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社教案

2024-07-15

五年级品社教案(共11篇)(共11篇)

1.五年级品社教案 篇一

我们的班干部选举

教学目标:

1.知道学生干部应通过选举产生,了解民主选举的一般程序。2.知道人人都有选举权,选举中做到公平、公正。3.懂得当干部只有为大家服务的责任,没有特殊权利。教学重点:

1.知道学生干部应通过选举产生,了解民主选举的一般程序。2.知道人人都有选举权,选举中做到公平、公正。

3.懂得当干部只有为大家服务的责任,没有特殊权利。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们心目中的班队干部 1.我喜欢的小干部

(1)参照教材第23页,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五年的学校生活,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干部,并写在黑板上。

(2)根据大家的发言,全班同学交流、研讨:什么样的小干部是大家所喜欢的,应以什么标准来选干部?并说明理由。2.模拟活动:假如我当班干部

(1)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每个同学结合班里的初阶,写一篇“假如我当班干部”的“竞选宣言”。(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竞选宣言”。

(3)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进行发表对他们的“竞选宣言”提出质询。

(4)全班评出最佳“竞选者”。

二、怎样选干部 1.谁来选干部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本班和本校选举班队干部的基本方法,画出干部选举流程图。大体了解一下,班队干部该怎样选出,由谁来选。说说在选举中,我们都有哪些权利(选举权、被选举权)。2.怎样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根据教材第24页提供的安全,或联系班上实际说一说应当怎样行使自己的权利。

案例1可以让学生思考:用给好处的方法拉选票,是不是真的能得到大家的拥护,同学会怎么看自己?这样的选举对其他同学公平吗?

案例可以让学生思考:和自己要好的同学是不是就适合当干部? 如果大家都以是不是自己的好朋友为标准选干部,结果会怎样? 让学生思考:如果认为自己能胜任干部工作,又愿意为大家服务,可不可以投自己一票?这样是不违反选举规则?

在研讨过程中,逐步让学生意识到公平、公正在民主选举中的意义。

3.干部轮岗制大家谈

结合教材第25页所示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教室里按照不同的观点分出“赞同轮流当干部”“赞同选举产生干部”和“说不清楚”三个区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看法分别加入某一个区域的讨论。在讨论中,如果有同学改变自己的看法,可以变换区域。教师在整个研讨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思考“轮流当干部”与“选举产生干部”两种方式的利与敝。

三、当干部是为了什么

1.调查一些同学当上干部的想法和做法。

2.调查汇报:我了解到的一些干部同学的想法和做法。(不涉及人,只说事。)

3.文本对话:看看教材还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想法和做法,这些想法和做法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体现吗?

4.讨论交流:我对这些想法和做法的看法。分析每种想法或做法是不对集体、对大家有利。5.班级总结;当干部是为什么?干部该怎样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每人给自己班级干部写一句话。可以是希望,也可以是称赞、鼓励等。

希望带来的苦与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父母合理的希望和要求会促进自己不断进步;反之,父母不合理或者过过的希望和要求,会给自己带来烦恼与压力,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2.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分析父母不合理或过高的希望和要求给自己的带来烦恼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能够体谅父母的用心、理解父母的做法。

3.在了解父母对自己希望的同时培养学生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从正面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来理解父母、感激父母,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希望;

2.联系实际,让学生通过父母的行为去理解他们对儿女所做的无私的奉献,学会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1.让学生在课前准备自己的获奖证书; 2.教师录制故事《揠苗助长》;

3.学生课前搜集古今中外父母为儿女甘心奉献的故事。

教学活动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以启示性的语言,对本课学习活动的主旨进行了了概括,重点揭示了促进孩子进步的前提是“父母的希望和孩子的愿望相一致”,那就是合理的希望和要求,会使孩子们产生动力,不断进步;过分的希望和要求,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和烦恼,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二、图文分析

通过看图及文字分析,使学生了解父母在学习上、生活中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给予的帮助,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自己知道,在父母的严格要求和督促下,如果自己坚持着去做,同样也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三、联系实际讨论交流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各种获奖证书,介绍自己取得的成绩,然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分析在这些成绩的背后,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及付出的辛劳。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1.在自己取得成绩的事情中,哪些是自己愿意做县父母给予了支持、给予了巨大帮助的?

2.在自己取得成绩的事情中,哪些是自己要做且父母作出了牺牲,促使自己成功的?

3.在自己为取得成绩而努力的过程中,有没有父母“逼迫”的成分?这种行为的后果是什么?当时自己是如何接受的?如果以后还有这种“逼迫”,自己会如何看待和接受?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交流对父母严格要求自己的理解,并写出对父母的理解及感谢的话语。

四、听故事明道理

听录音故事《揠苗助长》,讨论“助长”这样目的和“揠苗”这种手段之间的矛盾。然后让同学们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父母提出不符合实际的希望和要求,给自己带来的烦恼。而且要认识哪些是真正的由“希望”带来的“烦恼”。

五、本课总结

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我们对父母的爱也应该如此。让我们把爱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进步”与“烦恼”的问题,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并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的恩情吧。

六、作业布置

1.制作一张“爱心”卡片,并写上感谢父母的话语送给自己的父母,来表达对自己父母的感激之情。

2.搜集古今中外父母为儿女甘心奉献的故事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3.填写课本中的表格并与同学交流。

我有上学的权利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失学儿童情况,并能与同学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

2.简单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中有关儿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的规定。

教学重点:简单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中有关儿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的规定。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学习运用法律来保护和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揭题。

讲述刘玉芬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失学儿童的情况,说说听后感,激发学生

对失学儿童的关注,感受到自己的幸福,从而揭题——《我有上学的权利》

二、讲授新知。

1.看图说一说,了解导致儿童失学的其他原因。2.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法制小天地:

(1)学生自由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2)法律知识竞赛。

①国家实行 义务教育。(九年)

②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③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 接受并

。(按时入学)(完成义务教育)

④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⑤未成年人是指 的公民。(未满十八周岁)3.大家说法。

图一:在一个小饭馆里,吃饭的客人特别多,一个小女孩和妈妈正忙着给客人端菜,小女孩说:“妈妈,我想接着读初中?”妈妈说:“女孩子小学毕业就可以了,还是帮我赚钱吧!”

图二:一个工厂门口粘贴招收启事,父亲让孩子去打工赚钱,父亲说:“老板,我家的孩子可以来这里干活吗?|”老板说:“行,不过他人小,一个月我只给两百元。”小孩哭着说:“爸爸,我才十三岁,我想读书。”

(1)小组讨论:这些大人做得对吗?为什么?(请你结合所学的知识说说自己的看法。)

(2)全班交流。

(3)学到这里,你觉的课题中的“我”是指谁? 4.七嘴八舌

(1)假如你是图中这两位孩子,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利,该怎么办呢?(2)小玉芬的妈妈也想让她的孩子上学,你想怎样帮助那些像小玉芬一样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儿童呢?

三、归纳引伸

1.收获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推荐相关网址。

做有责任的小公民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2.引导小学生乐于、善于发现社会问题,能提出合理的建议,培养他们参与社会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调查自己身边的一些问题。

教师活动:谈话引入,1.请问同学们是哪个国籍?

2.从我们一出生,就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就有责任关注我们身边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生活动:请学生去调查身边的一些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有切身的感受和体验,能够深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内心深处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

二、情景表演,凸现问题。

教师活动: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活动:情景小品表演

(一)游客到此地游玩后,白色垃圾随风飘扬,果皮纸屑处处皆是,年迈老人不慎踩香蕉皮摔倒在地,谁之过也? 情景小品表演(二)春天悄然来到,大地渐渐一片新绿,暖风微微吹过,却时而传来一股异味,闻味寻去,发现一条留着污水的小河蜿蜒而去,殊不知这些污水尽四处流淌,致使不知名的疾病大面积传播,这又怪谁呢?

设计意图:亲眼目睹,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情感。教师活动:交流个人感受。引语——当你观看了以上两个生活中的片段,你最想说什么呢?下面就亲同学们来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好吗?

学生活动:交流内心的感受以及此时此刻心中的滋味。设计意图: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这些问题的危害所在,从内心深处唤起孩子们的责任。

活动三:再现问题,交流解决之办法。

教师活动:引语——其实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不仅仅就以上两个社会问题,而是有更多的社会问题存在于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去关注。视频播放身边的一些社会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更多的社会问题。设计意图:感受社会问题之多以及危害性。

教师活动:请学生交流“我”发现的一些社会问题。1.填写“我发现的问题”卡。2.班内交流“我”发现的社会问题以及所带来的危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能善于、乐于发现问题。

教师活动:引语——没想到,在我们的身边竟有如此多的社会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我们的生存了,那么,身为一个小公民我们有没有责任去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呢?你有哪些好办法呢? 学生活动:1.小组内交流解决的办法。2.各小组派代表在班内交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能提出合理建议,培养参与社会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活动四:拓展延伸,增强社会责任能力。

教师活动:请学生就针对的社会问题给相关部门写一份建议书并邮寄。

设计意图:一个开放性的课堂,运用体验性教学策略,激活课堂,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

2.五年级品社教案 篇二

一、评价要准确到位

小学生对有些事物的性质的判断能力不是很强。例如对什么是科学的道德观的了解就不是那么准确。草率的评价往往会误导学生, 甚至会偏离教学目标。课堂上, 教师应准确把握评价尺度, 以自然、真诚、恰当、温馨的语言, 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技是把“双刃剑”》教材设定的教学目标要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正负面的影响, 初步了解科学道德观。我在执教这一单元里的《原子弹与核电站》一课时, 正值全国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我通过指导学生学习文本:原子弹使日本死亡7万人……。进而我向学生提问:1945年美国向日本投掷了两枚原子弹, 世界上只有美国使用过原子弹, 促成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你们如何看这个问题?有的学生显得兴高采烈地说“原子弹威力可大, 一下子就炸死那么多人”。如果教师没有准确把握这一事物的内在本质, 一味夸大原子弹的杀伤力作用, 没有从事物本质的另一面去评判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给日本人民带来的痛苦, 把矛头引向当时发动战争的日本统治者, 就不能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观, 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认知, 就会让不正确的课堂评价偏离了教学目标, 从而误导学生。

同样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技是把“双刃剑”》这一单元, 我听了同校一位老师在执教这一课时, 把核电站的弊端过份地夸大。他用了较多时间讲了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造成大量人亡的事例, 讲了我国某地要建设核电站群众组织抗议的事例, 过分地把核电站的弊端的夸大, 没有准确地评价和平利用核能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积极的一面。可见, 准确到位的评价有助于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科学道德观, 顺利实现我们教学预期的目标。

二、评价要多元化

评价多元化是指评价者应该是参与活动的全体对象的代表。以评价学生的某次学习活动为例, 评价者应该包括教师、家长、学生和其他与该学习活动有关的人。多元化评价应围绕一个主题, 在互动中展开, 讲求实效。重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注重在真实的任务和活动过程中, 进行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使评价真实而有效。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强调, 评价者可以是教师, 可以是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 也可以是家长或其他人员, 教学中可以加强自评、互评、小组评, 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从教师评价到学生自我评价是一个质的飞跃, 培养了学生的自评能力。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性、独立性和自主性, 也有利于学生自我评价和接受他人评价的能力, 有针对性地做出自我改进, 进一步完善自我。

本人在执教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有困难、我不怕》这一单元时, 教材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具体的活动, 帮助学生锻炼意志, 培养毅力, 为实现目标能坚持不懈地努力。在这一单元里的《为自己喝彩》一课属于实践性教学, 教材通过讲述“移山大法”、“父子对话”等事例说明克服困难不但需要信心还需要智慧。教学这一课, 我具体设计了手写表格, 例如有“目标、克服困难的办法、小小的进步、给自己的奖励”等, 在布置这一作业时, 也要求在孩子所填写的表格里加上一句评语, 当孩子把表格交上来时, 我发现很多家长在表格下面写上“孩子, 你懂事了…。”“改掉坏习惯, 能从定下目标开始, 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啊。”“对自己一些不满意的事开始注意了, 说明你长大了”诸如此类的话, 我发现这就是我想要的来自于家长的评价, 说明家长对孩子的一点一滴进步了然于心, 学校也及时了解到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些好的想法。对来自家长方面的评价, 我是格外重视。我在执教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做聪明的消费者》时, 对教材设定的目标是想通过孩子购买商品, 了解家庭生活的必要开支, 培养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意识。因此, 我设计一张表格, 让孩子填写购买商品的名称、价格、各商场的对应价格、从哪家购买等, 再加上家长的评语。我从交上来的表格了解到家长是如何评价孩子购买商品的能力并从中得到什么感受。其中一位家长是这样评价的:老师布置这样的实践作业很有意义, 孩子从购买商品中懂得要进行比较, 也了解了家庭生活开支, 初步培养了独立购买简单生活和学习用品的能力。有的学生在表格中填写道:“我以后再也不随随便便乱花钱, 要体谅父母劳动的辛苦。”

这样做, 就使得评价主体互动化, 强调了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并促使个体自觉地内省与反思, 认真总结自己的前期行为, 思考今后的行为发展, 同时逐步培养了个体良好的反思与总结的习惯, 使得个体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地改变旧我, 接受新我, 完善自我。

三、评价要尊重个体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十个手指有长短, 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都存在着差异, 其生活经验也不尽相同。教学评价时不能武断地把学生的多元选择与统一的答案或标准进行比较, 从而衡量学生行为指向的对与错, 而应该引导学生指向教材的价值取向,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保护其探究和创新的精神。

我在执教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地球有多大》一课时, 就教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要激发学生探索奥秘, 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问题上, 我就“地球有没有外星人存在”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同学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外星人曾经到访地球;另一种观点是外星人从未到过地球。两方学生纷纷摆出自己的理由, 我并没有肯定或否定哪一方, 而是郑重地告诉学生:到目前为止, 地球人以现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只到过地球以外唯一的星球——月球, 至于外星球有没有人类, 能不能到访地球, 现在不好下定论。由此, 教师在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树立探索宇宙奥秘、为人类将来探究太空作出自己应有贡献的同时, 也要充分尊重作为学生个体的想象力和对某些事物的评价。可见, 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差异应该给予尊重。学生的表现不管是精彩还是平凡, 不管是个性张扬还是中规中矩, 我们都应给予同样的关注和珍爱。

课堂精彩的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催化剂。品德课堂的评价因人而异, 因时而异, 因课而异;它更是智慧生成的, 需要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力与精彩的课堂语言。随着课改的深入, 精彩的课堂评价也正成为广大教师的终极追求。相信, 只要我们在课堂中倾听, 在生活中积累, 在实践后反思, 学生会因为你的评价而一次次有更大的收获, 教师也因为自己的评价而一次次享受课堂, 这样, 评价才会真正助力品社课堂, 让品社课成为学生喜爱和向往的一门课程。

参考文献

[1]、《我们的价值观》 (北京出版集团公司2014出版)

[2] 、《优秀教师悄悄在做那些事儿》 (任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出版)

[3] 、《课堂观察因欣赏更精彩》 (〈江苏教育2015第11期〉

[4] 、《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余文森, 2011出版。

[5] 、课程标准 (2011) (导读与教学实施——品德与生活》, 2012年出版)

3.泰山版五年级下册品社学科教案 篇三

12.人类生存的家园——地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各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位置;来哦界地球的内部构造;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过程与方法:能够收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有自主探究地球奥秘的愿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地球是人类惟一的家园,懂得要保护好地球。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各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学流程设计

一、猜谜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猜吗?

2、课件出示谜面:形状圆圆像太阳,自己不能发光亮,青山绿水花儿美,它是生命的故乡。(地球)

3、说起地球,老师心中就会涌起无限温热的感情。虽然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只能算得上沧海一粟,但她却是我们最可爱、最美丽的家园,美丽的地球是我们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出示图片1.2让生看图,师解说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作为地球的女儿,我们对这颗养育我们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呢?让我们走进地球,了解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揭示课题:人类生存的家园——地球。二 讲授新课

(一)地球外貌

1、课件出示3.4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或其他反映地球实景的照片,学生观看后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地球是圆的、太漂亮了、很美、蓝色的)

2、师出示地球仪,让学生分组观察地球仪,说说地球的外形特点。出示课件5 1》.地球是什么形状? 2》.地球是什么颜色?3》地球上有什麽 A、地球是个大圆球-赤道略鼓、两极稍扁不规则的球体(板书)B、蓝色C有高山、海洋、平原、河流、丘陵、盆地等等。

3、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的方法

师:在科学迅猛发展的今天,人类已经飞出地球,并通过卫星拍摄到的照片,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而且是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椭圆球体。可是在以前,在很长的时间内人们并不了解我们脚下的颗星球,“天圆地方”的说法曾经一度很流行。这是为什么呢?出示图片9

(当时的科技不发达,人们看不到地球这样的照片,得不出地球整体的样子的印象)

问:谁先发现地球是圆的呢?(出示图片10)后来人们是怎样发现地球是个球体呢?请同学读书56页的方框内的内容,从内容中你知道了什么?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环球航行;1519年9月20日,一支由5条海船、234人组成的远航队从西班牙圣卡罗出发了。一直向西航行。1521年3月,船队终于抵达一个人口稠密、物产丰富的群岛。经过休整,麦哲伦船队继续西行来到现在的菲律宾群岛。由于麦哲伦干涉了岛内的斗争,当他帮助一个部族进攻另一个部族时,受了重伤,最后被土著人矛刺斧砍而死。他的助手埃里·卡诺带领剩下的两条船逃离了这个群岛。

1522年9月6日,埃里·卡诺带领幸存者乘着“维多利亚”号终于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这次历时3年的环球航行,以确凿事实证明地球是圆的,有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宣告结束。麦哲伦等人在科学史、航海史上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了纪念麦哲伦的这个功绩,现在的地球仪都标记着当年麦哲伦航行的路线。下面我们通过地图看当年麦哲伦走过的航线。出示课件出示图片11.12)

地球有多大呢?出示课件13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地球的周长、半径、表面积各是多少)(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14千米,周长是40054.72千米,地球的表面积是51100万平方千米。)

(地球很大;地球的周长约四万千米;我们人要是每天走50千米要走两年才能环绕地球一周;要是手拉手的话得用四千万个同学拉起手来。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完成环绕地球用了3年,假如我们乘坐每小时飞行800千米的飞机,沿着赤道绕地球飞行一周,得用50个小时。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100万平方千米,这 个面积相当于我国土地面积的53倍。出示图片14.15.16)

B、地球是个大花球--知识点:海洋与陆地

(一)、地球妈妈还是一颗由蓝色海洋、五彩陆地组成的美丽天体。[课件出示:海洋 陆地] 请同学们再仔细瞧瞧,地球妈妈美丽的外衣上是蓝色的海洋面积大,还是五彩的陆地面积大?--课件出示“海陆面积比较图”。地球表面大约有70%的地方被海洋覆盖,而高出海平面的陆地只占了地球表面积的约30%。所以我们的地球是由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组成。

(二)洲洋天地

1、过渡:地球实在是太大了,我们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它,所以我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制作了认识地球的工具——地球仪。下面我们再次借助地球仪走进洲洋天地。(出示地球仪)

2、陆地和海洋交错地分布在地球表面,就形成了七大洲、四大洋。下面我们小组竞赛,比一比哪一组在地球仪上,最先找到四大洋并说出他们的名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看一看哪个洋最大,哪个洋最小。

3、地球仪上,我们可以看到七大洲,比一比哪一组最先找到他们并说出他们的名字。(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州、南极洲)

4、课件出示东西半球图,逐个点击七大洲、四大洋,能说说你看到的它们的位置都在哪吗?(学生边说边点击)

5、合作探究、交流资料 关于七大洲、四大洋,你们还想了解什么?下面就请拿出课前收集的学习资料,小组成员一起合作学习。学生交流七大洲、四大洋资料,如:名字的由来,各大洲的国家等,相机出示图片,加深了解。

7、课件出示 《大洋大洲歌》,一起诵读。大洋大洲歌 地球地球是球体,七洲四洋连一体。亚非欧,大洋洲,北美、南美、南极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交错分布真美丽。

8、图片展示各大洲大洋的美丽风光,感受地球面貌的多姿多彩。(1)地球妈妈看到我们这么聪明好学,特意准备了一架豪华客机,邀请大家去各大洲大洋观光旅游呢,想去吗?那就赶紧出发吧!(课件出示各大洲大洋风光图片。)(2)(图片播放结束):各位旅客,旅途愉快吗?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3)小结:是呀,从天空眺望地球妈妈,我们看到了碧蓝碧蓝的海洋,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一望无垠的稻田,波光粼粼的江河湖泊,高耸陡峭的高山峡谷,辽阔干燥的戈壁沙漠,还有壮丽的火山、飘逸的瀑布以及南北两极洁白如玉的冰雪世界。地球妈妈毫无保留地向我们展示了她多姿多彩的面貌。同学们,你们说我们的地球妈妈美吗?

三、我们爱地球,我们是朋友

1、地球妈妈呀不仅美丽,更是生命的源泉,不管在哪个洲哪个大洋,都有鲜活的生命的存在。今天老师从世界各地请来了一些代表。(出示课件:各个洲的儿童图片)

2、今天他们来到我们这儿做客,同学们你们说我们应该怎样与他们相处呢?

3、同学们的想法多好呀,我看到了你们一颗颗真诚、热情、善良的心。我们生活在同一星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七大洲四大洋上的生灵都是我们的朋友。只要我们大家手拉手,心连心,和平友好地相处,相信我们的地球妈妈一定变得更加可爱、美丽!最后,让我们一起祝福地球妈妈的明天更美好!

(二)地球的内部结构

1、展示一个煮熟的鸡蛋。地球的内部结构就像这个煮熟的鸡蛋,最外面的像蛋壳一样的叫地壳,剥开最外面的这一层,像蛋白一样的这一层就是地幔,地核就好比蛋黄。、观看地球内部结构剖面动画。

3、画一画:动手画一画地球的内部结构图。

4、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地球内部各层的具体介绍,小组内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5、鼓励感兴趣的同学上网或从课外书中继续探索地球内部的奥秘。

(三)我们唯一的家园

1、文字资料介绍:生物圈2号

2、学生自由交流阅读后的感想。

3、资料交流: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有关人类探索外星球生 命迹象的资料。

4、教师小结:人类从来都没有放弃对地球以外文明的探索,但直到今天,还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地球以外的天体中存 在着生命,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4.品社五年级 篇四

悄悄长大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成长过程,与大家分享成长的快乐。

2.引导学生坦然面对自己的生理心理变化,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遇到的问题或困惑。能力目标:

坦然面对自己的生理心理变化,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遇到的问题或困惑。

情感、态度、价值观:

坦然的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回顾成长经历,能坦然面对自己的生理、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遇到问题和困惑能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

学情分析:

学生正处在生长和发育的年龄,各种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回顾走过的经历体验快乐的成长!课前准备:

学生儿时的照片、卡片、美术工具 教学过程

一、成长的变化。

1.老师出示课前收集的几个学生小时候的照片,学生猜猜他们是谁。2.老师小结:我们不只长高了,长壮实了,重要的是心理在悄悄地成熟起来;爱好悄悄地变得广泛了;行为也悄悄地变得规范,这些才是我们真的长大了表现。(1.让学生仔细观察,看看从哪些方面感觉到自己长大了。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观察,体会自己的变化。)

二、成长的快乐。

1.老师:从呀呀学语到学会走路,从尽情玩耍到上学读书,每一段记忆都充满快乐和喜悦,我们就这样悄悄长大。2.把全班同学制作好的卡片按照内容进行分类并给它们命名,如“成长趣事集”或“我的成长足迹”“童言无忌笑话集”“成长活动感受”等,装订成册,放到班级的成长角。(1.四人小组交流收集的照片,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把自己成长的快乐记录下来,并且设计制作卡片,记载自己的成长。2.完成成长日记变化篇。)

三、成长的烦恼。

1.老师:成长的路上,有快乐也会有烦恼。你有些什么烦恼愿意和大家说说吗?

2.老师随机从信箱中抽出几张纸条,把同学遇到的烦恼说出来,大家商量帮这位同学解决烦恼的办法。(1.学生把自己的烦恼写在纸条上,投进“爱心小天使信箱”。)

3.老师:这么多的烦恼,我们不能一下子都帮大家解决了,还是要靠大家想出好办法来!你们在遇到烦恼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四、课后小结

老师小结:大家要记住,悄悄长大的心情难免有些青涩,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是常有的,凡事想得太多就会自寻烦恼。大家应该乐观地面对生活的挫折,不要着急,想想办法总能过去。写一篇《我成长我快乐》 板书设计:

快乐

5.五年级品社教学总结 篇五

品社教学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开放性的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改变传统的教学的某些弊端,使教学充满思辩色彩,充满生机活力。

传统的思品教学是“封闭”的,“静态”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儿童畅想、畅言,更谈不上思潮涌动,缺少主体参与,即使有一时的热情又能持续多久呢?本学期五年级的教学总结如下:

1、广阔的教学阵地。

2、互动的动态式讨论。

3、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设计开放式实践活动

1、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2、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

6.主题事件学习:品社课的新路径 篇六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主题事件学习,基于课标,主题引领,层级衔接

围绕一个主题,设计一个事件,使学生经历事件,产生学习兴趣,产生情感体验,加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形成深刻记忆、人文精神、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心智模式以及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质量,这就是主题事件教学方式。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如何转变这门综合课程的学习方式?如何把所要讲授的知识和技能动态性地组织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如何以一种模式引领不同取向、不同内容的多学科综合物和教学目标呢?

2012年以来,南京学习科学研究中心谷力主任率领研究团队从学科思想方法、学科基本结构、学科核心问题与学科核心能力出发,依据2011最新版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创造性地将符合脑科学原理的“主题事件模式”运用到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的学习过程中,以“主题事件模式”设计教学案例,让学生通过读绘本、听故事、玩游戏、看电影、想象旅游等喜闻乐见的主题事件活动,深刻体验,自觉反思,使学生尽可能做到知、情、意、行合一,较大程度上改变了目前的课堂面貌,这种模式把教学从浅表的知识教学和德性培养提升到深层的思想方法教学水平上来,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学科核心能力和学科综合素养的发展。

一、主题事件学习的内涵和价值追求

主题事件学习模式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新路径。现代认知科学的“多重记忆”和“模块理论”认为,大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必须依靠声音、文字、符号、图像、语义和关系的信息共时配合。事件记忆就是大脑对声音、文字、符号、图像、语义和关系的信息整合。学生通过事件学习可以由此构建出自己的角色图式、事件图式、场景图式,而这一切都被立体地整合到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在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语音、语义、图像、符号、信息、关系等都一起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和心智,综合地丰富儿童的感性和理性经验。学生在参与主题事件中,学习兴趣、热情和学习潜能都可以被极大地调动和激活,学生能够运用多感官去感受、体验事件学习过程。

主题事件虽然可能是虚拟的,但主题事件对教学过程具有独特的引领效应和作用机制。首先,主题事件赋予了课堂教学活动以意义,确立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中心任务。主题事件以一条主线引领了课堂教学过程的方向、路径和阶段;第二,主题事件可以引导和制约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一节课确立一个主题事件、一个重点目标和任务,教学设计不再只关注知识,而更要关注事件的展开过程,事件的发展有铺垫、有高潮、有结局;第三,主题事件可以克服品社课堂教学的虚拟性,赋予课堂教学活动若干逼真的情境,强化了师生的想象力,增强了教学过程的真实感。主题事件让师生在课堂上依据特定主题而经历、演进连续、连贯的事件过程。

二、主题事件设计的行动要素

主题事件学习突破了新课程的教科书,行动要素为基于课标,主题引领,层级衔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一节课围绕一个师生共同关注的学习主题,策划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事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尝试践行事件的全过程,并从中探究、体验、感悟、思考。进一步说,需要老师依据课标开发其他教学资源,让生活世界和知识世界接轨,让学生在事件学习中感受到他所熟悉的生活世界,找到有意义的感觉,体验到学的兴趣。

(一)基于课标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规定的学习结果来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评价、组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改进教学等一系列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因此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适当处理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而且还要求教师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目前,新版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成了主题事件教学行动的一种依据和动力来源,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尝试从“基于教材的教学”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分解课程标准的相关条目,把握实质,精当解读,开发和实施教学资源。

传统教学的一般程序通常是教师根据经验或教科书确定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设计并实施评价,得出学习质量的结论,进入下一主题。在主题事件学习中,教师首先需要分解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教学活动建议以及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教学条件、教师个人的创造力等,对教与学的内容进行再开发。如《标准》将“生活领域”按照范畴扩大的方式划分为“自我———家庭———学校———社区———祖国——世界”六个内容板块,构成事件内容的若干“方面”。每个板块下有若干个条目,可以分解成独立的、平实的、完整、深刻的生活事件。如“我的家庭生活”领域有五个条目,分别是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懂得邻里生活中讲道德、守规则、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环境;了解家庭经济来源和生活必要的开支。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途径和方法;知道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平等相待,能正确处理自己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据此,我们分别设计了“我们来护蛋”“我为爸妈来减负”“我和邻居相处二三事”“今天我来小鬼当家”“我和爸妈意见不一致时”五个恰当、生动的主题事件。

(二)主题引领

主题事件学习的课堂上,教师将各条目和事件间实现对接或连续的关系,将文本形态的课程标准付诸课堂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将更多的内容放在一个相互关联的背景中加以讲授要比分开来好得多,师生顺着一个事件走下去,将事实“故事化”“情节化”“整体化”,而不是一个观点或是一个概念。如何生成主题,这也需要一套专业的程序。具体地说,明确内容标准,即“如何分解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使之更加具体、清晰;”选择主题事件,即“让学生达到上述标准的最好途径是什么”;开发事件情境,即“怎样选择和组织内容才能帮助学生完成任务”;规划教学策略以帮助所有的学生完成课程的学习,即“什么方法和策略才能最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评估学生,即“利用学生事件中的感受、体验、思考确定上述标准实现程度”。

事件的选材和切入基于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强调真实性和具体性,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学习空间。例如围绕“能够识读本地区(区、县、市、省等)旅游景区等小区域的平面示意图。正确辨认区域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的课标,教师设计了“星期天,我约小力去欢乐岛玩碰碰车”的主题事件,通过对城市地图、小区地图和动物园地图的三次识别,知道如何识图,学会看图,并按图找到指定的地点,在复杂地点寻找时,学会边看图,边问人的方法,形成用图找地点的习惯倾向,增强寻找目的地的生活能力。而原有苏教版教材内容是《我的家乡在哪里》,从中国行政区地图入手,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家乡所在的省的位置、轮廓,然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家乡所在的市、县(区)的空间位置,知道自己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而主题事件模式的教学则是采取“步步渗透,举一反三”的方法,通过城市地图、小区地图和动物园地图的三次识别,让学生直接面对实际问题,综合地、关联地、多角度地、切合实际地展开学习步骤。从课堂的实际效果看,学生在具体的事件中既能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还能独立思考,形成主见,培养识图的能力。

(三)层级衔接

主题事件一般围绕特定的主题,安排两三个相关联的情境构成事件展开的全过程。这三个情境设计必须是地点上相互关联、时间上相互关联、参与事件的主角人物统一。同时,每一情境之间要有变化,三个情境之间还要有递进关系、要有高潮、有铺垫。只有这样,学生参与其中才会有所感动、有所体悟。如“星期天,我约小力去欢乐岛玩碰碰车”的主题事件,创设三个不同的场景,场景一:只知道小力家的地址,我该怎么找到小力家?场景二:怎么借助小区平面图,找到小力家呢?场景三:我们该怎么借助导游图,来到碰碰车的游乐区?引入三个不同的场景,并使三个场景串连成一个具体的生活事件,形成教学活动的整体感。在每一个情景中,设计出一个问题情境,多感官设计呈现情境,同时逐步适当增加识图的难度和新的知识点,使学生经历了三次活动以后基本形成识图走四方的能力。从课堂关键学习点的观察看,层级衔接特别强调多次的读、划、圈,学生在活动中揭示学习对象、社会现象背后的种种关系,并尝试着建立联系,从具体的事件中归纳事物的本质特征,学会自主判断、决策和反思。

三、主题事件设计的基本路向

“主题事件模式”教学与传统的品德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大的不同。首先,教学内容不同。“主题事件”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师完全摆脱了教材的束缚,它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生活自主研发教学内容。其次,教学形式不同。“主题事件模式”教学形式简单,它是以一个事件贯穿整节课的始终,以一条主线引领了课堂教学过程的方向、路径和阶段。再次,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同。“主题事件”教学将学生确定为事件的主角。进入情境后,每一个学生都要求设身处地地感受、思考、交流、想象。

主题事件设计的过程,有着如下的特点:

(一)虚拟与真实:实现综合的教学过程

主题事件选择的准确度和深度是课堂教学创新的源泉和根据,这包括教师对学科性质、学科要素、学科结构、学科知识与学科能力等问题的重新认识。老师应该如何精选适宜的主题事件呢?用教科书教学是最通用也是最省事的方式,但它通常不能很好地切合地域学习的重点,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老师的创造性活动,所以效果通常不像想象那么好。所以,笔者主张要尽量选择一些个性鲜明、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的事件,通过场景整合一个又一个鲜明的事件来吸引学生。其次每个事件都需要有一个主要人物,即当事人。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发现人的成长变化、关注人的行为、探索“人”的内心。

(二)单一与多样: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

基于主题事件的设计将教学过程的各要素看作一个系统,而且是开放的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设计者缜密地分析学生的需求和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并通过即时依据教学情境脉络中的行动来引领教学效果的整体优化。品德与社会课的老师应该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设计学习过程,让主题事件有广泛的来源,能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之间找到平衡点,在真正意义上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内容,同时也成为教学活动的核心目标。在案例开发中,让学生通过读绘本、听故事、玩游戏、看电影、想象旅游等喜闻乐见的主题事件活动,深刻体验,自觉反思,使学生尽可能做到知、情、意、行合一,使他们认知发生迁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指向课程的最终价值

主题事件是结构化和组织化的,它考虑到学生理解这个主题需要哪些必要的先行经验和知识,学生是否有能力和信心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引领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重视道德实践和情感陶冶,在学生经历事件的学习中,将道德认知上升为道德信念,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道德判断的能力。此外,主题学习有学习方法的训练,在案例“今天我来小鬼当家”角色体验的过程中,学生会努力收集对角色所持观点有用的材料,并感受自身从未有过的视角、做法和想法,从而对生态道德达到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笔者认为,品德与社会教学,教师唯有从“学”的视角重构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才有可能让课堂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主题事件学习方式的行动要素为基于课标,主题引领,层级衔接,重构的基本路向是通过对主题事件的重建,拓展场景的空间,促进课堂上诸要素的互动与关联,使综合性在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最佳发挥,真正建立起以“学”为基点的丰盈而润泽的品德课堂。

参考文献

[1]谷力.新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小学品德高效教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赵亚夫.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7.五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篇七

一.指导思想

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纲要”的精神为基本指导思想。坚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追求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力求将儿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思考、探索、判断能力的培养及人文社会知识的掌握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新课程标准为精神,以现有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和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儿童的经验、体验、兴趣出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使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成为德才兼备的接班人。

二.基本情况概述

我班共有学生29人,学生来自农村务农家庭,家庭条件不均衡,有的属于低保收入家庭,因此学生各方面的行为习惯和文明习惯均较差,许多孩子的身上有不讲卫生、说粗话脏话甚至打架的陋习。家长的文明习惯和文明程度也较低。

三.任务及目标

1、端正学生思想,提高认识,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积极完成《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内容。

4、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用教材中的事例及道理来教育学生。

5、注意联系周围的环境、人和事,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6、每月定期召开教研组活动,做到定时、定人、定内容,提高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

四.方法和措施

1.教师平时加强理论学习,对课程标准进行“温故知新”,及时将教改精神与教学

实践相结合,并做好摘抄工作。利用课余时间,加强网上学习,及时了解最新教学动态和信息。

2、能按计划备课,按时完成授课任务。认真学习教材,分析各班学生的情况,根据各课教材的教育要点,结合教学建议、学生的年龄特点定好教学目标要点、教学重点、难点,备好课,授好课。

3.重视课堂教学,减少课堂教学的随意性。能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处理课堂中新生成的教学环节,加强学生课堂练习的指导,切实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效益。

4.善于走进学生当中,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从学生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以及学生的生活疑惑和感受入手,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相统一。

5.定期对学生中的行为和思想进行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对工作进行整改。同时结合学校大队部的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行为进行及时的督促教育。

6.结合教材,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社会中、生活中体验,引导学生乐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培养观察生活、探究生活、创意生活的乐趣,勇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使他们的思想逐步走向成熟。

8.五年级上册品社教学计划 篇八

河铺中心小学 汪先佳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共20人,男生9人,女生11人。绝大部分学生遵纪守规,作业能按时完成,劳动观念较强,讲究卫生,拾物不昧,助人为乐。同学之间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爱相处。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自觉性差、上课不发言、不爱动脑等)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教材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综合性。生活本身是综合的,道德存在于学生的全部生活之中。儿童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学生的学习也是整体性的。

2、开放性。教材不再是知识罗列的清单,知识教学的资源之一。

3、情感性。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的、情景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

4、形式活泼。增强了可读性、趣味性,力求活泼、富有童趣。

三、教学目标要求

1、懂得基本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学生学会欣赏、互相尊重、理解宽 容、心胸宽广、分享快乐的个性品质。

2、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现实意义。培养现代民主意识。

3、重视农村儿童的体验、感受、向往和追求,帮助他们认识、处理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了解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差异较大,不但生活方式存在差异,有的地区间还存在着文化差异。要从认识区域的差异,尊重不同地区不同的生活方式出发,帮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和了解中祖国,增进对祖国的亲近感,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5、了解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教学措施

1、对话教学策略:教学中,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掀起对话波澜。对话能否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反馈信息是否及时、得当且具有较高质量。反馈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注重激励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对师生互动有所推进,并添加进新的意义。教师的反馈越精彩,就越能对学生起引领作用。

2、活动化教学策略

教学时,不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机械地去学习、掌握有关科学知识、生活技能、道德观点和社会常识,而是要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引导他们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活动。这里所说的“活动”,包括外化显形的具体操作型活动和内涵隐形的心智型活动。“全员参与”,就是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不让一个学生被排斥或游离于活动之外;“全程参与”,是指学生的参与不能是一阵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题活动的衔接和滚动中自始至终地去参与;“全身心”,是指学生不仅要用身体去经历,而且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让学生用耳朵听听、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脑子想想,以强化对外部世界的感受。

3、体验性教学策略

在传统教材中,编者对教与学所追索的意义都进行了预设。这种预设的意义或结论,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变更性。要求学生无一例外地去认同、去掌握,由此导致教学步入硬性灌输和“齐步走”、“一锅煮”的误区。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具有开放性,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即发展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关系,从而建构和生成课程的意义。

4、开放性教学策略

9.小学品社期末试题小学五年级下册 篇九

(时间60分钟分值100)

本套试题内容丰富,题目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检测,符

合教材要求,难易适中,题量适当,充分考查了学生分辨能力,并指导学生生活。题量适中,题型多样,难易适度。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都能充分体现自我。

一、填空(24分)

命题思想及检测意图:本题主要检测基础知识。充分利用课本内容综合呈现,既考察了学生的基础掌握情况,又达到了锻炼学生灵活性的目的。

1、是我国第二大长河,发源于,流经、等9省(自治区),在山东注入。

2、京杭大运河有年的历史,它北起,南至,全长千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人工河。

3、我国陆上国界线长约千米,面积约平方千米是亚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4、”是齐鲁文化的精髓。一山是指,一水是指,一圣人是指。

5、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6、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我国的奥运代表团共取得枚金牌,居金牌榜第位。

7、油田在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油田。

8、是我国淡水鱼产量最多的地方。

9、我国和陕西两省的煤储量占全国煤储量的3、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缩影的山是()左右,有我国的“煤海”之称。

10、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在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二、选择题。(10分)

命题思想及检测意图:选择题目的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辨别分析能力。该题迷惑性强,稍一疏忽便容易出现差错。此题主要训练学生两点:

1、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准确把握概念。

2、养成认真的答题习惯。

1、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是().A、孔子学说B、儒家学说C、论语

2、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科学家是()。

A、李登海B、袁隆平C、孔繁森

D、钱学森

A、泰山B、华山C、黄山D、峨眉山

4、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皇帝B、炎帝C、孔子

5、秦始皇兵马俑坑的总面积是()万平方千米。A、1B、2C、3D、46、谷子去壳以后叫做()A、稻米B、小米

7、中国木材储量最大()。

A、东北地区B、西北黄土高原C、江南水乡

D、青藏高原

8、我国东汉时期发明制造地动仪的科学家是()。A、祖冲之B、张恒C、孔子

9、中国煤炭储量最丰富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黄土高原C、雪域高原

10、相传布达拉宫为()而建。A、传播佛教文化B、收藏佛教文物C、迎接唐文成公主

三、判断题。(10分)

命题思想及检测意图:本题主要呈现的是在学习中学生易错易混淆的题目。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提高了思辨能力。

1、黄河污染河断流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危害。()

2、人面鱼纹是大汶口文化的典型作品。()

3、由于我国南北地域跨度大,所以南方和北方的温差也很大。()

4、秦泰山石刻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石刻。

()

5、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6、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

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皇帝。()

8、青藏高原上的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

9、五岳独尊指的是黄山。()

10、“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表明我国的航天技术已达

到国际一流水平。()

四、连线。请把各区域和其相应的自然环境连起来。(4分)

东北三省地高天寒青藏高原降雨多,河湖多黄土高原林海雪原江南水乡降水量少

五、填表。(20分)

六、简答题。(共30分)

1、自古以来,台湾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打算为海峡两岸友好往来做些什么?(6分)

2、北方人的主食是什么?水乡人的主食是什么?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吗?(6分)

3、写出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4分)

4、写出3句孔子的名言警句。(6分)

5、江南水乡为什么被称为“鱼米之乡” ?(6、写出我国的五个自治区的名称。(5分)

3分)

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24分)

1、黄河青藏高原青海四川渤海 2、2500北京杭州1800 3、2万多960万

4、一山一水一圣人泰山黄河孔子5、1970东方红一号 6、5117、大庆

8、江南水乡

9、山西80%

10、青藏高原4000米

二、选择题。(10分)

1、B2、D3、A4、A5

6、B7、A8、B9、B10、三、判断题。(10分)

1、X2、X3、X4、X5、√、B

C6、√

7、X8、√

9、X10、√

四、连线。请把各区域和其相应的自然环境连起来。(4分)

降水量少

五、填表。(20分)

六、简答题。(共30分)

1、答:(1)画幅画送给台湾小朋友。(2)给台湾小朋友写封信。(3)多了解台湾。(6分)

2、答:北方人的主食是面食。水乡人的主食是米饭。南方气候比较湿润,适合种植水稻所以会形成以米饭为主。而北方气候比较干适合种植玉米小麦之类的旱作物,所以,以面食为主。(6分)

3、答: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4分)

4、答:a温故而知新。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C三人行必有吾师焉。(6分)

5、答:这里河流众多,灌溉方便,土地肥沃,是产鱼,种、产水稻的好地方。所以称“鱼米之乡”。(3分)

10.王晓伟五年级品社复习计划 篇十

一、复习目标

通过一阶段的复习,回顾这学期在品德与社会课上所学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及了解祖国的地理环境,知道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应该尊重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且善于动脑,勤于思考。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指导思想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悉所学内容,查遗补漏,整体加强对品德与社会课学习的认识,提高知识水平。

三、复习内容

1.了解一些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和传说,知道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知道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在世界的领先位置以及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知道孔子、孙武、李时珍等文化伟人的主要成就及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2.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地域范围、国土疆域、行政区划、首都、资源、地势、地形,概括地知道我们的祖国;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概括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黄河、长江是养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

3.知道我国拥有56个民族、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事件,知道“一国两制”的重要政策。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了解华人、华侨遍布世界各地,以中国人勤劳、刻苦的美德创建并开拓着事业,为所在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他们有着割舍不断的中国情结,并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也为祖国的发展不断地做出贡献。

四、复习方式

抓住要点,利用教材,紧紧围绕课本内容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某些不熟悉的环节可以加强一下,对个别后进学生采取单独的复习策略,要求抓住基础内容,对领悟力较高的个别同学可以适当提高要求。

五、复习策略

1.纠正学生上课习惯。(上课带书,集中注意力听讲)

2.加大学困生转化力度,优生帮学困生,提高整体成绩。

3.加强检查,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整改。

11.四年级品社教案 篇十一

《走进美丽的家乡》教学设计

1站在高高的山岗上 用眼睛观察家乡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等展开对家乡的了解,增进对家乡的情感。

2、学会用流畅的语言简单介绍自己的家乡。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看书本的第2页。你们猜图上的老师带着这群小朋友正在做什么呢(回答:观察家乡。)对了,他们正在观察自己的家乡。从今天开始,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学习和了解自己的家乡了。

二、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页的课文——妞妞的日记,并回答,妞妞和她的同学们分别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

三、教师介绍广州。(虽然并不是每个同学都来自广州,但广州算是这班学生的第二故乡。故选取广州作为学习的对象。)教师展示有关于广州的各种图片。并介绍以下内容:

1、广州的过去和现在的对比。(房子,景色,人们的生活等)

2、广州的特色食物。(白云猪手,早点等)

3、广州的名胜古迹。(陈家祠等)

五、大家开口说。

1、师说:大家现在已经对广州有一定的了解了,现在,你们也来说说自己原来的家乡,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家乡。

2、学生活动:四个人一个小组,互相说说自己的家乡。(约8分钟)然后,学生发言,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乡。(1)、师:同学们,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今天,我们重点让小明带领大家去看看他的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

(课件演示小明的家乡花都的变化)(课件上有广花公路、物流公司、白云国际机场„„)

(2)、师:同学们,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呢?(学生自由畅谈)

(3)、师:家乡的变化真大呀!让我们各展风采,一起来说说家乡的变化!(学生畅所欲言,谈变化)

(4)、交流讨论

(5)、师:听了大家的介绍,老师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你可曾知道,我们的家乡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6)、小结:同学们说的对,是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气象,我们要努力学习,长大后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六、家庭作业 :根据自己的观察,完成教科书第7页的观察记录,并布置下节课作画的准备。

用手描绘家乡

教学重点:通过作画(描绘自己的家乡),增强学生对家乡的情感。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

二、阅读。请学生阅读教科书8至9页的内容,了解别人是怎样对家乡进行描绘的。

三、大家来做小画家。学生个人作画,教师巡视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同学之间亦可互相讨论作画的内容。

四、展示画得比较好的同学的画,并让他们讲讲画这幅画的含义和画这幅画时的心情。(画面展示了农村新貌、商机无限、翱翔天空„„)

五、教师进行简单的点评。

1、表扬画得好的同学,对于一些不认真地同学进行不记名的简单批评。

2、同时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六、家庭作业 :

1、向家长介绍这两次课的学习内容。

2、向家长了解自己的老家在哪里,有什么特点。

《地图上看家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地图的基本知识,掌握识别方位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能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4、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生来说,大部分孩子对家乡的概念不太清楚,教师课前要渗透什么是家乡,家乡与籍贯的区别,并让学生向家长了解自己的家乡在哪里。初步接触地图,本课的学习难度较大,课前的准备要充分,既要让学生自己学看地图,又要在课上采用一些活泼的游戏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认识地图,在地图上寻找家乡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向家长了解自己的家乡在哪里。

2、中国地图 四川省地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听歌吗?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歌颂家乡的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家乡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地图乐园,从“地图上看家乡”。(板书课题)

二、知方向、识图例

1、看地图知方向

师:看,认识它吗?(出示中国地图)生:这是一张中国地图。

师:它像一只大公鸡,雄赳赳气昂昂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你知道在地图上怎么辨别方向吗? 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贴方向

请四位同学每人分别拿一个东、南、西、北的卡片,把它们贴在方向标准确的位置上,其他同学来做小裁判。

3、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师:有些方向并不是正南正北,那么这些方向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回答并把“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贴到相应的位置。

4、小结:在看地图的时候,要做到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5、地图图例知多少

师:同学们你发现了吗,地图就像一幅画,在查看地图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符号,它们叫做图例。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看地图的图例)师:说出图例代表什么。(学生先回答,教师再指导、点拔。)

三、看地图,找家乡

1、同学们,认识了方向和图例,读懂了地图,我们来找一找家乡在祖国的什么位置。

师:看,我们中国由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 2个行政特区组成。北边有黑龙江、内蒙古,南边有海南,东有江苏、上海,西有新疆和西藏自治区。师:让我们在书上的地图里找到四川省并给它涂上漂亮的颜色吧。学生在书上找到四川并涂色。

师:我们四川省都有哪些好邻居呢?同桌合作找一找并给它们做个记号。指名回答有哪些邻居。

2、找成都

师:同学们想把我们的家乡看的更仔细吗?让我们走进四川省吧!出示四川地图)师:我们成都在四川省的什么位置?有哪些邻居? 学生观察并回答。

3、走进成都

师:同学们,想不想走进成都市看看家乡的美景?(出示图片)

4、教师简单介绍成都的行政区划。

5、学生看地图并回答。

我的家所在市:—————————— 它在四川省的方位: ————————

四、总结全课

成都市是四川省的一部分,四川省又是是祖国的一部分,四川省成都市只是祖国版图上一小块地方,我们对我们的家乡,感情是什么样的?河北省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是我们心中最美丽、最富饶、最可爱的地方,让我们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家乡吧!——祝家乡的明天更美好!《走进美丽的家乡》教学反思

这节思品课的内容是“走进美丽的家乡”,上完这节课让我对思想品德课有了更深的认识:要让思品课成为学生们所关心的一门课。上课的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关联,使生活成为重要的教育素材。思品课上要有意识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有情感色彩的教学情境,促学生情,以情促行。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够基本完成,学生能够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互动,学生能够大胆积极的发言,因此,课堂气氛比较好。这节课重在让学生自己去挖掘家乡的美、展示家乡的美,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小组交流中把自己家乡的美、自己家乡的特点表现出来,并能够站在讲台前介绍,学生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合作能力。“小画家”这一环节,作为这节课的亮点,得到了体现。学生在做“小画家”时还能够根据自己家乡的特点展示自己的家乡的优势,做到符合实际。同时在教学时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之处。环节之间的过渡性语言没有锤炼好,因此语言比较贫乏,所以环节之间的过渡处理得不是很好;学生评价语言方面,教师“非常好”的次数讲得比较多,没有针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进行具体的评价,因此在以后的教学方面,还要在教学语言上多多锤炼,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动力。

《展览室里故事多》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家乡的变化。

2、懂得保护环境是热爱家乡的表现。能力目标:

1、通过家乡变化对比提高学生珍惜资源、热爱家乡的认知能力。

2、制作家乡环保书签提高学生动手宣传环保的能力。情感目标:

引发学生关心爱护家乡自然资源的情感。2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对家乡了解也更多,对家乡的变化也会了解更多,这成为本课实施的关键。本节课旨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意识,并内化为学生的行为,真正提升品德课的实效性,达到品德课教育“无痕化”的目的。此次品德课的教 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生在品德课的学习中可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做事。

3重点难点: 提高学生珍惜资源、热爱家乡的认知能力。4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教师提问,引入新课。

二、引导展示

1、下组指导学生小组学习。

2、引导学生总结家乡的变化及原因。

三、演示变化

1、教师演示课件。

2、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应对。

四、共同珍惜

1、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在生活中怎样关爱家乡、保护环境? 小结从生活的小事出发关爱家乡,积极宣传环保。

2、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保护环境,指导学生进行环保书签的制作。

五、布置作业

1、将环保书签赠送给周围的人宣传环保。

2、通过实地察看、调查访问、上网查找等方法搜集家乡环境污染和保护环境的资料。《从家里带出来的历史 》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搜集材料让学生在生活当中有所发现,指导学生学会搜集材料的方法,让学生在“家庭寻宝”的搜集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对以前的社会生活产生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今昔对比了解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培养学生善于创新善于发现的精神。

3.、通过学生自我阐述今昔对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并鼓励学生积极发现生活中的美。2学情分析

四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在生活中发现事物的能力,并且能够通过恰当的方法来所及材料。但是四年级的孩子总结概括能力不强,对事物之间的联系缺乏理解,因此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一方面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事物之间的今昔对比感受人类是怎样用自己的智慧促进社会进步,从而使学生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有趣的事物表面,而是上升到情感上,获得精神上和知识上的财富。3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生展示自己“寻宝”的发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点睛之笔。通过了解“宝物”引导学生感受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智慧的赞叹,对家乡的人爱之情。

难点:通过今昔对比发现社会的变迁,人类的进步,从而更加赞美人类智慧的无穷。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展示“宝贝”

请同学们出示自己在家庭寻宝活动中的发现,并向同学们介绍这些宝贝是什么,他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初步认识以前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教师在这里要适当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材料。

活动2【讲授】今昔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一、以前的游戏

教师出示图片,为学生讲解以前的游戏是怎样玩的,以前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并引导学生联系现在的游戏,让学生说说以前的游戏有什么特点,现在的游戏有什么特点;以前玩具简陋,现在的玩具精美,这体现了什么?学生自由讨论,教师适当引导。

二、以前的食品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了解以前的事物是什么样子的,请学生说一说现在的食品和以前的食品有什么不同。

三、以前的图书与童话

教师出示图片,给学生讲解以前的连环画以及动画,那时候的制作比较粗糙。同时引导学生回忆现在看过的动画片和书籍,通常都是制作比较精良,这正是家乡人智慧的提现。

四、以前的生活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通过今昔对比说一说现在生活有哪些方面的进步。活动3【活动】描绘你的童年

我们刚才看的图片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我们父母甚至是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你觉得他们的童年生活有趣吗?你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给大家讲一讲你的童年生活,并说说你的童年生活和你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以主题讨论活动的形式展开。

活动4【作业】今昔对比,你有什么想法?

通过作业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通过今昔对比,你有什么想法?

《说不完的家乡故事》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有关水的发展变化的历史。

2、感受水与家乡人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2学情分析

我们南阳市虽然不是水资源十分缺乏的地区,但是每年也不同程度地发生旱涝灾害,在农村旱的时候连最基本的生活用水都困难。在实施本主题的教学之前,我有意识的与学生进行了交流,我发现这些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如何合理的利用水、本地水资源基本情况”等等问题的关注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对水的认识只停留在“水是每天都要用到的”“与生活相关的一种必需品”。至于“水是从哪来的、水带 给人类的巨大作用到底是什么、人类究竟该如何合理的利用水”等一系列问题都是他们所不了解、关心不够。

如何让学生正确、快速、积极的了解和认识水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形成良好的节水意识和环保意识是本课题的关键所在。3重点难点

1、了解家乡有关水的发展变化的历史。

2、感受水与家乡人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师:老师说一条谜语,看谁能很快地猜出来:“小溪里游玩,池塘里睡觉,江河里奔跑,大海里舞蹈”。(学生经过讨论得出正确的谜底)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家乡水的故事。(板书课题《家乡水的故事》)

活动2【讲授】出示教学目标、自学提示

1、了解家乡有关水的发展变化的历史。

2、感受水与家乡人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3、家乡人的取水方式有什么变化?

4、水在生产和生活方面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活动3【讲授】探究学习

师:大家都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用水很方便。那么,大家知不知道以前我们的家乡人是怎样用水的呢?请大家阅读书上第46~47页 的文字和图片,简单了解一下家乡人用水都经历了哪些阶段。(学生阅读书上的文字和图片。)

师:大家通过阅读,了解了家乡人的用水经历。请你们根据自己课前的调查,说一说你家用水都经历了哪些阶段?

(学生根据课前的调查说自己所了解到的家乡人用水的变化过程,由于大部分学生的爷爷奶奶在家,所以他们会了解到许多真实的变化历程。)

师:从大家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生活用水真是越来越方便了。活动4【活动】调查汇报

1、学生小组活动

师:大家知道,我们的衣食住行、社会的生产和发展都离不开水,那么,它具体都用在哪些方面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书上的图片,将水在日常生活中、城市绿化及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分类填写在下表上。水的用途 日常生活 工农业生产 城市绿化 其它方面

(我将这个表格每个小组都发一份,让其中一人执笔,在讨论中完成此表。)

2、课堂汇报交流

师:从大家的汇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家乡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水,而人类对水的需求又是无限的。所以,水是很宝贵的资源,人类应该节约用水。师: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呢?(出示相关课件)

(学生在回答中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从家乡看祖国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调查走访,查阅资料,收集影像资料等方法了解家乡的历史。能够进行一定的整理、分类、比较、分析活动中获得的资料,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2.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及家乡人为家乡所做出的贡献。

(二)过程与方法:

1、合作探究、搜集整理。

2、学习课文内容,知道怎样去了解家乡历史与文化。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认识和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进一步形成家乡的概念,加深对家乡深层次的了解,增进对家乡的情感,热爱自己的家乡,进而热爱自己的祖国。2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走进美丽的家乡和家乡的故事两个单元的学习,对家乡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侧重于要求学生学会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合作学习,学生完成任务比较容易。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

2、知道家乡的发展史家乡人辛勤劳动和奋斗的发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学难点:学会调查,并能在调查中知道怎样收集、记录、整理及运用资料。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复习激趣

1、同学们,通过前两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对家乡的人和事,都有了大概的了解,感受了家乡的美丽和家乡的故事,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2、“除了以前大家了解到的家乡的情况,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3、学生发表意见。

活动2【讲授】讨论学习方法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看来大家都非常想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风土人情及家乡发展的现状。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想清楚了解这些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哪一些方法、途径去完成呢?(参观、访问、调查、图书馆、博物馆、文化站、网络等)在完成这一任务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呢?

(笔记本、相机、录音笔等)

如何获得那些对我们有用的资料呢?

(调查:首先选出小组长和记录员,制定好调查计划,设计好调查的内容等。)

2、同学们都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要想清楚地了解一样事物的过去与现状,我们必须用制定详细的计划,如何做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做适当的记录。)

3、教师总结:同学们都讲得非常好,要想了解一种事物,必须通过有计划的调查,才能对它进行全面的了解,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究竟可以通过什么方式。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总结出:访问知情人、参观名胜古迹、去图书馆查阅资料)

活动3【活动】制作调查计划

(三)制作调查计划

1、我们都知道要通过调查采访的方式才能获得所要的资料,那现在我们就一起制定一份“调查家乡历史文化发展的计划”,我们先来参考一下57页这一图表。

(教师根据教科书上提供的计划格式,分项进行指导,重点应放在内容的确定上)

2、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调查的目标制定调查计划。

3、汇报、展示小组制定的计划。

活动4【讲授】简介潼南文化,激发学生调查兴趣

(四)教师简介潼南文化,激发学生调查兴趣。

(五)情感升华,家乡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祖国的一部分,热爱家乡,就是热爱祖国,要热爱祖国,首先要从热爱自己的家乡做起。

活动5【作业】布置作业

课后调查自己的家乡文化历史,著名人物等

《扎根在家乡的传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喜爱家乡的凉茶文化,体会凉茶中的人文情怀,并产生传承此家乡凉茶文化的意识。

2.初步懂得广东地区的凉茶文化的区域性特点。3.知道凉茶文化是广东地区饮食文化中的风俗习惯。2学时重点

了解广东的凉茶文化,知道凉茶文化是广东地区饮食文化中的风俗习惯。

3学时难点

体味凉茶中的人文情怀,并产生传承此家乡凉茶文化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品茶激趣,揭示课题

1、品茶激趣

师:同学们,在老师前面有几杯饮料,哪位同学想来品尝?你尝到的是什么?(凉茶)你们刚才喝的就是广东凉茶。

2、板书课题

师:其实喝凉茶是我们广东独有的乡风乡俗,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板书:乡风乡俗—广东凉茶)为什么喝凉茶会成为我们广东的乡风乡俗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广东凉茶文化。

二、小组合作,探究凉茶

师:课前我们分小组对广东凉茶这六个方面进行了调查访问、查找资料,现在请各小组长拿出研学案组织组员互相交流。请你认真聆听,想想从中你有什么发现?(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1、小组交流、分享资料。

2、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师:下面请第一小组来汇报。

预设一:学生汇报课前调查访问身边人喝凉茶的数据。(读数据)

师:小小的数据已说明了喝凉茶是广东人的一种习惯。原来这与我们广东的气候有关。下面请第二组来汇报。

预设二:因广东地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春夏多雨潮湿,秋冬干燥,偏于燥热。)。

师:广东凉茶历史源远流长,它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有请第三组。

预设三:学生讲有关凉茶的历史故事。

师:那么广东凉茶是怎样由一碗凉茶演变到现在凉茶?请第四组

预设四:学生汇报凉茶的演变。(可以用实物)

师:从凉茶的演变,我们看到了广东凉茶、适应时代,不断创新,传承发展。下面请第五组。

预设五:学生汇报凉茶组成的材料。(展示实物)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图片,你们看?

师:从这些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生:凉茶的材料都是一些花草)

师:广东凉茶就是由这些极其普通的花草、蔬果等制作而成。这些材料组成了不同品种、功效的凉茶。有请第六小组。

预设六:学生汇报常见的凉茶品种、功效。(板书:保健)师:调查了凉茶的品种与功效,你们发现了什么?(生:不同品种不同功效的凉茶,也适合不同体质的人群。)

师:所以我们要合理饮用凉茶,(凉茶的分类)

过渡:在我们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下面情境,请你做小医生帮帮他们。

游戏抢答,合理保健

1、出示抢答题:

师:请根据下面情况合理饮用凉茶。

①没胃口或消化不良:A七星茶;B夏枯草(答案:A)②喉咙痛:A果汁红茶;B、下火王茶(答案:B;)③夏天消暑:A绿茶;B冬瓜水(答案:B;)④感冒咳嗽:A桔子茶;B感冒茶(答案:B;)

师:谈到感冒茶我就会想起小时候的一个故事,有一天我感到全身酸痛,咽喉肿痛,妈妈知道了就煲了一碗四时感冒茶逼我喝。我强忍着苦味喝下去了。第二天我发现喉咙不痛了,全身舒服很多。慢慢地我学会喝苦凉茶了。现在我做妈妈发现儿子流鼻血或感冒了也教他喝凉茶,凉茶就这样一代传一代。在生活中相信你们与凉茶也有许多不同的故事。

过渡:请你们在小组里交流你与凉茶的故事。

四、诉说故事,感悟亲情

1、小组交流说故事

2、诉说凉茶故事。

师:你与凉茶有哪些故事呢?谁来说?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板书:关爱)你还有什么想说?

师:哪位同学还想说与凉茶有关的故事?

过渡:看广东凉茶不仅具有保健的作用,它还蕴涵着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由此广东人十分珍爱这种凉茶文化,人们为此做出不少的努力。如今的凉茶已闻名中外,请看视频。

激发情感,传承文化

1、播广东凉茶申遗视频

师:自广东凉茶申遗成功,王老吉、加多宝、邓老、徐其修„„一个个凉茶品牌为人熟悉,凉茶逐渐发展成为饮料,2007年广东省凉茶饮料销售量已突破500万吨,还取代了可口可乐成为中国销量第一的饮料。

2、师:作为一名广东人,此刻心情怎样?那作为新一代广东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传承“广东凉茶”?

总结:我们作为新一代广东人不仅要把引以为豪的广东凉茶文化传承下去,还要把广东的饮早茶、煲靓汤、唱粤剧等风俗传承下去。

六、总结提升,课堂延伸

师:今天就让我们回到家后,给家人端上一碗爱心凉茶,感谢一下辛苦工作的家人吧!

拓展资料:罗汉果菊花茶的做法:先将菊花用清水泡一下,浸出一些灰尘,罗汉果敲破,掰成小块;再将菊花、罗汉果(连壳)一起放入杯中,加入沸水,待五分钟后可饮用。

《建设文明富裕的家乡》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了解家乡的民族风俗。

初步懂得风俗及文化的区域性特点。

知道多姿多彩的风俗、文化是一个地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步形成批判地继承家乡风俗、文化的意识。2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以外来务工子女为主,学生远离家乡,对家乡的认识仅仅是曾今玩过的地方。由于孩子的年龄尚小,家长也没有给孩子讲过家乡的风俗和文化。

3重点难点

了解风俗及文化的地域特点。(重点)

初步形成批判地继承家乡风俗、文化的意识。(难点)4教学准备

督促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向长辈了解家乡特有的风俗和文化。教师提前查阅一些相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看图说意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图上画的谁在干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进行补充,并总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有不同的生活习惯、文化和习俗,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乡风乡俗。板书:乡风乡俗

活动2【活动】说一说家乡的风俗

咱们班的I同学来自不同的地区,你们的家乡一定也有不同的风俗和文化。你能介绍介绍吗?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点明哪些属于风俗(就是生活习惯),哪些属于文化(就是艺术特色)。活动3【讲授】小故事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增进了我们对不同地区风俗的了解,让我们认识到它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老师也给大家讲个风俗小故事:鸡头敬客。你的家乡有风俗小故事吗?谁能讲一讲?

活动4【活动】讨论

说一说:为什么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风俗和文化?师总结:历史原因、地理环境原因等造成的。

活动5【作业】本课小节和作业

上一篇:母亲节的礼物七年级语文作文下一篇:初中学校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