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认识正方形(12篇)
1.幼儿园中班认识正方形 篇一
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长方形教案
教学目的: 1 认识长方形,知道长方形的名称和基本特征。2 能找出长方形的物品。
教学准备:各种物品若干,长方形范例,幼儿操作图形每人一套。教学过程: 导入活动:今天,咱们班来了好多图形娃娃,小朋友高兴吗?看看哪些图形娃娃来了?(教师出示图形)现在小朋友欢迎它!(幼儿鼓掌,教师出示长方形)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它吧!我们请长方形娃娃先自我介绍一下(教师模仿)
“小朋友好,我的名字叫长方形,我想和你们做好朋友。我有2条边长,2条边短,对边一样长,4个一样大的角。(通过幼儿动手操作自己说,教师及时提示)
“小朋友真聪明!小朋友现在都认识我了,下次看到我一定叫我的名字啊!小朋友再见!” 长方形娃娃给小朋友带来很多物品玩具,那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找图形。(运用操作材料,由幼儿选出来长方形)我们今天认识了长方形,你能在咱们教室里,幼儿园里找到长方形吗?找到后喊出它的名字。(带领幼儿在幼儿园各处找长方形,活动结束)课外延伸:回家找找家里的什么东西是长方形的?
2.“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篇二
1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一折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创设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1联系生活。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请观察我们教室,你发现哪些东西比较多?(生答略)请观察一下,如课桌的面是什么形状?看看黑板面你有什么发现?这本数学书的封面呢?
师: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手怕)那手帕的面是什么形状?魔方的这个面呢?(生答略)
师:找一找,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抽象出图形,建立表象。
师(指板贴的两张白纸)问:你能看出这两纸白纸分別是什么形状吗?(一张长方形纸,一张正方形纸)
师:那我们就把它们的形状描下来,好吗?
(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3揭示课题。
师:谁来说一说,你已经知道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哪些知识?
师:通过刚才汇报,同学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已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有关知识。(板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评析:选取了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同时认识了具体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再把它们画下来,抽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表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自主探究,发现特征
1研究长方形特征。
(1)学生从材料袋中拿出长方形纸,通过操作、实践、合作研究,自主探索长方形的特征。
①布置研究任务。
A通过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你喜欢的方法,看看长方形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点。 B把找到的特征与组内的同学先交流交流。
②分小组合作研究。
(2)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师: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生汇报后,师介绍“对边”)
师(手拿一张长方形白纸演示):我们知道上下两条较长的边是一组相对的边,简称为“对边”。(板书:对边)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学生边演示,边描述自己的发现)
师:淮来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板书:对边相等)
师: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提示):量角的大小,应用量角器,在这里是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师: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说。
2研究正方形特征。
(1)根据长方形的具体特征,猜想正方形的特征。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努力,合作研究出长方形具有这些特征,那你能根据长方形的特征,猜想一下正方形具有哪些特征?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操作验证。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师:谁愿意汇报一下,正方形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4)指名完整说一下正方形的特征;
3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
师:我们已经发现并且验证了长方形的特征和正方形的特征,从它们各自的特征中,你有没有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自学课本,认识长和宽以及边长的概念。
(学生自学后,集体交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评析:努力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的平台,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全体学生全面参与到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去,从独立思考到小组讨论到全班交流,由点到面,分享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多的是探索发现的乐趣。]
三、操作活动,应用拓展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合作讨论,探索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接下来让我们来一起展示学到的本领,好吗?
活动(一):围一围
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再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活动(二):拼一拼
师:你能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尺,分别拼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同桌的同学合作完成。
活动(三):折一折
1拿一张正方形纸,把它变成一个长方形。
2拿一张长方形纸,在它上面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活动(四):画一画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再说出每条边的长度。(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
四、全课总结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对老师呢?
2实践活动。
(1)拼一拼。
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能拼成一个正方形吗?
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能拼成一个长方形吗?有几种拼法?
(2)想一想,至少有多少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3.中班数学教案《认识长方形》 篇三
活动名称:认识长方形
活动目的:
1激发幼儿认识形状的兴趣
2认识长方形的特征
3能够辨认各种图形
活动准备:图画(用长方形画出的火车),长方形纸卡,正方形纸卡,泡沫板做的立方体(各面都贴有各种形状)
松紧带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画引出长方形
1嗨,小朋友们好,还记得我是谁吗?
对了,我是正方形,今天我带来了我的好伙伴,
他是谁呢?小朋友猜一猜,啊呀,它有点怕羞藏起来了,
小朋友在这幅图画里找一找。
二认识长方形
活动准备:图画(用长方形画出的火车),长方形纸卡,正方形纸卡,泡沫板做的立方体(各面都贴有各种形状)
这个长方形长的什么样子?角有几个?边有几个?角一样大吗?边一样长吗?小朋友来摸一摸,数一数。
三操作活动
4.幼儿园中班认识正方形 篇四
【活动目的】
1、让幼儿初步认识正方形,并能说出哪些物品是正方形。
2、让幼儿知道正方形有四条一样长的边和四个一样大的角。
3、让幼儿学会找到与正方形相似的物体。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布置一个三角形宝宝的家。地上画圆形、三角形及正方形。
2、小棒若干、正方形纸若干、各种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以“三角形宝宝请小朋友去它家做客”引起幼儿的兴趣。
2、以“找好朋友”的方式认识正方形。
(1)请小朋友看看,三角形宝宝家里还有哪些客人?它是谁?
(2)请每个小朋友都找一个正方形宝宝做朋友,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
A、引导幼儿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B、启发幼儿用小棍拼一拼,比比四条边是否一样长?用折叠方法看看正方形的四个角是否一样大。
(3)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并边讲述边进行演示。
(4)师幼共同小结: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一样长;正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
3、游戏:图形娃娃找家。
(1)玩法:给每个幼儿一个图卡,分别扮圆形娃娃、正方形娃娃、三角形娃娃。请图形娃娃听音乐自由做动作,音乐一停,图形娃娃马上跑到相应的图形娃娃的家。
(2)鼓励幼儿积极参加游戏,待幼儿熟悉玩法后,请幼儿互相交换图形重新游戏。
4、活动延伸:
(1)操作区:提供长度相等的小棒若干,引导幼儿用小棒拼图形。
(2)美工区:提供大大小小的瓶盖、正方形积木,让幼儿以此作模子在纸上印许多图形、正方形,然后让幼儿添画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教学反思:
运用游戏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符合小班的年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兴趣很高。
小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认识正方形》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175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大桃子和小桃子》含反思》:小班教案《大桃子和小桃子》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体验给猴子送桃子的乐趣,初步学习在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物体中分辨大小,发展目测力、判断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大桃子和小桃子》含反思教案吧。
5.幼儿园中班认识正方形 篇五
活动目标
1.了解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2.学习观察、比较与合作,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毛线、纸、水彩笔、正方体若干、立方体若干、大小不同的泡沫板。
活动过程
1.导入环节
用礼物的形式引出认识的对象——正方体,初步认识正方体。
2.基本部分
(1)玩一玩:幼儿进行第一次探索。
幼儿观察正方体的特征,自由拼搭。
教师总结:正方体是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正方体有6个面。请幼儿进行验证。
(2)搭一搭:幼儿进行二次拼搭。
在第一次拼搭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拼搭,要求6人一组合作搭出正方体。
总结:幼儿在拼搭的时候要找大小相同的六个正方形泡沫板才能拼搭出一个正方体。(banzhuren)少一个正方形和六个大小不一的正方形都不能拼成一个正方体。
(3)量一量:找出正方体
利用提供的工具量一量找出正方体。
总结:突出个别的,把不正确的进行讲解。
3.结束:找一找
小朋友真棒,在我们幼儿园中也有好多的正方体,我们出去找找吧。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6.幼儿园中班认识正方形 篇六
设计理念:本课通过多媒体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有序观察、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讨论辨析等数学活动中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为继续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10至11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飞跃。本节课就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其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教学目标:
1.通过有序观察、实践操作、讨论辨析等活动,了解各部分名称,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学生的问题解决,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培养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长方体框架、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研究报告单。
学具:长方体实物、小棒、接头。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出新课
1.(多媒体)动态地展示点→线→面→体的过程,唤起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动态地展示点→线→面→体的过程,使学生清楚地看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过程,帮助学生实现由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的过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找一找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认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
1.首先研究长方体(板书长方体),它是一个立体图形,在它的身上有没有点、线、面?接下来让我们来找一找。
2.组织全体学生摸一摸、指一指所找到的面、棱、顶点,思考长方体中的棱、顶点是如何形成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物体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以此深入研究,让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明确学生思考的方向。】
(三)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借助实物认识特征。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填写探究报告单。
借助手中的长方体,研究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等特征。
你还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透过长方体实物或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数量和空间位置关系,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学情预设:学生对于特征的认识只停留在零散的状态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有序观察,避免重复遗漏,让学生广泛交流,形成共识,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图形动起来(播放课件)。通过演示,帮助学生加深长方体的上下、前后、左右三组相对的面的认识,验证相对的面面积相等的结论,帮助学生理解在长方体中每四条相对的棱为一组, 12条棱就可以分成三组,验证了相对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的结论,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制作框架理解长、宽、高。
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
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遮掉某条棱,想象长方体的大小),并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得出结论:只要剩下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就可以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大小。
反馈小结:这三条棱缺一不可,直接制约着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
教师结合课件揭示长、宽、高的定义,并变换位置让学生指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设计意图:长、宽、高的认识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制作和拆除框架使学生经历一个从迷糊到清晰的过程,加深对长、宽、高的理解。】
3.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
引导学生观察,在同一位置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并引出长方体的直观图,借助实物投影,让学生真切感受一下长方形面变成平行四边形。
4.迁移方法研究正方体。
(播放课件)使学生清楚的看到由长方体演变为正方体再变为长方体的过程,从而得到了“只有在长、宽、高相等时,长方体就会变成正方体,正方体就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的结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发现的结果。
引导学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异同点和建立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三维到二维,再从二维到三维的反复转换,使学生不断认识、了解、把握了实物与相应图形的相互转换关系,空间观念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形成。】
三、练习巩固,综合运用。
1.出示长方体的三条棱,找一找下面几号图形是长方体的面。
2.根据所给数据,猜猜它是什么吗?
(电脑出示:长、宽、高分别是10米、2.5米、3米,普通教室、公共汽车、家用冰箱)
(电脑出示:长、宽、高分别是6厘米、6厘米、6厘米,魔方、粉笔盒、骰子)
(电脑出示:长、宽、高分别是20厘米、15厘米、1厘米,数学书、新华字典、文具盒)
(电脑演示高缩短)如果这个长方体的高缩短到0.1毫米,想想可能是什么物体?
【设计意图:这一系列持续的想象活动使得长方体在学生脑海里留下了清晰的表象,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的发展。】
五、课堂小结
7.幼儿园中班认识白菜教案 篇七
(园本教材家乡特产)
乌拉街中心幼儿园 如水
活动目标:
1、通过摸、看、尝等方法认识白菜,并能用语言描述其基本特征,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动手实践,小组配合做手撕菜。
3、通过认识白菜,帮助幼儿了解家乡的特产,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白菜、六个盘子(盆)、筷子、调味品、音乐、图片、幼儿分成三组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秋天到了,我们家地里的白菜都丰收了,快让我们一起来拔白菜,拔白菜、抱白菜、装白菜,看哪个小朋友拔的最多,小朋友们都累了,快让我们找个坐位休息一下。(律动进入)
二、认识白菜:
1、我们刚刚收获了这么多白菜,看看我们收获的白菜是什么样子的?看看谁观察的最仔细。认识白菜的根、茎、叶的颜色、形状。
2、让我们把白菜一片一片扒下来,你会发现什么?白菜的颜色有什么变化?白菜的形状有什么变化?白菜的颜色逐渐变浅,叶片越来越小,白菜的叶片紧紧的抱在了一起。引导幼儿逐步观察。
3、我们收获了这么多白菜都送到了哪里?(看图片)会运到哪里呢?会运往各各城市。原来这些白菜是送往全国各地、这样全国各地的人都吃到我们乌拉街的白菜了,白菜是我们乌拉街的特产,今天我们收获这么多白菜看到白菜运往全国各地,你们心情怎样?是不是很高兴? 让我们带着高兴、收获的喜悦跳起舞吧。(课间舞)
三、用途:
全国各地的人买了白菜后做出了什么美味菜肴?看图片。问你们吃的菜中有哪些菜有白菜?那人们为什么这么喜欢吃白菜?原来白菜里有丰富的营养,有维生素、矿物质。可是我们班有几个小朋友就不喜欢吃白菜,我相信从今天起她们就会很喜欢吃白菜。
四、实践:
小朋友们,平时在家的时候是谁给我们做菜?今天让我们自己也动手也给他们做一道菜好吗?做菜注意事项:洗手、白菜洗干净、撕时要均匀、撕好后放到调味盆里,用筷子轻轻的搅拌一下。为这道菜起名字并品尝。
8.幼儿园中班科学认识镜子教案 篇八
1、了解放大镜的特点。
2、认识放大镜,初步学习使用放大镜。
3、学习观察,体验探索事物的变化并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
1、故事《神奇的镜子》。
2、视频《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放大镜人手一个。
3、观察记录表人手一份、水果、动物、交通工具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师幼交谈,说说放大镜的神奇
1、出示实物
师:“孩子们,看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师:谁知道放大镜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
2、师幼交谈
二、倾听故事,了解放大镜的作用
1、提出要求
师:那咱们一起来听个故事,故事的名字是《神奇镜子》,在听故事的时候你们要认真看,仔细听!听一听故事中的放大镜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
2、倾听故事
3、教师提问
师:谁来说一说故事中的放大镜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
4、个幼回答
5、教师小结
师: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变大,让我们看清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观察放大镜,了解放大镜的特点
1、观察放大镜
师:放大镜为什么这么神奇呢!快从你们的小凳子底下拿出放大镜。看一看放大镜的镜片,摸一摸镜片的中间和旁边有什么不一样,把你的发现和你旁边的好朋友说一说。
2、幼儿讨论
3、教师提问
师:放大镜的镜片是什么样子的?
4、个幼回答
5、教师小结
师:放大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是透明的,放大镜镜片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所以,放大镜能够把物体放大。
四、尝试使用,探索放大镜的用法
1、清洁镜片
师:现在请大家从盒内拿出镜片布,把放大镜的镜片擦一擦;在平时使用放大镜时要保持镜片的干净,以便于看清我们所要观察的图像内容,擦好以后把镜片布放回盒内。
2、提出要求
师:在我们的活动室里有一些很小的图片,用眼睛是看不清楚的,请你找到它。那怎样才能看清楚呢?就要用手中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注意你是怎样使用放大镜才看清图片的,一会儿,把你使用放大镜看清图片的方法和大家分享。现在开始行动吧!
3、幼儿操作
4、教师提问
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样使用放大镜把你所观察的图片看清楚的?
5、个幼回答
五、观看视频,学习正确使用方法
1、播放视频
师:我们应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呢?咱们一起看一段视频吧!
2、师幼交谈
师: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谁来说一说?
3、教师小结
师:放大镜正确的使用方法是:物体是像这样放置的时候,放大镜对准所要观察的图片上方,上下移动,直到看清楚图片内容;像刚刚我们所观察的图像是在墙面上的,那我们就要将放大镜对准图片前后移动,直到看清楚图片内容。
六、操作体验,尝试记录探索结果
1、出示记录表
师:这有一张记录表,上面有一些很小的图片,一会儿要用你们手中的放大镜去观察图片上的内容,找到相同的大图片插在对应的空格内;在桌子上我也为大家准备了这样的记录表,它们分别是水果类、动物类和交通工具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类别的记录表,并完成上面的内容;完成好以后,把你的记录表粘贴在相应类别的展板上。注意:要正确使用放大镜,在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开始行动吧!
2、幼儿操作
3、幼儿完成后把记录表贴在操作板上,师幼共同欣赏。
七、成果展示,区域中进一步探索
9.幼儿园中班教案《认识椭圆形》 篇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认识椭圆形,能将椭圆形与其它图形进行区分。
2、能够让幼儿找到与椭圆形相似的物体。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音乐《认识椭圆形》,红色、黄色椭圆形若干个、各种颜色的图形若干、小组操作图、椭圆形和圆形卡片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
今天我们去参观“图形游乐园”,路上要经过很多的图形,我们一边走一边读出它们的名字吧。幼儿听音乐一边走一边复习已认识的图形。
1、引导幼儿观察“图形游乐园”里有什么图形?
2、找一找“图形游乐园”里来了什么样的新朋友?
3、猜一猜新朋友叫什么?跟读“椭圆形”
4、点击“环球动漫城”图标,幼儿欣赏动画。“我们刚才听到的儿歌名字叫“认识椭圆形”,今天有三个小伙伴被带入了椭圆形王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二、认知理解:
1、教师提问:
①魔镜是什么形状的呢?
②他们踩着什么样的图形来到巧克力喷泉边?
2、视觉感知椭圆形:
①出示椭圆形,引导幼儿观察其边缘。(光滑没有棱角)
②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椭圆形教具,这些都是椭圆形。
3、视觉辨别椭圆形:
①出示圆形和椭圆形,通过重叠比较的方法发现椭圆形比圆形扁,呼啦圈演示。
②通过比较椭圆形和圆形的两条中心线不一样长。
③出示所有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请幼儿从中找出椭圆形。并验证。
三、操作体验:
1、第一组幼儿 给椭圆形涂色:将椭圆形找出来、涂上同一种颜色。
2、完成《迪多游戏乐园》第21页“大象的晚餐”游戏。
四、经验迁移:
寻找生活中见过的哪些东西是椭圆形的如:椭圆形的鸡蛋、镜子、包装盒、饼干等。“我们去外面看看有没有椭圆形的东西好吗?跟客人教师再见!”
随音乐退场。
10.幼儿园中班认识数字1-5教案 篇十
活动目标
让幼儿认识数字1——5,能够指认数字并与图卡一一对应。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教学重点、难点
1、数字宝宝与图卡一一对应。
2、初步认识数字,幼儿容易混乱,采用儿歌形式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活动准备
1——5的数字图卡及1——5的数字头饰。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
《5只猴子荡秋千》,让幼儿有数字1——5的印象。
二、介绍:
1、教师:
“小朋友们好!今天有几个小朋友要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啊?在认识他们之前,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你们一定要记住他们的`名字,要不他们会生气的,就不跟我们做好朋友啦!”
2、教师戴上写有数字1的头饰,用有吸引力的声音自我介绍一下:“大家好!我的名字叫:“1”,很高兴认识你们,我要和你们做好朋友,好不好?”(好)教师:小朋友,这个好朋友的名字叫什么啊?(1)出示图卡1,让幼儿记住。然后用同样的方式介绍出数字2、3、4、5,(介绍时可以打乱数字顺序,这样避免幼儿只会数数而不认识数字。)
3、把数字1——5的图卡拿出来让幼儿复习认识,拿出图卡“1”,问小朋友“1”像什么?让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1”像铅笔能写字。同样的提问方式并总结出: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买菜。
三、游戏:
请几个小朋友分别拿上1——5的数字图卡,并读出图卡上的数字。然后再请几个小朋友也分别拿上1——5的数字图卡,其他的小朋友唱《找朋友》这首歌,拿图卡的小朋友在歌声中找到相对应的数字,成为一对好朋友。{可以多请几组幼儿玩这个游戏。}
四、结束:
送数字宝宝回家。教师:今天很开心,数字宝宝们也很开心,他们玩累了,要回家了,我们给他们说再见吧!幼儿:“1”再见,“2”再见,“3”再见,“4”再见,“5”再见。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认识了数字1——5。大多数的幼儿能把数字和图卡相对应。但游戏部分不是很精彩,没有做游戏的幼儿积极性不高。
教师评语:
11.幼儿园中班认识正方形 篇十一
1、让幼儿了解一年和半年、四季、十二个月之间的关系。
2、幼儿学习制作“年轮”的小书。
间接目的:培养幼儿的专注力、秩序感、独立性,体验成功感。
适用年龄:4―6岁
错误控制:四季和十二个月的顺序。
操作方法:
1、幼儿听音乐走线,听音乐依次拿“坐垫”音乐停,幼儿按老师要求的方式――盘腿坐。
2、向幼儿问好,“小朋友们早上好!”“老师早上好!”
3、老师请一名幼儿取来工作毯。
4、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认识一个新的工作。老师取来工作。告诉幼儿我们今天进行“年轮的认识”
5、老师示范操作:
a、老师取来一个圆告诉幼儿:“这是一年!”提问:“那你们知道圆可以分成几个半圆吗?”(分成两个半圆),“对了,可以分成两个半圆,那一个半圆我们叫它为半年,那另一个呢?”(也叫半年)“两个半年合起来是一年”。
b、提问:“那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有四个季节)“他们的名字叫什么呢?(春天、夏天、秋天、冬天)老师分别取来绿色的春天、红色的夏天、金黄色的秋天、白色的冬天,并且把他们拼成一个圆,“你们看,这四个季节合起来变成了一个圆,是。。。(老师手指一年)对了,是一年。”
c、“那你能来试试摆吗?”(幼儿操作)
d、“你们能告诉老师一年有几个月吗?”(12个月)老师取来绿色的春天,上面写着三月、四月、五月,幼儿认识,用同样的方法介绍夏天、秋天、冬天,了解十二个月与一年的关系。
e、请幼儿操作,老师并给幼儿复习一遍。
6、结束工作。收工作。
7、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想一想等会儿你将选什么工作,有谁愿意跟老师来制作“年轮的小书”?
8、幼儿自愿跟老师制作小书,其余幼儿自选工作。
9、结束工作。
结束:老师记录下幼儿的认识结果。
如:
幼儿姓名:张景宣
认识结果:一年与半年的关系:了解了一年与半年的关系,完成目标。
一年与四季的关系:了解了一年与四季的关系,完成目标。
一年与十二月的关系:了解了一年与十二月的关系,完成目标。
活动延伸:四季与十二月之间的关系。
12.幼儿园中班认识正方形 篇十二
【活动设计】
幼儿在中班的时候已认识了正方形和长方形,并且已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但在生活中仍会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相混淆。首先认识正方体这符合幼儿对立体图形的认知发展规律。在我们幼教教材分析以及从幼儿思维发展看:幼儿认识立体图形的顺序是: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在本节活动中,设计多个让幼儿通过自己触摸操作来感知、探索正方体与长方体的环节,这是为了保持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与探索欲。这是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教育目标的积极贯彻。设计此次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能正确的认识正方体及其特征,并能与生活中的形及其他几何形体相区分,发展他们初步的空间想象力,并在对正方体的探索过程中得到乐趣。
【教材分析】
《认识正方体》的活动是大班幼儿上学期的课程,本节活动设计、组织符合幼儿的知识体系框架也符合他们认知发展的年龄特点。《认识正方体》教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认知什么是正方体以及它的基本特征。各环节上依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装饰正方体——比较正方形与正方体→通过拆盒子巩固正方体的特征。
由于这是幼儿第一次形体感知活动,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幼儿通过操作与反复的观察比较,感受形与体的不同和某形体的特征。教师为幼儿提供制作正方体的材料纸质应有多种多样的规格,其目的就是让幼儿对正方体六个面的认识积累更多感性经验。
重点:让幼儿认识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难点:体与形的差异。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生活中常见正方体与其特征
2、能在活动中感受形与体的不同,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比较能力;
3、使在探索活动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废旧纸盒和积木,正方形纸与正方体积木每一面大小相同,白纸。
【活动过程】
一、话题导入:
教师拿一张正方形纸,说:“小朋友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谁?”让幼儿说出名称,让他们在老师的示范下折一折、比一比,发现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对边或对角折都能对齐。教师可以边折边问幼儿:“你们发现正方形四条边有什么特点啊?”“那我们再看看它的四个角有什么特点呢?”在提问中幼儿可能无法说明“对边与对角”,教师可以折纸演示告诉他们,让他们说出对边与对角能对齐的特征。
你们想给爸爸妈妈礼物吗?想送什么礼物?今天徐老师也准备了一份礼物,我们看看是什么礼物?出示正方体的魔方。询问幼儿礼物的形状。引导幼儿初步比较正方形与正方体有什么相同与不同?教师要用一些形象的儿童语言描述面与体的不同,如:“小朋友看正方形是扁扁的,而正方体是鼓鼓的。”“礼物的每一面都是正方形。”
二、认识正方体:
展开正方体礼物平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师:“小朋友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和记录纸,请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再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怎么样?请你在记录纸上写上来?”(提示记录方法)。
幼儿表达活动情况,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三、装扮礼物
让幼儿利用手边的纸给正方体的礼物包装漂亮,一个面只能贴一张正方形的纸,等幼儿完成后问他们“小朋友们,你们装扮用了几张纸?你是怎么装扮的?发现了正方体和正方形之间有什么秘密呀?”教师积极引导幼儿发现正方体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合而成。
四、活动延伸:
幼儿操作用书:制作正方体与长方体。(幼儿教育)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幼儿园中班认识正方形】推荐阅读:
幼儿园数学认识正方形07-24
幼儿园大班主题优质课教案《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含反思10-04
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6》教案09-07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认识蚂蚁》教案06-18
郭老师-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昆虫09-14
幼儿园中班认识消防队的教案10-10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秀说课稿《认识梯形》08-18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电池》及教学反思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