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教育工作总结

2024-06-15

镇教育工作总结(精选12篇)

1.镇教育工作总结 篇一

一年来,在市教育工会和镇教育党支部的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工会“十四大”精神,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大力推进民主建设和校务公开,通过基层建家,促进了工会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突出维护职能,努力为教职工办实事,充分发挥工会组织联系党、政、群关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时刻为教职工的利益着想,调动了广大教职工投身教育改革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我镇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取得了优异成绩,得到了全体教职工的赞誉。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政策观念,发挥工会的自我教育功能。始终与党中央及其方针路线政策保持一致,与党支部一道认真组织教职工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贯彻十六大精神和重大方针,同时根据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组织全镇教职工暑期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学习《教师法》、《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有关法规,并通过座谈来进一步增强了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开创了教师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新局面。根据市教育工会的安排,我们在全镇教职工中开展了‘三进、五个一’师德教育活动,组织学习《郑州市教师职业道德读本》,收看教育部组织录制的《师德启思录》师德教育录像片,组织学习《中共中央、xx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从正面培养教师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品质,使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育人为本和依法治教的思想,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要求全体教师在自学、讨论、相互交流的基础上,都要写出不少于2000字的学习心得体会。开展发放一封公开信、发放一份征求意见书、召开一次座谈会、进行一次平等谈话、进行一次家访“五个一”活动,要求全体教师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尤其要关爱“学困生”。围绕关爱“学困生”开展一些实实在在的活动,努力营造和形成一种关心和爱护“学困生”的氛围。不允许学校以任何形式按学生考试成绩对学生排队。坚决杜绝教师讽刺、挖苦、驱赶“学困生”,对于“学困生”,不允许学校建议其转学。对于学生家长,要及时与他们沟通联系,争得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坚决杜绝在家长会上对家长进行讽刺、挖苦。

二、发挥工会桥梁和纽带和作用,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工会组织是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桥梁,是学校党政联系教职工的重要纽带。我们工会组织坚持教代会制度,要求各个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教工大会,听取并审议学校工作报告和财务工作报告,征集教工提案,接受教职工民主监督,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评议。工会积极疏通民主渠道,使下情上达,密切配合党政通过一定方式,让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增强学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这既使广大教职工增强主人翁意识,激发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又使学校工作的重大决策得以顺利贯彻执行。我们先后召开离退休老同志座谈会,老教师座谈会,新分配青年教师会议,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并积极配合中小学校,做好一些重大决策和改革的宣传。大家一致认为在目前的改革大潮中,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通过不断地更新观念,加强自身的思想业务素质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不辱历史负于我的们的使命。各中小学校利用周六业务学习时间,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组织教职工参加学历进修和继续教育,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进展。计划生育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工会积极配合做好计划生育的宣传和管理工作,把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教职工,并按照上级计生部门的要求认真细致地建立教职工计生档案,组织育龄妇女“双查”。几年来我镇教职工从没发生一起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现象,多次得到上级的表扬和奖励。

三、落实教育职能,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和劳动竞赛一年来,工会主动围绕教育教学工作,落实教育职能,组织教职工参加新课程改革实验和开展劳动竞赛。在今年组织的青年教学基本功比赛中,工会做了周密的安排和大量的组织工作。各学校积极参与和组织,参赛教师在预赛中能够认真备课,准备教案,参加教学演示,对所授课程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很多教师还以认真的治学态度听取了有经验教师的指导,并观摩了不同学科教师的教学过程和不同风格的教学方法,为比赛取得好成绩奠定了基础。未参加比赛的教师能够主动听课,提出建议,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开展基本功比赛不仅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还有利于促进全校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通过比赛了解了我镇各学科师资队伍的情况,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中的弱项,对今后改进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不少校长反映说,“教学基本功比赛是提高教学水平和发现人才的很好方式,工会组织的基本功比赛既促进了教师青年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也提高了青年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能力。”“青年教师是教育的未来,学校的希望,要不断加强培养青年教师的力度,希望工会每年把比赛列入工作计划,长期坚持下去。

四、增强服务意识,为教职工排忧解难教育工会是代表全体教职工利益的群众组织。要使工会真正体现群众性的特点,成为有凝聚力、号召力的组织,不是靠非行政手段干预就能成为气候的,它必须苦练内功。夯实基础,树产服务意识,实践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正内涵,全力为教职工服务。为此我们和一中、二中等学校结合,解决了教职工的住房紧缺问题,使教师安心乐教,解除后顾之忧。努力改善教师办公条件,镇一中、二中、XX小学还为教师办公室配置了微机,并连通了互联网。同时,加强学校食堂建设和降暑、取暖设施建设,改善了师生的生活条件,保证教职工福利的发放。暑假、元旦、五一期间有关学校分别组织教师、班主任外出参观学习,陶冶情操,拓宽了视野。工会和学校先后看望病残教职工二十余次,并在春节前夕开展了送温暖工程,慰问部分生活困难的教职工,将温暖送到每个家庭及每个教职工,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党和社会的温暖,使他们体会到工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稳定了教师队伍,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总之,一年来我镇教育工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勇于开拓,务本务实,在工作中努力在求新、求实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了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有力地推进了教育教学改革。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工会一班人,将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继续探索,奋发进取,为开拓教育工会工作的新局面,作出新的贡献。XX镇教育工会

2.镇教育工作总结 篇二

一、人文和谐显魅力

学校总结了70余年的办学历程, 梳理、凝练校园文化。以“心怀梦想、追求真理、超越现实”为办学理念, 以“求知、明理、康乐、和谐”作校训, 确立了校风、教风、学风, 精心设计了学校标识、创作了校歌, 高规格打造了意蕴深刻的校门和雕塑、赏心悦目的校园绿化、主题鲜明的走廊文化、融入土家元素的风雨文化长廊、个性鲜明的班级文化、和谐共生的办公室文化、特色鲜明的社团文化, 让校园处处凸显着文化的色彩和韵味, 构建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校园环境, 让学校文化浸润、落根师生心灵, 引导师生享受自信、从容、有尊严的教学生活。

二、均衡发展增实力

近年来, 酉阳县委县政府、麻旺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政府对教育经费投入做到了“三个增长”。坚持以改薄促均衡, 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实现了四个均衡:

一是统筹资源, 确保办学条件的均衡。近年来, 我校投入资金千万余元, 为教育发展提供经费保障:新修建了一幢教学综合楼和一幢教师周转房, 扩建了学生食堂, 配备了标准的实验室、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器材保管室、卫生室、劳技室、科技室、计算机室、多功能室等功能室;我校各学科器材配齐率均达到市级标准。每间教室内配备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闭路电视系统、广播系统, 所有计算机一律宽带上网, 整个校园实现了网络化, 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年, 我校还投资了两百万余元用于透视围墙的升格、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直饮水、教学用房的靓化等工程。学校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二是整合师资, 促进师资配置的均衡。我校现有教职工120人, 专任教师113人, 其中专科学历91人;本科学历19人;高级教师49人。按上级要求配齐了音、体、美等学科专任教师和各功能室专 (兼) 职管理人员。学校建立了支教轮教制度, 每年中心校都会派6名教师到各完小支教, 把中心校先进的管理、教学理念带到全镇各学校。同时, 学校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硬性指标和学校内涵发展战略工程来抓, 通过抓实“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市级全员培训、“三环六步”教学法研讨、班会课研讨、校本课程开发研讨、市县级课题与学校小课题研究培训、师德专题报告等各种培训, 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三是强化管理, 促进教育质量的均衡。我校严格落实阳光招生政策, 适龄儿童就近入学, 保障进城务工子女、三类残疾儿童入学, 学校不设实验班、重点班, 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学校强化常规管理, 强力推进素质教育:一是坚持立德树人, 践行24字核心价值观。二是抓实安全工作。三是巩固领雁工程课改成果, 继续践行“以学定教, 以学活教”的课改理念, 着力课堂教学改革, 深入推广“三环六步”教学法。四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学校通过抓实“六课”:即校级班子挂靠年级的推门课、教导处组织重点年级 (教师) 的跟踪课、教科室组织骨干教师的示范观摩课、年级学科组互研互评课、骨干教师与新教师的结对帮扶课、学校行政组织的新进老师的亮相课, 严格课堂教学管理、指导,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四是关爱学生, 让每位学生享受爱的均衡。学校严格落实“4+2”营养午餐工程, 让每一位学生真正吃上放心午餐、营养午餐;通过上级争取、学校自筹、师生献爱心等形式筹措资金利用节假日对贫困留守儿童、贫困学生、三类残疾儿童组织慰问活动;通过亲情电话、心理咨询、爱心爸爸妈妈和知心哥哥姐姐互动关爱活动等形式让留守儿童心理不孤独。

三、创建特色添活力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学校充分挖掘本校潜力, 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完善必修课、选修课校本课程体系。把“感恩、孝心和责任意识”三项德育主题教育、了解学习土家文化和跳土家摆手舞、做摆手操作为校本必修课程;同时, 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开发了土家小吃制作、木叶吹奏、科技手工制作等十多门校本选修课程。学校加大对校本课程执行情况地督查指导力度, 确保校本课程得以真正落实。

落实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打造书香校园。为了落实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一是学校要求语文老师认真上好阅读指导课, 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二是学校认真开展每年一届的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活动。三是课题引领, 由侯银珍和田娅琼等主研的“偏远山区农村完小学生课外快乐阅读的策略”市级课题研究使课外阅读活动进一步走向深入。

四、根深叶茂结硕果

3.镇教育工作总结 篇三

综上可知,学习成绩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往往是同步发展的,学生的成绩上去了,班级管理与德育建设中各项指标也将会逐渐提高,学生自信心与自我约束能力增强,思想也会跟着转变。铃木镇一教育法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一、坚定不移地相信学生“行”,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自信心

铃木镇一教育法指出:自信心既是孩子学习成功的精神支柱,也是孩子生活成功的精神依托。自信是走向成功的起点,是前进的不竭动力。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并做出相应的、应有的、及时的评价,这里说的评价,应当以鼓励为主,即变批评为鼓励,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建立自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上的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类似的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的需要积极推进,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毫无吝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并为之努力学习,自信可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至最佳状态。评价学生应该对其任何一个学习过程的任何时候付出的劳动给予承认、肯定和赞许,只注重结果,忽视发展过程的评价,不利于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对进步不能急功近利,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鼓舞和激励”,又如周弘用赏识的方法将他那三岁半还不会说一个字、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中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留美硕士的事迹。让学生们记住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的话:“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使学生牢固树立“我是人才”的强烈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应立下规矩:不许骂学生笨,嫌进步慢,说灰心话,多赞赏,少训斥;鼓励学生多尝试,允许犯错误。在这种充满赏识之光的宽容氛围中,学生心灵舒展,自信积极,当学生自尊心受挫时,教师应给予学生重振的力量。

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

铃木镇一教育法认为:不管教什么,首先必须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只有当孩子有了兴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学生的发展应“求同存异”,尊重个体差异,尊重其个性与爱好,尊重其思维方式的差异,不能扼杀学生自由的天性或泯灭其智慧的火花,教师应想方设法让数学课堂充满趣味,如:

1、充分挖掘数学的实用功能,创设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实际问题的情境,运用数学原理结合学生个性编成小游戏。

2、授课语言要风趣幽默且富有亲和力,使数学课生动活泼,充分发挥数学的美感和娱乐功能。

3、不时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际应用中感受数学方法的美和体验成功的喜悦。

4、适当介绍一些中外数学家成功的故事、数学史及重大数学成就,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个人成就感。

三、准确定位教师地位与作用,努力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认为: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协调者,课堂应给予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时间与空间,大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自主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应使教师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的引导者,解决问题的合作者,思维活动的协调者,努力揭示数学的学术形态并把它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尽可能地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的具体形成过程,用现代的眼光看待“师道尊严”,在课堂上用民主、平等的心态与学生相处。

四、从始至终遵循化难为易的从简原则

铃木镇一教育法曾一语中的地指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和容易,这才是能力培养的要义。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实则是化难为易或化繁为简的过程,如解方程或不等式,就是把复杂的方程或不等式化为同解简单方程或不等式,数学知识内容抽象,概念的内涵外延是高度概括的,数学语言形式多样,对学生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的要求较高,不易理解,这也是许多学生感到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引导学生总结出每类问题的解题规律、通用的解题方法,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使学生易学易记。尽量使用奇特记忆法、口诀记忆法和直观教具,使学生掌握转化思想,掌握解题程序和技巧。这种从简原则,必须坚持始终,在新课及综合题讲解时,尤显重要。因为“大道至简至易”,唯有简易,才易传授与接受。当然,当学生认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还应适时引导学生从貌似简单的问题中发现深奥道理,从似乎没有联系的问题发现规律找到联系,从而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深刻观察力。

在铃木镇一教育法的学试过程中,笔者发现还有以下问题有待解决:一是学生认知水平与授课进度的矛盾;二是学生个性差异较大,常会出现顾此失彼;三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影响根深蒂固,教师总是无意中做课堂活动的主角,学生也很习惯地做课堂活动的听众。

4.镇教育2011年工作总结 篇四

一、基本情况

##镇幅员面积为144.5平方公里,辖20个村委会4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5983人。目前,全镇有初级中学2所,7个中心完小和4所小学,在校学生有845人,教师73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等教育完成率均为100%。

二、近年来在教育方面的投入

(一)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

为了表彰先进,激励后进,鼓励在基层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教师,促使全镇教育工作上一个新台阶,我镇在教师节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2011年教师节,对上一学年度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共发放奖金19300万元。2011年教师节,我们扩大奖励范围,评出先进集体3名,优秀校长4名,先进个人21名,共发放奖金16700元,并颁发给中考成绩取得##区第二的##中心校目标管理奖10000元。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创建良好的教育氛围

为了使全镇教育资源得到整体优化,我镇配合全区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对我镇的校舍进行了彻底的维修与改扩建。2011年,投资40万元实施三古完小危房改造工程,改造危房286平方米;投资7.5万元对##中学实施饮水解困及生活用水建设工程,切实改善了全校师生的生活条件。

(三)紧跟时代步伐,加大对信息化教学的投入

教育教学手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镇党委、政府通过多方协调,为##中学和光彩民族小学配备了微机室,建成##中学校园远程教育中心,全镇学校共有计算机65台,3间多媒体教室,并开设了电脑课。其它完小也都配备了一台高性能计算机和34寸直角平面彩电。同时,为丰富教师、学生的文化生活,建立了图书室,藏书达1.08万册,为我镇信息化教育的快速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四)积极实施“两免一补”,努力做好家庭贫困学生资助工作

区县分设后,区委、区政府出台了“两免一补”政策,国家也从近几年起,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政策实施以来,镇党委、政府加强对“两免一补”工作的管理,使工作落到实处,补助资金专款专用,确保“两免一补”工作的持续健康开展。

5.镇教育工作报告 篇五

大家好!

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教育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咬住市教育局制定的目标考核要求,振作精神,合力攻坚,使年初制定的各项任务目标逐步落实,为实现**教育的日新月异打下了良好的基石,开创了教育工作新局面。突出表现在:

一、提高办学条件,继续巩固两基成果

半年来,我们以提高专用教室标准为宗旨,以消灭陈旧校舍为重点,以环境育人为导乡,着力巩固两基成果。两所中学今年划拨6万元对“七室”进行晋级升档。完全小学除矿山小学外,投资8万元,巩固了白入寺、西石门、下水头、尖山、郭二庄等5所小学专用教室一类标准的提高。投资11万元,使淮河沟、李石门、会兰村、洪山、二街小学由原来的二类标准晋升为一类标准。修建两所中学、淮河沟、会兰村等学校房顶3000平米,新建镇中学、令公等学校围墙20xx米,17个学校加高了教学楼栏杆高度。对镇中学、矿山村、淮河沟、焦寺中学的校园环境进行了改造,新增图书3200册。投资1万元新增课桌凳150人套,实现了10所小学远程教育终端;完全小学实现了电化教学终端建设。在矿山村的帮助下,镇中学解决了建校八年以来一直靠买水维持师生用水的大问题。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致力于教科研研究和改革

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和业务培训,目前全镇小学教师220人,专科率达到49%,初中教师110人,专科率达到97.5%,本科率达到36%,两个月集中开展一次技能培训,每年开展一次教学比武,提高了教师学习业务升级的积极性。为向教科研要效益,我镇以镇、学区、校、年级为四级教科研网络,层层有课题,层层落实研训方案、时间和程序。半年来,承担省级课题1个,学区承担市级课题10个,举行了校本课题30个,教师研究年级学科课题26个。我镇成为省级课题研训推广单位,半年来教师发表省级以上论文20余篇,大大推动了全镇教学工作向科学化迈进的步伐,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加强学校管理,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各校均能开齐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制订了一套较为规范了教育管理体系。教师课课有教案,学生作业布置适量,批改及时,真正落实好教办6次业务检查,学校间周或周周一次业务检查。在中小学开展了一次“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和“创建名师名校”活动,校风发生明显改观。教育干部日志齐全,一日工作常规落实到位,教师的备课和作业批改向规范化、实用化发展,课堂教学形式向灵活化、多样化发展,学校办学向规范化、名牌化发展,有三分之二的学校校园环境达到要求。小学教育教学成绩稳中有升,在市几个重点学校组织的几次统考中,我镇的小学毕业生多数占据前列。为提高中招质量,我们制订了《20xx年中考任务目标及学科三率指标》、《20xx年中考奖惩办法》和《新学年教师岗位效益津贴管理使用办法》,力争不断进步与提高。全镇教育干部和教师在今春中考冲刺阶段昼夜奋战,全力拼搏,为全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校务财务透明公开

各校的校务和财务均能按时按要求公开,严格按照标准收费,把党风廉政的标准要求执行到位,把廉政建设同行风评议相结合,同教办三项承诺相结合。严格按照冀价行费(97)19号规定的杂费标准每学期小学25元,中学40元进行收费,财务收支、评优评模、特困生减免杂费等情况定期公开,代课教师工资每月发放,各项关系师生利益的工作保证有效监督,避免出现不良反映。

在办学上,镇政府和各村都给予了教育的大力支持,我们也会不懈地从自身做起,努力为各村各校提供优秀的师资力量,努力提升全镇的教育教学质量,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卓越人才。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6.镇学前发展教育工作总结报告 篇六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学前教育工作已经成为我乡基础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乡学前教育工作取得了进步,现就这三年来的工作,作一回顾和总结:

为了加强对各幼儿园的常规管理,每学期我乡都坚持开展常规检查,以稳步推进幼儿园的整体工作。我乡从幼儿园管理、教育教学常规、卫生保健、饮食安全四个方面对幼儿园进行全面检查、督导,在检查过程中,我们通过听汇报、压滤机滤布查资料、实地查看、听课等方式,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进行检查,并对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及教育教学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对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反馈,并提出书面的整改意见。在检查工作中,乡幼儿园常规管理工作比较扎实,长远规划和学期工作计划的制定能够因园制宜,符合实际,计划切实可行,学期有较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能为幼儿园实现整体目标服务,大多数幼儿园计划落实到位,实施情况良好,能找准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出有效的管理措施;各幼儿园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整体管理工作职责明确,管理比较到位,均能根据当前实际逐步完善、修订岗位制度。在教育教学方面,各幼儿园教学计划制定符合实际,教育目标清晰,教学管理工作比较扎实,幼儿园教学常规规范有序,教学内容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教师教案能按照新的要求认真书写,本文来自活动设计科学合理,贴近幼儿生活,游戏性强,教研计划制定科学合理,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活动区设置能结合教育目标并符合幼儿需要。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常规管理比较到位,园本教研工作初见成效,各项教研资料健全,幼儿园能结合本园所实际制定教学研究计划,便于操作,有利执行。教研实施方案内容丰富、详实,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扎实、细致。有些幼儿园还建立了教师电子档案,内容丰富,符合教育现代化管理的理念,有利于教师成长;在检查中我们还发现,幼儿园在区域活动与教育目标结合上更加紧密,教研任务更加明确,教研思路更加清晰有利于幼儿园可持续发展;在教研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更加及时、完整,教研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初见实效。

在检查幼儿园卫生保健及饮食安全工作中,各幼儿园能认真制订保健工作计划,保健工作的检查监督工作落实到位,园所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幼儿餐用具消毒情况执行良好,在膳食管理方面,幼儿园食谱制定比较科学合理,能做到伙食款专款专用,食堂能按食谱定量下料,按时做到膳食调查,且资料齐全。各幼儿园安全工作做得扎实、细致,滤布各项安全制度、安全措施、安全预案比较完善,资料齐全,安全监督检查及时,记录真实,食堂食品卫生监督情况良好,能按照《食品量化分级管理评估标准》执行操作。为幼儿创造了安全、健康的良好环境。

7.镇教育工作总结 篇七

1 农村留守儿童的特征

儿童阶段的孩子受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对亲人及周边人的模仿, 父母的言传身教起到关键作用, 老师的行为教导也对儿童影响较大。吉林省农村留守儿童既由于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环境和外界帮扶, 又没有相应的给以辅助, 留守儿童大多感到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父母外出前对父母依赖度越高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后, 其感情波动越大, 孤独感越强, 而随着年级的增长, 即以三年级为出发点, 之前孩子差距较少, 随着学业难度增加任务加重, 农村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相比, 父母在身边辅导的孩子成绩较好, 留守儿童出现了普遍的成绩下降 (见图1、表1) 。

数据来源:根据2011年实地调研

2 吉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

2.1 家庭教育问题凸显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 受监护人教育水平制约。吉林省农村儿童留守有三种主要监护类型:一种是单亲照顾, 即父母有一方留下来照顾孩子;一种是由亲戚朋友、老师等代理监护;还有一种是隔代照顾, 由父辈的老人照顾。这三种方式中, 吉林省农村留守儿童大多留给父辈老人, 即隔代监护。以家庭教育为起点的传统教育体系失去其了基础, 孩子人格发展出现不健全, 孤僻、叛逆甚至有严重心理障碍, 留守儿童的问题日益严峻。

2.2 学校教育问题严重

学校教育体制扭曲, 观念落后, 没有切实可行的指导及方案。教师本身的素质有限, 致使他们没有办法更多地去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单一的教学, 损伤了孩子上学的积极性, 也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引导, 孩子与老师之间的沟通障碍重重。由于吉林省的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留守儿童中的比例超过了1/3 (1) , 这一庞大的群体, 需要规模适中的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没有跟上, 其服务也欠缺:学校跟家长的联系较少, 没有及时反馈孩子在平日里的生活学习情况, 没有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 更没有考虑到儿童需要的特殊照顾。总之, 学校教育严重与现实情况脱节, 所面临的问题比较严峻。

2.3 制度保障力度不足

城乡二元结构壁垒, 及由户籍制度派生出来的一系列政策制度, 形成制度性障碍。同样, 吉林省由户籍制度派生出来的相关教育、医疗、住房、就业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其他一系列政策和制度, 形成了农村劳动力及其子女融入城市生活的强大的制度性障碍。城乡经济的差异, 使得流入城市的劳动力生活门槛变高, 在满足自己生活所需的条件下, 没有过多的资金供孩子使用, 孩子在城市中的生活就学都是其负担;外加财政方面资金补贴不足, 学校的运转及作为辅助的社区运转都存在困难, 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受教育阻碍重重。

3 吉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分析

3.1 家庭环境影响

吉林省农村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父母打短工, 离土不离乡, 大部分父母可以常常回到家中。但由于监护人教育水平差异, 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受到制约。调查显示, 永久镇的劳动力中监护人中88%的监护人只具有高中以下文化, 本身对教育的认识不够。在对代理监护人的调查中发现, 63.05%是留守儿童的祖辈, 文化素质较低。而农民的消耗仍停留在以基本生活消费为主导的层面。农民普遍仍不敢也没有能力去投资, 没有足够的经费去发展, 更没有能力改变孩子的教育现状提供较好的教育机会。

3.2 学校无力保障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吉林省农村办学条件目前在逐步改善, 但整体来说仍处于较低水平。经费紧张制约了学校的规模发展。根据吉林省实际情况 (2) , 由于农村人口比重较多, 留守儿童也容易大规模存在, 本可以采取集中管理, 方便学校对留守儿童统一的教育, 这样孩子间还不容易出现心理偏差, 更容易融入社会生活。但是, 由于经济能力有限, 学校没有办法扩张自己的教学规模, 再加上缺乏科学育人的理念, 大多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负责人教育意识偏颇, 艰苦的办学条件让农村院校留不住素质较高的老师, 等等因素进一步影响办学的质量, 低下的教育能力无法适应当前教育的新形势, 学校发展受限。

3.3 社会大环境作用

就吉林省实际而言, 政府忽略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经费问题, 没有财政的后援, 缺乏专项资金,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凸显。农村基层政府在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关注上缺乏认识, 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帮助的社会机构太少, 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不明显。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的外在环境空间狭小, 大多受周围亲朋的影响。而农村大多老弱妇孺难以从事繁重农活, 就靠打牌消遣时间。留守儿童长期耳濡目染, 在没有丰富多样的诸如文化宫、图书馆等有益儿童身心发展的娱乐设施的情况下, 容易沉迷电子游戏、网吧。久而久之, 一些孩子甚至染上恶习, 赌博、打架、闹事, 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4 解决吉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

4.1 政府主导, 保障制度环境

吉林省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 做好留守儿童的领导部署工作, 确实保障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的正常展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从资金方面对留守儿童给予帮助, 同时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资助制度, 使各级单位在行使权力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根据自身实际, 加大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建设的投入, 并以村民自愿捐献援助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献援助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基金, 使得农村基层社会组织能够维持资金的运转;政府还应加快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保障就业环境的平稳健康的发展, 从而促进经济繁荣, 为留守儿童的教育提供后续保障。

4.2 发挥社区功能

建立并完善农村社区教育及监护体系, 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吉林省的农村, 社区间的邻居都有很多年交情, 亲密的邻里关系, 让社区对管辖范围内的留守儿童家庭情况及其父母情况都很了解, 为社区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奠定基础。根据实际, 可以发动当地农村的共青团、妇联等政府部门整合乡镇、村庄的资源, 推动建立农村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咨询指导站。号召社会群众、志愿者担当“代理监护人”, 还可以开展一些集体娱乐活动, 如带领留守儿童一起, 孤寡老人, 帮居民做些农活等。

4.3 学校教育多方面入手

吉林省是一个教育大省, 农村院校应向城市院校多多学习, 借鉴经验共享城市资源, 摆脱以往的旧理念, 以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尤其是对留守儿童的素质教育, 不论是学校大环境, 还是老师对其的教育关怀都应具有针对性, 加大关怀力度。学校还需要结合当地政府部门做好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对周边的电子游戏厅和网吧等经营场所进行监控, 让不法经营者没有空子可钻。在学校周围设定点交通岗, 与派出所及社区联合, 学生上下课及交通高峰期进行维护交通秩序, 避免意外的发生, 保障校园周围安全。

4.4 加强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起来, 才能更好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的父母和代理监护人应积极配合学校, 主动与老师沟通, 保障孩子的教育质量, 及时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代理监护人在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时, 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教育孩子的技巧;也应多与学校沟通、多与孩子沟通、多与在外家长沟通;而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使得农民外出打工不会离家太远, 父母常回家陪陪孩子才是根本, 可以设置城镇直通车, 给农村劳动力提供回家的便利, 让家长更多地与孩子进行互动。

5 结论

吉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父母在“离土不离乡”转移模式下仍普遍存在家庭教育缺位现象, 本文剖析了该现象及其他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包括保障制度环境, 加大政府关注的力度;发挥社会功能, 提升留守儿童素质;加强交流、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配合学校教育等。希望通过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几个方面的合力, 尤其是家庭教育的重视和回归, 有效地解决吉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1]科恩.教育经济学[M].王玉昆, 等, 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2]黄祖辉, 许昆鹏.农村劳动力及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与对策[J].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6 (4) :9-15.

[3]曹春华.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状况分析研究[J].教育探索与实践, 2007 (5) :73-74.

8.镇教育工作总结 篇八

关键词 马蹄;氮磷钾;配比;微调

中图分类号:S645.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0.004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年全国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办农〔2013〕7号)《自治区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13年广西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实施方案的通知》(桂农业办发〔2013〕41号)的精神以及《自治区测土配方施肥办公室关于落实2013年第二批田间试验的通知》要求,在原马蹄施肥配方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配方,按照荔浦县农业局土肥站的要求,花篢镇农业服务中心进行了马蹄肥料配方校正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1.1 处理设置

在马蹄肥料配方(N∶P2O5∶K2O=18∶8∶19)基础上微调设计5个处理,即处理1:空白区(不施任何肥料);处理2:对照区(配方区);处理3:减钾区;处理4:减氮区;处理5:减磷区。每处理设一个小区,小区面积20 m2(3.0 m×6.67 m),插值规格按行株距

0.4 m×0.5 m,每蔸插1株,每小区插98蔸(7×14)。重复3次,重复内在田间排列时,采取完全随机区组式排列。

1.1.2 用量设计

试验设置氮、磷、钾用量与配比(见表1)。

1.2 供试材料

试验于2013年7-12月在花篢镇花篢社区马头屯,土属是洪积母质潴育水稻土,沙泥田实施,供试土壤的pH 4.92,含有有机质2.33 g/kg、全氮1.45 mg/kg、有效磷51.2 mg/kg、速效钾74 mg/kg、有效铁164 mg/kg、有效锰15.05 mg/kg、有效铜2.77 mg/kg和有效锌2.7 mg/kg。

供试品种为桂蹄2号二代组培苗,肥料品种为尿素(N=46%)、鹿寨产钙镁磷肥(P2O5=12%)、新疆罗布泊产硫酸钾(K2O=50%)。肥料的用法与用量:基肥为30%氮肥、100%磷肥;分蘖分株肥为35%氮肥、30%钾肥;球茎膨大肥为20%氮肥、20%钾肥;促球肥为15%氮肥、50%钾肥。

1.3 样品采集与调查分析

试验前采集耕层混合样、土壤测定采用常规法分析,Excel软件和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理分析,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產量差异分析

对试验处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F=29.58>F0.053.84)(表2),说明在原配方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用量后,对马蹄产量有影响,可通过寻优组合,进一步优化马蹄施肥配方。

2.2 二次多项数理分析

对马蹄产量(Y)与氮磷钾施用量(分别用X1、X2、X3表示)进行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其回归方程为Y=1688.61-17.65X22+0.064X1X3+16.99X2X3[F=608.73 Df=3.1r=0.998 9]。方程不拟合,表明马蹄球茎产量与氮、磷、钾三因素间交互作用的相关性较差。但以其回归方程计算最高指标时各个因素组合量为:最高产量

3 430.67 kg/667 m2,相对应的N、P2O5、K2O施用量分别是13.2 kg/667 m2、8 kg/667 m2、21 kg/667 m2。

2.3 单因素数理分析

用一元二次回归通用公式(y=ax2+bx+c)及边际效应自变量x的边际效应等于零(b+2ax=0)和自变量xj(j=1,2,3....)的边际效应等于投入价格与产出价格比(b+2ax=Px/Py),建立方程计算最高产量与最高施肥量,最佳产量与最佳施肥量。

2.3.1 氮素效应数学模型

根据表3氮肥用量与产量数据绘制一元二次回归趋势图,如图1所示,其回归方程是:

y=-11.912x2+295.44x+1690.1,R2=0.986

通过回归方程计算最高施氮量(x高)与最高产量(y高):

b+2ax=295.44+2×(-11.912)x=0

得出最高施氮量是12.4 kg/667 m2,最高产量是

3 522.0 kg/667 m2。

计算最佳氮量(x佳)与最佳产量(y佳):

b+2ax=2.232(Px/Py)=295.44+2×(-11.912)x

得出最佳施氮量是12.31 kg/667 m2,最佳产量是3521.9 kg/667 m2。

2.3.2 磷素效应数学模型

磷肥用量与产量的回归趋势如图2所示,其回归方程是:y=-18.052x2+328.69x+1688.9,R2=0.917 9。

通过回归方程计算最高施磷量(x高)与最高产量

(y高):b+2ax=328.69+2×(-18.052)x=0,得出最高施磷量是9.1 kg/667 m2,最高产量是3 195.9 kg/667 m2。

计算最佳磷量(x佳)与最佳产量(y佳):

b+2ax=1.668(Px/Py)=328.69+2×(-18.052)x

得出最佳施磷量是9.1 kg/667 m2,最佳产量是

3 185.0 kg/667 m2。

2.3.3 钾素效应数学模型

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施钾量的增加产量逐渐增加,其回归方程是Y=3.2568x2+13.338x+1689.3,R2=0.9905,该方程二次项系数为正,散点图呈U型,计算最高产量、施肥量等时没有切点,钾用量设尚未达到最高产量的最佳施肥量。

通过回归方程计算最高施磷量(x高)与最高产量(y高):

b+2ax=13.339+2×3.256x=0

得出最高施钾量是-2.0 kg/667 m2,最高产量是

1 675.7 kg/667 m2。

计算最佳钾量(x佳)与最佳产量(y佳):

b+2ax=3.714(Px/Py)=13.339+2×3.256x

得出最佳施钾量是-1.5 kg/667 m2,最佳产量是

1 694.6 kg/667 m2。

3 效益分析

表4结果看出,在原化肥用量与配方基础上进行微调,经方差分析产量差异性显著,从经济效益分析减磷区、减钾区产投比降低、减钾区减收862.78元/667 m2,减幅10.05%,减磷区减收488.50元/667 m2,减幅5.69%,减氮区增收645.13元/667 m2,增幅7.52%。

4 讨论与结论

4.1 配方调整

在原氮磷钾肥用量与配方基础上进行微调对马蹄产量产生影响,用一元二次方程和三元二次方程相结合进行寻优组合后,氮素寻优最佳产量3 522 kg/667 m2,施氮量12.3 kg/667 m2,磷素寻优最佳产量3 185 kg/667 m2,施磷量9.1 kg/667 m2。钾素寻优最佳产量1 577.2 kg/667 m2,

施钾量为负值不宜采用。由此判断不必要对原配方进行微调。

4.2 经济效益

进行氮磷钾微调处理其经济效益,减氮区每667 m2增产量233.4 kg,每667 m2增收645.13元;减钾区每667 m2

减产量311.1 kg,每667 m2减收862.78元;减磷区每667 m2

減产量177.8 kg,每667 m2减收488.5元,减钾区与原配方区差异显著,调整钾肥原配方会产生负效益,不对配方进行调整。

4.3 结论

通过微调马蹄县域施肥指标配方方案(N∶P2O5∶K2O=18∶8∶19),不作优化调整。

9.镇教育工作年终总结会议上讲话 篇九

在镇教育工作年终总结会议上的讲话 李志良

尊重的熊振球副镇长,同志们:

根据会议的安排,现在由我来小结 2018 年全镇教育工作情况,提出 2019 年工作思路及部署寒假期间有关工作。

?

1、3 防标准化建设工作 为进 1 步提升高埗镇学校的安全防范水平,确保 3 防标准化建设工作按时高质完成。9 月 20 日下午,镇教育办与公安分局联合召开了高埗镇学校主要出入口 3 防标准化建设工作会议。熊振球副镇长最后就落实学校、幼儿园主要出入口 3 防标准化建设工作提出要求,希望各学校、幼儿园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学校主要出入口 3 防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抓“严”抓“实”,积极推动全镇学校主要出入口 3 防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校园安全防范水平。到目前截止,3 防工作至 2018 年 12 月共验收了 24 所学校和幼儿园,完成率达 73%,还有 9 所没有完成。

?

2、燃气热水器专项整治工作 我镇教育系统高度重视以避免 1氧化碳中毒为重点的冬季安全工作。在 2019 年 1 月 3 日组织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布置了防范工作的要求。要求各学校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组织展开有针对性的预防安全排查,消除各类隐患。加大宣扬教育力度,提高家长安全防范意识,坚决抑止类似安全事故再次产生。为进 1 步做好燃气热水器专项整治工作,教育办展开燃气热水器专项督导检查,分 5 个小组共 14 人次检查了 33 所学校和幼儿园的学生宿舍和教师宿舍,其中发现 9 家学校和幼儿园的教师宿舍有使用直排式热水器,整改了 9 家,共撤除了 41 台直排式热水器,整改率百分之百。

?

10.镇教育工作总结 篇十

2010年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教育局的具体指导下,凉水镇教育办公室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县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和《柳河县教育局2010年工作要点》,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巩固和扩大教育成果,进一步夯实教育基础,不断提升教育内涵。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构建科学和谐的现代教育体系。加大“五大培训”力度,为全镇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服务,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凉水镇2010年成人、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倡导“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精神,加强教师职业理念和职业信念教育,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为契机,加大对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违反师德师风行为的查处力度,规范教师从教行为。

2、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育水平。全体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干训学习,不断“充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原则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强化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在丰富学校物质文化构建美丽校园的基础上,以“校风、学风、教风”为载体,构建符合学校特点的制度文化,管理文化,育人文化,以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来影响和激励广大师生,以良好的校园文化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4、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办好家长学校,突出法制副校长和校外活动实践基地作用,形成校内外合力育人的新局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学校德育工作内容。

5、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切实

加强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和传染病防控工作,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6、全面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全面做好信访工作。加大净化网络工作力度,深入推进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继续开展“和谐校园”和“无邪教校园”创建活动,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演练,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突出抓好学生乘车安全,确保校园安全零事故。

7、加大中小学的投资力度,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新建校舍1521平方米,投资20万元改造中心校锅炉。年内为教师体检1次,为教师每人承担200元的大病医疗保险。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人人关心教育的良好风气。

8、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加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深入推进校本考研,打造特色学校和远程教育特色。

9、小学入学率达100%,中学升学率达98%。

10、加强“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完成成职教科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普及型实用技术培训5750人次,新户主培训545人,绿色证书培训136人,劳动力转移培训240人,阳光工程培训280人,全年无复盲人员。示范户180户。

总之,一年来,凉水镇的成人、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一是教师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二是农民培训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工作力度,攻坚克难,发扬成绩,改正不足,创新工作,加大“三教统筹”力度,把我镇的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凉水镇人民政府

11.镇教育工作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监督和管理  经管人员  乡镇  新形势

乡镇经管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基本方针、政策的关键一环。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村形式的不断转变,加强乡镇经管人员工作监督和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了促进农村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性课题[1]。因此,对如何加强乡镇经管人员工作的监督和管理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乡镇经管人员工作的现状

(一)经管队伍薄弱

我国农村经济的腾飞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乡镇经管人员的工作范畴。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乡镇经管人员的日常工作涵盖了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调解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服务和管理土地流转问题以及国家有关三农政策的落实等方方面面。然而,乡镇经管站却面临着工作量大、工作人员少,工作量与工作人员数量严重不相符的困境。这对乡镇经管人员整体工作的协调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二)经管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

乡镇经管人员流动性导致经管工作缺少连续性和稳定性,极大地降低了乡镇经管工作的效率[2]。造成乡镇经管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有些乡镇按照经管工作的缓急和多少来随意地调动经管人员;另一方面则是一些经管工作人员的转职或提升,从而造成了经管人员的流动性较大。

(三)管理模式与经管工作的开展不协调

一直以来,乡镇经管人员的管理工作都是由县农业局和乡镇党委政府共同负责的,其中,县农业局主要负责经管人员业务职称的晋级和业务工作的指导等工作,而乡镇党委政府的职责是安排经管人员的日常工作、配备和调整。由于经管人员的调动完全掌握在乡镇党委政府的手中,因此,当村级利益与政策间存在冲突时,经管工作的开展通常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管辖区的影响和干扰,导致矛盾和纠纷很难得到公正、有效地处理和解决。

(四)部分经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有些经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专业素质以及政策水平等方面比较低,无法满足现阶段乡镇经管工作开展和发展的需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经费紧张,使得有关经管人员没有得到有效的业务培训,最终导致经管人员所掌握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乡镇经管工作的要求。

二、加强新形势下乡镇经管工作监督和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乡镇经管队伍领导

新形势下的乡镇经管工作主要涉及管理学、经济学和科学技术三大板块,具有复杂性高、政策性强和涉及范围广等新特点,从而为农村各项工作的稳健推进提供了保障。在农村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经济腾飞的推动下,乡镇经管工作的任务日益加重、责任日益加大,在确保党的农村政策的真正、有效落实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乡镇党委政府应该提高对经管工作的认识,加强乡镇经管队伍领导,对经管工作亲自过问、协调和监督,为经管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确保经管工作在农村工作中作用的最大化发挥。

(二)优化经管队伍结构,增强经管队伍的稳定性

第一,明确现有经管人员的责任,尽可能地避免经管人员“一人多职”的现象,从而使其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经管工作当中去,实现经管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第二,做好对经管工作人员的考察和监督工作,所有即将进入经管部门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县农业局业务培训后方可上岗。第三,鼓励具有相关经管知识的大学生投入经管工作中,这样一来不仅有效地提高了乡镇经管工作的质量、效率和专业性,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得到解决。

(三)保持财力支持,加强专业培训

乡镇经管人员在维护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确保农村基本政策有效落实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县财政应该给予乡镇经管部门以有力的财力支持。不仅如此,还应该定期地对乡镇经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更新其专业知识,使其专业知识满足当前经管工作发展的需要,并且还要加强经管人员职业素质的培养,从而使经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地提升。

总而言之,目前乡镇经管工作中的很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面对新形势,县財政、县农业局、乡镇党委政府、乡镇经管部门应该加强配合、共同努力,将乡镇经管部门建设成为一支真正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于香芝.加强新形势下乡镇经管人员工作监督和管理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5(20):47-47.

[2]范向英.加强新形势下乡镇经管站人员工作监督和管理的探讨与思考[J].新农村:黑龙江,2013(08):84-84.

12.安砂镇林权换证工作探讨 篇十二

关键词:林权证,林权换证,林权制度改革

1 引言

林权证是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唯一的法律凭证。搞好林地林权登记换发证工作, 对于巩固林权证的法律地位, 维护林权证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维护森林、林木、林地所有者或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调动广大林农和社会各界造林护林的积极性都具有重要意义。林权换证有利于明晰森林、林木、林地产权, 规范森林资产的依法流转;有利于维护农村稳定, 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持续发展, 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对此许多专家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2,3,4,5,6,7]。安砂镇政府高度重视, 加强领导, 精心组织部署, 保质保量全面完成林地林权登记换发证的工作任务。笔者自参加林权换发证工作以来, 参加了最基层的林权换发证宣传、外业调查核实、内业资料审查、存档及发证各项工作。现就安砂镇林权换发证工作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2 基本情况

安砂镇位于永安市西北部, 距市区43km, 东与永安市曹远镇相邻, 南与永安市曹远镇、洪田镇接壤, 西与永安市罗坊乡、清流县交界, 北至清流县、明溪县、永安市大湖镇乡。辖区国土面积294.9km2, 有19个村民委员会、86个自然村、123个村民小组、3553户、13752人, 全镇有林地面积346665亩, 其中国家重点公益林99566亩, 商品林247099亩, 森林覆盖率达89.7%。

3 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主要做法

3.1 试点

2004年上半年, 镇林改组工作人员在安砂镇安砂村委会开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完成集体林股权到户面积16440亩, 完成确权换证16440亩, 通过“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措施的落实, 初步实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 起到了示范作用。

2004年10月全市召开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动员大会后, 镇政府及时成立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机构, 吃透林改政策, 合理编制工作流程, 并于2004年11月召开全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动员会。11月底19个村民委员会分别成立林改领导机构, 并开始了扎实的改革行动。举全镇各级之力, 克服了林改资金、技术力量不足和历史遗留问题多的困难, 统一思想、周密部署、狠抓落实, 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乡督导组, 以镇宣传统战委员 (分管林业) 领导为林改办主任、林业站全员参与, 形成了党政一把手抓林改负总责, 分管领导具体抓, 层层签订责任状强化责任人的职责, 切实加强领导, 组建了一支素质过硬、纪律严明、管理有序、运转高效的林改工作队伍, 抽调人员时, 在全镇各机关站所包村干部中做到“硬抽人、抽硬人、强抽人、抽强人”的措施, 力求把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作风扎实的年富力强的机关干部派驻到第一线。同时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请销假审批制度, 配合好全镇下派的林改工作队和村委会两委班子, 指导好、引导好、把握好、开展好各村民小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各项工作, 并坚持按上级提出的“时间服从于质量”的要求。严把质量关, 镇党委政府要求各村委会林改工作“不看过程, 只看结果”的通牒令, 加强领导、督导、指导, 确保此项工作有序、稳步、高效的顺利开展。

3.2 宣传到位

通过各级开展的林改政策宣传业务培训, 加大全镇林改宣传力度, 通过召开群众会、户主会、党员会和各村民小组骨干分子及有威望的老干部等各界人士参与的林改动员会。利用广播宣传、简报发行、标语书写、致林农的公开信、入户走访、出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宣传整个林改的目的、意义、范围、内容、把握的基本原则。在林改期间, 全镇共下发林改政策解答宣传资料6000余份, 书写标语380条, 出黑榜报20期, 发放林改宣传磁带19盘。在宣传发动上, 做到了加大力度, 推进深度和广度, 不留死角, 使林改工作走入农家, 家喻户晓, 形成全镇上下人人知林改、议林改, 积极参与林改的良好氛围。

3.3 措施到位

根据市里的林改要求及相关的政策解答, 在市督导组的精心指导、督导下, 结合该镇乡情、村情、林情的实际, 因地制宜, 不搞一刀切, 做到了改革的程序、方法、内容、结果四公开, 并引导群众走一村一策、一组一策、一山一策, 做到主体改革措施明确、政策明确、范围、内容明确、奖惩措施明确, 目标、责任、时间明确。

3.4 责任落实

建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主要负责人联系挂钩改革的工作制度, 党政班子成员挂钩联系指导工作制度, 分别与各村委会总支书记、各林改领导组成员签订责任状, 形成了三级书记抓林改责任制度, 并与村委会两委班子换届及提拔任用直接挂钩。

3.5 依靠群众

改革方案的制定, 重大事项的决策, 都由村民多次讨论并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2/3以上通过后才能实施, 尊重了民意, 合乎了民情, 体现了民主, 实现了平稳改革, 取得了成效, 为该镇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基础。这项改革, 既符合上级的要求, 又符合林业大镇的实际, 是一项务实之举、惠民之举, 合乎民意, 深得民心, 实现绿色经济强乡的目标, 就必须把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打牢。改革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是农村改革的延伸, 是林业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突破和重大调整, 是发展林业、繁荣林区、富裕林农的必然选择, 是构建该镇林农增收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 是破解当前制约林业发展的难题, 是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镇党委紧紧围绕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抓住改革的关键和重点, 研究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加大工作力度, 加快工作进度, 坚定不移地把改革推向前进。

4 改革措施分析

4.1 摸清林业体制改革基数, 制定可行方案

该镇以1982年林权证为主要依据进行摸底调查, 由于当时工作粗放, 底数不清, 导致目前资料查找难的情况, 通过广泛发动群众查找自家的两山依据及组织出面到县档案局查找, 并完成公示, 摸清了全镇改革面积及人口数目。各村民委员会积极组织引导各村民小组召开村民组长会、党员会、群众会、户主会, 制定本村组切实可行的林改方案, 并经2/3以上的村民代表及群众同意, 逐级上报审批, 根据批准的方案进行分类指导。并认真根据《森林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制定村规民约及管理方案和分配方案。又如有的村委会由于1982、1983年两山到户时工作粗放, 工作不到位、不具体, 导致四至不明确, 底子不清, 自留山、责任山存在着有山无证、有证无山、证证重叠等历史问题, 加之近20多年来的管理体制责、权、利不明, 尤其是处置权和收益权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林农管护积极性不高, 集体林区造林难、护林难、防火难、科技兴林难, 人地矛盾突出, 农林矛盾锐化, 干群关系处理难等一系列困扰林业发展的难题仍然突出, 严重制约着该镇林业又好又快地发展。该镇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区乡, 又是一个农业大镇, 也是一个林业大镇, 90%以上人口生活的农村, 87.9%的为林业用地, 森林、林地是农业农村农民重要的生产资料。实现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重塑林农经营主体地位, 激活机制、盘活资源。在制定方案时, 重点把握两个原则:一是确保农民得实惠, 二是确保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是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林业直接关系到全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是维持生存生计的根本和增收致富的重要门路。通过这次林改, 实现还山于民, 使全镇广大林农真正成为集体山林的主人, 让林农敢于投入、舍得投入, 敢于造林, 大胆护林, 依靠政策最终使群众真正得到林业资源给予的实惠, 使之成为德政之举的民心工程。确保生态受保护。镇党委政府加强领导, 认识到位, 坚守一条底线, 推进改革, 决不牺牲生态环境, 更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 把管护森林资源与农民自身利益直接挂钩, 变部门管林业为全民保生存, 变少数人管理为全民护林。深知如果考虑不周, 把握不好、防范不力, 在改革中也可能造成一些不利影响。教育全镇广大林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引以为戒。另外我镇在制定科学的改革方案时, 认真组织力量, 开展调查研究, 摸清集体山林的基本现状和经营管理状况, 了解群众对改革的想法和意愿, 依靠群众确定林改的区域和界限, 认真区划各类林地、两类林及其林种起源, 依据全镇的乡情民意和村情林情, 本着最大力度保护森林生态, 最大限度保护林农利益的原则, 把集体利益与林农利益、尊重历史与现实发展、统一部署与分类指导、群众意愿与规范操作、加强管理与放活经营很好地兼顾起来, 合理科学地制定林改实施方案。

4.2 认真调处各类林权纠纷

充分发挥矛盾调处中心的职能作用是抓好林改工作的必要条件。在林改期间, 有的村委会, 林地界限不清, 林木权属不明, 林权纠纷不断的问题十分突出, 矛盾十分尖锐, 如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调处和化解, 将势必影响改革的进程, 农村的稳定乃至社会的和谐。处理好林权纠纷是这次林改中不能回避和必须迈过的一道坎。针对这一情况, 镇林改办及时制定矛盾纠纷分级调处责任制度, 实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 并把要求下发到各村委会, 随着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 各村委会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各种矛盾纠纷大量显现出来。镇党委充分发挥矛盾调处中心的作用, 本着“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 按照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依法依规的要求, 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 充分发挥人民调解、民间组织和老党员老干部和村组干部的作用, 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深入细致地做好调处工作, 做到户与户纠纷不出组, 组与组纠纷不出村, 村与村纠纷不出乡, 对历史遗留问题认真查找历史凭证, 认真踏勘争议林地, 认真咨询历史证人, 认真分析纠纷原因, 认真听取不同意见, 依照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做到各方满意, 不留后患。全镇发生矛盾纠纷11起, 纠纷面积890亩, 使这些问题和矛盾基本上都得到妥善解决。

4.3 严格规范操作, 保证林改健康有序开展

镇党委政府在2003年12月林改动员会上, 邓庆润镇长从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到改革的主体范围、主要内容、政策措施、方法步骤和组织领导等, 都全面而系统地提出了明确要求, 镇党委政府在12月全镇林改动员会上, 镇党委书记要求各村委会务必在林改工作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操作中, 要原原本本贯彻、认认真真执行, 规规范范操作, 切实做到改革不走过场, 符合农民意愿, 生态受到保护, 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一要注意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对改革方案及重大事项必须经过村民民主决策后实施, 做到程序、方法、内容、结果“四公开”。二要吸取“三定”时工作不到位、管理粗放的教训, 内外业人员要高度负责, 做到相关资料完整, 做到记载的地块、地类、面积和四至界线“四统一”。三要认真细致做好确权发证工作, 做到实际面积、承包合同、林权证面积和承包经营登记薄“四相符”, 承包面积、承包位置、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林地标注“五到户”, 让农民吃下“定心丸”。

全镇林业用地面积388978亩, 其中:国家重点公益林99566亩, 商品林289412亩, 应确权面积388978亩, 已确权面积388978亩, 确权户数2650户, 确权宗地数1966余宗, 确权率达100%, 均山到户面积103108亩, 集体商品林均山到户面积103108亩。申请核发林权证户数2720户, 面积368338余亩, 宗地1966余宗, 核发林权证756本, 制证、发证工作于2004年5月30日全面结束。

4.4 加强档案痕迹管理, 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

我镇党委从林改动员会开始, 一直把档案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要求镇林改办及19个村民委员会指定专人负责有关林改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集中档案管理员再次进行自查、整改、归档, 将该档案变为历史资料依据永久保存。为镇林业改革的档案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取经验分析

5.1 加强领导, 组织保障是前提

为全面推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镇宣传统战委员 (分管林业领导) 为林改办主任的领导机构, 做到六到位 (即:组织保障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责任到位、业务培训到位、宣传发动到位) 确保林改工作顺利开展。

5.2 领导重视, 认识到位是关键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将林改工作放到站略的高度, 摆在议事日程, 保持思想上、行动上的高度一致, 创新工作机制, 激励奖惩机制, 做到身体力行, 亲自督导指导林改, 为林改工作的成功提供有力的保障。

5.3 依靠群众, 机制创新是基础

群众是改革的主体, 同时也是改革的最大受益者。镇党委在林改中, 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 按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森林法》的规定, 由村民自主决定林改方案, 从而使林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5.4 试点先行, 调查摸底是根本

林改工作在2个村委会中进行调查摸底, 根据各村委会的村情、组情、林情, 各村委会采取先行试点、先易后难、全面铺开的方式进行。确保了林权换发证的顺利进行。

5.5 保证质量, 规范操作是核心

质量是林改的生命。在林改工作中, 严格坚持时间服从质量, 进度服从质量, 为确保林改工作质量, 结合各乡实际, 认真组织开展“回头看”工作, 对照业务技术操作规程及相关的规定进行自检自查, 做到时间、进度和质量的协调统一。

5.6 严格程序, 依法办事是前提

这次改革的主要依据是《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森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各村委会及工作队员严格按程序依法办事, 确保了林权改革, 依法依规健康稳步推进。

5.7 强化服务, 明确责任是核心

这次林权改革换证是为全乡人民谋利的一件大事, 区镇工作队员认真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严格要求自己, 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整个林改工作, 强化服务意识, 增强组织观念, 明确责任,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全身心投入林改工作之中。

5.8 公平、公正、公开是保障

镇林改办、村委会及其工作人员, 严格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开展林业工作, 坚持“三公开、四公示、六签名”的原则, 充分尊重民意, 顺民心, 妥善处理林改中出现的各种纠纷和问题, 确保林改工作的顺利推进。

6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6.1 存在的问题

全镇的林改工作在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 也清醒地看到林改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领导认识还不够到位, 存在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缺乏顾全大局意识, 有的村委会干部对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够, 缺乏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存在着“三怕”思想, 怕乱、怕花时间、怕花钱, 存在着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二是一些村委会保障措施不力, 组织机构不健全, 林改工作经费不足及挪用仅有的经费用于其他支出, 严重影响了林改的进度和质量。对林改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思路不清晰、办法不多。由于19个村委会改革工作发展不平衡, 有的均山到户工作难以开展, 确权到户率达不到要求。三是有的群众对林改的认识不足、不到位, 参与林改的积极性不高, 只注重耕田耕地, 不注重耕山管理, 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没有理顺, 缺乏长远意识。

6.2 几点建议

一是在林改确权换证后, 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坚持维护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因地制宜地制定配套改革措施及方案, 出台相关的惠民优惠政策, 巩固主体改革成果。二是党政一把手抓林业、抓生存, 注重生态环境建设, 改善山区农民的生存环境, 关注林业发展, 关注林农经济增收、生产发展, 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关系, 做到既要“绿水清山”, 又要“金山银山”的理念与思路思路。在山区, 不抓生态建设就会迷失方向, 不抓产业发展就会丧失活力, 继续坚持“保护优先, 开发有序”的原则, 严格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 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 立足当地资源, 壮大山区经济。三是积极探索, 加强和改进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方式, 建立有利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四是继续加强林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健全森林资源保护的各项规章制度, 尤其是要抓好村规民约的制定, 提高村民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水平。五是要引导农民自发成立民间护林组织, 完善森林灾害应急反应机制和群防群治服务网络。六是妥善处理集体公益建设与森林林地使用审批管理保护的关系。七是加强基层林业站基础设施建设及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制度, 确保资金投入。

7结语

林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到圆满结束, 首先是领导重视、思想统一、认识到位、机构健全、措施有力;其次因地制宜, 方法得当, 宣传到位, 群众参与, 上下配合, 通过林改基本实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 还山于民、还权于民、还利于民。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生态、经济、社会进一步得到协调发展, 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 林区社会治安稳定, 农业、农村、农民“三农”工作更进一步的和谐发展, 全镇群众爱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意识进一步增强。通过林改, 林农守好自己的山, 看好自己的林的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 林农发现自己的林地被开垦, 林木被砍伐及时向林业部门举报, 林业站加大巡山巡查力度, 做到林改与保护资源两不误。有效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秩序, 有力地促进了全镇林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士斌.从集体林改革看基层政府[J].科技信息, 2009 (18) :319~320.

[2]魏香君, 吴宝军, 卢秉文, 等.凤城市林权证登记发证工作经验介绍[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1, 34 (3) :110~112.

[3]刘可欣, 邰永志.关于林权证管理的一些思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0 (8) :57.

[4]李庆.关于林权证维权的调查及建议[J].林业经济, 2006 (8) :28~29.

[5]杜江, 苑春玲, 姚永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林权证发放工作流程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3) :256~258.

[6]孙秀梅, 肖国林, 朱熊, 等.江苏泰兴市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几点经验[J].绿色中国, 2005 (6) :63.

上一篇:科目英语下一篇:餐厅营销八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