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论文

2024-06-15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论文(精选13篇)

1.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论文 篇一

”可见高中地理课程的复杂与困难。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得淋漓尽致,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导致学生对高中地理课程产生了厌倦的情绪。教师达不到地理课程教学的目标,学生也学不到地理的知识。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地理课堂注意力的有效催化剂。因此,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兴趣,要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效地结合起来,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从头到尾对高中地理课程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认为地理太难学,因为又要背又要记,十分枯燥,对地理不感兴趣。这时我们就要对学生说:“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我们对地球有所了解,可以增长我们对自己国家的大好河山的认知,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祖国的、家乡的地理环境,地理知识在生活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它还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扩展我们的胸怀,能在我们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带我们游遍世界,能上高山下海底。”这样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和学习地理的好处。例如,教师在开始讲课之前,在黑板上挂图,由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曾有学者对学生讲了个案例:我们的地球好比一辆远途旅行的汽车,这辆汽车规定成员是50亿人,我们给这辆车准备了相应的燃料,给乘客准备了食物等生活必需品,如果在旅行的途中,我们无限制、无规划地乱搭乘客,汽车就会严重超员,车上备用的东西远远满足不了需要,结果不到目的地燃料就会被耗尽了,汽车会中途停下,或者是车子底盘变形,轮胎也可能会爆破,在缺食缺水的情况下,会导致客人死亡。这样一则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思考,就会令他们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课堂达到积极活跃的气氛。

利用多媒体技术,弥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不足

在传统概念的教学方式下,多数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大多采用黑板、粉笔、地图等方式为学生讲解高中地理知识,教师取代了学生的位置,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那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地理知识的特点是内容多,比较繁琐,知识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教师在地理课程教学中,采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可以更加直观、更加动态地展现地理现象,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课堂学习中解脱出来。

2.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论文 篇二

一、建立课堂规则, 预防学生犯错

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对事物的认知能力, 我们需从学生的利益出发, 多为学生着想, 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教师的辛苦和对自己的关心, 进而把学生引到学习的道路上, 并建立相关的课堂制度。在课堂教学中, 有些学生因为自制力差, 会不由自主地说话或者走神, 注意力不集中, 从而影响到课堂听课效果, 也会影响到其他人的听课状态。这时若教师一味地批评指责学生, 会让学生觉得没有面子。因为高中生在思想和行为方面都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 教师不应该直接批评学生。为了规范课堂教学, 教师和学生可在开学之初约法三章, 建立课堂规则, 让学生自觉地接受课堂规则的约束, 即使以后有不遵守的, 教师也有说教的依据, 从而减轻学生的反感。规则一旦建立, 教师首先要严格遵守, 防微杜渐。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 要言必行, 行必果, 这样才能建立起自已的威信。若前后管理不一致, 则可能会使课堂纪律恶化, 使自己处于非常被动的境地。

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关心学生

很多教师认为自己的权威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容挑战的, 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教师的权威能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 其实很多情况下是教师的教学水平所决定的。教师的专业知识若功底深厚, 在授课过程中, 就能够把课本上的内容扩展得深一些、广一些, 以便更适合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我们学校每年都会给新招聘来的教师找一些师傅来带领, 让新教师可以尽快适应课堂教学, 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还通过安排多种示范课让新教师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 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另外, 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也要做到位, 有些教师只重视课堂上的管理和教学效果, 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漠不关心。虽然高中生的知识接受能力比初中生要强一些, 但是在对待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学习情况上却不能掉以轻心。对学生的关心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同时, 也能减少学生课堂违纪的情况。此外, 教师的学识、教学能力和人格品质对课堂管理也有一定的影响。工作认真负责、教学严谨、尊重学生、意志顽强的教师, 往往能赢得学生的敬重, 并获得学生课堂上的积极配合, 而教学不认真、举止粗野的教师则会引起学生反感、对抗, 并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不合作的态度。

三、课堂结束环节管理的有效性

结束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教学结束这一关键环节, 经过三四十分钟紧张的学习, 到教学结尾时由于教师的控制力下降和学生的疲劳度增加, 导致这段时间的课堂秩序最难维持。因此, 重视课堂结尾的设计与管理, 也是课堂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课临结束时, 教师或学生对所学内容要做一精要归纳总结, 及时强化重点, 明确关键, 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教师应胸有全局, 在结束一节课时视需要而为后面的课巧设伏笔, 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 为搭好旧知通向新知的桥梁而早做安排。在结束部分恰当地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 既可使学生所学的新知得到巩固, 又可使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反馈。我在实际教学中, 还发现有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要讲的内容非常多, 以至于在下课铃响以后还要拖几分钟, 这种行为是学生非常反感的。虽然教师在付出努力, 这样做是为了学生的学习, 可是这样的做法不但不会令学生领情, 还会影响学生的心情, 影响下一节课的学习效果。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课堂教学内容要安排合理, 在下课铃响之前一两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对学生的知识理解进行简单考察, 不要影响学生的课下时间。

总的来说, 课堂教学的有效管理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 学生只有在环境好的情况下, 才能安心学习, 课堂效果才能提高, 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地理虽然是文科, 但是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 建立合理的课堂规则, 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摘要:课堂教学管理是指在课堂教学中, 为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 协调课堂中的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良好的课堂管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是维护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要素, 是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掌握的一门知识, 同时也是衡量教师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为课堂管理应用得好坏将直接决定一堂课的成功与否。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课堂管理,学生

参考文献

[1]张建平.教育价值观的历史变迁及其新走向[D].南京师范大学, 2003.

[2]袁医娜.现代中学校园教学空间环境架构研究[D].湖南大学, 2004.

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论文 篇三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乡土地理教学;思考

高中地理教学中强化乡土地理教学是新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需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精神的需要。我国《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强调地理课程要与实际相结合,在“教科书编写建议”中提出“选择联系学生实际、反映时代特征的素材”“合理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区域学习选自下列范围:当地社区、本区、本国、本洲、其他大洲和空间组合、全世界、全球结构”“所选区域应包括从本区到全球大小不同的规模……”上海教育学院教授刘善龄认为:地理教育必须经过乡土、国家、世界三个认知层次。

一、强化乡土地理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由于基础原因,高中学生普遍感觉地理难学。但乡土地理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学生时常接触。其内容具有易懂、亲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点。教学过程中,结合运用得好,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强化乡土地理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理解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理解难度较大,通过乡土地理教学,学生从家乡的地形、气候、河湖、土壤、植被、自然资源,工矿业、农林牧业,人口、民族、农村、城市、交通、风景名胜等方面获大量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感性材料,形成丰富的地理表象,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因为地理表象是形成地理概念的基础,是对地理事物认识深化的依据。学习地理,不进行乡土地理教学,学生没有到地理环境中进行实际观察,脑海里的地理表象贫乏;而只在课堂上用地图、图片、幻灯、电影等形象的教具,显然是不够的。

三、强化乡土地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地理综合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是我国新课程改革中最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全新的课程目标。积极开展乡土地理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并且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和谐发展。

四、强化乡土地理教学,能增强学生对乡土的认识和热爱的情感

情感是由外界事物给予人们的刺激引起的。离开了客观事物,情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乡土地理教学活动,结合家乡的特色,走出课堂,到野外,进行调查、参观、访问、观察等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学习生活,强化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更加深了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如讲述工业时,我把学生带到了工业园区,参观西部齿轮城,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工业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情感。

强化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有利于高中地理新课程目标的实现。但乡土地理课程教学的实施中,由于理论与实践联系得更为密切,教师独立组织实践性、研究性教学和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的机会更多,对高中地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要求相对更高。我们高中地理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长期积累地理资料和工作经验,乡土地理教学的功用才会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凸显。

参考文献:

[1]杨光阔.乡上材料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

[2]中学乡土地理教学与乡土地理研究.中国知网电子版,1990.

4.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篇四

精品文档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学校和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该怎么写。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篇一 最近在参加省骨干教师跟岗培训过程中,听到了两节同课异构观摩课,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在新课程实施多年的广东,对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进行深刻研读和准确领会,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应该是各位高中地理教师必需的基本功,但在听了这两节课后,我觉得有必要继续强调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三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高中地理新课程包括三个必修模块,“地理1”、“地理2”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和人类活动对环境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地理三”则是在前两个模块基础之上,使学生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学习将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这一模块以区域为研究对象。由于区域存在差异性,各区域可持续发展也各有其特性。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了“地理环境区域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等五个典型论题进行了剖析。各版 / 11 精品文档

本教材采用不同的案例来呈现这五个专题内容。可以看出地理三模块是典型的案例教学,甚至是“范例教学”。课程标准对必修三核心内容的描述是“以„„为例,分析„„”,课标解读中讲到“必修三是范例教学,然而再典型的实例也很难涵盖研究这类问题的所有内容和方法,我们要让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因而我们要借助教材中精选的示范性材料,不但使学生掌握这个或者这一组案例的基本内容,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分析相同或相似类型问题的基本方法,体会学习的过程。通过例子来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本领,这就是必修三教学的核心所在。

从现在全国使用的四个版本的教材来看,各类教材所使用的案例存在较大的差异。每一个专题内容往往是既有一个主导案例,同时也可能有若干个小案例。必修三的核心内容是高考的主旋律,每年高考必考。但现在仍然有许多老师没有意识到原理教学是必修三教学的主要侧重点,而最容易走入一个误区:教学过多的徘徊在教材知识的总结、归纳上,而缺乏知识到能力的升华过程。由于必修三涉及的案例繁多,而高考的选材又不来源于课本,所以必修三的教学是平时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案例因教材、因教师、因学生而异,教师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多角度、多层面地灵活选用、组织案例。相同的 / 11 精品文档

案例,使用方法、使用角度不同,其结果迥然而异。因此“如何在必修三教学中用好案例”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必修三是典型的案例教学,我们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和心思来思考教材案例的使用方法、使用角度、使用时间,使案例用得好、用得巧,从而达到教学最有效的目的。

这就要求我们要跳出案例教案例,如果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仅仅停留在对课本中一些具体区域事实的教学上,而没有对解决同类问题的一般规律与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没有对学生进行地理信息获取、整理、分析、运用能力的培养,那就不可能达成课标目标,最多只能算是初中层次的区域地理教学了。如果上述两位老师能深刻认识到这些问题,那么这两节课就能成为典型优秀示范课了。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篇二 时间很快,在京翰教育工作已经有两个月了,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了,作为一个新教师刚开始教学,经验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这就需要花很大的时间来弥补。对于自己这段时间的教学总结,既是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整理,也是对未来的提醒。

本学期我担任了高一(7)—(12)班6个普通班级的地理教学工作,任务不算太重也不轻松,虽然本学期节假日多事情多,课时不多,各班进度稍有不同,但最后能在期中考试前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各项教学活动开展井井有条,不负学校期望。现将两个月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3 / 11 精品文档

一、积极认真参与教育教研活动

我每周都会积极认真参与一周一次的教研和备课活动,与优秀教师共同探讨教学策略,研究教学效果,反思学生情况,交流各自的教学进度,我更多的是向他们学习,每经一次活动就成长一次。另外,协助师父黄金其老师开展高一级地理兴趣小组班培训活动,保证活动有序进行。

二、积极参加新教师培训

根据统一安排,我与其他学校的老师在北京市第一中学参加了《高中地理学科教材培训及课堂教学培训》新教师培训,虽然只有6学时,但在老师的精辟解读新人教版教材改革,如何追求有效的课堂,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等,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三、热爱地理教育教学事业 备课认真,刻苦钻研教材、课标,尽量发挥新人特色,做到敢想敢做,有新意。在教学中我较多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在备课过程中,我虚心请师父,并在上每节新课前先做一回学生,认真地听师父的课,听曹老师的课,学习他们优秀的教学方式,另外积极寻找各种素材,包括各种图片和动画,视频,力求做到形象生动,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结果反映不错,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有很大的提高。除了教授课内的知识 / 11 精品文档

外,适时地插入相关课外知识,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引发了学生地理探究的兴趣,并适时适地进行德育教育。批改作业认真。改作业时会有选择地给学生写小字条,指出他们作业上的优缺点,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地鼓励他们。

四、认真做好教学反思

作为新教师,对教学情况的掌握还不够熟悉,这就需要不断的做好教学反思。不仅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情况进行反思,还要请听课的师父评课,积极深入学生群体,了解教学效果,接受学生反映情况,做得好的坚持,做不好的改进。教学是一种双向的过程,是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做得好能促使另一方做好,从而使整个教学效果得到不断加强,反之,则不断减弱,最后可能导致学生对该学科失去信心,因此,教学反思必不可少。

同时,我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包括:一是,刚毕业,没有教学经验,对教材分析不透。书上有些东西写的很简单,但是事实上很多东西都要自己补充进去,让内容充实完善起来,什么样的方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再讲一个知识点前应该先做好哪些铺垫„„,这些就需要事前的备课功夫要做细,做到位,多听听师父和其他老师的课,然后及时做好调整。二是,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到位,经常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没有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总是怕遗漏什 / 11 精品文档

么东西没有讲,上新课的时候就把方方面面都讲到了,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会感到一节课东西很多,容量很大,但是又分不清重点是哪。而对比有些老教师上课,新授课时把这节课必须要讲的讲到,让学生理解,东西不是很多很全,但学生学起来容易,而且会用,那么他们学习的信心就会增大,有些东西可以放到题目碰到时再进行讲解。

三是,对课堂的调控能力弱,课堂气氛较沉闷。问题比较大的还是怎么样可以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让学生有兴趣来听来学,做到真正的师生互动。我师父对课堂把握很到位,他语言幽默风趣,常运用生活实例讲知识点如讲大气的受热过程,他则用炒菜来讲,简单易懂,学生又感兴趣。这些我都需要向师父学习的。

四是,教学语言不连贯,会出现“短路”和“开路”现象。另外包括新课的引入,知识的前后衔接,内容的合理过渡等等,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五是,容易出现紧张,当有老师或领导来听课就会紧张,不能把课上好。六是,对课堂、课后练习较少,没有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以便达到知识的巩固与运用。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篇三 当前,课程改革在新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各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创新和突破。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 / 11 精品文档 究者、反思者。教师教育理念的提升,教学行为的完善在深层次地呼唤着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省、教学体验、教学监控等方式,辩证地否定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其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

一、对教学步骤的反思

教学设计时每位老师都会根据教材对整节课的步骤进行精心“预设”,但在课堂实施时常会出现多种结果:第一,事先的预设比较顺利地“实现”了;第二,由于引导不得法等,出现“预设未实现”的尴尬局面;第三,虽然教学出现了“意外”,但教师通过巧妙引导,获得了“非预设的生成”。如果教师课后能对这些结果和过程及时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就能对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获得规律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长此以往,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会不断提高,后续教学行为会越来越合理,学生的“主动生成”会不断取代“被动接受”,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会不断提到提升。

例如,在对“城市区位因素”这一内容教学实际时,我原先就按照书本的顺序:把理论知识先“填”给学生,再枯燥的一个个城市的讲解,学生学得被动,前后的知识点也不会灵活衔接起来,出现“预设未实现”的尴尬局面。/ 11 精品文档

通过反思,我把书中的教学顺序作了改动,先打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有关一系列图片打出,并设计一系列相应的思考题,从图中读出什么有关的信息?)?引导学生得出形成城市所需要的条件?有关长江三角洲的练习题?世界著名城市和中国大城市的教学?整体的练习。这样的实践觉得预设是比较顺利地“生成”了,但教学步骤凌乱。于是我再次重新设计步骤:长江三角洲城市?中国其它三个城市?世界其它城市?引导学生讲出城市形成的条件?长江三角洲和世界其它城市区位的练习。这样的教学设计步骤条理清楚,城市条件学生很自然的自己推出,学得主动而且影响深刻,在练习时效果很好。

所以,教学设计的步骤要做到条理清晰,对于知识点应该设计好怎样让学生主动获得,而不是“被动接受”。

二、对教学问题设计是否合理的反思

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是能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对“季风”这一教学内容设计时,我这样设计问题引出季风的概念:我们这里冬天和夏天分别吹什么风?我认为这是简单的问题学生都知道,其实学生对怎么判断风都不知道,无法正确标出西北风和东南风。这样的教学问题设计上显得突兀,学生一开始学习就兴趣全无。

通过反思,我改进了设计:“季风”这节内容跟我们的 8 / 11 精品文档

生活息息相关但学生往往忽视它的存在,这节内容的知识很重要而且涉及到有关判断风向、其他洲的景观等,怎样把要学的知识点与学生的兴趣有机结合并很好的调动起来?我设计跟我们本土有关的问题导入,先示西亚、非洲和上海的景观图,再问:和上海同纬度的西亚、非洲是沙漠景观,可上海怎么是河湖密布,耕作业发达,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对于自己生活的地方有这样与众不同之处,学生一下子兴趣大增,议论纷纷,想马上知道个究竟。我公布答案:这是归功于受季风(夏季风)的影响,接下来的教学学生带着找谜底的心情去探究、主动学习的成效显而易见。

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本着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把知识进行本土化处理,拉近理论与实际知识的距离。

三、对教学过程中师生是否进行充分“沟通”和“合作”的反思 在对“城市功能分区”教学内容设计时,我原来是这样安排教学过程的:各功能分区布局的要求通俗易懂,我照本宣读,划划看看就过去了。结果在进行相关的课堂练习时,学生虽大致能合理布局各个分区,但对于具体的理由,怎样才算合理布局答不上点,很显然对这个知识点,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而不是主动的探究。新课标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 / 11 精品文档

维方式。于是我对这部分内容设计时,让学生探究学习,适当拓展。我首先要求学生扮演城市规划设计师,合理布局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文教区、风景区等,并讲出布局的理由。再把我们生活所在地的城镇平面图给学生看,一起圈出各个功能分区的集中地,看分布是否合理?有学生回答:老师,我们认为工业区布局得不好,它下风向的居民区,会受到污染。我问:那你认为怎么布局合理?学生回答:工业区的位置移到北边点。我说:很好,那么工业区污染厉害的企业有多少?学生答:不清楚。我说:回去我们再探究。那堂课结束了但其实没结束,师生意犹未尽。

四、对学生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

教学设计时要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处理,制定出目标、重点与难点等。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碰到设计的目标与学生的掌握有较的差距。在进行“地球的运动”章节的教学设计时,原先我是这样的:课时定6课时,按照教学设计的步子走,循规蹈矩,知识点全部讲好后再上一节练习课。结果,做到关于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长短的知识点时,绝大部分的学生无法解题,把课堂上学的都“忘记”了,其实是当时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根据的实际,我首先把基础打好,一步步扎扎实实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把知识点传授。10 / 11 精品文档

在后的实际教学中我用经纬仪演示把学生初中学过的地球、地图知识点重新热一下,这样的实物演示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大有帮助而且充满好奇。知识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由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纬度变化?四季的更替,注重在黑板上边画边讲结合经纬仪实物演示,并且讲练组合,每一个难懂的知识点讲好就练习。讲练组合一来可以检验学生掌握得如何,不懂再讲解。二是就某些练习中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三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通过我适当点拔能顺利的攻克难题,自信大增,不知不觉中学生很好的掌握比较难懂的知识。

所以,对于那些抽象理解性强的知识,教师应该根据每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而不是一个教学设计使用终身。

5.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论文 篇五

前言:在未来发展中,我们的学习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巨大潜力,是否具有在信息时代年轻车熟地驾驭知识的本领,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与学生是否具备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培养;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方法确实有它的优势,但这也往往导致学生依赖老师,离开了这“拐棍”就无所适从,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古语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自主学习方法才是真正的学到知识,才有学习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讲到,“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没有学会怎么学习的人”。而这种终身学习全靠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的知识更新频率快、周期短。世界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一个人仅仅靠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已远远不够,每个人都必须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能力成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未来发展中,我们的学习是否具备的基本素质。

中学地理学科兼具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特点,中学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往往兼“文科”教师与“理科”于一身,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有偏重。因此,中学地理学科依然具有地理学本身固有的“综合性”特点。

由于中学地理学科具有基础性的特点,其教学内容牵涉的范围很大,仅属于自然地理学的就有地质、气象气候、水文等,还有天文、生物、旅游、经济、城市等等,几乎每一个都可以从属于一个单独的学科,如地质学、气象学、气候学。但是地理学包罗万象,牵涉到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方面面。所以,中学地理学科又具有“博物性”的特点。

那么,怎么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下面讲讲在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看法。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及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1、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教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能够 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中去。教育家布卢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的兴趣,因此教师用将要在课堂上呈现的材料吸引学生,导言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对故事特别爱好。根据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巧妙运用地理故事,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浓厚兴趣,同时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记忆。如讲“日界线”时,我这样导入:“有位日本妇女购买了一张美国花旗银行的彩票,结果中了大奖。但当她得知这一消息时,刚刚错过对奖时间,彩票成了废纸。这时一位美国人却愿出半价购买这张废票,这是怎么回事呢?”提出这种悬念、疑问,对学生能产生很强的吸引力,促使学生积极寻找答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情境创建,活跃思维

古训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在疑。而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维、学会学习能力的有益尝试。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颖、可行、开放的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索、合作,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以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高二地理“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与作用”教学中,教师以部分同学都是从偏远贫困山村来的学生,他的家乡盛产贡柑、砂糖桔等丰富的农业资源,但山村与外界沟通仅是一条羊肠小道,许多农产品很难运出去而烂掉或者延误销售到市场时间,你作为一个开阔了眼界的高中学生如何使家乡脱贫致富,让同学们开展讨论。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如下建议:

●组织运输队把贡柑运出销售,然后筹集资金和人力修路,销售更多贡柑; ●引进外资和人才技术或向银行贷款建贡柑加工厂,生产柑桔饮料、罐头等,建设相关的工厂,招收当地农业剩余劳动力在厂里工作,提高其收入;

●出口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旅游基地,让城里人来摘山楂;建立学农基地等; ●把道路修的更宽更好,就象上海建了高架,建地铁,建了明珠线,建浦东磁悬浮列车一样,以便进一步发展,提高村民的精神和物质生活水平。

同学们在讨论过程中,体会到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出现了对比、联想等发散性思维形式,综合运用了多方面的知识,也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贴近日常生活,增加趣味。

让地理知识走近学生,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地理学科的实际效用,而且学生参与活动的成功感会进一步增加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完《地球的运动》一节后,可以请同学说出自己的生日,然后描述当天太阳直射点的大致位置、运动方向,昼夜长短的情况以及变化趋势。通过这项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及时巩固了学习内容。

二、以图带学

地理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常常需要把具有时空和地域因素的复杂事物表示出来。“没有 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充分运用地图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看图、填图、画图、用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使地理课更加充满“地理味”。所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述和看到现象来自己画示意图,实际上就是先让学生在头脑中把所阅读的东西变成表象,然后将头脑中的表象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培养学生读图兴趣和自学能力。可以从几个方面去培养。

1、形状比喻法: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轮廓形状,找出一些明显好记的特征,再根据特征把图形记住。抓住轮廓特征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地判读有关图形,英国的轮廓像一只正在吃一堆青草的兔子,法国像六边形,伊朗像礼帽,湖南省和江西省像两个相碰的人头。

2、相对位置记忆法:区域地图大部分内容须根据点(城市、矿产地等)、线(山脉、河流、铁路线、海岸或边境线)、面(国家、省区、湖泊、平原、高原等)的相对位置帮助记忆。这是析图、识图的基本方法。如美国大西洋沿岸自北向南分布着波士顿、纽约、费城、华盛顿四大城市,芝加哥位于密歇根湖南岸,武汉位于长江W中间凸起处,太行山位于山西省和河北省之间。

3、剖面观察法: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要根据色彩观察出一些典型地区的地势起伏,进一步画出主要地形区沿经线或纬线的剖面示意图。这是掌握区域地势地形特征的主要方法。如非洲赤道剖面上西低东高,美洲大陆西高东低。

4、简图绘制法: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鼓励指导学生绘制简图,如海陆分布示意图,国家、省区轮廓图,并在图中勾绘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抓住图形特征,这是提高学生识图、析图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首先,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要让学生对自学产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得让出时间,安排好自学环节,设计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愿望。比如:在教学的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时,地理导入的方法很多,前面已经有介绍。

其次,选择适当的自学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时,应根据课本知识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简便易行、灵活多样的自学方法,让学生的做起来难度不大而有趣,费时不多而收获大。这样学生就乐于自学。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学生自主探究阶段时,要以学生的自学和讨论为主。自学思考题目的设计要难易适度,要让大部分学生能通过自己读课本的文字内容或者图表资料完成自学题目,这样可以避免因题目太难,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以通过小组之间的相互讨论来完成,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四、发挥小组自主互助学习的作用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小组合作学习的宗旨是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积极发言,主动学习,主动质疑,主动释疑,人人能当小老师,人人能讲题,人人能板书,人人能批阅,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首先每4名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组长由认真负责并且学习上起带头作用的同学担任,但做了一些改进,组员由考试的总分按照分班的办法。这样使每个小组成为一个独立的班级,组长相当于老师,组长选取地理成绩在本小组最好,而且比较负责的同学。

组长负责把同学们的问题收集起来,在小组讨论,通过组员自己讨论,能解决的尽量在组员之间通过讨论解决。如还不明的,可直接问老师,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解决问题。

每个组都有基础分,加分细则由老师和各组长定。比如说没按时完成作业、没有默写出来等都要扣分。每次段考有进步的小组得以奖分。到期末统一结算。分多的小组科任老师于班主任组织一个班会给于进步的小组给于奖励。使学生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观念,舆论。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要想兴趣持久,就要“习惯成自然”。教师要牢固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观点,倡导学生独立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在学习活动中,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积极意愿,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时,学生自觉地担当起学习的责任时,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变成自主的行为。参考文献:

6.高中地理教学计划 篇六

一、教学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教学要面向高考,在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要求的过程中,要以培养能力为主导,考察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所学内容能够融会贯通,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是知识解决身边的地理现象,学以致用。

二、教学要求

1.教师必备的教材和相关材料。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

一、必修二以及必修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三;初中地理1~4册(湘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历年全国文科综合试卷以及试卷分析。

2.教师要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内容和含义,认真学习试题分析,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

3.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教学基本功的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多渠道的获取知识,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以适应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发展的需要,同时为本校的高三地理教学创出佳绩。

4.教师要用现有了课件资源和课堂背投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密度,要求及时效率和长效效率相结合。

三、各阶段复习要求

全学期的高三复习分为两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知识内容、指导思想、目标要求。第一阶段:

时间安排:开学--第二学期期中

指导思想:明确高考要求,进入第二轮复习状态,强调知识系统和扩展知识的复习教学任务:地图知识、中国地理(与高中地理选修三相结合)、自然地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注意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的落实,明确单元知识体系、认识知识点间内在关系,避免将知识点零碎的罗列给学生。

目标要求:落实区域位置、掌握区域特征,学会用综合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和区域差异。学会找出事物共性和差异性的方法,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第二阶段:

时间安排:第二学期期中--第二学期期末

指导思想:以高中地理的全面复习为主。在某一区域范围的基础上,会进行相关的自然、人文相关知识的综合复习。明确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这两大核心问题是本阶段复习的主线。在系统复习、落实基础同时,强调对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运用,适当强调灵活性,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建立,能做到纲举目张。

教学任务:完成高中地理第二轮的复习及全面复习。

7.如何创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篇七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学习动机,创新思维,潜在功能,学科融会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往的地理教学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照本宣科。新课标要求在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懂得创新的重要意义。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个人自我发展的必备素质。一个国家是否拥有创新人才,将决定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科技进步的快慢。学生明白了创新的意义就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意识,自觉地产生为民族的振兴和美好的人生未来而学习的动机。应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通过探究交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究,自主交流得出结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

如在“长江三峡工程”的教学中,通过“问题激趣法”展开这样的情境:“长江三峡知多少?”学生纷纷搜寻自己的知识储备,引出:可以大量地发电供工农业生产使用;要进行大规模的移民;影响到中华鲟、白暨豚的生存环境等,从而依序认识“长江三峡工程的意义和作用”、“百万移民安置”、“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如何保护名胜古迹”等内容。整个教学过程是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将内容自然分成若干个问题逐步展开,在相互交流探究的过程中,化解重点和难点,丰富对长江三峡工程的认识。

二、充分挖掘各种潜在功能以增强教学效果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相同情况下碰到的以不同方式叙述问题时获得的知识效果最佳,但有些知识只有当学生具有强烈吸引力改变思考方式时才能掌握。考试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那么在平时的测验中,教师在监考过程中发现较多学生回答有困难的题目时,可以利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优势,适时地提示或点拨,这对解决教学难点效果十分显著。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这种方法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

新课程标准倡导:“注重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以促进学生的发展”,由强调量化指标考核逐步转向关注质的变化。作业的设计和实施必须探索与之相匹配的方法,既要应用作业的复习、巩固、强化等功能,又要探索其拓展功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三维目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考虑到地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挥潜能、展现自我。学生在学习完教材的相关内容后,还有天文观测和外出考察的课外作业。曾有一位学生在《地理野外考察实习报告》中这样写道:“在桥南的公路西侧,可以隐约看到地壳运动的结果背斜、向斜和断层。它们初看与课本上所画的相差甚远,经过仔细观察和老师的指点,最终还是辨认了出来。”他们获得了课堂书本和课外完全不同的体验,激发了学习热情,亲身体验到了“发现”的喜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要将其他学科的知识与地理知识相融合。教师要熟悉相关学科知识并恰当运用到地理教学中,促使学生拓宽知识面和提高多方面思维能力。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是对教材知识的补充和拓展,教师要有目的地拓展,恰如其分地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地理教学中去,以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教师还应该努力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很贴近的问题,以交流合作的方式讲授知识。这样就不会使学生拘泥于固有的思维定势,从而摆脱束缚,拓宽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地认识地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材中的问题很多是已知的、现成的,且很容易解决。仅对教材中的答案进行记忆,思维就会定式化,导致思维刻板。教师要创设能够克服学生思维定势的信息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打破常规思维定势倾向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多角度、不同途径地探讨解决问题。

总之,地理学是一门生命力极强的科学,它具有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向来以综合性和区域性为特色。但由于受高考指挥棒和地理可报考专业较少等因素的影响,中学地理的课堂教学始终处于尴尬的地位。课程改革缓慢,教学模式落后,学生始终认为是副科,缺少自主学习的动力。但就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力图找出对策。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感到课堂教学若能积极联系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时时感受到知识的实用价值,必能激起学生有力而持久的兴趣,并成为自觉学习的巨大推动力,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春芳.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科学与教育, 2008, 3.

[2]周长林.怎样上好地理课.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 2009, 8.

8.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论文 篇八

【关键词】 长寿区 乡土地理 新课改 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11-069-01

一、新课改对乡土地理的要求

《地理课程标准》将乡土地理明确作为必学内容。并且对乡土地理的范围及教学做了进一步说明:“乡土”范围指县一级行政区,乡土地理要结合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突出区域地理特征,体现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新课改背景下,以乡土地理为载体,在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而富有实效的研究性实践学习活动,可以强化课堂教育与社会实际的联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因此,进行地理新课程教学与乡土地理整合显得十分必要而有意义。

二、区县高中地理学科的教育现状

首先,从区县的整体教学来看,学校为了追求高考升学质量,不惜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和采取题海战术来换取高的升学率,从而为学校获得好的社会声誉。因此,新课改成了装门面的招牌,素质教育成为空头口号。

其次,从地理学科状况来看,由于乡镇和农村中小学缺少地理专业教师,使区内初中和小学对于地理学科教学缺乏,很多学校根本就不上地理课。这与新课改背景下的乡土地理教学要求背道而驰,利用乡土地理进行地理教学也只是纸上谈,缺乏实际行动。

三、用乡土案例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 案例教学的定义和特点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案例教学的稍后阶段,学生通过和他人进行知识和经验的交流,一方面可以相互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激励落后者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刻苦学习。

引导学生既注重知识又注重能力。案例教学却既能让学生从案例内容中学到知识,也能让学生通过对案例分析和相互交流中提高能力。

案例教学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双向交流。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先对案例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

2. 丰富的乡土地案例储备

地理案例是地理事像的载体,案例教学就是以某事像作实例,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教学。运用案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抽象的地理原理,案例要体现当前的教育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选择和编排案例,所以需要选择高质量的少数典型案例。

3. 形成乡土案例,并充分利用乡土案例进行地理教学

地理学具有的重要特点就是综合性﹑实践性强,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对当地地理环境进行实地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形成乡土地理案例,既能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例如在高中地理中讲到农业区位选择和水土流失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调查,形成一个乡土案例。操作步骤如下:

(1)学生和老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目标和调查的内容,以体现哪些知识和问题;

(2)将学生分为农村实际调查组和长寿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组,利用网络和他们自身的条件进行查阅地理信息;

(3)分派任务。农村实际调查组要调查的内容主要有长寿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组调查的内容主要有区内各乡镇的主要农作物,长寿区的地形﹑气候﹑土壤﹑人口﹑经济﹑交通,植被破坏的主要方式和原因等;

(4)组建兴趣爱好组,让组内学生分别负责将内容落实到学生并监督完成,保证完成的质量;

(5)整理﹑筛选﹑组合材料,形成乡土地理案例;

(6)讨论案例是否达到了初定目标,体现了初定的知识和问题,有哪些新的问题没有考虑到;

(7)回归教材,通过自己形成的案例进行农业区位选择和水土流失问题等方面学习,完成教学任务;

(8)检测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状况。

通过这种实践活动而形成乡土案例和利用乡土案例进行地理教学,学生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了解了长寿区的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也掌握了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和自然地理特征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和描述;懂得了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更主要是知道这些区位因素怎么影响农业生产的;了解了长寿区植被破坏的方式和原因;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等。激发学生为今后农村的发展有所思考,增强爱乡热情。

另外,学生们进行了社会调查活动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和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掌握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步骤,并通过同学们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的活动,让学生意识到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共同努力﹑相互协作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互帮互进意识。

[ 参 考 文 献 ]

[1] 曹传道.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乡土地理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振云.新课程理念下乡土地理教学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9.高中地理教学总结 篇九

本,我担任的主要工作是地理教学,涉及到高一年级(8)

(9)(10)和高二年级(3)(4)(5)班。一个学期来,我虽然经历了生活的挫折、走过了人生的风雨,但我还是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兢兢业业,在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表现良好,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较好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尽到了一个教师应尽的职责,受到上级、同行和学生的认可和好评。

一、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

本人能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加强自我修养,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热爱学生、真诚对待学生,受到学生的好评。特别是,我努力地学习政治理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系列政治活动,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切实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在教育活动中实践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古训。

二、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真正做到“学高为师”。

一年来,我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参加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能力进一步提高,能够轻松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胜任本职工作。(1)我以坚持“六认真”来使自己常规业务精益求精;(2)将传统教育理论与新时期教育教学理念结合起来,在新形势下研

究新学生、新教材、新教法和学法;(3)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科研,坚持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和“地理四环节”课题试验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新的收获。

三、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努力勤奋地工作。

本人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没有因为个人的原因而拉下工作,从没有旷工、旷课现象。一个学期来,我经历了家庭的种种困难,遭遇了情感的诸多不顺以及好心带来的不少痛苦,可是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没有马虎过,我努力用醉心教学、教研和耐心细致的学生思想工作来驱逐生活的阴影,深得学生的好评。

四、勤学习、勤研究、勤工作,努力创造佳绩

一年来,我在教育、教学、教研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1)文道结合、文理综合、宽严相济的教育风格深受学生好评,有利于师生的探究与合作。(2)教研活动有新的收获,“研究性学习”和“地理四环节”课题试验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新的收获。(3)教学成绩显著提高。地理科期中考试原来一个班没有及格变为及格达到33人以上就是很好的证明。

10.高中地理教学环节 篇十

基本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依据学案、自主学习)→解惑答疑、合作交流→校正反馈、总结提升→巩固应用、反思内化。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趣引题)

教师根据课题内容和特点,创设问题情景导入课堂要解决的问题,调动起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欲望和兴趣。

情境的创设可以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可以通过知识的前后联系,可以在学生认知的冲突点,可以围绕教材的核心问题等等。

导入的方法有很多,但都必须提出一个或多个明确的问题。导入既可以由教师来完成,更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参与,或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参与课堂调查等等。

二、依据学案、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本环节可以在课前完成,也可以在课堂上完成。学生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学案,阅读教材,初步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形成初步的知识框架,并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本环节的关键是教师要在充分理解课标和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学情,并对课堂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出科学的学案。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好学案,并及时了解和收集学生存在的问题,更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时学生发现不了问题)

三、解惑答疑、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本节课的重、难点,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引导、提供相关素材和案例等手段,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本环节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如,对学生合作学习能获得的知识,教师要组织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小组长汇报成果→教师点评、归纳等环节获得知识;对有些重难点,教师要设计有效的问题,诱导、启发学生思考后解决;还有一些问题学生不能自主解决,就要通过教师的传统的精讲、拓展来传授给学生。

在该环节中学生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获得知识,如,学生的自主思考、生与生之间的交流研讨、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师生之间的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

四、校正反馈、总结提升(总结方法规律)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适时指导,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要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和规律,形成结论。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要关注过程并参与其中组织引导,要通过谈话、提

问、典型题目训练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导。

要适时引导学生自主归纳结论,理清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方法。对学生不能总结的、或总结不到位的,教师要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拓展提升,澄清学生思维认识上的疑、难点,形成清晰和有规律的认识。

五、巩固应用、反思内化(应用内化)

对总结的规律、方法等有关结论,要组织学生限时训练、理解应用,使其尽快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梳理总结,构建知识体系等。

训练题目要围绕学习内容设计,要体现重点,不可盲目变式、盲目拔高,要定位在本节内容的基础知识应用与训练上。题目要有现实性,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让学生在应用知识的同时体现学科的价值。

巩固应用环节,可以放在一堂课的结束前进行,也可以穿插在解决好每一个问题之后进行。反思内化环节不仅体现在一堂课的结束前,同样也可以在每一个问题解决之后进行,但在一堂课的结束前,必须要有对全课的总结反思,以获得整体性的认识。

章丘一中地理课堂教学复习课基本环节

基本环节:解读考纲、梳理目标→(依据学案、自主构建)→合作交流、点拨归纳→典例评析、深化提高→变式巩固、反思提升。

一、解读考纲、梳理目标

考试大纲是复习教学的根本依据,师生要通过对课标和考纲的解读,明确本节课要解决得问题。

二、依据学案、自主构建

学生按照学案内容自主完成学习提纲和针对练习题的内容。复习巩固知识要点,掌握主干知识和规律,自主构建知识框架。

三、合作交流、点拨归纳

学生展示自主学习的结果,对通过自主学习难以解决的问题、理解不到位的难点疑点,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争辩理解难点、消除疑点。

对合作学习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感到疑惑的问题,教师要进行启发、点拨和讲解归纳。

四、典例评析、深化提高

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为学生出示有针对性的例题和问题(高考题)。学生独立完成问题的解答,对难度较大的,小组内可进行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探究结果和

思维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提问,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形成科学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结合学生讨论情况,教师归纳规范的解题过程,拓展和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变式巩固、反思提升

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内容,选择适量的变式练习进行课堂训练,达到熟练、巩固和提升的目的。教师及时巡视,把握学生的训练状况,并适时评析,对重点的内容进一步强调和拓展。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归纳整理,前挂后联,修改完善知识体系。典型的题目题要做好整理记录。

章丘一中地理课堂教学讲评课基本环节

基本环节:简评检测→自查自纠→合作交流→问题汇报→教师点拨→梳理巩固。

一、简评检测

掌握监测数据,简评监测情况,公布各题的通过率和错误率,对做题情况做的好的学生进行表扬。

二、自查自纠

(教师对试卷必须全批全改,并对典型问题和出错较为集中的问题作好记录)

1、发放答案,对照自查。让学生独立地对照答案分析错题的原因(包括知识、思路、方法、技巧、规范等方面),更正解题过程与结果。

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三、合作交流

1、对于学生自查自纠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实施合作学习。

个人提出问题,其他同学解答或小组内进行讨论、争辩等。以学生之间的智慧共享,进一步促进认识、理解的深化。

2、教师巡视各组讨论,及时调控讨论情况,掌控学生思维的脉搏。

四、问题汇报

1.对有争议的问题和小组未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进行整理并集中时间汇报。2.对各组展示的问题,教师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形成的原因,理清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五、教师点拨

对学生所提较为集中的问题,教师要从原因分析入手,从概念、规律认识、理解的深刻性、全面性方面,从解题方法、技巧的灵活性方面,从解题过程的规范性方面,从题干情景和设问的变化性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举一反三,实施重锤敲击。

六、梳理巩固

1、学生梳理错题解答的规律与方法,完成满分卷。

2、根据试卷中出现集中的问题和学生的反馈情况,教师在课后投放一组对应的补偿训练题(注意针对性),以强化对试卷中问题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训练题的选择要注意对错题进行变式处理,通过改变条件、背景或设问,进一步开拓学生思路,增强适应能力和迁移能力。

11.试析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地理  创新学习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3-0103-01

一、把高中地理形象思维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切入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高中地理形象思维是通过典型的高中地理现象,反映和把握高中地理事物本质的思维活动。高中地理形象思维不仅是思维过程中的一个闪念、一颗火花,而且是可以经常地存在于教与学的过程中。在教学中,进行高中地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对于全面开发学生大脑(特别是右脑)、全面培养学生学习高中地理、认识高中地理并在实践中运用高中地理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高中地理形象内容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通过实物、模型、幻灯照片、声像资料等表现具体可观的高中地理形象;二是通过教师生动丰富的语言,描绘出具体的高中地理情境;三是通过简洁的线条符号和高中地理示意图形附加少量的说明文字表达一定的高中地理知识内容的形象化图示。它们都为教学中构成高中地理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

二、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思维就是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时空抽象能力有限,教师必须从初中学生实际出发,教学中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一些高中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暗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例如:在“黄河水系”的教学中,幻灯片上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明显地比中、上游缩小,这种一反常态的现象可以作为让学生从直观的视觉中进一步训练其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素材。我们都知道黄河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缓的华北平原沉积,使河床抬高而成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纳支流入黄河干道(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人尽皆知,但这一点仅从流域的平面图中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学生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出的结论)。而在讲解黄河中游特点时,教师事实上已把原因告知了学生,因而,这一要求对初中生而言并不太难。

三、联系生活实际,活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水产业和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区等章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死记硬背去掌握水产品的种类及分布、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及所保护的珍稀动物,出现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现象在所难免,甚至比比皆是,但教学中如能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结合,则效果就大不相同。例如:利用温州地处东海之滨的得天独厚的高中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让学生凭自己的生活经历讲出所吃过、见过或了解的鱼类,再把这些鱼类按生活在淡水或海洋进行分类,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把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与国内的旅游景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许多学生原本对珍稀野生动物本身并不感兴趣,但因为平时的一次旅游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念念不忘,利用这种潜意识去识记野生动物或自然保护区就成了他对以往旅游的美好回忆。效果自然也不同凡响。人类学、心理学、生理学、逻辑学的新发现证实:人类具有巨大的潜能。人类储存在脑内的潜能惊人,平常只运用到潜能资源的10%。美国着名心理学家乔瑟夫·摩苏博士说:“人的潜意识好比一座‘冰山,浮出水面一小部分是意识,而潜意识隐藏在水下大部分。……人只要适当地加以运用,记忆就变得十分轻松。”

实践证明,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越贴近,其学习的兴趣和识记的效果就越好,期间的思维活动也越活跃。

四、结合高中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诚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引发学习热情,可以从邮票、旅游、动物世界等多种角度进行切入,以充分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但一切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高中地理教学本身旨在通过这些载体,让学生学会思考,结合高中地理学科特点,将看似繁杂、互不相关的高中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出来,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例如:长江大堤上的“万寿塔”塔基为何要“建”在九米多深的地下?你知道原因何在?从中可以揭示哪些相关的高中地理知识?

粗粗一看,万寿塔与高中地理知识能有什么关系,至多因为塔身太重而江堤地质不硬陷入地下的吧!如果没有仔细思考,这一结论很迎合常人心理,但事实上,众所周知,塔基原本是在高出河面数米的江堤上,因年代久远,长江受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并超过塔基,为了保护塔身免受江水浸蚀而在四周筑土叠砖,年复一年,四周越来越高,塔基便“越陷越深了”。那么这个原因本身又是怎样形成的?这就可以联系到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点植被情况:长江上游多穿行高山深峡之中,水流湍急,落差大,植被情况相对较好,即便有泥沙入河,也因流速快而不能沉积。中下游河道流经平原地区,地势低平,使流速减缓,必然使泥沙沉积,抬高河床。通过“万寿塔”塔基低于地面这一普通现象,引发学生进行高中地理方面的逻辑思考,从而达到深化教学的目的。

五、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12.高中地理有效教学初探 篇十二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标准在以往的教学上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 在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教学评价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为我们进行有效课堂教学提供了契机。伴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我在高中地理教学也对有效教学进行了实践与探讨, 认为高中地理有效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创造性地整合课程教学资源

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 但不是唯一的, 我们要转变以往视教材、教参为经典, 为权威, 在教学中严格地按部就班, 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教学观。要减少教学中对教材的依赖性, 创造性地整合课程资源, 要坚持以教材教参为基础, 优化整合其他教学资源。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首先要立足教材, 认真研读教材, 对教材整体把握, 在此基础上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与本班学生的学习的基础与水平进行创造性地运用, 使教材更加本土化, 更符合本地区的实情与学情。其次要认真收集整理其他教学资源。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地理学科也是如此, 我们!不应把学生的学习固定在教材上, 限定在教室内, 而是要引领学生感受大千世界, 在丰富的生活中学习有用的地理。

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也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与基础。没有兴趣的学习只会抑制学生的兴奋点, 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将消极的情绪带到学习中来, 不利于学习活动的开展, 无法取得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们要注重以高中生的学习水平与非智力因素为出发点,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浓厚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要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 激起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情感, 从而使学生在整节课中都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与浓厚的学习兴趣。如诗词导入、音乐导入、多媒体导入、悬念导入、形象导入、联系生活导入、热点导入等等。只要符合高中生的特点, 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就是好的导入, 就可以充分地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段来呈现知识, 千课一面, 不利于知识的呈现, 尤其是一些教学重难点知识的化解。而且长时间接触同一种教学手段, 学生要容易产生疲劳感, 抑制学习激情。在教学中, 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 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表现, 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与形象性, 以提高学生的识记效果, 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切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课堂教学效率。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实现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的结合。

1. 形象教学法。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行教材中也有很多插图, 我们要充分利用地图、图片、插图、多媒体等, 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教学信息。这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 利于学生从大量感性认知中上升到理性认识。

2. 合作学习。

这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重要学习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主学习, 或针对某一问题来展开讨论。这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主动思考, 积极思维, 进行激烈的思想交汇与思维碰撞, 在讨论与交流中达成共识。

3. 互动探究法。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知识不是单一的从教师传向学生, 而是学生与教师间的多向互动过程。教师与学生组成“学习的共同体”, 在学习中共同思考问题, 实现有效的互动, 达到教学相长。

四、运用得当的评价激励学生

13.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篇十三

分析学情与考情,把握教学起点,教会学生学习

教师的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学会获取知识、拓宽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适应高考,适应社会。

1.认真分析学情

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我们都要认真分析研究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教学。

2.认真研究考情

所谓研究考情主要是指研究高考题命题的思路和走向。老师只有知道了考情,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学习,教学、训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到高考时才能“命中目标”。

(1)体验高考实战题,把握复习方向

每年高三复习的第一节课,我都把当年的高考题发给学生,并引领学生一起分析试题的类型,以及各题是从课本上哪章演变来、考哪些知识点。这样做了以后,学生才会有比较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高考。

(2)吃透《高考说明》

首先要读懂《高考说明》。《高考说明》的内容包括: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示例、考试的知识范围。作为教师一定要认真阅读《高考说明》的每个部分,从整体上把握高考的大方向。

其次根据《高考说明》明确当年高考的知识范围。《高考说明》对当年要考察的知识范围有明确的规定,而每年的知识范围较前一年都有所修订,所以,作为老师要留心《高考说明》对知识范围的修订,尤其是修订过的知识范围往往是当年考试率较高是部分,教师对此要心中有数。明确了高考的知识范围才能够集中精力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在复习中也才不会产生遗漏现象。

再次要正确认识题型示例。这几年文科综合的题型有两大类,即“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单项选择题的1至11题,非选择题的36题和39的综合题中的部分题是地理题。高考题中虽然只有两种题型,但是它们的变化是比较大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高考说明》的题型示例和历年的题型来引导学生掌握题型。掌握题型后学生可以通过题型来了解题目的形式,有助于备考和应考。我们只要能够合理地将题型与所学知识和能力要求相结合,就有助于梳理思路,深化对考试要求的认识。

(3)关注有关专家、学者对高考的分析、讲解,把握高考的最新动态

从各种报刊、杂志、互联网、参加省市的高考研讨会等渠道是获取当年的高考最新动态,最新信息的重要途径。

高考研讨会和大家交谈是获取高考的最新动态,最新信息,也是提高自己师德的重要途径。参加高考研讨会,除了听取有关专家讲解外,还可以同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单独交谈,那样收获会更大,所以,每次高考研讨会我都会尽可能和主讲人单独交谈。有一次和中科院院士王极盛探讨了二十多分钟的“怎样把体育锻炼和心理教育结合起来,以及关于中学生脑神精衰弱的一些解决方法”。这对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作用是巨大的。

3.教给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使教学真正回归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具体体现,是高三地理课教学的要求。如果高三还不会自己学习,在高考中注定是要失败的。如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呢?

首先是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高考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时间观念,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制定计划时,老师应该先把自己的总体计划先告诉学生,让学生的计划和老师的计划协调起来。

在整个复习计划中,高一年级地理上下册是重点,因为高考许多题都是以初中知识为载体,用高中的知识点来回答,选修课本是把高一知识加宽、加深。

其次是引导学生认真按照备考的基本环节进行。“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考试、总结”是学习和备考的六个基本环节。尽管这六个环节是老掉牙的东西,但是,真正掌握的学生还不多,而且,无论哪种方法,它肯定要回到这些老掉牙的东西上。但是,在高三讲这六个基本环节的时候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要拿到高三的高度来讲,这样才能够被学生所接受。

学生学习方法

(1)预习

高三的复习备考阶段,每一节课的容量都比平时大得多,如不预习,学生可能会在速度、思路都跟不上老师,一堂课稀里糊涂的,如过眼云烟,收效甚微。据调查,的学生会预习的不足六分之一,这应该引起教师足够重视。

(2)听讲

到了高三复习阶段,有部分学生认为大部分知识是老师过去讲过的,不必再跟着老师复习了。其实地理老师都只专门研究自己所教的地理教学,对地理高考怎样考、考些什么是比较清楚的,老师在讲课之前还要精心的备课,认真组织复习的内容,制定教学方法等,而且复习时,很少是停留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而是要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蕴藏的高考信息,所以不但要引导学生听好课,老师更要讲好课。

(3)复习

复习是咀嚼、消化、吸收,把课堂内容真正拿到手的过程,是透彻理解课堂上所学的概念、原理、公式掌握老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尤其是地图,只有反复看,把地理知识拿入图中才可能记住。

为了能够较好的进行复习,我的做法是除每节课都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复习。同时和地理科代表商量制定出复习每个章节的间隔时间,并且过一段时间,又通过练习、提问等方式检查一下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

(4)作业(练习、做题)

做地理作业时,一定要训练学生一看到题目就能尽快搜索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库,找出本题是应用课本中的哪部分知识。

上一篇:2024【05】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演讲比赛的通知下一篇:机电设备拆装实训目的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