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意味着什么

2024-08-17

高考意味着什么(精选8篇)

1.高考意味着什么 篇一

溺爱意味着什么

一位母亲为她的孩子伤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心理问题的专家。

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你是不是不再给他买有鞋带的鞋子?大人点了点头。专家又问,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弄湿了衣服,你是不是不再 让他走近洗碗池?夫人称是。

专家接着说,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铺,整整用了 1个小时,你嫌他笨手笨脚,对吗?这位母亲惊愕地看了 专家一眼。专家又说道,孩子大学毕业去找工作,你又动 用了自己的关系和权力。这位母亲更惊愕了,从椅上站起来,凑近了专家说:你怎么知道的?

专家说,从那根鞋带知道的。大人问,以后我该怎么办?专家说,当他生病的时候,你最好带他去医院;他要结婚的时候,你最好给他准备好房子;他没有钱时,你最 好给他送钱去。这是你今后最好的选择,别的,我也无能 为力。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存在()着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 这是那些过分庇护孩子的父母亲手挖掘的,掉迸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权利。 (刘燕敏)

评语:从不撒手让孩子自己走的母亲,就只有一直管下去了,因为你的孩子一直也没有断掉奶。

2.高考意味着什么 篇二

什么是点拨?点,就是在关键处的指点;拨,就是在迷惑处的拨正。学生面对陌生的知识领域,面对困难的问题,他的解答往往是茫然的,找不到着力点的,寻不见下手处。这时候,指点一下,给他一个可能选择的思路,给他一点证据,给他一个关键词,给他找些所引的材料,这就是点。学生思考问题,难免逻辑不严密,走入迷宫,辨不清方向,甚至误入歧途,这时候就需要帮他拨正一下,助推一把,搀扶一会,让他回归思维的正途,这就是拨。

因此,点拨不是灌输。点拨者不希望一下子塞给学生标准解答。他眼睛里没有知识的容器,而只有一个活生生的探索真理的孩子,所以他希望孩子自己获得知识,并在这获得的过程中一并收获破解难题的喜悦、走出困境的欢欣、自己寻找的乐趣和肯定了自己能力的自信。本质上,点拨基于一种对学生成长的期许,一种希望孩子自己站起来变得强大的认识世界能力的大爱。点拨拒绝直截了当的所谓“大容量高效率”的答案灌输。

于是,点拨必须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你看重学生的觉悟,你喜欢看到他自己领会和理解,并表达出来。你相信孩子一定会在这一得到鼓励和引导的过程中发掘自己的潜力。即便是他的错误,也会成为你探究的对象,成为你的教学资源,成为你全力以赴去琢磨的内容。这样的真诚与恳切让施教者不放过学生在解答时的一切细节。学生则从这个点拨过程中感到了被重视、被倾听、被关怀、被引导,渐渐积累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所以,点拨最需要耐心。你不一味想着自己的教学进度而是格外关注这个具体的孩子的理解程度,并把这当作此刻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你就不会焦躁和发怒,你会耐心等待。你允许学生结巴、不流畅、不着调,你才会在现场找到他的症结和困惑原因。你因此必须细致,必须亲切,充满鼓励和爱意,让学生尽可能充分地展现自己的真实。而且,你相信这样的等待换来的必定是他一点点地变得更喜欢思考,从而在课堂外主动探究,从而在下一次甚至下下一次更容易找到方向。你要坚信理性的等待绝不会“浪费时间”,而是在获得成长的加速度。

因此,点拨者需要一颗真诚智慧的心。点拨不是越俎代庖,不是教师上场表演,而是给予困惑中的学生适当的帮助。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在提供了足够多的引导后,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在最能调动学生思考的地方发问,然后搭建最合适的桥梁,让学生驰骋在自己思考的田野上。这些桥梁是什么呢?

比如,给学生一些事先设计好的句式,让他们在套用过程中找见思维方法。

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提醒,提醒他们关注前面已经交代过的知识点,前面学过的公式定理和原理,前面背诵过的诗文。或者是,提醒他们关注文章的开头,关注段落之间的过渡,关注关键词。通过这样的提醒,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证据、条件和理由。

要知道,成长中的孩子思维特点就是不全面、不严密、不细致。你提供给他的不是答案本身,而是获得答案应该使用的资源。这些条件和证据混在一大堆过往学习过的知识里,尚未形成全面完整知识体系的学生可能一时寻找不到。这些理由就藏在一篇文章的某一个地方,但粗心的学生只想着找一个现成答案,而往往忘记了细心认真地研读手中的那几篇课文。这些答案也许跟不同学科的知识相关,但只盯着眼前这节课的学生没有养成广泛联想、互通原理的学习品质。这时候,成熟的教师就需要去帮助他,提醒一下,引发一下,帮助他寻找,帮助他辨认路径。或者,在他误打误撞偏差的时候,给他导正方向。甚至是,教师依靠含蓄又恰切的教学语言,或依靠精心设计的将计就计让学生出错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看到自己的逻辑错误,从而主动纠正方向,带着欢喜进入正途。因为这样的发现,学生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思维成长。

可见,点拨是教育的艺术,是教师能力的具体体现。

3.高考意味着什么 篇三

30多年来,不断完善的高考制度,以及其背后的一整套考试招生体系,对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国家现代化建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当下,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正在被逐渐拓宽,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格局也已经被打破。随着高考改革的逐步推进,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将更加有助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高素质人才。

2015年全国高考,942万考生步入考场。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每十万人口中,只有615人接受过大专以上教育,那一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代大学生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在后来的30多年里,他们中的许多人,成长为国家建设的骨干力量,现在,他们陆续到了退休的年纪。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我国每十万人口中,有8 930人接受过大专以上教育,是1982年的14.5倍,并且,这一数字还在逐年增加。那一年的毕业生,如今已经步入而立之年。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2013年,我国各级高等院校本专科招生总数超过8 000万人,高考改变了这8 000多万人每一个人的命运。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高考故事,而每一个高考故事的背后,都映射着时代变迁。

高考意味着“回城”

时间:1977年至1979年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27.3万,40.2万,27.5万

参考者:吴滨,福建人,现为福建省某机关干部

关键词:恢复高考

再过几个月,吴滨就要退休了。“高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现在的吴滨,是机关里的处级干部,而他高考前工作的单位,早已倒闭。

1969年,吴滨随着父母下放到了福建闽西山区,高中毕业后,他只能去当知青。1976年,他到了当地一家部队建制的机械企业当工人,企业里有3 000多名职工。“住草棚,屋顶上铺着毛毡,企业离市区几十公里,生活、娱乐设施都极差。”

吴滨以为,自己可能一辈子就在这里了,他凭着文笔,成了厂里的通讯员。虽然做梦都想上大学,但也只能拿起书自己看看。

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在工厂里“炸开了锅”,“从得到消息到高考不到半年时间,当时连课本都借不到!”吴滨说。他的父母已经调回福州,到处托人找复习资料,最终通过上海的亲戚才买到了一套。“在当时千金难求呀!”

“白天要上班,晚上点着煤油灯,没看几页书,上下眼皮就打架。准备考试的人很多,有的上半夜复习,有的下半夜,刚好资料可以一起用。”吴滨说。山区蚊子多,他们把脚泡在水桶里,不仅防蚊子,还能清醒提神。“工资只有18元,扣完伙食费,其余全部用于文具和营养品。”

第一年,一心想当科学家的吴滨报的是理科,分数上线了,还参加了体检,但最终落榜。第二年,吴滨更加勤奮,“连最喜欢看的电影都不看,除去上班,所有的时间我都不轻易放过”,结果连分数线都没有达到。

1979年,高考形势大变,过去以“老三届”为主的考生队伍,变成以应届生为主,招生人数也减少了13万。“我们跟应届生比,基础差太多。”吴滨改考文科,如愿考上,并成了全厂的文科状元。

“我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吴滨说,当年他所在的企业早已倒闭,没有高考,现在的命运可想而知。“高考还是一种‘精神’,让我明白,人生要有目标,同时还要有毅力,坚持下去一定会得到回报的。”

高考意味着“吃商品粮”

时间:1982年、1983年

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数:31.5万,39.1万

高考人:李建功,河南人,职业教育学校校长

关键词:城镇户籍,干部身份

李建功至今记得,自己被录取后父亲的狂喜,一向少言寡语的父亲把他抱在空中,荡了一圈,激动地说:“我家出了状元了!孩儿啊,你以后就是吃商品粮的人了。”小脚的祖母则跌坐在了门口,激动地泪流满面,喃喃道:“俺孙子出息了……”“从来没有见过祖母这样幸福地流泪。”李建功说。

李建功是农业户口,在20世纪80年代初,农业户口和城镇户口有很大区别,城镇户口能吃商品粮,享受一定待遇,工作往往也是“铁饭碗”。对于农村子弟来说,高考,是拿到城镇户口仅有的机会。河南是农业大省,人口众多,高考就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桥,为了一口商品粮”。

刚开始的时候,李建功并没有考的勇气,因为高中毕业已经好几年。当时,他在县里的粮店做搬运工,看到几个同事考上了,于是决定参加。

1982年李建功第一次参加高考,书揣在裤兜里,白天搬粮袋的间歇、吃饭的间歇,还有晚上的时间,都用来“见缝插针”复习,但还是没有通过预选,第二年,“卷土重来”的他通过了预选,拿到了高考资格。

从预选到正式考试有一个月的时间,李建功干脆辞职复习。“那段时间,我早晨四点半起床,到学校操场上跑几圈,然后拿上书,坐下来背诵。”早晨,空气清新,一边读书,一边看着树叶晃动在地上留下的斑驳,李建功现在想起来,依然觉得那是件极惬意之事。最终,他被省城的师范学院录取。

毕业后,李建功被分配到市政府工作,在第一批公务员下海潮中,他当过房地产开发商,后来又成了职业学校校长。有时候李建功总在想,从师范学校毕业到最后回学校教学,就像轮回一样。“三十多年过去了,那一年的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也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今年,我的学生也要参加高考。不知道多年之后,当他们再回忆今天,会是怎样的记忆?”

高考意味着“不再穷下去”

时间:2000年

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数:220.61万

高考人:张俊,湖南人,创业者

关键词:扩招

“那一刹那,你觉得人生有点戏剧性的。”

2004年,本科毕业的张俊,到广东富士康所属工厂做一线管理。上班第一天,他就在生产线上发现了高中同学王某。两人毕业于湖南一所有着“高考工厂”之称的高中。“她是班里唯一没有考上的,我则是倒数第二名。”

张俊一直是“淘孩子”,学习成绩欠佳,初中毕业只能上职高。张俊家在山区,耕地少,父亲身体又不好,家境贫寒。后来,他的父亲去求远房亲戚帮忙,借了一万元择校费,把他送进了高中。“按照我的成绩,考大学是没希望的,但我爸也想不出来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不再穷下去了,读书在当时是唯一的路。”当然,这一万元,对于贫寒山区农家来说是天价债务。

高中三年,张俊的成绩一直是“后进军团”,“刚开始还觉得对不起爸爸,努力学,但大家都努力,也没什么效果”。但是,“扩招”眷顾了张俊。

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第一次扩招。1998年,高招录取人数为108万人,2000年则增至220万人。

“我的大学是捡来的。”张俊的录取通知书让父亲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他可能觉得我能跃出苦的‘农门’了。”

2004年,大学毕业生已不再分配工作,毕业于理工院校的张俊同样南下打工。去广东,是湖南、四川青年的主要选择。只不过,大学生到工厂是当干部,高中生只能做操作工。与倒数第一名的同学在流水线上戏剧般相聚,两人激动而又尴尬,但身份已经是天壤之别。

曾经的“淘气孩子”,工作后一样闲不住,在富士康工作几年后,张俊很快利用电气专业知识,创立了一家电气工程公司,两三年后资产达到千万元。后来,他被一次拖欠严重的三角债拖垮,血本无归,很快又二次创业,创立了一家服装外贸企业,如今经营得风生水起,产品远销欧美,并且持有自有品牌。

“淘气孩子就是能折腾,最多就是失败,不怕失败。”张俊坦言,“高考把我带到了这个充满机会的世界,它只改变了当时的境遇,但并不意味着永久改变。如果我没考上大学,我还会创业,现在农村创业成功的比比皆是。”

高考意味着“到北京”

时间:2001年

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数:268.28万

高考人:孙光,黑龙江人,中信高级经理

关键词:素质教育,3+X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出,那时孙光还是哈尔滨第三中学高二的学生。这所中学因推行素质教育而知名,歌手李健毕业于此。李健和孙光一样,都曾是中学艺术节的“焦点人物”。

1998年,高一时的孙光在音乐鉴赏课上迷上了帕瓦罗蒂,从此拜师学男高音。“高二时,听说有文艺特长加分,抱着试一下的想法,我到清华、北大踩点儿。”2000年春節前,孙光第一次到北京。1月的哈尔滨,孙光要穿两条棉裤,而北京只用穿一条秋裤。“那一刻,我就想一定要到北京上大学。”

为了得到录取机会,2001年1月,孙光分别参加了北大、清华、人大、北京交大的艺术冬令营。后来北京交大给了他降分政策。

那一年恰好是“3+X”改革的推广年,推广省份包括黑龙江。“高考每一步改革,对于第一年赶上的考生来说,彷徨感最大。” 每天早上6点起,夜里12点睡,备考的日子,支持孙光坚持下来的,就是北京冬天里的那份温暖。

最终,孙光以录取成绩第二名考上了。“没用上特长加分,但艺术素质教育也让我的人生不一样了。高考至少是一次较为公平的较量。有了高考,我才有机会来北京。”

从今年开始,高考的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被取消。

高考意味着更多选择

时间:2014年

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数:698万

高考人:周思含,北京师范大学学生

关键词:自主招生

关于去年刚经历的那两天高考,周思含的记忆是这样的:数学考完有些人哭着走出来、全部科目还没考完就有人撕书……

周思含保持了轻松的心态,因为她参加了自主招生考试。“我们文科实验班18个人,有十个人都参加了自主招生考试。”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就多了一道保险,按照协议要求,许多人只要过了重点线就可以上心仪的大学。

周思含在高考中超常发挥,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她的两个同学虽然发挥失常,但仍依靠着自主招生协议,进入了预期学校。

这样皆大欢喜的结局在几年前很难出现,周思含的高中班主任告诉她,过去全校分到的名额只有四五个,只能照顾到最优秀的学生,而非真正有特长的学生。

现在的周思含,正在读大一,每天的生活被课业、学生活动、志愿服务挤满。被问及是否适应大学生活时,她的笑容一下被点亮,“太适应了,我一点儿都不想家。”她说。

4.生命意味着什么作文 篇四

是努力。刚破壳的小鸡努力的露出头来,可壳一直紧贴着它的身体。小鸡拼命挣脱,使壳一点一点的脱离身体。这个挣扎的过程是需要不断的努力,或许小鸡懂得这就是生命的起点!

是坚持。上学期的一次体育课,高晟杰脚挽了,原本他可以不参加跑步。但他坚持参加了,忍着痛、忍着泪,拼尽全力向前冲,获得小组第一。这成绩的背后他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啊!

生命的意味还有什么?是拼搏。拼搏对于不同的`人也有所不同:对于爸爸妈妈来说,拼搏是他们在工作的战场上更胜一筹;对于我们来说,拼搏是认真学习,在每次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对于运动员来说,拼搏是让每一次汗水在赛场上体现出最大的价值……

5.梦见涉水意味着什么 篇五

如果水是浑浊的,表示你将处于犯病的危险之中,不得不体验这令人痛苦的经历。

梦见你在水中跋涉觉得不大舒服,这是暗示你的肾脏有疾病,并前已经有阴盛阳虚的征兆了,要特别小心。

梦见孩子趟过清澈的水,预示着你将很是快乐,亦或你将得到上司的看重。

年轻女子梦见趟过清澈但却带有泡沫的水,意味着她最希望得到的结果将得以实现。

久婚不育的女子梦见自己跨过了河预示着将会生一个健康的孩子,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被影响了自己的生活。

当官者梦见自己跨过湍急的大河预示着自己会有升迁之喜,在此过程中可能会经受各种考验,需要坚持本心才能解决一切挑战。

热恋中的女字梦见自己跨过一条大河预示着两个人在感情将会美满,有可能会走向婚姻的殿堂。

已婚的男子梦见自己准备跨过一条大河预示着你们两个的感情有了间隙,你希望能够缓和双方的关系。

病人梦见自己跨过一条大河预示着疾病即将得到治愈,身体会恢复健康,建议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偶尔的进行一次身体锻炼,能够使自己的身体恢复速度加快。

商人梦见自己过了河预示着将会发财,生意上的亏损能够转为盈利。

学子梦见自己过了河预示着将会学业有所成就,学习方面一帆风顺,但是不能太过骄傲,应该努力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心愿。

工作人士梦见自己站在一条湍急的大河面前很踌躇地不知道怎么往前走预示着可能会遇到无法解决的困境,或者是有小人在阻碍你的发展,这个时候你需要小心谨慎行事,多问问信赖的并令人信任的朋友的意见。

梦见你在清澈的水中跋涉,预示你将与他人分享一段易逝但非常难得的欢乐时光。

如果水是浑浊的,表示你将处于犯病的危险之中,不得不体验这令人痛苦的经历。

梦见你在水中跋涉觉得不大舒服,这是暗示你的肾脏有疾病,并前已经有阴盛阳虚的征兆了,要特别小心。

梦见孩子趟过清澈的水,预示着你将很是快乐,亦或你将得到上司的看重。

年轻女子梦见趟过清澈但却带有泡沫的水,意味着她最希望得到的结果将得以实现。

久婚不育的女子梦见自己跨过了河预示着将会生一个健康的孩子,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被影响了自己的生活。

当官者梦见自己跨过湍急的大河预示着自己会有升迁之喜,在此过程中可能会经受各种考验,需要坚持本心才能解决一切挑战。

热恋中的女字梦见自己跨过一条大河预示着两个人在感情将会美满,有可能会走向婚姻的殿堂。

已婚的男子梦见自己准备跨过一条大河预示着你们两个的感情有了间隙,你希望能够缓和双方的关系。

病人梦见自己跨过一条大河预示着疾病即将得到治愈,身体会恢复健康,建议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偶尔的进行一次身体锻炼,能够使自己的身体恢复速度加快。

商人梦见自己过了河预示着将会发财,生意上的亏损能够转为盈利。

学子梦见自己过了河预示着将会学业有所成就,学习方面一帆风顺,但是不能太过骄傲,应该努力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心愿。

工作人士梦见自己站在一条湍急的大河面前很踌躇地不知道怎么往前走预示着可能会遇到无法解决的困境,或者是有小人在阻碍你的发展,这个时候你需要小心谨慎行事,多问问信赖的并令人信任的朋友的意见。

6.24节气霜降节气意味着什么 篇六

气温下降,越来越冷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纬度偏南的南方地区,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离初霜日期还有三个节气。在华南南部河谷地带,则要到隆冬时节,才能见霜。当然,即使在纬度相同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贴地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差异,初霜期和霜日数也就不一样了。霜降时节,凉爽的秋风已吹到花城广州。东北北部、内蒙东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气温已在0℃以下。

“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落叶缤纷。

霜降为什么叫霜降

霜降的意思是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南宋诗人吕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写道:“驿内侵斜月,溪桥度晚霜。”陆游在《霜月》中写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形成露和霜的气象条件是晴朗微风的夜晚。夜间晴朗有利于地面或地物迅速辐射冷却,微风可使辐射冷却在较厚的气层中充分进行,而且可使贴地空气得到更换,保证有足够多的水汽供应凝结。

秋天的夜晚没有云彩,地面上如同揭了被,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以下,靠地面不多的水汽就会凝结在溪边、桥间、树叶和泥土上,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

因为霜只能在晴天形成,所以有“浓霜猛太阳”的说法。有《霜降》诗云:“时逢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荷败千池萧瑟岸,棉白万顷采收忙。”

霜降的由来

今年10月23日,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中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树叶枯黄,片片凋落。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霜降杀百草”,严霜打过的植物,一点生机也没有。这是由于植株体内的液体,因霜冻结成冰晶,蛋白质沉淀,细胞内的水分外渗,使原生质严重脱水而变质。“风刀霜剑严相逼”说明霜是无情的、残酷的。其实,霜和霜冻虽形影相连,但危害庄稼的是“冻”不是“霜”。

霜降的各种习俗

霜降时节,各地都有一些不同的风俗,就像大家都熟知的清明节扫墓、重阳登高、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赏月等等都是长久以来传承下来的节气民俗。关于霜降,百姓们自然也有自己的民趣民乐。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住在农村的人们到了这个时候,则会爬上一棵棵高大的柿子树,摘几个光鲜香甜的柿子吃。片片黄叶如花似梦,与红红的柿子交相辉映,好一幅深秋的田园风景图!不知给人们带去多少淳朴和美好情愫的回忆。

在闽南有一句谚语,叫做“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从这句句小小的谚语就充分的表达出闽台民间对霜降这一节气的重视。因此,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就会卖的非常火爆,有时还会出现脱销、供不应求的情况。乐得卖鸭子的老板们嘴都合不拢了,看来他们也必定会过一个开开心心的霜降节气了。

除了上面我们说到的鸭子、柿子,另有些地方到了这天一定要吃些牛肉。山东农谚更有意思: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看来还真是吃什么的都有啊。

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民俗专家表示,种种趣味盎然的霜降习俗,体现了人们追求身体健康的美好情感,同时,也给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

古人诗日:“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民间也有“九雌十雄”的谚语。蟹又称“无肠公子”。在我国,常见的海蟹有南北海域的梭子蟹,广东的青蟹,雄青蟹育肥后叫肉蟹,各地沿海的黎明蟹,海南岛和乐县的和乐蟹等;淡水蟹则统称为中华绒螯蟹,其下又有河蟹、江蟹、湖蟹之分,主产于长江流域。名品有:阳澄湖大闸蟹、汉川刁汉湖螃蟹、安徽清水大闸蟹、崇明螃蟹、赵北口蟹、胜芳蟹等。

蟹的吃法多种多样,有清蒸,有醉制,也有将蟹肉蟹黄拆下作主料或配料的。较为着名的蟹菜有扬帮的蟹粉狮子头、芙蓉蟹斗;本帮的蟹肉排鸡腰;本帮的清炒蟹粉;苏锡帮的炒蟹黄油、蟹黄扒蘑菇。家常有油酱毛蟹、腐皮咸肉蒸毛蟹、面拖蟹、锅仔蟹等。

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为上等名贵水产。螃蟹的营养也十分丰富,蛋白质的含量比猪肉、鱼肉都要高出几倍,钙、磷、铁和维生素A的含量也较高。

7.深港通的来临意味着什么 篇七

党和政府对外开放的决心始终坚定不移,中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之下稳步拓展,中国的资本市场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也一步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开放走向更加开放。两年前沪港通的开启标志着两地股票二级市场互联互通战略迈出第一步,如今深港通进程的落地不仅可以被视为沪港通的升级版,同时也宣告着这种全新的资本市场双向跨境资金流通模式在实践层面上的成功。至此,两地的二级市场“股票通”战略布局已基本完成。

一、深港通与沪港通的异同

深港通作为沪港通的升级版,对沪港通既有继承也有摒弃。深港通的主要制度安排还是参照了“沪港通”,遵循两地市场现行的交易结算法律法规及运行模式:交易结算活动遵守交易结算发生地市场的规则和业务规则;中国结算和香港结算采用直连的跨境结算的方式,相互成为对方的结算参与人;投资范围限于两地监管机构和交易所协商确定的股票;对跨境投资实行每日额度管理,并同时实时监控,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对投资额度进行调整;投资者遵守其委托的证券公司和经纪商所在地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深股通投资者与沪股通适当性要求基本一致,但对于深股通创业板标的,初期香港证监会仅允许香港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参与。港股通投资者限于机构投资者及证券账户、资金账户余额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投资者。

但由于沪市和深市的股票品种、操作风格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加之深港通的机制设计有所调整,因此,相对于沪港通,深港通也有一些独特之处。

(一)更加理性的市场环境

根据2016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深港通要适时启动。国务院批准《深港通实施方案》,表明决策层认为现在就是启动深港通的恰当时机。这必须建立在市场环境重归正常、监管追责机制渐趋成熟等前提下。只有风险防控机制重新建立起来,深港通才不至于成为影响股市的新变数。从这个角度讲,深港通面市,具有比沪港通更理性的市场环境。

(二)结构差异

长期来看,左右沪市的主要是大蓝筹股,股性相对沉稳,而深市多为互联网、中小板概念的股票,股性相对活跃。以深证300为例,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挂牌的股票数目占比高达55%,在信息技术和医疗保健等“新经济”行业中的可选标的显著多于沪市。此外,深市里的民营企业也更多。沪市的一线蓝筹股主要反映国家政策意志,国家政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力更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沪市的稳定性,但想象空间相对狭小。而深市主要反映的是资本市场的“中国故事”,虽然政策敏感性弱于沪市,但故事性更强,投资空间更大。

(三)投资标的和投资额度

在投资标的方面,相比沪港通,深港通最大的特点是列入的标的个股市值均为较小市值的股票,长期来,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港股市场往往注重大市值板块股票,偏好蓝筹板块,港股1900多只股票,除了280多只中大市值股票外,大部分中小市值的板块很少有人问津,市场长期以来很少有给小股票合理的估值,其中近10%的股票甚至很少有正常的成交量,目前港股市场的中小市值板块整体估值在5-6倍,应该是全球市场最低的,很多小股票PE才1-2倍,PB才0.1-0.5倍,股息率可以轻易到10%,个别的甚至在20%以上,而且这些股票很多都是中国内地的优秀企业,这在内地投资者看来几乎不可思议。

在投资额度上,取消深港通总额度限制,施行与沪港通现行标准一致的单日限额。沪港通有投资总额的限制,虽然这种限制迄今没有发生作用,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投资总额度一直有用完之虞,这实际上给长期投资者带来了无法继续投资的潜在风险。而深港通取消了投资总额限制,消除了这一风险。

(四)作用机理上的差异

由于上海、深圳交易所上市公司股票在风格上存在天然的差异,因此沪港通和深港通在影响以及作用机理上会有些许不同。

首先,深圳交易所股票数量占据了整个A股上市公司的60%,包括深圳主板、中小板以及创业板,与上证股票相比,深交所股票平均市值更小,交易及活跃度水平更高。

其次,从两市公司市盈率和市净率的走势可以看出,自2009年之后深证股票估值水平大幅超越上证,当前深证股票平均市盈率大概是上证的两倍。

再者,2015年以来上证380的换手率普遍低于深证成指和中小创新指数,尤其是中小创新指数在活跃度上要显著领先。

最后,通过对比沪股通和深股通标的股票的差异,能够明显看到深股通标的中小盘股比例明显提升,以深港通方案获批当天收盘价格计算,满足深股通北向标的股中一半以上的股票市值都集中在60亿-200亿。由此可以推断,在未来扩容后,深港通与沪港通的交易特征可能会出现显著分化,二者将形成优势互补的格局。但就目前而言,“深港通”的总体方案设计仍然遵循了沪港通的基本原则,来自两市公司风格及板块差异的影响在短期可能不会得到充分体现。

二、深港通与QFII/RQFII制度的异同

深港通与QFII/RQFII制度都是目前海外投资者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主要渠道。两者在投资范围、投资额度、投资者资格审批等多个方面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资范围及标的

深港通的投资范围为中港两地股票市场特定指数的成分股。相比之下,QFII/RQFII可以投资的资产类别更加丰富,包括股票、优先股、债券、基金、股指期货、资产支持证券等。此外,QFII/RQFII可以参与新股发行、债券发行、股票增发与配股的申购。而投资者暂时不能通过深港通参与股票、债券的发行。

(二)投资额度

目前深港通不设置总投资额度的限制,深股通日额度上限(净买入上限)为130亿元,深股通下的港股通日额度上限(净买入上限)为105亿港元。QFII的总限额之前为1500亿美元,但目前在新的规定下总额度没有实际意义;截至今年7月,实际获得总额度为814亿美元。单个QFII投资者的额度由其资产管理规模自动分配,上限为50亿美元。RQFII的总限额为12100亿,截至今年7月,获批额度为5080亿美元。对单个RQFII投资者不设置额度限制。

(三)投资者与审批流程

QFII和RQFII仅限机构投资者,且对投资者资产管理规模等资质存在要求。除在深港通开通初期买卖创业板股票的投资者仅限机构投资者这一规定外,沪港通和深港通总体上对北向投资者没有限制。而南向投资者的交易门槛为50万元。从审批流程上,由于深港通对投资者的限制相对较少,其审批也相对简单。主要需要投资者委托上交所及联交所会员/参与者(证券公司),经由证券交易服务公司向对方交易所申报。而QFII和RQFII的申请则需要先后通过证监会的投资者资格审批和外管局的额度审批。近期,QFII和RQFII的审批流程有所提速,粗略估计QFII和RQFII的申请需要3-6个月的时间。

(四)资金管理

深港通的资金实施闭合管理,即卖出证券获得的资金必须沿原路径返回,不能留存在当地市场,因此不会产生资本流入或流出的压力。相比之下,QFII和RQFII在资金锁定期、汇出总额上面对一定限制。例如,本金锁定期为3个月,QFII每月汇出资金(本金、收益)总额不得超过其上年境内总资产的20%等。

(五)业务与交易成本

自2015年2月起,深港通投资者可以在两地交易所的限定范围内参与融资融券。而目前QFII和RQFII投资者不能参与融资融券。交易成本方面,由于两地投资者构成、市场竞争环境的差别,南向买卖港股的成本总体上高于北向买卖A股的成本。

三、深港通的重要意义

与沪港通相仿,深港通的主要目的是为内地与香港投资者搭建桥梁,使其可以通过证券公司来购买两地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沪港通、深港通的落地和总额限制的取消,不仅意味着中国以更成熟和自信的姿态在逐步向海外投资者开放资本市场,也标志着沪、深、港三个各具特色的交易所将形成更有效的互通互补。

(一)形成统一大市场,实现优化资源配置

深港通的完成标志着国际投资者能真正投资于代表整个中国经济的股权标的。谈及“沪港通”和“深港通”的效果,最受外界关注的莫过于对资金流向和规模的限制。根据最新政策,深港通启动后将与沪港通一起,不再设置南北双向的资金流动总额度限制,只保留每日净流入额度,即北向130亿元,南向105亿元。总额度的取消意味着中国A股市场事实上已经基本实现对国外投资者开放,这也进一步增加了A股近期被纳入MSCI的可能性。

一旦加入MSCI指数,中国股市就有了与国际市场深度融合的平台,这种融合不仅包括数以千亿美元计的境外投资者资金可能成为A股的增量资金,还意味着国际资本市场运行和管理模式的正式引进。这正是A股制度建设理应借鉴的外部经验。

从市场规模上看,上交所、港交所和深交所的市值分别排名全球第4、7、9,开放后互联的大市场市值则超过了纳斯达克,仅次于纽交所。从资源配置上看,对于额度限制的极大放松有助于增加国内上市公司可比标的,从而使得A股真正融入全球的估值定价体系,弥合单纯由监管和套利互动所形成的不合理溢价。

(二)形成有效互补机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沪、深、港三个市场的结构和投资群体都具有极大的差异性,而彼此之间的互联互通可以形成有效互补。

从盈利水平来看,三个市场的大多数股票都与中国经济的脉动关系密切。

从行业来看,上交所和港交所标的是以金融、能源为主的传统大盘股,而深市则主要包括信息、医疗等新兴产业,其估值水平也远高于沪市与港市。

从投资者结构来看,港股投资者多为海外投资者,且机构投资者比重约为80%,而A股以内地散户居多,个人投资者比重超过80%,这也导致深市和沪市的换手率高居全球前两位。

长期而言,将各具特色的三个市场打通对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意义重大,沪、深、港三地的资本市场融合还涉及离岸人民币的交易、结算、信用保证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课题。三地经验的累积,对于未来的沪伦通以及其他国际资本市场的开拓,具有试验田的意义。

(三)深港通对资本项目管理的影响

在中国存在资金流出压力的情况下启动深港通,反映了决策层对资本项目管理有了更科学的认识。许多人担心,资本项目的放开,可能加速资金外流,导致国内出现资产荒。而相关研究表明,短期的跨境资本流动对于大国的市场冲击力影响没有想象的那么大,特别是中国这样的外汇富裕国。从资本市场开放还是从利率市场化开放,或者并行,什么样的开放次序都不会导致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开放失控。何况,每日投资额度限制增加了资本项目开放的安全系数。

四、深港通带来的监管挑战

而深港通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一步,在对中国资本市场和中国投资者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对我们的监管水平和监管能力也提出了巨大挑战。

(一)如何实现监管平稳对接

沪港通在两年前启动,其后两地股市经历了股市狂潮。经历了2015年内地股市的震荡,2015年8月与2016年1月人民币的波动,大家始终感受到金融体系需要持续优化,否则危机随时会出现。此外,由于内地资本市场与国际性市场接轨,大家会担心环球金融大鳄是否会通过沪港通及深港通扰乱A股市场,最后,不少人士也担忧港股出现A股化的情况。因此,尽管有沪港通打前站,但考虑到两地监管制度、企业管治以及投资者的特征存在的差异,沪港通实现后的监管仍不轻松。

(二)深港通一些配套措施仍待完善

目前,深港通的的框架虽然已经宣布,但是具体纳入深港通的企业名单尚未公布,市场将有猜测,是否被上市公司炒作、甚至被“有心人”作为借口滥用以愚弄投资者,目前尚未知晓。要纳入深港通,存在门槛市值限制,为避免深港通标的股变动过于频繁,计算的方式需要相当谨慎。这些都需要一系列详细的制度安排去解决。

首先是各种制度安排,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在国家部委层面,中国证监会要会同相关部委出台深港通业务相关规范性文件和配套措施,包括税收以及方方面面的制度安排;第二个层面是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将就跨境监管和执法合作、投资者保护等进行磋商,对现有的沪港通下的MOU、投资者教育等制度安排进行补充和完善;第三个层面是两地交易所和结算公司要签署互联互通的合作协议。

其次是技术准备。这有四个层面:两地的交易所要有各种技术准备,包括测试、仿真模拟交易等安排;结算公司有自己的技术准备;券商有自己的技术准备;投资者教育,投资者也要对对方市场进行了解,要做一些准备。

在此期间,投资者必须多了解两地市场的特征、区别以及当中的风险所在,特别是两地中小型股的特征,监管机构、交易所及业界必须加强教育培训,深港通的特征始终在于中小型企业,风险肯定较高。两地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存在差异,而差异可能会导致两地股市的估值无法平衡。

(三)资金外流风险需要密切关注

沪港通资金流向经历了四个阶段。初期呈现“北热南冷”的格局,北上多一些,南下的稍微少一些,2015年4-10月形成一个比较平衡的状态;2015年年底南下资金又超过了北上,到近期南下和北上规模大致相当。假设深港通开通后,北向额度累计使用达到人民币3000亿,对于深圳股市约人民币15万亿的自由流通市值也仅仅只占2%,不能也不会改变A股现有的投资者结构,未必能在短时间内有效优化A股的投资者结构。针对南下资金,目前美元加息再度升温,投资市场对人民币汇率有着不同的观点,内地走资压力并无消除。当然在人民币加入SDR的初期,估计人民币汇率将会保持相对稳定,但是未来的日子充满变数。若内地所有投资者都可以投资港股,不存限制,是否会出现蚂蚁搬家式的外汇流动值得注意。由于内地投资者可以对冲人民币的贬值,未来极有可能出现明显的资金外流,不可以不防。深港通是否会成为资金外流的新渠道,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温天纳.如何看深港通监管难题[OL].腾讯证券,2016-8-25.

8.春节意味着什么 篇八

丈夫说,春节意味着放假,意味着走亲访友,不但要提前准备好给老人和孩子的礼物,还要制订好应酬的时间表……

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说,春节意味着彻底放松,可以不上补习班,不做作业,很爽;春节意味着回老家,可以和堂哥堂姐们一起贴对联、放鞭炮,一起东跑西颠地玩各种很“土”但很有趣的游戏,还可以吃到奶奶炖的香喷喷的土鸡,炸的酥脆的麻花……想起这些,儿子的眼神里流露出快乐和向往。

对我来说,曾经甚至比儿子更喜欢过春节,喜欢春节的喜庆、热闹、祥和,喜欢大红的灯笼、漂亮的衣服……似乎“春节”本身就是一个美好而温暖的词语,想到春节,就让人心生欢欣、充满希望。但,不知什么时候,我对春节的感觉开始由欣喜变得“麻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我来不及盼望,吃穿用的物品随手可得,我也不会再对春节的新衣和美食充满渴望。春节放假前,当我连续几个周末穿梭于各大商场,绞尽脑汁为家人挑选礼物时,当我在拥挤的火车上,急切地期待着赶快回到千里之外的老家时,难熬和疲惫早已侵占了快乐和欣喜……

儿子对春节的美好记忆都来自于老家,来自于家人团聚,来自于母亲的精心准备。每次为了迎接我们归来,年近六旬的母亲总要忙碌一阵子,想来她也很累,但她却总是一如既往,乐此不彼。

“为什么您不觉得累呢?”有一次,我忍不住问母亲。

“不为什么,什么都不做那还叫过年吗?过年就图个团圆和喜庆。再说,看着你们吃好了,我心里才踏实。怎么会累呢?”

母亲朴实的回答让我顿悟。

作为中国人,多少年来,母亲—直坚持着春节的传统习俗,而正是千千万万像母亲这样年复一年的坚持,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得以继承和发扬,而年轻一代的我们,却只是把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挂在了嘴边。

当母亲把平日里对儿孙们的惦念,把对儿孙们无私的爱,全部融入到精心的准备中时,她又怎会在乎油烟的熏呛和些许的腰酸背痛呢?

上一篇:出国留学美国申请的经验分享下一篇:锚杆拉拔试验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