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依法治国

2024-09-08

如何依法治国(共10篇)

1.如何依法治国 篇一

法治建设中工会工作的研究

友谊街道办事处锦绣嘉园社区 任智娟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对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了整体部署。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工会工作法治化建设,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团结动员广大职工投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

关键字:依法治国 工会工作 制度体系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团结动员广大职工投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全国总工会十六届执委会三次全会提出了《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工会工作法治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入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一、在国家法治建设整体部署中找准工会的位置

推进工会工作法治化,归根结底就是要推动工会工作融入依法治国的具体实践,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并在这个进程中发挥工会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

工会组织在国家立法实践中的位置,就是加强源头参与、促进科学立法,从源头上代表、维护和发展好职工群众利益。为此,必须推动实现工会向同级党委报告事项制度化、常态化,争取把工会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规划和考核;必须注重加强载体建设,探索建立工会与同级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等的工作联系制度,重点推动企业工资支付、工资集体协商、企业民主管理等方面法律的制定;必须贯彻落实工会与同级政府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参与政府就业、分配、社保、安全卫生、住房、教育等政策的制定;必须发挥好政协工会界别的参政议政作用,推动党政解决职工群众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和利益诉求。

工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位置,就是依法履行维权职责、促进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切实保障职工群众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这就要求工会工作者善于运用法律赋予工会的劳动监督权利,积极参与劳动法律监督,促进各项劳动法律法规落到实处,保障职工群众依法享受的各项权益不受侵害;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健全以农民工为重点的职工维权工作协调机制,努力构建起社会化的职工维权网络;积极配合党委督查、主动参与人大执法检查、政府监察、政协视察等活动,督促企业依法用工、规范管理;深入实施集体合同攻坚行动和工资集体协商提质增效计划,发挥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对调整劳动关系的基础性作用,让职工群众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

二、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完善依法治会制度体系

推进工会工作法治化,必须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不断健全完善依法治会制度体系,保证工会各项工作于法有据。党中央在中国工会十六大祝词中指出:加强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支持工会依照法律和工会章程开展工作,更好地成为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法》明确了工会的基本地位、组织体制、工作重点、活动准则、组织原则、权利义务等,规范了工会组织建设、企业职工和工会干部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会经费收缴、法律责任,是工会工作法律保障体系的主体,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工会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也为依法治会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但是,在实践操作层面,不断完善依法治会的制度体系仍然任重道远。

随着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管理日益制度化、法治化。工会组织要发挥其作用,更好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就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并努力把工会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唯其如此,工会组织才能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实现自身体制机制和能力的提升。

完善依法治会制度体系,要求工会组织按照刚刚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全面审视现行体制机制、活动方式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党委要求、职工期望不相适应的地方,坚持问题导向,制定科学规划,统筹推进改革,注重顶层设计,健全工会工作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三、在忠实履行工会各项职能上体现法治精神

“法治精神”是民主法治社会中所普遍尊崇的法律至上、公平正义、保障人权、权力制约、社会和谐等价值追求的总和,它的内涵十分丰富。社会和谐是法治精神的最终归宿。只有加强法治,才能保障社会有秩序运行,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享有殷实安康的生活。所以,和谐社会和法治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二者都追求在规则和秩序范围内的社会和谐与进步。在依法治国过程中,应当将法治精神培育放在战略高度来认识。

工会是社会经济矛盾的产物,是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推动力量,协调劳动关系矛盾是工会工作的主要任务,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能。随着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劳动者权益维护和保障面临大量新情况新问题,这对工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把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调处都纳入法制轨道,坚持党政主导的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格局,主动站在协调劳动关系第一线,坚持依照法律通过协商、协调、沟通的办法化解劳动关系矛盾,不采取过激手段解决劳动纠纷,工会组织在履行自己固有的职能时充分体现法治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

法治精神的树立有赖于法治文化的培养,有赖于职工群体法治素养的形成。让法治成为职工群众的习惯,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才能实现真正的良法善治。推动工会工作法治化,使法治精神成为工会工作者的核心价值和道德信仰,要求工会干部学会并习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习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维护职工权益,习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各项工作。

四、在适应依法治理新常态中建设工会法治环境

推动工会工作法治化,必须建设工会工作的法治环境。建设工会工作的法治环境,是深化改革和建设法治工会的客观要求,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当前,工会组织要帮助职工群众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决策部署,落实全国总工会推进工会工作法治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在促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面守法中,担当重要角色。

建设工会工作法治环境,要着重实现“五大突破”,即在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立法上有突破,在加强劳动法律监督力度上有突破,在推动法院系统设立劳动法庭工作上有突破,在创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上有突破,在推动完善体现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的制度上有突破。要把创建法治型工会作为提升工会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的治本措施。要加强法治观念教育,引导工会干部自觉以法治思维分析研究问题,以法律为准绳解决问题,养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习惯,养成作决策、办事情要于法有据、符合法定程序的习惯。完善工会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把宪法和与职工切身利益及工会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作为工会干部培训和工会院校必修课程。围绕工会工作法治化建设,与时俱进研究工会法治理论,为工会工作法治化建设发挥参谋指导作用。

五、积聚实现工会工作法治化的智力力量

针对工会当前存在的法治意识薄弱、依法维权能力欠缺、法律专业人才匮乏等突出问题,工会要以强化法治思维为切入点,以提高依法维权能力为着力点,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落脚点,积聚实现工会工作法治化的智力力量。

工会工作者是推动工会工作法治化的中坚力量,担负着组织职工、依法维权、建设法治工会的重要使命。要自觉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法治道路。要努力创新工会法治理论,在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法治宣传等方面,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成为依法治会的实践者和推动者。推动工会工作法治化,加强工会法律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当前要发挥作为最重要的人民团体优势,选好、用好、培养好工会法律人才队伍,加强工会公职律师、法律工作者队伍和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启动工会干部取得劳动关系协调员、协调师等资格的培训、考核、聘用工作。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法治道路、热心群众工作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参考文献:

1.本刊评论员;;学习“七一”讲话 推进工会工作[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2.仙桃市委书记应代明强调: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新思路[J];工友;2001年04期 3.黄远志;;切实做到四坚持四落实 努力提高工会工作水平[J];工友;2001年10期 4.吴镇;;浅谈新世纪工会工作的创新[J];兵团工运;2001年07 5.王吉亮;;遵循“三个代表” 引领工会工作[J];兵团工运;2001年08期 6.韩培明;;实践“三个代表” 抓好工会工作[J];中国公路;2002年17期

7.任均汉;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工作要求实创新[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8.黄一习;全区林业工会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J];广西林业;2002年03期

2.如何依法治国 篇二

一、学校进行依法治校的目标、要求及其基础

1.依法治校的目标

《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目标是:教育行政部门法治意识增强, 形成依法行政的工作格局;学校建立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办学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学校制度;各级各类学校校长、教师和受教育者的法律素质有明显提高;建立完善的权益救济渠道, 教师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保障, 形成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 实现教育的公平, 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 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作为基层学校, 则必须达到:

(1) 实现学校管理法制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依法保障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和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 强化普法教育, 促进全体师生法律素质的提高。

(2) 坚持依法治校, 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 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的法制理念, 提高依法自主办学水平;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和教师依法执教的自觉性, 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学生的水平。

(3) 转变思想观念、工作方法、管理方式, 切实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 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工作, 为教育改革和发展保驾护航。

(4) 建立健全完善监督机制和行为规范的管理体系, 让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法制建设, 促进民主监督作用进一步发挥, 使教师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有效保障。

(5) 通过法制课和普法宣传教育, 增强广大师生学法、懂法、守法的意识;参加学法用法实践活动, 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拓宽法制教育途径, 教育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做合格的学生。

2.依法治校的要求

(1) 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完善的学校章程, 教育教学、学籍管理等各项制度;校规必须透明、公开;校规内容要合法, 应适时修改、废止、清理。 (2) 严格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及其他各项权利。 (3) 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校务公开, 推进教师代表大会, 家长委员会对校务的民主参与。 (4) 严格教师管理, 维护教师权益。

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是依据合法标准治理学校或依据合法标准治理或处理学校事务。为此, 有必要将所谓的合法标准予以准确的界定。合法标准的要素有两项:一是制定的依据符合法律规定, 二是制定的程序符合法律规定。

3.依法治校的基础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全国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果。这些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多部教育法律和十多部教育行政法规, 为我国实施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提供了法律依据。自各级人大和政协的教育执法监督检查制度开始执行以来, 各级督导机构已经基本健全, 我国的教育已逐步进入依法治教、依法治校阶段。政府和学校形成思想共识、目标一致、步调统一是实施依法治校的基础。全国各地已经陆续开展了创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的活动, 并有了一定的经验可提供参考和借鉴, 不少学校建立了完备的学校规章制度, 广大学校管理者进一步树立明确的法制观念, 认清依法治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这都是进行依法治校的基础。

二、依法治校的重要性

1.依法治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依法治校是维护广大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增强学校领导、教师和广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提高学校依法决策, 民主管理和监督水平的有效途径。

2.依法治校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教育必然呈现出多元化、开放式特点, 这在客观上要求学校在发展建设上, 要走出传统封闭式管理体制, 建立起法制管理模式。从学校发展的可持续性上讲, 在依法治校的基础上, 强调领导者的作用, 就更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随着各级教育的发展与办学自主权的扩大, 教育管理越来越复杂, 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都要依靠法律、依靠教育规章制度来理顺关系, 规范行为, 加强管理。所以, 依照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依法治校, 是学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依法治校是保障师生民主权利的必然要求

为了保障师生的民主权利, 学校必须制定章程, 建立各项管理制度, 构建校内治理结构与管理体制, 明晰和理顺校内各种关系, 确立适应学校改革与发展需要的运行机制, 开好教职工代表大会, 发挥其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 实行校务公开, 建立校内监督约束机制。我国《宪法》将受教育权利规定为公民的宪法权利, 这是国家对受教育者的郑重承诺, 意味着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应当以维护学生的受教育权为前提。所有这一切, 必须严格依法进行。有的本身就是具体落实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4.依法治校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必备条件

校园的安全稳定是一个学校贯彻教育方针, 实施各种教育活动的基础。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才能为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就要通过依法治校, 运用法律、制度、校规的力量来预防纠纷和事故, 不断化解矛盾与冲突, 弥合裂痕, 整合校园资源, 维护校园秩序, 就能以文明、理性、平和的方式消除校园不稳定、不和谐因素, 形成人心安定、秩序井然、教学相长的和谐局面。

三、依法治校的实施步骤

1.认真学习教育政策、教育法规, 增强执法、守法的自觉性, 提高依法办学的自觉性

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为学校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法律法规依据。认真学习这些法律知识, 做到知法懂法, 不仅是实施依法治校的需要, 也是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

多年来, 我校一直把教师学法、用法作为学校师德建设的一个重点, 我们编撰了《乐安中学教师法律学习读本》, 作为师德培训的校本教材;我们每两周举行一次“教师论坛”, 每个月有一次教师法律法规学习或讲座, 通过观看录像、学习兄弟学校先进经验等方式, 促进教师知法懂法的自觉性;每学期进行一次全校性的法律法规测试, 测试成绩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2.依法制定和完善学校各种规章制度

我们首先依法制定一个全面规范学校工作的基本制度, 我校于2006年制定了《乐安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制度》。2007年春, 根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 制定了《乐安中学章程》, 它是对学校工作的原则性规定, 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依据, 是依法治校、自主管理、自我约束、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同时, 根据学校的工作需要制定了一系列单项条例, 如《乐安中学常规教学管理条例》《关于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乐安中学教职工考勤管理办法》《乐安中学绩效奖励条例》等一系列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制度。各职能部门也根据部门工作实际制定了各项管理条例, 如《食堂卫生与安全管理制度》《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剧毒药品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门卫管理制度》等, 从而确保全校教职工的教育教学行为有章可行。

3.抓好学校管理制度的实施, 依法管理学校

在各项规章制度基本制定完成的基础上, 学校进一步规范了层级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从小处着眼、大处整治, 先后教育处理违反上述管理制度的人员3名, 从而捍卫了规章制度的严肃性, 基本形成学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管理格局。

在管理实践中, 我们还坚持在动态中完善、强化管理制度。因为学校工作不是固定不变的, 学校的管理制度也不是永恒的, 应该是根据学校工作实际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不断修改和完善规章制度, 否则规章制度就要滞后于学校的发展, 就是不能与时俱进了。2008年底, 我校修订了已实施两年的《乐安中学学生管理制度》, 针对学生新出现的滥用手机现象, 规定了我校学生手机定时、定位使用的制度, 同时结合我校业已开展的网络德育活动, 将学生网络文明行为纳入学校管理范畴, 保证了规章制度的与时俱进, 切合实际。

4.拓宽民主渠道, 引导广泛的民主参与, 规范学校各项工作

我校坚持把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公开、校内考核“三项工作”, 作为学校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和形式, 引导教职工的思考与学校的发展共融共鸣, 把不断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参与渠道, 作为引领教职工广泛关注学校发展, 参与学校人、财、物、事的管理, 激发教职工主人翁责任感的最有效途径。

我校每学年召开两次教职工代表大会, 通报学校上学年各方面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主要成绩、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教职工关心的问题;每学期开展“我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活动, 广泛征询教职工意见和建议, 集中群众的智慧, 与教代会提案结合, 积极推进学校工作的民主化、法制化和科学化。

实行校务公开和公示制度。实施重大物资采购、基建等投标制, 做到一切公开透明;学校重大决策实行多渠道全方位公开, 让教职工知实情, 向教职工亮家底。

学校还根据代表提议, 不断修订相应的规章制度。现在教师的绩效考核成绩越来越重要, 每个教师越来越重视个人的绩效考核成绩。为此, 我们将原有的教师考核量化办法以及学校管理的10个规章制度, 反反复复讨论修改了6次, 全体教师无异议后, 才通过教代会表决通过实施。

教师职称评聘工作是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大事。我们把所有评聘材料向全体教师公开, 并设立教师监督员, 参与整个方案制定和评分的全过程, 既起到了监督作用, 又让每个当事人进一步明确了标准, 消除了许多不必要的担心和怀疑, 保证了实施过程的公开、公正、公平。激发了全体教师“为荣誉而战, 为尊严而战”“永不服输, 永不言败”的精神, 建立了“乐中是我家, 建设靠大家”的团队意识, 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由于我校在考核、评优、职称评定、经费支出及重要项目招标等问题中, 都要通过工会组织、教代会等群众组织的民主参与, 从而不断强化依法办学观念, 发挥法律法规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5.依法管理, 构筑校园师生生命安全的绿色屏障

根据学校所处的地域特点, 我们深刻认识到, 学校要长治久安, 必须要保障校园周边具有良好的治安秩序, 方能让师生安心、家长放心, 于是, 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研, 我们建立了如下安全管理机制:由辖区派出所指派专门人员, 在师生上下学期间在校园周边进行巡查导护, 导护人员主要针对治安秩序较复杂的孙厝村道、集美消防中队路口进行监控导护, 同时配合学校保卫人员对学生上下学期间的各种不规范行为进行督导。近年来, 通过导护, 成功制止了20余起针对学生的侵害行为, 处理外来侵害师生行为人31人;2007年底, 学校德育处主动与派出所配合, 成功地打掉了一个以抢夺中小学生自行车为目标的团伙, 成功抓获以戴大风为首的不法外来少年7人, 为乐安中学学生寻回被抢夺自行车21辆, 有力地维护了校园秩序, 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感。

建立健全“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网络, 构筑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平台。我校于2003年起建立了以派出所、消防武警、交警人员、学校教师、社区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及部分家长代表为主体的学校安全管理网络;每年召开两次安全管理联席会议, 根据阶段性情况不定期开展地域性的安全管理活动;同时, 根据不同村居学生情况, 由安全管理网络成员组成行为偏差生帮教小组, 家、校、社会三方共同致力于转化工作, 近三年来, 一共进行了21场下村居的法制安全教育活动, 帮教转化行为偏差生19人, 为创建和谐文明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三员”为主体, 构筑法制安全预防教育防线:根据我校的地缘关系, 学校先后与辖区派出所、交警大队、消防大队建立了共建关系, 并聘任其警员分别担任法制辅导员、交通安全辅导员、消防监督员, 使学校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得以壮大。2006年起, 为贯彻“公安八条”的精神, 我们建立了法制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 即每学期开学第一周进行一次综合性法制安全教育活动, 由“三员”进行法制安全教育活动;每学期“三员”均须进行一场以上的专题报告会、举行一次图片展或进行一次大型征文活动,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实践活动。近三年来, 共进行专题讲座19次、主题活动8次、收集学生法制安全专题征文10541篇、安全专题漫画1000余幅, 获得省市区级比赛奖励达100多人次。

创办《乐中法苑》, 每月出版一期, 内容涵盖师生安全的方方面面;同时, 我们根据各阶段出现的不同情况, 及时发放各种安全宣传教育材料;重大节假日则发放《给家长的一封信》;2008年底, 学校开通了“厦门市网上家长学校”分校平台, 并利用平台, 经常给学生家长发送安全信息短信, 时时提醒家长协助学校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工作,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开通以来, 学校已累计发送安全短信41000多条, 人均23条。

加强互联网贴吧管理。有一段时间, 学生在百度网站上设立的贴吧, 对与自己交恶的人进行人身攻击、谩骂师长与同学、故意制造各种不良言论、冒名顶替, 甚至以黄色下流的语言进行发泄, 成为各种矛盾滋生的土壤。贴吧的负面作用使我们清醒地意识到, 开展网络道德建设的一个突破口, 就是引导学生文明使用贴吧。2007年11月起, 学校德育处主持开展的贴吧管理实验启动, 运用贴吧的使用规则, 仅用一个月时间便成功控制了“乐安中学吧”, 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 我们先后控制了35个本市中小学贴吧, 并着手对这些贴吧进行专题化建设, 目前这些贴吧已逐步成为学生学习交流的场所。而通过贴吧的控制与管理, 我们于2008年9月成功地查获本市中学生组织的“九龙会”暴吧组织, 组织头目黄某已被成功转化为贴吧管理人员;11月, 我们又查获了总部位于广东惠州的“盗墓者军团”暴吧组织, 其在厦门的成员“盗墓者军团54”又被我们收入“囊”中……通过努力, 我们一方面净化了我们身边的网络环境, 同时又使广大学生在网德方面受到良好的教育, 而网络道德建设的初见成效, 使原本充斥校园的因“网络暴力”而引发的各种矛盾趋于平和, 从而为构建和谐平安校园奠定了新的基础。目前, 乐安中学已成为中学能够控制管理贴吧的第一人, 并推动我区建立了集美区中小学贴吧管理联盟。

3.如何依法治国 篇三

关键词:依法治国;规范权力;运行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习近平主席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报告。报告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是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凸显。如何能够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蓬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就需要更好的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孟德斯鸠提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條经验,有权力的人一直使用权力到有界限的地方为止。[1]如何规范国家权力的合法、有序、有效的运行,考验着党和政府的执政智慧和能力。

一、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

第一,坚持依法执政,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模范的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保证党确定依法治国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和程序,加强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

第二,党组织要领导和监督本单位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决查处执法犯法、违法用权等行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完善落实问责机制。问责机制说到底是一个谁来问责的问题,是一个向谁负责的问题。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当然是要对人民负责。常态化的政府问责,必须以健全的问责机制为基础,通过立法确保各级政府部门和官员的权力始终处于一种负责任状态,杜绝任何行使权力的行为脱离法定责任机制的监控。

第三,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不再以GDP指数为政绩考核的唯一依据,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

二、各级政府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行政裁量权是现代行政法的核心和精髓。行政裁量的含义,学界一般采用戴维斯的理念,即在可作为、可不作为之间作出选择的权力,在法定构成要件实现时可选择不同的行为方式。

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在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理念指导下,柔性管理方式在行政实务中得到日益广泛的采用,并取得积极的行政成效,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行政管理方式。2012年1月1日实施的《行政强制法》第五条规定:“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适当。采用非强制手段可以达到管理目的的,不得设定和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最终就可以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理想统一。

三、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

首先,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建设,畅通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干部和人才相互之间以及与其他部门具备条件的干部和人才交流渠道,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

其次,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完善职业保障体系。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增强广大律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构建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等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律师队伍。

再次,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是一个法治国家理想的也是应然的治理模式,虽然我国在立法、司法、执法、守法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不规范,但我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最终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法】查理.路易.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琛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04页

[2]【英】H.W.R.Wade.Administrative Law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p388

4.如何加强依法行政 篇四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统计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挑战,面对城乡利益主体多元化,经济和社会的运转方式日趋多样化,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统计社会关系中,保障统计资料准确及时难度是越来越大,因此,统计部门应切实加强统计的依法行政,实施依法治统,充分行使统计法赋予统计工作的各项职权,才能排除来自方方面面对统计工作的干扰,解决统计部门和统计工作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维护统计资料的准确及时,更好地分析和监督经济社会运行情况,客观公正地评估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的整体功能,笔者根据十几年的统计执法工作实践,就统计部门加强依法行政工作,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加强统计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统计部门作为国民经济的核算中心,担负着搜集整理国民经济信息、提供基本的统计产品、协调组织和管理全社会统计工作的重要职责。因此,加强统计依法行政,提高统计产品质量,实现统计工作法治化对促进整个社会及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统计依法行政是国家加强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统计部门作为政府统计工作的行政管理部门,必须依法行政,必须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具备依法办事的能力,切实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其工作职责,跟上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进程,把统计行政行为的整个过程纳入法治轨道,切实做到依法开展统计工作。

(二)加强统计依法行政是提高经济决策的客观需要。准确有效的统计数据是政府进行经济决策和管理的依据,但是,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统计调查对象越来越复杂多样,对统计的重视和配合度下降,履行统计义务的法律意识弱化,迟报、拒报等统计违法行为随处可见,特别是迅速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管理工作严重滞后,一些企业老板认为统计报表纯属是增加企业负担,所以时常出现不愿配合甚至拒绝配合情况的发生,因此,只有坚持依法行政,才能维护统计工作的正常秩序,才能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才能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统计依法行政是遏制腐败行为的有效手段。一些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的出台,使那些统计法制观念淡薄,不按科学发展观办事的干部,特别是一些基层干部,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及荣誉,违反统计法,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根据需要随意夸大或压低统计数据,以达到自己要政绩,争荣誉的目的。统计上的违法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腐败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且挫伤了真抓实干者的积极性,因此,这就迫切需要统计部门切实加强依法行政,坚决实施依法统计。

(四)加强统计依法行政是保障统计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统计局已将推进统计依法行政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统计依法行政是在新形势下科学有效地组织统计工作的必由之路,当前,统计工作在改革创新中正处在关键时期,所以,在统计工作中仍有某些不和谐的因素,需要采取措施进行调整解决,统计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硬性”的社会功能和规范功能,要创造良好的统计社会环境,推动统计工作的全面发展,就必须依靠依法行政才能实现。

二、加强统计依法行政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统计部门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计的依法行政,甚至影响到统计工作的正常健康开展。

(一)现行统计管理体制亟待深化改革。统计管理体制就是一个国家组织领导和管理统计工作的体系和制度。我国在统计管理体制上长期以来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上级统计机关对下级统计机关实行业务指导,地方政府对本级统计机关实行行政领导的双重管理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的种种弊端越来越凸现,由于统计部门作为地方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其人员、编制、经费以及任免必然由地方政府决定,而区域性的统计数据客观上又起着衡量各级政府、各级领导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执政水平、执政理念和工作实绩的作用,这就使得统计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要服从于地方领导,受制于地方领导,因此,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就难以独立地行使统计监督的职权,现行统计管理体制的弊端给统计部门的依法行政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二)统计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亟待提高。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依法行政观念是提高统计依法行政的前提和保证。统计法律规定:“统计人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如实提供统计资料,准确及时完成统计工作任务,特别强调统计机构、统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任何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人不得对拒绝、抵制篡改统计资料或者对拒绝、抵制编造虚假数据行为的统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而在现实的工作中,由于统计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淡薄,所以对法律规定应当作为的而不作为或者作为不到位时,并未意识到这也是违法,在统计工作中错报漏报者有之,迟报拒报者有之,敬业不佳者有之,玩忽职守者有之,特别是一些基层统计人员工作不实,作风飘浮,不进行调查研究,而是闭门造车,或按任务数填报,或“摸脑壳”估报,缺乏统计工作应有的严肃性,尤其是一些统计人员还认为“端谁饭碗,听谁使唤”,有意无意地做了弄虚作假的帮凶,助长了不正之风的蔓延。即使有些坚持原则,依法行政的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为了维护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坚决与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人作坚决的不妥协的斗争,遭遇打击报复,遭遇下岗时,这些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也是默默承受,不会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统计人员的合法权益。由此可见,统计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亟待提高。

(三)统计执法的能力和水平亟待加强。依法治统是统计工作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而统计执法人员素质的高低,又直接影响依法行政的成效。应当承认在统计执法队伍中法律科班出身的专门人才寥寥无几,在知识结构上完全掌握和熟知统计业务知识和统计法律知识的高水平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大多数都是半路出家,既没有系统的法律知识,又没有全面的业务知识,更没有办案的实践经验,这就在应对包罗万象的统计执法检查,处理错综复杂的统计违法案件时显得力不从心,甚至出现执法责任过错。

虽然近几年统计执法的力度有所加大,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依法行政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相当一部分地区统计执法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究的状况仍不同程度的存在,不敢执法,不善执法的问题依然突出,查小不查大,查下不查上,唯上办案,唯钱办案,随意执法,以情代法,以钱代法,畸轻畸重,自由裁量度大等问题还依然不断地出现。甚至有些统计领导干部在统计执法问题上,不讲党性,不讲原则,存在着怕得罪上级领导,怕搞僵与部门、企业的关系,怕打击报复,怕影响统计报表的收集上报,怕难以查处执行等思想顾虑,有的为了迎合政府领导从本地区的利益出发,姑息迁就,甚至助纣为虐,严重损害了统计法律的权威,客观上纵容和助长了弄虚作假等统计违法行为的发生。

强制无力也是统计执法工作的一大瓶颈。很多违法单位认为统计法是“软法”,是“豆腐法”,拒不履行统计部门作出的处罚或处分决定,没办法,统计部门只好申请人民法院或监察部门强制执行,多种不正之风的对抗袭击手段,使执行工作举步维艰,最后,好的结果是认错改正或降价处理,坏的结果是接受这不了了之的有苦难言的有损统计法权威的无奈结局。

三、加强统计依法行政的对策和措施

如何看待统计的依法行政,如何把统计依法行政工作引向深入,是目前值得统计部门重视和研究的课题,统计部门不仅是政府的职能部门,也是统计执法的主体机关,负有对统计法律法规贯彻实施和检查监督的责任,因此,要严格依法行政,努力提高统计部门的依法统计水平,充分发挥统计部门的职能作用,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对如何加强统计依法行政提以下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切实提高统计人对依法行政的认识。加强统计依法行政,首先需要解决统计人的思想问题、认识问题,只有在正确的统计思想指导下,才能做好和加强统计的依法行政工作,只有提高对统计法制的认识,才能找准依法行政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首先希望各级统计机构的领导及领导班子要从根本上转变与依法行政不相适应的传统观念、工作习惯和工作方法,要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带头严格执行统计法律法规,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依法组织开展各项统计工作,善于运用法律法规解决统计工作中的问题,自觉把自身的行为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只有切实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才能使广大的统计人员全面地开展依法行政工作,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才能进一步提高统计依法行政工作水平,从而促进统计事业的顺利健康发展。

(二)改革统计管理体制,实行统计管理垂直领导。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统计工作的开展,并严重影响统计工作监督权的行使和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因此,必须加快改革现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分管理体制,采取“统一领导,高度集中”的统计管理体制,国家统计局不但要统一管理统计系统的业务工作,而且还要统一管理统计机构的干部调动、领导的任免以及经费的拨付,为强化统计监督职能提供制度保证。

改革统计管理体制,实行统计管理垂直领导,也是很多经济学家的愿望。统计界老前辈、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先生在生命垂危时,对中央领导同志说:“希望中央重视统计工作,统计工作必须独立,才能可靠。”这是统计前辈实践经验的总结。为确保统计的客观真实性,确保统计活动具有独立性和超脱性,真正发挥统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监督控制作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除在统计法规中明确规定了监督、惩治手段外,很多国家还把统计置于国家的垂直领导和监管之下,因此,建议我国可借鉴国外统计管理体制有些好的做法和国内有些部门垂直管理的模式,将我国的统计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以更好地体现和发挥统计部门的监督职能。

(三)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统计普法工作。统计工作包罗万象,涉及到全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广泛开展统计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普及是做好统计依法行政的重要前提。首先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统计法律意识,切实将统计的有关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纳入党校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内容,特别是作为后备干部的必修课,使各级领导充分地认识到抓经济建设必须要深入了解统计,运用统计,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级领导人深深懂得统计的价值最集中地体现在对经济决策的作用,而经济决策的科学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人对统计的运用水平,同时也体现出一个领导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程度和对市场经济的尊重程度。

要增强企业领导人及会统人员的统计法制观念,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统计部门要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及会统人员特别是对民营企业领导人及会统人员的宣传培训,为企业领导人不断充实必不可少的统计业务知识和统计法律知识,使企业领导人充分认识到管理企业离不开统计,企业领导必须要学统计、懂统计、用统计。

充分利用新闻媒介宣传面广、影响力大的宣传优势向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统计法律法规,以扩大社会影响,增加受教育面,更为是通过媒体曝光统计违法案件,切实震慑统计违法者的嚣张气焰,达到曝光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

为使统计普法活动更丰富、更具特色、更具有宣传力,要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方便实用的、实效明显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统计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比如:设立咨询站、散发传单、组织锣鼓队、宣传车、组织演讲、座谈会、知识竞赛、撰写纪念征文、制作宣传网页、编发宣传文章及简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开宣传橱窗、板报、打播宣传口号、利用年报会宣传统计法等

(四)科学制定考核目标和干部任用办法。盲目追求高指标和攀比增长速度,是诱发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各级政府要科学地制定考核目标和干部任用办法,才能有效地遏制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违法行为。考核地方领导干部要用财政收入、利税和增加值等效益指标以及为老百姓办多少实事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主要内容,少看总产值等总量指标,并把老百姓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得到多少实惠,减轻多少经济负担作为考核的重点。这样,一些统计法制观念淡薄的领导在统计数据上就不会弄虚作假。同时,要制订切实可行的符合实际的考核基层领导干部业绩的目标任务,尽可能以跳起来摘到桃子的目标任务最为适宜。

选用干部要形成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用人机制,革除数字出官,杜绝官出数字,坚持以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努力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把那些德才兼备者选拔到各级权力位置上,实行任前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同时要把那些弄虚作假骗取荣誉和地位的人坚决撤换掉,为消除弄虚作假行为提供组织保障。

(五)健全完善规章制度,规范依法行政行为。不断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是切实做好统计依法行政的基础,用严格的制度管人管事是现代管理的新理念,也是规范行业行为,衡量行业作风及效率的标尺。各级统计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务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要求,认真做好统计行政执法责任制和相关的配套制度,比如:为规范办案人员的行为,培育统计执法人员的统计职业道德,杜绝人情案、贿赂案、无原则办案的发生,应出台《统计行政执法监督制度》;为讲求语言行为规范,仪表举止行为规范和交际行为规范,应出台《文明用语礼貌待客制度》;为严格履行统计执法程序,切实按照统计法律法规办案,防止错案或执法过错的发生,应出台《严格履行执法程序制度》、《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责任过错追究制度》;为使统计执法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应出台《统计执法检查制度》、《统计执法检查报告制度》和《统计违法案件通报制度》等,总之,要从各个细节做起,将规章制度建全建细,进一步明确统计执法主体,梳理执法依据,界定执法权限,确立执法岗位,明晰执法程序和标准,强调执法责任,形成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行政执法机构建设,确保统计监督权的独立行使。组建一个有效独立行使统计监督权的法制机构,建立一支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行政执法队伍,是提高统计依法行政工作水平的基本保证。目前,县级统计部门基本上没有执法组织机构,地市级虽然有法制机构,但力量非常薄弱,难以顺利开展工作,难以把依法行政工作落到实处。根据统计依法行政工作的需要,统计系统应切实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监督机构,从国家至县级设立独立的统计执法监查大队,这个机构隶属“条条”管理,编制单列,人员公开选聘,独立常年开展统计执法工作,对地方政府的主要经济指标情况和统计违法案件查处情况实行有效的统计监督,这样能确保统计执法机构在查处统计违法案件时,不受当地党委、政府的干扰。使统计部门对各级地方政府或经济实体的整个经济活动具有法治约束力和强制力,以利于统计监督权的独立行使。

5.新形势下如何依法治教 篇五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仍有上升趋势,作为农村小学,虽然学生年龄小,违法犯罪几乎为零,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应该责无旁贷把法制教育纳入平时的学科教学中,并且要专门开设法制教育课。

学生在小学五六年这个时期正处于叛逆期,也是心理极易扭曲的高危时期,如得不到及时引导及矫治,就会产生心理障碍,形成各种程度的心理疾病,极易导致青少年犯罪。当前,一些学校学生违纪现象突出,校园暴力事件也时有发生,面对这样的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法制教育工作,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学生法律素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因此,法制教育进课堂迫在眉睫。

新形势下如何依法治教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由政府带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加强农村学校周边地区的文化、娱乐场所、游戏机室的监督管理,坚决清理学校周边的社会不误正业闲杂的人(社会可疑人),坚决取缔各种涉及反动、淫秽、色情、暴力内容的文化经营活动,坚决查缴不良玩具、不良游戏软 件以及其他各类非法出版物,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其次、要实行依法治校,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努力建设良好的学法校园环境。实行依法治校,是学校法制教育的生动体现,同时也是学校得以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积极开展以校长负责制、教职工岗位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工作,通过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狠抓责任制的落实,保证学校有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三、要加强农村教师的法律法规教育的培训。所谓“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教师的一举一动严重的影响着学生,那么教师的法律素质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法律意识,教师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直接影响到法制教育教学行为和他们在学习中、生活中的各种表现。现在一些教师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等仍然存在,因此,加强教师的法律、法规教育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四、有针对性的开展法制教育,充分发挥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等政法部门作用〃聘请具有一定法制教育经验、思想品德优秀的政法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为学校法制副 校长,大力开展“法制教育进校园活动”每学期在校举行一次法律讲座等。通过“三官一律”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学生的身边事的讲解,并因势利导,使他们初步认识一些与他们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同时结合法制宣传日、禁毒日、观看法制教育短片来提高学生法制观念。

6.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篇六

有诉讼,揭发检举,正当防卫

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是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诉讼分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公诉案件:是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程序:立案、侦查、提起公诉、审判、执行);自诉案件:是不经公安、检察机关立案、侦察,由刑事案件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案件。(程序:立案、审判、执行)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防卫行为。它是对不法侵害者进行反击,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侵害的行为,是刑法规定的保护行为人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法律制度。正当防卫行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实施防卫行为的目的,必须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防卫目的的正当性,是正当防卫的首要条件。如果防卫目的不具有正当性,正当防卫则不能成立,例如聚众斗殴中互相杀伤,由于均有侵害对方的意图,故不存在正当防卫。

2.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行为。没有不法侵害行为,则无须实施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所针对的不法侵害主要是指对受法律保护的国家、公民一切合法权益的违法侵害的行为。行为人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行为才能实施正当防卫,对于合法行为不能实施正当防卫。如执法人员拘留、逮捕犯罪嫌疑人或者搜查、扣押物品,是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被拘留、逮捕的人或者第三人不能以其人身自由或者财产权益受到侵害为借口,实施正当防卫。

3.防卫行为必须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这里所说的“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有两层含义:一是不法侵害在客观上确实存在的,而不是主观想象的或者推测的;二是不法侵害必须是正在进行的,而不是尚未开始、已经停止或者实施终了的。

4.防卫必须针对实施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正当防卫,其目的是要排除和制止不法侵害,而不法侵害的行为来自侵害者,因此,要制止不法侵害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造成损害,不能侵害无关的第三者,包括侵害者的家属。

5.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的损害。根据刑法的规定,在一般情况下,正当防卫是有限度的,例如对一些并不严重的侵害行为,防卫人应当采取适当的、能够制止不法侵害人的防卫行为。这种行动的强度和后果应以是否是防卫行为所必要的为限度。如果行为人的防卫行为超过了一定的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是要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是公民实行正当防卫必须遵守的限度,超过这一限度防卫行为就由正当变为非法。只有在对一些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进行防卫的情况下,如对正在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犯罪行为进行防卫,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也无须负刑事责任。

7.浅议如何搞好依法治档工作 篇七

一、完善档案法律法规是依法治档的基础

《档案法》的颁布实施, 为依法治档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要使《档案法》得以有效全面实施, 就必须加强和完善档案法律体系建设, 制定符合档案事业发展的地方性档案法规与之相配套。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推进档案法制建设, 解决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中面临的种种问题, 为档案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档案法》是制定地方档案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依据, 在制定地方档案法规时必须要遵守一定的原则:一是不能与《档案法》有关规定相悖。二是在不违背《档案法》的前提下, 可结合各地的情况, 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做补充规定, 增强操作性。

二、加强档案法制宣传是改善依法治档环境的需要

坚持依法治档, 逐步实现档案管理手段由行政管理为主向依法管理为主转变, 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符合依法治国的大政方针, 是我国广大档案工作者在新时期开展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档案法》是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人们在档案方面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保管部门、各企事业单位档案机构、档案工作人员和全体公民在档案方面的职责、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 用强制力保障各级组织机构及人员的档案行为符合规范, 任何档案工作实践都应在档案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之内, 而不能超脱或游离于《档案法》之外。这也就要求档案管理手段必须转变到依法管理上来, 营造依法治档的良性氛围。而加强档案法制宣传则不失为改善依法治档环境的有效手段。首先, 要把档案法制宣传工作作为档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纳入目标管理;其次, 要加强与新闻媒介的联系和合作, 借助新闻媒介的力量向社会宣传档案工作, 增强档案工作的知名度, 增进全社会对档案工作的了解, 促进档案事业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第三, 档案宣传工作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努力消除档案宣传与社会需要的距离, 赢得社会性的认同;第四, 要扩大档案利用效益宣传, 加大档案工作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公民权益、突显信息优势、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社会宣传力度, 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三、加大档案执法力度是依法治档的关键

在实施法制化管理过程中, 推进档案事业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就是对档案工作进行行政执法检查。在实际工作中,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作为, 不断加大档案行政执法力度, 严肃查处档案违法行为, 依法加强对档案行政执法和行政处罚工作的监督、指导与检查。近年来, 为了强化档案执法力度,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把依法治档工作的切入点放在档案行政执法检查上, 采取平时跟踪检查、随机检查、年末集中检查等方式进行档案工作常态化执法, 运用法律武器把档案工作逐步引入法制化轨道, 使基层各单位的领导和档案人员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把档案工作纳入议事日程, 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 加快基层档案工作的发展。通过查处档案违法行为, 不仅维护了档案法律的尊严, 维护了档案的安全与完整, 也进一步强化了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和法制观念, 优化和改善了档案工作的社会环境, 促进了档案工作沿着现代化、科学化、法制化轨道发展。

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档案执法队伍是依法治档的保证

法律的生命在于它的执行。档案执法队伍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依法治档的执行力度和成效。只有加强档案执法队伍建设, 加强执法人员自身素质的培养, 才能更好地促进档案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档案执法人员一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并用之指导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为档案事业的发展奠定扎实的思想理论基础。二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由于档案工作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档案执法人员不仅要自觉遵守“爱岗敬业、诚实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社会职业道德, 还要遵守“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律原则, 认真贯彻执行《档案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依法治档, 维护档案的安全与完整。三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首先, 要熟悉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 以便及时、准确、有效地为社会提供服务;其次, 要有广博的科学知识和文史知识, 了解和熟悉国内外档案工作的发展史和新动态, 注重结合实践, 精通本职工作;第三, 要有相关的法律知识。只有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 才能更好地解决依法治档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为做好档案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8.遭遇假劣种子 如何依法维权 篇八

315户农民在与种子经销商协调无果的情况下,将种子经销商及6个分销商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棉种款、可得利益、差旅费等各项损失共计92万元。

此案经武汉市汉南区法院调解,315户棉农与种子经销商达成调解协议:湖北某种业有限公司赔偿受害农民棉种款、可得利益等各项损失共计60.4万元。

无独有偶,不久前,黑龙江省通河县人民法院就该县90户农民状告某种子公司销售假种子一案作出一审判决,判令被告赔偿原告因使用假种子而造成的各项经济损失共计75万余元。

2011年2月,黑龙江省通河县高某等90户农民在镇政府的考察、推荐下,从某种子公司下属的原种经销处购买了“五选一号”种子,并按附带的稻种说明书开始育苗。起初,幼苗长势良好,但至水稻生长期便出现叶红斑,到了收获季节,90户农民种植的“五选一号”水稻全部绝产,损失将近80万元。通河县农业技术部门对此鉴定为种子有问题。看着自己辛辛苦苦耕耘了半年的水稻竟然颗粒无收,高某等人欲哭无泪。

2011年9月18日,某种子公司向哈尔滨市农作物种子管理处申请对“五选一号”水稻种子进行鉴定,鉴定结论为:各农户所种植的同一批购自五常市种子公司的水稻种子均为“系选一号”,该品种在当地易感稻瘟病,田间发病率100%,损失率接近100%。至此,高志双等90人才知道自己所种植的水稻并非“五选一号”,而是不适合本地种植的“系选一号”。

2011年11月19日,受害农民将某种子公司和某镇政府诉至通河县法院。他们认为,导致损失的直接原因是从被告处购买的种子质量问题所致。被告将“系选一号”水稻种子包装并宣传为“五选一号”,具有明显的欺诈故意,理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同时,镇政府在向原告推广、引进此品种的过程中也存在过错,理应承担过错责任,请求判令二被告赔偿经济损失88万元。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五常种子公司所出售的种子包装袋品牌名称是“五选一号”,种子标签也是“五选一号”,但种子却是“系选一号”,此种子在销售时未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审定,根据《种子法》有关规定,被告出售的这批种子属于假种子,因此应对销售假种子而给原告造成的经济损失承担赔偿责任,遂判决被告某种子公司赔偿90名原告755202.12元,原告要求某镇政府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通河县人民法院)

9.如何理解治国先治党,治党需从严 篇九

【摘要】:党的性质、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党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治党始终坚强有力,治国必会正确有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近一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记“两个务必”“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深刻警示,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以加强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从严管党治党。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从制定实施八项规定,到部署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反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到加强制度建设„„新风扑面而来,党的先进性、战斗力不断增强。奢靡之始,危亡之渐。2013年初,总书记针对网民遏制“舌尖上的浪费”的呼吁作出长篇批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各级党政军机关、事业单位,各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率先垂范„„”;打铁还需自身硬。当“四菜一汤”不再是新闻,当“光盘行动”蔚然成风,当违纪通报不再停留于内部,当禁令指向月饼、贺卡、会所„„越来越多的事例让人们感受到党中央从严治党的决心,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好评。

我们党正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而奋斗,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研究和解决前进道路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继续付出艰苦的努力。当今中国的事情办得怎么样,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纪律、组织状况和战斗能力、领导水平。为此,必须把握以下几点要求: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从严管党治党的重大意义

当今世界处在重大而深刻的变动之中,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党正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而奋斗,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研究和解决前进道路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继续付出艰苦的努力。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力量。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坚定不移地贯彻好这个方针,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党的十五大提出了面向新世纪推进党的建设的战略任务,重申了从严治党的方针,并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这是具有全局意义和长远意义的。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它的极端重要性。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所应该采取的负责态度。

二、从严管党治党,促进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2013年,从年初到岁尾,位于北京西郊的中共中央党校迎来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迎来一批批省部级领导干部。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直接授课,帮助学员们打牢理想信念的基础,补足精神上的“钙”。

三、从严管党治党,促进制度建设更加完善

十八大后,中央集中清理党内法规,1978年以来制定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近四成被废止或宣布失效。从第一部党内“立法法”《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出台,到第一次提出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再到第一次对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作出系统安排„„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第一次”,注定载入党的制度建设史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人以坚定的行动践行着永远不变的宗旨与追求。

四、从严管党治党,促进干部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对干部从严管理,就要做到有职者必须忠于职守、有权者必须秉公用权、有责者必须严格问责。对领导干部来说,职、权、责是统一的,有权必有责,不能只当官不履职、不负责。要通过严格管理,促进和监督干部正确履职、秉公用权、认真负责,否则就容易出现庸官、太平官乃至贪官。干部管理之所以失之于宽,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消极吸取“文革”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教训,矫枉过正;有的是好人主义作怪,怕得罪人、怕丢选票;有的是把对有问题干部的讲情开脱、包庇纵容,当作是敢于担当、爱护干部,等等。这些都是错误的,必须加以纠正。从严管理干部,不仅事关党的事业发展和人民的利益,也是对干部真正的关心爱护。严是爱,宽是害。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对干部的管理必须严起来,对领导干部要比普通党员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对不称职的干部要及时调整,对以权谋私的干部要及时查处,对不负责任的干部要及时追究。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职权责相一致,人人向党和人民负责,人人忠于职守、守土有责的局面。

对干部严格管理,要落实到制度上。坚持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述职述廉、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严格执行诫勉谈话和函询制度,把从严管理的要求贯穿于干部日常管理的全过程。根据平时了解、群众反映和巡视中掌握的情况,对干部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严肃批评,防患于未然。坚持民主评议干部制度,满意率达不到2/3的,要进行调整。严格执行干部辞职制度,坚持实行问责制,对那些工作不力、作风不好、群众不满意的干部,要坚决调整下来。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提拔重用那些敢于负责、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坚决不用那些不讲原则、不负责任、不干实事的干部,真正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10.基层质监局如何强化依法行政 篇十

依法行政,是指国家和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务,依法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

一、基层质监局依法行政工作不断加强

基层质监局隶属国家行政机关,且处在国家行政管理工作的最前沿,与广大人民群众打交道最直接、最经常。其是否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保障和社会法治环境的形成,进而关系到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基本方略的实现,关系到市场秩序管理、经济宏观调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政府职能的转变,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近十多年,党和国家实行依法治国方略,推行依法行政和贯彻落实依法行政责任制,使基层质检局依法行政工作不断加强,基层行政管理逐步朝法治化方向迈进。这主要表现在:一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有所增强;二是行政管理决策层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开始注重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注重决策的合法性、科学性;三是在行政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不仅依靠政策,而且开始依靠法制,依法办事;四是行政补救渠道开通,一些违法和不当行政行为所造成的不良结果得到补救,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五是行政管理队伍改革已取得了初步成效。特别是质监系统的垂直管理和连续几次的机构改革,使公务员制度已初步建立,人事、财务、体制、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有了突破性进展。使基层质监局的依法行政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二、当前基层依法行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成为各级政府官员的夙愿。但是“焦点访谈”和“都市报道”中问题的大量存在,一些地方和政府在执法和监管中,执法违法,乱查、乱扣、乱收、乱罚等现象。不仅破坏了经济发展的环境,而且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及行政执法机关的形象,究其原因主要有:

1、行政机关官本位思想严重。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使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行政权力就包容一切,这种观念造就某些行政机关官老爷习气泛滥,特权思想严重,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尊重,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甚至故意压制、剥夺其正当权利。

2、法律意识淡薄、认识不到位。一是少数领导干部特别是中高层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重人治、轻法治,工作上,喜欢凭主观臆断下命令,不愿按法律规定办事,定指标、下任务、做决策不注重科学性、合法性,而以、“摘官帽”、“一票否决”等手段强制推行“长官”意志,下级为了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指标任务,不得不忽视法律,采取一些非法的行政手段,进而造成工作失误。个别地方少数领导,为了本地区、本部门甚至个人的利益,对违法行为不闻不问,包庇纵容,对正常的执法横加干涉,致使一些地区违法活动猖獗。如假冒伪劣产品成灾,小煤窑、小冶炼、小水泥屡禁不止,假烟、假药、假食品、事故不断发生等就是最好的证明。二是少数行政执法人员滥用职权,把法律赋予的职权当成一种为我所用的“工具”,对自己有利时就执行,对自己不利时抛到一边,我行我素。有些执法人员对一些法律、法规的处罚条款记得很清楚,而对其他条款模糊不清。三是相当一部分群众只要求享受权利,不自觉履行义务,有利的事就想方设法地“占”、“抢”,不利的事就不顾大局地“推”、“闹”。如在综合监管案件中,有利益时各部门“争抢、争占”;不惜垮范围、垮区域进行越权执法。需承担责任时,又相互“扯皮、推委”等,工作中这样的事屡见不鲜。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个别领导受封建特权和小农经济的思想影响较深,加上法制教育不够深入,法制观念淡薄,导致了执法人员不能完全适应法制建设的步伐要求。

3、法律和法制体系不完备、不健全。具体表现在:一是法制部门利益色彩浓厚。我国目前的一些行政法规,大多由中央和省级行业管理部门草拟,一些部门在草拟过程中,考虑本部门利益的多,考虑全局利益的少,致使相当部分法规、规章带有浓厚的部门色彩;甚至经常出现法规、规章打架的现象。二是立法滞后,立法进程与形势发展和行政管理的需要仍有差距。三是法规粗放。一些法律、法规对某些行政机关设置的职权过大,尤其对自由裁量权规定过大。如:《工业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中对无证产品的处罚幅度为5—20万元,等等。这些都容易造成少数行政执法人员毫无顾虑地行使执法权,导致行政执法权的滥用。

4、体制不顺畅,执法缺乏协调性和权威性。一是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造成工作难协调。由于有的法律、法规不够严密,加上机构设置过多,致使很多行政机关管理职能交叉。有利的事,几个部门争着管,麻烦的事,部门之间踢皮球,部门之间工作不协调,造成管理相对人无所适从,叫苦不迭。二是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使政府对部门的管理难到位。作为一级政府本应拥有完整的职能部门,然而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却把省级以下政府的管理职能支解,使基层政府根本没有任何行政管理职能。这样造成一些“垂直”管理部门其上级部门鞭长莫及管不到,当地政府对其又奈何不得管不了,他们不服从当地政府的统一指挥,在行政管理中我行我素,严重影响了行政管理的统一性和严肃性。三是强制执行难,影响了行政执法的效果。法律、法规规定,行政处罚措施告知管理相对人后,管理相对人超过法定期限不主动履行的,需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由于行政执法强制执行案件小而散,人民法院执行人员少,往往顾不过来,即使一些案件人民法院予以强制执行,但由于没有达到强制执行的应有效果,反而影响了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使依法行政陷入尴尬境地。

5、执法机构混乱,队伍素质不高。在现有的执法机构中,有行政机关单位,有事业单位,还有企业单位,他们的经费开支渠道有财政核拨的,有财政拨补的,还有自收自支的。由于执法机构的混乱和经费来源的不同,造成进人渠道多,把关不严,进而影响整个队伍的素质。目前部分行政执法人员素质较低,主要表现在:一是政治素质低,有的工作人员不注重世界观的改造,不加强政治学习,宗旨观念淡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强,唯上是从、唯利是从;在依法行政过程中,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犯法等现象。甚至个别人在执法中搞“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严重损害了国家行政机关的形象,侵犯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二是业务素质低,有不少的执法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自身又不注重学习,造成不能胜任行政执法工作。如有些执法机构人员连基本的执法程序都搞不清楚,以致行政诉讼屡屡败诉。三是“重实体、轻程序,”不告知、不听取相对人的陈述申辩,甚至对相对人争辩,认为态度不好而加重处罚;执法手段简单、粗暴,为民服务思想淡薄,工作不扎实,不按规律规定的程序严格执法。有的随意扩张权利、越位执法、执法不公、滥用查封扣押权、强制执行权。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有些执法人员不是本着管理、服务的目的,而是报着挑毛病、耍特权、多罚款的心态,把法律赋予的权利,变成了罚款、谋私的工具。行政执法,既要严格依法办事,更要讲究工作方法,而一些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野蛮执法,僵化了同管理相对人的关系,降低了行政效率,使行政执法活动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6、部分行政机关执法动机不纯、目的不当。一是受部门利益驱动,单纯为本部门创收,用行政权力摄取不正当经济利益。二是单纯为本部门人员出气,用行政权力报复他人;三是单纯为某单位或某个人利益,用行政权力为其助威开道;四是为了解决经费问题,给执法机构和人员下达罚没款指标,致使执法人员为完成指标,而把罚没款作为行政执法的主要目的;五是部分行政机关明知自己的执法行为违法,故意不给相对人留下把柄或提起行政诉讼的证据。这些现象无形当中也影响了行政执法人员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进而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加大了行政执法的难度。

7、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制约不力,行政违法难以追究。一是监督法律不健全。没有专门针对行政执法人员行政违法追究的法律法规,虽然《行政处罚法》、《公务员法》、和《公务员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有部分条款进行了规定,但是规定不够系统,可操作性差。二是监督责任不明确。对行政管理人员监督的渠道很多,有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府的内部监督、纪检监察的纪律监督,还有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但是绝大多数监督主体的监督软弱无力,各级人大的监督实际运用很不够,所发挥的实际效力极为有限;人民群众的监督名不符实,实际效力极低;舆论监督受制较多,难以放手发挥作用;行政机关职能监督、行政监察等内部监督,由于受复杂情况和种种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虽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力度仍不够。三是责任追究不到位。由于没有明确的行政违法追究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又没有责任权利相统一的行政执法监督主体,致使许多行政违法案件无法严肃处理,造成行政违法人员有恃无恐,乱检查,滥收费,乱罚款现象屡禁不止。严重败坏了执法机关的形象。

三、进一步强化基层质监局依法行政工作的具体措施

1、摒弃人治思想,树立法治观念。法治就是指法律至高无上,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都必须遵守,一切管理都必须按照法律来进行,不能以言代法,以权代法。虽然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政治纲领。但人治思想经受过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在人们的思想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影响极深。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行政命令、长官意识、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干涉司法机关独立办案的现象还很严重。所以人治思想在广大干部思想中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因此,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依法行政。这样才能做到法大于权,法律支配权力。一是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市场经济要求我们树立法律观、法治观,树立依法治理社会,依法管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国的观念,依法管理好本部门的工作。二是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行政重在依法“治官”的观念。使行政机关的行政活动做到有治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高政府威望和行政效率,使行政管理走向“法治”轨道。三是革除单纯的法律工具主义观念,树立法律工具主义与法律目标主义同时并重的意识。在将法律视作既管老百姓又管政府、管干部的同时,把重心转移到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实现政府管理目标上来,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2、提高立法质量,完善法律体系。提高立法质量,是维护法律的统一和尊严,推进依法行政的前提。因此,立法工作要加强对瞬息万变的新形势、新情况的调查研究,及时修订不相适应的法律条款,使各项法律、法规既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又有较强的前瞻性。在制订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既充分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又多渠道,广泛地听取社会各界尤其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权力机关还应按照《立法法》的规定对备案的法规、规章进行审查,加大行政立法的协调力度,防止法规、规章“打架”和部门“扯皮”现象的发生。对行政管理中急需的法律法规,权力机关应及时研究制定,以消除管理中的“盲区”,使基层管理人员有法可依,监督主体有章可循。对于新法律的出台,国务院和地方人大、政府要迅速制定配套的、具体的操作办法,并尽量避免法律条文界定模糊,操作性不强,自由裁量幅度过大等问题,给依法行政以准确、权威的依据。

3、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强化法律意识,这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必备条件之一,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更为重要。只有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才能自觉遵守与执行法律,只有提高全体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才能做到依法行政。因此,必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对公民来说,通过普法宣传教育,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律意识。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行政能加以批评、抵制,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纠正违法行政。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学法用法、知法、懂法、守法就更为重要和紧迫。只有领导干部增强了法律意识,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国的方略。当前要注重抓好“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和“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实施意见,不断提高整个执法队伍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为依法行政创造一个良好法律环境。只有建立起一支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干部队伍,才能真正做到依法行政。

4、理顺体制,切实规范行政行为。这里所讲的体制,是仅从行政执法角度讲的行政执法体制。要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按照条块结合、适当分权、便于执法、讲求实效的思路,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如前所述,我国现行的执法体制存在的政事不分,政企不分,层级职责不清和执法交叉过多等问题。为使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应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这种责任制要求各行政执法主体要以现行的法律法规为依据,明确其在行政执法方面的权力义务;要从领导机关到基层执法部门、从领导者到一般执法人员,逐步建立执法岗位责任制,分解落实行政执法任务,定期、逐级逐人、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地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公务员制度考核挂钩;各行政执法主体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的配套制度,严格实行错案追究制度。随着政治体制尤其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条件适当的时候,也可以考虑建立若干支综合行政执法队,此后再考虑建立若干个行政业务审批局和一个综合执法局,进而从根本上将行政的决策与执行、行政审批与管理、行政处罚与执法等等区别开来,分离开来,以完善和规范行政运行机制,建立民主、公正、法治与服务的公共行政,真正实现行政管理民主、法治、科学、高效的现代化目标。

5、深化改革,不断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依法行政,说到底是要靠人“依”,靠人“行”,亦即要靠各级各类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去“依”、去“行”。因此,提高行政机关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依法行政的实现。首先,要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求,加强对行政执法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贯彻“依法治国”方略,自觉地推行依法行政;第二,要努力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的业务素质。要有针对性、经常性、多渠道地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考核,促进行政执法人员必学、爱学、勤学业务,提高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第三,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健全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录用、考核、晋升、奖惩、辞职、辞退等具体制度,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机制,确实改善现有行政执法队伍的结构。真正成为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

6、实行政务公开、改革评判标准和考核标准。一是各执法部门要在办公地点和信息网站设立公告栏,将办公程序、收费标准、处罚依据等内容以书面形式公之与众。一方面便于公众查阅,另一方面也能起到宣传教育和公众监督的作用。二是对行政执法部门的考核,只能依其对当地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为内容,表现在在其职责范围内是否充分发挥了其职能作用,如经济秩序的维护与优化、社会治安的稳定与健康与否,等等。而绝非行政收费多少和罚没收入的高低。后者的弊端显而易见,将使 “三乱”行为禁而不止、腐败现象更加猖獗。严重败坏执法部门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给社会造成更大的不安定因素。

上一篇:员工离职管理制度下一篇:幼儿园健康教案:贝贝换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