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版作文教学说课稿

2024-12-25

苏版作文教学说课稿(共8篇)

1.苏版作文教学说课稿 篇一

我是一个不善于言辞的人,一直对上台有种莫名的紧张。当接到任务说要上作文课,让我感到十分的为难。选什么题材呢?上课时出现各种状况该怎么办呢?……还好有学科组的老师们,他们每个人都回家研究本册书八个单元的习作,然后集中起来再讨论,选出其中的几个主题后,再回家思考方案,查找资料,最后选定为与学生生活最近的童年。

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本册第二单元的文章都围绕着童年展开的。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对正经历着童年生活的孩子们来说,童年并不陌生,但是要将自己难忘的童年故事写出来,大多数学生仍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仍不知如何下笔、如何选材,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试图帮助学生打开生活的触角,交流自己天真无邪的童年故事,感受童年的特别,并懂得珍惜童年、珍惜生活的每一天。

下面,我就对我执教的引领童年之片段写话一课做一个汇报:

一、歌曲导入,引出话题。

上公开课,老师会紧张,学生也会紧张。而音乐的魅力真的很不小,当你静悄悄地走进教室,心情也会随之变得沉重,而音乐却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听《童年》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让学生放松心情,同时也想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孩子们哼哼曲调,辨辨歌词,自然引到了今天的话题。

二、画面欣赏,再现童年。

文章不是无情物,所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要让学生能顺畅地下笔作文,首先要让学生有话写,怎么才能让学生有话写呢?我是从唤醒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入手。课前让学生在家翻阅了自己童年时的照片,并让学生带上一张最有代表性的照片备用。其实,选照片的过程就是一次回忆的过程。在课堂上我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一组洋溢着童真童趣的童年照片,意图再次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再现孩子们多彩的童年。课时,我和孩子们一起美美地欣赏童年的照片,时不时说说照片上的人、事、物,让学生们充分的想象。学生们欣赏着,快乐着,想象着,当看到最后一张照片时,他们情不自禁地笑着,议着“他们好像在比声音。” 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难忘的童年故事,他们就乐滋滋地说开了,记忆深处的童年故事便慢慢地都浮现了出来。课堂上,孩子们毫无拘束地讲着,看到学生们如此的兴奋,看到这么多高高举起的小手,我好高兴,我想这个过程还是很有效的。但同时我也忘记了时间,真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尽情地交流。

三、范文引路,明确写法。

凡事都讲究方法,写作文更是如此,它有着许多的技巧。而简单的说教,理论其实学生知道,但学生就是不会实际运用。我们的学生有着超强的模仿力,他们可以从具体的实例中提炼出自己有用的东西,而且这样的实例更加的吸引人,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让学生们读一读,拿出笔在值得学习的地方圈一圈,划一划。可能学生没有提炼出写作方法,但最起码他会知道“写作文要用上怎么的词,怎样的句子等等。”课堂上发现学生划得各有不同,有圈动词的,有划形容词的,也有划整句整句。所有的这些都可以说是学生模仿的过程。我通过学生划的,和学生一起概括,让学生们明确这样的写法就是动作描写,那是神态描写等等。这是一种侧面的肯定,肯定学生的答案——自己写时也要这样写。

四、点拨与评价,让学生更明晰。

课堂的有效引领一直说很难,而对于随机生成的做有效的引领更难。从磨课到那天正式上课,大的环节一点都没有变,然而每一堂却都大不一样。这些不同都来自于学生的生成与自己的导向。

回想当天的课堂几处的点播,导向是很明确的,一是在说话方面,当学生欣赏完照片说自己难忘的童年故事时,开始都比较简单,当一个学生说到去云南丽江骑牦牛的时候,我追问学生 “牦牛很丑为什么敢骑上去?骑上去心情怎么样?牦牛怎么大?怎么高?你怎么骑上去的?”通过这一系列的追问,学生的表达相对比较具体了,我们知道的信息也更多了。接下来我引导学生“接下来在说难忘的童年故事时都能像这样具体地说,因为老师追问的,其实我们都很想具体了解的,也正式整个故事最精彩的”接下来的学生说的就比较具体,仿佛那抓螃蟹,被螃蟹夹着,脚被困都展现在了我们眼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在说话中得到了提升。二是在将要写片断时,往常的习惯都是从头开始写,而这次却只要写故事最精彩的片断。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马上理解到的,在第一次试教时,由于自己的疏忽,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从头开始写得。而后面的两次试教和当天的引导,“像上面那段例文一样,选童年故事中最精彩的一个画面,抓动作、心理、神态、语言等描写把它写下来。”绝大部分同学都能马上领会直接写那个片断。

老师的引领确实直接关系到学生接下去要说的,要做的,但确实很难调控当分析例文时第一个学生就从“盯、舔了舔……”这些词概括到了动作的描写,如果能正确的引导,就能很快的提炼出其他的几种描写,而我却没有抓住这次生成,结果绕了好大一圈。

评价是作文课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最难操作的一还,不仅要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又要让学生有所得,还要发现并改正错误的信息,引导学生更好的写作。第二次试教用上了投引仪,但学生却没有被上面的所吸引,出现了冷场,当时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课后学科组的老师给我想了很多的计策和方法。在后面的这两次课堂,学生们真的很投入,他们会认真地听,努力地看,积极地思考,发现错别字,给同学建议,为同学鼓掌,给作文打分。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享受着,进步着。但在整个评价的过程中发现还是有好多的问题,前一节还记住了要点,方向清晰,正式上课时却忘了。

总之,在选材,准备,磨课,上课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但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很多的问题,还要向优秀的教师多多学习。

2.大班语言教学说课稿 篇二

(一)教材分析

早期阅读《星星警察》选自海南2002年版的幼儿教材《教学活动设计及教案》中的大班语言活动。

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结果表明:人的主要阅读能力是在3-8岁形成的。大班幼儿正处于这年龄范围,早期阅读是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生动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

开展阅读活动,为幼儿提供阅读图书的经验,前识字经验与前书写经验;向幼儿提供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生动的阅读材料,帮助幼儿将阅读内容与口头语言连接起来,产生对表征意义的联想。

早期阅读《星星警察》从幼儿所熟悉、平凡的生活中,以小老鼠这一幽默、诙谐的、幼儿喜爱的动物形象为线索,采取拟人化的手法,通过一定顺序的单页多幅画面,展现星星变警察的情节与小偷老鼠的心理活动,有趣的情节画面能触动幼儿的感情,扣住幼儿的心弦,使幼儿兴奋,星星模样的人会是谁呢?老鼠偷了东西后,它是怎么想、怎么说的?这个问题会引起幼儿的好奇,促使他们仔细观察画面,大胆想象角色的形象、动态、表情等变化。浅显的故事构思和富有情节、形象的画面,适合幼儿阅读水平,这是一个通过星星警察与小偷老鼠两个正反面拟人化人物的对比,萌发幼儿爱憎情感;帮助幼儿逐步学会阅读的技巧,成为积极参与作用的语言加工创造者的好教材。

(二)活动目标

美国国家研究院早期儿童阅读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提出:“阅读能力是当今社会人们获得成功的基础”。研究者们还大声疾呼:“阅读是学习的基础。”而今天的幼儿是新世未来的主人,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对幼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学会”到“会学”,即通过学习,不仅仅只局限于学到某些知识,记住某些东西,而是更应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学习的方法。

根据《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目标》提出:“帮助幼儿掌握早期阅读的技能,提高他们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水平”要求,结合本班幼儿在阅读学习方面的实际情况:口语表达能力发展迅速,积累了一定的听故事和阅读图书的经验;但尚不能较恰当地把前后画面联系起来理解故事的内容,阅读缺乏流畅性;对角色的动态、表情的观察不仔细,普遍不能用适当的语句描述角色的不同心理活动。因此,我从能力、技能、态度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学习按顺序观察单页多幅画面的方法,理解小画面与整个故事构成的关系。(技能目标)

2、根据画面提供的线索,理解和想象星星变警察的情节与老鼠的心理活动,并学习用适当的语句描述。(能力目标)

[page_break] 3、萌发爱憎情感。(态度目标)

(三)教材重点、难点

掌握阅读技巧的学习过程是重点;理解和想象用较适当的语句描述角色的心理活动与情节的发展是难点。

幼儿阅读的内容,一般是以单页多幅画面出现的,具有按顺序阅读的要求。根据幼儿思维过程中常呈现一种无序状态,思维具有跳跃性的特点,因此,掌握阅读技巧的学习过程是重点。

研究报告指出,在儿童3-8岁期间,我们要帮助他们奠定的基本阅读能力,是自主阅读的意识与技能。然而,儿童不是天生就具备自主阅读能力的,只有让幼儿积极参与,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多种感官去观察、去讨论、去想象、去讲讲等自我体验,从而获得自主的阅读能力,成为自主阅读者,这样儿童才算真正具备了阅读能力。我班幼儿逻辑思维尚未成熟,想象拓展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描述角色心理活动的恰当词句也比较贫乏,因此,理解和想象用较恰当的语句描述角色的心理活动和情节的发展是难点。

二、说活动准备

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与内容,我做了以下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1、阅读封面图片一张;幼儿每人一套阅读画面。

2、结合中秋节,探讨月亮好像总是跟人走的原因。

三、说教法

遵循感受理解、体验迁移、想象创造的阅读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幼儿视、听、说等多种感官分析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帮助幼儿学习阅读的基本技巧,初步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所以本次活动我主要采用了早期阅读教育方法中的猜测讨论法、直观法、示范法。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

1、猜测讨论法

讨论能开拓幼儿的思维,是激发幼儿言语的重要方法,而言语是幼儿学习阅读和检验阅读能力的基本手段。运用猜测讨论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积极言语,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2、直观法

直观法具体形象,符合幼儿思维特点,幼儿期的阅读材料主要是以形象、生动的画面为主,直观的画面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及注意,容易感知阅读的内容,为突破重难点服务的。

3、示范法

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为主的,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根据Blackuell、1994研究表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获得最佳的早期阅读效果。在本次活动中,针对本班幼儿普遍讲述能力弱,词汇不丰富的情况,作语言示范讲述,为突破难点服务的。

四、说学法

遵循幼儿早期阅读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调动每个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幼儿运用了多种感受官,在观察、讨论、模仿中积累了阅读经验,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都是在积极主动中进行学习的。

五、说活动程序

早期阅读是一个具有独具规律的语言教育,根据《纲要》提出的语言教育指导要点及本班幼儿年龄特点,本次阅读活动设五个环节完成目标。第一环节是猜猜讲讲,引起兴趣。第二环节是自主阅读,探索画面基本意思。第三环节是师生共同阅读重难点画面。第四环节是作语言示范讲述、归纳阅读内容。第五环节是迁移经验。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五个环节呢?

第一环节:猜猜讲讲,引起兴趣。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关键,在开始部分,我抓住幼儿好奇这一特点,出示封画图片,以猜猜“象星星模样的人会是谁?”这个问题,激发幼儿阅读兴趣,为自主阅读,初步了解画面内容做准备。

第二环节:自主阅读,探索画面基本意思。

这个环节是为解决重点计置的,我遵循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骤:运用示范法,让幼儿操作阅读图片,帮助幼儿掌握阅读一页多幅画的方法。第二步骤:运用直观法、猜测讨论法及间插的启发性提问,指导幼儿自主阅读,帮助幼儿理清故事情节线索,理解故事拟人化人物小老鼠偷东西后的心理变化。第三步骤:阅读后互动交流。运用了师生互动策略,除了老师的启发性提问外,还着重让幼儿参与提问,说说哪些地方看不懂,借此了解幼儿的阅读现状,知道他们还有哪些地方没搞懂,需要帮助。为下一环节做辅垫。

第三环节:师生共同阅读重难点画面。

这一环节是突破难点的关键。根据幼儿以直观体验为主的学习特点,为解决难点,我按故事的发展情节,运用直观法、提问法,帮助幼儿仔细观察小老鼠这一角色的动态、表情,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与语言,最后,主要通过示范法,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动作、表情、言语等外显行为进一步理解作品,将静态画面与动态体验结合起来,给幼儿充分想象和体验的机会,有效的帮助幼儿解决了学习难点。这一环节是分以下四步骤进行的:(一)哪几幅画说的是老鼠背的米袋不是他自己家的呢?(二)第几幅图是说老鼠发现了星星警察在跟踪它?(三)老鼠发现警察跟踪,心里很害怕,从哪几幅画是表现出老鼠很惊慌?(四)体验表现。

第四环节:作语言示范讲述,归纳阅读内容。

为了让幼儿体验和感受阅读内容的完整性,巩固消化所学的内容,因此,我设置了此环节。主要采取示范法,以教师的演示、示范讲述,让幼儿进一步掌握阅读的技巧,理解阅读内容。

第五环节:迁移经验

在突破重难点后,使学有所用,结合当代幼儿语言教育的整合观念,我设置了此环节,引导幼儿把阅读的故事内容迁移到现实生活爱与憎的社会现象中,从而萌发爱憎情感,感受做好事不留名的高尚情操;同时,还启发幼儿把掌握的阅读技巧迁移到日常生活图书阅读中,使幼儿在整合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自主阅读的能力,使整个活动得到进一步升华。

这五个程序的安排,遵循了《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整个活动符合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阅读活动独具的学习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顺利完成了活动设置的目标。

★ 大班上学期语言教学总结

★ 语言教学工作计划大班

★ 大班语言教学反思

★ 幼儿园大班语言阅读教研计划

★ 大班教研计划教研及总结

★ 大班教学总结

★ 大班教学专题总结

★ 小班语言教学总结

★ 学前班语言教学总结

3.教老爸学说普通话作文400字 篇三

今天一进家门,爸爸便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又喜滋滋地给了我一个包装精美的钱包,这可是我梦寐以求的礼物啊!我曾经好几次央求爸爸好多次,他都不肯买给我。爸爸今天怎么这么慷慨呢?我看了看他,爸爸笑着说:“今天我去汇报工作,普通话讲得很流利,多亏了你这个小老师啊!送你这个礼物,以表感谢。”爸爸的话不禁勾起了我的回忆,那已是两个月前的事情了。

爸爸出生在老家,从小在山区里长大,虽然靠着一股子爱学习的劲,拿到了大学文凭,成了老家的`文科状元,但他的普通话并不怎样,爸爸讲的大多都是家乡话,虽然他有时说普通话,但是夹带着浓厚的本地腔,“zhang”和“jiang”不分,还时不时的掺进方言,把芋头说成“yu wo”。

自从爸爸当上干部后,烦恼便不计其数了。爸爸几乎每一个月就会汇报一次业务,爸爸那掺杂着方言的“塑料普通话”,总是让领导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领导有时还要问爸爸没有听懂的地方,使要强自尊心的爸爸十分尴尬,苦恼不已。作为学校的大队长的我,自然就成了爸爸的普通话老师。每天,只要我有空,就教爸爸普通话,一开始爸爸说不好,我常常鼓励他说:“没事,万事开头难,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吗!”爸爸很用功,每天看新闻联播,还跟着播音员一起读呢!翘舌时,还让我看看标不标准,他还上电脑,查找阅读资料,他查找的阅读资料,几乎都可以背下来了。但是爸爸还是孜孜不倦的练习。皇天不负有心人,进过两个月的“培训”,爸爸的普通话提高了许多,这次再去汇报工作时,用那标准的普通话,赢得阵阵掌声。

4.刑法学说课稿 篇四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刑法学》,首先,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教材是在第三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为教育部组织的面向21世纪的全国高职高专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之一,供高职高专法律专业使用。

刑法学是高等学校法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本教材努力按照高等教育法学专业主干课程教材的要求,正确地阐述我国刑法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并注重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相对稳定性和时代特色。特别是为了适应国家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的需要,本教材十分注意阐述研究我国新刑法典颁行以来刑事法治的新进展和刑法理论研究的新成果,以提高教材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

1、本教材除绪言外,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刑法总论,系统而较为深入地论述了刑法通论、犯罪总论、刑罚总论方面的刑法基本原理与刑法总则规范;下编为刑法各论,在论述刑法各论宏观问题的基础上,逐章论述了我国现行刑法典分则规定的十类犯罪之共性问题和每种犯罪的罪刑规范及理论问题,对具体犯罪的论述根据理论与实务的需要有详有略、重点分明。

2、使学生了解刑法中一些常见的罪名。掌握常见罪名的构成要件,正确认定犯罪,恰当量刑。

3、使学生能运用刑法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分析、解决有关实际案例。

重、难点

1、罪名的概念与种类。

2、罪名的种类及确定的原则。

3、法条的概念及适用原则。

三、课程教学要求:

1、系统掌握我国刑法分则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2、系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单行刑法、刑法修正案和非刑事法律中的附属刑法规范,对遇到的问题能查阅有关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

3、了解我国刑法分则的体系及建立依据。准确把握常见罪、重点罪与易混罪的主要特征、罪与非罪的界限、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4、提高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案件的能力。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刑法学》是一门培养人的逻辑思维和辩证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即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以分析为主,让学生清楚意识到法律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实践中的重要性,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鼓励学生的运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2、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视频和图片的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集体讨论法:以案例为主,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为题,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通过以上教法,以社会现实生活的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直观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思考,并列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相关的法律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用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一是概括的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指导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根据专业知识要求,紧密结合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案例为辅,来突出教学重点,分析教学难点。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助于学生知识的串联、积累,从而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5.中医伤科学说课稿 篇五

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中医伤科学》这门课。下面我简要地说说这门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专业培养目标:

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我们的主要目标是为农村基层和城镇社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中医专门人才。希望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本专业学生掌握适应临床实际需要的中医伤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熟练运用于临床实践。

二、课程定位与性质:

《中医伤科学》是研究各种原因导致骨与关节及软组织的损伤以及人体气血、脏腑、经络受损的病因病理、诊断、辨证施治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既然是一门临床课程,要求我们在学习这门之前,必须很好的掌握中医基础理论、解剖学、诊断学、中药方剂等基础课程;同时中医伤科学是一门实践操作非常强的课程,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有条件的可以安排临床见习,这样才能很好学好这门课程。

三、课程教学目标:

由于时间的有限,我们只能选择性介绍临床上常见疾病。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临床上常见伤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2、具有初步的对这些常见疾病的进行诊断和处理的能力。

3、培养同学们具有严谨求实、勤奋好学、勇于实践的优良作风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的精神。

四、课程教学内容和设计

本课程分为概论、骨伤科基础、骨折、脱位、筋伤内伤、骨病六大部分。在课程设计上总的理念和思路就是突出执业能力的培养,积极与医院、社区门诊、乡镇卫生所合作,将本课程中的部分实践课程融入到行业中实施,中医伤科学是中医骨伤专业的一门突出实践能力的考试课程,中医伤科学的教学活动,应注重结合临床病例介绍教材内容,尽量讲的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应将文字、音像、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网络等多种媒体结合起来开展教学活动,教学中应 1

以文字教材为主媒体,其它教材为辅助媒体,各媒体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构建多层次、立体式中医伤科学教学支持体系,提供自主选择媒体学习的自由。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主要教学方法:

1.加强认识和专业思想教育,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学习阶段对骨伤专业特点并不了解,由于缺乏对中医骨伤专业的认识,他们并不知道对那些知识进行储备和学习。只是被动教师的教授和事先的安排,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这一特点,我校在学生入校之初,进行专业思想的教育,树立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有目的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也是提高学习积极性是有效地方法。

2.图示教学法

伤科疾病的发生与自身的解剖以及力学关系非常的密切,在讲解的过程中要画出简单的示意图,便于讲解和学生的理解,其效果非常的明显。

3.直观教学法

利用人体骨骼标本、脊柱模型、X光片、CT片等教学器具并结合多媒体课件中图片等直观的再现方法,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对临床实际的感性认识,学生普遍反映良好。

4.技能训练法

对于一些技能操作性很强的内容,应该在实验室中完成,例如神经系统检查法、特殊检查法、手法操作等这些内容,老师先示范,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分组操作,老师予以指导,并完成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案例教学法

学习完一个疾病后,可以安排一个适合本内容的病案,结合本案例由浅入深提出几个问题,要求学生下一次在上课之前做好案例讨论准备。老师也需要预先案例讨论准备,设想学生可能出现的思路方向,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做好解答疑难问题的资料准备。

6.情境教学

我们采用的是角色扮演式情境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让学生扮演病人或医生的角色,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习的趣味性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为增强。担任医生的角色使学生能够尝试将在课堂和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担任病人的角色既能让学生对病症的临床表现和特点有深刻和直观的认识和感受,又能够对临床病人的心理状态有一定了解,加强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责任感。大多数学生对这样的情景教学模式多表示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主要教学手段:

1.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积极推进中医学现代化教学的改革:

我们在中医伤科学的教学里广泛采应用了多媒体课件,大部分课程均制作了符合教学需要的多媒体课件和医学光盘并根据教学需要不断改进,用直观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习兴趣。

2.实施“问题导向学习法”,培养中医应用型人才:

在中医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向学习法,将病人所存在的问题,自动提升为学生认知中医的新学习议题,使学生有机会主动参与议题的讨论,并能从同学及老师的协助中,得到更多的中医学知识及学习成果。这种学习的方法与临床问题处理最为接近,不但可以让学生把所学转用在临床问题的解决,同时可以训练思考能力。培养学生“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适合中医师“终生学习”的需要,可以补足传统学习方法的不足,培养出中医应用型人才。

3、提倡以学为用

鼓励学生在平时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下乡社会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来治疗常见病,本服务经常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同时也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学生中心地位

我们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我们根据中医伤科学特点和专科学生的需求进行总体的教学设计。而在教学方法的选择过程中,我们摒弃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而是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角色扮演法,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另外,学生也是教学的参与者,这种参与不是被动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与学生交流教学与学习的心得体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师更了解学生,为准确做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

七、课程资源建设:

中医伤科学的教学力量雄厚,现在专职教师6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2人,结构队伍合理,另外附属医院的临床医生加入,极大充实了教学队伍。在具体教学中采用分段式教学的方式,保证了教学质量。中医伤科学大部分教学内容均制作完成了多媒体课件和购买了配套的医学光盘,并且配备了专门的骨伤科实验室和模拟病房,保证了教学的需要。

八、课程教学改革与专业特色创新

(一)教学以培养执业助理中医师为导向执业助理中医师是每位学生必须具备的医疗技术能力的合法认证,故在校时必须加大对学生执业助理中医师学习与考核能力的培养。通过教材建设执业助理中医师考试大纲为蓝本;教学方向从理论授课到考试考格,全面模拟执业助理中医师方式完成各科的教学课程;利用附中医院是执业助理中医师实践考核单位的平台,培训学生的实践考核能力;以及将模拟助理执业中医师考核设为毕业考试等方式,使学生走出校门就具备执业助理中医师考核与行医能力,日后成功地晋升为名执业助理中医师。

(二)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主线,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本着知识实用够用、突出临床实践技能的原则,以务实的态度,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调整课程设置,让文化课、基础课、临床课之比达到2:3:5,压缩基础理论课,增加实验实训课,着重技能培训和技能考核。在具体调整方面,增加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时数,增设传染病、常用护理技术及常用检验技术等课程,在第三、四学期增加一定学时的临床见习,使教学计划调整更趋合理,适应基层医疗需要的骨伤科人才培养模式。

(三)改革考核体系在基础课考核中,改变过去单纯的理论考试评价模式,强调“脑手结合”,注重基础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技能考核。在临床课考核中,以测试学生采集病史、体征与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治以及与患者交流等能力为考核单位,将笔试评价与实践考核比率设为1:1;形成笔试与操作相结合,机考与人考相结合虚拟与真实相结合,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化的临床综合能力考核评价体系。在毕业生毕业考核方面,以中医技能标准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核模式对中医骨伤专业毕业生进行毕业考核,采用多站式的形式考核学生的中医基本技能和骨伤临床综合技能。这种考试方法能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水平,达到以考促

教,以考促学,充分发挥毕业技能考核的杠杆作用,促进医学生中医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为以后中医临床助理医师考核打下基础。

九、小结

总之,中医伤科学是一门实践操作很强的课程,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服务社会,服务百姓,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基础的、发展的、甚至未来的展望的知识教给学生既是不可能的,也无必要。尤为重要的教会学生掌握如何学习、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富于创新的新型时代人才,为将来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我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设计,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6.学前教育学说课稿 篇六

一、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作用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门课程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一定的基础性。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之一,《学前教育学》是以《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教育学》等基本理论及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幼儿教育思想,全面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一般规律。本课程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开展学前教育工作的基本实践能力,为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能力需求分析,确定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基础知识;了解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具有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2.能力目标。使学生具备观察、沟通等基本能力外,还要具有创造性地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教育教学的专业技能技巧以及创设环境与设计、组织开展教育活动的能力。

3.素质目标。热爱幼儿、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形成自己的学前教育思想;丰富的教育艺术、科学的教育理念;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2 4.综合能力培养目标。能够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正确认识和分析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科学的评价课程方案、幼儿发展水平和自身的各项工作。

通过以上教学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提升就业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修养。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材。本课程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陈幸军主编的《幼儿教育学》第三版。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基础化。《学前教育学》以3-6岁儿童的教育为研究对象,教学内容是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具备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概念、意义、任务与功能。(2)了解幼儿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知晓各种幼儿教育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

(3)掌握体、智、德、美各育的概念、目标、任务、内容和实施。

(4)了解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意义和内容。(5)明确幼儿教师的职责和应具备的素质。

2.教学资源多样化。本课程教学主要是采取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实践、练习为辅的教学方式。教学资源主要有:

(1)教材 3(2)教学参考资料(3)多媒体课件(4)录像、图片(5)教育案例

通过教学,学生应能掌握学前教育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不断进行专业化学习与研究,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学前教育学课程在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上特别强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职业性的要求。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程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都设定了具体明确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并相应的设计了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安排切实可行的训练方式和手段。教学过程如下:

1、导入新课:(5分钟)

2、讲授新课:(45分钟)

3、课堂模拟练习。(30分钟)

4、课堂小结,强化认识。(5分钟)

5、布置作业。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学前教育的含义、特点和任务;理解儿童发展和科学儿童观的内涵;我国幼儿园教育目的的特点、结构与层次;教学过程与组织的基本程序;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4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学前教育理论知识科学有效的设计教学活动方案,开展教学以及分析和解决学前教育中的常见问题。

教学突破: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教学能力,因此面对教学难点,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是从教师教的方面,采用情境教学法。在讲解理论知识时,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用幼儿园教学中常见的教育现象和问题,使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是从学生学的方面,采用项目学习法。按照教学目标,布置给学生一定的学习任务、项目,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途径,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实际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教学条件等选择设计的教学方法,主要有项目学习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1.“项目学习法”

在本课程的整体设计中,为了保证能力目标的实现,运用项目学习法,设计了贯穿全课程的训练项目,每一章都有不同的子项目,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训练。这种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变课堂单向的“教”为双向的交流,重视师生交互作用及学生的个性差异,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

2.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教学场景,以引 5 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这种教学方法符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

3.案例分析法

选择教育教学中的典型现象以及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教会学生从学前教育学视角进行分析,形成多视角的教育观念,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讨论法

也是选择教育教学中的现象,以及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交给学生研究分析,学生为解决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手段

本课程的教学变传统单一的言语传授为图像、语音、符号、动画等多种方法综合传递信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教学手段有:

1.文字教材是本门课程教学中最主要的、最基本的教学手段,主要包括文字、图片、图表,是教与学的主要内容。

2.直观教具是教学中常用的辅助教学手段之一,引用直观教具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性,学生可以面对面的进行观察、接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多媒体是教学中另一种常用的辅助教学手段,可以将教学内容用直观、形象的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综合传递给学生,能引 6 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网络教学对于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的学前教育学来说也是有效的教学手段,能把课本上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艺术片,把抽象的理论变成生活的实践,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而且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五、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

(一)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幼儿心理学等相关的基础知识,但是还没有具备专业的教育学基本理论和全面的教育能力。从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状况、个性特点、学习动机、存在问题五个方面了解了学生的现有基础以及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最终确定了本课程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尽可能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二)学法指导

以学前教育职业能力训练项目为驱动,设计“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实际训练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反思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逐步完成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六、教学评价

(一)考核方式及评价标准:

1、考核要求:本课程属考试课,成绩为百分制。考试方式包括 7 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其中过程性考核占30%,终结性考核占70%。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常规、课堂训练、作业。其中常规占10%。主要包括学生出勤情况、课上回答问题情况、参与学习的情况。课堂训练占10%。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设计出不同的具体要求、训练方式、评价标准。这种考核方式能够测试出学生的真正水平。作业占10%。终结性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学前教育学基本知识、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的掌握情况。

(二)教学反思

7.大家都在学说课稿 篇七

一、说教材:《大家都在学》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第二单元《我在学习中长大》中第四课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思想是:1.能看到自己两年来的进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为自己在学习中所取得的进步感到高兴和自豪;

2.感受学习的多种方法和途径,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探讨学习方法;3.知道学习要不怕困难、善于思考;知道要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在交流学习经验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4.初步感受我们的社会是个学习化的社会,学习已成为每个人终身的事情。理解社会变化给人们提出的新要求,并从长辈的学习中获得鼓励和动力。

二、说学情:学习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无论一个人、一个团体、还是一个民族就、一个社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新知,增长才干,跟上时代。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就必须把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自己周边大人们学习的情况,感受当今的社会是学习的.社会,学习将伴随人的一生。

2、过程与方法:感受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给人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学习就会落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中找到身边的榜样,并从大人们“学而不厌”、“学习不止”中受到鼓舞。

四、说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看图,让学生知道当今社会,不论男女老少,都不断地学习,接受新鲜事物。

2、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大人们“学而不厌”、“学习不止”的精神。

五、说教法学法

1、注重教学方法趣味性,如讲故事、情境教学就、体验活动等孩子喜欢的方式。

2、注重教学素材生活化,教学内容源于儿童的日常生活

3、注重教学手段现代化,创设时空一体化的课堂,变静为动,画龙点睛。

4、注重体验与活动相结合,这是本学科的主要学习方式,

因此,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教材,合理构建教学资源,让情境、体验、合作学习、讨论、探究等多种方式体现于教学中。

六、课前准备 54 页

七、教学过程、55 页

1、看教材 54 55 图片,老爷爷…、叔叔…、阿姨…,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2、想一想,问一问,他们那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还要学习。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学习就要落后。

3、谈话引入,检查调查结果。 学生都说出家里人近两年新学到的知识和本领,教师以一个学生家为例,向同学们展示。要求每个学生调查自己的家人或亲戚朋友的情况,即询问他们这两年来新学到的知识和本领,并且让他们讲讲如今还在学什么,为什么要学? 并通过小组讨论从几个方面列出了大人们学习的情境,在告诉学生观察家里和周边的人们都在学什么,问一问,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还要学?通过调查,大家认识到,一个人不学习,没有科学文化知识,就无法适应现代社会,更谈不上对社会作出较大的贡献,从而使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4、学习教材 54 56 页插图,通过过去是一个劳动能手,但是今天遇到了新问题的老农民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要求。现在有些地区经 济还不够发达,通过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知道将来自己的生活地区也会发生改变,我们要不断接受新知识,做个现代人。社会是不停进步的,每个人都不能停留在已 有的知识水平上,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愿望。

8.孙权劝学说课稿 篇八

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二课《古文二则》中的第一篇《孙权劝学》。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孙权劝学》是选自《资治通鉴》的一篇小短文,文章通过写孙权劝导吕蒙学习及吕蒙接受劝告认真学习后发生的变化,点明了学习对于健全人格的作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一是让学生感受吕蒙从一介武夫变为一名儒将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二是让学生能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方法。本单元共五篇古文,前两篇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和《细柳营》都以鲜明的人物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孙权劝学》安排在这里,无非是想激发学 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学习历史人物的同时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2、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

根据大纲和八年级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制 定本课书教学目标如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难点字词句,把握故事内容;

3、结合语境,理解文中的成语;

4、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科教学要求,我把“掌握难点字词句,把握故事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把“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对健 全人格的重要性。”作为本课书教学的难点。

3、教学处理。

这是一篇浅易的小短文,我打算用1.5课时完成教学。在教学中尽量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此,我先安排学生对课文 进行充分的预习,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作准备。

二、说教法学法及教学用具。

1、教法选择。

这是一篇浅易的文言文,讲述的是一个小故事,学生学起来较感兴趣,为此,在教学中我将选择“自学辅导法,朗读法”相结合的教法去指导学生学习本课文。“自学辅导法”,就是根据对教材学习的需要,教师主动地给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充分地学习,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给以适当点拨,指导;“朗读法”就是根据学习的需要,对课文进行充分的阅读,朗读。通过多次的读以达到理解,感悟的目的,符合文言文教学以读为主的要求。且这篇课文教育意 义浓厚,反复朗读有助于学生背诵,领会课文内涵。

2、学法选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以后,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习很关键。根据本课书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我将为学生设计这样的学习方 法:“看题设疑,带疑读书;读中提问,合作交流;选精问题,师生讨论。”概括起来,本课书的学法是:提问题,多读书,善交流,勤思考。

3、教学用具选择。

条件所限,我将利用传统的板书给学生展示学习的问题,难点字词句,以 帮助学生学习理解课文。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在教学中,我将把整个教学流程分成五个板快:一是情景导入,引发兴趣; 二是听读结合,了解大意;三是找出问题,师生讨论;四是口述全文,把握内容;五是领会思想,学生发言。

1、情景导入,引发兴趣。

现代课程论认为,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找出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善于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感情。在教学初始,如何根据课文教学需要,找准教学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显得非常重要。为此,在课初,我设计了“在生活中都有谁劝你认真学习?效果如何?”等问题进行导入,作为教学切入点,引发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对“劝学”这个话题的兴趣,然后安排学生读题 提问,把自己读课题后想到的问题说出来。

2、听读结合,了解大意。

教学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以后,教师要适时给学生提出合适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读书学习,学生容易进入状态,效果明显。在学生的学习情绪被激发以后,我将引导学生按要求自渎课文。

提出两个要求:通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把读音不确定的字词标出来。众所周知,听与读相结合,更能加强学生的领悟能力。在学生自渎课文完毕后,我将播放一遍录音,以帮助学生扫除字词在读音上的障碍,听完录音后我将要求学生齐读课文,以检查效果。在纠正字词读音后,我将再次播放录音,强调让学生听朗读的节奏,以领悟课文感情。随后,再次让学生朗读课文,即时 加强学生对课文的情感领悟。

听读过后,我将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自主权,让他们能自主地思考、解决学习中发现的问题。为此,我还提出“这篇课文大体讲了一 个什么故事?”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内容。给学生约2分钟时间去思考和概括,随后以提问,其余学生补充的形式完成这个问题。

3、找出问题,师生讨论。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去解决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为此,我将安排4-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上黑板板书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问 题基本提出后,师生共同逐个解决。随后,由教师补充有可能被遗漏的知识点。学习完重点字词句后,根据本课书的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让学生找出文中 出现的成语,并解释。

4、口述全文,把握内容。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前面已经将课文的难点字词句排除,在这里我将安排3-4分钟让学生自行翻译课文,随后将随机提问学生逐字 逐句翻译,令其他学生补充,更正,以把握课文内容。

5、领会思想,学生发言。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与其它学科最大的不同,就是语文中蕴涵着非常多 的感情因素。“文章中的思想感情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通过读,通过联系生活体验去感悟出来的。”

在此环节中,我先让学生齐读一遍课文,随后提出“吕蒙原是一介武夫,后来鲁肃为何愿意与他结友?”在学生点出学习的重要性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 际,谈谈今后自己该如何面对身边人的“劝学”。促使学生领会课文思想。

四、说作业设计。

这篇课文的字词较简单,结合课文特点,我将布置学生背诵课文。这样既 符合古文学习的特点,也能促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课文思想内涵。

五、说板书设计。

难点字词句的板书。吕蒙学习前后的一个对比。(略)

六、教学反思。

优点:条理清楚,符合文言文教学的步骤。

缺点: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可能会沉闷。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孙权劝学》。恳请各位专家多多指教。

下面我将按照说教材、说教学设想、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这几个环节来展开说课。

第一、说教材。

本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有关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

等为人类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的生动感人、广为流传的事迹。《孙权劝学》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同时文章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昂扬向上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

第二、说教学设想。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想体现一种新的文言文教学思路。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究竟应该怎么教?本人的理解和做法是:坚持“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品味探究、适当运用”的十六字方针。“吟诵为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点,让“读”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兴趣,还文言文课堂书声朗朗的本来面目。而且,文言文的朗读必须读出“古味古韵”。本课中我将通过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朗读把对文本的理解逐步推向深入。“注重基础”,即关注学生文言文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扫清字词障碍,增强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品味探究”,即不把文言文当古汉语来教,而把文言文当美文来学,让学生增强文学欣赏能力。“适当运用”,即让学生能根据文章的情节、内容、人物性格等信息进行合理的想象、推理,进行扩写、补写、续写(不是说让学生学写文言文),对文本进行创造性阅读。本文作者为了突出“孙权劝学”,对材料进行了剪辑处理,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提供了条件。

其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的体验、探究,让学生自主的与文本、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对话。整个课堂,教师预设大致程序,许多具体内容教师可根据课堂生成灵活驾驭和调控。

第三、说教学目标。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它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强调初中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文言文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现代文教学共同承担起这一重任,只不过侧重点可有所不同。《孙权劝学》作为一篇精练的文言文,是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好文章。其简练生动的笔墨,个性鲜明的对话,极富特色。从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把它放在七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中,紧扣住单元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名人的品格,态度与精神这一要求,同时新教材将文言文分散在每一单元中,也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与积累文言知识,提高自己的文言阅读能力。有鉴于此,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并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并能运用文中的成语。

2、弄清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2、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并能进行创造性阅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朗读体验。让“读”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故事情节、人物个性。

2、探究交流。采用师生同读同讲的方式。(在师生、生生交流中,达到知识互补和提高,有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虚心接受正确意见,不断追求进步,努力读书学习的精神。

第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师由三国演义说起,引出吕蒙,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教师在介绍时采用说书的方式(用半文半白语言),激活学生的兴奋点。

二、辨读课文,对照注释读准字音、节奏。

1、学生自由读,对照注释读通课文。培养学生看注释的习惯。

2、单个学生表演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点评。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把握课文的朗读要求。对难句的朗读老师要抓住契机调动学生进行探究,不可轻易放过。在此环节中,教师充分发挥激发引导作用,让学生声情并茂,摇头晃脑,拿腔拿调的读,读出古韵古味。

三、教师范读,学生点评。

教师声情并茂的吟诵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同时让学生给老师的朗读挑刺,学生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可被充分激发。

四、析读课文,理解文义。

采用文白互读的方式,一学生读原文,另一学生用白话文进行解说。解说时要力求语言生动流畅,再现原文神韵。这样可避免传统逐字逐句翻译的机械和刻板,既可培养学生的文言理解力,又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力。

在文白互读的过程中,教师、学生及时进行点评,加深学生对重点文言词汇的理解。同时,通过投影对常用文言词汇进行疏通检测。

五、分角色演读,品味人物个性化语言。

学生扮演孙权、吕蒙、鲁肃,模仿三人的地位、身份、口吻、情态、语气等进行角色朗读,揣摩品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学生演读的时候引导他们细细品味,用“------写出了-----”的句式品味文章语言。这样,学生在自主的体验探究中就可以轻松的突破本课重点,学习并掌握富有情趣的对话描写。

六、创造阅读。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对文本的阅读不应是被动的,而应参与到对文本的再创作活动之中。文中有多处空白,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话省略了许多未说的内容;“蒙乃始就学”,如何学,本文没说,尽可以让学生去想象;“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吕蒙究竟谈了些什么让鲁肃大惊?这些内容尽可以让学生去想象、去补充。学生在补充时可文言可白话,可文白夹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七、联想链接,精神内化。

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请用一句俗语或名言或古诗文名句进行解释。

八、吟诵课文。

上一篇:坐井观天随文识字下一篇:七言诗__文明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