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共11篇)
1.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一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主题】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单元内容】《识字4》、《坐井观天》、《我要的是葫芦》、《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酸的和甜的》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识字4”选了三组成语,这些成语与本组课文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我要的是葫芦》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而疏忽了“过程”;《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酸的和甜的》,让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做事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动脑的道理。
【教学目标】
1、会认53个字,会写5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4、懂得目光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
5、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6、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做事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动脑的道理。
7、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教学重难点】
1、会认53个字,会写5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课文内容,理解寓意。【教学措施及手段】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结合生活实际、结合词句了解字的意思。
2、利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识记生字,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巩固识字,游戏中、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
3、教学时,针对学生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学生评价故事中的人和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
4、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
5、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
6、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7、识字4教学,引导学生在朗读成语时,学习生字,了解成语的意思,引导学生积累成语.【课时安排】
《识字四》---2课时 《坐井观天》---2课时 《我要的是葫芦》---2课时 《小柳树和小枣树》--2课时 《风娃娃》--2课时 《酸的和甜的》--2课时
识字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情感与价值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朗读感悟成语.【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预习,查找资料或请教父母,了解成语大意或故事内容。【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听老师或同学讲《拔苗助长》的故事,揭示课题。
2、教师简介成语的特点。如,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的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像“后来居上”。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像“杯弓蛇影”。
二、初步朗读课文。
1、边读边想想成语的意思。
2、出示“识字”中的成语。
3、听示范朗读。
三、读词识字。
1、自由朗读,不会的字看书上的注音拼读。
2、自愿读,师生正音。提示:寸,平舌音;彰、障,分清声调。
3、出示字卡,学生认读。
4、小组合作识记生字。四.写生字。
“寸”注意横和竖的位置.“落”是上下结构。
第二课时
一、指导读全文,读出韵味,巩固认字。
二、资料交流。
1、课前布置预习,查找资料或请教父母,了解成语大意或故事内容。
2、学生自愿上台交流。我知道XXXX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我能讲XXXX这个故事。
3、请听的同学说说,听了同学的介绍,自己知道了什么。
三、课外阅读指导。
1、读本组后面的课文,想一想,课文与本课哪个词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2、找成语故事读一读,积累几个你喜欢的成语。
四、指导写字:
本课八个要写的字中,有六个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观察、分析字形,运用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把字写规范,写美观。补:第四、五两笔要短,右边不过竖中线,左边不要多一点。拔:左窄右宽,捺要舒展,右边不要写成“发”。所:左边的笔顺是。助、功:右边都是“力”字,“横折钩”的“折”笔要往左斜,不能写垂直。
【作业设计】
一、组一组,写一写。
卜 补(补丁)()力()()又()()羊()()
二、将词语补充完整。
()长补()水()渠()名()迹()苗助()坐()观()()蔼可()
【相关链接】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尺比寸长,但运用的场合不同,尺有显得短的时候,寸有显得长的时候。比喻每个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出自《楚词.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坐井观天。坐在井里看天。比喻见识有限,眼光短浅。出自《韩愈.原道》:“坐井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3、管中窥豹。管,竹管;窥,从孔隙中看。从竹管中看豹子的一块斑纹。比喻尖刀的只是事物的一部分未能看到事物的全貌。
4、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障,遮挡。一片小小的树叶挡住了眼睛,就看不见远出高大的泰山。比喻被眼前尖刀的只是事物的全貌。
13、坐井观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坐井观天、井沿、说大话、井口、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和方法: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与价值
3、懂得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所见有限 【教学重点】
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教学难点】
懂得人要开阔眼界,不能像井底之蛙,目光短浅。【教学准备】
剪贴画(青蛙、小鸟)、录音机、磁带。【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故事,名字叫:坐井观天。(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一,了解“井沿”指的是什么地方,认识“沿”
2、指导学生自读故事,注意把生字读准,了解故事大概内容。
3、指名说说自已读了文章后知道了什么。
4、让学生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认识“际”
5、通过分析“信”的字形特点,认识“信”。
6、同桌互相交流对生字的认识。
三、指导写字。
先让同学们“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时应特别注意什么?再让同学们“说”:它们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写“沿”时,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写“际”时,注意双耳旁是两笔完成的,“耳朵”要写得高而窄。指导“还”的笔顺规则,先写“不”,再写“辶”。再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特点,独立描红、临写最后通过课后的“读读抄抄”巩固所认的字和所写的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复习生字后继续学习。
二、朗读感悟
1、图文结合,以读带讲,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可以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小鸟落在()。
2、自读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3、感悟第二次对话。
(1)通过学习第二次对话,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2)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3)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4)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
(5)带学生体验: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4、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5、感悟第三次对话。
(1)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2)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再讨论上面的问题。(3)朗读对话,读出适当的语气。
朗读提示: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6、分角色朗读。(三)实践活动
1、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并分角色读一读。
2、查查资料或者向别人请教,看看地球、太阳和月亮谁大。【板书设计】
13、坐井观天
井沿 小鸟(天无边无际,大的很)
井底 青蛙(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汉字。
guî cuî huí d á biān y án xiāng x ìn()()()()tái t ïu h ái yǒu w ú biān w ú j ì()()()
二、请用以下的汉字组词。
错()沿()娃()治()借()没()洼()抬()【教学反思】
1、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教师要给学生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我在安排学生读书时,每次都有明确要求。读书时思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读课文,大部分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特别强调边读边思考,使朗读、提问紧密结合。
本节课我始终注意听取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不断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讨论青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经过反复研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深入思考,作出判断,说出根据,不仅活跃了思维,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
2、重视语言文字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注意让学生反复练习读书,还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学生读了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那段文字后,我先让学生弄懂什么是“大话”。同学们逐一解释为“吹牛”“做不到,也要把它说出来”“没有根据的话”“假的”“太夸张了”,经过我的不断点拨,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逐步向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靠拢。
3、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
青蛙为什么会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在处理这个难点时,尊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亲自到操场上拿着折好的纸筒看一看天的大小,理解青蛙为什么会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此篇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真正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并引出“该怎样做”这个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得的道理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
不足:
感觉还是我讲的太多,留给学生的时间少,比如:青蛙为什么会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学生已经亲自实践了,而且已经明白了青蛙错在哪里,我还是让学生反复的说青蛙错的原因,以至于耽误了不少时间,从而导致了所授内容没有按要求讲完。
14、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葫、芦、藤、哇、盯、邻”等六个生字。过程和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与价值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重难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一个葫芦。【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认识“葫芦”两个生字。告诉学生“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故事名字叫《我要的是葫芦》,小朋友读了课题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呢?指名说。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人种了葫芦,这颗葫芦长得什么样呢/请小朋友们自已读故事,看和你想的一样不一样。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观察课文插图,认识“藤”字。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2、自读课文,自学字词。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3)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要求读通顺。
3、生字的巩固。(1)巩固会认的字。
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 雪白的葫芦花 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哇-(蛙)-(娃)-(洼)盯-(丁)-(顶)(2)巩固会写的字。
(3)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挂、哇”二字右边的“圭”,是由上下两个“土”字组成的;“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每”字的笔顺。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看图
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故事中的葫芦,先看第一幅图,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三、说话: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三、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
2、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
3、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4、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读得更美更漂亮?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其它同学评。他就把描写葫芦美的词读得很优美。还有哪个小朋友能读得更美呢?
5、小朋友你们想当小老师吗?下面请把你的同桌当作小老师美美地读给他小老师听一听。
6、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学生自由说。
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9、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这个种葫芦人的想法?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了解蚜虫,并进行指导朗读)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小朋友认为他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的虫到底用治不用?小组讨论汇报。
10、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并指导,小组学生分角色,老师和学生合作读。
四、课堂扩展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并把第二年他又种的葫芦画下来。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3、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4、请小朋友课后把自已又编的这个故事讲给自已的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
种葫芦
我要的是葫芦 不治蚜
落葫芦
【作业设计】
一、填一填
()的小花
()的南瓜()的主人()的葫芦()的()()的()
二、根据句子的意思回答。
例: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1、你自己有,还用借?
2、这点困难怕什么?
15、小柳树和小枣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枣、浅、秃、忍、呗、虽、乘、思”八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过程和方法:
3、通过朗读,比较,体会课文内容,并懂得道理 情感与价值 ,4、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比较,体会课文内容,并懂得道理
2、使学生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题
1、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你看,春天的使者小柳树来了,还带来了它的朋友小枣树呢!(出示课件)说说看,这两棵小树,你最喜欢谁?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童话小故事,板题,齐读。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字词过关。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生字的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准确。
2、对照小树叶中的拼音把圈出的生字再读两遍,之后同桌同学在生字条里相互指认生字。
3、出示课件检测生字认记情况。
(1)带拼音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提醒读好“枣”“虽”“思”“乘”“忍”。“思”在“意思”中读请声。(2)去掉拼音齐读。
4、开火车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三、写好上下结构的字。
1、出示生字,认读、观察。
2、范写指导。“怎”“思”二字的“心字底”左点不能写成撇,中间一点要写在竖中线上,右点要写在卧钩的外边,卧钩一定要“卧倒”。“穿”上宽下窄。“弯”下面比上面略长。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研读课文,感悟体验。
1、结合课文插图用心默读课文,看看能读懂什么,遇上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
2、生自由汇报,师相机引导。
(1)外形方面:①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一样吗?你能用哪些词说说它们的样子?(相机板书)②春天的小柳树长得真美,我们一起来读读描写它的句子吧!(课件出示句子)学生齐读。③师配音美美地范读,并同时用课件演示小柳树的生长过程。④学生评议后再读。
(2)语言方面①小柳树确实长得太漂亮了,那么看着旁边一点儿也不好看的小枣树,它是怎么说的呢?②指导感情朗读小柳树的话。③读了小柳树的话,你认为它怎么样?④小枣树长得不好看,是不是就没一点用处,就什么也比不上小柳树呢?指导读有关句子。⑤小柳树会结果实吗?这下小枣树该好好嘲笑一下它了吧?到底有没有?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对话读了就明白了。⑥同桌表演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对话后请一组同学上台表演。⑦评议对话的语气,挑战表演。⑧读了小枣树的话,你有什么想法吗?小柳树呢?
3、生质疑还不明白的地方,师生共同释疑。
4、小组交流讨论小柳树和小枣树谁更可爱。
5、全班交流汇报。
四、拓展延伸,总结。
1、其实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可贵的是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就让我们一起来夸夸身边的同学,找找他们的优点吧。
2、谈谈今天的收获。
3、齐读“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短处”。
五、指导写好左右结构的六个字。【板书设计】
小柳树 小枣树
绿绿的弯弯曲曲
又细又长 光秃秃
跳舞
结果实 【作业设计】
一、照样子写出汉字并组词。
例:月(朋)(朋友)(服)(衣服)(肚)(肚子 心()()()()()()口()()()()()()
二、加标点,读一读。
1、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
2、小柳树穿上了一身浅绿色衣服,真美()
3、小柳树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教学后记】
小柳树是春天的使者,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时,它就挺起细腰,披着飘逸的长发,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显得那么妩媚、迷人。小枣树呢,春天来了,那弯弯曲曲的树枝上仍是光秃秃的,过了好些日子才长出小小的叶子,这是小枣树的短处。但是,到了秋天,小枣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枣子,大家坐在院子里津津有味地品尝它的香甜。这是小枣树的长处,也正是小柳树的短处。
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怎样看待每个人的长与短,是课文的立意所在。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很好地体会到“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道理,明白要多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的道理。
今后授课打算:巧妙导入,激情引趣,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多读感悟,与文本交流,展开思考;组织学生开展探究讨论交流,激起思维碰撞的火花,16、风娃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过程和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情感与价值
4、懂得“做事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识写生字。【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唱歌导入。
1、师:上课之前,让我们来唱首大家熟悉的歌吧!(播放:大风车插曲)。会唱的小朋友一起来吧!风车呼呼的转起来,靠的是什么阿?(风)那今天我们就来和风娃娃交朋友吧!
2、生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读顺。
二、转风车,识生字,写生字。
1、(点击出示:不转动的生字和风车)课文里的这些字词你能读准吗?那快自由的读一读吧!
2、风娃娃把我们带到风车旁,我们读准了字音,风车就能转起来,谁来?
3、谁还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呢?(再点名当小老师带读)能使这些风车都转动起来的小朋友就一起来吧!
4、全班都来读一读这些字词,让风车都转起来吧!
5、在你们读的生字里啊,有两个长得很像,你找到了吗?(吸、极)找到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偏旁不同,意思自然也就不一样)仔细观察在田字格当中的位置和你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点生说注意的地方)
6、相信在大家的提醒下,老师能写好这两个字。师范写(生评价)
7、学生在书上写,教师下位巡看。
三、初读课文,巩固识字。
小朋友们,字写的这么好,相信读课文也不在话下,让我们端起书本读读课文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细读课文,感悟.1、小朋友们,让我们端起书本读读课文吧!边读边想,风娃娃都做了那几件事?哪些是让他高兴,哪些是让他心?
2、指名答,相机贴出高兴的风娃娃。
3、风娃娃为什么高兴呢?(出示:看见„„)你能读一读吗?(点课件)看,风娃娃看见这儿的水,一会有,一会儿(没有)课文里用了个什么词来表示?(断断续续)
4、你能读读这句话吗?你能用断断续续说句话吗?
5、师领读,在风娃娃的帮助下,风车一下子转的飞快„„
(点课件)小秧苗喝足了水,正感谢我们呢!你们是什么心情啊?(高兴、开心、欣慰)那你能带着这些感情读一读吗?
6、风娃娃还有高兴的事吗?你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7、风娃娃为什么要帮助纤夫呢?(找到弯着腰、流着汗„„)
8、是啊!这艘船又大又沉,纤夫们拉着绳子费力的向前走着,不时的喊着号子(师喊号子,学生体会)可是船却走得很慢。
9、你们能带着动作读一读吗?
10、吹风车,风娃娃来了。(点课件)
11、我们再一次分享风娃娃的快乐好吗?读二、三自然段。
12、过渡:风娃娃做了这么多好事,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啊?(指名答)找到过渡段。全班读。
13、那风娃娃是不是只要有力气就能做好事呢? 风娃娃 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14、风娃娃听了人们的责怪,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句话。读读学习伙伴话,说说你想对风娃娃说什么?
15、评价一下,风娃娃是一个怎样的娃娃?(通过让学生体会、感受、评价、思考,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三、写好剩下的生字。
重点指导“表”,上下结构,上长下短。下面不要写成“衣”。【板书设计】
16风娃娃
做好事:吹风车 吹帆船(可爱)好心办坏事:吹风筝 吹衣服、小树(傻气)【作业设计】
一、多音字组词。
转 zhuǎn()曲 qū()兴 xīng()Zhuàn()qǔ()xìng()
二、加偏旁组词。
及()()圭()()
()()()()
17、酸的和甜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和方法:
3、分角色表演课文。情感与价值
4、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教学准备】 1、8幅连环画,生字词和有关句子,课后“读读比比”的两组句子及相关练习等。
2、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的头饰。【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
一、激趣导入,提示课题
二、借助文中图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自主识字、写字、学词学句
五、朗读感悟,相互交流
1、同桌合作互当小老师,互相帮助,读通读顺课文。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出现了几种小动物?
3、重点朗读感悟课文4--7自然段。
(1)学生个人独立朗读课文4--7片段段,边读边想:在课文中出现的小动物中谁最聪明,为什么?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依据。
(2)在学习小组中讨论,交流个人阅读思考的收获。
4、通过朗读表现自己学懂的内容。
六、引伸拓展,体现个性,发展语言
1、小松鼠和小兔子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你能帮帮他们吗?
2、你想对故事中的小动物说点什么?
七、回归整体,积累运用,有感情地复述课文
1、学生边看图边自由读课文,准备复述。
2、上讲台有感情地复述故事,可融入自己的想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书写指导
三、朗读感悟
1、读第一段,说说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
2、指名读读狐狸的话,指导学生读出狐狸酸酸的语气。
3、读第一自然段。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复述故事。先自己看图复述故事,再上台讲故事。要求:态度自然大方,口齿清楚,有感情。
四、实践活动
自选伙伴,编排童话剧,再演一演。
(一)分析角色:狐狸:狡猾小松鼠、小兔子:老实、轻信 小猴子:聪明、敢尝试(二)分配角色
自主组织,竞选角色,确定导演、演员。(三)编排表演
想想每个角色说的话。导演解说,演员表演,互相指点。(四)表演童话,评委评分
主持人介绍节目,各组表演,评委评分。(五)总结颁奖
师生评价总结。颁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编剧奖、最佳演员奖、优秀合作奖。
【板书设计】
17、酸的和甜的 狐狸
狡猾 松鼠
轻信别人的话 兔子 轻信别人的话
猴子
聪明 敢于实践 【作业设计】
一、填一填。
一()树 一()兔子 一()肉 一()葡萄 一()草 一()尾巴
二、想一想。
告()()()诉()()()
【教学反思】
在上第17课《酸的和甜的》这篇课文时,我事先没有很详尽地备课,在上课时,我告诉了学生"老师没有备课,谁能把这故事讲给我听呢?"。学生一听,原来老师也不知道,这下我可以把我知道的告诉她了,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要告诉我,刚开始一位学生说得很简单"这个故事讲了狐狸想自己吃葡萄,不给其它的小动物吃。"我装着糊涂的样子问:"不给谁吃呀?故事还写了谁,它们又发生了什么事?结尾怎样?谁能说得让我听得更清楚、更明白呢?"经过提示,学生大致能把故事说具体了,我也听明白了。整堂课学生的表现让我刮目相看,学生说得有理有据,而且从中还学会了自己读书、看插图找答案。由此让我知道了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分析思考,教师既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方面取得进步,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从学生的学出发,为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创造条件。语文园地四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像和煦的春风,吹进孩子们的心扉。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与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贴近,使他们借此来明辨是非美丑,懂得什么事该做,应该怎样做。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教学时,我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注重了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通过本组的教学,我认为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法。识字五 这节课中,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着眼于合作、引导,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着眼于让学生乐,会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引进激励、竟争等新的课堂教学机制,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自主进取的精神,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运用合作、互动等形式,生成课堂教学的增值效应,实现“教我学”为“我会学”转变。让学生在成功的时刻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换。为以后的学习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了扎实的学习功底。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形声字的特点,学习利用形声字的结构特点识记生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不断扩大自主识字成果和经验的交流。
2、学习积累词语的方法,学习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认识几种基本句式。情感与价值
3、学习观察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和书面、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形声字的特点;学习积累词语的方法;学习观察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和书面、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时数】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放手让学生观察发现,交流讨论。
2、先让学生拼读生字,朗读韵语,在读中发现字的特点。
3、读学习伙伴的话,让学生说泡、饱等6个字的特点。
4、认一认生字条中的生字,再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教师还可举出几个声旁是“包”的子,让学生试着认一认{苞、胞、炮等}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1、读读记记 {1}自由读。
{2}师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3}生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
{4}说说对词语的理解,如有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可讲解。{5}你记住了哪些词。
2、我会填
{1}自由朗读,感受语气。{2}填写标点符号。
{3}指导朗读,加深对这三种句式特点的认识。
3、我会写
{1}学生自由看图,然后让学生自由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说,引导学生仔细听。{3}学生评价
{4}在此基础上,再给机会让学生有条理地把几句话连起 来说,比一比,看谁说得有条理。{5}把自己说的几句话写下来。
第三课时
“我会读”和“口语交际”
1、老爷爷和小孙子有驴也不敢骑,这是怎么回事呢?自 己读一读这则故事,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把这个故事读给你同桌听听,比比看,谁读得更有意 思。
3、小组合作分角色读一读,议一议:你认为老爷爷应听 谁的?为什么?
4、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如一人骑一会儿)
5、如果遇到这种事,你会怎样做?
6、这个故事真有趣,我们来演一演好吗?听了人们的议 论,爷孙俩后来会怎么做呢?把你编的故事也演一演。
第四课时
一、展示台(课前精心布置“展示台”)“识字交流站”
“学生字,有办法,课内学,课外集,互相交流进步大。”小朋友们,欢迎来到识字交流站。
1、把识字卡分别摆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中间,每人都教一教其他同学自己的卡片怎么读。
2、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互相学习生字。
3、自己练习读生字,每组推荐一位参加班级的竟赛。
4、评选出“识字大王”。
三、“故事会”
1、最近,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风娃娃》《酸的和甜的》等等故事,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事要多动脑筋。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动脑筋的故事呢?讲给大家听一听。
2、分组准备,可以一个人讲,也可以几个人商量编一个故事,还可以加上一点动作边讲边演。
3、在小组里讲一讲,再讲给大家听。
4、评一评,谁的故事讲得最好?好在哪里?
5、谁的故事不够好,哪些地方可以改一改?
6、颁奖,评出故事大王以及优秀评论家。【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
一、两句话,夸夸身边的人。
2.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二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人间真情”。整个单元以主题统整语文材料, 将悟读、演读、诵读相穿插, 融品味、想象、表达于一体, 把读与写、学与玩、说与做有机融合, 活化各项训练, 增强感悟效果, 进而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美好情感,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单元目标
综合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 不断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利用课后“用钢笔描红”及练习的“写好钢笔字”和“学写毛笔字”进行书写指导与训练, 练好写字基本功;学会利用插图, 联系上下文, 借助字词典等方法体会“针锋相对、唇枪舌剑、负荆请罪、巍然屹立、天经地义”等词语的意思, 不断提高理解词语的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相关段落, 不断提高默读速度和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阅读剧本, 排演小话剧;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段、勤于搜集资料等方法, 感悟廉颇知错就改, 蔺相如顾全大局, 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品质, 感受人间处处有真情, 懂得爱人就是爱己;尝试向父母表达真挚的谢意, 懂得报答, 学会感恩;习作叙事清楚, 结构完整, 练习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的描写展现人物心灵, 表现人物品质;弄清采访的基本注意点以及具体要求, 在实践中学习采访。
要点提示
本单元可安排13课时, 课时安排及要点提示如下:
1.《负荆请罪》3课时。要点提示:学会阅读剧本, 在品味人物对话中感受人物品质是教学重难点。
2.《船长》3课时。要点提示:感悟船长品质, 透过外表体会内心是教学重难点。
3.《爱之链》2课时。要点提示:紧扣“链”字感受人间处处有真情, 学习语言、行动、神态等描写方法是教学重难点。
4.“习作2”2课时。要点提示: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 表达真情实感是习作重难点。课堂中引导学生抓细节、有条理地叙述。
5.“练习2”3课时。要点提示:“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感悟”和“口语交际”是教学重难点。
教学建议
备课时, 要注意本单元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把单元作为一个整体, 通盘规划和设计, 充分发挥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协同作用。
1.《负荆请罪》备课时要以“负荆请罪”为红线, 串联第一幕内容整体设计, 做到“提领而顿, 百毛皆顺”。首先, 鼓励学生根据课题探知内容:什么叫“负荆请罪”?谁负荆向谁请罪?为什么要负荆请罪?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其次, 引导学生回忆 (以前学过独幕剧《公仪休拒收礼物》) 剧本的一般特点和阅读要求, 激发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 入情入境地读好人物对话。边读边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心情, 引领学生体悟主要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性格品质, 并带着感受品读文本, 在文与意的交融中体会蔺相如不计个人得失的宽广胸怀, 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第三, 帮助学生排演小话剧, 进一步体悟人物的内心活动、性格品质, 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促进语言的内化。最后, 以课堂为起点, 激发学生课后走进《史记》故事, 了解更多历史人物和事件。
2.《船长》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比较《负荆请罪》与《爱之链》, 本文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想象。首先, 图文结合, 精读场面, 走进人物, 帮助学生理清船长组织自救这条明线。其次, 通过对“可怕、一窝蜂、像疯了似的、炉子被海水淹了、机器停了、20分钟、动作再快点、轮船沉没了”语句的品析, 披文入情, 理清客轮被撞后情况越来越危急、心情越来越紧张这条暗线, 并通过朗读把万分危急之情表达出来。这样, 明与暗交织, 文与意交融, 水到渠成地凸显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形象。最后, 让学生思考哈尔威船长可以逃生吗?启发学生结合课文的重点语句分析当时的实际情况, 体会哈尔威船长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神圣的使命感。也可站在船长或乘客的角度, 进行写话训练, 深入人物内心世界, 展开心灵对话,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船长崇高的境界、伟大的人格。
3.《爱之链》是“人间真情”的进一步拓展和提升, 感受爱、品味爱、升华爱是本课教学的主线, 因此, 应从学生的阅读心理和情感心理需求出发组织教学活动。首先, 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这是一种怎样的爱?发生在谁与谁之间?又是怎样被链接起来的?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在此基础上, 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语句合作研读、讨论、品析。其次, 紧扣“链”字, 让学生感受老妇人暗暗资助孕妇时涌动的暖流, 感知爱的传递, 感受爱的扩散, 感悟爱的哲理: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 人人都应该给予别人帮助。最后, 结合课后习题4, 以“乔依醒来……”为开头, 展开想象, 唤醒学生立体的深层的爱, 进一步体会“爱之链”的含义。
4.“习作2”是极具人文性的一次真爱表达。首先, 营造爱的氛围。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让爱的芬芳浸染每个学生的心灵。其次, 生成爱的共鸣。图文结合, 朗读《雪人》, 感受作者对小雪人深深的眷恋之情。补充阅读刘丙钧的《妈妈的爱》, 进一步感受身边的父母之爱。第三, 唤醒爱的记忆。围绕“爸爸 (妈妈) 所做的一件什么事也使我特别受感动”这个话题, 想一想, 并把最感动的事讲给最信赖的伙伴听。回想昨晚直接或间接向父母表达感谢时父母的神态、语言、动作等, 选择一个细节进行片断素描, 现场交流、评议。最后, 完整地抒写爱的心声。
5.“练习2”的教学与上述教学内容不可分开, 是有机的整合。安排了以下内容:
●语文与生活
选择答案时, 要将词语放入句子进行朗读, 在具体语境中辨析词语细微的差别, 然后作出正确的选择。建议老师先扮演主持人“王小丫”, 鼓励学生说明选择的理由, 充分亮出自己的思辨过程。最后, 引导学生学习“开心辞典”等节目形式, 组织游戏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诵读与感悟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 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表达的深刻哲理, 感悟人生的价值, 感受人间处处有真情。注意激发学生联系相关阅读、生活经验等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适时概括引领。
●口语交际
3.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三
1.口算。(10分)
15米+5米= 17厘米-7厘米=
15厘米+6厘米= 18米-6米=
35厘米+7厘米= 50厘米+50厘米=
25米+5米= 22米+4米=
59厘米-9厘米= 1米-3厘米=
2.列竖式计算。(6分)
45+7= 25+6= 24-5=
3. 在○里填上“<”“>”或“=”。(6分)
4米5米 28厘米82厘米
100厘米1米 6米90厘米
8厘米8米 2米40厘米
二、填空。(22分)
1.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作单位。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作单位。(4分)
2.过两点最多能画( )条线段。(2分)
3.( )米和( )厘米一样长。(4分)
4.看一看,填一填。(4分)
回形针长( )厘米 铅笔长( )厘米。
5.量一量,填一填。(4分)
长( )厘米 长( )厘米
6.数一数,下面共有几条线段?(4分)
( )条
三、判一判。(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住保ǎ阜郑?
1.一张单人床长2米。 ( )
2.一枝自动水笔的长是16厘米。( )
3.小红爸爸的身高有170米。( )
4.长1米的木棒要比长100厘米的铁丝短一些。( )
四、选一选。(8分)
1.下图中,线段是( )。
① ② ③
2.要知道操场跑道有多长,应该用( )来量。
①三角尺 ②米尺 ③卷尺
3.冰箱大约高( )。
①75厘米 ②75米 ③175厘米
4.一棵树的高度大约是3( )。
①厘米 ②米 ③分米
五、画一画。(12分)
1.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5厘米长的线段。
3.画一条比7厘米短4厘米的线段。
4.在距离 2厘米处画一个□,5厘米处画一个○。
六、解决问题。(28分)
1.小明高90厘米,爸爸比小明高80厘米。爸爸高多少厘米?(5分)
2.一条绳子长40米,用去了10米,还剩多少米?(5分)
3.一支铅笔原长19厘米,现在变成14厘米,用去了多少厘米?(6分)
4.一条绳子长2米,3条绳子连接在一起,一共长多少米?(6分)
4.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四
一、教学内容: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王之涣本人和他的《凉州词》、《送别》这两首古诗,并能背诵这两首古诗。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背诵《登鹳雀楼》,能背诵《凉州词》、《送别》。
2、理解诗人所要描绘的意境和诗中告诉人们的道理。
四、教具准备:PPT课件,古诗新唱视频资料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流程:创设情境 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 ——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 ——--课堂小课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1、师生问好,喊班级口号:“天天有进步,人人在成长!”教师对学生提出希望,相信大家这节课都会有进步。
2、图画导入,了解诗意
3、导语导入:老师知道小朋们友们非常喜欢画画,上课前老师找到了这样一幅画。
(师出示登颧雀楼课文插图)
4、谁能根据这幅画编一个故事或说一段话?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流。
1、教师(边指图边讲)在我国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名叫王之涣。一天傍晚王之涣来到黄河岸边,他看到夕阳挨着群山慢慢落下,像个大红球,染红了天边,滚滚的黄河水浩浩荡荡流向大海。诗人感到,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但是他还不满足于眼前看到的景象,他想知道远处的风景又是什么样的,只可惜站在这里看不到。小朋友,你能想个办法让诗人王之涣看到远处的风景吗? 学生动脑想办法。
2、如有学生提出可以登上旁边那座楼时,教师相机讲解:这座楼它叫鹳雀楼。板书“颧雀楼”。谁来叫叫它的名字?
学生齐读“鹳雀楼”。
3、同学们,课题中就出现了两个生字宝宝,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字“雀”,怎么读?你怎么记住它?“楼”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4、很好,我们开课就先认识了两个生字,大家都在努力使自己进步,为自己鼓掌。知道这个楼的名字怎么来的吗?课件出示鹳雀楼资料。
5、同学们,我们接着来替诗人想办法,诗人仅仅登上这座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吗?那我站在楼的一层,行吗? 生(齐):登到最顶层!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师:谁知道为什么登上鹳雀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 生:因为站得高就看得远。
2、你说得太好了!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明白了这个道理,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利用小学生喜欢绘画的特点,教师以画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鹳雀楼、高山、夕阳、诗人、黄河”,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理解这首古诗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使学生对作者、诗意,留下深刻印象,自然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四、教师精讲点拨
1、出示诗人,了解诗人。
2、课件出示古诗。教师示范读古诗。
(不少学生跃跃欲试,因为他们在一年级就已经背过。)
2、请会背的同学一起背。
3、哪位小老师能上来教一教大家?
4、出示节奏读,学生按节奏来读。
5、指导学生平仄读古诗。
6、学生齐读(背诵古诗)
过渡: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已经能背诵这首古诗了,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来欣赏一段优美的乐曲,边听边想诗描绘的画面。(学生闭上眼睛,在优美的古筝曲中,随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画面。)
五、课堂巩固练习
1、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自主交流。)
2、(出示古诗的前两句)诗人看到了什么?“白日”是什么意思?“依”又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语来解释一下。
3、读一读前两句来。
4、(出示诗的后两句)诗人看到了如此美景,他想到了什么?(生齐读后两句)“欲”是什么意思?“千里目”呢?
5、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意境给描述一下呢?
6、从王之涣的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谈谈。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首新的古诗《登鹳雀楼》,诗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他意在告诉人们要不断进取,奋发向上。同学们,请大家把诗的后两句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上。当然,诗人王之涣他其实以边塞最为出名,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下他的边塞诗《凉州词》。(课件出示)
1、教师简单介绍古诗的背景。
2、教给学生诗的节奏和停顿。
3、学生练读。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1、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大家肯定知道唐代大诗人李白,他号称“诗仙”,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2、揭题:指课题,齐读。谁知道诗题的意思? ①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
瀑布是冲陡峭的高山上倾泻下来的水流,远看象一块白布垂挂在山前。“瀑”字是什么结构?齐读:“瀑布”。②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的瀑布更是举世闻名。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随着诗仙李白一起去庐山游览一番吧!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师:想游览啊,老师这里有个要求,如果能把古诗正确的读出来,就马上带小朋友们去!
①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或书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②认识生字:相机区别“庐、炉” ③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④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
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如“烟”“川”“天”)谁能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⑤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谁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指名读(2)男、女生赛读(3)全班齐读(4)师配乐读
2、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①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想去游览一番吗?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师解说: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三)、检查自学情况
1、站在这样极具震撼力的瀑布前,诗人李白的心情非常的激动,请你们再去细细地读古诗,想想看自己从诗句中读懂了什么?望庐山瀑布优质课教案设计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手法)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3、补充“银河”、“九天”各指什么?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4、“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疑:怀疑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5、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四)教师精讲点拔
1、请小朋友们再读古诗,在充分感受诗人丰富想象力的同时想想这首诗里有哪些字用得特别妙? 预设一:“生”字的妙用
师:“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 香炉峰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
预设二:“挂”字的妙用
谁能把瀑布挂在山川前面? 生读。
2、学生交流。
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小结:你看,仔细一品,这首诗的每一个字都闪烁着金子般的光芒,这就是古诗的语言美。
3、此时,你就是大诗人李白,你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景象: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你想怎样吟诵这首诗?
(五)、课堂巩固练习背诵:听着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自然真是神奇,造就了如此美景,感谢李白又给后人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诗篇。各位小诗人,如此美景,让我们尽情抒发吧。谁能将古诗背诵下来了呢?
(六)拓展:赠送诗文,课外延伸
1、小朋友们真棒,老师从小朋友们的吟诵中不由自主想起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一首描写瀑布的诗歌,现在老师把这首诗歌送给大家。(课件出示瀑布整首诗,配乐朗诵)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2、老师这里还有一首李白写的诗《望天门山》,喜欢吗?请自由读一(七)、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 9.黄山奇石
二、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3.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生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教学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 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展示目标
1(出示黄山图片)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它位于安徽省的南部,每年有很多中外游客去那里游览观光,那里的景色非常秀丽神奇。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黄山的课文。(出示课题,学生齐读。)2从课题中我们看出黄山的石头有什么特点?(奇。)你能给“奇”组个词吗?(神奇、奇怪、奇特、奇形怪状等。)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况 ——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 ——--课堂小课结拓展、提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词。2本课识字法:
(1)形近记忆。“区—巨、它—安”字形相近。(2)字谜记忆。仙:一个人,在山边。(3)多音字记忆。“都”和“弹”。
(4)熟字记忆。生字与熟字组词,便于记忆。如“风景区、仙桃石、石盘、巨石、脖子、著名”等。
三、检查自学情况
1、(1)指名学生读带拼音的生字,解决字音的问题。
(2)指出多音字“都”、“弹”。
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样记字形的,说说平时是怎样用这些字的。
3、认读生字。
4、分析字形和在本课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四、教师精讲点拨
1运用课件欣赏黄山奇石课文插图,学生观察图片并讨论。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学生齐读课文,老师适当给予指导,查其错误。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然后分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奇石?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6你喜欢哪一种奇石,就美美地读一读这一段,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指导朗读。
7、学习第1自然段。(1)读中了解“秀丽神奇、闻名中外、尤其”等词语意思。配乐读出感情。
(2)该段共有几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共两句话。第一句: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第二句:写黄山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怪石非常有趣。既点明了题意,又有“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全文的总起。)
8、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这一段有几句话?(一句。)
(2)读后说说仙桃石奇特在哪里。
(①形状像桃子;②大;③好像是从天上飞下来的;④险,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3)这段话中的“好像”能不能换成是“是”、“犹如”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这句话用的是比喻手法。)(4)齐读第2自然段,体悟仙桃石的奇特之处。
五、课堂巩固练习
第1、2自然段后,同学们对黄山的奇石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那就是“怪”“有趣”。下节课我们再接着来欣赏黄山的奇特、有趣。
六、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想想黄山样子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展示目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生词,读了课文,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欣赏了奇特有趣的仙桃石。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黄山其他的奇石,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猴子观海”。
过渡:“猴子观海”是块怎样的石头呢?
(1)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理解这一段是怎样把“猴子观海”写具体的。
(2)抓住动词“抱”、“蹲”、“望”体会,这是用拟人手法把猴子写成人了;“一动不动”又把猴子与石头联系起来。
(3)猴子为什么一动不动地望着翻滚的云海呢?仿佛在想什么?谁能把猴子想的说一下?(4)指导朗读。
三、检查自学情况
1、“仙人指路”。
(1)自由读,抓住句中的关键词,理解这一段是怎样把“仙人指路”写具体的。(板书:更有趣)
(2)你们能通过课文的描述把仙人的动作表演出来吗?(3)这真是有趣的巨石,现在大家能读出更有趣的语气吗?
2、“金鸡叫天都”。
(1)读第5自然段,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描写“金鸡叫天都”有趣的句子。学生交流。
(2)这么冷冰冰的石头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它写活了,让人觉得它们确实有趣呢?(拟人)请同学们用小圈圈出描写“金鸡”姿态、动作的词,自读体会。
(3)引读: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四、教师精讲点拨
1、课文详细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还介绍了哪些奇石?有没有具体写?为什么?
2、作者是怎样简单写的呢?再读有关内容。
3、指导朗读全文。
五、课堂巩固练习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课文,大家有没有对黄山的奇石感到叹为观止呢?其实,祖国的大地上还有许许多多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同学们可以从课外书或者电视、网络上去领略它们的风采。
六、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10.日月潭
二、教学目标
1.会写“环、绕”等12个生字;运用熟字换偏旁、形声字特点等方法会认“环、绕、茂、晰、朦、胧、境”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清晰、朦胧、仙境、隐约”等词语,品味文中的佳句,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仔细品味文中佳句,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
2、读中感悟,感受日月潭不同的秀丽风光。
四、教具准备:课件,搜集的日月潭景色的图片。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流程:创设情境 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 ——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 ——--课堂小课结拓展、提升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展示目标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同学们都去过什么地方?
2.同学们去过的真多啊。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去日月潭旅游,可以吗?3.书写课题。齐读两遍。重点强调一下“潭”字的写法。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日月潭的美丽风光?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带读音)(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bǎo dǎo
zhǎn xiàn
jiàn zhù
qún shān huán rào 宝
岛
展
现
建
筑
群
山
环
绕
mào shâng qīng xī
mãng lóng
yǐn yǐn yuē yuē
茂
盛
清
晰
朦
胧
隐
隐
约
约
xiān jìng qīng shā
tái wān shěng míng sheng gǔ jì
仙
境
轻
纱
台
湾
省
名
胜
古 迹(2)出示字词(不带读音)
宝岛
展现
建筑
群山环绕 茂盛
清晰
朦胧
隐隐约约 仙境
轻纱
台湾省
名胜古迹(3)出示字: 岛
展
建
筑
环
绕 茂
盛
晰
朦
胧
隐
约
境
纱
省
胜
四、教师精讲点拨
1.出示我会写的字“环 绕 隐 约 茂 盛 岛 纱 胜 省 展建”12个字,学生自由读。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范写,重点指导。呈现字之后先找同学来说自己认为应该注意的地方。
隐:左窄右宽,急字中间的横不要超出右边的折笔。
展:下面是衣服的衣去掉一点,最左边是竖勾。
茂:记得草字头下面有一点。千万不要忘记。
省:省字第一笔是竖。
4.学生练习,把字写规范、美观。(走一走纠正学生的坐姿)
5.展示,同桌之间互相评价。
五、课堂巩固训练
1.出示课后“读读记记”
太阳高照 群山环绕 风光秀丽 树木茂盛 湖水碧绿 名胜古迹 隐隐约约 点点灯光 蒙蒙细雨(1)学生自读、指名读、齐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2)扩展填空
群山()风光()()古迹隐隐()()细雨
湖水()()灯光
树木()群山()
六、课堂小课结拓展、提升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展示目标
1.以开火车的形式复习生字词。
2.师:看来同学们都记住了课文的生字词,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日月潭的景色。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想一想日月潭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1)我们可以从文中哪一段可以看出来?是啊最后一段: 出示: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2)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板书:风光秀丽)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日月潭风光秀丽的句子,并读一读。3.全班交流。
四、教师精讲点拨
1、学习第一段
出示:日月潭是台湾省最大一个湖。日月潭在台中附近的高地上。日月潭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日月潭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1)指名读,谈体会。
(2)结合图片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
(3)那你知道日月潭周围有哪些名胜古迹吗?想不想知道到底有哪些名胜古迹那?结合图片理解。
文武庙(图片)简单介绍。玄光寺(图片)简单介绍。孔雀园。日月涌泉。
(4)那我们就通过朗读来读出日月潭的美丽。
指名读、评价读、齐读。
过渡:你还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日月潭的风光秀丽?
2、学习第二段
出示: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化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1)指名读,谈体会。
(2)日月潭的水很深,你们猜猜日月潭会有多深,一个一个的猜。
(3)你们见过碧绿的湖水吗?结合图片理解。(4)日月潭的形状。
a.展示日潭和月潭图片。
b.这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比喻)
c.谁能用“像”说句子?
d.齐读。
3、学习第三段
出示: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1)你还从哪段体会到日月潭的风光秀丽?(第三段)谁也找到这一段了?找到的同学,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
(2)那谁来说说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指名谈体会。
抓住“薄薄的雾,隐隐约约,点点灯光”进行理解。
(3)这些词语表现了清晨的日月潭的什么特点?(描写了日月潭,若隐若现,非常清静,温馨的朦胧美。)
(4)指导朗读。(指名读、评价读、齐读)
学习第四段
出示: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1)中午的日月潭给人呈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美?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学生读句子谈体会。
(3)师:这是一种清晰的艳丽之美。
(4)雨中的日月的美景又是什么样子的那?找个同学来回答一下?
出示: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a.谁来说说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
b.童话中的仙境有什么特点?(结合图片理解)
c.指导朗读。
五、课堂巩固训练
1、你发现这两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出示黄山图片:清晨,中午,要是下起了雨。
六、课堂小课结拓展、提升
1、小结:看来同学们都学会这种按时间的写作方法,也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话中经常运用。
2、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你把你学到的能不能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日月潭
风光秀丽
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
清晨:隐约美
中午:艳丽美
雨天: 朦胧美
11.葡萄沟 葡萄沟
11.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9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3.采用多种教学法,让学生感悟并积累好词佳句,理解“梯田”“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阴房”等词的意思。4.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教师指导,让学生掌握本课生字。2.充分利用互联网中的资料,让学生感受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四、教具准备:PPT课件,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流程:创设情境 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 ——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 ——--课堂小课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1.出示中国地图: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 中国地图图片
2.你能从地图中找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吗?
中国地大物博,有许多物产丰富,风景优美的地方,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去游览一番,好吗?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初读课文,同桌合作认读生字词 想知道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吗?请自读课文,教师出示自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用喜欢的符号标出课文中的生字,同桌互相读一读。
2.检查生字词:
教师借助互联网搜索,制成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己指读生字,并说出怎样记住的这个字;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许多识字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学生会根据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寻找符合自己个性的识字方法,这样学生对于学会的生字不仅不容易遗忘,而且还会在教师的鼓励和激发下,变成可贵的学习动力。)
课件出示词语:分组读;男女生接读。
3.读了课文,你觉得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葡萄沟好在哪里?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板书:盛产水果、景色美丽、老乡热情、葡萄干有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体会葡萄沟物产丰富
(1)葡萄沟出产什么水果?(抽读;齐读。)(2)利用互联网搜索图片,学生认识实物杏子图片
香梨图片、蜜桃图片、沙果图片、葡萄图片
2、人们最喜爱的是什么?(葡萄)哪位小朋友来读出喜爱之情?(学生赛读)葡萄沟有这么多的水果,让我们大声地夸一夸葡萄沟(学生齐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四、教师精讲点拨
1这么惹人喜爱的葡萄种在什么地方?长什么样呢?梯田图片 2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枝叶长得很茂密?用“茂密”造句。
葡萄茂密的枝叶图片
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当你来到葡萄沟,来到这茂密的枝叶搭起的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下,你会有什么感觉?(凉快、惬意)多美呀!请同学们带着凉快、惬意的感觉,美美地把这句话齐读一遍吧!3如此茂盛的枝叶结出了怎样的葡萄呢?学生各抒己见。
借助互联网搜索图片,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并用词造句。
五光十色的葡萄图片
谁能把葡萄的美读出来?(学生赛读)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正捧着那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老师仿佛正捧着那五光十色的葡萄,这么美的葡萄你想吃吗?(想)你们的愿望肯定会实现的,因为——(指名学生接读)
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图片 你从文中哪些词感到老乡的热情好客? 理解“准会”和“吃个够”的意思。
让我们再一次体会老乡的热情好客吧!(女生齐读)
葡萄沟不仅景美,人更美,让我们由衷地夸一夸葡萄沟吧!(学生齐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4.体会葡萄干有名 葡萄沟的葡萄这么多,吃不完怎么办呢?(制成葡萄干)想不想知道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谁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阴房图片1 阴房图片2 这里生产的葡萄干究竟怎么样呢?(鲜、甜)怎样才能读出“甜”的感觉?(抽学生读,再齐读)谁愿意做葡萄干的推销员,用生动的话语来打动每位顾客.?(学生自主发挥)
葡萄沟的葡萄干既鲜又甜,让我们用甜甜的语气再夸一夸葡萄沟吧!(学生齐赞: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五、课堂巩固训练
1.观字议字
请同学们看着我会写中的生字,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四个上下结构的字:吾、杏、季、留 两个上中下结构的字:密、蜜(疏密匀称)
六个左右结构的字:坡、搭、摘、沟(左窄右宽)钉、够(左右等分)
2.按分类书写
六、课堂小课结拓展、提升
其实,不仅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整个新疆都是个好地方,那里牛羊成群,瓜果遍地,相信同学们以后一定会有机会到美丽的新疆去看看,到美丽的葡萄沟去看看。板书设计:
盛产水果
葡萄沟 景色美丽 真是个好地方
老乡热情
葡萄干有名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火车票让学生认识生字:昌、铺、调、硬、卧、限、乘。并能学习这种方法认识生活中的生字。
2、认识比喻句,了解比喻句的特点,学习使用比喻句。
3、让学生学会联系句子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使用词语让学生了解留言条的用处,并学会学写留言条。
4、积累并背诵关于风景名胜的名言。并学着搜集相关的名言,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通过观察火车票让学生认识生字。
2、让学生了解留言条的用处,并学会学写留言条。
3、积累并背诵关于风景名胜的名言。并学着搜集相关的名言。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好课件
学生:准备一张火车票或其他车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孩子们,你们所认识的字是从哪里认识的?
2、孩子们交流各自的识字方法。
3、引入新课。
二、识字加油站。
1、观察大屏幕上的车票,说说上面有哪些不认识的字。
2、认识上面的生字:昌、铺、调、硬、卧、限、乘。
3、读生字:同桌读、抽生读。
4、拿出课前准备的车票,和同桌一起看看上面还有哪些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认一认。
5、讨论: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认识新字。
三、字词句运用。
1、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像什么?说一说。
2、试着说一说。
3、学习句子:
(1)弟弟的鞋像鸟窝。
(2)爸爸的鞋像小船。
4、读词语:
柳条云朵枫叶椅子路灯胡子
5、你能用刚才那样的句子也说说上面这些物体吗?
6、学生全班交流。
(1)柳条像姑娘的发丝。(2)云朵像羊。(3)枫叶像邮票。
7、你有哪些理解词语的方法?
8、读句子,理解句子里词语的意思。
隐蔽:即隐藏,这里指小灰兔藏在草丛里面。
烦恼:困难,拿不定主意,心烦。
流连忘返:这里指山水像画一样美,让人流连其中,舍不得返回。
四、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
一、谈话引入。
你们遇到过有事外出,但家里有没人的情况吗?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办呢?
揭示新课:学写留言条
二、学习留言条。
1、阅读留言条。
留言条
妈妈:
外婆做了我爱吃的红烧肉,我就不在家吃饭了。外婆还要给你们带些好吃的,晚饭您少点儿菜。
小新
11月4日 上午
2、看看留言条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应该怎样写?
3、重点部分是正文,想想正文应该怎么写?
三、学写留言条。
1、从下面选择一种情况,写一张留言条。
(1)去办公室还书,老师不在。(2)通知小芳明天上午九点到学校参加书法小组的活动,但是她家里没有人。
2、学生写留言条。
3、分小组交流留言条。
4、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写得好的,在全班交流。第3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二、我的发现。
1、请孩子们自由读,看看有什么发现。
2、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同桌互相交流,想想还有其他颜色吗?
4、全班交流。
三、日积月累。
1、出示名句:
(1)桂林山水甲天下。
(2)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3)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2、自由读一读,不会读的字拼拼音。
3、看谁能熟读成诵。
4、想一想:还有哪些描写风景名胜的名言警句。
5、搜集描写风景名胜的名言锦句。
四、我爱阅读。
1、请孩子们自由阅读画家乡。
2、自由读,想一想:
(1)文中讲了哪些同学的家乡?
(2)他们的家乡在哪里?
(3)他们的家乡都有些什么特点?
3、请同学汇报。
4、你觉得阅读的乐趣在哪?
5.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五
1、认识“寸 益”等9个生字,会写“寸 落”等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词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注意收集成语。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成语,识记9个生字,端正、整洁书写8个生字。
2、培养学生收集成语的兴趣。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新课
师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成语王国走一趟。出示插图出示,你和哪些成语见过面?
我们再认识一些新的成语,看识字四。
二、正确朗读
1、学生自读,要求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相互纠正字音。
3、插图出示出示生字,看谁认得快,读的准。
三、资料交流
1、学生自愿到前面交流,我知道-----成语的意思,我能讲------这个成语。
2、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
3、共同读课文,注意读通顺,读连贯。
四、读课文,感悟文意
1、分组轮读所学成语,学生击掌互背成语。
2、小组之间挑战读成语。
3、学生说说最喜欢的成语,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4、说说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上哪个成语。
五、拓展活动
准备一些知道的成语故事,讲给同学听。
第二课时
一、熟读成语
1、齐读课文。
2、自由读,抄写会写的成语。
二、巩固识字
1、指名读生字和词语,读课后我会读。
2、口头填成语
(1)尺有所()寸有所()取()补()。相得()
(2)管中()坐井()一叶()不见()()劳无功 水到()。
三、写字
1、认真观察课后我会写,说说字的特点,并书写
2、师指导:拔 助 落。
3、展示写的好的同学。
四、活动
每小组选一名同学进行讲成语故事比赛,评选故事大王。
教学后记:《识字4》学的都是一些成语,这些成语都出自一定的典故。例如:坐井观天、拔苗助长、管中窥豹、一叶障目。学生喜欢读这些琅琅上口的成语,更喜欢讲这些成语故事。学完课文后,我组织学生们买来了成语书,让他们互相阅读,交流,从而学习到更多的成语故事。坐井观天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4.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重点难点:
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小青蛙、小鸟的头饰。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小青蛙和小鸟,它们想和大家做朋友,同学们说好吗?
在黑板上贴青蛙与鸟的图片。
小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事争吵起来,谁也不让谁,咱们来看看是为了什么事,请同学们帮着解决一下好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桌或老师;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里)
(老师简笔画井,把黑板上贴的青蛙移置到井里)
2.那么,小鸟从哪儿来的呢——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
师将小鸟图片放在井沿,看图理解井沿就是井边。
小结:现在同学们知道了,这只小青蛙的家住在井里,小鸟呢?从天上飞来,飞累了,落在井沿上,那么它们为什么事争吵起来了呢?
(教师范读,生倾听)3.青蛙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它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4.小鸟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5.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小组讨论一下,并汇报。
小结:大家都认为青蛙错了,那你知道青蛙为什么错了吗?它眼中的天为什么只有井口那么大呢?请同学做个实验,把你的书卷起来,往天上看,你看到了多大一片天?
6.这只小青蛙一直生活在井里,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水井,跳到井沿上,它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
7.下面,我们看本文题目
“坐井观天”,现在你明白“观”是什么意思吗?是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同学们可千万不要学井里的小青蛙呀,老师希望你们看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知识,千万不要当“井底之蛙”呀!
四.指导朗读
课文中青蛙与小鸟有几次对话?
教师指导。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带头饰表演。
第二课时
一.感情朗读课文,续编故事。
1、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扩展活动 小组合作,接着课文的故事往后编: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3、对续编的内容,师生共同评价,发奖品鼓励优秀的同学。
二、写字练习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抬 蛙 错 答 还---” 2.说说怎样才能记住这些字。
3.认真观察课后我会写,说说字的特点,并书写
4、自评。
5.欣赏书写规范 美观的同学。
三、完成课后“读读抄抄”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展示做的好的同学。板书设计:
13坐井观天
看
青蛙: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小鸟:天无边无际大得很
教学后记: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加强朗读和发展思维,并放权让学生大胆朗读,并且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能有层次、有要求地进行,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读课文,在读中感知内容和思想。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11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2、能正确读出要求学会的词语。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收集葫芦的实物和图片。
2、葫芦的图片、词语卡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指着葫芦实物)这是什么?这么可爱的葫芦是怎么来的呢?(学生各抒己见,预设学生心理:葫芦是农民伯伯在地里种出来的。)
把种子放在地里后,可爱的小葫芦又是怎样长出来的呢?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就会知道了。(齐读课题:第七课《我要的是葫芦》指导读好“葫芦”一词,注意“芦”字要读轻声)
二、读文、识字、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文。)
2、看图(插图出示显示),图上有什么?这些内容在课文的那一段?谁来读一读?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评议学生读的字、词的正确读音。并出示本课要读好的词语:葫芦藤、挂了、一些)
3、谁认为比他读得更好?好,我就请你当一当小老师。(让学生跟着学生读,进一步熟悉第一段。)
4、读了第一段后,你明白了什么?(看插图出示,结合学生回答,指点理解:谁来说说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长满绿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板书葫芦的叶、花、果的关系。)“挂了”在这里可以换成什么词?那个词用得好?(观看插图出示感悟。)指导朗读,那个人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心情怎么样?比一比,看看哪组读出了高兴的心情?(分组比赛读)
5、观看插图,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怎么样了?这些内容在课文的哪一段?看到葫芦变黄了,落下来了,心情怎么样?我们来比一比,男同学和女同学谁能读出伤心的语气。(男女同学比赛读,并相机纠正读音。板书“变黄都落了”)
三、合作、探究、识字。
1、读了第四段后,你们有什么问题想要提出来?(预设学生心理: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会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2、请四人小组合作找一找,在课文里找出为什么。哪组有发现?(让四人小组集体汇报,并出现相应的图片和动画,画出重点的词、句:“盯着”的意思。“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说什么。理解“奇怪”,为什么那个人会奇怪?邻居和那个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板书那个人错的地方:“不用治”,让叶子“生了蚜虫”,而且“虫更多了”。)
3、认读二、三段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拓展与巩固。
1、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预设学生的回答:
1、叶子和果实有关系是很密切的。
2、种果实一定不仅要浇水、施肥,还得捉虫才行。
3、要虚心听取别人好的建议等)
2、指点、展示:叶子和果实有联系,我们就要注意叶子上的虫;写作业和考试成绩有联系,我们就按时完成好作业„„(看插图出示)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是有联系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它?
3、总结谈话。原来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以后我们做事可不能像这个人那样,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结果一无所获。
二、学写生字
出示:言 每 沿 棵------认真观察以上生字,看怎样才能写好。看课后我会写,先观察,再描红,最后练习写。
展示,评议。
三、作业设计。
1、感情朗读课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2、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附板书:
7、我要的是葫芦
简 长满了绿叶 生了蚜虫 虫更多了 笔
画
雪白的小花
可爱的葫芦 不用治 变黄都落了 教学后记:低年级学生对人物的感知通常要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巧妙地创设情境可以激活孩子们的思维,从而使之更有效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我要的是葫芦》中种葫芦的人让人觉得可笑、可气,又可怜。可笑的是他的无知愚昧;可气的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自以为是;可怜的是他那么喜爱葫芦,结果却一无所获。为了让孩子们进入人物的内心,深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中创设几个情景:1.观察插图,表达心情。2.入情入境开启心智。小柳树和小枣树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是重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难点。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找春天吧!引导学生齐唱《春天在哪里》。好,我们已经找到了春天。你看,春天的使者小柳树来了!还带来了它的朋友小枣树呢。想知道它们在春天、秋天时有什么不同吗?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二、阅读、识字、探究、感悟。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回答: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2)出示字卡,学生找出带这个字的词和句读给大家听。并想办法记住它。
(3)开火车认读生字。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准备,帮助不会认的同学想办法认字。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
2、再读课文,突出重点。
(1)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讲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特点的词句。
(2)略读分析这篇课文共几个自然段?你喜欢哪几句话?读给大家听,要读出感情噢!
(3)学生自选角色,有感情地表演出来,体会小柳树和小枣树有什么不同?感悟小枣树说的话,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小柳树:得意、骄傲、不懂礼貌; 小枣树: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4)读了课文,大家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大胆说出来吧!
3、精读课文,加强语感。
(1)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们准备抓住哪些语句把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特点表现出来呢?
(2)分角色表演读课文。
三、拓展与巩固
1、说说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可以自由选择一个同学,说说他的长处。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的短处,可以请别人给你提醒。先自己想想,然后小组交流。
2、巩固会认的字
游戏:听音出示字卡。(教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3、总结谈话: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却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我们是不是要学习小枣树的高尚情操啊?
四、作业设计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课后朗读全文给大家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
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二、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小组讨论,我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名口头填成语
2、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3、生字扩词练习
三、写字
1、认真观察课后我会写,说说字的特点。
2、师指导;穿 怎 弯
3、练习书写
4、展示写的好的同学。
四、读读抄抄
1、读一读课后:读读抄抄
2、练习抄写。
五、活动
以小柳树笑了为题,续编故事。
教学后记: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以朗读为主线,在读中感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造性地学习。在整个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我都是采用“读——评——再读”的方式。学生在听完同学的朗读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针对同学朗读中的不足,创造性地加以自己独特的理解,配以动作、表情,朗读精彩纷呈,在这一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互评,不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让学生在初读、互评、再读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展示个性。风娃娃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的道理。重点难点:
让学生知道风娃娃做了几件事,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都一定很喜欢娃娃吧?你们自己有玩具娃娃吗?有什么娃娃?(结合学生的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娃娃有很多种,有洋娃娃、木娃娃、布娃娃、泥娃娃。今天,咱们要认识一个新娃娃:(板书风娃娃,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听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画出生字。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自由读课文,反复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2、自选板块,自主研读。
3、通读全文,理清线索。
读全文,看设影,想想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情。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吹大风车,吹帆船,吹风筝,吹衣服、小树。
以上几件事中,哪些是他做的好事?哪些是他做的坏事?
4、提问设疑,小组研读。
(1)风娃娃为什么想到帮人们做事?
(2)风娃娃为什么好心办了坏事?
(3)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
5、分块研读,反馈交流。
(1)研读:“做好事”板块。
(选择重点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后,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一句话。从他心里想的,你体会到了什么?感受怎么样?(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身感受。)
(2)研读“做坏事”板块。
(选择重点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风娃娃听了人们的责怪,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句话。读读学习伙伴话,说说你想对风娃娃说什么?
(3)请你评价一下,风娃娃是一个怎样的娃娃?(通过让学生体会、感受、评价、思考,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三、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交流课外学习成果。
说说风娃娃还可能做什么好事,什么坏事?
二、复习巩固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出示词语卡片,抢读。
看图,风娃娃在哪里?他在干什么?找出课文中相应的自然。三.写字
a)出示要求写的字:吸 极 伤 汗-------b)观察要写字的特点,并说说。
c)指导:吸 伤-----练写,师巡视指导。
五、拓展活动
到大自然中去感受风,了解风在各个季节的不同特点。
板书设计:
风娃娃
做好事:吹风车 吹帆船(可爱)
好心办坏事:吹风筝 吹衣服、小树
(傻气)
教学后记:本节课,我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己钻研课文,学懂知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节课我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联系学生实际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质。酸的和甜的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3、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本课的重点,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感悟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出示一串葡萄:
这是什么?喜欢吃吗?板书:一串葡萄 指名读,齐读。
“串”像不像我们吃的糖葫芦? 看看葡萄,记住“葡萄”这两个字。谁来吃一颗?什么味道?
可是狐狸却说它是酸的,想知道怎么回事吗? 板书课题:酸的和甜的
“酸”怎么读?你是怎么认识的? 还有什么东西味道是酸的?
(简笔画出一只狐狸,板书“狐狸”。)就是它说葡萄是酸的,我们认识认识它吧。指名读词,结合图画记住这两个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边看插图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桌、问老师,也可以看图猜读。
2、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本课生字,用自己的方式记忆并互相交流记忆方法。
3、同桌互相交流是怎样记忆的。
4、检查初读课文情况。
5、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检查生字记忆情况。开火车或指名读课文,一人读一个自然
三、结合图画再次识记生字。
出示图一,图
四、图八及相关句子,自由读、指名读,识字“迫、待、硬”三个字。
“迫不急待”是什么样子?你在什么情况下会迫不急待? “硬”字为什么是石字旁?还有什么东西很硬?
图一:葡萄架下,有一只狐狸,他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图四:小猴子看着架上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急待的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图八:小松鼠和小白兔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第二课时
一、指导有感情朗读并感悟课文内容
1、出示第一幅图并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1)看图,你看到了什么?(1)谁来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2)评价:你认为他读的怎样?
(3)再指名读
(4)齐读。过渡:听了狐狸的话、小动物们都有哪些不同的表现?
2、小组合作读其他自然段,比赛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通过表演、查字典引导学生理解“迫不及待”并读好带有“迫不及待”的句子。
4、五六自然段
(1)指名读(2)分角色读
(3)讨论:读了兔子、松鼠的话,你有什么想法?
5、八自然段
a)齐读
b)你能帮助小松鼠和小兔子想想原因吗?
请把你的想说的原因说给大家听
6、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并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为什么?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演一演。三识记生字
1、自主识记生字
2、仔细观察,想想怎样写好这几个字
3、师生交流意见
4、重点指导反犬旁的字。
反犬旁笔顺:撇、弯钩、撇。注意提示:“狐”右边不要写成“爪”“猴”的饿右边不要写成“猴”。
5、描红并练习书写。自主、他评,谁写的好。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四、布置作业
把故事讲给爸妈听。
教学后记: 在阅读教学中,我大胆把时间放给学生,鼓励进行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然后再进行小组展示读,评读,赛读。这样,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转变角色,为学生的更好学习铺路架桥。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发现形声字的特点。
2、积累成语、会用句号、叹号和问号,学会看图说话。
3、学习分析问题,谈谈自己的主见。
4、激发课外识字、讲故事,提高语文兴趣。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教师分析,让学生认识形声字的规律
二、读成语 “日积月累”
学生自由读,师生互对成语,抢答数字成语 比赛看谁能说出成语的意思
三、标点练习
训练学生加标点,学会使用。!
四、句子、文章朗读训练
让学生看图说话,边读边讨论,用表演的方式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动脑想问题。
讲故事,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一、听朗读短文的录音
还记得上节课读的故事《骑驴》吗?谁愿意用自己的花讲讲这个故事?
二、看图说话
老师把自制的驴、老爷爷、小孙子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根据短文内容上台摆放,说说他们这样做引来什么议论。
三、人物品评
1、你觉得那四个人说得对吗?为什么?
2、你认为老爷爷和他的孙子该怎么做?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组同学,并听听他们的意见。
四、改编故事,合作表演
1、想法一样的同学组成一组,推举一人当导演,改编、表演故事。
2、创设一个“小小舞台”,轮流上台展示。
五、评价鼓励
6.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六
(一)【基础练习】 师:课件出示练习题。
(二)【提高练习】
师:同学们表现这么么好,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放松一下。
1、教师拍手,请大家口答列式。或跺脚(1)每次拍3下拍4次。(2)每次拍5下拍2次。
2、师: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大家来当邮递员,把一些乱七八糟的信送回小动物的家里,看看你能不能当一个好的邮递员。为什么3+3+5送不出去?
(三)【拓展练习】
同学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大家想不想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这样的问题呢?
课间,有些同学分组跳绳,这里就有数学问题。
1、课本49页第9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为采集数据)
看图说图意,重点说出“每组有4个小朋友跳绳,有3组,就是求3个4相加是多少?用加法或者乘法来算都是正确的。”想:每组有()个小朋友跳绳,有()组,就是求()个()相加
2、一辆小车有4个轮,3辆这样的小车一共有几个轮?用乘法怎样算?
3、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乘法算的例子?(学生同桌合作举例并在全班展示)
4、老师也收集了有关的信息,请同学们看看这些乘法表示什么意思?
出示:A、一盒药的外包装(6粒×2板|每盒),你从这道算式中知道了什么?
B、一盒月饼,按3×2放置,猜一猜里面的月饼是怎样放的?
5、大屏幕上的应用题。
总结师:这节课我们运用了乘法的相关知识,大家都表现得非常出色。最后我们就来一次综合比赛。以列为单位,每人做一道小题,看哪一列在规定时间内题做得最多,对得也最多。哪列就是冠军。准备好了吗?老师发题,宣布开始,师巡视。强调规则。时间到。将题交给老师。比赛后,我们请听课的各位老师当裁判,每位一张,咱们一起对答案。
(宣布冠军,师 :同学间的合作非常重要。希望大家学会合作。下课。)
二年二班乘法的初步认识综合比赛
1、看图写算式(1)★★★★★★★
★★★★★★★
()个()
算式是()×()读作()乘()
(2)◆◆◆◆
◆◆◆◆ ◆◆◆◆
()个()算式是()×()读作()乘()
2、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1)7+7+7=()×()(2)3+3+3+3+3=()×()(3)8+8+8+8+8+8+8=()×()(4)0+0+0+0=()×()(5)9+9+9+9+9+9=()×()
3、写出乘法算式。
(1)4个2相加_________(2)5个4相加 _________(3)2和7相乘_________(4)3个9相加_________
4、读一读,并列出算式。
(1)3个8相加,和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和8相加,和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个因数是6,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个因数都是6,积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七
1.角是由( )个顶点和( )条边组成的。
2.三角板上共有( )个角,只有一个( )角,其余的两个角都比它( )。
3.长方形有( )个角,它们都是( )角。
4.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 )条线,就画成一个角。每个角都有( )个顶点,( )条边。
5.一个长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上有( )个直角,一个长方体共有( )个直角。
二、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角?是角的在( )里画“√”,不是的在( )里画“×”0分)
( ) ( ) ( ) ( ) ( )
三、下面图形中哪些是直角?在直角下面的括号里画“√”。(10分)
( ) ( ) ( ) ( ) ( )
四、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住薄#?0分)
1.边越长,角越大;边越短,角越小。 ( )
2.直角都是一样大的。 ( )
3.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了角。 ( )
4.直角可以借助三角尺上的角来判断。 ( )
5.角的大小与开口的大小有关。 ( )
五、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角?(16分)
六、仔细找一找,有多少个直角?(9分)
七、画一画,把下图分成4个相等的三角形。(5分)
八、画一画。(16分)
1.画一个角,并且标明各部分名称。
2.画一个比直角小的角。
3.借助三角板上的角,画出比直角大的角。
4.观察下图,在方格图中画出相同大小的角。
九、分一分,把相应的序号填在适当的( )里。(10分)
(1)( )是直角;
(2)( )是比直角大的角;
(3)( )是比直角小的角。
8.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八
第三课傍水而居第三课时耕海牧鱼
【课程标准】
2-7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教材分析】
本课是要通过日本渔业的发展和海洋在人民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为载体,引导学生思考人要如何利用自然环境来开展生产和生活,并要注意人地关系的和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日本的渔业的发展和鱼文化的形成,知道沿海岛屿人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状况。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资料和图片,比较“水”在不同沿海岛屿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针对沿海岛屿在发展渔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设想,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傍海而居的沿海岛屿人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状况。
教学难点:分析沿海岛屿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设想。
【教学过程】
导入语:上节课,我们浏览了水乡孕育的城镇——周庄,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另外一个地方,看看这里是不是有别样的风景?
第一环节——走近日本
新课:
一、认识日本(板书)
T:要了解日本,我们首先要知道日本的地理位置,请同学们运用地图(出示世界地图,再链接日本地图),来介绍日本的位置。
说说日本多什么?少什么?(多海港、少陆地或者说国土面积小,海岸线长)
T:海港多是日本的一大优势和特色,那么海岸线长是否一定会拥有优良的渔港呢? 学生讨论,然后观看视频:日本渔场的形成。分析得出日本的渔场形成的原因。
二、探秘渔港:
再以铫子港为例分析海洋对日本渔业生产的影响。(根据图上4—20图,说一说: 这些工厂与渔业活动之间的关系?
以小组活动的方式来完成。
三、鱼文化揽胜:
T:丰富优良的港湾早就了日本渔民的生产方式,那么对日本人们的生活又有着怎样深刻的影响呢?
请学生观看图片和书本材料,归纳出日本的鱼文化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然后教师再展示日本鱼文化图片和资料,让学生通过这些资料感受和认识自然环境即海洋对于日本人们生活影响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T:如此看来,人们靠海吃海,安居乐业,过着早出晚归、满载而归的幸福而简单的日子。但是我们看到的不是这样的情况,出示图片日本40万渔民全面罢工,(造成视觉上的冲击和矛盾的情景)
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1)渔民们的烦恼是什么?产生烦恼的原因是什么?
四、渔民的烦恼:
那么日本政府为保护渔业资源、解决渔民的烦恼,都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么多措施中你最认同的是哪一做法,说说自己的理由?
五、解决之策 学生讨论解决。
学生活动略。
出示日本政府的做法。
拓展延伸:联系浙江,以浙江的渔民的生活作为探讨的话题,再进一步地认识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说说中国的鱼文化),播放视频夜排档海鲜、渔业资源的衰退和文字材料—渔民的行动(休渔期延长)。
说一说:靠海而生的沿海地区的人们,发展渔业是不是唯一的生财之道呢?他们是否选择其他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关键是有没有为他们营建生产和生活的环境。因此我们要注意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千万不要为了自己的异己私利而影响了整个资源的衰退、资源的保护和保护环境等。
然后老师出示幻灯:渔民的选择与行动:
• 2009年东海伏季休渔时间有所调整,将比往年延长了半个月。这意味着多年来宁波象山渔民呼吁延长东海渔区休渔期的建议终于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东海渔区鱼类产卵期普遍提前,休渔期前一个月的捕捞作业对幼鱼资源的破坏十分严重。象山石浦镇的渔民们反映,5月至6月,东海渔区的带鱼、鲳鱼基本上是幼鱼,只能当作水产养殖的饲料或者送鱼粉厂加工鱼粉,不但价格低廉,而且严重破坏了海洋渔业资源。这些幼鱼如果长到9月份,就会变成大鱼,以鲳鱼为例,售价为每公斤四五十元,“现在的一筐等于那个时候的几十筐”。
1998年,象山渔民率先提出休渔期延长的建议,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并从2000年起延长为3个月。此后,象山渔民不但积极参与鱼苗增殖放流活动,而且还多次呼吁进一步延长休渔期。
请个学生小结一下收获!
9.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试题 篇九
měitiānhóuzizhēngqǔjǐngyáncíyǔ
()
sòngxìnbáitùsuǒyǐwúbiānwújì
二、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12分)
心()()力()()犭()()
口()()水()()虫()()
三、你知道下列词语的全名吗?(8分)
一()障()()有()长
徒()无()()长()短
四、智慧园:(20分)
1。多变的“包”字,你会照样子填一填吗?(8分)
例:包+氵=泡(泡茶)
包+=饱()包+扌=()
包+火=()包+=跑()
2。写出下列数字打头的成语。(12分)
一()二()三()
四()五()六()
七()八()九()
十()百()千()
五、近义词对对碰:(从下面给出的词语中找出四组近义词)(16分)
责怪赶紧温和漂亮和气批评赶快美丽
()—————()()—————()
()—————()()—————()
六、帮下列词语宝宝排排队,可别忘了加标点!(12分)
1。为什么葡萄硬说狐狸是酸的呢
2。小葫芦葫芦藤挂着上三个
3。放风筝那里正在几个孩子有
七、把下列词语放到句子里,使句子更具体、生动:(12分)
1。小猴子爬上葡萄架。(迫不及待地)
2。一只小兔子来到了葡萄架下。(蹦蹦跳跳地)
10.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篇十
一、我是小小书法家,我能把字写得漂漂亮亮。
gèngjiāwěibaduìcuòzhēngqiǎngcānjiāyǔyán
fúqìbùfenpǎobùkànwàngdìyīmíngqíguài
二、我会用组词的方法来分清下边这几组词。
挂止()包()坏()
娃()正()句()杯()
三、小“√”,来帮忙,选对读音真是棒!
流血(xiěxuě)卧下(wòwè)都是(dōudū)都市(dōudū)
芦(lúlu)乘凉(chéngchèng)仰望(yǎngyáng)仍然(réngrēng)
值得(déde)转动(zhuànzhuǎn)稀罕(hanhǎn)继续(jùjì)
四、请选字、选词填空,要细心哟!
做种动治下转练养喂讲弹画
()虫子()道理()钢琴()书法
()葫芦()金鱼()象棋()早操
()圈圈()图画()鸽子()脑筋
稀罕稀有
(1)很多人都好奇,以为发生了什么()事。
(2)十月里下雪其实也不算什么()的事。
五、手拉手,左边和右边成为好朋友。
漂筋增shéng扬起头一棵火车
脑浮绳zēng仰起手臂一列葫芦
楼阔蹦dǒng披着小葫芦一张盲人
辽梯懂bèng挂着衣服一个画
六、小马虎忘记写标点了,请你帮他补充上吧。
1.你喜欢游泳吗
2.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水果可真多呀
3.贝贝是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
七、请你按要求写句子。
1.请你帮帮忙,把这些词语连成一句话。
(1)叶子上一些看见爬着他蚜虫
(2)明天比赛这张要画儿参加
(3)一动不动仰望着地他天
2.照样子句子。
(1)例:我把葫芦摘下来了。葫芦被我摘下来了。
我把花儿弄脏了。
(2)例: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吗?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这地已经很干净了,还用扫吗?
(3)例:猴子吃起葡萄来。(大口大口地)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小明画着一片片树叶。(用心地)
八、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1.学了《我要的是葫芦》,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
。
2.读了《盲人摸象》,我想对这四个盲人说:
。
3.《苏珊的画》中,爸爸说:“好多事情并不像当初想象的那么坏。你,
。”
九、快乐阅读。
雪被子下面,小麦苗正在做着快乐的梦。梦见春天到了,他们穿着小绿裙,在蓝天下跳集体舞梦见夏天到了,他们结满金色的麦穗(suì),在阳光下唱丰收歌。
1.这段话共有()句。
2.小麦苗在()下面做梦。春天,他们梦见();夏天,他们梦见()。
3.小麦苗成熟的季节是在()。
11.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 篇十一
一.我会看拼音写汉字
ɡào sù hú lí wú biān wú jì zuò jǐnɡ ɡuān tiān
( )( )( )( )
yī fu sī xiǎnɡ yòu dà yòu hónɡ xiānɡ xìn bǔ dīnɡ
( )( )( ) ( )( )
二.我会填
______有所_____ _____有所_____ _____长_____短 一_____障_____
坐井__________ __________助长 _____熟蒂_____ __________益彰
徒_____无_____ _____到渠_____ __________泰山
三.我会换偏旁成新字再组词
例:请---(清) (清水)
蛙---( ) ( ) 抬---( ) ( )
课---( ) ( ) 吸---( ) ( )
四.我能连一连
奇怪地 点头 风景优美的 汽车
高兴地 问 各种各样的 原野
仔细地 操纵 鲜花盛开的 公园
沉着地 观看 川流不息的 船只
五.我会查字典
要查的字 音序 音节 部首再查几画 组词
伤
极
漂
号
夫
慢
兔
猴
穿
言
六.加标点
狐狸为什么说葡萄酸呢( )
葫芦藤上挂着三个小葫芦( )
爷爷买的枣真甜啊( )
你喜欢小柳树还是小枣树( )
七.我会排句子
( )在那里,我惊奇地发现,弱小的蜘蛛织的网是那么大,那么密。
( )清晨,我路过一片茂密的树林。
( )蜘蛛虽小,但它的那种不怕困难的精神,难道不值得赞扬和学习吗?
( )我呆呆地望着望着,心灵为之一颤,多么了不起的小生灵啊!
八.我会读短文,回答问题
彩虹和石桥
雨后,蓝天上出现了一道彩虹。那彩虹挺漂亮。雨后的`古桥却不是那样,朴朴素素的,不声不响的,把古老的根扎在坚实的地上,任人们自由地来来去去。
彩虹看了看古桥,从牙缝里挤出一声笑:“嘻嘻!你也能叫桥!瞧我五彩缤纷高挂在蓝天,多么时髦,多么威风啊!可你,腰弯得就像个驼背的小老头,你也配叫桥!”古桥没吭声,依然静静地一声不响,迎接着南来北往的人。
彩虹变得更加得意。可是,连它自己也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突然间,它发现自己渐渐地消失了。而那古桥,却依然坚实地站着。
1、从文中找出“五颜六色”的近义词。 ( )
2、文章共有( )自然段。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三个和“不声不响”意思一样的词。( )、( )、( )。
3、第二自然段中说彩虹从牙缝里挤出一声笑,这是什么笑呢?你能用一个词表示吗?( )笑
4、再写三个表示笑的词语。( )、( )、( )、( )。
5、彩虹说古桥不配叫桥的理由是( )。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推荐阅读: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08-23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除法教案10-07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09-25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品行善恶01-20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09-10
新版PEP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11-30
七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案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