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外交变化(精选10篇)
1.改革开放后外交变化 篇一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发展变化
改革开放整三十年了,回眸这三十年,祖国变化非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和全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篇。我们党的面貌、我们祖国的面貌、我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向上看,我们的宇宙飞船载杨立伟在宇宙间遨游,我们的常娥一号正在探察月球。向下看,1990年我们迎来了香港的百年回归,相继澳门回归,今年北京将举办奥运盛会。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变化更是一日千里,政府取消了几十年来的农业税,又将建立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啊,让我用心底的强音高呼: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我永远热爱你,永远捍卫你,只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有这繁荣昌盛的今天。祖国的变化说也说不完,只谈谈身边。以我身边的事来说,经常听父辈们谈起,以前的生活,人口增房子不增,各家的房子不仅破旧,而已变得外面高里面底,每逢下雨,雨水就灌进屋里,本来就不高的房子,每家的屋里还都架了一个二层阁楼放东西,夏季狭小的房间里闷热无比,晚上大家都拿着凉席到外面席地乘凉。因为我们东侧是一条臭水河,蚊蝇在外面纵横,乘凉时还得忍受蚊子咬、苍蝇叮。狭窄的胡同里根本没有活动的场地。三十年前粮油还是票证供给,想吃花生瓜子要到春节才有供应。那时谁家要想更换一辆自行车或买件新衣服都要攒好长时间的钱。
现在,我们村的破旧平房早已不见,原来的臭水河已是宽敞的马路,周保险公司银行等大型企业都落户在这里,村里近2000户居民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房子,面积由原来的几米到现在的十几米甚至几十米村旁的林荫路、绿树成茵、四季如青,附近购物有超市、有菜市场,办事有银行,办事处一站式服务大厅。夏天我们坐在门口的椅子上聊天乘凉,聊我们的幸福生活,聊我们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冬季的晨曦,我们在公园散步,沐浴着清新的空气,聆听着树上的鸟语。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过去人们很难下馆子,如今过节下馆子也成了普通老百姓的寻常事。“现在,人们想的可不是省钱,而是省心。”杨大诚说,近年来,从巴城餐饮业的火爆就可明显地感觉到下馆子、上酒店的人多了,而这在改革开放前,是很少见的。现在不仅喜宴、寿宴在酒店吃,就连年夜饭也在酒店吃了。绿色时代:吃出营养健康
进入21世纪后,食品越来越丰富,超市里各种粮食及熟食、肉、蛋、鱼、蔬菜、水果、牛奶、饮料等应有尽有。人们不再追求吃饱吃好,而是开始讲究饮食结构、营养搭配。现在人们的饮食习惯已发生了质的变化,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取代了昔日的大鱼大肉,从吃多吃好到吃少吃精,从细粮为主到粗细搭配。现如今,多元化的饮食结构促使人们崇尚健康、科学的饮食生活,健康饮食观念在寻常百姓家也得到体现。
还有一个变化:流行吃粗粮。罗克莲说,以前红苕、洋芋、窝窝头等都是穷人家的主食,现在却备受城里人追捧。大家吃肉吃腻了,转而吃点粗粮,不仅能换换口味,关键是粗粮能清洗肠胃,有利健康。我们不仅在环境上、住房条件上有了巨大的改变,在生活上、衣着上、交通工具上也有了极大的改变,现在我们大家衣食无忧,用大家的话说:我们现在是天天过年、穿衣早已改变了过去穿工作服的日子。原来,我们的出行工具最好的也只是自行车,而今,我们的村子里,许多家庭都买了摩托车,节日里带孩子们出去玩,有了私家汽车,便可以到远处去,体验大自然的秀美。
数年前的农村人穿着以灰、土、黑三色为主,布料大多是自家织的老粗布,偶尔有人穿件“涤卡”之类的衣服,大多会引来同龄人羡慕的目光。再说那时候一件衣服从新到旧,常常是这个穿过那个穿,穿到衣服破烂不堪,也舍不得扔掉。如今,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谈起现在农村青年人的穿着,父辈们说:“以前农村大部分人都穷,哪有钱来打扮啊。如今,我们也能跟城里人一样打工挣钱,为啥不把自己打扮得精神一点呢。”
行,从步行到坐小轿车。过去在农村有这么一句顺口溜:“雨天似胶,晴天如刀,走路闪腰,骑车摔跤。”如今农民的出行条件有了很大的变化。农民的出行变化见证了新农村的新生活。
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黄金岁月”,也是很多人改变人生命运的“黄金岁月”。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对于七十年代末出生的我们这一代来说,可谓感受最真,情意最切,体会最深!改革开放三十年,也是中国老百姓财富不断增长的三十年。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对比,都折射出时代沧桑的变化。
先说衣和食,在过去条件艰苦的日子里,人们对衣食的要求仅仅是“吃饱穿暧”。仅此而已,别无他求。就是有想法也没那个经济条件。随着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了。身上衣服的颜色变得鲜艳了,款式也更新颖漂亮了。民以食为天,从最初的吃饱饭到过年时有了大鱼大肉,再到现在的追求低热量,低脂肪,全面营养和健康科学的饮食方式。同样是吃,现在与三十年前比,真可谓是天壤之别。再说住和行,三十年来,关于房子,有太多的变化。从木板房到水泥房,从平房到楼房,从福利房到商品房……我们的房子换了一次又一次,越换越好。人们的出行从最初的步行到自行车的大量普及,从最初不发达的公交到现在无处不至的出租车。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的代步工具选择更多了,摩托车,电动车,还有越来越多的私家车,交通的变化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和快捷。
最后还想说一说通讯的变化。在我儿时的时候,人们相互之间联系主要靠写信,有急事只能发电报。进入九十年代,住宅电话开始在家庭普及起来。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流行BP机,有了最初的大哥大。写信,发电报这些原始的通讯方式逐渐被淘汰了。跨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移动电话的逐渐普及,曾经流行一时的寻呼机又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这就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其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变化还有很多很多。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我们告别旧时代的一缕春风。
上世纪70年代,呼应全民“蓝、灰、黑”的服装色调,一水儿的五层灰色居民楼成为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住宅。除了一些极少数的“单元楼”,人们大多住在没有独立厨房、卫生间的简易筒子楼、平房和大杂院里。
八九十年代,国家“房改加危改”政策相继出台,百姓开始迁出陋室,搬入新居,更宽敞的住房面积,更精美的装修,标志着一个新住房时代的开始。
进入新千年以来,现代人也更加全面地关注居住环境,对“家”的追求不再拘泥于面积、楼层这些硬指标,而是融入了更多舒适、健康、自然的元素。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世界上任何一个重大事项不能没有中国的参与,我国越来越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以及四川大地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踩在脚下。改革开放的 30年,我们国家在进步,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听爸爸妈妈讲,他们小的时候,生活非常困难,吃饭用粮票,买布用布票,很多商品都凭票供应,有时为买生活用品需排很长时间的队,吃的是玉米面,只能在逢年过节时才能吃上大米和肉,只能在过年时才能穿上新衣裳。对此,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衣食无忧,每天的生活都像是在过节一样,我们可以在计算机上学习查找资料,可以在计算机上玩游戏,享受网络世界带给我们的快乐,这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生活。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航天卫星,是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宇行员出舱,而且顺利返回;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而今年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上我们的体育健儿更是一举夺得51枚金牌,100枚奖牌位具金牌榜第一的骄人成绩。
改革开放的30年,是辉煌的30年。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努力把自己造就成祖国有用之材,将来用我们的双手建设伟大的祖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更加强大,更加美好。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改革开放30年
现实表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才能在具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全民富裕。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不仅仅是因为今年是奥运年。我们更需要记住的是今年还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大年。改革开放可以说是一个革命性的创举,它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普遍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三十多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体育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说明了:改革开放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这三十年来有许许多多的成就与成功是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的:香港、澳门的回归,北京市申奥成功,加入世贸组织,神
五、神六发射成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长江三峡等等不胜枚举。着所有的一切都是由于我们有一个伟大的党,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国策,并且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才取得了如今的成绩。回顾这三十年来的巨变不禁让人感慨万千。新中国在刚刚成立之初,在各行各业百废待兴之时,却遭受了“十年浩劫”的洗礼。在粉碎了“四人帮”之后中国再一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在这样一个岔路口许多人在彷徨犹豫。不知道中国改走怎样一条道路。就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睿智的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开放的策略。这犹如一声春雷惊醒了整个中国,也激发了广大中国人民迅速的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的决心与信心。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1979年9月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他们的经营自主权,发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政治体制的改革与经济体制的改革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中国在过去30年间,那些政府能力弱而政策不佳的国家,人均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5%,那些具有良好的机构能力和良好政策的国家,人均收入年平均增长率达到约3%。这说明政府能力对一个国家的进步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否拥有一个有效的、卓越的政府对于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完成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当前中国是否拥有一个有效且卓越的政府呢?或者说当前我国政府能力水平究竟如何?
中国政府能力就是指现代国家政府,在既定的国家宪政体制内,通过制定和执行品质优良、积极而有效的公共政策,最大可能地动员、利用、组合、发掘、培植资源,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广泛而良好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理性地确立社会普遍遵从的正式规则并积极引导更为广泛的非正式的社会规则,维护社会公正和秩序,形成有效调节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制度及其机制,进而在比较的意义上促进国家快速、均衡、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有效性是政府能力的核心概念。
1984年1月24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杨尚昆和广东省省长梁灵光和原省长刘田夫等同志陪同下,来到深圳视察,受到特区建设者的热烈欢迎。邓小平说:办经济特区是我提倡的,中央定的,是不是能够成功,我要来看一看。他亲眼目睹了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发生的变化,对深圳日新月异的建设面貌,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经过深思熟虑,邓小平写下了“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的题词
邓小平的题词在海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不仅充分肯定了特区的建设成就和发展方向,同时为有关特区的争论作了权威性的总结,从而围绕着要不要办特区、办特区是对是错这个长达四年的是非之争,有了旗帜鲜明的结论,此后对深圳发展道路的争论逐渐沉静下来了。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建立经济特区是困难重重的,因为当时中国思想还是很保守的,对西方资本主义还是很抵制的。要让西方人突然进入中国投资建厂无异于与社会主义作对一样。这无疑是很为难的事情,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也是一个问题。而小平同志却一语中的“市场经济不一定是资本主义特有,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的先进方面,社会主义也可以拿来借鉴,总之不管黑猫,黄猫逮到耗子就是好猫”。在小平同志极力主张下经济特区办得很成功,全中国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开始迅速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快和深化了改革开放的步伐。
在新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了新的进展和发展方向。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
发展是硬道理。建设小康社会,中心任务是促进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小康社会才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人民才能够安居乐业。发展是包括经济和社会在内、以人为中心的全面发展。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我们讲发展是硬道理,讲的是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既包括物质文明的发展,也包括精神文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事实上,我国跟其他后发展国家一样,走的是一条“政府主导型”的发展道路。二十多年的爆发式的持续的经济增长证明了我国政府是一个强大的有能力的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第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978年的时候为3624.1亿元,到1997年为74462.6亿元,2001年为95933.3亿元,2002年为102398亿元,2003年为1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运算,我国国民生产总值20多年来增加了近8倍。在1978至2003年20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速度为10%左右,其他几个主要国家GDP年平均增长率为:美国2.7%,加拿大2.6%,日本3.3%,印度5.2%,法国2.1%,英国2.2%。对比后可以看出,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
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尽管我们的经济结构比例还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但是三次产业的增长速度却显著高于它们。而且,我国农业增速远远慢于GDP增速,工业、服务业却高于GDP增速,这说明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扩张期。第三、利用外资数额大幅增加。我国已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世界排位前500名的跨国公司已有近四百家在中国投资。美国9〃11事件和安然事件,促使大部分国际资本撤离美国,中国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界资本聚集的中心。这些外资的引入,不但使我国获得了相对稀缺的资本,更为重要的是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竞争机制和管理经验,同时也意味着广阔的国际市场。
第四、坚强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始于1997年的凶猛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几个回合就把亚洲“龙”和“虎”打趴下了。它震荡着亚洲,牵连了俄罗斯,甚至影响到远在大洋彼岸的巴西、美国。离风暴中心最近的中国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中国对外贸易承受了巨大压力,利用外资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市场疲软,消费不振,通货紧缩现象日趋明显,外有金融危机影响,内有通货紧缩作祟,为挽危局,政府叫响了“积极扩大内需”的口号,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人民币不贬值、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提高出口退税率、依法治理金融,强化监督管理等等。中国经济成功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中国政府进行的“技艺高超的宏观经济管理”使中国成功的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
第五、成功加入WTO。加入WTO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已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我国将在一个更为稳定和谐的国际环境下,以平等的条件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由于中国人均资源少,人力资源丰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后,在寻求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提高对外依存度,无论从战略利益还是当前利益出发,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非常有利。而且,WTO的共同规则还将对稳定我国多边外贸关系、减少我国同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深化,同时国家之间的竞争达到白炽化的程度。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尽管我国的经济国际化程度还比较低,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们已经能够挥洒这把双刃剑,做到趋利避害,利用国际市场的各种资源条件,同时避免世界经济对我国经济的不良影响,成功地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
2.改革开放后外交变化 篇二
一、新课程改革后教师的认知误区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教师的认知出现了两种分化:一部分教师尤其是教龄比较长的教师, 他们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比较大, 对新课程的理念接受比较慢, 一时不能改变, 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另一部分教师接受新事物比较快, 他们看到新的课程理念能马上把它们付诸于实践, 积极尝试采用新课程理念教学, 完全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我看来, 这两种认识都是片面的、错误的。
国家教育部提倡实施新课程改革, 要求教师掌握新课程改革的实质、教学精神和教学理念, 自然有一定的道理。这符合社会发展趋势, 能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而我们现在需否定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也有很多内容需要我们继续发扬, 但有的教师一接触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对传统的东西就一点也不要了, 把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刀切, 表现出了一种极端性, 这种认识与新课程改革精神相背离, 自然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具体分析一下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存在的认知误区。
(一) 片面夸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 师生之间的角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时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但有的教师在教学时依此为依据, 在课堂上放任学生, 过分让学生自由地去学习。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 只给学生把定义一说, 剩下的内容都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看书掌握。学生对用字母来代替数都还是一头雾水, 怎么能很快地理解呢?这样缺乏教师点拔、引导和必要的讲授的课堂, 学生的学习效果肯定不会好的。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学习也是一样。作为教师, 我们不能片面夸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在该放手时也一定要放手, 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 进而发挥他们的潜能。
(二) 不能客观评价学生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要从知识和能力上让学生能有所发展, 而且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上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进步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评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了, 但随之而来的是表扬和鼓励太多了, 也就廉价了, 学生见惯了老师随时的表扬和赞美、鼓励, 习以为常了, 也就不可能有激励自己的作用了。因此, 教师应客观地评价学生。
(三) 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化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上有所创新, 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 很多教师开始借助多媒体教来进行教学。其图文并茂, 形象生动,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在我看来, 数学的一些习题课也利用课件来上就有些问题了, 学生看着那一张张的幻灯片, 解题的步骤也就自然地列出来了, 这样的呈现方式不如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具体深刻, 学生的参与度高。所以,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为了流于形式而采取多媒体课件来上课, 也不能为了创新而不考虑实际的情况一味地利用多媒体授课。
二、新课程改革后教师教学方法的变化
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是决定教师教学质量的关键, 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教育史上, 我们的先人很早就讲过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有教无类、学贵有法、因材施教等, 这些无一不透露出教育的创新性、多样性。现今的教师也必须跟上教育的步伐, 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即优化和创新传统教学方法, 加强方法的传授, 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这正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
此外,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学习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互动的, 两者互为依托, 相互促进, 我们应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 尤其是数学的学习, 让学生在讨论、观察、推理、演算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
总之,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这些要求是符合创新发展规律的。作为教师, 我们应该在继承前人优秀的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把学生的动手操作与自主探索结合起来, 通过教学手段的变化来达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并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使学生终生受用。只有这样, 我们的教育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也才能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继红.创新教育下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2.
3.新课程改革后的变化 篇三
【关键词】新课程 班级管理 确立目标 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再也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拱手交给了学生。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探索:
一、新课程促使我尝试新的班级管理模式——让调皮学生亲身体验班主任的日常工作。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园地,是学生发展的沃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乐园,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起点。班级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感受与参与度,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水平,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效和质量。因此班级管理的好坏,班主任的管理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在老师的教育下老是累教不改时,当一些学生老是无缘无故旷课时,当一些学生上课时总是无所事事,老是扰乱课堂纪律时……,当班主任的你,是如何解决的呢?是把他们臭骂一顿,还是直接找他们家长帮助调解呢?据我了解,这些方法都不是特别有效。班主任要怎样管理班级才能行之有效呢?我尝试了一种新的班级管理模式,让调皮学生当“班主任”,在短时期内就发现班级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模式如下,供大家参考:
在一段时间里,班里有一男生上课总是调皮捣蛋,搞得整个班的教学无法正常进行,无论我怎样说教都不管用,起初令我伤透了脑筋;我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决定让这个学生来当当“班主任”,或许会有奇迹发生。于是我把他叫到教室外,亲切地说:这两天我经过观察和了解,发现你是一個很有管理才能的学生,今天我决定让你试试,管管我们的班级,当当我们班的“班主任”,有信心吗?也许听到这些话,他很震惊的缘故,不由自主地低下了他“高贵的头”。我紧接着拍拍他的肩膀说:“这阵子我的身体不太好,班里纪律和学习都不太理想,是我这个当班主任失职了,你替我管管班级,一定会不错的。”于是我提出了当这个“班主任”的具体要求:(一)早上必须北京时间9:20之前到学校,清点我们班所有学生到校情况,要在笔记本上随时做好记录,谁生病了?谁旷课了?请假了?……?(二)上课期间,要注意观察我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上课的纪律情况,并拟定行之有效的办法进行管理。(三)下午安排和监督班里学生打扫卫生,一定要按时按质完成,并且得分要在98-100分,才算合格。(四)你的工作直到找到下一位(调皮捣蛋的学生)代替才可以停止履行自己的“班主任”职责。(五)如果在当此“班主任”期间不认真履行者,毕业时不发放毕业证(备注:让他们签上责任状,以便增强其责任感;当然这只是手段,不做实际处理。)经过此次训练的学生,以后很少犯错误或者根本就不会犯了。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亲自体验过当班主任的艰辛,才明白平日老师的用心良苦,才会在内心深处留下深刻的印迹。
后来,我发现这些学生已找回了自信,在管理方面或者学习方面有了惊人地提升。
二、新课程促使我尝试让学生先确立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要学?应该怎样学?为谁学?
一个好的班级,加上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才有可能培养出不同寻常的人才。所以我要让我们班的每一位学生在新学期,每人准备一个私人笔记本,并设计了以下内容:(一)人生总体目标: 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必须如实回答〉?现在离这个目标还有多远?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努力才能达到?然后制定一个切实有效的计划。(二)每天必须完成的几项任务:1.明天要上什么课?准备好了吗?〈备注:这些课的难点在哪里?并做好记录〉;2.今天学到了什么?都掌握了吗(以五颗星来评分,满意为5颗,基本满意为4颗,不太满意为3颗,太不满意1-2颗)?(三)一周一回顾,一月一小结,一学期作全面总结。
衡量一名老师是否成功,决不是以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科学家或者是各级各类领导者为标准。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应结合实际,认真分析班里每一名学生的长处和可挖掘的潜力,结合他们自己的意愿,进行科学合理的鼓励、引导,让他们朝着自己所既定目标健康、快乐地成长。
经过这种实验管理之后,我惊奇地发现,我们班整天无所事事的学生少了或者说没有了,有自己目标的学生越来越多了。
三、新课程促使我的教学活动从传统的“满堂灌”向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学什么,怎样思考”转变。
在班级有了好的纪律,学生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等因素的基础上,教师的教学方式显得更为重要。新课程要求我们从“灌注式教学”向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学什么,怎样思考”转变。教师必须成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创新者。教学方式绝不能千篇一律,必须把握住教育时机,及时准确地分析、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冲突。
如在学完百分数应用题后,我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有一位老奶奶想换一台42英寸海尔新款电视机,想请同学们帮助她实现她的愿望。要求必须是物美价廉的!现网上有三个商铺都有这款电视机。并且标价都是5988元,不过三个商铺的优惠方法各不相同,具体如下:
A商铺:全场8.8折。
B商铺:购物满1000元送100元。
C商铺:购物满5000元8.5折,满6000元8.2折。
请你们帮老奶奶算一下,买哪个商铺的更便宜,并说明理由。
分析:每台电视都是5988元,若在A商铺购买需用:
5988×8.8%=5269.44元
因为B商铺是购物满1OOO元送1O0元,老奶奶只需付:
5988-6×100=5388元
因为C商铺是购物满500O元全场8.5折,满600O元8.2折,在C商铺购买电视的同时,只需再买一个小商品,即可凑满6000元,老奶奶只需付6000×8.2%=4920元。
因此,从上面可以看出,在C商铺购买电视最便宜。
通过设计这样一个现实网上购物的实例,既让他们学会了网上购物的技巧,又让他们学到了现实有用的知识。使教学内容更具真实性、趣味性、开放性,让学生置身于这样的问题情境,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们意识到自己所学的数学是有价值的数学,不是空泛、乏味的,是可以很好地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并能真正地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新课程改革后的变化还有很多,信息技术的使用我不再是个落伍者,教材的使用我不再是个模仿者,理论的学习我不再是个逃避者,在新课程的学习中我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马复 孽飞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
[2]马新号(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中学 )《合作学习的实验与体会》
4.关于改革开放后的生活变化调查报 篇四
——日常用品
前言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此次调查,便是从一个角度——日常用品,来观察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改变。而这些改变,又让我们自己改变了什么。
这篇调查,分为三个部分,即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和最后的总结。其中若有不周之处,望大家海涵。
一、学习用品
对于一个学生来讲,学习用品是必不可少的。而在学习用品中,课本又是居于主导地位的。课本的内容、封面、甚至印刷质量,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水平。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曾经的课本和现在的课本。
文革时期的课本,都被打上了深深地政治烙印,从而反映出那样一个特殊的时代。文革时期学生学习的科目包括语文,算术,外语,等课程。课余时间学生们通常走出学校,参加学工,学农,学军等校外活动。
文革之后的一段时间,课本上少了一些政治方面的内容,但书的印刷依旧是那么简单,风格朴素,色彩单调,插图也较少。
现在的课本色彩丰富,印刷精致,内容十分吸引人,各种图画一应俱全,让学生们百读不厌,渐渐爱上了这些精美如画册的书本。而且种类颇多,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内容。
在学习用品中,字典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书之一。其中的《新华字典》,更是具有代表性。《新华字典》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它走过了50年的历程,它的十个版本不仅体现了不同语言文字的变化,也折射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特征。每个版本,都反映了各个时代的语言和社会互动发展的轨迹,六七十年代的版本,各种“主义”和“思想”的词汇特别多;70年代的版本,出现了简化字;八九十年代则大量收录了经济、法律、技术的词汇,最新版则增加了许多新词语,而且新版里的字,基本上均为简体汉字。此外,还增加了《地质年代简表》。
二、生活用品
日常的生活中,离不开生活用品的参与,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然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加快,日常生活用品也发生了这样那样的变化,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生活用品的变化。
电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家用电器。随着改革开放,电视也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台式到液晶,从功能简单到功能繁多的过程。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彩电大多为黑白球面电视,它颜色单一,画面也经常有“雪花”出现。后来,电视由黑白的变成了彩色的,屏幕也由球面变成了平面的,这样的电视,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了。而现在的电视,大多数都是液晶背投和数字电视,功能也更多了,比起改革开放前的电视,这样的电视有太多的优点,说不尽,也道不完。
从前的人们,若想听音乐,得先用磁带将爱听的歌曲录下来,再放到录音机里播放。而且录音机体积大,携带不方便。有时一盘带子只能存10首歌,有时还会绞带,令人很是无奈。而现在的MP3、MP4不仅体积小,携带方便,还可以装上百首歌曲和几十部电影,使喜爱音乐的人们大饱耳福。
化妆品是所有爱美的女性包中不会缺少的东西,随着改革开放,化妆品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60年代的人们,化妆品十分单一,有一瓶雪花膏已经是十分可以了。但是现在,商场柜台上各种牌子,各种类型的化妆品琳琅满目,实在是让人挑花了眼。
总结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因为,是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2008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
30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用品渐渐丰富,先进起来;30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各项科学技术都有所突破和进展;30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猛,生产总值逐年上涨„„
这30年,是中国进步的30年,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30年,也是中国逐步走向世界的30年。
在这30年内,中国人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位远离母亲怀抱的游子终于感受到了母亲怀抱的温暖。2 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00,万众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终于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中揭晓。萨马兰奇雄浑的宣告声中只有一个名字:BEIJING!那时,中国沸腾了。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成现实。这次发射是人类探索太空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成就。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5.改革开放后外交变化 篇五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薪酬调整后的变化
本篇文章来源于:http:///xinjiang/中公新疆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事业单位改革: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转发三个实施方案,涉及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的调整,各方议论已久的“调薪”已成定局。了解更多事业单位招聘信息,请点击事业单位考试网。
2015年是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提速之年:在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已实现“十连涨”的情况下,今年迎来第11次上调;机关事业单位和城镇职工养老“并轨”改革方案也将付诸实施;有涨自然也有跌,今年72家央企负责人将率先启用新的薪酬制度,未来国企负责人和高
管们将逐渐告别高得离谱的薪酬水平。
应当看到,不同社会群体的薪资调整关系到很多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钱袋子”。以薪资调整为突破口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对我国现阶段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重启未来发展新动力,都具有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从这个角度看,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薪资改革是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关键一着,必将带来更为长远的改革红利。
收入分配改革是一盘“大棋”,最终目标是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看待某一阶段、某一领域的薪酬调整必须有全局的、发展的眼光,跳出“非黑即白”的对立情绪,以客观、平和、辩证的心态去估量和评价改革措施,过分拘泥于一时一地的计较,反而会影响改革全局的进展。
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薪酬调整,既是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节点,同时也是推动后续改革的一个起点。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看,官员财产公示、“三公消费”管理等各项改革任重道远,牵涉整个社会公平建设与发展活力的分配体制改革仍有很多“硬骨头”要啃,我们需要更多定力,更多耐心。
老人老办法
不用缴交养老保险,退休后按在职工资80%-90%计发退休待遇
此次国家改革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逐步过渡”的过渡方式。据悉,深圳在实行这一改革时也采取的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方式,即原来的委任制公务员,仍旧采取原有的养老保险模式。这种养老保险模式即,公务员不用缴交养老保险,退休后按在职工资的80%-90%计发退休待遇,全部由财政“埋单”。
“这一模式的好处是公务员退休待遇与在职待遇差别不会太大,可能在职时月薪有1万元,退休后仍可以拿到八九千元。”深圳市社保部门工作人员解释道,但也有一个弊端是,退休人员若去世后,则没有个人账户及抚恤金等可以继承领取。比如,某委任制公务员一退休就去世,其亲属一分钱也没法继承。
新人新办法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缴交养老保险,退休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还可享受职业年金待遇
通过改革,深圳畅通了机关事业与企业的交流渠道。新聘人员缴交养老保险,其社会养老保险可以转移和接续,职业年金便于清算和携带,打开了机关事业与企业之间长期存在的交流“瓶颈”,有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动。
与企业年金相对应,建立职业年金作为补充养老保险,保障了“新人”合理的退休养老待遇。“新人”将来退休后,除与企业退休人员一样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外,还可享受职业年金待遇。职业年金与公职人员在机关事业单位的服务年限和工作表现、奖惩情况挂钩,适应公职人员职业特点,有利于促进公职人员廉洁从政。
6.海关新政实施后变化 篇六
根据《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的单次交易限值为人民币2000元,个人年度交易限值为人民币20000元。如果购买的商品在上述限值以内,将暂时不收取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暂按法定应纳税额的70%征收。超过单次限值、累加后超过个人年度限值的单次交易,以及完税价格超过2000元限值的单个不可分割商品,均按照一般贸易方式全额征税。
为了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缩小套利空间,此次跨境电商税收新政出台的同时也进行了行邮税改革。此前,行邮税共设4档税率:10%、20%、30%和50%;调整后,行邮税税率分别为15%、30%和60%。
新政出台后总体上比过去的税率水平有所提高,但不能仅仅用“加税”来表述“新政”,因为不同商品的税费有增亦有减,并非全面上涨。例如,以往几乎不用交税的奶粉、纸尿裤等热门母婴产品,按新税制计算,税率涨幅约11.9%;人民币1000元的化妆品按以往规定,需缴纳50%即人民币500元的行邮税,而按照新规,需分别缴纳30%消费税和17%增值税,按70%征收后,最终要交税人民币329元,反而更加便宜。
准确地说,此次海关新政,是让跨境电商和其他跨境贸易一样走流程、上税。取消了跨境电商曾经享受的税收、检验“红利”。
业内人士认为,海关税收新政的实施对跨境电商的冲击较大,但也有跨境电商从业者认为,尽管经营成本上涨,利润降低,但长久做下去依旧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我们来说,这反而是构建资金壁垒的最好机会,我们绝不会放过。”
消费者还能愉快买买买吗?
新政策的实施以后,不少跨境电商平台推出了“包税”活动达到促销目的,一些消费者认为“得了实惠”,但也有不同意见的消费者。
此前母婴类的大部分商品享受免税,现在则需要交付11.9%的税率。“准妈妈”李女士表示:“之前给宝宝用的日本产花王纸尿裤3包一件的.价格是309元,9号到网上一看,价格变成了330元,这还是享受‘包税’优惠后的价格。可是短暂的包税优惠结束之后价格肯定还要涨。”
市民杨女士告诉记者,4月8日海关新政后,她为孩子海淘的澳大利亚奶粉邮费全部上涨了,“想找朋友圈关注的一位澳洲代购买奶粉,但是价格也都上涨了,商家理由就是’调税了’。”
而对于消费者所青睐的低价彩妆类,之前100元以内的彩妆产品是零税额,现在税额为47%。有消费者举例,一个到岸价格为55元的雅诗兰黛花漾眼影,通过线下的一般贸易综合税率为83.86%,大概会收46.12元的税;而通过新规的收税金额将高达215.5元。
不过,此次新政实施对于个人出境购免税额不变。
“无论是到境外旅游、出差还是探亲访友,回国时个人携带行李物品免税额5000元并没有变化。”财政部有关人士表示,这次调整的主要是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税收政策,以及行邮税政策。
进境居民旅客携带在境外获取的个人自用、合理数量进境物品,总值在5000元人民币以内(含5000元)的,海关予以免税放行。如果购买的物品价值超过5000元人民币,则对超出部分按行邮税征税。基本上,原先适用10%税率的物品,现在税率提高到了15%;原先适用20%税率的,现在涨到30%;剩下的两档30%和50%税率的商品,直接涨到了60%。
这里提醒一下消费者,若担心出国旅游身上戴的贵重物品回国时也要被税的话,消费者出境的时候最好到海关登记下,避免回国时不必要的麻烦。
代购的日子还好过吗?
前两天,朋友圈内一张照片引发了大量转发和讨论,照片里可以看到,海关工作人员蹲在地上检查一地的化妆品,发布者以“宁愿扔掉不愿缴税”为题吸睛。后经海关证实,一位韩国归来的游客带了2万多元的彩妆和1.5万元左右的护理品,数量太多,海关工作人员只能将商品铺在地板上,蹲着一一清点。该游客也并未弃置物品。
转发这张照片的代购人士不在少数,美国代购黄女士认为,新税收政策的实施,使得代购行业面临重新洗牌。从前有图就能做代购,现在直邮或是人肉基本没有利润空间。代购行业将会愈来愈注重优化配置和货源规范化。“从去年开始我就在琢磨转型,多次飞回国内咨询保税仓相关事宜。现在新政实施了,小代购或者说个人代购,可以说好日子不多了。”
据了解,目前个人代购的发货方式多为拼邮或直邮。拼邮一般是代购将货物集中发货到国内的固定收件人处,再通过国内快递分发给买家;直邮则是在国外购买后每一单单独打包邮寄给买家。新政实施后,大包拼邮的风险加大,而直邮的利润下降许多,不少代购表示近期“暂时观望,风头过了再发货”。
除了上述两种方式外,有一些国外买手会走香港或澳门清关的方式将海外商品送至内地。不过记者调查发现,目前香港澳门清关公司的费用大幅上升,这也说明代购的成本也在增加。而据清关业内人士透露:“自2015年开始,香港不少清关公司因为海关政策严格而选择结束清关业务。”
新税制结束了低门槛跨境电商时代,高红利期即将结束;税费增加挤压了毛利空间。跨境电商平台不可避免将迎来行业洗牌。而曾经低门槛政策、混乱的“海淘”或代购时代的好日子,也许会一去不返。
不过,90%的消费者认为,合理税收没问题,问题在于如何保证消费者“买得放心”。
★ 疫苗管理制度
★ 接种疫苗基本常识
★ 打疫苗作文
★ 苏州公积金新政
★ 沈阳房产新政实施细则
★ 罗斯福新政教案
★ 浅析韩国留学签证新政
★ 实施中国特色的绿色新政推动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7.改革开放后外交变化 篇七
关键词:
清代自努尔哈赤1616年建立大金到1912年末代皇帝宣统退位, 历时296年。在这漫长的近三百年的时间里, 中华民族由盛及衰, 经历了由繁荣富强的天朝帝国向满目疮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转变。在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上, 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界,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转变在清代的对外公文文种中鲜明地体现出来。
一、鸦片战争以前
这一时期, 从对外公文的行文方向和文种来看, 清朝一般使用平行文和下行文, 以下行文为主。
清朝建国之初, 入关之前, 其对外公文文种比较单一, 主要包括书信和盟约。
《公牍学史》载“有清一代外交, 当自满蒙通好始”[1]。满洲和蒙古最先的通问之辞就是书信。天命四年 (1619年) 十月, 察哈尔林丹汗及喀尔喀五部众贝勒遣使带着书信到金, 信中说:“统四十万众蒙古国主巴图鲁成吉思汗, 问水滨三万人满洲国主英明皇帝安宁无恙”, 态度傲慢。清太祖在回信中毫不客气地指出, 明洪武攻打蒙古大都时, 蒙古四十万众败亡殆尽, 只逃窜出六万人, 其中还有三万人不属于蒙古统辖范围, 来信太过骄恃。同时, 他还挑明了蒙古受侮于明朝的事实, 强调了满洲对蒙古察哈尔部落的恩德。所有一切都是为了促使满蒙并力, “与明修怨”。这是两国最先通问之辞。天命四年 (1619年) 十一月, 清太祖派额克星格与喀尔喀来始到期会地点, “刑白马乌牛, 设酒一器, 肉一器, 血骨及土各一器, 告于天地”[2], 立下《满洲蒙古盟誓辞》。誓词中满洲与蒙古五个部落结下同盟, 共同对抗明朝, 如有反悔, “皇天后土, 其降之罚”。
清初对外文种的单一反映了其对外关系的单一, 其主要的目的就是积极发展军事联盟, 合并力量, 打败明朝, 入主中原。
入关之后, 清朝的对外公文种类逐渐丰富起来, 主要包括谕、敕谕、咨、条约等。
谕, 告之使晓谕也, 原为以上告下的通称。《左传》中即有周天子谕告诸侯的记载。清制, 由皇帝主动颁发的命令性文书称为“谕”、“谕旨”、“上谕”, 由臣下奏请而批复的文书称为旨。用于晓谕中外及京官自侍郎以上、外官自知府总兵以上的黜陟调补, 统称“谕旨”或“上谕”, 是一种下行文。顺治六年, 世祖为朝鲜朝贡的事情, 遣大学士刚林传谕朝鲜国使臣曰:“朝鲜一年一朝, 原定阁臣一员、尚书一员、书状官一员, 共三员代觐……”。[3]
敕谕, 是清朝皇帝向地方重要文武官员授予职权, 交代工作任务, 明确职责范围, 规定行政纪律, 指导方法的文书, 也是一种下行文。清朝经常使用敕谕这一文种来敕封或谕告外藩。清朝藩属国如朝鲜、琉球、越南、苏禄、南掌等国遇有国王嗣位时, 清政府例须遣使敕封。外藩遣使入贡时, 清政府则颁敕谕嘉奖及颁赏礼物。顺治即位时, 对朝鲜“颁诏其国, 并赍敕往谕”, 朝鲜国王死后, 顺治帝“遣礼臣启心郎渥赫等往谕祭, 赐谥庄穆。又遣户部启心郎布丹、侍卫撤尔岱充正副使, 赍诰敕往封世子淏为朝鲜国王, 妻张氏为王妃”。[4]康熙二十年夏四月, 敕封琉球世子尚贞为琉球国王。这里的“敕谕”、“敕封”就是顺治帝用以处理朝鲜国王嗣位事件以及册封朝鲜王妃的文书文种。
上述谕和敕谕, 从行文方向来看都是下行文, 充分表现出宗主国与藩属国的上对下的等级关系。
1793年, 英国政府正式派出以乔治·马戛尔尼为正使, 乔治·贡斯当为副使的使团访华进贡。这是乾隆皇帝在遣回来使时, 写给英王乔治三世的一封敕谕。敕谕以“奉天承运皇帝敕谕英吉利国王知悉”这样高高在上的姿态开头。接着, 乾隆说道“咨尔国王远在重洋, 倾心向化, 特遣使恭赍表章, 航海来廷, 叩祝万寿, 并备进方物, 用将忱悃。朕披阅表文, 词意肫恳, 具见国王恭顺之诚, 深为嘉许。”[5]显然, 乾隆帝并未意识到, 英国人奉表进贡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满足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资本扩张的需要。他只是肤浅地认为英国人是来拜寿、朝贡的。
就英国政府提出的互派驻外使节、建立经常性外交关系的要求, 乾隆皇帝以“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 断不可行”, 且“言语不通, 服饰殊制, 无地可以安置”为由加以拒绝。英国政府要求增开通商口岸, 扩大贸易, 乾隆皇帝道:“天朝德威远被, 万国来王, 种种贵重之物, 梯航毕集, 无所下有。尔之正使等所亲见。然从不贵奇巧, 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言下之意就是我天朝要什么有什么, 实在没有与你们国家交易的必要。
从乾隆皇帝这份敕谕可以看出, 一方面清政府沉湎天朝帝国的迷梦中, 以为自己仍然是世界的主宰;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清政府在提防西方国家。但是这种提防, 不是建立在发展自我、强大自我的思想基础上的, 而是走闭关锁国、固步自封的鸵鸟路线, 这就注定清王朝将一步步走向衰败。
清朝并不是对所有的国家都用下行文, 还用过咨、条约等平行文种。
咨也写作“谘”, 亦称作咨文, 是地位相当的高级官署间相互行文时使用的平行公文文种。“康熙年间定例, 中国行俄罗斯之公文, 用理藩院的印信, 咨行俄罗斯萨那特衙门 (“萨那特”意思为理事) ;俄罗斯行中国之公文, 用萨纳特衙门及托博勒城守尉印信, 咨行中国理藩院衙门。”这里, 理藩院与萨纳特衙门两个机构在职位、品级上都是对等的。可见, 在某种程度上, 与对待藩属国不同, 清政府对俄罗斯采取了平等的态度。这是因为蒙古察哈尔部落在清王朝建立之后很快归降, 而喀尔喀则仍死守漠北数十年。俄罗斯虽然兵力东渐, 常常侵犯外兴安岭, 但它毕竟地域广阔, 不可贸然长驱直入。出于远交近攻的军事策略和军事实力的考量, 清王朝不得不对俄罗斯“先示怀柔”。
两国交往凡事都必须通过理藩院辗转, 有所不便, 虽然如此, 清王朝这么做也是有深意的。陈康琪《郎潜纪闻》云:“国初与俄罗斯行文于其么玉斯衙门, 如有司咨牒状, 盖恐后日梗化, 必致有伤国体也。”
条约, 广义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关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发面的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各种协议, 包括条约、公约、协定、议定书、宣言、宪章等。
清康熙二十八年九月, 与俄国公使费要多罗在尼布楚谈判, 签订《尼布楚条约》, 划分了两国界限。这是清代外交史上最荣耀的条约, 它是清朝在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中大获全胜后与俄国人签订的平等条约, 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充分显示了鼎盛时期的大清在处理外来侵犯时的强悍。
从上述文种的使用对象来看, 清政府在对待亚洲欧洲国家的态度上是存在区别的。对待亚洲各国, 完全就是一种上对下的家长态度。虽然亚洲各国不在版图之内, 但清政府对其内政、外交都有一定的干预权。而对于俄罗斯等欧洲国家, 清政府则将其摆在外藩的平等地位, 较少干涉他国事务。
就文种的使用频率而言, 谕和敕谕的使用频率最高, 而咨和条约则用得极少。一般情况下, 清政府都是以天下共主的姿态, 或是以泱泱大国的倨傲, 用命令的口吻对周边国家发文。鸦片战争以前, 清朝在对外关系中始终处于强势地位, 是国际关系的主导者。
二、鸦片战争以后
近代的外交关系, 不能照搬以往朝代的经验。宋代, 辽金兵力虽然强大, 但辽金立国以君长为本, 在国书中称兄弟叔侄, 岁币也只是送给皇帝。只要宋代能发愤图强, 任人得当, 还是可以相安无事的。近代则不同, 西方列强注重的是通商、攘利、夺我主权, 而清政府一开始还是为了体面、虚名, 最终才认识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本质。1840年, 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大炮炸开了中国禁闭的大门, 清皇天朝上国的美梦被打碎, 丧权辱国的噩梦开始了。清朝被迫向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过渡。在这一大的背景下, 作为维系国家统治, 传达政令军情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对外公文发生了很大改变。
一是一些传统文种的功用发生了变化, 如条约、照会等。条约, 之前是由政府以条项形式, 向其所辖民众公布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约法三章”, 实际是一种地方法规, 之后则用于清政府与其他某国就某一问题达成的约定, 不再具有下行性质。以《南京条约》为例, 与上文《敕谕》相较。在《敕谕》中乾隆帝自称“天朝”, 对英国要在中国拓展贸易的请求一概拒绝, 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以大国家长的口吻训敕英王。而在《条约》里, 清皇被称为“清朝大皇帝”, 而凡提到英王的地方则对等地称“大英君主”[6];对英国的贸易要求不仅无力拒绝, 甚至大开门户, 开放沿海口岸, 给予其商贾极大的优惠。可见鸦片战争后, 清政府再也没了那种中华帝国趾高气扬, 不再将西方国家视为未开化的蛮夷小国, 而是处处显示出小心谨慎, 甚至卑谦。
鸦片战争爆发之前, 英方一直试图突破旧制。英国政府派遣的驻华商务监督不愿沿用过去的“具禀”成例, 但另一方面, 不用“禀”的式样, 中方又不接受, 两国间的官方文移关系无法构建。1836年12月24日, 义律接任首席商务监督, 他企图用较灵活的策略打破中英文书的交往的僵局。在这个问题上, 他主张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 但只要一有机会, 他就试图作出突破。1840年6月, 中英战争全面爆发, 中英文书关系随之发生全面逆转。战争爆发后, 英方曾在厦门向中国政府投书未成, 在浙江投书又未成, 其原因在于清朝的文书体制不允许口岸官员接受“夷书”, 致使地方官员将原书掷还。结果战争爆发了相当时日, 清政府还不知道战争为什么发生。
之后, 清政府对公文制度作出了变通处理。1840年8月11日, 英方在白河口投书, 直隶当局痛快表示可以接受。英方的信函中引人注目地不再使用“禀帖”格式, 而是“咨会”字眼。15日, 直隶总督琦善复函, 放弃“谕”、“批”等居高临下的回夷书定例, 改用“照会”样式。
照会在宋元两代用作一般用语, 有“会同照阅”之意。明朝时, 照会由一般用语变成公文名称。据《明会典》, 照会是带有准下行属性的平行公文, 用于无隶属关系的官署之间, 适用于两种类型:第一, 由地位较尊的衙署对地位较低的衙署, 具有明显的准下行属性, 清代设置为“朱笔照会”。反之, 后者对前者使用咨呈。第二, 在同级衙署之间相互使用, 是纯粹的平行文, 清代设置为“墨笔照会”。鸦片战争以后, 清朝与外国行文使用的是“墨笔照会”。如《清史稿·文宗本纪》载, 咸丰十年 (1860年) “九月壬辰, 命胜保为钦差大臣, 总统援军。敕恭亲王照会英人, 勿修城北炮台, 速行议约。”
道光二十二年, 清政府与英国制定江甯条约, 其第十一款云:“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 与中国大臣, 无论京内京外者, 文书来往, 用‘照会’字样。两属员往来, 必当平行照会”。咸丰八年, 中法条约第四条也有类似条款。此后, “照会”成为中外外交文书的重要范式。改用照会之后, 凡事都需要商量辩论, 再没有峻厉之辞。当局者小心谨慎, 唯恐横生枝节, “外人揣知其意, 转多要挟, 交涉棘手, 此亦一端”。汉文写作的照会虽然工整优长, 但一翻译成洋文, 语气全失。为了避免歧误, 翻译署改变了做法, 先用汉文起草, 翻译成洋文再修改, 等洋文定稿之后再译为汉文, 这是比较妥当的。
二是出现了一种新的文种———电报。
“本大臣现将寄发驻京公使客希尼电信原稿开录”、“以上电文, 除已电告客使外, 应请转达中国为要”, [7]这是俄外部大臣格尔斯1894年4月12日写给驻俄公使许景澄照会中的内容, 其中“电信”、“电告”就是电报。
电报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清朝统治者对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大多采取排斥的态度, 但是随着中国电信主权的陆续丧失, 以及面对电报所显现出来的迅速快捷的优越性和军事外交上的重要性, 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觉醒, 他们要求架设中国人自己的电报线路, 最终请政府下令由李鸿章试设电报。从1879年开始至1884年, 全国主要电报线路的铺设已相继完成, 北京终于和世界接上了轨, 自此之后, 有紧急事务时, 无不利用电报以传信息。尽管不情愿, 清政府还是放下了架子, 从古老的闭塞中走了出来。
从整体上看, 鸦片战争之前, 清朝的对外公文, 在文种上多使用谕、敕谕等下行文, 在内容和用语多是命令和奖惩, 体现出高高在上的天下共主的地位;鸦片战争后, 对外公文文种使用最多的就是条约和照会, 在内容上都是割地赔款的条款, 反映出清朝衰败后丧权辱国、任人欺凌的可悲处境。
从清朝对外公文的变化, 我们看到了清朝对外关系和政策的转变, 这是一个盛及衰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一方面是其盲目自大、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一方面是落后的封建制度已经无法与新型的资产阶级制度相抗衡。但从另一方面讲, 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清朝的对外关系由“宗主-藩属国”的朝贡体制变成了国与国的关系, 使中国与世界接轨, 从而促使外交公文规范化, 促进了公文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同莘.公牍学史.档案出版社, 1989:276.
[2]许同莘.公牍学史.档案出版社, 1989:277.
[3]印鸾章.清鉴纲目.岳麓书院, 1987:101.
[4]赵尔巽等.清史稿.中华书局, 1986:85.
[5]郑天挺.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 (第八册) .中华书局, 1966:211.
[6]龚书铎.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 (修订本) .中华书局, 1980:66.
8.改革开放后外交变化 篇八
关键词:权力;周边外交;战略;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46-02
根据国际关系的现实主义理论,一个国家的实力就是国家权力[1]。目前的中国,综合实力正在迅速增长,权力天平不断向中国倾斜,虽然中国的权力还不足够在全球范围内对美国的权力进行挑战,但是在中国周边地区,却逐渐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权力“金字塔”结构,这对于中国的外交战略的选择取到决定性作用。
一、中国崛起:中国及周边地区的权力结构急剧变化
中国崛起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一直成为国际社会讨论的焦点。很多西方学者和官员视中国崛起为“中国威胁”。尽管中国实力的高速增长和打破了原有的地区权力结构都是不争的事实,可中国每一次的周边外交的调整都是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的。
1、中国实力迅速上升
中国改革开放30多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不仅让世界感到惊讶,同时也超出了中国自身的预期。目前中国经济还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中国的实力将会进一步提升。
经济上,到2013年的8.3万亿美元,三十三年增长了8万亿美元。2013年中国GDP位居世界总量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未来几年,中国的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政治上,通過参与国际机制的建设和地区秩序的构建,中国的政治影响力不断提升。近年来,随着中国实力的上升,参与国际事务的机会也随之增多,参与的力度也不断加大。
军事方面,中国军事力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军事现代化以及不断增长的国防预算,中国军事发展迅速,不仅具备了长距离投放能力,而且在远程打击能力方面,以及深水海军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文化上,中国古代以来形成的儒家文明,被公认为影响世界的几大主要文明之一,中国的崛起,也让中华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得以传播。
最后,在人口、领土、自然资源、科技等方面的实力,也让中国在周边地区以及世界上都处于前列。中国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其权力足以在周边及世界各地施加影响。于是,中国在周边地区和国家中位于权力顶端的位置。
2、在中国及周边形成形成“金字塔”权力结构
中国实力的快速增强,也让中国与周边地区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中国由于其强大的实力在中国周边国家中脱颖而出,实力远超周边国家或地区。于是逐渐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围绕中国的“金字塔”权力结构。
在东北亚中国北部及中亚,形成了以中国为顶端的梯级权力结构。由于中国在2010年经济总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加上中国广阔的土地,日本发展后劲不足。而朝鲜半岛,韩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达到顶峰,朝鲜还处于严重落后国家。在东北亚地区,就形成了以中国为权力顶端的梯级权力结构。虽然俄罗斯是一个政治、军事大国,但是受到经济发展、人口以及西方国家集体对抗的制约,俄罗斯的权力支配受限,屈居于中国之后;而中亚五国以及蒙古国都是内陆国,其发展处处受限,根本不可能在权力方面挑战中国的权威。
在南亚东南亚东南亚,中国强过印度而位于该地区权力结构的顶部。印度一直被视为中国权力的主要挑战者。经济方面,但是目前,印度的实力远逊于中国,不能跟中国一较高下。其他南亚东南亚国家不是国小贫穷就是陷入混乱,在该地区的权力结构中位于底部。
综上所述,在中国及周边地区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型的权力结构。中国周边的四大地区系统:分别是东北亚地区系统,中国北方及中亚地区系统,南亚地区系统和东南亚地区系统。而在这四个系统中,中国都居于权力结构的最高位置。这样以中国为中心,向四周分散,形成了权力“金字塔”结构。
二、权力变化: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选择
权力是国家政治行为的基本动因,一个国家的实力是权力问题。权力地位的变化是一个国家对外政治行为变化的首要因素,所以一个国家不同权力阶段就会有不同的对外战略。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实力地位在国际社会中几经更迭,而中国周边对外战略也随之跟着变化。
1、不同权力时期的不同周边外交战略
中国是世界上处理周边外交问题最为复杂和困难的国家之一[2]。权力变化不仅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和控制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也容易打破原有的周边地区秩序。新中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先后经历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四代领导集体,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在领导中国崛起。这几位领导人在位时期也是中国权力地位的不同时期,而不同权力结构下的周边战略又不尽相同。
第一,在以毛泽东、周恩来等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时期,中国的周边外交战略主要是睦邻政策[3]。中国采取睦邻的周边外交战略是于当时中国的权力地位相匹配的。
第二,邓小平第二代领导集体时期,中国主要采取的是稳定周边的战略[4]。邓小平根据中国的权力地位,实行稳定的周边战略是符合中国实力的实际情况的。
第三,江泽民第三代领导集体时期,“周边外交被放置到特别重要的地位”。这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权力地位增强,在中国周边地区权力结构中,与日本、俄罗斯同属一个档次,而又明显高于周边其他国家和地区。所以江泽民时期,中国会把“周边外交被放置到特别重要的地位”。
nlc202309030905
第四,胡锦涛第四代领导集体时期,“和谐周边”的中国周边外交理念。这一时期是中国权力拔尖时期,“周边地区形势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5]。中国周边权力结构处于调整之中,这时需要一个和谐的周边才能保证权力结构的顺利调整,否则会打破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国家实力决定外交战略。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的综合实力有了显著提高,在地区权力结构之中也有明显变化,可是中国的实力还不足以在地区权力结构之中崭露头角。所以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周边战略比较被动,都是以周边稳定、安宁为主。
2、新权力结构下的中国周边外交战略选择——主动出击
2012年进行了新一代的领导集体的更换,中国进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新时期。
中国崛起对西方来说,是一个零和博弈,因为中国的崛起会抵消西方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在中国周边地区,中国逐渐削弱西方的影响力,并取而代之。目前,新的权力结构还尚未成型,作为地区大国的中国必须抓住全球和地区权力结构调整的机遇期,选择主动出击,在中国周边地区构建有利于中国崛起的地区秩序。正如基辛格在其著作《大外交》中阐述的一样,现实政治是“追求其历史目标的基本先决条件”[6]。作为处在地区权力结构的顶端的中国,没必要再进行被动的周边外交战略,选择主动的周边外交战略有利于国家战略的实施。
三、“一带一路”——中国周边主动外交战略的演练
尽管中国的权力地位在中国周边地区已经凸显出来,实力差距明显。但是当前的中国周边外交,并不像是一个处于权力结构顶端的大国周边外交。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形势严峻,加上中国的周边外交还没有完全打开局面,中国周边的外交战略“任重而道远”。不过,现阶段中国领导人审时度势,根据中国当前的战略需要,建设性的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解决了当前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困境。
1、当前中国周边外交的困境
中国崛起,不仅让美国等西方国家认为是威胁,而且也让中国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目的感到不确定”[7]。因此“中国形象”在周边地区受到严峻挑战,中国的周边外交陷入困境。
(1)在东北亚,日本不干中国崛起,全力遏制中国。“日本拉拢域外大国——美国的介入,并遏制中国的崛起,其实质是日本不干被中国超过,成为地区权力的主导者。这是守势者与挑战者的困局。因此,中国在东北亚的外交遭遇阻击。
(2)在中亚和中国北部,俄罗斯与中亚五国的安全形势让中国的外交受阻。尽管中国与中亚、俄罗斯同处上海合作组织这个框架内,可是中国崛起正在削弱俄罗斯在中亚的影响力,而且俄罗斯作为一个大国,也是中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中国的外交战略得考量俄罗斯的利益,所以中国的外交战略会束手束脚。
(3)在南亚,因为“中印两国之间的分歧和竞争”[8],中印关系始终停滞不前。中印被视为两个临近的大国,又是崛起中的大国,“龙象之争”由来已久,特别是中印两国在南亚地区竞争权力时,被认为是“零和博弈”。所以印度担心中国海军停靠斯里兰卡港口是有原因的。那么,中印关系是国际关系中最微妙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9]。
(4)在东南亚,“中国在东南亚的国家形象仍面临着诸多挑战”[10],中国的外交面临诸多困难。所以东南亚“大国平衡”战略或多或少不利于中国对外战略的实施。
中国崛起导致周边地区权力结构发生变化,尽管中国位于地区权力结构的顶端,可是中国的周边外交并没有与中国的权力相符,相反中国的周边外交正处于困境之中。中国的周边外交要想取得重大突破,必须采取主动的周边外交战略。
2、一带一路——中国周边外交的演练
上面我们谈到,中国的周边外交出路在中国北部与中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能否采取一个涵盖这三个地区的外交战略,整合地区秩序,走出中国周边外交困境,进一步完善中国总体外交大布局,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临的重大问题。
2013年9月—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东南亚时分別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中国地区权力变化之后,针对大周边外交提出的一次整体战略;也是中国权力上升后,周边外交战略转变的大练兵。所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著名学者翟崑表示,“一带一路’认定为中国周边战略的具体实施”[11]。
注释:
1.金应忠,倪世雄著:《国际关系比较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151页。
2.张颖:《新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确立及其中国特色》,《国际论坛》,2010年第12卷第5期,第32页。
3.曹峻:《论邓小平稳定周边的战略思想与中国的亚太战略》,《学海》,2005年第5期,第5页。
4.曹峻:《论邓小平稳定周边的战略思想与中国的亚太战略》,《学海》,2005年第5期,第5页。
5.秦治来:《和谐周边:中国周边外交战略新起点》,《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25页。
6.基辛格(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海南出版社,2006年,第805页。
7.黄忠,唐小松:《试论亚太地区对中国崛起的认知与反应》,《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2期,第72页。
8.孙士海:《对中印建立互信关系的几点思考》,《南亚研究》,2003年第2期,第3页。
9.黄志军:《龙象共舞:中印关系研究》,暨南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第4页。
10.韩玉贵,安秀伟:《论中国在东南亚的国家形象塑造》,《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第56页。
11.黄翱:《“一带一路”中国主动重塑亚洲政治经济新格局》,《东方早报》,2014年5月19日。
9.80后工作以后的经典变化 篇九
1、不怎么爱发短信了,有什么事还是通个话比较好,并且喜欢长话短说。
上学那时候,电话不舍得打,有事没事都宁愿抠短信,并以此为乐。手机里总存着那么几条搞笑或者矫情的短信,常常调侃自己或者朋友是不是得了手机综合症,因为有事没事总喜欢掏出手机看看有没有短信漏读了。
上课的时候,晚上睡觉前,必修的内容肯定是发短信。和老同学倾诉感情上的喜怒哀乐,和恋人打情骂俏,和家人唠唠琐事……
偶尔也会收到极品男(或小学妹)的肉麻短信,或一本正经警告人家不要骚扰,或苦口婆心请他(她)不要浪费时间和感情……
总之从前,我们是那样依赖短信,明明一句话可以说清楚的事情,偏偏编辑大段大段的文字,而对于心仪的对象,发一条短信更是挖空心思,收到他(她)的短信,更是视若珍宝。
还记得那时候好傻,手机里的短信实在存不下去,但是又不舍得删掉,于是用一个小册子专门记录下来。一些是经典搞笑的,一些是友情的,一些是爱情的,一些则是专属于我和他的。
再看现在,除了逢年过节,礼节性问候朋友,转发一些节日祝福,平时则很少发短信了。收到的短信倒不少,无非手机报、天气预报、骗子骗钱的短信、推销保险的短信等等。再也不怕漏读短信,反而常常会积累很多条的未读短信。
2、不再喜欢花太多时间沉浸在感情的思考中,开始觉得那种煽情的小情结已经不属于我了。
爱情,曾经如同空气一般难以或缺,没有爱,就像缺水的鱼就要窒息。
那时候感情就是生活的重心,在爱和被爱的时候,我们柔情百结,一点点的小幸福,都被无限放大,一遍遍回味。
放纵自己情绪化,在他面前任性和发脾气,无端的相信,他永远包容。
失恋的时候故作坚强姿态,一遍一遍读“若一个男人怠慢你,不要为他哭”,然后在一个个无人的夜哭醒过来,为那个不爱自己的男人肝肠寸断。
而现在,工作才是关乎身家性命的事,如果还如小女生一样再纠结于爱与不爱的漩涡里不能自拔,似乎有点不可理解。
3、孤单的时候不再觉得落寞,不再顾影自怜,反而有时候挺喜欢独处的,喜欢上上网,听听歌,看看电影,并且自得其乐。
偶尔玩玩游戏,但是不再玩升级类的了,因为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有时也因为没有了耐性。
在觉得无聊或者压力大的时候,宁愿选择一些小游戏还有竞技类的游戏,玩过以后,生活继续,加班照常。
不像从前,独处往往是一种煎熬,一到周末如同被困的野兽,没有几个朋友相伴,总觉得日子太长,太无聊。
而打游戏通宵更是家常便饭。
4、小时候觉得电影院是个很浪漫的谈情场所,渴望有一天,和心爱的那个人,抱着爆米花,依偎在一起,看
浪漫缠绵的影片,感动得一塌糊涂。
而现在我们会偶尔抽出空来去电影院看电影,但更多的是冲着熟悉的导演或者喜欢的演员去,往往没有浪漫的情节。
有时也对话剧感兴趣,比如武林外传、杜拉拉升职记等,没事的时候也觉得相声是个不错的解压方式,电脑里放着郭德纲的段子
5、偶尔哼着的歌,还是好几年前熟悉的旋律,有些歌词都记地不太清楚了,但是依然接着哼。
这些歌或者是从前校园里经常放的:
“很爱很爱你,所以愿意……”
“我愿意为你,我愿意为你,忘记我自己……”
“我第一次说爱你的时候……”
“十年之前……十年之后……”
也或者是偶尔心里头莫名的感伤,突然就哼起曾经让我们流泪疗伤的歌:
“好心一早放开我,从头努力也坎坷,统统不要好过……”
6、床头会至少放有一本好书,会经常翻来看。
别人推荐的书,会到网上了解一下介绍,如果也觉得好,就会买一本。
对于热销的小说,也会买来一套,慢慢读,比如“鬼吹灯”、“明朝那些事儿”……
当然,那些跟工作相关,给自己充电的书,也会买来读一读,比如怎么更好利用时间,如何管理等等
7、打电话给父母的时候开始叮嘱他们要注意身体健康,有时候觉得自己反倒像大人,他们像孩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有事会找我们商量,有时候会像孩子一样抱怨、希望得到我们的安慰,有时他们在我们身上找到安全感。
有时候他们做的不对,我们会激动得大声嚷嚷,千叮咛万嘱咐,而父母乖乖听着,乖乖去做。
偶尔回家看见父母佝偻的身体,不再像小时候一样高大,无所不能,反而开始依赖我们自己,心里有点难过,忍不住有点想哭。
8、加了很多QQ群和MSN群,从小学同学到工作后同事,也有聚会或者参加活动认识的,还有兴趣一致的或者星座一样的,但是不怎么爱在群里发言,只是偶尔打开来看看他们说了些什么。
9、有一个博客或者空间,有时候会写些东西,上传一些照片。
我不会经常去到处走访别人的博客,但是偶尔也会去看看踩我博客的是什么人。
并不在乎来访问的人有多少,但是如有留言,也会认真回复。
但是更多时候博客里的东西是写给自己看的,并不在乎别人怎么说
10、开始发现不吃早餐的严重性,不管怎么样也会买个早点填个肚子。
从前对于自己的健康很自信,从来不在乎熬夜,不在乎吃不吃饭。
现在开始意识到身体真正是革命的本钱,身体上的小小警告,有时候让我们恐慌,每日的早餐就再也不敢忽略了。
有时也会自己做一杯豆浆,有时会早点到公司,在附近吃了早点再开始干活。
11、你永远给不出你年龄的确切答案,24还是25,24岁半吧。
不知道是不愿意想年龄,还是真的没时间去思考自己多大了,每当别人问起年龄,真的要算一下,才知道自己多大了。
有时自己被自己吓一跳:25了?晕死,一晃眼就奔三的人了?
然后对于婚姻、对于事业,我们又要会好好的感慨一番。
12、有个帐本,不会像以前一样不知道钱花哪里去了。
都奔三的人了,对自己的将来要有个打算了,再像以前一样月光,会觉得很没安全感,于是学习记账,或者找个小本子,或者在网上找个记账软件,隔段时间会回顾一下自己的记账情况,分析下钱是怎么花的,有时间的话,也会到论坛发个帖子,晒晒账本,写些记账的心得体会。
13、不再有事没事就去逛超市,经常是花一个周末的时间在超市购物,并且买好一周乃至半个月的生活用品。冰箱空了的话也会记得塞满。
14、不再浪费水,也不再浪费电,更不会浪费粮食。
自己做的饭菜,即使没吃完的剩饭剩菜,也不舍得轻易倒掉;临睡前会关好门窗,检查水电
15、衣服可能不会很多,但是至少体面。
不再滥买衣服,一旦买,就买件好的。
16、从前和兄弟或者好友喝酒就图的是个痛快,不醉不休,醉了发酒疯,抱着别人哭,醒来后悔。
现在偶尔和朋友同事们聚会,也会喝点酒,但是绝对不会轻易让自己醉,即使醉,最后的一点清醒也会努力让自己保持仪态
17、小时候喜欢把东西到处乱扔,现在看见哪里不整洁了你会自然而然收拾一下,乱七八糟的你不舒服。
18、当看到很小的小朋友的时候,觉得童年真美好
19、有一个经常逛的论坛,从前是在天涯看可乐帖,现在是理财大学学习理财、聊八卦。
10.男人结婚后7年的惊人变化 篇十
我们甜蜜恩爱,如胶似漆,见别的夫妻打架吵嘴摔东西竟然还能过下去,觉得不可思议,觉得那种吵闹日子离我们很遥远
结婚第二年
我们开始吵架。吵架时我摔坏一只精致昂贵的钟表,哭了40分钟,然后挽包袱回娘家。心想,离婚!我绝不和一个与自己吵架的人继续生活。每天下班后,他都会跑到单位去接我,主动认错,让我跟他回家。
我冷着脸既不理他,也不跟他回家。直到半月后,他买了一大束鲜花来接我,主动陪我逛超市,我历数他的罪状达10分钟,最后加上一句警告:“你以后再这样,我绝不原谅你。”他沉默,表示同意。
结婚第三年
吵架时,我摔碎几只廉价的玻璃杯,哭了30分钟,然后到朋友家住了几天,他给我打了几个电话,我就回家。他将地面上的碎玻璃渣清除干净,但我依然不理他。吃饭时躲在卧室不出来。他在外面敲门,说:“小鸡炖葫芦做好了,出来吃吧。他敲了两次门,我出来和他一起吃饭。”他告诉我他错了,愿意改正,问我能不能原谅他。我沉默。
结婚第四年
吵架时,我摔坏了一盆自己培育的小吊兰,哭了20分钟,然后到楼下溜达了一天。回家后,见他若无其事坐在沙发上乍电视,客厅依然一片儿狼藉。吊兰的碎叶和花盆的碎片失摊了一地。我主动将其打扫干净。他做好晚饭自己坐下来吃。我自己盛了一碗饭坐在他对面,和他理论谁是谁非,他不置可否。
结婚第五年
吵架时,我将一只靠垫从沙发扔到地上,哭了10分钟,然后从客厅冲向卧室。晚饭没人做。他站在阳台上抽烟。我主动从卧室出来,将靠垫捡起来,做了一顿自己爱吃的晚餐,吃完后上床睡觉。他到外面的餐馆吃晚饭,回来后,我主动和他说话,和他讲道理,他言辞激烈地说:我没有错!
结婚第六年
吵架时,我没扔任何东西。只哭了五分钟,呆在客厅里只换了个姿势。他到朋友家住,几天未归。我给他打电话,恳求他回家。主动做一顿他爱吃的晚餐,为他盛饭,告诉他我错了,愿意改正,问他能不能原谅我。他沉默。
结婚第七年
【改革开放后外交变化】推荐阅读:
改革开放我家变化08-28
改革开放教育变化11-24
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变化07-24
改革开放40年家乡变化06-17
改革开放30年郑州的变化08-10
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图11-20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变化12-10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08-29
改革开放+++我看家乡新变化11-21
从家乡的变化看改革开放40年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