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学期作文

2024-06-08

我的一学期作文(精选13篇)

1.我的一次“领悟” 篇一

这是我在参加“国培”时从《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测评》这篇文章中见到的一段话。反复回味这段话,曾经执教《走遍天下书为侣》一课的情形,再次浮现在我的脑海,并让我久久难以释怀。

这篇课文是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一单元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学会读书的方法,体会读书的乐趣,养成爱好阅读的好习惯。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和同组的老师进行了集体备课。我们知道,以往上这篇课文,有这样几个地方学生很难理解:“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那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为此,我们对照着教参,认真设计了教学方案。可是,我还是没有料到,现实和理想之间会有那么大的差距。

一开课,我先让学生畅所欲言:旅行时你会带上什么供自己娱乐的东西?学生你一言我一语,配合得挺好,什么电脑、手机、游戏机、玩具……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接下来我便通过这个问题将课文内容引了出来:作者为什么毫不犹豫地选择书作为自己旅行的娱乐呢?学生很快自读了课文,并找到了文中的那几个关键的句子。于是我让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想让学生说说对于“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新东西”等词句的感受,我觉得这样下去就能顺理成章地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学生也能体会到书给作者带来的乐趣了。可问题就在这时出现了,学生居然全体失声了!看见学生一个个都不做声,我只好逐词逐句地串讲下去,“朋友”和“家”用的是比喻的写法,写出了对书的喜爱……正在我无奈地进行讲解的时候,一个平时思维活跃的孩子突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到底是什么书值得作者去读一百遍?老师您能说一下那本书的名字吗?”我当时一听就蒙了。备课时,我只备了《走遍天下书为侣》的作者是英国著名的儿童作家尤安·艾肯,可她喜欢读什么书,我哪里知道呀!就在我犹豫之际,另一个小毛头又来发难了,“老师,你会把同一本书读一百遍吗?”我顿时愣住了:从小到大,有哪本书我会读上一百遍呢?可出于面子考虑,我只好圆场说:“如果有好的书,我会的,但至今还没有。”为了不再节外生枝,我马上让学生读最后的两段,看看作者为什么会不厌其烦地读那本书。最后,这堂课我只能草草收场了。当然,我打心底里知道,在学生的心里肯定没能深刻体会到读书给作者带来的那种乐趣。这真是一堂令人遗憾的课呀。

课后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书值得作者反复看呢?后来我和同组的老师进行了交流,在大家的启发下,我知道我是走进了“什么书”和“一百遍”的死胡同里了。其实要让孩子理解这篇课文,就必须让孩子进入文本,和文本进行对话,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理解课文,这才是上好这篇课文的最好的途径,而我那天只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当然说不出自己的体会了。

仔细回想一下那节课的细节:那天两个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只要我善于引导,应该可以把它们变成让学生“进入”文本的突破口吧。与作者为侣的书可以是自己最喜欢的任意一本好书,要是当时我马上问学生:“你们平时都爱看些什么书呢?”再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一定会说出无数他所喜欢的书,这就成功了一半!而那个“一百遍”不过是个虚数,说明看的次数多,要是我让学生说说他们最喜欢的书自己看过几遍,我相信学生所说的一定不止一遍,有的可能看了两三遍,有的可能看了四五遍,甚至更多。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看那么多遍,每一次都有些什么收获等等。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到文本,再去品味作者那些优美的句子。我相信,效果一定会不错的。

这次反思真是一次耐人回味的“顿悟”,它让我对阅读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对在培训中学到的东西有了一个消化吸收再内化到自己教学实践中的机会。

2.我的学期作文 篇二

《秦始皇陵兵马俑》

在我的印象中,说明文总是枯燥乏味的,都在长篇大论着一些杂乱的内容,往往读过以后,剩下的只不过是那处事物的代词,也就是其名字了,难以将事物活灵活现的浮现在读着的脑海,而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将兵马俑的特点,大致分为了3个部分,分别从形态,面满进行大致外观描写,再深入到阵法的军事思想价值以及其高超的工艺艺术价值,最后达到一个艺术以及感情上的升华。全文描写的内容甚多,却不杂乱,颇有一种散文的意境,实属优秀的`说明文章。

《长城赞》

雄壮的长城屹立在崇山峻岭之中,它有着数不清的故事,无数文人墨客曾将其用各种方式表述的栩栩如生,然而,用长联表述的却是少之又少。这篇文章莫过于其中的典范,将通俗的对联,用极其华丽的词藻进行创新,上下联气势如虹,韵律也是神乎其技般的卡和,犹如长江流水,一气呵成。

在这个学期,也有着许多带给我许多启发的文章。

《床头上的标签》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着许多等待我们发现的现象,李希比错过了一个,而我们又错过了多少个呢?据我所知,中国古代曾涌现出无数惊人的发现。然而,现在能被世界承认的重大发现又有多少呢?发现了不知道去试验,实验了不知道将其拓展,拓展了也不知道下出定论,下出定论也不知去保护,再这样下去我们还得失望多少次啊!我们的传统佳节端午节已成为韩国人的节日了,如果我们再不发掘、保护属于我们的文化传统,那么我们以后将会失去的更多。

学习的方法

3.我的一天作文 篇三

我首先小跑进房间,拿出象棋,由小跑到客厅。把象棋摆好在桌子上,然后叫爸爸前来应战。爸爸不慌不忙地走了过来,坐在椅子上。他跟我对视了一秒,就开始下棋了。但是没下几步棋,我就被封杀,输掉了比赛。

输掉比赛之后,我心中怒火冲天,表示不服。叫爸爸再来一局。而爸爸却说:“不了吧,你还是多练练再来吧,你那一局太粗心大意,而且漏洞重重,多练几天再来找我切磋吧。″我叹了口气说:“那好吧,到时候我一定会打败你的。″爸爸冷眼一笑道:“期待你的表现哦!″

然后待到晚上的时候,我吃了个晚饭后,就看了几十分钟的电视。然后偷偷溜进房间,一个人默默地练习。也在手机上看了一些下象棋教程的视频。我练了很久,一直练到晚上8:00,我忍不住困。最后去洗了脚倒头趴在床上睡着了。

我甚至在梦中梦见了我打赢了爸爸。但是我相信迟早有一天,这个梦会成真的。

4.我的一天作文 篇四

我左摇右摆地打开门,摇头晃脑地去洗脸时,老妈还不忘调侃我:“哟,咱家来了只‘国宝’。”弄得老爹笑得直不起腰来。

刚到教室,推开门一看——没来的可真不少。唉,我这个积极分子,还是赶紧交上作业,拿出课本,准备晨诵吧!一日之计在于晨,我可要好好把握这个早晨啊!

不求完美,但求无悔

上午大课间时,女篮队继续训练,我看到女篮的分布位置,说实话不嫉妒,那是不可能的。自己虽然无缘参加本次的比赛,但也是一次学习的过程。我选择了篮球,那我就比别人多了一项技能,多了一种能力,能参加篮球队,我就已经很开心了,不求完美,但求无悔。加油吧!少年!

有雨,终会天晴

傍晚,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车子飞速地掠过街道,明亮的路灯与车灯还有路边店铺上的霓虹灯,都倒映在地上的雨中,晕成一滩变幻莫测的舞池,雨像一个芭蕾舞者,从天上轻飘飘的滑入池中,激起阵阵涟漪。有很多人讨厌下雨天,因为总会有股不知名的烦燥,令人压抑。

5.我的一点自白 篇五

看了刘良华兄写的《肖川这个人》,特别是看到教育界那么多朋友的评论,首先是感动,再就是惭愧。感谢朋友们对我的厚爱,我觉得自己太平凡了,从来都没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我说大学里百分之七八十的教授,都是草包,这其中也包括我。我这么说是想提醒人们注意:为什么我们如此平庸?我们整体上学术创新能力不强,对此,我们个人要负责,毕竟同样的社会里还有百分之一二十的人不是草包,当然更需要负责的是我们的社会和文化。

良华兄作此文,纯粹是一片良苦用心,就是告诉某些人:你不喜欢肖川,是你的权利,你离他远点就是了,不必恶语中伤、刁难打击,虽然肖川的确说过一些过头的话,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对于良华兄的善意和盛情,我是感恩戴德的。

我认为,“骂”这个词传达的信息是不准确的,它容易模糊“恶意攻击”与“健康批评”之间的界限。一个好社会是应该有许多健康批评的社会——可以批评任何人,任何政党,任何机构和任何利益集团。批评自然是有立场的,也会是有情绪的,但不应是意气用事的、不负责任的“骂”,更不是恶意的人身攻击。

我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我急切地希望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所以常有一些激愤之词。另外,也有传播学上的考量,一句不痛不痒、公允中和的话,经常说了等于没说。所以,有时激愤一点,尖锐一点,偏激一点,往往能收到让人警醒的效果。当然,面对那些内心狭小的人,偏激的话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敌意。所以,我每一次在公众面前做讲座,都觉得是一种生命的历险,因为我不知道坐在下面的人是怎样的人。

我倡导健康心态的批判性。嬉笑怒骂、放浪形骸、不拘礼数、愤世嫉俗是传统文人的形象。而作为现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应该是以平和的心态,以科学的精神,对社会生活发表评论,这其中当然包括基于现代社会的伦理精神对社会中一些不良现象的批评。

良华兄在文中说我写的文章花里胡哨,我认为是有些失真的。我追求的是朴实的文风,非常平实与舒展。

……

所谓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是指这样一类人,他除了服从自由内心的法度,他不服从任何外在的目标。他自觉坚守和维护社会的核心价值,他自觉地摒弃来自于任何个人、任何利益集团和任何政党对他的意识与行为的支配与控制。

中国传统中有“无才不怪”的说法。“无才不怪”,这只是一个在专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描述。何以会如此呢?原因就在于富有才情的人,内在冲动会比较丰富而强烈,而专制社会的种种制度以及礼俗大多是禁锢人性的,才子们丰富而强烈的生命冲动——这其中就蕴含着文化创造的冲动,难以找到“合法”的表达路径,总有一种被压抑的愤懑与不快。久而久之,就会表现出愤世嫉俗、放浪不羁,甚至偶或有一些惊世骇俗之举。

不过,许多人说“肖川这个人真怪”,我都一笑了之,毕竟庸常大众有庸常大众的生活逻辑。

许多和我私下里接触的人,都会说“肖川其实挺随和的”,我想他们一定是受了“肖川很狂妄”的误导。我本来就是一个极普通的人,我不想也不能装出卓尔不群的样子来。我只想做一个本本分分、中中正正、地地道道、实实在在、清清白白、干干净净、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人。

尽管我也渴望伟大,我也向往永恒,但我正如《小小鸟》那首歌中唱到的:“我想飞,却怎么也飞不高”。我生活在思想贫瘠的背景中,这是我的先天不足,注定成不了我所景仰的大家。我能有许多机会和教育界的同仁分享一些我对社会和教育的理解与感怀,并能获得许多的共鸣,我已经非常地心满意足了。我也是这个社会幸运的一类人,我一直觉得我获得的比付出的多,我对社会是充满感恩的,我对一些社会现象的针砭和批评,几乎都不是基于个人恩怨与私利。

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作为一个多少拥有一点话语权的人,我所能做的就是呐喊、呼吁,给人们一点建议和提醒。过去和现在我做得不够好,这是基于个人的局限,还是修炼不够,对此我也是自知的。

我高兴地看到,我们教师队伍中有许多心地和头脑都很清明与正直的人,这令我十分欣慰。有人喜欢我,我心存感激;有人不喜欢我,我也觉得十分正常。多元社会才可能是和谐社会。我感谢朋友,也感谢“对手”,有对我批评的声音,能使我变得清醒和理性。在专制病毒流播的社会,成功的人容易自我膨胀。所以,对他们基于健康心态的批评其实是对于他们的爱护。我在这里再一次感谢朋友们对我的爱护。

责任编辑 萧田

6.我的一天作文 篇六

但没想到,这样的日子持续几百天后,就被完全逆转了。

那是初春,在太阳还没露脸时,我就早早的起床了,昨晚下了一场小雨,空气很潮湿,但很清新,像是大森林。和往常一样,东方刚露出朝霞,我便出了家门。今早很不一样,有一些勤快的候鸟已经从南方飞来,婉转地叫着,轻捷地在我的头顶上飞着。

我开始注意到一些东西,一些我从未注意到的东西。我发现,迎春花早已在我不知道的时候开放了,一簇簇的花,像是一张张笑脸。一些花,像梨花、桃花等,有的也已开放,但更多的还在含苞待放,好像还知道害羞。我看得入迷了,仿佛迈入梦境,竟忘记了时间。

直到一位同学追上我,将我“拍醒”,我才加快了脚步。到了学校,可能是因为早上心情好吧,所有的课程当堂便掌握了,甚至还有种想继续复习的“冲动”。也就是在那天,我总结了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并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可能是巧合吧,放学回家时,我家楼顶上的鸟儿又一次飞了起来,仿佛在欢迎我。我向西边看,有一片片火烧云,美丽至极,原来,前两的阴天,再加上我的大意,这些美景经被忽略掉了。

当晚,我睡得很早。躺下去后,我久不能眠,突然醒悟:原来,美就在我身边,只是我没发现而已。

7.我的一本书作文 篇七

葵花的爸爸是一名了不起的雕塑家,但不幸淹死了。葵花被青铜一家收养了,并将唯一的上学机会让给了葵花,一家人对葵花特别好。因此,葵花为了报答他们,次次考试都是满分。

青铜家里很穷,没钱点灯,青铜就忍着蚊虫的叮咬,抓来萤火虫,给葵花当灯照明。

但有一天,奶奶病倒了,青铜一家根本付不起钱,为此,葵花决定考砸,让自己退学,这样就可以减少开支了。但青铜说出了真相,奶奶带着病重的身体,求校长让葵花再考一次,校长同意了,葵花又考出了高分。

最后,奶奶病死了。不幸的事又发生了,城里的人知道葵花在这儿,带走了葵花,尽管村里人极力反对。

青铜坐在大石头上,仿佛看到了葵花,但葵花又消失了,青铜忍不住大喊:“葵花!”

从此,哑巴青铜会说话了。

8.我的一次选择 篇八

我的困惑在那一天有了答案。

那是一个周末,被堵得水泄不通的广场上,车子川流不息,人们脚步匆匆。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艰难地拄着拐杖,在人海中缓慢地移动着。老人被人群拥来挤去,行动十分不便。意外就在这一刻发生了,一个低头看手表的青年男子一头撞在老人身上。只听“嘭”的一声,两人都跌坐在地。那名青年男子爬起来,尴尬地望了望人群,头也不回地走了,只留老人倒地不起。

对于这一幕,过路的很多行人好像毫不在意,依旧是行色匆匆,面无波澜,甚至有人还捂着嘴偷笑。众目睽睽下,老人挣扎着想站起来,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正巧这一切被路过的我看见了。我慢步走到老人身前,双腿像被灌了铅一般,想伸出的手却紧紧握成拳头。到底是扶,还是不扶呀?我的脑海里,两个声音开始了斗争:“扶!怎么能不扶?助人为乐是我们应具有的品格。不行,不能扶,万一被冤枉怎么办?”正在我进退两难的时候,心底深处,一个声音变得越来越响:“应该扶!老人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善待的对象,即使被冤枉,我们也问心无愧!”我立刻做出了选择,毫不犹豫地伸手扶起了老人。面容慈祥的老人不停地向我致谢,还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夸奖我是“好心人”。顷刻间,我觉得很羞愧,为刚才的犹豫不决而羞愧……

这天之后,我深深地明白了,当面对需要帮助的人,什么才是最好的选择——不忘初心,就能做出最好的选择!

9.我的一年级作文 篇九

我的愿望是在家里有一个好伙伴——一只小狗,有一双黑色的小眼睛,鼻子上有一大块肉,一张小嘴和一副憨厚的样子。它非常可爱!

我家楼下有一只可爱的小狗,棕色头发,大眼睛。因为一次车祸失去了一条腿,所以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小布朗”,因为其他三条腿都受了轻伤,走路还很疼。我对此表示同情。每次都很好,它爬到角落里,用水汪汪的眼睛看着我,好像在说:“我现在失去了一条腿,我觉得现在生活毫无意义……”我经常摸它的头,用同情的眼神看着它,想给它活下去的勇气,让他知道世界上还有爱你的人!我喜欢你!每次到了吃饭的时间,我都会为它买骨头。我非常喜欢它。

我想要一只小狗,不仅是为了和我一起玩,也是为了陪伴“小布朗”,给它生活下去的信心!爸爸妈妈,我希望,我希望,给我买一只小狗,也为生活做贡献!

10.我的一次探险经历 篇十

中午吃过饭,我们一行人便出发了。我们中间还有最擅长爬山的胡少鹏。他家住在山脚下,这样的地理环境使他从小练就了一身爬山的好本领。

不一会儿,我们便到了通往山崖的一个岔口。哇!好险的路!这条路,只有一脚宽,随时都有掉下去的可能。这样的路,还能走人吗?

一走神,我脚下一滑,便顺着红土滑了下去。幸运的是,我被挂在了一棵树上。这时,伙伴们都已踏过崎岖的小路爬上我们的目的地了,只有我挂在树上不敢动弹。

想想在这荒郊野岭,只有我一人,要是恐怖电影中的那些僵尸、怪兽突然跳出来,那该怎么办,真是越想越可怕……幸亏胡少鹏凭着娴熟的技巧,爬下来救我。

我抬起颤抖的腿,小心翼翼地跨过树干,在我双脚着地的一瞬间,胡少鹏伸出双手,顺势把我按定。我这悬着的一颗心才踏实下来。我气喘吁吁地爬上平台时,却发现伙伴们全都不见了。

我在平台上来回走动,察看地形。走了两圈,我发现这个平台两面是几十米高的悬崖,剩下的两面都是陡坡。西面可以直接通往回家的路,但太险;北面虽没有西面险,但要绕好几个圈子才能回家。

于是我问胡少鹏:“走哪面?”

“西面吧!”

“好!”我坚定地说。

我蹲下身,在陡峭的山崖上艰难地爬行。不料,脚下一滑,整个身子迅速向下滑落。胡少鹏见状,死死地抓住我的手不放,我滑动的身体这才停了下来。

我屏住呼吸,一步步地前进,终于下了山崖。我长长地嘘了一口气,便和胡少鹏一起踏上了回家的路。

11.我的一百作文 篇十一

从零八年九月中旬我开始在中国66发表文章到现在已经半年有余,直至现在终于一百篇了,位于第五名,这是一种十分不同的感觉,(就像一位高人,但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要是刚刚开始的时候想这一百篇,那简直就是天文数字,无论怎么想都是不可能达到的一个境界,这个程度当时是十分高远的,但是现在我达到了,这就是所谓的“水滴石穿。

记得开始的时候我还十分的作难,但是一个事情给了我极高的信心,那就是刚刚开始的.时候我所传的第一个作文“军训”。这个作品大多以叙事的写法所写,主要是讲了我们在初一军训时候的一些有趣的事情。但是收获确实十分的乐观,既然来了一个想不到的热点,现在点击率仍在缓慢的上升,随后我便又借着中秋节大作了文章,先后写了原去的月亮,中秋节等文章,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又迷上了三国演义(至今仍是)于是在我反复的揣读下我写了以三国人物为题材的作文,随着对三国演义的加深理解我接着又写了以三国战例与战法为题材的作文(其中美人计的点击率极高!哈哈)最后我又以人生目标与和临近的牛年为题写了几十篇,另外我还以人间真情为为主题写了几篇,这一篇一篇的作文虽然现在看来十分的少,但是要放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就是十分乐观的了。

12.我的一天作文 篇十二

清明节的早上,我和妈妈坐公交车去动物园玩。下了车,我买了一包鸡柳,在动物园门口,又买了一个又大又长草莓味的棉花糖。

一进门,首先映入眼睛的是“天下第一牛”,铜牛长、高各为15米,重约30吨,安放在长18米、宽8米、高1.8米的基座上。该雕塑是世界上最大的铜牛雕塑,有“天下第一牛”之称。我一边吃东西,一边和妈妈说着话,首先观看了大熊猫馆。因为我非常喜欢大熊猫,这一次和妈妈来,主要是奔着大熊猫来的。馆里人山人海,往前根本挤不动,我费了好大劲,才挤到大熊猫跟前,大熊猫毛茸茸的,头和肚子是洁白的,它胖乎乎的.大肚子,白白的可爱极了。它四肢短短的,黑乎乎的,一对大眼睛周围,两个黑溜溜的大眼圈,好像带着一副大墨镜。它还有一对D字形的黑耳朵。它每天能吃20千克的嫩竹子,真是太能吃了!它吃竹子的时候可逗了,歪着头、斜抱着竹子,它不光吃竹叶,连嫩竹竿都吃了。据说大熊猫小的时候爬上爬下的,可灵活了,可长大了就吃了睡睡了吃,真没意思。大熊猫是我最喜欢的动物,它还是国宝呢!我们后来又去看了狮子、老虎,由于当时正是中午,它们都在睡觉、我们又看到了骆驼,骆驼没有引人注意的外表,但它内心纯美。它没有斑马那斑斓美丽的花纹,没有狮子那威仪赫赫的头颅和骄傲圆睁的眼睛,它有的只是粗糙的翻卷的驼绒,过小的似乎不能思考多少事情的头,和近乎呆滞的双眼。就在这极普通的身躯中,却跳动着一颗热忱而坚定的心。这颗心为人们服务而跳动,直到生命的终止。

在小动物园里我想逗小兔玩,于是就买了饲料,进了小兔的乐园,我故意把饲料抬高,只见小兔双手抬起,后腿蹦起来,就吃着啦,回来的时候,我们又去大熊猫馆看了一眼,这次人已经少多啦,天快黑啦,我和妈妈就高高兴兴的坐着公交车回家啦。

13.我的一亩三分地 篇十三

[关键词]加法运算律 磨课 心路历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4-003

渔夫要对得起出航的大海,农民要对得起耕作的土地。而我,一位普通的小学数学老师,课堂就是我耕作的土地。在这块一亩三分地里,我勤勤恳恳地耕耘着,怀着“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实、人实我深”的永不满足的超越精神,演绎着一堂堂“真实有效、互动生成”的数学课。

一、观邻人种地

现象一:“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园”

出于对知识与技能的盲目追逐,很多数学课堂都忽视了本该拥有的文化气度和从容姿态。知识化、技巧化、功利化思想的不断弥散,让数学思想、方法和精神不但失去了可能生长的土壤,还逐渐被数学课堂所遗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作为数学教师,千万不要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园。

现象二:“高投入,低产出”

农民总想以最低的经济投入获得最大的丰收,许多教师也投入了很大的“经济成本”:为了制作课件花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购买教学实物花去了许多费用……如何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课堂效益?“简约、经济、实效”是数学课永远追求的目标。

二、去种自己的地

1.选种

农民在种地之前首先要考虑这一季庄稼种什么。教师上数学课,也要思考“教什么”。我坚信: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这节课除了让学生掌握运算定律外,还要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思考问题。

2.了解播种要求

种子选好后,还要了解播种的要求。通过学习,夯实“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学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要求如下: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意识,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

(3)在“猜想——举例验证——产生新的猜想——再验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播种安排

(1)播种愿望

通过实践,力图明晰教学惯常行为背后的预设、信念、思维模式,打开数学教学一扇新天窗,开启新的视野,探索数学教学“新方向”。

(2)播种安排

在数学问题的不断生成和解决中,让学生经历数学文明的探索历程。数学学习是思维的旅行,把数学探索的历程浓缩成一堂课,学生在探究的世界里尽情遨游,这样学到的数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学。

4.种地

在一次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我执教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课堂实录如下:

【别有用心的课前谈话】

师: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请两名同学到讲台上来仔细观察下面同学的座位,然后你们背过身去,老师将台下两名同学的位置调换一下,看你们能不能发现谁被调换了。

(学生认真观察,兴致很高,很快就发现了调座位的同学)

师:其实,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学会用数学的眼睛来观察,用数学的头脑来思考。

【独具匠心的课堂引入】

师:这节课先请大家认识一个成语——朝三暮四。它本来的意思就是早上3个、晚上4个。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呢。从前有一个人,养了一群猴子。一天,他对猴子说:“早上给你们每人3个桃子,晚上给你们每人4个。”猴子一听,都表示抗议。“那么,早上每人4个,晚上每人3个,怎么样?”“早上吃4个,变多了。好!好!好!”

师:听了这个故事,大家有什么想法?

生:我觉得猴子太傻了,养猴的人只不过把早上吃的个数和晚上吃的个数调换了,猴子就上当了。

【洋溢真我的“自主建构”】

师:听了这个故事后,你能列出哪两道加法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生1:3 + 4 = 4 + 3。

师: 观察这一等式, 你有什么发现?

生2: 我发现调换加数的位置,和还是一样的。

师:老师的发现和你很相似,但略有不同。(出示:交换3和4的位置,和不变)比较我们俩给出的结论,你想说些什么?

生2: 我觉得您给出的结论只代表一个特例,而我给出的结论能代表许多情况。

师:的确,仅凭一个特例就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样的结论,似乎草率了点,但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猜想。既然是猜想,那么我们还得怎样?

生3:验证。

师:怎么验证呢?

生4:举例。

……

师:有没有谁举例时发现了反例,也就是“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变了”?(学生摇头)我们能验证刚才的猜想吗?

生5: 能。

师:在这一组等式中,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生6:加数的位置变了,但它们的和不变。

师:原来,“变”和“不变”有时也能这样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将其中的规律表示出来吗?

生7:甲数+乙数 = 乙数+甲数。

生8:□+○ = ○+□。

生9:?+ != !+ ?。

生10: a + b = b + a。

……

师:用字母表示和用文字表示,哪一种方法更好? 为什么?(展示学生作品后,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师: 经过举例验证,我们可以把这个猜想总结成一条定律。谁能给它起名字?

生11: 交换律。

生12: 加法交换律。

师(出示“38 + 47 = 75”的竖式):马小虎同学做了这样一道题,我们怎么知道他做对了没有呢?

生13:可以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验算一遍。

师:其实,加法交换律还可以用这样的线段图来表示。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的意思吗?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你在哪里用过加法交换律?能举个例子吗?

生14:一幅小棒图,左边有9根小棒,右边有5根小棒。求出小棒的总数,可以列式“9+5”,也可以列式“5+9”,“9+5=5+9”,这里就用到了加法交换律。

生15:在进行加法验算的时候,其实就是用到了加法交换律。

……

【激荡思维的师生互问】

师:加法中除了有交换律,还有没有其他规律呢? 如果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会不变吗?我们不妨也把它看作是一个猜想,怎样验证呢?

生1:举例验证。(学生给出几组等式)

师:比较这几组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2:刚才的猜想是正确的。

师:我们把这样的一个运算定律称为加法的结合律,你会用字母来表示吗?

生3:a + b + c = a + (b + c)。

【跳出常规的课堂练习】

师(出示课本的情境图:28个男生在跳绳,17个女生在跳绳,23个女生在踢毽子):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生1: 跳绳的有多少人?

生2:女生有多少人?

生3: 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 你能列出不同的算式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吗?

师(出示“38+76+24”和“38+(76+24)”):这两道题目的计算结果一样吗?你喜欢做哪道题?

生4:一样,喜欢做第二道题,因为它比较简便。

师(出示“56+75+25”):对于这道题你能很快算出答案吗?怎样算的?

生5:156,先算后两个数的和。

师:你能像老师这样出一道三个数连加的式子,让其他同学能很快说出计算结果吗?

(学生出题)

……

【清新自然的课堂小结】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遗憾呢?

生1: 有了猜想,还需要举例来验证,得出的结论才准确。

生2:举例时尽可能多,而且要举一些特殊的例子,这样得出的结论才准确。

生3:这节课我不仅学会了加法运算律,感受到它可以使计算简便,还掌握了用“猜想——验证——总结——应用”来探索数学问题的方法。

生4:这节课太有趣了,我感到时间太短了,还有许多定律没有探索出来。

师:你还有哪些新的猜想吗?

生5:乘法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吗?

生6:除法和减法中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吗?

……

师:数学学习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路,愿同学们不断地研究、探索,未来的数学家就在你们中间。

这节课是思维涅槃之后悄然再生的。我在想:怎样用数学的美吸引学生?怎样让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发展?我对理想课堂的思考与追求,也因为这节观摩课而有了质的飞跃。

三、收获了什么?

1.“给数学课补点钙,让它拥有数学的脊梁”

千万次地追问:数学是什么?数学可以形成怎样的影响力?答案并不唯一。但我以为,数学可以在人的内心深处培植理性的种子,可以让人学会数学地思考,学会理性地看待问题。在这节课中,“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猜想——举例验证——提出新的猜想”的思考路径,数学自身的内在魅力(如数学的抽象性、简洁性、严密性、精美性),以及由“此知”及“彼知”的数学联想等都得到了一一展现,成为超越知识之上的更高的数学课堂追求。这是因为,数学发展史中的创造数不胜数,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一个数学问题都是沿着“猜想——举例验证——总结——应用”的轨迹延伸发展的。

2.“学数学为人生”

运算律本身只是一个显性知识,而在这个显性知识背后隐藏着探索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互助互爱的人格品质。对学生来说,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重要。学生走出校门之后,可能一辈子再也碰不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题目,但是他要用这种探索规律的方法和策略去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可见,一种教育只有能教人求真、求善、求美,只有能对人的生命成长提供本质的力量,才是真正的教育。

四、几点困惑

课堂实践虽然画上了句号,但思考添加的却是省略号。如何寻找数学课广度和深度之间的黄金分割?如何处理预设和生成、生活味和数学化、短效和长效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有待于今后不断地完善。

想起了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是的,数学、数学课堂、数学教育,是我永远耕作的土地。我愿做一个思考的行者,在课堂实践的土壤里,在审视自己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上一篇:仓库整体搬迁计划方案下一篇:采桑子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