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2024-11-02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精选10篇)

1.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篇一

测绘工程

学科简介:

——测量空间、大地的各种信息并绘制各种信息的地形图

以地球及其他行星的形状、大小、重力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和测绘的对象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地表的各种地物、地貌和地下的地质构造、水文、矿藏等,如山川、河流、房屋、道路、植被等等。通常开发一片处女地或进行大型工程建设前,必须由测绘工程师测量绘制地形图,并提供其他信息资料,然后才能进行决策、规划和设计等工作,所以测绘工作非常重要。通常我们见到的地图、交通旅游图都是在测绘的基础上完成的。从事测绘工作经常进行野外作业,要有面对艰苦环境的心理准备。

授课的内容:

——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

测绘工程需要较好的数学和计算机基础知识,主要有矩阵论、数值分析、泛函分析、计算机软件基础、大地测量基础,更深入的还有计算机图形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等等。主要的专业课有计算机软件基础、空间大地测量、现代测量数据处理理论、高等测量应用、地球物理。学习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结合较紧,会经常进行实习,如大一时让你将校园测绘一遍,并绘制出一定比例的地形图。毕业实习可能会是帮助某地建立地理信息系统,这是目前非常重要和流行的工作。

毕业后的工作:

——与测绘工程相关的工作

◆ 测绘工程管理和监理工程师——从事测绘工程的技术设计工程,起薪1500~3000元/月。

◆ 特种工程的多方面从事科研和工程的高级人才——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工作,起薪2000~4000元/月。

相关专业一览:

◆ 测绘工程专业是个较大的范畴,更细的分有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测绘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

相关说明:

◆ 测绘工程专业需要很强的责任心和耐心,也要求你非常细心。大量的图纸可能会让你觉得有些枯燥,但野外作业让你游遍大好河山,找到旅游的感觉。希望你善于运用现代化的工具,轻松完成工作任务。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面测量、海洋测量、空间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U及地图编制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国家基础测绘建设、陆海空运载工具导航与管理、城市和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勘察与开发、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等测量工程、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和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测绘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空间精密定位与导航的理论,城市与工程建设的基本知识及其测量工程的设计、实施和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摄影测量与图像图形信息处理的理论与技术,各类地图设计与编制的理论与技术。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测绘工程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儿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地面测量、海洋测量、空训测量、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海洋测量、矿山测量、地籍测量技术;

3.掌握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和图像图形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方法;

4.掌握使用各种信息源设计、编制各类地图的理论与方法;

5.具有从事国家大地控制网的建立,陆地、海洋、空间精密定位与导航,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与地籍图的测绘及其信息系统的建立,各种工程、大型建筑物的各阶段测绘及变形监测.资源(土地、矿产、海洋等)合理开发、利用及环境整治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

6.了解现代大地测量、现代工业测量、空间测量、地球动力学、海洋测量等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7.熟悉各种测绘方针、政策和法规;

8.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控制测量学,测量平差,测量学,GPS

主干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矿山测量学、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大地控制测量学、摄影测量学、数字图像处理、遥感原理与应用、地图投影、计算机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GPS原理与应用,地图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地籍测量学,数字化测图技术及应用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以及专业和专业基础课集中实习等,一般安排40周。

主要专业实验:地形测量实习、大地(控制)测量实习、控制网平差计算实习、摄影测量实习、工程测量实习、矿山测量实习、地籍测量实习、GPS定位及导航实习、遥感图像处理实习、地图编绘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开设院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武汉大学 长安大学 同济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西南工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 新疆大学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河北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黑龙江科技学院 南方冶金学院 山东科技大学 焦作工学院 河南城建学院 桂林工学院 河海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重庆大学 吉林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石油大学 东华理工学院 东北大学 中南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黑龙江工程学院 东南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 贵州工业大学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 山东交通学院 山东农业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石家庄铁道学院等(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导师名单

http://school.kaoyan.com 2007-07-1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Google提供的广告

金融学专业在职研究生招生

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投资/风险投资方向 校内上课,免试入学,可授硕士学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关于

聘任 邱楠生等 129 位同志为博士生指导教师的决定

经 2006 年 6 月 27 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第七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定批准,决定聘任邱楠生等 129 位同志为博士生指导教师,名单如下:

一、新增博士生指导教师名单(30 人)

构造地质学

邱楠生

地质工程

王志章

矿产普查与勘探

黄志龙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曹思远

地球化学

黎茂稳(兼职)

油气井工程

柳贡慧 李天太(联合)

李 琪(联合)

油气储运工程

宇 波 冯耀荣(兼职)

油气田开发工程

杨胜来 刘月田 何顺利 程杰成(兼职)郑士毅(兼职)

石油工程管理

童晓光(兼职)材料学

卢贵武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双 凯 胡品慧

机械电子工程

王朝晖 刘得军

安全技术与工程

樊建春

化学工艺

周亚松 蒋庆哲

应用化学

高芒来 王大喜

化学工程

张 锴 胡玉峰

生物化工

张忠智

环境化工

黄国和(兼职)

二、重新认定博士生指导教师名单(99 人)

地球化学

王铁冠 张枝焕 钟宁宁 王飞宇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鲍志东 金振奎 刘洛夫 朱筱敏 吴胜和(兼任)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陈小宏 鞠晓东 毛志强 乔文孝 陶 果 王尚旭 吴锡令

肖立志 李洪奇 陈运泰(兼职)

地质工程

候加根 彭仕宓 徐怀民 吴胜和

构造地质学

漆家福 汤良杰 周建勋 贾承造(兼职)马宗晋(兼职)

计算机技术与资源信息工程

陈 明 李洪奇(兼任)

矿产普查与勘探

陈践发 郝 芳 刘 震 柳广弟 吕修祥 庞雄奇 王英民

曾溅辉 张一伟 候加根(兼任)彭仕宓(兼任)徐怀民(兼任)汤良杰(兼任)周建勋(兼任)金之钧(兼职)王涛(兼职)能源资源与环境地球化学

王铁冠(兼任)张枝焕(兼任)钟宁宁(兼任)陈践发(兼任)

石油工程管理

董秀成 罗东坤 张宝生 李秀生(兼任)

油气储运工程

宫 敬 张劲军 帅 健(兼任)高惠临(联合)

油气井工程

陈 勉 邓金根 高德利 李根生 樊洪海 沈忠厚 汪志明

鄢捷年 翟应虎 苏义脑(兼职)

漆家福(兼任)

油气田开发工程

李秀生 李相方 程林松 姜汉桥 吴晓东 岳湘安 张士诚

韩大匡(兼职)沈平平(兼职)王德民(兼职)张宁生(联合)

蒲春生(联合)

热能工程

姬忠礼 宫 敬(兼任)

安全技术与工程

张来斌 李相方(兼任)张 宏(兼任)李鹤林(兼职 1)

材料学

崔立山 翁永基 申宝剑(兼任)陈胜利(兼任)汪树军(兼任)

李鹤林(兼职 2)

工程力学

帅 健 张 宏 王芝银 陈 勉(兼任)邓金根(兼任)

高德利(兼任)李根生(兼任)

机械电子工程

林立

机械设计及理论

董守平王德国 张来斌(兼任)姬忠礼(兼任)林 立(兼任)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罗雄麟 梁志珊 * 工业催化

申宝剑 赵 震 鲍晓军 窦 涛 应用化学

汪树军 郭绍辉 李明远 李术元

化工过程机械

时铭显 毛 羽 孙国刚

化学工程

陈光进 郭绪强 卢春喜 朱建华

化学工艺

陈胜利 高金森 徐春明 赵锁奇 赵 震(兼任)

环境化工

郭绍辉(兼任)

注:梁志珊教授暂停 2 年招收博士生,2008 年参加博士生指导教师重新认定。

二 〇〇 六年七月十 日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关于

同意黄悍东等 80 位教师担任硕士生指导教师的通知

经 2006 年 6 月 27 日召开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第七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同意黄悍东等 80 位教师担任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如下:

一、新增硕士生指导教师名单(48 人)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黄悍东 李国发 张元中 李生杰 吴文圣

矿产普查与勘探

向才富

构造地质学 于福生

油气储运工程

邓道明 邢晓凯 李鸿英 李晓平侯 磊

油气田开发工程

张红玲 姚约东

油气井工程

郑力会

岩土工程

张广清

机械电子工程

张仕民 丁庆新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刘得军

工程力学

刘学杰 毛东风

工业催化

徐 建 刘昌见 巩雁军

化学工艺

段爱军

环境工程

詹亚力

应用化学 郭继香 董朝霞

产业经济学

孙 竹

计算机系统结构

郭 辉

计算数学

刘建军 刘 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穆 铮

理论物理

王爱军

凝聚态物理

王 芳 卢贵武

无线电物理

卢贵武(兼)赵光学

侯 玮 赵 昆

无机化学

孙乾耀

物理化学

陈 玉

应用数学

昆(兼)张 毅

英语语言文学

郭 青 单小明

中国古代文学

李玉芝 李谨华 孙 红

高等教育学

胡庆喜

国际政治

王鸣野

二、在其它学科担任硕士生指导教师名单(32 人)

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

鞠晓东 柯式镇 王润秋 狄帮让 乔文孝 李洪奇

固体地球物理学

沈金松 魏建新 陈小宏 刘 洋 王守东 曹思远

海洋地质

王英民、李素梅

油气井工程

李相方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柯扬船

流体力学

宇 波 计算机系统结构

王智广 陈 明

计算机应用技术

李洪奇 路 游

声学

邵长金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石 军 李晓童

思想政治教育

葛 南 丁英宏 赵庆海 梁喜书

高等教育学

刘韵秋 葛 南

中国古代文学

饶恒久

国际政治

庞昌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李卫红 庞昌伟 饶恒久 董贵成 丁英宏

二 〇〇 六年七月十日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关于

同意周建勋等 280 名教师担任硕士生指导教师的通知 经遴选和重新认定,同意周建勋等 280 名教师担任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如下:

一、新增硕士生指导教师名单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周建勋(兼任)、增联波(兼任)、童亨茂(兼任)、漆家福(兼任)、周子勇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宋 炜

矿产普查与勘探 吴欣松、邹华耀

构造地质学 陈书平

油气田开发工程 祁大晟、吴亚红、张遂安

油气储运工程 李兆慈、黄启玉、宇 波

油气井工程 金 衍、谭春飞、杨安平

化学工程 孙长宇、马庆兰

化学工艺 许志明

应用化学 宋昭峥

有机化学 郭巧霞

生物化工 陈卫东

材料学 陈长风

信号与信息处理 尹洪东

会计学 孙 梅

企业管理 殷建平

无线电物理 乔文孝(兼任)

英语语言文学 董静萍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饶恒久、赵庆海、庞昌伟

马克思主义哲学 李卫红

二、重新认定硕士生指导教师名单

地球化学

王铁冠、钟宁宁、陈践发、王春江、张枝焕、王飞宇、李素梅、刚文哲

环境科学

尹秀英、张强斌、王铁冠(兼任)、张枝焕(兼任)、曾溅辉(兼任)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王润秋、王守东、沈金松、刘 洋、戴世坤、魏建新、狄帮让、曹思远、王尚旭、陈小宏、陶 果、谢然红、杨 炜、李洪奇、焦翠华、毛志强、柯式镇、鞠晓东、乔文孝、高 杰、肖立志、吴锡令、陈崇和、魏修成地质工程

康永尚、徐怀民、徐樟有、王志章、黄述旺、彭仕宓、侯加根、吴胜和

构造地质学

漆家福、周建勋、杨 桥、曾联波、童亨茂、杨明慧、汤良杰、邱楠生(兼任)、吕修祥(兼任)

矿产普查与勘探

王志欣、邱楠生、白国平、姜振学、庞雄奇、曾溅辉、吕修祥、黄志龙、高 岗、刘 震、高先志、王英民、柳广弟、杨明慧(兼任)、汤良杰(兼任)、王嗣敏(兼任)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朱才伐、王嗣敏、李儒峰、朱筱敏(兼任)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季汉成、刘洛夫、王贵文、谢庆宾、钟大康、金振奎、朱筱敏、鲍志东、李儒峰(兼任)油气井工程

沈忠厚、高德利、翟应虎、李根生、陈 勉、汪志明、邓金根、鄢捷年、樊洪海、柳贡慧、李树盛、赵雄虎、高宝奎、王镇全

岩土工程

王芝银、王克雄、刘福江、杨 进、陈 勉(兼任)、王镇全(兼任)、董平川(兼任)、李云鹏(兼任)

流体力学

汪志明(兼任)、樊洪海(兼任)、岳湘安(兼任)、杨胜来(兼任)、张劲军(兼任)、宫 敬(兼任)

油气田开发工程

张士诚、李秀生、李相方、岳湘安、姜汉桥、吴晓东、程林松、廖新维、刘月田、何顺利、裴柏林、杨胜来、侯吉瑞、李春兰、董平川、宁正福、程时清、谢传礼、刘慧卿、梁景伟(兼任)

油气储运工程

张劲军、宫 敬、吴长春、于 达、张 帆、帅 健(兼任)、张 宏(兼任)

工程力学

张 宏、帅 健、李云鹏、刘学杰

安全技术及工程

李鹤林、帅 健(兼任)、张来斌(兼任)、樊建春(兼任)、翁永基(兼任)、崔立山(兼任)、高万夫(兼任)、高 伟(兼任)

机械电子工程

张来斌、林 立、董守平、王德国、王朝晖、樊建春、吴世德、曾 鸣、刘 录(联合)、陈家庆(联合)、俞建荣(联合)、喻重山(兼任)、焦向东(联合、兼任)

机械设计及理论 李振林、赵宏林、喻开安、朱宏武、喻重山、焦向东(联合)、张来斌(兼任)、董守平(兼任)、王德国(兼任)、王朝晖(兼任)、曾 鸣(兼任)、刘 录(联合、兼任)、陈家庆(联合、兼任)、俞建荣(联合、兼任)、车俊铁(联合、兼任)、周 海(联合、兼任)

材料学

翁永基、崔立山、高万夫、高 伟、郑雁军、车俊铁(联合)、周 海(联合)、林 立(兼任)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钱步仁、吴世德(兼任)、赵宏林(兼任)、罗雄麟(兼任)、左 信(兼任)、胡品慧(兼任)、梁志珊(兼任)

热能工程

姬忠礼、奚 旸、李振林(兼任)、朱宏武(兼任)

材料物理与化学

崔立山(兼任)、郑雁军(兼任)、赵锁奇(兼任)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罗雄麟、左 信、胡品慧、梁志珊、双 凯(兼任)、梁华庆(兼任)

信号与信息处理

双 凯、梁华庆、钱步仁(兼任)

工业催化

鲍晓军、窦 涛、黄星亮、刘百军、申宝剑、沈志虹、魏伟胜、余长春、赵 震(兼任)

应用化学

张禹负、高芒来、郭绍辉、李明远、李术元、林梅钦、彭 勃、汪树军、俞 英、郑晓宇、黄星亮(兼任)、刘百军(兼任)、申宝剑(兼任)、余长春(兼任)、刘红研(兼任)、陈胜利(兼任)、蒋庆哲(兼任)、柯 明(兼任)、赵锁奇(兼任)、周亚松(兼任)、王大喜(兼任)化工过程机械

毛 羽、时铭显、孙国刚、魏耀东、吴小林、张 锴、姬忠礼(兼任)

化学工程

陈光进、郭绪强、胡玉峰、刘红研、刘艳升、卢春喜、朱建华、罗雄麟(兼任)、毛 羽(兼任)、时铭显(兼任)、孙国刚(兼任)、陈进富(兼任)、张 锴(兼任)

环境工程

陈进富、吕荣湖、闫光绪、吴小林(兼任)、刘艳升(兼任)、朱建华(兼任)、郭绍辉(兼任)、李术元(兼任)、彭 勃(兼任)、汪树军(兼任)、俞 英(兼任)、郑晓宇(兼任)

化学工艺

陈胜利、高金森、蒋庆哲、柯 明、柯扬船、刘植昌、徐春明、赵 震、赵锁奇、周亚松、陈光进(兼任)、郭绪强(兼任)、卢春喜(兼任)、汪树军(兼任)

有机化学

王大喜、刘植昌(兼任)、高芒来(兼任)

生物化工

王 靖、张忠智

产业经济学

冯连勇、熊苡、刘毅军(兼任)、徐英华(兼任)

管理科学与工程

张宝生、马义飞、梁喜书、董秀成(兼任)、冯连勇(兼任)、孙仁金(兼任)

会计学

王 琳、郝 洪、张先美、王 震(兼任)

企业管理 董秀成、罗东坤、刘毅军、陈大恩、陈保华、方 红、徐英华、牛琦彬、孙仁金、王 震、吴志勤、张宝生(兼任)、马义飞(兼任)、王 琳(兼任)、郝 洪(兼任)

技术经济及管理

罗东坤(兼任)、陈大恩(兼任)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陈 明、路 游

计算机应用技术

王智广、王 新、李国和、陈 明(兼任)

应用数学

肖 磊、李晓童、梁景伟、陈安乐、石 军

计算数学

张 明

无线电物理

唐 炼、邵长金、孙 为

理论物理

张 鹏

英语语言文学

戴卫平、裴文斌、田惠芳、张志勇、张希永、赵秀凤、孙旭东、江淑娟、徐方富、解志刚、王忠智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葛 南、秦 佺 柱、丁英宏、董贵成、刘韵秋、陈桂刚、梁喜书(兼任)

马克思主义哲学 秦 佺 柱(兼任)、董贵成(兼任)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介绍 2006-6-19 16:3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大 中 小】

081603

(一级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是研究用地图图形科学地、抽象概括地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相互联系及其动态变化,并对空间信息进行获取、智能抽象、存储、管理、分析、处理、可视化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与技术。它为地学、资源环境、城市规划与管理、土地科学与管理、国防军事等学科的研究,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预测、规划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解决当今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在全球变化研究和对策制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硕士点的一级学科为测绘科学与技术。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在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物流、交通、环保、邮电、水利、电力、陆海空导航、地质矿产资源调查、农业资源调查、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空间数据库的建立、电子地图的设计、应用服务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并能参加、组织实施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字城市、数字行业等系统工程建设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一、培养方向

1.数字城市的关键技术

2.GIS在地学中的应用

3.遥感技术与地学应用

二、课程设置

必修课共6门,总学分最低30学分

2.“万千百十工程”活动简介 篇二

一、主办单位:

《创富指南》杂志

中国创富指南网

协办单位:

武汉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武汉市全民创业服务指导中心

武汉市中小企业职业教育指导中心

武汉青年国民经济研究所

长江网

武汉创业网

武汉中盈智源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武汉创富指南文化发展中心

二、活动目的、意义:

1、对于创业者:给创业者介绍经杂志社考察论证过的、切实可上手操作的赚钱项目.并在经营过程中给予帮助和指导,以最大限度保障读者创业成功。

2、对于政府:依托“万千百十工程”的优质项目资源,联合各地政府开办项目推荐活动,服务于各地的经济建设,并通过此活动解决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

3、对于项目方:以《创富指南》杂志的名义担保项目的真实性,并在《创富指南》杂志各项目推广渠道中强力推荐其项目.并促成、见证项目方与创业者的合作。

4、对于《创富指南》杂志:依托“万千百十工程”活动切实帮扶创业者成功创业,在实际行动中提高《创富指南》杂志的公信力和品牌影响力。

读者如何报名参加本活动

报名方式、流程:

①“万千百十工程”活动会员现已招募一万名。名额已满。

②如需获得“万千百十工程”活动帮扶,请加入《创富指南》杂志“创业无忧俱乐部”。

费用说明:“创业无忧俱乐部”全年会员268元。现在加入赠送价值178元的图书《改变自己》一本和价值60元的全年《创富指南》杂志一套。(详情请见本期杂志P76)

交费方式,二者任选其一即可:

A银行汇款: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

户名:邹红

账号:95599 8005 97982 771 13

B邮局汇款:

地址:武汉武昌丁字桥路51号弘业俊园B座1101室《创富指南》杂志邹红收邮编:430071(特别说明:请注明“参与万千百十工程活动”字样)

3.生物与制药工程优特学科简介 篇三

“生物与制药工程”下设三个学科方向,其中,药物设计、合成与开发主要从事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药物及其中间体合成以及专利到期化学药物的仿创研究;天然产物主要从事药用植物、中草药、海洋生物等代谢物成分的化学与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工程主要从事以微生物药物为主的微生物发酵产品的开发,以及相应的微生物学基础研究。

药物设计、合成与开发方向结合有机合成以及细胞或分子水平的药理测试,进行创新药物的设计和筛选;同时对一些专利即将到期的化学药物进行跟踪研究和技术创新,确保药品质量与临床疗效完全达到原药标准。目前该方向已经形成了基础与应用并举,以应用为主的发展模式,并且在基于激酶抑制剂的抗肿瘤药物设计以及药物设计新方法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同时,在专利到期药物塞利昔布的制剂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了专利技术转让。

天然产物方向以天然资源为研究对象,开展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分析研究,并以新结构、新活性物质的发现为主导,进行活性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机理研究,活性物质高效提取制备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其开发应用是其特色与优势。研究成果曾获浙江省及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些系列成果转化为合作企业创造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重点学科简介 篇四

学科名称:材料物理与化学 学科代码:080501

一、学科带头人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首席学科带头人:许并社 教授

许并社:男,1955年12月生,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2000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4年3月获日本东京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4年4月在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做博士后和研究员工作。现任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兼任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山西省材料界面重点实验室主任、山西省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太原理工大学—富士康材料研发中心主任,同时兼任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等学术团体常务理事和理事,《电子显微学报》、《复合材料学报》、《新型炭材料》、《金属热处理》等杂志编委会委员。

作为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纳米碳功能材料、光电材料、纳米复合功能材料和材料界面结构计算模拟等科研工作。先后承担有国家“973计划”项目、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计划纳米专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日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省部级以上课题40余项, 并承担纳米SiO2、Al2O3、纳米光电材料等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工程。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重大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近500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和被他人引用200余篇次;申请和授权多国专利100余项;被国际有关科技报报道过的研究成果6项;著书10部。1999年、2002年、2004年、2006年先后六次获省部级奖励,其中获山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先后荣获全国回国留学人员先进个人、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十佳中青年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个人荣誉奖励。2004年,入选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005年, 他所领导的科研团队获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创新团队。2006年成为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007年荣获中国侨联第二届归侨侨眷创业成果交流会“科技创新人才奖”。

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带头人:卫英慧 教授

卫英慧:男,1966年7月生。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1988年7月太原工业大学获学士学位,1991年7月于太原工业大学获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94年2月至1997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04年9月到2005年8月日本北海道大学访问学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山西省333人才工程,是山西省青年学术带头人,现任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兼任中国体视学会金相与显微分析分会常务理事,山西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等。目前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计划项目以及省部级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3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编写著作(教材)6部。

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材料的微结构与性能、材料的腐蚀与防护、纳米晶块体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等。

二、学科研究方向简介

1.金属材料的微结构与性能

本方向应用各种先进的表征手段,研究金属材料的原子排列,缺陷结构,微区成分特征等,以揭示金属材料微观结构与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之间关系,2.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的物理化学问题

材料的腐蚀与防护是一门由材料、冶金、化学、电化学、物理、力学和微生物学等多门学科交叉渗透所形成的边缘性的技术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新兴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3.材料计算科学

计算模拟研究是材料科学、纳米技术发展的基础和支柱,是与试验研究和探索新材料相辅相成的重要的研究手段。本方向有以下两个特色:(1)多层次、多尺度的模拟计算,为试验研究和探索新材料提供理论指导;(2)致力新材料设计,结合试验,深入进行理论研究。

4.材料服役安全评价

实际工况的复杂环境和复杂载荷将导致工程结构产生失效分析,往往造成灾难事故和重大的经济损失。安全服役是对工程结构材料的基本的要求,是我国“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十二项科技基础之一,主要以工程零件或构建的运行安全性为突破点,通过加速试验、分析表征,揭示和掌握构建在不同的工况条件下的失效规律及机制;建立材料失效、结构损伤、参数和性能蜕变等广义失效模型以此掌握材料、结构、参数和性能等广义失效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工程构件安全评价和寿命预测提供依据。

三、学科近几年取得的主要成绩

1999年材料物理专业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00年材料化学本科开始招生。2003年获得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被评为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2005年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批准授予博士学位,2007年该学科被评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

5.康复医学科宣传简介 篇五

我们还有合理的人才梯队建设,高级职称人员2名,中级职称1名,初级职称5名,医师和治疗师比例为1:2,突出了康复医学是一门以治疗师治疗为特色的学科。科研方面我们主要关注:偏瘫和截瘫患者综合康复治疗尤其是智能康复机器人训练、下腰痛的运动治疗、运动创伤综合康复治疗等。科室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写康复专业书籍2部。在教学方面:承担浙江大学医学院和浙江省中医药大学的康复医学教学任务,每年承担来自全国各地医学院校康复治疗专业近30名实习生的临床带教任务。作为中国医师协会审核通过的“康复住院医生专科培训基地”每年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康复专业住院医师和进修医师培训。科室同时还是浙江省体育局运动员创伤康复治疗指导机构。

◇ 康复服务内容 ◇

一、脑中风、脑外伤后康复

(1)治疗对象:脑血管意外发生急性期、恢复期功能障碍患者

(2)治疗目的:尽量恢复患者各方面的身体功能,使他能独立生活,並重投入社会中。

(3)治疗方法: 康复评估、肉毒素注射、运动治疗、吞咽训练、活动能力训练、助行用具的应用、药物治疗。

二、骨科及运动创伤康复

(1)对象:四肢骨折手术后、脊髓损伤、关节置换手术后、截肢,疼痛如下腰痛,颈椎病、各关节、肌腱及韧带损伤,关节脱位,网球肘、肩周炎、腕管綜合症、脊柱侧弯等。

(2)治疗目的:减轻和消除疼痛,恢复功能及預防再发。

(3)治疗方法:手法治疗、电疗如低频电疗、中频电疗、高频电疗、熱敷、牵引治疗、运动疗法、冰疗、預防方法、康复评估及安排輔助步行训练、药物治疗等。

三、胸、肺疾患康复

(1)主要对象:肺功能受損者,如慢性气管阻塞、胸部手术后患者。

(2)治疗目的:控制及减轻呼吸系统疾病带來的症状;提高患者呼吸潜能.(3)治疗方法:呼吸训练、气管卫生、伸展及强化运动、带呼吸机运动、药物治疗等

四、呼吸系統疾病康复

(1)主要对象:呼吸系統疾病如肺炎、气管炎和哮喘等。

(2)治疗目的:加速愈合,提高心肺功能,以增加运动耐力。

(3)治疗方法:体位排痰、拍痰、伸展及呼吸运动、药物治疗等。

五、肿瘤康复

(1)主要对象:乳腺癌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鼻烟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

(2)治疗目的: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改善进食、提高吞咽功能等

(3)治疗方法:电刺激、按摩、运动治疗、理疗等

六、心血管疾病康复

(1)治疗对象:高血压、冠心病和各类心脏手术后患者

(2)治疗目的:改善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等

(3)治疗方法:运动咨询和运动处方制定、健康生活方式宣教

七、糖尿病康复

(1)治疗对象:Ⅱ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末梢周围神经炎

(2)治疗目的:改善身体代谢、提高运动能力、减少药物依赖等

(3)治疗方法: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等、物理因子治疗、药物治疗等

八、社区康复服务和科普宣传

(1)主要对象:社区上各阶层人员、亚健康人群

(2)治疗目的:提高公众对健康生活及常见疾病的物理治疗方法的知识;提供正常人群运动处方;以达到「预防胜于治疗」的长远目标。

(3)方式: 以讲座、海报、小册子等形式进行康复医学科普宣教

九、专业康复机构管理和咨询

(1)主要对象:各级康复医疗服务机构

(2)目的:学科规范发展、提高学科的效益,提高康复治疗质量

(3)方法:提供专业康复技术、管理人员培训、科室制度建立、风险控制、成本控制、康复质量监控、质量改进项目分析

十、运动健康促进

(1)主要对象:各阶层人群

(2)目的:合理锻炼,提高生活质量

(3)方法:合理运动指导,健身指导、减肥运动方案制定、运动能力评估,运动处方制定等

十一、其他疾病物理因子治疗

(1)主要对象:各临床科室相关疾病,如带状疱疹、面瘫、附件炎、盆腔炎、疤痕粘连、静脉炎、颞额关节紊乱、血肿、肢体肿胀、痉挛、神经原性膀胱等。

(2)治疗目的:加速疾病愈合(3)治疗方法:物理因子治疗、针灸、推拿等

◇ 康 复 治 疗 方 法 ◇

 物理治疗(运动治疗、理疗)

 职业治疗(就业训练、日常生活技巧训练、轮椅训练等)

 言语治疗(失语治疗、吞咽障碍治疗、认知障碍训练) 传统康复治疗(针灸、推拿、火罐、中药)

6.污水处理工程除臭工艺简介 篇六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日益增强的公众环境意识,城市污水处理厂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臭气,一直影响着周边居民生活质量,影响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的生产环境,甚至引发坠池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为了防止和消除城市污水处理廠臭味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污水处理厂臭气污染控制已成为污水处理工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臭气的来源及特征

根据污水处理的过程,这些臭气主要来源分布在污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污泥处理系统三大部分。

污水收集系统中臭气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厂外沿途的提升泵站。

污水处理系统中的臭气源主要分布在污水处理厂预处理区,粗格栅间、进水泵房、细格栅沉砂池等构筑物。

污泥处理系统中臭气的主要来源分布在污泥浓缩池、污泥贮池、污泥脱机房。

2.除臭处理工艺比较

除臭技术在国外已经有几十年的运营经验,到80年代中期更是被广泛关注,制定了臭气测定的相关标准,开发了各种臭气扩散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程序,处理技术也不断发展。目前,国内外主要的除臭技术有活性炭吸附法、热氧化法、氧离子基团除臭法、化学洗涤法、生物过滤法、植物液除臭法和高能离子除臭技术等。其中较常用的方法有化学洗涤法、植物液除臭法、生物滤池法、高能离子除臭技术。

2.1化学洗涤法

水清洗是利用臭气中的某些物质能溶于水的特性,使臭气中氨气、硫化氢气体和水接触、溶解,达到除臭的目的。传统的化学除臭法是利用臭气中的某些物质和药液产生中和反应的特性,利用呈碱性的苛性钠和次氯酸钠溶液,脱去臭气中硫化氢、有机酸等酸性物质,利用盐酸或硫酸等酸性溶液,去除臭气中的氨气等碱性物质。

与活性炭吸附法相比较,化学除臭法必须配备较多的附属设施,如药液贮存装置、药液输送装置、排出装置等,运行管理较为复杂。适合于较大规模或者超大规模高浓度恶臭气体的除臭工程。整个除臭装置包括洗涤塔、洗涤循环水泵、自动加药系统、鼓风机、化学药品储存槽、单元控制盘六大部分。化学洗涤除臭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臭气成分与化学药液的主要成份间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生成新的无臭物质以达到脱臭的目的。

化学洗涤除臭法比较适用于恶臭污染源成分相对浓度很高、气量比较大的恶臭气体的处理。

2.2天然植物液除臭工艺

天然植物液通过高压雾化泵雾化后,分裂成直径非常小的液滴,这样可以使植物液在需除臭的区域内与臭气进行充分的接触反应,反应的方式有分解、聚合、酸碱、中和、取代、置换和加成等。从而消除致臭成份,经除臭的最终产物不会形成二次污染,对人体无害。

天然植物液除臭剂是从自然界的植物中提取的香精油。它具有广谱性,即对很大范围的恶臭物质都具有高效的除臭作用。经过工程实例证明,成份的天然性使天然植物液除臭剂的无毒、无害、无污染、可被生物完全降解。

天然植物液除臭剂除臭原理如下:

通过专用设备雾化成细小的液滴后与臭气物质接触,通过吸收和吸附作用与臭气分子充分接触,同时增加臭气分子在植物液除臭剂的溶解度,然后充分与臭气分子发生一些列反应,生成无毒、无害的有机盐,达到彻底消除异味的目的。

2.3生物滤池法

生物滤池也叫填料床滤池,将要处理的气体进行预湿,然后气体由下向上通过装满有机填料滤料床进行处理。

2.3.1生物滤池除臭原理

生物滤池除臭法主要包括污染场所密封系统、臭气收集及输送系统和生物滤池。生物滤池为混凝土矩形池,池底为布气系统,由带有多个滤头的模压塑料滤板组成,上层为无机滤料,其厚度根据处理气量的多少来确定。从各种处理构筑物收集的臭气通过鼓风机鼓入滤板下,由滤板均匀分布扩散至滤池,通过滤池内滤料达到去除臭气化合物的目的。

臭气化合物,主要是硫化氢和有机气体,向上流动穿过生物滤池内的滤料,生物滤料为经优化加工的无机滤料,将恶臭污染物彻底降解为H2O和CO2,实现总臭气浓度控制。

2.3.2除臭过程

第一步:气体功过滤床并在表层水体中溶解。

第二步:水溶液中的异味成分被微生物吸附、吸收,异味成分从水中转移至微生物体内。

第三步:滤料中的专性细菌(根据臭源的类型筛选而得到的处理菌种)将以污染物为食,把污染物转化为自身的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的自身循环过程,从而达到降解的目的。

生物滤池重要的操作参数包括植菌、滤料的PH值及湿度、滤料湿度及营养物的含量。填料的材质及特性是影响滤床效率的主要因素,其中包括孔隙度、压密度、水份载留能力及承载微生物族群的能力。

除臭流程:恶臭源密封→恶臭气体收集系统→引风机→滤板→无机滤料。

2.3.3优点

(1)建设成本一次性投入大,运行成本较低,主要为风机运行费用。

(2)不使用化学药品,能源需求低廉,不产生二次污染物,最后的产物是良性的,属环境友好技术。

(3)生物填料为无机填料,具有良好的机械结构与生物特性。

(4)处理效率高,去除效果明显。

(5)生物滤床可划分多个系列,操作弹性好,方便维护、检修,安装简便,调试时间短。

2.4离子除臭法

离子换风设备主要是新鲜空气通过离子发生装置时,氧离子受到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的碰撞而形成分别带有正电和负电的正负氧离子,这些氧离子具有很强的活性。将这些高活性的氧离子与臭气源相接触后,能打开气体分子的化学链,经过一系列的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离子换风设备借助通风管路系统向散发臭气的空气送入可控浓度的正负氧离子空气,用离子空气覆盖污染源(如水池上部空间),使离子空气充满被污染空间,并在极短的时间内与气体污染物分子发生反应,以有效地控制气体污染物的扩散和降低室内气体污染浓度。

3.污水处理厂除臭工艺选择

化学洗涤除臭法适用于恶臭污染源成分相对浓度很高、气量比较大的恶臭气体的处理。

天然植物液除臭主要适用于低浓度的恶臭污染源,对于污泥处理产生的高浓度硫化氢和有机气体。一般用于低浓度改善操作环境的场合。

生物滤池方法是污水处理厂使用广泛,效果稳定的一种良好除臭方法,它适用于气量大、恶臭污染物浓度中等、气体湿度大的各种场合。

离子除臭技术主要适用于大空间、大流量、低浓度、相对比较干燥的臭气处理,在改善工作环境方面有比较大的优势。

污水处理厂及沿途提升泵站在选择除臭方法时,可根据各自不同的条件并综合考虑运营成本,选择合适的除臭处理工艺或者进行有机结合。如提升泵站采用离子除臭技术,污水处理厂才有喷洒植物液或者生物滤池技术。

【参考文献】

[1]赵丽君,范淑平,梁力.污水处理厂除臭技术及工程化.中国给水排水,2003,19(6):46-48.

[2]王声东,秦锋.污水处理厂除臭工程设计.给水排水,2005,31(9).

[3]朱国营,刘俊新.污水处理厂的生物滤池除臭技术.中国给水排水,2003,19(8).

7.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篇七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新闻传播学(英文)名称: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一、学科概况

新闻传播学是研究新闻学、传播学及其它新闻传播现象的学科。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新闻学分别在德国和美国的大学作为一门学科讲授。传播学作为一个学科,则首先出现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后被世界各地普遍接受。我国新闻学科创建的起点,是1918年10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传播学则是在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兴起。1997年,我国新闻学和传播学组合成一个一级学科,称为“新闻传播学”。在信息全球化和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传播交流的影响力举足轻重:构建社会现实,交流公共话题,影响人们的现实感知,改变人际交往和关系。传播既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也是国家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本学科的重要性因而愈加凸显。本学科目前所呈现的状况是:1.培养具有思考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其重要性和迫切性超过以往任何时候;2.随着大量新问题、新现象的出现,新闻传播学原有的内涵外延及其学科建制,面临新的调整和规划;3.学术基础逐渐厚实,研究水平大为提高,一批训练有素且具备国际对话能力的中青年学者已成为中坚力量。

本学科未来的发展将呈以下主要趋势:1.重新理解和认识新闻、传播、媒介等等概念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由此将导致整个学科发生新的多方面的变化;2.在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上,将不再是以媒介本身作为划分的唯一依据,而以传播内容或其他新的尺度为依据重新规划专业类别,以适应媒体融合或多媒体传播的需要;3.以全球传播的视野,深入全面研究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实践、体制与观念,提出有独创性的理论观点,努力建立既有中国本土特点,又有普遍意义的传播理论话语,1

这将是未来五到十年学术研究的主要目标。

二、学科内涵

1.研究对象

本学科以人类社会信息传播为对象,从功用、关系和人类生存三个维度,研究不同形态和类型的社会信息传播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从性质上,兼跨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本学科的研究以往主要是围绕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而展开,在近些年,其研究范围和视野大大扩展,社会传播、媒介文化、数字传播、信息和文化产业等各个方面,也成为本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

2.理论

本学科的理论大致可分为三部分,一是作为人的存在的传播与交往,包括交往与人的本性,交往沟通与人的主体性,传播、交往与人的日常存在等等;二是作为关系的交往和传播,比如传播手段变迁与社会关系的呈现,传播和交往政治及其关系,人们的生存空间与传播,传播与经济、贸易关系等等;三是侧重于传播对于社会的功能,或者侧重于信息生产和传播过程,包括内容、手段、制作、生产机制、政策制度以及受众、效果等;或者视新闻传播为社会文化现象,着力于叙述结构、符号及其表达,揭示其意义价值、现实建构与权力关系。

3.知识基础与研究方法

本学科的知识基础包含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两个部分。人文-历史-哲学的研究方法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并蓄兼包。

三、学科范围

本学科下设四个研究方向:1.新闻学;2.传播学;3.广播电视学与数字传播;4.广告学与传媒经济学。

1.新闻学:以新闻生产及传播,特别是职业(profession)新闻传播为研究对象。本学科理论基础是基于新闻选择、采访、写作、编辑的长期工作经验而升华的新闻理论、新闻历史研究。传播数字化时代,新传播技术穿透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开始了全传媒传播,除了职业新闻传

播外,大众自我传播已经成为可能。因而,以传统的“采写编评”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闻业务研究,正在转变为事实、娱乐、评论等叙事技巧与文字、图像、影像、声音综合运用的研究,而且信息搜集、分析、整合、呈现等综合创造能力的研究,成为新闻学研究的前沿。除了不断对各种新闻传播新现象提供理论支持和说明外,新闻理论研究在探究数字化时代新闻传播发生和发展、提升全民媒介素养方面;新闻史研究为职业和非职业新闻传播者提供本领域人文历史意识,尤其是提供当代新闻传播历史发展变化的基本概念方面,都面临着新的任务。

2.传播学:以人类传播现象为研究对象,重点在于传播、交流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变迁。作为一个学科,首先出现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后被世界各地普遍接受。传播学既是人文学科又是社会学科。从前者的脉络,传播学科的特点是从政治、经济、文化层面来透视传播与人类的关系;后者则是侧重于社会层面,就其传统而言,主要关注传播,尤其是传统的大众媒介对于现代社会的作用及其效果,其意在于协调和整合社会。大略而言,本学科目前主要分为三个方向:第一,传播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传播与人的交往、传播制度、传媒生产、受众、传播效果等;第二,媒介文化研究,主要内容包含媒介生产与政治经济权力、媒介文本的意义呈现、作为文化的传播技术、跨文化传播等;第三,传播史研究,包括媒介史、传播观念史、传播文化史和社会史等。

3.广播电视学与数字传播:本学科以广播电视和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为主要研究对象。随着多年的发展,广播电视不仅成为特定的研究对象,具有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作为媒介融合中主体之一正在与数字媒体合流发展。广播电视与数字媒体是随着新闻传播业的不断发展成型的,既体现新闻传播业的基本特征与要求,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因此,传统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新闻观、中国特色的媒介经济理论、数字音视频技术与艺术理论等均是该学科的理论基础。本学科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向:第一,广播电视研究,以节目和频道(率)的构架、制作、运营等传播内容的研究为主,辅之对受

众及经营管理等内容的研究,内容涵盖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实务研究和交叉研究;第二,数字媒体与音视频传播研究,强调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主导,以传播理论为依据,内容涉及基本理论研究、内容产制研究、产业模式研究以及传播与技术融合部分的研究,同时,研究数字媒体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关系。

4.广告学与传媒经济学:本学科由广告学和传媒经济学两个相关联的部分构成。本学科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大众传播的形成时期。数字化时代,为广告学提出了广告的全媒体和社会全时空传播研究的新话题,也为这一背景下传统媒体和各种新媒体的经营产制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广告学与传媒经济学的学科基础是传播学理论、社会心理学和传媒经济理论。本学科主要分四个方向:第一,广告传播理论:研究广告的传播特性、功能、类别、程序,广告发展的历史与变化趋势;第二,广告运作与管理:研究广告主、广告公司、媒介的广告运作与广告经营机制;研究社会对广告传播的管理与控制;第三,广告策划与创意、设计与制作:研究广告产品的生产呈现方式及其规律;第四,传媒经济:研究媒介生产与消费、媒介市场竞争与运行等问题,媒介产业集团化及媒介经营、管理问题等。

四、培养目标

学士学位:有良好的人文和道德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思考和分析能力,胜任新闻传播职业工作的专门优秀人才。具体包括:

1.有职业道德和理想,讲原则重责任,热爱新闻传播工作;2.关心和贴近现实,善于交往,能发现和捕捉问题,有自己独立见解;3.熟悉新闻传播流程和业务,了解不同媒介的特性并能根据需要进行整合,有较强的文字写作、图像拍摄、编辑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4.视野宽阔,思维灵活,善于吸取新知识,不拘一格,具有创造性。

硕士学位:具有宽阔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规范的学术训练,熟悉新闻传播实践,具备学术研究的基本能力和独立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创造型人才。具体包括:1.对于人文和社会科

学的经典著作,有比较系统的阅读和掌握;2.对于新闻传播的知识有系统掌握和透彻理解,能创造性从事新闻实践工作;3.对于本专业、本领域的研究及其成果,有全面和深入掌握;4.了解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及方法论基础,并能够合理运用;5.对于学术、学术研究、学术规范有深刻理解,恪守学术道德;6.思维严谨,逻辑严密,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博士学位:具有厚实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熟悉新闻传播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并掌握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在某一领域或者方向有深入研究,具备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的高层次人才。具体包括:1.在已有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基础上,对于与自己研究相关的重要理论、核心概念及其历史脉络,有透彻了解和把握;2.有敏锐的思辨和分析能力,能够判断问题的价值,跟踪学术前沿,进行理论和知识创新;3.对某一领域或方向,有深入研究和独特理解,并做出自己的创新性贡献,成为该领域或者方向的高水平专家;4.有学术研究的感悟力,理解学术研究的真谛,掌握其门径,不断开拓新的领域;4.忠诚学术,淡薄名利,认真治学,努力进取,回报国家、社会和人类。

五、相关学科

8.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篇八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始建于1949年,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吉林大学所属,国家卫生部部管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吉林省首家达标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和“爱婴医院”。吉大一院护理事业伴随着白求恩精神的发展历程,在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方面得以骄人业绩,医院现有开放床位1721张,全院共有护士993人(包括聘用护士409人),助理护士263人,其中正高职5人,副主任护师50人。现有硕士生导师13人,在读博士2人,在读硕士24人(现有12名护理硕士生已毕业)。拥有35个护理单元,并设护理部主任1人,副主任3人,科护士长4人,护士长68人。4人担任护理学会专科主任委员,10人担任副主任委员,16人担任专科委员会委员,6人担任10种护理期刊的常务编委或编委。2005吉林大学医疗成果7项,2007吉林大学医疗成果14项。几年来共有70余名护士到日本、新加坡、韩国、英国、加拿大、中国香港等地进修学习。每年承担着护理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的专业授课及临床生产实习培训,尤其近四年来每年还承担着加拿大LAVAL大学护理学院2-3名护士学生的临床见习指导任务。一院护理工作通过自己的网站《护理天地》与外界紧密了联系,加强了沟通、拓宽了视野,为适应护理文化跨国界的需要构建了友谊桥梁。吉大一院护理队伍已经形成了全员学习、团队学习、全程学习的学习风气,护士的创新能力得到激发,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护理质量水准得到保证。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护理工作的每一步,都凝结着一院领导的支持和理解,凝结着广大护理人员的辛勤和奉献,凝结着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的帮助和关爱,吉大一院护理人将继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建立监督、检查机制,保证质量持续改进。弘扬白求恩精神,以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环境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为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导 师 队 伍 护理学

孙晓红简介

孙晓红,女,汉族,1956年生于辽宁省。中共党员、主任护师、2002年聘任护理硕士生导师。现任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兼任中华护理学会吉林省护理分会常务理事、长春市护理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护理学会内科分会主任委员、长春市护理学会内科分会主任委员、《吉林医学》护理版编委委员、《中国护理管理》编委委员、《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编委委员。

三十年来从事护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曾到日本、韩国、加拿大护理学院访问、进修。2003年在抗击非典期间荣获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先进个人”称号、2006年荣获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优秀管理者、2007年荣获吉林省模范护理管理者、2008年吉林省卫生厅授予“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称号。

自任护理硕士生导师以来,以危重病人的护理研究及管理为研究方向,公开发表护理论文50余篇、2006年—2008年承担3项护理科研课题、2004年至2007年间荣获吉林大学医疗成果奖6项,培训学生10余名。

护理学 刘 群简介

刘群,女,1958年7月出生。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干部病房总护士长,院保健办公室副主任,主任护师,学士学位。现任国际护理学杂志编委,吉林省护理学会老年病分会主任委员。研究方向为老年护理、社医护理。在读护理硕士研究生3名。近五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2篇,省级期刊发表10篇,承担科研课题6项,可支配科研经费合计10余万元。承担吉林大学护理学院本科生、大专生的《老年护理学》及研究生课程的授课,并多次参加临床护士、新入院护士及护士长的培训。

30几年来一直工作在临床一线,对老年病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及心理护理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近几年来开始社区护理研究,对出院后的护理工作和健康教育有独到的见解。

护理学 吴乃君简历

吴乃君,女。1957年09月06日生。护理本科,学士学位。副主任护师。护理硕士生指导教师。现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ICU。担任吉林省重症医学会护理学组委员。《中华现代护理杂志》专家编委,《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常务编委。

1975年护理专业中专毕业。开始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至今已33年。从未间断过临床第一线。并且一直在急危重症病人集中的心内科和ICU(1991年组建至今)工作。1995年至2005年担任ICU护士长。积累了一定的危重病人护理及管理经验。深知急危重症病人护理并发症的轻重直接影响该病人的预后。故将预防急危重症病人护理并发症作为日常护理工作的重点和研究方向。

尤其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研究,进行了大量系列的临床实验,申报省市级资助课题3项,均为第一负责人,形成一套有效规范地预防VAP发生的护理措施,其文章均发表在核心期刊。现已有课题经费1万余元。

几年来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获吉林大学医疗成果1项,优秀论文2篇,科研课题5项。

护理学 郑春荣简介

郑春荣,1957年2月生,硕士生导师,副主任护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护士长。吉林省肿瘤学会护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护理学会输液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4年毕业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奋战在护理、教学、科研第一线,对老年病、血液病、恶性肿瘤的护理有着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特别是对血液病、恶性肿瘤的化疗及感染的预防有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1995年参与院内内科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的编写,2002年参加“全国实用护理杂志第四届护理研讨会”,2004年参加在上海举办的“全国护理管理高级理论研讨学习班”,2006年前去华西医科大学参观学习一周,2007年参加中华护理学会在北京举办的“中美护理论坛”,同年获得院医疗成果三等奖;

2008年参加中华护理学会举办的全国抗震救灾、内科护理学术交流研讨会。

近五年共参与省、市级课题、校级横向课题七项,于2008年申报一项市科委课题;一项院护理科研基金。共发表国家级、省级文章十余篇。

护理学 柏玉萍简历

柏玉萍,女,1961年5月生,现工作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护理部、负责护士培训工作。副主任护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1年毕业于白求恩医大卫校护士班,200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成教学院护理专业,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993年公派去日本仙台市立病院进修学习,主要学习糖尿病的护理及饮食治疗护理。曾获得吉林大学医疗成果三等奖一项、四等奖两项。主持一项市教委科研课题并参与省部级课题两项。主要擅长内科糖尿病饮食护理及老年病护理,研究方向临床内科护理。现已培养研究生一名,已毕业。曾先后参与编写教材一部,共发表论文25篇。

护理学 高玉先简介

高玉先,1963年2月生,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内三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护理学会会员,吉林大学护理服务标兵,连续多年获校、院优秀护理管理工作者,优秀护士长。“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及创优质服务展文明形象先进个人。近几年共发表论文14篇,其中核心期刊13篇,其中一篇获得省科委优秀论文三等奖。参与科研课题三项,取得吉林大学医疗成果奖三项。一直从事临床护理、教学及科研工作,积极指导本科的护理技术工作和护理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教学实践经验,掌握复杂的各项护理操作技能,尤其是新生儿及儿科的危重症监护管理和儿童保健工作。全面的指导全科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及技术操作。带领的护理组多年被校、院评为优秀护理组。

护理学

王伯莹简介

王伯莹主任护师,1980年毕业于锦州市卫生学校(中专),1085年毕业于锦州市。

卫生干部进修学校(大专),200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本科,学士学位。现任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药理基地护士长,主任护师。兼任吉林省护理学会传染病分会主任委员,吉林省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等职.2003年开始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感染性疾病的控制与护理管理”。承担横向课题2项,获校级医疗成果三等奖四项,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编写专业论著2部。

护理学

王超虹简介

王超虹,女,1961年5月出生。现任护理部副主任、手术室护士长,省、市护理协会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1981年毕业于原白求恩医科大学附属卫生学校,2000年通过成人教育学习获得护理专业本科文凭,医学学士学位。2001年晋升为副主任护师。20多年来,王超虹同志一直从事护理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并指导全院各科室护理业务查房和业务学习及考核,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和人员培养。自2005年接任手术室护士长以来,加强外科护理的管理及教育,多次赴北京、上海、香港等大型综合性医院参观学习。

近几年,共撰写论文27篇(第一作者论文11篇),编著《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指南程序及操作篇》、《护理学基础应试习题集》,负责并参与科研课题四项,其中荣获校医疗成果二等奖一项。

护理学

丛云凤简介

丛云凤,女1963年10月出生。护理本科、公共卫生硕士、副主任护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第一临床医学院妇产科护士长、吉林省护理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2007年曾在香港广华医院进修学习。二十四年来一直从事妇产科的临床护理、教学、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对妇产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护理,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主要研究方向是女性生殖器及盆底组织护理和保健。

近五年来发表文章10余篇。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2项,承担横向课题1项获高等学校教育技术成果三等奖一次。近年连续被评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优秀护理管理者。

护理学

周文娟简介

周文娟,1964年11月24日出生,现任三号楼手术室护士长,医学硕士,副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吉林省医学会手术室分会副主任委员,《国际护理学》杂志通讯员。本人1985年毕业于长春市卫生学校,同年进入吉林省干部疗养院工作,1992年任疗养院四疗区护士长,1993年06月调入本院手术室工作,2001年10月任手术室副护士长,2005年10月至今任三号楼手术室护士长。

2007年05月完成吉林大学护理学硕士学业,自2003年以来,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论文17篇,其中核心期刊4篇,第二作者的身份发表论文3篇。以第三负责人的身份完成教育厅科研课题一项,第一负责人的身份承担教育厅科研课题一项,第三负责人的身份承担教育厅科研课题一项。

在2007年吉林大学医疗成果奖评审中以第三负责人的身份获得二等奖以一项,第一负责任的身份获得三等奖二项,第一负责人身份承担吉林大学医院护理科研基金资助项目一项。先后两年承担职工医科大学的《老年护理学》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管理学》、《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任务。

本人在二十二年的职业生涯中,具有八年的病房工作经验和十四年的手术室工作经验,其中一年的病房管理经验和七年的手术室管理经验,尤其是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护理学 张晓杰简介

9.新生工程类学科导论课的几点思考 篇九

【摘要】学科导论课以学科为单位,以学生为中心,从宏观到微观使学生清楚学科各专业知识体系的构成、专业发展的前景等。本文分析了课程的内容安排,总结了实施情况。对2013级机械类专业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讲课教师、企业参观、人生规划、学习帮助等方面得到了学生们的充分的肯定。同时,根据学生对课程的系统性、企业参观内容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提出了改进措施。将校外实践基地和校内实验平台结合起来,嵌入到学科导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预期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加满意。

【关键词】工程类  学科导论课  教学模式  实施效果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学改革项目(No. jg2013061)和校教学改革项目(No. ZD130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223-02

工程类学科导论课程通过引入知名教授和专家以不同的风格讲解不同的内容,向学生展现工程领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促使学生思考“什么是工程?”。学生所接受的信息不仅在于课程本身,通过选择积极、有趣的案例和项目,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了解这一领域面临的挑战、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机会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而言,专业兴趣以及对自己未来发展的雄心对于能否实现成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开设工程类学科导论课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激发新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明白大学四年“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培养学生爱学习、勤学习、会学习、肯学习的优良品质,使得他们对专业抱有持续的好奇心、博学和富有主见,最终帮助他们梦想成真。通过这种方法,也使得每个学生自信地选择最合适的专业,激发他们在后续大学学习中的热情。开设该课程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本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及其发展趋势,掌握本学科、专业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发展奠定学科基础。

学科导论课以学科为单位,以学生为中心,从宏观到微观为學生梳理出一个大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进入专业知识的细枝末节之前,能够对专业所属的学科有一个框架式的理解。套用一个比喻,就是让学生在着手研究树木之前,先对整个森林有个全貌印象,最好牢牢记住这个森林地图,那么以后走到再细小的道路上,也不会迷路。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学校根据学科及专业构成情况,2013年在新生中首次开设信息类学科导论课、工程类学科导论课、商科类学科导论课、人文艺术类学科导论课、理学类学科导论课等五类课程,其中信息类学科导论课覆盖电子信息、计算机、自动化、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生命信息与仪器工程等学院专业,工程类学科导论课覆盖机械工程、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各专业以及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工科专业,商科类学科导论课覆盖管理、会计、经济等学院专业,人文艺术类学科导论课覆盖人文、外国语学院各专业以及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相关专业,理学类学科导论课覆盖理学院各专业。每门学科导论课都有8堂课,16个学时。

学校知名教授为新生上课,同时还聘请了拥有大量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和企业高管来授课,课上,老师拿出“十八般武艺”;课下,学生们大呼“听得过瘾”。这在我校是首次,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中国教育报、浙江教育报、浙江日报、杭州日报、钱江晚报等媒体作了详尽的报道。

一、教学内容安排

工程类学科导论课程教学计划制订遵循“大学→领域→学科→专业→方向→课程→讲座”的原则,采用“讲授”、“讨论”、“实践”、“实验”、“讲座”相结合的多样性及灵活性教学模式,让新生完成由中学阶段向大学阶段的顺利过渡,引导学生认识学科与专业,增加专业兴趣以及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了解大学的精神、大学任务、学科的现状与发展、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掌握机械学科(专业)的课程体系、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通过由大到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方式来达到了解工程领域的学科专业体系的目的。课程教学内容与计划安排如表1所示。

课程的成绩评定主要依据:1)学生完成的对工程领域、学科、专业认识的报告;2)课堂互动讨论的表现;3)考勤等情况。

二、实施情况

工程类学科导论课覆盖机械工程、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各专业以及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工科专业。在新生开学典礼上,校长以“改变”为题,为新生们上了开学“第一课”。校长告诉同学们,世界永远处于变化之中,“适者生存,变者发展”,找到正确的方向,改变会让我们更美好。而对于如何找到正确的方向,度过充实且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改变对大学的认知;二是改变对学习的认知,进而改变自己的学习;三是改变自己的习惯;四是改变对未来的定位。第二讲是副校长为工程类的三个学院新生作了题为“杭电发展与大学生工程教育”的第二讲,为大家展示了学校发展历程和辉煌成果,告诉同学们工程的概念以及大学工程教育对同学们成长发展的重要性。

在以后的课程安排上,分学院向新生介绍机械学科、材料与环境学科的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分专业介绍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以及本专业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按学院特色研究方向介绍该方向的科研工作和成果。在课程环节设置上,我们还安排了典型企业参观考察,邀请企业界的知名人士(或校友)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等讲座,最后分班级围绕工程领域、具体学科与专业,结合本课程的所见所闻,通过互动方式进行讨论与总结,以形成一个从“大学→领域→学科→专业→方向→课程”的由大到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方式来达到了解工程领域的学科专业体系的目的。

对机械学科各专业,安排了6位特色研究方向的带头人,作了“高端制造装备及其自动化研究”、“数字化设计研究”、“医疗与康复机械研究”、“海洋机械研究”、“微纳制造与精密工程研究”、“机器人技术研究”等6个讲座,邀请了吉利汽车研究院的国家千人作了“汽车主动安全研究”讲座,邀请了吉利集团的国家千人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等讲座。安排了吉利汽车研究院、西子奥的斯、吉奥汽车、中高动力等4家企业和校内实验平台进行参观,让新生初步了解现代制造业的概况和学院的实验室建设情况。最后分班级围绕工程领域、具体学科与专业,结合本课程的所见所闻,通过互动方式进行讨论与总结,并对本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机械学院的3个机械类专业272名新生参加了问卷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新生对学科导论课的教学模式、讲课教师、企业参观、人生规划、学习帮助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新生也对课程的系统性、企业参观内容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三、几点思考

根据一年来本课程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我们认为在具体的细节上需进一步改进,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真正让学生明白大学四年“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培养学生爱学习、勤学习、会学习、肯学习的优良品质,使得他们对专业抱有持续的好奇心、博学和富有主见,最终帮助他们梦想成真。

1.科学合理地组织课程内容,强调系统性,避免每讲之间的不必要重复。要以“工程→机械一级学科→机械二级学科→机械三级学科”为主线,介绍技术原理和装备的发展情况,重点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让学生明白做了什么?今后能做什么?

2.在主线确定后,对每个机械二级学科的技术和装备,讲解所需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要从事该项工作所需的能力和素质。重点介绍“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关键点以及学习方法,让学生明白学什么?如何學?

3.针对机械三级学科的技术和装备,结合学院有特色的研究方向进行典型案例介绍。同时编写好教材或讲义,将教师的讲稿或PPT材料挂到网上,以便学生预习和复习。组织学生参观学院的特色研究方向和实验室,让学生身临其境,直观地理解机械技术和装备,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

4.学院对每一讲挑选教学效果好同时具有学术影响力的教授担任主讲,要求主讲教师严格按照课程大纲要求,采用启发式、互动式、问题式、研讨式、开放式等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校院采取措施,对主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增加4-5倍,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5.在现有的3个国家级校外大学生实践中心的基础上,拓展学校附近的合适企业作为学科导论课的校外实践基地。针对新生的特点以及课程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安排参观的内容,同时邀请校友与新生进行互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对学习的热情、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6.围绕学生未来的职业取向、职业生涯、职业素养三个方面,邀请知名校友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等讲座,介绍与本行业相关的职业及岗位、职业与专业的关系、在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个人品质和素养、做事方法)等等。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上的需求,规划自己,更好地在学校进行培养训练,为学生指明努力方向。

通过上述各方面的改进,在课程大纲设计、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过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中,将校外实践基地和校内实验平台结合起来,嵌入到学科导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加满意。

参考文献:

[1]陈国金.工科类大学生创新教学实践,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第29卷第3期,20l0年,pp.95-97.

[2]陈国金,李志华,刘庆民.体现信息及经管特色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研究,实验技术与管理,第25卷第11期,2008年,pp.17-19.

[3]陈国金,董峰.加强产学研合作全面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教育教学论坛,2012(12),pp.140-141.

[4]陈国金,胡小平,董峰.面向产业升级的机械专业培养计划及实现途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7卷第4期,2011年,pp.61-64.

10.土木工程专业简介 篇十

专业概况及特色

1.专业概况

本专业开设于1996年,使用西南交通大学指标招生,2002年正式招生。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性人才,学制四年,毕业后符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开设建筑工程和道路与桥梁工程两个专业方向

2.专业特色

专业特色:以培养“能施工、会设计、懂管理;踏实敬业、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面向工程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1.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施工、设计、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创新精神,能在房屋建筑、隧道与地下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桥梁、矿山建筑等领域的施工、设计、管理、咨询、监理、研究、教育、投资等单位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基本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如下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水力学、岩土力学和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从事土木工程的施工、设计、管理、研究的能力。

1.知识要求

①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和素养:在哲学及方法论、经济学、法律等方面具有必要的知识,对文学、艺术、伦理、历史、社会学及公共关系学等的若干方面进行一定的修习。掌握一门外国语。

②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及工程化学,了解现代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其他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掌握一门计算机程序语言。

③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工程力学、水力学、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规划与选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建设项目的经济管理和建筑环境等方面的基本内容,了解土木工程的主要法规。

2.能力要求

⑴ 专业基本技能要求

①具有工程制图技能,能够绘制土木工程相关图纸。

②具有工程测量技能,能够进行土木工程测设及地形测绘作业。

③具有专业软件使用技能,能够使用土木工程行业常用专业软件。

④具有工程实验及检测技能,能够进行土木工程行业一般实验工作,能够进行常规检测工作。

⑵ 专业核心应用能力要求

①具有较强的工程施工综合能力,能够从事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及相关工作。

②具有工程勘察、设计能力,能够进行土木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工作。③具有一定的工程管理能力,能够进行一般土木工程项目的开发、管理工作。

3.素质要求

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富有献身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的优良品德。

②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形成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③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精益求

精的工作精神。

三、专业师资与办学条件

1.专业师资

土木工程系现有教职工56人,专任教师42人,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1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及在读研究生教师39人。一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正逐渐成为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骨干力量

2.专业办学条件

土木工程系现有结构实验室、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测量实验室、流体力学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等8个实验室,其中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测量实验室1999年通过了河北省基础课实验室合格评估,结构工程实验室为唐山市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拥有先进的测绘、结构、流体力学、建筑材料、土力学等方面的实验仪器设备850余台,总价值约400万元。现有专业图书资料4500余册,并具有丰富的专业期刊、多媒体教学课件、专业设计软件。自2002以来,共承担省市教学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多篇被EI及ISTP收录。

四、课程设置

1.设置原则

以专业指导委员会要求为指导,紧密结合培养目标构筑大专业平台,实施模块化课程建设,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本科课程结构体系,建立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专业方向课模块等;进行经典与近代内容相结合的基础课教学内容改革,以传授专业基本知识与注重应用知识、专业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而培养目标与学生就业和社会需求高度一致;让学生能够做到的“能施工、会设计、懂管理”每一项都有相关课程和环节对应培养,这就是本专业课程设置原则。

2.主要课程

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制图、工程测量、房屋建筑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建筑钢筋混凝

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施工、道路工程(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等。

3.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测量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房屋建筑/勘测类课程设计、结构类课程设计、工程基础类课程设计、施工类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材料力学实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土力学实验、工程测量实验、结构实验、土木工程施工图强化训练、建筑结构/桥梁结构CAD

五、学生就业

1.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房屋建筑、隧道与地下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桥梁、矿山建筑等领域的施工、设计、管理、咨询、监理、研究、教育、投资等单位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目前本专业毕业生遍布各地,多数从事工程建设活动,很多人获得行业注册执业资格,许多人已经成了建筑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优秀管理人才,为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用人单位评价

吃苦耐劳、动手能力较强、业务能力较强、专业基础扎实、集体观念强,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

3.就业率

上一篇:感恩节手机短信下一篇:财务科工作总结及工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