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仪器

2024-10-09

科学仪器(16篇)

1.科学仪器 篇一

1.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有哪些主要功能成像技术?(1)P正电子发射层析照相术(PET),1986,把示踪同位素注入人体,同位素释放出的正电子与脑组织中的电子相遇时,会发生湮灭作用,产生一对方向几乎相反的-射线,可以被专门的装置探测到,据此可以得到同位素的位置分布。常用的同位素包括11C,13N,15O,18F,68Ca。PET可被用来测量大脑的各种活动,包括葡萄糖代谢、耗氧量、血流量等等,特别是血流量已被证实是反映大脑功能变化的一个可靠的指标。例:将氢与氧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如15O化合成标记水,注入手臂静脉后,只需1分多钟时间便在脑内聚集,由于标记水不断放出正电子,于是就可以得到一幅脑血流像。PET成像的一个基本策略是,在实验条件和对照条件下分别得到一幅脑血流像,对照条件除了不包括要研究的实验因素外,其他方面都尽可能与实验条件相同。然后将两幅图像相减,所得到的PET图像即是与要研究的实验因素相关的脑血流像,图中较“亮”的区域被认为是由这个(些)实验因素所激活的区域。

(2)功能磁共振成像术(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1990s,它由以下几种成像技术组成:①基于血氧水平(BOLD: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的大脑活动成像,用以显示在执行特定任务时大脑相关区域的兴奋状况。这种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大脑的认知活动及其功能定位研究。人们通常所说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常常就是特指这种方式的成像,记作fMRI。②微观水活动性成像(弥散(diffusion)/灌注(perfusion)成像),可用以提供由于血管疾病导致脑组织坏死过程的时态信息。③微血管血液动力学(脑血流和血容量)成像,用于显示脑血管病理学状态。与PET的主要反映氧与葡萄糖的代谢不同,fMRI反映的是血液中含氧量的变化,而研究表明这种变化与神经活动是密切相关的。

优点:①信号直接来自脑组织功能性的变化,无须注入造影剂、同位素或其他物质,故是无创性的方法,且简便易行,同一被试可以反复参加实验。②它可以同时提供结构的和功能的图像,这一点对于准确的功能定位是至关重要的。③它的空间分辨率非常高,可以达到l mm,是目前主流成像工具中最好的;成像速度也可达几十毫秒。④有大量成像参数供实验者自由控制,以实现各种特定效果的扫描。

不足:①由于它不是直接检测神经活动,而是滞后于神经活动一般达5~8s的氧信号,所以它的时间分辨率低于EEG和MEG。②不适于幽闭恐怖症患者。③其扫描过程中的巨大噪声也妨碍了它在听觉研究上的应用。④系统造价高。

减法设计,单刺激实验模式,事件相关设计

(3)脑电(EEG:Electroencephalograph):大脑工作时,神经细胞中离子的运动产生电流,在头皮表面形成微弱的(微伏级)电位,脑电装置通过高灵敏度的电极和放大器来探测这些电位。传统上,脑电主要是通过波幅、潜伏期和电位或电流的空间分布等指标来提供大脑工作过程的信息。由于脑电信号通常伴随着巨大的噪声,故在认知科学研究中最常使用的是“事件相关电位(ERP:Event—Related Potential)”方法,即多次进行重复刺激,然后对相同刺激下记录到的电位数据做迭加平均,以滤去噪声,得到与刺激相关的电信号,其信噪比与迭加次数的平方根成正比。

优点:直接反映了神经的电活动,有着极高的时间分辨率,几乎达到实时;而且它的造价较低,使用、维护也较方便;同时它也是完全无创性的。

不足:其空间分辨率较低,各种定位算法的可靠性亦有待进一步证实。

1、如何理解过去知识经验在知觉过程中的作用?

(1)斑点图,言语对知觉的影响,定势效应。

(2)Warren(1970年)的音素恢复实验It was found that the *eel was on the axle/shoe/orange/table.Miller和Isard用正常句,异常句,非语法句呈现一系列单词,对不同类型句子知觉正确率不同。(3)Tulving,Mandler和Baumal的实验,实验中上下文类型,靶子词呈现的时间为自变量。例如,disorder,filled with dirt and disorder,The huge slum was filled with dirt and disorder(上下、下上兼有)。

2、对模板说、原型说和特征说进行简要评介。(1)模板匹配理论(Template-matching Theories),在长时记忆所编码的信息中,存储着各式各样的来自个体过去的各种外部模式的拷贝或复本,即模板,它们与外部的刺激模式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当一个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刺激信息得到编码并与头脑中所存储的模板进行比较和匹配,确定哪一个模板与刺激信息最为吻合,就把该刺激信息确认为是与头脑中的某个模板相同,即产生模式识别效应。模式识别是刺激信息与脑中某个或某些模板产生最佳匹配的过程。

缺陷:强调刺激信息与脑中模板的最佳匹配,如果刺激信息稍有变化,就无法与模板最佳匹配,无法完成模式识别。存储无数个模板,会给记忆带来沉重负担,也会使人在识别事物时缺少灵活性。无法解释为何有时能够非常迅速地识别一个新的、不熟悉的事物。没有说明模板匹配的信息编码形式,即外部刺激模式与脑中模板的比较是平行加工还是系列加工;是从局部开始还是从整体开始等。(2)原型匹配理论(Prototype Theories):Reed(1972,1973)用人的面部简图识别实验提出原型匹配模型。原型是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基本的、共同的特征。所有的外部刺激信息,都是以原型的表征方式存储于人的长时记忆系统中,任何具体事物都是通过原型及其一系列变式存储在人脑中的。人的长时记忆中,存储着的不是与外部客观事物一一对应的具体模板,而是一系列客观事物的原型,外部刺激信息或事物只要能与人脑中的原型相匹配,即完成了模式识别。

优点:减轻记忆负担,使人的模式识别,活动更加灵活。

缺点:没有非常具体和详细地描述刺激与原型之间的匹配过程。(3)特征匹配理论或区别性特征理论(Distinctive-Feature Theories):任何模式都可以被分解成诸多特征或属性,模式识别,就是通过对刺激信息特征的分析,抽取出该刺激模式,的有关特征或属性加以合并,再与长时记忆中所存储,的各种刺激的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得了最佳的匹配,来自外部的刺激信息模式就得到了识别。如各种字体的同一个字,只要其基本特征保持不变,就可得到识别。优点: 更灵活有效地解释人的模式识别过程。

缺点:忽略了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一个模式识别理论,不应只是简单地罗列刺激中能够发现的些特征,还必须描述特征之间的物理关系,如:T和L特征一样,物理关系不一样。只能解释相对简单的字母识别,很难解释更复杂的刺激的识别过程。

3、在教学过程如何充分发挥知觉的优势效应?

1、你是如何理解注意的产生的?(1)

2、比较注意的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的异同。

(1)过滤器模型(Broadbent,1958)双耳同时分听实验,认为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是有限的,为了避免系统超载,就需要某种过滤器对之加以调节,选择其中较少的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将受到进一步加工而被识别和存储,其他信息不能通过。

(2)注意的衰减器模型(attenuation model)(Treisman,1960):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耳程序实验。左耳(追随耳):There is a house understand the word.右耳(非追随耳):Knowledge of on a hill.结果,被试都报告为:There is a house on a hill.并声称是从一只耳朵听到的。过滤器不是只允许一个通道(追随耳)的信息通过,而是既允许追随耳的信息通过,也允许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只是非追随耳的信号受到衰减,但其中一些信息仍可得到高级加工。为双通道模型,注意是在信息通道之间进行分配。同:两者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必须由过滤器加以调节;两者都认为过滤器的位置应处在初级分析和高级意义分析之间;注意选择都具有知觉性质。

3、比较注意的反应选择模型和知觉选择模型的异同。

(1)反应选择模型(Deutsch & Deutsch, 1963):由感觉通道输入的所有信息都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知觉加工,并加以识别。而注意选择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即过滤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其选择标准是刺激对于人的重要性。对于重要的刺激,才会做出反应。注意是对反应的选择。

(2)异:注意选择发生的位置(时间),一个在知觉阶段,一个在反应阶段。

4、怎样看待两种加工方式在注意保持中作用?

(1)Schneider 和Shiffrin(1997)提出了与注意有关的两种加工层次,即自动加工(automatic processing)和控制加工(control processing)。自动加工主要用在容易的、涉及高度熟悉项目的任务中,自动加工是平行的,人可以同时处理两个或更多的项目。控制加工主要用在困难的或涉及不熟悉项目的任务中,控制加工是系列的,一次只能处理一个项目。当任务容易时,人倾向于使用自动加工,这时,人获得非注意信息的特征就会相对容易。当任务困难时,人将使用控制加工,这时,人几乎不能注意到非注意信息的特征。5.特征整合理论

(1)特征整合理论(Feature-integration theory ,FIT)(Treisman & Gelade.1980),将客体知觉过程分成早期的前注意阶段和特征整合阶段。理论的出发点是知觉的特征分析。知觉在前注意阶段是对特征进行自动的平行加工,无需注意,而在整合阶段,通过集中注意将诸特征整合为客体,其加工方式是系列的。对特征和客体的加工是在知觉过程的不同阶段实现的。她将特征看作是某个维度的一个特定值,而客体则是一些特征的结合。例如,图形、颜色都是维度,三角形、红色则分别为这两个维度的值,而红色三角形是红色和三角形这两个特征值所组成的客体。“错觉性结合”。

6.负启动效应:目标扩散和分心抑制-扩散抑制理论—资源有限

1、评述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

(1)Atkinson-Shiffrin记忆系统模型及扩展,右为典型模型,A-S模型简化。

Craik等人的实验结果表明:简单的复述并不能使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中。记忆的效果不仅依赖对项目本的加工,而且也依赖对项目上下文的加工。虽然感觉分析必然要在语义分析之前,但是其他的加工却不是按上下级组成一系列水平,而是一种编码的侧向扩散。

2、评述加工水平说。

(1)加工水平说,作用于人的刺激要经受一系列不同水平的分析,从表浅的感觉分析开始,到较深的、较复杂的、抽象的和语义的分析。Craik等人的实验结果表明:简单的复述并不能使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中。记忆的效果不仅依赖对项目本的加工,而且也依赖对项目上下文的加工。虽然感觉分析必然要在语义分析之前,但是其他的加工却不是按上下级组成一系列水平,而是一种编码的侧向扩散。

(2)在Craik等人提出加工层次的概念以前,记忆的研究者几乎没有注意到知觉和记忆的关系,也不知道编码、加工过程具有多种形式因而是灵活多变的。多重存储模型只强调复述一种加工过程,有很大的局限性。现在,所有的记忆理论都必须对性质不同、丰富多彩的加工过程作出说明。另外,加工层次概念奠定了一个基础,使得研究者有理由推论编码障碍(encoding deficits)是记忆障碍的一种原因。加工层次途径也有它的缺陷,即加工深度没有独立的指标来规定。这样,加工深度就是由实验结果来定义的,记得好的必定是加工层次深的;而加工层次概念认为,加工层次深的,必定记得好。这也就陷入了循环论证的圈子里了。Craik等人非常理解这一问题,曾尝试使用加工时间作为独立指标来测量加工层次,但实验研究表明,加工时间与各加工层次并没有对立关系。

2.科学仪器 篇二

一、科学存放

科学存放的含义不仅仅是仪器在存放过程中不叠放、不挤压且排列整齐有序等,而且还要要求对特殊构造的仪器要有特殊的存放方法,否则容易造成仪器的变形老化而影响使用。以下是几种常用仪器的存放方法:①托盘天平:两边托盘下方要用胶垫支起,以避免天平在移动过程中横梁晃动而使刀口磨损。②温度计: 液泡朝下立放或斜放,以防液柱断流。③斜面小车、木直尺:窄面朝下放立,而平放容易使其弯曲而变形。④磁铁:磁极相对紧贴摆放,这样能构成磁性回路,以减少对其他仪器的磁干扰。⑤示波器:正面朝里摆放,以减少光线对显示屏的长期照射,延长示波管的使用寿命。⑥光具座:滑块对称地移动至光具座连接端并固定, 以减轻滑块对铁杆中部的压力,防止铁杆变形弯曲。

对其他有些体积较小或成套仪器、玻璃仪器如弹簧秤、单摆球、碰撞试验器、玻意耳定律实验器等可保留其原有包装存放,这样不但能保护仪器,防止配件丢失,而且取用存放也相当方便。

二、科学维护

(1)明确仪器的维护措施。①通电主要是对那些带电子类仪器需要定期通电以防内部电子元件老化失效。如电子束演示器、示波器、洛仑磁力演示器等一般都是存放3个月通电一次,通电过程中关闭加速极电压,时间不短于1个小时。学生电源、实验室电源长期存放要半年通一次电,时间也不短于1个小时。②上油。上油的作用一是防锈二是润滑或二者兼顾,如音叉、纵波演示器上的弹簧要定期上油以防生锈。对一些含有轴承类或者传动装置的仪器如手摇发电机、向心力演示器、感应启动机等更要适时对其传动部分上油,以增加润滑。而对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光具座等仪器的活动部位上油,则不但能增加润滑,还有防锈的作用。③除尘。除尘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就是擦拭仪器搞卫生,而要根据仪器的不同材料、构造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进行。例如对气垫应定期用棉花浸酒精轻轻擦除工作面上的灰尘,而不能用水,否则工作面会生锈;对那些构造复杂而不易用手直接擦拭的仪器可用软毛刷伸入来擦除灰尘。

(2)建立仪器的维护记录。有了仪器的维护措施,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对仪器的定期维护呢?非常可行的办法是建立仪器的维护记录。其要求是对要定期维护的仪器根据情况一物(或一类)一页进行登记列表,注明仪器的名称、序号、维护方法及维护日期,并将维护日期写入实验室工作计划内备忘,届时实施维护。

3.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古老的天文仪器 篇三

中国科技馆“华夏之光”展厅就有一件清代圭表的缩小复制展品。与较为常见的圭表不同,除了南端的表,在圭的北端还有一个比较低的小表,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古代的表高一般为8尺,圭长一般为1丈3尺。而清朝的清钦天监制作圭表时在表顶上加了一截,使表高达到了10尺。如此一来,表影在冬季会落到圭外无法测量了。为此,清人在圭的另一端立了一个小表,相当于圭的延伸,叫立圭,冬季影长时表影会落在立圭上。这样,通过测量这段影的高度就可以推算出10尺表的表影长度了。

到中国科技馆看过这件圭表展品的小朋友可能会发现:圭表的顶端开有一个小孔。那这个小孔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日常生活中,如果仔细观察物体的影子,就会发现物体越高,影子的边缘就会变得越模糊,精确测量影子的长度就会越困难。而影长如果测不准,就影响到了圭表的使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清朝人借鉴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发明的景符原理,在表上端设置铜叶,中间开个圆孔,利用小孔成像原理将正午太阳的像投射到圭面,从而获得日影清晰的边缘,提高圭表测量精度。

4.科学仪器 篇四

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央财政设立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为规范专项资金管理,依据《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国家有关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以提高我国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装备水平,支撑科技创新,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支持范围包括:

(一)基于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

(二)基于已有重大科学仪器设备(装置)创新成果的工程化开发;

(三)重要通用科学仪器设备(含核心基础器件)的开发;

第九条 财政部的主要职责包括:

(一)会同科技部研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二)会同科技部确定试点项目组织部门,并根据实施情况动态调整;

(三)批复项目预算(包括总预算和预算,下同);

(四)会同科技部开展项目经费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第十条 科技部的主要职责包括:

(一)会同财政部研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二)会同财政部确定试点项目组织部门,并根据实施情况动态调整;

(三)负责专项的总体协调,指导并监督项目组织部门的组织管理工作;

(四)负责批复项目立项、项目综合验收、项目成果汇总管理和项目后评估;

(五)负责组织项目预算评审评估,向财政部提出项目预算安排建议方案,会同财政部开展项目经费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

(六)建立适合本专项特点的专家咨询评审机制。第十一条 项目组织部门是指中央有关部门(机构),负责项

(二)联合优势单位共同组建项目团队,并与项目合作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各方权责;

(三)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落实项目配套条件和措施,确保项目各项任务和总体目标的完成;

(四)建立激励和评价机制,调动项目团队成员积极性,促进项目有效实施;

(五)组织用户代表成立用户委员会,参与专项成果的应用方法开发、应用示范和推广应用等工作;

(六)负责项目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七)按要求编报项目执行情况和有关信息,及时向项目组织部门报告执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八)接受科技部、财政部、项目组织部门、项目监理组等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第三章 立 项

第十三条 申请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本办法第三条确定的支持范围;

(二)国内外需求迫切,且相关理论、方法或技术已取得重要突破,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科技部、财政部根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的总体部署,并结合中央有关部门(机构)科学仪器设备开发的基础和能力,确定试点项目组织部门及其项目推荐数量。

第十六条 被确定为试点的项目组织部门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项目牵头单位联合优势技术力量,研究提出符合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现实需求且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项目,并编制实施方案,经过初步论证后,报项目组织部门。

项目组织部门组织专家对项目及实施方案进行评审论证,按照规定的项目推荐数量择优向科技部推荐项目(含实施方案)。项目组织部门在具备条件时,应当积极采取网络视频评审等方式,促进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第十七条 科技部将项目组织部门推荐的项目纳入备选项目库,并结合国家科技创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从备选项目库中择优遴选项目,形成立项项目初步意见,并通知项目组织部门。

第十八条 项目组织部门根据立项初步意见和预算编制要

(二)间接费用是指项目牵头单位和合作单位在组织实施项目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项目牵头单位和合作单位为项目实施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其中绩效支出是指项目牵头单位和合作单位为提高科研工作的绩效安排的相关支出。

第二十二条 直接费用中的劳务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给项目团队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劳务费预算应当结合单位实际和相关人员参与项目的全时工作时间,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编制,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会议费的开支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

专家咨询费的开支标准为:以会议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00-8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一般人员300-500元/人天的标准执行。会期超过两天的,第三天及以后的咨询费标准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00-4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200-300元/人天执行。以通

项目任务书中明确,并分别纳入各自单位财务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项目牵头单位和合作单位不得在核定的间接费用以外再以任何名义在项目经费中重复提取、列支相关费用。

项目牵头单位和合作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强化间接费用的管理,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合理统筹安排绩效支出,提升科研工作绩效水平。

第二十四条 项目预算编制的要求:

(一)根据项目任务的合理需要,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

(二)预算编制包括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

收入预算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和其他资金。其他资金包括地方财政资金、单位自筹资金以及从其他渠道获得的资金。企业为项目牵头单位的项目,企业投入的资金应当不低于项目总预算的50%。

支出预算应当按照项目经费开支范围确定的支出科目和不同经费来源编列,同一支出一般不得同时列支中央财政资金和其他资金。支出预算应当对各项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理由等进行详细说明。

1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财务审计,逐步建立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制度。

第二十八条 未完项目的结存经费,按规定结转下一继续使用。项目因故中止(含未通过综合验收),项目牵头单位财务部门应当及时清理账目与资产,编制财务报告及资产清单,报项目组织部门,由项目组织部门进行清查处理并报科技部备案,结余经费收回原渠道,并按照财政部关于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项目实施与监督

第二十九条 项目实施实行法人负责制。项目牵头单位对项目负责,合作单位对所承担的任务负责。

第三十条 项目牵头单位应当组建由本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任组长,项目组织部门相关人员、合作单位相关管理人员、项目负责人及项目团队主要人员组成的项目总体组,具体负责项目和任务执行的协调工作、研究解决项目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第三十一条 项目牵头单位应当组建项目技术专家组和项目用户委员会,对项目的技术开发和成果应用提供咨询。

(三)技术引进、国际合作等发生重大变化导致研究工作无法进行;

(四)项目技术骨干发生重大变化,致使研究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五)由于其他不可抗拒的因素,致使研究工作不能正常进行;

(六)其他导致不能完成项目有关目标和要求的情况。第三十六条 涉及科技部立项批复确定的内容调整及项目撤销等重大事项,由项目牵头单位向项目组织部门提出申请,经项目组织部门审核并提出处理意见后报科技部审批。其它重大调整,由项目组织部门按程序审批。

第三十七条 项目组织部门、科技部对相关人员和单位在立项、项目执行、检查、评估和验收等各环节中信用状况进行客观记录,并作为项目管理与决策的重要依据。

第六章 验收和档案管理

第三十八条 项目完成后,项目组织部门组织开展项目初步验收工作。验收材料包括相关技术文件、用户使用报告、财务审

5第四十一条 在项目综合验收结束后一个月内,科技部将综合验收结果通知项目组织部门。

未通过综合验收的,项目组织部门应当在接到科技部通知的三个月内,组织项目牵头单位和合作单位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改进,并再次提出综合验收申请。仍未通过综合验收且无正当理由的,项目牵头单位应当依据相关规定和要求总结分析,项目负责人和承担单位三年内不得再承担本专项项目。

第四十二条 项目通过综合验收后,项目牵头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及时办理财务结账手续。项目经费如有结余,收回原渠道,并按照财政部关于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三条 事业单位使用专项资金购置和试制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其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企业使用专项资金购置和试制的固定资产,按照《企业财务通则》等相关规章制度执行。

第四十四条 项目组织部门对项目的组织管理情况及其所组织项目的执行情况,将作为科技部、财政部对试点项目组织部门进行动态调整的重要依据。

7化、市场占有率、用户使用情况以及开放共享情况等。在此基础上,科技部对项目成果应用状况和效益开展综合评估,评估结果将作为后续立项和选择承担单位的依据之一。

第四十九条 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的归属、运用、保护和管理等,应当严格按照《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国家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国办发[2002]30号)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项目产生的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工程工艺、应用方法和科学仪器设备整机等重要成果及其知识产权应当首先在境内使用,向境外的组织或者个人转让或者许可境外的组织或者个人独占实施的,应当经项目组织部门审核后报科技部批准。

第五十条 项目牵头单位应当与合作单位事先签署协议明确任务分工及知识产权归属、管理、运用及其利益分配。

第五十一条 项目执行过程中产生的科学仪器设备产品、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专利等,均应当标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资金资助”字样和项目批准号。

5.小学科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篇五

一、小学科学实验室应以符合配备标准的仪器设备和科学规范的管理,为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开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二、仪器设备的存放应分门别类,科学有序,排列整齐。

三、仪器设备的保管应注意防火、防潮、防霉、防腐蚀、防变形、防碎裂等。

四、借用实验仪器和器材等要办理借用手续,用后及时归还,不得转借他人,外借须经主管领导批准。

五、实验前,学生应明确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实验中提醒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注意操作安全,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督促学生整理好实验仪器,写好实验报告。

六、对具有危险性的实验仪器、辐射材料、有毒有害物品、易燃易爆物品,应当建立健全使用和管理制度,设置警示标志,存放于安全地点,指定专人保管。

七、师生须自觉爱护实验室内的一切仪器、器材和设施,损坏照价赔偿,并作好记载。仪器、器材每学期清查一次,及时做好报损报废和增添登记工作。

6.科学仪器 篇六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近年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先后利用“985工程”、“211工程”、“世行贷款”、“生物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等专项建设资金购置了大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其档次之高、数量之多、品种之广是前所未有的,为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极大地提高了办学实力。为了更好地发挥仪器设备的资源优势,切实为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搭建坚实的平台,为培养创新人才、提高教学水平提供先进的物质保障,体现投资效益,必须科学管理和使用仪器设备。我院以建设“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为契机,建立和完善了科学管理的规章制度,总结探索出高校科学管理和使用仪器设备的有效途径。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状况

高等学校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及使用状况直接反映出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由于旧的管理模式的延续,目前许多高校的仪器设备管理普遍存在着仪器使用率偏低、资源浪费严重、维修环节薄弱等一类的问题[1-3]。

1.1 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

虽然有一定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但内容陈旧,许多条款已不适应当前仪器规模、数量和档次的管理,从仪器购置到使用缺乏全程有效的管理章程和约束监督机制。

1.2 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低

由于购置前缺乏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项目主持人经常会根据自己某个研究课题的临时需要或只考虑本学科使用上的便利而购置,没有全局观念,不考虑可持续性的问题,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相关学科人员之间缺乏交流,以致订购者没有全面了解本区域类似设备的情况,造成重复购置;尽管有可行性论证,但是设备购置后没有及时落实利用,例如没有及时开设新实验,对开放共享等问题没有进行科学规划,暂时造成仪器闲置;有些专用于科研的大型精密贵重仪器功能单一,使用面窄,科研成果少。

1.3 设备维修费用不足,技术力量薄弱

没有维护和修理大型精密仪器的专项资金,维修人员奇缺,一旦仪器设备发生故障,尤其出现较复杂的故障,将在较长时期内影响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1.4 实验技术管理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实验技术管理队伍没有形成合理的技术梯队,素质不高,制约了一些仪器功能的利用和开发。科学管理仪器设备的有效途径

2.1 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模式

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管理目标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其最大限度地体现投资效益,为教学、科研、技术开发服务[4]。而建立健全一种适合学科发展的仪器管理运行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任务。

(1)实践中,我们以建设“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为契机,建立和完善了科学管理的规章制度,促进了技术人员积极性的发挥,实行责权明确,奖惩分明,管理严格,充分激发管理者主人翁精神的激励机制。

(2)建立大型仪器设备采购前的论证工作制度。首先结合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方向对购置的必要性进行充分的论证,其次是经过收集资料、咨询专家和实地考察等程序对仪器选型进行论证。申购者和审批部门都认真填写“项目申报审批表”,杜绝轻率申购、草率批准及仪器拥有者占而不用或少用的现象。

(3)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制的工作制度。选定相对稳定的仪器专职操作人员,并对他们进行操作使用仪器的专门技术培训。坚决杜绝用者不学,学者不用的情况。适当考虑各实验人员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结合各自承担的课程,均衡分配仪器的管理范围。

2.2 重视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

大型精密仪器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加强使用过程中的管理是正常运行的可靠保证。建立完善的大型仪器技术档案,这些档案资料包括:可行性论证报告、审批手续、订货合同、装箱单等原始资料或备件;说明书、安装调试报告、操作规程、使用注意事项等技术资料;运行记录、维修记录、增购配件、功能开发、效益考核记录等动态资料。专职管理人员要对仪器的技术性能有全面的了解,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维护检修规程进行,做好使用登记和技术检测记录,还要定期做好维护保养、性能检定和精度标定,如定期放电和更换老化元件,检查防潮防尘防震情况,有的还要定期润滑、加油,做到防患于未然。

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使用前后要对仪器的状况进行认真的登记,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结束后要细心检查,认真整理,以减少人为因素对大型仪器造成损坏,确保仪器设备的完好。

2.3 重视仪器设备的维修环节

为确保大型仪器正常运转,经常需更换老化元件和升级软件系统,这些都要花费一笔昂贵的费用。如更换一次质谱仪的电池需花去几千元,增添一个液相色谱的色谱柱就几千元。所以学校必须设立大型精密仪器的维护修理专项经费,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来筹措维修经费:1.每年从购置设备经费总额中预留一定比例作为大型精密仪器维修基金。2.在保证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情况下,面向社会进行创收,学校可以根据情况制定各种仪器的测试收费标准,从对外测试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维修经费,做到以机养机,提高仪器的使用率。

学校或学院可以成立仪器设备维修部,担负仪器设备的维修工作,做到预防维护相结合,保证仪器的完好率,节约维修时间和费用。科学使用仪器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3.1 开发利用大型精密仪器设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各学科的实验方法和分析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正是这些高要求又不断促进了实验室的更新和完善。我们要充分挖掘大型精密仪器的潜力,扩大其功能和使用范围,使其在教学、科研中发挥更大的作用。3.2 构建开放性的大型仪器平台

为了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促进跨学科发展,加强横向联系,不断提高设备利用率,建立“专管共用,资源共享”的大型仪器有偿共享服务平台是一项重要措施[5]。

将有关设备的性能指标、适用范围、收费标准和管理人员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在网上公布,供全校的老师、科研人员和研究生查询,在保证教学科研的情况下,还可以为校外单位提供有偿服务。平台建立以来,仪器的开机率和利用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避免了国家资源的浪费,对优化资产配置,盘活现有资产,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3.3 促进仪器设备在本科教学中发挥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大型精密仪器结构复杂、稀缺贵重、运行费用高,加上受传统的管理模式的制约,大型仪器设备主要限于教师和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很少用于本科生实验教学。随着学科的快速发展,对相应的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鉴定已由过去的手工操作逐步依赖于质谱和色谱技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更新观念,结合专业特点,利用精密仪器设备开设新的实验,同时,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这些仪器设备,通过做大学生创新课题、君政基金、本科生毕业论文等工作来了解大型仪器设备的用途、性能、使用方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管理队伍

由于大型精密仪器是综合运用多学科的最新技术研制而成的,集光学、电子学、机械学等多学科科技成果,通常被称为智力密集型装备,因此,对管理技术队伍有很高的要求。一方面,管理技术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主人翁精神和奉献精神,刻苦专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先进的仪器设备只有在高水平的科技人员使用操作下,才能得到满意的测试结果,所以,要创造条件,培养管理技术人员,使他们具有良好的专业技术能力。结束语

科学地管理和使用好大型精密仪器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敢于创新改革。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约束监督机制,促使仪器设备完好率和使用率的不断提高;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加强技术力量,才能充分发挥仪器应有的功效,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实现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参考资料

7.科学仪器 篇七

2011年9月,“第22届多国仪器仪表学术会议暨展览会”召开期间,在秘书长王晓庆的主持下,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举办了医疗仪器与民众健康交流会。理事长姜峰在开幕词中,对于近年逐步增长的医疗器械热,以及这一现象背后的成因和发展前景,做了客观分析和展望。

交流会安排的相关专业报告有:副理事长肖绍博教授的“浅谈人本电子健康(HeH)、健康信息力(HiP)和家庭健康与发展”、理事王成彬主任的“临床检验仪器设备发展现状与未来”、常务理事唐劲天教授的“磁感应热疗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及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苏颖研究员的“计划生育家庭老龄服务体系建设理论初探”、高级会员许军普教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与ERCCI基因表达水平间的关联”等。

8.科学仪器 篇八

关键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精密仪器及机械;课程群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172-02

一、测控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从事信息检测和控制领域有关精密机械设计及测量技术、传感器与工业参数检测技术、过程控制与智能化仪器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主要的业务培养要求是通过系统的学习和专业训练,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宽厚坚实的专业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精密机械设计、精密仪器设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过程控制及自动化等方面的知识,并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本专业发展的前沿和主要趋势;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具有本专业所需的仪器设计、分析计算、实验测试等基本技能。测控专业涉及到的主干学科是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下设两个二级学科,精密仪器及机械和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与测控专业相关的其他学科有光学工程学科、机械工程学科、电子信息工程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信息与通讯工程学科等。由于涉及的学科范围广,知识点多,所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结合各个学校自身的特点,有所侧重。由于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依托机械工程学院,所以办学特色侧重于精密仪器及机械。

二、精密仪器及机械课程群建设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知识体系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三大部分组成,各部分教育中都包括相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下面就介绍一下精密仪器及机械的课程群框架体系。如图1所示,精密仪器及机械课程群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学科基础课,涉及进行仪器设计和精密机械设计的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包括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与仪器设计;第二层次为专业基础课,涉及进行精密仪器设计和制造的基本知识,包括精密机械设计、精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层次为专业必修课,涉及进行精密测量和仪器设计的专业知识,包括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检测技术及综合性专业课精密仪器设计;第四层次为选修课,作为精密机械与仪器课程群的有益补充和深层次延伸,包括精密加工技术基础、“CAD/CAM技术”、专业前沿讲座、测控专业创新性设计等,讲解现代设计、制造、测量新技术及发展趋势等,特别是在本科教学中增加学科前沿讲座是本课程群建设的一大特色。

以精密仪器设计为例,在总结前续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仪器设计的理论和相关技术进行总结和综合运用,通过对仪器的精度设计理论与工程设计任务分析,让学生掌握仪器主要结构参数、技术指标的设计方法,掌握仪器的可靠性与故障诊断技术。同时,课程设有课内实验,包括精密导轨实验、光电检测实验、坐标测量实验等。精密仪器及机械课程体系清晰、完整,群内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保持了很好的继承性,前期课程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后续课程是前期课程的深化和应用,彼此之间没有重复和疏漏,突出夯实学科基础课,强化整合专业课,并将学科前沿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渗入到了各门课程的学习当中,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升华。课程群的教学方法也进行了改革,要求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中,通过不占用学时的课外大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重点在于工程设计、分析、计算、绘图、实验操作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要求学生采用读书报告、资料查新、自学知识点总结及PPT专题汇报等形式进行学习效果汇报和交流。

三、实践教学的拓展与深化

课程群的建设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因此在精密仪器及机械课程群中高度强化实践环节,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实践环节,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创新精神和工程素质。我校的专业培养方案中,总学分为185,其中实践学分为55,课内实验和独立实践占全部总学时的30%。图1所示各门课均设有课内实验,其中基础课的课内实验学时数不低于总学时数的10%,专业课的课内实验学时数不低于总学时数的20%;独立实践包括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其中工程制图、精密机械设计和精密仪器设计都有课程设计,实习环节包括金工实习、毕业实习。前者能对教学内容进行验证,让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后者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和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渠道。我们建立了创新训练体系,从大一开始就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与训练,开展暑期夏令营,建立课外兴趣小组,建立了大二打基础、大三做实战、大四带大三参加科技竞赛获奖的基本模式,将毕业设计与竞赛无缝衔接,本科生在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的获奖比例达到全部学生人数的50%以上。启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在教学与科研密切结合的学术氛围和环境下,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专业意识教育和创新思维教育,使得学生在创新思维、研究方法、创业能力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优异成绩。

我们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建立了完备的教材、教案、课件、作业等数字化资源和教学網站,通过设计具有开放性、研究性、综合设计性的实践教学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近三年的学生考研率逐年递增,就业能力显著提升,获奖能力与水平不断增强,都证明了我们课程群建设的教学效果十分好。

参考文献:

[1]刘文文,吴晔,洪占勇,等.测控专业控制类课程群建设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33,(1),2001:13-16.

[2]林玉池,毕玉玲,马凤鸣,等.测控技术与仪器实践能力训练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隋修武,杜玉红,岳建锋,谢望.提高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效果的新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9,(1):60.

[4]隋修武,桑宏强,李大鹏,张建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42-43.

9.仪器室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篇九

仪器室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所有精密仪器均应建立管理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品名、型号、制造厂名、到货、验收及使用日期、操作维修说明书、合格证、使用情况、维修记录、附件情况、进口仪器说明书的中文译文。

2.仪器保管、使用专人负责,所有大型、精密仪器货到后必须认真仔细验收,并做好详细的验收记录和照相。发现问题及时与有关方面联系,及时解决。

3.未经负责人同意,不得启用仪器,若有损坏,应追究保管使用者的责任。

4.仪器操作应实行《上机证》制度,未经考核取得《上机证》者不得操作使用大型、精密仪器,进修生、实习生不得使用大型、精密仪器,一般仪器没有指导老师在场,亦严禁擅自启用。

5.仪器应放置于干燥通风处,套防尘罩,加干燥剂,并定期更换,定期通电,严防光学部件生霉。

6.注意防潮、防震、防污染、防高温和冷冻,电镀部分定期涂防锈油,并定期保养。

7.光学仪器不得曝晒,不能与挥发性、腐蚀性物质一起存放,不能接触有机溶剂,其光学部件应用擦镜纸擦拭。

8.附有干电池的仪器,必须分开保管,特别注意防潮,以免电池漏液腐蚀仪器部件。

9.使用仪器前,应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仪器性能、规格、用途、使用方法、电源电压,应先检查后方可使用,用毕切断电源,并将仪器各部件调至零点。

10.严格执行使用登记本,用后立即逐项填写,注明仪器运转情况,出现问题应立即报告仪器管理人员,不得擅自拆修。

11.各种仪器应制定使用、保管规程。

12.定期打扫清洁卫生,保证仪器正常运转。

温水中学

10.仪器保养计划 篇十

实验室:

根据本公司2017检测工作要求,同时为了满足仪器设备日常管理的规定,符合本公司《程序文件》的要求,特制订2017仪器设备日常维护保养计划如下:

一、日常保养仪器名称和保养周期。

见仪器设备维护保养2017计划表

二、日常保养仪器的方法 参照仪器设备说明书内容。

三、仪器设备保养人

由仪器设备管理员总体负责,具体仪器保养由使用人进行保养。

四、总体要求

1、实验室人员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充分管理好、用好仪器、设备,必须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坚持“谁使用、谁负责、谁维护,谁保养”的原则,确保本公司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行。

2、实验室人员要熟练掌握所负责仪器、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维护保养常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所用仪器、设备的效益,提高利用率。

3、认真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根据仪器、设备的不同性质和要求,要做好防尘、防潮、防震、防腐蚀等工作,“定人保管,定期保养,定期校验”,使仪器设备保持应有的性能和精密度,经常处于完好的可用状态。

4、仪器、设备的使用人员应做好详细的使用记录,经常检查、了解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失灵、损坏等情况应及时与维修部门取得联系,及时进行维修。对于不能维护检修的仪器、设备,经公司批准后,可送外单位或外请专业技术人员来我单位进行仪器、设备的维修工作。

5、仪器、设备的使用人员一定要认真做好经常性的维护保养工作,仔细监测仪器、设备的工作运行状态,并按有关规定,做好书面记录,若发现一般性故障,应及时予以排除。如出现重大故障,必须向公司汇报,要充分发挥技术协作的功能,尽快采取维护、维修措施以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编制人:

11.浅析仪器分析工作 篇十一

关键词:仪器;分析;概况;基础;方法

通常而言,仪器分析主要是采用一些较为复杂的仪器或者是设备对测量的物质进行测量,从而获得被测量物质的相关信息,包括化学组成、成分含量或者相关结构等,这种方法应用于很多行业中。

1 仪器分析工作常用方法概况

目前在仪器分析工作中常用的几种方法如下: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

分子光谱法:UV-VIS、IR、F

电化学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位滴定

质谱分析法:MS、NRS

色谱分析法:GC、HPLC

2 仪器分析工作探究

2.1 仪器分析工作中的基本分类

通常而言,在仪器分析工作中,需要独立的方法原理和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如下:

2.1.1 电化学分析 顾名思义这种分析方式主要采用电讯号为基本的计量,例如电导、电解、电位、伏安以及库仑,通过电讯号的计量方式来得出分析结果。

2.1.2 色谱法 这种分析方法采用的是气相色谱或者液相色谱的方式,属于分离类的分析方式,操作较为简便。

2.1.3 光分析法 光分析法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光谱法一种是非光谱法,光谱法主要指的是根据光的吸收情况来通过发射和散射等内容来简历光谱,这种方法较为常见,非光谱法则是不用通过光的波长作为基本研究内容,而是通过电磁辐射等性质的测量来进行基本性质的确定,例如衍射、偏振、折射、反射等。

2.2 原子吸收和发射光谱法

AAS这种测定的方法主要是依据物质本身产生的原子蒸气对于特定谱线的吸收作用。通过这种吸收的作用来定量,从而进行物质分析。

ICP-AES这种测定方法采取的是原子发射光谱的情况,通过对物质内部能级跃迁产生的辐射强度及波长为基本测定内容的方法,是一种光学分析的方式。具体的说ICP-AES主要是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作为原子光源激发的方式来产生发射光谱,通过光谱情况在进行物质组成成分的具体分析,包括物質组成元素化合物以及单体等,在等离子体的高温条件下解离为原子或离子,激发辐射出各种不同特征波长的复合光,经过单色仪分光记录后,得到一系列代表组分中各元素的特征谱线,根据其特征光谱的波长可进行定性分析,根据光谱的强度可进行定量分析。

2.3 其它仪器分析方法

例如热分析方法、放射情况分析方法或者质谱分析方法等。

2.4 仪器分析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2.4.1 微环境表征测定以及微型化的发展 在现代化学的发展分析中,认识自然和不断的宏观到微观的延伸过程中,微型化是一个重要的趋势和发展,其中微环境分析为物质的检测和仪器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对生物功能的不断了解促进了人们对仪器分析深入到微观世界的发展,例如光学、电子学和工程学都在向着微型化不断进步和完善。例如在微区分析过程中,表面分析可以由电子探针、X射线、激光微探等为基本内容,另外通过脉冲激光原子探针、电子能、次级离子质谱等内容可以对单原子层进行检测,从而对材料和仪器分析、物理学理论、化学研究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对于仪器分析工作中,电极表面的表征过程以及表面修饰的研究为分子的设计和仪器分析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各种联用技术超微点击、分离科学理论以及光谱电化学等的应用为新体系的开发以及反应机理的揭示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2.4.2 灵敏度的不断提高 仪器分析工作的不断发展,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就是灵敏度的提高,这是各种不同的分析测定方法不断发展后的终极目标,目前很多新的技术和科技内容都引入了仪器分析,这都需要更好的推动仪器分析灵敏度的提高才能具有更广阔的适用空间,例如激光技术的引进,激光技术引进之后极大的促进了相关内容的发展,包括激光拉曼光谱、激光质谱、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激光光热光谱、激光共振电离光谱和激光光声光谱的发展,更多分析方法的引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仪器分析的灵敏度和精确度,为原子和分子的多元配合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各种试剂和物质的多效应用研究,并且促进了传统的仪器分析方法,例如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发射光谱、化学及色谱等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分析性能的大幅度提高。

2.4.3 自动化的发展和智能化的普及 随着全社会各个行业中自动化和智能化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为电子工业、微处理器促进了仪器分析的自动化发展,并且逐渐向智能化推进,和其他很多学科和技术一样,在仪器分析的前沿科学中,机器人成为了自动化操作的主要工具,专家系统在人工智能中有效应用,通过对专家系统的设定和优化,实现了设计实验和开发实验分析实验的工作,并且使得工作人员摆脱了繁琐的实验室工作,进入到生态控制的时代,分析化学机器人和现代分析仪器作为“硬件”计量学和各种计算机程序作为“软件”,其对分析化学所带来的影响将会是十分深远的。

2.4.4 提高分析方法的选择性,解决复杂体系 众所周知,目前人类已经得知并且应用的物质和化合物数量已经非常大,并且还在不断的发展中出现新的化合物,这种情况下就对仪器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的分离和测定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其中包括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超临界流体色谱等内容,色谱学是一个重要的分析方法并且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光谱和质谱作为仪器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为其他的一些引入技术奠定了基础,不断的提高选择性,进行传感器的抉择检测、萃取离子交换等都是未来研究工作中的重要发展方向。

3 结语

综上所述,仪器分析工作应用在各个地方,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提高仪器分析工作水平,创新仪器分析工作方法,为仪器分析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袁先友,袁霖,肖新生,廖阳,李尊华,张敏.理工融合的基础仪器分析、现代仪器分析、应用仪器分析三层次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1,03:20-22+104.

[2]李冰,周剑雄,詹秀春.无机多元素现代仪器分析技术[J].地质学报,2011,11:1878-1916.

12.科学仪器 篇十二

一、科学实验室科学仪器配备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科学实验室的实验器材配备一般根据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小学分册来配备, 在长期的一线教学过程中, 我认为在小学科学实验室的很多教学仪器设备的配备更适应于以前的小学自然教学, 而与现在的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有很多脱节之处, 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上带来诸多不便,

思考1:在整个小学科学课程阶段, 学生都不会使用到部分科学实验室器材, 实验室纯属“摆设”。 如:酒精喷灯, 在整个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都没有使用到酒精喷灯, 酒精喷灯的实际用途在初中物理课程中才有涉及, 并且对于小学生来说, 不管教师使用还是指导学生, 使用酒精喷灯都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思考2:部分标本、模型与课程教学不符合。 在小学科学实验室中有很多大型生物标本, 学生在日常科学课的教学中没有时间观察, 一般作为拓展资料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观察、研究, 同时这些标本模型常年缺乏专业的保养与维护, 如要进行保养维护费用不小;反而许多课本上有的、需要学生观察模型标本在实验室无法找到。 如教科版四年级 《油菜花开了》、《各种各样的花 》、《花、果实和种子 》利用油菜花观察、引导学生探究植物的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组成;单性花、两性花、完全花、不完全花等概念的教学, 科学实验室中只有桃花模型标本, 与教材不符, 也不能找到与教学相关的完全花、不完全花;雄蕊的花药、花丝、雌蕊的柱头、花柱、子房不能够通过模型观察。

思考3:部分科学实验器材科学实验室配备标准数量不符合实际。 目前小学科学课程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为主,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探究活动, 进行思维的碰撞, 通常都是4-6人一组, 但是科学实验室配备标准中还是参照2人一组的配备标准实行, 使实际使用过程中不能做到物进其用, 而且增加了科学教师的管理难度。

二、在科学实验室管理中的一些想法和心得

1.使用新型实验器材与数字化仪器帮助学生探究。

如在四年级《100毫升水可以溶解多少食盐》一课中, 教材中用药匙让学生估算食盐在常温下的溶解度, 在实验过程中存在很多误差, 如每一勺的量的多少等, 如果让学生用天平称量, 在课堂上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以让学生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 完全可以使用电子天平代替, 比较精确, 又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探究。

在五年级《热是怎样传递的》、《传热比赛》中, 教师使用电子温度计或是数字化温度传感器代替温度计, 让学生更明显地感知热是沿着物体从温度高达地方传递到温度低调地方, 利用数据比较出铜、铁、铝在传热上能力的强弱, 这是原始的温度计无法代替的。

在六年级《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利用实验室原有的光学显微镜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生的观察成果只能通过画图的办法呈现出来, 虽然也是学生能力的培养, 但是在短短的课堂上要完成教学任务实属不易, 教师可以使用现在电子目镜的形式, 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图案拍摄下来, 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2.教师利用 “有结构的”材料完善教学, 帮助学生探究。

所谓“有结构的材料”, 就是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的典型教学材料的组合。 这种材料的组合, 既要揭示教学内容有关的一系列现象, 体现教材的科学性, 又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还要具有趣味性, 使学生喜欢并有能力通过对材料的探索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获取新知。

在五年级《光的反射》《光与热》两课中, 实验室中有凸面镜、凹面镜、凸透镜、凹透镜模型, 学生能通过实验研究这些镜片的特点, 但教材上的举例比较少且在生活中经常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师在上课时利用教学投影仪的拆解, 讲解透镜和凹透镜时引入近视眼镜与老花眼镜的比较; 讲解凸面镜和凹面镜时教师带来一个哈哈镜, 学生通过对熟悉的生活问题, 寻找科学答案, 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水平。

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帮助教学。

科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涉及一些原理、规律性的东西, 如地球的运动、星空等, 凭借传统教学模式, 很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多是教与学的关系,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进行直观的演示教学, 使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具体化、形象化, 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五年级《北极星“不动”秘密》中, 学生的学习是从对星空观察开始的, 课本提供的北极地区星空轨迹图虽然能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但学生缺乏相关经验, 因此在这个情境中学生很难利用这幅图片呈现的信息自主发现星星在夜空中的运动。 如果能向学生呈现更多与星星运动轨迹形成过程相关的图片信息, 就可以有效弥补学生观察经验上的不足, 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照片中这些轨迹的含义。 为实现这一想法, 利用虚拟天文馆Stellarium软件的加速功能向学生展示星星轨迹形成过程的图片, 在这样的情境中, 学生就能将看到的星空轨迹画面和他们原有对星空观察的经历联系起来。 同时利用加速旋转的星空, 学生很容易观察到旋转的中心点———北极星。

13.试验仪器购置合同 篇十三

合同编号:

甲方:签约地点: 乙方:签约时间:

因甲方施工的需要,特向乙方购买仪器设备一批,经过双方充分协商,达成以下协议,双方共同遵守执行。

一、仪器名称、规格型号、产地厂家、采购数量、单价、合价详见合同附件《试验仪器采购清单》。

二、合同金额:人民币(大写)(元),价格中已包含税金。

三、交货方式、时间、地点:由乙方负责在年月日前将所购仪器送至甲方工程所在地项目部试验室。

四、验收方式:乙方应严格按照合同附件《试验仪器采购清单》所列明的规格、产地厂家向甲方提供设备,仪器到位、安装、调试完毕后,由甲方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如有质量异议需在三十日内提出。(三十日内没提出异议为验收合格)。

五、付款方式:

六、甲方义务:在乙方提供税票后及时按第五款办理付款。

七、乙方义务:

1、乙方必须按时将所购仪器送至甲方所在地(地址同前)、安装、调

试,并附仪器到货清单及相关附件(仪器说明书、合格证等),并保证仪器设备的包装完好;按合同前款要求提供税票。

2、乙方必须保证仪器的质量精度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完好,仪器不合格,甲方可退货,并有理由向乙方提出索赔,索赔方式由双方协商解决。

3、仪器保质期一年,保质期内对于仪器的非人为因素损坏,乙方有义务进行修理,并在三日内办理,费用由乙方负担;保质期过后,对于由甲方原因造成的仪器的损坏,乙方亦有义务进行修理,可收取一定的费用,但不能超过同行业平均水平。

八、解决纠纷方式:双方若发生纠纷,以本合同为主,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未果的,以本合同和国家《合同法》为依据,可向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起诉。

九、本合同一式份,甲方份,乙方份,经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后生效。

(以下无正文)

14.仪器报废申请 篇十四

xxx由于工作需要在2010.5.10购置一台水准仪,原值为1750元,现已使用6年,累计摊销额1750元,净值为0元,由于长时间使用,此水准仪连续修理多次,现已无法正常使用,且无维修价值,故申请报废。

另外,我部门还有四把靠尺,其中两把为2m靠尺于2010.5.10购入,原值为320元,现已使用6年,累计摊销额320元,净值为0元,另外两把靠尺型号为JZC-2于2011.2购入,原值为200元,现已使用5年,累计摊销额200元,净值为0元.此靠尺已使用多年,现已无法正常使用,且无维修价值,故申请报废。

xxxx

项目经理签字:

15.科学仪器 篇十五

1 设备的申购

1.1 设备申购程序

实验室根据需求提出设备采购申请,填写《采购申请表》,《采购申请表》应包括:设备名称、功能、用途等,经设备管理员和技术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报采购部进行采购。

1.2 设备采购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2.1 收集信息。

设备的申购首先考虑设备的实用性,再根据实验室成本及未来发展的需要考虑需要什么档次的仪器。

1.2.2 供方初筛。

采购部收到需求部门经审批的《采购申请表》后,对需新购买设备和配件的供应商进行市场调查及三方比价,对比较适合我方需要的供方填写《供方调查表》,进行详细调查,含供方资质、供方生产或经营状况等(大型检测设备应提供规定的质量文件如合格证、仪器校准报告等,必要时应提供第三方的检测报告)。

1.2.3 供方采购管理。

新供方经总部确认合格后,进行采购订单形式采购或合同订单形式采购,其内容必须包含产品质量要素和维修要素等。年底对设备进行年度考评,包括工作速率、维修率、耗材价格、售后服务等。

2 仪器设备的管理

2.1 仪器安装

2.1.1 设备验收。

设备到场后,采购管理员通知设备管理员到场验收,在使用部门负责人或代理人在场的情况下,与供方代表一起进行开箱检查,对重要设备应在开箱后拍摄设备实物照片,记录其原始状态并存档。验收应包括以下内容: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要求;外观包装情况;装箱单清点主机、辅机、附件、备件、技术文件是否齐全;设备各部位、各零部件、附件有无锈蚀和破损。验收完成后填写相关验收记录,配件及相关文件由设备管理员保管。

2.1.2 安装环境。

设备安装环境是保证其正常运行的前提,应严格按要求提供设备的工作环境。检验设备一般要求较好的通风条件、理想的室温、室内干燥等,每个实验室都应配有检定合格的温湿度表,并分时段记录环境温湿度,一般分为试验前、实验中、试验后。某些设备又有其较高的特殊要求,如血细胞计数仪要求环境无尘;大型设备要求专线供电,要有UPS电源;血细胞计数仪、电解质分析仪必须要有良好的接地;有些设备要避光,安装深色窗帘等。

2.1.3 设备调试。

设备安装完后要进行调试确认在工作环境中能否正常运行,调试后应进行试样检查,试样检查可按照方法比对/设备间的比对等方法进行,检查结果要做相应记录,同时要求供方出具安装调试报告。还应进行计量检定。

2.2 人员培训

大型设备应专人使用或持证上岗,由厂商进行专门培训,应要求工程师对设备使用人员进行3到5天的带教,小型共用设备,科室组织轮转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使用。

3 设备使用前的评价

新购的仪器厂商会提高其技术性能指标,为了保证检验质量,提倡使用仪器配套试剂,但有些仪器试剂是开放的,从经济角度考虑可适当使用一些非配套试剂,但必须进行严格的评价实验,评价实验内容应至少包括精密度试验、准确度试验、线性范围和预期值评价等。如评价结果达到或接近原配试剂的技术指标方可应用。还应与当地三甲医院进行检测系统验证,确保检测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较一致。

4 建立设备台帐及档案

4.1 设备台帐

设备管理员首先制定实验室内部编号规则,然后根据编号规则对实验室相关检验的设备进行编号并建立台帐。台帐应清晰地记录设备名称、型号、技术指标、生产厂家、出厂编号、购入日期、设备编号、确认方式、确认周期、下次确认日期、使用部门等项目。设备台帐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更新,做到帐、物相符。

4.2 设备档案

实验室所有使用的仪器设备均应建立档案统一管理,其内容包括设备的申购单,安装、移交的记录;设备的制造企业提供的技术资料、合格证、保修卡等;设备的随机备品备件清单记录;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以及维护保养记录;设备的检定记录、期间核查记录;设备相关的SOP文件等。

5 建立仪器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

仪器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至少应包括仪器日常使用标准操作程序,仪器维护保养标准操作程序,仪器期间核查标准操作程序等。仪器相关的SOP文件应同时生成两份,一份发放至专业组,一份放入设备档案里,SOP文件需及时更新,做到与仪器的实际使用情况相符。

6 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

仪器使用前操作人员必须接受操作培训,以明确设备的结构、性能、使用及技术、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仪器每次使用都要有记录,记录需反映使用时间、环境、仪器状态和使用人,使用者必须保证仪器表面清洁卫生。大型仪器要凭证上岗,使用者要对仪器的工作原理、操作要领、技术性能有较多的了解,能排除常见的仪器故障,做好使用记录,按照标准维护保养程序对仪器进行日、周和月保养,并认真做好记录。存放试剂的冰箱应配有检定合格的温度计,一般要求冷藏温度在2~8℃,冷冻温度控制在-15℃以下,并分时段记录冰箱温度,一般全天至少需记录三次。

7 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定期确认

7.1 设备的定期确认

仪器设备的定期确认基本上包括检定、校准、期间核查、自检、比对等。每年年初设备管理员都要编写设备管理的四大计划,包括:检定/校准计划、期间核查计划、维护保养计划、自检计划,需严格按计划执行并要有相应的记录。仪器的定期确认周期根据仪器的实际使用情况来定,一般为1年,两次确认之间不能有真空期。有些仪器如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温湿度表等需计量院每年强制检定的,检定后要粘上明显的标记。温湿度计等经检定、校准如证书上提供有修正因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要充分使用。

多数大型仪器属厂家校准,应根据实际需要定期联系工程师进行大的保养及校准,有些仪器因为量值溯源的需要需进行自校,必须制定合理的自校程序,并能溯源到国家标准。做检定、校准的仪器需在两次检定、校准期间使用配套校准品对仪器精密度和灵敏度进行期间核查。仪器更换电极、光源、进行大的维修或更换试剂品种时也要进行校准。

一些公用的小型设备应由使用人员定期进行自检,包括设备的线路、运行情况等,以确认设备是否满足实验要求。

7.2 仪器设备的标识管理

对经过检定、校准、自检后,判定其性能指标合格的,应在仪器设备上贴《合格证》标签;对在一定量限、功能内符合使用要求的仪器设备贴《限用证》标签,同时粘贴限用范围的标签;对不合格的仪器设备贴红色的《停用证》标签,同时详细填写标签上的条目。

8 设备的配件更换及维修

许多仪器的电极、光源等配件都有规定的自然更换时间,这是为了保证检验质量,应根据厂商注明的参考使用时间进行更换,同时要有记录,以便确定下一次的更换日期,保证质量。仪器发生故障自己排除或请厂商维修要有记录,为下一次出现故障后的排除工作提供参考信息。

9 设备的报废

实验室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报废申请,设备管理员会同技术、质量负责人确定技术鉴定结论;经总经理批准后方可报废。报废原则:(1)经实验室评价,大修后其技术性能仍不能满足检验要求或保证检验质量的设备;(2)设备老化、技术性能落后、高消耗低效率的设备;(3)严重不符合环保要求,如发出声、光、气、液污染的设备等。

1 0 记录的归档

最后,在17025体系认证中记录非常的重要,做任何安装、更换、维修、检定、校准、比对等都要有相关的记录和数据。设备的相关记录统一保存在设备档案里,方便查阅;没有建立档案的可按月或季度统一交到档案管理员处归档。国家强检设备的检定/校准证书统一放入专门的文件盒,年底送到QA处归档。

在ISO17025体系认证中仪器设备的管理中设备的申购、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保养、定期确认、维修、报废、档案的管理、记录的归档等内容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因此在进行体系认证时需认真对待,科学地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CNAL/AC01-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S].

[2]刘传瑞,等.医疗设备管理的做法与体会[J].医疗卫生装备,2004,25(9):31.

[3]祝军.省级示范实验室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104-105.

[4]苏岱安.综合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6):129-130.

[5]钱国华.大型医院实验室建设的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09(2):86-87.

16.例谈仪器的读数 篇十六

对这些常用的测量仪器除打点计时器、滑动变阻器和示波器不需要读数外,其余11种都涉及到读数问题. 中学阶段常见仪器的读数问题可以分为:

一、需要估读的仪器的读数问题

一切测量结果都是近似的,近似值应当用有效数字表示(测量中把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字,叫做有效数字). 按照规定,有效数字一般只保留一位不可靠的数字,其最后一位数字是有误差的. 因此,仪器、仪表的读数误差出在哪一位,读数就读到那一位为止. 直接测量中读出的测量值的有效数字的最后一位要与读数误差所在的一位对齐. 中学阶段对需要估读的仪器的读數问题,根据测量仪器的最小分度分为:最小分度为“1”的仪器的读数问题和最小分度为“2”和“5”的仪器的读数问题.

1. 最小分度为“1”的仪器的读数问题

最小分度为“1”的仪器,测量误差出现在下一位,下一位按十分之一估读. 如最小刻度是1mm的刻度尺,测量误差出现在毫米的十分位上,估读为十分之几毫米. 如最小分度为1mm(毫米刻度尺)、0.1(量程为3V、5V的电压表或量程为3A、5mA的电流表)的电表和最小分度为0.01mm(螺旋测微器)都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例1(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三根金属导线的直径,其示数如图1所示,则三根金属导线的直径为 mm、mm和mm.

(2)某同学和你一起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测弹簧的劲度系数[k]. 做法是先将待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竖直放在弹簧一侧,并使弹簧另一端的指针恰好落在刻度尺上. 当弹簧自然下垂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0],弹簧下端挂一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1];弹簧下端挂两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2];……挂七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7].

测量记录如下表:

实验中,[L3]和[L7]两个值还没有测定,请你根据图2将这两个测量值填入记录表中.

解析(1)螺旋测微器是最小刻度为0.01毫米的测量长度的常用仪器,其读数应估读到下一位,也就是要读到千分之一毫米位. 这也是千分尺的由来. 其具体的读数方法是:固定刻度读整数(到半毫米)+可动刻度数格数(要估读)×精度得到的小数. 所以读数分别为0.5+40.0×0.01=0.900mm;8.5+10.0×0.01=8.600mm;8.0+48.0×0.01=8.480mm.

(2)弹簧秤的精度为0.1cm,其读数应估读到下一位,也就是百分之一厘米位,[L3]的准确读数为6.8厘米,再向下估读一位约为4~6,所以读数为6.84~6.86,单位是厘米. 同理[L7]的准确读数为14.0厘米,再向下估读一位约为4~6,所以读数为14.04~14.06,单位是厘米.

答案(1)0.9008.6008.480

(2)6.84~6.8614.04~14.06

2. 最小分度为“2”和“5”的仪器的读数问题

最小分度为“2”和“5”的仪器,其读数可按下表方法:

例2用多用电表进行了几次测量,指针分别处于[a、b]的位置,如图3所示. 若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处于下面表格中所指的挡位,[a]和[b]的相应读数是多少?请填在表格中.

解析直流电流100mA挡读第二行“0~10”一排,最小分度值为2mA,估读到1mA就可以了;直流电压2.5V挡读第二行“0~250”一排,最小分度值为0.05V,估读到0.01V就可以了;电阻×100挡读第一行,测量值等于表盘上读数“4”乘以倍率“100”,其读数如下表所示:

二、不需要估读的仪器的读数问题

在中学阶段学习使用的仪器中,秒表、电阻箱和游标卡尺不需要估读. 秒表的时间和电阻箱的阻值变化是跳跃的不连续的,故一般不估读. 如机械表采用齿轮传动,每0.1s指针跳跃1次,指针不可能停在两小格之间,所以不能估读出比最小刻度更短的时间. 而电阻箱每次旋动旋钮时阻值也是跳跃式增加,不会出现中间阻值. 游标卡尺的游标和主尺对齐,本身已经有了“估读”的意味,故不用再估读了. 欧姆表刻度不均匀,可以不估读或按半刻度估读.

例3图4均是用游标卡尺测量时的刻度图,甲为20分度游标尺,乙为50分度游标尺,它们的读数分别为:甲cm,乙cm.

解析对游标卡尺的末位数不要求再做估读,如遇到游标上没有哪一根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对齐的情况,则选择靠主尺刻度线最近的一根线读数. 有效数字的末位与游标卡尺的精度对齐,不需要另在有效数字末位补“0”表示游标最小分度值. 读数方法是:游标零前读整数,游标尺上数格数,乘上精度是小数,两者相加是读数. 图甲中游标卡尺的精度为0.05mm,主尺上的整数是63mm,游标上的小数为5×0.05=0.25mm,所以图甲的读数为63+0.25=63.25mm=6.325cm,图乙中游标卡尺的精度为0.02mm,图乙的读数为42+5×0.02=42.10mm=4.210cm.

上一篇:梅兰芳学艺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下一篇:开发办公室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