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新闻写作漫谈

2024-12-06

通讯员新闻写作漫谈(精选6篇)

1.通讯员新闻写作漫谈 篇一

在《

》编辑部通讯员新闻写作培训班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在这里举办2015《 》编辑部通讯员新闻写作培训班,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全市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大蒙自市的对外宣传和新闻宣传力度,进一步营造蒙自的良好宣传氛围。为了办好这期培训班,我们进行了精心的筹备,并荣幸地邀请到了《 》、《 》社的领导和专家来授课指导,在此,我代表市委和全市新闻宣传工作者及新闻写作爱好者,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大家平时工作都很忙,希望大家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向新闻界的专家领导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新闻业务素质,研究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开创新闻宣传工作新局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我市的新闻宣传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下面我讲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总结过去,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的紧迫感 近年来,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和中心,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在宣传全市重大决策部署,报道各条战线先进典型,展示新形象、新业绩,正确引导舆论导向,维护社会稳定,弘扬先进文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各级党报党刊发稿数量不断增加,稿件质量不断提高,在全州保持了前列位置,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为社会政治稳定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全市新闻宣传工作呈现出对内宣传富有成效、对外宣传成绩斐然的喜人局面。尤其是广大基层的通讯员们,心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之情,克难攻坚,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笔耕不辍,为宣传本单位业绩、树立蒙自形象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应该说,广大通讯员队伍是一支政治可靠、作风过硬的队伍,是一支富有战斗力、富有奉献精神、值得信赖的队伍。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不足。我们与其他县市相比,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我市新闻宣传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个别单位对新闻工作不够重视,基层报道队伍不够强大,写稿不够多、投稿不踊跃、稿件质量差,整个新闻报道队伍的业务素质急需进一步增强,等等。

二、围绕大局,努力推动宣传报道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把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根本任务,适应新常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弘扬正能量,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思想共识,营造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舆论氛围,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产业和事业,宣传干部队伍的建设,为“四个全面”提供有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当前,市委、市政府各项重要工作和重点工程正在稳步推进,对全市新闻宣传工作高度重视,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新闻宣传战线紧紧围绕全市大局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加强学习,发挥职能,尽职尽责,为干事创业鼓劲助威,为加快发展摇旗呐喊,大力倡导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弘扬兢兢业业、扎实苦干的优良作风,宣传干事创业的典型,宣传想干、实干、会干、干好的典型,宣传工作抓得准、抓得紧、抓得实、抓得细的典型,进一步为跨越发展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舆论环境。面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广大新闻战线上的同志们要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努力推动全市宣传报道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认真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要搞好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工作,必须从加强学习入手,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广大通讯员要吃透政策,紧跟时代步伐,做好结合文章,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唱响科学发展主旋律,在打造好形象、提高影响力上大做文章,努力把新思路、新举措、新成就宣传出去,把美好前景、发展潜力宣传出去,把自己的特色优势宣传出去,把涌现的先进典型推介出去。第一,要把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理论武装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解读好“四个全面”,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会用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去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第二,要学习好市委、市政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服从大局、服务中心、宣传政策是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职责。所以,我们要时刻关注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工作重心,只有掌握了政策精髓,我们的新闻工作才有了风向标、指路灯,工作起来才知道从何处下笔,往何处用力。第三,要学习好业务知识。形势在发展,社会在变化,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新闻本身的不断发展变化,对通讯员业务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更新新闻知识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新闻工作者要通过学习,把握新闻发展的规律,力求出好稿、出大稿、多出稿,把全市宣传报道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同志们,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通讯员队伍,对于增强全区新闻战线的整体实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新闻宣传水平,至关重要。希望大家不负市委、市政府的重托,努力学习,扎实工作,进一步开创新闻宣传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通讯员新闻写作漫谈 篇二

把握军事新闻事件特有规律

作为一名军队基层的新闻工作者, 对待有关军事新闻事件要把握其特有的规律, 即事件本身有鲜明特色, 真实感、形象感、亲切感, 还有军事新闻事件的客观真实性、时效性、思想性、伦理性、大众性。军事新闻要求广大的军队基层通讯员在整理新闻素材时要突出特色, 求实创新。军事新闻大概有以下五个方面:严格遵守政治纪律;深挖军事事实的意义;紧跟最新军事动态;巧妙保守军事秘密;军地兼顾拓宽视野。首先, 在处理军事新闻事件上要着重事件本身的客观真实, 鲁迅先生说过写文章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新闻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 新闻语言在运用上必须保证真实可信, 要用事实说话, 它应该如实地记叙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具体的人、事、时间、地点和经过, 以及具体形象的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等, 切不可主观臆断或以偏概全。身处在枯燥的军营中写不出什么实质内容是一些基层通讯员常遇到的头疼问题, 因而把握军事新闻事件的规律, 善于用新闻的眼光去发现新闻, 是新闻报道的关键。

别出心裁做标题

新闻标题的结构:新闻标题由主题和辅题组成。辅题又由引题和副题组成。主题是新闻中的最主要部分, 说明新闻标题中最主要的事实和思想;是新闻标题中的最核心部分, 即发生了什么。辅题的作用在于说明主题或加强主题的气氛和力量, 协助主题共同完成标题的任务。新闻消息的构成包括标题、导语和主题。标题, 也就是新闻的题目, 像人的脸面一样重要。军事新闻要负责宣传我党我军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 要报道军队生活中的新事物、新特点、新成就、新经验、新人物、新风尚;标题的制作贵在醒目、得体、生动形象, 能够吸引读者,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军事新闻标题既要铿镪有力, 又要温情动人, 细节体现在因不同而特别, 用词精准审慎。如《深圳国防教育基地在密切军政军民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3年接待市民军训25万人次》一文刊登在《深圳特区报》 (2006年7月30日) , 深圳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自1993年成立以来, 一直在对广大深圳市民普及国防教育, 每年为当地在校学生进行军训, 成为部队和地方联系沟通的桥梁, 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上述主题突出了深圳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联系当地驻军和地方的作用, 辅题用准确的数据交代了国防基地历年来对深圳市民普及国防教育所取得的重大成绩, 笔者所做的标题使读者在短时间内明确了深圳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的职责和作用, 加深了阅读的兴趣。俗话说:“货看一张皮儿, 文看一个题儿。”通常一篇报道, 标题有吸引力, 读者就会走进“大门”去“里面”看个究竟;标题没有吸引力, 读者就会在“大门”前一晃而过, 不会再向“里面”迈进一步。新闻标题的结构方式、写法很多,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在标题撰写上必须下工夫。新闻界有“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 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 三分之一时间写主题”这一说法。

内容翔实, 突出特色, 创新求实

军事新闻的内容是否充分翔实、立意是否有创新、选题是否突出是写好一篇新闻报道的重要标准。新闻界有人把新闻敏感称之为“新闻鼻”和“新闻眼”。新闻敏感指新闻从业人员或是通讯员发现和判断新闻的能力, 是一种职业敏感, 这种敏感使军队基层新闻工作者或是通讯员可以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迅速发现新闻线索和发掘新闻题材, 它是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锻炼培养出来的特殊素质。

有一次, 笔者在某基地采访时, 刚吃过晚饭, 正在接受训练的防空民兵作战分队就开始集合看电影。此时, 我看到该连预任连长走到门岗前, 把站岗的值班民兵替换了下来, 一连之长端着“八一杠”在门口站岗, 让战士们去看电影。这件事让我觉得很有意义, 就把所见所闻写成了一篇小稿, 题目叫《这班岗由我来站》, 小稿字数400多字, 配上连长站岗的照片, 不久后就在《战士报》、《中国民兵》等报纸杂志上刊登发表出来。如果当时不思考, 没有把这件事当成“事”, 就不会写出这篇小稿来。新闻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左右, 就看你会不会发现了, 这需要军队基层通讯员用自己睿智并且深邃的“新闻眼”去看、去观察, 用灵敏的“新闻鼻”去嗅。新闻敏感是一个大的概念, 有方方面面的知识融在里面, 需要通过大量实际工作, 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军队基层通讯员要搞好新闻报道工作, 就应注意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情, 随时处于采访状态中, 在工作中实践, 在不断实践中进行总结、摸索提高。军事新闻作品不仅应该反映训练、教育、后勤工作, 也应该报道广大官兵关心的日常生活;不仅要抓八小时以内, 也应该抓八小时以外的题材;不仅要让官兵听到军号声、刺杀声, 还应该让官兵听到读书声、音乐声、球赛声、欢笑声;不仅要让官兵闻到火药味, 还应该让官兵感受到浓郁的人情味。这样, 我们的新闻敏感就会不断地增强。军队基层通讯员与其挖空心思想题目、找点子, 不如融进实际工作中, 关心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 哪怕是一件小事, 在摸清了其前因后果之后, 说不定就是一个很好的报道题材, 在无意间就能抓住线索, 写出好的有特色的新闻。

善于在“草丛”中寻找“子弹”

农村有句土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广大的部队基层通讯员来说, 找到有特色的新闻素材, 写出反映部队生活面貌的新闻报道就像在草丛中寻找子弹一样。军队基层通讯员生活在一块不大的天地里, 不能像军区大记者那样到处跑, 如何在这片“草丛”里找出“子弹”来呢?通讯员要在“草丛”中找出“子弹”来, 就必须锻炼写作的基本功, 必须具备“五勤”:一是腿勤, 多跑、多接触基层官兵的生活实际。二是眼勤, 多看、多观察。三是嘴勤, 遇事多问, 打破沙锅问到底。四是脑勤, 勤分析、多思考, 遇事多问为什么。五是手勤, 勤记、勤写, 把看到的和听到的各种材料、记录累积起来。基层通讯员的“子弹”从哪里来呢?有些军队基层通讯员因每日苦于没得写而烦恼。其实在军队基层, 鲜活的新闻随处都有, 就看你有没有发现它, 有没有深入去挖掘它。在基层, 有的通讯员缺乏新闻敏感性, 见到什么写什么, 上面传达什么, 他就鼓捣什么, 写的稿子只见皮毛没有血肉。没有掌握抓新动向、新事物、新成绩、新风尚、新问题的本领。发现新闻线索的简捷途径有很多,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争取单位主管的同意, 列席有关会议, 以便了解上级意图, 掌握全面情况, 搞好新闻工作。

2.结合自己单位的实际, 同其他兄弟单位比较一下, 自己所在的连队单位有哪些事情需要从新的角度、新的思路去报道。

3.要处处留心, 做有心人。一件事情, 别人当故事听, 听完了就完了, 而通讯员不行, 要多听多看, 还要多想, 只有处处留心、时时用心, 才能发现报道线索, 线索多了, “子弹”就好找了。

4.学会跟踪追击。发现线索后, 就要跟踪追击, 认真采访, 用最快的速度把新闻抓到手, 采访完当事人还不算完, 还要把有关的人采访到。

通讯员应该随时处于采访的状态中, 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事物都要注意、都感兴趣, 许多好新闻, 并不都是端端正正坐在会客厅里采访出来的。我们基层通讯员应该向老新闻工作者学习, 采访时不要“背鞋找脚”, 带框框, 对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也要认真细致地采访, 不能认为这方面的事情自己了解, 知道个大概就写。采访时要注意细节, 要掌握特点。比如军事训练, 每一批民兵都差不多, 如果你了解个轮廓就写, 就会一般化, 写不出特色;如果你认真采访, 深入分析, 就能写出具有个性的报道来, “子弹”就是从勤奋的工作中来, 这就是答案。

参考文献

[1].方延明:《新闻写作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3.新闻通讯与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 篇三

(2011,2,25在全市统战系统写作培训班上的讲课 金明德)

一、通讯和报告文学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叫通讯

1,通讯的涵义:通讯是新闻体裁中的一个种类,是一种比较详细、深入、细致、生动的新闻报道,是一种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的新闻体裁。

2,通讯的基本特点。通讯具有语言活泼、形象生动、场景真切、细节感人等显著特点,因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3,体裁。体裁就是文章体例和章法的总称。体例是指文章或书籍的体制和规范,它反映写作和编纂的格式与要求;章法主要指文章或作品写作与谋篇布局的方法(这里的写作包括撰写和创作,不但文章讲究章法,书画创作也讲究章法),章法反映写作特点和风格。二者结合便是体裁。通俗地理解,体裁就是文体的裁定。常用的新闻体裁大体有消息、通讯、特写、速写、侧记、专访、故事(新闻故事而非文学故事)、综述等。而通讯便是新闻体裁中最重要的体裁之一。

4,通讯的种类: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等。最常用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1)人物通讯:是以报道人物为主要内容的通讯。其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1)体现时代背景特征;(2)刻画人物形象和个性;3,用人物语言、心理活动和具体行为来围绕主人公所发生的故事来表现人物;(4)有场景描写和生动的细节。

(2)事件通讯:是以重大的或寻常的事件为报道的通讯类型。是记述新近发生的,典型的、人们普遍关注的、有教育意义的新闻事件。它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的、振奋人心的典型事件和突出事件;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截取一个或若干个片断,进行细致详尽的描述,揭示事件的深刻含义;还可以是若干事件的综述。

写事当然离不开与事件有关的人,但它不像人物通讯那样着力刻 划人,而是以事件为中心,在事件的总画面中,写人是为写事服务的。

事件通讯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1)叙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2)事件情节线索要清晰;(3)叙事要生动,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突出重点,有详有略;(4)在叙事中要选好人物,写人物时注意精练、并用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形象为写事件服务。

当代中国最著名的通讯有穆青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陆佛为、廖由滨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还有《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等。其中前2篇是人物通讯,后一篇是事件通讯。

(二)什么是报告文学

1,报告文学的产生。19世纪上半期,当时中国刚有报纸,就出现了一种散文与新闻相结合的文体,这就是报告文学开始孕育的时期。鸦片战争之后,出现了第一批初具报告文学雏形的作品,但只是到了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才明显具备了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梁启超之后,报告文学作品慢慢多了起来。“五四”运动为中国的思想、文化带来深刻的变革,报告文学在题材和思想内容上取得了巨大突破。梁启超、鲁迅、谢冰心、瞿秋白、柔石等作家们都积极写作报告文学。除坚持一贯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宣扬外,同情人民生活疾苦、揭露帝国主义建军阀罪恶、寻求中国出路、赞扬苏俄革命、表现北伐革命等思想内容更多地表现在他们的作品中。作者们多以亲身经历的事件为素材,作品的抒情性大为增强。但是到这时,作者们尚没有文体的自觉性,“报告文学”这一名词直到1930年才正式被引进。我国当代最有影响的报告文学是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徐迟的《歌德巴赫猜想》、刘宾雁的《人妖之间》等。

2,报告文学的涵义。顾名思义,就是用文学手法写成的关于人物和事物的调查报告。当然,它不同于论文式的调查研究所形成的调研报告,报告文学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报道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体裁。作为一种介于通讯和小说之间的文体,它具有强烈的人和事的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3,报告文学的特点 报告文学兼有新闻、文学和政论三种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特别是人物、事件、时间、地点、过程和 结果等六大新闻要素齐全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用文学的语言进行 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和生动性;政论的特点要求点睛性和抒情性,发表作者的看法,抒发作者的感情。说它是报告,因为就题材而言,它必须选择真人真事的新闻材料,迅速及时地反映生活;说它是文学,因为就表达而言,它借用文学的表现方法,形象生动地再现生活;说 它是政论,因为它在描述人物和事件的关键时刻发表看法和抒发感 情,甚至提出思考。所以它是新闻与文学的结合,直接描绘现实生活 中各种典型人物和事件,敏锐地提出和回答社会生活中迫切需要解答 的问题,从而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并启示、教育、激励和鼓舞人们 更好地投入到当前的社会生活和工作中。

二、通讯和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

(一)通讯的写作方法

1,通讯的主要写作手法。通讯作为一种新闻体裁,其主要写作手法有叙述和描写2种。

叙述:就是通常所说的交待和讲述,这也是消息报道的主要写作手法。即用直截了当的直叙,告诉读者什么人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结果怎么样。至于过程,则用最概括的文字简略叙述。

描写:则与叙述完全不同,它是通过对人物、场景、人物语言、人物行为、事件过程和结果的细致描述、刻画,来反映人物的形象、内心世界、事物的本来面目和深刻背景等,从而揭示人物和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与客观必然性。对过程的描写往往是通讯写作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揭示人物心理活动和事物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曲折性和复杂性,使之真实可信,有感染力。

但是,一篇通讯决不能只用一种写作手法。比如只用叙述,那就不叫通讯而是一般消息报道;只用描写而不用叙述,许多确切的绝对的要素就无法交待。比如时间,只能用叙述而不能用描写,何年何月何日就是何年何月何日,怎么描写?即使在时间前面描写了一大段背景,最后还得直截了当点出时间,还是叙述;有时因为某些要素必须略写,也只能用叙述而不用描写。总之,叙述和描写兼用,是通讯写作的基本方法。至于何时用叙述,何时用描写,这要看行文需要,也是写作技巧的反映。

2,通讯写作的文字语言要求。准确严谨,鲜明生动,具体真切,通俗易懂,多运用琅琅上口的群众语言和适当引用主人公的语言,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是通讯文字语言的根本要求。文字语言取决于作者的学识基础、阅历基础、文化基础、中文基础、词汇基础、实践基础、文字功底和文学功底等。我们通常所说这篇通讯的文字语言好,就是指作者这些扎实的基础和功底在文字上的反映。

当然,文字语言和主人公语言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是作者用以承载整篇文章的载体;后者是文章中人物的话语,起揭示人物思想、刻画人物形象、加强意思表达等辅助作用。

3,人物通讯写作的特点。一般有两种写法,一是对人物一生或是某个阶段、某一个方面,作比较全面的描写报道;二是对人物作侧面的描写报道,抓住某个特定的行为、事件和情景,挖掘开去,把人 物的精神、特点写出来,以点带面,以小见大。一般情况下,只有已经过世的人物才作全面描写报道,如正面人物雷锋、焦裕禄等;绝大多数人物通讯,都是侧面描写。比如我们这次要写的人物,就是抓住他们在做好中国共产党“挚友”,重点是参政议政方面的事迹,来反映其风貌、智慧和贡献。

不管是哪一种写法,人物通讯都具有以下共同写作特点:(1)写人为纲,写事为目;(2)缘事而起,因事及人;

(3)表现精神境界,反映时代特征;

(4)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对人物深入体察和注入激情,在思想感情上息息相通,深刻理解先进人物并与之共鸣;

(5)榜样意义。人物通讯所描写报道的人物必须是在某一领域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特点,对广大读者和受众有启迪、教育、引导或教训(如反面人物)作用。

4,人物通讯具体写作程序和具体方法:

(1)采访调查。这是写任何文章都必须做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写作的根本前提。采访调查的目的是收集素材。搜集素材的基本原则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就是说,当确定了采访对象后,就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反复的采访调查,搜集的素材越多越好。而所有采访调查收集的素材,可以分为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一手资料是指采访者亲自采访的来得素材,二手资料是指被采访者或者相关人员提供的现成的相关文字资料。

采访调查的五字诀。采访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不外乎“听、看、问、记、搜(搜集间接资料)”。其方法有正面采访和侧面采访,或者说直接采访和间接采访2种。正面或直接采访包括面对面单独采访、考察现场等;侧面或间接采访包括采访与主人公相关的有关人员和搜集二手资料等,具体形式可以是单独采访,也可以集体座谈。因为素材搜集多多益善,所以采访调查要不厌其烦。只有搜集了尽可能多的素材,写作才能得心应手。

【例一】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本人在建设兵团和煤矿搞宣传工作。那时各级每年都要开祝捷表彰大会,树立战士、工人和干部中的先进典型,大会的重要议程之一就是印发和宣讲他们的先进事迹。这些事迹材料的体裁要求就是通讯或报告文学。当时自己只是一名初出茅庐的青年写手,分到任务后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拿出作品初稿,然后开 讨论会,经层层审查,反复修改,直至通过为止。为了争取“一次成巷”,减少反复,唯一的办法是“笨鸟先飞”,多下功夫。面对自己并不熟悉的人物或集体,最奏效的办法就是深入采访调查。先作出采访计划,再按计划预约主人公,给出一定的时间提前量,让他有所准备;届时面对面进行采访,从工作、学习、生活甚至家庭各方面都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当然个人隐私除外),一面听一面记录,尽可能将对方所述全部记下(这又培养了速记技能)。先进人物一般比较忙,很少有集中的时间,因此采访也不可能一次完成。那就2次、3次、多次(注意,2次以后的采访必须是对话式的,采访者要主动引领话题)。这是正面的直接采访,感觉差不多了就进入侧面的间接采访调查。

侧面或间接采访调查首先分期约好主人公所在的班排、班组、领导、同事、家属甚至邻居,然后分批举行集体座谈或单独交谈,不管有多少层次都要逐一完成采访计划。因为在煤矿,绝大多数先进典型都离不开井下作业。因此采访调研少不了在井下掘进头或采煤工作面上进行,事先被采访者并不知道。而我们则悄悄地“混入”掘进头、采煤面同工人们一起干活(我们本来就是井下工人出身,那些活儿都会干,且经常在井下出现,因此并不显眼),一面细心地观察被采访对象在劳动中的表现,挖掘其与众不同的地方;一面躲在铁柱子后面在矿灯照耀下记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即使平时没有特定的采访任务也是如此,这叫随时搜集和积累素材)。

这样,一个典型往往搜集的一手资料就是满满一本,再加上二手资料,在起草写作时摊了一桌子,任你选用。所以写的材料往往一次通过,提前完成任务。领导一看你有潜力可挖,再分你一份甚至2份任务。有经验的老写手就教你一个“偷懒方法”:写好后别交,等到离开会还有几天再“及时拿出”,就不会再分你新的任务了。我想:多写何妨,不就是多吃点苦,多练练笔嘛。

如果采访调查马马虎虎、走马观花、蜻蜓点水,那么写作时必定捉襟见肘,无米之炊,再挖空心思也决然写不出好文章来,甚至写不出文章。

【例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市经委《企业与改革》和市政府《常州月刊》杂志当主编,经常到基层和企业去采访,回来后必有文章在各级报刊发表。编辑部里有的年轻人也跃跃欲试,这是好事。下去采访时必带上他(她)们。可是到了基层,有的在听讲时不记录,还经常开小差;考察现场时“相拢灌着手”,只带耳朵不动手不动脑,既不记录也不提问,回来后两手空空,怎么也写不出文章来。无米之炊嘛。于是单独下派采访,多给锻炼机会,有的因平时懒于学习,不关注经济与社会发展,脑子里一片空白,也采访不到有用的东西。问起发现什么了没有?轻描淡写地说“没什么可写的地方”。其实还是采访功夫不到位。

可见,采访调研是写好文章的第一程序,也是第一方法。

(2)确立主题。确立主题就是根据采访资料,选择最能反映人物或集体精神的主题,即通常所说的主题思想。一般情况下可以先设定几个相关的主题,经过反复阅读采访资料最后精选出一个主题。确立主题时立意要高,即通常所说要高起点高标准。当然要注意实事求是,不能随意拔高,这与立意高并不矛盾。

(3)提炼标题。围绕所选主题,提炼出几个相关标题,作为文章题目。要正确理解和处理主题和标题的关系。主题是标题的基础,标题是主题的反映。确定好的标题十分重要,它是文章的眼睛。这双眼睛有没有魅力,吸引力,至关重要。当然,好的标题并不是在写文章之前就能一次确立的,需要在整个写作过程和反复修改过程中不断提炼和修改出来的。

(4)拟立提纲。用创作的行话叫构思。拟立提纲的依据就是采访资料。在反复阅读采访资料过程中,脑子里开始勾勒人物形象,勾勒事件场景,勾勒整个文章的框架。拟立提纲是写文章的重要环节,必须反复构思,反复调整,并且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不断修订。

在拟立提纲过程中有一重要程序不能忽视,就是提炼二级标题。方法与提炼主标题大致相似,但是要尽可能相互对称。当然也可以不用二级标题,而用序号分割层次。二级标题反映文章某一部分的主题,序号则隐藏这部分的主题。

(4)分配素材。提纲拟立过程中其实已经在分配素材,提纲本来就是根据素材来拟定的。只不过拟立提纲后要对所有素材再进行一次检查和再分配而已。什么素材放在第一部分,什么素材放在第二部分,什么素材放在第三部分,什么素材可用可不用等等,要进行筛选,并在素材旁做好标注,以免遗忘或用错。

(5)起草与开头。起草是写文章的最关键程序。再好的主题,再好的立意,再好的构思,都要通过起草来实现。起草中最难的是开头。万事开头难,写文章也一样。可以加题记,可以引用用主人翁语言,可以借用诗词歌曲民谣或群众评介,也可以开门见山描写某个时段或事件的横断面场景作开头。好的标题加好的开头,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6)正文写作。上述各道工序完成之后,就开始了正文写作。根据个人写作习惯,有的是一气呵成,然后修改;有的是写一段修改一段。这取决于作者对采访素材的熟悉程度。在正文写作过程中,往往会碰到某一部分素材不足、而有的部分素材过多的问题,处理的方法一是调整提纲,二是补充采访;碰到有关数据或专业术语不太清楚不太了解的时候,要及时调度核实,否则将影响写作进程。

(7)结尾。做事忌虎头蛇尾,写文章也一样。人物通讯的结尾一般不用叙述手法而用描写或抒情手法居多;结尾并不体现故事的结束,就像人生道路上进取无止境一样。见好就收,留有余地,刚刚再掀高潮,却嘎然而止,给读者一个悬念,这是人物通讯的常用的结尾手法。

(8)文字处理。通讯的文字处理没有定规,完全取决于作者的新闻敏感、思想深度、社会阅历、文字功底和行文习惯,甚至还涉及作者的知识功底和文学功底。但是通讯文字既要求生动活泼、准确细腻,又要求精练简洁、诙谐风趣、惜墨如金。一句话能用短句的不用长句;一句话能表达清楚的不用两句;需要祥写的细节甚至不惜笔墨;需要略写的地方一带而过,也可以多用排比句高度概括。

(9)注意事项。我这里列出9个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 ① 突出新意,反映时代精神;

② 准确反映人物与周围群众的关系。切忌把先进人物写成独立英雄,一个人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颗钉。前几年有个分配政策叫“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质是以谁投资多少作为衡量“效率”和分配的依据。其实,投资只是所有生产要素中的一项要素,劳动力、土地、技术、设备、产品以及国家产业政策、制度和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等,哪一样不是社会公共资源?况且在中国目前的经济状态下,投资者的资本有多少是真正靠“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累而成的呢?所以此策一出,舆论哗然。本人也早在2002年市委召开的学习“三个代表”理论研讨会上发表的《论“三个代表”与现代社会整合》论文中,在全国较早地对此提出质疑(此文最后获得了一等奖并作大会发言)。后来很多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的批评也不断见诸报端。中央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以后不但不提这种提法,而且在十六大开始反复强调要“更 加注重社会公平和公正”,至少在理论上做了重大改进。所以,在写 先进人物时一定要写出其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而不是孤家寡人。

③ 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如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法,重点是描写手法,鲜明准确地再现人物形象和个性特点。这一点与正确反映人物同周围群众的关系并不矛盾,先进人物总是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和特点,正是这个个性特点才是我们要写他的理由;

④ 从多个角度再现人物个性特点和形象:

A.用人物的行动再现人物个性形象;

B.用人物的语言再现人物个性形象;

C.写好有关事件、环境、背景,烘托气氛再现人物个性形象;

D.抓住个性化的细节描写再现人物个性形象等。

⑤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过程、结果等六大要素齐全,注重过程的描写,这是通讯之所以感人之所在;

⑥ 顺写法或倒叙法相结合。也可以从人物在某个时段或事件中的横断面或纵切面入手;

⑦ 祥写和略写相结合。注重细节的描写,抓住最能体现人物形象和精神的重大事件和行为祥写,其余略写;

⑧ 注意主流价值观和国家政策。主人公的思想行为个性,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做的主要事业,特别是经济活动,比如投资创业方向,产品定位等等,一定要符合国家的各项政策,包括环保政策、公共安全政策、卫生健康政策等等,总之要符合国计民生健康发展的方向,不符合的不能写。

(9)反复修改。是“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这一推一敲,就是“推敲”一词的典故。修改文章有时候花的功夫远远超过起草,整个修改的过程就是全面推敲的过程。从主题到标题;从标题到正文;从层次到段落;从句、词到每一个字;从开头到结尾……都要细细推调,反复修改。修改可以作者自己改,也可以请别人改。笔杆子大体都有个共同体会,自己写的东西往往很难修改,就像外科医生技术再精湛,也很难对自己下手一样。所以请别人帮助修改,往往如窗户纸,一点就通。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此话千真万确。

(二)报告文学的简要写作方法

1,报告文学与纯文学的区别。有一种观点说:报告文学,应当改名为“文学报告”或者“文学新闻”,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 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的新闻体裁。观点不错,但没有必要。

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其实是在通讯写作方法的基础上,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必要的评论。说起来就是这么简单。具体实践还是要紧紧围绕它的四个特点来写。(1)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由于报告文学具有新闻性的特点,其核心是真实准确,而不能象纯文学作品那样可以由作者自己来编造故事、设计人物。报告文学推动现实的功能必须建立在真实反映现实的基础上。真实的人物和事件对读者产生的亲切感、参与感和冲击力,是虚构的文学作品所无法比拟的。这是报告文学经常产生轰动效应,社会影响比较大的根源。

(2)报告文学讲究时效性。即满足广大读者心理上的近切需要。而一般纯文学作品就不太讲究时效性,历史的题材也可以用来创作。报告文学一般不写历史题材。即使引用历史资料,也只是作为必要的背景资料为现实的人物和事件服务的。这一点十分重要。

(3)报告文学的文学性是显著的但不是本质特点。报告文学多种表达方式共用,叙述、描写和议论并重,在既不虚构又不夸张的前提下,对大量材料进行巧妙的概括和提炼,运用形象的语言、精巧的结构,也可以适当运用曲折的情节,并采用各种文学艺术手法反映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人物和事件。所以,它的文学性首先体现在形象性上,报告文学既需要直接诉诸读者,就是说寓报告于文学,又吸收了不少文艺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为了更好地刻划人物形象,报告文学吸取小说的表现手法最为明显,诸如性格刻划、心理描写、环境渲染、细节铺陈等。然而,由于思想与哲理表露的强度,由于外在观察更多和写作发表更快,报告文学仍不是纯文学作品。

(4)政论性是报告文学的灵魂。报告文学实际上是一种强有力的特殊宣传工具,以明显的社会作用为目的。作为时代产物的报告文学,应当强烈地体现时代精神,把具体事实放在全中国全世界的大局中衡量,反映当代人民的意志、愿望和要求。比如以徐迟的《歌德巴赫猜想》为代表的一批科技报告文学理直气壮地为长期受歧视、受迫害的研究自然科学的知识分子歌功颂德;再如刘宾雁的《人妖之间》,揭露大恶霸贪官王守信仗权欺人、为所欲为的罪行以及正义的人们如何同他作斗争的事实。在分析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恶霸贪官原因的时候,作者冒天下之大不韪地批评了“共产党什么都管,就是不管管自己”。这在30年前是多么地惊世骇俗和振聋发聩!需要多大的勇气!尽管他为此付出了政治代价(被定为“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代 表而被迫出走),但是现在的中共中央终于提出了“党要管党”的方针。所以报告文学作家要有成熟的政治头脑和敏锐的眼光,常常发出引领思想潮流的前瞻性观点和警世呼声。

随着改革的进展,一大批为改革鼓与呼的报告文学相继问世,闪耀着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光彩。如张锲的《热流》,李延国的《中国农民大趋势》等,对改革事业作了多侧面的观照和带有历史纵深感的概括。还有一大批报告文学,揭开了长期被封闭的政治经济所掩盖的社会矛盾,反映了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充满了浓烈的参与意识、批判意识、忧患意识和改革意识。政论性可以说是报告文学的灵魂。政论性具体表现为画龙点睛式的议论性语言。这种议论,是在形象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在强烈的感情支配下的一种论断。所以,报告文学的四特点是辩证统一在文章中的。

2,报告文学的写作要点。报告文学写作的基本要求已经包涵在上述报告文学的特点之中,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报告文学写作的几个共同要点。

一是把握时代精神。立意站在时代的高度,产生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笔。

二是坚持真实性原则,不能虚构。纯文学艺术表现心理真实,必须建立在虚构上,运用创造性想象,而报告文学反映客观事实,适当运用再造性想象。读者对报告文学的接受心理首要的就是真实,否则就会抛弃这种文体。

三是大量选取典型细节。小说可以虚构情节,编造故事,而报告文学不能这样,只能在忠实生活本来面目的基础上选取细节。典型细节能够生动地反映主题,确切地艺术地体现人物精神闪光点,表现其气质和个性,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可以说,报告文学是由细节按照不同结构方式组织起来的。以上三个写作要点,适用于所有的报告文学的写作。当然也适用于通讯写作。

由于时间关系,报告文学的具体写作方法不再详细讨论。大家可以找一些范文认真研读。

三、范文解读

4.漫谈书-随笔写作 篇四

当你在人生路上猖狂时,他人早已抱起书细细品味书的韵味;当你在篮球场上潇洒的投篮时,他人早已坐在草坪上背起了书;当你在宿舍里酣睡时,他人早已在教室里奋笔疾书。青春不拼搏,怎能赶上他人的脚步,青春不读书,怎能赶上时代的脚步?

读书,是人一生的追求,我仍记得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那眼眸里渴望读书的信念。我喜欢读书,没有书的日子我感到自己像是与社会脱了节一般;没有书的日子,我的生活变得枯燥无味,没有书的日子我难以入睡,没有书的`日子……书早已成为我的朋友,我最忠实的朋友!

书,是我小时候的玩伴!我记得小时候,没有太多的同龄人与我玩耍,我只好自己沉闷在家里,变得无所事事,我总是对家里带字的东西特别的感兴趣。后来爸爸给我买一些启蒙书让我自己看,我便看的津津有味,晚上,我和爸爸躺在床上,听他讲故事,他绘声绘色给我讲《大灰狼》、《小红帽》、《三只小猪》等故事,那时我觉得所有的故事都来源于大灰狼,大灰狼在我的印象里只有狡猾的形象。我仍记得那个稚嫩的童声唱着:“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妈妈回来了,快把门开开。”的小女孩。听帅气的爸爸讲故事的时光,已然过去。时光荏苒,那些日子不再有,那段时光早已变成最深的记忆……

后来爸爸教我识字,拿着我的小手指着书上的字,说:“金、木、水、火、土……”他一遍又一遍的教着,直到我认识为止。记得我上幼儿园时最喜欢上的课就是识字课,因为我认识了字后回家后就可以教爸爸,那颗幼嫩的心催促着我识字,有时便能达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境界。

岁月随着时间的脚步流逝,我认识的字也越来越多,自然读的书也越来越多,小时候我最喜爱的书是《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每次睡觉前我总要读上几篇才能入睡,我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喜同悲,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感到同情,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而欣慰,为白雪公主最终得到了幸福的生活而高兴……是书给了我一个故事般的童年。

青春一个花一样的年龄,我愈来愈爱读书,我喜欢那一本本《中学生博览》、《知心姐姐》、《青年文摘》,这一切也成了我的枕边书,一本本书摆满了我的书橱,一本本书散发着青春的韵味,一本本记忆了岁月的枯黄。

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我从污浊的泥潭中脱身而出,如果没有它们我会溺死在那里,会被愚笨和丑陋的东西呛住,不能自拔。正是有了书,我的青春更加华丽多姿,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的人生才更有意义!

5.新闻通讯员培训教材 篇五

加强新闻宣传工作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2011年3月)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一、新闻的定义

什么是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目前更新的说法: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二、新闻的特性

1、真实性

2、时新性

3、显著性

4、重要性

5、接近性

6、趣味性在选择新闻事实的时候,可以考虑下列要素来判定新闻价值:

真实性——不仅要求真有其事,而且要求恰如其分地反映实际情况。新鲜性——事物没有变质,没有枯萎。重要性——具有较为重大的意义、作用和影响。接近性——是一种距离上的靠近,一是新闻事实与读者靠得近,是身边的事儿;二是将新闻事实靠近读者,主要是指心理距离。显著性——事实的主体有出众之处,特点非常明显;事实本身有强烈的冲突性;事实牵涉到的人或事有相当的“知名度”。趣味性——事物具有使读者感到意外、愉快,引起读者兴趣的特性。

三、新闻的六要素

新闻的六要素也叫“5个W”,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

When(何时):新闻事实是在什么时间发生的? Where(何地):新闻事实发生在什么地方?

Who(何人):新闻事实是由谁造成的?谁被牵连到这个事件之中? What(何事):发生了什么样的新闻事实? Why(何故):为什么发生这个事件?

也有人认为,除5个W外还应加上一个H(How),即结果怎么样?故也有新闻“六要素”一说。在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中,六要素是不可缺少的,必须在新闻稿中把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

四、新闻价值——选择新闻的重要标准

新闻价值是记者,通讯员在采写新闻过程中判断一个事实或一些事实能否构成新闻,并正确地选择事实的客观标准。

公式:平常人+不平常事、不平常人+平常事、不平常人+不平常事(重大新闻)怎样选择有价值的新闻?

1、看它是否新鲜(时间上新,内容上新);

2、看它是否重要(看内在意义及社会影响);

3、看人们对它关心的程度。(a、看它体现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精神如何?b、看它对国家政策生活和社会进行所产生的影响。c、看它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和影响。d、看它对社会秩序和人们的道德风尚所起的作用如何?)

4、要有读者意识,处处从读者角度思考问题。

五、消息的写作

消息是新闻最主要文体,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简短报道。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是消息的基本特征。消息的写作重点是标题制作和导语的写作上。

消息的基本结构

一、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新闻的题目,是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可以引导人们阅读新闻报道。记者首先考虑的是展示报道的精华并打动编辑的心。新闻标题侧重于标出动态,传神之处往往在某个动词上。制作新闻标题的原则:贴切传神;具体明了,突出主要新闻要素;简练生动。

二、消息头

消息头是消息的标志,主要有“讯”和“电”两种。

“讯”:以邮寄或书面递交的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凡是报社通过自身渠道所获得的本埠消息,一般都标有“本报讯”。

“电”:通过电报、电传、电子邮件、传真或电话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电头”:由新闻单位的名称、发布的地点、时间和发布的形式构成。

消息头的作用:使消息明显区别于其他文体;是版权所有的标志;表明消息来源,以利于读者判断;与新闻单位的声誉紧密联系,迫使新闻单位谨慎的对待每一条新闻,力求客观、详实、新鲜、生动。

三、新闻导语

新闻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紧接在消息头的后面,一般由最新鲜的新闻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

新闻导语的使命:以节俭的笔墨反映出新闻的要点和轮廓,使读者一见即知此消息主要传递的是和新闻信息。

一语定意,为整篇报道定下基调。吸引读者的注意,最大限度的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新闻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1.出语不凡,巧于开篇,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那个新闻要素。

2.抓住事件的核心和精华,突出新闻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脱出一般化,公式化,概念化的窠臼。导语必须与报道主题相一致,必须在导语中糅进包含主题的东西,反映出消息的核心和精华。3.突出最新的内容和最新的时间要素。

新闻由头:时效上、或内容方面较为新鲜,可以以新带旧的新闻报道材料。

寻找新闻由头的方法:由近及远法,找一件最新的、时间要素明确的事情作为新闻由头。现场观察法,把记者在现场观察到的材料作为带动其他材料的新闻由头。避旧出新法,避开陈旧的时间概念,设法突出有新意或易受人关注的新闻事实。

4.要清晰,简明,生动:突出主要事实,尽可能简练,导语里的人名、头衔、单位名称、专用名词不要太多。

5.要吸引和诱导读者阅读新闻的其余部分。构思导语时要考虑后面的内容如何展开。

四、新闻躯干(新闻主体)

一、新闻躯干的名与实

新闻躯干:新闻导语之后、结尾之间的一部分内容。

二、新闻躯干的两大功能:解释和深化导语,补充新的事实。

三、新闻躯干部分的写作要求 1.围绕一个主题取材 2.叙事要尽量具体、充实

具体:围绕报道主题,以生动、具体的材料进一步阐释和深化导语中的内容。

充实:除了补充和完善导语中的内容外,还要进一步提供与之有关的新闻背景和其他新闻要素。3.叙述生动,行文有波澜,保持读者的兴趣。

新闻报道要生动,往往离不开新闻细节。新闻躯干的部分比导语长,回旋余地也比较大,讲究峰

回路转。可以采用叙述、描写、引语等多种表现方式。还要注意顺应读者的阅读心理。4.层次段落要分明,起承转合要自然。

五、新闻背景

新闻背景:与新闻人物、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一定环境和历史条件。新闻背景材料:与新闻背景有关的环境与历史材料。

(一)广义与狭义的新闻背景

狭义的新闻背景:仅就写作过程中所直接涉及到的背景材料而言。广义的新闻背景:涉及新闻报道的全过程。具体有以下三重含义:

对导致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广阔时代背景的了解。与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直接有关的背景。向记者提供、介绍情况的人的背景。

(二)新闻背景材料的类型和作用

1.衬托对比性材料:可带来戏剧性效果,增加新闻报道的可读性。

2.注释说明性材料:用来点明新闻事实产生的原因、条件和环境,通过横向或纵向的关系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待清楚,有助于读者理解。可以暗示记者的观点。常用来介绍新闻人物的身份,或新闻人物与周围人物的关系。

3.分析解释性材料:往往在“为何”上作较多的文章。

(三)怎样运用新闻背景材料

新闻背景材料运用的好,可以解释、烘托和深化报道主题,使新闻包含的内涵更为明白显豁,有助于突出新闻特点,提高新闻价值,代替作者的议论从而使新闻显得客观,还可以传播知识,为新闻报道增添情趣,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1.新闻背景一定要紧扣新闻主题或主要的新闻事实,少而精。2.运用背景材料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回答读者关心的问题。

3.新闻背景材料在消息中的位置是灵活的,可以穿插新闻导语、新闻躯干和结尾之中,也可独立成段。一般说来,穿插在导语中的是对比性材料,穿插在新闻躯干和结尾中的是注释说明或解释性材料。

六、新闻结尾

(一)新闻结尾的方法

1.自然结尾法:按新闻报道的结构安排,将必要的新闻内容、事件和新闻诸要素交待完毕。

2.拾遗补缺法:有较为明显的段落结构,补充新闻导语和躯干为提及的新闻要素,使报道完整圆满;或补充有关背景材料,使新闻报道充实可信。

3.卒章见义法:总结全篇,突出主旨。4.别开生面法:“别出一层,补完题蕴”。

(二)注意事项:紧扣主题,为表现和深化服务;以叙事为主,切忌空泛;宜顺势而行,力求简洁;要遒劲有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七、新闻结构的形式

(一)倒金字塔式结构

特点:依据事实的重要程度来决定段落顺序。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放在新闻导语中。在导语中只突出最吸引人的部分。对于事件的叙述往往是背景简略的。各段往往有逻辑上的联系。

长处:有利于记者快速的报道新闻。只需根据掌握的材料按重要程度顺序写作,不需考虑谋篇布局。局限性:适用于时效性较强、事件单一的突发性新闻,对于某些非事件新闻就不适宜。

(二)时间顺序式结构:“编年体结构”。适合于故事性强、以情节取胜的新闻,尤其适合写现场目击记。

(三)悬念式结构:开头是带有悬念的下导语,巧妙的点出最精彩或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吊住读者的胃口,然后在后面的段落中基本上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的顺序写作。给人以叙事具体、完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感觉,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新闻信息。

(四)并列式结构:有一个概括性导语,随后的几个自然段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上使并列关系。适用于公报式新闻或经验性新闻等。

新闻标题制作

拟标题不仅仅是编辑的工作,从记者和通讯员就应该注意拟出稿件的标题,在第一时间吸引编辑的眼球,提高上稿率。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标题,新闻写的好,也有可能被埋没。

新闻标题与其他文章的标题相比,变化多端,也最丰富多彩,因而也最有利于作者和编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古人有“语不惊人死不休”和“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严谨写作态度。从标题的分类上,标题有引题、主题和副题之分。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又叫眉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对主题补充、解释、印证。

1、给“白开水”加点“盐”,让标题再别致些。

标题要做得别致,就要忍痛割爱,把多余的水分挤压出去,做到“意则期多,字惟求少”。因为平淡的标题加上平淡的正文,再好的新闻也会大打折扣。

2、巧妙运用动词,使标题由静态变为动态。

动词用得好,既有助于将蕴藏于新闻中的“情”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同时也便于吸引读者的视线,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有经验的作者、编者都清楚,大多数具有感情色彩的好标题,都是将动词用得恰到好处。

3、把老问题写出新意来,逆向思维另辟蹊径。

新闻喜新,但许多事件或者工作并不是都有新意,如果对没有新意的事件或工作,进行逆向思维,反弹琵琶,常常会出奇出新。运用逆向思维能给新闻稿件增色,同样变化思维角度,也能使新闻稿件新颖独特,不落俗套。

4、带着激情拟制标题,和读者的情感“同频共振”。

一般来说,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对标题来说,应当是对新闻事实的概括。但新闻标题又不可能不融入作者的情感、观点,只要把握好尺度,将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的的感情,体现在标题中,不仅不会破坏新闻的真实性,而且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5、追求与读者的贴近性,让标题像磁石。

目前,都市报异军突起。在新闻写作、标题制作、版面设计等方面另辟蹊径,与传统的报纸风格上明显不同。在标题制作上,往往不受字数限制,可以用土得不能再土的方言俗语,主副标题没有严格规定,一套标题几乎把新闻的全部内容都说出来了,这些标题被称为通俗标题。

做新闻标题的十大禁忌

①新闻标题中严禁出现重复字眼。

②在主题中回避字数太多的人名和地名,处理方式是转放在副题中。主题字数8——12个字。③严禁在标题中出现不常用或引起误解的地名简称。

④标题尽量不折行,不裂句;迫不得已转行的时候,要注意单独成行的,一句要意义完整,不引起歧义。

⑤新闻事实是一个个例情况,新闻标题中做慎用宏观表述。

⑥如无特殊需要或者明显的是非判断,避免在标题中出现主观色彩浓厚的字眼,如“竟然”、“胆

敢”等字眼,尽量保证报纸的理性和客观。

⑦不提倡在新闻标题中使用问句,新闻内容是什么就告诉读者什么,无须哗众取宠、欲擒故纵。⑧新闻标题中做出的判断,要在正文中有足够的证据支持,避免出现孤证、过头的判断。⑨标题中尽量不要出现专业性过强的词汇,善于用已知的事物作为桥梁,将生僻的专业词汇翻译成通俗的语汇。

⑩标题中的数字,尽量将之具化为读者有生活经验和尝试的具体描述。如果你要传达一个巨大数字,就要使人们可以理解。

导语写作

导语就是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揭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开头部分。一个消息的导语写好了,就成功了一半。

写好导语的20种方法

“立片言以居要”,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虽说“文无定法”,但新闻导语终究有其一定的结构形式,导语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何写好导语?本文初步归纳了20种写作方法,仅供参考交流。

1.一语破的法

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2.设置悬念法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3.欲擒故纵法

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4.化静为动法

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

5.拟人修辞法

巧妙地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导语,导语和被报道对象就会有“人情味”,给人以亲切感。6.数字对比法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把新闻中的主要数字,或读者关注的数字,巧妙地运用到新闻导语中,回答读者的问题,就能提高新闻的价值,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7.速写勾画法

新闻一开头,若能先给“五要素”中的人物和地点,描述几笔,勾勒出一幅图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那么,这条新闻的可读性就一定会大大增强。

8.巧用背景法

若在导语中巧妙地运用背景材料,用好了,导语就会有“脸面”,就会“满堂生辉”。9.古诗名句法

如果避开花哨之嫌,在新闻导语中恰当地引用一点古诗名句,不仅意境深远,而且文采飞扬,可以大大增强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

11.抑扬顿挫法

对报道对象的表现手法可多样化,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一起一伏,峰回路转,使人读来耐人寻味。

12.特写镜头法

导语写作可借鉴电影手法,采用一连串的特写镜头,牢牢吸引住读者。13.曲径通幽法

新闻导语要做到尺水兴波、文短味长,曲折迂回地表达主题,不失为一种好的表现手法。14.一张一弛法

先写人之常情,以唤起读者的共鸣,然后急转直下,矛头直指问题,让人警醒,此所谓“一张一弛法”。

15.小中见大法

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写起,由小到大,小中见大,这样的新闻导语往往真实可信,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16.先声夺人法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短短一段文字,能够做到开门“闻声”,以“声”导人,当然就会产生出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17.拉近时间法

对于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的“新闻”,使其“翻新”的办法就是:寻找时间要素的最近点,写出最新 的新闻根据。

18.提问作答法

在导语中,把广大读者普遍关心的、感兴趣的、新闻报道里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而后用事实加以回答,使之更加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19.有意重复法

新闻导语最忌重复,颠三倒四地重复一句话,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版面,还会使读者云里雾里。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题材,有意识地重复一些关键词语,反而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20.化整为零法

聪明的记者对新闻导语总是字字斟酌,稍长一点的,就来个化“整”为“零”,分段叙述,绝不一开头就扔给读者一块“铁板”。

六、通讯的写作

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一、通讯特点

通讯就报道对象,或是人物、事件,或是经验、成果、工作情况、社会风貌等,都必须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或“合理想象”,而且报道对象应该具有必须得思想性和典型意义。就报道时效言,通讯虽然不及消息这般快速敏捷,有时为将人物、事件报道细致完整需时间长,但也必须及时,仍须有很强的时效概念。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性,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1、生动性

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具有一定的为学色彩。消息在表达上主要是平面的叙述,语言追求简洁、明快、准确。通讯则较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它在报道真实的人和事的过程中,善于再现情境,平添许多生动和形象,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此外,通讯虽然一般以第三人称叙述为主,但在“见闻”、“采访记”一类的通讯中,也采用第一人称。不过其中的“我”主要起见证人或采访线索的作用。在效果上第一人称的使用也增加了一些亲近感。

2、完整性

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件的过程。消息侧重写事,叙述简明扼要,一般不展开情节。通讯可写人物也可写事件,其材料比消息丰富、全面,其容量比消息厚实、充足。它要求详尽、具体地报告事件的经过、演绎人物的命运,充分展开情节,甚至描写细节和场面。这些

既是生动性的表现,同时也是内容完整性、具体化的要求。

3、评论性

通讯须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件作出直接的评论。消息是以事实说话,除述评消息一般不允许作者直接发表议论。通讯则要求在报道人物或事件的同时,表露记者的感情与倾向。然而通讯的评论不同于议论性文体的论证,它须时时紧扣人物或事件,依傍事实作适时的、恰到好处评价点拨。因此这是一种通过描写、叙述、抒情等表达手段进行的议论,它的特点是以情感人,理在情中。

二通讯种类

1、人物通讯:是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人物通讯并非仅仅是“名人通讯”,报道对象的选择取决于其蕴含的新闻价值,一般来说人物必须具有先进性或典型性。在取材上可写“全人全貌”,也可截取片段着重写人物的某个侧面或阶段。此两类一般以人物的“行”为主,而“人物专访”则以写人物的“言”为主。通过记者的专访,记述人物的谈话,从而揭示其精神世界。

2、事件通讯:是以具典型意义的事件为报道对象的通讯。事件通讯时效性较强,它围绕中心事件选材,虽不着力刻划人物,但往往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一群人或一个集体。所以它通过较为详尽地展示事件的完整过程,挖掘其意义,揭示其本质,进而反应社会风尚,弘扬时代精神。除人去通讯与事件通讯外,另有:“工作通讯”,这是介绍某单位先进事迹,传播其典型经验其做法,以指导一般的通讯;“概貌通讯”,这是记述某地区、部门、行业、工程的新面貌、新气象的通化。报刊上常见的“见闻”、“纪行”、“散记”均属此类。此外,还有以写一段片段、一个场景、一场冲突为对象的“新闻故事”、“小通讯”之类,它们以生动、快捷的形式宣传新人新事新风尚,实为通讯家属中不可忽视的一员。

通讯写作

1、关于写人

第一,形与神兼备。即不仅要写出人物的行为和事迹,更要展示其精神么世界;第二,言与行统一。人物语言、行为表达、传递出人物的思想,而不同的语气、句式、词汇及动作表情、神态等是极富个性色彩的内心表露形式。写好了人物的言与行,无疑是写活了人;第三,画龙必须点睛。如果说人物行为意义,指出人物个性特点的评点便是“睛”。“华龙”用的是纪实的叙述、描写,“点睛”则是超脱的议论或抒情。

2、关于叙事

叙事要注意两点:第一,理清主线、丰满细节。一个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因有果,有人有事,头绪多而关系复杂,作者须理清主线,按事件原貌将其完整地、动态地、立体地呈现给读者。

而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须选择典型的细节。一篇优秀的事件通讯,必然有几个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充分展示主线,使作品丰满而具现场感。第二,时间为经、空间为纬。通讯须有一定的时间要领,因为事件、故事总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纺织好时空画面既是一个结构问题也是一个表达方法问题。篇幅不长而情节不太复杂的事件通讯可多运用插叙、补叙、分叙等手段,充分展开矛盾和利用背景材料,使文章有变化起伏。容量大而情节复杂的事件通讯则常常运用是时空交叉方式,以时间推进、空间变换等手段来切割事件,构成诺干侧面。

七、新闻与信息的区别

新闻是异常活动的信息。从这个角度来看,新闻与信息是一致的,同样具有可传递性、共享性、寄载性和可塑性。新闻和信息既然作为两个文体,还有着天壤之别。特别是那些既写新闻又写信息的秘书,更要注意二者的区别,以免混为一谈。消息比较复杂一些,而信息则相对简单一些。

第一,受众有别。新闻的受众比较宽泛,涵盖广大人民群众和整个社会。信息的受众相对较为狭窄,主要是各级领导和领导机关。新闻的公开性强,面向整个社会。信息具有鲜明的内部性,有些信息不宜公开。

第二,形式有别。消息的标题完整而全面,消息可以有引题、主题和副题,而信息却只有主题,一般没有副题,只有在特殊人物的身份需要说明和对科技信息需要补充说明两种特殊情况,才有副题,但绝对不能有引题。因此,信息要采用单标题,即只有一个主标题,特殊情况可以有副标题。另外,任何消息都有讯头,新闻消息的讯头用来标明消息的来源,而信息不需要讯头,不需要刻意标明作者获取信息的具体地方。

第三,选材有别。新闻选材侧重于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信息选材侧重于全局性、综合性、典型性、指导性。从内容上看,虽然信息与新闻消息都有导语,且导语的形式大多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即在文章开头的那一段,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最前面,其它内容依重要与新鲜程度顺序排列。但是一般新闻消息的导语或主体部分可以有新闻背景,甚至有一些细节,而信息则要求直接切入正题,不做过多的展开,直来直去,言简意赅。信息可以罗列一二三四,新闻只需选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一点,不需要面面俱到。

第四,从语言风格上看,信息语言要求朴实、简洁、明快,不需要过多的修饰用语,信息讲求一个“短”字,行文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求说得多深多透,只告诉受众是什么不是什么,只求点到为止,既在“短”字上见真功夫。因此,对信息的基本要求是:信息字数虽少,但内涵要丰富,字数

少,要求不摆“龙门阵”,只登“豆腐块”。信息短而实,不在乎有多长,三言两语,直截了当,把事情说清楚,抓住主要矛盾,给人以一清二楚的印象即可。而消息则可以多做渲染和铺垫,运用描写、抒情、比喻等多种表现手法,要有鲜活的人物和有趣的故事,力求生动活泼,吸人眼球。

消息写作与工作总结的区别

1、工作总结是某项工作的总结,包括基本情况、主要经验、做法、教训,其对象主要是有关领导、同行、业务部门,消息不限于某项具体工作内容,而是要把信息传播出去,把经验个情况报道出去,从更大范围影响群、指导工作和生活。

2、工作总结内容要求比较全面,有头有尾,主要针对本单位、本行业,字数不限,新任务,新做法,新经验,不是面面俱到,罗列事实,而是找准新闻点,以小见大,突出最富有新闻价值的某一点,某一个问题,某一细节,文字简洁,形式多样,字数不超千字。

从编辑角度谈如何提高上稿率

记者和业余作者常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别人的稿子发得又快又好,我的稿子却为啥不发?编辑究竟喜欢什么样的稿子?编辑喜欢什么样的稿件呢?

一是热点稿件;二是有新意的稿件;三是基础好的稿件。何谓“热点”?即大家都在关注的内容。

热点新闻首先需要本地化。首先是地理上贴近。去年11月4日海峡两岸大三通实现,巴州的通邮情况如何?许多原本看似和巴州没有关系的事情,仔细挖掘,还是能挖出新闻。因此要有大局意识,要提高知识修养,要当专家,这样才能看出许多和唐山密切相关的热点新闻来。

其次要抓住热点新闻不放手,争取新闻价值最大化。去年11月泰国出事,大批中国旅客滞留。其中可否有巴州人?向本市各大旅行社一打听,果然有巴州游客滞留曼谷机场。于是做了报道。接下来,继续挖掘,又报道了两名游客平安回家。如日前北方干旱问题,就可以关注巴州降水情况如何,蓄水情况怎样,供水怎样,抗旱问题等等,做出六七篇稿子来不成问题。

三是围绕热点找新闻。公交、环保、教育、医疗、招聘、银行利率、孔雀河等热点内容容易出新闻。日前一稿“孔雀河二期工程进展顺利”看似工作新闻,其实是很有价值的普遍关注的新闻。

四是利用网络找新闻。鼠标一点,信息满眼。网络中可以找出许多好新闻来。如新增航班一稿,就是从百度贴吧上看到的线索。这是巴州人非常关注的事情。于是马上给有关人员打电话,问清确有

此事,并迅速组稿,要求对方写清途经车站、票价、时间等内容,电话记稿,刊发报角。稿发后,很受读者关注,多家网站转载。平时要多看看新浪、新华、中青等,发现议论热点。看看各新闻网的排行榜,即可知百姓关注的多是关于民生问题内容。要注意抢占第一新闻落点,还要特别注意核实其真实性。

当然,日报要特别注意指导性,晚报则要更多关注服务性、告知性、实用性。稿件不以长短论“英雄”。有实用性的可发得长。

关于有新意的稿子,一是新鲜、二是新潮、三是创新。

标题要有新意。报道工作成绩,都是“成绩斐然”、取得阶段性成果一类词语,千篇一律,让编辑很头疼。题目不能抓住特点,引不起编辑注意,不可能受到重视,发在重要位置。

形式要有新意。如消息加小标题形式。版面安排创新等等。

内容要有新意。主要是说找角度。要注意做到“三多三少”:多报点,少报面;多报内容,少报程序;多报将来时,报少过去时。

注意和读者密切相关的内容。不限长短,不限篇数。会上如有新闻,可写多篇。如果真有需要,尽可写长。

要注意“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报纸截稿时间在夜11点,如有好稿,尽可更换。

所有编辑均喜欢成稿。我们4点后收的稿子有三四十篇,其中错忒多的,先甩一边去,根本没时间细改,只好待次日再改。所以写稿时别太匆忙,写得顺当些,把好关。

采访要深入。曝光类稿子不能偏听偏信,要保存证据,如会议材料、讲话、录音、照片等等。有据可查,心中不慌。

要注意细节问题。时间不准,逻辑问题等等。有时候稿中有问题,问记者,记者说:“我也不清楚。”记者要站在编辑角度考虑问题。有时候,改好以后,下次来稿,错误依旧。记者应该有版面意识,如主、副题目不分等等应改进。主题一般在8-12个字,要将题目做整齐、考虑周全。大的稿子,要分段,加小标题。

自治州新闻通讯员业务培训材料之三

新闻写作讲课提纲

一、如何发现新闻线索?

怎样获取新闻线索?我们说:“处处留心皆新闻。”

1、通过自己耳闻目睹获取之。

2、查阅报纸,从其他新闻媒体中发现新闻线索。

3、广泛接触群众,在闲谈中获取之。

4、学会比较的方法,从相异中找线索

一是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是记者寻找新闻线索的重要渠道。

二是报纸、广播。一些记者就是从刊登出的一些小消息中找到了新闻线索,发觉出新闻价值,采写出了成功的新闻报道。

三是广交朋友。作为记者,新闻线索的获得的多少与及时程度,与他的社会关系网是有联系的。从事新闻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要有培养、构建自己关系网的习惯。这对以后工作的帮助是巨大的,有些时候人与人之间的闲聊,也会成为新闻线索,听起来很神奇,因此不能随意放过认识的人和看似无关的线索。记者的关系网越大,工作也相对轻松,新闻线索的获得也会更加容易,采写报道也会得心应手。

四是要重视读者来信及热线电话。很多新闻机构,都开设了热线电话,并设立报料奖,这样的举动就是鼓励人们提供好的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而新闻机构可以把这些当作新闻线索,然后让记者去了解新闻事实,采访新闻人物,采写新闻报道。

五是要有一张特殊日历表。重大节日、纪念日、人物日志、季节变化等,这些都是重要的新闻源。记者能够记住这些日子,在这些日子到来之前找到相关的对象进行采访,进行报道,就是新闻。像元旦、春节、国庆这些日子不用多说,也应该知道是新闻点,有新闻可写,有新闻可做。笔者还认为,新闻线索自身的特点也应引起注意。其主要表现为:

1、片段性。新闻线索通常比较简略,完整性差。它一般没有过程,没有细节,只是一个片断或一鳞半爪。或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从新闻要素来看,更是残缺不全,如有时间地点,却确定不了人物、原因等。这就需要记者进一步去发现,了解全部新闻事实。

2、梗概性。新闻线索所提供的信息是十分粗糙的,只是事实的大概,并不具体。所以仅有新闻线索还是无法写出打动人心的新闻来,更具体的内容要靠深入采访才能得到,一些更有价值的内容要靠深入挖掘才能把握。

3、不确定性。新闻线索不确定性的特点的含义是:真假未定、价值未定。价值未定是指,通过对新闻线索进一步的了解,会出现多种情况。有的线索很有价值,可以深入采访写出重头报道;有的有

一定的价值,可以写成一般消息;有的暂不显示新闻价值,须待进一步发展后再作报道;还有的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甚至完全相反,可能发不了报道。新闻线索不确定性的特点告诉我们,对待新闻线索要积极主动,决不轻易放过,同时更应该认真仔细,决不可轻信上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获取新闻线索,主要先要了解新闻线索的特点,进而注意一些可能产生线索的信号,通过几种渠道来进行搜索,然后培养发现力,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就能够及时发现新闻线索,从新闻线索中判断出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从而进行采访、报道。

二、如何捕捉会议新闻中的亮点

会议新闻关系到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更关系到电视观众了解国家方针政策的程度。许多会议与会者众多,发言者滔滔不绝,各种文件堆积如山,有的会议枯燥乏味,有的专业性极强。因此,会议报道比较容易形成“套路”,这样的报道,往往重点不突出,缺少价值,陈旧老套,味同嚼蜡,容易造成套话连篇,宣传效果不好。

会议新闻是电视新闻的“重头戏”,因此,记者要想使会议新闻出彩,必须要善于捕捉会议当中的亮点,提高写作质量,把新闻性极好地体现出来,使会议新闻报道产生良好的宣传和传播效果。首先,要对会议的性质分类

一般会议分三类:一类是集会,如演讲会、报告会、表彰会、纪念会等;二是工作会议,如研讨会、现场会、例会等;三是记者招待会。会议性质不同,写作上的要求也不一样。我们常见的电视新闻大部分属于工作会议,工作会议一般就应该注重其内容而不是其形式,从中挖掘出最新最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跳出会议报道的框框。

其次,记者要吃透会议精神;第三,要善于了解会议的背景;第四,要突出实质性内容;第五,从会议的主题中提炼新闻。

三、新闻采访技巧

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有句名言:没有不会回答问题的采访对象,只有不会提问的记者。从一个电视人的角度来理解这句话,就是作为记者,要学会与人交流,要学会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以下是我在新闻采访中的一些体会,愿与大家分享。

实际采访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就要“对症下药”,我们怎样从采访对象的嘴中“套”出我们需要的信息,就看我们记者与人交流的本事了。

在你要提问之前,应该先有个准备,一般来说,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先与采访对象闲聊几句,以此来松弛现场气氛,使对方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之后可以借助某种中介,将两人的距离拉近,比如

一些地域上的,家庭成员,爱好抑或其他方面的一些共同点、相近点,这样就会建立朋友般的亲近感和信赖感,这对消除被采访者的心理戒备,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是十分必要的。再者,提问之前,对问题的筛选和表达,一定要符合采访对象的学识范围,换句话说,要用较通俗的语言表达出你的意思,深入浅出,尽量避免一些专业性太强的词汇。

一、合理分配提问

为了搞清一个事实,有许多必不可少的提问,但记者应当搞清楚问题,妥当地分配给不同的采访对象,说明采访目的,争取对方协肋。与采访对象第一次见面时,记者应当尽快出示介绍信并说明采访目的,以求得到对方的信任。

提问要具体,越是经验不足的记者,提的问提越容易笼统,含糊不清,越是笼统的问题越难回答。最难回答的问题:你有什么感想?你当时是怎样想的?要提有特点的问题,既然泛泛的提问只能得到泛泛的回答,那么有特点的提问,才能得到充满个性的材料。

把问答变为交谈,一问一答,这种采访方式容易气氛紧张。如果设法把问答变为交谈、聊天,使采访人情更浓,生活更浓,往往效果更好。学会刨根问底,随机应变。提问要有逻辑性,适应一般人的谈话思路,事先明确要谈什么题目,然后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依次谈下去。

二、提问的类型

1、正面提问:这是一种基本的提问类型,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不拐弯抹角。问题一般分为“开放”型和“闭和”型两种。

2、引导性提问:这种提问中“闭和”性问题居多,它指的是记者在挖掘事实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态度。

3、追问:这是记者常用的一种提问方法,目的在于扑捉那些具体的事实和细节。

4、假设性提问: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提问方法。

5、激将法提问:这是在对方不愿意回答时采用的强硬的一手――激将,既“正话反说”。

三、问的方式

1、面对面的交谈:这是访问的基本方式。在采访比较重要的报道时,一定要找到负责人、当事人、见证人面谈,力争尽量多地拿到第一手材料。

2、侧面问:主要是指访问新闻人物周围的人,从侧面了解新闻人物的事迹和思想。

3、体验式访问:即记者深入到现场,与采访对象“泡”在一起,一起生活,一块儿聊。

4、书面采访:将提问写在纸条上,给采访对象或用信函寄给采访对象,然后等待答复。

5、电话采访。

6、隐身采访:指记者不暴露自己的身份到现场去采访和体验。

四、怎样观察

1、到现场去:谈到观察,离不开一个基本条件――到现场去。从新闻事业本身来讲,从千千万万记者成长的道路来看,不经受现场的风雨,不吸收现场的营养,新闻就会变质,受到读者的放弃。

2、看不等于观察:西方有句俗语:“看的人不少,看见的人不多。”观察,是一种技巧,一门学问。它需要有明确的目的、高度的注意力和扎实的基本功。

3、观察依赖过硬的基本功:观察是一门技巧,需要扎实基本功,既敏锐的观察能力。何为敏锐?在短时间内能扑捉到关键的镜头,对于客观事物有精细的识别能力。

4、掌握观察的规律:无论是观察人,还是观察事态,一般的秩序是:先动后静、先大后小、先近后远、先上后下。

5、有粗看,也有细察,以细为主。

6、几种有助于观察的技能:第一种:目测。第二种:速写。第三种:拍照。

四、巴州人民广播电台用稿要求 一是通俗口语化。

广播稿是用耳朵听,要求语言明白易懂口语化,口语化要求写“话”而不是写“文”。①多用短句,少用或不用长句。

②少用方言、土语,尽量不用群众不熟悉的简化词或简称。

③少用书面词汇、文言词汇和单音词。把单音词改成双音词;书面语改成口头语;文言词改用白话;音同字不同的词要改换。

④不宜用小括号、破折号、省略号,因为其中的内容不便读出来;那些表示否定含义的引号也尽量不用,改用“所谓的”。

二是结构简洁明了。

广播稿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更要注意干脆利落。①突出句子的主干,不滥用不必要的附加成分。②用准确的词贴切地表达要说的意思,不说空话、套话。

③不用倒装句,不用倒叙和插叙。广播稿的叙事,一般按事物过程的发展顺序,因为这样顺乎人们听的思路和习惯。

三是生动活泼。

①采用多种写作方法,避免单调乏味。

②句式富于变化,运用设问、排比、对偶等句式,使文章有文采;适当选择主动句、被动句、肯定句、否定句等句式使文章有感染力。

③具体的事例比抽象的议论更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四是主题单一集中。开头要吸引听众,主体要设计悬念,结尾要不落俗套。

五是音调和谐。广播稿要避免连续出现仄声字,平仄声要互相交错、配合得当,读起来就会抑扬顿挫,悦耳动听。

6.初中英语写作技巧漫谈 篇六

对于这种情况,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训练。

一、认真审题, 切中题意

很多同学做到作文题的时候, 粗略地看一下题目, 然后就直接开始动笔写了。我认为这样有点操之过急, 毕竟自己的写作水平还很低, 而且, 如果只是粗略地一看, 很有可能偏题。因此不要急于动笔, 要仔细看清题目要求的内容。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思出一个框架或画面, 确定短文的中心思想, 看懂题意, 根据文中提供的资料和信息来审题。审题时候还要审格式和文章的体裁等, 尤其是要审文章的时态。很多同学写作时语态、时态不一致,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分数不高。

二、围绕中心, 拟定提纲

为了防止写作过程中遗漏要点, 同学们可以先把题目中给出的各个要点逐条列出。根据短文的提示和中心思想考虑如何开头、展开和结尾, 设想几个承上启下的连词, 将主要句型、关键词语在草稿纸上记下, 形成提纲。写的时候切忌结构分散, 废话连篇, 严重跑题。另外, 注意短文的字数不要低于或超过规定的字数太多。

三、语言通顺, 表达准确

1. 要让别人知道你想说什么, 不要用你认为能看懂的汉语式英文句子, 尽量使用自己熟悉的句型。几种句型可交替使用, 以避免重复和呆板。

2. 多用简单句型。注意, 是简单句型, 而不是简单句。为避免文章平淡、呆板, 可以适当使用不同的句式, 比如否定句、一般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等等。尽量少用或不用非谓语或情态动词等较复杂的句型。

3. 注意语法、句法知识的灵活运用。

(1) 语态、时态要准确无误, 特别注意时态要前后一致。

(2) 主谓语要一致, 主语的人称、单复数和谓语要一致, 尤其要注意第三人称单数中动词的变化。

(3) 注意人称代词的宾格形式以及物主代词的选用。

(4) 注意冠词用法, 例如:He buy an MP3 for his brother.an不能写成a。

(5) 注意拼写、标点符号。例如:trousers, computer, fourteen, nineteen, ninth, restaurant等的拼写。标点符号的书写要注意汉英的不同, 例如:英语中的句号是一个实心小点“.”。

4. 注意大小写, 特别是专有名词, 尤其要注意地名和人名的书写, 比如China, Jiangsu, Jim Green等。

5. 上下文要连贯, 过渡得要自然。同学们在平常的写作中应注意下面过渡的用法。

(1) 表示并列关系的过渡词:and, but, nor, or, so, yet, however, for, as well as等。

(2) 表示从属关系的过渡词:after, if, until, since, because, so that等。

(3) 其他的过渡词:that, how, who, whose, where, when, however等。

四、不会表达, 另辟蹊径

中考作文给分是依要点和语言准确度而定, 不以文采打分。造句越简单准确越好, 造复合句容易出错, 被扣分。如遇到个别要点表达不出来或难以表达怎么办?可以想一个与这个汉语词义相似的几种词义。扩展思路, 然后从英语中找出一个与其词义相近的代替。总之, 所造句子要正确、得体, 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五、先写草稿, 再作誊写

考试时时, 由于时间紧、内容多等因素, 出错在所难免。因此草稿完成后, 不要忙于抄写, 要多看两遍, 多加修改。检查选词是否恰当, 句子是否得体。同时也要检查拼写、标点、语法等错误。

六、书写工整, 卷面整洁

字迹要清晰, 让阅卷人看得清楚, 不可字迹潦草, 难以辨认, 要保持卷面的整洁。不能在试卷上作较大的改动, 以免顾此失彼, 影响全局。

另外, 如果想把书面表达得更好, 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大小写, 特别是句首字母大写以及句中专有名词的首字母大写。

适当使用一些并列句或主从复合句, 此时, 一定要注意前后一致。

适当使用连接词连接的句子, 使句子的使用不单一。

适当使用分词或分词短语, 烘托谓语动词。

句型多样化, 不要一味使用简单句, 尤其不要使用全部是几个字组成的简单句。

适当调换一下状语在句子中的位置, 使句子不雷同。

前后内容一致或衔接紧凑时, 其中相同的成分完全可以用it (them) 替代甚至省略, 以避免重复。

上一篇:快乐的骑马作文150字下一篇:教师的个人科研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