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环节

2024-06-13

关键环节(13篇)

1.关键环节 篇一

抓好学习的关键环节

学习的关键环节可分为四个: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每个环节都有其特点,也有其关键。

1、预习

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习惯很重要,既然是习惯就绝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预习的时间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可以在上学日挤时间,也可以在周末,还可以节假日。预习的要领:一要了解知识结构,找出重点,以便重点学习;二是发现难点,找难点的目的是要攻破它,这是预习的关键;三是发现易错点,避免重蹈覆辙,这能证明一个人的自学能力,也能培养一个人的持续学习能力。这是学习的基础环节。

2、听课

听课是学习的最重要环节。听课时,要结合预习时对重点、难点、易错点的把握,带着这三点听讲,就会事半功倍,而且听课轻松不疲倦,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另外,听课时对自己事先没想到的问题要格外注意,能理解老师的意图。若对有的问题暂时不理解,可以先记录一下,继续听讲,不要影响继续听课,等课后询问。这是学习的关键环节。

3、复习

复习的目的是把学习内容进一步巩固、掌握,摸清其内在联系,以便在运用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复习要遵循规律,记忆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要根据知识学习的先后进行日复习、周复习、月复习等,避免遗忘。需要提醒的是,复习还要根据时间的多少确定复习内容的量,保持复习内容的完整性。这是学习的保障环节。

4、作业

不要盲目去作业,要先看书再做,且要独立完成。对于典型的内容要反复练习,不要一完成任务就了事,这样才能形成技能技巧。这是课堂的拓展补充环节。

2.关键环节 篇二

广电行业在媒体融合上原本是有前瞻性的。十年前商业视频网站风生水起之时,广电媒体就启动了网络视频业务及IP电视、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建设,之后又开办了网络广播电视台。这些举措为广播电视融合新兴媒体发挥了积极作用,积累了宝贵经验。尴尬的是,十年过去后,商业视频网站强势崛起,几大巨头的影响力已经超过多数省级电视台,而广电媒体的新媒体平台乏善可陈,与这些巨头们渐行渐远。更为严重的,在互联网颠覆性创新的冲击下,注意力经济已经全面分流,电视媒体的强势地位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广电媒体融合发展时需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中央出台《指导意见》,与其说是指导传统媒体如何融合新兴媒体,不如说是给传统媒体提出严重警示。能看到发展趋势,并不意味着能将其变为现实。柯达、诺基亚、黑莓等国际著名企业的轰然倒塌,就是血的教训。新世纪以来,广电媒体人严重依赖传统业务,对互联网发展走向估计不足,对网络新媒体业务投入不够,造就了目前的被动局面。中央已经提出传统媒体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广电媒体人需要的是决断力和执行力。融合发展时代,新闻宣传必须充分保障,其他各类经营性业务则要有所取舍,要把融合的重点放在互联网视角下成长性好的业务上。

3.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 篇三

一、领导高度重视,进一步明确改革任务和目标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上海市委、市政府对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高度重视,明确部署,把制定《中共上海市委关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作为2004年十项重点工作的第一项,成立了起草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历时半年多,形成了《若干意见》,并经市委全会审议通过。《若干意见》从上海发展的全局和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了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提出了十二项改革任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意见》印发后,上海市韩正市长批示:“此事由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市发展改革委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2004年上海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工作要点”,目前,已印发各区县政府和市各委办局。

二、明确工作定位,加快职能转变

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上海市发展改革委根据市委、市政府“三大一综合”(大思路、大项目、大政策和加强综合)的要求,更加突出综合性、全局性的特征,更加强化综合平衡、统筹协调的职能,更加贴近发展、贴近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改革职能从体制上得到进一步加强。

1.加强发展和改革互动融合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进一步加强综合平台功能,一手抓谋划发展战略,一手抓推进体制创新,坚持在发展中贯穿改革思路,在改革中坚持发展取向,有重点、有步骤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保证各项方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2.加强改革的综合平衡和统筹协调功能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注重发挥总体协调指导的作用,加强改革方案的调查研究和系统设计,强化对各部门自主推进改革的综合协调,做好专项改革之间的衔接,梳理区县改革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

3.建立健全有效推进改革的日常工作机制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加强与各委办局、区县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了联系人制度和定期会议机制。结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出的年度改革工作意见,坚持编制年度性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强化操作性和年度工作目标。选择若干重点改革进行过程跟踪、实施协调和效果评估,逐步建立改革政策和方案实施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改革工作目标预期实现。

三、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积极推进改革

1.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上海市以电气集团改制重组为突破口,积极推动控股公司和大企业集团改革工作;以投资多元化为主要方向,抓住完善分配制度这一关键环节,逐步深化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效。目前,上海市正在推动轻工控股公司所属改制企业下放,探索国有控股公司转制改革的多样化模式,推进控股公司的进一步改革。主要做法是:(1)市区联手,形成合力。将现有企业进行分类,将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推向市场,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2)整建制下放。保留完整的资产链、产品链,管理链。(3)总体设计,分步实施。首先选择6家企业在普陀区试点,然后逐步扩大。目前,轻工控股集团已与普陀、青浦、松江等区县签订了有关协议,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下一步将继续多种模式推进控股公司和大企业集团改革,加快企业集团非核心业务和非主营板块的中小企业改制重组。

2.实施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验

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是中央赋予先行推进教育事业加快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机会。上海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施工作:探索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进学校依法自主办学;推进上海市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国家级高职高专改革试点专业建设;探索建立研究生招生选拔、培养模式和成本分担新机制,以及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和激励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开展专题调研,制定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实施教育综合改革 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认真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推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等。目前,浦东新区已列为全国现代学校制度试验区。

3.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

上海市抓住中央确定上海为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的契机,以文化企事业单位、文艺院团改革为切入点,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一是推进政府机构与文化事业单位的脱钩,加快实现新闻出版系统“局社分离”,加强和改进行业管理。二是组建和筹办上海文化领域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小组及其办公室,推进新一轮文化领域国有资产委托监管和授权经营。三是计划制定实施“文化发展基金会项目资助实施办法”,建立公益性文化项目资助机制和经营性文化项目投资机制框架。四是完成新华发行集团、世纪出版集团和电影集团的改制转制工作,积极稳妥推进有关媒体的转制工作。目前,改革正在一批试点项目上着力推进。

4.市容环卫体制综合改革

上海市市容环卫体制综合改革从体制、机制和费制上联动入手,已形成方案并开始实施。基本完成市、区(县)作业服务单位事业单位转为企业的工作;组建上海环境(集团)有限公司,统一运作市属作业服务单位,加快实现市容环卫领域事企分开、管理与作业分离;进一步理顺市区街道三级职能分工,下放市容环卫管理事权,实现管理重心进一步下移;推进作业服务企业改制转制,吸引社会单位进入作业服务市场;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招投标制度等各项制度,规范市场行为,加强行业监管;建立单位生活垃圾收费制度,促进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市场化。

5.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上海抓住三个关键点来推进此项工作。一是有序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成立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及其常设机构,在教育、房地资源等15家公众关注度高、公益性强、公共权力大的部门先行实施政府信息公开。二是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扩大“告知承诺”范围,推动市政府公布的38项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度;推进企业年检制度改革;深化审批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和专项改革试点;根据国务院公布保留并设定行政许可的500个审批事项,抓紧落实清理,对上海市确需保留的个别事项,提出相应办法;加强后续管理工作,做好行政许可规定清理后的有关管理衔接等。三是继续深化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城市管理领域综合执法,从原来的10个区县扩大到所有区县;考虑进行上海市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行政执法机构之间的职责分工;从食品卫生管理领域着手,探索试行经济领域某些方面的综合执法。

6.加快推进郊区“三个集中”

4.食品安全关键环节操作规程 篇四

加工操作规程应包括对采购验收、运输、贮存、粗加工、切配、烹调、备餐、供餐以及凉菜配制、果蔬汁现榨、水果拼盘制作、生食海产品加工、饮品制作、面点制作、裱花、烧烤、食品再加热、餐饮器具消毒保洁、食品留样等加工操作工序的具体规定和操作方法的详细要求。

采购验收操作规程要求

(一)采购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等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的有关要求,并应进行验收,不得采购《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不得销售的食用农产品。

(二)采购时应索取购货凭据,并做好采购记录,便于溯源;向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等批量采购的,还应索取许可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

(三)购置、使用集中消毒企业供应餐饮具的应当查验其经营资质,索取消毒合格凭证。

(四)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出入库时应进行登记,作好记录。

运输操作规程要求

运输工具应当保持清洁,防止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运输需冷藏或热藏条件的食品时应分别配备符合条件的冷藏或保温设施。

贮存操作规程要求

(一)贮存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杀鼠剂、杀虫剂、洗涤剂、消毒剂等)及个人生活用品。

(二)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应当分类、分架存放,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并定期检查,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变质和过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及时清理销毁。

(三)冷藏、冷冻的温度应分别符合冷藏和冷冻的温度范围要求。

1.冷藏、冷冻贮存应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严格分开,不得在同室内存放。冷藏、冷冻柜(库)应有明显区分标识,宜设外显式温度(指示)计,并定期校验,以便于对冷藏、冷冻柜(库)内部温度的监测。

2.在冷藏、冷冻柜(库)内贮存时,应做到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水产品分类摆放。

3.在冷藏、冷冻柜(库)内贮存时,应确保食品中心温度达到冷藏或冷冻的温度要求。

4.冷藏、冷冻柜(库)应定期除霜、清洁和维修,以确保冷藏、冷冻温度达到要求并保持卫生。

粗加工与切配操作规程要求

(一)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二)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动物性食品原料、植物性食品原料、水产品原料应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消毒处理。

(三)易腐烂变质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及时使用或冷藏。

(四)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污染,与原料分开存放,并应根据性质分类存放。

(五)切配好的食品应按照加工操作规程,在规定时间内使用。

(六)已盛装食品的容器不得直接置于地上,以防止食品污染。

(七)加工用容器、工具应符合下列规定。生熟食品的加工工具及容器应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志。

清洗、消毒、保洁设施要求

1.餐用具宜用热力方法进行消毒,因材质、大小等原因无法采用的除外。

2.餐用具清洗消毒水池应专用,与食品原料、清洁用具及接触非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清洗水池分开。水池应使用不锈钢或陶瓷等不透水材料、不易积垢并易于清洗。采用化学消毒的,至少设有3个专用水池。采用人工清洗热力消毒的,可设置2个专用水池。各类水池应以明显标识标明其用途。

3.清洗消毒设备设施的大小和数量应能满足需要。

4.采用自动清洗消毒设备的,设备上应有温度、时间显示和清洗消毒剂自动添加装置。

5.应设专供存放消毒后餐用具的保洁设施,其结构应密闭并易于清洁。

烹调操作规程要求

(一)烹调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调加工。

(二)不得将回收后的食品经烹调加工后再次销售。

(三)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有国际或发达国家标准足以证明加工某种食品中心温度略低于70℃,能保证食品安全,也可允许该种操作方式。

(四)加工后的成品应与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

(五)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在清洁操作区于90分钟冷内却至10℃以下或四小时内冷却至5℃以下后再冷藏,并加贴标签。

(六)用于烹饪的调料器皿宜每天清洁,使用后随即加盖或苫盖,并不得与地面或污垢接触。

(七)菜点用的围边、盘花应保证清洁新鲜无腐败变质。

备餐及供餐操作规程要求

(一)操作前应清洗、消毒手部,在备餐专间内操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的原料,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加工。、饮品制作的设备、工具、容器等应专用。每餐次使用前应消毒,用后应洗净并在专用保洁设施内存放。

3、生豆浆烧煮时应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煮沸5分钟以上。

4、自制含酒精的饮品,所使用的原料应符合有关要求。

(二)操作人员应认真检查待供应食品,发现有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供应。

(三)操作时应避免食品受到污染。

(四)菜肴分派、造型整理的用具应经消毒。

(五)用于菜肴装饰的原料使用前应洗净,不得反复使用。

(六)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

凉菜配制操作规程要求

(一)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配制的成品凉菜,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加工。

(二)操作人员进入专间前应更换洁净的工作衣帽,并将手洗净、消毒,工作时应戴口罩。

(三)专间内应当由专人加工制作,非操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专间。不得在专间内从事与凉菜加工无关的活动。

(四)专间每餐(或每次)使用前应进行空气和操作台的消毒。使用紫外线灯消毒的,应在无人工作时开启30分钟以上,并做好记录。

(五)专间内应使用专用的设备、工具、容器,用前应消毒,用后应洗净并保持清洁。

(六)供加工凉菜用的蔬菜、水果等食品原料,未经清洗处理的,不得带入凉菜间。

(七)制作好的凉菜应尽量当餐用完。剩余尚需使用的应存放于专用冰箱中冷藏或冷冻,食用前按下列规定进行再加热:、无适当保存条件(温度低于60℃、高于10℃),存放时间超过2小时的食品,需再次利用的应充分加热。加热前应确认食品未变质。、冷冻熟食品应彻底解冻后经充分加热方可食用。、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有国际或发达国家标准足以证明加工某种食品中心温度略低于70℃,能保证食品安全,也可允许该种操作方式。

饮品制作操作规程要求

(一)从事饮品制作的人员操作前应更衣、洗手并进行手部消毒,操作时应佩戴口罩。

(二)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的原料,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加工。

(三)饮品制作的设备、工具、容器等应专用。每餐次使用前应消毒,用后应洗净并在专用保洁设施内存放。

(四)生豆浆烧煮时应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煮沸5分钟以上。

(五)自制含酒精的饮品,所使用的原料应符合有关要求。

(六)除含酒精的饮料外,饮品宜现制现饮。

现榨果蔬汁及水果拼盘制作操作规程要求

(一)从事现榨果蔬汁和水果拼盘加工的人员操作前应更衣、洗手并进行手部消毒,操作时应佩戴口罩。

(二)现榨果蔬汁及水果拼盘制作的设备、工用具应专用。每餐次使用前应消毒,用后应洗净并在专用保洁设施内存放。

(三)用于现榨果蔬汁和水果拼盘的蔬菜、瓜果应新鲜,未经清洗处理的不得使用。

(四)制作的现榨果蔬汁和水果拼盘应当餐用完。

面点制作操作规程要求

(一)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各种食品原辅料,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加工。

(二)需进行热加工的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操作: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有国际或发达国家标准足以证明加工某种食品中心温度略低于70℃,能保证食品安全,也可允许该种操作方式。

(三)未用完的点心馅料、半成品,应冷冻或冷藏,并在规定存放期限内使用。

(四)奶油类原料应低温存放。水分含量较高的含奶、蛋的点心应当在10℃以下或6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贮存。

生食海产品加工操作规程要求

(一)加工生食海产品的应设立专间(专间要求同凉菜间),或在凉菜间内设置专区。

(二)从事生食海产品加工的人员操作前应清洗、消毒手部,操作时应佩戴口罩。

(三)用于生食海产品加工的设备、工具、容器应专用。用前应消毒,用后应洗净并在专用保洁设施内存放。

(四)用于加工的生食海产品应符合相关食品安全要求。

(五)加工操作时应避免生食海产品的可食部分受到污染。

(六)加工后的生食海产品应当放置在密闭容器冷藏保存,或者放置在食用冰中保存并用保鲜膜分隔。

(七)放置在食用冰中保存时,加工后至食用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

食品再加热操作规程要求

(一)无适当保存条件(温度低于60℃、高于10℃),存放时间超过2小时的食品,需再次利用的应充分加热。加热前应确认食品未变质。

(二)冷冻熟食品应彻底解冻后经充分加热方可食用。

(三)加热时中心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不符合加热标准的食品不得食用。

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有国际或发达国家标准足以证明加工某种食品中心温度略低于70℃,能保证食品安全,也可允许该种操作方式。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操作规程要求

制定并执行食品添加剂各项管理制度,严格落实食品添加剂 “五专两公开”制度,规范食品添加剂购进、储存、使用与管理,认真填写采购、领用、使用记录。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规定,并应有详细记录。

食品添加剂存放应有固定的场所(或橱柜)并上锁,应标示 “食品添加剂”字样,并有专人保管。

餐饮器具清洗消毒保洁操作规程要求

(一)餐饮器具使用后应及时洗净,定位存放,保持清洁。消毒后的餐饮器具应贮存在专用保洁设施内备用,保洁设施应有明显标记。餐饮器具保洁设施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二)餐饮器具使用前应按《餐饮器具清洗消毒推荐方法》的规定洗净并消毒(详见本规范附件2)。

(三)应定期检查消毒设备、设施是否处于良好状态。采用化学消毒的应定时测量有效消毒浓度。

(四)消毒后餐饮具应符合GB1493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规定。

(五)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六)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器具应分开存放,保洁设施内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七)餐具摆台超过当次就餐时间尚未使用的应收回保洁。

(八)盛放调味料的容器应定期清洗消毒。

留样管理操作规程要求

(一)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重大活动餐饮服务和超过100人聚餐,餐饮服务提供者提供的食品应留样。

(二)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100g。

记录管理操作规程要求

(一)原料采购验收、加工操作过程关键项目、食品安全检查情况、人员健康状况、教育培训情况、食品留样、检验结果及投诉情况、处理结果、发现问题后采取的措施等均应予以记录。

(二)各项记录均应有执行人员和检查人员的签名。

(三)各岗位负责人应督促相关人员按要求进行记录,并每天检查记录的有关内容。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经常检查相关记录,记录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督促有关人员采取措施。

(四)有关记录至少应保存2年。

投诉受理操作规程要求

(一)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建立投诉受理制度,对消费者提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与投诉,应立即追查原因,妥善处理,并且留有记录。

(二)餐饮服务提供者接顾客投诉感官异常或可疑变质

5.招聘过程应该关注的关键环节 篇五

启明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和销售光电器件的企业,公司成立三年多以来,人员扩充的速度很快,于是招聘就成了人事部门一项主要的工作职责,但是由于招聘缺乏一套规范的程序和方法,在人员招聘的过程中一直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由于没有详细的人力资源预测和规划,公司常常临时提出人员招聘需求,短时间内往往很难招到合适的人员,而且缺乏计划性也增加了招聘的成本;由于没有规范的工作分析和职务说明书,很多员工到岗后发现实际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要求与招聘时描述的相去甚远;由于没有采用结构化的面试方法,导致面试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很大,面试官对同一应聘者的看法迥异,直接影响到面试的效果,为了能够有所改进,公司刚刚任命小胡为负责招聘的主管。基于对管理状况的了解,小胡急于改变目前招聘工作混乱和无序的现状。那么,该从什么地方入手呢?招聘过程当中到底哪些关键环节需要注意呢?规范的招聘程序

企业招聘的程序一般会根据岗位的层次、职系和职责的不同而略有不同,规范的招聘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管理部门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和年度计划。

第二步,根据规划,确定要招人员的数量、质量和类型。依据职务说明书,确认空缺岗位的任职资格及招聘选拔的标准,据此确定招聘渠道、方式和甄选技术,并制定招聘计划。

第三步,利用选定的渠道,开展招聘广告宣传工作,寻找和吸引潜在的职位候选人。

第四步,审查求职申请表,进行初次筛选。为了确保最合适的候选人得到空缺职位,通常需要一系列科学的甄选过程。

第五步,进行初试,形式包括面试、笔试。

第六步,复试通常为一轮或几轮面试,结构化面试是获得正确甄选结果的一种有力保障。测试方法还包括心理测试、行为测试、情景模拟测试。

第七步,录用人员背景调查和录用体检。人力资源管理者对备选人员的申请资料中各项内容进行必要的核实。通过面试的人员,还需要进行体格检查。

第八步,录用决策、试用考察、正式上岗。把握招聘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1、制定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招聘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它应当是基于企业的战略规划,根据业务发展和组织结构的要求,通过对未来人力资源的需要和供给状况进行分析,对组织所需人才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做出准确预测和规划。人力资源规划以及具体到年度的计划是招聘工作有序展开的前提,只有确定了所需人员的数量、质量和层次,才能选择和确定招聘的时间、渠道和方式,并形成相应的招聘计划来付诸实施。

有了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将不再仅仅是从企业目前的需要出发,而是站在更高的层面进行长远的考虑,以发展性的眼光,为企业未来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做好工作分析

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DD工作分析,并形成规范的职务说明书。只有明确了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职责,才能根据岗位的实际需要,确定岗位的任职资格和所需的知识、经验、能力、素质等应聘条件。招聘工作必须根据岗位层次、职系和职责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招聘渠道、测试内容和甄选方式,以保证能够按照职务说明书的要求招聘到最符合条件的员工。

3、选择适合的招聘渠道

选择适合的招聘渠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招聘岗位和企业内部资源的实际情况,企业既可以进行内部招聘也可以选择外部招聘,常见的外部招聘渠道有包括:媒体广告、人才招聘会、校园招聘、电话拜访、内部员工推介、网络招聘、委托猎头公司等。选择哪种渠道取决于招聘职位的要求、组织的文化、外部环境资源状况等因素,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证招聘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4、采用恰当的甄选工具

甄选有许多实用的手段,包括:测验(心理测验、知识测验、模拟工作测验等)、面试、评估中心、无领导小组讨论、文件筐测验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但并不是独立的,在招聘中应根据不同职位的特点和需要合理地选择、组合以下方法。

面试

面试是通过与应聘者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深入了解应试者的素质、能力及求职动机的一种人员筛选技术。这种能够技术比笔试更为直观、灵活和深入。它不仅可以评价出应试者的学识,还能考察应试者的能力和个性特征等。面试的缺点是主观性大,评判标准难以控制,而且比较费事费力。比较有效的是结构化面试方法,通过采用结构清晰的面试程序,对测评要素标准化、结构化,使得不同的应聘者之间具有了可比性。

笔试

笔试是用来考查应聘者各项条件是否适合岗位要求的测试。笔试的内容可以包括普通知识、专业知识、心理测试等。一份有价值的试卷,往往对试卷的出题者要求会比较高;同时,笔试只能反应部分信息,答卷答得好,并不代表工作能力强。

评估中心

评估中心是通过评估参加者在相对隔离的环境中做出的一系列活动,以团队作业的方式,客观地测定其管理技术和管理能力,为企业发展选择和储备所需的人才。评估中心被认为是当代管理中识别有才能的管理者的最有效的工具。但是此方式设计比较复杂的方法内容和高昂的费用,需要企业有相当的承受能力。

无领导小组讨论

它是将应聘者被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每组人数5-9人不等,不指定主持人或召集人,大家地位平等,要求就某些争议性可能比较大的问题进行讨论,往往没有正确答案,最后要求形成一致意见。

讨论进行的过程中,主试者通过观察整个讨论的情形和每一个人的表现与反应,从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判断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亲和力等方面对每一位应聘者进行评价。

文件筐测验

6.关键环节 篇六

协同营销作为行业整体营销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和新阶段营销以及网络建设的重要任务,如何准确把握深化工商协同营销的关键环节,全面提升行业工商协同营销工作水平,对行业发展具有全局、战略意义,是当前卷烟经营工作的一件大事,需要行业上下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和勇于实践。

一、提高认识水平是深化工商协同营销工作的思想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上的提高才有行动上的自觉。只有工商企业都从事关中国烟草整体竞争力提升的高度认识开展工商协同营销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周密部署,精心实施,制定方案,明确职责,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工商协同营销工作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要充分认识开展工商协同营销工作是国家局党组根据行业改革发展新形势所做出的新部署,是科学发展观在行业的具体实践,是落实全面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中国烟草,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两个跨越”,培育名优品牌的重要举措。

二要充分认识开展工商协同营销工作是完善行业营销体系,形成行业体制优势的客观要求。行业实行的集中统一、工商分设的这种专卖制度下的特殊的组织管理体制,使行业的营销工作也必然带有一定的特殊性。开展工商协同营销,就是要充分发挥烟草专卖独特的体制优势的关键之举,目的就是扬长避短、化弊为利,促进工商互动,密切工商关系,形成工商合力,完善营销体系,形成体制优势,使工商营销成为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实现1+1>2的效果。

三要充分认识开展工商协同营销工作是深化订单供货改革,打造完整卷烟供应链的必由之路。自2005年开始推进的订单供货工作,按照“预测指导采购、采购支持订单、订单满足消费”的要求,从市场真实需求出发,行业逐步建立起由下到上、由外到内的卷烟供应链。协同营销工作虽然侧重于工商之间,但是着眼于批零关系、零消关系,是从工业、商业、零售客户和消费者整个行业供应链出发来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肩负着打造卷烟完整供应链的重任。

四要充分认识开展工商协同营销工作是行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工商作为整个行业的“一体两翼”,决定着双方是既彼此分开又相互依存、既分工又合作的谁也离不开谁的“鱼水”关系。双方要从企业、业务和市场层面有效解决分工合作的问题。工业企业应重点立足于有序竞争,侧重于品牌营销,把品牌与市场相结合,面向市场做精做优卷烟品牌;商业企业应重点突出服务,侧重服务营销,把品牌与零售客户相结合,根据品牌研究零售客户。通过准确定位,明确双方职责,加强工商互动,优化业务流程,从而合理配置工商营销资源,降低营销成本,提高营销效率,实现工商之间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互通,有效解决营销工作中存在的相互脱节、无序竞争、资源浪费、重复劳动等问题,形成营销合力,节约资源,提高效率。

二、实现信息共享是深化工商协同营销工作的重要支撑。

工商协同营销能否顺利运作并且取得实效,关键在于能否实现工商双方的信息整合与共享上。

一要创新信息采集共享方式。要通过建立信息采集网络、系统自动收集、定期专题调研和不定期收集等方式,了解掌握全面详实有价值的市场、产品信息。要通过利用国家局开发的工商信息平台等途径,建立起工商之间顺畅、高效、方便、快捷的信息共享渠道。

二要界定共享信息的内容范围。商业企业为工业企业提主要供四类信息:一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信息,具体内容包括年度宏观经济发展情况、社会消费品零售情况、人口数量结构变化情况、吸烟人数比例以及其他重大影响卷烟消费的社会事件等;二是商业企业的卷烟经营信息,包括产销存的历史信息、实时信息和预测信息;三是零售客户的经营信息,主要包括零售户业态状况、销量、品牌、库存、价格等信息;四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信息,主要包括购买途径、口味偏好、吸食量以及卷烟消费趋势。工业企业为商业企业主要提供三类信息:一是品牌信息,主要是指一个时期内企业品牌发展规划、品牌特点等信息;二是货源信息,主要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货源生产计划情况,为商业企业均衡安排市场销售提供根据,保证市场供应不积压、不断档;三是在途信息。主要是指发货计划、运输方式、运输数量、车辆位置、驾驶员联系方式等,以便商业企业准确掌握到货时间和数量。

7.企业文化落地的关键环节研究 篇七

一、企业文化落地的概念及内涵

(一) 企业文化落地的概念

企业文化落地是指, 将基于企业发展战略、企业个性等所形成的企业价值理念、行为规范等, 通过各种活动, 植入人心并且落实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 切实转化为全体员工的有效执行力, 从而保障企业文化发挥巨大作用的过程。

(二) 企业文化落地的内涵

第一, 入心。企业通过各种文化培训等方式, 使全体员工能与企业就价值理念达成共识, 并形成一种理所当然的默契, 即充分理解企业坚持的是什么, 倡导的是什么。

第二, 见行。基于入心的过程以及后续的制度约束, 形成有效机制, 使文化理念成为员工的信仰, 融入员工的行为习惯, 使其自觉履行岗位责任, 实现员企合一。

二、企业文化落地的关键环节

企业文化落地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从最初文化理念的灌输、传播到最终企业文化的传承。企业文化没有是与非, 优与劣, 关键在于要能把组织的努力和其运行的环境条件相结合。在企业文化传播, 传承的过程中, 企业会面临新的发展要求, 此时就需要对企业已有的文化进行重新审视, 留下其中得到不断验证的合乎企业发展的精髓部分, 去除陈旧的阻碍企业发展的部分, 以寻求企业文化的永续传承。 (见图1)

(一) 企业文化的定位:企业文化究竟是什么。

企业文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 随着企业的诞生而存在, 因企业的成长而发展, 企业文化是无形的, 代表了团体不断学习的积累, 因此, 正确定位企业文化是保障文化落地的基础。以下从三个层次来分析:

第一层, 可轻易感知的表象。主要指各种显而易见的组织结构、流程以及职员间的沟通方式、穿衣风格等, 有非常直观的情绪感染力, 是对一个企业的文化最基本的了解。

第二层, 宣传的价值理念。在这个层级, 企业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理念具有简明扼要、便于记忆的特点。对内, 主要通过企业的一些手册、内刊等, 职员们对于宣传的价值理念朗朗上口;对外, 主要是采用大众传媒的形式, 是外界区分不同企业的最常见的方式, 例如:格力——掌握核心技术。值得注意的是, 表达了相同价值观的企业也会有不同的外部表现, A、B公司都崇尚团队协作、质量第一, 但对于A公司而言, 激情澎湃的自由辩论是做出最终决策的前提;而B公司的所有决策均由高层做出, 下级只负责具体执行。这些不一致的存在, 说明那些简明扼要的大字标语仅仅是企业文化的表述性解释。

第三层, 理所当然的默认假设。从企业历史角度出发, 最初企业创始人和关键领导人用他们所倡导的价值观、理念等来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以及员工的具体行为, 进而创造出了获得市场广泛认可的产品和服务, 那么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 这些价值理念就会演变成全员共享和理所当然的有关于取得成功的默认假设, 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这类深入骨髓的默认假设, 从来无需刻意提起, 但总会在每次做决策时, 不经意的闪入脑海, 指导员工的行为。

只有真正知晓了企业文化表现的以上三个层次, 才能理解一个企业的文化究竟是什么。

(二) 企业文化的传播

领导者在正确理解企业文化究竟是什么以及正确诠释了本企业的文化之后, 就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向员工灌输本企业的文化, 使企业的文化理念深深根植于每个员工内心, 并且真正转化为全员的有效执行力。以下从五个角度出发, 最大限度的保障企业文化的有效传播。

(1) 正确的人才观:企业所秉持的人才观直接影响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 进而关系到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 尊重员工、重视员工, 为员工创造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使员工成为践行企业文化的有力保障。

(2) 将企业文化与用人标准相结合:价值观决定一个人看待事物的标准, 如果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倡导的价值理念有很大差别, 那么员工就很难融入企业的整体氛围中, 更不会认可企业文化并且传播和践行企业文化。IBM的员工招聘就体现这一点, 公司充分尊重员工个性, 承认人性中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弱点, 崇尚正视自我的价值理念, 因此, 他们不会选择一个自认为没有缺点或将缺点处理为优点的人。

(3) 持续培训, 广泛培训:孔子为了传播自己的思想, 广收门徒、开坛布道。对于企业文化的传播也是一样, 将企业文化所倡导的理念、发展愿景等贯穿于各类培训中, 以强化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传播。在培训过程中, 可以通过案例等形式, 让员工参与讨论, 进而产生认知共鸣。培训的开展不仅针对新进员工, 对于老员工也需要进行“回炉”再培训, 最大限度的涵盖不同岗位, 不同入职时间的所有员工。

(4) 顺畅沟通:当信息传达层级过多时, 一般都会面临失真的风险, 对于文化传播也是一样, 因此, 为了实现企业文化的有效传播, 顺畅的沟通至关重要。IBM前CEO郭士纳的办公室备有一部特殊的电话, 公司的所有员工可以随时打进电话, 与总裁进行沟通, 这对于IBM公司价值理念的有效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员工个体而言, 通过有效沟通, 将个人发展愿景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 使企业成为员工成就自我的平台, 这无疑会对企业文化理念的传播产生巨大促进作用。

(5) 有效激励:适当有效的激励, 包括薪酬激励、股权激励等物质激励以及更高层级的理想激励, 能够满足不同岗位, 不同层级员工的利益需求与情感需求, 进而增强他们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 从整体上保障企业文化的有效传播。

(三) 企业文化的传承

对于任何财富, 最重要的莫过于永续的传承。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如何最大限度的保留住企业文化的精髓, 是文化高效落地不可或缺的环节。

(1) 适时更新完善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总会遇到新的发展要求, 对既有的企业文化提出挑战, 此时, 就需要对文化进行更新完善。对于不再适应企业发展状况的文化, 要勇敢剔除, 并且努力寻求新的文化理念;对于企业文化中的精髓部分, 要保留传承。19世纪末IBM面临困境, 销售锐减, 企业一直以来遵循的津贴式文化——只要受聘于IBM, 就可以无条件的享受丰厚的福利和终身奉养, 已经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使得企业不堪重负, 因此, 新任CEO郭士纳果断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 为公司节约了大笔开支, 同时对于企业文化的精髓部分——精益求精等, 依然大肆弘扬。

(2) 内部接班人制度:在企业文化的传承过程中, 不可避免的会由于关键领导人的更换, 面临新文化与既有文化的冲突, 以及既有文化被稀释的风险。领导人的更换可以由外部聘入, 也可以内部提拔, 外聘者带来的是全新的管理方式, 以及其原公司的文化, 为了在传承既有文化的基础上达成两种文化的完美契合, 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 并且最终效果很难预知;内部接班人制度, 可以在优中选优的基础上, 最大限度的保留文化的完整性。在选择优秀人才的前提下, 相比两者而言, 内部提拔制度对于文化的传承更有效果。

13年阿里巴巴选择了内部提拔的陆兆禧作为新任CEO, 陆跟随马云13年, 其间参与了各项文化建设, 对阿里文化精髓有着深刻的理解, 因此, 就文化角度而言, 这一决定避免了阿里文化的稀释, 对于帝国文化的永续传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 考核机制:考核作为检验成效的工具, 对企业文化同样适用, 将企业文化的要求融入员工的考评中, 通过考核来强化员工的文化意识, 使员工对于企业所崇尚的价值理念、行为规范有深刻的理解, 并且通过新老员工间的相互影响, 最终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

考核的方式可以包括三种:其一, 对企业高管进行考核, 只有保障了高管们以身作则践行企业文化, 才能确保企业文化自上而下的垂范与继承;其二, 对有帮带关系的新老员工进行考核, 重视老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言传身教的作用;其三, 将绩效考核与文化考核相结合, 通过这种方式来提拔有业务能力并且忠诚于企业文化的优秀人才, 进而确保企业文化的传播范围更广, 传承更有效。

总之, 企业文化落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多个环节, 各环节间的联系构成了文化落地的循环过程, 只有深入理解文化落地的各个环节, 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 才能确保企业文化真正实现落地, 从而使企业文化的巨大作用得以很好发挥。

参考文献

[1]埃德加·沙因.企业文化生存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杨克明.企业文化落地高效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3]特雷斯·迪尔, 阿伦·肯尼迪.企业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4]王乾龙.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M].深圳:海天出版社, 2010.

8.抓住关键环节启迪学生思维 篇八

[关键词]历史高考选择题审题失分关键环节启迪思维高效得分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10107

近几年的新课程历史高考试题充分体现了“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命题指导思想。其中,历史选择题具有知识点覆盖面广、学科素养的考评全面到位、答案唯一性和评分的准确性等特点,在历史高考江苏试卷中已成为主要题型,且分值与材料问答题平分秋色,占据总分值的50%。下面笔者着重从审题环节分析导致学生选择题失分严重的表现,探讨高效得分的教学应对策略,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审题不清导致失分的表现

1.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的认识错误

例1:据《镇海县志·风俗志》记载,镇海“自欧风东渐,婚礼亦改以简易,谓之文明结婚,多于商埠行之,乡村尚少”。材料所反映的现象的本质是

A.传统习俗根深蒂固B.社会风俗的西方化

C.文明的交融与转型D.对“文明结婚”的抵制

【错因分析】正确答案为C。学生容易误选A或B。误选原因是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存在以偏概全的错误。选A的学生将侧重点放在“乡村尚少”,而选B的学生将侧重点放在“文明结婚,多于商埠行之”。这两者都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没有仔细阅读题干的要求,“材料所反

映现象”应该包括“文明结婚,多于商埠行之”和“乡村尚少”这两种同时并存的现象。

2.容易被材料中的干扰信息所误导

例2:近年来,希腊等欧盟国家发生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在希腊政府被迫通过多项财政紧缩政策后,欧洲其他国家也纷纷采取缩减社会福利的措施,减少赤字,结果遭到民众和工会组织的强烈反对,各种罢工游行此起彼伏。这表明西方原有的福利政策

A.加剧了社会各阶层的矛盾

B.片面照顾高收入阶层利益

C.缺乏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

D.使一些国家财政赤字严重

【错因分析】正确答案为D。学生容易误选A,原因是学生被材料中的“结果遭到民众和工会组织的强烈反对”这个干扰信息所误导,社会矛盾的加剧是因为政府缩减社会福利的措施引发的;而题干要求学生理解“政府缩减社会福利的原因”即原有的福利政策使得各国政府不堪重负,财政赤字严重。

3.容易混淆试题考查的不同侧重点

例3:1929~1933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业生产迅速大幅度下降,如下图所示。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

B.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激化

C.殖民地人民的抵制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

【错因分析】正确答案为D。学生容易误选A或B。误选原因是学生混淆了题干中所呈现的现象的侧重点。选A的学生将侧重点放在“首先发生在美国”,认为危机是由于美国经济繁荣实力强大带来的贫富悬殊所致,从而忽视了“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是在二战之后这样的历史史实。选B的学生将侧重点放在“经济危机”这个关键词上,而B是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误选A或B的两种学生都没有注意审清题目,题目问的是由美国迅速波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原因,正是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整个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才会出现这种多米诺骨牌似的连锁反应。

4.容易被选项中的正确说法所干扰

例4: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苏联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B.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

C.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太低

D.苏联为发展工业,对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

【错因分析】正确答案为D。学生容易误选A或B。误选原因是学生认为A或B的说法是符合历史事实,这是正确的,所以毫不犹豫地选择A或B。这道题考查的侧重点是苏联在工业化过程中对待农业和工业的不同做法: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重工业,因而有“农村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的说法。

二、高效得分的教学基础策略

1.夯实主干知识,提升知识能力

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很多错误属于知识性错误,如对史实记忆不准,对历史现象理解不到位,迁移运用知识不到位等。基础知识是一切历史思维活动的前提。针对学生的知识性错误,要求学生在复习时立足教材,夯实基础知识,提高辨别史实的能力,从源头上减少错误。要把教材作为最重要的资源,围绕模块专题,对重点主干知识多角度、多层次地讲解,加强对知识点的梳理、探究、整合、变通,加强对重要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的准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只有夯实重点主干知识,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素养才不是空中楼阁。

2.把握审题规律,培养解题技巧

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源于解题能力的高低,在夯实主干知识、提高历史学科知识能力的同时,还要特别注重解题方法技巧的培养。鉴于学生历史选择题考试出错的一大主要原因就是审题不清或思路错误,必须把握选择题审题规律,培养解题技巧。审题规律:三审题干、三辨题肢。三审题干,即一审限制词,明确考查的范围(尤其是时间和空间);二审中心词,明确考查的内涵、外延;三审求答词,明确考查的意图。三辨题肢,即一辨是否符合史实;二辨是否符合题干内容;三辨是否与题干要求有必然的逻辑联系。解题技巧:在充分审题的基础上采用时间定位、概念定位、高度关注程度性词语、利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等方法技巧正确解题。

3.建立“纠错本”,不断反思总结

“纠错本”,顾名思义,就是用来纠正学习上的错误的笔记本。纠错笔记就是学生把平时训练中常考、易错的典型试题“剪切”下来,“粘贴”在笔记本上。并在错题的旁边标注完整的分析过程:一是分析错因;二是标注避免再错的有效方法;三是进行思维发散,对错题进行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做好有效的纠错笔记,能够帮助自己加深对错题的印象,避免以后犯同类性质的错误,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善于总结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醒学生将纠错笔记做好以后,要充分利用、定期翻看;要相互交流、彼此借鉴;要多多反思总结,不断整理和完善。

9.电线电缆检测关键环节及质量控制 篇九

摘要:电线电缆检测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和食品药物的安全。电线电缆也是我们国家日益强盛,经济日益发展的一个重要标识。但是在电线电缆市场上还一直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它的检测问题,以及质量的合理控制。因此对电线电缆的检测一直是我们需要加强和提高的一个部分。在很多的行业里,电线电缆有一个美称,他们被称作我们工业的神经,直接关系到各个行业能力的发挥,因此加强对电线电缆检测问题,做好相关的法律规定,保证其有一个合理公平的市场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产者与购买者都能各得所需,打造一个质量监管成熟的机制。电线电缆的检测也是关乎我们国计民生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 : 电线电缆

质量监管

监管系统一

电线电缆

1.1 电线电缆的种类

目前市场上电线电缆种类繁多,一般情况下电线电缆在人们的理解上是,输电。但是这种观点太狭小了,就如坐井观天。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电线电缆的要求,也逐渐的提高,比如他的耐磨性,还有抗压性,环保功能,防高温等一系列问题。如果电线电缆在哪一方面不达标,那么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就会遇到诸多的麻烦与问题,因此我们加强对电线电缆的检测就显得特别的重要。因此我们要了解每一种电线电缆的特性还有功能,同时我们也要了解他的缺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电线电缆的功能性。

1.2 按用途分类电线电缆

电线电缆如果按用途分类我们大体上可以这么划分,比如说我们日常经常见到的电线,他们多用于单纯的导电,因此这种没有任何绝缘装备的电线,被我们称作裸电线。第二种多用于发电机,还有就是变压器中的电线,他们一种特点就是缠绕式,这种方式的用途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切割磁感线,从而产生电。因此这种线它有一个文雅的名称叫做漆包线,磁感线。第三种,当我们需要传输大功率的电时,这时需要大功率的电缆,这种电缆一般都有绝缘配置,因此被称作绝缘电缆。第四种,就是我们日常通信所用到的电线及电缆。这种电缆也是日常见的比较多的,我在这里就不在赘述了。第五中就是各种电器中,所用到的电线电缆,比如用于加热的,我们日常常见的取暖装备等等。综上所述,不同的电缆都有它的不同用途,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电线电缆的特性,来决定它的用途,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它功能得到充分额发挥。

二 电线电缆的质量监管

2.1 质量监管的问题

任何事物的良性发展,都需要监管。电线电缆也不例外,是不是电线电缆没有发现就不要监管,答案是否定,没有发现问题并不是不存在,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质量监管部门就需要假设一些问题,我们众所周知所有行业都是把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电线电缆行业也是不例外的,因此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合理的维护企业的利益达到双赢,这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监管存在的重要意义了。有一些企业凭借着以往的良好业绩赢得了免检的资格,那么这个时候是不是我们就应该放松对其的监管呢?当然不是,如果我们一味地放任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经不住利益诱惑的企业,就会生产一些质量不达标的产品,这样就会为我们日后的生产埋下了严重的隐患,因此加强对产品的监管,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2.2 监管的方式

最为常见的监管方式就是产品的抽查,根据抽查者的不同,我们大体分为,国家的抽查,地方的抽查,在这就是市场的抽查,其中力度最为强大的就是国家的抽查,它具有强制性,也可以跨越省份地方的的限制,具有总揽全局的作用,因此加强国家检查力度,还有惩罚的力度十分重要,如果只是查出问题,而不是采取严厉处罚措施,那么企业也就不会对自己的过错有一个深刻的反省,所以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就不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因此查出是一个方面,同时处理又是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地方的抽查,各个地方对本地区的产品进行检测,然后各个省份根据审查所得出的数据,进行比较,对同一种产品,同一种规格的电线电缆进行比较找出不足,及时进行改正。一旦查出问题,为了保证市场上产品的质量,因此被查出问题的厂家就要及时的更新设备,对以前的生产过程,生产材料,生产的材料设备进行及时的检修查出问题及时进行整修完善。检测作为一种比较好的监督手段,所以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市场的正常运行,十分必要。三 质量控制 3.1 加强质量监管

质量问题是各个行业都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根据我国当前电线电缆市场的情况。加强对电线电缆的监管十分必要。根据监管的主体不同我们大体上可以分为政府监管,还有非政府监管。政府监管主要有各个部分的监管,比如工商局,质监局,建设局等等一系列问题。非政府的监管,有行业自身的自我控制能力。第二个社会的监管,个人,媒体,社会公众的监管。这是我们监管的一个方面。还有十分重要的方面的监管,那就是法律监管,法律的监管是比社会监管更具影响力的监管,市场本身存在缺陷性,因此单靠市场本身的自我调控还有监管,并不能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法律是市场监管的重要保证,只有两者完美结合才能保证监管的顺利进行。这种多元式的监管,能保证我们电线电缆市场的合理运行。

3.2 政府,市场,企业的监管

政府,市场,企业的监管三者缺一不可。它们使我们电线,电缆市场能够顺利开展与进行。先说政府,政府主要通过监管来维护各方的利益。从而保证还有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政府监管具有具有强制性,预见性。当检测出问题的时候,相关的法律的条款,保证了我们政府执法的威力,能有效的处罚违法行为与人员。市场的监管,主要是电线电缆各个企业本身组成的一个监管机制,他们根据实际水平制定一个标准,从而形成各个企业生产的一个行业的标准,这是企业的一个自律的行为,也是企业的一个自愿的行为,这种行为具有一定的市场约束力,从而把市场的各个行业纳入了自我管理的体系,第三种就是社会的监管,还有社交媒体的监管,这是对国家监管,企业监管的一个补足说明,三者相互配合才能为我们打造一个合理市场。

结论

我国电线电缆检测以及质量的控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为了保证我们市场的成熟发展,加强对电线电缆的检测力度势在必行,质量的保证有助于我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因此为了解决我国电线电缆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同时利用政府,市场,企业,个人等多方面的监管与控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维护电线,电缆的良好市场。同时完善我们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也应该及时的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属于我国自己发展计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的促进电线电缆市场的发展,能够让广大人民感受到他的良好秩序。

参考文献

10.关键环节 篇十

一、找出关键错误,针对其及时纠正

在指导学生自学或练习时,教师会经常看到学生多次重复一个错误动作而不能依靠自己的能力改正,这种重复多次却没有效果的练习不仅浪费时间精力,而且极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掌握试误学习法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因此教师应该及时找到错误的关键,针对其进行及时改正,首先要定好目标,认准方向,其次要知道自己的位置,然后去练习,在练习中不断的调整,实验去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找出规律争取快速而简洁地达到目标。比如在篮球教学中学习篮球技术时,学生开始往往动作泛化,落点不集中,要通过多次练习,不断反思,对方向、角度、力度、弧度的控制进行逐进和连续不断试验、改进、才能找到正确的感觉。其他动作的学习也一样,在掌握动作的过程中必走弯路,关键是弯路多和少的问题,正确有效方法可以帮组学生少走弯路。

例如在掩护配合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学习。

第一,选择掩护的位置。学生传球后去给有球队员做掩护,首先让其自己选择掩护的位置,一般情况下,虽然教师在教学讲解时告诉学生要站在防守者的后侧方,但学生在实际掩护时,经常会站在防守者的后方或其它方向,掩护不住防守者。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要求让学生试着从多个方向进行掩护,最后看你在哪个方向的成功率高,学生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通过自己比较就能选择适合的位置站位。

第二、选择掩护的姿势。在掩护时,有的学生由于两脚之间的距离较小,重心较高,没有足够的掩护面积,被防守者轻松绕过,或者两臂没有屈肘,造成阻挡犯规。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不同的脚步和姿势去给同伴作掩护,体验后,学生就会根据自己掩护情况的需要,选择合理的掩护姿势。

第三,选择转身的时机和跑动路线。什么时间转身以及转身后的跑动路线,是掩护配合中很重要的环节,有的学生由于转身的时机和跑动的路线不对,造成二次进攻的机会很难出现,掩护就失去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试着去做 掩护后的转身的跑动,学生可以按下面三种情况转身:

1、到掩护位置在同伴还没有到达时转身;

2、在同伴到达防守者后立即转身;

3、在同伴到达防守者后没能及时转身。通过练习,看看那种情况掩护后的进攻会多,在选择跑动路线时,也可以选择几种跑动路线,比如说直线跑,还是弧线,进攻的成功率最高。

二、积极进行比较,提升教学效率

比较主要分为两种,一时纵向比较,指学习者用自己目前的状况和之前进行比较的方法。比较自己的动作和别人之间有什么区别。通过比较发现不同之处,在进行进一步的改正。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同学反复练习出现的错误动作,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自己想办法纠正错误的习惯,其实学生在上课时,他们身边就有正确动作,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不去比较而已。如果运用比较对照法,学生就能更好地学习新的动作。在学习中,可以先观察别人的动作,然后再对自己的动作有什么不同,根据老师的讲解认真思考,“是自己错还是别人错”,“谁做的好”,“自己的错在哪儿”,“错了以后应该怎么改”等等问题。

例如在持球同侧步突破的教学中,给学生讲解动作方法后,让其根据自己的体会来做动作,做完后讲讲自己的体会,然后再观察做得比较好的同学的动作,从而进行比较、对照。可以让学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比较:

1、假动作逼不逼真?

2、突破时侧身,探肩够不够?

3、身体重心是不是太高?

4、后蹬有没有力量、加速快不快?

5、中枢脚有没有过早走步?

在发现自己的错误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针对地改正自己的错误动作。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断的完善教学过程

11.孵化山鸡蛋的关键技术环节 篇十一

一、温度。孵化温度根据胚胎发育的情况,采取前期高、中期平、后期略低、出雏期稍高的施温方法。温度范围分别是:入孵前种蛋预热6~8小时,蛋温在36~38℃;孵化期1~7天38.8~39.2℃,8~14天38.5~38.8℃,15~20天38~38.5℃;出雏期21~24天38.5~39℃。如此用温,胚胎发育正常,尿囊于14~15天在小头合拢,把蛋白全部包住,保证胚胎20~21天充分利用蛋白,故可提高山鸡的孵化率。

二、湿度。山鸡蛋的湿度以两头高、中间平为佳。前期湿度高,可使种蛋受热良好、均匀;中间平,有利于胚胎的新陈代谢;到了后期出雏期,提高湿度是为了消散过多的生理热,使蛋壳结构疏松,便于啄壳出雏。前期湿度为60%~65%,中期为55%~60%,后期为60%~68%,出雏期为70%~75%。

三、翻蛋。翻蛋能促进胚胎活动,防止内容物粘连蛋壳,使其受热均匀。实践证明:1~20天每8小时翻蛋一次,翻蛋角度为180°;21~24天出雏期不翻蛋,只调边心蛋,就能满足胚胎发育的要求,孵化效果十分理想。

四、晾蛋。在孵化前期一般不晾蛋,按照上述施温方案,中后期的蛋温可达38.8℃,蛋壳表面积相对小,气孔小、散热缓慢,此时晾蛋可加强胚胎的气体交换,排除蛋内积热。孵化至14~16日龄,打开箱盖,每天晾蛋1次;20~24日龄,生理热多,每天晾蛋2~4次。晾蛋时间长短不等,根据情况灵活掌握,当蛋温降至35℃时继续孵化。

12.冷沉淀制备的关键控制环节 篇十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冷沉淀原料浆来源:本中心流动采血车采集的四联袋全血, 要求在6 h之内制备并冻结成块的且各项检测合格的新鲜冰冻血浆。

1.2 仪器设备

美国SORVALL RC-12BP大容量冷冻离心机, 费森尤斯Compomat G4血液分离机, 低温操作台, 低温周转冰箱, 4℃贮血冰箱/恒温水浴箱, 塑料卡子, MBF21血浆速冻机、热合机。

1.3 方法

1.3.1 制备优质的冷沉淀原料浆

(1) 全血 (原料) 的选择:制备冷沉淀选择采血顺畅、采集到的全血及时将资料录入电脑后即放贮血专用冰箱储存。目前我国自愿无偿献血已取代计划无偿献血, 多以街头采血为主, 接血司机应按规定及时将血接回中心待检库。 (2) 保持良好的冷链系统:街头采集的血液应储存在2℃~6℃冰箱中, 血液从采血点到待检库的运输必须装入已降温的血液专用隔热冷藏箱中, 不能放入常温容器更不能仅用塑料袋包装。 (3) 尽快低温分离成分血:血液从全血到分离成红细胞和血浆操作过程, 要尽量缩短暴露于室温下的时间, 因此尽快并保持低温分离是保证血液质量、减少FⅧ因子衰减的关键。把握好时间、温度这两个关键环节, 能够最大限度减少血浆中FⅧ等不稳定成分的损失, 得到优质的新鲜冰冻血浆, 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Ⅷ含量必须≥0.7 IU/ml[2]。

1.3.2 制备优质的冷沉淀

(1) 设备的准备:采用冰箱融化法制备时, 需提前10~14 h将原料浆放在4℃贮血冰箱内融化, 每层摆放200 ml血浆10袋 (室温超过30℃进摆放13袋) 。每部冰箱放5层, 血浆之间不能重叠, 使其融化成带小冰碴的糊状半流质。采用恒温摇摆式水浴融化法制备时, 原料血浆提前放入预置温度为2℃的融化箱中, 制备当日解冻期间将离心机温度设定在0℃~4℃, 并打开低温操作台及开始预冷血浆速冻机使温度降至-50℃。做好设备预设达到适合该成分血温度要求是保证产品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 (2) 融化冷沉淀原料血浆:将血浆轻放入血浆解冻箱, 启动解冻程序, 在2℃循环水浴中自行融化, 随时观察血浆的融化情况, 此环节可设定时钟。由于血浆融化需99~120 min, 定时钟可提醒工作人员, 避免出现融化过度的情况。选择恰当的融化终点很关键, 以笔者经验, 当多数血浆融化至冰块直径4~5 cm、厚度约l cm时, 终止融化最为恰当。经过配平、离心, 待分离时, 冰块基本融化剩少量冰渣, 冷沉淀达最佳分离状态。如果选择冰渣量很少或基本无冰渣为终点, 就会融化过度, 待分离时, 有的会出现冷沉淀溶解的状况, 造成冷沉淀含量降低;如果选择终点提前, 冰块过大, 会造成冷沉淀容量超标。快速在低温操作台上配平血浆, 在已降温的离心机离心。美国SORVALL RC-12BP大容量冷冻离心机可设0℃~4℃、4036 g、8 min。尽快分离热合速冻。 (3) 质量标准:由200 ml FFP制备的冷沉淀:FVⅢ含量≥80 IU/200 ml, Fg含量≥ (150~200) ml, 容量 (25±5) ml/袋。符合质量标准则为合格[4]。

2 结果

笔者所在中心2010年2-5月份冷沉淀质量控制结果显示, 被抽检16份冷沉淀中有12份合格, 4份不合格, 每月抽检的冷沉淀都有一份不合格, 不合格率25%。不合格原因均为FⅧ因子含量达不到80 IU。通过对上述各个环节的不断改进和控制, 2010年6-9月份冷沉淀质量控制科抽检16份全部合格, 合格率为100%。

3 讨论

冷沉淀制备的质量控制涉及到全血的采集、储存和运输、分离以及新鲜冰冻血浆的融化、分离、入库等诸多环节, 任何一个环节的失控, 都会影响到冷沉淀的最终质量。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减少冷沉淀中的不稳定成分FⅧ因子的损失。在工作量大时, 要先分离用做冷沉淀原料浆的血液, 减少FⅧ因子损失。分离出的血浆尽快置-50℃血浆速冻机30 min速冻成型后, 移入-18℃以下冰箱保存, 留作冷沉淀原料浆。冷沉淀原料浆各袋容量差别最好不超30 ml, 这样能保证基本同步融化。若容量差超过40 ml, 血浆融化程度差别很大, 影响冷沉淀质量。本中心已全部采用费森尤斯Compomat G4血液分离机分离血浆, 按照设定的程序进行操作, 容量达到标准化, 避免了人为做成的容量差异, 为制备优质的冷沉淀打下良好基础。密闭式分离在低温操作台上进行, 所得冷沉淀成品入库前应放在低温操作台上, 注意尽量降低环境温度。因FⅧ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破坏很大, 所以控制的核心内容是保持血液的冷链系统, 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液/血制品在常温下的时间。尽快放到速冻机复冻后将冷沉淀在-18℃以下冰箱保存。控制好设备和环境温度、制备的最佳时间等环节, 才能保证制备出合格优质的冷沉淀。要保证各个环节的的严格受控, 制备优质的冷沉淀, 除了配备必要的设备外, 还要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 提高专业技能, 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摘要:目的:控制影响冷沉淀质量的关键环节, 提高冷沉淀的质量。方法:筛选从采集到制备间隔时间短、FⅧ损失少的全血制备的血浆留做冷沉淀原料浆。保持良好的冷链系统, 尽快低温分离成分血, 控制好设备和环境温度, 把握好制备的最佳时间等环节。结果:2010年2-5月份冷沉淀质量控制结果显示, 有25%不合格, 不合格原因均为FⅧ因子含量达不到80IU。通过对上述各个环节的不断改进和控制, 2010年6-9月份冷沉淀质量控制抽检全部合格。结论:冷沉淀制备的质量控制涉及到全血的采集、储存和运输、分离以及新鲜冰冻血浆的融化、分离、入库等诸多环节, 任何一个环节的失控, 都会影响到冷沉淀的最终质量。因此, 要求心中有关部门加强沟通、紧密协作。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减少冷沉淀中的不稳定成分FⅧ因子的损失, 而FⅧ因子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破坏很大, 所以控制的核心内容是保持血液的冷链系统, 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液/血制品在常温下的时间。要保证各个环节的的严格受控, 制备优质的冷沉淀, 除了配备必要的设备外, 还要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 提高专业技能, 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关键词:冷沉淀,制备,冷链系统

参考文献

[1]田兆嵩.临床输血进展 (何子毅, 田兆嵩, 冷沉淀的临床应用) [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9.

[2]杨孝顺, 安梅, 阮光萍, 等.冷沉淀在临床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 2005, 18 (3) :255-257.

[3]杨江存, 李芒会, 于青, 等.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不同放置时间凝血因子的变化[J].中国输血杂志, 2005, 18 (3) :2l1-2l2.

13.关键环节 篇十三

管好诊疗过程关键环节、重点部门的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院、科两级负责人务必引起高度注意,要强化监管,有效管控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发生,制定此标准与措施系列,希认真贯彻执行。

一、急危重病员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及措施

(一)标准:

1、急危重病员诊断抢救治疗措施和方案符合诊断抢救治疗原则:快速、协调、高效。

2、病历书写及时、准确、规范,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本院制定的《病历评分标准与奖惩规定》严格执行。

3、会诊讨论按照相关制度执行,急危重病人会诊应在≤10分钟到达现场。

4、门诊、急诊留观不得超过48小时,住院病人3日未明确诊断或病情恶化者必须组织相关专业会诊讨论,尽快明确诊断,制定相应诊治计划和方案。涉及3个专业以上会诊的执行《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疑难、死亡病例要组织全科人员进行专题讨论。

5、紧急手术应在5分钟内开出术前医嘱,20分钟内做好必要的术前检查及相关准备。麻醉科在接到通知后必须在30分钟内完成各项准备。急症抢救手术由医务科或业务副院长组织院内医师按手术分类与授权权限规定指派相应职称的骨科医师主刀,超出本院综合抢救能力或执业科目的,应一边做好成人生命指征支持,一边告知患者亲属需转院诊治(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尽可能为患者转诊转院提供支持与帮助。

6、急危重病员抢救成功率≥80%。

7、急救药品物品常备齐全,设备始终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8、消毒隔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感染控制相关规定执行。

(二)措施:

1、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度、医生值班交接班制度。

2、为急危重病员的检查、入院、手术等开通“绿色通道”,简化手续和流程,保证各种措施和方案的快速有效落实。

3、急危重病员的检查、转科、转院各部门要共享信息,通力配合,提前做好准备,必须有医护人员陪同和护送,并准备必要的抢救药品和设备。

4、组织医务人员的培训,全体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急危重病员的抢救治疗流程和技术操作标准。

5、在抢救的同时,逐级报告,必要时组织科间和全院会诊及抢救。

6、严密观察病情,记录要及时(具体到分钟)详细,用药处置要准确,对危急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7、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口头医嘱执行时,应加以复述。

8、及时与病人家属进行沟通,履行知情同意告知义务,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9、按时完成病历书写和记录。

10、加强质量检查和考核,纳入每月全面质量管理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出现医疗纠纷,经调查确有过错的,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执行,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

二、围手术期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及措施

(一)标准:

1、手术室布局合理、流程规范,手术室器械、药品和设备必须满足手术麻醉需要。

2、手术对象选择准确,术前检查齐全,准备完善。

3、有术前小结,非急诊手术、疑难复杂手术、重大手术和新开张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

4、择期手术应于手术前一日,急诊手术提前30分钟通知手术室,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必须按时做好准备和参加手术,急诊手术随叫随到。

5、麻醉医师必须进行术前术后访视,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填写麻醉访视单,制定麻醉方案。

6、手术部位必须进行标识,并严格查对。

7、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必须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8、手术全程必须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9、术前履行告知义务,并签署手术同意书及相关医疗文书。

10、手术人员安排按照《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及授权文件执行。

11、术后三天必须仔细观察病情,并做好病程记录。

12、消毒灭菌隔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执行。

13、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施。

(二)措施:

1、严格执行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2、择期手术前,必须完成必要的辅助检查,尽可能明确诊断,按规定进行术前讨论。

3、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注意手术禁忌症及相对禁忌症以及患者体质情况的风险性、安全性评估。

4、术前履行告知义务,并签署《手术同意书》及相关知情同意书等医疗文书。

5、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6、提前通知手术相关部门做好手术准备。

7、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范,仔细解剖,准确操作,保护组织。

8、麻醉师必须进行麻醉探视、术前讨论方案。做好麻醉准备、术中管理、术后管理和随访。

9、严格掌握拔管指征,尽可能不带管回病房。

10、严格遵守手术室工作制度,遵守无菌原则。

11、严格查对制定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严格手术器械管理,术前术后清点无误。

12、做好麻醉复苏和术后管理。

13、做好手术离体标本的病理送检工,并展示给病员及家属。

14、严格请示汇报,手术安排变动、术中发现异常、意外等均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科主任,或直接向医务科、业务副院长或院长汇报,必要时启动应急预案紧急应对处置。

15、及时书写各种记录单,粘贴各种标签存放病历中。

16、麻醉师护送病员到病房,并做好交接工作。麻醉医师在24小时内作好随访记录,特殊情况随时随访。

17、主管(刀)医生及时下达术后医嘱,及时完成手术相关记录,向值班医生做好床旁交班。

18、病区护理根据医嘱和病情认真做好护理、治疗和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工作。

19、加强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纳入每月全面质量管理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三、有创诊疗操作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及措施

(一)标准:

1、操作人员必须具有相应授权。

2、有创诊疗操作项目必须是必要的、可行的。

3、病员及家属、授权委托人知情同意。

4、配备必要的抢救药品和设备。

5、消毒灭菌、消毒隔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感染控制相关规定执行。

(二)措施:

1、严禁无资质人员操作。

2、充分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履行告知义务,签署同意书和其他相关医 疗文书。

3、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诊疗操作规范。

4、认真做好操作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病员心理准备、物质器械、药品、人员等等。

5、及时完成相关操作记录。

6、操作完成后告知患者操作结果,交代注意事项并认真做好护理、观察和随访工作。

四、急诊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及措施

(一)标准:

1、急诊急救人员相对固定,必须具有专业工作经历或经过重症医学科培训。人员由高年资临床经验丰富及技术水平较好的医师、护士担任,必须具有娴熟的急救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

2、院前急救人员24小时待命,接到指令后5分内出车,迅速到达现场开展急救,待病情允许及时转送到指定或病员要求的医院治疗,做好与转诊医院的交接工作。院内急救在急诊科或病区抢救室(重症监护病房、ICU)内进行,人员资质、抢救设备、技术资料应准备到位,随时处于待命状态。

3、急诊抢救药品准备器材齐全,设备(包括车辆)保证正常状态,能满足院内院前急救需要。

4、各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当得到医疗救援报告时,要立即启动医院相应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快速赶赴现场,实施急救。

(二)措施:

1、加强爱岗教育和医德医风教育,培养爱岗敬业、勇于奉献、“救死扶伤”高尚的职业情操。加强首诊负责制、交接班等医疗核心制度的学习和落实。

2、医护人员包括救护车驾驶员定期举行急救技能培训和演练。

3、严密观察急诊病人的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认真执行急诊技术操作规程。

4、遇重大灾害事故、传染病疫情爆发和/或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在接到信息后10分钟内立即上报辖区应急办,主管领导应亲临现场指挥抢救。

5、加强与伤病员及家属的沟通,知晓急救的各种风险,及时签署转送、转诊同意书和其他相关医疗文书。

6、进入我院的急救病员按照医院急救病员“绿色通道”组织急救。

7、加强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纳入每月全面质量管理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出现医疗纠纷,经调查确有过错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执行,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

四、输血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及措施

(一)标准:

1、输血科(血库)功能、任务、科室设备、房屋设施与卫生学要求、人员配备、仪器设备、业务管理、业务技术范围、质量管理和质量考核指标等符合要求。

2、应严格贯彻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3、输血科(血库)应选择靠近病区和手术室,具备畅通的交通和通讯设施。

4、具备为临床提供24小时供血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需要。

5、具备血液储存,确保血液质量。

6、输血用器材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7、消毒灭菌消毒隔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执行。

8、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施。

(二)措施:

1、落实《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严禁私自非法采供血。

2、制定临床输血管理规范。定期召开输血管理委员会会议,对临床医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输血知识培训。提高成份输血率,节约血资源,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3、建立质量监测、考核和信息反馈制度。

4、制定、实施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5、落实临床用血申请、登记制度,履行用血审批手续,执行输血前安全核查。

6、严格、准确掌握输血适应症,科学、合理用血。完善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和工作。

7、定期检查血液检测试剂原始凭据及使用记录。定期进行储血冰箱消毒、细菌培养。做好日常温湿度记录和设备维护工作。

8、定期检查血液出入库专用登记簿记录、核对、检查双签名是否符合要求。

9、严格执行输血会诊制度(一次用血、备血1600毫升以上需按规定会诊)及输血前告知制度。

10、根据临床用血量,上报临床用血计划,并做好临床用血统计及上报工作。保证最佳库存量,积极开展术中自血回输技术。

11、做好血袋回收和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统计分析工作。

12、临床医师应做好输血后的效果评价工作。

13、输血科要牵头输血委员会做好季度内、半年和全院输血工作的评 价分析,医务科协助。

14、医务科要把输血病历列入重点质控,进行分析评价,发现问题,责令整改。

五、药物治疗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及措施

(一)标准:

1、建立健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指导管理组织,完善职能。

2、药品供应满足临床需要。建立突发事件药品供应与药事管理应急机制。

3、药学部门布局合理,管理规范,能为患者提供安全、及时、人性化的服务。

4、制定抗菌药物、激素类、肿瘤化疗药物、肠外营养等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用于指导合理用药,确保全院用药安全。

5、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相关管理制度,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6、创造条件,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7、健全临床用药的管理和安全性评价制度。

(二)措施:

1、贯彻落实《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处方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

2、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各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制定、落实药事质量管理规范、考核办法并持续改进。

3、药学部门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建立临床药师制。临床药师数量合理,负责临床药物遴选、处方审核等。

4、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合理用药的监督、指导、评价,开展药物安全性监测,特别是对用药失误、滥用药物的监测。指导医师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耐药菌株特别是多从耐药菌株的监测,协助临床做好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为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咨询服务。积极推广个体化给药方案。禁止非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药学技术工作。

5、加强对特殊管理药品的管理,包括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药品购置、使用与安全保管。剧、毒、麻药做到五专(专人、专柜、专(双)锁、专处方、专册登记)。

6、严格审查供应商资质,坚持正规渠道购药,从药品招标中标企业按招标结果购进,保证药品质量。有验收记录制度。进药厂家必须提供五证(生产(经营)许可证、产品合格证、营业执照、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和销售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并盖鲜章);药品必须有批准文号、注册商标、生存日期、有效期。

7、药事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并有会议记录和具体的会议纪要。

8、定期印发《药事质量简报》,指导全院合理、安全用药,对全院药事质量管理进行评估分析,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实施持续改进。

上一篇: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下一篇:成都旅游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