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2024-09-29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精选11篇)

1.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篇一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乐园》的教学反思

在单元整体备课时,就很喜欢这一组,都是围绕“朋友”展开的,话题集中,又从“知音”“忘年交”“互相欣赏”几个方面多维展开,不仅是语文训练,对学生的品德形成、情商发展,亦大有裨益。《乐园6》更是围绕这一话题,积累了不少“朋友”的好词佳句。“口语交际”和“习作”,也终于和课文“接上轨”,还是难得的“无缝链接”,并不见得要怎样的牵强附会,启而不发,真是难得!

不说教法,倒是记录一部分这两周围绕“朋友”话题,结合班中实事新闻展开的几次“晨会”,及后续作业,主要是“生活点滴”和“百家争鸣”两种。既是教育,也是教学。生活及教育,生活及语文,终于有了完美的注脚——这样的单元问什么不能在鄂教版教材中多一点出现呢?

上周,我处理了几起同学中的小“碰撞”,都是些捻不上筷子的“鸡毛蒜皮”:什么谁踢谁一脚啦,什么谁写小纸条骂人啦……事情虽小,也算不上恶劣,但叽叽啦啦积攒起来,还是很能影响一个班的风气,进而影响到每一个班级成员的健康成长的。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渐渐进入“青春期”,对同性朋友之间的“嫉妒”心理,对异性朋友之间的“排斥”心理“好奇”心理,都会愈演愈烈。针对这些情况,结合本单元学习内容,我从班中一位同学的“生活点滴”作业中,选取了这样一句话:(此生与他人发生小摩擦,我与他真心对话,并要求以“生活点滴”的形式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与我交流。)“我不应该总记住别人的缺点和错误,要做个心胸开阔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个坦荡君子。如果总是小肚鸡肠,会活得很没意思……”

抓住这句话,我展开了《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系列晨会,并在语文课堂上结合课文内容,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学会互相欣赏”(18《山和海的书信》)“走进别人的内心”(16《伯牙断琴》),力争在实际生活中做心胸开阔的人,做快乐的人。并以自己这两周来的心路历程告诉学生:谁都有心情不佳的时候,谁都可能有想不通的.时候,有“心胸狭窄”的时候,能够自己调节,不仅能让自己更加快乐,还能让身边人感受到你的豁达大度,拥有更幸福的生活,更自由的生活。

孩子们的作业中,展现出受启发后,在生活中的反思——关于体育课上,男女生不团结的反思;关于生活琐事中自己能否大度容忍别人小“特点”的反思;关于“心胸开阔”和“正直有原则”之间的反思;关于接受批评与想听好话之间的反思……

可以很肯定的一点:以往但方面利用晨、班会时间,进行的教育,都没有这样深入人心过,都没有这样大面积地引发孩子们自觉的思考。而单纯利用一两节语文课,也难以让学生有持久的思考动力,更难以规范自己的言行。现在,两者形成合力,教育教学工作真正成为一个整体,效果就出来了!

呵呵,很老土,但很实用,很高效。

2.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篇二

板书课题, 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交流对庐山云雾的整体感受, 然后直奔中心, 揭示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两大特点, 并融合“庐、姿、幻”三个生字的教学。

【片段回放】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生齐读课题)

师:“庐”是生字, 半包围结构, 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 (师范写, 生书空)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读了很多遍课文了, 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以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说说。

生:如诗如画。

师:这是你读完课文的独特感受, 很好。

生:我觉得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师:书读得很认真。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姿”是生字, 没有把握写对, 可以先看看书。 (生上黑板写)

生:飘飘欲仙。

师:云雾给庐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漫步山道, 你会有种似仙的感觉。

生:流连往返。

师:如果有幸去庐山游玩, 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师: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来。 (生上黑板写)

生: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

师:来写这个词。 (生上黑板写)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瞬息万变

变幻无常变幻无常

师: (指黑板) 都写对了吗?

生:“幻”的右半部分多了一撇。

师: (边讲边修改) “幻”的右半部分是横折钩, 没有撇。伸出手, 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个字。

师: (用红色粉笔标示重点笔画) 我们不仅要把字写正确, 而且要写得美观大方。“姿”下面是个“女”, 横划要拉长, “幻”要写得左高右低, 才好看。

师: (指板书) 同学们了不起, 通过课前认真地读书, 表达出了自己对庐山云雾最直接的感受。课文主要写的就是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两个特点。

【点评】

以学定教, 在学生充分读书, 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开始本课的教学, 直接而极富针对性。先谈对庐山云雾的整体感知, 此时学生的感受是零散的, 有对庐山的感受, 有谈游客的感受, 教师加以引导, 点明庐山云雾的两大特点: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同时融入生字教学, 将听、说、写整合成综合性实践活动, 教学变得简单而有效。

【板块二】

从“千姿百态”一词入手, 释义, 找出庐山云雾的几种姿态;质疑, 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思考, 边读句子边想象庐山云雾的姿态;板画, 反馈纠正对词句的理解;朗读, 读出画面和意境;背诵, 寻找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片段回放】

师: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什么叫做“千姿百态”?

生:有很多种姿态。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千”和“百”。

师:这里的“千”和“百”不是实指一千种一百种, 而是指很多种姿态。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有几句话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 找到这些句子, 用波浪线画出来。

师:一边画一边想, 庐山的云雾有哪几种姿态?

生: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 就像戴在山顶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 就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 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 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生说师板书:……像……像……;……是……是……)

师:作者用上了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几种姿态。

师:仔细读读这几句话, 看看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作上记号。

生:什么叫“笼罩”?

生:我不理解“天幕”。

生:什么是“弥漫”?

生:“缠绕”是什么意思?

师:同学们找出的大多是词语, 我们以前曾经学过解决词语的方法有很多, 可以查字典, 也可以联系上下文, 今天老师再教大家一个方法, 把这些词语放进句子中读一读, 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 (师板书“想象画面”并画山峰)

师:你的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谁来画“像白色绒帽一样的云雾”?

师:哪些同学想来画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

师:“弥漫山谷的云雾”谁来画?

师:“云雾遮挡山峰”又是怎样的画面呢? (生画)

师:看一看黑板上同学画得和你刚才头脑中浮现的画面一样吗?

师:他们画得对吗?

生:第一幅图画得是对的, 因为书上说“笼罩”在山头。

师:对, 像这样像笼子一样盖在山头就叫“笼罩” (板书:笼罩) 。“笼罩”是生字, 上下结构, 写的时候要注意“罩”的三部分要写得紧凑些, 上下结构的字竖画写短了才好看。

生:云雾弥漫山谷, 就是山谷里面到处都是云雾, 画得是对的。

师:山谷间到处都充满着云雾, 这就叫“弥漫”。

生:把整个山峰都遮挡起来了画得也是对的。

师:所以书上说像巨大的天幕, 好像从天上垂下来的幕布一样。

生:那些缠绕在山间的云雾没有画出来。

师:如果老师是庐山的一座山峰, 同学们是云雾, 会怎样把我这座山峰缠绕住呢? (学生上台作围绕状, 师板画) 云雾就这样像一条条玉带缠绕在山间。

师:作者就是这样, 抓住云雾姿态的特点, 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出来。这段话不仅用词准确, 使用标点也很有讲究, 仔细看看, 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第一句话是句号, 和后面的句子没有关系, 所以用句号。

师:不是没有关系, 而是这句话是总的来写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 后面是具体的来写。还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种姿态和第二种中间是一种新的标点。

师:这就是分号, 前一种庐山云雾的姿态, 后一种也是, 中间并列, 所以用上分号。

生:但两种姿态中间用的却是句号。

师:虽然都是写庐山云雾的姿态, 但是前一句话和后一句话的句式发生了改变, 所以中间用上了句号。 (师相机板书“;”“。”)

师:这么贴切的比喻, 精妙的语言, 真值得我们背诵积累下来。有没有什么好方法来背诵?

生:可以多读几遍。

生:可以想象画面来背。

师:想象画面既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又可以帮助我们背诵, 好方法。如果没有把握的同学, 也看着我们刚才画的图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图上有四种庐山云雾的姿态 (师在每一种云雾的上方标上1、2、3、4的序号) 自己试着背一背。 (生自由背诵)

师:谁来背? (生背)

师:我们一起看着图来背。

【点评】

中年段阅读目标指出: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生对课文中描述庐山云雾的几种姿态似懂非懂, 其中对“笼罩, 遮挡, 天幕”等词语的理解成了主要障碍, 如何扫除这些障碍?教师找准契合点, 教给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选取“板画”这一方式, 去激活潜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兴趣感知, 通过不断地点拨、指引, 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获得充分和谐的整体发展。

组块教学突破了传统的线性教学模式, 以读为主, 读中质疑, 思考释疑, 其间穿插板画。板画, 既是学生理解、感悟、体会的过程, 又是教师反馈、检查、点拨的过程。教学中, 引导学生思考、发现, 学生兴趣盎然, 课堂氛围紧张而活泼,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疑问, 提高了语文素养。

【板块三】

从“瞬息万变”一词入手, 体会庐山的云雾怎么变化的。接着, 让学生将“瞬息万变”和“变幻无常”进行置换比较, 更进一步体会云雾变化之快、变化之多, 朗读加深体验, 并在此基础上背诵。

【片段回放】

师:庐山的云雾不仅千姿百态, 而且瞬息万变。是怎么变的?

生:由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变成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 从四蹄生风的白马变成漂浮在北冰洋上的冰山。

师:这里的“瞬息万变”可不可以换成前面的“变幻无常”?

生:不可以, “变幻无常”是指变化没有什么规律。

师:“瞬息万变”呢?“瞬息万变”和“变幻无常”都是表示变化, 但完全一样吗?“瞬”指什么?

生:一瞬间, 一眨眼。

师:“息”是呼吸, 一眨眼一呼吸云雾已经是“万变”了, 这说明庐山云雾变化非常快而且多。同样是变化, 但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所以不能互换。

师: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庐山云雾变化很快?

生:刚刚是。

生:转眼间。

生: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师: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读出变化速度的快。 (生齐读)

师:这段话写了庐山云雾的几次变化?

生:两次。

师:书上明明只写了两次, 为什么却说“万变”呢?

生:因为还有很多变化, 书上用省略号表示出来了。

师:透过省略号, 闭上眼你一定能看到很多云雾的变化。

师:一起来背一背这段吧。 (背诵略)

师:课文的第二、三段有相同的地方, 发现了吗?

生:都是先写云雾的特点, 再具体地去写。

师:这种结构叫做“总分”, 同学们在描写其他景物的时候可以用上这样的写法, 并试着用上分号。

【点评】

语文教学教什么?当然是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语言温度, 揣摩语言规律, 习得语言技巧, 提升语言质量。在这一片段教学中, 教师紧紧抓住“瞬息万变”, 以点带面, 形成以比较、朗读、想象为一体的训练综合体, 让学生体会庐山云雾变化的快和多, 充分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之处。

3.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篇三

针对低年级儿童特点,在情境中内化生字、词和诗句,教学中渗透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的学习。重视学习方法,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学习更多的古诗。

教学目标

1比鲜侗究紊字,会写课后的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痹谘习《所见》的过程中渗透想画面学古诗的方法。

3碧寤峁攀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老师:制作课件,或准备挂图、生字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积累展示,引入新课

1背楸逞生平时会背的古诗,齐背古诗。(要求:一边背古诗一边想象古诗的画面。)

目的:通过复习学生会背的古诗激发学习兴趣。

2苯樯茏髡咴枚。

目的: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新诗的愿望。

二、初步感知,学习生字

1痹枚老先生可会写诗了,他把自己所见到的许多事情都写成了诗。有一天,他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出示全诗的情景课件),请你仔细观察。

袁枚老先生遇到了一件什么事?

2弊杂啥潦,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痹俅味潦,把诗句读通顺、连贯。

4奔觳馍字。

(1)生字在诗句中出现,请生读。

相机点拨“牧”、“骑”、“欲”的记忆方法,做一做“闭”的动作等。

(2)生字从诗句中跳了出来,去掉音节读。

(3)齐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连贯。

三、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1绷范恋谝痪涫。

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这一句诗的动画。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读好这一句吗?

(抽生读-小组读-齐读。)

你体会到了此时小牧童的心情吗?是怎样体会到的?

2绷范恋诙句诗。

出示“意欲捕蝉鸣,忽然闭口立”的情景动画。师:孩子们,你们又看到了什么?能读好这一句吗?体会小牧童此时的心情。

3敝傅祭识琳首诗。

指导方法:一边练习,一边想象诗句的画面。

(1)自由练习。

(2)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师范读,提要求: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象诗句的画面。

(4)听了老师的范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你能读好吗?

①指名读、齐读。

②背诵古诗。

四、指导书写,感受汉字美

1背鍪疽求会写的字,认读。

2惫鄄煺庑┳值慕峁辜肮丶笔画。

3痹谡饪沃杏腥个特别难写的字(出示:所、骑、然),观察要写好它们应该注意哪些地方,老师示范。

4毖生在田字格内临写。

五、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孩子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用想画面学古诗的方法学习了《所见》,其实还有许多古诗在等着大家去学呢!老师建议你们在课后用同样的方法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学习更多的古诗,下次我们开个古诗展示会。

附板书设计:

所见

牧童 黄牛 鸣蝉

(快乐、有趣)

4.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篇四

1、学会本课生字词,了解“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等词语的意思。

2、在熟读了解内容的基础上以此为线索简要复述课文讲述的一件事。

3、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4、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5、学习侧面烘托的写作方法

(重点和难点)

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课前预习:

1、读通课文。

2、查找理解生字词语

3、思考:“信任”什么意思?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理清脉络

1、出示“信任”,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信任”什么意思?(相信而敢于托付。)

3、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和信任有关的故事。

4、学生自读课文

5、出示检查预习主要内容及步骤

检查生字(说字音、记字形)

检查词语(说词意、近反义词、齐读生字词、开火车读)

检查课文(说说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体会中心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这位桃园主人是怎样的一个人?从文中你对他有哪些了解呢?

请画出重点词语,补充批注。在小组里交流,分享个人的理解,做好集体交流的准备。

(2).全班交流,老师适时引导。

要点:

从桃园主人的精心布置的各个细节中(路牌、纸条、小筐、小狗带路、累累硕果、钱箱和花猫),体会桃园主人的特点(热情、真诚、勤劳、善良……);

(3).体会表达特点,了解侧面烘托。

回顾一下刚才的交流,想一想:桃园主人在课文的描写中并没有出现,你们是怎样对他有了这样深入的了解的?

这种借助其他事物来刻画人物的方法叫------侧面描写,起烘托的作用。

这正是本文的独特之处,是我们这节课了解的新的写作方法。初步感受它的作用。

2、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主人信任客人的一句句子。(第2节第3句句子)

(1)学生读句子。

(2)出示填空:屋前有一张木桌,桌上()几只竹篮,篮下()一张纸条,上面():“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自己采,然后把钱()箱子里,祝您愉快!”

(3)这些主要是什么词?从这里你认为作者用词怎样?(恰当)

(4)给“尽管”换词,理解词意。(尽管--只管)

(5)你从这张纸条中获得哪些信息?

A.把“我们”当作朋友;B 让“我们”自己采桃子自己付钱;C 信任“我们”

板书:让客人自己采桃子自己付钱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体会到了主人对客人的一种信任。信任是对人的一种尊重,它是相互的。信任更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只有大家都真诚相待,都信守诚信原则,才能体验到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板书: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被信任的愉悦。在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和作者一同去感受那一份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5.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篇五

【单元内容】

13、《守信》

14、《不瞒真情》

15、《信任》古诗诵读: 乐游原语文乐园(五)本单元以“诚实守信”为话题,选编了三篇课文。《守信》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感人故事。《不瞒真情》写的是著名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实话实说,对老师对父母对上级不隐瞒真实的情况。《信任》写了一次奇妙的购物经历,在这次奇妙的购物经历背后,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古诗《乐游原》展示了在夕阳的映照下,西天绚烂的晚霞发出夺目的光彩,古原苍茫的气势,开阔的视野。语文乐园 “我来试试”通过读“复姓”词、“言”字趣味词语和名人名言,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培养学生狼毫的书写习;通过阅读“请假条”,学习写请假条;读 “成语故事”,明白道理,增加积累。“探究与发现”要求学生在弄懂例句的基础上,从课文中找出比喻句,并照样子写出来。“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我来晚了”,通过一个常见的实例------“迟到”、“失约”,告诉学生学会解释。“习作”是学写日记,这次习作毛病不在于立竿见影,一学就能把日记写长、写好,而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始天天写日记。

【单元目标】

1、学会31个生字,认识32个生字,正确读写本单元的新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4、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故事所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

5、学习写请假条。

6、根据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7、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思考,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故事所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

6.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篇六

1背鍪静逋纪队捌、挂图或光盘。使学生面对反映北方草原风光的图景,说一说看到的情景,抒发自己的感受。

2苯裉煳颐茄习一首描写北方草原美丽风光的北朝民歌--敕勒歌。这首诗写作时间离现在已有1500多年了。写得怎么样呢?

请同学们听录音--放课文朗读录音。

3苯馓狻

(二)读通诗句,认识生字。

1弊约航柚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痹诳挝闹谢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3奔觳槭蹲智榭觥

4奔觳橹傅级量挝模把诗句读流畅。

(三)读懂诗句,了解字词。

1弊远量挝模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学生尝试互相解疑,教师点拨讲解难懂的词语句子。

2苯淌φ攵匝生质疑讲一讲诗句的大意,学生仿照口述。

(四)反复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1狈趴挝睦识谅家簦或教师范读。将学生带入情境。

2毖生自己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指名读,评议指导,反复练习。

3倍嘀中问娇展朗读比赛。

(五)看图有感情地朗诵。

1痹俅纬鍪就蓟,学生看图练习背诵。

2毙∽檠〈表到台前看图吟诵,评议后齐背。

(六)指导写字。

(七)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7.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篇七

春季到来,家乡的风景格外美丽。小草伸伸懒腰,打着哈欠,从泥土里钻了出来,树叶也冒出了新芽。这时候,可爱的燕子从远处飞了回来,在一间屋檐下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这儿是个好地方,我们在这里安个家吧!”孩子们脱下了厚厚的棉袄,尽情地在山坡上嬉戏。

当烈日炎炎的夏季来临时,绿油油的西瓜馋得人直流口水。这时我和小伙伴们便来到小溪边,脱掉凉鞋,把脚浸在河里捉鱼,抓虾,搬螃蟹,清澈的河水使我们忘掉了炎热。

金秋时节,柿子像一个个红灯笼挂在树梢上。一阵阵秋风吹过,稻子泛起一层层金色的波浪,格外美丽。这个时节是大人们最忙的时候:收稻谷、掰玉米,摘柿子……虽然他们已经累得喘不过气,但他们脸上依旧挂着丰收的喜悦。

家乡的冬天不像北方那么寒冷。难得的一场雪可以让我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只要下雪,不管多冷我们都会跑到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小手冻得发红,我们也会开心地跳啊,笑啊,像一群可爱的小鸟!

8.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篇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将大自然中的声音进行分类,了解它们分别在音乐中的作用,能够用大自然的物体来进行声音模仿与创作

2、过程与方法:对比分析、欣赏、合作探究与体验的过程音乐中感受自然之声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作能力、演奏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增强对生活的洞察力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本课是自组教材,工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与繁荣,使得城市在不断地扩大,人口聚集到城市,使城市越来越大,人们更多的是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纯天然的物质。“自然美才是真正的美”,春天万物苏醒,野外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的美丽画面。我们从蛙鸣、狗叫、鸟鸣等大自然声音中能得到怎样的启发?其实,如果你是生活中一个具有洞察力的人,这一切都会成为一首很好的交响乐。生活中,声音到处都能听见,但哪些又能成为音乐家手中的音乐片段呢?我将从生活中都能听到的声音中,结合我们常听的一些音乐作品,发掘两者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欣赏美、创造美。教学重难点:

在音乐实践互动中感受大自然的音乐,选用合适的乐器或人声来表现自然之声

教学课时:一节课 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情景谈话导入

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公鸡“喔喔”的打鸣声,一群鸡争先恐后跑来抢食的声音,田里也传来水花渐落的声音、插秧的声音,时不时还夹杂着两三个人隔着几块田问答的声音。那你们生活在城市里,在生活中都听到哪些声音呢?

(学生回答)

生活中我们总能听到一些声音,有些是大自然发出的声音,而有些是人为发出的声音。你能说出其声响的名称并对它们进行分类吗? 片段1:钟表声

片段2:雷声 片段3:烟火声

片段4:敲门声 片段5:滴水声

片段6:喇叭声

2、乐音与噪音

刚刚我们所听到的片段都是噪音,那在声学中,都有些什么声音呢? 按照声学规律,声音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乐音,另一种是噪音。你知道乐音和噪音的区别吗?(学生讨论)

乐音:发音物体有规律地振动而有明显固定音高的音.(板书)

如:钢琴(钢琴为例)乐器演奏出来的声音,它们都有明显固定的音高。乐音具有它独特的性质

⑴音高——音的高低

⑵音值——音的长短

⑶音量——音的大小

⑷音色——音的色彩 噪音:学生定义(与乐音概念进行对比)※思考:

⑴结合你所听过的音乐,音乐中是否有噪音的存在请举例说明。⑵播放《春节序曲》片段,回答问题

如果我们用表演中的演员角色来定位,噪音在音乐作品中充当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噪音在音乐作品当中有什么样的作用?(配角、表现特定的情景)

3、《森林狂想曲》

轻音乐作品里是否会有噪音的出现呢?(生答)那我一起来欣赏一曲加入自然之声的音乐《森林狂想曲》 ⑴专辑简介

《森林狂想曲》 拥有全世界第一张台湾大自然音乐,制作过程耗时5年,深入全台山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等近100种台湾自然声音。

⑵老师唱乐曲主旋律,学生熟悉主题旋律 ⑶带着问题,初听《森林狂想曲》

仔细聆听《森林狂想曲》,曲子中用的是哪种主奏乐器?音乐里捕捉到了哪些大自然元素来表现音乐中主题?

⑷视听结合:再次倾听《森林狂想曲》,感受大自然音乐之动态美

二、听赏与创作

1、设问导入:在听赏完轻音乐《森林狂想曲》后,我们把视野放开,有没有音乐家利用自然之声来进行交响乐的创作呢?(生议论)

谭盾:湖南长沙人,著名美籍华裔作曲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被纽约时报评委“1997“国际乐坛最重要的十位音乐家”之一;被《美国音乐》杂志评为2003“最佳作曲家”。他为电影《卧虎藏龙》的作曲获得2001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奖”。

独特的音乐创作风格:用“陶器”和“纸”来创作音乐,此外“石头”和“水”也是他非常喜欢在音乐中使用的,《陶土乐》、《水乐》、《纸乐》等实验作品引起国际乐坛注意。

2、我们一起来感受他神奇的作品《水乐》片段 :

思考:交响乐中大胆地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增强自然之声在音乐中的表现力,视频中,谭盾是用怎样的方式来表现神奇的水乐的?

3、大自然声音的创作

A纸、石、水经常被谭盾当做演奏的乐器来创作音乐,你们知道还有哪些自然物体可以用来做乐器吗?

B请根据下列的声音素材,创设一个自然场景

1、风

2、小雨

3、雷

4、时钟

5、猫叫声

6、鸟鸣

(提示学生全班分两组进行,可用旁白、乐器演奏、人声表现等进行创作)

三、课堂延伸与探索

1、水乐演奏

我们刚刚欣赏了谭盾的水乐,我们是否也能借助老师讲台上的小乐器来演奏水乐呢?让我们一起来体验演奏水乐的乐趣。

⑴老师示范演奏《小星星》,请学生欣赏 ⑵学生代表演奏

2、延伸与探索:

准备6个玻璃杯,装上水,通过调节水位的高低,然后用筷子敲打杯子来奏响你所喜爱的音乐。

四、课后小结:

大自然的和谐即是美妙之声,同学们要树立环保意识,只有生态保持平衡,才能处处听到和谐的自然之声。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大自然领略到了它的魅力,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去探索、聆听与感受。

课后反思:

本堂课是自组教材,本课是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类型。

1、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亲切的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学习枯燥的乐理也并不感觉乏味。

2、在音乐课欣赏中,层层深入,音画结合,让孩子们全身心投入到欣赏活动中(耳朵听、眼睛看、脑子想、动手演奏)

3、在音乐创作演奏中,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语言组织能力,运用他们互相帮助的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完成音乐创作活动。

4、课堂延伸与探索是在本课的一个后续,在学习本课后,检测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是否能够成功地做好简易乐器并演奏简单的乐曲,对自己将是一次很好的挑战。有同学提出用碗来实验,对他的想法进行了肯定与鼓励。

9.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篇九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通过前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雷鸟太太在冬天和春天会穿上不一样的服装。那么,她在夏天和秋天会穿怎样的服装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继续学习24课《雷鸟太太的时装》

板书课题:雷鸟太太的时装(二)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学习障碍

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正确课文。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3、师生共同正音、纠错。

三、交流学习体会,初步感知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议。

2、默读课文。

思考: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并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小组交流学习体会: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并把不理解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记号。

4、全班交流。

5、教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较简单的问题当场解决)

四、写字指导

1、独立观察生字表中的字,想一想应该如果记忆。

2、小组内交流。

3、将比较难记和易错的字在全班交流。

五、课堂练习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雷鸟太太在夏天和秋天各穿怎样的服装?

指名回答。

2、它为什么要穿这样的服装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由读课文。

要求:找出雷鸟太太换装的原因,把找到的句子划下来。

2、小组交流。

把自己找到的句子和原因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交流学习收获,探究原因。

(1)雷鸟太太夏天穿什么服装?为什么?

指名回答。

师生共同评议。

(2)如果你是雷鸟太太,你会怎样介绍自己的服装。

(3)秋季来临,雷鸟太太的时装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雷鸟太太的新衣服究竟是什么颜色呢?指名描述。

4、雷鸟太太为什么一年四季总要换衣服呢?

(1)小组交流、讨论。

(2)教师随机采访,学生汇报。

三、拓展练习;

1、同学们,你们想对雷鸟太太说点什么呢?

2、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雷鸟太太的时装》这个故事。

3、还有哪些动物也会变换“衣服”的颜色?

板书设计:

雷鸟太太的时装(二)

夏天----像浓浓的树影

避开敌害 适应生存

秋天----像秋天的落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8个字,认识8个字。

2、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生词与关键词语。

3、默读课文,能完整地讲这个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雷鸟太太在夏天和秋天各穿怎样的服装。

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在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课堂上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地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教师适时加以指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继续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雷鸟太太在夏天和秋天各穿上了怎样的服装,引导学生探究其奥秘,激发学生的兴趣

10.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 篇十

——2013---2014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基础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提高学生基本能力和技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复习综合提高认知水平、理解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

综合学生学习状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语文学习,有一定自觉性,基础知识掌握较好,有主动阅读的习惯。但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有:

(1)部分学生生字掌握状况较差,听写出错较多。

(2)要求背诵的课文不能做到全班学生牢固掌握,古诗、名言默写错字较多。

(3)阅读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整体上阅读题失分较多。

(4)习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要训练学生做到语句通顺、用词准确,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会使用学过的词语;内容具体,能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把意思表达清楚,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字数在300字左右。

二、复习目标及内容

1、通过复习, 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有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引导学感悟生语言,积累和运用语言。

2、引导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知识进行梳理归类,培养学生自己复习的能力和主动复习的良好习惯。

3、对教学中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新学知识。

4、讲练结合、精讲精练,轻负担、高质量。注重能力培养。

5、面向全体,抓两头,带中间。

复习内容:

1、学会211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会认205个生字和19个多音字。

2、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或段落。

4、能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5、能背诵或默写所学的古诗。

6、能积累运用《语文乐园》里的词语包括成语、背诵默写名言警句。

7、能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课外读物,了解主要内容,能按要求答题。

8、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说一段话,能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9、留心周围事物,初步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做到语句完整通顺、感情真实、学会使用标点符号。

三、复习重点

1、全面掌握本册要求会写的211个生字和要求会认的205个生字,并能用这些字组词,写句子。

2、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3、结合《语文乐园》中的重点词句训练,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和扩散练习,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4、总结延伸阅读和习作的练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和习作的能力。

四、复习形式

以单元复习为主,归类复习为辅,渗透学生的思维训练。不让学生硬性抄写和机械记忆,培养学生复习的兴趣。让学生比较轻松的度过复习阶段。

五、复习方法、步骤

(一)单元复习,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逐组课文地进行复习。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复习,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不仅要明确编者选编这一组课文的意图,而且要找出每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在单元复习阶段,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复习;

1、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授梳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2、对课文中的重点文段进行细致的分析,把平时所做的试题中有关阅读材料找出来,先让学生看一遍,互相提问,然后教师提问,学生抢答。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并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意思,让学生学会把这些词句运用到自己的文段里。

4、要让学生知道一些课文的结构

5、以语文乐园中的之“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为重点,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训练。

6、习作。从习作的形式来看,有记实性的习作,写自己平时所见、所闻和所想(《我想„„》《我最想说的一件事》);有想像性的习作,包括看图作文和续写,还有一封书信。从习作的内容来看,有记事,有写景,还有写物(玩具)。从习作的命题形式来看,主要有三种:全命题、半命题、自由命题。不管哪一种命题形式,习作的内容都有一些具体的要求。一定要求学生认真地阅读习作的题目和习作的所有提示。就本册的习作训练展开复习,让学生积累各种作文体裁的精彩段落和语句,并教会他们如何运用这些语句。

(二)综合复习

本阶段以练习为主,通过以上的复习和反馈,已基本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课针对学生易错的题目进行练习。做一些试题,教师认真评讲,要重视讲评的作用,不能就题论题,要举一反三,展开来讲,让学生比较扎实的掌握各个类型的知识。

六、复习措施:

1、注意实效性,注意方法的渗透指导,避免过多的题目训练。

2、注意让学生在复习中多读书,多感悟,多学习些有用的东西,少让学生死记硬背。

3、重视积累和总结日常生活中学习的生词、句子等基础知识,夯实基础。

4、复习中要实中求活,让学生主动复习。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重视学生创性精神的培养。

5、把握好教学要求,不偏高,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精选习题,不搞题海。

6、改进对学生评估,错了自己订正可以加分,促使学生检查、分析错误,不断提高。

7、积极辅导学困生,找准学困生的困难点,因人制宜制定合理的辅导计划。同时对学困生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及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复习课上给他们多创设机会,品尝成功,树立信心。

11.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篇十一

设计理念:阅读课就是教师指导下的读书课。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读的要求逐渐提高,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形,能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读出情,能感受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读出神,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寓意、精髓和言外之意。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字及其组成的词语,认识7个字。

2、学习文中出现的比喻句,了解设问句和反问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说的“一股特别劲儿”中蕴含的坚韧、顽强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比喻句,了解设问句和反问句。

2、通过朗读感受山茶花的美和“一股特别的劲儿”。

课前准备:

1、山茶花的课件。

2、组织学生收集查找山茶花的资料并在课前感知写山茶花的古诗。

教学流程:

一、欣赏山茶花,整体感知文本。

1、欣赏陆游的《山茶》。

“东园三月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唯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你知道这首古诗写的是什么花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欣赏山茶:请你们边欣赏边听老师朗读,欣赏完了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二、品读文本,感受山茶花的美。

过渡:欣赏了山茶花,你能用一个字来说说你现在的感受吗?(随交流板书:美)

1、学生默读课文:山茶花真是美极了,请你们默读课文1--3自然段,找出山茶花美的句子,然后美美地读一读。

2、学生交流,随机引导学生学习句子:谁来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随交流随机板书:花色美)

句子1:山茶花的白,那是怎样的白啊!像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一样晶莹。

①指名交流句子,随交流出示句子。

②你从哪里感觉到山茶花很美?

③你见过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④指导学生朗读:这么美的山茶花,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呢?

⑤多种形式练读(指名读、点评读、齐读)

句子2:那墨茶,仿佛一汪碧绿的清潭,带着波光,又带着阳光。

①指名交流句子,随交流出示句子。

②引导学生感受墨茶,指导朗读:生活中你见过绿色的花吗?现在见到绿色的山茶花,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这种感受读给你的同桌听吗?

③学生同桌互相读句子。

④指名读,教师点评: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见墨茶在阳光下对我们微笑,谁能让墨茶的笑容更灿烂一点?

⑤学生分组读句子。

句子3:粉红的呢?那是织女用朝霞和白云织成的轻纱。

①你觉得哪里美?引导学生感受:朝霞是什么颜色的?白云是什么颜色的?是啊,火红的朝霞和洁白的白云揉在一起的轻纱,美不美呢?

②指导学生朗读:谁能把朝霞和白云织成的轻纱读出来?

③学生多种方式练读(自由读、指名读、同桌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

在引导学生把三色的山茶花学完后,让学生齐读这几句。

句子4:真是美极了!白的、红的、紫的、墨色的、粉红的……一株树上有好多种颜色,一朵花上甚至也颜色不同,那真叫绝!

①指名交流句子,遂交流出示句子。

②理解“绝”:什么是绝?山茶花哪些地方绝?山茶花还有什么颜色呢?

③指导学生朗读。(指名读,齐读)

在学生学习完写山茶花的句子后,引导学生拓展:你能仿照树上的比喻句说一说你喜欢的花色吗?(先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句子5:有单瓣的,也有重瓣的,有叠成六角形或八角形的,大小疏密排列有致,潇洒而舒展。

①随交流出示句子:这说的是山茶花的什么美?(随交流板书:花形美)

②学生欣赏图片,判断花形。

③看图片理解“排列有致”。

④学生读句子。

3、学生配乐朗读1--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山茶花的样子。

三、赏读文本,体会山茶花的特别劲。

过渡:即使闭上眼,你也会感受到山茶花的美啊,美啊,山茶花为什么这样美?

1、学生交流。(引出板书:花骨朵特别劲)

2、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请你们默读第五自然段,用“--”画出山茶花骨朵特别的句子。

3、学生交流,随交流学习句子。

句子:几乎是花一谢就又冒出了来年新花的骨朵。原来山茶花骨朵是这样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季又一季地准备着。

①自由读句子: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读懂了什么吗?

②学生交流(随交流随机板书: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季又一季)

③引导学生体会:在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季又一季地准备过程中,山茶花会经历什么呢?

4、学习反问句。

①出示反问句:下了那么大功夫,花了那么大力气,开出的花怎能不美呢?

②学生读句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③学生给句子换成陈述句:下了那么大功夫,花了那么大力气,开出的花一定很美。

④学生自由读这两句话,感悟反问句的作用:你发现了什么?

四、回归文本,升华情感赞美花骨朵。

1、小结:正是由于花骨朵这样一个月又一个月地下功夫,一季又一季地花力气,我们才能欣赏到上茶花的美。(板书:下功夫花力气)

2、引读课文,赞美花骨朵:让我们一起对山茶花骨朵高声说:

3、齐读课文。

板书设计:

山茶花

美 下功夫 特别劲

花力气

花色美 一个月又一个月

花形美 一季又一季

教学反思:

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美。能运用图画、音乐等教学手段使整节课洋溢着美育气氛,使学生在接受语文教学的同时能收到美育的熏陶,能体现知情结合,学生在认识的不断深化中,伴随着情感的起伏,注重了读写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读写能力的相互转换,但本课的教学中,我也还存在不足,学生对反问句的感悟还不够深刻,当学生对反问句的作用还没有完全体会的时候,我自己把问题答案转给了学生,说明在教学设计中,给学生的坡度还不够!

上一篇:修改版-重视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下一篇:关于新员工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