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文化产业论文(9篇)
1.音乐文化产业论文 篇一
基地概况
12月26日,北京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授牌暨入园重大项目签约仪式在京举行。此举标志着我国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涵盖北京、上海、广东三大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的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格局基本形成。
一、政策支持促基地发展
“音乐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生力军,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是音像业转型升级的平台、国际关注的创新模式、新闻出版业的新增长点。”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副司长朱启会的讲话道出了建设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的意义。早在2009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就出台了《关于促进我国音像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建设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推动民族音乐的创作和出版,促进音乐产业集群发展。
随着三个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的挂牌,其建设也得到了当地政府有关政策的扶持以及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如广东省委省政府将建立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作为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件大事、要事来抓;北京市发改委委员洪继元说,北京提出了“两轮驱动”、“多点支撑”的音乐产业发展格局。未来,音乐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享受到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系列政策的支持以及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相关政策。
“北京、上海和广东三个国家音乐产业基地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副司长朱启会如是说。目前经过各地的探索,在音乐产业基地的运作上,各基地根据自身特点明确发展定位、开拓发展思路,积极尝试创新业态拓展音乐产业外沿,搭建发展平台。
二、基地为产业带来曙光
自北京、上海、广东的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挂牌以来,三大基地以股权投资的形式为音乐创作人提供必要产地和资金,聚集产品,通过出版、发行、表演等相关产业帮助音乐产品孵化,最后实现利益共享,这种模式让各基地都吸引了国际国内众多的音乐公司和著名音乐人。
中国唱片总公司总经理周建潮认为,音乐产业有它自己内在的规律,音乐基地的建设也要符合规律,达到产业的集聚、创作的氛围、产业链的建设等多种目的。音乐产业基地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三个一批”,即培育一批优秀音乐作品、一批优秀音乐人和一批优秀音乐企业。“音乐产业现在还处于冬天,但无论从创作的角度,还是从消费的角度,怎么把链条打通,我们已经能看到一线曙光。”北京无限星空音乐集团CEO唐月明计划,数字音乐园区将在未来1年-3年建設完善的数字发行平台。
三、北京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的建设
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是国内外音乐资源最多的城市,已成为全国“音乐消费”供给和需求双旺盛区域。目前,北京的音像制品出版发行额占到全国一半以上,音乐演出票房收入居全国之首,数字音乐市场规模约占全国的30%,北京集中了全国80%的音乐经纪公司,具有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票务营销平台。
根据规划,北京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将利用10年时间成长为产业链条完整、产业业态丰富、高端环节突出、供给消费旺盛的音乐文化服务综合体,成长为国内外音乐机构聚集、音乐人才汇集、音乐活动集中、产业服务集成的音乐文化发展承载区,成长为支撑和引领全国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承载区和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区。
以数字音乐示范园区、1919音乐文化产业基地、北京音乐创意产业园、中国唱片总公司创作园、天桥演艺园区、中国乐谷、西山文化创意大道区等七个园区为载体的北京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將重点发展对接国际市场的高雅音乐和彰显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力图打造全国音乐创作制作和出版发行中心、国际音乐演出及消费中心、全国数字音乐制作及传播中心、全国音乐产业综合服务中心与全国音乐版权保护及交易中心。
北京市发改委拟规划资金两亿元带动社会资本8亿元,用于基地的先期建设,并計划于五年内将整个基地的投融资规模扩大到100亿元。
国家音乐文化产业基地将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探索多层级、多渠道、多角度的建设发展新模式。吸引与整合中央、地方、外资、民营、音乐人等各类音乐文化资源,协同合作。不断推动我国音乐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2.音乐文化产业论文 篇二
1. 学生人数的激增
小学:建国初期学生人数为0.24亿人, 而1998年在校生人数已达到1.40亿人, 增长率为4.8倍。
普通中学:建国初期学生人数为103万人, 而1998年在校生人数为6301万人, 增长率为60.2倍。
中等职业学校 (中专、技校、职业高中) :建国初期学生人数为23.2万人, 而1998年在校学生人数为1134.3万人, 增长率为48倍。
2. 艺术教育的办学发展变化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市场也逐渐形成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这就要求艺术教育工作面对这个被喻为“朝阳产业”的文化市场作出及时调整, 培养各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二、音像市场的发展对音乐人才培养的推进
目前我国共有音像出版单位296家, 其中音像出版社207家, 图书出版社音像部89家。排前三位的是北京市 (79家) , 广东省 (21家) , 上海市 (11家) 。
从1997年全年出版社的出版品种数量来看, 北京市音像出版社出版5061个品种, 广东省共出版1776种, 上海市出版1132种。
从销售额来看, 上海音像制品的销售额为4528万元, 北京市为34253.26万元, 广东省为1150.75万元。
这些巨大的数额和这三个地区成为我国音乐艺术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是不无关联的。这三个地区每年培养的人才数量占全国的56%。而正是由于教学的需要造就了对音像制品市场的需求, 而中国音像出版业的逐步形成又为专业音乐人才的培养和输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演出市场的发展造就了艺术人才和策划经纪人
1. 文化大革命前期1957年全国共有剧团2884个和剧院2296个。1964年的演出场次和观众人数分别为171万场和6.1亿人次。
2.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5年全国共有剧团数为3371个, 剧院数为1637个。演出场次和观众人数分别为74万场和7.2亿人次。
经过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 尤其80年代改革开放后, 我们的演出市场有了高速发展, 焕发出它本身特有的魅力与生机。按照市场需要与艺术表现形式相适应的规律, 各类不同形式的文艺表演团体逐步调整了他们的艺术创造力、演出形式和管理体制以巩固这块魅力无穷的演出市场。营业性演出已成为我国演出行业中的主要形式, 各类不同的演出公司、文化广告公司以其特有的方式、手段策划操作各类音乐会、演唱会、芭蕾舞剧、艺术节等等。这样的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了:
3.20世纪90年代以后, 据统计, 1998年底全国现有演出团体2652个, 职业演员14.59万人, 民间职业剧团2953个, 个体演职人员31252人, 时装表演队594个, 文化艺术经纪与代理机构281个, 演出表演场所1929个。仅专业表演团体年均演出即达到42万场次, 观众为5.3亿人次。而这些人才都需要通过音乐教育来培养。
四、对外文化交流对音乐——英语人才的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已与世界上121个国家签定了政府文化合作协定, 与全球160多个国家与地区保持着不同文化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这些对外交流的范围包括文学、艺术、音乐、体育、文物、广播、电影电视、旅游等等。
其中, 文学艺术的交流占主导地位。我国对外的音乐交流活动已有一定程度的水平和成就, 但缺少音乐——英语双向人才。在艺术或英语方面的单向专业人才国内是数不胜数, 但在国际交流中时时刻刻让英语翻译给音乐演员做翻译是很浪费时间和人力成本的。而且音乐本来就是以听觉为主的欣赏和交流, 如果存在语言隔阂或还需第三方作为沟通桥梁, 那么艺术的交流就很容易出现偏差。
因此, 我国在对外音乐交流过程中, 急需一批既懂专业知识, 又精通外语、外事活动的专业人才。在我国的音乐艺术对外交流活动的人才培养过程中, 小到学院、大到全国各地, 如果能在这方面领先一步, 让音乐教育为市场输送高素质的英语——音乐双向人才, 不失为智高一筹的音乐办学方向。
五、社会文化事业的变化发展为音乐商业管理人才增添了就业岗位
什么是“艺术管理或音乐商业管理”?简单地说, 把音乐艺术与商业运作管理相结合的工作就是“音乐商业管理或艺术管理”。例如:有些人现在已经开始从事黑管、钢琴、古筝等乐器的制作与经营销售代理工作;经营管理各类不同形式的音乐录制工作;安排饭店, 场所的各类演出;各种不同类型 (流行、古典、民间) 的商业演出的代理经纪工作, 在文化主管部门、音乐专业组织、协会等等都属于音乐商业与艺术管理范围。
其中有许多工作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当中已经发生和存在很久了, 有些甚至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 只是我们没有对它引起足够的注意和重视。而现在这些社会文化事业环境的形成与发展为音乐艺术商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与输送提供了广袤的空间。
建国50年来, 全民文化建设得到了推动与发展。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多姿多彩, 各地区的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方兴未艾, 文化图书馆事业稳步前进。这些在全民文化设施的建设中大大丰富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形成。1998年全国的公共图书馆已经达到2731所。在历史文化方面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极为少数的独立起源文明之一, 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保护与研究工作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和体系。它的形成和发展在我们所从事的文化大产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全国文化主管部门直接投资的文化设施建设费用在97年就已达到20亿人民币。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文化设施纷纷被投入使用, 例如:亚洲第一的国家图书馆 (总投资2.8亿元) , 深圳图书馆 (总投资1.7亿元) , 上海大剧院 (总投资6亿元) 等都为我国“艺术管理和音乐商业管理人才”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就业岗位。
六、文化产业市场管理系统的形成需要艺术行政管理人才
建国以来, 文化产业市场的管理体制不断地得到完善, 国家有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我国已经形成了从中央到省、地、县的四级文化产业市场的行政执法体系, 使文化产业市场的管理与发展得到了有利的保障。但是, 在这些行政工作中缺乏一些艺术管理的行政人才。因此, 这块空白的领域也成了今后教育工作者需要着重考虑的方面。培养与市场接轨的艺术行政人才势在必行。
以上是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对音乐教育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的分析。探讨了文化产业发展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也从另一个角度对现代大学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发出了警示和预测。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 既要精心培养音乐学生, 更应明确社会的需要,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个人的兴趣和社会的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 才能让他们在未来找到发展的空间。
摘要:文化产业是随着知识经济而兴起的朝阳产业。人们对文化及相关产业概念和范围的一般界定是指:为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1]P16回顾改革开放20多年, 音乐教育事业在我国蓬勃发展, 较之以往各个历史时期都要快得多。这与我国文化产业高速发展是分不开的。进入21世纪, 需要音乐教育者探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对音乐教育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文化产业,音乐教育,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齐勇锋.《市长决策要参》.发展文化产业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重要作用.国家信息中心.第34期2009年P16.
[2]宋晓军.《音乐商业秘密》.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
[3]凌昊莹.《媒体经营管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
3.音乐文化产业论文 篇三
本文着重论述音乐产业各行业分析及促进民族音乐繁荣的可行性:
一、音像制品行业
1.行业描述与现状
音像制品行业是以磁带、唱片、CD、VCD\DVD等有形实体为载体制作音乐产品,经过音乐创作、录音、加工、设计、包装、批发、运输,以物流的方式到达连锁店、零售店等销售终端,最终销售给消费者。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音乐演出市场的日益红火、数字音乐狂潮的来势汹汹,使得传统唱片业受到了巨大冲击。据国际唱片工业协会(IFPI)数据指出,网上传播盗版音像制品每年给音像行业带来至少50 亿美元的损失。尽管唱片业不断改进经营方式,力图降低成本、缩短周期,但效果甚微。
2.行业特点
音乐产品分类全而细,能较大范围兼顾消费需求。如根据消费人群各个欣赏喜好的欧美流行音乐、日韩流行音乐、港台流行音乐、大陆流行音乐、欧洲古典音乐、中国民族音乐(古琴、二胡、古筝等);根据生活需求(特定目的)的车载音乐、养生音乐、胎教音乐、幼儿教育音乐;这些人群在购买音像制品时,都有自己特定的目的,如作为兴趣爱好收藏、或者特定需要。消费者可能会因为对某音乐类型、音乐风格、某一明星或者某一首曲子的喜爱程度来购买,这种消费具有购买的特定性、稳定性和持续性。但是,音像业产品制作层层环节、烦琐工艺,使得产业链出现制造成本高、运作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等诸多弊端。
3.音像制品行业与传统民族音乐联系的思考
笔者认为,发行商在音像制品发行内容上多偏向城市消费人群及青年,针对镇乡消费人群的音像制品发行力度不够。在广大的镇乡村,劳动人民更需要符合他们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与娱乐的音乐音像制品。偌大的音乐产业销售市场,音像公司不能只把眼光盯向城市消费群体、年轻人消费群体。应当积极努力拓宽镇、乡、村市场,挖掘土生土长在民族民间的音乐,制造农村消费群体喜爱的音乐产品。同时,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更可通过与音像制造业的结合实现商业化生产,发挥其有效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二、音乐商业演出
1.国内市场演出
(1)行业描述与现状。国内市场的演出,主要有流行音乐演唱会、各交响乐团、民乐团的演出。据统计,上个世纪90年代初,北京音乐厅的结算演出费由1993年的12万元增至2000年超过1000万元。2007年12月22日国家大剧院的开幕国际演出季从开始到4月6日,总计演出120场,音乐类的比例独占鳌头。
(2)行业特点。音乐产品的内容具有选择性,行业运作模式不同与音像业。消费群往往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具派生音乐产品商品价值的延续性和可再生性。如炎黄风情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推出《炎黄风情》交响组曲时,逐步开发《炎黄风情》系列动漫产品、新媒体绘画、雕塑、服饰、工艺品等产品;流行音乐的粉丝们也会因为钟爱某歌手或明星而购买其代言的非音乐类商品。
(3)国内演出行业与传统民族音乐联系的思考。从商业演出内容上看,每个剧场的演出内容不可能只有欧洲音乐,否则音乐产业必由单一演绎走向歧路。从观众消费角度来看,音乐文化是各民族特有的表达方式,因文化审美观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只有多领略各民族音乐,才能体会音乐世界之美。如2006 年国家大剧院上映的开幕演出季中,国内剧占的比例为67%。因此,笔者认为,在现场演出和剧场演出中,民族音乐同样可以找到发展之路。民族音乐的宣传推广,应当做文化产业而不是娱乐产业,突显其文化价值,利用消费者的文化价值欣赏与认同派生其商业价值,同样可以制造追“民族风格热”,派生“民族文化”内涵的非音乐商品。
2.国际市场演出
(1)行业描述与现状。国际市场的演出是由承办和经营演出业务的专业公司组织的面对国际音乐市场的演出。如中国对外交流演出公司、中演文化娱乐公司,负责接待来华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组和艺术家,并提供各项管理与服务。同时,更重要的是他们代理和经办中国表演艺术团、组和艺术家在世界各地的巡回演出。既承办官方文化交流项目,又经营商业性演出活动,通过交流为国内外演出经营者及艺术团体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
(2)行业特点。音乐产品多具有民族性和代表性。行业定位准确,在针对国际市场挖掘利润空间的同时,旨在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内容题材选择不如音像业、数字音乐市场广泛,节目质量筛选精于国内演出市场。
(3)国际市场演出与传统民族音乐联系的思考。国际市场演出是民族音乐做大做精的巨大推动力。在海外市场,开发我国传统的民族艺术,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和文化,才是在国际音乐市场演出实践中一张制胜的王牌。正如2008年“北京音乐与艺术市场现状及发展态势高层论坛”中,某一国际演出公司老总谈到其公司成功经验时指出,在国际演出市场,他们公司主推原生态民族民间剧目和中国古典文化剧目。认为只有把民族点与国际接轨,吸纳我国各民族音乐文化,才能使我国的音乐产业在世界性的独特语义系统内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当然,做好“民族化”品牌的同时,也要注重商业化运作,找到国外观众认同的文化的切入点。
三、数字音乐市场
1.行业描述与现状
数字音乐市场不同于传统音乐产业行业。它是以数字信号方式传输、以网络为载体,有电信运营商、数字音乐服务商、技术开发商加入的新兴并快速崛起的行业。如手机铃声、彩铃、MP3、无线音乐等。据易观国际发布的《中国唱片业年度综合报告2006》,2006年我国音乐产业市场规模达到138.2亿,无线音乐118.9亿,互联网音乐1.17亿。数字音乐市场的产值已远远超过传统音乐产业。它的出现,对于其他传统音乐产业行业,是个巨大的颠覆和挑战。
2.行业特点
音乐产品极其丰富、复制性强;消费者选择自主、消费价格低廉;消费市场多元化(用户选择音乐种类的多元、音乐资源分享的多元);发行成本低廉、销售方式高效快捷、商业反馈机制快。
3.数字音乐市场与传统民族音乐联系的思考
消费者对浩如烟海的数字音乐市场中产品的选择,除了个人喜好,也会按“新、奇、特”标准,筛选个性另类的音乐商品。而生产商和销售商为了吸引更多类型的消费者,尽力充实自己的音乐产品库,由此,以民族音乐为内容的音乐商品,在流行音乐占据半壁江山的音乐数字市场中拥有一定份额。但是,笔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百度音乐、雅虎音乐等数十个音乐网站上搜索“民族音乐”时,给出链接的民族音乐都是由琵琶、古筝、竹笛、二胡等乐器演奏的器乐曲,各民族民歌作品甚少。即使有,也是耳熟能详的民歌,这说明开发商对民歌种类的挖掘力度不够。民族音乐的挖掘与整理、继承与发扬,保护其类型多样化,应该引起业内业外的重视。利用民族音乐多元化这样的丰富资源,开发以“各个民族音乐”为内容的音乐产品,足以实现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双赢。
参考文献:
[1]张萌.植根本土跻身世界[J].人民音乐,2007(3).
[2]杨加猛.中国在线音乐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分析[J].特区经济,2008(4).
4.音乐文化产业论文 篇四
文化产业 管理
第五章 文化产业组织理论
第一节 文化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一、产业组织理论(Industrial Organization), 研究在垄断与竞争不同组合的市场结构中的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主要研究同一产业内企业与企 业之间的关系,并扩展到企业内部和企 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所谓的“马歇尔冲突”的难题,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
二、文化产业组织理论与两个学派之争
文化产业组织理论:研究文化产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内部、企业与政府之间关系的理论。 1.哈佛学派的SCP框架:
市场结构(structure)—企业行为(conduct)—经济绩效(performance) 2.芝加哥学派的自由主义思想
以亨利·西蒙、哈耶克和米尔顿·弗里德曼等为主要代表的一群经济学家。他们相信没有政府干预的竞争市场能使经济最有效地运行。垄断来源于政府对市场有目的或者愚蠢的的干预。因此,最好的政策是自由放任的政策。 三大范畴的内在联系
共同构成现代产业组织的主体框架和分析系统 1.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和经济绩效;
2.企业行为是市场结构与经济绩效的中介,受到经济绩效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市场结构;
3.经济绩效受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的共同制约,是市场资源配置状况的最终成果。经济绩效状况和未来趋势,影响未来的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 第二节 文化产业市场结构
一、文化产业市场结构概述
1.概念:在文化产业内,文化企业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市场竞争或垄断的程度。 2.文化市场结构的类别 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
3.反映市场结构的因素
(1)市场集中度(Concentration Rate):指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有关数值(销售额、产量、资产额)之和占整个市场总值的比重。 注:长尾理论与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也叫帕累托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明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法则。20%的强势品牌,占有80%的市场份额。
管理学范畴:一个企业80%的利润来自它20%的项目; 经济学范畴:20%的人手里掌握着80%的财富。
营销学范畴:经营者要抓住20%的重点商品与重点用户,渗透营销,牵一发而动全身。
社会学范畴:20%的人享受了世界上80%的爱情,甚至办掉全世界80%的结离婚手续。这20%的人总是在爱和被爱,而余下80%的不懂得享受爱情的苦与甜。 那么,是不是剩余的那部分不重要? 长尾理论
二八定律发现,20%的产品或20%的客户为企业赚得约80%的销售额。 那么,剩余的80%的顾客和80%的产品需求是否就没有价值?
长尾理论解决的就是:如何将80%的顾客和80%的产品变成有价值的消费力量。 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由美国人克里斯·安德森提出。
长尾理论认为,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
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比,甚至更大。
过去人们只能关注重要的人或重要的事,即曲线的“头部”,而将处于曲线“尾部”、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才能关注到的大多数人或事忽略。 如厂商只关注少数几个“VIP”客户,“无暇”顾及在人数上居于大多数的普通消费者。而在网络时代,由于关注的成本大大降低,人们有可能以很低的成本关注正态分布曲线的“尾部”,关注“尾部”产生的总体效益甚至会超过“头部”。
案例:
谷歌面向的客户是数以百万计的中小型网站和个人—对于普通的媒体和广告商而言,这个群体的价值微小得简直不值一提,但是Google通过为其提供个性化定制的广告服务,将这些数量众多的群体汇集起来,形成了非常可观的经济利润。
图书出版业是“小众产品”行业,市场上流通的图书达300万种。大多数图书很难找到自己的目标读者,只有极少数的图书最终成为畅销书。由于长尾书的印数及销量少,而出版、印刷、销售及库存成本又较高,因此,长期以来出版商和书店的经营模式多以畅销书为中心。
网络书店和数字出版社的发展为长尾书销售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市场。
二、完全竞争市场
1.概念:不存在垄断因素,文化市场主体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自由进行生产交易的市场。 2.特点:
大量的买者与卖者 同质产品 市场自由进出
交易双方信息完全对称
例子:网吧——市场价格基本决定供求
演艺产业的市场化
三、完全垄断市场
1.概念:只有一家企业独家控制某文化产品的供给与销售,卖方垄断者是价格的制
定者。2.特点: 卖方唯一性 产品不可替代性 进入高壁垒性
中国电影总公司一度独家垄断电影进出口
四、垄断竞争市场
1.概念(靠近竞争一端):一个市场中有许多企业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产品刚生产出来是垄断的,逐步被模仿而竞争。2.特点:
大量的买者与卖者
有差别的产品(产品具有替代性)市场进出障碍较小 交易双方信息基本对称
例子:2013年电视剧收视排行 湖南与江苏的垄断
其他卫视的竞争
2013上半年中国电视娱乐节目 收视排行
五、寡头垄断市场
1.概念(靠近垄断一端):只有少数几家大企业生产和销售该行业全部或绝大部分产品的市场。2.特点:
只有少数几家占支配地位的企业 市场价格稳定
存在较高的进退壁垒 例子:电信市场的改革
从1994年至今,中国电信业共经历了四次改革。
1994年中国联通成立,打破了邮电部独家垄断国内电信市场的局面。中国联通进入移动通信市场后,邮电部门大幅降低了入网费和资费。虽然“双寡头”竞争使基本电信服务市场效率得到改进,但电信市场有效竞争并未形成。当时中国联通的资产只有中国电信的1/260,1998年其营业额仅为中国电信的1/112。
1999年,中国电信分拆移动通信业务,成立中国移动。被业内普遍认为是中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电信重组。
第三次电信改革始于2001年,中国电信实施南北分拆,华北、东北和河南、山东共10个省的电信公司归属中国电信北方部分;其余归属中国电信南方部分。
北方部分和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吉通通信有限责任公司重组为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即大网通);南方部分则继续拥有“中国电信”的名称和无形资产。
此次改革逐渐形成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卫通、中国铁通六家基础电信企业竞争格局。但此次大小网通的合并,其资产处置在多年后仍受到质疑。
2008年5月,第四次电信改革启动,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第四次电信改革主要基于3G的资源分配和发展,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家资源互补式竞争的格局。
但是,社科院的学者们认为,此次改革不仅未能解决宽带竞争问题,反而将问题隐藏起来,使得宽带产业的发展面临更大的问题。从竞争主体层面上来看,表面上有两家,实际上在一个地区只有一家,不构成竞争。
与电信改革相关的是中国互联网接入的发展。从1994年第一轮电信改革开始,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经历了第一个黄金期,从3个64K的互联网接入服务起步,到1999年,国内ISP一度发展到160家,之后民营ISP大批死亡,2002年之后宽带市场基本只有中国电信和网通(联通)两家,少数民营宽带最后也仅能依托于广电、小网通勉强维持。
2010年8月起,中国电信清理流量穿透业务,全面介入电信衍生接入服务。在批评者看来,这是中国互联网接入市场向全面垄断回归的倒退。 第三节 文化产业企业行为
一、文化产业企业行为的概念
指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供求条件和其他企业的关系基础上,为了获得更多利润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所采取各种策略性行为。
二、文化产业企业行为的类别 1.一体化战略行为(并购)
横向一体化(horizontal integration),又称水平一体化,它通过并购、联合同类企业或投资兴建新的生产经营单位,争取对同类型企业的所有权或控制权,以扩大企业规模。
纵向一体化(vertical integration),又称垂直一体化,它在供、产、销方面实行纵向渗透和扩张,在一个行业价值链中参与许多不同层次活动。 混合一体化(conglomerate integration),也即多元化战略,是指企业在多个相关或不相关的产业领域同时经营多项不同业务的战略。 2.定价行为: 策略性定价 边际成本定价
差别定价(价格歧视) 排挤竞争的合谋
数字电视的定价:基本费+从量费 宽带收费、家电市场
3.创新行为:研究与开发(R&D)、广告策略 广告策略
国内安全厂商纷纷瞄准“后微软”时代的XP电脑安全。微软在其官方网站称黑客有时使用假冒杀毒程序在用户电脑上安装病毒或恶意软件,微软推荐了24款与Windows兼容的安全软件。
360、腾讯、百度等企业行为。 4.差异化竞争(错位竞争)
横向差异化:由于消费者偏好不同对同类产品形成的差异化。 视频5-2:当百事遇上可口可乐
纵向差异化:由于存在产品的质量等级差异,当价格水平相同时,消费者更偏好于高质量产品。
史上最“牛”的收视混战(视频5-1)
江苏卫视零点首播东方卫视精编追播-北京卫视?
再也不能这么播?
卫视频道竞争时代的来临 同质化带来的白热化竞争
是在同质化中厮杀,红海称雄? 还是另辟蹊径,蓝海信步? 省级卫视竞争格局 服务差异化
观众服务的差异化
山东卫视、江西卫视、浙江卫视等
广告投放企业的差异化
湖南卫视的零距离服务 江西卫视的个性化服务 安徽卫视的专业化服务
形象差异化
台标的差异化
频道主题色的差异化 宣传口号的差异化
主持人的明星化运作 频道品牌的活动营销 实实在在的“形象工程”
市场差异化
受众市场的差异化
地域、性别、阶层、群体、爱好等
目标客户的差异化
广东卫视
东方卫视、凤凰卫视、湖南卫视 安徽卫视
第四节 文化产业市场绩效
一、文化产业市场绩效的概念 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产量、成本、利润、技术进步、产品质量等方面所取得的效果。
二、市场绩效的评价指标
(一)资源配置效率——帕累托最优
资源配置的结果的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境况变好,也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坏。
1.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 R=(R*–T)/E R为税后资本收益率,R*为税前利润,T为税收总额,E为自有资本。2.勒纳指数(价格—成本加成):通过价格偏离边际成本的程度来衡量市场绩效。
L=(P-MC)/P L为勒纳指数,P为产品价格,MC为产品边际成本。
勒纳指数在0、1之间变动,越大越表明垄断势力越大。因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指数为零;在垄断条件下,价格高于边际成本,指数为正(大于零)。
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到总成本的增量。
这个概念表明每一单位的产品的成本与总产品量有关。比如,仅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是极其巨大的,而生产第101辆汽车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产第10000汽车的成本就更低了(这是因为规模经济)。
(二)规模结构效率 开工率
并购联盟企业数量比例 并购联盟企业销售收入比例 最小有效经济规模(MES):长期平均成本最低时的企业规模。
(三)技术进步 专业技术人员比例 R&D投入比例 R&D联合体的比例 文化产业增长速度 采用新技术企业比例
(四)X效率
指文化企业组织内部因人的积极性发挥而出现的资源配置低效率状态。 X效率=超额成本/最低成本
X效率越高,则企业资源配置效率越低。
(五)应用范例:2014年省级卫视的竞争 省级卫视的总体市场竞争环境
省级卫视生存环境是一个被各路压力包围的市场竞争环境,竞争主要源自:同行间资源竞争、新进入市场者的潜在威胁、替代品压力及电视产品上游供应商和下游购买者不断提高的议价能力。
(1)省级卫星电视频道的数量不断增加。各台内容的同质化、市场定位的趋同性导致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升级,形成各卫视在资源市场、资本市场、广告市场和受众市场的全面竞争态势,预计未来二三年内还会有一些副省级卫视频道上星。
(2)新进入市场者成为潜在竞争对手。这包括诸多一直致力于进入中国市场的境外电视媒体,还有被社会广泛关注的数字电视、IPTV、手机电视等新兴的视频媒体。
(3)各省级卫视都面临中央级卫视频道和地面电视频道的双重夹击,省级卫视可替代性非常大。
(4)行业上、下游方面的重重压力。
上游压力主要是与电视机构之外的社会供片商、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等机构之间的业务竞争或合作关系;
下游压力则来自需求方——电视观众、广告代理商或者广告主的需求和利益。 有线电视时代,电视入户的主要途径就是“入网”,网络带宽一般只能传输30~50个频道,会越来越稀缺和重要
导致:落地费猛涨,2004年达到全国性覆盖需要5000万元左右的投入,而2005年则上涨到7000万元。高昂的落地费用使经济实力薄弱的省级卫视不堪重负。
频道增多,节目需求量大增,节目的价格也随之上涨。以电视剧为例,省级卫视对电视剧资源的争夺从“首播权”升级到“独播权”。 其他大型赛事活动的转播权、承办权和海外引进剧的版权都是电视媒体新一轮竞争的焦点。优秀节目需求大于供应,价格进一步飚升,加快了卫视频道的两极分化。
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单一,广告成为其获取经济回报的最主要甚至是唯一来源,广告主成为电视媒体竞争的最终极目标。新媒体对广告商的争夺,使得电视媒体的广告营业额逐渐下滑趋势。
2.白热化的市场竞争行为
一线湖南老大,两江互掐,东方野心勃勃
强势卫视由湖南卫视一支独大,到江苏卫视两强相争,发展到现今湖南、江苏、浙江、东方四小龙格局,阵营扩大。
无论是栏目,还是电视剧资源竞争,均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对全国影响力凸显。
频道的优势表现在广告市场上,一线卫视价格高昂,尤其是大型项目营销费用更是千万级和上亿级别。资源的品质化、稀缺性和高成本投入,促使一线卫视成为实力广告主和大品牌争夺的焦点。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一线卫视的营销策划和使用,已经不仅是资金的比拼,更要依靠敏锐的眼光和快速的执行力。 二线争夺激烈,山东、深圳表现抢眼 二线卫视的领先频道集团,已基本成型。新锐频道和老牌卫视是省级卫视中坚阶层;NO.5-10安徽、北京、天津、深圳、山东、江西。深圳卫视和江西卫视收视增长突出。NO.11-13湖北、辽宁、黑龙江属于二线卫视中的后进者。
整体上,二线卫视的影响力多局限在区域和本省,栏目优势不够突出,仍以剧目为收视支撑。因此,广告主要结合目标受众群特征、区域市场、频道性价比等综合考量。多频次硬广策略是主流,部分潜力栏目的项目合作要科学评估。
三线频道分化加剧,市场变化较大。三线卫视的领先集团NO.14-18广东、贵州、四川、河南、云南,具备一定的区域竞争力,但不具备全国性传播高度和广度。
广告相对低价,内容以电视剧为核心,栏目方面能力欠缺,以硬广为主,采用相对低价策略。其中四川和云南卫视收视下滑明显。 三大阵营未来竞争趋势
一线卫视:老大并非“赢者全拿”,黑马还会出现 各卫视的母体即电视台的背景各有不同,如资产总量、地面频道实力、非广告收入、所在省份的经济实力、政策倾斜等诸多方面。
某些省级台的地面频道办得有声有色,广告收入还超过卫视,在经济上会对卫视有一定支撑;不同省份的经济实力相去甚远,导致广告基数也天差地别(广告收入与收视率并不完全挂钩);
某些媒体集团如上海文广、湖南电广传媒旗下的数字电视、电视购物等业务非广告收入可以反哺卫视,但是如果其多元化经营失利,则可能反成为拖累。在如此复杂背景下,老大不一定能稳坐交椅,黑马还会频频出现。 二线卫视:主体多元、渠道多元,竞争不减
多元的传播渠道也为二线卫视提供了机会。电视媒体与其他媒体同属内容产业,尤其传统媒体,处于同一个宣传管理系统,彼此之间相互亲近,容易建立起合作关系,以较少的代价得到广告资源。此外,新媒体目前还不算特别昂贵的营销渠道,且由于“自媒体”的社群化特性,只要操作得当,会迎来后续井喷式的人际传播效果。二线卫视如果公关有效,能控制住成本,仍有机会在宣传攻势上与领先卫视拼一拼。
“跨界”经营:电子商务、网络游戏、艺人经纪、影视产业基地等领域。 三线卫视:抱团取暖,寻求适合的策略组合 基础薄弱的三线卫视,或可寻求跨省合作,抱团对抗强敌。但跨省合作交易成本很高,需要政府及总局协调,需要领导人出让利益,需要把新组建的联合制作公司做实,需要员工的配合,各方管理水平将面临考验。
转战非主流市场,做专业频道。 产业链开发
产业链开发指卫视频道以栏目和影视剧创作生产这一主业为基础,与上下游联合开发衍生产品和配套内容,达成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组合,从而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具体包括:
(1)产业资源整合
通过竞合思维,努力实现对战略资源控制与利用的最大化。 东方卫视:打“新闻牌”,与新华社强强合作取得资源支持的结果;安徽卫视垄断电视剧首播市场,除独家投拍和买断版权之外,更主要的是与社会上强势制作公司联合拍摄,取得首播权。
湖南卫视依托电广传媒公司,不仅避免了内耗,更获得了强大的资源优势和一定的垄断性,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形成媒体核心竞争力是未来省级卫视的出路之一。
频道联盟也是一种资源共享的整合方式。选择省台之间进行合作,节目联营与互换、建立横向的战略联盟,是实现资源共享与成本分摊的有效途径。
省台之间组成的广告联播体、浙江卫视牵头的“4+1”购片联盟、湖南卫视与安徽卫视达成的对独播剧进行互换共享战略合作协议等做法,都是实践中对横向资源的开发、共享和利用。
CSPN体育频道联盟:七家电视台,打出明星牌、本土牌、独家牌、差异牌。 目标:局部上超过央视五套,全面上超越北上广。
结果:优势相加、产品创新、差异竞争的优势,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目标。 问题:没有明确的品牌策略,主持人风格不统一,市场开发力度不足。 网络视听联盟——中国网络电视 联盟成员:http://tv.cntv.cn/lianmeng (2)产业资本开发
多渠道融资、进行资本市场开发、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并运用资本运营等手段进行资本积累,成为电视台发展和扩张的当务之急。
湖南卫视的壮大与决策者的融资举措有密切关系。依托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和2000年两次面向全社会发售股份,共募集资金20亿元。资金的支持,使湖南卫视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
2004年2月11日,广电总局出台《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规定“扩大投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为各类资本进入进一步消除了政策的障碍。
(3)上下游产业链联合
投资上游产业:以影视剧为例,电视台直接投资上游产业,即直接投资成立影视制作公司,实现播出平台向上游制作产业的延伸,从而调整电视台在独播剧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
如安徽卫视在北京投资1亿多元建立电视节目制作基地,主要进行影视剧、电视栏目以及数字电视节目的拍摄、制作和投资,北京影视基地出品的电视剧也会由安徽卫视优先购买。东方卫视也试图通过加强参与电视剧拍摄的投资,以此垄断电视剧资源。
除了直接投资外,联合投资、委托制作、联合制作等方式,都是媒体介入生产和制作环节、打造电视节目产业链的手段。 制播分离:自2000年广电总局出台“制播分离”的有关规定以来,一些省级卫视已经开始尝试把节目制作机构独立,对“制播分离”做了初步的尝试。 湖南卫视的《超级女生》,节目由天娱传媒有限公司制作,湖南卫视提供节目的播放平台,达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1、文化产业组织结构的分析框架
马歇尔冲突:规模经济(垄断)与竞争的矛盾。→罗宾逊夫人提出四种市场结构: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竞争、完全垄断→麦森、贝恩SCP框架:
市场结构(structure)—企业行为(conduct)—经济绩效(performance) 解剖一只“麻雀”,分析一种产业
2.文化产业组织结构的现状分析
(1)文化市场结构:以中国动漫业为例
市场集中度不高; 准入壁垒基本没有; 产品差别化程度不高。
(2)文化企业行为 自由竞争; 兼并; 跨国经营。
湖南宏梦传媒有限公司
浙江中南卡通
天眼系列、星际飙车王、劲爆战士系列 跨国经营
中南卡通:销售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动画片出口量占全国70%左右。玄机科技:《秦时明月》已先后进入27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实现海外版权销售超40万美元。(3)经济绩效 产业效率; 产业进步;
定位趋同与过度竞争——雷同的产业基地 产业效率:
我国国产动画产量统计 2000:13000分钟 2001:
18000分钟 2003: 29000分钟 2004: 23800分钟 2010年,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385部、220530分钟,是2005年的5.16倍;生产动画影片16部,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动画生产大国。质与量的严重失衡!雷同的产业基地
园区的功能和定位不清晰,重复建设严重,产业形态相似。
5.音乐文化产业论文 篇五
文化产业基础知识
第一节 文化产业的产生与发展
导言:
在西方,文化产业被称作“文化工业”,英文名称为“Culture Industry”,它源于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研究和对“文化工业”的批判。因而在许多欧美国家,文化产业与“文化工业”是同一个词,并且与“大众文化”的范畴十分接近。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主柱产业:如美国文化产业所创造的产值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以上;在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已占就业人员的10%。据报道,当前世界文化产业市场的容量已经达到1兆2000亿美元,主要集中于电影、音乐唱片、动画、电脑游戏等大众文化娱乐领域。
一、文化产业产生与发展
(一)文化产业的产生
文化的变迁是与特定文化的物化方式和传播技术分不开的,传播方式和媒介技术的不断创新更是文化衍生的动力。
15世纪中期,德国人古登堡在北宋时期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基础上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带来了传播媒介的技术革命,使得文化传播得以商品化、批量化生产。
1895年,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
1895年12月28日是世界电影的诞生日。这一天,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几部他们拍摄的短片,有《工厂的大门》等。
1926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了电视;
摄影术、录音术、无线广播等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诞生了以工业化的方式制造文化产品的文化工业。
文化传媒介质的三次革命:印刷术;电视技术;电影、录音、无线电。
(二)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性依据:
1.工业化时代的市场经济模式催生了文化的产业化。
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型,提供了发展空间。工业生产型社会向消费服务型社会转变。
2.现代高科技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3.文化资本的全球化竞争把文化产业推向社会经济的前沿。全球化趋势,产生助推作用。
二、文化产业的理论发展
文化产业基础理论始于英国伯明翰大学文化研究中心的“文化研究”,文化产业化应用理论侧重于文化产业化的的实践总结和政策探讨,二者都起源于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
(一)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的学术团体,是20世纪西方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流派之一,也是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
1.早期:1930年至1949年。代表人物阿多诺、霍克海默、本雅明等。“文化工业”概念是20世纪40年代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首先提出。
霍克海默阿多诺哈贝马斯 3.末期:20世纪70年代末,走向解体。
2.鼎盛期:1949年至1969年,代表人物哈贝马斯、施密特、内格特等。4.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批判的主要观点:
(1)文化工业所生产的文化产品,丧失了文化本该具有的批判和否定精神。(2)文化工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将无法实现艺术的超越性,降低了文化产品的艺术价值。
(3)文化工业使人的个性趋于消亡,不可能实现自由创造。
(4)文化工业的商品化生产是标准化、程序化或复制性的,这会丧失传统艺术的“韵味”(aura)破坏传统民族语言既有的优美和纯洁。
(5)文化工业产品消费者的独立判断能力日渐丧失。
(二)英国文化学派(伯明翰学派)的“大众文化研究”
英国文化学派研究重点在于对文化产品中所包含的内容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探讨,注重研究文化产业的符号生产机制及符号生产的原则。
1.1964年英国伯明翰大学成立“当代文化研究中心”,标志着英国文化学派的成立。
2.代表人物有雷蒙·威廉斯、斯图亚特·霍尔、特里·伊格尔顿。
雷蒙·威廉斯
斯图亚特·霍尔
3.英国文化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特里·伊格尔顿
(1)英国文化学派侧重从制度话语和权力等微观政治角度来考察和分析文化产业,注意了文化产业生产和消费中的能动和解放力量。
(2)与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产业所持的摈弃态度不同,英国文化学派主张用辩证的态度来看带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甚至为大众文化高唱赞歌。
(3)英国文化学派重新界定了“大众”的概念。提出文化不再以“经典”为标准。
(4)对“文化”做了新的诠释。
(三)西方文化产业的“应用理论”
1.西方文化产业的应用理论研究侧重于文化产业实践的理论探索,以期解决实际问题,包括有关文化产品的开发、生产和营销以及文化产品提供企业的管理和运作等方面。
2.西方的文化产业应用理论对文化产业的理解形成了这样一些观点:(1)文化产业主要指“大众文化”或“流行艺术”;
(2)文化产业主要指大众传播媒介如电视、广播、广告、流行报刊等;(3)文化产业需要把文化推向市场;
(4)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部门一样,是按资本运行的逻辑进行生产的;(5)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当今世界的文化存在形态、结构和格局的重大变化。
三、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
1.从1992年到2000年,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200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的第二十一章里,明确提出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这是“文化产业”首次写入中央文件,形成了对文化产业的权威共识。
2.从2002年到2003年,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3.从2003年至今,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2011年3月,《“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多元融合文化相互影响我国文化发展虽然总体上步伐较慢较之发达国家,然而我们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文化传承使得我们有很大的铆劲,在经过长期的积极发展之后,逐步形成属于我们的中国文化模式。
1.我国的文化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逐渐形成产业。我国的文化产业呈现百花齐放,繁荣发展的事态。
(1)文化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文化产业的萌生提供了充足营养和坚实基础;
(2)经济高速增长,收入水平提高,文化消费激增,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3)丰富厚重的文明和存量可观的人力资本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创性资源优势;
(4)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虽晚,但特点突出,潜力巨大。
但是文化产业发展已经从自发转向自觉。文化体制改革将向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方向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我们的文化产业还相差甚远,因为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不发达注定文化产业的滞后。我国文化产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物质支持的缺失,政策支持的缺失,还有文化的创新,文化分类的混乱模糊,一些偏远的非主流的文化不能形成产业。市场机制也有弊端。要使得我国的文化产业高速发展任重而道远。
引人深思的社会事件
“限娱令”这一官方文件下达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各方对此各执一词。这一事件的发生也从侧面说明了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及其制度的完善化处在蹒跚学步的阶段。娱乐,难道有错么,显然广大人民是需要娱乐的。娱乐 文化是我们的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那么为什么广电局还要下达这样的文件呢,那是因为现在社会上许多的电视台,媒体,报社等等为了吸引社会的聚焦点,笼络人们的群聚性,采取一些很不恰当的方式而广电局的这一做法也正是要整顿这一股不良风气。
此次,广电局这么做的初衷也是为了彻底整顿这种不良的风气,对我国的文化产业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内地有些节目确实应该受到限制,因为如果这些节目仅仅是内容低俗也还好,重要的是有的节目为了收视率,不择手段,涉嫌造假,暗箱操作,刻意炒作,等等。当然,也许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罢,但另一方面确实有刻意挖掘人性的阴阴暗面来吸引观众之嫌,所以整顿还是必须的。
6.音乐文化产业论文 篇六
求
记者 张玉玲 易运文 邱 玥
2013-05-21 10:51:00
来源:《光明日报》2013年05月20日
实现中国梦,能做什么?
从第九届深圳的会场内外,记者既感受到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也感受到文化产业不仅是个产业,而且具有提升幸福指数、传播正能量的社会效果。文化产业,正在为中国梦凝聚精神动力。
文博会会场。光明日报记者 邱玥摄
丰富文化生活 提升幸福指数
文博会会场内,那些与百姓现代生活相关的创意产品总能吸引参观者的眼球,会动的油画、新颖的瓷器„„古为今用的老玩意儿、融入现代设计的传统技艺,加上科技的注入,让参观者触摸到“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魅力。
会场外,由深圳华侨城国际传媒演艺有限公司制作的大型多媒体音舞诗画《国风》,给参加文博会的观众上了一堂生动的“观摩课”——精致唯美的舞台,炫彩变幻的灯光,婉转动人的音乐,风情万种的舞姿,恰到好处地贯穿着“琴棋书画”的主题,让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新颖的表现手法相结合。
凝心静气地欣赏80分钟的演出,接受了一场完美的视觉享受,更沉浸在一场“”的精神盛宴中。散场后,观众们赞不绝口,受到感染的孩子们更情不自禁地模仿演出中的舞蹈表演嬉戏起来„„一台演出,带给他们美的享受和熏陶,丰富了精神生活。
文化,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目前深圳市有图书馆近400座,基本覆盖所有社区,“图书馆之城”将让市民喜爱阅读,增加文化内涵;深圳市有钢琴的家庭不下10万,钢琴家李云迪、陈萨、左章等在国际扬名,“钢琴之城”使市民提高艺术素养;全国80%的设计人才云集深圳,他们几乎获得过世界上所有顶级设计赛事和国际展览的奖项,“设计之都”更能让市民参与到创意产业中,激发创造力和想像力。建成“两城一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比翼齐飞,既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幸福指数,又将实现“文化沙漠”变成“文化绿洲”的梦想,大大彰显深圳的城市个性。
做大做强产业 促进经济转型
湖南团1500多人、贵州团1000多人,在第九届深圳的参展团中,这两个团可谓“阵容庞大、热情最高”,也足以证明“文博会”品牌的影响力。
的确,“文博会”和“高交会”这两个全国展会,是深圳的两个“金字招牌”,更是深圳经济转型的两个“引擎”——文化和科技恰如两翼,将促进深圳新的腾飞。
融合文化和科技的“设计产业”已成为深圳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目前,从延伸设计产业链到提供“设计外包”服务,深圳工业设计占全国市场份额的六成,深圳工业设计企业还“跨界又跨国”,正向着全球设计版图进军,继续做大市场份额。
能耗少、使用资源少的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越来越重了,对经济转型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文博会主场馆北京团的展区内,首都博物馆的多款艺术衍生品、朝阳规划艺术馆制作的国内首个3D影片城市纪录片,拥有京城百工坊的北京金一文化公司的《传世名画手工彩雕系列之百骏图》等精彩文化产品纷纷亮相。以“金融创新助力文化贸易”为主题,北京团展区内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中国民生银行、北京银行分别推出自己的文化金融产品,并在现场与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四达时代、星网讯通公司等签订贷款及授信协议,合同金额达26.5亿元。
随着社会力量的参与、产业实力的增强,这样数十亿元的大订单将越来越多,文化产业离“做大做强”的梦想也越来越近。今年“文化企业30强”总的主营收入首次超过2000亿元大关,达2047亿元,比上届增长28%,也表明文化企业总体实力更强。
传播中国文化 提升文化软实力
“会说我们的语言,情节也很吸引人”,斯瓦西里语版的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的坦桑尼亚播出时,非常受欢迎。
《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传播的成功,给中国的以新的启示:从当地百姓的需求出发,用他们能够听得懂的话、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制作内容,这样才能使中国的文化产品真正走进国外的家庭,进而传播中国文化,说明和介绍中国的价值观。
2005年以来,中国的文化贸易呈现出良好的态势,文化产业的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文化服务的进出口从17.91亿美元,增长到87亿美元,年均增长了25.3%;文化领域的境外投资合作迈出重要步伐,一批广电、演艺、出版发行领域的企业到世界各地投资兴业,有效拓展了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境外营销渠道。
7.音乐文化产业论文 篇七
一、满族音乐文化特征
史料记载, 在统一女真各部时期, 努尔哈赤曾“自弹琵琶, 耸动其身, 舞罢, 优人八名各显其才”“厅外吹打, 厅内弹琵琶、吹洞箫、爬柳, 其余都围绕站立, 拍手唱曲, 以助酒兴”, 表现出当时女真人的音乐生活场景。
无论祭祀、婚丧、节日, 满族都有喜歌丧歌等民间音乐, 至今在东北农村依然如此。而八旗入关之后, 满族上流社会渐渐脱离了民间的音乐生活, 而追求戏曲评弹以及精致的宫廷音乐, 直到乾隆年间京剧大兴。但在民间, 反映渔、猎、牧等劳动场景、妇女与家庭生活以及八旗兵出征及思念亲人为内容的歌曲, 却经久不衰地流传下来。满族民歌的特点, 是歌词语言通俗、易懂, 旋律质朴、优美。
满族民歌有儿歌、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等, 形式多样, 内容包括其具有民族特点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 礼仪歌曲
满族仪式歌曲主要使用在婚娶、贺生、送葬、新屋落成等礼俗仪式和重大祭祀时。礼仪歌多为祝福性的, 例如满族婚礼是有固定套式歌谣的, 其中新婚人洞房“坐福”, 在为其铺被褥时, 司仪要吟诵:“被窝一放, 孩子一炕。被窝一拎, 孩子一群。被头搭被头, 养个孩子住高楼。褥边搭褥边, 养个孩子做高官。”
在满族盖房时, 上梁很重要, 在上梁歌中, 升梁一段最精彩:“大梁好比一条龙, 两头拴上红绒绳, 四大金刚往上拽, 摇头摆尾往上升, 拽到高空等一等, 亲戚朋友来挂红。”
因为满族人信奉萨满教, 有祭神灵、祭祖先的习俗。企图通过祖先神灵的保佑摆脱苦难, 得到幸福, 驱逐病灾, 这反映了满族人民祈求美好生活的愿望。祭奠活动集说、唱、舞为一体, 曲调高昂, 粗犷流畅, 每唱必舞, 节奏感强。满族仪式歌不允许即兴发挥, 演唱时遵守固定套式。
(二) 童谣
满族童谣中有大量颂扬民族英雄的内容, 特别是颂扬民族创始英雄努尔哈赤。这些童谣均表达了满族人民对民族历史记忆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认知与情感, 以童谣的形式世代相传。如“半夜里, 刮大风, 罕王起来发大兵。骑青马, 挎弯弓, 灭了大明建大清”, 又如“一块砖, 两块砖, 老罕王起兵长白山。三块砖, 四块砖, 萨尔浒大战天下传。五块砖, 六块砖, 八旗兵打进山海关。”
游戏儿歌是儿童游戏的有机组成部分, 能统一游戏动作, 使游戏更加生动, 如“玩嘎拉, 笑呵呵, 炕上一群俊格格。钱码头, 铜线穿, 稀里哗啦上下翻。你一把, 我一把, 炕头耍起嘎拉哈。嘎拉哈, 真有趣, 一玩玩到二月二。二月二, 龙抬头, 对着镜子梳旗头。梳旗头, 穿旗袍, 一群合合赶来瞧。”
二、满族曲艺的艺术形式
清中期, 满族说唱开始兴盛, 有子弟书、八角鼓、岔曲等类型。
(一) 子弟书
“子弟书”也称“清音子弟书”, 是满族说唱曲艺的一种形式。源于清初在远戍边关的满族八旗子弟中流行的民间俗曲和巫歌 (萨满神调) , 以词曲配以八角鼓击节, 编词演唱, 借以抒发怀乡思亲之情, 后传入北京。最初“八旗子弟书”用满语写作演唱。其后根据听众的需要, 后因满族通用汉语, 故“子弟书”也都用汉语写作和独唱了。
(二) 八角鼓
八角鼓是满族民间说唱艺术的一种, 以演唱者所用的击节乐器八角鼓而得名。八角鼓源于 (下接第143页) 满族在关外渔猎农耕时期的民伺艺术。当时满族人常在行围打猎之暇, 以八角鼓自娱自乐。八角鼓原系一种坐腔岔曲形式, 清中叶演唱盛极一时, 曾被称为太平歌, 后随着驻防八旗的四处流传, 逐渐成为一种曲艺形式, 主要流行于北京、东北和内蒙古等地。
八角鼓在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两种流派, 一为“曲戏”, 一为“单弦”。曲戏是以多种唱腔、多种曲牌和乐器组成联奏、联唱的, 并有场次、布景、故事情节, 其形式类似“话剧加唱”, 其唱腔多采用八角鼓的正调唱法, 似与“单弦”又有不同。单弦演唱者手持鼓, 而“曲戏”则把鼓隐于乐队中, 但鼓还是领衔。
(三) 岔曲
岔曲是清代曲艺八角鼓、单弦的主要曲调, 用作曲牌联套体的曲头和曲尾, 同时也是可以单独演唱的短小曲艺形式。岔曲兴盛于清乾隆年间。乾隆四十一年 (1776年) , 阿桂平定金川土司叛乱回京后, 曾以“群曲”的形式演唱赞颂武功的凯歌, 以后遂为满族旗籍子弟习唱并编写新词, 用以自娱娱人。
三、满族音乐文化产业化发展
8.音乐文化产业论文 篇八
关键词:文化产业 贵州本土音乐 市场化
从我国提出改革开放后,开始把我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渐渐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开始在深圳等地迈开脚步。然而贵州的文化产业相对落后,但是在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逐渐的也开始有自己的品牌文化产品,比如“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一、贵州本土音乐的市场化发展概况
贵州省有着浓厚的文化积淀,艺术流长,人物荟萃,特别是在民族音乐一域,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财富。然而,贵州地处西南一隅,在音乐的市场化运作中,时时无法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使得省内难以形成较多有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究其原因,在市场化经济的大环境下,我们没有建立文化自信,缺乏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定,如此一来,在需要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以强根健艺的音乐市场,贵州本土音乐的市场化发展丧失了主动性。尽管偶尔出现了一些昙花一现的闪光之作,但需要打造属于贵州本土的文化品牌,进而让音乐文化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促进贵州尽快走出“经济洼地”服务。这些都亟待指引方向的思想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实施方案。
贵州本土音乐发展缺乏的不是元素,也不是自己的特色特点特性,而是“理性”的精神和文化的自信。健康自由的民族主义对于当代贵州本土音乐文化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贵州音乐和文化发展缺乏自信和独立判断的标准,目前依然只能以西方的市场和标准来判断其价值,只能继续成为西方商业消费主义文化的附属。即使在今天这个全球经济的岌岌可危的时代,中国在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都开始探索确立自己的独立价值,不再对西方“听之任之”,中国当代音乐艺术却仍然缺乏足够的信心与勇气,去擺脱后殖民文化影响。这是国内艺术界普遍的客观存在,同时也是贵州民族音乐文化遇到的问题。
贵州本土音乐是典型的贵州文化的精神文化产物,保护地域独有的文化,离不开对贵州民族音乐精髓的保护,同时其传承变异也是其自身发展的一部分,如何找寻到一条普适于以贵州本土音乐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化开发之路,既能保护本土音乐文化不会因西方流行音乐等外在因素的强烈冲击而消失,又能深刻地挖掘出传统的民族艺术和现代文化之间的切合点,进而激发起现代人对传统民族音乐传承与传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对其进行有效的、可持续的创新发展,正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目的所在。
二、贵州本土音乐市场化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文化产业这种新的产业发展方向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具有高收益性、高融合性、高附加值等特征,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学者指出文化产业的范畴主要包括“核心的文化产业”和“周边文化产业”两部分。其中,“核心的文化产业”包括:电视电影产业与其衍生品、广告与营销、音乐艺术产业及其衍生品、网络产业、视频与电脑游戏产业、印刷业与电子出版业等;“周边文化产业”则包括:雕塑、装饰、书画等艺术品的制作、展览和销售,剧院再生产的产业化形式等。
我国在第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首次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个概念,它宣告文化产业这一新的领域正式登上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大舞台。贵州虽地处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西部地区,但是随着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在中国的提出及发展,近年来来,我们也在此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其中,近年来推出的贵州大型民族歌舞表演《多彩贵州风》正是这样一个以“多彩贵州”为品牌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它目前己初步形成了一条较完善的产业链,其中包括演艺产业群、民族工艺品产业群、特色产品产业群、会展产业群、餐饮产业群等。这不仅促进了文化与旅游、商贸、工业、休闲等行业之间的相互融合,更确保了整个产业链条的有效延伸和拓展。正是通过这一成功的文化产业运作方式,其倾力打造的大型民族歌舞表演《多彩贵州风》还正式被列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目录。新世纪以来,“多彩贵州”这一文化品牌,将贵州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人文历史、生态文化与民族特色浓郁的音乐艺术文化相结合,打造出《多彩贵州风》大型民族歌舞诗、多彩贵州舞蹈大赛等多种文化展示平台,为弘扬贵州民族文化,扩大贵州本土音乐的影响力做出重要贡献。更重要的是,“多彩贵州”品牌的成功成为贵州本土音乐市场化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它证明了音乐市场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成为贵州省委、省政府为推动贵州经济发展,拉动贵州旅游业兴起,集全省之力打造的一张贵州文化名片。
近年来,贵州省在继续发展网络文化、休闲娱乐、电子游艺、艺术培训等产业的同时,立足全省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彰显特色,实施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演艺业、民族民间工艺品业,积极推动动漫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一些方面有亮点、有影响,文化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一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三个建设年”和“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的要求,贵州省文化厅牢牢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服务”的思想,全力推动贵州文化广场、贵州文化演艺中心、贵州省北京路影剧院改扩建等重大项目建设。二是涌现了一批骨干文化企业。近几年来,贵州省的多彩贵州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安顺兴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天龙旅游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先后被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铜仁玉屏萧笛厂等被评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这些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推进全省音乐文化产业发展上较好地发挥了龙头示范作用。三是文化演艺业稳步发展。近年来,在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贵州风》的引领下,贵州省优秀民族舞台艺术的演出场次和观众人次逐年增长,大型民族舞剧《天婵地傩》、大型话剧《天地文通》、大型花灯剧《月照枫林渡》、黔剧《大学生村官》以及适应文化旅游推出的民族歌舞《多彩贵州·黔印象》等广受省内外观众好评,全省演艺市场结构逐步得到优化。同时,演艺团体走出剧场小舞台,迈向社会大舞台,由剧场扩展到部队、学校、厂矿、企业以及农村,直至走出国门。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贵州本土音乐市场化开发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nlc202309081224
三、贵州本土音乐市场化开发的具体措施
首先,坚持贵州省委、省政府在贵州本土音乐市场化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贵州本土音乐是贵州省历代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结晶,其文化产权归人民集体所有,政府应承担起管理和保护贵州本土音乐文化产权,维护其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并且,贵州省委、省政府在贵州本土音乐的市场化开发中,应当始终坚持主导和监管的地位,坚定地、不遗余力地扫除市场化开发中可能会出现的一切障碍,及时地采取措施落实好政府领导监督职能。
其次,增大对贵州本土音乐进行市场化转型的资金扶持。近年来,中央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来鼓励和维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确保这一行动的有效开展和具体落实。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和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纳入专项资金的开支范围。贵州本土音乐中的多种艺术形式,如侗族大歌、苗族飞歌等优秀的传统艺術形式均被列入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按照相关政策的规定,它们不仅享有在调查研究、理论及技艺研究、出版等方面的技术扶持,更不乏在传承活动、展示推广和民俗活动等方面的资金扶持。
再次,坚持“多彩贵州”式的品牌化发展道路。对一个文化企业来说,什么是它区别于其他竞争者的核心要素?笔者认为,如何塑造品牌是该企业发展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企业生命力的象征,是企业是否能够在市场上立足之根本。因此,贵州本土音乐在向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应多打造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和地域风格的文化品牌。这就要求我们在企业战略规划中树立牢固的品牌建设意识,设定明确的品牌定位,以打造贵州民族音乐文化品牌为目的,从内容质量的监督、品牌形象的树立,到营销推广的开展等各个层面进行品质控制和管理,加强创作过程中对民族音乐演出作品的核心品质的监控,注重对消费者心理需求和审美需求的调查研究,延伸和丰富衍生产品的开发及销售。
总而言之,贵州本土音乐应该依循以生态旅游促发展的路线,全面深入地进行市场化转型,我们应当以文化旅游催发贵州省各少数民族地区对民族音乐的文化自觉性,在拉动当地经济向前发展的同时,达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双丰收的良好效果。同时,在贵州本土音乐市场化运营的实际操作中应充分发挥好政府的主导监管作用,确立企业化经营和市场化转型的目标,利用好贵州丰富的自然资源,以文化旅游、现代剧场、大型比赛和节庆会展等平台来打造贵州本土音乐品牌,确保贵州本土音乐的市场化发展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王颖泰.贵州戏剧批评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2]张人位等编.侗族文学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3]张铁光.中国音乐文化产业的困境与出路[J].贵州大学学报,2012,(02).
9.浅谈越南音乐文化 篇九
关键词:合奏音乐、民族器乐、传统舞蹈、越南文化长期受中国影响,早在汉朝就受到中国的统治,长达1,000年之久,直到唐朝末期才成为独立的国家,由於受到长期中国的统治影响,音乐的形式、乐器、格律更几乎都是以中国音乐为本,此外在长期由红河三角洲南迁的过程中,同样吸收了许多印度教的音乐精华。
明朝时期越南又成为中国的藩属。但到了16世纪後半期,因为宫廷音乐的衰微,至使上流社会流行的小型室内乐传到民间,出现了笛子、月琴、柳琴、独弦琴、筝、琵琶等乐器的流传民间。
16世纪末,政治造成南北分裂,音乐也分成南北两派各自发展,南方的巫术音乐,以宫廷音乐室内音乐为主,北方对民间戏剧音乐有进一步的发展。19世纪初,越南成为法国殖民地,从而受到欧洲的影响,本土音乐以北方民间音乐最为流行。南北音乐不同的主要所在,是音阶的差异。北方的音阶与中国类似,sol-la-do-re-mi 曲调明快;南方则为do-re-fa-sol-ti, 曲调婉约。
总体而言,越南的音乐以合奏音乐为主,不论是宫廷的合奏乐和戏剧的合奏音乐,大都模仿自中国,乐器的合奏有所谓的5绝,即五种乐器——筝、胡琴、月琴、琵琶、3弦——的合奏音乐。戏剧的合奏乐器与中国的京剧乐器大同小异,是典型的合奏乐曲。
从15世纪到18世纪,越南君主在统一各种管弦乐编曲上倾注了很大的热情。
越南宫廷音乐始于黎朝(1428—1788),当时的一个越南官吏参照中国明王朝的宫廷音乐建立越南的宫廷音乐体制,他组织了下面几种音乐种类,每种音乐在不同的宗教和社会场合演奏:
giao nhac在皇帝每三年一次的祭天仪式上作为礼乐演奏;
mieu nhac在向孔子表示尊敬的宫廷文化仪式和死去皇帝的每个周年纪念日上演奏;
ngu tu nhac是五祭音乐;
nhat giao trung nhac在日食或月食发生期间是帮助太阳和月亮战胜邪恶的音乐;
dai trieu nhac是为普通听众演奏的音乐;
dai yen cun tau nhac是大型宴会音乐;
cung trung chi nhac则属宫殿音乐。
在越南中部的沿海省份,被称为hat ba trao的歌曲是传统上流行的祭拜海神的歌曲。一种名为hat chau van的音乐是通过音乐曲凋、节奏和吟唱对人施用催眠术的咒语。
佛教音乐分为两种风格:tan或圣歌,以及tung或佛经祈祷。tan应用丝弦和打击乐器以切分韵律伴奏;而tung是关于知识和光明的圣歌,它由和尚吟诵并不断敲打着木鱼。
室内乐是专为挑选出来的知识分子听众表演的小型乐器合奏,它局限在大城市中。最流行的音乐名为道(dao),其名称来自于15世纪中国明朝人侵越南时的一个历史故事。在当时的军事战斗中,所有的武器都派上了用场,包括在一次战争中用上了漂亮的女人和音乐。一名来自海兴(Hai Hung)省道村的乡村女孩用她的美貌和舞蹈、歌曲及音乐转移了明朝军队的注意力,为其同胞组织游击反击争取了时间。Hat A Dao,即道村女人的歌是由一群官府学者作曲,用来纪念这位女英雄的美貌、智慧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
越南的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音乐传统,全国50多个少数民族也是这样。但一般的说,越南音乐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受中国影响的dieu kach或北方曲调;一种是节奏比较缓慢并带有占文化伤感的南方曲调。
采用曲调演唱形式的民间音乐是由村民作曲的,主要用来表现乡间生活。这种音乐分为几个大的类。摇篮曲,在北部称为hat run,中部称ru em,南部称au o;工作歌曲或吼(ho);永恒的情歌ly。
每个地区、每个季节、每种类型的工作和每种休闲活动都有自己的吼和ly歌曲。吼为了唤起人们去工作而采用高亢和悠长的声音。领唱者开始演唱,然后工作的其他人跟着和唱。最受欢迎的吼歌是名为Ho Mia Nhi的歌曲,通常由年轻的船女在顺化香河上演唱,歌词结构像诗歌一样,这首吼歌的四行歌词表达了感悟河水匆匆流过的深刻思考和感情。
越南的古代音乐多为寺庙音乐。中国的雅乐、儒家音乐(包括祭孔音乐)、道教音乐,印度的佛教礼仪音乐,以及这些音乐的演奏方式和使用的乐器,早在10世纪起就先后传入了越南。到15~18世纪,在音乐理论(如音律、音阶、调式、工尺谱等)、乐器(如月琴、三弦、琵琶、二胡、筝、横笛等)以及戏曲音乐(如嘲剧)、说唱音乐(如大鼓词)等都与中国相似。用月琴和筝伴奏的古雅曲:《征妇》、《南哀》、《南春》、《流水》;古代歌曲:《连环》、《金钱》、《元宵》、《龙虎》等,现今虽已不再演唱、演奏,但尚有曲谱保存。
19世纪中叶,西方音乐开始传入越南,尤其是南部的海港城市,受法国及欧洲其他一些国家音乐的影响很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南音乐工作者致力于民歌的搜集,挖掘民族遗产,发展、创造新的民族音乐文化。
越南是个多民族国家。除80%以上为京人外,尚有60多个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主要是民谣。民谣按其传统分类习惯为“说”、“吟”、“呼”、“唱”、“俚”、“歌”6大类。其中仅“唱”就包括“陶唱”、“娇唱”、“春唱”、“盲唱”、“单鼓”、“宫户”等数种,而以“北宁宫户”最为有名,它已成为越南现代音乐创作的重要源泉。民谣的演唱形式多为男女小组对唱。内容多为祭神、祭天、民间故事、爱情、劳动号子、摇篮曲等。
越南音乐多为不带半音的五声音阶,也有六声和七声音阶。有5种调式,常交替使用。由于越南语言的六声字调所致,形成了越南音乐音程大、音域宽、滑音多等特点。其南部地区的音乐与北方音乐略有差异。
越南现今使用的民族乐器主要有:独弦琴、十六弦筝、二胡、月琴、三弦、横笛、唢呐、海螺、锣(包括30个为一套的锣)、木鱼、铃、德啷琴(又名竹琴)以及大鼓、小鼓等。
越南的古典歌舞表演,使用铜鼓、独弦琴、木琴、达勒琴等越南古典乐器,演奏民间乐曲,盛装的青年男女跳起民族舞蹈。越南传统舞蹈有竹竿舞、竹笠舞、灯舞、孑L雀舞等
越南传统音乐形式多样,富有民族特色,比较典型的有顺化号子、吟唱、小调。民族乐器有笙、笛、锣、鼓、二胡等。
越南有种独弦琴,又称葫芒琴,是越南特有的民族弹拨乐器。琴为长方形,琴身横卧,内空,左端有一细长把手,把手的上部向外弯垂,可握住来回摆动。把手下端穿一个横卧:葫芦,葫芦肚三分之一以下横向截去。一根琴弦一端固定在琴身右端,另一端固定在把手上,演奏时,右手拨动琴弦,左手抚动把手一紧一松,使琴发出悠扬悦耳的动听音律。其突出特点是拨动一下琴弦后,来回摆动把手,可产生余音缠绵、经久不息的效果,深受人们的喜爱。据介绍,独弦琴是京族古老的民间弹弦乐器,起源于骠国(今缅甸)。早在公元8世纪,就已流行于缅甸、越南和东南亚各国。最早的独弦琴,只为诗人吟诗时作伴奏,后来才发展为民歌和歌舞伴奏或与其他乐器合奏(尤常与洞箫一起演奏)。如今多用于独奏,亦可参加重奏或为歌舞伴奏。在民族乐队中,独弦琴往往作为色彩性乐器使用。
独弦琴是泛音演奏乐器,可在一条弦上同时奏出两个音,这是由于独特的演奏手法而得到的。独弦琴具有柔和优美的音色,表现力极为丰富,宜于表现各种悠长抒情的旋律,既能描绘椰林、山川等大自然的美景,也能淋漓尽致地抒发人们的思想感情。用一根弦怎么能演奏出优美的旋律呢?据介绍,它的奥妙就在于泛音和摇杆。演奏者用右手执小竹棒弹拨琴弦的同时,手掌外侧轻触弦的泛音点,取得g、c1、e1、g1、c2等基本音,左手推拉摇杆,改变弦的张力,向外拉弦变紧音就升高,变松音就降低,从而演奏出其他音。由于独弦琴是用泛音演奏的乐器,所以音色非常柔美,加之摇杆奏出的揉、滑、抹等特殊效果,使独弦琴既富于越南语音文化的特点,又极为柔美动人。
独弦琴是越南的国剧———潮剧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在越南的国家艺术学院等音乐学府都设有独弦琴专业,著名的演奏家有孟胜等,广为流传的独奏曲有传统乐曲《穿针引线》、《行云曲》以及创作曲目《欢乐的高原》等。
越南艺术代表团在亚艺节上除了表演竹乐器独弦琴外,还将带来“格隆布斯”、“德朗琴”、“工琴”等竹乐器的合奏或独奏。这些都是越南代表性的乐器,都是竹制的。“所有具有越南特点的乐器都和竹子有关。”一位熟悉越南音乐的专业人士说。
格隆布斯:流行于越南中部高原的少数民族地区,它的结构并不复杂,是把音高不同的竹筒水平顺序排列在竹子支架上,但其演奏方法却极富特点:用双手击掌的方法演奏。演奏者将双手手指并拢,掌心向内凹陷以容纳空气,双手互击,用从大拇指上端与食指结合处发出的气流冲击竹管口发音,一般认为这样的乐器不会发出太理想的声音,而这正是格隆布斯的神奇之处,它的音色圆润通透,洪亮有力,颗粒性强,富于弹性,大大超出人们的想象,演奏者双手左右快速移动,有舞蹈般的节奏感。
德朗琴:把排列好的竹音管像吊床一样支挂在竹架上,用棍击打竹音管发音,演奏者常常是握住一根长的竹棍的中间,竹棍的长度恰恰等于相邻一个八度的音管的距离,这样就可以方便地奏出同音八度,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乐曲的音量和厚度,同时也方便演奏持续长音。德朗琴有大大小小不同音区的琴,低音者浑厚深沉,高音者明亮柔美。一个乐队有时用三四架大小不同的德朗琴,德朗琴还有同时挂有两排音管的,像钢琴的黑白键一样,半音齐全,能够适合现代音乐的需求。
工琴:弹弦乐器,是在一根竹管上端置若干系弦轴,每个弦轴上顺竹管方向张一根金属琴弦,琴弦的下面支有琴码,竹管下方开有出音孔,另在竹管下端嵌入一大葫芦以增加共鸣,演奏者双手持竹管,用手指拨弹演奏。声音叮叮咚咚的,延音稍长,很有些原始古朴的味道。
风箫:如果看到它,你很可能不会把它作为一件乐器,它实在是太简单了,没有一个音孔,简直就是一截竹棍,然而在演奏家手里,它却可以发出美妙的声音。演奏时竖吹,一手持箫,一手放在箫的底部,演奏者在箫的顶部吹口吹出g、c1、e1、g1、c2等音,其余的音就靠放在箫底部的一只手做文章了,演奏者用手掌堵向箫的底孔,手离底孔的远近、底孔堵的多少,决定着音的不同高低,有时甚至还会把中指伸进孔内,加上气息的配合,动听悦耳目的乐曲就顺畅自然地演奏出来了,乐曲中的颤音也是用手“扇”出来的。
【音乐文化产业论文】推荐阅读:
大众音乐文化论文07-29
本土音乐文化论文09-24
玉溪论文网职称论文发表网-音乐教学文化教育论文选题题目07-23
流行音乐文化07-07
文化产业管理论文09-28
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11-19
音乐对企业文化和发展的积极作用06-21
农村音乐教学融合了地方乡土文化09-18
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限制因子分析论文08-27
济南文化产业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