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o18维也纳新年音乐

2024-06-26

2o18维也纳新年音乐(精选4篇)

1.2o18维也纳新年音乐 篇一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观后感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观后感

作者:玉树迎风

每年的新年伊始我都有观看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直播的习惯,随着二00七年新年钟声的敲想,又一顿由亚洲三杰之一的祖宾.梅塔先生主厨的音乐大餐被端上了我们的桌面。在花坛锦簇、金碧辉煌的音乐圣殿,伴随着大师上下左右挥舞的手势和指挥棒的指点,仿佛将去年一年的愁怨和烦恼一挥而去,同时又点石成金般的点拨起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憧憬和无限遐想。

生活的经历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家庭、工作、生活就象音乐会演奏的曲目中那节奏紧促的快三,一步踏不准,都会让你踉踉跄跄、举步蹒跚,只有象乐队中的每个成员,每种乐器那么专心致致,找准自己的位置、自己的调子,喝着指挥的节拍,何时小提琴为主弦律,何时小号该唱主角,单簧管什么时候应独奏,竖琴什么时候该行云流水般的弹拨,孰轻孰重、孰急孰缓,个体的准确无误才能带来整个乐队的整体化一,只有个人的三者合拍才能融入整个社会的和谐,新的一年也才会有新的气象。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你准备好了没有?我们都有父母儿女、朋友知己、爱人情人,人的情感世界如此之丰富和复杂,你可要摸的清理的顺。亲情、友情和爱情就象音乐会中那轻盈、悠扬的华尔兹,看似平和、舒缓,令你心灵荡漾。轻舞飞扬,可真要把握不好火候,人间最最珍贵的三种情感,也能变得沉重和凌乱,令你重负不堪。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人的心境好似一汪平静的湖水,一石激起千层浪,又酷似湖边的亭台水榭,山雨欲来风满楼,就象曲目中四步的布鲁斯,踏着四季的节拍,虽然时前时后、时左时右,但只有不断向前,也才能完美的划出你人生的弧步,绘出你心境的灿烂。你的思绪应有春风化雨般的清新,你的心态应有荷塘月色般的宁静,你的袋囊该有秋日果园般的沉甸,你的心志应是冬日寒梅般的毅然。

生活的索然无味常常使人们郁闷,彷徨和烦躁不安,在新的一年里建议大家多给生活添点彩,就象约翰.施特劳斯父子、兄弟众多曲目中的波尔卡、马祖卡一样,打破常规,时儿来点《雷鸣闪电、叽叽喳喳波尔卡》,时儿又来点《啤酒桶和拨弦波尔卡》,既轻快,又幽默,不单单是一种音乐的表现形式,更是生活的体现和写照,只有那样,一场举世瞩目的音乐会才会热情洋溢、风趣诙谐,你一年的生活也才会多姿多彩,其乐融融。

《蓝色多瑙河》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传统曲目,之所以常演不衰,就是因为它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包含着生活的哲理与人文主义的浪漫情怀。蓝色代表浪漫,河流象征生命,纵有九曲八弯,纵有湍急平缓,时儿轻曼、时儿奋亢,直时舒缓,弯时激昂,活脱地就象人的一生,千回百转,磕磕绊绊,却还是勇往直前,流向东方。

老约翰.施特劳斯的《拉德茨基进行曲》一直都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最后曲目,你只要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一种现象,大师的指挥棒并不是在单纯的指挥乐队,而是在指挥全场;台上台下并没有曲高和寡,曲子结束时,也没有停息喝彩、曲终人散,而是掌声、乐器声齐响共鸣,合着一个节拍,让人精神抖擞,情绪高昂。现实中也是这样,无论你是达官显贵,还是平头百姓,大家只要合着和谐的音符,踏着进行曲的节奏。朝着一处使劲、鼓掌和呐喊,才能奏响来年生活的新乐章。无论是什么团队,都要荣辱与共,共创辉煌;无论是什么家庭,都要同甘共苦,风雨同舟;无论你做什么投资,都要与时俱进,与庄共舞;无论是什么情感,也都要交流沟通,和睦融洽,只有这样,新的一年才会有新的收获和进展,社会和家庭才能和谐进步、共同发展,以新的姿态和景象展望二00八。

2.2o18维也纳新年音乐 篇二

一、影响世界的悠远历史

维也纳是一座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 维也纳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居住。公元1世纪罗马人曾在维也纳建立城堡, 公元881年以“维尼亚”首见记载, 12世纪时维也纳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 13世纪末至1918年曾是哈布斯堡王朝的首都, 之后就是奥地利的首都。

哈布斯堡皇族时期, 维也纳城市建筑发展迅速, 宏伟的哥特式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15世纪以后维也纳成为罗马帝国的首都和欧洲的经济中心, 16世纪和17世纪奥斯曼帝国每次入侵欧洲都在维也纳被阻挡。随着19世纪奥匈帝国的强盛, 维也纳也成为当时欧洲一个重要的都会。1873年维也纳举办了为期106天的世界博览会。

在法国大革命战争中, 维也纳先后两次被拿破仑的军队占领。维也纳在1850年开始扩建, 再次呈现辉煌。在奥匈帝国建立的1867年, “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了奥地利最出名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这段辉煌在1873年维也纳举办第五届世界博览会达到顶峰, 博览会展现了空前的建筑设计。虽然奥匈帝国进入了其尾声, 但这段时期维也纳再次攀上以维也纳现代主义为代表的文化巅峰——城市建筑上发起新艺术运动;绘画领域代表有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和埃贡·席勒的表现主义;音乐方面则有马勒和莱哈尔, 勋伯格、韦伯恩和阿尔班·贝尔格的“维也纳第二乐派”;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开创了精神分析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没有直接波及维也纳, 但是旷日持久的战争引起了粮食和衣物的供应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宣告了哈布斯堡王朝6个世纪统治的终结和奥匈帝国的解体, 1918年11月12日在维也纳成立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 1919年改名为奥地利共和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维也纳被苏联占领;1945年秋, 美国、英国、法国和苏联共同占领维也纳, 直至1955年5月15日, 奥地利国家条约签署, 盟军撤出, 奥地利才完全独立。

二、人类音乐文化的宝库

维也纳的名字始终是和音乐联系在一起的。许多音乐大师, 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父子和勃拉姆斯都曾在此度过多年音乐生涯。海顿的《皇帝四重奏》、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舒伯特的《天鹅之歌》、约翰·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等名曲均诞生于此。许多公园和广场上矗立着他们的雕像, 不少街道、礼堂、会议大厅都以这些音乐家的名字命名。音乐家的故居和墓地常年为人们参观和凭吊。如今, 维也纳拥有世界上最豪华的国家歌剧院、闻名遐迩的音乐大厅和一流水平的交响乐团。

2003年10月, 我第一次访问维也纳, 参观了世界文化遗产美泉宫, 这是茜茜公主、奥地利皇后生活的皇家宫殿。美泉宫是维也纳最美丽的皇家宫殿, 是世界各国旅游者参观最多的地方, 它是奥地利成为强盛国家时期的皇家建筑象征。这座古典的欧洲宫殿, 与德国柏林的无忧宫、慕尼黑的宁劳堡宫风格很相似, 彩色和布局并不多, 其设计思想和风格都源于法国凡尔赛宫的花园和宫殿。

玛丽亚·特雷西亚皇后雕塑的草坪广场位于维也纳城市中心, 矗立于国家历史博物馆和自然科学博物馆的中央。1740年, 玛丽亚·特雷西亚被加冕为哈布斯堡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女皇和匈牙利女王, 经过了1740—1748年的西里西亚战争和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 稳定了国势, 她掌管国家政权期间, 展现了惊人的治国理政能力。18世纪, 玛丽亚·特雷西亚母子当政期间热衷于改革, 打击教会势力, 推动社会进步, 同时带来艺术的繁荣, 使维也纳逐渐成为欧洲古典音乐的中心, 获得了“音乐城”的美名。其儿子弗朗茨·约瑟夫二世对音乐非常喜爱, 收留了大批的作曲家、指挥家和演奏家, 使维也纳成为欧洲的音乐之都。

城市中心广场还建有如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老约翰·施特劳斯等伟大的音乐家的雕塑, 可见, 在维也纳文化名人与君主享受同等的待遇。

2010年4月, 我第二次访问维也纳, 参观了位于海顿大街19号的海顿故居和海顿纪念馆。海顿是贝多芬的老师, 是著名的音乐家, 他在这里生活了很长时间, 创作了重要作品《创四季》和《四季》。德国的国歌也是海顿谱写的。海顿是奥地利人, 是奥地利的光荣和骄傲。海顿故居的庭院有三层楼, 下面正面对马路, 当年海顿使用过的钢琴、琴谱、荣誉证书和手稿陈列在其中。

在维也纳还参观了位于普拉特大街54号的约翰·施特劳斯故居和约翰·施特劳斯纪念馆。1867年, 在这栋简朴的住宅内, 世界上最著名的华尔兹交响曲《蓝色的多瑙河》诞生了, 这首歌被誉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 也是广受世界人民喜爱的旋律。在这条繁华的大街上, 施特劳斯生活了37年之久, 在住宅里展现了他私人收藏的乐器、家具和油画。

2011年4月, 我第三次访问维也纳。参观了著名的宫廷皇家庭院, 正对面是华丽庄严的哥特式建筑市政厅, 旁边是美丽的花园、喷泉和草坪。往前步行一直走便来到国会大厦, 国会大厦的建筑风格与美国国会大厦基本一致, 除了规模较小, 没有圆顶之外, 设计风格、建筑形式、大门圆柱基本源于希腊的雅典娜神庙, 雄伟、壮丽、磅礴、庄严, 气势非凡。

夕阳西下, 我们来到著名的金色大厅欣赏交响乐。步入大厅, 即可感受到真正的金碧辉煌。大厅顶上金色镂花梁柱间, 画着音乐女神的彩像;正厅两边的金色墙壁前, 竖立着16尊大理石雕刻的音乐女神像;楼上两翼包厢后的金色大门口, 放置着历代音乐大师的金色胸像。在巨大的吊灯照耀下, 熠熠生辉。每到新年, 都要在金色大厅举行世界一流的新年音乐会, 奥地利总统和维也纳各界名流出席。一年一度的文化节期间, 世界各地著名的音乐家也在这里登场。当地人告诉我,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源于1901年全民投票, 决定建一个举办音乐会的地方, 最后投票决定在金色大厅举办新年音乐会, 邀请世界著名音乐家、指挥家到此演出。

三、美轮美奂的城市风情

维也纳环境优美, 冬温夏凉。东阿尔卑斯山支脉维也纳林山伸展于西郊, 绿林成片。山之西是华丽住宅区, 有花园及葡萄园围绕。多瑙河流贯市内, 水碧山秀, 风景如画。登上城西的阿尔卑斯山山麓, 波浪起伏的“维也纳森林”尽收眼底;约翰·施特劳斯当年就是在这多瑙河畔的幽静的森林中, 触景生情, 用动人的旋律, 描述了波光粼粼、蜿蜒多姿的多瑙河, 叙述了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维也纳森林。《蓝色的多瑙河》和《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从这里诞生。

美丽的多瑙河蜿蜒穿城而过, 房屋顺山势而建, 重楼连宇, 层次分明。登高远望, 各种风格的教堂建筑给这青山碧水的城市涂上一层古老庄重的色彩。

维也纳的建筑多为巴洛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中世纪的圣斯特凡大教堂和双塔教堂的尖顶耸入云端, 其南塔高138米, 可俯瞰全市。香布伦宫为哈布斯堡王朝的夏宫, 有希腊式建筑、雕像及喷泉。1869年建成的国立歌剧院, 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1857年建的57米宽、4公里长的环形大道两旁有博物馆、市政厅、国会、大学等重要建筑, 成为欧洲最优美的城市通道之一。环形大道与另一相平行的环行路之间为中间层, 这一带为商业区、住宅区, 也有宫殿、教堂等夹建其间。第二环形路外为外层, 市西有幽雅的公园, 美丽的别墅以及其他宫殿建筑。在这众多的宫殿中, 以位于城西南部的舍恩布龙宫最为引人注目, 这是奥地利历史上繁荣时期的一个遗迹。城区东南部的“美景宫”为18世纪初卡尔皇帝为抵抗土耳其入侵立下战功的欧根亲王所造。

乘坐具有维也纳特色的马车逛逛维也纳老城, 老城的中心有著名的斯蒂芬大教堂, 有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霍夫堡、皇宫、有名的蛋糕店和旅馆、富丽堂皇的环城大街, 还有各式各样的酒馆、爵士酒吧、舞厅和艺术画廊等。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在这里, 到处可以看到音乐家们的铜像和大理石像。为了纪念乐坛大师, 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 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就连王宫花园的草坪上, 也是用鲜花组成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维也纳这个城市永远都在上演着多姿多彩、引人入胜的文化节目。无论是古典音乐、现代戏剧、电影、舞蹈或歌剧、音乐剧、艺术展览还是音乐会、演唱会, 无论你何时驾临, 都会有无限惊喜的发现;你也可以悠闲地坐在闻名世界、气氛浓厚的维也纳咖啡厅喝杯咖啡, 或拜访一流的传统葡萄酒厂。在维也纳, 还可以品尝到欧洲各国高级的烹饪美食。

多少个世纪以来, 音乐一直都没有离开过维也纳, 每当到夏天夜晚公园便会举行音乐会, 维也纳悠久的音乐遗产延续至今。闻名全世界的维也纳交响乐团和维也纳儿童合唱团在世界各地的巡回演出中永远得到观众爆满的热烈掌声, 而维也纳音乐学院不断孕育出在国际音乐界脱颖而出的乐者;人们在漫步时, 随时可以听到优雅的华尔兹圆舞曲;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室内演奏的传统, 尤其在阖家欢乐的时候, 总要演奏一番, 优美的旋律传遍街头巷尾。

3.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十之最” 篇三

最开创性的一年——1987年

1987年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因为从这一年往后,每年要由不同的指挥家来执棒,开始了音乐会的“年度指挥”时期,结束了之前克劳斯(1941至1954年)、威廉·鲍勃考夫斯基(1955至1979年)以及洛林·马泽尔(1980至1986年)的“连期指挥”时期。改革后第一位亮相的就是指挥帝王卡拉扬,这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年近八旬的他少了些年轻时的霸气,而多了些晚年的慈祥,在指挥过程中也不再闭眼挥拳,而是在不经意间露出一丝微笑与幽默。这一年还有女高音凯瑟琳·巴特尔的友情客串,献上一曲《春之声》,这也是至今为止唯一一场有独唱演员加盟的新年音乐会。为了迎接卡拉扬的到来,乐团方面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还升级为“三管制”规模(到目前为止,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新年音乐会均是双管制),这也是唯一的一次。

有人说从1987年起,终曲《拉德斯基进行曲》开创观众鼓掌的传统,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至少在1980年的音乐会中已经有这个习惯了,也许还可以追溯到更早。这场音乐会的录音由DG公司发行(DVD收录在Sony公司“卡拉扬家庭影视遗产”系列中),除了个别曲目没有收录外,整张唱片的录音质量上乘,而且也是《企鹅唱片指南》中对于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所有录音当中唯一一张给予“三星带花”的最高评价。总而言之,卡拉扬的这场“孤本”空前绝后,弥足珍贵。

最潇洒的一年——1989年

1989年,传奇指挥家卡洛斯·克莱伯的登台,使得这场音乐会有着强烈的期待色彩。克莱伯一向以录音吝啬而著称,当时仅出版的录音都是张张精品,因此1989年的音乐会令人着实兴奋。这一年的选曲可谓首首经典,乐团的演奏热情而富有张力,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克莱伯的指挥风采,指挥家卞祖善先生曾经用八个字概括:“行云流水,潇洒自如。”这绝非溢美之词,克莱伯的指挥像舞蹈一般,动作幅度很大,准确之余还不失幽默。有一个细节可以从侧面证明克莱伯的魅力:按常理来说,每年音乐会都会安排舞蹈场面,与现场形成呼应,但唯独1989年和1992年克莱伯的两场取消了芭蕾舞蹈,所有摄像机都对准克莱伯本人,生怕错做了一个镜头!

这一年的CD最开始由CBS公司发行,后来由Sony再版,音乐会的巨大成功也给唱片公司带来了丰厚利润,本碟成为了Sony公司的镇库宝藏之一。视频发行权由DG购得,当时由于LD的昙花一现,害得DG损失惨重,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近十年DVD普及使得DG好好弥补了当年的“伤口”,1989年新年音乐会的DVD畅销不衰,成为DG公司的“摇钱树”。在我心中,如果只能挑选一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话,则非1989年莫属!

最具创新性的一年——1991年

1991年的音乐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由指挥大师阿巴多担任,这也是他继1988年后第二次登上金色大厅。阿巴多是一位富于想象力且付诸行动的大师,1988年也是他首先起用了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和爱乐乐团一起亮相,一曲《闲聊波尔卡》让音乐会的人气极度飙升。开篇由罗西尼的《贼雀》序曲开始,这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历史上唯一一年开场曲出现非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

整场音乐会还有着莫扎特、舒伯特、兰纳等作曲家的作品,每一部都演奏得几乎无可挑剔,再加上施特劳斯家族的传统曲目,使得这一年在保持传统的因素上增加了新的气息。但也正因为如此,曲目的安排得罪了乐评界中的保守派,他们公然指责阿巴多悖离了维也纳的传统,阿巴多一怒之下宣布再也不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因此这场录音也是阿巴多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绝笔之作”。

1991年的CD与DVD均由DG公司出版发行,可惜CD早已经从DG的目录中删除,甚为可惜。目前DVD比较好找,我们也可以目睹阿巴多昔日迷人的指挥风采。

最富有朝气的一年——1993年

1993年是意大利指挥家里卡多·穆蒂第一次亮相新年音乐会,时年五十二岁,是当时音乐会历史上最年轻的一位指挥(这一记录2011年被弗朗茨·穆斯特打破,时年五十一岁)。穆蒂是一位富有激情的指挥大师,动作幅度大,表情丰富。我们看当年的实况录像,仍能感受到青春的激情回荡在金色大厅之中,尤其是下半场《狩猎》最后的枪声,使得全场瞬间变为沸腾的海洋,这一片段让人永生难忘,可与梅塔的1990年新年音乐会媲美。

1993年的音乐会除了经典曲目外,穆蒂特意安排了四首从未在新年音乐会上演奏的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上演,增加了音乐会的学术性。1993年的CD与DVD均由飞利浦公司(Philips)发行,这也是该公司首次发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录音,可惜CD早已绝版,DVD目前也不多见,能否找得到就看读者的运气了。不过目前Philips的录音制品已经由Decca公司代理发行,不知能否再版这一经典唱片,让我们期待吧。

最巧合的一年——1999年

1999年被称作为“约翰·施特劳斯年”,因为正逢老约翰·施特劳斯逝世一百五十周年,小约翰·施特劳斯逝世一百周年,因此该年的曲目单完全是这父子二人的作品,这也是唯一的、曲目最为“纯粹”的一年。

该年的指挥聘请了老资格的洛林·马泽尔担任,他一生中共指挥过十一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1980至1986年,1994年,1996年,1999年和2005年)。马泽尔本人是小提琴出身,在指挥过程中对于克劳斯开创的传统也最具有继承性——边指挥乐队,边演奏小提琴——当年一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让观众领略了马泽尔的独奏风采。

nlc202309090552

1999年是RCA公司第三次录制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他们吸收了1996年和1998年两次录音的经验和教训,因此1999年的录音精彩而逼真,尽管单CD发行曲目不全,但制作精美异常,还附有唱片封套,当年在北京外文书店卖到一百四十九元一张,可惜现在已经绝版,难觅踪影。顺带说一句,不知为何从1994年到1999年的音乐会始终没有DVD发行,这让乐迷百思不得其解,也是唱片收藏者们的最大遗憾。

最露怯的一年——2003年

2003年是奥地利本土指挥家尼古拉斯·哈农库特继2001年之后第二次登台,也是他最后一次指挥新年音乐会。他的指挥风格以细腻见长,对于音色的控制近乎苛刻,对于乐队的分句也一丝不苟。他不拿指挥棒,只凭一双富于魔力的手加上那双让人难忘的“铜铃眼”掌控乐队,极具绅士风度。有趣的故事发生在《邀舞》的演奏临近尾声时,本来在最后的高潮结束后还有一段平静的尾声,象征了男女二人舞蹈结束后返回座位,结果高潮后全体观众便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指挥不得不转过身来示意观众不要鼓掌——乐曲进行之中不能鼓掌是欣赏音乐会的常识——到最后尾声平静地结束后,大家反而不敢鼓掌了。

平心而论,《邀舞》是作曲家韦伯的代表作品,并不冷门,稍有经验的爱乐者不会不清楚,而维也纳的观众居然有如此大的失误,实在是出人意料。可惜这个片段在后来日本TDK公司出版的DVD中被删掉,而DG公司出版的CD仍然保留了历史的原始状态,这算不算德意志民族和大和民族民族差异性的一个细小反映呢?2015年,大师通过网络发表了“因身体原因告别舞台”的声明,直至2016年3月去世,因此这也是这位指挥家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告别之作。

最人性的一年——2005年

2005年是指挥家洛林·马泽尔第十一次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老人已经七十五岁,但仍精神矍铄。2004年年底发生了印度洋海啸,鉴于人文关怀,马泽尔和乐团管理者临时决定取消最后返场曲《拉德斯基进行曲》,而以《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收尾,这也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历史上唯一一年没有“拉德斯基”的掌声。

在“多瑙河”之前的新年贺词中,现任维也纳爱乐乐团团长基文·哈尔斯堡先生代表乐团为海啸受难者致慰问函、敬献花圈,这一举动使得2005年的音乐会极富人情味道,感动了全球的观众。就音乐会的艺术水准来看,马泽尔的指挥艺术明显走了下坡路,比之前的1994年、1996年和1999年逊色不少,甚至自己小提琴独奏时连音准都出现了问题。这是马泽尔一生中最后一次执棒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大师于2014年辞世),通过DG公司出版的DVD我们可以看出大师的身体已大不如前,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会忘记马泽尔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历史中的地位。

最意外的一年——2009年

2009年由丹尼尔·巴伦博伊姆执棒,这是他首次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巴伦博伊姆是一位钢琴兼指挥的“双料”大师,同时也是著名的和平使者,据说他是唯一一位具有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双重国籍身份的人物,就因为他多年来为避免双方的宗教以及政治冲突而奔走。

2009年是海顿逝世两百周年,因此音乐会的节目单中特意安排了海顿的《告别交响曲》第四乐章,而随着各个声部的逐渐消失,乐团人员也逐渐散去,最后整个金色大厅的舞台上就剩下指挥一个“光杆司令”了。其实这是音乐会的一个“笑场”,每届音乐会为增加欢乐气氛都有“笑场”,比如1992年克莱伯吹“跑调”的小号,1999年马泽尔敲的“破鼓”,但与2009年相比都算“小巫见大巫”,这一场景开创了音乐会历史的先河。

2009年的CD、DVD与蓝光碟均由Decca公司发行,这也是Decca自1979年的二十年后再度录制发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唱片,保持了该公司一贯的音场宏大以及定位准确等特点。

最老道的一年——2010年

2010年的音乐会由法国指挥大师乔治·普莱特指挥,这是他继2008年后第二次登上金色大厅的舞台,此时他已经八十六岁高龄,创下音乐会指挥最高寿的记录。尽管普莱特已经进入耄耋之年,但一点都没有老态龙钟的样子,反而像“老顽童”一样,指挥过程中充满着风趣与幽默。在2008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普莱特指挥了施特劳斯家族的许多富有异国情调的作品;在2010年,他沿袭了他往年的选曲风格,上演了一些富有法国气息的作品,其中伦拜的作品第一次出现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给人们以强烈的新鲜感。

另外,2010年是维也纳爱乐乐团首任首席指挥奥托·尼古莱诞辰两百周年,尼古莱不但是一个指挥家,同时又是一个作曲家,因此在这一年的新年音乐会上,普莱特选择了他的一首轻歌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序曲作为下半场的开场。总之,普莱特的指挥音色华丽柔美,对比鲜明而情感丰富,有着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最丰富的一年——2012年

2012年元月一号的金色大厅是属于来自于拉脱维亚的指挥家马里斯·杨松斯的,这是他继2006年后第二次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2012年的曲目数量之多创下历年之最,上半场十一首,下半场十三首,全场共二十四部作品。

曲目单中的最大亮点当属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作品首次登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舞台。值得玩味的是,2012年并非“老柴”生卒纪念逢十的年份,演出其作品似乎并无特别背景,但杨松斯对于柴科夫斯基的演释却一直为人所称道,可能是促成这一合作的主因。另外,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继1998年时隔十四年后再度登上新年音乐会的舞台,演唱《闲聊波尔卡》和《打铁法兰西波尔卡》,孩子们的天使之声也给音乐会的新年气氛增添了不少亮色。

2012年音乐会的音像制品由Sony公司发行,这也是该公司继1995年的十七年后再度发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录音。Sony录音风格的细腻在爱乐者心中早已有口皆碑,这次的录音也保持了其一贯风格,没有让乐迷失望。

关于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话题相信永远也说不完,以上的“十之最”也仅仅是我的一家之言,绝非定论,相信很多读者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最爱。

如果听众细心的话,会发现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似乎又出现了一个规律——2006年后似乎每位指挥都会有两次执棒机会——杨松斯的2006年与2012年(2016年已经是他第三次执棒了),梅塔的2007年与2015年,普莱特的2008年与2010年,巴伦博伊姆的2009年与2014年,莫斯特的2011年与2013年。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故意为之?这会不会成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一个新传统?现在不下定论,让我们拭目以待。

4.2o18维也纳新年音乐 篇四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欣赏(随笔)

七月骄阳似火,昨天下午,我们从全市的四面八方,聚拢到了位于曲阳路701号三楼的睿年(上海)健康服务中心,参加一台由老小孩聚乐部举办的回顾2012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赏析活动。

电梯一到三楼在签到台签到后,年青的男生迎宾服务生热情地把我们引导到,小剧场门口。拿出音乐会门票,礼仪小姐检票后,给我们每人一份节目单,我们在装点一新只能容下30多人的睿年小剧场内,坐在舒适典雅的沙发座上,静静地等候着音乐会的开始。

音乐赏析会开始前聚乐部领导翔龙和睿年(上海)健康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经理作了欢迎词,聚乐部副主任真心英雄简单地向各位来宾介绍了这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过程。

我曾经写过一篇《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畅想》的文章,可以说每年元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我都会在电视上欣赏,过一把欧洲古典音乐的瘾。

音乐,是人类最崇高的灵魂,是陶冶人的情操和愉悦人的最好的精神食粮。与其说人类百分之六、七十的病都是有精神因素引起的抵抗力下降,至患疾病的,尤其是在当今社会达尔文主义提倡的竞争下,生活节中加快,传统的和旧式的家庭经不起物质欲望的诱惑,失去了自我,迷失了方向,而分崩离析,导致了离婚率的升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而紧张,犯罪活动频繁日益猖獗。在这种情况下音乐,无意是疏解紧张生活一剂温馨愉悦快乐的安慰剂。

音乐无国界,不分种族,不分地域,凭着音乐你可以在世界各地寻找到自己的知音和朋友。

奥地利是音乐的国度,维也纳更是全世界音乐爱好者的天堂。每年辞旧迎新,在新年这个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节日,人们在欢庆新年时,都会举办各色各样的音乐会,来欢庆新年的到来,在欢快轻松曼妙的音乐声中宣告新年的伊始。

当然,一年一度的世界音乐国度之都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乃是世界最高级别的,最具实力的音乐会,称为世界最为瞩目的一场迎接新年音乐盛会,也吸引了外国政要前来参加盛会,音乐会的指挥和演出乐团都市世界顶级的指挥家和交响乐团。指挥家和音乐家以及全世界的乐团,都以能在奥地利音乐之都维也纳金色音乐殿堂演出以此为自豪,令人关注仰慕。

首次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新年音乐会演出是在1939年12月31日,由克莱门斯创办。今天的这场音乐会,是2012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在布置一新鲜花锦绣,富丽堂皇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大厅内演出,有马里斯杨颂斯担任指挥。维也纳音乐会总计有24首演出曲目。这些曲目除了斯特劳斯家族的曲目之外,还有约瑟夫赫尔梅斯伯格、拜伦、齐雷尔的经典作品。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著名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两首经典作品,首次出现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还有,阔别音乐会13年之久的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合唱的再度亮相,用《闲聊波尔卡》作为献给全世界的新年礼物。使得这场音乐会更具有看点和新颖创意的出彩点。

音乐会开始曲是,约翰小斯特劳斯和约瑟夫斯特劳斯合作的作品《祖国进行曲》,气氛热烈而欢快,进行曲热烈欢庆的节奏感,表现了人们对祖国由衷的热爱之情。

小约翰斯特劳斯的《市政厅舞会圆舞曲》438号作品,优雅而富有富丽堂皇的气质。一种轻松浪漫而高雅之情,充满了整个舞曲。

《非此即彼快速波尔卡》403号作品;《闲聊快速波尔卡》214号作品;卡尔米歇尔齐雷尔的《维也纳市民圆舞曲》419号作品;《阿尔比昂波尔卡》102号作品;《骑手快速波尔卡》278号作品;约瑟夫赫尔梅斯伯格的《魔鬼音程之舞》等等作品,精彩纷呈,让人遐顾不及。期间还穿插了芭蕾舞的伴舞演出,使得音乐会更具有艺术吸引力和表现力的魅力,有着多种视角艺术经典的看点。让人感到音乐和舞蹈相结合相融合的艺术独特性的完美性。音乐和舞蹈相结合使得音乐更具有表现性和张力性。这人间的天籁之音和人体舞蹈肢体语言优美的结合交融,使得艺术性更强烈了,更具有摄人灵魂的震撼力和视觉上的冲击力,更具有了欣赏观赏性了!《麻雀加洛普》充满了喜剧性的效果,把自然界天真活泼俏皮顽皮的麻雀形象,生动地通过音乐管弦铜管乐的效果,展示的淋漓尽致。

呵呵,屏幕的画面上出现了一列老式的蒸汽火车,在北欧丹麦的哥本哈根郊外原野上缓缓地行驶着。带刺的滑板敲击出了火车蒸汽机嗤嗤嗤的声,很具象展示了蒸汽那个时代的形象。那就是音乐会上汉斯克里斯蒂安拜伦的《哥本哈根的蒸汽机车加洛普》之曲,这首乐曲,让我们仿佛回到了蒸汽时代幽静闲适的生活。呵呵,更有趣的是,演出会上的演奏者还穿上了铁路员工的制服。童声表演唱更是充满了,人类童真天真无暇的美好真情。《打铁法兰西波尔卡》呵呵,真的出现了生动的打铁场景,指挥杨松斯在舞台上一边指挥乐队,一边打起了錾,更具有了打铁铺里的铁与铁锻打敲击的音响效果。

上半场音乐会在优美的演出表演中暂时结束,在休息期间享用了睿年(上海)健康管理服务公司制作提供的西式精美的小甜点后,我们再一次回到剧场来。后半场精彩高潮的乐曲是约翰小斯特劳斯的《电闪雷鸣快速波尔卡》,在雷电与闪电的轰鸣声中,使得生命在雷电和闪电中得到了升华。精彩还有的是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乐曲如《睡美人》的经典片段,结尾那两首斯特劳斯家族最为经典的乐曲《蓝色的多瑙河》和《拉德茨基进行曲》。《蓝色的多瑙河》青年男女芭蕾舞穿上了蓝色调的芭蕾舞服装,象征着蓝色多瑙河上的精灵,曼妙的舞姿婆娑婀娜,展示出多瑙河一日多变的景色和沿河两岸人们宁静安逸的生活以及娴静优美的风光。

《拉德茨基进行曲》将因音乐会推向了最后的高潮,整个演出厅里的观众随着进行曲的节拍鼓掌,群情激奋,精神高涨,把新年音乐晚会推向了高潮,使得台上台下音乐的气氛融为一体。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在热烈的掌声中,在鲜花装点一新金碧辉煌的维也纳金色音乐大厅内,处处洋溢着,音乐元素带来的激情昂扬的气氛,这种气氛将人的灵魂净化到,无与伦比的毫无瑕疵的高度。呵呵一场世界对位顶级的音乐盛宴,就此结束了,在人们依依不舍中落下了精彩的帷幕。

我在这此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欣赏活动中遇到了网站的秘书长卢小雁老师、好声音领队安娜老师、3D影视群组的戴建英老师、王霞云老师等朋友。

还参观了睿年(上海)健康管理服务公司的设施,以及服务活动项目等,有幸在哪儿认识了网名小路的朋友。在此一并问好!4点半活动结束,坐车回到龙柏家中已经是晚上七点左右了。

上一篇:幼儿卫生保健复习题下一篇:兼职救护队应急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