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市场与组织

2024-08-01

国际金融市场与组织(8篇)

1.国际金融市场与组织 篇一

传统市场与产业组织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发达的中国传统市场与滞后的产业组织?

中国传统市场的发展水平,相对于西欧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点几乎得到了公认。按照一般的逻辑而言,产业组织应该较早地发展起来。市场的功能不仅能有效地配置资源,还能寻求有效率的专业化水平和分工水平,发现有效率的制度安排。市场的发展促进产业组织的产生,大体经过如下进程:

市场扩大促进效益提高――促进分工与专业化――交易费用上升――经济组织出现

交易费用的上升,是由分工与专业化发展的结果,而新的经济组织(包括企业组织)的产生则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

中国的产业组织在传统时代成长滞缓,一直困挠学界的“资本主义萌芽”,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的企业组织始终停留于萌芽阶段,迟迟不能破土而出。同时,中国的行会组织也一直是弱化的,尤其是手工业行会。这其中必然存在一种制度性的障碍。因为,按照制度经济学的看法,“如果企业不存在,那么就会有一种更强大的趋势使市场在组织上膨胀,并且使更多的交换活动归于其中。”(霍奇逊,1993:216)

是哪些什么环节存在障碍?为什么发达的中国传统市场不能催生出企业等相关经济组织?当然原因是复杂错综的,涉及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由于市场与产业组织的高度关联性,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其他因素则不拟展开。

二、市场与产业组织的产生:制度经济学的观点

企业组织只能在市场中产生,但是否市场发展必然产生企业,市场越发展企业越能从中产生?

科斯(1994)认为,分工经济并非企业经济存在的充分条件;只有当企业制度能节省交易费用时,它才能替代市场。这一观点由张五常等人进一步发展。企业就是用劳动市场替代产品市场。诺思(1994:230-231)说,既然科层组织的纵向一体化意味着要以要素市场替代产品市场,那么,一个关键的决定性因素将是组织要素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费用。

钱德勒(1977:7;11)认为,过去通过市场配置的资源与产品可由企业来实现。“通过将生产单位与采购、分配单位几方面的行政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可以减少获取市场和货源信息所需的费用。更重要的是,众多单位的一体化,允许货物从一个单位向另一个单位的流动,能够通过行政管理进行协调而达成。”此外,行政协调所导致的节约,比起较低的信息与交易费用所引起的节约,更为巨大。“当管理体系能够比市场机制更加有效地操纵和协调许多业务单位的活动时,这种机构(即近代企业)就应运而生了。”

杨小凯(:222)的数理推论表明,如果存在分工经济而又没有交易费用,则分工可以通过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市场来组织,并不需要企业制度。但是,如果存在分工经济,又有交易费用,则自由市场便能在其间寻求最有效率的交易组织结构。最终产品生产与中间产品生产间的分工经济是企业经济存在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如果分工经济超过交易费用,而且中间产品交易中的交易效率,比用于生产中间产品的劳动的交易中的交易效率低,则存在企业经济。杨小凯(1999:411-412)还认为,“企业产生的必要且充分的条件是:最终产品生产和中间产品生产的分工,以及交换某种中间产品的交易效率低于受雇生产该中间产品的劳动交易。当企业因分工而产生时,能避免对交易效率最低的活动直接定价的剩余权结构将在市场上占有优势。”这里,劳动与相关生产品在交易效率上的判别对企业的产生是必要的。

三、中国传统市场中的产业组织:制度性障碍?

无论企业组织,还是行会组织,都是与市场紧密相关的。它们都不能得到发展,是否意味着市场制度本身对它们的制约?按照制度主义者的观点,企业组织、行会组织,都属于非市场交换,它能降低相关领域的交易成本,并超过市场制度所带来的收益。而企业、行会的弱化,主要原因可能就是它们不能由超过市场本身完成交易所带来的效益,交易成本更高,因而长期受到抑制。企业组织生产出来的产品,如果因为组织本身具有较高的成本,那么其产品的成本也就会高。

企业组织的交易成本,也就是资本组织劳动力进行生产的成本,可能高于通过市场体系获得商品的成本。也就是说,市场的发育阻碍了企业组织的萌生。这种观点看似是矛盾的,实则是可以合乎逻辑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制度中,是可能成立的。已有一些实证研究的成果可以作为分析的基础。

伊懋可(Elvin,1973)分析明清中国棉纺织业缺乏技术进步的三大原因,其中之一是,中国商业发达,市场机制比较完善,棉布商人无需直接卷入生产就可以顺利得到大量棉布,因此,把资本作为流动资本来使用,比起投放生产更为有利,因而商业资本很少转化为工业资本。

罗友枝(E.S.Rawski,1990)考察了19世纪晚期中国糖、茶、丝的出口,认为它们“未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国际竞争,根源于中国市场结构,确切地说,根源于市场的过度竞争。”“竞争市场,本应是传统经济渡过危机、对市场变化做出敏捷反应的有效机制,在中国却成为影响工业化、生产管理与大规模企业等发展进程的因素。”

弗兰克()分析中国衰落的原因时说,恰恰是中国过于繁荣,人口持续增长,导致了“高水平平衡陷阱”,人口增加,资源减少,人力资本便宜,工商业不再有技术创新的冲动,最终使中国失去了转化的契机。

关于市场与产业组织的关系,迄今为止以吴承明先生(1985:27)的一段论述是最为深入而具体,同时也是最引人思索的。在谈到明清工场手工业时,他指出,工场手工业的劳动分工,明清时期不能和欧洲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情形相比。这其中有一种情况是,由于场外分工发达,场内分工反而简化。如景德镇和广东石湾的陶瓷业,即因过份专业化,窑、作、行、店林立,互为分工协作关系,其工场手工业的规模反而十分可怜。清代苏州的丝织业,也因一些工种独立成行,由织户临时雇请,原来工场手工业的迹象反而消失。吴老揭示的这一有趣现象耐人寻思。

四、传统市场的结构特征与交易效率:中国与西欧的差异

中国传统市场形成了等级体系,这是基于个体小生产者市场主体行为特征的市场结构,也与行政等级体系相辅相成。细密的网络,将分散的细小的个体小生产者卷入市场体系之中,并通过有效的价格传递,组织各地的商品集中与分销。在这种市场体系中的商品,由于小农与小生产者的低生产成本,以及市场体系本身有效地传递价格信号、运输成本的低廉,商品总的成本较低。

中国传统市场的效率,从纸币的行用可以得到反映。贱金属货币在中国的长期流通,是因为大量的城乡小生产者活跃于市场,分散的、细碎的交易主导着市场。(龙登高,1996)但市场的扩展,又受到贱金属货币的制约,因此创造出纸币来适应之。北宋四川的富户、南宋徽州商人都曾联合发行交子。令人不解的是,金银等贵金属却仍然没有在货币体系中成长起来,即使到了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币,黄金在货币体系中的作用仍很有限。人们不使用贵金属货币,而别出心裁地发明纸币,可以说是通过制度创新来适应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并使之富有效率。

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内,农民的生产与生活依赖于农奴主,农奴的谷物得堆放在领主的磨坊里;在法国,庄园的烘炉和榨汁机都是领主的专利品。农奴可以被推举为采邑的管事或担任管理庄园乡村经济的庄头。4-6头牛的一组犁在当时任何一户家庭都是大得供不起的一项实物资本投资。即使在市场交易上也是如此,周市就是由领主组织的庄园内部的交易。每年一个月的大型市集有利于远距离贸易,但与一般农户的联系有限。

在新兴工商业阶层中,则有严密的行会行使相似的职能,组织工商业者进行生产与交换,通过非市场化手段降低了交易成本。专业化逐渐硬化为职业行会。 行会会员所能做的工作越是有限和专门,它出售其商品的市场区域范围便越大。高度专业化的行会,如佛莱芒的纺织,各道工序加以细分,并成为各自独立的行业。这一广泛的分工如此有效,以致佛莱芒的织物充斥各地,将整个欧洲的价格压下。庄园、行会,为后来的企业组织提供了制度惯例。

庄园的作用、行会的作用,在中国都由市场来执行了。例如,它们集中众多商品的职能,由市场等级体系逐级集散商品来完成,它们规定价格与传递信号的职能,在中国也由市场等级网络来完成了。中国的行会,没有渗透到生产环节与销售环节,只是协调行业成员与政府的关系,也协调成员之间的关系。

杨小凯(1999)通过数理分析得出命题如下:若系统中的基本元素数目并非微不足道,则层系更有效率。最优层系的相对效率随基本元素的增加而提高。如果层次数很大,则人们可以通过附近的小城镇与邻人交易,通过大城市和其他中等城市与较远的生产――消费者交易。这就是说,层次数大能减小贸易伙伴的平均距离。如果生产中的分工足够发达和/或城市规模经济及交易效率足够低,则一个城市系统是多中心层系。否则,它就是单中心层系。具体的分析有待实证,但大致可以说,西欧中世纪是多中心层系,而中国传统市场是单中心层系,那么,二者在分工的水平、城市规模经济及交易效率方面是各有特色的。

西欧的市场结构,与传统中国有较大差异。(龙登高:1992)这种差异似乎可验证上引杨小凯(1999)的命题。西欧没有形成传统中国的市场等级体系,可以说是“多中心层系”。与中国相比,其市场网络没有那么细密,个体农户与市场的联系没有那么密切,城市经济规模似乎也要略逊一筹,交易效率整体而言也要低一些。但与市场相关联的生产中的分工却要发达一些。通过各地每年一个月的市集,各庄园之间,以行会来组织的工商业城市之间,大规模的商品流通引人注目。

五、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或谓中国缺乏强劲的技术革新来带动制度创新,尤其是没有出现工业革命,这里的关键问题其实应该是,技术创新是怎样产生的。诺思(1994)在谈到工业革命时认为,一系列制度方面的变化为工业革命铺平了道路:市场规模的扩大引起了专业化和劳动分工,进而引起了交易费用的增加;交易费用的增加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也说明原有的经济组织出现了不适应性,迫使经济组织发生变更。保尔芒图(1983:387)也指出,产业革命的特点就是资本的集中和大企业的形成。资本集中在某种程度上是先于技术发明的,近代大工业只不过加速并完成了一个早已开始了的演变布局。诺思(1999)的中心论点是: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可见,制度变迁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各国的工业革命,几乎都是发生于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之后。此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和存在于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之上,并长达200多年。

单纯的技术发明不一定能带来技术革命,它需要特定的外部条件与之配合;它更不一定能推动制度创新,而往往是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铺路。甚至技术发明并不一定会受到欢迎。英国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肇始于飞梭,但其发明者约翰凯的命运很悲惨,织工们控诉他想剥夺织工们的生计,制造商们拒绝他所要求的使用费用而起诉他,他只得四处逃难,到法国去了。飞梭及其发明者的命运,相对于中国一些发明来说要幸运得多。清初戴梓发明的火器“连珠铳”,一次可填发28发子弹,又造出蟠肠枪和威远将军炮,但以“骑射乃满洲根本”的清王朝,忌惮削弱八旗军的传统与优势,不予采用,还将他发配充军。这是技术发明受到制度制约而窒息的典型事例。

一个行业及相关行业中的各个工序,在长期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互动的整体节奏,某一技术的改进会打破共同的节奏;或者相反,某一技术改进不能为这一共同节奏所容纳,最终只能自动退出。18世纪英国阿克莱发明的水力纺纱机,成功地加快了纺与织的产业节奏。但14世纪出现的类似发明水转大纺车在元代中国却昙花一现(李伯重,1987),未能打破当时麻纺织业及后来棉纺织业的生产节奏,相反自身消失了。元代出现的三锭纺车,至明清也未能取代单锭纺车。“纺”这一环节的技术革新,在中国不止一次夭折了,它不仅未能带动“织”环节的相应改进,反而不能不回复原有的纺与织的节奏。可见,技术的使用、推广,是由市场与社会的需求来决定的,如果缺乏这种需求,或者说需求微弱,它将难以推广和普及,并在普及过程中不断完善。英国棉纺织业则从“纺”的技术创新开始,成功地带动了整个纺织业的技术革命。

英国棉纺业直到17世纪才自印度传入,毛织业这一传统工业则历史悠久得多。但工业革命发生在棉纺织业。保尔芒图(1983)分析道,一个没有传统的新工业,未被墨守陈规的传统所束缚,它处在那些阻止或延缓技术进步的法规之外,它好象是一种对发明和各种创举开放的试验场地。毛纺织业则太保守了,受到特权的保护,所以不能通过技术革新来自行完成自己的变革。英国毛纺织业技术创新的迟滞,正是形成了制度经济学所说的路径依赖,导致创新受阻。

正如英国的毛纺织业,明清中国的棉纺织业从生产到市场都已形成成熟的体系。在这个传统产业中,某一环节的技术发明,因为它的使用会引起整个产业体系其他环节的`相应变化,也就是说必须改变整个产业系统才能使技术发明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已经形成路径依赖的传统产业来说,这种发明是力所不及的。因此某种技术革新不仅未能带整个产业体系的变化,相反自身要受到这个产业体系的制约。

六、交易费用与产业组织

假如一个资本所有者要创办一个企业,他将必须支付如下费用:1)土地成本,2)劳动力成本,3)组织管理费用等等。

西欧一些企业,或专业化生产的规模经济体,是由庄园演进而来。在西欧的庄园中,土地是不进入市场的,而劳动力依附于庄园主,因此1)、2)两方面的交易费用不会提高。至于3),西欧的市场体系,主要通过市集来组织商品流通,它适合于大额商品的流通。规模经济所产生的规模效应,在这种市场体系中具有优势。因此,领主组织园内的劳动力从事专业化商品生产,此时在内生交易费用方面并没有太多的改变。而中国的地主,要把分散的个体的农民组织起来生产,要在高地租的土地上建立大型工场,内生交易成本要大得多。

产业组织的产生,还是商人资本渗入生产领域的结果。商人资本渗入生产领域并转化为产业资本,大体经历如下过程:

商人资本――包买商品――提供原料――提供工具――开设生产场所――完全雇佣

商人资本所关心的是买卖的差价及由此带来的商业利润。正是为了增加买卖差价,为了占有市场卖出高价,他们才包买小生产者的产品,为了在买进价格上实现节省,他们才掌握原料,继而掌握设备,乃至工业厂房。通过资本对产业的组织与管理,他们试图降低市场与分工的扩大所引起的交易费用的上升,也就是说,通过对市场的替代,来减少交易费用。

在中国传统社会,土地市场活跃,地价高昂,建造厂房所耗1)土地成本高。劳动力在家庭中使用是不计成本的,但当他为人雇佣时,就不同了,起码得支付能够维持生活的工资。劳动力市场广泛存在,但这种劳动力,往往是季节性劳动力或者是具有一定生产工具的劳动力,转化为自由雇佣劳动力难度大一些。中国的个体小农家庭经济具有很强的韧性,个体家庭经济很容易复原,劳动力一旦具备一定的条件,就可以租佃土地恢复个体农耕生产。而西欧的农奴,因为在生产上依赖于庄园主,一旦从庄园中分溢出来,很难进行个体生产,常常被迫进入工商业。因此2)企业来组织劳动

力成本不低。至于3)组织管理费用,也就是规模经济所产生的单位产品成本减少,由于市场体系适合于个体小生产者,在原料购买与产品销售等方面,产业组织较之小生产者,将难以形成比较优势。

产业组织,因为购买土地、劳动力等方面的交易费用,自身管理的交易费用,不能抵偿市场的交易费用,产业组织难以替代市场。另一方面,交易费用的增加,分摊到众多的个体小生产者身上而得到减小。随着市场的扩大,信息在日益众多的人中间传播,平均每个商人的交易成本也下降了,信息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也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下降。

在手工时代,中国的个体家庭工业,在细密的市场体系下,如鱼得水,能比较便利地得到原料供应与市场销售。其比较优势又得以发挥,以其低成本而优于企业。而企业组织因其内生的交易费用而使成本上升。――当商人能够便捷地从市场中获得低廉的商品供给时,他的资本何必投入高成本的企业自己来组织生产呢?因此,商人地主所获得的资本往往不是流向生产领域,除了流向流通领域外,还竞相流向土地市场,以稳定的地租来替代高风险的商业利润。

在西欧,无论是领主组织庄园内的资源,包括土地与劳动力等,来建立产业组织,还是商人资本通过控制生产过程而转化为产业资本,都以替代市场来降低交易费用。在传统中国,资本控制生产形成的产业组织,由于较高的内生交易费用而举步维艰,适合于市场体系的个体小生产者则具有比较优势;替代市场的产业组织,并不能降低交易费用,甚至还不如直接取之于市场来得便利。

参考文献

保尔芒图,1983,十八世纪产业革命,商务印书馆中译本。

罗友枝(E.S.Rawski), 1990, Competitive Markets as an Obstacls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s Market Economy in Transition, Edited by Yung-san Lee and Ts’ui-jung Liu, Academic Sinica.

弗兰克,2000,白银资本――重新审视东方,中央编译出版社中译本。

霍奇逊,1993,现代制度主义经济学宣言,北京大学出版社中译本。

科斯,1994,企业的性质,载《论生产的制度结构》,上海三联书店中译本。

李伯重,水转大纺车及其历史命运,载《平准学刊》第三辑上册,中国商业出版社。

龙登高a,1992,封建市场比较研究:宋代中国与西欧中古盛期,载《纪念李埏教授从事学术活动五十周年史学论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

b,1996,个体小与传统市场,《中国经济史研究》第2期

诺思a,1994,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中译本。

b,1999,西方世界的兴起,华夏出版社中译本。

钱德勒,1987,看得见的手,商务印书馆中译本。

吴承明,1985,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人民出版社。

杨小凯 黄有光,1999,专业化与经济组织,经济科学出版社中译本。

伊懋可(Mark Elvin),1973,Th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张五常,1996, 企业的契约性质,载《企业制度与市场组织》,上海三联书店中译本。

2.国际金融市场与组织 篇二

目前我国农村银行类金融机构主要有4个种类、6种机构, 分别是商业银行中的农业银行, 政策性银行中的农业发展银行,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 以及邮政储蓄机构。这几类机构的基本状况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机构网点布局看, 这几类机构共有124 255个网点, 其中104 671个分布在县 (市) 及以下地区, 占网点总数的84.2%, 其分布特点是:农业银行的机构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县 (市) 一级和部分乡镇;农业发展银行的机构主要分布在省、地 (市) 和部分粮食主产区的县 (市) ;邮政储蓄机构分布在全国各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几乎全部在县 (市) 及以下。

从资产负债看, 2005年末, 4类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108 271亿元, 占金融机构资产总额374 697亿元的28.8%;负债总额105 523亿元, 占金融机构负债总额358 070亿元的29.4%。其中, 4类机构存款总额87 363亿元, 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300 209亿元的29%;贷款总额58 004亿元, 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额206 839亿元的28%。

从信贷支农情况看, 2005年末, 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涉农贷款 (包括农村信用社各类贷款、农业发展银行收购贷款和农业银行用于农村龙头企业、扶贫、乡镇企业、电网改造、基础设施贷款等) 余额达到40 000亿元, 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总额207 000亿元的19%, 比“十五”初期增加16 000亿元, 平均每年增长11.7%, 但大大低于全国的总体增长水平 (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比“十五”初期增加115 000亿元, 年均增长24%) 。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城乡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平衡, 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巨大潜力。

在上述支农贷款中,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挥着十分重大的作用。截至2005年末,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投放农村的贷款总量首次突破2万亿元, 用于支持农业的贷款总量首次突破10 000亿元, 直接到户的贷款 (农户贷款) 比重达到80%。农业贷款比改革前的2002年末增长80.5%, 增速高于同期各项贷款余额平均增速22.6个百分点。特别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2个金融产品的广泛推广, 缓解了农户贷款难的现象, 2005年共有0.7亿户农户获得了贷款支持, 占全国2.2亿农户的31%, 占有贷款需求且符合贷款条件农户数 (1.2亿) 的近60%, 受惠农民2亿多。到2009年一季度末,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到23895亿元, 其中, 农业贷款余额达到11 668亿元, 农户贷款余额达到8 998亿元。

农民互助合作金融的发展, 是建立农村金融市场的基础。它能够使国家金融政策和农民相结合, 在国家农业金融政策的支持下, 农民互助合作金融带动合作经济发展, 为农村商业金融规模经营准备了市场条件, 从而形成了农民互助合作金融与农村商业金融的竞争。通过竞争使农村信用社转变机制, 增强活力, 提高服务效率, 打破了长期垄断利益, 也使国家摆脱长期承担其组织活力不强带来的经营后果和风险。发展农民互助合作金融, 可有效地将从事不同生产主体的农民联合在一起, 发挥资金余缺相互调节作用, 成为经济发展的蓄水池, 建立起城市资金回流农村的机制。农民互助合作金融组织, 一头联结农户, 一头联结国家金融政策, 通过它的纽带作用, 使农村经营体制和农村金融体制相结合, 真正建立起以农民为主体的相互支持的农村经济组织体系和制度。然而, 由于体制、机制、政策等多方面原因, 目前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还普遍存在资产质量差、财务包袱重、风险补偿能力低、法人治理不完善、案件高发等问题, 制约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服务“三农”作用的充分发挥。

2 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主要问题

2.1 中央没有明确农民互助合作金融组织

虽然中央政策很明确, 支持农民按照自愿和民主的原则, 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也鼓励有益服务农民需求的农村金融组织创新。但都没有明确农民互助合作金融组织, 使很多人对这一组织形式产生多虑, 担心监管当局把其认为非法金融组织, 而不敢进入。

2.2 缺乏政策支持

农民互助合作金融组织, 还没有可注册登记的地方, 不能以合法的组织体出现, 无法争取政策支持和社会支持。

2.3 农民持消极态度

地方某权利部门认为, 农民互助合作金融组织将发展成为“第二农村信用社”, 对现在的农村信用社构成竞争冲击, 持一种消极态度。

3 竞争性的、多样化的金融市场体系

3.1 建立农民互助合作金融组织为主体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在建立以各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为主, 其他金融组织辅助配合的多元化、竞争性的农村贷款类金融组织体系中, 尤其要建立农民互助合作金融。它的发展, 需要国家政策金融的引导和支持, 而国家政策金融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 离不开农民互助合作金融这个基础和组织条件。农民在参与互助的过程中, 普遍缺少资金, 表现整体资金需求缺口较大, 必须通过国家一定资金的扶持, 来满足农民对资金的需求, 从而引导更多的农民参加到互助合作金融上来。

另一方面, 农民在参与互助过程中, 由于受开办成本制约, 造成入股社员不能分到经营后的较好红利, 而使互助合作金融资金来源受到制约。如果建立了国家政策金融扶持农民合作金融组织机制, 那么农民互助合作金融就解决了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 而会很快发展壮大起来。举个例子说明这个问题。梨树县闫家村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现有社员42户, 股金32 100元, 通过互助帮助部分社员解决了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但更多的社员需求还是不能够满足的, 影响了其他农户参与互助, 另一方面, 由于受开办成本制约, 入股社员并不能分到红利, 也制约了新增股金。如果国家政策给予支持的话, 比如 (试点) 农业政策银行或财政提供100万元 (可分批执行) , 按照农户5 000元小额信贷需求, 就会带动200农户参与互助, 根据合作社互助办法, 互助金额最高不超过农户股金的6倍, 那么每户需要入股1 000元左右, 通过国家支持可使农户资金互助聚集20万元, 这20万元又可带动农户40户。国家这100万元扶持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8万~10万元, 就使合作社成本和费用有了来源, 农户和其他社会成员入股就可不至因合作社运营成本而不能分配红利, 农民的股金经过互助经营后收入较好红利时, 社会的其他成员就会看好农民互助合作金融组织, 从而愿意参加互助。有需求资金的参加可得到有效需求, 有余钱的通过互助在资金相对安全的情况下, 能够得到更多红利, 这时城里的储蓄资金就会下乡, 真正的城市资金才能回流农村。同样, 农村政策金融如果不和农民互助合作金融相结合, 就很难带动农民合作经济的发展, 而没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金融政策面对分散的农户就无法将国家支持农民的政策落到实处, 因为没有主体来落实。农业金融政策如果通过政府部门或其他 (非农民组织) 组织来传导的话, 大部分的政策支持就会被挪用、截留, 农民不会普遍受益, 严重的是这种扶持会被强势者所占有, 他们会假借农民的名义跑关系、上项目, 而一旦项目跑下来了, 农民就被强势者 (集团) 边缘化, 不会得到好处。当前公司+农户, 富了公司穷了农户就是证明。国家政策金融不和农民互助合作金融相结合, 就不会建立起合作金融和商业金融竞争性市场主体, 商业金融就会离农而去, 农村金融体系就无法建立起来, 农村经济也会随金融体系的崩溃而崩溃。

3.2 对发展农民互助合作金融组织的建议

建立健全为“三农”服务的担保机构。由政府协调组织, 设立由财政、农户共同出资的担保基金, 鼓励民营资本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建立专业性贷款担保中介机构, 并引导发展农村互助担保组织。国家应明确农民互助合作金融组织登记部门和发起最低条件, 制定相应规范指导原则, 建立扶持机制, 提供培训和交流平台。国家可委托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按照农民互助合作金融组织资本金6倍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国家和农民相结合的发展制度, 国家支持农民发展的金融政策才能通过农民自已很好的落实下去。发展农民互助合作金融组织, 可分2步走。

一是建立农民内部合作组织信用体制, 主要是通过股金和内部社员存款, 来调节资金余缺, 满足资金需求。国家可通过财政或农业发展银行支持一定额度的资金, 一方面满足农民缺口资金需求, 另一方面增加抗风险能力和解决最初组织成本, 使合作组织能够通过这些资金发挥再聚资本功能, 帮助农民把互助合作金融组织发展起来。二是当农民互助合作金融内部信用体制建立比较规范和资本金达到一定规模时, 发放金融市场准入许可。

由于金融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 必须建立相应的退出市场机制, 真正建立起经营亏损由出资人承担责任的机制, 而不是国家信用承担。建立农业保险机构, 建立以农业保险为主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专门机构, 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办涉农保险, 引导建立互助保险组织, 尝试建立政府补贴、农户自缴、保险公司承担保费的“三三制”农业保险模式。建立农民互助合作金融试验区, 启动试点。如何发展农民互助合作金融, 对我们是崭新的课题。发展互助合作金融需要哪些政策支持, 农民对互助合作金融有哪些愿望和要求, 在发展过程中经常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需要什么样的制度和政策加以解决, 如何建立既有效支持农民互助合作金融发展机制, 又能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这些都需要实践层次上来回答, 绝不能因为害怕金融风险而退缩不前。通过什么样的组织示范可带动更加安全的金融组织发展, 这些都需要我们来做, 用实践办法来观察。事实上, 现在的农村信用社金融体系并不安全, 其经营的风险都要由国家承担。国家花钱买机制后, 并不能解决其风险由出资人承担, 还是要由国家承担的。因此, 发展农民互助合作金融, 将彻底通过竞争使农村信用社才能有危机意识, 才不至低效服务。

3.3 明确各类金融机构对农村的服务职能

3.3.1 政策性金融机构应主要承担政策性农村金融服务职能

向社会效益好但经济效益较差、商业性金融不愿介入的长期项目或农产品一体化经营项目提供资金。即将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 由于其缺乏贷款管理方面的人才储备和经验、技术, 建议暂定位于向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机构提供资金, 待其内部组织机构进一步健全, 在人员、设备、技术等方面具备办理贷款业务的条件后, 再逐步开展贷款类业务。对保险业务, 要创新险种, 开办适合农民需求的农业保险、牲畜保险、短期健康险、大病医疗险等险种, 不断完善金融机构对“三农”的服务方式。

第一, 要明确金融机构对“三农”贷款的原则。一是贷款额要满足农户和企业实际贷款需要;二是贷款投向要多元化。金融机构要适应农村经济多元化、多层次发展的需要, 满足非公有制、混合所有制等不同经营主体和农民生产、经营、生活等不同方面的资金需求;三是贷款期限要合理。把现在普遍采用的“春放秋收”模式改为“常放常收”模式, 对那些生长周期长、投资大、回报慢的贷款应开办中、长期贷款;四是实行差别贷款利率政策。贷款利率要按支持行业不同划分档次, 如用于种粮、种棉等种植业的贷款利率适当降低, 鼓励农民种粮。

第二, 要规定金融机构对“三农”贷款的具体方式。要求金融机构应当改善服务, 简化贷款及担保的手续, 扩大抵押品的范围、类型, 除接受有担保机构担保的贷款申请外, 还应接受农民以自有财产作抵押的贷款申请, 接受农民联保贷款申请, 提高农户小额贷款限额, 小额贷款的发放应遵循快速、便捷等原则, 对信用度高的农户应提供更加优惠的贷款利率和更加便捷的贷款手续。金融机构还可以对资本结构合理、治理结构健全、经营稳健、信用评级较高的非公有制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和信用度高、经考察具备偿还能力的农户发放信用贷款。

3.3.2 强化对金融机构支持“三农”情况的监督和考核

中央银行在办理再贷款业务时, 要考核金融机构“三农”贷款比例及成效。银行业监管机构应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 推行经营目标责任监管制度, 定期考核金融机构满足当地合理资金需求的状况:一是定期将各金融机构满足其所在地区信贷需求的记录公布于众;二是在受理农村金融机构向存款保险公司的存款保险申请、迁移或建立分支机构等申请时, 都要首先考核该机构服务“三农”的情况, 然后才决定批准与否。保险监管机构要根据农村保险的特点, 做好产品备案、机构审批和营销员资格管理等监管工作, 鼓励保险创新, 促进农村保险业发展。

3.如何与国际组织共舞 篇三

2012年,中国向UNESCO缴纳的会费从3.2%升至5.15%,成为第六大缴纳国。而就在此前一年,美国政府宣布,作为对UNESCO投票接纳巴勒斯坦为正式成员国的回应,中止向该组织缴纳6000万美元会费。

不过,如果仅从排位第六的会费来衡量,恐怕还无法准确定位中国在UNESCO的位置。

“今非昔比”的中国,是否已经准备好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现在我们的经济实力强大了,但是,要在UNESCO发挥更大作用,还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是国际规则和制度的挑战,另一方面是对原有思维方式的挑战。”一位长期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活动的中国专家说。

中非信托基金的源起

2012年11月23日,就在美国政府宣布中止向UNESCO缴纳会费后不到一个月,博科娃与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一同出现在巴黎,启动了“中国—教科文组织援非信托基金”。

这是中国的一次全新尝试。该基金计划在4年间对8个非洲国家提供教育援助,旨在加强教师培训,以弥补教育质量差距。首批3个受援国家为科特迪瓦、埃塞俄比亚和纳米比亚。

这一项目的源起,得益于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持续推动。

2011年8月,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深圳举办。8月11日,开幕式前一天,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了来出席运动会开幕式的博科娃。

博科娃提议:一直以来,中国给予非洲很多双边援助,为什么不更多借助UNESCO这样的多边舞台?

中国对于博科娃的提议回应积极。3个月后,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访问非洲,对这一800萬美元的项目着力推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唐虔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双边行为容易给人“抢资源”的印象,而且你所做的援助其他人也不知道。通过多边渠道,可以避免这些问题。

“和世界银行等其他国际组织不同,UNESCO并不强推自己的计划,更多依靠软性力量。因此,通过这样平台容易获得好的声誉。”唐虔说,“做教育项目不是着眼于一时,而是要从长远培养非洲对中国的感情。”

日本人在这方面起步较早。二战后,为了修复国际形象,日本大规模启动对外援助。而利用UNESCO的项目做对外援助,已有20年历史。比如,日本在阿富汗启动了大规模的扫盲项目,包括给阿富汗警察扫盲。

除了日本,韩国近年来在这方面也有所行动,他们的目光也对准了非洲。

唐虔建议,像援非信托基金这样的项目,还可以扩展到中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例如尼泊尔、不丹等地,中国也可以把钱交给UNESCO,由他们来做项目。”

技术里有政治

在信托基金的项目运营中,中国和UNESCO各有权责。

针对中国提供的每年200万美元基金,UNESCO要提供给中国一份总体设计。UNESCO的重点是撒哈拉以南非洲,而非洲的主要问题是师资太差,因此就要针对这一主题进行方案设计,比如师范院校的能力建设、课程改革等。然后,方案将由中国政府审核。而在整体设计方案之外,具体到每个接受援助的国家还要做项目设计,并进行严格的评审。评审通过,才能申请拨款。

孟鸿伟是目前唯一参加过UNESCO项目评审的中国专家。今年六七月,“中国—教科文组织援非信托基金”第一阶段三国的项目评审中,他和另一位英国专家,经过UNESCO的筛选,签订合同,以国际咨询专家的身份,评审纳米比亚和埃塞俄比亚的计划,并提出意见建议。

在项目启动后,中国还要有人员借调到UNESCO,其职责主要是监督基金的使用,防止浪费。“国际组织也是官僚机构,也会浪费。更重要的是,借调人员能够观察项目的运作。中国以前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这样一来可以从头到尾都观察到。”唐虔说。

近年来,尽管中国人在UNESCO的高层官员选任中表现突出,但是像孟鸿伟这样的技术专家却少之又少。这是中国深入参与UNESCO的一块短板:“中国花了钱,但是自己的人参与不进来。为什么?不是人家不用,UNESCO是按照自己的标准选人,我们的人达不到要求。”

“UNESCO和外交部门、甚至和其他国际组织都不一样,这个组织的工作内容包罗万象,工作人员除了精通外语,还要有专业知识。”谢平说。

“国际组织的项目运行,在技术中有政治,技术专家的作用正在这里。技术做得好,对国家形象和外交都有利。现在,我们有干部的后备队,但是没有技术人才的后备队。”孟鸿伟告诉本刊记者。

他曾长期担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质量测评监控研究中心副主任、主任。说起UNESCO的选人标准,他认为,关键在于丰富的国际交流经验。

如今已过退休年龄的孟鸿伟,有着十分国际化的履历。从1983年开始,他就参加国际教育成就评价会的交流,这为他日后走向国际化提供了环境和人脉。

仅在1995年8月到1999年间,他曾当选亚太地区教育评价协会第一届执行主席;曾应UNESCO总部统计处邀请,担任“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专家组四成员之一;曾当选为UNESCO统计所第一届董事会董事。

要有顶层设计

而目前的国内环境,对培养中国自己的国际专家并不算有利。

按照估计标准,作为UNESCO的咨询专家,孟鸿伟一天的最高报酬为300美元。“现在在国内随便一场讲座,几个小时就是几千元,谁还愿意出国做评审?”

孟鸿伟认为,这个现象背后,反映着国内深刻的价值取向问题。

这获得另一位与UNESCO有20年工作关系的专家的认同。在谈及中国的人才匮乏时,他提起1994年的一次日本之行。

nlc202309010430

“当时我第一次去日本,到筑波大学开会。我问那里的学生毕业后想干什么,他们很多人说要到国际组织去。我问为什么?他们说,去了之后视野就完全不同了。日本鼓励本国人到国际组织任职,只要能在国际组织获得职位,所有的费用由国家出。他们认为一年送出去100个人,只要能留下1个就是胜利。现在我们整天在谈话语权,如果连人都没有,还谈什么话语权?”这位专家说。

“相比当时,今天我们会说外语的人多了,但是人才培养目标没变,培养机制和国际组织的要求并不相符。我们的大学毕业生都想进机关当公务员,有几个想去国际组织的?”他说。

这位专家说:“如果没有顶层设计,不是国家行为,最终很难实现国家意志。”

他建议,对于培养国际组织人才,不能任其自由生长,国家需要有宏观的政策设计,要建立技术人才的后备队。“除了利用现有的平台,还要有意识地选拔搜索这样的人才,这才能实现国家战略。”

接受本刊采访的多位专家建议,应针对国际组织,建立技术型人才储备,可以向海归、海外志愿者中寻求有国际组织经验的人。同时,应设立专门的培训课程,邀请熟知国际组织规则的人来授课,并大量派遣到国际组织的实习生。

“要建立人才培养体系,而非找一些人做预备队。”上述接受本刊采访的专家建议,不光是UNESCO,要想在国际组织中拥有更多话语权,应该搭建人才培养体系,提出目标,制定时间表,由此形成完整的导向。

如何克服“水土不服”

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为例,该中心一直是中国与UNESCO合作的典范之一。但是,这一国际化的机构存在诸多“水土不服”的症状。

2008年,中心由保定迁址北京,在北京师范大学挂牌成立。

“将中心迁至北师大的初衷是好的,是希望依托北师大的资源。但是,中心的研究内容与大学的科研并无交集,时间一长,学校的热度就可能下降。而且,中心的工作性质与学校完全不搭界,即便是北师大这样的高校,对国际组织的了解也不太多。”中心的一位研究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国际组织在中国的生长,如今还遇到一些管理体制上不同的矛盾。

由于中心的财务要经过北师大,导致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是,外国学者来中心参加活动的票据都无法报销。“师大的财务机制是按照大学的制度设计的,而这与国际组织的需求不同。”

目前,类似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的研究机构,UNESCO在中国已设立了8个。其中教育领域1个,文化领域2个,科学领域5个。

“这些研究中心面临同样的问题:机构主管人员都是司局级干部。按照我国目前的干部管理规定,司局级干部原则上一年只能出国一次。UNESCO的国际会议多,总不出现怎么行?”上述研究人员说。

“这些事过去没人研究,现在国家战略有调整,对于国际组织和中国政府合办的研究机构,应该有一个通盘的考虑。”这位研究员说。

同时,他也认为,目前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客观合理性:“总的来说,这些组织还是超越发展阶段的存在。它们短期内成效有限,其作用是长线的。长远来看,它们能够展现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能够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从“天下”体系转向现代国际社会

多边外交在中国外交布局中的地位显得越发重要,但实际上这方面的工作与双边外交相比,仍有提升水平的必要。在谢平看来,缺乏在多边舞台上回旋自如的人才,是影响水平提升的一个原因。

而人才的缺乏,又与思维习惯和思想观念有关。

“多边机构要多角度考虑问题,要大家都感觉到友好,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不是花钱能解决的,要有智慧有思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副主任王力说。

对于中国人来说,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国际组织的认知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国际组织通过制定国际公约影响国家行为。“对于国际公约的认知,需要一定的远见。”唐虔说。

“比如我们正在讨论国家之间互相承认高等教育学历的事情。目前全球有一些地区性的公约,但还没有全球性公约,一旦形成新的公约,将会对人才、劳动力的流动产生影响。这样的事情中国要不要参与?现在我们有很多双边协议,可能有人觉得不用参与。但是,中国人口众多,如果将来有一天发现因为没有参与制定规则而受到制约,那时就晚了。”唐虔说。

“如果放到足够长的时间来看,中國人对于国际组织及我们在其中角色的认识,涉及一百多年来我们如何给自己进行国际定位的问题。如何从中国传统的‘天下’体系,转向现代国际社会的观念,这是思维层面的挑战。”谢平说。

4.国际金融市场的机遇与风险 篇四

金融危机向我们传达了一个真谛,世界是整体了,牵一发而动全身。

于是我们应该积极走向国际市场,与国际市场渐渐融合。

我国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就积极的走向国际市场,通过以劳务、资本以及商品的积极流通来融入国际市场。

众所周知,全球的经济波荡起伏,其中国际金融市场领域更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因此,预测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态势,少不了从这方面着手,掌握其最新的态势,以便国内的经济政策的调整能够及时应对。

1国际金融市场的概述

1.1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广义上的国际金融市场一般指的是国际上的金融业务在国际领域里操作实施的场所。

这些操作实施的活动可以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也还可以是非居民之间的。

从此可以看出,我们平常所讲的国际金融市场就是所说的广义上的金融市场。

从狭义上来说国际金融市场就是国际经济交流主体之间进行长短期借贷的场所。

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在国际中非常的高,所有的传统经济活动都几乎依赖于金融活动,金融活动是推动全球经济的重要因素。

1.2国际金融市场的分类按照金融资金融通周期的长短可以分为国际资本市场和国际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是资金融通周期为一年以上或者中长期,也可以成为长期资金市场。

国际货币市场是指借贷资金的周期为1年以内的交易市场,又称短期资金市场。

两者的区别主要是周期的长短为1年以上或者以内。

按照交易分割形式的不同主要为期货市场、现货市场和期权市场三类。

其中以利率、货币、贵金属期货为主要交易方式的为期货市场;供投资者进行期权交易的就是期权交易市场;而现货交易市场就是指现货交易活动的场地。

1.3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通过国际金融资金的流动,使得资本得到增加的资本输入国经济发展,此外还使资本的收益得到很大提高。

因此国际金融资金的流通在金融交易过程中对世界经济的推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国际金融市场不断发展,世界的经济统一体系得到不断发展,从而使得全球内的资本资源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有效配置,同时,还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先进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普及,促进了多国之间的支付能力的高效,使各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另一方面,当资金在国际之间流动,全球经济会发挥出超群的效力。

例如当一定数量的资本超过自身能够对名义额进行操作进行金融交易时,会产生许多的衍生工具交易,这便是杠杆效应。

5.国际与区域组织名称英语翻译 篇五

阿拉伯共同市场arab common market (acm)

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league of arab states (arab league; las)

阿拉伯货币基金组织arab monetary fund (amf)

阿拉伯经济统一委员会council of arab economic unity (caeu)

阿拉伯联盟教科文组织arab league educational, cultural and scientific organization (alecso)

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union de maghreb arabe (uma); union of the arab maghreb

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arab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oapec)

安第斯共同市场andean common market (ancom)

安第斯共同体andean community

安第斯条约组织andean pact organization (apo); pacto andino (pa)

b

八国集团group of eight (g8)

巴黎俱乐部paris club (group of ten)

巴黎联盟(国际保护工业产权联盟)paris convention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property)

巴黎统筹委员会(巴统)coordinating committee on export control (cocom); 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export to communist countries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nato)

北大西洋合作理事会north atlantic cooperation council

北美自由贸易区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 (nafta)

北南核控制联合委员会north-south nuclear joint committee

北欧理事会nordic council

北欧邮政联盟nordic postal union (npu)

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north pacific marine science organization (pices)

伯尔尼(国际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联盟berne union (for he protection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 movement (npu)

c

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korea peninsula energy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kedo)

船长协会国际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shipmasters’ association (ifsma)

促进种族平等公民协会citizens’ association for racial equality

d

大陆架界限委员会commission on the limits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

大气科学委员会commission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cas)

大气污染管制委员会air pollution control commission (apcc)

大气污染控制管理局air pollution control administration (apca)

大赦国际amnesty international

大西洋自由贸易区atlantic free trade area (afta)

第三世界科学院academy of sciences for the third world

东非共同体east african community (eac)

东加勒比共同市场east caribbean common market (eccm)

东加勒比组织organization of the eastern caribbean states

东盟各国议会组织asean inter-parliamentary organization

东盟自由贸易区asean free trade area (afta)

东南非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 for eastern and southern africa (comesa)

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f

发展工业产权和有关权利合作常设委员会permanent committee for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related to industrial rights

发展中国家间经济合作委员会committee on economic cooperation among developing countries

发展著作权和邻接权利合作常设委员会permanent committee for development related to copyright and neighbouring rights

法语国家首脑会议somet de la francophonie; summit of francophone countries

反对原子弹氢弹会议conference against atomic and hydrogen bombs

泛非电信联盟pan african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patu)

泛非妇女组织organization panafricaine des femmes (opf); pan-african women’s organization (pawo)

防止空气污染协会国际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air pollution prevention association (iuappa)

防止歧视和保护少数小组委员会sub-committee on prevention of discrimination and protection of minorities

防止外层空间军备竞赛特设委员会ad hoc committee on the prevention of arms race in outer space

非殖民化委员会(24国委员会)commission on decolonisation (committee of 24)

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国家集团(非加太集团)group of african, caribbean and pacific region countries (acp group)

非洲经济共同体african economic community

非洲人权和民族权委员会african committee on human and people’s right

非洲统一组织(非统组织)organization of african unity (oau)

非洲邮政联盟african postal union (apu)

扶轮社国际rotary international

g

各国议会联盟inter-parliamentary union (ipu)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ioc)

国际版权协会international copyright society

国际保护工业产权联盟(即巴黎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property (paris union)

国际保护工业产权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property (iapip)

国际保护知识产权联合局united international bureau for th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birpi)

国际保护自然资源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iucn)

国际笔会(国际诗人,剧作家,编辑,散文家和小说家协会)international pen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oets, playwrights, editors, essayists and novelists)

国际标准化知识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 (iso)

国际标准协会international standard association (isa)

国际材料物理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materials physics (icmp)

国际船东协会international shipping federation (isp)

国际船级社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lassification societies (iacs)

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iupac)

国际纯粹和应用生物物理学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biophysics (iupab)

国际大坝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large dam (icold)

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 du sport universitaire (fisu)

国际地球科学信息网络集团consortium for international earth science information network (ciesin)

国际地球学联盟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union (igu)

国际地震中心international seismological centre (isc)

国际地质大会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igc)

国际地质科学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logical sciences (iugs)

国际冻土协会international permafrost association (ipa)

国际独立油船东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dependent tanker owners (intertanko)

国际度量衡局international bureau of weight and measurements (ibwm)

国际儿童福利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hild welfare (iucw)

国际法官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judges

国际法协会international law association

国际法学家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f jurists (icj)

国际法学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legal science (ials)

国际纺织学会international textile institute (iti)

国际辐射防护协会international radiation protection association (irpa)

国际妇女同盟international alliance of women (iaw)

国际妇女协会international women society

国际港口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orts and harbours (iaph)

国际公务员协会联合会fed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civil servants associations (ficsa)

国际公务员制度委员会international civil service commission (icsc)

国际古生物协会international palaeontological association (ipa)

国际雇主知识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employers (ioe)

国际广播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roadcasting (iab)

国际海道测量知识international hydrographic organization (iho)

国际海底管理局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

国际海事卫星知识international maritime satellite organization (inmarsat)

国际海运联盟international shipping federation

国际航标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lighthouse authorities (iala)

国际航空科学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aeronautical sciences (icas)

国际航空联合会aeronautic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ai)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iata)

国际航运会议常设协会permanent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navigation congresses (pianc)

国际航运协会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shipping

国际和平利用原子能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peaceful use of atomic energy

国际和平学会international peace academy (ipa)

国际核数据委员会international nuclear data committee (indc)

国际红十字international red cross (irc)

国际环境法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environmental law

国际环境事务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affairs

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international planned parenthood federation (ippf)

国际建筑师协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architects (iua)

国际救济联合会international relief union (iru)

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international military sports council (imsc)

国际开发委员会commission o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cid)

国际科学基金会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of sciences (ifs)

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cientific unions (icsu)

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space research (icsr)

国际空运协会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iata)

国际理论和应用力学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 (ictp)

国际律师协会international bar association (iba)

国际毛纺知识international wool textile organization (iwto)

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women’s international democratic federation (widf)

国际难民知识international refugee organization (iro)

国际能源机构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国际殴亚科学院international academy for europe and asia (iaea)

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bis)

国际人口问题科学研究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population (iussp)

国际人权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human rights

国际人权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human rights

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international man and biosphere reserve network

国际商会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 (icc)

国际商事仲裁协会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association

国际商业仲裁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commercial arbitration

国际生态学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ecology

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iubmb)

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biological sciences (iubs)

国际圣经协会international bible society (ibs)

国际世界语协会universala esperanto-asocio; universal esperanto association (uea)

国际数学联盟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union (imu)

国际水资源协会international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 (iwra)

国际丝绸协会international silk association (isa)

国际体操联合会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gymnastique (fig);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mnastics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iau)

国际通讯卫星知识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satellite organization (intelsat)

国际投资银行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bank (iib)

国际土壤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oil science (isss)

国际细胞生物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cell biology (ifcb)

国际心理科学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

国际新闻工作者协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journalists

国际信息和文献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国际刑法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enal law (iapl)

国际刑警组织international criminal police organization (inerpol; icpo)

国际刑事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riminal science

国际宣教协会international missionary council (imc)

国际学生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student (ius)

国际移民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 (iom)

国际遗传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genetics federation (igf)

国际译联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ranslators

国际音乐理事会international music council (imc)

国际应用心理学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pplied psychology (iaap)

国际有线发行联盟international alliance for distribution by cable

国际宇航科学院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astronautics (iaa)

国际植物生理学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plant physiologists (iapp)

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utomatic control (ifac)

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自由工联)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of free trade union (icftu)

国际足球联合会international football federation (fifa) 《pinyin h》

h

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 cooperation council for the arab states of the gulf; 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gcc)

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oceanic research (scor)

海洋研究气象委员会 commission on maritime meteorology (cmm)

海洋资源研究咨询委员会 advisory committee on marine resources research

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 committee of peaceful uses of outer space

和平利用原子能国际会议咨询委员会advisory 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peaceful uses of atomic energy

和平利用原子能委员会 committee on the use of atomic energy for peaceful purposes (cuaepp)

红十字与红月会国际联合会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ed cross and red crescent societies (ifrcs)

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problems of the environment (scope)

环境与发展国际研究中心(环发中心)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f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cired)

环太平洋论坛 pacific rim forum (prf)

j

基督教会联合会 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 (wcc)

基督教女青年会 young wo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 (ywca)

基督教青年会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 (ymca)

计划生育- 世界人口组织 planned parenthood – world population

加勒比共同体和共同市场 caribbean community and common market (caricom)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k

孔塔多拉集团 contadora group

l

拉丁美洲共同市场latin america common market (lacm)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禁止核武器组织 organization for the prohibition of nuclear weapons in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拉丁美洲货币同盟latin american monetary union

拉丁美洲经济体系 latin american economic system (laes)

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 economic commission of latin america (ecla)

拉丁美洲发展金融机构协会 latin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development of financing institutions

拉丁美洲能源组织 latin american energy organization (olae)

拉丁美洲社会学会 association of latin american sociology (alas)

拉丁美洲协调特别委员会 special committee on latin american coordination

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 latin american integration association (laia)

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区 latin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 (lafta)

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市场 latin american free trade market

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 latin americ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

联合国协会世界联合会 world federation of united nations associations (wfuna)

伦敦核供应国俱乐部 london suppliers’ club

m

马格理布联盟 union du maghreb (uma)

美洲出口贸易促进中心 inter-american export promotion centre

美洲储蓄和贷款银行 inter-american saving and loans banks

美洲国家间人权委员会 inter-american 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s

美洲国际组织 organization of american states (oas)

美洲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inter-american 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

美洲开发银行 inter-america development bank

美洲人权委员会 inter-america 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s (iachr)

n

南北协调委员会 north-south coordinating committee

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 southern african development community (sadc)

南部非洲关税同盟 southern african customs union (sacu)

南方共同市场 south common market

南南会议 south-south conference

南太平洋论坛 south pacific forum (spf)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 south asian association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 (saarc)

o

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欧安组织,原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 organization for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 (osce, formerly known as conference on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

欧洲裁军会议 conference on disarmament in europe (cde)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 european bank of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欧洲经济合作组织 organization for european economic cooperation (oeec)

欧洲联盟(欧盟) european union (eu)

欧洲人权法院 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

欧洲人权委员会 european commission of human rights

欧洲原子能委员会 european atomic commission (eac)

欧洲原子能学会 european atomic energy society (eaes)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euro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 (efta)

s

三边委员会(日美欧委员会) trilateral commission of japan,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tc)

社会党国际 socialist international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opec)

世界残疾人组织理事会 council of world organizations interested in the handicapped (cwoih)

世界动物保护联合会 world federa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animals

世界佛教徒联谊会 world fellowship of buddhists (wfb)

世界工会联合会(世界工联) world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wftu)

世界海关组织 world customs organization

世界和平理事会 world peace council (wpc)

世界基督教联合会 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 (wcc)

世界教师工会协进会 world federation of teachers’ unions

世界科学工作者联合会 world federation of scientific worker (wfsw)

世界劳工联合会 world confederation of labour (wcl)

世界旅游组织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wto)

世界贸易组织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世界穆斯林大会 world muslim congress

世界穆斯林联盟 muslim world league (mwl)

世界青年大会 world assembly of youth (way)

世界人权大会 world conference on human rights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 world wildlife fund (wwf)

世界伊斯兰大会 world islamic congress

世界医学学会 world medical association

世界艺术与科学学会 world academy of art and science

世界犹太人大会 world jewish congress

世界幼儿教育组织 world organization for early children’s education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world feder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societies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

世界宗教和平大会 world conference on religion and peace (wcrp)

t

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council (pecc)

x

西方七国首脑会议 seven-nation economic summit; group of seven summit (g7 summit)

西非国际经济共同体 economic community of west african states (ecowas)

西欧联盟 western european union (weu)

y

亚大邮联 asian-oceanic postal union (aopu; upao)

亚非法律协商委员会 asian-african legal consultative committee (aalcc)

亚非会议 asian-african conference

亚非拉人民团结组织 organization of solidarity of the peoples of africa, asia and latin america (ospaala)

亚非人民团结组织 afro-asian people’s solidarity organization (aapso)

亚非新闻工作者协会 afro-asian journalists’ association (aaja)

亚欧合作理事会 council for asia-europe cooperation (caec)

亚欧环境技术中心 asia-europ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enter

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 council on security cooperation in asia and pacific region (cscap)

亚太经合组织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

亚太空间技术应用多边合作会议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in spac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apc-mcsta conference)

亚太大洋洲邮政联盟 asian-oceanic postal union (aopu; upao)

亚洲化学学会联合会 federation of asian chemical societies (facs)

亚洲环境问题协会 asian environmental society (aes)

亚洲基督教会议 christian conference of asia (cca)

亚洲及太平洋和平与裁军区域中心 regional centre for peace and disarmament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亚洲及太平洋理事会 asian and pacific council (aspac)

亚洲开发银行 asian development bank (adb)

亚洲科学联合会 federation of asian scientific academies and societies

亚洲青年理事会 asian youth council (ayc)

亚洲生产力组织 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

亚洲太平洋广播联盟 asian-pacific broadcasting union (abu)

亚洲-太平洋通讯社组织 organization of asia-pacific news agencies (oana)

亚洲-太平洋邮政联盟 asian-pacific postal union

亚洲遥感协会 asian association on remote sensing (aars)

伊斯兰会议组织 organization of the islamic conference (oic)

伊斯兰教事务最高理事会 supreme council for islamic affairs

印度洋特设委员会 ad hoc committee on the indian ocean

英联邦 british commonwealth of nations (commonwealth)

z

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economic community of central african states (ceeac)

中非国家联盟 union of central african states (ueac)

中美洲共同市场 central american common market

6.货币金融与市场经济 篇六

货币金融与市场经济发展

【热点追踪】

以“全球金融危机与市场经济发展”为主题的研究层出不穷,希望通过研究,进而找到一种缓解经济金融危机、进一步促进市场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得力措施,这是近年高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整合】

一、中国历史上的货币金融及市场经济问题。

1、秦皇统一货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多种货币并存乱象。

2、宋代纸币出现:北宋前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方便了大宗贸易,推动了商业的繁荣。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重要财源。

3、元朝纸币膨胀:元朝时期,统治者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纸币。

4、明清白银流入:随着新航路开辟在官方贸易上,中国出超。西欧的统治者以白银在中国购买奢侈品,进而形成了白银流入中国的局面。白银在明清时期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中国重新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5、明清票号:随着长途贸易的发展以及商帮的形成,以兑换货币和提供贸易支持为主要功能的票号出现,相当于现在的银行。

6、中国白银流出:鸦片战争前夕,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两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加之鸦片贸易合法化,致使中国从出超逐渐变为入超,中国白银进一步外流。同时战争赔款也是白银外流的重要因素。中国社会出现了银贵钱贱的局面,导致了大量的小农和手工业者破产。

7、近代法币改革: 1935年,国民政府进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法币改革。为了能够掠夺足够的黄金和白银,国民政府规定限期用黄金白银兑换由政府发行的法币。因长期战争环境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并不稳定,法币并没有足够的黄金白银作为支撑,到了国民政府统治的后期,法币贬值严重,政府不断超发法币,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严重的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8、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甲午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加之通货膨胀,造成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9、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人民公社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公社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10、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强调了计划和市场只是调节经济的手段,发展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同样可行。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以及内陆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在21世纪对外开放进入新时期。

二、世界史上有关货币金融及市场经济。

1、开辟新航路及价格革命: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也日趋强烈。葡萄牙和西班牙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随着新航路的开辟,黄金、白银大量流人欧洲,造成物价上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这被称为“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世界从此连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2、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西、葡两国直接从殖民地掠夺大量的金银,用以奢侈品的消费,使得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等亚洲国家,并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没有用于发展本国经济。

荷兰海上贸易发达,很快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也成为了当时的金融中心。英国通过三角贸易,在美洲掠夺了大量金银,主要用在殖民扩张和扩大生产上,促使其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推动了英国最早的进行工业革命,18世纪中叶,英国确立其海上霸主地位。英国的伦敦成为新的世界金融中心,并且英镑成为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

殖民扩张使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但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却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在西欧殖民列强获得血腥财富的同时,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

3、两次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中期,英国等国家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对外侵略以武力为后盾,以商品输出为主;通过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外扩张以资本输出为主;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联系更加紧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以及罗斯福新政:20世纪20年代,美国出现虚假繁荣,股票投机严重。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即“黑色星期四”。罗斯福上台后,实行了新政。在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方面,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

5、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二战后,美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这个体系也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主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1973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采用了减少政府开支,紧缩通货,削减税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的办法,同时决定放弃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6、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1967年,西欧6国建立了欧共体,并通过共同的农业政策、共同的关税同盟等进一步强化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正式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1993年,欧洲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2002年正式启用。与欧共体同年建立的东南亚国家联盟也在积极的朝着经济一体化方向发展。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中国与欧盟,与东盟之间通过协议也形成新的合作模式。尤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极大的推动了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7、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跨国企业的发展,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在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

8、欧美福利国家制度的利弊:二战后,在罗斯福新政的引导以及凯恩斯主义的指导下,欧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极大提高的基础上,纷纷实行了福利国家制度。通过国家、企业和个人出资,旨在帮助低收入者。该制度覆盖面广,在短期内可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稳定社会秩序。该制度助长了懒惰情绪,造成大规模财政赤字,因此到1973年以后发达国家逐步削减了福利支出。

9、古今中外改革相关金融货币政策

(1)梭伦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目的是为了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原则是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所要尽的义务也越多。

(2)俄国农奴制改革: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3)明治维新:通过廉价出售的方式扶植私人企业,推动民用企业的兴起。(4)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主要有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5)戊戌变法: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

【热点训练】

一.选择题:

1.美国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其依据是

A.出现了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了夜市 D.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2.1955年11月国家正式印制使用的粮票,具有“第二货币”的美称。改革开放后,粮票被国家陆续收回销毁。粮票也变成了历史文物。粮票的废除说明

A.粮食产量已自食有余 B.经济管理体制的巨大转变 C.已经建成了小康社会 D.放松了对粮食生产的管制

3.19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社会模仿的巧妙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这主要表明

A.海外殖民掠夺带来了巨额财富 B.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英国境内商品更丰富

C.追求时尚成为当时消费的主流 D.工业革命后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提高

4.下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5.《货币变局》一书中提到:“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或许,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一“时代”的开启

A.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B.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合作 C.缓和了美苏争霸下的紧张局势 D.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6.每年春夏之交,位于德国边陲的亚琛举世瞩目。因为此时,这座古老的帝王之都要向那些为欧洲作出特殊贡献的人颁发“卡尔奖”。2002年“卡尔奖”第一次颁发给了一个“理念”,这个“理念”就是欧元。这主要是因为 A.欧元代表了欧洲一体化的思维,有力地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B.欧元已完全成为广泛流通的世界货币

C.欧元的使用说明欧洲在政治上已经成为一个国家 D.欧元的使用使德国的地位得到加强 二.综合题:

7.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2分)

材料一:明清时期,从全球角度看,在思想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已在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路径上高歌猛进。由于明清两朝统治者未能认清时代潮流,采取了逆大势而行的政策,社会转型因此难以启动。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才开始艰难地探索现代化的路径。

——摘编自徐小宁《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社会转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 “难以启动”的原因和结果(6分)

材料二:对18世纪的英国,市场机制究竟如何发挥作用,以及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出现了“斯密派”和“马克思派”。“斯密派”和“马克思派”都承认18世纪的英国已经出现市场经济,商品价格最终由供需决定。其分歧在于,市场竞争在多大程度上是完美的,该在何种程度上实行自由的市场竞争以及随之产生的影响。“斯密派”认为“看不见的手”占绝对优势。在他们看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应当归因于早在18世纪英国经济就实现完全的自由竞争,与之相伴的还有稳步扩展的市场,以及其所提供的创新和增长的广阔平台。“马克思派”认为,英国之所以发生资本积累和投资行为是因为,从生产角度看,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受到政治领导的保护和支持而大行其道。以众多英国人变为完全依赖工资的劳动力这一事实为例,他们认为没有政府的合谋协助是不可想象的。——[荷]皮尔·弗里斯《从北京回望曼彻斯特:英国、工业革命和中国》

(2)依据材料一、二,对于英国在工业化上“高歌猛进”的缘由,你赞成哪一派别的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9分)

材料三:中国现代化应采什么方式呢?„„我以为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早已过去,本世纪各国的资本主义,都是“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所谓节制的资本主义,即一切经济事业,受政府的节制或限制,甚或由政府自办,这与亚当·斯密之自由放任政策完全相反。

——张素民《中国现代化之前提与方式》,《申报月刊》(民国二十二年七月)

(3)依据材料三,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张素民的主张。(7分)

材料四: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才以主动和积极的姿态全力推动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我把它叫做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民主)制度社会转变等。

——郑杭生《中国与西方社会转型的显著的不同点》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史实分析1978年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有利形势?(8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现代化的认识。(2分)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解析】答案选B。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A、D两项最早出现在明朝;C项最早出现在唐朝;北宋中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故正确选项是B。2.【解析】答案选B。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粮票的使用反映的是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而粮票的废除说明我国改变了经济管理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3.【解析】答案选D。解题的关键,一是注意19世纪中期英国的经济发展水准,二是应围绕材料的主旨:工业生产与消费能力间的关系。19世纪中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随之国民收入有所提高,进而极大拉动了人们消费能力的提升,故D项符合题意;A项所述符合工业革命前;B、C两项与材料体现的生产与消费能力的主旨均不相符。

4.【解析】答案选C。图中数据的年代是从1941至1947年,从1943年后法币发行量较大引起通货膨胀,给民族工业带来巨大压力。A项说法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始于1927年,D项开始于1944年。

5.【解析】答案选B。“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可知是指二战后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确立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20世纪79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排除A;美苏争霸局面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排除B;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总之,布雷顿森林体系在战后二十多年的时间给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构架,西方各国在这个体系下都完成了战后经济的复苏并走向繁荣,因此排除D,选B。

6.【解析】答案选A。欧元的发行使欧洲一体化成为由欧洲公众参与推动的自下而上的进程,加强了民众的认同感,有力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故选A。二.综合题

7.参考答案:(1)原因:政治上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日趋腐朽与衰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经济上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思想上中国厉行文化专制,压制人们思想。(每点2分,任答两点给4分)

结果:导致中国在近代的落后挨打;中国被迫开启近代化的进程。(2分,1点1分)

(2)观点:同意“斯密派”。市场机制在英国的工业化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史实:圈地运动提供了原料、劳动力、市场等;奴隶贸易和殖民扩张积累了原始资本,扩大了海外市场;手工工场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商业经营模式的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出现;世界殖民霸权的确立等。

观点:同意“马克思派”。英国工业化的推动政府的领导、保护和支持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史实:政府颁布圈地法令,扩大国内市场;鼓励海外贸易,颁布《航海条例》;发动殖民战争,拓展海外市场;进行议会改革,加强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工业革命成果的推广等。(答出一种观点即可)另:将两种观点综合评述也可,史实可参考前两种观点的答案。

(观点1分,理由8分,只有观点没有理由阐释不给分,有观点有理由阐释但是没有结合史实的最多不能超过5分)

(3)主张:实行统治经济的发展模式。(1分)

时代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遭遇重挫;美国罗斯福新政,以缓解危机、恢复经济(或德、日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以缓解危机、恢复经济);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并完成“一五”计划,国力大增;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制造一系列侵略中国的事件。(6分)(4)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在不断的深入,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的国有企业改革;由点到线到面的对外开放格局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等(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世界形势总体趋于缓和;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影响。(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7.国际金融市场与组织 篇七

随着我国政府相关政策出台, 加大力度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因而在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呈现出新的特征。

(一) 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的多元化趋势明显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上的需求者主要有农户、乡镇企业及各级政府。其中农户根据其收入水平的不同, 可分为:富裕型农户、一般型农户和贫困型农户;乡镇企业根据其经营内容和生产规模的不同, 可分为中小企业和龙头企业;各级农村政府可分为乡镇政府和村集体两部分。

(二) 农村金融需求多样化

农村金融需求分为资金的融入需求与融出需求。从资金融入规模看, 既有农户的小额信贷需求, 也有农村龙头企业的大额资金需求;从融出资金的角度看, 农户融出资金的主要方式是储蓄且这一金融需求基本得到满足[1]。

(三) 融资规模急剧扩大

依据朱守银等 (2003) [2]的调查显示, 1999—2001年, 样本农户每笔借贷数额平均为3 019.6元, 其中1999年为2 644.8元, 2000年为3 945.3元, 2001年为2 630.2元, 均在5 000元以下。农户单笔借贷的资金量普遍较小,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户的单笔贷款需求呈现出金额扩大化的趋势。

二、农村金融服务组织的供给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对农村金融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已初步建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即包含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银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多种类型机构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下面简要介绍重要的金融机构。

(一) 正规金融机构

1.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于1979年重建, 是涉农最多的商业银行。但是从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 农行对农户的直接贷款仍只占小部分。

2.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截至2009年末, 有农村商业银行43家, 农村合作银行196家, 农村信用社3 056家。

3.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它是一种特殊的农村金融组织, 为排除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低收入人群提供金融服务。截至2011年6月, 全国共设立村镇银行400余家, 小额贷款公司3 366家。

(二) 非正规金融机构

非正规金融组织是指组织或活动处于央行和金融监管当局之外从事金融活动的农村金融机构。在中国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合会是一种小组金融, 它是由群众自发组成的带有互动合作性的民间金融组织。 (2) 临时借贷, 主要是指亲友之间, 农户与企业之间直接发生的有息或无息借贷活动。 (3) 专职放贷, 主要包括私人钱庄、钱背、高利贷等, 是一种间接借贷活动形式。

三、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行为选择

通过分析, 现有的农村正规金融组织在面对不同类型的金融需求时, 又会作出何种行为选择呢?为了分析这一现象, 构建了以供给方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函数, 在对供给方规定相应假设条件的基础上, 对农村金融组织客户类型倾向作出说明。

(一) 基本分析模型

1. 模型基本假设条件

农村金融市场上的借贷利率为i (不存在利率上限) ;贷款者需要付出相应的金融交易费用, 其付出的金融交易费用为d[3]将d单位化, 使得d∈ (0, 1) ;贷款者将资金投入农村借贷市场的机会成本为d1;借款人取得借款后从事投资或生产, 获得收益为R, 付出成本为u, 其还款概率u取决于i和d;借款人运用贷款从事投资或生产的机会成本d0 (R>d0≥0) ;借款人与贷款人都是风险中立者, 当生产或投资项目失败时, 借款人将不履行贷款合约, 反之若成功, 则会偿还全部的贷款。

2. 基本模型

农村金融供给主体的期望收益为:

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的期望收益为:

本文以贷款者收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目标函数, 而需求方只要满足基本的约束条件即可。因此, 基本模型可简化为:

对于任意一个金融组织而言, 若存在均衡的i*n, dn*则必然要求满足:

即可得:d*≤u (i, d) -m-d0+d1

从公式3和4可知, 要使公式5成立, 则要求金融交易费用d*、机会成本d1、机会成本d0以及付出的成本m必须较小, 而还款概率u跟收益R必须足够大。

(二) 农村非正式金融组织对不同类型客户的选择

非正规金融具有一定的信息优势。通过长期的生活互动, 放贷人对借款人有着充分的了解, 他们依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决定是否放贷。同时, 非正规金融只要付出少量的辨别成本, 就可以对潜在的借款人类型进行区分, 对他们实行不同借贷利率。

1. 富裕型农户与一般型农户的比较

富裕型农户, 在非正规金融组织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情况下, 其供求约束条件为:

一般型农户, 在非正规金融组织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情况下, 其供求约束条件为:

假设非正规金融机构对三种类型农户所付出的交易费用相同, 农户还款概率u除取决于i和d外, 还取决于农户的经济状况, 那么在相同的情况下, 富裕型农户偿还贷款的能力高于其他两类农户, 即uaubuc;同时, 我们还假定富裕型农户借款的机会成本要高于其他两类农户, 因此, 非正规金融组织在面对富裕型农户与一般型农户时, 会对前者提供较低水平利率的贷款。

2. 一般型农户与贫困型农户的比较

贫困型农户, 他们几乎没有生产能力, 融入资金主要用于生活性需求, 而这些用途是没有明确还款来源的[4], 即uc0。对于贫困型农户而言, 他们基本没有能力从事其他经济活动, 其贷款所付出的机会成本。因此非正规金融机构在面对贫困型农户时, 就有:

同时满足条件:

由上分析可知, 对于非正规金融机构而言, 向富裕型农户与一般型农户提供不同利率的贷款是最好的选择, 不会向贫困型农户发放贷款。

(三) 农村正式金融组织的客户类型倾向

农村正式金融组织不具有信息方面的优势, 若要对不同类型的农户进行筛选, 要付出高昂的辨别成本。因此受成本的限制, 正规金融机构出于安全性的考虑, 往往会要求农户提供相应合格的抵押品M。

1. 富裕型农户与一般型农户比较

由于uaubuc, 因此对于正规金融机构而言, 放贷给富裕型农户会带来更大的收益。但是对于富裕型农户而言, 在统一贷款利率的情况下, 它所获得的效用跟其它两类农户相比是最低的。因为富裕型农户的还款概率高于一般农户型农户, 双方要获得相同的效用水平, 则富裕型农户就应支付较少的利率。由于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受成本的限制, 只能以相同的利率水平向不同类型的农户提供贷款。

由模型分析可知富裕型农户、贫困型农户可接受的最高利率水平分别为:

与。由于富裕型农户具有较高的还款率, 因此, 两种农户之间所能接受的利率上限具有以下关系:。因此, 若正规金融组织向所有贷款者提供的利率水平为i, 当时, 所有的借款人都会申请贷款;当时, 一般农户会申请贷款而富裕型农户将会退出正规金融借贷市场;当时, 一般农户和富裕型农户就会退出正规金融借贷市场。

2. 一般型农户与贫困型农户比较

正规金融组织在面对一般型农户与贫困型农户时, 作出的行为选择与前一种情况的分析是相同的。贫困型农户接受的利率上限为:。由于贫困农户的, 因而贫困型农户具有很高的利率忍耐能力, 但是由于贫困型农户没有任何合格抵押品, 因此, 他们往往被排斥在正规金融借贷市场之外。

从以上分析看出, 正规金融部门偏好具有较高还款概率的富裕型农户;在存在较高的利率下限的情况下, 三类农户就会退出正规的农村借贷市场, 这使得贷款合约达成的空间大大地缩小;抵押品的存在减少了正规金融部门的不确定性风险, 但是这会使得大部分的一般型农户跟全部贫困型农户退出正规的农村借贷市场。

结语

本文通过对农村金融供需主体分析, 认识到正规的农村金融机构并不能满足不同类型的农村金融需求者的贷款要求。基于此, 国家应该大力发展除正规金融机构之外的农村金融机构, 这对满足不同层次的农村金融需求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农户借贷情况问卷调查分析小组.农户借贷情况问卷调查分析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 2009.

[2]朱守银, 张照新, 等.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与需求——以传统农区为例[J].管理世界, 2003, (3) :88-95.

8.专业市场的形成与自组织特征分析 篇八

摘 要 专业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具有自组织性。基于自组织理论,本文首先分析了专业市场的形成机制,即专业市场如何具备了自组织系统的特征。接下来,论文提出了专业市场发展的三个自组织特征:市场主体的自主性、市场组织的自催化性及市场组织的自适应。最后对论文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 专业市场 形成机制 自组织特征 自适应

专业市场作为一种有效的交易制度安排,较好地解决了因分工带来的专业化经济与交易费用之间的两难选择,提供了一种特殊的公共交易平台。纵观其成长过程,专业市场大多是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自发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的自组织性。

自组织是一个自创生、自发展的过程,它不需要外界指令而能自行地从无序结构形成具有有序结构的系统,主要包括三类过程:第一,由非组织到组织的过程演化,即从无序结构到有序结构的演化;第二,由组织程度低到组织程度高的过程演化,即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的演化;第三,相同组织层次上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演化,即组织结构与功能在水平方面的复杂性增长过程。由此可以看出,自组织理论为我们更好地分析专业市场这一现象的出现,了解其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机理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

一、专业市场自组织系统的形成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小商贩扎堆经营的集市贸易,交易的商品以批发与零售为主,规模较小,专业化程度较低。可以说,初始形态的市场结构处于无序状态,是商户们自发形成的聚集销售。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市场规模开始不断扩大,专业化程度迅速提高,市场内的商户不断与外界企业或环境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方面的交换,使市场始终处于激烈的动态变化之中。当达到某一特定值时,市场系统就有可能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相对的有序状态,自组织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专业市场系统。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形成耗散结构需要具备四个条件:开放性、系统远离平衡态、系统内部的非线性作用与涨落。那么,由小商户扎堆经营的“马路市场”是如何具备这四个条件的呢,即专业市场的形成机制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初始要素禀赋决定了小商贩们扎堆经营这一现象的出现,而扎堆经营为“马路市场”带来涨落,涨落为商贩们带来的经济利益,又会吸引更多商贩加入,促使竞争加剧,市场远离平衡态,在商贩之间相互竞争与协同的非线性作用下,系统就有可能实现层次的跃迁,推动专业市场自组织系统的产生。

初始要素禀赋产生的条件有许多种:环境与资源的优势、传统历史文化与制度、供给与需求条件等,以及其他偶然的因素。所以,当地的资源条件及商业文化等使一些小商贩们自发的形成一批“马路市场”。

涨落是耗散结构出现的触发器,但是只有当涨落出现在体系远离平衡态或者说体系结构演化的临界点时,涨落才起到触发作用,最终使原有系统结构失衡,诱发系统进化到新的有序状态。商贩们的聚集销售带来了市场的涨落,主要体现在: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流通与技术的创新引起生产要素的变化;市场内部制度与文化环境的变化;专业化分工程度的深化。以上三个方面形成专业市场的内涨落,同时外界环境的变化也给市场带来了涨落:流通体制的改革,政府的鼓励政策,相关市场环境的变化等,这些属于外涨落。内、外涨落的形成,为系统的跃迁提供条件的同时,也为商户带来正的经济利益:①人力资源、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流通与共享,使商户节约了成本,同时知识溢出为商户带来利益;②聚集销售降低了购买者的搜寻成本,具有低交易费用的特点,所以更多消费者的购买商品为商户带来利益;③市场专业化分工的深化,通过形成规模经济为商户带来更大利益;④专业市场内部与外部均形成良好的制度和文化环境,使商户者保持活力,从而带动其创新,实现经济利益的增长。

正的经济利益作为一个吸引子,吸引越来越多的商户加入“马路市场”,内部非线性作用更加明显,系统逐渐远离平衡。非线性作用导致了正反馈现象的出现,继而放大了涨落,使市场分工越来越具专业性,交易成本也由于商户之间的协同作用越来越低,从而提升了整个市场的竞争力,直接为商户带来更多的利润。利润的增加催化了市场质与量的发展,商户的专业化经营形式就是在这种循环作用下,实现了创新与提升,最终在涨落的作用下形成专业市场这一稳定的、有序的销售组织形式。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专业市场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它是由众多市场主体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自我演化而形成的一种销售组织形式。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专业市场作为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存在着,成为一类具有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等特征的典型复杂系统。

二、专业市场发展的自组织特征分析

专业市场本质上是一个分工网络组织,它是交易系统、管理系统与服务系统的综合统一体。作为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专业市场的发展与演化具有自身的规律性,是一个不断从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组织层次得到跃迁与复杂性逐渐增长的自我成长过程,具有自创生、自复制和自适应等复杂的演化行为。从自组织性来看,专业市场的形成与演化主要具有三个特征:市场主体的自主性、市场组织的催化性、市场组织的自适应。

1.市场主体的自主性

自主性,主要体现在市场主体进行交易活动、实现自我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专业市场是自发形成的流通组织,是在众多经营者、管理者与服务者等市场主体的相互作用下,而逐渐演化形成的一种交易组织形式。而自主性是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最好体现,可以说它是专业市场实现自组织演化的内在灵魂。在专业市场的发展阶段,市场主体根据消费者的市场需求及自身发展需求,自主地丰富商品种类、调整商品价格以适合其需求,与其同时,在自身资本得到不断积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自我创新与发展,从而推动专业市场的演化。例如,在信息化时代,随着网络的普及,虚拟市场与有形市场的有机结合成为经营者希望采取的交易形式,于是在外界影响因素及市场发展新需求的作用下商户们展开了对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努力开拓网络市场,实现了市场交易系统的创新发展,在扩大交易范围、提高交易效率的同时,大大促进了专业市场的进一步演化。另外,市场内部的管理机构与服务机构也具有较高的创新激情,在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创新活动中去。所以说,专业市场通过自组织不断实现自我创新与提升,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场主体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市场主体的自主性是专业市场自组织演化过程中一个较为显著的特征。

2.市场组织的自催化性

自催化是自组织系统普遍具有的一种自我催化、循环累积能力。实际上,专业市场的演化是一个动态的循环渐进的过程:为了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信息与能量的交换,市场内部逐渐实现了组织创新与功能提升。这些创新为市场交易节省了更多成本,并提高了交易效率,为市场主体带来了较高利益。利益的增加,又为各市场主体从外界获取更多要素和资源提供了可能,加大了与外界的联系,为进一步实现组织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条件。这是一个循环累积的过程,专业市场就是一个包含以上催化循环的超循环组织,它是以超循环的形式进行着发展与演化,在系统的循环反应过程中存在有较强的自催化机制。

同时,在专业市场内部还存在交叉催化作用,主要表现为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市场经营者之间通过信息传递、资源分享等,互相为对方的发展提供了催化支持,实现了交叉催化循环,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市场经营户对商品种类、价格信息、客户资源的良好掌握。同样,管理者为市场经营者与服务者提供规范化管理,并收取一定税收;服务者通过为市场内其他主体提供一定的市场服务,而获取服务报酬,从而形成了三者之间的交叉催化,在交叉催化机制的作用下实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3.市场组织的自适应

自适应,是指系统在自组织过程中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关系。自适应系统能根据外界环境变化,通过改变自身结构与功能(主要是实现创新)重新适应新的环境。开放的系统只有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实现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才能更好的发展。所以专业市场必须具备适应外界变化的应变能力。专业市场的兴起,得益于降低交易费用的功能,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交易平台。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所需求商品的要求也开始提高,一部分企业集团开始脱离专业市场创建自己的销售网络,与此同时,大型连锁超市及商场的出现,对专业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挑战。所以,专业市场只有通过提高交易商品质量、转变交易方式等实现市场结构与功能的创新,才不至衰退或消亡。这是专业市场的自适应机制:通过创新满足市场需求,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

专业市场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完成与环境的相适应:渐进式调整与突变式跃迁。当不能适应外界环境或自身发展需求时,专业市场有时只需要做一些小的调整便可恢复适应,这属于量的变化,某种层次上来说是市场的渐进式演化;当不适应达到一定程度时,专业市场只有通过旧组织结构的瓦解并建立新组织结构才能适应环境变化,完成组织层次的跃迁与自身发展。

三、结论

专业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具有自组织特征,这是由它自身具有的开放性、复杂性等特征决定的。从自组织角度认识和把握专业市场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对于新形势下完成其组织创新以提升竞争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现将本文的结论归纳如下:

1.专业市场是一类典型的自组织系统,外界环境的变化及初始要素禀赋决定了专业市场在特定地方产生并不是历史的偶然性

所以我们不可能凭主观愿望盲目地建造专业市场,并使其产生且蓬勃发展起来,而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创造条件促使专业市场具备自组织的四个前提条件:开放性、非线性、远离平衡态和涨落,从而促使专业市场自组织系统的形成。

2.自组织演化是一个复杂性不断增长的过程,越来越复杂的内部结构是专业市场演化的趋势

专业市场作为一个开放的自组织复杂系统,其形成与演化是市场主体不断协调适应与不断创新发展的生长、进化过程。所以,提高市场主体的自主性及系统的自适应能力,形成优越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市场文化氛围,是推动专业市场不断实现自组织演化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金祥荣,柯荣住.对专业市场的一种交易费用经济解释.经济研究.1997(4).

[2]陆立军,王祖强.专业市场:地方型市场的演进.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陈红儿.区域市场发展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4]曾国屏.自组织的自然观.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5]宋昱雯,张云辉,高长元.虚拟产业集群知识系统的自组织特性分析.商业研究.2007(2).

上一篇:收费所工作总结下一篇:中级会计师报名已启动,报名流程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