白。

2.实地店铺采访方面,我们分成两支队伍分头行事,最后汇总情况。我们共

走访了18个店铺,其中包括品牌专卖店,大型服装超市,小型服装店等。

(1)从服装档次看,为迎合大学生消费能力,多为中低档衣服,一般价格在50——200之间,品牌方面主要集中在温克,德尔惠,吉盟等中低品牌。

(2)促销广告方面,60%以上店铺采用节假日打折促销的方式,少数选择买一送一的促销方式,店主普遍反应定期的促销活动对销量很有帮助,这说明商家的些许让利会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从而增强竞争力。

(3)店主反应,在选购衣服时60%顾客会注重款式,30%顾客倾向于质量,说明新款衣服将会带来抢购热潮,这也反应了现代大学生比较注重衣服给他们带来的视觉享受,以及有注意形象的新颖的偏向。

四.调查的心得体会

在这次市场调查实践中,我们小组发扬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各方面都做得比较认真,所以在各个环节的中都进行的比较顺利,做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我们还根据各个成员的所长安排任务,对小小的人力资料也做了合理的安排,这也是我们调查活动得到顺利进行并按质完成任务的关键。

在调查活动结束后,我们小组还互相交流了体会,每个人都收获了不少,无论是在对服装销售方面的认识上,还是在社会经验上。我们由此懂得了做一个市场调查具体所需要的流程;懂得了一份调查问卷设计所具备的最基本要求,并能自己设计一份合适的问卷。在深入市场调查那个环节,我们从三个渠道入手:校外、网络、学生。主要是校外的调查,并且获得的信息最多也是最丰富的。同时体会感受也是最深的。例如如何让路人接受你的调查访问;在遭到拒绝的时候如何尽快的调整心态;如何应对特发的事件等等。这些都是涉足社会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们在体会和交流不断地得到了提升。

7.服装行业消费者行为分析调研报告 篇七

投资要点:

1、特高压建设已达共识,国网高层变动对其影响不大。

2、能源局与两电网公司签署《大气污染防治外输电通道建设任务书》,加快特高压进程。

国网公司2014年预计完成电网投资3815亿元,较13年规划投资同比增长19.9%,较13年电网投资实际完成额同比增加12.9%,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其中国家电网公司电网投资增长主要体现在特高压方面。前期受国网审核等因素影响,电力设备板块出现较大程度的下滑,不过我们认为国网高层的变动对电网的投资建设没有太大的影响.特高压直流/配网的建设已经达成共识,不存在阻碍。

能源局和发改委制定的关于推进特高压建设的发展意见已经获得国家高层的原则通过。今年6月,国家能源局分别与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签署《大气污染防治外输电通道建设任务书》。根据《任务书》要求,国家能源局与两大电网公司将加快推进内蒙古锡盟经北京、天津至山东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等12条大气污染防治外输电通道建设。

总体判断,淮南-上海北环、雅安-武汉这两条特高压交流今年核准开工的可能性非常大,锡盟山东和蒙西-天津这两条涉及解决京津冀雾霾的关键的线路可能至少会有一条开建。

公司推荐:平高电气,14年特高压交流有望多条获批。公司特高压GIS优势明显,是特高压交流最具弹性的标的。

农林渔牧:养殖股年内第二买点已现

投资要点:

1、 三季度畜禽价格即将上涨,直接催化股价。

2、反转尘埃落定,存栏底部推动价格上涨的逻辑将兑现。

当前猪粮比在5.25左右,从季节性规律看,历年三季度均高于目前水平。9月底中秋—国庆双节需求拉动,是一年中需求最好的时间段之一。综合历史经验,我们预计2014 年三季度猪价呈上涨趋势。与此同时,生猪存栏绝对数量连续多月处于历史低位,而需求方面仍然稳定增长,从10年至13年,国内猪肉消费量已经累计增长9.7%左右,因此我们判断未来半年时间,国内生猪供给偏紧。

5月份以来养殖股股价涨势趋缓,并出现较大幅度回调的因素,主要是对反转确定性的质疑和缺乏畜禽价格上涨的直接催化。当前时点这两个因素将逐渐消散。对看反弹的投资者来说,也是较好的买点。9月底之前反弹反转并无差别,在三季度均表现为价格上涨,四季度起差别才开始体现。在三季度畜禽价格直接催化,和二、三季报业绩大幅回升之前,投资者不应离场。

推荐大票标的圣农发展、牧原股份、雏鹰农牧、新希望;弹性标的益生股份、ST民和、天邦股份、正邦科技、华英农业。

银行业:定向宽松仍将延续

投资要点:

1、定向宽松仍将维持小步快跑,个人大额定期存单CD推出影响喜忧参半。

2、打新对流动性的影响不会持续。

李克强总理上周在英国表示,将确保今年GDP增速下限不突破7.5%,CPI上限不超过3.5%,并在希腊强调了这一立场。这意味着定向宽松仍将持续,维持小步快跑的趋势。

上周媒体报道首批个人大额定期存单试点已经确定,市场目前关心的问题在于:1.金额;2.期限;3.利率;4.交易场所。我们认为,CD推出对银行影响喜忧参半:存款定期化导致的负债成本趋势仍将持续,但存款回表对基金规模将产生一定影响,由于目前同业存款利率仍保持高位,CD的推出对净息差的负面影响将好于预期,存款比例的提高也将显著增强银行负债端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上周交易所回购利率飙升,我们认为与打新以及某银行交易系统故障导致款项无法到账有关,上周央行仍保持了150亿的货币净投放,且SHIBOR O/N及R007上浮均小于50BP,流动性仍将保持宽松格局。

投资建议:政府对下限的表态意味着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仍将持续,否则无法冲销地产对经济的拖累,因此短期内仍将维持基本面和资金面向好格局,打新的冲击不改流动性宽松格局,我们预计行业中报利润增速为10.9%,个股推荐民生,北京。

纺织服装:转型阵痛期

投资要点:

1、 2014 年转型阵痛期,家纺拐点已临。

2、家纺、户外更适合线上发展,“跨界”成为新亮点。

在服装终端消费方面,2014 年延续了 2013 年较为疲软的态势,由此带动板块业绩不佳,最终板块跑输沪深 300。经过调整和转型,部分行业业绩出现分化,其中家纺表现尤为突出;但存货周转情况未改善,说明目前供应链变革仍未到来,正处在转型阵痛期。

从净利润改善角度看,男装、休闲和鞋类业绩下滑幅度收窄,家纺则在 2013 年第三季度开始出现业绩反转,进入 2014 年后业绩增长有望进一步提速,这和营收增速的表现较为一致;但男装、休闲和鞋类在营收方面则未表现出明显的改善趋势。在存货周转方面,未出现明显改善趋势,说明供应链改革仍需深化。

各品牌 2013 年开始的主动调整在线上业务发展方面进步明显。从品类属性来看,我们更看好家纺和户外品牌的线上发展机会,主要是由于其相对标准化的产品和较少的 SKU 管理规模,更易于线上发展和凸显品牌价值,也便于进行线上、下及直营和加盟的区隔。

8.服装行业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篇八

服装行业是××最有活力和基础的行业。它萌芽于改革开放初期,进入90年代特别是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个体私营服装企业如雨后春笋、异军突起,并迅速成为××服装行业中的主力军。据统计,到底止,全县注册的工艺企业将近140家,而就地理位置分布情况看。

××服装最初以棉布衣服为主,经过30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以羽绒为主,毛巾睡衣、各季服装、拖鞋等15大类上万个品种。这些服装深受海内外消费青睐,其产品远销北美、南美、非洲、东南亚、韩国、日本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统计表明,20××县服装行业,在国际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仍实现产值近17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40%,实现增值税0.75亿元,占整个工业增值税入库数的47.7%,出口交货值9亿元,占全社会出口交货值的76%。全县服装行业入库税收10万元以上企业51家,约占全县入库税收1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的一半,50万元以上的17家,100万元以上6家。据2家年销售额200万元以上的企业统计,××服装企业家数和产值,在全市服装行业中所占比重分别为12.9%、10%,年生产总量名列全省前茅。

尽管××服装行业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瞩目,但是目前这一行业确实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服装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尽快予以解决。问题表现在政府与企业两个方面。

1、投资环境有待改善。与周边一些地区的优惠政策相比,××服装缺乏专门的行业优惠政策。如在××,企业用地价格偏高,手续繁琐,耗时太长。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考虑国有企业的多,考虑个私企业的少,考虑工业园区的多,考虑乡下的少,导致这些乡镇发展企业的积极性不高。与其他地区相比,××税收重、贷款难、检查多。由于所得税返还率比别的地区低,因而税收偏重。××某些部门运用政策欠灵活,检查过多,有些企业一年要受到各类检查多达十余次,企业忙于接待应付,影响了生产。而金融企业怕冒风险,对中小型企业支持力度不够大,因而服装这类中小型企业贷款很难。

2、办事效率欠高,服务欠到位。尽管县委、县政府提出“聚精会神抓经济、重中之中抓工业”的口号,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有些部门执行起来不是打折扣,就是不执行,也有的是因为部门利益驱动,导致政令不通,有禁不止,有令不行。有些事关企业的问题久拖未决,决而难行。企业办事,审批手续繁琐,七签字八盖章,部门办事机械,使问题无法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解决。城区以外的乡镇没有设立为企业服务的代办点和专门的代办人员,企业办事更难。

另外,园区建设缓慢,配套措施滞后。工业园区是全县唯一的一个园区,但是这一园区起点不高,配套设施没有跟上。

3、宏观调控力度不够。政府的主要职能就是在加强宏观管理的前提下,尽量为企业搞好服务,引导企业向更高层次、更大规模发展,引导全县人民关心、支持企业的发展。但是,直至目前,服装行业还没有一个较为完整、清晰、可操作的行业规划,连起码的行业协会也没有建立,行业仍处于自生自灭、发展到哪里算哪里的无规划状态。有些部门不同程度存在“吃、拿、卡、要”现象。服装市场的氛围也不浓厚,全县没有一家销售本地生产的服装的专卖店,也没有一处服装展销厅或展销馆,到过或路过××的人,根本感觉不到服装市场的浓厚氛围。

一、企业自身方面的因素:

1、无序竞争。不少企业存在小农意识,为了眼前利益竞相压价,导致无序竞争,相互残杀。

2、产品档次低。美观、实用、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最畅销,也最有发展前景,而我县目前生产的服装往往档次不高。不仅科技含量低,外观粗陋,有的甚至原料味浓烈,让人厌而远之。

3、规模偏校“求全不求大”××许多服装厂是从外加工作坊转变来的,规模孝设备简陋,缺乏竞争力。

另外,企业方面的问题还表现在:国内外销售市场没有建立或健全;品牌、名牌意识没有真正树立;科学、规范的行业管理模式没有形成;小富即安,安于现状的思想框框没有冲破。

不过,我们认为,上述这些问题,表现在企业,根源在政府。政府方面的问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二、发展壮大服装行业的建议和对策

针对上述这些制约我县服装行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我们建议: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针对服装行业这一特殊性,从更加有利于××服装行业的发展壮大出发,积极向上争取特殊行业的优惠政策,建立××服装行业的激励和奖励机制,至少要在以下四个方面有带动和促进作用。一是服装重点企业的龙头带动效应,延伸行业链;二是促进新兴服装企业的发展效应,扩大行业面;三是有利于企业联合兼并,形成规模化、规范化、集团化的集聚效应;四是对外商、外贸的吸纳效应。政府要尽快制定一个符合××实际和当前形势的行业规划,引导企业尽快适应中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

行业协会是当今社会任何一种有国际商贸往来的行业势必要成立的一个社会团体,是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它能起到政府机构和企业自身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它可以在国际贸易出现纠纷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可以有效制止行业内的无序竞争现象;可以代表本行业与政府及有关部门协调,向政府提出有关本行业发展的经济技术、政策方面的建议,成为政府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可以出面组织培训企业主、技术员工,提高行业的整体素质;还可以为会员企业开展其他服务,如组织本行业产品展览展销,推荐行业内的高新技术产品、名牌产品、组织行业技术成果的鉴定和推广应用,收集和发布行业信息,开展咨询服务,发展行业公益事业等等。

行业协会尽管是行业企业内部的事情,但针对××目前的客观实际情况,应该采劝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办法,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成立“××服装行业协筹领导小组”,落实责任,统一龙头企业的思想认识。根据温州地区几个成功的行业协会组建而少点干预,政府和部门领导尽量不要在协会中兼任职务;二是不要把行业协会变成政府的一个部门或机构。

首先要确保县委、县政府制定的政策能不折不扣地顺利执行,这就要求政府在机构改革中,要砍掉目前已不适应新形势或没有存在必要的单位和部门,彻底转变职能,保证政令畅通,有关职能部门不能只着眼于部门利益,而要把服务企业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其次要提高办事效率,减少审批环节,简化手续。

同时我们建议,服装企业的管理者要心胸开阔,放眼未来,消除小农意识,从大局出发;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扩大生产规模(可走联合兼并之路),提高产品档次;冲破小富即安,安于现状的思想框框,不断开拓,勇于创新,与时俱进。

只要找准企业发展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的服装行业就不仅能够在国内外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而且还能抓住有利时机,趋利避害,进一步发展壮大××服装行业。

在各服装企业调查期间,我了解了各企业的人才使用情况:吴天虹,女,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现就任华服饰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月薪3500元。张伟华,男,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现就任欣华服饰有限公司财务部副经理,月薪元。杨洋,男,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年毕业,现就任春雁羽绒服装公司生产部副经理,年薪2000元。王平,女,19工商管理专业专科生,参加自修同专业本科毕业,现任春雁公司生产部经理,年薪6万元。张太明,男,20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现任斯威尔服装公司总经理助理,月薪2000元。

在调查中他们表示,以前在学校觉得知识好象和实际没有什么联系,放松了一些课程的学习,但真正的到了工作岗位,顿时觉得,书本上的很多知识点自己没有能够很好的掌握,现在每天都要在工作之余,学习一些新的管理知识。

他们在谈到现在学校专业的开设上说,现在高等学校普遍开设的课程虽然有了很大的改进,但真正的离先进管理水平还有很大距离,而且,现在学校的学生虽然能很快适应市尝工作要求,但知识面狭窄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同时,也不能脚踏实地的从基层做起,一工作就想要很高的回报。

在问到他们对大四学生有什么要说的时,他们说“希望你们先就业,再择业,最终创业,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完的完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

9.服装行业可行性报告 篇九

【引言】

在经历了十年高速发展后,我国服装行业进入了调整期,各项经济运行指标或将不再保持过去两位数甚至更高的增速,特别是出口增速必然回落到低位区间。服装行业利润分配格局也将进一步改善。行业将继2000 年亚洲金融危机结束十年周期性发展历程后,再次经历调整、积累、淘汰和发力的产业演进过程。尽管在指标数据上看,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服装行业发展进步速度将放缓,但产业体系的构建、价值体系的重塑、市场体系的完善等,将使服装产业内在素质发生根本变化、得到根本提升,从而完成我国服装产业在国际分工中产业地位的升级,并以此赢取未来发展的契机。行业进入集约化发展阶段,企业集团、产业链集团、品牌集团、跨国集团等大型产业集团群体将迅速发展壮大。以大型产业集团为核心的“星系化”发展模式将对行业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和格局重塑,起到明显的推动和调节作用。大型产业集团对中小企业的带动力、引导力加强,甚至将对产业集群格局和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产生影响。分工进一步深化,市场进一步细分,将真正为中小企业良性发展提供空间。产业国际化进入实操阶段,国际化将深入行业各个环节和领域,并颠覆性地改变中国服装行业形态。国际化将呈现多元化,供应链国际化、研发设计国际化、制造国际化、市场国际化、渠道国际化、品牌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外延服务国际化、人才国际化等等均将作为国际化的手段和方式在行业内爆发式增长。特别是供应链国际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行业实现突破的关键点。本着开放的心态,掌控、分配和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是未来我国服装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录】

第一部分 服装行业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服装行业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承办单位介绍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承担单位介绍

(四)项目主管部门介绍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十一)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第二部分 服装行业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服装行业项目建设背景

(一)国家产业政策鼓励服装行业行业发展

(二)服装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三)……

二、服装行业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进一步扩大我国服装行业产品供应

(二)进一步提升我国服装行业工业技术水平

(三)进一步优化我国服装行业产品质量

(四)……

三、服装行业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 服装行业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 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一、服装行业项目产品市场调查

(一)服装行业国际市场调查

(二)服装

行业国内市场调查

(三)服装行业价格调查

(四)服装行业上游原料市场调查

(五)服装行业下游消费市场调查

(六)服装行业市场竞争调查

二、服装行业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是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根据市场信息资料分析报告的结论,对本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所进行的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所必须的依据。

(一)服装行业国际市场预测

(二)服装行业国内市场预测

(三)服装行业价格预测

(四)服装行业上游原料市场预测

(五)服装行业下游消费市场预测

(六)服装行业项目发展前景综述 第四部分 服装行业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一、服装行业项目产品产能规划方案

二、服装行业项目产品工艺规划方案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服装行业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格的销售模式,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研究。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三)促销策略 …… 第五部分 服装行业项目建设地与土建总规

一、服装行业项目建设地

(一)服装行业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

(二)服装行业项目建设地自然情况

(三)服装行业项目建设地资源情况

(四)服装行业项目建设地经济情况

(五)服装行业项目建设地人口情况

二、服装行业项目土建总规

(一)项目厂址及厂房建设 1.厂址 2.厂房建设内容 3.厂房建设造价

(二)土建规划总平面布置图

(三)场内外运输 1.场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2.场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3.场内运输设施及设备

(四)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1.项目占地 2.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内容

(五)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价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供暖工程 4.通信工程 5.其他 第六部分 服装行业项目环保、节能与劳动安全方案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对影响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都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且布局合理,对环境的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一、服装行业项目环境保护方案

(一)项目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二)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三)项目环境保护评价

二、服装行业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一)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标准

(二)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三、服装行业项目节能方案

(一)项目节能设计依据

(二)项目节能分析

四、服装行业项目消防方案

(一)项目消防设计依据

(二)项目消防措施

(三)火灾报警系统

(四)灭火系统

(五)消防知识教育

五、服装行业项目劳动安全卫生方案

(一)项目劳动安全设计依据

(二)项目劳动安全保护措施 第七部分 服装行业项目组织计划和人员安排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一、服装行业项目组织计划

(一)组织形式

(二)工作制度

二、服装行业项目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八部分 服装行业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也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项目实施时期亦可称为投资时间,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间。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的,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些是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各个阶段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一、服装行业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

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二、服装行业项目实施进度表

三、服装行业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五)其他应支出的费用 第九部分 服装行业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一、服装行业项目总投资估算

二、服装行业项目资金筹措 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资金,可以从多个来源渠道获得。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资金筹措工作是根据对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的结果,研究落实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从中选择条件优惠的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对每一种来源渠道的资金及其筹措方式逐一论述。并附有必要的计算表格和附件。可行性研究中,应对下列内容加以说明:

(一)资金来源

(二)项目筹资方案

三、服装行业项目投资使用计划

(一)投资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四、项目财务评价说明&财务测算假定

(一)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二)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五、服装行业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

(一)直接成本

(二)工资及福利费用

(三)折旧及摊销

(四)工资及福利费用

(五)修理费

(六)财务费用

(七)其他费用

(八)财务费用

(九)总成本费用

六、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一)销售收入

(二)销售税金及附加

(三)增值税

(四)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七、损益及利润分配估算

八、现金流估算

(一)项目投资现金流估算

(二)项目资本金现金流估算 第十部分 服装行业项目不确定性分析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数据多数来自预测和估算。由于资料和信息的有限性,将来的实际情况可能与此有出入,这对项目投资决策会带来风险。为避免或尽可能减少风险,就要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项目的可靠性,这就是不确定性分析。根据分析内容和侧重面不同,不确定性分析可分为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一般要进行的盈亏平衡平分析、敏感性分配和概率分析,可视项目情况而定。

(一)盈亏平衡分析

(二)敏感性分析 第十一部分 服装行业项目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在建设项目的技术路线确定以后,必须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财务、经济效益评价,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并比选出优秀方案。本部分的评价结论是建议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本部分就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财务、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做一概要说明

一、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考察项目建成后的获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及外汇平衡能力的财务状况,以 判断建设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财务评价多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为主的办法进行。并用财务评价指标分别和相应的基准参数——财务基准收益率、行业平均投资回收期、平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相比较,以判断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

(一)财务净现值 财务净现值是指把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财务净现金流量,按照一个设定的标准折现率(基准收益率)折算到建设期初(项目计算期第一年年初)的现值之和。财务净现值是考察项目在其计算期内盈利能力的主要动态评价指标。如果项目财务净现值等于或大于零,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达到或超过了所要求的盈利水平,项目财务上可行。

(二)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财务内部收益率是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财务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等于零时的折现率,也就是使项目的财务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财务内部收益率是反映项目实际收益率的一个动态指标,该指标越大越好。一般情况下,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等于基准收益率时,项目可行。

(三)投资回收期Pt 投资回收期按照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可以分为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以动态回收期为例:(1)计算公式 动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项目的现金流量表,用下列近似公式计算: Pt=(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出现正值的年数-1)+上一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的绝对值/ 出现正值年份净现金流量的现值(2)评价准则 1)Pt≤Pc(基准投资回收期)时,说明项目(或方案)能在要求的时间内收回投资,是可行的; 2)Pt>Pc 时,则项目(或方案)不可行,应予拒绝。

(四)项目投资收益率ROI 项目投资收益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营运期内年

平均息税前利润(EBIT)与项目总投资(TI)的比率。总投资收益率高于同行业的收益率参考值,表明用总投资收益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ROI≥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率(或基准投资利润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五)项目投资利税率 项目投资利税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或平均年利润总额与销售税金及附加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投资利税率=年利税总额或年平均利税总额/总投资×100% 投资利税率≥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税率(或基准投资利税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六)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净利润或运营期内平均净利润(NP)与项目资本金(EC)的比率。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高于同行业的净利润率参考值,表明用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七)项目测算核心指标汇总表

二、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部分,是决策部门考虑项目取舍的重要依据。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采用费用与效益分析的方法,运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等参数,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国民经济评价采用国民经济盈利能力分析和外汇效果分析,以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也可计算经济净现值(ENPV)指标,涉及产品出口创汇或替代进口节汇的项目,要计算经济外汇净现值(ENPV),经济换汇成本或经济节汇成本。

三、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在可行性研究中,除对以上各项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以外,还应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进行分析,也就是对不能定量的效益影响进行定性描述。第十二部分 服装行业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一、建设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

二、法律政策风险及防控措施

三、市场风险及防控措施

四、筹资风险及防控措施

五、其他相关风险及防控措施 第十三部分 服装行业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与建议 根据前面各节的研究分析结果,对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建设方案进行总结,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主要内容有: 1.对推荐的拟建方案建设条件、产品方案、工艺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的结论性意见 2.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3.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4.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5.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6.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二、附件 凡属于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但在研究报告以外单独成册的文件,均需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所列附件应注明名称、日期、编号。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报告)2.项目立项批文 3.厂址选择报告书 4.资源勘探报告 5.贷款意向书 6.环境影响报告 7.需单独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单项或配套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8.需要的市场预测报告 9.引进技术项目的考察报告 10.引进外资的名类协议文件 11.其他主要对比方案说明 12.其他

10.大学生服装消费调查报告 篇十

摘 要:

在社会生活中,大学生是个很特殊的群体,我们有着相对独立的生活状态,但多数情况下却缺乏独立的个人社会收入来源,大多数未脱离家庭,某种意义上说是作为一个消费载体而存在着的。大学生的审美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服装产业的发展方向。在对时尚流行的感知与追求上,大学生与新富群体有明显的传递性与较强的一致性,他们普遍对流行时尚的元素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引导其正确消费,使之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已经是整个社会所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11.服装行业消费者行为分析调研报告 篇十一

调研目的:1)了解西安大学生普遍的消费水平。

2)了解大学生生活中的消费习惯。

3)了解大学生对时尚的认知和诠释。

调研内容:1)了解西安市大学生服装消费经济来源及服装消费情况。

2)了解西安市大学生对服装价格的接受能力,购买服装的方式,购买地点等。

3)了解西安市大学生对服装信息的关注途径。

调研方案:

一. 调研对象:西安在校大学生

二. 调查地点:西安各大高校

三. 调查时间:2011/10/15至2011/10/19

四. 人员配备:李朋 高飞 蒙增德

五. 经济预算:1)打印费:20元2)路费20元3)其他:

50元

六. 调研方法:1)二手资料调查法 2)询问法

七. 实施方案:1)10月16号到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

和西安工业大学进行调查。

2)10月17号上午整理调查问卷。

3)10月17号下午总结此次活动并撰写调查报

告。

八.调查结果及形式:提交调查报告。

问卷调查的思路

本次问卷设计和调查思路服务于本次调查的目的,旨在通过对大学生服装消费状况的调查了解大学生在新时期消费观念,消费结构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背景学生的消费心理;同时,也能了解大学生服装市场的潜力和前景,大学生对服装消费各个方面的理解和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次问卷针对大学生消费行为习惯上的合理性与平衡性。

具体来说,问卷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一)大学生服装消费结构

通过大学生平时每月的生活费、每月在服装方面消费的金额,购买服装的资金来源等方面的了解,来反映现代大学生消费水平及购买力的基本状况。

(二)大学生消费理念

通过大学生买服装的因素,购买服装的消费方式与途径,购买服装的频率的美好方面的了解,可以反映出消费理念影响着大家消费结构安排的合理性。

(三)大学生服装消费存在的问题

12.大学生服装行业社会实践报告 篇十二

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实践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为未来的更好发展铺下道路。

作为大学生的第一个暑假,我满怀激情的参加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洪泽万集服装厂进行了为期四十几天的社会实践。在自己的观察、同组成员的协助及公司职员的指导下,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对服装的生产流程和公司的运营管理方面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万集服装厂位于镇政府的西边,南面是一条大河,风景优美,空气清新,非常适合员工在此工作,是一个理想的工作地方。刚进公司的时候,部门主任知道我的情况,热心的接待了我,并且平易近人的向我介绍了公司的一些情况,同时,带我参观了公司的一些其它部门,如:业务部、技术部、裁床部、缝制部、仓库部等等。通过了一段时间的实习,我了解到了整个服装厂对于服装制作的工作流程,各个部门的职责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业务部对外负责接受客户资料,开出打样通知单交给技术部,并始终保持与客户之间的相互沟通,技术部开发出的样品需要客户的认可;被认可后,业务部就要与生产部门沟通,这是对内事务,结合技术部给出的资料,订购面料辅料,开出生产通知单,指明生产款式、尺寸、用料、确立货期、款额等等,可以说,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业务部占有重要作用。技术部是工厂的龙头部门,对企业的生产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技术部接受业务部传来的打样通知单。分客户登记。然后打样,制衣。客户寄来的资料或是不完整或是不正确,打板师傅们需要根据款式图和客户要求,从形形色色的资料中,确定出一件衣服正确的尺寸表、纸样、用料单,交由缝制人员生产出样衣。正像墙上贴的TQC工作宗旨中所要求的那样,在技术部这里需要生产优质的样衣为公司开拓市场,需要执行严格的管理为中心规范运作,需要提供完整的资料为生产指导服务。

接下来的裁床部、缝制部和后道部属于生产部门,按照流水线生产大货。首先裁床部按

生产通知单上的要求从仓库领料、松布,然后按唛架裁剪、起料,最后检验、整理、打编号。缝制部开产前会,由生产主管、组长、技术部QA以及样衣工参加,清楚关键工序,生产出

产前办(首件办),为工序安排做准备。然后便在工作车间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缝制工作。后道即为生产线的尾部工序,缝制好的衣服在这里经过辅工(多是手工)制成成衣,经由大烫、小检、整烫、总检,最终成为合格品包装进袋。仓库是公司存放货物的地方,分为两个货仓,外仓存放面料,里仓存放辅料。货物入库时需清点数量、检测质量开入库单,出库时需准确记录领料数量。对于面料,常抽查其中20%验布,测其质量及缩水率等。

部门主任热情的向我介绍了公司的各个部门,对于这次的实习我受益匪浅,总结了许多经验,总结如下: 1

所学知识要用到实际工作中去,需要有实践经验,要下大功夫。在六个部门参观实习时,我总是努力做到能够全面了解每道工序的具体工作要求和步骤,总想着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套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但我发现存储在我头脑中的知识少之又少,特别是在技术部那里,甚至觉得自己一无所知。那时才发现我所学到的并没有那样的丰富,与实际运用相差甚

远,就像一个不会打仗的战士,却拿着枪矛站在了战场上。而大学四年之后,我是否也像现在这样,没有准备好就踏入社会?其实这就我有了一种紧迫感,促我学习更多掌握更多,同时也花上功夫用实践来改造所学知识、丰富工作经验,大学四年并不漫长,也并不空闲,需要我们学的其实很多,只是我们还没有真正的发现。2, 生活是份责任,简单而不简单。在生产车间里,我体验到了打工的乏味,每天重复,相似的工作,尤其是裁床部的员工每天都做着相同的动作,领料、松布,裁剪、起料,检查、整理、打编号„„我耐烦不住这样单调的生活,我试问他们如何坚持着,他们大多流落出一些无奈。生产车间里的员工大多是初中或职中毕业来 洪泽打工的青年,没有多少学历,凭着一点做裁缝的技术,到这里来赚钱,或者说是迫于生计,他们有些同我们相比差不了两岁,其实这也是生活的艰辛所在,为了生活,他们要不停地劳作,无法逃避这些,担负着生活的责任。相比之下,我们的校园生活是多么的快乐,生活丰富多彩,只有学习这门事。一方面我会珍惜这份美好的校园生活,另一方面我会向着那份社会中的责任做好准备,迎接简单而不简单的生活。

憧憬未来,努力奋斗完善自我。

13.服装消费调查报告总结 篇十三

爱美是女性的天性。经济的持续增长大大地增加了女性的消费能力,这为女性服装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空间。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XX年1-10月,全国重点大型零售商场共销售女装5023万件,比去年同期增长8.1%,女装销售量占全部服装销量的28%,销量所占的比重仍居各类服装品牌第一名。

从目前国内女装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1)区域特征突出

中国女装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杭派、粤派、海派、闽派、汉派等几大派别,各派都凭借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因此区域特征十分明显。比如杭州女装,具有浓重的江南水乡文化气息;粤派由于临近港澳地区,则时尚感较强;汉派则以颜色鲜艳为特色。各地均有自己显著的特点,而各地品牌在当地形成一定气候后,开始进军目标城市。

(2)积极寻求个性发展

现代消费者着装比较讲求个性化,追求自我风格,而服装当之无愧地成为表达中国女性自我个性及自我追求的外在显示,这已成为当今着装的主流时尚。其中色彩、款式最能表达人的个性,因此对于女装生产企业来说,色彩搭配和款式的个性化成为关键因素。女性消费者对服装的个性要求越来越高,女装企业也认识到为了自身更好地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面向市场要求,更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经济地位、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的需要。

(3)紧盯欧美市场

欧美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进口地区,也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市场之一。在欧美,无论是在沃尔玛、卡玛特、target这样的大型超市,还是遍布街头的专业店和折扣店,都经常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中国女装。即便是在号称“世界上最大的百货商店”的梅西百货,一些价格昂贵的女装也标注着“中国制造”。中国企业以质优价廉的服装大举杀进欧美市场,从magic服装服饰博览会、cpd成衣贸易展、纽约国际面料展、纽约国际女装及服饰展等这样的重要服装交易展会来说,欧美对中国女装的评价也是十分肯定的。

上一篇:政治审查调查表下一篇: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