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精选8篇)
1.如何培养小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 篇一
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的一句话,那就是养成习惯”。这一思想同样适用作文修改教学。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习惯的同时,更要养成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只要教师在“导”的方面下苦功夫,做到巧导善引,切实有效,就能点铁成金,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能在训练中逐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绝大多数教师沿袭的仍然是学生作文教师改的传统方法。教师们尽管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学生们的作文水平却总是在低谷中徘徊不前,收效甚微。这就说明作文批改由教师一手包办的做法存在着弊端,有改革的必要。那么,如何改革作文的批改方法,才能把教师从劳而无功的作文批改的重压下解放出来,才能多快好省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努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实现“解放”与“提高”的有效途径。学生作文教师改,剥夺了学生修改作文的优先权,使之不自觉地丧失了修改作文的主动性,人为地养成了学生对修改作文的惰性和依赖性。而实际上,大多数学生对教师的作文评改看重的只是分数和等级,至于教师批注的修改方案则漠不关心,具体的修改操作更不了了之。如果教师的评语笼统空泛,于学生则更是隔靴搔痒,无济于事。长此以往,学生根本无从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优劣所在,修改无方,谈何提高?虽然教师们也采取了个别面批的方法,但是由于受时间、精力、认识范围与程度的局限,往往是力不从心,鞭长莫及,也不可能全面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作文水平。这些情况都表明:教师们应该把修改
作文的优先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们在长期不断的作文修改过程中去提高写作水平。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可见,文章“入妙”须“频改”,而只有习作者本人在“频改”中才能领悟文章“入妙”之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终身需要。我们的学生一旦离开学校,很难说就不与写作打交道,那个时候,学生们就不可能随时随地都拿着文章回去求教于老师,而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就有了用武之地。从教学角度而言,这正是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达到将来不需要教”的教学思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教师们都懂,但更要让学生们明白:培养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同样是终身受用的。把修改的优先权还给了学生,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高枕无忧洒脱一身了。教师更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和指点,要设法交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与技能。这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循循善诱。首先要培养起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和稳定持久的写作积极性。这是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和习惯的重要前提。同时要着力于提高学生对作文修改的认识,端正其态度。其次要给予学生批改作文的技术指导,使之具有相对的可操作性。然后,还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范围和要求。总的来说,文章修改有四个大的方面:
一是改语言,就是修改标点符号、错别字、病句,还要看遣词造句是否通顺简洁、准确生动、妥贴得体等。
二是改结构,要看谋篇布局是否合理完整,层次是否清晰,过渡
是否自然等。
三是改中心,要看题目与内容是否相符,立意是否正确、新颖、深刻,主题是否突出,等等。
四是改材料,主要是看材料的取舍是否精当,是否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等等。当然,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要求,修改时要灵活掌握,要靠长期作文修改实践的不断积累和总结。但只要能修改出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文章,就是行之有效的作文修改方法。
改的能力固然离不开写的根基,写的能力要靠写来培养,也要靠改来扶掖,而改的能力则主要靠改的实践来造就。在学生明确了作文修改的范围和要求之后,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去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呢?我认为下列方法可供参考和借鉴:
1.换改法。即将学生作文进行同学间的交换修改。换改法可使学生完全改变自身角度,以鉴赏者的姿态,根据自己的审视标准吸取原作长处,且大胆地指出原作的不足并提出修改建议。换改法有利于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提高班级整体作文水平。
2.示范修改法。此法是指用示范作文启发学生在比较中找出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并作出修改的训练方法。示范作文可以是经过教师修改后的学生优秀作文,也可以是教师的下水作文。采用示范修改法要注意防止学生可能产生的盲目模仿和照抄照搬的不良行为。
3.集体评改法。先展示1~2篇有代表性的中等作文,在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再由教师逐段引导学生集体评议其优劣,并对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方案。最后由教师总结,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文章的可取之
处和最佳的修改策略。此法以讨论为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举一反三,打破学生思维定势,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作文修改方法。
4.定点修改法。定点修改法是指将包括文章内容、结构、语言等在内的诸多板块,根据不同文体的不同要求分解为若干个修改训练点,然后逐步进行有针对性的定点修改训练。这种方法看似琐碎,但效果明显。一次作文完成一个写作点的修改训练,循序渐进,循环往复,各个击破,步步为营,最后综合起来,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养成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和习惯。
5.冷改法。冷,即是冷处理。先将学生完成的作文收集起来放臵3~4天后再发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站在读者的角度通过默读重新审视自己的作文,找出其中尚需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地方并着手修改。此法既可消除学生作文后“私于自是,不忍割截”的心理,又可使学生在原作的基础上引发新的思维火花。长期进行这种作文修改训练,在潜移默化中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上述五种作文修改教学法,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当然不能在一段时间内单一地使用一种方法,而要不断交换地综合使用,以增强教学的灵活性。总而言之,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去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都必须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指导思想,通过教师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习游泳的本领。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如何培养小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 篇二
一、出示范文,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学生习作初稿完成后, 教师要进行浏览, 做到心中有数。修改时先让学生再次明确习作要求, 使其深入理解, 然后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文章 (好、中、差各一篇) , 让学生反复阅读, 与作文要求相对照共同找出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 教师要适时引导,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 要努力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这样学生思维才会活跃起来, 各抒己见, 不断发现问题并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在一次题为《我的理想》的作文课上, 学生在认真读了一篇范文之后发现了如下问题:“有的语句不通顺”, “有错别字”, “内容不具体”……我立即对他们进行了表扬, 他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增强了信心, 在这节课上表现非常出色。
二、师生互议, 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多种多样, 只用一节课, 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教师要根据习作要求、训练重点, 找出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总结出解决问题地最佳方法, 举一反三, 逐渐掌握修改方法。
三、学生自评, 组内交流总结修改方法
由于已有上述两个教学环节做铺垫, 因此可以让学生反复阅读自己的初稿, 从而发现自己的问题。对于修改起来有些困难的学生, 可让他们找本组同学帮忙, 也可找老师指导, 学生自行修改之后, 组内交流, 共同评议, 这一过程允许学生有争议, 有申辩, 要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成为评议的主角, 小组长要根据组内成员的初稿及大家的发言带领同学们归纳总结修改方法, 教师要参与到各组的评议之中, 给予适当的鼓励、评价及必要的指导, 最后班内交流。例如在《我精彩的课外生活》的作文课上, 学生们要解决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这一问题, 通过评议, 他们认为首先要找到文中写得不具体的地方, 然后要用具体形象的语言把写得不具体的地方修改过来, 学生掌握了修改方法, 其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就会提高了。
四、提供机会, 引导学生独立修改作文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已掌握了修改方法, 那么就可以让学生针对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自己动笔独立修改, 在修改过程中, 学生不断推敲, 不断完善, 久而久之, 学生的识别和修改错字、病句等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鉴赏和分析能力得到增强, 也提高了写作文的能力。
3.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篇三
关键词 作文教学;修改;能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如何搞好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长期探讨的一个课题。在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学生“写”的能力培养,往往忽视或淡化学生修改能力的培养,因而使其成为制约作文教学质量提高的“瓶劲”。“文不惮改”,一篇好文章常常是反复修改的成果。鲁迅先生说过:“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修改”是文章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文章只有通过修订、改正、补充、润色,才能完善、升格、提高。修改升格是文章初稿写就后,作者对草稿作进一步的审读、辨析、推敲、润色,使文章更趋完善。它是提高文章质量的必要步骤,可以帮助作者锤练思想,磨砺文字,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培养学生养成修改自己文章的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作文修改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呢?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的自我审读能力。自我审读能力是修改提高的基本能力。它是文章得以修改提高的前提。初稿写完后,要认真的审读,目的是为了发现文章出现的问题,然后有争对性地进行修改。自我审读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高层建瓴的审视文章,敏锐地发现问题和突破思维定势进行发展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
文章写完后,有毛病不会很容易地发现,这是受写作初稿时原有思路,立足点和思维定势局限所致。为了淡化原有的思想影响,应指导学生在写完初稿后后不要急于修改,而是将文章搁置一段时间后再来修改,我们形象地称之为“冷处理”。在“冷处理”的时候,可彻底把文章忘却,也可以学习与文章有关的理论知识和范文。力求突破原有窠臼,发现原稿的问题,进而觅得新的灵感、立足和创意,使文章完善起来。
审读能力的培养具体又包括三点:一是审读时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训练审读时思维的流畅性的交通性,即审读时要想得快、想得多。对文章进行多角度灵活变通的思考,寻找总题所在,修改出新意。二是审读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训练求新、求异的能力。审读时要力求发现,完善新的体验、新的立意、新的表述。要肯定独创、别致、新颖,否定人云亦云的老套。三是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除了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之外,还需要培养诵读修改的能力。初稿写完后自己从头至尾诵读几遍,就容易把不顺口、不连贯、不规范的地方和错字错句找出来,这里凭的就是语文素养的语感,寻找的是文气的豁然贯通。这种能力的训练必须花一定的功夫,一时半日是不能奏效的。
(2)培养学生的系统把握能力。培养学生的系统把握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能抓住主要问题进行修改的能力。文章的主题、文体、脉络的变更,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使材料、段落、语言也都必须从新调整。因此,修改时一定要善于抓住文章大的、主要的、首要问题进行修改,然后再进行次要的、细小部分的修改,这样才不致于首末倒置,枉做无用功。比如,有的学生由于审题不慎在写作途中跑题了,有的结构上前后没有照应,还有的是没有点题,这些都是写作中必须注意避免出现的错误,否则会对作文质量造成重大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逻辑分析直接反映在调整文章结构的能力上。从内容上看,调整结构包括整体布局、线索设置、层次安排、段落划分以及过渡、照应、开头、结尾等。要使这些层次、段落等得到最优秀的组合,就要理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要理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就要培养学生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这样才能把文章结构的内在逻辑关系理顺。这样一来,调整结构就有了坚实、可靠的基础了。当然,要理顺文章逻辑关系是很难的,学生必须经过长期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阅读训练,才能逐步培养这种能力。在考试中学生经常遇到一些短文排序题,分值一般在3—5分。稍有不慎,一个环节出错这道题就丢分了。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如何理清课文的内在逻辑关系,具备这种能力后,学生在写作中自然就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修改起文章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4)培养学生的语言推敲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推敲能力,主要表现在能把话说在“点子”上,使用的词语准确,语言生动,态度鲜明;变换、修改句式,使句子语法正确、妥贴、流畅;进行删削、调整或增补文字,使语言更简练,文章更清楚、畅达。调整,主要是根据文章的字、词、句我逻辑关系作语序的变动。推敲,可以采取比较修改的方法。凡是初稿中觉得不妥的字、词、句、段,甚至主题、材料、结构、表达方式等,都可以想出几个修改方案,同原文中有毛病的地方进行反复比较,从中遴选出一个最佳方案进行修改。这样,作文的质量就会有所提高。
4.浅谈小学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修改 篇四
姚翠琴
摘 要: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具有不同的方面和层次,它不仅是科技界和高等学校的任务,也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创新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通过对“应试教育”中小学作文教学层层分析,找出一些阻碍学生作文创新的因素。然后,我开始激发小学生创新兴趣,点燃了学生创新火花,教给学生创新方法,并给他们创造出积极思维的条件,克服了学生畏难情绪,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作文质量。我构建了新的作文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关键词:作文教学;创新方法;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我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小学生写出的作文出现千人一面、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的现象,从平时的习作和考试中的临场作文中经常发现雷同作文特别多,好像有人指挥似的形成了那种统一的写作格调。在信息时代,在多彩的社会,学生有鲜活的写作素材为什么不写,而总是“老调重唱”呢?学生的创新能力哪去了?我认为主要是目前作文教学中普遍还存在着一些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下面,我谈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转变这些因素,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一、制约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
在十几年的作文教学中,我渐渐感悟到影响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影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学生作文为什么会出现众多的雷同现象?题目内容写老师,就会有大部分学生写老师给自己补课,或者熬夜为学生批改作业;题目内容写爸爸、妈妈,学生马上想到写自己生病,爸爸妈妈如何无微不至照顾……而且有的同学只要一写作文,就写原先的材料。可见,学生的写作思维还没有完全打开,这必将直接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应试考试“超近路”,窒息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现在,在我们的身边,有相当一些学校,为了检查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就通过单一的、简单易行的“考试”在判别,一些地区还设定了重点学校、重点班。为了应试,一些语文教师教学生背报刊、杂志发表过的优秀作文,已成为教育公开的秘密。有的教师布置学生把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作文各背几篇,以应付考试,况且有部分教师已经尝到了甜头,对于一些写作能力较差的孩子来说,背下的作文就是比临场作文好;有的教师还想出了移花接木的妙招——教学生把背下的作文进行改头换面的套用,以便一篇作文应付多个题目!显然,一些语文 教师不在教导学生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上花功夫,而在如何应付考试“得 高分”上花气力,这样不仅丢失了作文这块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窒息了作文创新能力的发展,而且还助长了学生的投机心理,扭曲了学生的人格。
(三)作文教学模式的僵化,妨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长期以来,一直流行的作文教学模式是“教师布置习作题目——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种封闭的、僵化的作文教学模式,从实质上看就是“教师中心论”,严重妨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① 作文教学的改革就应从培养创新人才这一角度去思考,多组织学生写假设作文、幻想作文、争论作文,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能力,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系统而有层次地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归纳总结,掌握规律等方法获取知识,提高创新思维,从旧中悟新,写出内容有特色、思想有深度、立意较新颖的文章。
二、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激发创新兴趣,给学生创造积极思维的条件
学生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或叫做求知欲。许多科学家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具有浓厚的认识兴趣或强烈的求知欲,爱因斯坦、牛顿就是最好的例子。创新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将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同时,它也要受到心理因素,如:情感、欲望的制约。所以,我从学生一开始进行口语训练、造句和写话时就要他们在学习、模仿中“创新”,“不吃别人嚼过的馍”。对上述训练中的新词、新句式、新比方等要大加赞扬,鼓励他们造出自己的最好句子,用一个词语,从不同的角度造出几个不同的句子来。以此来激发学生他们从小就有创造的欲望。给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宽松的心理环境,为学生提供积极思维的条件也很重要。为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我创造出以下条件。
1、在学校或班级的板报墙上开辟“自由谈”、“小评论家”、“心里话”、“新发现”等栏目。引导学生将班级学校以及社会上再现的好人好事或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进行议论,这种写作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对某一问题发表三言两语的看法也可以,其目的是为了向学生提供一块说理的创新园地。
2、有趣的剪贴写话。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可出示“花卉、小桥、天空、动物……”等词语,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借助想象画成图画,然后要求学生将这些图画剪下来拼成一幅完整的,自己喜爱的图景,最后让学生把这幅图景的内容写下来,可以是一句或几句,一段或一篇话,然后举办画展或讲解比赛,评出创造性设计和创造性解说奖,给予奖励,并分批吸收为“小创作家协会”会员。
3、利用童话故事。童话以幻想来结构故事,与学生的想象特点相吻合。童话故事写作也是训练想象力的重要路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编写童话故事。比如,在一座大森林里,住着山羊一家人。一天,羊妈妈对羊姐姐和羊弟弟说:“我们家的白菜丰收了,仓库里都堆满了,家里急需一辆手推车,把白菜运到集市上去卖,你们各带上50元钱去集市买一辆手推车。”要求以《小羊买车记》为主题编一个童话故事,让学生懂得钱是辛勤劳动得来的,要合理消费。这就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使世界万物都具有人的灵性。这样,学生很感兴趣,①阎立钦.创新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6-17 收效也好。
4、猜猜我写的是谁?在学过根据人物特点写人的外表以后,还可以搞一次“猜猜我写的是谁”小练笔活动。让学生快速构思,从正面写班上任意一位同学的外表,鼓励用上新颖的比喻和写法。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大家来猜,被一下子猜对并有创造性的都给予高分。只有前者,没有后者,给予及格分。此活动也可以事先布置,一周后进行,以提高作文质量,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注意从正面描写同学的外表,不得写对方的缺陷和短处。除上述之外,我还通过创设作文情境、参观、访问、看生动的画面(激动人心的场面)、即兴提问和就一人一物进行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二)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运用
想象是一种创新性的思维方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要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真正成为一种“本领”,还应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不断巩固、完善,转变各种传统观念,切实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铺平道路。
1、将大量想象创新练笔放到阅读课中
我们都应看到,大量的阅读范文中有不少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好素材。如一个省略号、一幅图画,都可以让学生去填补,更有许多文章可以让学生写感想、续编,如学完《穷人》一课结尾,续写《桑娜揭开帐子以后》,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写《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学完《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后写《二十年后》等等,从而促进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
2、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空间
其实,学生的想象力强了,对一件事就想得多,想得深,作文的立意就会深刻,因此,在平时练习作文时,教师应放胆让学生展开想象,给其自由发挥的空间,说自己想说的,写自己想写的,只求敢想敢写,不求合情合理。由于小学生经验和知识的不足,在他们的发现和创作中往往会有缺陷,他们在想象性习作中常有自己的幻想和见解,或许不严密,但确有个性童心,教师应努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活动的欲望,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展开想象的翅膀。不要苛求,更不能讥讽“异想天开”、“胡说八道”,只要他们能用自己的眼光发现别人没注意到的问题,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认识,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观察,都应鼓励。
(三)构建新的作文教学模式,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目前那种封闭的、僵化的“教师讲——学生做”的作文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模式。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营造氛围,诱发创新的热情。
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氛围环境。为此,教师可采取生活再现、表演展示、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并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改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解放学生的思想,激发其创造的热情和兴趣,提倡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与合作,营造生动、活泼的作文课堂教学氛围,诱发学生创新的热情,让所有学生进入“我要写”的精神状态。因此,在良好的扭转环境里,学生的思维能活跃起来思路就会开阔起来,创新意识被开发,创新热情被点燃,学生的创造力就能得到培养。
2、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
交流合作就是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通过交流产生思维碰撞,从而激活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合作的形式通常有小组合作和全班合作两种形式。小组合作的成员构成,可以按学生的作文程度搭配组合,也可以采取自愿组合的形式。这里的交流合作是指在学生习作初稿完成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互评互改。
(四)教给学生创新方法,进行创新作文实践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我结合作文训练教给学生一些创新方法,并进行生动有趣的多种形式创新作文实践,以发展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
1、丰富生活,开阔视野。陶行知先生主张学生“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事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为发展创新打下基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功夫在平时。我鼓励学生广泛地进行写作实践活动,寓作文训练于生活之中,既提高作文水平,又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
2、鼓励学生爱问、善问。陶行知先生曾写过一首诗:“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 ①在每事问”我结合作文训练教给学生如何提问的方法,养成爱问的习惯,并注重引导学生从问题解答里增进知识,学会善问,启发他们创新思维。
实践证明,今天的小学教育重在人的创新素质的培养,而创新人才与创新能力是分不开的。小学作文训练为启迪学生思维、大胆创新、培养学生创造力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为此,应赋予它新的时代气息,赋予它新的生命,我相信:它具有广阔的天地和无限的生命力。
要加快知识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关键在于人才,必须有一批批优秀年轻人脱颖而出。学校培养创新人才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对于新时期的每位教育工作者来说既要富有创新精神,又要善于利用教育环境,还要善于发掘自身潜能,在作文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架起创新思维的桥梁,那么,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5.如何培养小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 篇五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现状不能令人满意,作文教学的弊端的主要表现是“学生作文教师改”。“学生作文教师改”需要改革。现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一种少慢差的现象,这同“改”的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并且不甚得法,有很大关系。作文教学往往成了这么一个过程:“写——交——批——退——扔。”这样,即使作得再多,也很难有长进。因此,作文教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要在“改”字上做文章。对作文的修改,要从教师的修改逐步过渡到指导学生自改。教师批改,动脑筋的是教师,学生没有经过一番选词易句的思索,收益往往不大。而且,修改本身就是作文的一部分,只会写不会改,至多说作文才学会了一半。既会写又会改,作文的本领才全面。
一、教给方法,培养修改作文的能力
修改作文的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形成修改的能力,需要掌握修改的方法,还要经过反复的练习。小学生初学作文,不知道怎样修改,教师要教给他们修改的方法。
1、从作家的初稿中学习修改
鲁迅先生在谈写作时曾经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难看出,也就不能领悟。因为在学习者方面,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的。因此,他主张把一些作品的初稿印出来,使人们把它同修改后的定稿对照起来读,从中明白‘不应该怎样写’。这个意思非常重要,是完全符合辩证法的。有比较才能鉴别。“应该怎样写”同“不应该怎样写”上对立的统一,是相辅相成的,懂得了前者才能够更好地懂得后者,反过来,懂得了后者才能更好地懂得前者。这就启示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写,而且要告诉学生不应该怎样写。我们可以象鲁迅说的那样,收集一些作品的初稿,指导学生把初稿和定稿对照起来学习,体会作者在那些方面作了修改,是怎样改的,为什么这样改。这是学习修改的重要途径,也是十分有效的途径。
2、教师要给学生作修改的示范
教师的批改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批改常常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这是因为教师辛辛苦苦改了,学生并不会去认真揣摩体会,所以教师的批改起不到示范作用。如果对学生的作文批改得很精当,又能引起学生仔细钻研教师的批改,那就不是劳而无功,也不是事倍功半,而是事半功倍,甚至使学生终身受益。
3、采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自己修改
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有一过训练的过程。开始时,他们不大会发现作文中的毛病,发现了毛病也不知道怎样修改。教师要先扶着他们走。例如,在需要修改之处做上符号,发回让学生自己修改。教师做的符号,就是在提示学生:这个词用错了,这个句子不通上顺,这儿意思不明白,这儿前后不衔接„„也可以组成小组,学生互阅作文,评议后再各自修改。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个别性问题,可以采用面批的方法,通过关切的交谈,使学生受到鼓励和启发,知道该怎样进行修改。经过这样的锻炼,学生会逐渐增强推敲句子的敏感,增强对文章的优劣的辨析能力。随着学生修改能力的提高,教师要逐步放手,让学生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学生自改以后,教师应该检查,而且要讲评,通过检查和讲评给学生以进一步的指导。经过这样的由扶到放的训练,使学生形成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
二、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修改自己的作文,不仅要掌握方法,形成能力,而且要养成习惯。修改作文的习惯,要从练习作文之日起就开始培养,从认真修改一句话,到认真修改片断,再到认真修改成篇的作文。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介绍他的写作窍门时曾经说过:他写作有一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看念得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再念再念再念,”这个窍门值得学习。每次作文后认真念一念,发现不妥之处认真地改一改,改过之后再念,再改。这是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写作的良好习惯。这种习惯要从小培养。从练习写一句话,到写一段话,再到写一篇文章,都应该要求学生写完后念了改,改了再念。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反复训练,使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以后不用别人提醒,就能自觉地这样做。这种习惯养成了,学生将一辈子受益无穷。
为了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可以鼓励学生不打草稿,认真思考后,列个提纲,就直接往本子上写。写完后就在本子上修改。修改后不再誊抄就交给教师。教师在批改作文时,既注意看写得怎么样,又要看改得怎么样。在评讲的时候,既表扬和鼓励写得认真、写得好的,又表扬和鼓励改得认真、改得好的,使学生对“写”和“改”给予同样的重视。现在看来,这种能力和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人的写作已经是以“机”代笔,就是脑子里想好后直接在电脑上写,然后直接在电脑上修改,修改了后一按电钮,文章就印出来了。那种先打草稿再誊写的做法,就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
6.如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篇六
如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感想)
通过对这个平台的学习,听到了几位专家的精彩论述,让我受益匪浅。同时结合我个人这几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浅谈我个人的一点点感想。如有不当之处,请多多见谅。我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现实行素质教育理念,其目的就是要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培育学生完整人格,这是我们作为班主任责无旁贷的重担。在班级的管理中,班干部是必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可以说班干部是老师的眼睛、是老师的耳朵、更是学生的益友。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增强自我管理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呢?只有让学生在受教育中学会自我教育才能实现自我管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最高境界应是自我教育。”同样道理,班级管理不是简单的发号施令,而是教学生学会管理,管不是是手段,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因为,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学生自我服务。一般说来,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乐于遵守纪律的、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根本在于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作为老师,要多给学生以指导,而不是插手太多。因为,学生是班级的主角,是班级中的主人公。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是导演、引导者,只要充分领导学生当好主角就行。
为了让学生有自主意识,让每个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这就是对班主任任命班干部和教育引导的一种考验。课程改革明确指出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根本之处,在于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班主任的管理应当是民主化的,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把学生切实提高到管理的主体上来。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应当充分尊重和采纳学生的意见,热爱关心学生,不要一意孤行,应顾及学生的身心负担。另外,班主任的管理应当与学生的自我管理保持协调一致,双方在管理思想、意识、方法、措施,等各个方面达成共识。为此班干部与班主任彼此之间要经常互相沟通、相互交流。孩子身上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善于挖掘开发。其中,孩子的管理才能也是无可限量的。当学生提出建设性意见时,我抓住建议的可行之处加以合理利用,慢慢培养学生的自信,发挥其潜在的创造力和管理能力。面向21世纪现代化的班级管理,班主任既要改变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的种种弊端,又要克服新的班级管理模式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应该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集体的主人,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形成一个积极向上、活而不散的集体。
7.如何培养小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 篇七
1. 所有学生的作文情况我基本上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数, 这些都是在作文的批改中了解的。并鼓励学生写主动作文, 多做面批, 在增、删、添、补中完善与提高。不管学生的作文能有多大进步, 我都为他们鼓掌, 同时在作文本上写上鼓励性的话语。例如, 你的思维真敏捷, 富有多彩的思维; 你的悟性真高, 文章明确了很深的哲理; 你的观察力很有天赋, 如果你能持之以恒, 坚持写的同时多读好的文章, 不久你就会成为了不起的优秀的作家……这样, 同学们自然会产生写作的热情, 在读、积累及写作等方面都会做得很好, 学生的作文水平必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2. 把写好的作文读给大家听, 让学生都参与到评改中来。与此同时, 写作略差的学生也学会了写作文。认为作文并不难, 从心体会作文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皆成文章。引导学生注意积累, 多读好的文章, 从文章中读出自己, 读出生活, 读出感情。有了积累, 就有了素材, 写作才能成为易事, 喜欢做的事。
3. 互批互改能分享感受, 沟通见解。在选材、组材及写法上触类旁通, 共同提高, 同时也为差生指点迷津, 逐步养成写作、修改的好习惯。我们懂得, 一个爱写作的学生, 他就是一个懂得生活而细心的知书达理的好学生, 一个注重修改的学生。他的自身修养、自身约束力会很强, 他会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作文就像做人一样, 他的人文素养、文化品位都会随之而上升的。
4. 语文老师的工作量, 就其批改作文一项而言, 那是非常繁重的一项工作。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是以培养人的能力作为宗旨的, 我们教师的工作就是服务人生。在学生作文批改这一块, 我所坚持的就是让学生逐渐学会互批互改, 共同提高。这样做的好处很多:
( 1) 经过多次批改实践, 学生不仅能够准确地记住了每次写作文的具体要求, 而且对这些要求了解得越来越深刻。在此基础上, 他还可以有余力去指导别的学生应该怎样写, 不应该怎样写, 这样, 大家的写作能力便会共同提高的。
( 2) 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 这样就很容易发现存在的问题, 找到自身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别人的缺点与不足, 学生的思想便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开放的机会。
( 3) 每次批改作文, 每人只批一本, 负担不重, 每次又都抽签换人, 批的人有新鲜感, 有兴趣。每位同学的作文, 每次又都换一位同学批, 看不同的同学对自己的批语, 自然而然也会有新鲜感。这种新鲜感, 有利于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 同时也激起学生想看同学批语的兴趣。这就将写作的兴趣激发出来了。
( 4) 批改作文的时候, 学生站在批改者的角度, 进入教师的角色去思考问题,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及心理适应能力、心理平衡能力、角色互换能力, 促进学生心理走向健康, 走向成熟。在此同时, 也会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工作的辛苦, 自然学生的修改、书写、阅读等方面也会相应地提高, 越往后提高的幅度会越大。
( 5) 教师只抽查翻阅一部分学生的批改结果, 在短的时间内看多篇同学的作文, 有利于教师比较、思考, 让教师保持较浓厚的阅读兴趣, 容易激发教师的智力潜能与创造潜能。还可以去节省大量的用笔批改的时间, 这样老师做教学研究的时间就更充裕。
经过自己的努力, 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及习惯由少到多, 由无到有, 逐渐形成。在学生形成作文修改能力及习惯之后, 学生的作文兴趣及水平都在不断提高, 这为学生的将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语文教师都知道批改学生的作文是我们作文教学的最重要的环节, 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所在。可是, 虽然都知道这个道理, 却呈现出, 语文老师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 不少的教师仍然是遵循学生作文教师改的传统的陈旧方法。这样, 老师尽管付出了诸多的辛劳, 学生们的作文水平却总是提高不上去, 提高的幅度不是很大。为此, 培养学生自身修改作文的能力及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学生,修改作文,能力,习惯
参考文献
[1]姚美娟.要重视小学高段学生对作文评改的参与[J].作文教学研究, 2009, (05) .
[2]张凤平.抓好四个环节, 学生作文不再难[J].学周刊, 2011, (29) .
[3]庄洪荣.小学生作文评讲的几点思考[J].小学生作文辅导 (教师适应) , 2011, (04) .
8.如何培养小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 篇八
关键词:符号;范围;要求;自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93-01
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绝大多数教师沿袭的仍然是学生作文教师修改的传统方法。教师们尽管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学生们的作文水平却总是在低谷中徘徊不前,收效甚微。这就说明作文批改由教师一手包办的做法存在着弊端,有改革的必要。那么, 如何改革作文的批改方法,才能把教师从劳而无功的作文批改的重压下解放出来,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努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实现“解放”与“提高”的有效途径。
怎样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呢?
一、统一自改的符号
小学语文教材中明确规定了作文修改的基本符号:一是删,二是补,三是调,四是换。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所学的每个修改符号的用法和意义,并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巩固,达到人人会规范使用,从而提高阅读修改的效率。
二、明确修改的范围和要求
总的来说,文章修改有四个大的方面。一是改语言,“无词便无文,词精文增色。”词、句是思维的再现,中心思想的表达,要想文通句顺,精当、生动,乃至“语不惊人死不休”,必须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竭力把那些歧义的改得精确,含混的改得清楚,残缺的补充完整,生僻的变得通俗,拗口的变得流畅。坚决将那些不明不白、可有可无的词句删掉。二是改结构,要看谋篇布局是否合理完整,层次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伏笔呼应是否巧妙等。三是改中心,中心思想的修改主要包括:看看是否正确、鲜明、集中、深刻、新颖。
如把错误的改得正确,模糊的改得鲜明,分散的改得集中,肤浅的改得深刻,陈旧的改得新颖。做到:符合道理,爱憎分明,观点集中,挖掘深透,独到新颖。四是改材料,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是表达中心思想的基础。一切偏离、冲淡中心思想,一切失实、臃肿,一切抽象、空泛,一切平淡、陈旧的材料,都要重新调换、删除、充实或增补,使材料更典型,更集中,更精当,更新颖。
三、授予自改方法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在具体的操作时采用如下方法:
1.冷改法。冷,即是冷处理。初稿写成以后,可以先放一放,搁它一阵子,暂时不去修改,让头脑清醒清醒,冷静冷静。放置3~4天 后再发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站在读者的角度通过默读重新审视自己的作文,往往就会发现一些新问题。改变对一些事物的旧看法,找出其中尚需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地方并着手修改。此法既可消除学生作文后“不忍割截”的心理,又可使学生在原作的基础上引发新的思维火花。长期进行这种作文修改训练,在潜移默化中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2.换改法。即将学生作文进行同学间的交换修改。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三个皮鞋匠,赛个诸葛亮。”由于一个人思想认识和文字表达水平的局限,有时自以为正确的恰恰是错误的;自以为精明的恰恰是不当的;自以为完善的恰恰是缺欠的。别人的意见往往是客观的正确的;别人的见解往往是高明的。文章写完之后,读给别人听听,或是请人看看,集思广益,取众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是十分有益的办法。此法可以在同桌或四人自然小组中采用,互阅互参,互批互改,将大家的智慧综合起来,再进行修改,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3.导改法。此法较为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作文给予修改的引导和指点,提出切实的可行的有效的修改意见。这意见是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点拨之语。或是书面批注引导,或是课堂口头点评的形式等。导改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作文评改方法之一,是多角度多层次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和习惯的基本方法。
4、集体评改法。先印发1~2篇有代表性的中等水平习作,老师提出适当的修改要求,然后人人动手修改,对修改的情况进行评讲,对改得好的,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随机指导如何修改。接着可利用电教手段,把有代表性的习作打在屏幕上,请全班学生根据习作要求,各抒己见,进行口头修改。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改活动,与学生一起发现,一起探索。最后由教师总结,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文章的可取之处和最佳的修改策略。
5、再次体验法。文章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真实、具体的写照。许多时候,由于平时疏忽,现场观察不细或遗忘,在具体修改时,许多详细的情况,重要的细节就“说不清”、“叫不准”了。如一个人的长相,一个物的构造等等。这样:最好的秘方就是重返现实生活,带着具体问题,再行观察,再行体验,将实际的详情,新的发现写进去。把原文不具体的改详细,缺欠的弥补上,不真实的修改好。经过这番努力,文章就更真实,更具体,更完美了。
6、对比修改法。一是对比课本上学过的范文,二是对比课外阅读的文章,三是对比班上同学较好的习作,在比较中找出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并作出修改的训练方法。采用对比修改法要注意防止学生可能产生的盲目模仿和照抄照搬的不良行为。
上述六种作文修改教学法,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必须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指导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推荐阅读:
如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12-19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08-25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06-29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07-08
如何培养初一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论文12-04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12-02
如何培养学生倾听能力11-07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08-14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06-14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