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口技导学案案

2024-06-14

初一语文口技导学案案(精选2篇)

1.初一语文口技导学案案 篇一

义务教育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

课型:新授

主备:王修身

审核:

年级主任:

使用时间:2015年01月26日

编号:01 第1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姓名

班级

小组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鲁迅的相关文学常识,了解散文集《朝花夕拾》。积累“桑椹、油蛉、斑蝥、蝉蜕、倜傥、敛”等生字词。

2、能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标题,梳理课文脉络结构。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情感。自主学习一: 【识记常识 了解背景】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当时我国正处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高潮时期。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顺利北伐,冲击着北洋军阀的统治。另一方面,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加紧迫害革命力量,斗争很尖锐。鲁迅先生始终坚定地站在爱国青年学生一边,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与反动势力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战斗。因而被诬陷,被通缉。为了安全起见,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初到达厦门,经林语堂推荐,在厦门大学国文系任教。在厦大仅一百三十多天的日子里,鲁迅一方面为革命风暴在南方的兴起而欢欣鼓舞,可是,另一方面,鲁迅不久就发现,厦门也骨子里和北京没有什么两样,“沉沉如死”。厦大校长兼国学院院长林文庆,是个顽固守旧分子,他使厦大弥散着尊孔复古的空气,令人窒息。林文庆与跟踪鲁迅而来的“现代评论派”分子串通起来,以种种卑劣手段排挤鲁迅。鲁迅此时又陷入渴望战斗而不可得的新的孤寂与苦闷之中,于是,对于往事的回忆便开始在他心中酝酿了,“朝花”,即清晨带露珠、色香“自然要好得多”的鲜花,指鲁迅青少年时的事;“夕拾”,是说直到中年以后才在回忆中把它们写出来,借以慰藉“夕时”“离奇和芜杂”的心情。《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形式多样,笔法灵活,抒情之中见讽刺,叙述之中显深意,严肃的内蕴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出之,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自主学习二 【初读课文 掌握字词】

一、初读课文,勾画字词

二、巩固练习,给加点字注音

确凿()菜畦()蟋蟀()缠络()....觅食()竹筛()宿儒()渊博()....鼎沸()珊瑚()锡箔()倜傥().....脑髓()蝉蜕()攒()盔甲()....

东方朔()敛()..

二、重点词语释义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高枕而卧:

自主学习三【整体感知

信息提取】

1、你从题目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2、文章哪几节文字写百草园?哪几节文字写三味书屋?哪段是过渡段?

【拓展延伸】阅读下边是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三个故事,你有什么认识?写在练习本上。

1、他曾制作一张书签,中间竖写“读书三到:心到,口到,眼到”10个字,夹在书页里。读书时,读一遍书,自上而下盖书签上一个字。这个办法同学们很赞赏,大家都仿效起来。

2、有的同学整天只想玩,常常背着老师拉别人一起玩。鲁迅为防止同学影响自己的学习,就在书桌的左上角贴了一张三寸长二寸阔的红纸条,纸条上写着“君子自重”4个字。

3、鲁迅读书时,还要帮助家里做些事,特别是为父亲的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有一次,因多做了些家务,读书迟到了,受到老师的责备,他就在书桌的右下角用小刀刻了个“早”字,用以鞭策自己。此后,他就再没有迟到一次。【课堂小结】

全文前写百草园,后写三味书屋。就局部而言,写百草园含三大块内容:夏天的百草园、美女蛇的传说、冬天的百草园。写三味书屋,先写三味书屋座落的位置及格局陈设,写第一次行礼、第二次行礼,插叙“怪哉”虫的传说,后写读书生活(读书、习字、对课),写溜到后园里玩耍,再写师生朗读,写孩子们偷偷在课堂上做戏、描绣像。作者就是这样,把一幅幅生活图画展现在我们面前。

义务教育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

课型:新授

主备:王修身

审核:

年级主任:

使用时间:2015年01月26日

编号:01 【达标检测】

分数

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3分)

C.教室 雪白 桌椅 电灯 D.昏暗 黑板 粉笔 作家

三、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2分)

确凿()菜畦()斑蝥()倜傥()()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敛.()脑髓.()桑葚.()宿儒.

()(盔.甲()拗.()秕.谷()锡箔..()(蝉蜕.()鼎.沸()攒.在一起()人迹罕.至()jiàn()赏 mì()食 书shú()和ǎi()

二、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人迹罕.至(稀少)觅.食(寻找)B.敛.进(收拢,收缩)鉴.赏(鉴定)C.人声鼎沸.(开水)拗.(用力弯曲)D.攒.成(簇聚)宿.儒(长久从事某种工作)(2)选出下列各组词语都是名词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2分)

A.老师 学生 长江 船只 B.房屋 院子 操场 下雪)革命家。)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四、(中考链接)下面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3分)

A.回望兰亭,难忘残园雨锁,难忘清波泛舟,难忘竹林漫步„„

B.这条百年老街在初夏的阳光中,愈发显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C.林子里很多地方还积着厚厚的雪,高山杜鹃花却等不及,径自开了起来。)

D.每到冬季,流动的飞瀑凝固成一根根冰柱,仿佛一把巨大的竖琴,奏出美妙的乐章。

义务教育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

课型:新授

主备:王修身

审核:

年级主任:

使用时间:2015年01月26日

编号:01 第1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二课时

姓名

班级

小组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百草园部分,学习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的写法。

3、作者在三味书屋写出了哪些方面的学习生活情况?

4、寿静吾是怎样的老师?你怎样看? 【巩固训练】

1、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 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

2、体会文章对三味书屋环境和先生的描写,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了对两种不同生活的态度,并理解课文主旨。

3、能正确的认识生活,体味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自主学习一】(分析百草园 体会情感)

1、作者描绘了百草园的那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个角度进行描绘的?

2、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3、冬天的百草园最有趣的是什么事?文章是怎样描写的,运用了哪些动

2、泥墙根一带的趣事有:(每件事的概括限七字以内)

3、这段话的描写角度多变,其中对“泥墙根一带“的描写角度依次是:听觉到 觉到 觉到 觉到 觉到 觉。【拓展延伸】

百草园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无限乐趣,终身难忘,在我们的童年时代,也有很多往事令我们记忆犹新,以《童年趣事》为题,在练习本上写出自己的故事,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吧!【课堂小结】

作者通过对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儿童的截然不同的生活描写,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探索各种知识的广泛兴趣,揭露、批判了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自主学习二】(学习书屋 探讨主题)

1、第九段写“我”即将结束在百草园的生活,要去私塾读书,“我”是怎么想的?有什么作用?

2、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义务教育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

课型:新授

主备:王修身

审核:

年级主任:

使用时间:2015年01月26日

编号:01 【达标检测】

分数

一、选出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2分)

1.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3.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4.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A.形容 拟人 比喻 比喻 B.排比 拟人 比喻 拟人 C.排比 拟人 比喻 比喻 D.比喻 排比 拟人 比喻

D.这是一个迷信故事,鲁迅有力地批判了长妈妈的迷信思想。

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鲁迅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B.本文写于1926年,是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C.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都是作者童年生活过的地方,是作者当时的乐园。D.本文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即早晨的花傍晚时拾起来,意即晚年回忆早年之事。

二、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鲁迅对他的看法是:()(2分)

五、(中考链接·龙岩)文学名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A.“小人国”曾发生过很多可笑的事情:根据“怎样打破鸡蛋”而分B.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对他很不满。成了大端派和小端派,为此引发了多次战争。

C.他没有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B.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作品有《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

C.《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

三、写百草园时插入美女蛇的故事,分析正确的一项:()(2分)的散文集。初中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藤野先生》都选A.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目的是使鲁迅懂得做人之险。B.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它表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C.这个故事深深地吸引我,使我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也给这个儿童乐园增添了情趣。

自这部散文集。

D.《水浒传》中这样写道:“山顶上立一面杏黄旗,上书‘替天行道’四字,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书‘山东呼保义’,一书‘河北玉麒麟’”。其中山东呼保义指宋江,河北玉麒麟指卢俊义。

2.初一语文导学案蝈蝈 篇二

课题:《绿色蝈蝈》

课型:新授

执笔:韩金英

审核: 备课时间:2007-5-18

上课时间:2007-5-24 学习目标:

1、把握绿色蝈蝈的特征。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蝈蝈的感情。学习重点:目标1、2 学习难点:目标2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关于法布尔,同学们知道多少?

2、扫描课文,看那些字词最容易读错写错。读准字音,写对字形。

蝈.蝈 扰.乱 狩.猎 哀号. 喧嚣.. 喑哑.. 沉寂 静谧. 颚. 贪婪..

唾.液 篝.火 螽.斯 钳.子

篡.夺 劫掠..

酷爱 嗉囊..

吮.取

螳螂..

弱肉强食 窸窣..作响 更胜一筹. 惊慌失措.

开膛破肚 津津有味 断肢残腿 毫不犹豫

3、认真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最精彩的段落或句子,你能把它们背下来吗?

二、展示探究(25分钟)

快速阅读课文,讨论并完成下列各题。

1、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外表特征:

绿色蝈蝈的习性: 主要写的习性:

2、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

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3、课文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三、课堂练习(10分钟)

赏析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

1、语句:

赏析:

2、语句:

赏析:

四、拓展阅读(10分钟)课外阅读文章《蝈蝈》。(《同步训练》122页)

上一篇:学校管理和教师行为调研报告下一篇:建筑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