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10篇)
1.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 篇一
唐朝诗人王维走后门成为了科举状元轶事
唐朝科举考试时不采用“糊名制”,所以非常方便考生走后门。举子们往往在考试前一年的秋天,就把自己最得意的诗文加以编辑,带到京师,呈给当时在政治或文学上有名望、有地位的人看,这叫做“行卷”。其风气之盛,甚至成为一种制度。不要说蠢才跃跃欲试,连天才也都颇爱走这个后门。
王维就把关节打通到了岐王那里。然而,诗人张九皋也把关节打通到了公主家里,公主写信给京都的主考官,让他取张九皋为第一名。岐王势力不及公主,就让王维换上华贵的衣服,捧着琵琶随自己一起到公主家去。
酒酣耳热,歌舞升平,公主留意到了长得清秀白晰的王维,岐王就势让王维独奏。王维弹琵琶时技惊四座,连公主也动容了,岐王赶紧趁热打铁,强力推荐王维的诗词文章,王维这才把怀里的文章呈献给公主。公主读了王维的诗,被他的才华震惊了,之后将他请到了客位的首席位置上。
王维俊美飘逸,谈吐潇洒,在座的达官贵人们无不赞叹。此时,岐王才慢慢地道出真相,说今年科考没人举荐王维做第一,王维是不肯参加的,并且听说公主已经举荐了张九皋……于是,公主就把主考官叫到家里,说明了情况。由是,王维一举夺魁。
因《新唐书》没有记载王维的发迹史,所以这个故事的真伪历来众说纷纭。但同类故事在唐代的笔记小说里却比比皆是,比如,陈子昂是怎么成名的?以前,十年居京师,不为人知。某天,他在东市买了一张要价百万的胡琴,并招呼大家去他家欣赏佳乐,然后当着大家的面把琴砸了,再把自己的`文章散发给大家看,于是“一日之内,声华溢都”——他成名了。而杜牧则完全是因为跟太学博士吴武相熟,他俩去拜访考官崔郾,连蒙带哄,让人家把他录为了第五名。
虽然正史中没有明确记载这些故事,然而“行卷”之事是有的。这样的考试制度,漏洞百出,很不严肃。但奇怪的是,唐代,尤其是“行卷”风行的盛唐和中唐时期,是杰出诗人纷纷涌现的时代;到了中唐以后,举人以传奇小说行卷,这时候,唐人的小说又开创了一个高峰期。这种主要依靠主考官的眼力、品味、良知和判断力的选士制度,似乎对唐代的文官选取并未造成什么伤害,反而有所裨益。当然,前提是这些走后门之人确实有真才实学。
不过,换作今天,若有人想要恢复这种文采风流、潇洒自如的行卷制度,就显得有些可笑了。虽然每年高考过后,都会有那么几位靠“雷人”作文而被破格录取的,但其人数可谓少之又少,且这个成功是没有可复制性的。在一个一切以分数为标准、充斥着群蝇宵小的时代,与其绞尽脑汁争论如何变革考试制度,不如先解决下考试背后的公平问题!
2.诗人王维,山中一日 篇二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儵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傥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
山中人王维白。
《山中与裴迪秀才书》
壹
这是一个没有时间的月夜,一个自由想象的月夜。
已是冬天的末尾,寒气依依不舍地消散,轻暖的月光洋溢在心房。近旁的灞水在暗夜里低回流转,悄无声息,不见一点颜色。只有华子冈还是那么亲近月亮,也许,晚上的故事就要从这里出发。
登上山冈,果然有一番别样景象。远处的涧溪如轮辋环辏,宛转汇成辋水。月色如乳,静静融入流波,泛起层层白银涟漪,也有银铃般的喧闹,不过都在静谧的夜色中沉沉睡去了。
多么遗憾啊,老友裴迪,不能与我一起领略这美妙夜晚!
贰
记得一个秋天的黄昏,也是在华子冈上,极目南山,摩诘吟出一首诗来:
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华子冈》)
望着高飞的鸟儿,在苍茫暮色中影影绰绰,渐渐消逝不见,裴迪的诗句也开始在落日松风中流淌:
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华子冈》)
就这样,在俯仰山水泉石之际,两人游止一地,辄各赋一诗,辋川山谷中,举凡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木兰柴等二十处胜迹,皆为王维规划建造而成,一路歌咏,一路建造,别业既成,诗篇亦成,遂将吟得的四十首绝句绳编一册,取名《辋川集》。
算起来,蓝田辋川不过是年届四十的王维安顿自己心灵的又一个驿站。早在十八岁前后,年轻的王维就曾与好友祖自虚隐居长安终南。山林、月光、溪涧、长风,对摩诘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魅力,令他魂牵梦绕,不能忘怀。即便早已高中进士,步入仕途,也总是念兹在兹。如果不是家中弟妹的拖累,也许早就脱掉恼人的乌纱帽,离开这喧嚣的官场了:
日夕见太行,沉吟未能去。问君何以然,世网婴我故。
小妹日成长,兄弟未有娶。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偶然作》其三)
叁
他是太向往自在潇洒的山林生活了!农舍田间的每一个片断,每一个画面都令他难忘,禁不住写到诗里,好让自己在枯燥冷漠的衙门里依然能感受陇上菜蔬的甘甜滋味,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他似乎才是个了无冠带之苦的快乐田舍翁:
有时农事闲,斗酒呼邻里。喧聒茅檐下,或坐或复起。
短褐不为薄,园葵固足美。动则长子孙,不曾向城市。(《偶然作》其二)
对佛教的兴趣也就在这个时候渐渐浓厚起来。
长安城最宽阔的朱雀大街东侧,座落着大名鼎鼎的大荐福寺,寺僧道光禅师精研大乘无上法门《华严经》。29岁那年,王维开始追随他修习顿修顿悟教门,十年后,王维在为道光撰写的塔铭中,曾一再感慨难以言表的佛法僧德行境界。其实,他对佛法的体会早就从辋川的花草鱼虫中了悟出一二来,不然,《辋川集》中如何有那么多空寂而不失蓬勃,明快而不失深幽的夐绝诗篇: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砦》)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自然界的生灭聚散并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抑扬缓急,它似乎在浑然不觉中自在自为的行走,在豁然开朗中无始无终的生长,一面是空幻寂寥,一面是水天明媚,一面是静谧安然,一面是生机宛如,正是在片刻直观与轮回循环的错愕中,诗人感受着凝冻在文字间的永恒与不朽,这永恒,这不朽似乎就在空山深林之中,然而似乎又在明月幽篁之外,闪烁明灭之间,也许正是王摩诘对常住不灭的本体佛性的体味与思考。
肆
这种感悟与思考当然并不仅仅局限在长安城的大荐福寺,辋川河谷的感化寺对王维、裴迪也自有一份不同寻常的亲昵与亲近: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王维《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不远灞陵边,安居向十年。入门穿竹径,留客听山泉。鸟啭深林里,心闲落照前。浮名竟何益,从此愿栖禅。(裴迪《游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看来,感化寺山院的簇簇野花、萧萧竹林、潺潺流水,还有幻想中的溪头虎鸣,有着远远超越大荐福寺的巨大诱惑力,就是为了这个,他们俩也甘愿逃出浮名,向山栖禅。不过这一回,灞陵边的裴秀才似乎对桌上的经书有着更加浓厚的兴趣,全然不理会辋水旁老朋友的一再召唤,看看天色已晚,无奈的摩诘只好与昙兴上人草草吃罢斋饭,辞别而去。
其实,一人也有一人的好处。
且看,仿佛只是一柱香的功夫,月色便在夜幕的晕染下渐渐黯淡。远方星星点点的山村,透出如烛的灯火,跳跳
闪闪。华子冈上一阵风过,林木摇曳,引得灯火仿佛有了醉意,恍恍惚惚,明灭不清……
伍
无论如何,在这样的夜晚啃读经书都是一种浪费!经书本身当然很好,其中有颜如玉,有黄金屋,也有千钟粟,然而却不可能有如水月光,不可能有醉意灯火,更不可能有如痴如狂的梦幻想象!晚冬的辋川,潮湿而略带寒意,散发着溪涧的清冽与枯草的气息,所有这些,在悠长的僧院钟磬,敦厚的远村夜舂的陶冶下,聚成一杯令人微醺而醇厚的冬夜陈酿,谁家院落里的小犬,似乎在暗夜中嗅到这陈酿诱惑的气味,止不住发出阵阵犬吠,在潮湿的空气中传出很远。还记得我们共同拥有的那些诗句吧?还记得我们携手走过碎石铺就的小路,那窄窄的一条小路,象辋川的河水,缓缓的向前流淌,流出我们的心扉,流向不知名的远方:
风景日夕佳,与君赋新诗。澹然望远空,如意方支颐。(《赠裴十迪》)
不相见,不相见来久。日日泉水头,常忆同携手。携手本同心,复叹忽分襟。相忆今如此,相思深不深?(《赠裴迪》)
一人虽然有一人的好处,但是分襟日久,相忆益深,人生就是这样不可捉摸,最相爱的往往无缘聚首,最知音的常常也不在你的身旁,宋人秦观豁达的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其实也不过是骗自己罢了,若能朝朝暮暮,岂不是更加久长,也久长的更加实在。
陆
王维与裴迪的友情当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只不过多了几分恬静久远的气质,若是平常时节,并不令人记忆深刻。但在临危之际,这平静如水的君子之交便显出它刚烈忠信的人格力量———就在这封《山中与裴迪秀才书》写后不过十余年,天宝末年,安史乱起,五品官员给事中王维被囚洛阳菩提寺,山野布衣裴迪当避乱时却不隐退草泽,偏偏作虎山之行,只为看一眼啸咏辋川的老朋友。
这些自然都是后话,我们还是回到天宝四载前后这个寒气萧索、诗意浓郁的夜晚吧,辋川之所以令人低回留连,不仅因它有山光月影,丛林溪涧,还在于它有知己的心灵交汇,有君子的诗文唱和,有归向桃源的精神默契,这交汇看似平淡实则意味深长,这唱和貌似寻常实则知音难觅,这默契犹似无言无语实则感慨深沉、有声有色!所以,老友裴迪,还是放下经书,与我同享山林之趣吧!毕竟,这辋川的山水月色从来都非我一人所独有,而缺少了裴迪的辋川也决不是真实、可爱的辋川。
柒
让我们重新走遍辋川,让我们从冬天的末尾走到春天的开始——
春天,它打乱了我们的夜晚,那也是一个没有时间的成长季节,自由想象的狂热季节!寒山成为春山,细心谛听,花草抽动挺拔的动静清晰可辨,水流不再缓缓移动,而是在白鲦的激励下奋勇波涛,黯淡的月光早已被矫健的白鸥四下驱散,摇曳的林木挂满嫩芽,挑起点点滴滴的露水,青青的麦垄田间,突然响起群群野稚的鸣唱,将无限春光带到云端……
此时不来更待何时?也许,王维已经感到这个匆忙的邀约令老友多少觉得有点儿荒唐——难道连冬天的末尾也不能耐心等待,就要开始在料峭的寒风中想象无边的春色?真实的春天,到底存在于诗人的感觉、想象之中,还是存在于节气时令的流转之间?
这不需要回答,你只需想,天空多蓝,云朵多白,麦田多绿,春雨多润,鸟儿多欢畅,鱼儿多快乐,我们的心情有多好!你听——
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归辋川作》)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春园即事》)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田园乐七首》其五)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辋川别业》)
捌
其实王维不用辩白,裴迪对他还不够了解吗?翻开《王右丞集》,王维与裴迪赠答、同咏的诗作多达30余首,数量远远超过王维与其他任何一位盛唐诗人的唱和之作;翻开《全唐诗》,裴迪所存诗28首,全都是与王维的赠答同咏之作!所以王维才脱口说出这样的话来:“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他们彼此是太熟悉了……
唐玄宗天宝四载(745),长安城,一个温和的午后,秀才裴迪送走进城贩卖药材的蓝田辋川药农,回到书房,拿起药农捎来的《山中与裴迪秀才书》,静静的读着。
3.唐朝诗人陈陶的诗句阅读 篇三
2.长江浩无际,龙蜃皆归依。——陈陶《将归钟陵留赠南海李尚书》
3.大野朱旗没,长江赤血流。——陈陶《南海石门戍怀古》
4.蝉声将月短,草色与秋长。——陈陶《句》
5.沧浪在何许,相思泪如雨。——陈陶《怀仙吟二首》
6.黄鹤不复来,云深离别处。——陈陶《怀仙吟二首》
7.黄鹤春风二千里,山人佳期碧江水。——陈陶《送谢山人归江夏》
8.更须瀑布峰前种,云里阑干过子猷。——陈陶《竹十一首》
9.万枝朝露学潇湘,杳霭孤亭白石凉。——陈陶《竹十一首》
4.唐朝诗人杜牧的诗词阅读 篇四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翻译】
诗人既在写景之时“随物以宛转”,刻画入微地曲尽风荷的形态、动态;又在感物之际“与心而徘徊”(同上),别有所会地写出风荷的神态、情态。当然,风荷原本无情,不应有恨。风荷之恨是从诗人的心目中呈现的。
《叹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牧。其古诗全文如下: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翻译】
自己寻访春色去的太晚,以至于春尽花谢,不必埋怨花开得太早。自然界的风雨变迁使得鲜花凋谢,春天已然过去,绿叶繁茂,果实累累,已经快到收获的季节了。
《屏风绝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牧。其古诗全文如下:
屏风周昉画纤腰,岁久丹青色半销。
斜倚玉窗鸾发女,拂尘犹自妒娇娆。
【翻译】
周昉是约早于杜牧一个世纪,活跃在盛唐、中唐之际的画家,善画仕女,精描细绘,层层敷色。头发的钩染、面部的晕色、衣着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相传《簪花仕女图》是他的手笔。杜牧此诗所咏的“屏风”上当有周昉所作的一幅仕女图。
《齐安郡后池绝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牧。其古诗全文如下: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翻译】
5.唐朝诗人李贺 篇五
768年,李贺父亲去世,只留下李母和3个孩子住在昌谷。此后唯一的`一个女儿出嫁,生活依然艰苦。李贺和兄弟远去千里之外谋生,可见李贺的早年多凄惨了。
李贺长相奇特,瘦的根竹竿似的。但是李贺却很聪明,文学天赋很高,7岁就能作诗,出自小李贺手的诗收到了韩愈的赞赏,从而声名远播。但是李贺从不倦怠,刻苦学习,白天骑驴找灵感,晚上则通宵整理,呕心沥血。15岁的李贺其名声就已经和李益齐名了。
6.诗人王维的朝代介绍 篇六
699年是圣历二年,而701年是武则天大足元年或长安元年,所以无论他的出生日期是其中的哪一年,他都出生于武则天执政时期。而武则天是李治的皇后,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
761年是唐肃宗李亨执政时期,而唐肃宗是唐朝的皇帝,唐玄宗的继位者。所以,从诗人王维出生,到诗人王维死亡,他所处的年代都是唐朝时期。
诗人王维经历了开元盛世的景象,也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元气大伤。安史之乱后,唐朝逐渐开始衰落,政局不稳。也正是政局的动荡,使原本壮志凌云的诗人王维渐渐变得心灰意冷了。消沉以后的诗人王维,开始过着半隐的生活,他将名利看得很淡,悠闲自然地过着自己的生活。在隐居期间,他写下了不少的诗作,其中不少诗句都体现了他淡薄的心态。
诗人王维出生于武则天执政时期,卒于李亨执政时期。所以,诗人王维是唐代的人,而他的`诗在唐代的诗坛中有着十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力。
诗人王维和太平公主
诗人王维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有传言他中状元是走了太平公主的后门。诗人王维与贵族交好。 一天,一位王爷看到诗人王维很烦恼,于是上前询问以示关心。在知道他是在担心科举考试的事后,便拍着胸脯告诉诗人王维这件事他可以帮忙。
这个王爷是太平的侄子 ,他让诗人王维准备几首诗,并带着他去了公主府。对于这位公主,诗人王维是有所而闻的。王爷把他介绍给了太平,太平表示她很欣赏诗人王维的诗才。诗人王维明白这个公主是看上自己了。可诗人王维毕竟是流传千古的大诗人,如果没有点节操,他也就不会被后世推崇了。诗人王维不想靠色相取得官职 ,便想要告辞了。但好色的公主哪里会放过这样一块美玉。她脑子一转,要换一种方式拿下他。他不是喜欢做诗吗,好,就用诗打动你。公主给诗人王维讲了个故事, 一个贵族子弟抢了一个美貌的烧饼店老板娘,可她终日不开口说话,那位贵公子就把她的烧饼老公叫来,她一见到她老公,就不说话,开始哭,场面非常动人。公主让诗人王维以这个故事为主题赋诗一首。诗人王维不慌不忙写了五言绝句,并对太平讲诉了楚国息夫人与这个老板娘同样的遭遇。聪明的太平听出了弦外之音,问诗人王维是否有旧情,诗人王维大大方方地承认了。公主还是不死心,给诗人王维看画在名贵纸张上的图,可诗人王维仍然不为所动。公主对于崇高的诗人王维渐渐开始欣赏起来,可恨自己怎么不早点遇到这样的人物。
7.王维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篇七
王维所在的朝代是:
唐朝
王维生平简介
王维因父处廉终官汾州司马,徙家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遂为河东人。从小天资聪明,九岁时即能写文章,十七岁时写了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脍炙人口,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显示了王维超群的才华。
青少年时的王维不仅以文章知名,还擅长音乐,尤善弹琵琶。据传开元九年(721年)春,岐王把他引荐到公主家,在公主面前用琵琶弹奏一曲,名《郁轮袍》,“声调哀切,满座动容”,大受公主称赏。又进诗若干首,都是人们素所诵读的诗篇,更令公主称奇。公主遂召试官至第,举荐他为解头,一举进士登第。
王维同唐室亲王交往较多,并很被看重。宁王李宪乃玄宗长兄,曾让太子位给玄宗,倍受玄宗尊宠,一时贵盛。一次宁王见一卖饼者之妇,长得“纤白明媚”,十分喜欢她,便给饼师很多钱,把她纳为妾,宠爱无比。过了一年多,宁王问她还想念饼师吗?并接来了饼师。她见了饼师后,“双泪垂颊,若不胜情”。时在座的十几个宾客,皆是有名文士,见此“无不凄异”。宁王让大家赋诗,王维才思敏捷,最先赋成,诗云:“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诗以春秋时代息夫人的故事来讽咏眼前这位无人身自由的妇女的遭遇,于是宁王乃将她归还饼师,“使终其志”。
王维通过吏部释褐试,授官太乐丞,正是用其所长。后因擅自令舞黄狮子而被出。黄狮子舞是天子所用乐舞,王维擅自令舞是越格,被出为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十四年(726 年)春,王维离开济州,来到洛阳候选。时韦抗知选事,见王维才学过人,遂辟举他到朝廷任职。
开元二十二年(734 年),张九龄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王维献诗《上张令公》、《献始公》二首,受张九龄汲引,拜官右拾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转为监察御史,出使河西。翌年秋,回到长安。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曾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事。天宝三至四载(744年—745年)任左补阙,迁库部郎中。这时,其母崔氏病故。王维平时以孝闻名,在居丧期间,他“柴毁骨立,殆不胜丧”。除服后,拜吏部郎中。天宝末年,为给事中。
至德元载(756年)六月,安禄山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仓皇逃往成都,王维扈从不及,为叛军所俘获。他故意服下泻药,并假装喑哑。安禄山素知其才,把他迎置洛阳,拘留在普施寺中,强授伪给事中。一次安禄山于凝碧宫宴会群伪官,召梨园弟子奏乐。时国破沦丧,梨园弟子个个哀叹流泪不止,无心奏乐。乐工雷海清更是不胜悲愤,扔下乐器,向西恸哭。安禄山恼怒,把他绑在戏马殿前支解而死。王维听到此事后很悲恻,便写诗道:“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表达了他对唐廷的眷念之意。
至德二载(757年)十月,官军收复了东都。王维以受伪官与郑虔等皆被囚禁于宣阳里杨国忠旧宅。宰相崔圆知王维等三人善画,遂召王维等三人于其私第作壁画数幅。当时崔圆功勋很大,王维等人望其救解,故“运思精巧,颇绝其能”。后肃宗返回长安,凡朝官受安禄山伪官者,据情节不同,分六等治罪,王维被定为三等罪。因肃宗曾读过他的《凝碧诗》,嘉奖他的忠诚。其弟王缙时任刑部侍郎,又请求以己官为兄赎罪,肃宗特加宥免,贬为太子中允。乾元中(758年—759年)迁任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不久再迁给事中,转尚书右丞。
王维以弟王缙久任蜀州刺史,不能入为京官,于是上表朝廷说:“己有五短,缙有五长,臣在省户,愿归所任官,放田里,使缙得还京师。”朝廷没有怪罪他,过了很久,才召王缙为左散骑常侍。
王维兄弟都奉事佛道,平时常吃蔬食,不吃荤腥。到了晚年,则长年吃素食,不穿文彩锦绣衣服。他曾得宋之问的蓝田别墅,在辋口(在今陕西蓝田县境),绿树环绕房舍,为风景胜地,有华冈、欹湖、竹里馆、柳浪、茱萸沜、辛夷坞诸景点,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又将诸友聚集在其田园所作的诗搜集成编,号《辋川集》。王维在京师多与名僧来往,每日施舍给几个名僧饭食,“以玄谈为乐”。他在京师的居第,只有茶铛(煮茶器皿)、药臼、经案、绳床而已。每当退朝之后,则点起香,独自一人静坐,以诵读经书为事。妻亡三十多年,也不再续娶,又无子女,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
8.回唐朝看一位诗人 篇八
坐在车上,看着两边倒退的风景,不知怎的,却无心欣赏,看着路边热闹的人群,听着他们的欢声笑语,在我而言,却凭空产生了微微的凄凉。还没回过神,泪水顺着脸滑落下来,如此滚烫,却又如此冰冷。我干警别过脸去,擦干了泪珠。
渭城近了,我的思绪却越飞越远,飞回了千年前的某个早晨,某个和我一样流着泪的人。
雨早已停了,路上的尘埃也被洗刷的一干二净,也许,同时被洗刷掉的,还有昨日的忧伤。这时,该是唱着歌出门务农的时候了。可远离集市的客舍旁,一座亭子里,却坐着两个人,应该说,是两个即将别离的人。
王摩诘举起了酒杯,面向着对面的人。他的眼里有着像珍珠一样晶莹的泪花,元二流着泪一饮而尽,放下酒杯,轻道一声:“珍重”,然后就那样毅然的走出了小亭,走出了城门,走出了阳关。
他却没有回头。
摩诘无法忍受那种痛,那种来自内心的刺痛,他的泪水霎时夺眶而出,杯中无酒,泪珠却将它填满了。他望着那愈见缩小的身影,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用眼光目送着。他明白,这已经足够了,愿我的朋友能够一路平安的到达吧。
那孤单的身影越来越远,渐渐消失了,摩诘知道,出了阳关,就是一望无际的沙漠了,什么时候能再见呢?也许是一年,也许,会使很多年,他自己也不知道,只是这一路上,有谁能为你相伴呢?摩诘倒上最后一杯酒,却没有喝,而是向着朋友离去的方向撒了出去,算是敬朋友最后一杯吧,出了阳关就没有人能陪伴你同行了。
对着远方空旷的沙漠,摩诘泪如雨下,他抬头仰天,那首《渭城曲》就这样念了出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杯杯的苦酒,竟化成了和李杜迥然相异的狂放,那带了些微哭腔的低吟,竟仿佛穿越了时空,穿越了茫茫的沙漠,穿越了迷蒙的烟雨,化成浓浓的思念,飞到远方人的身边,飞到那遥远的安西。就这样飞越了时间,飞跃了千年,一直连传到了今天。
这是怎样的一种情谊,又是怎样的一个摩诘呢?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孤单,还是那不亚于李白的狂醉,不逊色于杜工部的忧思?也许,我无从可知,也许,我本就该不知,也许,我只能去问那被岁月磨砺过的沧桑和无奈了。
透过窗,我所看见的,只是被都市文明所遗弃的角落罢了,我很难想象,很难想象千年前那个遥远而强大的国度,又怎能去想象,那些诗意的泼墨山水呢?
逝者如斯,而烟雨中的渭城却留着了遥远的别离,和在时间的流逝中变得古老的年代。
蒙蒙烟雨又下了起来,下的那样无声无息,风有泪的气味,泪有酒的气味,我望着窗外,竟仿佛能看见那个落泪的身影倏的滑进那片烟雨,滑进迷蒙的别离,从古至今,由远而近,招招手,惜别古人,惜别那诗意的陈年旧事。是谁在饮樽独酌,迎风轻狂?
9.诗人王维简介 篇九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o jie) ,人称诗佛 ,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王维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理。”(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是得到了“诗佛”的称号。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根据王维写的《请施庄为寺表》云:“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年,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王维从小就受到了母亲的熏陶,同时,根据《王右丞集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文中述及了诗人同当代名僧道光禅师的关系时说:“维十年座下,可见王维确实也与佛家因缘不浅,其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生活。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此时的王维俨然是一僧侣了。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赋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年)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的后继者,这一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
★ 王维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走近秋天
★ 诗人啊诗歌
★ 诗人现代诗歌
★ 走近初一作文
★ 走近动物作文
★ 走近鲁迅颁奖词
★ 走近秋雨作文
10.诗人王维的生平 篇十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在诗歌方面,有他十五、十七、十八岁时写成的有文字记载的资料。可见,他在十几岁时已经是位有名的诗人了。这在诗人中是罕见的。当时,在那贵族世袭的社会中,像王维这样多才多艺的资质,自然会深受赞赏。因此,二十一岁时就考中了进士。
出仕后,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王维在这时和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这就是他的半官半隐的生活情况。
一直过着舒服的生活的王维,到了晚年却被卷入意外的`波澜当中。玄宗天宝十四年(755)爆发了安史之乱。在战乱中他被贼军捕获,被迫当了伪官。而这在战乱平息后却成了严重问题,他因此被交付有司审讯。按理投效叛军当斩,幸其在乱中曾写过思慕天子的诗,加上当时任刑部侍郎的弟弟(曾跟随皇帝出逃)的求情,恳请将其官职等换其兄性命,王维才得免于难,仅受贬官处分。其后,又升至尚书右丞之职。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和在终南山上,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主要内容是言志,写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诗中写景并不刻意铺陈,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来,而淡远之境自见,大有渊明遗风。
【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推荐阅读:
唐朝诗人朋友圈11-20
诗人描写中秋节的诗句08-15
唐朝的历史作文09-30
那些唐朝的诗人们10-13
解读唐朝诗歌中的情诗11-18
唐朝时期成语典故10-18
梦回唐朝初中作文600字10-08
我想穿越到唐朝五年级作文08-22
五年级想象作文:穿越唐朝与李白对话07-16
穿越到唐朝五年级优秀作文素材600字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