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2024-08-23

老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12篇)

1.老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篇一

高中物理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物理组

吴展红

高中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实施,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要用科学的思想和发展的眼光去重视这项改革,更新观念,加强学习,把握好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方向。新课程标准赋予了中学物理教师新的工作内涵和要求,作为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者,我们必须尽快在各方面加以转变,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一、教师要加强自身对新知识的充电

新教材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我们过去习惯于条条框框,甚至所谓的教学经验,常常想的是如何将一节课讲完,课后是大量的做题,来检测掌握情况,再回到分数如何,搞得很累,成效不一定大。若不加强学习将会束缚自己的手脚,加强学习是搞好新教材教学的需要。且不说先进的教学理论,探求物理知识的发展过程,有些物理背景知识,名人轶事等,牵涉到物理史和科学史的需要学习,就是知识性的问题都需要重新学习。如新教材结构体系发生了变化,其内容新颖,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深入浅出,可读性强,给人以面目全新的感觉。新教材还在知识性、趣味性甚至在印刷排版上都作了有益的探索,如增加了名人科学家的知识背景简介、插图等新内容,使学生开阔视野,又显活泼,贴近生活,理论联系实际。高一的新教材中也增加了不少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今后无论是教好物理还是学好物理,都必须拓展知识面,关注生活中的物理。选修教材中有一些内容对我们教师来说更是比较陌生,这要求我们在教学的之前学好这些内容。还有新教材突出体现了物理知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课件的制作,科学计算器和各种物理教育技术平台的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这些都是我们在新教材使用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一些物理刊物也在讨论这些问题,说明有很多新知识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以适应课堂改革的需要。

二、教师教学时要以人为本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已逐渐从以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师的工作应该是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同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要充分给予学生相互合作学习的空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交流、研讨、相互帮助,促使学生在合作的学习环境中轻松掌握知识,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教师应该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习上下功夫,促使学生敢于自己去动手、去体验、探究研讨,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所以当新课改推行以后,教师就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上,努力做到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合理教学评价

自古以来教学都离不开评价,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学生通过对学习任务的分析,建立自己的思维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以个人成果的形式出现,这时学生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但还不完善,必须加以评价。在评价方法上要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对学生在物理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状况的评价,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参与物理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物理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因此合理的教学评价也是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在教师角色的重塑过程中,教师应正确认识自己在新课程下的角色定位,不断进行角色转换,角色适应,角色调整。21世纪的教师工作不仅仅是付出和奉献,而是要在每一节课都得到生命创造的满足,发现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欢愉,体验成功的喜悦,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在教育活动中得到体现和延伸。正如课程专家所说的,新课程将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教师将与学生一起随课程的发展而发展。在新课改的路上,肯定还会不断地遇到新的问题,物理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挖掘新课程标准的实质,才能成为新课程标准下的合格教师。

2.老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篇二

关键词:服务者,教学实践,民主平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应该更深入的把握新课改的精神, 继续把新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指向灯。这就要求我们的地理教师更要全面的理解新课改的精神。以前的教学模式、方法, 过多的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 把书本的内容僵硬的填压给学生,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活动, 脱离了现实的生活学生的综合能力没有得到完全的释放。那么, 如何更好地发挥地理课堂的活力呢?如何让学生能够真正的爱上地理课堂教学呢?结合自己的教学, 我们需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注重和加强。

一、教师教育理念的改变

新课改中的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就是要强调教师地位和角色的转换,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 而是一个“服务者”的角色, 更多的是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作用, 要求课堂要以问题为主轴, 引导学生要能真正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然后尝试自主解决问题, 教师只是起到辅导的作用, 是一个“服务者”。

1. 要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者、课堂的中心, 教师不是高高在上, 而是学生的合作伙伴, 是学生求知道路上的指引者。

2. 要转变教师角色和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下, 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关系, 教师也能成为学生的学生, 在新课改下, 教师不再是僵硬的教, 而是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那么如何形成学习共同体呢?这要求教师要能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教师要由原来高高在上的“传到授业解惑者”的人转为和学生平等的朋友, 要能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给学生以鼓励, 让学生在更大的空间里去思考、辨别。第二, 由于现在学生接触的事物和人比较多, 所以现在的学生的知识面比以往的学生更宽广, 教师要能在我们不熟悉的领域虚心向学生学习, 要善于鼓励学生。当然这也并不是要求我们完全的对学生放松, 对于那些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地理理论, 我们还是要充分的给学生树立典范, 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去思考。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改变, 要积极的开展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对于地理课本中的很多重点和难点, 要积极的启发学生思考, 从多角度、宽领域、全方位来给出解释。

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改变了传统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发展要求, 紧密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 将课程内容生活化,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课堂教学更富有生活情境。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 要求我们学生由原来的被动的“被教者”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吸收着”。要求我们学生由被动性学习向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的转变。在课堂上教师要能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要尽量的放手学生去探究、合作, 让学生在自我的合作探究中得到发展。当然, 让手学生自我探究, 并非是放任自流, 而是在探究合作的过程中, 使学生能力得到提升, 思维得到扩展。

三、教学实践

在我们传统的教学实践中, 学生的学都要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课堂的程序是预先设计好的,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都在一定得模式下进行, 不允许教师有更多的个人思考, 同时学生也不允许有更多的个人思考。教师日复一日的重复教材内容, 学生日复一日的重复书本内容, 教师的合作性学习没有, 学生的个体发展也被完全的限制了。

在我们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 教学不再是被动的传递过程, 而是一个自我开发与研讨的过程。教师也不仅仅完全局限于课本, 要利用我们的课本更好的传授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技巧, 而不是完全照本宣科, 死教课本。教学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完整的结合的过程, 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和补充共同对一些问题发表看法和情感, 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识, 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所以, 为了更好的适应新课改, 我们在以后要进一步的做到:

1. 尽可能多的采用多样化得教学手段

教学不再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能为我们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内容更丰富、更多样的学习材料, 教师可以采用图片、文字和影视等方式, 能以直观呈现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开展探究活动的教学模式

课堂活动要能够充分的展开互动,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活动要真正的体现新课改, 不能流于形式。要能组织学生走出课堂, 在亲身体会的社会实践中体验地理知识, 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各种现实生活得实例,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 运用一定的教学技巧

教师的教学要能从实际出发, 要能够根据不同的内容, 不同的目标和不同的学生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 要能善于采用讨论的方法来深入讲解。同时,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注重加强研究,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水平, 通过在自己深入教研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带动学生的能力的提高;要能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探索合理的教学设计, 在原有的新课改的教学设计基础之上不断探索更完善的教学设计。

张文质教授提到了“教育是慢的艺术”。作为一个教育一线的教师, 我非常喜欢“慢教育”这个词。教育并不是立杆见影的工作。急功近利, 往往与教育背道而驰。教育要等待、要有耐心、要从容, 方可显示教育的最大魅力。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00问》马振海.河南大学出版社.

[2]《新课改新理念》王怀敏.《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第15期.

3.英语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要求 篇三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育观念;创新;课程资源

一、掌握新课程标准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课程理念,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都做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新的课程标准全面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观。中学英语教师必须反复研读课程标准,对以往的教学进行反思,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用以指导自己今后的教学。只有这样,英语教师才能驾驭和使用好新教材,达到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水平要求,培养出适应新时期需求的优秀人才。

二、转变教育观念

1.明辨传统教育观念的不足

转变教育观念是实施新课改的前提条件。以往的英语教学以“应试教育”为核心,面向少数学生,重视知识传授,轻视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和态度培养,轻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轻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等。其结果是学生兴趣缺乏,创造思维能力差,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低,团队合作精神缺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建立新的教育观念

新课程的实施,首先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确立新的教育观念。为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性和积极性上下功夫,在激发学生思维上下功夫。二是确立教学要提高学生英语素养的观念。为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以科学知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三是在教学中倡导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三、大胆创新

实施新课程,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采用最佳教学手段,构成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课堂教学。首先,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提纲挈领地讲透教材主要内容,其余时间留给学生,教师进行巡回解答和指导。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其次,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代之以“玩中学,乐中学”的学习。

四、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时代发展

实施新课程标准,发挥新教材功能,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创造性地把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标准构建的新课程体系和标准确立的内容渗透到实际的教学行为中,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教师应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首先,要了解、熟悉自己所教学科的有关知识,不仅使自己的知识有一定的广度,还应有一定深度。这就要靠平时的学习、博览、精读,不断为自己充电,适应当今时代知识的不断更新。其次,要提高教师上课的质量,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教师必须注重学习教育理论,探索教学规律和教学艺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用理论指导实践,力争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教学活动是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因此,广大教师还应掌握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技术和其他辅助手段,为学生营造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

五、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教学渠道

传统的教育过于依赖于教科书的作用,对教科书的理解也是十分狭隘的。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更加广泛的课程资源。英语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大量接触真实、地道的英语,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使用英语的机会和条件。因此,开发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渠道,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英语及英语的运用,对提高教学的效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电视英语节目、网络资源、报刊杂志以及其他英语实践活动。对我国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文字材料仍然起着主要作用。大量阅读对英语学习来说,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有明确规定。除了阅读教材提供的材料以外,学生还应大量阅读课外材料。

总之,教学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广大英语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无私奉献、敢于创新,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常教常新,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桂月,金莺.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农村小学教师应该怎么适应新课改 篇四

新邵县坪上镇中心小学 姚风风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全市都在实行课改的前提下,农村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首先本文分析了农村语文教师在某些方面的不足,这些不足对于农村教师适应新课改有一定的难度。作为一个在农村任教三年的语文教师结合自身的经历,摸索了一套适合农村语文教师在新课改环境下的教育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农村的语文教育,提高农村语文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语文教师 新课改

课程改革整个湖南都在推广,而我只是一名在农村仅有三年教龄的年轻教师,课程改革对我来说只是和同僚们每天茶余饭后拿来闲聊的话题。具体该怎么实施新课改的方针,我们也摸不着南北。更何况过去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一直都对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很陌生,他们总认为“‘春风不度玉门关’,‘山高皇帝远’,课改只适合大城市,农村改什么呢!”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从城镇波及到乡村,像我们学校这样的农村也实行新课改。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我们农村教师越来越感到自身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已不能适应基础教育转轨的需要,我在农村任教的这三年,从我接触到农村的语文教师中我发现:我们农村教师之所以赶不上城里老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文化素质偏低

农村的语文教师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特别是年龄稍长些的教师,距《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标准有较大差距。很多老师只有初中文化,或是函授的中专学历。而还有一部分老师是曾经缺老师而请的代课老师,后来才代转公的。从我们老师的文化水平就可以知道我们农村教师的文化素质到底有多高了。

二、教育观念落后

现在,大部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观、育人观上。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素质教育,也不清楚该怎样实施素质教育。在这种观念的统摄下,他们只管教学生的书本上知识,至于能力、技能提都不曾提过。他们忽视了对小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在进行语文授课时还是按照识字、分段、总结中心思想的方式讲课,将一篇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学得枯燥无味,教师教得晕头转向。

三、专业技能不高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存在专业技能不高的问题,他们当中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不多,可以说找不出来几个。大部分老师都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备课、写教案、设计板书,以及粉笔字的书写、授课的语言技巧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上课从不说普通话,当时学校硬性规定上课必须得讲普通话时,我们的老师们一口坪上普通话也闹 了不少笑话。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农村很多学生有的中学毕业了还不会说普通话。试问这样的教师能教出优秀的学生吗?

四、科研能力不强

一般说来,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大多没有专职的,学校往往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为教师安排课程。特别是偏远地区,很多学校的师资力量严重缺乏,一个教师包一个班或几门课的现象是常有的事。例如我们学校下面的村小只有十来个任课教师,所以一二年级不得不一个人包班,而且还要上完所有的课程。并且也不会根据我们所学专业来安排我们应该教什么课程,学校什么课程差老师,我们就教什么。像这样一来,教师就没有时间对所擅长教学的内容做很好的研究,再加上教学设施的落后,资源的缺乏,大多数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科研能力很低,科研产出几乎为零。在倡导新课改的今天,作为一名年轻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觉得我们完全有必要弥补、提高、完善自己的整体素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高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虽然我不是学语文专业的,但是我也教了两年的语文,我希望自己能够响应新课改的号召,争取做一名新型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通过这两年在山区的历练,再结合自己在教书育人的种种问题,我觉得要做一名新型语文教师就得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观念,研究新课标 教育观念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起着统摄、导向和调控作用,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从思想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自觉摒弃片面追求高分的行为,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其实我们以前念书的时候就很讨厌老师满堂灌,根本没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我知道当老师的是希望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但是我们也应该想一想:这样教学孩子们真的能全部吸收吗?我不从提倡“填鸭式”教学,我一直认为老师应该少讲,放手多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例如五年级有篇古文《牧童评画》,在上这课的时候,我就抛出了两个问题:

(一)、牧童评谁的画?

(二)、他是怎样评的?其余的就交给学生自己讨论,探索。先在小组讨论,每个学生都参与进去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由学习委员组织各小组长汇报组内讨论情况。最后大家结合各小组的意见再去研读课文,把握课文的知识点。为了让他们真正理解这篇课文,我还给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份译文,让他们按照译文理解去看,我发现这样做效果真的很好,他们把课文吃的很透。有的老师可能觉得这样上课就感觉孩子们只是在玩,根本没学到知识。其实不然,我调查了一下,即使我们班基础知识不是很好的学生也知道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些什么。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也会让那些不喜欢上语文课学生爱上语文课堂。

所以我个人认为要想做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就必须仔细研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具体要求,熟悉教材的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将新课改的精神贯彻落实到备课、讲课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只有转变了教育观念,才能有动力去创新,去实践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二、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理论水平

(一)、多读书,读好书。今天,不少农村语文教师已从“脑力劳动者”蜕化为“体力劳动者”,大多数老师在学校上完课,还要赶回家忙地里的庄稼。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研读教材,去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也许他们的一本教案一用几十年,不翻新,无变化。其实时代在变,我们的教课书也在不断地更改,老一套的教学手段已经过时了。要想赶上时代做一名不落伍的语文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弥补自己文化水平和专业上的不足,我们必须得用知识武装自己。知识从哪里来?主要是从书本上来,所以我们必须多读书,不仅要研读教育理论论著,也要读其他方面的书籍,平时可以自己购买一些书或通过网络平台去了解教科书上没有的内容,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师者,应该多才多艺,具有杂家风格。教师若才华横溢、素质过硬,本身就是能对学生产生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他将感召那些闪烁在迷茫夜空里的童心,使其发光,最终成为一颗颗独具特色的耀眼明星。

(二)、听取优质课,向同行取经。我们可以经常听取优质课,虚心向同行学习、取经,学习他们的授课方式,揣摩他们的授课技巧,有条件的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观看优质课堂教学录像,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增长见识,增进技能。

(三)、参加培训课,拓宽“充电”空间。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不断更新知识,只有把自己变成汩汩不断的泉眼,才能为学生的心田注入新的清泉。我们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参加县市级的教师进修学校和培训中心的短期培训,接受继续教育,加强基本功的训练等。我记得今年放暑假县教委组织了全县村校语文、数学教师技能培训,为期五天的培训我们村校教师真的受利益匪浅。这次培训的对象有即将退休的老教师,也有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这样不分年龄结果的培训,真的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村校教师的教学观念。我也参加了本次培训,我把培训期间学习的理念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我发现我们班本期比以往都学得轻松,并且教学效果也很好。以后我们要多参加类似的培训,真正缩短城镇教学质量差距。

三、因地制宜,大胆进行教学创新

5.教师如何转变教学方式适应新课标 篇五

分享到:

收藏 推荐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每个教师都应该提升自己的能力,转变自己的观念以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当然,新课标的实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使教育及其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宰者,对学生所实施的是“绝对控制”。从教师的角度去说,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要求,学生照办。教师永远占据主导地位,学生永远是从属地位。新课标中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课堂的领路人,更多的活动则要留给学生。与此同时,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问、敢答、敢于讨论和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地动起来。

6.老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篇六

摘要:针对中学地理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在校师范生应积极主动地学习新课改课程要求,并通过中学地理教育,反思当今高校地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在校地理师范生的专业素养。

关键字:新课改 在校师范生 教师专业素养

课程改革使课程标准至教材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提出了新的课程观,新的教材观和新的教学观,对地理工作者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多数师范生都是受传统模式的熏陶,因此对于如何转变角色及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浪潮,非常值得思索与研究。

新课程的特点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强调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具体地说就是要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以学生为本”,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等。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彻底的方面,影响着改革的实效。面对这些改变,身为即将步入三尺讲台的师范生来说必须做出积极地应对。

但纵观当今高校地理教育的现状,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

地理专业重视度不够,学生的热情较低当前,中国基础教育中的地理教育,社会重视程度还很不够。单从高考填报志愿的情况来看,地理专业仍然处于冷门专业,高校地理系第一志愿报考的学生较少。很多学生对地理学专业了解甚少,认为地理专业就业前景不被看好,存在较大的排斥心理。这不仅不利于地理师范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也不利于整个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另外,同样作为基础学科,中学地理在与如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比较中始终处于劣势,广大学生乃至社会大众普遍缺乏对地理学重要性的认识。

缺乏师范专业素质的培养,基本技能较差。师范院校的地理专业具有教育专业和地理专业的双重性质,因此地理师范生在强化地理专业知识的同时应提高自身的教师技能,二者同等重要。《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方针的重点,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是我国教育活动的一大优势,但实践教育却相对显得十分薄弱,动手能力差是我国学生的一个明显弱点。就目前来看,多数师范院校往往只关注专业知识,对教师技能的重视度明显不够。大多数师范院校采取3+1的模式培养师范生,即前面三年学习专业知识,最后一年学院统一安排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准备,但教育实习的时间只有短短6周,想要在短时间内提高教师专业技能,难度可想而知。许多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如粉笔,毛笔、口头表达等,没有得到专门的培养。作为在校师范生直接接触教学实际的教育实习,从时间上来说也不尽合理,短短六周时间使师范生能够汲取的知识和经验微乎其微。不少师范生在毕业之后刚走上工作岗位时,仍无法适应具体教学工作,更不用说在教学方式和内容上有所创新,这对整个地理教育工作造成直接不利的影响。在校师范生对即将面临的挑战应予以高度重视。

根据地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校师范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将来进入教师行业铺平道路。在校师范生可以从完善知识体系、提高教师技能和提升教师素质三个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一、完善专业知识体系

在大学阶段首先要扎实学习基础知识,同时要开拓视野,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融会贯通。地理教师的专业知识体系在内容上应包括广博的普通文化、扎实的地理专业知识、丰富的教育学科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地理学主要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与空间关系的一门科学,通常大多数学者将地理科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部分。地理学本身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而中学地理学科又具有基础性的特点,其教学内容牵涉的范围很大,仅属于自然地理学的就有地质、气象气候、水文等,还有天文、生物、旅游、经济、城市等等,几乎每一个都可以从属于一个单独的学科,如地质学、气象学、气候学、包罗万象的地理学牵涉到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方面面。地理学特有的学科性质就要求地理教师拥有广博的知识面,对其他学科也应有所了解。地理教师只有博学多才,才能拓宽视野和角度,才能旁征博引,把地理课讲的生动形象,饶有趣味,通俗易懂,才能增强教学的感染力与吸引力,才能创造出个性化的教学氛围,也才有利于因材施教。

大学里培养学生的另一个重要素质就是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为以后的科研提供指引和帮助。现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如此之快,人的自学能力、终身学习对人的社会生存和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二、提高教师基本技能

地理专业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教师基本素养也不容忽视,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板书板画、硬笔字等等。在校师范生应注意这些方面的训练。平时加强普通话的训练,语言表达要做到准确科学、标准规范、逻辑严密、生动优美、具有教育性和针对性。其次加强板书板画等教学技能,板书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直观辅助手段,板书要求做到能根据课题布局合理、书写适时、重点突出、字迹规范。图示也是教学中常用的辅助形式,它便于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条理化,师范生应通过必要的训练,学会运用绘图、制表等教学手段。在多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虽然不能取代传统教学中板书板画的作用,但合理利用会为课堂增色不少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师范生创建课堂教学实践的机会。特别是结合学科教学内容,为师范生创设作为学习者或指导者参与到整合了多种技术的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机会。

完善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机制,开展微格课例研究。首先,结合本校师范专业学生数安排训练时间,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学》、《心理学》等公共课程安排训练内容。并且保障微格训练时间,保障每次训练都有教师临场指导,从而保障训练效果和质量。其次,开展微格教学与课例研究有机结合的微格课例研究,为教师提供一个面向真实教学问题并能在行动中学习、反思和提高的平台,拓展他们的知识。

完善实习保障机制,提供教学实践机会。从实习基地建设和实习时间两个方面为学生的实习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从而为学生提供综合应用教学法知识、信息技术技能来实施教学的机会。教育实习对在校师范生教学经验的获取起着很大的影响。教学上的实战演练更能让师范生接触到日后的教学环境,地理师范生可以通过观察知道老师的教学过程检验大学里学到的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教育实习的机会来之不易,在校师范生应牢牢把握教育实习的机会,为日后从事地理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提升教师素质

对大多数在校的地理师范生来说,都将走上教师的工作岗位。而教师的人格对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布贝尔曾经说过:“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足以对学生的整个人起着真实的影响。因为在培养品格时,你无需一个道德方面的天才,但你需要一个完全生机勃勃的人,而且能与自己的同伴坦率交谈的人。”教师应具备与其专业要求相当的人格,我们称其为专业人格。教师的专业人格包括良好的个性、高尚的品德和积极的态度。作为未来的教师,良好的个性修养不仅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不仅是与事业成功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个性还会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校地理师范生应该把师德修养教育贯穿始终,走上教学岗位时能够做到: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诚实正直、宽容善良、公正严格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必须具有的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修养。中学地理教育,从根本上讲不仅仅是传授地理知识,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在校师范生应树立良好的榜样,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良好的教师素养。

提高师范生的教师职业素质,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地理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许多抽象的理论都是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得出来的。在校学生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关注周围的环境事物,从身边走向专业,从具体走向抽象,培养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不拘泥于传统,敢于打破常规的创造性思维。从自身做起,将自己融入地理,用地理学的视角来看世界。这种理念也符合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希望实现的目标。

[参考文献]:

7.初中音乐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 篇七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音乐,素质教育

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应当认真研读和学习新课改的主要精神及教育理念,并充分运用到自身的教学过程中,当代社会,初中音乐新课标,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下面结合初中音乐教学对新课改的主要精神进行探讨,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为全面提升素质教育提供有利保障。

一、研读领会新课标,明确教学目标

音乐教师,首先必须应该明确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用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情操,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音乐审美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能够使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感,不仅使学生现在受益,而且,掌握了正确的方式、方法还能够终身受益。因此,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

1. 通过音乐理念教学讲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

2. 通过音乐具体内容学唱,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养成对音乐的爱好,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音乐可以调节情绪。

3. 在音乐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参与,培养实践能力,通过欣赏我国传统优秀的民间音乐( 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 ,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传统的情感。

二、依据课改要求,明确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和地位

新课标关于初中音乐教学给出了如下的定义: 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系统、正规的音乐专业教育,让学生在音乐作品中感受到愉悦和快乐,进而实现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真正目的。这些都要求音乐教师,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及地位,牢牢树立“学生在课堂上占主体地位,教师则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及理念。

音乐教育中,和其它学科一样,同样存在着很多的专业名词术语,有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认知障碍,再加上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一些初中音乐教师,在课堂上习惯于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满堂灌”“一言堂” 的教学模式,更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这些都导致学生对于初中音乐课堂缺乏明显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精神,教师必须彻底抛弃自己“满堂灌”“一言堂”等落后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转而充分尊重学生在初中音乐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学习某首歌曲时,要求学生提前深入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探讨,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这样做,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自主讨论,对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要表达的感情有了充分的理解和掌握,能够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感是人类最重要的心理活动之一,给人的力量不容忽视,对老师有良好感情的学生,他们往往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以及顽强的意志,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引导他们向着更高、更新的层次发展。因此,应经常主动去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变化,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健康及人际关系等情况,及时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做到情感相融。

2. 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教学主要是直观和听觉教学,老师既要动口把理论讲解透彻和演唱示范,又要采用肢体语言手段。

3. 在乐理知识的教学方面,课程的内容安排必须合理,课堂操作运行应灵活多变,重点、难点要合理搭配,有所侧重点地安排好教学内容,从基础抓起,利用多媒体、音响等设备,课堂上通过精选乐谱视唱,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应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动力,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不会自发产生,它有赖于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教学方法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因此,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尽量给学生以最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最大的能动空间。

4. 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锻炼他们的实际参与能力,学生们会热情高涨,音乐课更加生动活跃。参与艺术实践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在课外,学校可以定期开展歌咏比赛和集体文艺比赛等活动,还有组织合唱队、 舞蹈队、乐队等兴趣小组,参加校、市、省级演出、比赛。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到各类艺术实践活动中来,展示自我,发展个性,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在舞台上进行表演,不仅能增加他们的成就感,而且还能够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满艺术的氛围中受到熏陶,保持对音乐的热情,他们的音乐兴趣也会更加浓厚。

8.政治教师怎样适应新课改要求 篇八

现有初中思想政治课是集思想性、历史性、时政性、知识性、能力性和开放性为一体的学科,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圣地。但现阶段各地纷纷推进课改,政治科成绩在中考中的总分下调或作为考查科目,于是造成领导不重视、学生不够努力、“政治无用论”充斥校园。要扭转这种情况,政治科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教学行为,加强课堂革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落实初中政治课教学任务,推进现代化教育,培养新社会合格人才。那么怎样才能转变观念,更新教学行为,进而完成教育目标呢?

一、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用以指导教学

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任务,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对社会最有用的人,但这里的“全面”并非指均衡发展。初三政治教材中指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是‘十字型人才,它指既要有较全面的知识,又在某一点上有突破,有深入研究,有创新意识,敢于冒尖”,这就明确给我们提出了新世纪的人才观。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切实摒弃学科本位主义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使教学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尊重、关心、牵挂每个学生,包括智力发展迟钝、学业不良、有严重错误或缺陷、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甚至对立的学生。(2)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情绪和情感。这要求教师善于用心教学,能从课堂上学生的表情、言行推断学生是高兴还是愁苦,是愉悦还是冷漠,是积极还是消极,以便及时调整教学。(3)关注学生道德思想和人格的形成。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政治课德育因素蕴涵丰富的优势展开教学,同时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中的思想道德表现和发展,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高尚的思想道德生活和人生体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提高和人格健全。(4)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因材用心施教,促进个性发展,使学生沿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健康成长。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具体展开教学

要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出题出 问、学生应试作答”的“先教后学”“教学分离”模式转变为教师、学生、教材、社会信息的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主观努力把课本的理论成果通过自己和群体的观察、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实践验证等智力活动,转化为个体的认识成果,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要做好帮助引导工作:(1)根据课文内容、要求,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利用学习资源。(2)引导学生寻找民主监督权意识差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放手让学生调查、讨论、研究形成解决方案,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能扭转“政治无用”的不良思潮。

三、树立正确的师生观,确保教学相长

教育活动不是行政管理,不能把教师当作管理者,学生当作被管理者,让学生完全接受并遵从我们的观念和习惯。如学生囿于我们的观念和习惯,将难有创新和发展,将不会有明天社会的进步。

在教学中,首先要求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成为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和能力、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而不是“教”上。其次,要从传统政治课教师“道德说教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科学思想、高尚品德、健康心理、良好人格的促进者。

总之,新课改形势下,要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教师必须要有新的基本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师生观、质量观、课程观,要提高合作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课程开拓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切实更新教学行为,拓展教学常规,创新并适应教学新环境,优化教学结构,适应新形式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把知识的传授者、能力培养者、品行促进者、学生的合作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实践者和终身的学习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9.老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篇九

龙岩市上杭一中 蓝文亮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荼的推行,这次课程改革是教育观、教材观、学习观、授课观、评价观等全方位的变化,在这个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如何适应,我们有必要了解探讨课改后对地理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我们在一线的广大地理教师(特别是对于从教多年的教师)如何应对这个变化,采取些什么措施提升自身的素质。关键词:新课改

素质

提升

策略

时代进入到21世纪,现在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决定力量取决于人才、知识的较量,而人才的培育、知识的传播跟学校息息相关,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教师素质高低之间直接影响了教育质量的高低。正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所指出:

[1]我们无论怎样强调教学质量亦即教师质量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一:地理课程特点及课改的背景促使地理教师提升素质

地理学是一门以地理环境以及人地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科学。它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全球意识,进行环境教育,促进知识、技能和世界观的和谐统一及提高学生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等方面,具有别的学科无法替代的功

[2]能。因此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的公民所必须。

现在,我们国家又在方兴未艾的推行新一轮课程改革,2006年秋季我们福建省就开始了新课程改革,在新课改下,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绝不是换一套教科书,也不是课程内容的调整,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整个改革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课程资源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师资培训及保障支撑系统

[3]等,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新课程改革必然要求高中地理教师提升自身素质。

那我们广大的从事一线教育的高中地理教师来说,我们应该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升自身的素质呢?我们首先要明确新课改对我们高中地理老师提出了哪些要求,然后我们有的放矢采取一些措施,提升相应的素质,以使我们适应新课改对我们的要求。

二:新课改对高中地理教师的素质要求及提升策略

1.不断提高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政治思想素质是教师素质的灵魂。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特别是加强师德建设。”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个体,都有各自的思想和自由,老师不能凭着年长阅历深、知识丰富就轻视后进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者,人之模范也”老师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老师不能因为学生做错事而体罚他(她们),学生也是有自尊心的,一旦对学生造成了心灵的创伤,学生会铭记终生。现在社会各行业中,教育行业还是比较辛苦比较平淡的,特别是对于年轻的教师来说,薪水又比较低,又面临着找女朋友、结婚、买房子、赡养父母、自身还有教学上的压力,个人身体上压力,要求老师要经受住压力,排解这些压力,要热爱、忠诚于教育行业,既然选择了教育行业就要爱教育行业。

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政治方向上要理解党的教育思想和方针,时下要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含义,理解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含义,要坚定不移的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在思想观念上,地理教师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和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 1 境观,地理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教授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进行经济建设中应遵循的重要战略,因此,新课改背景下,作为高中的地理老师应加强这些方面的素质。在道德行为规范上,地理教师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全身心热爱、关心、保护学生。

2.扩大知识面、更新老化知识。“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所以地理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地理教师的业务素质包括艰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以及宽厚的教育学科知识,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科的知识比较多老教师经过多年的积累已造诣较深,但广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就是还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

地理科学是文理兼容的学科,有自然科学的内容也有社会科学的内容,地理科学有综合性和交叉性的特点,牛文元教授指出:“在各类学科中,地理学几乎是唯一联系着自然环境,又联系着社会经济的独特学科。”所以要求地理教师有广泛的知识面,要有多学科的知识,地理学广泛联系了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的内容,讲解一些新闻消息,以调起学生的胃口,吸引学生,比如,在讲解必修二的第六章的时候,我举了建和谐社会,在经济建设减能降耗的例子来讲解可持续发展;在讲解必修一的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的时候,我举了龙岩市处在东南沿海的内陆,所以交通建设比较落后,最近几年虽然修建了龙梅铁路、龙赣铁路、漳龙高速公路,现在正在建龙厦铁路、龙长高速公路、永武高速公路,交通条件得到了大大改善,但是投资是相当大的。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终生有用的地理,所以联系一些时事、周围事、身边事讲课本知识,让学生觉得学了地理还是有趣、有用,要讲时事、周围事、身边事就要求老师关心了解时事,做生活的有心人、多注意周围的事物,不要课余时间沉迷于麻将、烟和酒。

新课改丰富了地理学科的知识,也增添了许多旧教材没有的知识,必修模块有三本书,选修模块有七本书,必修模块增加了区域地理的内容,选修模块有宇宙与地球、灾害地理、环境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地理、海洋地理、地理信息与技术,各门地理分之学科都有比较系统的介绍,其中地理信息与技术是当代地理学科的前沿,也将为经济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带来促进作用,现在我们高中的地理教师有比较多是毕业多年了,他(她)们读大学的时候学的一些知识是比较旧的,而现在地理科学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所以这些老师面临着知识老化,知识面较窄,特别是一些地理学科前沿的内容——地理信息与技术,这些知识对于他(她)们来说从来没有接触过,所以,新课改对于他(她)们是一个挑战,而对于一些年轻或者刚毕业的老师来说在这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老教师为了适应新课改,更好的教书育人一定要通过多种途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可以接受再教育、自学等形式丰富知识结构,也可以通过向同事、专家学习。目的就是不断扩大知识面,更新老化知识。

3.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有效的引领课堂

新课程改革,老师的授课观改变了,过去的课堂主要是老师讲授,学生在底下听、记笔记,学生比较少参与课堂,这种“满堂灌”的方式不利于学生接受知识,不利于提升学生能力。老师在课堂上主要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看书、思考、讨论,老师授课观的改变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新课程倡导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善于就教材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值得庆幸的是,新教材就内容的呈现方式有比较大进步,每一章的开头都有这一章知识的梗概,然后提出了一些疑问,这一章就这些问题展开来的,在教材的正文中有比较多的案例、活动、阅读部分,案例、活动部分接近同学们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并且参与到其中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中、讨论中、辩论中学习知识,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形成,案例教学、活动教学是新课程中的一个亮点,也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案例教学、活动教学要求老师很好的组织课堂引领课堂,2 特别是教学中要求学生讨论的时候,更需要老师对同学进行合理的分组、合理分配任务、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其中的热情、选择合适的方式让学生展示成果、有效的检测评估学生参与活动的成果等,这些都需要老师有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新课改迫切需要老师具有这些能力,不然,活动教学、案例教学流于形式,不能按照课改精神培育学生。

4.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现在是知识爆炸年代,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快,互联网传播使知识更加容易扩散和发展,以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信息社会,要求高中地理教师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什么叫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是由图书馆检索技能发展演变而来。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下属的“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将信息素养定义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

[4]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他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利用互联网老师们可以获取最新的地理学科的知识,还可以在互联网解决在备课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互联网上还有丰富备课的用的图片、视频材料、课件、考卷、练习和教案等。这些材料老师们可以进入门户的搜索网站去搜索,比如进入http://,还可以进入专门地理学科教育网站和门户教育网站去找需要的材料,比如进入http://www.zxxk.net/学科网,英才苑等,不过这些网站很多是需要注册交钱的,学校会去解决这些问题,上校园网就可以直接上,免得麻烦。

良好的信息素养的另一方面是善于利用计算机技术为教学服务,要能够很好的利用多媒体,现在我们学校所有的教室都装上了多媒体设备,使用多媒体上课可以给学生带来知识呈现上的新鲜性、直观性、形象性,特别是必修一自然地理部分许多知识比较抽象,过程比较复杂,这就有必要老师使用有动画的课件展示一些运动过程,比如地球的运动、昼夜的形成、地转偏向力的形成、近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了大气垂直运动等等都很有必要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形成过程,这样使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知识。所以在新课程改革推进中,老师们善于学习、勇于学习,学习做课件,用好做课件的软件powerpoint(较常用)、authorwear等,还有其它的word、excell等软件。

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老教师又比较弱一点,那个年代的大学教育没有开设这些课程,不过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只要能懂得一些信息技术应用,肯花时间去学是可以学好用好信息技术的,年轻的刚毕业的老师对于信息技术应用已经不成问题。

5.具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这句话阐明了教育研究对于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及自身价值的实现的重要意义。

新课改后,由原来几十年不变的教材内容,变为教地理学最新的动态的一些知识,教材观也改变了,由原来的教死教材变为灵活的运用的教材、研究分析教材,不为教材内容而死,而要为教材而活,现在老师们要研究课标,现在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有好几套,每套教材各有特色,内容也有所差异,所以我们要好好研究课标,研究教材。当然,老师也要研究教学的方法,也可以研究新课改后,对学生地理学业评价的机制。

高中地理教师也可以配合学校的一些教学科学研究开展一些研究,具体的就分担地理学科方面的研究,还可以结合当地一些机构做些乡土地理的研究。比如,上杭县的地理教师可以结合县委府提出的建“三个基地,一个次中心”的目标,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比如就建海峡西岸特色矿产业基地的中心,围绕可行性、建设的步骤方案展开研究,还有就紫金矿业的昨天、今天、未来做些研究,具体有紫金矿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紫金矿业的兴起给上杭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紫金矿业发展的忧虑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还有上杭的红色旅游做些研究,上杭发展红色旅游具有丰富的资源,上杭县可以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也可带来上杭旅游发展。通过这些研究一方面给地方政府、企业、决策机构提供参考,3 一方面给自己的教学带来帮助,“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经过实践的知识才是比较有价值的。

现在全国上下提倡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科技意识很重要,地理学科应该结合学科优势,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创新意识,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级组织举办的地理科技小论文的写作,参与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地理小博士”地理科技创新大赛等等,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学习,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压力和乐趣。

三:总结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件大事,不但是教育界的大事也是全国上下的大事,因为教育承担了为国家培养建设英才的重任,新一论课程改革对广大地理教师来说是一次机遇,借此可以通过自己再学习、再教育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素质,广大的高中地理教师们“乘着课改之帆”,努力远行吧!因为现在风正、气盛、人和之时,笃守教育这块净土,也将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学习——内在的财富.北京:中国教育科学科学出版社1998.139 [2] 地理国际教育宪章.地理学报,1993,48(4):289 [3]李建平.新课程、新创造[J].教育发展研究,2002(3):21

10.老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篇十

——09生11武超09241018 摘要: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近10年了,但是,仍有部分教师特别是高中生物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状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其中既有来自外部的客观原因,也有来自

教师自身的主观原因。为此,调整新课程培训内容,加强培训的层次性和针对性,切实保障和改善新课改实施的外部资源条件,尽快提高他们的适应性至关重要。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师;适应状况

为了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现实需要,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9月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作为课程实施者的高中生物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状况如何,直接决定了新课程的实施成效。然而,以往在高中生物新课程实践中,我们关注和探讨的多是技术层面上的问题,而对于高中生物教师在新课程中的适应状况,却鲜有论者加以关注。本文对新课改进程中高中生物教师适应状况进行一些探讨。

一、新课改中高中生物教师适应情况现状 1.形式上改革,行动中保守,换汤不换药

虽然大多数高中生物教师在思想上能够普遍认同新课程,但在实践中,许多教师仅局限于知道新课程“是什么”,对具体“如何做”“为何做”还存在顾虑和无所适从,从而表现出对新课程的适应困难。从笔者所做调查和访谈情况来看,教师普遍接受并认同高中生物新课程。多数教师认为高中生物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模块式课程设 计、探究式教学方法很有必要。但部分教师对高中生物新课程新理念落实尚有差距,表现出对实践的可操作性心存顾虑,无所适从。一些教师对笔者倾诉道:“我很想按照生物新课程所提出一些好的教育思想、教学思路和要求去做,却不知如何去做。”长期以来,在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下,他们已经形成了固有的生物教学的思维定势。要改变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难免会出现担忧和困惑。

2.高中最主要的评价依据仍然是高考成绩

在实际教学中,从学校、教师,到家长,最关注的还是学生的学业成绩。虽然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很好,真正为了学生的发展,但是面对高考的指挥棒,老师们不敢轻举妄动,只能是抱着观望的态度。因此,从整体上来看,大多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仍是传统的生物教学评价思想,并没有将生物新课程评价思想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造成教学评价观念与实际生物教学行动的背离。

3.教材内容与课时安排不协调

对于新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多数一线生物教师还是基本认可的,认为新教材的难易程度基本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但是,有部分教师对新教材的内容提出质疑,认为新教材在现实教学条件下,不容易操作,生物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这其中的原因很多,通过深入的调查笔者得知,新教材内容多,而课时不够是多数教师普遍反映的问题。新教材中很多探究内容,需要用很长的教学时间才能完成,而教学时间却很有限。一些教师谈到“课时不够用,没有时间讲练习题。”新教材在每节课中都设计了问题探究,但是如果每节课都以这个问题探究来引入,有时会显得课时很紧张,如果不处理又担心学生会提出其中的问题。

二、影响高中生物教师适应新课改的因素

高中生物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状况并不像预想中的那样乐观。在实践中,一线生物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受到了现实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既有来自外部的客观原因,也有来自教师自身的主观原因。

1.教材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比

以往有了较大的提高新教材较以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内容多而新,实验内容及其他活动多,而有关方面组织教师进行培训的时间过短,培训思路单向化,只是把教师放在被培训者的位置上,忽视了教师在培训中的反思和自主建构,不利于培训者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新教材培训方式比较单一,主要采用报告或讲座、讲授等简单易行的方式,重理论,轻实践。

2.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知识储备有待更新 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不深入、不透彻,没有树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新的教育理念,或者对新课程改革持怀疑态度,在具体教学中自然不能很好的将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各方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很多教师表现出不适应,知识更新较慢,能力准备不完善,在教学中常常感觉捉襟见肘。许多教师没有形成课后反思的习惯,未能及时的将自己在教学中的所感所想记录下来,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经验的积累。

3.相关的实验仪器、设备、场地等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导致许多重要的实验无法开设

与新课标教材相配套的参考书、教辅资料的缺乏。课程资源的不足阻碍了学生活动的开展,给教育教学任务的实现带来了一定困难。

三、如何提高高中生物教师的适应性

1.调整新课程培训内容,加强培训的层次性和针对性

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为其接受培训提供广泛而坚实的基础,也为学习的迁移应用创造条件。因此,培训必须重视高中生物教师原有的认知基础、教育观念、教育经验以及教育经历等背景,将他们的经验当作培训的资源加以利用,并削弱经验积累的负面效应。做好高中生物教师培训前的需求调研、沟通交流,深入分析他们的实际需求与期望,在培训内容上根据其内在需求来设置,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加以调整,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培训实效。

在培训中,应针对新老教师制订不同的培训方案。对老教师要注重进行新课程理念和发展科研能力的培训。老教师往往凭借多年的经验去理解和实践课程,习惯从经验开始讨论问题。因此,在新课程培训中,不仅要用定义和原理系统完整地阐释课程理念,还应该能用具体的案例来解说课程问题。同时,也要指导老教师力图超越具体经验,学习使用概念和原理去解释课程经验,要通过实际的教学设计活动尝试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可能的教学行为。对新教师则应注重日常教学工作的指导和提高与学生沟通能力的培训、实践,使新教师在实施高中生物新课程中专业化成长,在专业化成长中完成新课改。

2.切实改善新课改实施的客观条件 江苏省教育厅规定:“各级有关教育部门、学校要重视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增加、更新必要的实验设备、器材,增加实验经费的投入”。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落实这个指导意见,加大对生物教学的教育经费投入,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能满足实际教学需要的生物教学设备和设施,如对必要的生物实验室、实验仪器、实验材料的经费投入,购置生物课程改革的有关图书资料,使实施生物新课程的教学条件得到改善,提高进行新课程的可行性,从而增强高中生物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性。

3.改革班级制度,倡导小班化教学 只有减少班级学生人数,调整班额数或规定班额数,重视师生比,均衡教育资源的配置,重视教育过程的公平,积极创造条件,才能保证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正常实施。总而言之,高中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是个不断适应、不断完善的过程,在新课程条件下更是如此。因此,在新课改进程中,高中生物教师不应该只满足于现状,而应该建立终身学习观念,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需要。

参考文献

1、张竹云.新课改中高中生物教师的适应性探索[J].网络财富・学习园地.2010.2、吴海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利用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J].生命・教育.2009.3、程琳.高中骨干教师与新课改的适应性调查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0(10).4、余丽红.学习型组织[J].中国教育学刊.2009,(2).

5、杨金有.高中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适应性问题及解决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6、胡鹏.高中新课改过程中教师不适应性的表现,成因及对策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1.7、彭虹斌.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改变教师[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1).8、李敏.新课程与教师观念[J].教师教育研究,2005,17(2).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10、康丽颖.学校的责任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2006,(12).

11、袁东,靳希斌.国外教师教育模式变革分析[J].教育研究,2006,(10).

12、Stephen S.Winter.Science education at the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level in A sia./ / A survey of S tat es and development s prepared for U nesco.Paris, 1970: 42.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14、孙枝莲,胡卫平.新课改下教师教育观念现状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8(8).15、方红峰.教学评价的理念和技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评价建议”的介绍[J].生物学通报.2003,38(6):25~38.16、朱德全.教学系统对话机制的生成与教学设计[J].教育研究,2006,(10).

11.边境地区地理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 篇十一

关键词:地理教学;转换观念;主体地位;走出课堂;激发兴趣

边境地区大都地理位置偏僻、自然环境恶劣、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其教育发展水平也始终得不到有效提高。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行,如何将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更好地融入地理教学活动中,是每一位高中地理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探索和思考的问题。笔者从事高中地理教育工作多年,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总结了几点看法和经验,希望广大同仁能给予指导和建议。

一、教师应当转换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往的高中地理课堂往往是教师“一人搭台唱大戏”,学生则不能充分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试教育”色彩明显,这样怎么能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呢?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现代素质教育观点也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客观差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这就要求教师“以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重心,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合的教学方法。比如:针对学习成绩较好且能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我会对他们严格要求,督促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而对于学习成绩差又调皮捣蛋的学生,我则会转变教学方法,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和关注,对于他们,来自老师的关怀和鼓励远远要比直接批评和惩罚更有效果;此外,课堂上我也会尽量选择一些比较简单、容易解决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不断帮助他们树立学好地理的自信心和意念,为他们日后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边境地区,由于经济、文化等资源的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接触不到多媒体等先进的教辅设备。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经常利用各种条件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去实地接触和感受地理知识。边境地区大都地理位置偏僻,地形崎岖复杂,但同时也因为这个原因,很少被外界勘探和开发,原始地貌得以很好地保存,地理研究价值也非常高。比如:讲到“辨方向”时,我会让学生观察太阳、树桩年轮等事物;讲到“地形”时,我会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我们所在地区的地形,分析其优点和劣势;讲到“自然带”时,我会让他们观察家乡的气候、土壤、植物等,引导他们积极探索、认真分析自然带的类型以及形成原因……通过实地考察和探究,不但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运用学到的课本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实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忠东.浅谈地理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论坛,2011(24).

[2]王生华.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探索与创新.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2.

12.老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篇十二

一、转变思想观念是政治教师的第一要务

政治课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 具有其独特性。政治课教学必须依据青少年的年龄特征, 形象性、趣味性是青少年的本质属性。政治教师必须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知识储备, 努力实现教学思想的转变, 实现教育思想的“质”变, 用现代化的教育思想统领教学行为。由于受“应试教育”教学模式的“禁锢”, 死记硬背的抽象记忆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传统模式, 教师教得“死”, 学生学得“死”。“死读书、读死书”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味如嚼蜡, 久而久之, 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 厌学现象严重, 思想政治课不能肩负起培养和陶冶学生道德情操的时代使命, 致使学生道德水准下降, 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事故”的种子, 思想偏激, 法制观念淡薄, 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在国家违法犯罪年龄段调查中显示, 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在50%以上。这不能不叫人反思, 令每个教育工作者沉默, 更叫我们每位政治教师“汗颜”。我们必须反思, 必须在转变教育观念上下决心, 努力探索适宜学生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 切实肩负起教育学生、培养人才的神圣使命。教师要做到诲人不倦,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引导学生如何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如何面对挫折与失败, 如何培养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等等, 真正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要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教师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明辨是非。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的“雏形期”, 正行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作为教师, 必须为学生树立人生的“路标”, 政治教师的任务艰巨而繁重。

二、探求新的教学模式是政治课教学成功的保障

政治课教学迫切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 这种新模式是对“满堂灌”“说教式”“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与“革命”。新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 努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全面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的教学要讲究方法, 但无定法, 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线, 提倡教师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寓教于乐, 真正使课堂“活”起来, 积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是新的教学模式的显著特点。政治课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分组讨论、模拟法庭、案例分析、小品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教学, 使抽象、深奥的问题以形象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达到深入浅出、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 从中获得新知, 使学生的认识得以升华。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红色记忆”爱国主义影片, 开展“中华魂”演讲比赛等,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适应新教材是对政治教师的基本要求

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会“用教材”, 即驾驭教材。教师要用自己广博的知识, 围绕课堂目标, 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的教学氛围, 全力打造“高效课堂”。教师要有在课前把教材读“薄”, 在课堂上把教材教“厚”的本领, 在教学中需要开放教材, 充实教材, 超越教材。例如, 可利用广播电视、录音录像资料、报刊杂志、多媒体技术等为教学服务;还可组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各种活动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使其个性特长得到发展。教师不仅要会“教”书, 还要学会“编”书。

四、具有广博的知识是政治教师的物质前提

新教材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 但知识面宽了。教师的知识储备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 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第一道难题。教师必须努力学习, 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教师还采用“一框内容一张嘴, 一支粉笔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远远适应不了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应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并运用于教学实际中, 使思想政治课更加直观、生动、有趣。教师不仅要对本学科知识的结构框架、内在联系了如指掌, 还应不断探索, 钻研教材、教法,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技术组织教学, 增强教学的艺术魅力, 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有效方法是每天坚持写课堂教学后记, 多读、多听有关教学方法的书刊、文章和报告,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主动邀请专家、同行教师听、评自己讲课, 取长补短;多听多看, 关心国内外的大事, 不断为自己“充电”。

五、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源泉

上一篇:建筑史学习心得下一篇:新生入学教育及军事训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