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散文鉴赏默写

2024-10-03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默写(9篇)

1.古代诗歌散文鉴赏默写 篇一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名句默写专题训练

一、填空

1.在天愿作比翼鸟。天长地久有时尽。2.搴汀洲兮杜若。3.长风破浪会有时。4.小楼一夜听春雨。5. 出师未捷身先死。6. 7.塞上长城空自许,8.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9. 10. 11.春水碧于天,12.红颜弃轩冕。13. 14.吴楚东南坼。15. 16.星垂平野阔。17.念桥边红药。18.,使我不得开心颜?19.

20.春江潮水连海平。21.江畔何人初见月??22.,江月年年望相似。23.,可怜春半不还家。24.,忽到庞公栖隐处。25.谢公宿处今尚在,26.世间行乐亦如此,27.吴楚东南坼,28.,春来江水绿如蓝。29.山寺月中寻桂子,30.,惟有幽人自来去。31.忽魂悸以魄动,32.,凭轩涕泗流。33.,波撼岳阳城。34.迟迟钟鼓初长夜。35. 36.可怜楼上月徘徊。37.戎马关山北。38.未老莫还乡。39.垆边人似月。40.熊咆龙吟殷岩泉。41.心非木石岂无感?。42.,千斤散尽还复来。43.女娲炼石补天处。44.岁暮阴阳催短景。45.问君能有几多愁。46.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1

47.,忠言逆耳利于行。48.泻水置平地,49.?吞声踯躅不敢言。50.鸿雁长飞光不度。51.身既死兮神以灵。52.人生得意须尽欢,53.卧龙跃马终黄土,54.,梦入神山教神妪。55.战士军前半死生,孤城落日斗兵稀。56.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57.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58.使天下之人。独夫之心,戍卒叫,函谷举,!59.。

60.,见不贤而内自省也。61.三五之夜,明月半墙,珊珊可爱。62.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2.古代诗歌散文鉴赏默写 篇二

一.景物形象类的鉴赏

此类鉴赏设题, 一般是问“有哪些意象”、“描写了哪些景”、“分析景与情的关系”、“分析写景的角度和方法”或“这些景物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不管以什么样的题型考察, 答题时均可以遵循四大步骤:找———描———点———析。首先找到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然后描绘这些形象所组成的画面, 再点出诗人写景所用的手法, 最后分析诗人要表达的情感。

示例一: (2007年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 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 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 倾家事南亩。

问: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解析:第一步, 找出景物形象:“新晴”下的“南亩”, “倾家”而出的农人;第二步, 描绘画面:雨后, 阳光明媚, 农人全家在农田里正辛勤地耕作;第三步, 点出手法:采用了“动静结合”手法;第四步, 分析情感: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眷恋田园的情怀。

[参考答案]尾联写了雨后, 阳光明媚, 农人全家正在农田里辛勤耕作的场景。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采用了“动静结合”手法, 给前面所绘的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 使整幅画面活了起来, 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眷恋田园的情怀。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 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

示例二: (2009年海南宁夏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代人赋 (1)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 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 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 路横斜, 青旗 (2) 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 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 (1) 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2) 青旗:酒旗, 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问: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5分)

解析:第一步, 找出景物形象:“柔桑”、“嫩芽”、初生的“蚕”、“平岗细草”、“黄犊”、“斜日寒林”、“暮鸦”;第二步, 描绘画面: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 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 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 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第三步, 点出手法:借景抒情;第四步, 分析情感:表达了作者在罢官乡居期间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

[参考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 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 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 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诗人借景抒情, 表达了自己在罢官乡居期间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

二.事物形象类的鉴赏

此类诗歌一般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或人格追求。事物形象类的设题一般是“诗歌描写了怎样的形象”“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回答此类题可以遵循三大步:归纳事物特点———点明方法技巧 (拟人或托物言志) ——分析思想情感。这样答题可以不遗漏要点。

示例一: (2009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诗, 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 (t uò) , 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 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 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 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 即严武, 受封郑公。箨 (tuò) , 笋壳。帙, 包书的布套。

问: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请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解析:第一步, 归纳事物特点:嫩、新、阴凉、净、香;第二步, 点明方法技巧:托物言志;第三步, 分析思想情感:寄寓了诗人呼吁统治者要呵护人才的理想。

[参考答案]竹的形象:嫩竹新出, 竹影阴凉, 雨洗竹净, 风送竹香。诗人托物言志, 呼吁统治者要呵护人才, 不要摧残人才 (答案符合诗意, 言之成理即可) 。

示例二: (2010全国卷1) 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 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 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 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 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 (481-539) :南朝梁文学家, 彭城 (今江苏徐州) 人。文名颇盛, 因恃才傲物, 而为人所忌恨, 仕途数起数伏。

(1) 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2) 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解析:本诗设题很清晰, 恰好反应了上面所说的三步。只是顺序不同而已。

[参考答案] (1) 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 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 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 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 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 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 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三.人物形象类的鉴赏

此类鉴赏设题一般是考察人物形象的特征和人物描写手法, 人物形象类设题一般是“刻画怎样的人物形象”“表现怎样的性格特征”或“怎样刻画人物形象”, 回答此类题目也可以遵循与事物形象鉴赏相似的三大步:第一步, 分析形象特点;第二步, 点明人物描写手法;第三步, 分析作者思想情感。

示例一: (2008湖北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联系其写作背景, 回答问题。

临江仙[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 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 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 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 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 年长无成, 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 侯蒙见之大笑, 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 官至宰相。

问: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解析:第一步, 分析形象特点:根据诗文和注释, 可分析出词中人物幽默、乐观;第二步, 点明人物描写手法:借事抒情;第三步, 分析作者思想情感:表现了诗人受人讥讽后的幽默诙谐、乐观自信和其志向的高远。

[参考答案]诗人借事抒情, 表现了人生态度: (1) 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 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2) 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 他不自卑, 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 (3) 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 “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示例二: (2010福建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 回答问题。

访隐者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苔, 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 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

问:结合第三、四句, 赏析“隐者”的形象。

解析:第一步, 概括形象特点:“山翁”足不出户, 无人造访, 隐居世外;第二步, 点明人物描写手法:采用了侧面烘托;第三步, 分析作者思想情感: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参考答案]本诗写了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 足不出户的隐居生活, 通过描写隐士居处幽僻的景色, 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环境侧面烘托, 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法无定法, 同学们应根据情况灵活应变, 但万变不离其宗, 所以, 上面所谈的步骤还是应了熟于胸。只有熟练掌握了上面的技巧,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题才能手到擒来, 迎刃而解。

3.解密古代诗歌鉴赏 篇三

(一)问形象——分析诗歌形象

1.景物形象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题模板】

①调动联想和想象描摹诗歌图景: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步骤一)

②用四字结构的词语概括意境特点: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雄浑壮美的景象。(步骤二)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雄浑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步骤三)

【温馨贴士】

景物形象中描写意境的常见术语:

雄浑壮阔生机勃勃恬静优美清新明丽

安谧美好高远深邃虚幻飘渺孤寂冷清

萧瑟凄凉苍凉悲壮

2.事物形象

早 梅 (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题模板】

① 概括诗中所咏物象: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一)

② 分析所咏物象特点:“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二)

③剖析诗人所托之情: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步骤三)

【温馨贴士】

咏物诗常见意象寓意口诀:

松竹岁寒见坚贞梅兰傲雪显高洁

柳絮飘飞遣离愁蝉鸣高洁感身世

牡丹富贵菊隐逸梧桐凄苦黍黎悲

鸿雁双鲤传书信望月托雁尽怀远

乌鸦燕子系兴衰空城落花人事迁

杜鹃鹧鸪话凄凉沙鸥孤鸿总飘零

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借物抒怀、以物喻人、象征。

常用修辞:

比喻、拟人、对比。

3. 人物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答题模板】

①概括诗词展现的人物形象: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 (步骤一)

②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关注艺术手法):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步骤二)

③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涵的作者情感: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步骤三)

【温馨贴士】

常见人物形象: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建功立业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壮志难酬

怀才不遇反对征伐热爱山川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身世飘零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爱恨情长

常用方法:

比兴手法、细节刻画、烘托渲染、对比衬托。

二、问构思——词领全诗型

葛溪驿(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答题模板】

①点明该字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步骤一)

②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鸣蝉将诗人的烦乱心境渲染到极致。(步骤二)

③指出该词在诗中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乱”实际是全诗的纲(线索),串联诗人所见、所感、所想的内容,使诗歌内容多而集中。(步骤三)

【温馨贴士】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或全诗的感情基调,解答此类鉴赏题,要从两方面考虑:

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以小见大、表情达意、凸显主旨),如:“羌笛何须怨杨柳”之“怨”字、“江枫渔火对愁眠”之“愁”字,可谓一字关情;

②该词在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总领全诗、承上启下、一字为纲)。

三、问手法——分析表现技巧型

望月有感(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 此诗完整的题目为《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第三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是广为传诵的名句,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妙处。

【答题模板】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妙在使用比喻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把手足离散天各一方,比作纷飞千里的孤雁;把辞别故乡四处流离,比作深秋断根随风驱驰的蓬草。

③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形象而传神地写出饱经战乱、兄弟离散的飘零之苦。

【温馨贴士】

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借物咏怀 白描精绘 映衬对比 抑扬结合

点面结合 动静结合 叙议结合 虚实结合

开门见山 曲笔入题 承上启下 伏笔照应

铺垫悬念 卒章显志 借古讽今 以小见大

巧用典故 象征寄托 侧面渲染 比兴手法

四、问风格——分析语言特色型

壬戌清明作(屈大均)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注】 屈大均,文学家,史学家。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退隐不仕。其地位与顾炎武、吴嘉纪比肩。屈大均一生跋涉山川,结交前明遗民志士抗清,冀求复明。

本诗的颔联和尾联表现出了怎样的语言风格?请任选一联简要赏析。

【答题模板】

① 点明语言特色:含蓄委婉或深沉蕴藉(步骤一)。

② 结合相关诗句具体分析:颔联——作者用垂泪的“落花”比喻受打击的抗清志士,用得意的“啼鸟”来比喻为清廷卖力帮腔的小人。尾联——龙蛇四海归无所,比喻反清志士们因为大业难成而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寒食年年怆客心”,指包括自己在内的前明遗民志士在每年寒食节的时候都会产生悲怆之情。(步骤二)

③ 指出所表现的思想感情:颔联——含蓄地表达了深沉悲怆的情怀。尾联——将反清无望的幽愤之情表达得深沉蕴藉。(步骤三)

【温馨贴士】

诗歌鉴赏常用语言特色术语:

热烈奔放 大气磅礴 浑厚雄壮 雄健高峻

悲凉慷慨 豪放洒脱 缠绵悱恻 凄婉动人

清新飘逸 简洁洗练 淡远闲静 沉郁顿挫

辞藻华丽 委婉含蓄 朴素自然 平易浅显

多用口语 明白如话

五、问语言——分析炼字型

题扬州禅智寺(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这首诗用字很讲究,请简要分析“青苔满阶砌”中“满”字的表达效果。

【答题模板】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满”字在本句中是铺满的意思。(步骤一)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写出了台阶上青苔之密,间接写出了来人稀少。(步骤二)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渲染了环境的空寂凄清。(步骤三)

【温馨贴士】

炼字型诗歌鉴赏常用术语:

化静为动 以动衬静

绘景摹状 绘声绘色

情景交融 主客移位

一语双关 形成对比

以小见大 突出主旨

增强韵律 富有理趣

生动传情 具体形象

精炼传神

六、问主题——分析情感主旨

采桑子(欧阳修)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分析这阕词的内容主旨。

【答题模板】

①根据诗句描述的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和谐、美好,好似人间仙境。(步骤一)

②揭示主旨,揭示情感: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步骤二)

【温馨贴士】

鉴赏诗歌情感主旨常见术语:

忧国伤时 黍离之悲 昔盛今衰 怀古伤今

离愁别绪 人事变迁 惜春悲秋 仕途失意

宦海沉浮 寄情山水 思慕田园 借古讽今

宫怨闺怨 行役戍边 登高览胜 孤标傲世

愤世嫉俗 建功立业 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 参禅说理 人民疾苦劳动生活

七.问妙处——前人评价类

流莺(李商隐)

流莺漂泊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流莺:不知所往、飞落无依的黄莺;李商隐:唐代诗人,颇具才华,但受尽冷遇排斥,潦倒终生;凤城:这里借指长安。

金圣叹称此诗为“托流莺以见意也”,叶燮则称之为“寄托深而措辞婉”,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答题模板】

① 解析评价语中概括的艺术特点:本诗妙在使用托物言志手法,明写黄莺,暗寓身世。(步骤一)

② 结合诗句分析该艺术特点在诗中的表现:首联借流莺的漂泊无依写自己的辗转流徙(飘零身世),借流莺的“不自持”写自己的难以掌控命运;颔联借流莺的美妙啼唱写自己的才华横溢;颈联借流莺啼唱的执著写自己的求索的坚执(希望得到赏识);尾联用流莺无枝可栖写自己的年华虚度、抱负成空。通过对流莺形象的刻画,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遭受冷遇、终生潦倒的愁苦和无奈。(步骤二)

【温馨贴士】

前人评价类诗歌鉴赏类型:

①直接列出前人对某首诗词的评价,让考生根据这个评价去分析印证。

②列出前人的看法,先让考生表态赞同哪种看法,再根据要求分析答题。

答题要点:

明确角度(弄清前人评论是哪方面设题)、概括特点(诗论引文中已知的信息)、阐述理由(立足原诗,有理有据)。

常见设题角度:

内容、技巧、炼字、感情基调、语言特色等。

八、问异同——比较类诗歌鉴赏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 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岑参,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阅读上面两首诗,它们在内容上有哪些相同之处?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板】

①点明两者相同之处:这两首诗都写到了故乡的菊花,都写到了重阳佳节的思乡之情。(步骤一)

②点明两者所抒发的不同感情:第一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故园的怀想和思归之情,流露出归隐田园的情怀。第二首表现了诗人对故园遭受战乱的痛苦之情,表现了渴望收复失地的心情。 (步骤二)

【温馨贴士】

古代诗歌比较类鉴赏常见比较点:

4.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 篇四

班级 姓名

1.《长恨歌》中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寄志托物重申誓言的诗句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原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2.《湘夫人》中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愁情的诗句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3.“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酌酒似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4.《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5.《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6.《蜀相》中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7.《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8.《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9.《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0.《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直抒胸臆点破忧思伤心的诗句是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11.《杂诗十二首(其一)》运用移情修辞手法的诗句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12.《越中览古》表达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以地盛衰无常的感慨的诗句是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3.《一剪梅》中最能使人领略到女词人万千愁绪的诗句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4.《一剪梅》中词人惦念游子盼望锦书的遐想的诗句是云中谁记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15.《今别离》写出离别匆匆的句子是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16.《夜归鹿门歌》中诗人归鹿门所见景象的诗句是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息处。17.《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旨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18.《登岳阳楼》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的诗句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19.《登岳阳楼》描写洞庭的浩濣无边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0.《登岳阳楼》描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的诗句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21.《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一词中表达今日“莫还乡”的缘故是未若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22.《积雨辋川庄作》中描写田家生活的诗句是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23.《积雨辋川庄作》中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是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24.《积雨辋川庄作》中描写闲适恬静的禅寂生活的诗句是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25.《积雨辋川庄作》中体现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心境的诗句是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26.《旅夜抒怀》中描写旅夜处境的诗句是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27.《旅夜抒怀》中以乐景写哀情的诗句是心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28.《旅夜抒怀》中正话反说含蓄表达情感的诗句是名岂文章著,官就老病休。29。《旅夜抒怀》中用比喻手法表现诗人孤寂而悲愤心境的诗句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30.《新城道中(其一)》中描写野外远景的诗句是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征钲。31.《新城道中(其一)》描写农家近景的诗句是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32.《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诗句是过春风十里,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尽荠麦青青。

33.《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残酷和破坏之深重并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战乱的痛心疾首的诗句是自“胡马窥江” 去后,废池乔木,犹言厌兵。

34.《扬州慢》中渲染凄凉气氛并暗示敌骑威胁尚未消的诗句是渐清角吹寒,都在空城。35.《扬州慢》中既写杜郎才智又写扬州荒凉的诗句是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36.《扬州慢》中含蓄地点出扬州昔盛今衰景象的诗句是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37.《扬州慢》中描写眼前波荡月冷的夜景的诗句是波心荡,冷月无声。

38.《扬州慢》中描写红药自生自灭无人欣赏情形的诗句是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39.《长相思》中作者身在征途: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心在故园:风一更,雨一更,梦不成聒碎乡心,故园无此声。40.《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天生我材必不用,千金散布尽还复来。41.《将进酒》中抒写万古寂寞之愁的诗句是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42.《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诗句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43.《将进酒》中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感慨的诗句是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44.《阁夜》是描绘冬景有萧瑟之感的诗句是岁暮阴阴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45.《阁夜》中用听觉视觉表现诗人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的诗句是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46.《阁夜》中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人民的深重灾难,显示地方风情的诗句是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志渔樵。

47.《阁夜》中表达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的诗句是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寞。48.《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49.《李凭箜篌引》中描写音乐的震撼力的诗句是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50.《李凭箜篌引》中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美妙的诗句是梦入神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51.《虞美人》中以水喻愁的千古名句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52.《苏幕遮》中把荷花写得出神入化的诗句是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53.《国殇》对阵亡将士进行热烈的礼赞的诗句是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54.《燕歌行》用边塞的阴惨景象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凄凉的诗句是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55.《燕歌行》运用对比手法把矛头直指汉将的诗句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56.《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中描写风急雨骤景象的诗句是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57.《菩萨蛮》写出一幅花面相映图的诗句是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58.《菩萨蛮》中成功运用反衬手法表现人物寂寞空虚和孤独的诗句是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59《阿房宫赋》中描写暴政导致农民起义,秦被灭亡,阿房宫被焚烧的诗句是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60.《阿房宫赋》中写六国衰亡,秦朝覆灭的根本原因是灭六国者,六国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61.《阿房宫赋》中作者讽谏时弊以秦朝灭亡为借鉴的诗句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62.《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63.《六国论》中借古讽今的诗句是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64.《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65.《伶官传序》引用《尚书》中的话“满招损,谦得益”,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结论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66.《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情景式默写 学生版

班级 姓名 1.《长恨歌》中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寄志托物重申誓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湘夫人》中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愁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蜀相》中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直抒胸臆点破忧思伤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杂诗十二首(其一)》运用移情修辞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越中览古》表达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以地盛衰无常的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一剪梅》中最能使人领略到女词人万千愁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一剪梅》中词人惦念游子盼望锦书的遐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今别离》写出离别匆匆的句子是明知须臾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顷刻不少留。

16.《夜归鹿门歌》中诗人归鹿门所见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旨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18.《登岳阳楼》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登岳阳楼》描写洞庭的浩濣无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登岳阳楼》描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一词中表达今日“莫还乡”的缘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积雨辋川庄作》中描写田家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积雨辋川庄作》中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积雨辋川庄作》中描写闲适恬静的禅寂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积雨辋川庄作》中体现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心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旅夜抒怀》中描写旅夜处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旅夜抒怀》中以乐景写哀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旅夜抒怀》中正话反说含蓄表达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旅夜抒怀》中用比喻手法表现诗人孤寂而悲愤心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新城道中(其一)》中描写野外远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诗句是__________,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33.《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残酷和破坏之深重并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战乱的痛心疾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扬州慢》中渲染凄凉气氛并暗示敌骑威胁尚未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扬州慢》中既写杜郎才智又写扬州荒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6.《扬州慢》中含蓄地点出扬州昔盛今衰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7.《扬州慢》中描写眼前波荡月冷的夜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8.《扬州慢》中描写红药自生自灭无人欣赏情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9.《长相思》中作者身在征途:山一程,水一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在故园:风一更,雨一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1.《将进酒》中抒写万古寂寞之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代诗歌散文鉴赏默写 篇五

1.屈原《湘夫人》开头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的写景句子: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2.苏洵《六国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3.陆游《书愤》记述两次抗金胜仗的句子: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4.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表现诗人隐居处境况的句子: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5.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卒章显志,体现全诗主旨的句子: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明不愿委曲求全这一心志的句子)

6.杜牧《阿房宫赋》结尾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7.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圆序》中说明因大自然美景召唤而相聚的句子: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8.杜甫《蜀相》概括诸葛亮一生丰功伟绩的句子: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9.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表现宇宙永恒,生命代代相传的句子: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10.杜甫《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湖水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句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11.韦庄《菩萨蛮》中描写江南景色美和人物美的句子: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12.李白《将进酒》中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句子: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3.杜甫《阁夜》中写夜哭、夷歌之凄惨的句子: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14.周邦彦《苏幕遮》荷花触动诗人思乡之情,描写荷花的句子: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 一风荷举。15.李煜《虞美人》将抽象的“愁思”形象化的句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16.李贺《李凭箜篌引》描写音乐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17.《蜀相》一诗中,杜甫将自己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成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8.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出了扬州歌舞升平的景象;姜夔的《扬州慢》中说“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一派冷清沉寂的景象。

6.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形象 篇六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问题1: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问题2: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白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问题: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点。

2、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①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②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①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特点。②这首诗以“松”写人,用“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比喻人才虽出身卑微而终能成就大业,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点。衬托、对比,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2、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古代诗歌鉴赏

1、鉴赏作品的形象

2、鉴赏作品语言

3、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4、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鉴赏的考查内容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形象(意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形象。诗人犹如孤云一样,当众鸟高飞尽,正是众人得志时的表现,他却独自飘荡,壮志不酬,符合作者有才无法施展示的特定身份,而对敬亭山时,作者看到更广的更雄伟的自然,便看无厌,有了乐观和豪放的心态,总的说来是孤傲乐观浪漫的诗人形象。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一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无论是何种原因,在敬亭山上屹立的仍然是衣襟似云,须发似烟的诗仙形象,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

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什么形象 形象的特征 南邻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粟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问题:诗中的锦里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锦里先生是一位头戴“乌角巾”的清寒隐士。虽有“园收芋粟”,境况却不富裕。家中的儿童习惯于笑语迎客,可见他虽耿介却不孤僻,是个安贫乐道之士。他家的庭院台阶上啄食的鸟雀,因平日无人惊扰,见人来也不惊飞,可见他平日生活的和谐、宁静。锦里行者居家在环境清幽的江村,很满足于朴素的田园生活,客人来访,主人殷勤接待,客人尽日淹留,直至相送于月下,可见主人的诚恳和热情。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⑵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1)寒冷、寂静(或:冷峭)(2)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1)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2)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 “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二、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2、描摹诗歌图景;

7.浅析高考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鉴赏 篇七

一、梳理知识, 加强积累

为了给学生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表达技巧知识系统, 累计鉴赏术语, 让学生学有所知, 我们必须对表达技巧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 了解表达技巧的有关常识。表达技巧可分为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三类。表达方式包括抒情、描写、记 述、议论, 说明不常用。其中诗歌是情感的艺术, 抒情方式多种多样, 由此派生的表达技巧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描写手法有渲染、烘托、衬托、白描、动和静、虚和实、欲扬先抑等。

二、讨论辨析, 明确概念

如:辨析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表达方式中的三种抒情方式。首先通过指出下列诗句的抒情方式进行讨论辨析: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接着师生归纳三种抒情方式的异同之处: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都是间接的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于景物之中, 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借景抒情的景指自然风景 (非物品) , “情”分别指喜怒哀乐的情绪和热爱、赞美等感情 (非思想) 。托物言志指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 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 使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托物言志的“物”指景物、物品等事物, “志”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能给人带来视听感官的愉悦, 托物言志却能让人精神境界得以提升。

借景抒情的“景”为纯粹的自然景物或约定俗成的抒情对象, 而融情于景的“景”却具有浓郁的主观情感色彩。

再如辨析对比、衬托、烘托三种表达技巧, 为了充分独立地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培养思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辨析三者的不同之处:

1.指出诗句的表达技巧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杜甫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王维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

2.讨论探究

3.点拨归纳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 对比是相反或相对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 对比双方不分主次,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和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明显。 衬托以次要事物为陪衬, 突出一个主要事物, 一方是工具, 一方是目的, 两者主次分明, 用近似条件衬托主体事物是正衬, 用事物的对应条件衬托主体事物是反衬, 衬托双方有主次之分。 (两显)

三、例题解析, 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受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 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让学生通过例题解析, 掌握高考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方法。

1.出示例题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 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题:这首诗三四两局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2.分析作答

第一步:找景物 (青苔红树雨月) ;找关键词:“愁”“远书”“归梦”;提示愁的内容是思念故乡和亲人。

第二步:分析景物特点 (“青苔”和“红树”在雨中寥落, 在月中含愁, 凄清冷寂) 。

第三步:分析情感 (情感特点:孤独冷清。情感内容:思念家乡和亲人) 。

答案: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最大的特点是融情于景。 (步骤一:点明手法) 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及“雨景”、“月色”的描写, 赋予了客观景物浓厚的主观色彩, 营造了冷寂、凄清的氛围。 (步骤二:具体指出景物特点) 表达了悲哀、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步骤三:具体指出抒发的情感) 。

3.总结方法

①题目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艺术手法、手法) ?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②答题要领:

第一步:要区分鉴赏要求, 即试卷结构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 还是表达方式、章法结构角度, 还是兼而有之进行鉴赏, 必须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是什么)

第二步: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鉴赏。结合相关诗句, 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怎么样)

第三步: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传达怎样的兴趣, 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为什么)

③解题格式:

手法+表达作用 (句意+文意+主旨情趣)

四、习题训练, 拓展延伸

针对高考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鉴赏的重点和难点设立两道习题, 这样可以及时巩固、反馈, 查缺补漏, 掌握运用答题技巧, 让学生学有所获。

第一题:分析以下两首诗的表达技巧。

(1)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 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静拳, 船尾跳鱼拨剌鸣。

(2)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第二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然后回答问题: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①晓寒轻, 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 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驼褐: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1) 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是怎样表现“早行”的? 请举例作简要分析。

(2) 此诗三、四句主要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 有何效果?

8.例谈古代诗歌鉴赏技巧 篇八

语言→形象→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语言→表达技巧

据此,我们介绍鉴赏诗歌的四大技巧:

技巧一:品味语言,推敲词句

1. 体会语言的风格特色

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人称李白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便是一种清新美。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直露平实,有的却含蓄蕴藉,言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还有幽默、典雅等等。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

[经典试题]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2005年全国卷Ⅱ)

邯郸冬至①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 ①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解题思路] 白居易被称为“大众诗人”。白诗语言风格,考生在高中语文教材中了解得比较多。高中语文第五册(人教版,2001年12月第2版)第149页比较杜甫和白居易诗歌风格异同中有“白诗明快浅显,立意巧妙”的内容;第152页《唐诗简介》中有“在艺术表现上,白居易主张要写得通俗易懂”的话。

[参考答案] ① 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

2.分析积极修辞手法

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借代、设问、反问、反语、双关、反复等。如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用的就是双关;李煜《虞美人》最后两句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里先用设问,后用比喻,两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绵长久远的愁思。分析修辞手法,就是分析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经典试题] 苏轼《海棠》诗的后两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2007年重庆卷)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解题思路] 诗人月下观赏海棠,犹嫌不足,更持烛赏花。可静夜中只怕花也要睡着了,让“我”点起高大的红烛,照着美丽和海棠醒来吧。一个“睡”字,将海棠拟人化。

[参考答案] 后两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喻人。

3.评析诗人炼字炼句的作用

古人作诗写词讲究炼字炼句,以使传神动人。阅读古代诗歌,评析诗人炼字炼句技巧和作用,有助于深入体会诗歌丰富的内蕴。

[经典试题]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2007年广东卷)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解题思路] 诗眼、词眼在句中的作用不一而足。或者用以翻出新意,或者借以增添情趣,或者靠它增强形象性,或者关乎诗意的精确。本诗“穿”“坐”二字主要起到了生动、形象的作用。

[参考答案] 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立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心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技巧二:注意意象,把握形象

1. 什么是作品的形象

一般说来,诗歌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两个方面。人物形象又包括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和抒情主人公。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的琵琶女,她是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形象,而其中的“江州司马”则是抒情主人公。作品中描写的自然景物不再是客观的景物,而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思想感情)和客观之象(人和物的形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称之为意象。

意象比之自然界中的客观景物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这种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考的艺术境界,称为意境。如《琵琶行》开头所描写的浔阳江景物“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就构成了凄凉、压抑,令人心地茫然的意境,显示出全诗的感情基调。所以作品的形象应该包括人物、景物、意象、意境。

意象构成意境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由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中只有一个意象——墨梅。但此梅已非自然界之梅,而是作者心中之梅,一树带着墨色的有个性的梅。细细品味,我们能感受到诗中有一种狂放不羁、特立独行、安然自适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是通过这树梅形成的,这就是本诗的独特意境。一般咏物诗大都如此。其二,意象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意境。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由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一系列单个意象组合起来,形成一幅藏情于景的逼真画面,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更显情深意浓。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得情深意挚。表面上这首诗句句写景,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引发读者无尽的审美想象,形成了诗歌隽永的意境。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掌握了意象分析,高考古诗鉴赏就成功了一半。

[经典试题]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全国卷)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解题思路] 鉴赏这首诗,首先要了解“折柳”的意象,知道它是一种乐府曲调,也叫“折杨柳”,多写伤怀离别之情。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中的“柳”皆有此意。

[参考答案]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2. 鉴赏诗歌形象,主要应注意两点:

一是了解传统的审美习惯。古人善于借助景物表达主观感情,所以我们应了解下面一些传统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伤春悲秋,如李煜的《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杜甫的《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或因见秋而思乡,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如柳宗元的《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苏轼的《念奴娇》(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折柳送别,如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闻雁思归,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听梧桐而心悲凉,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还有“竹菊梅兰”赞誉高洁品性的君子,“燕子分飞”寓意夫妻分手,“杜鹃啼血”渲染环境凄凉,“蝉鸣”表明品性高洁等。

二是从分析景、情入手。诗人写诗,常用“寓情于景”“即景生情”之法,读者读诗,也应从景、情两方面去探寻体味。即透过诗人笔下具体可感的事物,探知诗人的内心和情绪。

[经典试题] 《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分析。(2006年湖北卷)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解题思路] 这是一首通过写景来抒发感情的送别诗。作者选用“绿暗”“红稀”这两个词,意在以暗淡色彩隐衬远行客失意出京,气氛沉郁。而“暮云”中的“楼阁”又映衬着帝京的繁华,自然引起“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惆怅。

[参考答案] 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技巧三:发现作者观点,触摸诗人灵魂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表现为:①理解诗歌语句的意思,根据作品的主要内容,分析作品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总结作品的主旨;②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③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积极意义或局限性。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实际来看,一般涉及①②两个方面的内容,基本不涉及第③方面的内容。

古诗常见的思想感情有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分析、评价的切入点有:

1. 从诗题入手

诗歌的题目往往会标明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解题时可以根据诗题所提供的信息,较为准确地理解诗歌。

[经典试题]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2004年江苏卷)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解题思路] 如果不看诗题,会以为此诗是写将士们勤苦训练,驰骋疆场的雄心壮志。但结合诗歌的题目看,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 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

2. 从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入手

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首诗的形成总是与作者对特定历史事实的感悟有关(不同的是其表现方式的差异),诗中表现了作者对社会、对生活的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的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应尽可能多地联系诗歌创作的特定历史背景,结合诗的内容作细致、全面的分析。古诗鉴赏题中的注解有时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我们要学会关注。

3. 从把握诗歌的情感入手

诗包含着作者的情,或愉悦欢快,或沉痛哀伤,或赞美仰慕,或豪迈闲适,但不管是哪一种情感都隐含着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与观点。因此,读诗要把握诗情,把握了诗情,才能走进诗作者的心灵,才能正确地领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态度观点。

[经典试题]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007年福建卷)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 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解题思路] 结合两个注解阅读本诗,可知该诗抒发了作为绝世孤臣的诗人的亡国破家之痛(从首句“十年无梦得还家”可见出诗人内心的幻灭感,从第三句“天地寂寥山雨歇”可玩味出其隐喻意义:东南各地抗元武装斗争相继告败,复国理想已告破灭)。前两句主要写出了自己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捕而独自隐居深山的孤独,后两句主要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诗人善于借景托物以抒怀言志,从“独立青峰野水涯”与“几生修得到梅花”等句可见出诗人以“青峰”“梅花”自喻,显露了自己卓尔不群、坚贞高洁的人格。

[参考答案] 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

4. 从辨析用典入手

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强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生动性、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诗人往往借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辨析所用典故有助于把握诗作所表达的观点与态度。古典诗词的用典是多样的,有引用点化前人语句的,有引用神话传说的,有引用历史故事的,等等。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就提取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等历史人物及他们的故事,借以曲折地表明了自己对时事的看法,表达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感叹。

5. 从涵咏诗歌的意境入手

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描绘的形象画面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诗歌的主旨通常是借助意境来表达的。因此,体味涵咏诗歌的意境,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经典试题]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2004年福建卷)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解题思路] 题目设置在三、四句,但一定要从全诗中把握作者的感情。在清秋的夜里,“无眠”直到“欲三更”,为什么会“夜久无眠”呢?“无眠”时只有蜡烛相陪,“烛花”剪了一遍又一遍,前两句中已透出“孤寂”的意思。第三句写铺满床的月光着一“凉”字,在写天凉的同时,更渲染了作者此时的孤凉心境。此时抬眼望月,看到的月光却是从“缺处”看到的,明亮、清冷,从缺处漏过来的月光反而更增添了心境的孤寂。把握作者感情之后,需找出使用的修辞,看看通过哪些意象来营造什么样的意境。

[参考答案] “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技巧四:使用专用术语,鉴赏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难以穷尽。概括起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换个角度,有实写虚写、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之说。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照”是静景,“清泉流”是动景,两句动静结合,描画出一幅恬静优美的月夜图。另外还有细描、白描、细节描写等。

抒情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两种。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直接抒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是直接抒情;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是直接抒情。而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却是间接抒情,它同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都是借景抒情。

[经典试题] 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2006年天津卷)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 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解题思路] 全诗意象的对比有:远近对比(“暮雨边城”与眼前“芦笋”)、高低对比(“飞雁”与“暮雨”)、动静对比(“边城景色”与“大漠景色”及“铃声”与“大漠”)、抑扬对比(“暮雨边城”与“芦笋初生”)。全诗的虚实对比有: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铃声实写,驼队虚写;铃声驼队是虚,往昔商队是实。

[参考答案] 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2. 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兴手法,如《孔雀东南飞》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象征手法,如李白《行路难》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托物言志(一般是咏物诗),如后面文所举《小斋即事》诗,借琴的“直”、棋的“方”,来表现作者的“直”“方”之志;托物寓理,如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还有对比、烘托(映衬)、反衬、抑扬、想象、联想、照应、铺垫、借古讽今、情景交融等,不一而足。其作用有: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经典试题] 《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2007年北京卷)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 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úyǐ):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义。③有:得到。④掇(duō):摘取、拾取。⑤捋(luō):成把地握取。⑥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⑦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解题思路] 赋,即铺写叙述客观事物以抒发主观思想感情的创作手法。其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叙事,或写景,或抒情,或对话,或议政,或兼而有之。比,是借助某些客观事物的形象作比喻,以比附主观思想感情的创作手法。兴,是一种借助其它事物开头,通过联想,触景生情,再转到本题的创作手法。此诗直叙其事,通过妇女们的动作写出了采集野菜的过程,描绘了一幅其乐融融的劳动画面。

[参考答案] 赋(以赋为主,兼及起兴)。

3. 谋篇布局的技巧

古代诗歌,尤其是近体的律诗绝句,篇幅虽然短小,但十分讲究谋篇布局。懂得古代诗歌谋篇布局的技巧,也是诗歌鉴赏必备的条件。

[经典试题] 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007年海南、宁夏卷)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 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棋盘。

[解题思路] 答此题,关键是理解诗意,看清诗句间的意义和结构关系。

[参考答案] 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哪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9.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篇九

一、记住“标本”

(一)熟记古代诗歌常见意象 1 自然类意象

 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 思乡的代名词  流水 —— 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 斜阳(夕阳)——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 风、烟 —— 哀怨、惆怅、凄苦、苍凉  浮云 —— 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 霜 —— 孤独凄凉

2植物类意象

 杨柳(垂柳、柳枝、柳)—— 怨别  杨花 —— 漂泊离别之情

 落花(落红、残红)—— 青春易逝、人生无常  菊花 —— 坚贞、高洁  梅花 —— 冰清玉洁

 松 —— 傲霜斗雪 坚贞 高洁  莲 —— 爱情

 梧桐 —— 凄凉悲伤  丁香 —— 愁思

 红豆 —— 指男女爱情的信物  芳草 —— 喻离恨

 芭蕉 —— 孤独忧愁

离情别绪 动物类意象

 杜鹃鸟 —— 哀怨、凄凉或思归  鹧鸪鸟 —— 离愁别绪

 蝉 —— 惜时光

感身世

明心志

 鸿雁 ——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 猿啼 —— 悲伤

 青鸟、鱼、鸳鸯 —— 相思相爱、离愁、孤寂  燕子 —— 爱情的象征  蟋蟀 —— 惆怅 人事类意象  人造物象类

 舟、湖、长亭、灞陵(桥)、镜、灯(烛、蜡、炬) 离情别绪、思乡不远、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

 琴瑟 —— 比喻夫妇感情和谐或兄弟朋友的情谊  羌笛 —— 凄切

——

行为类

 登高、凭栏 —— 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壮志难酬

 吹笛、吹萧、吹笙 —— 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 饮酒 ——豪情、悲愁、苦闷、不得志  折柳 —— 惜别怀远、思乡

 捣衣(捣练)—— 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

(二)语言的个人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孟)郊寒(贾)岛瘦

“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

(三)熟记古诗内容理解“一看到就想到”

1.一看到诗题中有“送”“留”“归”等字眼,就想到可能是表达怀念和依恋之情。2.一看到诗词中有“折柳”字眼,就想到可能表达离愁别绪。诗题中有“归雁”,可能表达思乡和思念亲人之 情。

3.一看到写故国的兴衰,就想到可能是告诫当朝统治者,借古讽今。

4.一看到诗词中出现好梦或优美的风景,就想到可能是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表达对官场和现实的不满。

5.一看到诗词中写花开无人赏,新叶无人瞧,就想到可能是诗人自己得不到重用、怀才不遇。

6.一看到诗中写战事,就想到可能是:①表现报国无门的无奈,②对贪战者的憎恨,③对战乱人民的同情,④歌颂为国捐躯、奋勇杀敌的将士。

7.一看到写乐景就想到表示喜悦,哀景表示悲伤,有乐有哀往往是以乐衬哀。8.一看到诗词中咏怀古迹,就想到可能是:①感叹历史的兴亡,②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③仰慕历史人物,④自叹自己无所作为、不被重用的无奈。9.一看到文人当官就想到总写官场黑暗和社会黑暗。文人未当官,总表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文人被贬,一般都表达热爱山水。

10.一看到诗题中有“旅”字,可能表达诗人因飘泊而孤寂的情感。11.一看到诗中有写响声的,就想到是以声衬静。12.一看到诗人表示年事已高,就想到可能是表达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之情。13.一看到描写山势高峻,就想到可能暗示社会背景恶劣或仕途艰险。14.一看到诗词中涉及到饮酒的内容,就想到可能表达作者喜之极或悲之极或愤之极。

15.一看到诗词中描写月就想到可能表达思念之情。

16.一看到诗词中有登高望远,就想到可能表达:①对古英雄的仰慕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③对历史兴衰的感慨④无法施展报负的无奈⑤忧国忧民情怀。

(四)熟记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抒情方式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 叙事抒情 描写手法

渲染气氛 烘托反衬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铺陈白描 欲扬选抑 运用对比 正面侧面 联想想象 运用象征 修辞方法

夸张 比拟 对比 比喻

双关 借代 对偶 设问 反问 通感比兴

互文 叠词

(五)熟记古代诗歌常见的思想主题 1.思乡

(1)抒发羁旅之愁思,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2)心思家乡,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2.咏人

(1)同情百姓,如李绅的《悯农》。

(2)反映离乱痛苦生活,如杜甫“三吏”“三别”。

(3)思念亲友,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4)依依惜别,情深意长,如柳永的《雨霖铃》。3.慰己

(1)抒发壮志凌云、施展报负的豪情,如杨炯的《从军行》。(2)悲叹年华早逝、壮志难酬,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3)怀才不遇,仕途失意,如白居易的《琵琶行》。(4)告慰生平的喜悦,如杜甫的《客至》。4.怀国

(1)渴望建功立业,如陆游的《书愤》。

(2)表示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3)感叹报国无门,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的《示儿》。5.伤世

(1)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的《扬州慢》。

(2)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甫的《兵车行》。

上一篇:残疾申请书怎么写下一篇:通风工区党支部工作总结及2011年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