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

2024-10-08

世纪之交(13篇)

1.世纪之交 篇一

世纪之交的回顾与思考

[作者] 丁培忠/内蒙古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厅教研室

[内容]

20世纪的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在继承中国几千年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优秀传统,借鉴世界先进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思想的基础上,创造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探索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客观规律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涉及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上获得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这些认识不可能在这里一一罗列,只能选主要的列举如下:

(一)语文是工具,是交际的工具,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的工具,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工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工具。

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上达成共识,应当说是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语文教学界取得的重要成果。

语文既然是交际的工具,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那么,语文这个工具的运用必然伴随着人的思想感情。因此,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思想性。

近年来有人提出了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的论断。笔者认为,“人文性”只是“工具性”的自然延伸,并不能否定工具性。因为,所谓“人文性”,是指语文是文化的.载体,它在传播人类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其实,如果语文不是工具,它就不可能充当文化的载体,也就不可能起到传播人类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

(二)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掌握语文这个工具的标志是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

关于语文学科的目的任务,本世纪曾有过多次大的争论。进入80年代以后,这种争论基本上停息。因为大家已达成了这样的共识: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或曰“特有的任务”)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要进行思想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发展学生的智力。

(三)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听说读写的实践。因此,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听说读写的训练。

“训练”的思想,是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叶圣陶先生的一个重要思想。早在三四十年代,他在谈到语文教学时,就多次使用过“训练”这个概念。六十年代初,他更明确地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

[1][2][3][4]

2.世纪之交 篇二

新世纪繁荣的局面显示了摄影的多种可能性, 摄影可以做什么?摄影应该怎么做?这是摄影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开拓性思考;大繁荣呼唤着多元化, 这是走向功能化、精细化、类别化的良好态势, 是在充分张扬各自优势而走向新的和谐的发展历程。然而, 或由于受固有观念的束缚, 或因为地盘观念而产生的恐慌, 或出于对既得利益的保护, 一些恐惧多元化的偏激禁不住冒了出来。目前就有这样几种论调引起了人们的争论: (1) 传统胶片坚持凌驾于数码摄影之上; (2) 人文纪实摄影蔑视大众风光摄影; (3) 前期单纯拍摄抵制后期数码创意。如此种种对决, 正是以一元论代替多元论的结果, 是以停滞的目光来看发展而产生的困惑。如果我们用辩证的、发展的、多元的目光来看待这些纷争, 就会心明眼亮, 就会发现这正是世纪转折为我们带来的摄影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一、传统胶片与数码电子的思辨

当今数码技术的发展堪称日新月异, 但一些摄影师仍坚持使用传统胶片相机拍摄。这种对器材的选择本无对错高低之分, 然而一位著名摄影师在接受采访时却反问道:你看谁用数码拍出了好照片?其回答极其不屑。

摄影的诞生与发展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与科技紧密相连, 因科技的发展而发展, 因科技的局限而受到制约。1 9世纪中期, 因为现代物理学与化学的建立, 摄影术才可能在尼艾普斯、塔尔博特、达盖尔的手中诞生。20世纪20年代, 德国人在精密科技的基础上, 制造出135莱卡小型相机, 摄影师才得以随时地抓拍精彩瞬间, 才有“决定性瞬间”学说的建立影响了几代人。到了60~70年代, 日本人把微电脑引入相机, 从而使美能达、尼康、佳能横行天下。使得“傻瓜”也能拍照, 把摄影从少数人手中解放出来, 真正成为大众化的工具、大众化的艺术。

在一些摄影师心目中, 高档相机、大画幅相机、专业胶片、专业冲洗系统的形成, 已经是摄影的理想王国。哈苏、禄莱可以在太空拍摄, 柯达专业片感光度可以达到3600度, 还有什么可追求?人的伟大正在于追求的永不止步, 科技在进步, 数字科学在发展。上个世纪末, 有好事者又把数字科技引进相机, 不用胶片, 不用冲洗, 可以传输, 可以储存, 可以修图, 可以扫描, 几乎颠覆了传统摄影。是福?是祸?一场关注与争论愈演愈烈。

十多年前, 《人民摄影报》在天津泰达召开了研讨会, 其头版报道的题目是“狼来了!”。醒目的标题传达出当时一些人心理的恐慌, 担心数码摄影的诞生将出现人们对摄影特别是新闻摄影的信任危机, 担心摄影失去存在的价值, 担心数码技术的发展会使照片贬值。

最初的数码摄影其成像质量的确与传统专业胶片无法同日而语。40万像素的富士DS-X数码相机售价高达32万人民币也让人望而却步, 某摄影院校当时花巨资购买的数码相机因其价格昂贵、相质太差而从未有人真正使用它。但仅十几年的发展, 数码影像质量提高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30万、100万、500万、1 2 8 0万、3960万像素……按正常人的分辨率每毫米7个线计算, 5×7英寸的照片400万像素就够了。从数码影像的发展来看, 其结像能力赶上甚至超过胶片已不在话下, 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为什么数码摄影的出现会令一些摄影师感到不快, 以至抵制与反对呢?

当然, 坚持用胶片拍摄没有错, 今天有一百年后也会有, 就像有了汽车, 有人仍然愿意坐马车, 有了电子相机仍然有人愿意用针孔相机一样, 爱好而已, 没有对错胜负也难以辩出是非高低。不论是传统的胶片相机, 还是新兴的数字相机, 不过是成像载体的不同, 最终我们都是要获得一张优秀的满足人类审美需求或新闻信息传播为目的的照片而已。问题在于, 我们对科技的进步应当欢迎, 应当学习, 应当研究, 而不是藐视、抵制与打拼。网络对于传统摄影文化的解构是不可避免的, 除了传统与现代共存的过渡期外, 传统的摄影形式, 包括银盐技术和手工技艺, 也还会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如果把对器材的使用看成是多种选择, 那么传统胶片与数码技术便无对错可言。因为照片的优劣, 决定性因素不是器材, 而是器材使用者。

二、人文纪实与大众风光的思辨

漫长的人类命运史、人们在创造文明进程中的艰难曲折、人性中真善美的悲欢离合, 过去我们只能在支离破碎的传说中和浩如烟海的文字叙述中认知, 难以获得准确具体的印象。因而摄影术一经问世, 许多摄影师便热衷于拍摄世界各地的民俗风情、社会事件、大小战争, 特别是小型相机、快速胶片的出现, 更使得人文摄影如虎添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玛格南图片社、普利策新闻奖, 荷兰阿姆斯特丹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的建立, 都为人文摄影提供了活动的平台与发展的空间。人文摄影充分体现了摄影的功能, “勇做时代见证人”成了新闻摄影师崇高的追求, “不给历史留下空白”成为报道摄影师光荣的使命。在为社会改革与进步的摄影中, 人文摄影有着突出的重要贡献,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主流地位也是众所公认。用伟大、珍贵、无价、一图胜千言等词语来形容人文摄影并不过份。

然而, 人类生活是多种多样的, 人们的追求也是多姿多彩的, 从事人文摄影的人数毕竟有限。因为从事这项摄影需要有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命运的热情, 要有相应的知识储备、活动能力, 要有熟练的技术技巧与充足的时间与体力, 而作为喜欢摄影的大众百姓, 当跨越了“纪念照”阶段而想进行“创作”之时, 绝大部分人便开始把镜头对准奇山丽水、风花雪月。

中国目前百万摄影爱好者中, 起码有一半在拍摄风光, 春天的梯田, 夏天的草原, 秋天的坝上, 冬天的雾凇, 像无声的动员令, 集合了成千上万的长枪短炮在拍摄。一年有几十万人去新疆、去西藏……不仅拍摄, 而且要交流, 要展览, 要发表。互联网上, 风光摄影触目皆是;报纸杂志, 美丽的风光照片从不缺席, 不是主角就是配角。

人与自然的关系,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人对天人合一关系的认识深入, 从对抗、征服、利用到今天的和谐。回归自然, 热爱自然已经成为现代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摄影爱好者钟情于风光, 不辞辛苦跋山涉水地拍摄风光, 也是现代文明的一种体现。难怪许多摄影人把美丽的山河、茂密的森林、辽阔的草原称为“心灵的故乡”, “精神的家园”。

1962年, 著名的美国风光摄影家亚当斯在写给纪实摄影家兰格的信中说:“我最讨厌有人认为倘若摄影没有政治的社会功能, 便对大众没有任何价值, 我最不喜欢有人整天张扬他不喜欢美的东西。而我最喜欢表现美、表现诗意和情感的东西。让人类去认识丑陋的事物, 去看贫民窟, 去看悲哀的景象, 当然重要, 但是, 带给人类去看自然世界的美, 去看人世间的美, 我觉得也同样重要”。兰格以拍摄《漂泊的苦难母亲》闻名于世, 亚当斯以拍摄《约塞米提峡谷》闻名于世, 两人均已仙逝, 然而他们在不同领域用摄影为人类建立的功勋永照人间。

三、前期拍摄与后期创意的思辨

摄影的关键是拍摄, 这种拍摄意义在于:照片上呈现的影像是现实中实在的影像。不因主观而改变, 不因岁月而流失。对于时代风云, 照片是历史的见证;对于社会风貌, 照片是民俗的记忆;对于人物风采, 照片是性格的定格。

这种客观性、见证性、永恒性被人尊重与推崇, 也被摄影师视为生存的根本, 看家的本领。随着历史的延伸、人性的完善, 这些优势将在人们的不懈追求中发扬光大。

然而, 艺术的使命是创新, 是对有缺憾世界的补充。因此, 在传统胶片一统天下之时, 在摄影艺术创作中, 带着强烈主观情感的, 取之于生活而有别于生活的照片便源源不断地被创作出来。如在拍摄时, 用广角镜头使主体产生理想的畸变;用长焦镜头拉近物距, 压缩空间;在色彩表现上用偏振镜强调颜色, 用红镜、黄镜改变颜色;在形象效果上用星光镜、超速镜创造独特造型等。如在后期暗房工艺中, 不但可以选择不同型号相纸取得不同反差的照片, 而且可以多底叠放, 中途曝光, 色调分离等技法获得拍摄不到的影像效果。为了使照片影调合意、层次丰富、反差适中, 在暗房中的遮挡等技术也是成败的关键。

数码摄影的出现, 特别是数码后期技术的应用使摄影人如鱼得水, 如虎添翼。数字技术无所不能, 对计算机的能量怎么估算也许都不过分。对于摄影数字化, 人们最津津乐道的是图像的加工、修改、复合、创意, 在这方面数字技术显示了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前期拍摄的影像, 输入电脑, 在影调、反差、色调上可以自由调控。在后期制作上, 不仅可以增减, 而且可以合成, 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影像。可以让人长出三头六臂, 可以让鱼在天空飞翔, 可以让神话中的天宫在照片上呈现。鼠标可以点化出无数奇妙无比的虚拟空间, 可以翻江倒海超越时空, 真正是“只有想不到, 没有做不到”。这种诱惑是巨大的, 甚至在以反映客观真实的新闻摄影中, 一名美国新闻摄影记者因把自己拍摄的两幅伊拉克战场的照片合成而丢掉了饭碗。中国摄影记者林勤因为把新闻事件配上了环境背景而被取消了奖项, 谢罪于天下。这种用数码技术添加与改动对于新闻报道摄影是禁区。谁偷吃禁果理应受到严惩。

然而, 对于艺术摄影的创作而言, 这种恰当的技术处理不仅允许, 而且应当受到奖励。在机器掠夺了人的手工技能之后, 人的精神灵性就显得更重要了。手段愈便捷, 想像力、构思、创意这样一些要素对于摄影作品的重要性愈会大大提升。

单纯拍摄与后期制图, 一个属摄影纪实范畴, 一个属艺术创作范畴, 两条路上跑的车, 方向不同, 目的地不同, 不必争高下, 比优劣。

卢梭说:多姿多态是幸福的源泉, 多元化的发展促使共生和谐。图像时代呼唤着多元化的摄影大文化。如果我们抛弃偏见, 拆除壁垒, 认清自我, 追求极致, 在悠悠千年的文字文明之后, 必将出现一个瑰丽多彩的图像文明, 将使我们的视觉更丰富, 我们的大作更便捷, 我们的生活更幸福。

参考文献

[1] 董玉梅.数码相机的发展与市场动向[J].照相机.2000, (3) .

[2] 重林弘淹.西方摄影艺术流派及其大师们[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1994.

[3] 宋伟航.A·亚当斯回忆录[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3.

3.世纪之交的中国职业教育 篇三

主持人:(浙江省教科院职教科研室主任):职业教育伴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兴起而发展壮大。中国的职业教育相对西方国家而言,起步较晚,从洋务运动兴办西式学堂,迄今才一百多年,其中大部分时间尚裹足不前。新中国成立后,职业教育才获得了长足发展,1996年,《职业教育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的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必将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起日益重要的作用。

职业教育成为一种素质教育

郭耀邦(杭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面对21世纪的挑战,许多国家都意识到:经济的成功、财富的增长、社会的繁荣越来越依赖于知识与技能。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民经济发展最密切的职业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全面教育与个性教育和谐发展、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具备丰富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的素质教育。即它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职业伦理与职业道德、综合职业能力和基础文化为核心,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根本目的,开发人的潜能,以培养人的基础素质并外显为职业能力的终生教育。这将是21世纪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

叶高炎(杭州中策职业高级中学校长):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要义有三:一是面向全体学生,要创造一种适应少年身心的职教体系。以使全体学生达到该体系的教育培养目标;二是坚持全面发展,使学生树立起公民意识、爱国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创业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等。形成良好的职业伦理和职业道德;三是要让学生主动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之掌握综合多样的职业技能。

金乐平(浙江科技报记者):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靠加快科技进步,但归根到底要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实现。而职业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从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使之成为跨世纪的初中级技术人员或初中级技术工人,这就使职业教育成了科技、教育、经济发展三者的最佳结合点。可见,世纪之交,素质型职业教育势必获得大发展。

“学历+技能”型人才走俏

主持人:具有千年科举取士传统的中国,学历文凭几乎成了衡量一个人知识结构与能力大小、赢得择业和就业机会的唯一凭证。这一切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尚能游刃有余。但今天却风光不在。一些用人单位变得越来越挑剔,开始用两只眼睛来审视求职者:一看学历文凭,二看真才实学,看你是否具备几招“绝活”。光有文凭而缺乏技能的人,常常手持证书尴尬地徘徊在求职台前。缘何?一句话,学历文凭仅代表人的静态能力,而技能才是一个人的动态、实在的能力。未来几年,随着择业、就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学历加技能型人才必将走俏。

金乐平:学历加技能型人才走俏,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其一,据国家劳动部门统计,“八五”期间我国城镇失业率为3%,失业人数从1993年的420万人增加到1994年的480万人,到1995年末,失业人数已突破500万人,这还不包括正在向城市人口转化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部分人每年大约有2000万左右)。应该说,这3%失业率尚是显性数字,无论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国有企业中,尚存在着大量“富余”人员。这将使就业竞争更为激烈。其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就业观也在变化,从“从一而终”走向“多元化”。择业观的变化,使许多人不再厮守那份已经没有味道或不能发挥自己专长的工作,而是主动出击。通过依靠自身所具备的技能寻找更合适的工作岗位。其三,由于科技的进步和推动,未来几年,我国一些行业(部门)或岗位,也将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多年来形成的一岗一技、长期稳定的模式,大都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岗多技和多岗多技。也就是说,社会需要一种能适应多种岗位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郭耀邦:可以这样说,世纪之交的中国,继文凭热之后,将掀起技能储备。所谓技能储备,是指在本职本岗位外,再掌握第二种乃至多种职业技能,以备不时之需。据北京市社会调查中心近期对1000名青年的调查表明:76%以上的人表示已感受到了生存竞争的压力和危机,因而把业余时间的投向从过去进舞厅、打扑克等,转向进各类业余学校,以掌握更多的技能。这种现象,正在全国许多城市普遍出现。甚至大学校园也在悄然兴起技能储备热。1996年,杭州大学有几十名学生拿到了由劳动部门颁发的汽车技术、电子装配、车工等技术等级证书。技能储备热的兴起,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也有利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纸文凭独领风骚的局面将一去不复返,“学历+技能”才是真正的“铁饭碗”。

叶高炎:作为职业学校,要主动适应这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办学思想、专业设置、教学方法、实习等各个环节进行改革。杭州中策职高的办学指导思想就是:要让每一个被培养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可持继发展”。为此,学校明确提出了“三实”,即厚实的文化基础、扎实的专业技能、充实的关键能力,从而使学生毕业后,不仅能适应某一具体工作岗位的需要,而且还能适应与之相应的“岗位群”工作的需要,使学生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能更好地生存。

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互动

郭耀邦:近年来,世界上逐渐流行一种社会职业教育,即由社会兴办的职业教育。在中国,也是一个正在积极拓展的新领域。这些年,中国的一些部门利用广播、电视和各种社会教育机构、民间团体等,建立了一张庞大的职业教育网。以前那种纯学历教育的份额在逐步缩减,更多的是各种职业技能培训。而且,越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对技术、技能的追求也越迫切。沿海一些开放城市,已出现市场需要什么,人们就去学什么、干什么。许多人深刻地意识到:要想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站稳脚跟,掌握多种生存发展能力是“硬”道理。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氛围,今后几年,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将进入高潮,并与现有的职业教育形成互动的良性关系。

主持人:确实如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中国劳动资格证书认定制度已开始起步。《劳动法》明文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职业资格认证,不仅为用人单位衡量劳动者技能高低提供了客观评价标准,而且也为人们学习和掌握多种技能提供了规范、权威、可量化的依据,对规范社会职业教育,推动职业培训,将起积极的作用。

金乐平:目前,国家劳动部及有关部门,正着手对各行业4780个工种,逐步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是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措施。可以预见,在未来的社会中,在择业、就业时,学历文凭不过是基本条件,求职者还必须经过相应的职业教育或培训、考核程序,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方可正式上岗。这一制度的全面实施,不仅使“先培训、后上岗”真正落到实处,而且还会进一步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

4.世纪之交 篇四

1.知识与能力:德国统一;苏联解体;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实质;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表现;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和多极化趋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读资料认识大国强权政治干扰世界和平与发展进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受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教学重点: 两极格局的结束和多极化趋势加强

教学难点: 苏联解体原因;多极化趋势下和平与动荡并存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史论结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戈尔巴乔夫辞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他的表情诉说着什么?”—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凄凉,一种制度在一个超级大国的幻灭。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七十余年之久的苏联国旗落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在地球上消失。苏联的解体意味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政治格局将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本节课我们来共同探讨。

二、讲授新课

1.阅读本课导言以及第一目正文、图片

(1)师:理解第一段末句涵义。

生:略

5.世纪之交 篇五

本课重点是两极格局的结束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本课难点是两极格局解体的原因,以及多极化趋势下和平与动荡的国际关系出现的原因。本课课外资料较多,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插入一些课外知识和图片,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在分析两极格局解体的原因时应多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也可设计一些图表,使学生对美苏“冷战”的表现以及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探究活动设计成PPT课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波兰剧变、两德统一的过程。

(2)掌握苏联解体的过程,探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实质和原因。

(3)理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具体内容,探讨在此趋势下国际关系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资料、历史图片,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

(2)通过合作探究,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3)通过思路引领,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运动虽然遭受挫折,但并不意味着失败,它是前进道路上的曲折,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导入

提出问题:在新航路开辟以前,世界各地基本上处于隔绝状态。新航路开辟以后,特别是在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格局?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的起源地以及工业革命后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可以得出结论:形成了以欧洲特别是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在这个格局中,英镑是世界货币,伦敦是国际金融中心。

二战以后,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以此为切入点进入新课的学习。

导入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内部发生科索沃危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科索沃进行了狂轰滥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毁。

9月11日,美国遭到了的袭击,纽约世贸中心双塔大楼和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在和平年代,为什么还有局部战争的出现,为什么还有恐怖主义的肆意横行?当前我们面临着怎样的国际局势呢?

推进新课

问题情境1:两极格局的解体

问题探究:两极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多媒体显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各国政治力量的对比。战争后期,美、英、苏三大国首脑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这些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自主学习:请学生阅读多媒体显示的材料,回答战后世界的两极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过程评价: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二战以后,英法等欧洲国家虽然作为战胜国,但实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欧洲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许多战争都在欧洲本土进行,给欧洲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美苏两国的实力却得到了提升。所以在战争后期召开的雅尔塔会议上,实际上是根据美苏两国的实力对比,重新分割了世界,确立起以美苏为主导的世界格局——两极格局。

在两极格局下,美苏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为争夺世界霸权展开了除战争以外的所有形式的对抗,我们称之为“冷战”。

问题探究:美苏“冷战”的表现有哪些?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结合“两极世界的形成”一课的相关内容,总结归纳出美苏“冷战”的表现。

过程评价:在两极格局的主导下,分别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经济集团,即以美国为首的包括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包括广大东欧国家和一些亚洲国家在内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之间展开对抗。教师可以用图表的形式陈述美苏“冷战”的表现,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

美苏“冷战”的表现

阵营

阵营

表现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政治 杜鲁门主义 帮助东欧各国共产党发展党组织,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政权,工人情报局 经济 马歇尔计划 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 成立北约 成立华约 对前两课内容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问题探究: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是什么?

通过使学生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以及“冷战”的表现,引导他们思考: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应该就是两极中某一极的轰然倒塌。

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框内容,请学生找出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

规律总结: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请学生找出东欧剧变的表现有哪些?在社会主义阵营中最早发生剧变的是哪个国家?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可找出:波兰剧变、两德统一。

多媒体显示:

20世纪80年代初,波兰政府为摆脱经济困境,大幅度提高肉类价格,引发了许多城市的工人罢工,产生了以瓦文萨为首的团结工会。团结工会得到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不断挑起罢工,导致局势动荡。波兰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宣布全国进入“战时状态”,使局势平稳下来。“战时状态”结束后,由于经济得不到根本好转,局势继续动荡,波兰统一工人党的威信大为降低。

1989年,柏林墙打开后,大批民主德国公民前往西柏林。大量公民外逃的浪潮,使长期保持稳定的民主德国政局出现大动荡。这时,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领导更换,随后党的方针改变:承认反对派组织“新论坛”为合法组织;政府宣布开放东西柏林边界,拆除柏林墙;决定实行多党制。第二年春天,称为“德国联盟”的三个反对党联盟在大选中获胜。10月,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的方式,实现了两德的统一。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阅读多媒体显示的两则材料,思考:东欧是怎样发生剧变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派代表总结观点。

思路引领:这实际上是要求学生们回答一下东欧剧变的过程。

通过阅读材料,可得出以下结论:

东欧各国的剧变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执政的共产党和工人党由于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党内出现了反对派,它与党外的反对派遥相呼应。

二是执政党在国内外的各种压力下,不断对反对派妥协退让,甚至放弃社会

主义原则,实行政治多元化、多党制,反对派得以扩大势力。

三是反对派向执政党夺权,通过不断制造**,施加压力,使执政党陷入困境,然后取得政权;个别国家甚至通过武装冲突,实现政权更迭。

问题探究:在经历过剧变之后,东欧各国发生了什么实质性的变化?

多媒体显示:

宪法中关于波兰统一工人党的领导作用、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计划经济体制以及同苏联特殊关系的条文均被删去。波兰统一工人党被排除在内阁之外。这样全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全部权力,除已被架空的总统外,已完全落入团结工会手中。

思路引领:教师可设计一些有梯度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

如:波兰原来的执政党是什么党?其性质是什么?在剧变后,上台的执政党是什么党?它是在哪种势力的支持下上台的?说明了什么问题?

执政党性质的变化说明波兰政权性质发生变化,社会制度也随之变化,由原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

对两德统一,教师可先引领学生回忆德国分裂的情况,使学生认识到,德国分裂是“冷战”的产物,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分别是在苏联和美国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现在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说明了什么问题?

德国的统一同样说明了德国社会制度的变革。

此后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等东欧国家,都发生了政权更迭、社会制度剧变的类似事件。

2.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

问题探究: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

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全面推行改革。

多媒体显示:

戈尔巴乔夫改革前的苏联社会是建立在斯大林体制基础上的封闭型社会。

斯大林体制有三个鲜明的特征:经济方面,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系,否定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用行政命令手段管理经济,它与世界经济是无法相通和相容的,因而它必然孤立于统一的世界经济市场之外。政治方面,把阶级斗争作为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使阶级斗争扩大化和常态化,不断地在国内掀起各种_和清洗运动。思想文化方面,实行书报检查和舆论统制,基本否定和排斥一切外来文化,将其视作资产阶级的东西加以批判。具有这些特征的斯大林体制是一种脱离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封闭式的半军事化体制,它与外部世界本能上是对立的。所以,尽管斯大林体制在苏联工业化、都市化和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从本质上讲,它无法完成把俄国建设为现代化民主国家的历史性任务。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根据材料,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

思路引领: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背景,主要从当时社会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在材料中这些内容已说得比较清楚,同学们也可清楚地认识到,在这种情况下,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主要是为了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请同学们找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过程。

先改革经济领域,提出了所谓的经济加速战略。

多媒体显示:

戈尔巴乔夫上任伊始,就提出了旨在激活经济的加速战略。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方针,要求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和加强劳动纪律,也就是挖掘社会主义制度的潜力。调整干部队伍,加强劳动纪律,整顿社会秩序,开展反酗酒运动等。加速战略方针,实际上是安德罗波夫治理经济措施的重复和补充而已,仍未脱离传统的行政管理方法,其要害就是对苏联社会经济所患病症的错误诊断,认为“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大厦可以修缮。但是,加速战略并未取得所期望的成果。

由于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所以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

多媒体显示:

“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弊端: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形成必要的监督;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行。

师生互动

师:如果你是戈尔巴乔夫,你认为当前苏联社会在政治上呈现如此弊端的原因是什么?

生:从弊端的表现来看,高度集中的政治管理体制,是由于缺乏群众的广泛参与、干部职务终身制以及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等导致的。

6.世纪之交 篇六

从转型到建构:世纪之交的汉字研究与汉语文字学

以汉字为研究对象的汉语文字学,是20世纪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型成就最显著的学科之一.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字学各个领域发展的全面性,研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已发表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都非常引人注目,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下面对近年来文字学有关领域的研究作一简略的回顾和展望.

作 者:黄德宽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 刊 名:语言文字应用  PKU CSSCI英文刊名:APPLIED LINGUISTICS 年,卷(期):2005 “”(3) 分类号:H1 关键词: 

7.世纪之交 篇七

一、从 “宗教性”到 “世俗化”

在中世纪, 基督教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大学的成立也不例外。没有教皇的谕旨颁准, 大学是不能成立的。而对于那些起源于先前存在的学校的大学, 教皇帮助其摆脱了世俗地方政权的控制, 并核准其自由与豁免权, 从而将大学置于罗马教廷的直接司法管理之下。为了使大学更好地服务于罗马教廷, 教皇企图将受其直接管制的教士等级引入大学, 使大学学者成为教皇集权下的特权人员。这时期中的 “大多数大 学, 无论是老 或新, 都建立了 神学院。”[2]88因此, “中世纪大学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教会的机构”。[3]53

中世纪早期大学都处于教会的庇护之下, 师生享有教会神职人员的特权和待遇。[4]47大学里讲授的课程也都以神学和经院哲学内容为主, 其他教学内容则是为了理解神学而服务的。但是随着大学的逐渐发展, 教师和学生中的世俗人员的比例逐渐增加, 特别是在意大利和法国南部的大学。到13世纪后期时, 最具创新的哲学和神学处于衰退阶段, 但是法学却迎来了自己的快速发展时期, 以至于到14世纪初期的时候, 培养高素质的法学家和教会法学家已经成为大学的首要职能。与此同时, 医学院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在阿维尼翁, 15世纪时超过半数的在职教师为世俗者。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完成学业者, 所从事的职业完全是世俗的。”[5]87

13世纪的大学要么是自发成立的, 要么是根据教皇的意愿建立的, 而进入14世纪和15世纪之后, 大部分大学则是由欧洲封建君主们创建的, 但是依然必须得到教皇的确认。到15世纪末时, 大学已退居为 “服务于国家的职业培训中心”, 受到国家的严密控制, 于是国家取代了教会在大学中的地位。

二、从 “全民化”到 “贵族化”

早期中世纪大学里的成员不仅来自不同的欧洲地区, 而且还来自不同的阶层。此外, “中世纪基督教教会对大学学生经济的鼎力援助让学生没有了生活之忧而能够在大学里潜心钻研功课, 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业, 改变了那些家境贫苦学习认真的学生的命运, 培养了中世纪良好的学风; 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教育的成本, 使大学培养了更多的大批高层次的人才, 推动了中世纪教育的发展。”[6]34

通过大学学习获得学位的学生会获得更好的职位, 从而有可能获得社会晋升的机遇。“最好的情况是, 通过法律学习使社会晋升成为可能, 正常的结果就是加封贵族。”[7]122但是通过大学学习获得社会晋升机会的趋势很快就式微了, 到15世纪时已经十分明显, “司法官员开始形成一个封闭的社会等级集团, 其上层成为 ‘法袍贵族’。”[8]123“贵族出身、在教会和社会地位高者以及愿付高学费的人, 常常在大学中拥有更多特权, 甚至上课或各类活动的座次也取决于财富的多寡, 前排就坐的常常是高级教士、贵族和富家子弟。”[9]206

对于大学学者们来说, 迈向贵族的第一步就是过着贵族生活, 第二步就是构建等级。“大学学者试图在中世纪末促成一种博士与骑士、科学与贵族权利等同的思想: 他们同样重要, 具有同样尊严, 因为他们两者都致力于基督社会的良好秩序, 他们应当享有同样特权。”[10]145在德国和法国的一些官方文件中, 人们会经常看到博士们炫耀其 “法学骑士”、“法学老爷”、“法律主子”等头衔, 尽管这些头衔与贵族称号不对应。对于大学学者们的诉求, 封建君主们给予了回应。

三、从简陋到奢华

早期的中世纪大学没有固定的教室, “在修道院的大堂里或教堂的正殿中, 教师坐在干草堆上, 在成堆的学生中教学, 偶尔也有可能在那里举行全体会议。”[11]142那时的大学物质条件也十分匮乏, 教学大都在租的或借的修道院的厅堂中进行, 或是在教师自己的住宅中进行, 而有关考试、会议和典礼则在教堂和修道院举行。为了解决一些贫困学生的住宿问题, 大学为贫穷学生创建了一些住宿学院, 但是这些住宿学院大都是施舍的机构, 非常简陋。

中世纪末的教学则不再像早期的大学教学那样, 而是 “在一个犹如举行盛典的威严环境”中进行。学生们坐在长凳上, “教授则身穿礼袍, 巍然居于教席之中。教授自称其为‘主’, 讲授其课犹如堂皇演说”。[12]145

随着大学 “贵族化”的开始, 奢华也开始在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奢华的博士服装和各种各样的大学典礼。“博士的服装都包含着贵族的名贵成分: 丝绸、裘皮、长皮手套。”[13]143而在大学典礼中, 尤以 “新博士接纳礼”最为显著, 其细节不输于骑士称号的授予仪式。 “新博士从大学校长手中接过同时具有科学与骑士象征的标志: 学位帽、金指环和金腰带, 在西班牙甚至还有劲马刺和佩剑, 之后双方是亲吻礼。”[14]143“博士学位通过以后, 还要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被簇拥着浩浩荡荡地上街游行, 举行招待宴会, 还可以喝酒助兴”。

参考文献

[1][2][5][7][8][10][11][12][13][14][法]雅克·韦尔热著.中世纪大学[M].王晓辉, 译.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3]杨天平, 潘奇.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色.现代大学教育[J].2009年第1期.

[4]贺国庆.中世纪大学若干特征分析.教育学报[J].2008.12.

[6]杨艳.基督教教会对欧洲中世纪大学教学的影响.[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 2011.

8.21世纪“特许世纪” 篇八

2002年,连锁经营被提上中国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有经济学家断言:21世纪是“特许世纪”。

中小投资者自己创业当老板的机会是否再次降临?

“特许”的家底

想圆老板梦赚钱的投资者,理应更多地专注于魅力四射的“特许连锁(Franchise Chain)”。在“特许”的老家美国,如今几乎每6.5分钟就有一家特许加盟店开张。

自20世纪末以来,连锁经营这一颇具发展前景的经营方式,已被不少国家广泛应用于工业企业和各种服务行业,在其三种形式中,尤以特许加盟最具魅力。从发展态势来看,特许经营已成为连锁业的主要表现形式。诚如《大趋势》作者奈斯比特所言:特许经营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成功的营销观念。据专家预测:21世纪,连锁经营的发源地美国将有50%的零售、饮食和服务业采用特许加盟这一连锁方式。

连锁经营诞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共有3种类型,按诞生的时间分别是:正规连锁、特许连锁和自由连锁。而想圆老板梦赚钱的投资者,理应更多地专注于魅力四射的“特许连锁(Franchise Chain)”。

1865年,全球第一家特许连锁的鼻祖、胜家缝纫机公司诞生在美国。国际特许经营协会对特许连锁的定义是:“一种持续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中特许总部提供一种被许可的商业经营特权,并在组织、训练、商品计划和管理上提供援助以作为加盟者获得报酬的回报。”

历经100多年的实践,特许加盟在美、英、法、德、日、韩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迅猛。如今,其魅力几乎渗透到各行各业的每一个角落——餐饮,旅店,休闲旅游,汽车用品及服务,商业服务,印刷、影印、招牌服务,家庭清洁服务,人力中介,建筑装修服务,便利店,洗衣店,教育用品及服务,汽车租赁,机器设备租赁,日用品零售店,食品零售店,健身、健美服务,娱乐业,其他服务业……

在“特许”的老家美国,如今几乎每6.5分钟就有一家特许加盟店开张。

政策支撑有力

国务院总理朱基代表国家给予如此大力支持,足见连锁经营已在中国显出强劲的发展趋势。

在中国,连锁业的发展在21世纪初被提上了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流通领域的现代化建设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从国务院到各部委及省市自治区,都对发展连锁经营有专门政策。

2002年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朱基首次提及“连锁经营”。他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逐步推行连锁经营”。作为国务院总理代表国家给予如此大力支持,足见连锁经营已在中国显出强劲的发展趋势。

当美联社记者提出中国加入WTO以后,连锁企业会在中国未来数年的发展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时,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向中外记者披露:连锁业的发展,已经提到我们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中国政府加快出台《特许经营条例》等法规,目的是以改革特许经营等行业的管理,规范企业经营行为,营造良好的连锁经营发展的法制大环境。

2001年以来,中国连锁业的走势呈现3个显著特点:一是大型企业快速发展,企业平均经营规模比上年有大幅度提高;二是连锁经营方式,向更多行业和业态延伸,特别是家电连锁店和连锁药店已有长足发展;三是跨区域拓展,全国性的连锁集团正在孕育中,地区性特征越来越淡化。

专家分析:当一个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时,就标志着一个连锁经营时代已经到来。

热点行业有哪些

《科学投资》预测:“十五”期间,“特许”的热点将汇聚在5个方面。

自1987年肯德基杀入中国以来,“特许”就开始逐渐走近老百姓,使国人逐步领略到这一现代商业模式的魅力。难怪有经济学家称,21世纪是“特许世纪”。

《科学投资》认为,在中国加入WTO后,特许加盟正在成为中国商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郭戈平会长说得好:“特许经营,它讲的是一种复制。就像复印机一样,你有了标准化,你把你的程序,你把你的东西做成一种可复制、可转移、可传授给他人的,而且能够保证它基本上不走样的这么一种程序,包括它的一套管理体系,复制的过程应该说相对就是很快的。”

国外连锁经营企业十分看好中国市场。全球最大的教育特许经营商、英孚教育亚洲区总裁白桦说:“对于我们来讲,到中国来开办英语学校,首先要做好本土化的工作,我们有一套成功的模式,具有全球性的经验,只要解决好了本土化问题,我们就会成功,对于这一点,我们非常自信。”

自1990年中国第一家连锁经营企业在广东成立以来,“洋连锁”在行动,中国的“土连锁”在各地也没闲着,整个行业都在进一步拓宽。那么,究竟哪些行业更被看好?

《科学投资》预测:“十五”期间,“特许”的热点将汇聚在5个方面:1、餐饮、零售业,将持续升温;2、服装业、专卖店,将脱颖而出;3、以住宅商品化及家庭劳动社会化为核心的服务业,将成重中之重;4、与汽车售后服务相关的行业,将渐成热点;5、与电子信息产品有关的行业,将是举足轻重的领域。

此外,“特许”的新兴行业已经初见端倪,如教育产业、人才服务等的连锁。

分档次投资策略

面对21世纪的中小投资者,《科学投资》建议: 选特许加盟的方式创业当老板者,莫忘了从古到今的“衣食住行”。

钱多有钱多的用法,钱少有钱少的打算。因此,《科学投资》为中小投资者划分3个档次(从几万元、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的投资项目,以供投资参考。

三五万元能当老板吗?《科学投资》告诉你:“能!”上海许多下岗者就踏上了该市推出的“投资三五万元,加盟连锁店,做个小老板”的创业之路。目前,上海已有连锁网点5600个,涉及餐饮、家电、眼镜、房屋中介、彩色扩印、美容健身等服务领域。为了鼓励这些小投资者加盟,该市还特地为他们有条件地提供了享受开业贷款担保和有关的扶持政策。

如果,投资者有50万元又该投向哪里呢?《科学投资》认为:可将特许超市(包括便利店)、中式正餐和服装业作为首选。

先逛超市。连锁业进入中国大陆就始于超市,而且近年来超市已遍地开花,普通百姓对超市都非常熟悉。目前,超市发展已相对成熟,有一套相对完整的特许加盟体系。像上海华联进京开店,大多数店就采取“特许”方式。

再看服装业。在“衣食住行”中服装业排行老大,如今的人们追求美、张扬个性,无不衣着时尚、靓丽、讲究品牌,而该行业正好有品牌维系及产销网络,以满足爱美之人的各种需求,因此较易以加盟形式发展。

最后细品中式正餐。“食文化”在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中国素有“民以食为天”之传承,中华美食声名远播。投资餐饮业,大多倚重连锁经营。2003年,中国餐饮业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市场需求稳步增强,预计年营业额增幅在16%左右,有望达到5000亿元大关。

如果投资者有200万元以上的资金,你完全可以考虑加盟洋快餐,例如麦当劳。作为一家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范围内拥有约3万家餐厅的麦当劳,自1990年进入中国内地后,其所有店面均采取合资的方式开设,而麦当劳在全世界的餐厅中70%是通过特许加盟的方式开设的。麦当劳国际特许部副总裁詹姆斯表示:其加盟条件首先要诚信,其次必须是个人而不是公司,另外必须全职投入工作,即投资者必须是经营者,而且加盟者要居住在餐厅附近。

他进一步说,希望加盟者成为当地社区的麦当劳先生或麦当劳女士,进而成为经营麦当劳的专家。麦当劳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赚钱,但麦当劳会在各个方面、不同程度地帮助加盟者,但加盟者首先要努力工作。从全世界各地加盟店的运作情况来看,成功的比例在90%以上。至于加盟的费用,据称大约需要200万元人民币,加盟期一般为20年。麦当劳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麦当劳一直遵循其创始人克罗克的创业经验,即讲究“双赢”。“可以说,双赢是全球特许加盟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旋律”。

其实,所有投资都是有风险的。《科学投资》之所以向中小投资者推荐特许加盟为投资的首选,是因为“特许”不仅像阿里巴巴发现的藏金洞,而且“特许”的确颇具独到魅力——加盟者可从特许加盟总部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概括起来主要有:降低创业风险,增加成功机会;获得系统的管理训练和经营帮助;集中进货,降低成本,保证货源;使用驰名商标或服务;减少广告费用,达到良好宣传效果;较易获得加盟总部或银行的财政帮助;获得加盟总部的经销区保护;获得更广泛的信息来源。

现如今,尽管中国大陆市场已相对过剩,尽管初涉生意场的确无助,但特许加盟主已为创业投资者培植了一棵大树——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为加盟者赚钱“遮阳纳凉”。

特许加盟的特征

1、核心是作为知识产权的特许权的转让。一般包括商标、专利、商业和技术的秘密、经营诀窍等无形资产。

2、签订特许合同或协议形成加盟关系。责权利都由此规定,“双赢”纽带也因此而连接。

3、形象一致。虽内部的所有权分散,但对外却给人以同一资本经营的形象。

4、除特许权外,加盟总部还要提供经营指导,而加盟者须付一定费用。

特许加盟的类型

按加盟内容分:1、商品、商标型特许加盟(Product and trade name franchising),即“第一代特许经营”。比如,可口可乐及百事可乐等饮料的生产商,通用及福特汽车的制造商等。2、经营模式特许加盟(bussiness format franchising),也就是中国目前正广泛开展的特许加盟,尤其在零售行业、快餐业、服务业中最为突出,比如麦当劳、肯德基、比萨饼快餐店和“7-11”便利店等。

按加入特许契约联盟成员分:1、制造商-零售商特许系统,如特许汽车经销商;2、制造商-批发商特许系统,如饮料业的可口可乐灌装并分销;3、批发商-零售商特许系统;4、服务特许系统,如快餐店、便利店等。

中国大陆连锁业“家底”

据国家经贸委贸易市场局统计,2001年消费品零售连锁企业经营排名前20位中,上海联华超市公司以140.6亿元销售额、1225家店铺的业绩,再度名列全国首位。20家的销售总额比2000年增长43%,大大高于2001年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1%的增长率。连锁店铺数量比2000年增长46.7%,比2001年上半年的增长速度又提高了4.1个百分点。在地域分布上,20家企业中总部设在上海的有7家,设在北京、山东的各4家;在经营业态上,有13家以日用品超市为主,5家是家用电器专业连锁店,家居用品连锁店和餐饮连锁店各1家;在企业性质上,国有控股企业占一半,另有2家外商投资企业。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也公布了中国连锁百强的业绩:2001年总计实现销售额1620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直营店销售额1350亿元,加盟店销售额270亿元;门店数达到13117个,增长56%,其中直营店7741个、加盟店5376个;营业面积8367132平方米,增长62%;员工人数416442人,同比增长63%。2001年连锁百强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3%,比上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而连锁百强企业销售额比上年增长48%,远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的增长速度。

9.半世纪前孩子眼中的21世纪 篇九

①核末日,几个孩子都认为核末日不可避免;

②人口过剩,以及自动化与计算机化带来的失业;

③气候变化:一个男孩觉得卫星干扰了天气,将使得海平面急剧上升,另一个女孩则认为太阳将燃烧殆尽,地球会转冷;

④一个男孩觉得人会变成统计学上的一个数字,而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少有的乐观派认为未来虽然仍然存在贫富,但是穷人和富人之间能和好相处。

孩子们的脑洞清奇以及童言无忌常常为人津津乐道。但是通过这些,多少可以看到他们的预测,其实准确率很高。核依旧是当今世界毁灭的头号威胁,人口过剩问题则是显而易见;气候变化,尽管所变的方向并非孩子们预测的那样,但是气候变化的确成为世界重要课题;而一个人变成了统计数字,在这个大数据时代,真真切切。

无独有偶,11月,俄罗斯的人们挖掘了50年前的人们所封藏的信件,信件里也是对于50年后的世界的预测与期许。

俄罗斯媒体Russia Beyond在月9日发布了这些信件中很有代表性的5则:

①我们现在还在建设共产主义,你们应该已经生活在共产主义中了吧。你们已经漂亮地开发了我们的美丽的蓝色行星,开拓月球,在火星着陆,不断地向着宇宙进发。太空船是不是已经冲出了银河系了呢?

②我们才刚刚向着宇宙踏出第一步,但是你们应该已经可以飞往其他行星了吧。……核能可以控制了吧?

③年我们的大学大概成为更大更优秀的高等教育机构了吧,应该在为新科学发现和成就的世纪——21世纪——培养工程师吧。我很羡慕你,同志。

④你们在银河系建功立业,让地球变得更美丽了吧。很羡慕你们能够迎接祖国苏联的100周年。

⑤愿21世纪是共产主义席卷全球、凯旋的世纪!

10.八拜之交详解之管鲍之交历史典故 篇十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管仲传》:“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从前,齐国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大王子诸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小王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则带着小王子纠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大王子诸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呢!

11.21世纪是品牌的世纪 篇十一

如今,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重要,而要拥有市场的强势手段,就是必须拥有强势品牌。我们不需要很深沉的思维很容易就能发现,现在市场的竞争已经演变成了品牌之间的较量,用美国品牌价值协会主席拉里·莱特的话来表达,那就是:“未来的营销是品牌之间的战争!”

对于现在趋于成熟的消费者而言,他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品牌价值高的商品,因为这样几乎就等同于选择了可以信信赖的产品和服务,是一种省时的、可以有效防止蹈入商业泥沼的理智行为。而对于企业而富,打造出自己的强势品牌,不仅意味着高附加值、高利润和高市场占有率,更意味着企业拓宽赖以生存的空间和夯实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正如经济界的一句名言所说:“一流企业做品牌,二流企业抓管理,三流企业忙营销。”

品牌,不仅仅是一个商标图案,也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名称,品牌是一种境界,是企业沉积的文化底蕴,同时,品牌更是企业实力的彰显;是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通行证”。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日本,有一家比作坊大一点的小企业,领头的名叫盛田昭夫,他说:“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品牌!”从此,这家小企业致力于品牌建设,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期,也坚持不懈地进行品牌运作,不断为自己的品牌注入全新的内涵和活力。经过多年的努力,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最终成为一个庞大的企业巨人,一个人所共知的品牌也展现在世人面前:SONY!

现在,SONY早已不是当年那四个简单叠加的英文字母,它已经成为索尼公司产品在市场上畅通无阻的通行证。

12.世纪之交 篇十二

一、清政府禁教政策的“解冻”与来华传教士的汉语学习

在鸦片战争之前,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在整个国家推行十分严厉的禁止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传教的政策, 与此同时还制定出台了众多的政策法令制度以禁止外国人购买中文书籍, 且还禁止对外国人教授汉语, 这些政策法令制度的实施严重地制约了来华西方人士对汉语的学习和对中国相关问题的研究尤其是汉语文化的研究探索。在两次鸦片战争中, 清朝政府在军事上可谓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惨痛教训, 促使清朝政府已经实施了100多年的“闭关锁国”政策逐步被“解冻”, 在对外政策方面逐步松动, 逐步准许外国传教士到中国开展传教活动[1]115。中国、美国于1844年签订的《望厦条约》中第一次把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等相关的条款写入到了条约之中, 由此打开了中国政府禁止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传教的“缺口”, 而之后的《黄埔条约》则准许法国在中国传播天主教。清政府于1858年分别和俄国、美国、英国、法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 在和中国签订《天津条约》的过程中有不少传教士参与了条文的拟定等, 从而在条约中均毫无例外地加入了“宽容条款”, 也就是准许其本国传教士在中国开展传教活动的条款, 后来中国和法国签订的《北京条约》对上述《天津条约》中的“宽容条款”予以再次确认和强化。

中国和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列入的“宽容条款”完全破坏了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教的障碍, 清政府“闭关锁国”中禁止传教士来华传教、禁止教授外国人汉语、禁止外国人购买中文书籍等“禁令”被迫“解封”, 国外各主要的宗教流派纷纷在中国设立了教堂, 派遣传教士到中国开展传教活动, 截至1851年共有18个来华新教传教士的新教会在中国设立, 以来华传教为目的的外国新教教会到1900年已达61个, 到1919年之时达到了130个[2]89。截至1907年, 来华传教的西方国家基督教传教士达到了3700多人, 这些传教士的足迹已经遍布了中国各地。掌握基本的汉语是西方来华传教士开展传教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因而,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来华西方传教士到中国之后便不可避免地必须进行汉语的学习, 尤其是进行了汉语方言的学习以将方言作为传教的语言, 在传教过程中, 更多的传教士逐步认识到, 中国的许多老百姓甚至不懂得官方的标准语言, 跟老百姓以方言进行交流是最顺畅的。因而, 更多的传教士到了中国之后结合自己的传教地区的语言而进行当地方言的学习。传教士学习方言的过程中的“实物教学法”曾经颇为流行, 此种方法极其容易激发传教士学习方言的热情, 同时十分便于理解。除了通过专门的培训机构学习方言之外, 该时期的来华西方传教士还通过深入民间的方式学习方言, 在和老百姓打交道的过程中和民众直接以方言进行对话。比如, 美国传教士晏玛太在上海传教期间, 天天跑到茶馆, 在茶馆里边喝茶边听上海人讲方言, 久而久之便熟练掌握了上海方言, 能够流利地以上海方言和当地民众交流, 这为其传教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二、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来华外交官的汉语学习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战败之后, 清朝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在一个个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逐步被迫打开, 中国紧闭的国门逐步向外开放, 大量的西方传教士涌入中国进行传教活动的同时, 在这些条约的庇护之后更多的西方外交官踏入中国的国土上, 这些职业外交官长期驻守和清政府之间处理官方的各种事务, 因而其必须熟练掌握汉语才能和清朝政府官员以及中国民众进行互动交流。而在实际上, 职业外交官是一群十分特殊的群体, 他们在踏上中国领土之前便已经在国内不同程度地学习了汉语, 但是其在国外所学汉语和他们在现实工作生活中的需要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尤其是来华西方外交官们如果要和中国民众进行很顺畅的交流还是存在较大障碍的。因此, 这些来华西方外交官到了中国之后, 继续学习汉语也就成为其开展好外交工作的“必修课”。在这样的背景下, 随着外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不断设立和领事人员的不断增加, 西方来华外交官纷纷加入汉语学习者的行列之中。这些被外国政府派遣到中国担任外交官的人员, 大多数具有一定的汉语基础, 因而外国政府通常将是否懂得基础性的汉语作为选拔任用外交官的重要条件, 并且来华之前亦在本国开展了相应的汉语教育培训。比如, 随着来华西方外交官对汉语学习的更加重视, 不断向其本国政府提出针对外交官开展汉语培训的建议。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来华外交官对于汉语的学习, 除了在本国接受相应培训之外, 到了中国国内亦积极参加汉语培训机构的培训学习, 在和清朝政府官员打交道的过程中学习汉语, 且深入民间在和中国百姓交往的过程中强化汉语的学习。

威妥玛于1856年开始担任大英帝国驻华使馆的汉文正使一职, 当时便向本国外交部建议开始专门的培训课程以加强对驻华外交官的汉语学习教育, 后来还亲自编写了汉语学习教材《语言自迩集》, 该教材的出版为英国外交官学习汉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由于外交官通常在其本国接受过汉语教育培训, 且许多国家的政府均将外语能力作为任命外交官的重要条件, 因而作为来华西方外交官, 他们一般具有相应的汉语基础, 因而, 不少来华外交官取得了汉语研究方面的成就, 而威妥玛就属于汉语研究中的佼佼者。威妥玛编撰的汉语学习教材《语言自迩集》以及字典《华英字典》对英语国家的人士学习汉语提供了极大便利, 为推动针对西方国家尤其是英语国家民众学习汉语产生了十分深远的积极影响。

三、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汉语培训机构的蓬勃发展

在鸦片战争以前, 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首先就面临“一书难求”的困境, 因为清朝政府颁行政策法令以禁止外国人购买中文书籍, 同时禁止传教士在中国国土上开展传教活动。因而, 当时传教士们学习汉语的环境并不好, 传教士们只能背着清朝政府开展传教活动和学习汉语, 因而在这样的环境下的传教士是以自学为主进行汉语学习的。随着中国国门在鸦片战争之后的逐步打开, 为了满足来华传教士和西方国家外交官的汉语学习需要, 国内的汉语培训机构应运而生且蓬勃发展起来, 培训机构的蓬勃发展为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来华西方人士的汉语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中国内地首先创办汉语培训机构的是英国内地会。英国传教士戴德生在1865年之时创办了内地会, 于1866年率领20余名传教士到杭州开展传教活动, 但却由于语言的不通而导致其传教活动陷入困境, 在其积极倡导之下, 内地会决定创办培训学校专门针对传教士开展汉语教育培训, 称之为“内地会语言培训学校”, 自此之后, 此类学校获得了长足发展, 招收的学员也越来越多, 该时期的汉语培训班、联合语言学校、汉语学习小组等对传教士、外交官以及其他来华西方人士开展汉语培训的学校、机构纷纷成立, 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汉语培训工作。比如, 南京金陵大学于1912年10月开始设置“华言科”, 专门针对来华外国人开展汉语培训, 刚开始的时候其培训周期为一年, 后来发现仅开展一年的培训不能让来华外国人较为熟练地掌握汉语, 因而于1918年开始将其培训周期改为五年, 同时还引入了学分制, 参加培训学习的学员只有按照要求修满学分之后才能毕业, 后来金陵大学“华言科”还和其他汉语培训学校华北协和语言学校统一了汉语培训的课程, 此课程逐步在各汉语培训学校中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 成为许多汉语培训学校选择汉语课程的参考乃至依据。金陵大学“华言科”的举办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成为其他学校针对该时期来华西方人士进行汉语培训的典范。后来在汉语培训中具有较高声誉的广州协和华语学校、东吴大学吴语方言学校等均借鉴金陵大学“华语科”的办学经验而创设和开展汉语培训。

四、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来华西方人士汉语学习积极影响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来华西方人士的汉语学习, 其加重了近代历史上中国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被奴役和被侵犯的程度, 其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危害之处是显而易见的。与此同时, 该时期来华西方人士汉语学习也具有相应的积极影响。该时期来华西方人对汉语进行了许多深入详细的研究, 为我们留下了难得的研究性著作, 对当前我们研究汉语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威妥玛编撰的《语言自迩集》、《华英字典》在该时期来华西方人士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工具性作用, 其至今对我们编写对外汉语教材还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借鉴价值, 经过其精心的研究整理和修订而形成的汉语拼音体系, 不仅对外国人学习汉语提供了帮助, 而且为中国人学习汉语提供了帮助, 其被1958年中国政府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所借鉴, 对汉语的当代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 该时期来华西方人士在中国开展相关活动的过程中, 创办了大量的报刊杂志, 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摘要: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 大量的传教士和外交官等涌入中国, 这些来华西方人士为了顺利地在中国开展相关活动, 切实加强了对汉语的学习。来华西方人士的汉语学习, 其加重了近代历史上中国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被奴役和被侵犯的程度, 其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危害之处是显而易见的。与此同时, 该时期来华西方人士汉语学习也具有相应的积极影响, 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促进了汉学的发展。因而, 探究该时期来华西方人士的汉语学习活动, 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对外汉语传播、研究和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西方人士,汉语学习

参考文献

[1]沈歆.以古迈俗:王铎的绘画观念及其山水画创作[J].中国书画, 2008 (3) .

[2]杨振熙.《王铎书画全集·王铎绘画珍品》评述[J].美术之友, 1999 (1) .

[3]杜少虎.王铎绘画浅识[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 (6) .

[4]谢萌.王铎艺术思想的心学基础及其实践[J].中央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8.

[5]刘墨.王铎及其北方画风[J].美苑, 1992 (1) .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学会研究项目2014年课题“艺术活动中少儿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编号:SJ-167) 的研究成果之一。★作者肖杰为江苏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研究生, 连云港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主任。行汉语的学习, 尤其是进行了汉语方言的学习以将方言作为传教的语言, 在传教过程中, 更多的传教士逐步认识到, 中国的许多老百姓甚至不懂得官方的标准语言, 跟老百姓以方言进行交流是最顺畅的。因而, 更多的传教士到了中国之后结合自己的传教地区的语言而进行当地方言的学习。传教士学习方言的过程中的“实物教学法”曾经颇为流行, 此种方法极其容易激发传教士学习方言的热情, 同时十分便于理解。除了通过专门的培训机构学习方言之外, 该时期的来华西方传教士还通过深入民间的方式学习方言, 在和老百姓打交道的过程中和民众直接以方言进行对话。比如, 美国传教士晏玛太在上海传教期间, 天天跑到茶馆, 在茶馆里边喝茶边听上海人讲方言, 久而久之便熟练掌握了上海方言, 能够流利地以上海方言和当地民众交流, 这为其传教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二、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来华外交官的汉语学习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战败之后, 清朝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在一个个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逐步被迫打开, 中国紧闭的国门逐步向外开放, 大量的西方传教士涌入中国进行传教活动的同时, 在这些条约的庇护之后更多的西方外交官踏入中国的国土上, 这些职业外交官长期驻守和清政府之间处理官方的各种事务, 因而其必须熟练掌握汉语才能和清朝政府官员以及中国民众进行互动交流。而在实际上, 职业外交官是一群十分特殊的群体, 他们在踏上中国领土之前便已经在国内不同程度地学习了汉语, 但是其在国外所学汉语和他们在现实工作生活中的需要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尤其是来华西方外交官们如果要和中国民众进行很顺畅的交流还是存在较大障碍的。因此, 这些来华西方外交官到了中国之后, 继续学习汉语也就成为其开展好外交工作的“必修课”。在这样的背景下, 随着外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不断设立和领事人员的不断增加, 西方来华外交官纷纷加入汉语学习者的行列之中。这些被外国政府派遣到中国担任外交官的人员, 大多数具有一定的汉语基础, 因而外国政府通常将是否懂得基础性的汉语作为选拔任用外交官的重要条件, 并且来华之前亦在本国开展了相应的汉语教育培训。比如, 随着来华西方外交官对汉语学习的更加重视, 不断向其本国政府提出针对外交官开展汉语培训的建议。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来华外交官对于汉语的学习, 除了在本国接受相应培训之外, 到了中国国内亦积极参加汉语培训机构的培训学习, 在和清朝政府官员打交道的过程中学习汉语, 且深入民间在和中国百姓交往的过程中强化汉语的学习。威妥玛于1856年开始担任大英帝国驻华使馆的汉文正使一职, 当时便向本国外交部建议开始专门的培训课程以加强对驻华外交官的汉语学习教育, 后来还亲自编写了汉语学习教材《语言自迩集》, 该教材的出版为英国外交官学习汉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由于外交官通常在其本国接受过汉语教育培训, 且许多国家的政府均将外语能力作为任命外交官的重要条件, 因而作为来华西方外交官, 他们一般具有相应的汉语基础, 因而, 不少来华外交官取得了汉语研究方面的成就, 而威妥玛就属于汉语研究中的佼佼者。威妥玛编撰的汉语学习教材《语言自迩集》以及字典《华英字典》对英语国家的人士学习汉语提供了极大便利, 为推动针对西方国家尤其是英语国家民众学习汉语产生了十分深远的积极影响。在鸦片战争以前, 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首先就面临“一书难求”的困境, 因为清朝政府颁行政策法令以禁止外国人购买中文书籍, 同时禁止传教士在中国国土上开展传教活动。因而, 当时传教士们学习汉语的环境并不好, 传教士们只能背着清朝政府开展传教活动和学习汉语, 因而在这样的环境下的传教士是以自学为主进行汉语学习的。随着中国国门在鸦片战争之后的逐步打开, 为了满足来华传教士和西方国家外交官的汉语学习需要, 国内的汉语培训机构应运而生且蓬勃发展起来, 培训机构的蓬勃发展为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来华西方人士的汉语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中国内地首先创办汉语培训机构的是英国内地会。英国传教士戴德生在1865年之时创办了内地会, 于1866年率领20余名传教士到杭州开展传教活动, 但却由于语言的不通而导致其传教活动陷入困境, 在其积极倡导之下, 内地会决定创办培训学校专门针对传教士开展汉语教育培训, 称之为“内地会语言培训学校”, 自此之后, 此类学校获得了长足发展, 招收的学员也越来越多, 该时期的汉语培训班、联合语言学校、汉语学习小组等对传教士、外交官以及其他来华西方人士开展汉语培训的学校、机构纷纷成立, 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汉语培训工作。比如, 南京金陵大学于1912年10月开始设置“华言科”, 专门针对来华外国人开展汉语培训, 刚开始的时候其培训周期为一年, 后来发现仅开展一年的培训不能让来华外国人较为熟练地掌握汉语, 因而于1918年开始将其培训周期改为五年, 同时还引入了学分制, 参加培训学习的学员只有按照要求修满学分之后才能毕业, 后来金陵大学“华言科”还和其他汉语培训学校华北协和语言学校统一了汉语培训的课程, 此课程逐步在各汉语培训学校中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 成为许多汉语培训学校选择汉语课程的参考乃至依据。金陵大学“华言科”的举办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成为其他学校针对该时期来华西方人士进行汉语培训的典范。后来在汉语培训中具有较高声誉的广州协和华语学校、东吴大学吴语方言学校等均借鉴金陵大学“华语科”的办学经验而创设和开展汉语培训。四、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来华西方人士汉语学习积极影响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来华西方人士的汉语学习, 其加重了近代历史上中国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被奴役和被侵犯的程度, 其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危害之处是显而易见的。与此同时, 该时期来华西方人士汉语学习也具有相应的积极影响。该时期来华西方人对汉语进行了许多深入详细的研究, 为我们留下了难得的研究性著作, 对当前我们研究汉语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威妥玛编撰的《语言自迩集》、《华英字典》在该时期来华西方人士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工具性作用, 其至今对我们编写对外汉语教材还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借鉴价值, 经过其精心的研究整理和修订而形成的汉语拼音体系, 不仅对外国人学习汉语提供了帮助, 而且为中国人学习汉语提供了帮助, 其被1958年中国政府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所借鉴, 对汉语的当代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 该时期来华西方人士在中国开展相关活动的过程中, 创办了大量的报刊杂志, 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参考文献

[1]王立新.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7.

13.世纪之交 篇十三

二十世纪太平洋歌

作者:梁启超 朝代:清 亚洲大陆有一士,自名任公其姓梁。

尽瘁国事不得志,断发胡服走扶桑。

扶桑之居读书尚友既一载,耳目神气颇发皇。

少年悬弧四方志,未敢久恋蓬莱乡。

誓将适彼世界共和政体之祖国,问政求学观其光。乃于西历一千八百九十九年腊月晦日之夜半,扁舟横渡太平洋。

其时人静月黑夜悄悄,怒波碎打寒星芒。

海底蛟龙睡初起,欲嘘未嘘欲舞未舞深潜藏。

其时彼士兀然坐,澄心摄虑游茫。

正住华严法界第三观,帝网深处无数镜影涵其旁。蓦然忽想今夕何夕地何地,乃是新旧二世纪之界线,东西两半球之中央。

不自我先不我后,置身世界第一关键之津梁。

胸中万千块垒突兀起,斗酒倾尽荡气回中肠。

独饮独语苦无赖,曼声浩歌歌我二十世纪太平洋。巨灵擘地鸿荒,飞鼍碎影神螺僵。

上有抟土顽苍苍,下有积水横泱泱,抟土为六积水五,位置落错如参商。

尔来千劫千纪又千岁,倮虫缘虱为其乡。

此虫他虫相间天演界中复几劫,优胜劣败吾莫强。主宰造物役物物,庄严地土无尽藏。

初为据乱次小康,四土先达爰滥觞。

支那印度邈以隔,埃及安息侯官严氏考定小亚细亚即汉之安息,今从之。邻相望。

地球上古文明祖国有四:中国及印度、埃及、小亚西亚是也。

厥名河流文明时代第一纪,始脱行国成建邦。

衣食bb郑白沃,贸迁仆仆浮茶梁。

恒河郁壮伽长,扬子水碧黄河黄。

尼罗埃及河名。

一岁一泛溉,姚台姚弗里士河、台格里士河皆安息大河名。

蜿蜿双龙翔。

水哉水哉厥利乃尔溥,浸濯暗黑扬晶光。

此后四千数百载,群族内力逾扩张。

乘风每驾一苇渡,搏浪乃持三岁粮。

汉书《西域传》言:“渡西海不得风,或三岁乃达。”

西海即地中海也。

就中北辰星拱地中海,葱葱郁郁腾光。

岸环大小都会数百计,积气淼淼盘中央。

自余各土亦尔尔,海若凯奏河伯降。

波罗的与亚剌伯,二海名。

西域两极遥相望。

亚东黄渤谓黄海、渤海。

壮以阔,亚西尾闾身毒洋。

谓印度洋。

斯名内海文明时代第二纪,五洲寥邈殊未央。

蛰雷一声百灵忙,翼轮降空神鸟翔。

哥伦布初到美洲,土人以为天神,见其船之帆,谓为翼也。

咄哉世界之外复有新世界,造化乃尔神秘藏。

上一篇:海的女儿读后感200字下一篇:让父亲的酒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