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体育的课程改革

2024-10-05

论小学体育的课程改革(精选10篇)

1.论小学体育的课程改革 篇一

论文摘要:体育教师教学行为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口头语言、体态语言、情绪和仅表等教学行为表现的改革创新,对有效地调控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高效省时地完成休育教学的目的任务起着重要作用。

1体育教师教学行为概念及作用

体育教师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的所采取的行动和活动,主要包括教学方法手段、口头语言、体态语言、情绪和仪表等行为表现。

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师起主导性作用,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教学气氛和效果,可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探求和应答行为反应的产生,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地说,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教学行为,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学生产生相应的行为反应。要确保教学活动和谐、正常地进行和建立、维持最佳的师生关系,最主要的是依赖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教学活动和自身行为表现的调控。为了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高效调控性,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必须在继承批判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改进、创新教学行为,使之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进师生情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这样有利于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递,有利于学生快速、准确地获取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确保寓教于乐,加快教学进程,高效省时地完成教学任务。

2体育教师各种教学行为在教学实践中的改革创新实施分析

2.1教师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

体育教学手段是教师在教学中,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式、途径和手段的总称。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段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不断改革创新,合理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手段,使教学任务得以高效省时地顺利完成。

2.1.1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行为互动统一

体育教学活动是由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共同构成的,师生行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这有机的行为互动关系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起主导作用。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主动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去协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行为关系,积极影响和诱导学生对教师教学行为产生相应反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营造一种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我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1.2教学手段创新的表现程度要适中

体育教学中,教师采用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会引起学生各式各样的行为反应,既有积极、合作的行为表现,又有消极、抑制的行为表现,不是每一种教法都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正强化。教师的教学手段表现激励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学生的否认和负强化。因此,体育教师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才能使学生产生良性的行为反应,并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正强化,从而有效地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2.1.3教学手段创新要灵活多样体育教学中,教师采用教学手段应结合社会和个体的需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能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新异刺激,激发学生的探求心理,对提高学生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求知欲是非常有益的。总之,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是提高学生兴趣,发展个性,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有效途径。

2.1.4教学手段创新要正确、主动、积极

体育教学中,学生渴望学到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真诚希望得到教师正确、耐心、仔细的指导和帮助。积极主动的教学手段是激励学生产生期望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最佳方式。科学正确有效的教学手段会大大加快教学进程,使学生少走弯路,能起到“省时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2.2教师语言教学行为的改革创新

体育教师语言教学行为,是教师运用最广最多的一种基本教学行为,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主要分为讲解、口令、指示、纠正、评价等。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行为不断地向学生输入各种教学方法、内容、要领及纠正、帮助、保护等信息,并通过学生练习信息反馈,再用语言行为调节指导学生练习,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因此,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改革创新并合理运用教学语言行为,对高效省时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起着极为重要作用。

2.2.1教学语言的创新要通俗易懂、精炼准确

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实用丰富的知识性教学语言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形象的比喻和精炼准确的教学口诀能使学生在大脑中迅速建立正确完整的技术动作表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改革创新和合理运用教学语言时,一定要做到通俗易懂、精炼准确,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

2.2.2教学语言的创新要有强烈的责任性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要从教师的教学语言中获得知识和技术动作要领,了解存在的间题及纠正方法。因此,要求教师要对自己教学中说出的每句话负责,杜绝空话、废话,尤其对学生的评价要实事求是,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语言有真实感和信任感,从而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

2.2.3教学语言的创新要有技巧性、艺术性

学生是教师教学语言行为的被控受体,教师巧妙艺术地运用教学语言可以避免师生之间的矛盾。偏激的教学语言会直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会影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过分地赞扬,可使学生骄傲自满;过多表述,会使学生厌烦;不注意场合的批评,可能造成学生心理压力。这些不适宜的语言行为,都将会导致教学失败。相反,如果在教学中,看到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采用技巧性语言去纠正、指导学生,学生会从心底里虚心乐意接受教师的语言信息。当学生在练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采用积极耐心的鼓励性语言给予帮助,以强化激励学生克服困难的学习期望。有效艺术性的口头语言评价,可使学生愉快地了解自身的学习现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2.3教师教学体态语言的改革创新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体态语言主要表现为技术示范动作和身体各部位动作,主要包擂技术示范动作、手势、足势和眼神等行为。体态语言是体育教师特有的一种教学表达方式,其特点是逼真地描述教学内容特征,具有简便、生动、形象、清晰等优势,是其它任何教学行为所无法替代的。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熟练、优美、规范的体态行为表现,对学生建立完整清晰的运动表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3.1教师的动作示范要准确熟练、优美大方,并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动作示范行为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重要手段。在学习掌握运动技术技能的过程中,依靠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教师运用准确熟练、优美自如、舒展大方的动作示范行为,可使学生通过视觉感知动作的形成过程,并在大脑中建立形成完整清晰的运动表象。正确优美的动作示范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积极地模仿教师示范动作进行练习。教学动作示范行为分为:完整和分解动作示范、快节奏和慢节奏动作示范、近距离和远距离动作示范、正面、侧面、背面和镜面动作示范等。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动作示范的正确性、优美性、节奏性及完整、分解、方位、方向选择运用是否合理、恰当,对学生建立正确清晰的运动表象,学习掌握技术动作以及提高教学质量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在进行动作示范时,还应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对象而灵活选用,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完整、清晰的动作表象,达到最佳的动作示范效果。

2.3.2教师教学中手势、足势行为要简便明了、准确达意体育教师教学的手势、足势行为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辅助性体态语言行为,具有简便、快速、明了等特点,无论是组织教学、内容讲授,还是体育教学比赛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和特殊重要作用。例如,足球比赛中的裁判员单臂上举表示间接任意球或越位;组织教学中的教师左手握拳曲肘和右臂侧手举表示横队集合;教师用双手击掌帮助学生按节奏完成动作,用“跺脚”对学生错误动作或动作失败表示遗憾等等,都是教师在教学中常采用的手势、足势体态语言行为。为了更好地利用手势、足势行为进行体育教学,教师在运用时要做到准确、达意,最好配合口头语言或哨声使用,会起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2.3.3教师教学中眼神行为要自然传神、准确专注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通过眼神变化能够了解和表达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教学眼神行为可以表达思想和交流信息。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用眼神控制教学活动。例如,队列练习中,某学生出现错步,教师可用眼神盯住他,该学生马上就会心限启领神会。教师的眼神行为在教学中可用来批评、、否定、控场,也可用来褒奖、赞同、默许、、提示、期待等。教师运用眼神行为进行教学,要准确、专注、自然、达意。合理正确地选用制迪时眼神行为,可以有效地传递教学信息,调节教学节奏,控制教学活动场面,保证教学任务完成,能起到有声语言教学行为达不到的教学效果。

2.4教师教学情绪行为的改革创新

教师教学情绪行为表现同样对体育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振奋的精神面貌、和蔼可亲的态度面对教学,将会融洽师生关系,缓解学生紧张、拘束的心理,使整个教学环境充满民主气息。反之,教师低落的情绪,可使教学气氛紧张、凝固,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延缓教学进程。因此,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从大局出发,以教学为重,万不可带着沉重、悲伤等不良情绪行为进行教学,以免影响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2.5教师仪表行为的改革创新

常言道:为人师表。仪表也是师表外在的一种表现行为。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都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美好印象,首先要规范自己的举止,注意边幅衣着等仪表。教师只有行为举止文明礼貌,穿戴朴素大方得体,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从而对育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3结束语

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对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行为引起学生行为相应的反应,教师在教学中,应在继承传统教学行为的基础上,不断加以研究、改革、创新,合理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准确把握教学的主动性,有效地调控教学活动,最终实现高效省时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的质量目的。

2.论小学体育的课程改革 篇二

一、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

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余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参加健身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随着医疗改革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每天晨练、登山、打球的人络绎不绝,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因此,体育教师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3、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权威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使教学过程转变为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例如,在上一年级立定跳远课时,作者改变了以往惯用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一传统的“格式化”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让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虚拟的动物王国运动会中,学习模仿各种动物的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立定跳)的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老师的鼓励和师生共同探讨、实践下掌握了动作技能。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一旁起着鼓励、促进作用,如此合作教学较以往事半功倍。

4、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探究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例如,《跳短绳》一课,过去教师一般采用传授式教学法和学生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目前,在教法上我改用激趣法和鼓励法进行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前,激发学生模仿小兔、袋鼠等动物跳,然后,布置小动物学跳绳,比一比谁学得快的任务,让学生自由练习。练习过程中,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了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花样跳绳;一方面,让学生当小老师教不会的同学。每当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本人都会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有时作出惊呀的表情,有时有意输给学生,在本人的激发和鼓励下,学生对跳绳充满了兴趣,不仅体育课上跳,回家跳,课间十分钟也在跳,学生只要一见到我,就拿着跳绳跑到我跟前,让我数数,面对学生的进步,我深感成功的快乐。体育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有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游戏竞赛法、动机迁移法、成功教学法、创造思维法、兴趣教学法等,从而改变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在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5、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来自苏联的“四段教学模式”,其表现形式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跑完之后就是做徒手操,无论遇到什么课题都是如此。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阻障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对体育活动散失兴趣,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对陈旧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质疑,要求教师改变原有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形成多样化教学模式。例如:我在一年级《投掷》一课教学中,改变以往:开始部分(宣布课的要求)→准备部分(徒手操)→基本部分(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结束部分(放松)的四阶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生理活动规律,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以下模式:引导→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提高活动能力→学习技术→发展身体素质(满足活动愿望)→放松与恢复等六个阶段。课的开始,我将课堂喻作大森林,带着学生在动物世界里自由地玩耍,模仿动物作各种动作、学习飞行(引导→激发兴趣)。接着,让学生在预先设计好的飞机场内练习掷纸飞机,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飞机怎样才能飞得高飞得远(增强信心提高活动能力→学习技术)。学生基本掌握飞行方法后,要求学生将飞机搂成纸球,比一比谁掷得远(发展身体素质,满足活动愿望)。最后,学生在乐曲声中欢快地结束活动(放松与恢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学中让学生在反复、单调的投掷练习中掌握动作的办法,使学生在自己喜闻乐见的飞行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投掷动作,课堂上学生学得开心,玩得有趣,个个满怀激情地大胆表现,身心愉悦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二、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1、加强专职体育教师的配备

目前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存在数量不足,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体育教师兼职人员较多,一些学校往往安排部分无法胜任其它学科教学工作的老师任体育教学,从而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课改的顺利进行。国家规定必须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时间,每周开设3~4节体育课,由于师资的缺乏,无法按要求安排课程。

2、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

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教师的地位一直以来得不到学校领导的重视,第一线的教师不仅要负责学校的“两操”工作和学生课余训练,每周还得任12~16课时的课堂教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相对都是最高的,而相当部分学校在教师发展和业务提高上仍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这样,不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

3、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

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利用多种方式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并在参与实践、研究和学习中逐步提高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认同,进一步改善教育行为,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

4、落实学校场地器材的配套

《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给予学校和教师以更大的选择余地和自主的空间,大大降低了对特定场地和器材的依赖。但是,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许多地方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十分不足,造成体育场地、器材的严重缺乏。

5、改变大班化的现象

由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和人口流动等原因,目前,我区大部分中小学大班化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这为按照《课程标准》进行体育改革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三、小结

总之,体育教师特别是小学体育教师要改变观念,解放思想,运用新的有用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潜在创造因素,不断培养学生的潜在能力,造就“四肢发达,头脑同样发达”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文轩等主编.体育原理导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2]毛振明主编.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年7月.

3.论素质教育与小学体育教学改革 篇三

关键词:自身素质;体育教学;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131-01

体育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掌握全面、科学的锻炼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从而为终身教育提供保障。体育新课改的理念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育人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教学方法,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改变,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揭示了教育的最终目标,即人的主体得到完善,人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重建教育与学的评价和管理制度。从根本上来讲,新课改的精神是要求解放和发散人的思维,鼓励创新。因此,从本质上讲,新课改的精神正是素质教育观念的体现。如何克服现行学校体育教育的弊端,迅速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已成为学校体育界讨论的热点。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必将有利于体育新课程的改革,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成为所有体育老师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不仅是每位体育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应学习和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也是扎实、高效地上好体育课最基本的要求。体育教师正确的讲解、示范,规范的口令,標准的普通话,漂亮的简笔画,以及管理课堂和驾驭教材的能力等,都是体育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必须练就的扎实教学基本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能让体育教师娴熟地驾驭体育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及时地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得到有效改善,不仅有利于自己的专业成长,还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所以,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这样,教师在执行体育教学任务时就会得心应手,提高教学效果。

二、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一般说来,体育课是由开始阶段,准备阶段,基本内容教学阶段和结束阶段四个部分组成。德育内容可以说渗透在体育课的每个阶段。体育课教学是寓思想教育于身体活动中,多通过练习法,游戏法和矫正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由于青少年活泼好动,喜爱体育活动,因而他们的思想行为、个性、爱好、意志品质等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都能最充分的表露出来,这样教师可以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做好教育工作。

(一)纪律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的培养。

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统一指挥,教育他们在练习中刻苦认真,遵守纪律,使他们养成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的作风,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学习篮球、足球、排球、接力等项目,教师要在讲战术和技术配合时,特别向学生强度集体配合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

(二)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的培养。

耐久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障碍跑可以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跳马、双杠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教师应很好结合这些教材的特点,渗透意志品质的教育。教师除了介绍技术要点外,还要启发同学们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坚持,以不怕苦不怕累的坚毅精神战胜自我,知难而进,顽强拼搏,勇往直前地奔向胜利的终点。

(三)竞争意识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出现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有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思维方式;以及不畏强手、敢于竞争、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竞争者非常重要的素质。如快速跑教学中,将学生按体质和能力分成A 组、B 组、C组,分组进行比赛和表扬,使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又如在球类项目中,把他们分成几个组,轮流进行比赛,打败的组没有参赛的资格,其它组继续比赛,让他们在比赛中尽最大力量战胜对手,保证本组能继续打比赛。

三、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师不再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应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课的组织多样化,教学手段灵活,不断改变作业条件,允许学生个性发展的爱好的选择。如耐久跑是体育课中比较难教的内容。学生感到枯燥、艰苦、不愿学。在教学时,前几次课采用与球类活动相结合的教法,让学生在跑动中左右手运篮球,或跑动中运带足球3分钟跑,最后采用目标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制订努力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目标,分成几个组进行相互竞争,相互鼓励。这样的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好。又如:在快速跑中,采用十字接力跑比赛、追逐跑比赛,使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同时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在教学中创设竞争情境,提供竞争机会,让他们在竞争中展示自己,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应注意竞赛的方式要使各类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不然会不善于此项目的学生常因失败而丧失信心。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唯一一门从小学开到大学的必修课,如何通过体育课教学贯彻德育要求,把健身强体与德育结合起来,把德育贯穿于体育教学之中,寓德育于体育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总结的课题。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体育教师必须结合实际,把学校体育改革推向深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单维杰.关于改进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青少年体育. 2015(12)

4.论小学体育教学的优化设计论文 篇四

体育是当前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用短期的眼光来看,小学体育课程是德、智、体、美、劳中的一环,是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媒介,而用长远的眼光来看,体育课程是强健国人体魄、提升国民素质的战略性课程。然而,当前很多小学体育教学难以满足课程设立目标的要求,究其根源,其弊病在于很多教师不重视体育课,教学模式陈旧、呆滞、千篇一律,由此也导致很多小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对此,本文致力于探讨如何以优化教学设计来激发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旨在为消除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弊病,打造高效教学模式而献计献策。

一、优化材料设计,吸引学生参与

教学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了较高的地位,甚至决定了教学质量,尤其在体育教材中,材料的设计与投放更是决定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媒介。优化材料设计,将教学材料与学生兴趣结合起来,是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举措。

例如,要上好篮球课,除了各种基本动作外,小学生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奔跑能力和弹跳力,因此,笔者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利用长绳子和篮球作为教学器材,将学生分组,每一组由两名学生荡绳,其他学生轮流跳绳。在跳绳过程中,另一名学生不断将篮球抛给跳绳的学生,让这名学生接住,由教师来“计分”,最后比一比,看哪一组接住的篮球最多,课后给予一定的奖励。再如“持物投远”一课,笔者选择的教学材料是白纸、小皮球和小木棍。在教学上首先让学生每人用白纸叠一个纸飞机,然后投掷出去,让学生感受如何才能将纸飞机投得更远,让纸飞机飞得更稳;其次,分别换投小皮球和小木棍,让学生掌握不同器材的投掷方法,应采用哪些基本动作,培养学生控制投掷的方向,调整用力大小的能力,等等。

在这一课中,绳子、篮球、白纸、小皮球和小木棍等等都是吸引学生参与的重要材料,其中,篮球是学生在体育课上接触最多的体育器材,但有些学生不喜欢篮球课,对篮球不感兴趣,因此,将体育器材与“长绳子”这一游戏器材相结合,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使他们掌握体育技能。

二、优化情境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游戏是小学生比较喜爱的活动,基于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游戏为施教主体,利用游戏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进行“50米快速跑”一课时,笔者将这一课的教学完全与游戏相融合,通过向学生扼要阐述目标、规则等主要内容,将教学过程转化为一场小小的“竞技会”.首先,笔者在地上画出一条长线,让学生站在线的一侧;其次,向学生讲解动作要领,让所有学生都做出奔跑的动作,并让学生进行原地踏步跑,感受应如何把握动作要领;最后,将学生分组,由教授做裁判,分别开展组与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50米快速跑竞赛。如此反复练习,并根据成绩选出小组“冠军”,选出个人“冠军”.此外,将教学过程转化为游戏过程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需要结合课程内容选择游戏。例如,“耐久跑”一课,小学生的体力有限,尤其是女生,对耐久跑极为反感。而此时,教师就需要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游戏,如“闯迷宫”“警察抓小偷”等。要创设符合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游戏类型,要全力改观小学生“偏课”的状况,让小学生对每一课都充满兴趣,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优化教法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法不能是一成不变的,无论学习内容多么吸引人,多么充满乐趣,长期采用一种教学方法,也会让小学生失去兴趣。因此,在备课时,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多制订几套教学方案,并在上课时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类型。

如,“跳绳”一课,在备课时笔者制定了四套学习方案:(1)跳绳竞技;(2)单脚跳;(3)双脚跳;(4)混合跳。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四种学习的方法,让小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而假如学生间分歧较大,那么笔者则按照不同学生的意愿,将意见一致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都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玩法。在学习过程中,笔者与学生共同学习,加强与每个小组之间的互动,并时时指导他们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监督他们遵守学习规则。此外,在课前笔者还曾让学生自己创设学习形式,并在上课时提出来,如果学生创设的学习方式可行,那么笔者也会选择他们的方式。如此,多种类型的学习情境活跃了学习气氛,每个学生都得到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提高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这种情境创设方式的重点在于如何发挥教师的媒介作用,在实践中,教师要加强与各小组之间的联系,不能让学生成为一盘散沙,要让各小组间学会相互学习与借鉴。此外,第二个重点在于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对于不积极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并和他们一起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师生解决问题,从而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学到知识,使全体学生得到均衡发展。

5.浅论体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模式 篇五

摘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注意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指导作用的同时,确立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的时间多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合作学习的机会也增加了,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获得了主体的自尊与自信。关键词:教学改革

教学创新

兴趣引领 阳光体育

21世纪人类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如果不着手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将严重影响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放眼全球,世界各国也在不约而同地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引来了新一轮课程改革。

一、体育教学改革正向是“阳光体育”全面开启。

近三十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结构和体制模式的双重转换,给中国城市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社会背景的巨大变化不仅改变了人们对不同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物质文化的认同,同时悄然变化着的还有人们深层次的思想理念和处世态度即精神世界的变化,从而致使我国教育急功近利。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健康第一”往往被“升学率第一”所取代,体育教学长期处于可有可无、地位低下的不良处境,而体育教师也得不到重视。越来越多的现代设施走进了青少年的生活,电脑、汽车、电梯、电视,这些现代化设施带来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如今青少年每天的运动量只是50年前的一半。一直从事青少年体质研究的专家,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把现在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概括为:硬、软、笨。硬,即关节硬;软,即肌肉软;笨,即长期不活动造成的动作不协调。”这些问题表明,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学校体育蓬勃发展、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已经成为当前一项亟待完成的重要任务,刻不容缓。

以上问题引起了中央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胡锦涛主席做出重要批示,目前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口,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二、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完成规定动作后,可根据自己的愿望运用自己已获得的知识、技能进行锻炼,或者教师通过启发引导等方法,让学生短时间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教学要求。这样既体现了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原则,又弥补了集体练习的不足,使每个学生的技术水平、爱好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还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活动课堂气氛。例如:在篮球课中,在学生初步掌握运球方法的基础上,我给出了一些有趣的练习方法(运球跑、跨下运球、背后运球等),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练习方法,同时也让学生自己进行自由创编,并大胆地演示给同学们看。最后,让学生充分联想我们还可以用运球做什么练习?这样不但能发挥他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还能激发他们锻炼的兴趣和练习的主动性。

三、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指导者、帮助者的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多鼓励他们参与教学的过程,在内容设计上,让他们有机会去按自己的思路去选择教学内容,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对新的课程标准的学习,让我们意识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已经成为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体验、去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牢固掌握运动技能、技巧。当然这种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恰如其分的引导,千万不要为了节省时间而给予学生现成的答案,要真正引导、带领学生分步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真正体验整个探究的过程。例如:在障碍跑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分组在规定时间内利用相同的器材,各组设计自己的障碍跑的形式,然后分组进行交流展示,选择出学生最感兴趣的障碍形式作为障碍跑的集体练习形式,由于给了学生充足时间去讨论、设计。所以他们的积极性非常高,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体育教学中最主要的体现形式是互动教学。

体育教学中互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由于互动的本质属性在于主体性,是共存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所以在互动的过程中,互动双方要实现各种信息的交流与行为上的互动。体育教学中的互动是特定的,它必须在中学体育教学活动情境中去实现人际互动。离开了它的特定互动情境,中学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特殊性等于空谈。实现体育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必需借助于一些特定的符号系统,比如运动技术概念或术语、动作、体势等,以这些为中介运用语言和非语言(包括动作和形体语言等)两种形式去实现的;

体育知识(包括技术技能等)中的信息、情感、态度、意见等是中学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内容。只有通过这些内容,才能让师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变化,促使师生间的彼此了解、交互作用,从而形成共同的观点和认识,进而达到师生间的人际沟通,最终实现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认知活动、情意活动的协调,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才有所保证,实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五、体育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营造一种自由、活泼、宽松、有趣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感和亲切感,从而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亲和力,使学生感受到对教师的期待和爱,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必须激发学生创新动机,树立成功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每当教师在示范一个新的动作时,有的学生跃跃欲试去模仿动作;有的学生心理也想上去做动作,但不外露;也有学生因怕做不好,表现得很被动,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即使是后一种学生虽然他们好像是要逃避练习,但他们内心也会有一种想做好的想法。例如:学习实心球时,有的学生扔得比较远;有的学生动作比较好;有的学生能够利用腰部力量等;教师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使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乐趣,于是学生都能积极投入练习,正是这种意识推动着他们去思考、去创新。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习是获取人类知识、经验、文化的手段,一个人从出生到生命终点也离不开学习。如果在学生走出课堂,离开学校时,变得讨厌教育、厌恶学习的话,就说明我们的教育失败了。”创新的力量源泉,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是教学中重要的手段。因此我们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改进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6.论小学体育的课程改革 篇六

1.根据课程标准,转变教师角色

新课程下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有许多不同的提法:有人认为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又有人认为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有的甚至将师生关系定位为利益关系,即学生是“上帝”,教师是“店主”。其实,这是对“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育理念的片面理解。体育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多变平等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起着启发点拨、情感互动、引领指正等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体育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教”学生“学”的富有生命力的过程。

案例:水平一(二年级)合作跑(开火车)

师:同学们好!你们想不想去旅行啊?

生:想。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旅行!

生:真的?(兴奋,惊讶!)

师:对呀!那我们可以乘哪些交通工具呢?

生:轮船!

生:汽车!

生:火车!

„„

师:对了!今天我们就坐火车去旅行!(教师讲解游戏的方法、规则及注意事项。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尝试。于是教师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组织,按照规则玩一次。结果,有一个小组的男生不仅“车厢”脱节,还不绕“站台”一圈,不管“旅客”的安危,快速地到达了终点站。教师请同学们再次温习游戏规则及方法。显然,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违规行为。)

第一次比赛结束了,违规小组速度最快,他们得意洋洋,马上有小组抗议: 生:(气愤地)老师,他们犯规了!

生:老师这不公平!

师(笑笑):谁来说说他们哪些地方犯规了?(学生七嘴八舌地指出学生的违规行为,那组学生由开始的嬉皮笑脸,到后来的不好意思,我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了!)

师:同学们你们都说的非常好。请问我们去旅行最重要的要注意什么? 生(齐声):安全!

师:对了。所以火车司机一定要对我们的旅客负责。当然旅客也要对我们的火车负责。(学生们点头称是)„„

这时教师不仅做到了知识的引导者,而且还成为了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的引领者、促进者,让学生们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2.根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古人云:“排阵五常法,运用之妙,存手一心”。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讨论有效的教学组织内容显得尤其重要,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气氛及“三维目标”。以往的体育教学过分的强调步调一致,限制了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挥。由于课程标准对学生情意和健康方面的要求具体化,所以在组织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尽力让学生情思跃动、想象丰富、运动活跃、生命力得以张扬,及时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优美的音乐及各种舞蹈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如果能把音乐和舞蹈恰当地运用体育教学组织中,那种单调紧张的体育教学,就变成了既动作优美、生动活泼又愉悦身心的课堂了。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对体育教学三维目标的完成起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我在上课时,根据孩子们天真活泼、好动、好奇、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在教学的准备部分适时有选择地设计了优美的乐曲进行伴奏,带领孩子做各种舞蹈练习,在优美的形体舞蹈练习中进行热身运动。

3.根据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过程

新一轮基础课程教育改革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看得十分重要,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它们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要想达到最佳效果,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反之,亦然。

3.1感悟体验

在体育教学中我针对小学生的活泼好动、好奇求知欲强、善于表现自我的心里特点,融入了小游戏、小奖励、小谜语、小新闻、小竞赛、小故事等,发挥了体育教学中愉快教学的功能。例如:水平三(五年级)蹲居式跳远,我采用了龟兔赛跑的故事进行了导入,小故事与以往的不同点在于比赛中被一条小河拦住了去路,由于乌龟会游泳而小兔子不会游泳,小兔子怎样顺利过河呢?针对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刻的讨论体验。问题一提出,学生的注意力一下集中起来。同学们在下面窃窃私语,有的说“搭桥”,还有的说:“渡船”,„„老师在一边强调比赛规则,很快就有许多同学异口同声地说出了要学习的内容——蹲居式跳远。通过这种讲小故事的方法,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使学生产生了轻松愉快、乐观的心境,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3.2创设情境

好的情境氛围会给人以好的心情,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境色彩和形象的情感共鸣。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景,以表演体会情景,以语言描述情景,以实物演示情景,从而激励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一堂以接力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情景教学形式,把学生带入到抗震救灾场上,每位学生都是抗震救灾骨干,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跃跃欲试,同学们真的把自己当成了肩负重任的抗震救灾抢险员,有的同学生争着说:“我要抗震救灾,重建家园。”

4.根据课程标准,体育教学评价“多元化”

根据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评价要以学生的体能、知识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合理、公正的评价。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老师评价、随堂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在体育

教学中实施多元化评价,有利于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的多向交流、互动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尝试建立情感、态度、能力并重的多维立体的评价体系,把评价焦点从学生的知识技能扩展到参与态度,交往态度和情绪态度等方面,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1促进学习的催化剂——教师激励评价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评价的多样化,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励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在充满激励的氛围中成长的学生会不断地进取。表扬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体育教学过程离不开表扬的教育方法。表扬可以肯定成绩,激发热情,再接再厉,对后进生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在小组活动评价中可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人互评与小组互评相结合、等次评比与评语激励相结合等形式。在教学中灵活地使用多种评价机制,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某位同学看到老师及同学们对他鼓励赞美时,无不神采奕奕,这就激发了他对体育活动的热情,从而也为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2学生评价教师,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

长期以来,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且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评价结果不可避免地受教师的经验、水平、评价手段等的影响。新的评价观要求教师、学生从对立状态转入统一关系,教师不宜唱独角戏似的评价学生,而应使评价成为双向甚至多向的活动,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在教学中,我积极创设学生评价老师的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评价老师,发表独特见解。如:在学习“前滚翻”时我用了三课时,每一课时对于器材的摆放都有所不同,并且摆放都是师生经过讨论最后决定。在学习完后,学生互评时同学们参与热情极高,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老师的动作示范非常优美!”有的说:“老师的语言表达简单易懂,还编成了顺口溜。”有的说:“如果老师能„„”,多向交流、评价体现了平等、民主、自由、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在体育活动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使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

4.3学生评价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体育教学中,评价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学生之间的互评便是其中一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评价学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互相进行评价,既要赞赏同学们的优点,又要客气的指出不足。如:在学习“快速跑技术”时,我问:“同学们通过今天上课有什么收获?”有同学回答:“今天这节课,我知道了加速跑中步长和步频的变化”,“特别是第四组同学在画“小卫士”接力时,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说明他们全组同学团结协作的非常好,还有第二组画的‘小卫士’特别形象,逼真,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他们的发言博得了在场听课老师的热烈掌声。另有同学是这样说的:“这堂课我收获很大,以前,我不怎么懂得爱护环境,不想运动,通过今天上课,我感觉到运动挺有乐趣的,我要经常的运动!” 在同学们的互评后,老师进行总结评价。这样,学生在互评中学会了认真倾听同学们的发言,学会了从语言表达、创新、情感态度等方面互相评价、互相欣赏、互相帮助,课堂气氛热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7.论小学体育的课程改革 篇七

终身体育是21世纪一种全新的体育活动理念。它是终身教育理论在体育教学领域内的延伸。目前, 对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正逐步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终身体育意在培养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提高学生们对体育的热爱程度, 进而促使学生们自觉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一个阶段, 对高校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和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教育改革在当代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概述终生体育的概念

90年代之后, 体育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段, 终身体育概念的提出也就是这个时期衍生出来的。终生体育, 顾名思义, 就是人在生命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接受体育锻炼和体育教育。终身体育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指的是人生命过程中参与的各种体育锻炼, 这一过程带有明确的目的性, 让体育锻炼成为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指的是基于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 将体育系统化作为目标, 让人们在不同时期、在各自的生活领域内参加各种活动的实践。

3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激情, 效果不显著

高校阶段的学生常常面临着严重的学业压力, 由于功课繁多, 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 可供学生们自己支配的自由时间更是少之又少。由于高校改革中提倡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的理念, 很多体育教师为了给学生们营造轻松, 愉快的课堂氛围, 会常常采取让学生们自由活动的方式, 以求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中得到锻炼。但是,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由于很多同学对体育活动没有兴趣, 这就使得原本应该让学生们充分得到锻炼的体育课变成了简单的休息课、聊天课。根本起不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3.2 没有区别对待, 打击积极性

高校中的很多教师, 因为没有做到从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 而没有对学生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 而导致了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主体性得不到很好的体现。这也导致了学生们的体育锻炼兴趣和习惯难以养成、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难以培养等一些问题, 例如:在高校体育课堂上, 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在数的几个能为班级在比赛中争取分数的学生的培养, 这从另一个方面也使得很多体育能力较差的人, 已没有受到老师的关注而丧失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信心。

4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学生终身体育的积极影响

4.1 提高身体素质, 促进全面发展

目前, 我国已基本上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大学教育也由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变为了大众教育。这也充分说明了学校教育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年来, 为了全面提高当代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步伐的“四有新人”, 我国在广大高校中积极地推广教学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推进教育改革, 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这也从法律上保障了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行。众所周知, 高校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培养高校学生的体育兴趣,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纲要的提出, 为高校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树立提供了制度保障。此外, 高校体育教师应该根据高校阶段学生们的身体发育特点, 而制定行之有效的体育锻炼方式和体育活动形式。例如:女子800米和男子1500米等体育锻炼活动, 而不是强制学生按照统一锻炼标准参加体育活动。只有适合高校学生身体发展特点的体育活动, 才能达到提高高校学生们的身体素质, 增强学生们体质的作用。反之, 不适合高校学生身体特点的体育锻炼, 不仅达不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甚者可以造成对学生身体的损伤。

4.2 培养体育兴趣, 积极主动参与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要教育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由此可见, 对高校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体育运动参与意识的形成, 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和终身坚持体育锻炼的前提。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为了提高学生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高校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们的终身体育理念时, 应该从培养学生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做起。高校阶段的学生课程紧张、学习压力, 为此, 高校体育教师应采取形式多变, 花样繁多的体育形式, 如组织学生观看体育活动, 让学生参与体育活动, 提高学生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们在无形中, 培养起终身体育的观念, 让参加体育锻炼由“被动接受”转变成“积极参与”, 从而更好地促进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4.3 养成锻炼习惯, 培养体育惯性

培养高校学生终身体育观的思想是高校体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应遵循以“培养高校学生终身体育观为重心”的体育教育改革指导思想, 从而注重培养学生对参与的体育活动的兴趣, 从而让学生们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进而为学生们终身体育理念的树立打下牢固的基础。

例如: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 高校应贯彻实施跑早操, 跑课间操等集体活动或者举办一些体育集体性较强的比赛活动, 如足球赛、篮球赛等。通过这种集体活动, 不仅能促进学生们之间情感的交流, 增进学生们的友谊。而且, 也提高了学生们的集体协作能力, 让学生们在充分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快感的同时, 坚持体育锻炼。从而促使学生们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使得参与体育活动真正成为学生们今后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4 掌握基础知识技能, 培养运动能力

高校体育改革过程中, 对学生们终身体育理念的推广, 不仅仅局限于对高校学生兴趣的培养, 也涉及到了高校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的普及和学习。高校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 只有掌握了科学合理的锻炼方式, 才能真正起到增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的锻炼目的,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校学生在树立终身体育理念的同时, 要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的体育锻炼方式和参与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体育活动。例如:身体素质差的同学不能强求自己参与一些激烈的体育活动如足球、篮球等。从而, 促使学生们即使在踏上社会以后, 可以根据自己生活环境的变化及时地调整身体锻炼目标、内容和方法, 进而为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 这也需要培养学生们的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能力, 以适应和协调不断变化的情况, 取得预期的体育锻炼效果。

5 结语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在促进人们物质文化水平提高的同时, 也使得人们的生存压力逐步加大。因此, 健康也成为了社会极大关注的问题, 而在高校体育体育改革的过程中, 倡导终身教育, 是促使学生们将学到的体育知识充分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良好理念。高校体育在推广终身体育的理念时, 要注意从多方面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使学生懂得通过在校期间的体育锻炼, 体验体育的乐趣。从而明确体育锻炼与目前的学习及今后的工作事业的密切的关系, 进而形成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科技的不断进步, 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在这种高压的生存环境中, 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已成为人们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进而提高工作效率的必备素质。这也使得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了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此外, 由于终身体育具有能够满足现代人的生理、心理等方面对体育的追求的特点, 而逐步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含义,存在问题,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健.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及策略[J], 2011 (10) .

[2]徐明祥, 李兴洲.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难点及对策[J].教育研究, 2005 (03) .

[3]李红敏.终身体育教育之我见[J].新课程 (教研版) , 2010 (04) .

[4]万绍勇, 李振良.试述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的关系[J], 2011 (06) .

[5]王辉.浅谈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5 (04) .

[6]邓亮平.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J].2008 (02) .

[7]苗鹏.终身体育思想与高校体育教育探析[J].2006 (02) .

8.论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若干关系 篇八

【关键词】体育课程;体育教学;若干关系

【分类号】G807.4

0.引言

传统的体育教学当中,因为受到传统教育的束缚,很多人认为开展体育教学活动需要将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混成一体,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格外重视教学的内容,却忽视了对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方式的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过分地重视教学,但却并没有重视教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因此也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本研究为了更好地促进体育课程的教学,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以便于为实践教学提出更好的指导。

1.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

为了更好地明确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之间的联系,首先需要明确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自身的概念。体育课程主要是在体育教学的时候,独立存在的一门学科,其在教学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分析现阶段的体育教学,体育课程主要是为了通过相关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对于一定的体育运动技术进行掌握,所以学生需要通过严格的训练来实现这一过程,但在体育训练的时候需要充分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调动,促进学生不断地巩固自己所学的相关体育知识,以便于更好地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1]。

从当前阶段来分析,体育课程主要是在教学目标和社会发展基础上,综合对学生的年龄进行考虑,通过相关的内容和社会发展形态而进行的一种规范化的系统教学,这是一种科学化的教学方式。从当前的体育课程来分析,体育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能,而且通过对于合适的目标的锁定,不断地锻炼学生的教学目标,通过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以便于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方法。需要制定恰当的体育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学生更加全面健康的发展,段的教学过程当中体育课程因为学校课程的教学提供保障,成为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所以说体育课程是学校的基础课程之一,它能够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和更加健康的发展。而且在经济技术和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对于体育课程的建设也会更加的全面,所以需要高度重视体育课程。

而体育教学,它主要是讲在学校课程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的构成环节。在教学的时候,需要师生共同参与,通过一系列的系统模式和结构体系,不断的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系统模式,在当前的教学当中可以对相关的学科和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利用,促使学生有效地掌握体育知识,养成一定的体育基本技能,使学生了解一定的卫生健康知识,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几点关系

2.1与体育教学之间相互独立

课程理论与教学方式在教学领域中是两个独立的学科,所以课程教学和研究对象的理论体系在教学当中也是两个不同的定义,所以在实践过程当中,需要形成两个不同的模式和观念,以此来开展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有效的对本质进行分析,这两个本质是独立开来的两个观念,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独立的关系,课堂上需要将各种学科进行综合论述,而教学方式是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教学的一种途径,从体育课程来说,其主要是在教学工作当中,通过课程规划和课程评价等多种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核心工作[2]。体育教学主要是指教学当中,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开展,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分析现阶段的实际体育教学,课程概念主要对学生的个性化进行突出,他也对学生的具体范围进行表示,限定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教师来说这是一种强制的教学模式。而分析当前的社会经济体制,我国的体育教学将课程教學当成一种概念,所以使其成为一种教学理论,句子在不断的进行研究,能在实践当中,促进学生的进步。当前的课程理念也成为了一种独立的教学体系,所以也得到了教学的工人,在社会生产的前提下,因为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在不断的改善,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产生了激发的作用,这也促使集成了教学的重点内容。

2.2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之间相互制约并促进

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十分紧密。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分处在不同的领域当中,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但是在现阶段的教学当中,因为科学技术在不断的提升,所以会有先进的理论不断地涌现在教学当中,体育课程当中,体育教学产生了直接的效果,能够促进学生的进步,通过对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在体育教学当中,很多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缺乏热爱,这也使得课程的设置较为枯燥乏味,并不能促进教学质量提升,而教师经常会采用一些方法来促进教学质量提升,这些方法往往会使学生进一步丧失学习的兴趣,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只有优秀的教学方法才能够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对课堂知识进行讲解设置的时候,需要避免教师对学生传递枯燥乏味的内容,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不断地对学生的学习知识体系进行构建,以此不断地转化学生学习的被动情绪,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当中需要不断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地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丰富良好的社会环境,确保学生可以在这种环境下更加轻松自由地进行学习,更好地实现学习的预期目标。在教学活动当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也是知识的构建者,但学生并非是外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虽然是教学当中的领导者,要是同样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构建起自身的知识体系,并不能强制性地将相关知识灌输给学生。只有认真地对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依据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刺激,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以此来调动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全面地提升学生的体质。

3.结语

本研究主要就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的关系进行分析,在当前的体育教学当中需要正确的对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认识,这样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够使两者能够相互影响,提升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石宝华.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若干辨证关系[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4,12(02):48-49.

9.论小学体育的课程改革 篇九

实上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资源都加以开发和利用,而应当根据资源的优劣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4.1 开发原则

4.1.1 健身性原则

“健康第一”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首要目标。因此,我们在开发课程资源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健身性原则。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在他们发育成长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体能发展敏感期。所以,我们在选择素材资源时,应当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身体发展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加以选择,保证这些素材能真正起到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的作用。切忌选用一些不切合实际,无助于学生健康的素材资源。

4.1.2 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动力,只有学生对教学的内容、方法、环境产生兴趣,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在开发体育课程素材资源时,切忌选择那些技术要求太高,学生根本学不会,或枯燥无味的素材。青少年活泼好动,我们应当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选择他们喜爱和欢迎的运动素材,包括一些娱乐、休闲和新兴的体育锻炼内容,使他们能在学习的乐趣中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

4.1.3 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是指在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时,应考虑到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发现很多很好的课程资源,但是不是能够得很好地利用,还要看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如学校的场地器材、财力和环境等是否具备应有的条件,体育教师是否具备开发的能力,学生是否具备应有的基础,甚至还要考虑到能不能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等。

4.2 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是个新概念,它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崭新的课题。然而,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不能靠闭门造车,更不能以拍脑袋的方式盲目进行,而应当经过广泛的调查分析,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实证,用实践来检验所选用资源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好经验还应当进行交流与推广。只有通过这些途径才能实现资源有效的开发与利用。

4.2.1 调查研究

在我国辽阔的大地上,各省、市、自治区,甚至每所学校所在的社区,都客观存在着许多可开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但这些资源如不去发现它、挖掘它,就谈不上利用它。因此,开发体育课程资源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可利用资源的实际情况,再经过比较分析,从中选择最佳的资源加以利用。

4.2.2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必经途径,只有通过教学实践的验证,才能证实所开发的资源是否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是否受学生的欢迎。因此,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应当提倡采用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实验的结果证实所选择的资源的有效性,并从中选择最佳的资源加以利用。

4.2.3 交流推广

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当今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一个新亮点。近年来,不少地方和学校在这一工作上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他们在素材资源的特色化上,在社区条件资源的利用上,或在人力、财力资源的开发上,都打破了原有旧课程的框框,取得很好的效果。他们的好经验是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的。因此,在开发课程资源的工作中应提倡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做到信息资源的共享。

以上三项工作,可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或学区教研部门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开展,也可由各学校体育教研室在学校的支持下展开研究开发,甚至还可以由有热情、有能力的体育教师独立进行开发。总之,应广泛发动各方面力量开发和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资源,使体育与健康课程更加生动活泼,深受学生的喜欢,并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5 结论

1.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是指形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根据资源的功能特点,可把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分为素材资源和条件资源两大类。

2.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地位进一步得到提高。要实施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地方、学校和体育教师必须积极开发本课程的资源。

3.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首先要更新观念,打破原有课程的框框,将课程视为开放系统,拓展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全面开发和利用素材资源和条件资源。

4.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按照健身性、兴趣性和适应性等原则进行选择,选取最佳的资源加以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主要有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交流推广等。

【参考文献】

[1] 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738.

[2]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14.

[3] 钟启泉,崔允郭,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403.

[4] 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143.

[5]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6.

[6] 刘晋.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研究.园丁工程体育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论文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90~396.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10.论小学体育的课程改革 篇十

作 者:吉祥

工作单位:东张小学

摘要:通过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调研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对策进行讨论与研究,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作出一下诠释,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些相应的理论数据,达到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体育教育是中小学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但又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与整个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水平,推进全民运动健身计划与实施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从整体全面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改善,健康状况也大大提高。特别是倡导要提高全民素质与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育受到广大人们的关注与关心。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是体育教育教学的萌芽阶段,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农村体育教育教学的目前形式出发,全面分析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并为今后的体育教学发展提供一系列相应的意见与建议。

一、前言

培养全面发展社会青少年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育教育教学是教育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现在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是建设全面素质二十一世纪人才的一大重点。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已红红火火的进行着,但其中仍有不足。解决这些问题不足,学校领导第一要转变观念,要加强师资队伍力量建设,农村教师要合理安排教育教学时间,要多样化教学, 积极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比例最大,体育教学已经成为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全面素质人才的一项重任。然而,目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等与地方差异因素的制约,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目前大多的现状是活动经费少、专业教师配备少、课内外体育活动少、体育活动场地和体育锻炼设施设备少。这些现象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制约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发展的因素 2、1.1 场地器材不足、资金短缺、重智育轻体育

在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场地普遍不规范,场地面积受到大大的限制, 学生在学校活动的范围比较小, 人均占地面积达不到国家教育部对中小学的要求,针对农村的大多现实情况是在运动场地上,很多学校的活动场地与篮球、乒乓球场地共用,场地的受限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顺利进行,阻碍了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并且使学校现有的一些器材得不到有效利用。场地器材的不足也直接影响着体育教育教学的开展,让学生体验不到器材对锻炼与活动乐趣。农村大多数学校只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观念还没有改变,多数学校倾向重智育轻体育。有些学校直接随意改变教育教学计划,随意缩减体育教育教学的课时量;有的学校课程表上的体育课安排了却得不到保证,经常

被用于补习语数外等主科科目挪为他用,或是用来开会或组织其他活动项目;还有的学校甚至干脆直接取消了毕业年级的体育课,使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得不到一定的保障。2、1.2 教育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体育教师担负着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种工作状态。为提开展的各项活动与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师长期都在条件艰苦、环境极差的现实中艰辛付出。师资力量为教育之根本,其中水平的高低与结构的合理直接接影响着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资质。受传统教育教学习惯的影响, 一线体育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社会上对体育教师评价的也比较片面,体育教师艰辛劳动付出的成果得不到认可与肯定。在业务考核、进修学习、职称评定等各方面体育教师也不能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视同仁,这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妨碍了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顺利发展。再者目前中小学农村体育教师队伍的学历、年龄以及专业结构普遍的不合理,在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人员配备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这在农村学校已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2、1.3 学校领导的重视不够

在农村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都是抱可有可无的态度。一直存在不按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课时数目开齐开足体育课,对已经开设起来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重视度不够,没有计划和安排,检查与指导更不及时,以致使已开展的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提高。2、1.4 教学目标明确不足

在农村中小学学校中一般很少有设立的专职体育教师,大多数的学校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职来上体育课。就形成了大多数体育教师备课都是走形式,课堂教学是自由式的。即无授课计划也无教学大纲,上课无教案已是体育教师普遍存在“三无”现象,不能因地制宜地根据有限的教学条件来进行教学,教学目标问题也一直是学校体育教师争论的问题,目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还没有形成明确的体育教育教学体系, 教师对学生的体育锻炼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没有一定把握。同时,也因专职体育教师的缺乏,体育课开设的不重视,体育教育教学就显得较为随意,这种状况严重影响着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成绩。2、2 解决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问题的措施 2、2.1 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与器材设施设备资源

现有的体育场地与器材设施设备要充分用于课堂教育教学中。短时间内实现高标准的场地与器材设施设备在农村中小学中不可能一下有大量资金投入,只能根据目前的需要逐步来完善和补充,所以,农村中小学的教师也要改变在体育课中因场地小、器材少而上不好课的心态,要着眼于现实,针对实际情况来计划着实施体育教育教学。2、2.2 教育教学方法要多种多样、因材施教

中小学体育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不同,在上课之前认真吃透教材,选择最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给学生多一些的自由活动时间,让学生主动思考与自觉练习,同时还要做到“活而不乱”。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学习与活动,这样学生的身心健康才会得到有效发展,教育教学效果才会得到明显好转。2、2.3 逐步加大农村地区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

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在上级管理部门也要大力度,能够设立出体育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专人负责”,来解决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因场地器材设施设备匮乏而导致的低质量状况。同时也要多渠道多途径的筹集经费,多利用社会与爱心组织给予学校物质上的大力支持和帮助。2、2.4 加强师资队伍力量

当地教育管理部门要积极主动招聘专业体育教师,逐步改变体育教育教学无专业教

师的现状。要加大培训力度,多选拔具有热爱体育、关心孩子、责任心强的教育工作者,对体育工作者的境界、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掌握体育教学理论的专业知识要加强。学校领导也要全面提高自我认识,逐步提升体育教师队伍的各方面待遇,做到与其他学科一视同仁,并且每学都提供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不断提高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结论

学校教育工作中体育教育教学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着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通过认真分析了解各种问题的原始根源,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大力度改善教学场地及体育器材设施设备,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努力加强与改进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学校各部门领导也要加强师德建设,为体育教师外出进修和外出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全面素质,严格执行考核考评制度。提高体育教师自身工作的积极性与责任心,这样才能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现状得到有利改变,来推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迈上新的台阶。

上一篇:plc入门学习基础教程下一篇:综治安保服务检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