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不爱说话的孩子(5篇)
1.教育随笔不爱说话的孩子 篇一
昨天早上要集体活动的时候,张小茜还在吃点心,等大家都坐好“同字形”的时候,她的点心还是那么多!教师看了一下,有点着急了,因为上的是计算课,有一个环节是小组合作的。于是有点生气地质问她:你怎么吃这么慢啊?没想到她还是无动于衷,慢慢舔着糕点,就是不吞下去。小朋友都说她:当组长的人还吃这么慢,要换一个当。听到小朋友这么说,小茜急了,眼角红了起来。教师问她:怎么了?不想被换掉组长吗?那你要吃快一点。她点点头,可是依旧不将点心吞下去。又有小朋友说要扣掉她的红旗,她却哭了起来。这么闹肯定有原因,可是任凭教师如何问,她就是不说有什么事情!时间五分钟五分钟过去了,着急的教师换掉她的大组长,小茜哭着说:我是要找妈妈!再问她为什么,她就什么都不说了。于是教师又扣了她一面红旗。
到了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孩子书写数字“1”,小茜在教师的劝说下愿意书写了,教师也答应她写好一个“1”字就让她找妈妈。在教师的耐心引导下,她终于说自己是肚子痛,于是找李医生看看,回来喝了点水,可是她心情依旧不好,还是一直往妈妈的教室看。
教师跟小茜妈通了电话,决定由妈妈来问她发生了什么事!一翻折腾后才发现,原来因为她肚子不舒服,大便到小短裤上了。
怪不得她一直不坐椅子,老往卫生间跑,还一直吵着要妈妈。
面对这个聪明伶俐,却不爱说话的女孩子,我觉得很愧疚。其实在她往卫生间跑,自己抓着小纸巾的时候我就应该意识她与往常不一样了。却因为她的不爱表达,我一而再再而三地误会、伤害了她!真是枉为十几年的老教师了。
今天早上,小茜没来幼儿园,这更加重了我愧疚的心理,打了电话给她,虽然她不说话,但知道她有在听,于是告诉她肚子不痛了就要来上幼儿园,下午要玩表演游戏,这可是她的最爱呢!
下午,小茜终于来了,穿着彩虹裤,看起来很有精神,而且情绪也不错。一来教室就跟小惠、教师打招呼!孩子就是孩子,一点都不会计较。在游戏活动前,她就一再表示自己要玩《小熊请客》,我当然是满足了她。也重点关注了她在游戏中的表现,发现健康状况不错,情绪也很好,扮演的小猫、小公鸡等角色也都很投入,我悬着的心放下了一些。在练习书写数字“2”的时候,小茜没有练习薄,教师就拿了一本新的给她,她非常开心地说:谢谢老师!我趁机将她搂在怀里,悄悄地告诉她:老师很爱你,这本练习薄是奖励今天玩表演很棒的。以后如果你有什么事情,可以悄悄地告诉老师,老师会想办法帮你解决的。她点点头说了一声“好”就蹦蹦跳跳去写字了。
经过这次的误会,我不断地反省着自己的教育行为,平时只关注那些爱表达的孩子,却忽略了那些不善于展示自己的孩子。其实,越是不愿意表达的孩子,越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心血去关注他们,从细微之处发现这些孩子的需要。
2.孩子不爱说话 家长不要硬逼 篇二
为什么孩子不爱说话?
语言出现障碍
孩子学说话有2个条件,一是有说话的愿望,二是能够接受足够多的语言信息,当这两个条件不具备的时候,孩子就会沉默起来。
缺乏说话的愿望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照顾太周到,什么都替孩子想着,当孩子想要某个东西的时候还没开口家长就反应过来递给他,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说不说话都能达到目的,时间一长孩子就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意愿了。
未能接受足够的语言信息
父母很少带孩子出门与外界接触,孩子与其他小朋友没有来往,缺乏述说和倾听的对象,未能接受到足够的语言信息,当然让孩子觉得无话可说了。
社会适应困难
有些孩子在家在亲人面前话很多,可是到了幼儿园面对众多的小朋友去缄默起来,这是因为孩子的心理和精神因素在影响,实质是孩子出现了社会适应困难,而非语言本身出现障碍。当孩子在意个陌生的环境中未能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时很容易出现这种现象。
家长的策略:
不要逼孩子说话
如果宝宝在家或比较熟悉的场合说话正常,家长就不要太担心孩子的语言发育问题。家长过于心急,强迫孩子说话,反而造成孩子更加紧张,越说越结巴。家长应该经常与老师沟通,看看孩子究竟是什么原因而不愿说话,找到原因后在针对性的寻找解决的办法。
让孩子回答快乐的问题
面对不善言谈的孩子,家长总是通过问问题的方式引导孩子开口说话,如果通常问一些让人沮丧的问题,孩子就越会沉默,例如妈妈总是问:“你今天哭了吗?”“今天老师惩罚你了吗?”这种问题只会让孩子想办法躲开。而多和孩子多沟通快乐的事,就会调动孩子说话积极性,如果再加上一些鼓励和表扬,孩子的表达欲望就会更强烈。
角色扮演游戏
学龄前的幼儿都有表演的欲望,喜欢玩“过家家”之类的游戏,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设计一些角色游戏,让孩子的“表演”带动“表达”的欲望。
孩子扮演小主人,家长扮演前来拜访的客人,让孩子负责接待客人。
孩子扮演节目主持人,报幕并表演节目。
扮演火车乘务员,为乘客服务。
扮演售货员向顾客推荐商品并销售。
3.孩子淘气不爱学习如何教育 篇三
第一,让他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平时孩子可能会跟您讲我有这个梦想那个梦想,那这时候可以对孩子说:有梦想是件好事,但是古往今来,哪个成功人士不是先学习再有成就的吗?利用反问增强了孩子对于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家长下班后不要只是把饭做好,把什么什么弄好就行了,我们更应该多花点时间来陪陪孩子学习,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当孩子学习累了,家长可以在这时候沏上一杯奶茶或咖啡,这样做孩子会将感动化为学习的动力,孩子自然会努力学习了。
4.教育随笔不爱说话的孩子 篇四
其中,有一位学生让我印象深刻:他几乎从来不交作业,即使交了也是乱写一通或者抄袭一些文不对题的答案应付老师,在有一次老师发现他胡乱抄袭时,他竟破口大骂许多不堪入耳的脏话,且行为一度过激,影响恶劣。家长来的时候,先批评孩子狂妄无礼,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像个学生。接着就是大吐苦水,自己挣的钱都没有享受,全部花在了孩子的身上,原先报的是教育机构的辅导班,现在都把辅导老师请到了家里,可是,这孩子怎么就是变得越来越不像样……这位家长一度寄希望于学校的老师和辅导老师,希望这些老师们能把自己的孩子教好,原因是“自己也不太懂初中这些题目怎么做,实在无能为力”。家长一说,听者一听,好像确实这样,可是仔细推敲,真是现在才无能为力么?曾几何时,“看不懂”、“不会做题目”、“没时间”成了家庭教育缺失的挡箭牌,孩子目无尊长、对学习不负责任、无规无矩,这些难道不是家教的问题?
司马光曾说,“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家长都爱孩子,可是不去教育,只想用尽毕生给他创造丰富的物质条件,提前满足、超量满足孩子提的要求,而不教予他长大成人后如何面对现实环境的本领:不教予他如何处理与同学、长辈的关系,不教予他如何承担自己的责任,更不教予他如何管理自己,最终反而耽误了孩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教育是一门极尽复杂的艺术,当知“慎于始”。在一开始的时候便防微杜渐,狠下心对错误行为进行正确引导,方能避免大的过错和危害。当然,教育还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家长爱孩子,以身作则对其进行正确地教育,才是真的爱。最后,不管是作为教师的我们还是爱子心切的家长们,对于祖国的花朵,当真谨记: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作者:莫崇姣
公众号:玉峰文苑
★ 父母恩
★ 少年不知愁滋味抒情随笔
★ 10跪父母恩的感言
★ 儿行万里念娘恩的散文
★ 千金难感父母恩高二作文
★ 父母给蓓儿的一封信
★ 养不活水葫芦也无妨经典美文
★ 小学生800字优秀作文:父母恩,深似海
★ 随笔作文父母的爱
5.教育心理学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篇五
以下是几条应对措施,希望可以给你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一、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促使孩子自觉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自然就不会把学习当成苦差事。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孩子对电脑很有兴趣,他就愿意自觉主动地看许多计算机方面的书籍,贪玩的习性就会有很大的改善。因此,家长和老师应不时地寻找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并加以引导和培养,促进孩子的健康成才。
二、让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
很多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多是由于学习总是失败,考试成绩总是不如人。因此,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恰当地为孩子确定学习目标,并给以切实有效的帮助,这样孩子就能通过努力达到他能够实现的目标,获得成功的体验。成功的体验又会激励孩子的继续努力,使他不断进步。
三、从小培养注意力
儿童不爱学习常与其注意力差有关。课堂教学要求注意力至少保持20分钟,有的孩子却只能集中注意几分钟,有许多内容在“开小差”时没听到、没理解,结果成绩差,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进而不爱学习。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有的孩子天生注意力不集中,这需要家长长期的努力。
四、学习强度不可超过孩子的承受能力
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在孩子课后又安排家教和补习,想借此来得到提高孩子成绩的目的,其实这样很容易产生事倍功半的恶果。孩子在学校学习的内容已够多,再加上几个小时的额外学习,会超过了其承受能力。这种“课堂-家庭式”的接力学习往往使孩子失去对学习的新奇感,开始厌倦学习。
五、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言行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父母要使孩子热爱学习不贪玩,自己必须勤于读书,努力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父母整天沉迷于麻将、电视、跳舞、应酬中无可自拔,那么要想孩子“出污泥而不染”是不可能的。
六、避免家教中的误导
家庭教育中父母讲话不慎而产生的错误导向,也是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如果一位家长整天喋喋不休地说;”你成绩如此差,一定是比别人笨,再努力可能也不会见效了。”这样的话语势必会严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与进取精神,使孩子不爱学习,变得贪玩。
七、为孩子找一个爱学习的好伙伴。
【教育随笔不爱说话的孩子】推荐阅读:
教育随笔坏脾气的孩子07-16
爱护所有的孩子教育随笔11-22
大班调皮的孩子教育随笔12-04
教育随笔: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07-10
教育随笔小班关注胆小的孩子09-13
关注孩子的个别差异教育随笔09-24
善待孩子幼师教育随笔11-03
期待孩子们长大的那一天教育随笔11-06
幼儿园教育随笔孩子受伤后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