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价格

2024-10-21

商品价格(13篇)

1.商品价格 篇一

内容摘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它影响消费者心理感知和判断,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和购买数量的重要因素。影响消费者对商品价格产生心理反应的有个人、专家、商品、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等五个因素。消费者对商品价格产生心理反应的基本模式有三种:价值评估模式、意识比拟模式和平衡协调模式,这三种模式在工商企业的实际定价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关键词:心理反应模式 商品价格 影响因素应用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而商品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买卖双方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消费者对某些商品的购买意愿,以及购买数量的多少。所以,商品价格是消费者购买心理中最敏感的因素。价格作为客观因素,它对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必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影响消费者对商品价格产生心理反应的主要因素

影响消费者对市场价格产生心理反应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因素:个人因素;专家因素;商品本身因素;购物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个人因素。个人因素是影响消费者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个人因素包括:消费者个人的消费经验、消费者家庭以及消费者的个性、爱好和兴趣等三个方面。

消费者个人经验往往是自身感官的接受,形成对某种商品某个价位的知觉与判断。消费者多次购买了某种价格高的商品回去使用后发现很好,这就会不断强化他的“价高质高”的判断和认识。当多次购买某种价格低的商品,发现不如意,这同样会增强他的“便宜没好货”的感知。家庭对消费者具有极为深刻的影响,家庭的规模、经济状况也会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判断。一般而言,生活在经济状况比较窘迫家庭的人,对商品价格的判断通常也比较低,而生活在生活富裕的家庭的消费者估计的商品价格通常也要高一些。另外,消费者的个性、爱好和兴趣也对商品价格的心理反应会产生影响。

专家因素。专家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专职对商品价格进行监测评价的政府官员、经济学家等对商品价格水平及其变化的职业性的感受和判断,它具有理性和准确性的特点。由于专家具有权威性和参照性,对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判断和感受影响也比较深远。另一个是消费指导者,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总要接受周围一些对商品有经验的人的建议、意见,并常常接受他们的指导,受到他们的影响。

商品本身因素。指的是商品本身的外观、重量、包装、使用特点、使用说明等对消费者对价格的反应产生影响。

购物环境因素。销售现场包括销售现场周围环境、销售现场环境。装修豪华的商店可能使工薪阶层望而却步,因为消费者认为豪华商场出售的商品价格昂贵。笔者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对比实验:把某大商场一件价值2600元的名牌西服和地摊上一件价值500元西服去掉标签互换,结果到地摊上卖的名牌西服没有卖出去,而地摊上的西服在大商场却已1600块钱卖掉了。这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指的是社会群体对商品价格水平及其变化的总体感受和判断。这种感受和判断可以说明商品价格的大体范围以及商品价格所属的群体特征。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消费者的群体特征与购买豪宅的消费者的群体特征就非常鲜明,他们对房产价格的判断也有比较大的差距。

消费者对商品价格产生心理反应的基本模式

价值评估模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质量相似的商品,只是其包装装璜不同,价格却相差很大,消费者却宁愿购买高价的商品;而对于一些处理品、清仓品、“出口转内销”品,削价幅度越大消费者的疑虑心理也就越大,越不愿意购买。这实际上是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价值评估模式在起作用。不管消费者是否具有经济学知识,他们总是把商品的价格和商品价值、品质联系起来,把商品价格的高低作为衡量商品的价值和品质的标准。认为价格昂贵的商品价值就大,品质就好;价格低廉的商品,价值就小,品质就差。所谓“一分钱,—分货”,“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便是这种价值评估模式的具体反映。其心理反应模式见图1。

意识比拟模式

商品价格本来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其作用在于有利商品的交换。但在某种情况下,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认可不仅如此,有的时候,消费者在利用商品的价格来显示其社会地位的高低和身份。也就是说,消费者通过联想把商品价格的高低同个人的愿望、情感和个性联系起来,进行有意无意的比拟。这样一种对价格的心理反应方式和过程,我们称之为意识比拟模式。其主要反应过程如图2。

平衡协调模式

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商品和价格以及价格的调整。由于消费者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使他们一时间很难判断商品的确切价值。消费者在接受了某种商品价格的时候,心理属于一种平衡状态。但是,一旦价格发生变化后,消费者心理的那种平衡已经打破,心理处于紧张状态,而这个时候他就会努力来恢复心理平衡,所以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调整适应和接受过程实际上是消费者心理的平衡协调过程(见图3)。

心理反应模式在商品定价中的应用

消费者对商品价格心理反应模式对工商企业商品定价和价格调整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价值评估模式的应用。该模式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商品的定价上,主要有以下几种:零数定价、习惯性定价、折扣定价、特种商品定价等。其中零数定价是最为典型的价值评估模式。习惯性定价指的是消费者在长期中形成了对某种商品价格的一种稳定性的价值评估。不同折扣实际上是体现不同消费者在销售者心目中的地位和价值。经销商的折扣和终端消费者的折扣不一样才能体现经销商的地位和作用。对某种特定商品采取特殊的价格。例如饭店每个星期六推出“免费××菜”,目的是让消费者在这一天来消费可以获得平常没有得到的价值(这款菜的价值)。

意识比拟模式的应用。该模式的应用体现在商品定价中,主要有声望定价、理解价值定价、类别顾客定价、分档定价等。声望定价是这种模式的典型应用。它利用消费者对商品的自我意识的比拟,而某些商品质量能够满足消费者的这种心理,以此带来对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的信赖。理解价值定价就是指按照消费者对商品价值的理解,而非按照商品的成本来定价。类别顾客定价是基于消费者的一种定价模式,某些商品或某类商品具有一定购买群体,一些消费者因此“对号入座”,以显示其身份、品位等等。分档定价指的是将同类商品分成若干档次,分别标以不同的价格。同类商品中分为高、中、低档,购买高档商品和购买低档商品的消费者,其心理需求是不尽相同的。

心理平衡调适模式的应用。主要应用于新产品定价和产品调整中,其主要价格策略有:新产品定价中的撇取定价、渗透定价策略;价格的上升、下降。撇取定价一般指的是新产品进入市场之初采用较高的定价,等出现竞争或销路受阻后再行降价。它的原理是商品定高价时得到一部分“先锋消费者”的积极响应,然后进行推广。商品价格下降时,这批追随者能够得到这些商品,心理得到应用的满足,其紧张的心态得到平衡和缓解。渗透定价指的是新产品上市之初定一个较低的价格,尽快占领市场,等产品打开销路,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之后,再逐步将价格提高到一定的水平。这种定价策略使得新产品进入普通消费者的心理“门槛”较低,容易得到心理平衡。价格的上升和渗透定价的原理基本相似,价格的下降与撇取定价的原理基本相同。

2.商品价格 篇二

关键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工艺性消耗,无效消耗,价格弹性

1 关于商品价格的决定, 首先要明确价格的本质

马克思通过价值规律揭示了价格的本质问题:价格的表现, 围绕着一个“基准”, 这个“基准”就是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价值, 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论价格如何变动, 它总是不能偏离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价值对商品的价格起制约作用, 正是由于价值规律的存在, 大多数时候, 商品的价格始终在一个相对理性的范畴, 既不会出现远远超出商品价值本身的离谱价格, 也不会出现远远低于商品价值的超低价格。例如, 不论市场上一架波音747飞机与一辆自行车各自的价格如何变动, 在当前的市场条件和技术水平下, 都不会波动得特别厉害, 即一架波音747飞机的价格再低也不可能低于一辆自行车的价格。

2 商品价格的决定, 受市场供需状况的影响

除了弹性无穷大的商品以及完全无弹性的商品, 其它商品的价格一般都受厂商供给商品的状况及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情况的影响。商品的价格越高, 能够和愿意生产和出售的厂商通常就越多;与之相反, 商品的价格越高, 能够和愿意购买的理性消费者越少。

市场上商品的价格是由厂商的供给与消费者的需求共同决定的, 厂商的供给可能出现三种情况:供不应求、供过于求和供求平衡。当供不应求时, 厂商会提高商品的价格, 当厂商把商品的价格提高到一定水平使商品的供应恰好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时, 厂商的收益将达到最大;当供过于求时, 消费者可选择的商品数量增多, 对商品价格的预期变低, 于是商品的价格会下降, 直到降到与消费者预期价格相等时的水平, 但这只是在商品的供给数量不发生变化时出现的情况;西方国家的厂商基于商品的品牌及长远利益考虑, 不愿意降低商品的价格, 于是会销毁“过剩”产品, 使即定的商品供应数量在合理的价格上 (通常是不变的市场价格) 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无论是供不应求, 还是供过于求的商品, 最终商品价格的表现都是供求平衡时的商品价格。

3 企业制定商品价格以成本为基础

企业从事经营活动, 最直接根本的目的是为了盈利, 这就决定了企业出售商品的价格必须要大于成本。从工业生产运营的角度来看, 成本大致可以分为工艺性消耗、有效消耗、无效消耗及相关的投入、管理费用。

简单来讲, 生产的成本项包括:为了生产商品实际所消耗的原材料, 生产工艺中不可避免的边角料消耗, 由于仓库保管及运输不善造成的损失, 以及厂房、设备的投入, 运输费用, 支付给工人的工资等。企业生产经营要营利, 决定了企业在制定价格时, 要以成本为基础, 在成本的基础上进行定价, 才能不亏损, 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

企业以成本为基础进行定价, 通常有以下两种定价方式:

一种是成本加成法。这是最古老, 也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定价方法。用如下公式表示:P=C+C×r, 其中, P为商品价格, C为商品成本, r为加成率。

显然地, 这种定价方法制定的价格是大于成本的, 也比较直观, 优点显而易见, 商品的毛利润及利润率可以很快地导出。在财物管理中, 毛利润是一项常用的指标, 采用成本加成法, 可以方便快捷地测算出这一指标, 方便企业核算。例如, 一只玻璃杯的成本是10元, 成本加成率为200%, 显然地, 玻璃杯的定价为30元, 毛利润就是20元, 毛利润率为66.7%。

另一种定价方法是价格加成法。价格加成法在商品定价中也经常用到。可以用公式表示: P=C+P×r, 即P=C/ (1-r) (其中P为商品价格, C为商品成本, r为价格加成率。)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 价格加成法也是以成本为基础进行的定价。价格加成法为广大的销售商所接受, 也有其原因, 价格加成法的优点就在于较之于成本加成法, 在价格、成本相同的情况下, 价格加成率低于成本加成率, 更易于为消费者接受。例如:假定一只黑板擦的售价是15元, 成本价为5元, 采用成本加成法定价, 得出的加成率为200%;而同样的条件下, 价格加成法的加成率为66.7%。显然, 价格加成法的加成率更低, 更符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4 商品的价格制定还应考虑多种其他因素

我们已经对价格的制定理清了思路, 商品的价值对价格起到制肘作用, 限制了价格变动的范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商品的价格是由市场的供需状况最终决定的;同时, 单个的厂商在制定价格时, 应以商品的成本为基础进行定价。在实际的定价过程中, 我们还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

(1) 同行业其它销售商制定的商品价格。对于新进入某一行业的企业, 依据同行业即有的销售商品价格进行定价比较常见, 当然, 不仅局限于新进入的企业, 大多数企业在商品销售的过程中, 也参照同行业其他企业销售的商品价格制定较为合理的价格, 值得注意的是, 在定价的过程中, 要参照其他行业的实际定价, 消除打折、赠送等其他隐性降价方式的影响。

(2) 消费者的心理。这一点其实前面在讲价格加成法的时候已经有所涉及。商品价格的制定, 在价格水平即定的条件下, 可以在价格水平允许的范围内作适当调整。如采用尾数定价的方式, 一双皮鞋标价29.90元或19.90元, 比标价30元或20元更受欢迎;当然, 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适合尾数定价方式, 如某些高档消费品、奢侈品, 假如即定的价格水平为9540元, 标价时定价为一万元, 更容易让消费者接受, 因为它易使顾客产生“一分钱一分货”的感觉, 有助于提高商品的形象;但如果为了显示商品降价以促销, 只需把价格定在9999元即可, 给消费者比较便宜的感觉:只有九千多, 还不到一万元, 价格也更容易让消费者接受。

(3) 季节性因素。有些商品的销售受季节性因素影响比较深, 如空调、夏冬季服装等。这些商品的价格, 随着季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比如, 空调的销售, 夏季就是销售“旺季”, 需求量大, 价格也较高;而冬季由于可替代品增多, 需求量减少, 就是所谓的“淡季”, 销售商为了营利, 会相应降低商品价格, 以期实现“薄利多销”。

除了这些因素以外, 商品价格制定还应考查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不同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商品购买的数量等。

综上所述, 商品价格的制定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商品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 销售商在制定价格时应根据多种条件综合地考查, 进行调查研究, 制定合理的市场价格, 以期达到最优的销售效果。

参考文献

[1][美]平狄克, 鲁宾费尔德.张军等译.微观经济学 (第四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2]窦志铭.连锁店经营管理 (第一版) [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 (7) .

[3]陈福军.生产与运作管理 (第一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2) .

3.商品价格离底部不远了 篇三

第一轮危机的深化以雷曼兄弟的倒闭为标志,以美国五大投行全军覆没为高潮,商品价格在这轮危机的深化和发展中,在去杠杆化的推波助澜下,普遍的大幅下跌。

现在,危机进入新的阶段,商业银行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截至3月2日花旗银行股收盘价为1.2美元,总市值从几个月前的近2000亿美元,跌到了65亿美元。而东欧、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以及白俄罗斯等不少国家都面临货币贬值、外资大量撤离的局面。东欧1.7万亿美元外债基本来自欧洲银行,一旦东欧债务危机爆发,欧洲银行可能步花旗银行的后尘。大型商业银行倒闭对市场的冲击远远大于投资银行倒闭带来的冲击。

新一波危机爆发后,短期内流动性不足问题将再次凸显,商品将再次遭到抛售,价格可能再次下跌。不过,本次商品价格受到的冲击力度将远远小于去年四季度。因为,一是当前商品价格的估值水平较低,绝对跌幅缩小;二是在商品价格再次下跌后,吸引力将增大,各路资金可能加大投入。

据说,规模高达4万亿美元的主权财富基金开始关注大宗商品。虽然目前巨额的主权财富基金中仅有很小一部分投资于商品,但其只要稍微增加对商品的投资,就会对商品价格产生很大的影响。

而从商品和股市之间的表现行为来看,股价的本轮大跌,对商品的利空影响已经大幅下降,这和商品的当前价格水平偏低等因素有关。从历史来看,次贷危机的产生源于对网络泡沫后果的拯救,而各国对次贷危机的拯救办法并无新意,一定会产生更大的泡沫,商品价格将是新的泡沫形成的先行指标。

所以,从整体判断,商品价格离底部不远了,即使在新的冲击下继续下跌,甚至出现部分商品在短期内跌势迅猛,但是紧随其后的很可能是剧烈的反转,也就是说这是最后一波杀跌。若出现危机问题仍不断,而商品价格拒绝下跌的情形,甚至轻微的利多就引发出脉冲式的上涨,持仓水平和成交量开始放大,这也是见底的信号之一。

目前,中国出口形势非常不乐观。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出口总值为904.54亿美元,同比下降17.5%。截至3月3日人民币对美元6连阴的走势再度引发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预期。另外,亚洲其他国家采取本币贬值的策略来刺激出口,我国部分商品出口份额也因此遭到蚕食,同时加剧了人民币贬值的动力。如果政府有意采取人民币贬值的策略来刺激就业,那么由于汇率的变动,国内商品期货价格除了小麦、玉米等少数品种外,几乎所有品种都将受到直接的利多推动。

在具体品种上,投资者可以关注黄金。由于美元利益的捍卫者纠集一些强大的做空力量,蹲踞在1000美元/盎司的关口,对黄金大肆打压,黄金价格近期快速回落。所以对黄金可以采取两种办法,一是等待其回落,在跌幅较大,做空的兴趣消退后轻仓逐步买人;二是在黄金价格牢牢站稳1000美元/盎司,并且继续上涨的时候再行介入,此时参与的力度可以增加。

4.商品价格监督检查工作调研报告 篇四

商品价格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做好价格监督检查工作,使市场保持合理的物价,是物价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近年来,临潼区从物价监督工作中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针对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意见建议,做好新形势下基层价格监督检查工作。

一、价格监督检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执法手段滞后。一直以来,价格监督检查仍停留在翻翻账本、查查凭证、看看报表的老方法上,过分依赖人的自然智力,而对于医疗卫生、电力、电信等实行了“智能化办公”、“财务电算化”行业和部门的价格监督检查有时还不得不求助于第三方,这样一来,调查取证难以深入细致,容易被表象所迷惑,在一些案子的关键环节上难以取得重大的突破。另一方面,当前价格监督检查工作还存在执法水平不高的问题。价格监督检查工作还停留于表面,没有深入细致地进行调查研究,少数执法队员只满足于检查处罚了事,不注重经常性的价格监督,平时对被管理对象的价格行为很少过问,导致有些本可避免的价格违法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制止和纠正。

(二)职能交叉,相关执法部门互相扯皮。由于现行的部门法律法规间不协调甚至互相矛盾,造成了部门之间存在职能交叉、责任不清的问题。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的价格主管部门有依法行使价格监督检查和处理价格违法行为的职权,但一些部门由于涉及自身利益不予配合甚至经常干扰办理价格违法案件工作。

(三)“三难现象”制约检查。

1、检查难。一是价格违法和乱收费行为的手段更加隐蔽。一些单位通过高科技手段和复杂的收费系统,采用各种手段侵害消费者权益和逃避检查。比如一些超市等都有较为完备的收费系统软件,财务处理也采取了电算化,其交易记录、收费记录有的甚至可以更改,这样一来,价格监督检查取证和检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二是价格违法行为日趋隐蔽。随着价格监督检查工作的逐步深入和检查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不法经营者千方百计出招来对付检查,设置种种障碍,加大了检查的难度。

2、处罚难。一是抵制、拖延检查。虽然有些价格违法单位勉强接受了检查,但对检查出来的材料不予签字认定,或者采取拖延的办法来抗拒处罚,有的甚至通过寻找关系网给检查部门予以施压,以逃避处罚。二是干预价格处罚。目前价格执法的行政管理模式是块块管理,如果被检查单位是同级政府的其他部门、或是有价格行为的与当地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企事业单位,涉及单位常常从自身利益出发,违法设立各种收费项目来增收,给检查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往往从本单位利益考虑,对价格部门的处罚进行干预,造成价格执法不能依法行政,处罚困难。

3、收缴难。一是很多被检查单位虽然承认了价格违法的错误事实,但在执行处罚收缴违法所得的时候,这些单位或以其经营亏损无力缴纳,或以单位经费困难等理由拖欠罚没款,以求最终能不了了之。收缴问题亦普遍困难。二是按照现行的价格法律,价格执法缺乏强硬手段,只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由于法院执行周期长,还要支付执行费用,使得价格执法成本明显增大。

二、新形势下做好基层价格监督检查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价格法律法规和配套措施。建议要加大立法力度,进一步完善、规范市场价格行为的法律法规,理顺现行法律法规之间的矛盾冲突,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要加快制定和完善与《价格法》相配套的各项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或具体的实施意见,增加价格行政执法行之有效的行政措施,在立法上赋予价格主管部门在执法上采取强制措施的权力,从根本上解决价格行政执法“三难”的问题。

(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一是要吸收具有专业知识,学历高,富有年轻活力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到基层价格监督检查队伍。二是要经常性地组织执法人员学习培训和调研,让他们开阔视野,创新思想,开拓价格监督检查工作思路。三是加强对价格监督检查人员的法纪和廉政教育,坚持机制保廉,保持价格执法队伍的廉洁形象,打造一支能经得起考验,抵得住诱惑的高素质执法队伍。

(三)创新价格监督检查工作方式。一是要创新价格监督检查组织方式。如实行纵向联合检查、交叉检查,在检查中可以采取由上级统一抽调下级业务骨干开展交叉检查的办法,上下结合,统一行动,有效地防止地方政府进行行政干预,保证检查的成果。二是要创新价格监督检查方式。应对价格违法形式多元化、行为复杂化、手段隐蔽化、部门利益化的严峻形势,价格监督检查要不断推陈出新,将账面检查与外围调查相结合,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举报投诉与全面检查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力求检查深、细、透。

5.商品价格 篇五

教学分析与建议:

一、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四个环节,首先是课前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其次是认识写成小数形式的商品标价;其三课内交流调查的过程与结果;最后安排了模拟购物的实践活动。本节课的设计,就是要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活动,打开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到生活中了解商品标价以及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时,课前要重视对学生活动的指导,课内交流时有注意引导学生说小组合作的方式和分工。

二、教学建议

社会调查

提前布置调查任务,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并把调查的商品标价,填写在表中。

认识商品标价

调查后的课内活动。出示几种物品和标价,让学生说出他们的价钱,不要给出小数点等概念。交流调查情况

1.小组推荐代表交流本小组调查的地点、方式和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要认真听,并注意和自己的调查情况进行比较,学会倾听和交流。

2.同学的购物情况由个人介绍。

自办“小商店”

6.商品价格 篇六

42、穿出你的美丽穿出你的自信!

43、精品秀出你风格!

44、半梦,让您更加出众。

45、尽显魅力女性的万千风情,女人坊!

46、换季大优惠,一样的品质,白菜的价格。

47、彰显您的万千风情,尽在女人坊!

48、以静止动,依然飘香,尽在女人吧。

49、婀娜霓裳舞蹁跹,巧手匠心施瑞祥。

50、爱是一件衣裳,美是一件着装,最亲最美的事,都在“衣五衣十”里发生,你去过吗?

51、赚不赚钱无所谓,我就是要小清新!非商业化的小铺子,只贩售爱。

52、追随我们/衣五衣十的脚步,为您找到最美的自己。

53、“衣五衣十”才有的美。

54、给你的品质,的性价比。

55、中差评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

56、痴迷你飘逸的美牵着我的手在飞,扯住你的裙裾,看着“衣五衣十”的你,心中那朵彩云,你最妖娆。

57、穿的就是讲究,穿的就是品味。

58、饮食和为美,人生和则贵。

59、此处之装,女性之择;衣五衣十,时尚之选。

7.商品价格 篇七

关键词:沃尔玛,家乐福,价格欺诈,价格监管

一、前言

在最近两年开展的市场价格监管中,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发现一些城市的家乐福、沃尔玛等超市门店存在虚构原价、低价招徕顾客,高价结算、误导性价格标示等欺诈行为。消费者投之以桃,却没有换来超市的报之以李。深陷媒体漫天的追问,家乐福沃尔玛表现出的更多是对消费者的冷漠。

国家发改委披露,存在价格欺诈行为的家乐福、沃尔玛超市门店共达20多家,罚款总额达到了950万元。减去沃尔玛超市被处罚的3家门店,家乐福超市被处以罚款达800万元。家乐福超市也对发改委公布的最终处罚结果做出回应称,“对低标价高结算的现象继续进行‘5倍退差’的赔偿,公司内部展开的价签检查工作也将一直持续。”沃尔玛也就国家发改委认定的价格欺诈行为,向受到影响的顾客表示歉意,表示将严肃处理问题案例。公司已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对此事进行了深入核查,对相关问题严肃处理,同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严格遵照有关价格法律法规,积极妥善处理后续事宜。

虽然这次价格欺诈风波看似已经过去,但它透露出的问题却值得人们反思,完善商品价格监管系统成为了当务之急。

二、价格欺诈问题的原因

此次价格欺诈事件的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整的低价位定位导致消费者的依赖。

价格是消费者选择购物场所最敏感的购买因素,因此价格比拼一直是零售业的竞争焦点。于是,围绕着价格的打折让利、返券、馈赠、有奖销售、限时购物、降价销售、积分返利等商场促销手段粉墨登场,层出不穷。而全球大批量的采购,就需要保证90%的商品从厂商处直接购买,并形成35%以上的自有品牌商品,才能使分销成本降至总销售额的3%以下,以形成绝对优势。零售巨头沃尔玛实行的就是全球化大批量的采购。沃尔玛不仅仅是一家等待上游厂商供货、组织配送的纯粹的商业企业,而且也直接参与到上游厂商的生产计划中去,与上游厂商共同商讨和制定产品计划、供货周期,甚至帮助上游厂商进行新产品研发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这就意味着沃尔玛总是能够最早得到市场上最希望看到的商品,当其他零售商正在等待供货商的产品目录或者商谈合同时,沃尔玛的货架上已经开始热销这款产品了。这种产业链同时对沃尔玛增进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至关重要。目前沃尔玛全球采购在中国直接或间接增加的就业机会达到100万人。这一切也导致了消费者对这两个零售巨头的信任和依靠,不会对其价格产生怀疑。

(二)价格监管部门的失职。

价格监管部门的失职对这一系列价格欺诈事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表现在监管力度和惩处力度都不够。为了维持和外资零售巨头的和谐关系以及本地经济数量指标,监管部门往往对类似事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价格欺诈事件的变本加厉;违规的成本低价实际上助长和刺激了沃尔玛和家乐福等国际零售连锁巨头们在中国的投机心态和行为。以国家发改委作出的对这两家超市企业最高处罚50万元为例,仅根据家乐福的数据显示,2008年家乐福在华134家门店,销售额为338亿元,单店年销售额2.52亿元。显然,看似颇高的50万元的罚款对于家乐福而言只是九牛一毛。不仅如此,本次国家发改委是责成相关地方价格监管部门依法予以严肃处理,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沃尔玛和家乐福都是地方的纳税大户,当政绩与消费者权益相遇时,地方政府能够做出怎样的选择答案似乎不言自明。由此,不得不担心家乐福和沃尔玛是否真正能从这次处罚之痛中变得规矩起来。

三、完善商品价格监管系统的建议

(一)建设全面快捷的价格信息系统。

一是加强对主要商品供求关系和价格情况的监测和预警。建立统一快捷的国家省市县价格信息监测平台,及时发布主要商品的价格参考信息;其中也包括对严重灾害天气、地缘政治变化和美元汇率的监测和预警,及时进行分析评估。全国主要大城市,都要建立重要商品的监测和预警体系;二是加强价格监测力量,配置现代化的价格监测设备,提高价格监测工作的准确性、时效性、前瞻性。特别是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期间,实行每日监测、每日报告制度,为及时有效地调控市场价格发挥基础作用,为领导决策提供价格依据。

(二)建设广覆盖的投诉举报信息系统。

一是做好价格举报工作。目前,绝大部分价格违法行为是通过价格举报或群众反映问题来查处的,今后要增加价格举报平台的工作经费,进一步加强价格举报电话的宣传,畅通渠道,使其家喻户晓,人人都能掌握;二是在有条件的商场、超市推广采用GS1系统(全球统一标识系统),运用此系统与价格监测举报联系起来,提高效率并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情况沟通;三是建立农村价格监督服务网络。在农村地区设立价格监督站,落实人员、办公地点、工作职责、监督电话,发挥农村价格监督岗作用。

(三)建设及时准确的法制建设系统。

一是完善放开商品价格监管法律法规。抓紧对现有的价格法规的修正、充实,解决部分条款概念模糊、内容不全、界定不准、约束力小、操作性差的问题,使企业价格行为有章可循、有规可循和群众监督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同时,在法律上赋予物价部门行政执法中的直接强制手段,如在查处价格违法行为时冻结银行账号和通过银行强制划拨以查封、扣押并依法变卖处理相关商品的权力,以切实增强价格行政执法的威摄性、有效性。尽快建立门类齐全、概念准确、层次合理、内容协调、震慑力大、操作性强的价格法律体系,把价格行为置于法规约束、市民监督之下。二是借鉴外国价格法制经验。国外对价格欺诈的经济法规制相对较发达,如美国的《联邦贸易委员会法》、德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对价格欺诈有十分详细具体的规定,这为完善我国经济法对价格欺诈的规制提供了宝贵资源。我国经济法欺诈理论已初步形成,并在实践中有了一定的运用和发展,它并不要求主观上有欺诈故意,只要客观上存在欺诈行为即可。这种欺诈理论突破了民法欺诈理论的界限,更能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然后,再从价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竞争法三方面来具体规制。尽早出台《反价格垄断规定》和《反价格垄断行政执法程序规定》。三是出台执法指南。针对执法任务主要在基层,基层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要认真研究执法实际,出台价格执法办案指南。

(四)建设高效运转的执法办案系统。

从放开商品价格违法的多重性、综合性和隐蔽性来看,在未建立统一的市场监管执法部门之前,建立物价、工商、城管、知识产权、食品药品、公安、审计、电信、供电、供水等部门联动的机制,信息通报共享,力求打击一批,威慑一片,规范行业。从长远来看,需要建立统一的市场监管执法部门,建立宽覆盖面的市场经济违法举报信息平台,打破市场监管部门分割局面,实行综合监管。

(五)建设发达广泛的行业自律系统。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提出“价格协会要积极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引导和规范市场价格行为,做好有关工作”的要求,这是发挥社会监管力量对放开价格实施有效监管制度的一个举措,是实现市场价格监管目标的组织保证。行业协会商会的行为虽不具有类似法律的强制力,但其作用很强,甚至强于执法判决,因为一个企业被开除会员资格,意味着它丧失了信誉,难以长期发展。因此,要鼓励行业内的企业组建行业协会商会、同业公会等组织,提高协会的覆盖面,增强民主运作,通过行规行约强化行业组织对行业内企业生产经营自律行为的管理。

(六)建设准确开放的信用系统。

8.聚焦影响商品价格关键点 篇八

总结最近各方面的情况,有几个对商品价格有较大影响的焦点问题需要关注。

一是危机爆发一周年后,黄金价格再度挑战2008年的历史新高,很多投资者对黄金将成为危机后第一个创历史新高的品种满怀信心。我们之所以单独谈论黄金,是因为金价如此强势,代表了市场的一种态度,是对美元继续贬值的预期,也是对一直谈论的通胀的预期。截至8月份的2008/2009财政年度的前11个月,美国联邦财政赤字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38万亿美元,不断攀升的财政赤字引发了对美元价值的普遍担忧。2008年7月份以来,美元因为避险需求和经济复苏预期产生的涨幅已经被跌掉75%,2008年一季度美元持续下跌的过程中,有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出现了拒收美元的情况。目前多数商品的价格离历史高点还有很大的距离,这是由经济复苏的程度决定的,而一旦美元继续加速下跌,黄金以外的商品也将再度发力,由经济复苏预期作为驱动力的商品价格上涨,将转变为由货币贬值驱动的上涨。这也是为什么继“去杠杆化”后,“去货币化”被提及得多了起来的缘故。

二是贸易保护对商品价格的巨大影响。在危机中,各国的失业率普遍高企,政府面临巨大的压力,虽然各国经济互相依赖的程度较任何时候都大,但是政府仍会在短期压力和短期利益的驱使下,做出增加贸易壁垒的决定。美国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3年的惩罚性关税,税率首年为35%,第二年为30%,第三年为25%,而目前正常关税仅为3.4%-4%。而中国轮胎出口有一半是销往美国的,消息一出,9月14日周一一开盘上海橡胶各合约均以跌停报收,日本橡胶当日也大幅下跌超过9%。与橡胶不同的是,连大豆表现了强势,原因是市场预计中国可能会以限制进口美国大豆作为报复措施,目前中国进口大豆的数量高达4000万吨,有一半来自美国。美国之后,阿根廷对中国的部分商品也做出反倾销调查。如果“橡胶特保案”引发连锁反应,对相关商品的价格将产生很大的冲击。更进一步,宏观上来看,贸易保护是不利于经济复苏的,从这点上说,贸易保护对所有商品都有利空的影响。

三是政府投资之后,民间投资和消费何时启动,关系到经济增长的后续动力。危机后美国推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欧盟2000亿欧元,日本38.4万亿日元,中国4万亿人民币。政府财政政策后的经济走势需要正常的消费与产业投资来带动,这两者均与市场信心相关,包括消费者信心以及商业环境信心。当民间投资增加,就业率上升,商品库存下降的时候,也就是下一轮经济实质性增长的时候,商品价格也就由前一轮的政府投资和收储而上涨,转变为经济健康发展的原生性需求而上涨。至于民间投资何时真正启动,除了统计数据外,还可以这样观察。即把政府援助政策和援助资金的退出作为标志之一,一旦退出行动开始,也就是经济恢复到正常轨道的开始。

9.商品品名与商品品质 练习题 篇九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在买卖合同中的溢短装条款中,如果对溢短装部分规定作价办法,按惯例应该按(合同)价格结算。

2、国际贸易中惯常用来表示商品品质的方法包括(以实物表示商品品质)和(以说明表示商品品质)两类。

3、国际贸易中,以实物表示商品品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看货买卖)和(凭样品买卖)。

4、按其在流通领域中所起的作用的不同,商品包装可分为(运输包装)和(销售包装)。

5、运输包装上的标志按其用途可分为(运输标志)、(指示标志)和(警告性标志)。

二、翻译并解释下列名词 1.Sale by Sample 答:凡是以样品表示商品品质并以只作为交货依据的称为样品买卖(Sale by Sample)。2.Counter Sample 答:对等样品。当买卖双方采用凭样品买卖时,为了减少交货时的风险,可根据买方提供的样品加工复制出一个类似的样品交买方确认。这种经确认后的样品,我们称为对等样品或回样,有时也称之为确认样品。3.Sale by Description

答:凭说明书买卖。在国际贸易中,凭以文字、数据说明书等来说明具体品质特征。按此方式进行的交易称为“凭说明书买卖”。它适用于机器、电器和仪表等技术密集型产品,因其结构复杂,很难用几个简单的指标来表明品质的全貌;同一名称的产品,由于所使用的材料、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差别,也会在功能上有所差异。按这种表示品质的方法成交,卖方所交货物必须符合说明书的要求。4.Quality Tolerance 答:公差条款(Quality Tolerance)是指工业制成品由于科技水平或生产水平所限制而产生的公差的差误。

三、问答题

1.简述在合同中约定商品品名的意义。

答:在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商订合同时,必须列明商品名称,品名条款是买卖合同中不可缺少的一项主要交易条件。按照有关的法律和惯例,对成交商品的描述,是构成商品说明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买卖双方交接货物的一项基本依据,它关系到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若卖方交付的货物不符合约定的品名或说明,买方有权提出损害赔偿要求,直至拒收货物或撤销合同。因此,列明成交商品的具体名称,具有重要的法律和实践意义。2.为什么说在国际货物买卖中货物的质量是主要交易条件? 答:因为合同中的品质条款,是构成商品说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买卖双方交接货物的主要依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卖方交货必须符合约定的质量,如卖方交货不符合约定的品质条件,买方有权要求损害赔偿,也可要求修理或交付替代物,甚至拒收货物或撤销合同

3.买卖合同中规定货物质量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表示商品品质的方法有许多种,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以实物表示和以文字说明表示。以实物表示品质,有凭成交商品的实际品质和凭样品两种表示方法。前者称为“看货买卖”。是指卖方应按买方验看过的商品交货的方式,适合于鲜活商品、古董、工艺品以及字画等物品的交易。后者称为“凭样品买卖”,是指以样品表示商品品质并以此作为交货依据的方式,适合于难以用文字表示商品品质的商品。凭样品买卖又可分为凭卖方样品买卖、凭买方样品买卖和凭对等样品买卖。凭样品买卖时要注意样品要具有代表性,并做好样品的留样、封样工作。凭文字说明表示商品品质,可细分为凭规格买卖、凭等级买卖、凭标准买卖、凭说明书和图样买卖、凭商标或牌名买卖、凭地理标志或产地名称买卖。一种商品并非只用一种方法来表示品质,而是可以用若干种方式来表示它的品质。

四、单项选择题

1.“标的物”条款就是合同的(C)。

A.品质条款

B.数量条款

C.品名条款

D.说明条款

2.适用于在造型上有特殊要求的商品,表示品质的方式是(B)。

A.凭等级买卖

B.凭样品买卖

C.凭商标买卖

D.凭说明买卖

3.珠宝、字画等具有独特性质的商品,在确定其品质时最好(D)。

A.用文字说明

B.既用样品又用文字说明

C.用样品表示

D.看货成交

4.对于某些品质变化较大而难以规定统一标准的农副产品,其表示品质的方法通常为(C)。A.看货买卖

B.凭样品买卖

C.良好平均品质

D.上好可销品质

5.对工业制成品交易,一般在品质条款中灵活制定品质指标,通常使用(B)。A.品质机动幅度

B.品质公差

C.品质与样品大致相符

D.规定一个约量

6.不能作为明确商品品质的标准,因而对买卖双方都没有约束力的样品是(A)。

A.参考样

B.对等样

C.买方样

D.卖方样

7.凡货、样不能做到完全一致的商品,一般都不适宜(C)。A.凭规格买卖

B.凭等级买卖

C.凭样品买卖

D.凭说明买卖

8.凭商标或牌名买卖,一般只适用于(A)。

A.一些品质稳定的工业制成品

B.经过科学加工的初级产品

C.机器、电器和仪表等技术密集产品

D.造型上有特殊要求的商品

9.品质机动幅度条款一般适用于某些(B)。

A.制成品交易

B.初级产品交易

C.机电产品交易

D.仪表产品交易

10.若合同规定有品质公差条款,则在公差范围内,买方(A)。A.不得拒收货物

B.可以拒收货物

C.可以要求调整价格

D.可以拒收货物也可以要求调整价格

11.凭样品买卖时,如果合同中无其他规定,那么卖方所交货物(B)。

A.可以与样品大致相同

B.必须与样品完全一致

C.允许有合理公差

D.允许在包装规格上有一定幅度的差异

12.在出口业务中,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来表示品质的做法,在一般情况下(B)。A.对买方不利

B.对卖方不利

C.对双方都不利

D.对双方都有利

五、多项选择题

1.以实物表示商品品质的方法有(AB)。

A.看货买卖

B.凭样品买卖

C.凭规格买卖

D.凭等级买卖

2.看货买卖常用于(AC)商品交易中。

A.字画

B.石油

C.珠宝

D.家用电器

3.商品的品质是商品的(BCD)综合。

A.使用环境

B.化学性能

C.外观形态

D.内在品质

4.为了避免交货品质与合同略有不同而造成的违约,可在合同条款中作出某些变通的规定,这时可使用(BD)条款。

A.凭样品买卖

B.品质机动幅度

C.凭确认样买卖

D.品质公差

5.卖方根据买方来样复制样品,寄送买方并经其确认的样品,被称为(BCD)。

A.复样

B.回样

C.对等样品

D.确认样

6.F.A.Q.是指(AD)。

A.大路货

B.上好可销品质

C.质量劣等

D.质量优等

7.当合同中规定采用凭样品买卖时,其含义是(ABCD)。

A.样品是作为所交货物品质的惟一依据

B.卖方所交货物必须与样品完全一致

C.买方应有合理机会对货物与样品进行比较

D.不能含有对样品进行合理检验时不易发现和不适合销售的缺陷

8.规定商品品名条款的注意事项有(ABC)。

A.内容明确、具体

B.切忌空泛、笼统

C.尽可能使用国际上通行的名称

D.不得选择方便进口的名称

六、判断题

10.商品价格 篇十

[教学目标]

理解、掌握和运用以下知识:

1.商品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的职能、货币的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教学重点]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作用 [教学难点]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作用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课型] 复习课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1.图表引导法 2.问题导向 3.总结归纳法 [教学过程]

1.本课知识网络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展示ppt课件:

1)基本概念(板书)

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货币、纸币、通货膨胀、价值规律。2)基本原理(板书)

(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2)社会必要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3)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之间的关系;(4)价值、交换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关系;(5)货币与纸币的关系;(6)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与作用

2.针对本课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设置跟踪练习题

1)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

例:一只羊=2袋米,怎样表述,说明了什么?(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为什么一只羊只能交换到2袋米,不能交换到20袋米呢?(价值决定交换价值,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现在,我们还用2袋米去换一只羊吗?用120元钱去换。这说明了什么?(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价值由货币来表现,这就叫价格。120元就是一只羊的价格。故: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如下: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决定价格,是价格的基础.P17)

2)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希望购买的商品“物美价廉”,怎样才能做到“物美”前提下的“价廉”呢? 答: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商品的价值量。

3)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关系练习题。在商品生产中,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____,而商品的价值总量 ____。A.越大 越小 B.越小 越大 C.越小 不变 D.越大 不变 4)实行有偿收视的加密电视节目属于

A.商品,因为它既有使用价值,又满足人的需要 B.非商品,因为它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 C.非商品,因为它有使用价值,但没有用于交换

D.商品,因为它既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

5)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是指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 A、劳动资本B、劳动时间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6)最近三四年间,世界市场石油价格暴涨,主要原因在于()

①运输成本增加 ② 垄断的加强 ③供需关系的改变 ④ 炼油工业的大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概念、原理复习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复习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时,要把物品的使用价值和商品的使用价值区别开来。注意商品价值中“凝结在商品中”的字句,只有“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才是价值,从而把握价值是商品的特有的属性。

2)一定要理解“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个难点。注意“单位”二字,因为“社会劳动生产率不管多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里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3)学习货币的产生时,应该区分一般等价物与等价物,前者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后者表现某种商品的价值。

4)准确理解货币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与通货膨胀,对人民币的产生过程及世界各国纸币等问题作为一般了解即可。

5)一定要弄清楚价值、价格、供求之间的内在联系,记住这句话:“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6)复习价值规律的第二个作用的时候,要用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内容结合起来理解,正确认识:“为什么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人们还争先恐后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7)注意价值规律的第三个作用的“优胜劣汰”与“两极分化”的区别。8)揭示价值规律的两点内容与三方面作用之间的关系,真正把知识学懂学活。4.热点透视(注意热点和知识点之间的结合,学会分析问题)

1.提高产品质量,打击假冒伪劣商品。

背景材料:中央指出,要继续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要以更大的决心和更有力的措施,把这项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整治价格欺诈,反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倾销,反对企业之间的价格大战和价格联盟,引导企业开展正当竞争,打击偷税、骗税、骗汇和走私活动。结合点点拨:①运用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的知识,说明开展这些活动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②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认识开展这些活动有利于企业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2.拓展辨析:流通中的纸币越少越好。

结合点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要求学生学会用货币流通规律、货币与纸币的关系、纸币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等有关经济理论来分析流通中纸币发行量多少的问题。同时,也考查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如下:(1)纸币发行量的多少受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的制约。纸币作为货币符号,•无论发行多少只能代表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应当与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相一致,不能说流通中的纸币越少越好。否则,会影响商品的正常流通。

(2)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应当减少流通中的纸币量,从而抑制通货膨胀,从这个意义上说,流通中的纸币越少越好。

(3)随着生产的发展,商品数量的增多,商品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增多,•由此增加纸币发行量,这种增多是好事。)

5.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商品和商品经济。在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意与现实相结合,学会结合材料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6.板书设计

7.课后作业

判断:

1、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一定不是商品。(√)

2、在同一劳动强度下,同一时间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量不随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

11.国储“舞剑”意在商品价格定价权 篇十一

最近,国内外金融市场波澜迭起,铜市泡沫高涨,铜价创出历史新高,一举突破30年3000美元/吨的区间,已经接近4500美元/吨。市场上,先是传言中国高达30万吨的空头头寸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市场被挤,并出现接近2亿美元的巨大亏损,继而始作俑者神秘人物国储交易员刘其兵浮出水面。一时引起国内外媒体纷纷关注,国储成为这一事件的焦点。在发改委意欲整治我国铜加工业盲目发展的同时,国储接连出手,先是召集专家研讨市场,再是接连在现货市场拍卖储备库存,同时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建立空头头寸,面对这一高调的举动,如果说市场最初理解是“围魏救赵”之意,即通过打压国内铜价格,进而拉低LME铜价,以便解救刘其兵被套的空单的话,面对铜市场的历史天价,国储因何出手?国储采用何招?市场反应如何?以及国储抛铜背后隐含着什么?这些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国储因何出手

神秘人物刘其兵:1968年12月10日出生在湖北省黄陂县滠口镇辖区内刘集乡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中,6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亲含辛茹苦将其养大,少年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在17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武汉大学世界经济系的世界经济专业。在1986年武汉大学的所有系科中,世界经济系的录取分数线是最高的。在大学期间,坚持其一贯的刻苦作风,除了爱好打篮球和踢足球外,其余大多数时间都花在图书馆和自修教室内。1990年国储在到武汉大学招聘时,刘其兵成为当年在武汉大学唯一一个被国储聘用的人。在发改委下属的国储调节中心十多年来,在进出口处专职负责期货业务,出事之前至处长,是业界较有名气的“老期货”。据悉,刘其兵有两大兴趣,一是钻研金融投资理论,特别是对国际著名投资大师、华尔街交易员的交易心得一类的书非常感兴趣;另外一个感兴趣的是钻研电脑书籍。刘知道国际一些投资基金都有自己的电脑交易系统,其资金控制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实现的。刘能够编一些自己的电脑应用软件。“或许过于执著使他在诱惑面前,走到了另一个方向上去了”这一评价可以说明刘其兵何以在LME市场擅自挪用额度,在价格继续上涨的过程中,私自大肆建立空头头寸,被国外基金盯梢,进而导致巨亏。这与其另一湖北老乡陈久霖有很大的相似性,出生贫寒,刻苦考中功名,一个武汉大学,一个北京大学,个人能力超强,在缺少制度保障的情况下,刚愎自用,在风险面前采取“鸵鸟战术”,最终由小错酿成大祸。

国家物资储备局(简称国储),国储为国家发改委的一个行政内设机构,国家物资调节中心为发改委下直属事业单位,“有事业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从直属关系上说,国家物资调节中心属发改委,与国家物资储备局无直接隶属关系。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资料显示,国储调节中心成立于1994年8月,注册资本16424万元。作为一个独立运作的政府部门,据悉,神秘人物刘其兵供职的是国储物资调节中心,而非国储局。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自成立起,就肩负着维持国家战略资源价格稳定、保障国家经济运行正常这样一个重要使命。一直以来,国储通过现货、期货市场进行调节的操作都十分低调。

10月底11月初,当全球主要生产商和贸易商齐聚伦敦参加LME年会的同时,国家物资调节中心10月31日召开铜行业座谈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和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官员,对国际铜供求形势和期货走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这一类似政策的听证会座谈会,我们基本可以看出国储抛铜意欲何为,即会议达成的共识,认为我国是铜进口大国,铜价居高不下,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必然带来不利影响,政府应充分发挥物资储备的调节作用,适当释放部分库存,缓解国内供需矛盾。

11月10日,国储物资调节中心负责人王会民否认国储抛铜与刘其兵有关,并否认了市场对刘其兵的种种猜想。对市场怀疑国储的动机和力度时表示:“怀疑调控效果只是因为市场不知道我们将抛售多少吨铜,国储抛铜的数量将远远超出市场想象。”并再次提到,国储局选择目前抛铜主要出于两个目的,其一是缓解铜需求紧张局面,另外一个目的是抑制铜过快的产能增长,配合国家对铜产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如果说刚开始国储“吹风”抛铜有解救刘其兵空单嫌疑的话,此后一系列的实质性抛铜及平抑铜天价措施就不可能是国储局几个官员个人行为了。

中国深受铜高价之苦,近年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进出口贸易迅速扩大,国内外市场联动加强,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厂,并成为世界上大宗能源、原材料等商品的最大需求增量。“中国因素”更是被国际基金利用,疯狂炒作、无限扩大“中国因素”,推高中国所需进口商品。中国现已成为世界铜第一进口国,据海关统计,2004年中国各类铜产品进口额高达127亿美元,逆差105多亿美元;仅2005年1~9月进口额就已经达到120亿美元,逆差103亿美元,相当于2004年逆差总额,中国已成为高铜价的最大受害者,在高价原材料成本无法传递到下游产品的情况下,国内广大用铜企业已经不堪重负。

国储采用何招

国内现货市场拍卖:10月31日,国储召开座谈会后,宣布要抛售商业库存铜平抑当前的铜价,继而分别在11月16日、11月23日、11月30日、12月7日连续四周周三拍卖库存铜,每次拍卖数量为2万吨,总数量达到8万吨。实际数量分别是20054吨、13385吨、13960吨、3762吨,总计达到51161吨,流拍28839吨,第四次拍卖由于禁止贸易商参与,生产商面对高的拍卖底价,以及拍卖铜库存地点,成交非常不积极,大部分流拍。国储在国内现货市场拍卖情况看,一方面生产加工商面对高价铜表示不认同,另一方面从国储禁止贸易商参与来看,国外基金通过国内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已具规模,前两次拍卖就有来自于西安的贸易公司高价拍得大量铜囤积居奇,同时作为上海期货交易所多头主力,配合基金,国内外市场联动,狙击中国空头。

国内上海期货交易所建仓交割:10月28日上海期货交易所铜库存增加14485吨,有传言国储准备交货,11月4日,再次增加17490吨,11月11日,继续增加8594吨,至此,上海期货交易所库存较10月21日增加40569吨,已经超过伦敦LME库存。一方面国储向上海期货交易所运送铜做交割之用,一方面在期货市场上做空准备交割,在11月7日通过中粮期货席位分别在cu0512和cu0601建立空头头寸3817和4155手,总计折合39860吨,基本可以推定上海交易所增加库存为国储准备在国内交割之用。王会民同时向外界证实,中粮期货是国储从事期货交易的一条通道,并称“那只是通道之一,我们还有其他的通道”。

国外出口交货交割:国储一方面在国内上海期货交易所增加库存准备交割外,据传积极在国外LME所在仓库运送铜,增加库存。从离中国最近的韩国釜山库存持续增加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推断。韩国釜山(busan)库存从10月19日的13875吨增至12月9日的38200吨,增加上涨24325吨,增幅达到175%,而同期LME总库存从70750吨小幅增至74625吨,增加仅为3875吨,现在釜山的库存占LME总库存已经超过50%,可以证实国储在LME运送库存的事实。

发改委整顿行业:10月28日,国家发改委公布铜冶炼行业盲目投资的调查与政策。调查指出,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阶段性需求快速增长,我国铜冶炼行业发展迅速,产能不断扩张,同时也出现了违规建设、盲目发展势头,为了正确引导铜冶炼行业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将研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抑制铜冶炼行业盲目投资,促进铜工业健康发展。11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签发了《关于制止铜冶炼行业盲目投资的若干意见》,包括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和环保总局五部委历数近几年来铜冶炼行业的重大问题,认为必须对该行业进行整顿。2005年12月9日,发改委工业司对2006年铜铝工业提出政策建议,铜铝工业的工作重点应围绕控制总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进出口管理和发展循环经济展开。继续加强宏观调控,严格控制总量。完善铜工业产业发展政策,严格行业准入制度,引导行业有序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竞争力。建立政府指导、行业协会组织协调、企业联合对外的谈判机制,增强我国铜精矿的对外议价能力。

市场反应如何

国储的一系列调控市场、平抑铜价的措施出台后,国内外市场迅速做出反应,自拍卖储备铜消息传出后,国内上海期货交易所铜价明显滞涨,国内外市场比价持续下降。在前两次拍卖中,上海铜价格下跌了近2000多元/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然而,随后的历次拍卖却没取得相同效果,由于拍卖底价和参与门槛的提高,使拍卖成交数量大幅减少,流拍数量增加,从而减小了拍卖对市场调控力度。第四次拍卖成交量只有3762吨,流拍数量高达16241吨,约占总拍卖数量的80%。前三次拍卖中,只有第一次全部成交,其余两次拍卖成交数量均不到14000吨。目前国储进行拍卖的总量高达8万吨,实际流入市场中的数量为5万吨左右。由于国内外价格差异太大,进口铜数量受到了明显抑制。国储铜拍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内广大用铜企业的部分需求。

在国内铜价格滞涨的同时,伦敦LME铜在基金推动挤空下继续上涨,涨幅超过15%,由国储拍卖前的不到3900美元/吨,涨至12月8日最高4474美元/吨。基金疯狂拉抬LME铜期货价格,并不理会国储的抛铜行为,反映了金融市场价格的波动特征,即商品价格一方面反映供求关系,同时资金博弈、市场结构、心理预期也在不同程度起作用。基金在LME大肆推高铜价、挤兑空头就是后者的体现。国储抛铜一方面在国内起到了相当的调控作用,在世界铜市场影响则任重而道远。

国储PK基金 定价权之争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外价格迅速接轨,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中国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需求增量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已经超过美国,但伴随而来的是中国所需大量进口的大宗能源、原材料价格暴涨。以铜为例,每年进口精铜都在120万吨以上,除此之外,还进口大量的废杂铜和铜精矿,如果折合成年进口200万吨精铜,按每吨涨价1000美元计,就将导致20亿美元的支出增加。另外2004年因价格上涨,我国为进口的石油多支付了上百亿美元,为进口大豆多支付了15亿美元;2005年初的铁矿石涨价使得我国较上年度要多支付34亿美元。专家预测,仅为高油价一项,2005年我国将多付出150亿美元。“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可石油眼下成为了“黑金”,稀土却只能卖个“土”价钱。1990年到2004年,我国稀土出口规模扩大了9倍,平均价格却下滑了46%。中国进出口成了非常明显的“高进低出”格局。在这一背景下,国外基金利用中国的需求增量,炒作“中国因素”,正如业内一位有识之士所言:“中国因素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是什么?是灾难!”

国储高调抛铜,表面上看是对铜高价的平抑,进行反周期调节,背后隐含的是商品定价权之争,是对危及到国家战略安全与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的一种反应。在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定价基本上是采用期货定价方式,也就是说买卖双方谈判的不是价格,而仅仅是升贴水,简单说升贴水包括品质升贴水和地区升贴水,即同种商品不同的品质等级,在不同的地点交货价格不一致,表现为基准价格以上或者之下。买卖双方确定的价格是以期货价格为基准价格,另外加上升贴水。例如,从智利进口铜,价格却是按照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3月铜期货价格,然后加上一个升贴水(premium),这也就是说,谁能影响期货价格,谁就掌握了定价的主动权,不难想象全球多少资金觊觎期货定价权!国储与基金之争,正是定价权之争。国储代表国家,去争对我国大量进口的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发生在上半年的“铁矿石涨价事件”本质上也是定价话语权之争。

从定价权角度来看,这次国储以国家名义抛铜,与1998年“株冶事件”、2004年“中航油事件”有着本质不同。国际市场上,基金无限夸大“中国因素”,挤兑空头,迫使中国在高价买单,而长期居高不下的铜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使得我国加工工业陷入困境,长期的“高进低出”直接蚕食了企业的利润,也使得我国一成为“世界加工厂”,就陷入了专家所称的“悲惨式增长”。国储的背后有着明显的国家的影子,国储通过增加库存,并在期货、现货市场上同时操作,以达到平抑铜价、缓解国内铜供应紧张的目的;另一方面进行争夺商品定价权的尝试。

12.商品价格 篇十二

根据商品住宅价格暂行管理办法的规定, 商品住宅价格由下列项目组成: (1) 成本。1) 征地费及拆迁安置补偿费;2) 勘察设计及前期工程费;3) 住宅建筑、安装工程费;4) 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费和住宅小区及非营业性配套公共建筑的建设费;5) 管理费:以本款1) 到4) 项之和为基数的1%~3%计算;6) 贷款利息。 (2) 利润。 (3) 税金。 (4) 地段差价。其征收办法暂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1]。

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知道, 商品房价格的构成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为土地价格, 是个人在取得国家的土地使用权而付出的价格。由国家收取, 起额度比较固定化。其随着国家政策、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其二为房屋的建造成本, 范围包括: (1) 征地费及拆迁安置补偿费; (2) 勘察设计及前期工程费; (3) 住宅建筑、安装工程费; (4) 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费和住宅小区及非营业性配套公共建筑的建设费; (5) 管理费等。其收费的项目比较多、比较杂。

其三为开发商的利润, 改项中包含了税金。开发商的利润应该包括合理利润以及超出合理利润之外的那部分之和。这个是开发商取得的实际利润。在房地产泡沫时代, 其数值大于全国各行业的平均利润。我们定义超出合理利润之外的部分为泡沫价格。商品的生产价格, 等于商品的成本价格加上按平均利润率计算, 按百分比应加到这个成本价格上的利润;或者说, 等于商品的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生产价格是应该以一般的利润率的存在为前提, 而这个一般利润率, 又是以每个特殊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已经分别化为同样的平均率为前提[2]。因此, 我们可以看出合理利润的存在是有一定的根据的, 同时合理利润的存在也具有现实的意义, 它能够反映出行业大致利润的额度, 进一步反映出行业生产价格的额度。把生产价格与其实际的销售价格相比较, 我们可以得出商品房价格的合理性与否。

泡沫价格是房地产泡沫的外在表现形式, 是房地产泡沫的尺度标明。泡沫价格随房地产泡沫的产生而产生, 并随之变化而变化。多种因素对泡沫价格的升降有意义。

基于上面的对比分析, 可以认为商品房价格模式或者商品房价格公式如下所示:

商品房价格=土地价格+房屋的建造成本+合理利润+泡沫价格

合理商品房价格=土地价格+房屋的建造成本+合理利润

实际利润=合理利润+泡沫价格

二、泡沫价格的产生与变化

在有的文献中作者提出了房地产泡沫的虚拟经济决定假说。作者认为, 房地产越来越脱离了实体经济部门, 虚拟化和独立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房地产的虚拟化进程加快。随着虚拟经济的发展, 经济虚拟化越来越明显, 房地产价格波动越来越明显。房地产的价格波动开始脱离了实体经济, 而更多地与金融发展有关[3]。

!

从以上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 伴随着货币供给量、利率、金融机构信贷等虚拟经济变量的变化, 房地产的价格也发生了变化。但是, 房地产的价格模式里面含有多项内容。货币供给量、利率、金融机构信贷等虚拟经济变量的变化引起的房地产的价格的变化不一定是属于泡沫价格的范畴。以货币供给变化对房地产价格的变化为例分析, 按照上述数据货币供给增加1%, 房价变动0.625%。货币供给是影响房价高低的重要因素。货币供给宽松, 购房的融资条件相对会比较优厚;反之, 则比较严格。货币供给量与房价应是同向变动关系。房价的高低深受货币供给和利率的影响[3]。但是货币供给增加, 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 导致商品贬值、物价上升, 使得货币供给的增加对房地产价格波动引起了相对于其他商品更大的波动。这一点是符合商品价值规律和货币规律的。但是房地产泡沫或者泡沫价格作为房地产价格当中脱离价值规律的那部分价格, 它的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及其影响因素应该更具多样性, 并且是多因素的相关性。

目前, 对于房地产泡沫形成的根本原因的分析意见不一。有文献认为房地产泡沫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土地本身[4]。也有认为房地产泡沫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流通的体制, 现行商品房流通过程中土地、公用品、房屋的产权混乱连体流通造成房价居高不下, 并产生泡沫[5]。

笔者认为, 土地的稀有性以及这种稀有性进入市场流通之后是房地产泡沫形成的根本的原因。众所周知, 目前国内大城市里商品房的价格是很高的。根据上面所推商品价格公式, 商品房价格过高主要是由于土地价格以及泡沫价格引起的。土地特别是大城市中心土地的稀有性造成了土地价格过高。而这种稀有性进入了市场,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 造成了房地产泡沫的产生, 最终的结果就是地价攀升。商品房价格持续的上升, 表现了巨大的波动性。而房屋的建造成本变化对于房价的变化的作用相对较小。2004年建材价格较大幅上涨, 其中建筑用钢材和水泥价格分别累计上涨31.85%和8.66%, 但由于原材料成本占房价的比重仅为20%, 钢材和水泥成本占房价比重不到10%。由此带动房价上涨幅度不超过1%[6]。

泡沫价格的形成。泡沫价格的变化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房地产市场中涉及地方政府、房产开发商、银行机构、其他行业资金、国内炒房团、国外资金等主体因素。众多的主体之间缺乏某种有效的制衡机制, 使得主体之间无法相互有效制约不合理的行为[4]。泡沫价格的形成和膨胀就是因为主体因素的投机行为。而这种投机行为是以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投机行为。以国内炒房团为例, 由于炒房团手中拥有大量的资金, 他们以投机为手段, 以最大限度地抬搞房价为目的。他们对于一个城市房地产价格的理性和稳定具有相当大的威胁。

三、连续交易对于泡沫价格的作用

房地产泡沫可以理解为由于多种的因素引起的商品房价格背离价值规律而出现价格高于价值的一种价格现象。

房地产泡沫存在着一个特点, 即一个地区的商品房在出现泡沫之后, 如果商品房未参与交易, 则其泡沫现象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在该商品房参与实际的连续的交易, 商品房价格泡沫才有其存在的意义。房地产泡沫的这一特点具有现实的意义, 我们从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发展中可以看到, 在其商品房交易数量增长或者是连续地增长的时候, 房地产中商品房的价格却在连续地升高, 其泡沫的价值在升高, 泡沫对于商品房价格的影响在增加。相反地, 在形成了一定的泡沫之后如果一个地区的商品房的交易在减少, 那么商品房价格反而会停滞甚至是出现下降的趋势, 泡沫的影响将降低。或者说商品房的连续的交易是泡沫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这种现象是与商品的价值规律相违背的。

有文献指出预期是科学泡沫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在泡沫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经济主体的预期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经济主体对于资产价格或升或降的走向具有共同的预期, 市场中具有购买力的人群中大部分对于房价的涨跌方向看法相同。二是需求预期和价格预期正反馈, 即在投机泡沫形成时期, 预期价格越高需求量越是增加[7]。

商品房的连续交易, 其作用正是促使了投资者的预期的形成。商品房连续交易一方面使大部分的人看到了商品房投机的热度, 投机者具有了共同的价格预期, 他们认为在连续交易的背后隐藏着的是资本收益的机会。这种心理促使他们去买房, 结果又进一步加大了商品房的市场需求。

四、以泡沫率衡量居民抵抗泡沫的承受程度

在某些文献中, 作者将资产的基本价值或者市场决定的合理价格部分称之为标准价格, 高出市场基本价值的那部分称之为投机价格, 即房地产价格=标准价格+投机价格。笔者作了如下的定义:投机价格部分与标准价格之比为泡沫度[8]。

这种对房地产泡沫进行量化的指标很直观地描述了泡沫的大小, 但是也有它不足的地方。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标准价格包括了建安成本, 而房地产的成本到底是多少没有一个确切的计算方法, 甚至是房地产成本的范围都没有得到业内一致的定义。所以, 泡沫度中标准价格的选取比较困难, 这可能是行业秘密的原因, 也可能是由于房地产开发各方利益关系的原因。习惯上学者用房地产的投资额来代替建造成本, 这个是泡沫度指标的一个不足之处。

房价收入比。所谓房价收入比是指住房价格与城镇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房价收入比反映了一个家庭购买住宅支付能力的大小。由于房价收入比中的房价包括了土地的价格以及建安成本等在内, 其大小很难说明是一个地区商品房价格泡沫的量化。比如,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国际化城市, 它的商品房价格并不低于国内其他大城市。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 受到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 深圳的商品房价格泡沫完全可以大于其他大城市, 但是它的商品房价格并不一定就是最高的。我们可以得到一点结论, 房价收入比并不能准确地对商品房价格泡沫进行一个量化的研究。

为此, 我们引用如下的定义:

泡沫率=泡沫价格÷居民收入

泡沫率反映了居民对于产生泡沫的承受能力, 如果泡沫价格在居民的承受能力之内, 则我们可以认为泡沫将继续发展, 这种发展或许一定程度上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如果泡沫价格的发展已经超出了居民的承受能力, 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市场中房屋的交易将受到影响, 房屋的交易将出现不连续。房地产泡沫的发展空间已经很小, 甚至还可能出现破灭的现象。

1997年东南亚的金融危机爆发, 房地产泡沫破裂, 各国经济受到了冲击。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国家的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是在宏观经济状况处于良好的大背景下发生的。房地产泡沫的产生以及其破裂都不是因为经济基本面的恶化引起的[9]。从根本上来说, 我们可以认为是因为泡沫率的增长到了一定的幅度, 其增长的幅度已经超过了公民劳动收入以及资产收入之和的幅度。房地产泡沫的增长已经过高地超越了公民的购买力, 并且使这种差距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那么房地产泡沫则开始放慢速度增长甚至是破裂。

参考文献

[1]商品住宅价格管理暂行办法[Z].

[2]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6.

[3]周建军, 鞠力.房地产泡沫的虚拟经济决定论及其实证检验[J].财贸研究, 2008, (3) .

[4]洪开荣, 刘亦.近期我国房地产泡沫研究的文献综述[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5) .

[5]刘福垣.房地产泡沫产生的根源在于流通体制[J].城乡建设, 2003, (4) .

[6]杨东.遏制投机炒房是稳定房价的关键[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5, (4) .

[7]周京奎, 曹振良.中国房地产泡沫与非泡沫——以投机理论为基础的实证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4, (2) .

[8]何金英, 宋戈, 付振朋.基于投机价格模型的住宅市场泡沫度研究[J].北方经济, 2008, (4) .

13.商品价格 篇十三

素教案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

【教学目标】

归纳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学习要求】

.理解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2.理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3.理解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4.理解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5.运用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分析相关问题

【重难点】

.理解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2.理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3.理解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4.理解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5.运用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分析相关问题

【师生研讨】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及其它的影响(即价格由市场形成)

(一)供求影响价格

.供求影响价格

(1)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有影响(间接因素);

(2)这些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供求如何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这就是“卖方市场”。(即由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卖者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这就是“买方市场”。(即是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买者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二)价值决定价格

.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值越大

2.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价值量的决定因素:只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理解:商品的价值量←—生产商品的劳动量决定←—劳动量由劳动时间决定(衡量劳动量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劳动时间有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分←—只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二者成正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由市场自发形成的

★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某一生产部门,生产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条件,生产条件主要是指劳动工具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的意义:

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处于有利地位

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处于不利地位

刺激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的时间

所用的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3.劳动生产率及其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的含义: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劳动生产率可分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

个别劳动生产率不影响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成反比

(理解: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导致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商品价值量分为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时间的价值总量

4.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个别劳动生产率尽管不影响商品的价值量但会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缩短商品生产的个别劳动时间,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反之,则会处于不利地位。这就促使企业努力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由于价值决定价格,而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如果某行业的每个企业都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则会推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多,而且商品的价值量变小,就会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5.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提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有商品经济就有价值规律)

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不等于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为什么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即为什么没违背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原则?为什么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a.价格和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造成价格上下波动

b.价格不可能无限上涨,也不可能无限下跌,始终以价值为基础,围绕价值波动

c.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经常价格与价值不相符,但是从一个较长时间看,商品的平均价格还是和商品价值相符的 d.可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唯一可能的表现形式,等价交换存在于商品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

【板书设计】

供不应求

供求(表现)

供过于求

内容

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格

价值规律

表现形式

决 定

价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上一篇:家装瓦工验收标准下一篇:专题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