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优质护理服务措施

2024-06-20

急诊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共12篇)

1.急诊优质护理服务措施 篇一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延伸

优质护理服务正在全院不断得以推进和深入,并延伸到了急诊的各个窗口。抢救室:分区管理,提升服务意识

急诊抢救室承担着大量抢救任务,病人急、病情重、变化快。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对抢救室进行分区域管理,将原来一体化的大抢救室划分为内、中、外三区。三区各有侧重,分别承担急诊危重病人的抢救、监护及日常治疗护理。这一举措不但合理分配了医疗资源,更将原有按工作性质的分工模式,改变为分管病人的工作模式,使每位责任护士能够更好地熟知分管病人的病情变化、治疗、护理要点。从日常护理到抢救治疗,全方位地关心照护病人,切实提高护理质量。为提升服务内涵,护士们还自行设计了“急救马夹”,随身配带抢救必须的常用物品,听到救护车铃声后迅速赶到急诊室大门接诊病人,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开通补液,迅速协同医生诊治病人。

补液室:见缝插针,开展优质护理

补液室夜间输液病人多,护士长就实行弹性排班,加派夜间上班人数,解决了病人的等候问题,得到了病人的好评;针对化疗病人越来越多,补液室实施了化疗病人“首打负责制”,减少了化疗外渗率;每月科内护士还轮流负责对病家进行满意度反馈,以改进服务,提高质量。

监护室:大胆创新,优化护理服务

急诊监护室医护人员对碰到的每一个问题都不回避,对每一个闪过的灵感都不放过,鼓励大家在工作中收集灵感,积极创新。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细心观察,发现将一次性雾化面罩和气切罩组合,解决了气切病人气道湿化难题,从而减少了肺部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大大增加了病人的生存率,改善了气切病人的护理流程。该创新成果“气切雾化面罩”获得了本院第三届“创新奖”一等奖。在取消陪护——落实无陪护的基础上, 监护室还组织护士们开展“视病人为亲人,踏踏实实做好各项基础护理”的优质护理竞赛活动。

周转部:群策群力,持续改进质量

周转部也不甘示弱,设计了病人交班本和特殊补液交班本,提高了交班质量和护理安全;设计了工作名片,明确负责医师和护士,形成了“人人争先,个个创优”的良好氛围;还从安全角度考虑,制作了药物过敏标识,设计了表格式责任制护理卡,以优化护理质量。这些创新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在忙碌中不断改进,大家群策群力得来的,为忙碌的急救工作增加了许多亮点。

未来的日子,我们将继续推进急诊优质护理服务,为全院优质护理服务添砖加瓦。本着“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理念,继续努力,为病人造福,为医院争光

2.急诊优质护理服务措施 篇二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诊服务,流程优化

随着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开展,原有急诊服务流程与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护理工作的需求。我科结合急诊岗位特色和急诊患者需求,积极探索实施优质护理的实现形式,以更好地达到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的优质护理目标。对急诊患者来讲,无论从哪个角度,急诊科第一要务都是“快”字当头,分秒必争[1]。在实施优质护理的过程中,急诊科针对急诊服务流程薄弱点和隐患环节进行规范、优化与创新,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安全、温馨的优质护理服务,效果良好。

1 评估原有急诊服务流程

医院业务流程可分为核心流程、增强流程和支持流程3类[2]。医疗服务流程属于核心流程,是与患者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流程。评估原有急诊服务流程,发现存在以下弊端:(1)急诊患者就诊过程手续繁多,患者和家属在挂号、交费、辅助检查、取药和处置等环节需反复多次排队,影响患者就医便捷性及抢救时效性。(2)护理服务过程中存在护士出迎120急救车不及时、语言态度生硬、健康教育指导不具体、护理技术操作告知义务未完全履行、隐私保护未完全落实、完成护理措施缺乏系统性等问题。(3)工作流程和职责未能体现分层级管理,对现有护士人力资源没有从急救患者需要的角度优化组合,年轻护士所占比例较大,在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健康宣教、风险预见、护理操作技能、急救流程规范执行等方面存在不足。每日交班频繁,环节增多,缺乏护理连续性。(4)急诊预检信息登记不全、手工登记速度慢,延长分诊过程,有延误危重患者诊治隐患。急诊抢救患者相关资料记录未实现信息化,需护士手工繁琐记录;仍沿用手工处方与计费单,不能给患者提供便捷,同时工作效率低。

2 服务流程优化与实施

2.1 创新就诊服务模式实行“先诊疗后结算”

2.1.1 开发急诊留抢信息系统,实行“先诊疗后结算”。

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将患者就诊流程简化和合并,开发急诊留抢信息系统,对所有抢救患者实行“先诊疗后结算”服务。具体流程为:患者家属收费处挂号或紧急情况下护士可在患者未付费的情况下完成挂号,患者信息进入急诊留抢信息系统,在患者未交费的情况下,医生护士即可在信息系统中下达与执行药品医嘱、检验申请等,并全面运用标本和输液标签条码化处理;检验申请单和处方实现无纸化和计费自动化,患者不必再接受每项诊疗服务时单独缴费。当患者紧急急救处理结束后,医生或护士根据病情开具预缴款单,患者缴纳一定数量的预缴款,对暂时无法缴纳者系统默认为借费治疗。待本次所有急诊救治流程结束后,患者一次结算总费用并取得发票。

2.1.2 使用“特急”图章,实行“先诊疗后结算”。

由于急诊“先诊疗后结算”信息化系统的全面开展需要和医院所有辅助检查科室进行信息对接,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目前尚有MRI、CT等未完成信息自动化传输,需要纸质检查单人工排队计费,一定程度影响急救的时效性,尤其是对特别紧急及危重患者。针对这一现象,急诊科取得医院的支持,使用“特急”专用章,凡遇到急诊危重患者,急诊护士在检查单上加盖此章。各辅助科室见加盖“特急”图章的检查单,一律“先检查后付费”。

2.2 分析护理服务流程关键点建立关键点服务标准化方案

2.2.1 根据急诊服务流程,结合服务体验进行分析。

分析认为急诊预检分诊、接待入观、特殊检查转运、治疗护理操作、术前准备、患者住院及患者出观等环节为急诊护理服务关键点。

2.2.2 从“怎么说”、“怎么做”及“服务标准”三方面标准化服务规范。

“怎么说”主要包含各关键点护患沟通、健康教育指导、护理技术操作告知等各方面的人性化语言规范;“怎么做”主要用以规范各关键点完整有序的专业护理措施;“服务标准”主要明确各关键点“说”和“做”所期望达到的服务目的。

2.2.3 急诊全体护士全面执行标准化方案。

护士长和护理组长负责检查督促,结合患者满意度调查,评估标准化方案执行情况。

2.3 改革护理工作流程实行急救小组责任制

2.3.1 实行护士分层级管理。

除护士长外,将抢救室护士分为三个层级;设立白班大组长、夜班大组长及各小组责任组长。白班组长和夜班组长由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三级护士担任;各组小组长由工作责任心及急救技能较强的三级或二级护士担任。

注:☆1:观察组1与对照组比较,P=0.037;☆2:观察组2与对照组比较,P=0.001;△1:观察组1与对照组比较,P=0.035;△2:观察组2与对照组比较,P=0.001;△3:观察组2与观察组1比较,P=0.002。

2.3.2采取小组责任制分管急救患者。

根据抢救室患者的病重程度分成3个急救护理小组,按适配原则,由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三级护士担任病情最重、急救要求最高的1组责任组长,由工作责任心强、工作能力较强的二级或三级护士担任病情相对略轻、急救难度相对略低的2、3组责任组长。

2.3.3 明确小组工作流程和职责。

护理组长在临床服务中是最能以丰富经验、随时贴近患者并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力量[3]。根据护士长的分工安排,责任小组组长带领由2~3位不同层级护士组成的急救小组,分管一组患者。责任组长在对分管的危重患者进行急救护理的同时,指导组内护士完成对患者的治疗护理需要。特别是对接待入观、特殊检查和治疗、术前准备、患者住院及患者出观等关键点实施护理评估,规范完成关键点的健康教育、知情告知及护理操作等。实行8小时连续工作制,减少护理工作交接环节。

2.3.4 制定科学、客观、公正的绩效考评体系。

在分层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全体护士充分讨论,制定科学、客观、公正的绩效考评体系,从护士的工作量、岗位分级、工作效率等方面进行考核,与薪酬分配相结合,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2.4 急诊信息流的建立

信息流是流程管理的基础[4]。基于信息与知识的流程重组已成为流程重组的主流[5]。我科积极引入信息流理念,联合信息科开发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和抢救患者信息系统。患者就诊时,分诊护士根据急诊患者病情分级指导原则及时准确分诊,和挂号处共享患者信息,并进一步完善患者资料信息栏,如患者入院方式、生命体征、专科就诊去向等。患者进入抢救室,抢救护士将患者信息接收入急诊留抢信息系统,按“先诊疗后结算”流程就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抢救信息系统及已有的输液信息系统均具有自动录入、查询、检索、信息汇总等功能。

3 效果

患者和护士满意度明显提高,由实施前的91.5%提高至实施后的97.8%;患者投诉率下降了71.9%。将我院急诊抢救室2011年5~6月“先付费后诊疗”患者190人次作为对照组,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新流程患者198人次作为观察组1;2011年11~12月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新流程患者192人次作为观察组2。三组在年龄、性别及疾病构成上无统计学差异。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三组计量资料如用药时间、化验报告时间等采用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

4 讨论

4.1 急诊流程优化深化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是转变临床护理工作模式[6]。通过采取连续性排班及小组责任制急救护理模式,将护理服务流程按患者的需求进行优化改组,使护士由简单地完成急救任务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方位、全程护理。护理服务流程关键点标准化方案的建立和实施强调了人文精神,以满足患者需求为导向,促进护士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运用专业知识提供高质量的急救护理服务,保障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4.2 急诊流程优化顺应了“患者满意、社会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目标

医院信息系统是医院业务流程再造的核心[7].利用HIS信息系统,将急诊患者就诊流程中的部分资料自动读取,在不影响技术规范的基础上简化就诊流程和工作程序,减少了患者反复排队交费、取药等环节,建立起“先诊疗后结算”就诊服务模式。研究显示,新流程患者首次用药时间与化验时间均较流程优化前提前,为急救患者及时救治争取了宝贵时间,有效地满足了急诊患者的需求,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的优质服务。护理服务流程的规范化,使患者感受到护士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提升,促进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4.3 顺应公立医院改革大局不断持续优化急诊流程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是实现医改目标的重要措施。急诊的发展应当顺应形势,借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有利契机,进一步由“重硬件”转向“重服务”。不断持续优化急诊流程,避免只是形式上的改革护理模式,应在强调尊重患者需求和人文关怀的同时,结合急诊岗位特色,充分突出急救护理的专业价值,进一步体现急诊急救的时效性,促使急诊服务流程更加科学规范化,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实际。

参考文献

[1]武秀昆.我国综合性医院急诊科室的发展历程与发展方向[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8):763-765.

[2]王仁红,陈家应,唐立健.流程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2):1139-1141.

[3]刘云,潘凌蕴,孙琳,等.护理人员分级管理中护理组长的设立与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9):824-826.

[4]余艳.护理管理中的流程再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A):57-59.

[5]周庆逸,梁万年.以患者为中心优化门诊流程[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91-493.

[6]郭燕红.实施优质护理促进护理改革[J].中国医院,2012,16(5):2-5.

3.急诊优质护理服务措施 篇三

【关键词】急诊护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07-01

急诊科是我院的重要科室,其护理工作的实施直接反应了医院的急救医疗水平及管理水准,优质的护理服务工作是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的一种护理模式,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服务方案,可显著提高护理工作水平。基于此,分析我院在急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3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5.5±2.3)岁;对照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24~79岁,平均年龄(45.9±2.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心律、血压、呼吸等指标监测)及开放静脉通路等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急诊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包括:①学习文件: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2010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1]及《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2],充分掌握基础护理及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方针和举措。②开展无缝隙服务:建立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患者满意为目标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患者的需求进行评估,提供个性化服务,按照常规制度及规范流程等提供服务,特殊情况下,以患者健康为中心来提供服务,直至患者满意为止。③开展APN排班模式:按照A班(8::0-16:00)、P班(16:00-0.00)、N班(0:00-8:00)三班的原则安排班次,并对护士进行层级管理,在均有1~2名高年资护士担任A班和P班组长,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把关,尤其是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以保证护理安全。④加强护理管理:参照医院护理人员考评体系,结合临床需要,加强护理人员专科技能培训,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术等急诊技术的培训,并进行绩效考核,包括护理满意度、日常护理工作质量等,奖金分配由绩效和岗位来决定,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服务理念及应急急救能力,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患者入院后,主动向患者介绍科室环境,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就诊的相关流程;用和蔼可亲的语气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主动热情为患者安排就诊,以消除患者不安的情绪;为发病急、病情较重的患者开设绿色通道,获得最佳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3]和抑郁自评量表(SDS)[4]对两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况进行评分。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护士知识指导、护理质量、病区整体环境、服务主动性及人文氛围等6个方面,1~2分为差,3分为基本满意,4分为满意,5分为非常满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差错率及投诉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 +S)单位表示;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单位以百分比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比较两组的抑郁、焦虑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效果比较差异顯著,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比较两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及投诉率,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差错发生率为0,投诉率为1例(2.33%),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3例(6.98%),投诉率为4例(9.30%),观察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及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急诊科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医院的急危重科室,其护理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因此在急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根据病人的实际需求,加强护理管理和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从而提高医院的护理服务水平的临床路径[5]。在急诊科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可以提高急诊科的护理服务质量,同时也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对提高医院的服务形象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首先必须开展优质护理知识的培训和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服务意识和急救处理能力,只有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开展考核评价体系,对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表现、病人满意度等内容进行考核,提高了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使护理人员主动热情地为患者提供服务。通过本组对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0,投诉率为2.33%;对照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6.98%,投诉率为9.30%。可见在急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不仅缓解了患者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通过对患者给予及时的抢救护理,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使护患关系得到了增进。

综上所述,在急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服务理念,不仅缓解了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进而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秀春,黄妹,招婷等.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全科护理,2014,(14):1325-1326.

[2]赖淑芬,肖春燕,饶海冰等.危机管理联合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3,18(3):242-243.

[3]陈祥莺,陈祥燕.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护理中的推广与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1):272-273.

[4]郭晓英.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9):244-245.

4.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与成效 篇四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与成效。方法 科室从护理文化建设、知识及技术的强化学习、加强管理三方面着手,打造急诊的优质护理服务。结果 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效促进了医护合作和团队凝聚力,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服务质量,保障了患者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 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窗口科室,病人流量大,危重病人多,社会影响大,因此,其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形象;且病人心理等候时间长,是医患纠纷频发的场所。我科作为全院的护理重点专科,根据卫生部要求,结合科室特点,从护理文化、知识技能、管理三方面着手,打造急诊的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科室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收到了很好的服务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科包括抢救室、观察室、注射室、换药室、手术室,实际开放床位10张,护理人员19人;年龄24-54岁,平均年龄31岁;工作年限1-35年;学历:研究生2人,本科8人,大专9人;职称:主管护师6人,护师8人,护士5人。

1.2 方法

1.2.1 开展前的学习动员 院领导及科室高度重视优质护理工作,组织召开了动员大会,学习卫生部相关文件和制度,使“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内容人人知晓。并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制定了急诊科特色“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计划”、“优质护理实施方案”,提出“绿色急救,生命方舟”的服务口号,使护理人员达成了共识,努力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科室。

1.2.2 物质文化建设 创造美化的就诊环境:急诊科各区分界清晰,各种标识明显醒目,各类温馨提示,健康教育专栏,提供常用便器、卫生纸、一次性纸杯,24小时免费开水,专人维持就诊秩序,使整个环境让病人感觉到温暖和信任,拉近了与病人的距离。树立良好的护士形象:严格执行医院护理人员行为规范要求,培训护士端庄的仪表,大方的举止,开展微笑服务,使患者感受到亲切和依赖。

1.2.3 精神文化建设

1.2.3.1 更新理念,倡导感恩 良好的服务态度及行为是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关键[1]。转变过去“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让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技术与服务之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倡导感恩服务,用感恩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位病人。

1.2.3.2 在细节上注重人性化服务 ①规范礼貌用语。言为心声,美好的语言可以医治病人心灵的创伤,能增强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力量。与病人交流过程中,使用文明用语,热情接待,态度亲切。②主动服务。要求分诊处见到病人,5米起立,2米迎前,1米问询,提供搀扶或代走工具;主动巡视候诊或等候检查结果的病人,及时解决困难;通过为留观患者倒一杯热水,用手套做一个简易暖水袋等,这些小小的动作,可以在短暂的时间内迅速缩短护患距离,有效满足病人需要被照顾的心理需求,让病人真正感受到我们的服务,品味出我们的优质所在。

1.2.3.3 推行安全文化,强化“关注病人安全,万分之一的失误对病人就是百分之百灾难”。组织学习十大安全目标、《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做到质量安全标准人人知晓。每天组织各岗护理人员反馈工作中的不足和安全隐患,每月召开安全警示教育会议。对特殊急救个案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做晨会告知,周会强调,时刻为保障护理安全敲响警钟。

1.2.4 学习急救知识、精炼急救技能 科室内开展全员专科护士培训,邀请科内的医生参与我们的授课,弥补疾病理论知识的不足。制定个人的急救技能培训档案,循环培训及考核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及仪器的使用操作,通过不断反复的培训复习强化,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水平。每月定期由各组组长组织完成急救拉链演习,或个案或成批伤,通过进行流程化演习,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能力及危重个案患者的抢救能力,强化急救时间观念,为病人的生命分秒必争。

1.2.5 推动精益求精的管理

1.2.5.1 落实科学有效的绩效激励机制 遵循多元化护士考核办法,在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将每个人的工作纳入考核机制,实行薪酬分配改革做到按劳分配,起到激励作用,从而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

1.2.5.2 按岗设人,弹性排班 值班人员按岗设置,做到高、低年资合理搭配,职责分工明确,高年资护士指导低年资护士的工作,确保护理安全。并充分结合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和病人的需求,增加特殊日期(周五、六、日)及特殊时段(上午7:00-8:00,下午5:00-9:00)的护理人力,以满足特殊人群(打架、斗殴、醉酒患者)、学生及上班族的急救、治疗的需要。

1.2.5.3 畅通绿色通道,各科室间紧密协作 24小时开通绿色通道,并与职能科室建立紧密的协作机制,减少病人就诊的中间环节,缩短就诊时间;应对突发事件灵活机动?p把握全局;转运病人过程准备充分、安全实施;同时做好病情评估,保证护理安全及质量。体会

急诊科作为面向社会的窗口单元,体现出一个医院的医疗水平,是医护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缩影,所以护理服务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责任,对提升医院形象和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在分管院长、护理部的领导和帮助下,结合科室实际情况,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工作调整,有效的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服务质量,让患者从入院的那一刻起,随时随地感受到优质护理服务的温馨氛围,不仅降低了医疗护理风险,减少护患冲突,还提高了患者对医院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急诊就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从原来的95.1%上升到97.5%。同时,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极大的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在工作中护士的责任感、自豪感、职业成就感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如今护患和谐的声音越来越多,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少,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极大的推动了医院护理服务质量和急诊护理学科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5.优质护理服务保障措施 篇五

以总后卫生部《2013年军队医院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为纲要,适应卫勤保障任务和国家医改新形势不断深化,以伤病员为中心”,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工作,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努力为人民群众、官兵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一、转变理念,统一思想、统一行动

1、加强学习,让科室医护人员思想统一,充分认识活动的主题、目标、内涵,在工作中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理论,从思想上、行为上提高认识。

2、进一步学习《护士条例》、《护士守则》,各种护理规则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让大家对职业有新的理解,对患者生命产生敬畏感,对工作更加敬业。

3、上班时间仪表端庄,举止大方、得体,微笑服务。

4、病房推行五心(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精心)、两满意(病人满意、家属满意)的优质服务体系。杜绝生、冷、硬、顶、撞的服务行为发生。

二、加强护士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1、采用一对一导师负责制,让每位年轻护士都有固定的老师,对其进行全面的指导。

2、注重临床能力培训,将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相结合,利用

业务学习、床边护理查房、个案分享等形式进行培训,提高护士临床工作能力。

3、层级培训:1-3年护士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训;3年以上注重专科知识、专科技能培训。

4、对于实习生,进行床旁授课,使学生的授课内容丰富、多彩,根据本科室专科特色及疾病,正确指导学生熟悉、掌握本科室专科疾病及知识。

5、严格执行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措施、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按护理程序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基础护理合格率、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护理人员技术操作合格率达到要求。及时准确执行医嘱。配合医疗开展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控制。

三、落实护士分组管床制和床边工作制

1、以层级、均衡、责任和连续为原则,实行APN弹性排班,增加高峰段、薄弱时间段、夜班护士人力,为患者提供无缝隙的护理服务,使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的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实施成组护理,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密切护患关系。

2、整个病区分成A1、A2、两组组,设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责任组长负责本组护士的管理培养和患者护理质量的考核,主管危重,疑难病人,同时负责指导本组护士工作。管床护士为病人提供全程的服务,包括入院介绍、基础护理、治疗、术前术后及康复护理等。责任护士和助理护士一起为患者提供生活护理。

3、充分使用多功能护理车,减少护士来回取物的时间。

4、简化护理文书书写,采用表格式护理记录单,缩短书写时间,根据科室情况及特殊性,制定适合本科室 的护理表格,及时实施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的宗旨。

四、实行前瞻性管理

1、落实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形成不断改进的良性循环。对发生的不良件积极上报,在科室内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和改进措施,以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2、建立质控前移的临床三级质控体系,确保责任护士、护理组长和护士长实施护理工作过程及动态的质控。不断完善专科护理指引和核心制度,让护士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五、完善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质量

6.优质护理服务保障制度及措施 篇六

优质护理服务保障制度及措施

“优质护理服务”是全院共同的工作目标,药房、护理部、药事管理处、检验科等处室部门,应树立为临床一线服务的意识,按照岗位职责做好服务,尽可能减少病房护士从事非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服务。确保“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顺利开展。

一、保障制度

1、各科室要协同配合确保我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顺利开展;

2、各科室要按照相应的职责及分工做好本科室人员的安排、制度的制定以及其他相应的工作准备;

3、各科室要定期收集整理各优质护理服务单元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并研究整改;

4、将优质护理服务保障工作纳入每季度绩效考核中,对于保障不力的处室部门要进行处罚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5、加强各优质护理服务单位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进修、学习予以优先安排;

二、职责及分工

1、后勤保障:负责水、电、暖、被服的及时供应和维修,并将物品、常用办公室用品送至病房。增添相应的基础护理用具,为护士顺利开展生活护理提供便利和保障。负责病房的膳食,保证供应,必要时提供送饭到病房。

2、药事管理处:负责优质服务示范病区药品的领取及配送。

3.、检验科、放射科等:负责各种化验、检查报告单等应在规定时间内出具,并有专人及时送到病房。

4、医务处:加强对医技科室和医生的管理,争取临床医生支持配合。开展临床路径,规范病人护理级别下达及医嘱。

5、财务处:保证优质服务示范病区购买各种设备、物质的资金到位。

6、院办:负责所需各种公示牌及温馨提示牌的制作。

三、工作措施

(一)后勤保障

1.实行24小时保持电话通畅,随叫随到。

2.建立巡视机制,定时巡视病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3.保证水、电、暖的及时供应和维修。

4.根据医院计划增加和更新相关的护理用具设备,做好临床科室的物资配备,保证病区临床工作需求。

5.常用办公用品满足病房工作要求送至病房有记录。

6.加强保洁工的管理,保持病区临床工作需求。

7.做到“三下”(下送、下收、下修),为临床提供及时、便捷、高效服务;保证“三通”(水通、电通、气通),及时处理“三漏”(漏水、漏电、漏气)做到定期巡查,处理及时,保证安全使用,记录完善。

8.制定并落实基本膳食服务制定,开展订餐,提供营养配餐、基本膳食、治疗膳食,满足临床治疗工作需要。定期下病房征求病人的意见并及时改进。

9.提供送饭菜到病房服务

10.认真执行医疗设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根据科室需要采购合格的医疗用品,保障医疗安全。

(三)药事管理处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证配发药品质量合格安全有效。

2.严格执行处方调剂操作规程,发出药品准确无误。

3.落实基本药物使用制度,临床药师定期查房,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四)医技部门(检验、B超、放射科室等)

1.为临床各病区提供各种采集标本用物。

2.全天候提供抽血和接收标本,必要时提供床旁采血服务,以免延误病人的手术和治疗。

3.急症化验、医技检查,接到电话或报告单位应立即到床边采集标本和实施检查(如床边B超、床边X光、床边心电图等)

4.各种化验、检验报告应在规定时间内出具,并有专人及时送至病房。

5.开辟绿色通道,实行24小时值班制,及时有效地为患者提供就诊服务。

6.急诊和病危病人优先检查,检查结果立即电话通知临床医生。

7.住院患者检查诊断报告单及时送回病区。

8.为受检患者提供便民服务,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9.加强科室与临床科室之间的联系,树立“医技围着临床转”的中心服务思想,根据临床需求更好地改进科室工作。

(五)医务处

1.加强临床医生和医技科室的管理,规范医嘱行为。

2.加强医师培训,严格落实《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和陪护制度,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能力开具护理级别医嘱。

3.加强医护协作和有效沟通,特殊情况下保证医嘱正确执行。

(六)财务科

1.认真执行物价部门公布的医疗收费项目、标准,不分解收费、不自立项目收费、不超标准收费。

2.主动为患者提供每日收费清单和出院总清单。对患者由于不理解所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解释;若发现收错费用,应及时给予办理退费手续。

3.节假日照常办理出入院手续。

4.保证示范病房购买物品的资金供应。

(七)院办公室

负责示范病房所需各种公示牌及温馨提示牌的制作。

裴兴镇卫生院

7.急诊优质护理服务措施 篇七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诊抢救室,护理满意度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治疗的重要阵地, 也是医院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优质护理服务则是指以患者为中心, 加强基础护理管理, 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 深化护理专业内涵, 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1,2]。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急诊抢救室在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我院急诊抢救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徐州电力医院急诊抢救室在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50例。观察组中, 男28例, 女22例, 年龄为25~70岁, 平均年龄为 (43.8±5.9) 岁;对照组中, 男30例, 女20例, 年龄为27~75岁, 平均年龄为 (46.2±6.4) 岁。排除意识障碍、老年痴呆及精神疾病等不能配合调查的患者,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包括积极配合抢救、及时分诊及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等。

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优质护理服务, 具体的护理内容如下。 (1) 强化服务技能:提高护理人员为患者服务的专业能力, 定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知识培训, 对急救小组组长和骨干进行重点培训, 并督促护理规范的学习与落实;加强专科技能培训, 使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能做到全面、准确地评估。 (2) 强化服务意识:对于急诊抢救患者, 情感上的体贴与关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时应该认真感受患者的心理, 在工作中不仅要关心抢救的速度和质量, 更要多考虑患者的心理状态, 培养真诚、温暖的服务态度。 (3) 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运用信息化手段, 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我院现采用RFID急诊输液系统, 实现对输液患者药物信息的提取、身份的鉴别及药物配伍准确性的判断, 从而排除输液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以及安全隐患。患者抢救成功后, 护理人员应及时为患者佩戴腕带, 腕带中存有患者的个人及用药信息, 避免用药差错。 (4)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制定并完善急诊科与重症监护室、急诊手术室以及病房之间的交接流程, 由急诊护士实行接诊、抢救、分诊、护送检查的全程护理, 对于患者的病情变化动态、相关检查结果必须及时掌握, 确保患者的安全, 达到无缝、全程陪护的护理。对于患者的一般情况、病情、用药时间、皮肤、导管、生命体征、饮食必须详细记录并做好交接。 (5) 优化急诊患者的就诊流程:脑卒中等急诊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都较高, 对于此类患者应该建立绿色通道, 减少就诊所花的时间, 争取尽早进行抢救, 为患者进行血管介入和溶栓治疗赢得时间, 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 (6) 对护理绩效管理进行细化:对护理工作实施积分考核。并建立良好的奖惩机制, 从而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以最佳的水平和最好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 提高护理质量, 改善护理效果。

1.3 观察指标[3]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心理状态、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护理差错发生率情况。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国际通用的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估,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则采用我院自制的问卷进行调查, 护理质量由护理部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x軃±s表示, 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心理状态、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 两组在护理质量、心理状态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面差异显著, 观察组以上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表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无护理差错发生, 对照组中有6例出现护理差错, 差错率为12.0%,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43, P=0.035<0.05) 。

3 讨论

急诊抢救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所, 不管是医生还是护士都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使命[4]。医护人员在对急诊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 一定要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 处处为患者着想, 一切活动都要把患者放在首位, 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 切忌粗心大意, 避免给抢救工作带来阻碍和损害[5]。

急诊抢救室的患者通常都有发病急、病情重及治疗复杂等特点, 患者大多存在严重的身心压力, 会给治疗和预后产生不良影响[6]。通过对急诊抢救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稳定患者的情绪, 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对护理的要求, 从而尽可能避免患者产生忧郁情绪[7,8]。本次研究结果提示, 对急诊抢救室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 在护理质量、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面都明显改善, 且护理差错率也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 对急诊抢救室患者实行优质护理服务能够使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升高, 且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患者的心理状态也得到明显改善, 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周圣春.急诊抢救室危重患者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上旬版) , 2012, 28 (6) :61-62.

[2]陈英.全程护理在危重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5, 23 (20) :71-72.

[3]李轶.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 (22) :38-40.

[4]郑秀梅.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5 (21) :138-140.

[5]丁玉珍.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 26 (19) :4545-4546.

[6]张景欣.全程护理干预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 2015, 23 (16) :173-174.

[7]李兰芝.加强急诊抢救中的风险管理提高护理管理质量[J].甘肃医药, 2012, 31 (3) :237-239.

8.急诊优质护理服务措施 篇八

【关键词】急诊胆结石;优质护理服务;心理;疼痛

【中图分类号】R473.6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142-02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节奏和饮食结构均发生剧烈变化,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当饮食导致近年来我国胆结石患者发病概率呈现出不断增高的趋势。为深入了解急诊胆结石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对其心理及其疼痛的临床影响状况,对我科近年来收治急诊胆结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纳入研究对象为我科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急诊胆结石患者,随机抽取50例并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服务,2组均有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经我科确诊为胆结石急性发作期,排除存在精神疾病或者意识障碍患者。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范围为20-68岁,其平均年龄为(51.9±1.4)岁。经B超、CT检查,30例患者胆囊功能较好,20例患者胆囊功能较差。15例患者结石位于肝内胆管,20例患者结石位于胆囊,15例患者结石位于胆总管。经B超检查,16例患者结石直径在8mm以上,19例患者结石直径在8mm以下,15例患者为泥沙样结石。2组患者一般资料诸如性别、年龄、结石直径、位置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内容包括如下:用药护理、术前准备、疼痛护理干预、预防术后并发症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联合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如下:(1)患者入院后及时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以及对突发情况的反应,如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不必太早告知其病情,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为主,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关心;(2)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后通过支持、开放的谈话方式缓解患者压力,逐步让患者接受眼受损的事实并配合治疗。鼓励患者诉说自己恐惧、焦虑的感受,列出病情对自己生活、工作的影响并采集积极的方式面对。指导患者对自身不良情绪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并通过积极主动的心态控制[1] ;(3)通过认知行为的方法改变患者存在的不良认知,改变患者由于疾病引发的各种不正确态度,扭正其消极思维方式。通过行为塑造法、刺激暴露法、分散注意法等心理治疗方式缓解其焦虑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 ;(4)急诊护理。通过交谈掌握患者疼痛和焦慮等成都,对存在剧痛、呕吐等严重症状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在护理过程中保持护患之间有效交流,进行护理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动作轻柔娴熟,让患者感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并产生依赖感[3] ;(5)治疗护理。患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要对其病情变化密切关注,充分掌握药物使用和手术的各种注意事项,保障临床治疗效果及避免术后出现并发症。

1.3观察指标

1.3.1心理评估

对患者心理评估主要包括了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两个方面,分别评估患者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4] 。

1.3.2疼痛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感进行评估[5] ,将一条直线划分为10份等长刻度,并用0到11进行标记,0分表示无疼痛感,10分表示剧烈疼痛,分值越高表明疼痛感越强。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心理评估

护理前2组患者心理状况对比无统计学价值(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有显著优越性,对比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详情请见表1。

3 讨论

胆结石发作时伴有剧烈疼痛,患者由于疼感及对病情的担忧会产生诸如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不但对临床治疗效果产生消极影响,且降低患者临床预后效果,对急诊胆结石患者应用有效的介入干预措施,缓解其不良情绪,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6] 。

胆结石急性发作期患者存在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加上剧痛影响,会出现如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但对治疗效果造成消极影响,且各种消极情绪会导致患者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失调变化,过度焦虑紧张会降低患者机体应急能力并最终出现一种心理病态形式,严重干扰临床疗效[7] 。

本次研究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其心理情况及疼痛情况相对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有显著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结果提示了急诊胆结石患者容易产生诸如暴躁、紧张、恐惧等负面心理,难以配合医生治疗工作,对其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升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对保障治疗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乔天秀.系统护理对60例胆结石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 吉林医学,2012,23(06):129-130.

[2]王慧娜.人性化护理对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2,14(06):154-155.

[3]胡敏.舒适护理对缓解急诊胆石症患者负性情绪及疼痛的效果评价[J]. 护士进修杂志,2013,18(12):162-163.

[4]孔冠群.人性化护理对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1(03):113-114.

[5]黄秀惜,林宝凤,黄萍珍,等.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护士工作压力调查[J]. 中国校医,2013,13(01):198-199.

[6]纪艾群.优质护理在产科的临床应用和实施体会[J]. 中国校医,2014,25(11):162-163.

9.优质护理服务保障制度及措施 篇九

“优质护理服务”是全院共同的工作目标,护理部、药剂科、消毒供应室、总务科、检验科等部门,应树立为临床一线服务的意识,按照岗位职责做好服务,尽可能减少病房护士从事非护理工作。为确保“优质护理服务”顺利开展,制定本制度。

一、保障制度

1、各科室要协同配合确保我院“优质护理服务”顺利开展;

2、各科室要按照相应的职责及分工做好本科室人员的安排、制度的制定以及其他相应的工作准备;

3、各科室要定期收集整理各优质护理服务单元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并研究整改;

4、将优质护理服务保障工作纳入每月绩效考核中,对于保障不力的科室部门要进行处罚并追究科室负责人的责任;

5、加强各优质护理服务单元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进修、学习予以优先安排;

6、严格执行《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考评激励机制》。

二、职责及分工

1、后勤总务室:负责水、电、暖、被服的及时供应和维修,并将物品、常用办公室用品送至病房。增添相应的基础护理用具,为护士顺利开展生活护理提供便利和保障。

2、药械科:负责优质护理服务病区需要添置设备,并定

期检修,负责优质护理服务病区药品的领取及使用轨道物流配送。

3、消毒供应室:负责优质护理服务病区无菌物品的供应,并负责下收下送。

4、化验室、医学影像等:负责各种化验、检查报告单及交叉配血单等应在规定时间内出具,并有专人及时送到病房。

5、医务护理室:加强对医技科室和医生的管理,争取临床医生支持配合。开展临床路径,规范病人护理级别下达及医嘱。

6、财务室:保证优质护理服务病区购买各种设备、物质的资金到位。

9、院办室:负责优质护理服务病区护理人员的配备,规范人员管理,保障工作人员待遇。

三、工作措施

(一)后勤总务室

1.实行24小时值班制,保持电话通畅,随叫随到。2.建立巡视机制,每天定时巡视病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3.保证水、电、气的及时供应和维修。

4.根据医院计划增加和更新相关的护理用具设备,做好临床科室的物资配备,保证病区临床工作需求。

5.常用办公用品满足病房工作要求送至病房有记录。

6.加强保洁工的管理,保持病区临床工作需求。7.做到“三下”(下送、下收、下修),为临床提供及时、便捷、高效服务;保证“三通”(水通、电通、气通),及时处理“三漏”(漏水、漏电、漏气)做到定期巡查,处理及时,保证安全使用,记录完善。

(二)药械科

1.认真执行医疗设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根据科室需要采购合格的医疗用品,保证配发药品质量合格安全有效,保障医疗安全。

2.建立全院应急调配机制,重点部门抢救设备运转良好随时待用。

3.接到维修电话,30分钟内到达现场维修,接到急修电话15分钟内到达现场维修,并记录。

4.严格执行处方调剂操作规程,发出药品准确无误。5.落实基本药物使用制度,临床药师定期查房,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6.做好物品的下送工作。

(三)消毒供应室

1.严把质量关,保证消毒灭菌用品合格使用。2.开展电话预约服务,及时下收下送,满足临床物质的需要。

3.加强与科室的协调沟通,多下临床争取科室意见,改进工作方法,对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讨论分析,制定改进

措施,进行质量跟踪,有记录。

4.开展弹性排班,保证夜间急诊外来器械的灭菌工作,满足临床一线科室工作需求。

5.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认真执行下收下送的各项操作流 程。

6.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下收下送。

(四)医技部门(检验、医学影像科室等)

1.为临床各病区提供各种采集标本用物。

2.全天候提供抽血和接收标本,必要时提供床旁采血服务,以免延误病人的手术和治疗。

3.急症化验、医技检查,接到电话或报告单位应立即到床边采集标本和实施检查

4.各种检验报告应在规定时间内出具,并有专人及时送至病房。

5.开辟绿色通道,实行 24 小时值班制,及时有效地为患者提供就诊服务。

6.急诊和病危病人优先检查,检查结果立即电话通知临床医生。

7.住院患者检查诊断报告单及时送回病区。8.为受检患者提供便民服务,注意保护患者隐私。9.加强科室与临床科室之间的联系,树立“医技围着临床转”的中心服务思想,根据临床需求更好地改进科室工作。

(五)医务护理室

1.加强临床医生和医技科室的管理,规范医嘱行为。2.加强医师培训,严格落实《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和陪护制度,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能力开具护理级别医嘱。

3.加强医护协作和有效沟通,特殊情况下保证医嘱正确执行。

(六)财务室

1.认真执行物价部门公布的医疗收费项目、标准,不分解收费、不自立项目收费、不超标准收费。

10.急诊优质护理服务措施 篇十

李凌

优质护理服务是提高护理质量,患儿及家属满意度的重要护理理念,针对儿科特点,制订病区的优质护理服务计划,改革排班模式和分工方法,夯实基础护理,深化人性化管理,加强护士技能培训等方法是我们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新举措,本病房以优质护理为平台,强调以病人为中心,将优质护理贯穿于患儿住院始终,不仅缓解了护理工作压力,而且全面提升了护理服务品质,实现医患双赢的良好局面,使医院发展空间得到了有效扩展。

1,认真学习,狠抓落实 护士长组织我科全体护士深入学习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等相关文件,召开了护士动员大会十余次,使大家更深刻理解活动的意义,全体护士围绕优质服务的相关内容,讨论其活动实施方案;

2,转变传统工作模式,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 彻底改变了以往的功能制护理,实行了责任制整体护理,每个护士对其所管理的患者实行连续、全程的护理,职责明确,责任到人,与绩效挂钩,确保了护理质量;

3,改变护士排班,推行APN连续排班 改变了以往传统排班方式,将护士意愿融入了APN班,加强了薄弱时段,即中午和夜班的力量,大大降低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护士工作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

4,简化护理文件书写 简化了护理文件书写,节约了护士的时间,把时间还给了护士,把护士还给了病人,护士有更多的时间身入病房,与患者进行沟通,解决患者的问题,进行健康教育,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

5,对学龄儿童实行人性化管理 我科护理人员从患者的需求出发,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切实改进临床护理服务,将PDCA[2]循环管理方法应用在了护理工作流程中,重视患者和家属的共同感受,为解决学龄儿童在恢复期的学习和治疗。同时,我科还改进了护理服务,坚持随到随治疗原则,满足了患者的需求,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6,深化优质服务内涵,有针对性地做好健康教育,强化落实 随着医学科普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健康、保健,尤其是初为人母者。因此,我科加强了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开展了每月一次的业务学习,每天10-20分钟的专业知识学习,让护理人员掌握的知识更加扎实和全面。避免了因护理人员专科知识不扎实所造成的无法准确地进行健康教育和医护回答不一致而带来的医患矛盾,从而更好地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的做法与体会

2010年6月儿科成为我院第二批启动的“示范工程”试点病房,我科紧紧围绕“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的主题,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全程护理服务”作为我们护理工作的目标,在改变分工模式、护理排班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健康教育落实。同时,在简化护理文件书写、对学龄期患儿实行人性化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讨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资料

我院为三级甲等医院,儿科开放病床34张,配有护理人员15人,年龄分布为:40岁以上2人,30-39岁3人,20-29岁10人;工龄分布为:大于10年者6人,小于四年者9人;担任角色分工为:护士长1人,责任护士14人;床位与护士人数比为1:0.44。

方法

2.1认真学习,狠抓落实

护士长组织我科全体护士深入学习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1]活动方案等相关文件,召开了护士动员大会十余次,使大家更深刻理解活动的意义,全体护士围绕优质服务的相关内容,讨论其活动实施方案。

2.2转变传统工作模式,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

彻底改变了以往的功能制护理,实行了责任制整体护理,每个护士对其所管理的患者实行连续、全程的护理,职责明确,责任到人,与绩效挂钩,确保了护理质量。

2.3改变护士排班,推行APN连续排班

改变了以往传统排班方式,将护士意愿融入了APN班,加强了薄弱时段,即中午和夜班的力量,大大降低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护士工作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

2.4简化护理文件书写

简化了护理文件书写,节约了护士的时间,把时间还给了护士,把护士还给了病人,护士有更多的时间身入病房,与患者进行沟通,解决患者的问题,进行健康教育,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

2.5对学龄儿童实行人性化管理

我科护理人员从患者的需求出发,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切实改进临床护理服务,将PDCA[2]循环管理方法应用在了护理工作流程中,重视患者和家属的共同感受,为解决学龄儿童在恢复期的学习和治疗。同时,我科还改进了护理服务,坚持随到随治疗原则,满足了患者的需求,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2.6深化优质服务内涵,有针对性地做好健康教育,强化落实

随着医学科普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健康、保健,尤其是初为人母者。因此,我科加强了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开展了每月一次的业务学习,每天10-20分钟的专业知识学习,让护理人员掌握的知识更加扎实和全面。避免了因护理人员专科知识不扎实所造成的无法准确地进行健康教育和医护回答不一致而带来的医患矛盾,从而更好地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体会

本病房以优质护理为平台,强调以病人为中心,将优质护理贯穿于患儿住院始终,不仅缓解了护理工作压力,而且全面提升了护理服务品质,实现医患双赢的良好局面,使医院发展空间得到了有效扩展。

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

为进一步弘扬南丁格尔精神,浓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创建活动氛围,儿科与时俱进,探索新的护理方法,遵循“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宗旨,率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

随着人们对保健意识的增强,对质量和服务有了越来越高的期望值,因此,我们要为广大的患者创建一个特殊的家。

家,谁都不陌生!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家,并对它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认识。孩子们认为,家是妈妈柔软的手和爸爸宽阔的肩膀;年轻人认为,家是粉红色的玫瑰,是柔情似水的情话和思念的邮票;中年人认为,家是心灵与肉体的港湾,是无私的付出与接纳。但除了上面大家所熟悉的家,这里还有一个特别的家——中心医院儿科。

或许你们会感到诧异:病房也能算是家么?对,病房的确不是我们的家,它只是我们生病住院的一个场所。但是,护士的平易近人,让患儿及家属不再感到陌生而是家人般的亲切;护士的细心呵护,精心照顾,使患儿不再感到孤独、恐惧,而是满满的安全感„这算不算是家呢?

有一个四岁的小男孩因为上呼吸道感染住到儿科,他的妈妈因为回家办事,委托他的责任护士贺艳玲照顾,贺护士便尽心尽力照顾起他。如陪孩子输液,为了不让孩子感到寂寞,一会儿,给孩子讲故事;一会儿,和孩子一起玩儿游戏;一会儿,喂孩子水喝。当孩子有点儿不安定时,她还细心地发现孩子可能是想小便,一问果真如此。我们的护士耐心细致地照顾着小家伙直到孩子妈妈的到来。这样的事情,在这个“特别的家”里却是一件特平凡的小事。

在平时工作中,这种温馨、感动的事时刻在发生。在病房走一趟,总会听到他们发自心底的赞誉!11床和12床的两位妈妈说:“高运萍这个护士真好啊,说话又温柔又客气。”7床的奶奶也说:“这里的护士真好,比如这个小刘护士看我打水不方便,主动帮我打开水。这里就像在家里一样。”事实的确如此,儿科的护士们都细心地照顾自己的患儿,尽量让他们感到舒适,和在家里一样。一句细致真诚的提示、一盆充满生机的绿色植物、一张简明通俗的健康处方、一杯暖在心头的热水„无一不体现着温馨。

平凡之中见伟大,点滴之间显真情,儿科的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在这种平凡和点滴之间,以对待儿女般的心,耐心细致地照顾着每一位患儿,让他们及家属感受如家般的温暖。一丝丝温情,一份份关爱,一滴滴汗水,一份份真情。她们如春天的雨露滋润着患者久旱的心田;如夏天清爽的微风带走患者心灵的困苦;如秋天的明月照亮患者通往健康的心灵彼岸;如冬天的阳光温暖患者失常的心。让我们以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为契机,将优质服务的理念贯穿渗透到具体的日常工作中,做到让病人满意,让政府满意,让社会满意,让我们这个特殊的家变得更温馨、更舒适!

儿科开展优质护理 服务八举措

儿科4月份被确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以来,在护理部的指导下,在护士长的带领下,转变服务理念,加强儿科临床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开展了以下八个服务举措,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工程。

1、召开全科动员大会,宣传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意义,营造活动氛围,学习部、院相关文件。

2、教育本科护理人员热爱儿童护理事业,坚定敬业和献身精神,坚信自己所做的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从内心热爱这个专业,一切都以患儿为中心,处处为患儿着想,不做有损患儿的事情。只有从内心热爱儿童护理事业,才不会因工作繁琐而厌倦;才能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才能有利于患儿的治疗和护理;才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3、实施APN排班模式,体现出具有儿科特点的弹性排班,做到人尽其才,发挥各层次护理人员最大的工作潜力。

4、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性化护理服务,营造关心病儿、爱护病儿、尊重病儿、帮助病儿的氛围,加强与患儿家长的沟通交流,满足家长知情需求;延伸护理服务,建立出院回访制度,新生儿实行责任护士在住院期间每周电话与患儿家长沟通交流一次,与患儿出院当天电话问候并给予喂养指导。

5、在现有条件下,营造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张贴儿童卡通画使患儿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治疗。

6、病房设立意见本,护士长及时对家长提出的意见给予反馈。定期召开患儿家属座谈会,对服务效果进行评价,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7、制定了适合儿科特点的护理记录单,简化护理记录,减少护士文字书写时间,让护士回归到病人身边。

11.优质护理在急诊实践中的初探 篇十一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诊;实践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005-02

2010年1月卫生部发出在全国范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通知,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在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第三次工作例会中指出,“要把优质护理服务做出一个品牌工程,不懈怠、不停滞,在巩固成绩的同时,锐意进取,致力于建立长效机制,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推动优质护理持续、健康、深入发展”[1]。我院作为卫生部第一批试点医院率先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急诊急救部在护理部的领导下,结合自身的特殊性,于2010年7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经过1年多的实践,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我科为我院的重点科室,承担着省内外各类急诊急救工作,连续10年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工作具有急、突发事件频发、随机性大可控性小、多学科性、工作风险性大、工作强度大的特点。全科有25名护士,年龄25~47岁,平均(30±4.7)岁,其中研究生2名,本科6名,大专17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4名,护士15名。

1.2实施方法

1.2.1明确急诊急救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急诊急救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进一步深化“急救绿色生命通道”内涵建设,确保“急救绿色生命通道”畅通无阻,实行特色护理服务模式,改善急救护理服务,规范急救护理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伤残率,提高患者满意率。

1.2.2 提出优质护理模式

1.2.2.1 “四位一体”急救医疗服务模式: “四位一体”急救医疗服务模式,是以“院前急救→院内抢救→急危重症监护→专业学科救治”为一体的急救一体化救治服务体系。院前急救以现场急救为主,院内急救以急诊科抢救诊疗为主,急危重症监护以重症监护室的后续抢救治疗为主,专业救治以创伤和中毒等专科病房救治为主。

1.2.2.2 “四级三区”急诊就诊模式: 根据卫生部对急诊患者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要求按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急诊患者分为四级:一级是濒危患者,即病情随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如:心脏骤停,呼吸停止,严重呼吸窘迫,急性意识障碍、严重休克、严重创伤等。二级是危重患者,即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一级,或可能出现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予患者相应处置及治疗。如:意识模糊或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严重疼痛等。三级是急症患者,即患者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可在一段时间内安排患者就诊。如:发热、闭合性骨折、腹痛等。四级是非急症患者,即患者来诊时的急性症状相对较轻,其临床判断与诊疗所需急诊医疗资源较少的患者。如:普通感冒、轻微擦伤等。根据急诊患者分级,将急诊就诊划分为红区、黄区和绿区三大区域,红区为抢救医疗区,适用于一级和二级患者抢救;黄区为诊断医疗区,适用于三级患者的诊疗处置,原则上按照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来诊时间、先后顺序在一定时间内安排患者诊疗,如有病情变化时可调整就诊顺序。绿区适用于四级患者就诊处置。

1.2.2.3 区域责任制护理服务模式: 三区域护理人员负责相应区域所有患者的病情评估、抢救配合、治疗处置、护理落实、健康教育及院前现场急救、接诊、安全转运检查等各项工作。

1.2.3 优质护理管理方法

1.2.3.1推行24小时护士长负责制: 设立副护士长24小时负责制,保证每班均有副护士长在岗,根据实时工作量动态调配护理岗位,及时组织指挥院前出诊、院内抢救工作及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及时督促检查各岗位工作落实情况,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解决和化解矛盾纠纷,减少和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

1.2.3.2 特殊患者抢救管理制度: 针对暂无家属、无名氏等特殊危重症患者,秉承“生命至上,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管理制度, 完善危重患者无障碍收治流程实行区域责任人负责制,所有抢救、检查、住院、治疗等,均由专人负责,并实行先抢救后收费,先入院后办手续等,由领班护士长签字记账。同时上报院办、保卫处,加强与各科室协调配合,积极联系家属。保证特殊危重患者的安全。

1.2.4軟硬件的改造

1.2.4.1改善基础服务设施: ①急诊大厅和三大区域的标牌采用红、黄、绿三种颜色,所有标示标牌均使用灯箱。增加饮水机、水杯、电视、公用电话、发放急救知识小册子、自动取款机、收费价格查询、自动售货机,应用LED显示屏滚动播出温馨提示、健康教育内容、常见急救小知识、急诊就诊流程、服务范围及等候时间等。②扩建候诊区,摆放绿色植物,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扩建抢救医疗区、建立抢救后患者的等待区,实行开放式分诊,配备高度适宜的分诊台及安全的分诊候诊椅。③在抢救区、诊断区、注射室、检查台增加隔帘。抢救室安装电动感应门,制定抢救室进出管理制度,安排家属进入候诊区等候,适时告之抢救进展。

1.2.4.2 建立急诊信息化系统: ①实行急诊患者“一卡通服务”,患者基本信息只需询问一次后录入电脑,此后医务人员只需刷患者“就诊卡”即可得知患者基本信息,实行检查结果的网络直报及医嘱的实时传输。②完善急救通讯信息网络,建立院前急救——120指挥系统调度——院内救治的双向预警机制,通过信息传递,便于院内有针对性地、快速做好抢救准备。做到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院内急救与重症监护室、手术室等快捷、无缝隙的连接。

1.2.5 优质护理实践: ①护士使用规范语言和手势。②红黄绿三区护士根据病情于就诊前对患者進行生命体征测量及相应辅助检查,实施急救措施、确保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减少患者等待时间。③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强化主动服务。④走进社区,延伸急救护理服务。开展“省医健康大使计划”, 开展社区公益急救培训服务。

1.2.6 评价方法: 实施前抽取2010年5月-6月资料,实施后抽取2011年5月-6月资料。①病人满意度:每月20-30(或31)日,由白班副护士长在三区随机选择已经诊治完毕的病人或家属,在自愿参与的情况下进行调查。调查表为我院护理部设计,内容包括对护士的服务态度、文明用语、病房环境、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护士知识的指导等共14项,调查表得分≥90分为满意,≤89分为不满意。调查结果与绩效奖金挂钩。②抢救成功率。根据红区危重患者抢救记录进行分析,抢救成功率=期内危重病人抢救成活人数/同期危重病人抢救总数×100%[2]③诊断医疗区患者等候时间:医生病例记录就诊时间-分诊护士记录就诊时间,由白班副护士长记录。④诊断医疗区患者就诊时间:从医生问诊开始到处置完毕的时间,由白班副护士长记录。

1.2.7 统计学方法: 采用英文版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包括X2检验,t检验,检验水准a=0.05。

2结果

“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是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主题。最初在我院病房开展。我科在认真学习和领悟活动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急诊工作的特殊性,从环境到人员进行了细致大胆务实的改进。经过1年多的实践,实施前后病人满意率、抢救成功率提高(见表1)。诊断医疗区患者等候时间和就诊时间缩短(见表2),其中病人满意率提高最为明显(由90%上升至97.5%),证明优质护理示范工程让广大患者得到了最大的实惠。但同时我们也意识到,随着护理工作量的增加,必然会给原本工作处于应激状态下的急诊护士带来更多压力。为使优质护理工程持续健康的发展,科学设立护理岗位、科学使用护理人员,通过实施工作量化、技术标准化、服务规范化,并与绩效挂钩[3],是我们下一步需要继续探讨的课题。参考文献

[1]郝希山. 优质护理服务引领科学发展之路[J]. 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0):5-6.

[2] 蔡艳,许莉. 正确使用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指标[J]. 中国医院统 计,1999,6(4):243-244.

12.急诊优质护理服务措施 篇十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09年3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98例急诊大面积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68例, 女30例, 年龄34~65岁, 平均年龄 (48±5.9) 岁。病程1~12h, 平均病程 (3±1.21) h。将其按照住院号尾号的奇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9例, 两组患者均符合疾病纳入标准, 排除大脑深部出血、脑干出血、淀粉样血管病致使的脑叶出血等其他疾病。患者在年龄、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 (P>0.05) , 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都使用一般的治疗方法, 护理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基于优质的护理服务。

(1) 成立优质护理服务领导小组, 并在急诊室实行三层管理制度, 即主管组长、主管护士以及分管护士, 每一级护理人员负责一定的护理任务。主管护士要每周抽查各项护理人物, 主管组长每月一次大检查。检查方法有定期检查、随机检查以及全面检查, 保证各项护理措施的实施。 (2) 快速而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急诊大面积脑出血患者在送到抢救室之后, 首先要观察患者的瞳孔、神智、呼吸、复合伤、肢体活动等情况, 测量血压、脉搏, 做好记录, 进行格拉斯哥评分分析, 以此来判断患者的病情。患者意识越模糊, 得分越低, 就表示患者的情况越严重, 需要立刻治疗。格拉斯哥最高的评分值是15分。患者评分若在12~14分之间, 即轻度的意识障碍;在9~11分之间, 患者中度的意识障碍;8分以下看, 则患者处于昏迷状态, 情况危急[2]。在进行格拉斯哥评分的同时, 也要观察患者的反应以及左/右侧运动情况, 并用心电图监视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发现异常, 及时报告医师。 (3) 吸痰, 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顺畅。由于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发展快, 脑出血现状会迅速加重, 致使患者脑干遭到损伤, 出现脑疝, 这时患者的呼吸功能就会出现混乱。而对于昏迷的患者来说, 保持呼吸道顺畅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护士一旦发现患者排痰不顺畅或者喉头有痰鸣音, 要及时帮患者把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吸出来。在吸痰的时候,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 插管时, 动作要快而且轻, 吸痰前后, 要用面罩给予患者高流量的吸氧, 提高患的动脉血氧分压。不能误吸。吸痰时间一般低于15s。如果患者的痰比较多, 那每隔5min再吸一次, 保证患者呼吸道顺畅。 (4) 降低颅内压。降低患者颅内压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来说, 是非常重要的。降低颅内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建立静脉通道, 临床上通常是建立2~3条, 视患者病情而决定, 以此来使药物及液体可以快速地进入患者体内。大面积脑出血患者留置一条锁骨上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穿刺针, 以此来监视中心的静脉压, 观察患者的血容量以及新功能情况。另外, 留置一条动脉穿刺针, 方便监测患者动脉血压, 依据血压调节输液量和速度, 以争取手术治疗的时间, 把病死率降低, 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情况[3]。 (5) 摆正体位。正确的体位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大面积脑出血患者的正确体位是头偏向一侧, 床头抬高15°~30°, 这样可以增加患者的回心血量, 避免脑水肿, 防止分泌物或呕吐物误吸到患者肺中。 (6) 心理安慰。大面积脑出血的患者病情急, 变化快, 病死率高, 预后差。所以护士要及时与家属沟通, 并安慰患者, 让他们积极配合治疗[4]。同时, 进行高血压脑出血科普医学知识宣传, 让家属和患者正确了解疾病, 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 ,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护理组患者中47例合格, 46例满意, 满意度高达93.88%。而对照组的满意度仅为79.59%, 明显低于护理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如表1所示。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急诊大面积脑出血虽然在临床中占的比例比较少, 仅占脑出血比例中的10%~15%, 但是近年来脑出血患者中有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中年人在社会中比老年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5]。因此必须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大面积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法一般是外科治疗法, 在治疗期间, 护理的质量对患者的手术结果以及预后有重要的影响。

在优质护理中, 要先评估患者的病情, 一般是采用格拉斯哥评分法, 根据分数高低判断患者的情况。然后再依据病情, 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其次, 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顺畅, 一般是采用吸痰法, 帮助患者把分泌物吸出来, 但要注意避免误吸。第三要降低患者颅内压, 这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来说是最重要的。临床上通常采用的是建立静脉通道的方法。接下来就是帮助患者摆正体位, 进行心理辅导, 宣传疾病知识等后续工作。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行优质护理的护理组患者合格率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满意度高达93.88%。而且实行优质护理后, 患者的病死率降低了, 预后情况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可见优质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和分析优质护理在急诊大面积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09年3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98例急诊大面积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法, 而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优质的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合格率以及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 护理组的合格率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降低病死率,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诊大面积脑出血,优质护理服务,应用

参考文献

[1]秀君, 林巧, 田沈, 等.辽宁省三城市居民脑卒中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l, 14 (9B) :3003-3006.

[2]樊雯萍.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大面积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14) :31-32.

[3]岳冬兰.72例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及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 2012, 33 (21) :4682.

[4]尤素杰, 李英杰.辽宁鞍山长甸地区3608例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1, 14 (2) :263.

上一篇:一年级分类整理教案下一篇:关于证券实习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