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赎罪电影的个人观后感

2024-12-30

观看赎罪电影的个人观后感(精选10篇)

1.观看赎罪电影的个人观后感 篇一

为引导党员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伟大的长征精神和民族精神,9月15日下午,学校党支部组织在职党员集体观看了作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革命大片《勇士》,感悟红军战士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勇士》以1935年5月红军飞夺泸定桥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原形,真实演绎了当年红军勇士两昼夜冒着瓢泼大雨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疾行320里、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全貌,书写了人类战争史上不可思议的壮举,创造了几乎是不可能创造的奇迹。理想、信念、勇敢、坚持四个主题词贯穿在影片始终。

看完这部影片,我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脑海里时刻闪现影片中几个主要角色身影。首先是小红军王冬宇,为了向被俘的国民党兵神炮手田生才学习到打炮技术,在田生才走不动不愿走的情况下,用自己弱小的身躯背起比自己身材高大的神炮手直至耗尽生命倒地牺牲的场景最令我感动,看到这一幕,我的眼里噙着泪花,为小红军王冬宇为了能学习到打炮技术成为一名红军神炮手,实现杀敌建功的理想从而献出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感到惋惜和感动。其次是作为部队主心骨的红四团团长,在之前的战役中为了救小女孩一条腿受伤,强忍着疼痛拖着伤腿指挥着红四团一路前行,在接到一昼夜需要走完240里的命令赶赴泸定桥后,为了不拖累部队的行军速度,主动提出为部队断后,为大部队争取时间,最后在全体官兵的劝解下凭着对红军胜利的信念咬牙忍痛拖着伤腿继续前行,在关键时刻统一思想,鼓舞人心,率领战友们穿越枪林弹雨的围剿,最后成功完成目标。再次是狙击手廖大强和余振中,他们在任何危险时刻都是做最危险的“断后”工作,他们英勇机智,一次次在枪林弹雨中神出鬼没击溃围堵的敌人,为部队赢得宝贵的行军时间;第四个印象深刻的人物是为了钱财糊口而成为国民党炮兵神炮手的田生才,被红军俘虏后一路上吵嚷着要回家,在被迫加入到红军急行军的途中在自己走不动的情况下,小战士王冬宇为了向他学习打炮技术主动背驮着他行走直到累死,王冬宇的牺牲深深地刺痛了田生才,他主动提出要加入不发福利的红军队伍,后来在战场上用自己的神炮技术为掩护战友夺取泸定桥立下了战功;第五个深深地镌刻在脑海中的人物是红四团二十二名突击队员,他们面对死神毫不畏惧,冒着敌人如雨的枪弹,匍匐爬行在十三根铁索上,突破泸定桥天险,把胜利的红旗插到了对岸。当看到狙击手廖大强中弹掉下汹涌的河水中时,我的心一阵痉挛绞痛,红四团二十二名突击队员个个都是英雄好汉,是勇敢者的化身。第六个印象深刻的是急行军中因病因饿因困因累倒下去的红军战士,他们怀揣着革命的理想,坚守着胜利的信念,凭着勇敢的决心与行动,一直坚持着坚持着,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2.观看电影小王子的个人观后感 篇二

在寒假期间的作业中,有幸观看了电影《小王子》。虽然这是一部动画奇幻影片,但看完了这部电影后,涌现出了一些悲伤的情感,令我无法释怀。电影《小王子》的奇特之处在于:电影里那种隐晦的忧伤与泛黄绘本的感觉,却能让所有人感到,自己就是在看《小王子》,甚至有种第一次翻书时候的感觉。除了这些情感之外,这部电影的整体画面风格,还带来了一股暖意,还有深深的不舍。我多么希望这部电影永远不会有结局,这样我便可以一直看着那位调皮的老飞行员,那名勇敢的“学霸”小女孩的长大,那个简单真诚的小王子和玫瑰花的故事。

电影中望女成凤的单亲妈妈为了帮助她赢得“成功的人生”,带着自己的女儿搬进了新家,并为她制定了异常严苛的“人生规划表”。处于“高压”下的小女孩在一场意外中结识了隔壁的老飞行员并与他成为朋友,这个飞行员也将自己珍藏的“小王子”故事与她分享。他们两个沉浸在飞行员的回忆中,小女孩也仿佛随着“小王子”的脚步游历了整个宇宙,属于孩子的童心渐渐萌发,开始与妈妈的高压“人生规划表”有了小小的矛盾。作为一位妈妈一位老师的一种习惯,影片中妈妈教育女儿的方式,寄托给女儿的希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么作为一个刚只有两岁半女儿的母亲来说,我又想成为怎样的母亲?我又想自己的女儿拥有怎样的人生呢?影片中,女孩和母亲紧张地准备着入学考试,并为女孩指定了异常严苛的“人生规划表”,不禁让我想到如今的家长想方设法的帮孩子报补习班,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想考取好的名校。

现在的小学孩子们几乎没有休息、没有假期、没有自我和片中女孩一样,拥有的就是按照计划拼命做题、拼命补习、拼命学习,家长的理由同样不可震撼:我们是为了你好!为了你的未来!然而,孩子拥有怎样的人生该有谁来决定呢?片中的女孩大喊:这是我的人生!该由我自己决定!

看电影的过程中,我心情很沉闷、不说话,影片中的各种触动心扉的因素。我的女儿也在旁边陪着我看电影,她只是被影片中唯美的画面和可爱的任务吸引着,她并不懂影片内容,她只是看到觉得好玩的好看的`,欢乐的笑着。我突然有种想让自己的女儿不要长大,不要面对学习的压力,考试的压力;不要面对社会的冷漠,工作的竞争。就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下去吧。

电影中只是一遍遍地呼喊:不要遗忘!不要遗忘!你长大了,也不要遗忘这一切。当女孩把剑插入玻璃瓶中放掉所有星星回到天上时,她呐喊着:我会长大,可也不要成为你们这样的大人!这样的心声,是作者埃克苏佩里要向世人所传达的吗?

就如我所处在的工作环境,都是一群含苞待放的孩子们。作为他们的老师、朋友、伙伴,我们给他们的是一个舒适、快乐的学习环境。我们的宗旨是“阳光教育”“阳光育人”。就让他们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把。让孩子们保持着天真无暇的童心,我们不奢求在孩子们的记忆里有我们永远的影子,但我们能在他们三年的幼儿园时光里享受着世界上最简单最快乐的幸福。

我只是希望:希望不曾遗忘初心的那些已经长大的人,在这仿若影片中灰冷世界的环境里可以苟活得轻松一些。希望小王子那样寂寞的人,终于可以遇到他的玫瑰、红狐狸、飞行员。希望我的女儿和我身边的那群天真的孩子们,在成龙成凤的压力下,可多一些快乐、多一些笑容、多一些自我的健康长大!

3.观看孔子电影个人观后感 篇三

孔子这一生曲折悲惨,在当时那个战乱的年代,孔子的才能被各个国家看重,但他向来不为所动,始终效力于鲁国。可惜的是,孔子被奸人所害,不得已离开鲁国,开始了十四载的周游列国的旅途。看到那里,我不禁感叹,上天竟如此不公,这般对待这个圣人。

孔子也是一个普通人。在四处奔波时,途经卫国见到南子,说了一句:“从未见过如斯好德如好色之人。”孔子也被南子的美貌惊艳了,但她始终是用理智控制住了自我。最终南子一改轻浮态度跪拜孔子,孔子也拘礼回拜。

在十四载的奔波生活中,孔子饱尝人情冷暖,经历了离别之痛。天寒地冷的一天,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一行人在冰面上行走,冰却突然裂了,竹简落入湖中,孔子的弟子颜回奋不顾身地跳下湖水捞竹简。不幸,颜回终是与世长辞了。孔子抱着颜回的遗体就那么呆坐了几个小时,一言不发,直到其他弟子把颜回抬走。孔子爱颜回比爱他的儿子甚至还要多一些,因为儿子只能继承他的血液,而颜回却能够传承他的大道。

最终,鲁国那个以往陷害过孔子的人,把孔子请回了鲁国。“我回去是能够的,但我只专心讲学,别用政事打扰我。”这是孔子回鲁国前留下的一句话。

在当今这个没有战乱的年代里,拥有孔子这般高贵品行的人能够说是少之又少了。修行到孔子这个境界确实不容易,你若心无旁骛,不合乎“礼”的坚决不做,遵循礼义仁和。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孔子中华文化的缔造者,华夏历史上辉煌的英雄。他如一杯美酒,越品越醇,他如一轮明月,越久越清;他,如一点火光,照亮整个华夏民族。

孔子,一袭布衣成就传奇,一本《论语》流传千古。这,就是孔子。

提起儒家思想,无人不想起孔子。正是因为孔子,中华才有五千年历史;正是因为孔子中华文化才会灿烂至今;正是因为孔子,我国如今才得以辉煌。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4.观看电影活着个人观后感精选 篇四

男主角福贵一生可谓是历尽沧桑,尝尽人生苦难。我们今天尝试从他经历的几次生死来领悟活着的意义

因赌博输掉家产气死老爹:

在输掉家产之前福贵肯定认为活着是一件无比简单的事,每天就是到赌馆里赌几把,优哉游哉的日子就过去了,可是到了这天输掉了家产还气死了老爹,甚至连老婆都带着孩子走了,看着老爹被气死福贵都来不及悲伤,甚至还没回过神,从安逸度日到一无所有这个转变让他深刻的认识到:活着,不是安逸度日得过且过,活着是努力拼搏、敢于担当。

被抓壮丁目睹战乱死伤无数:

福贵在和春生唱戏的过程中被国军抓了壮丁,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他们两人目睹了那种死伤无数的场景。战争是残酷的,在战争中,生命脆弱得不堪一击,人命卑贱如蝼蚁。在死人堆里,春生说:“要是能活着回去就好了。”福贵说:“如果能回去,一定要好好活着。” 从死人堆里爬出来过的福贵,深深的明白了:生命可贵,活着,是上天的眷顾;活着,是一切的根本。

目睹龙二被枪杀:

电影里当初处心积虑夺得福贵家产的龙二,未看清时局大势,太过爱财不服政府改革,暴力抗法被定为反动派反革命份子,在公判大会后被押往刑场打靶,目睹了这一切的福贵,被吓得尿了裤子。福贵说如果当初不输掉大宅,现在被打靶的肯定是他。经历了几次生死关头后福贵明白了:活着,是一样幸运,生命,远比钱财重要。

儿子意外被撞死:

电影里有庆是个懂事的孩子,却被区长春生不小心倒车撞死了。看着倒在血泊中的儿子,福贵真的是悲痛欲绝,我们看着也是非常的揪心,但是生活就是如此无常,往往在你不经意间给你致命一击。儿子的离去虽然让福贵一家非常难过,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逝者已矣,生者坚强。儿子的死让福贵明白:活着,就是一种痛苦,活着就是在痛苦中坚强

女儿产后大出血致死:

电影里福贵女儿凤霞在小时候因发高烧变成了哑巴,从小就是被其他小孩子欺负,这孩子很是命苦。长大后通过镇长做媒跟工人万二喜结婚,凤霞结婚这段在整部电影了是少有的喜庆气氛,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真诚的笑容。可是上天似乎就不打算放过这一家,凤霞在分娩的时候适逢革命,医院里有经验的老医生都被打成反动派关起来了,凤霞在生下一个男婴后大出血死掉了,凤霞也离去了,生下了小外孙馒头,这是新生的希望。凤霞的死,让福贵明白了:活着,就是好好活在当下,活着,就是期盼明天更加美好!

福贵经历了中国动荡不安的年代,在**的战争年代死亡不是个例,而是常态, 生命卑微如蝼蚁。虽说那个年代已经成为历史,但是我们不能忘却。在那个年代活着是一种幸运,能活着尚且不易。而在我们现代的和平生活里,国家日益强大,我们活着的烦恼痛苦往往来源于事业,爱情,家庭等出现的矛盾。但相比于电影里的福贵,相比于那个年代的先辈们我们已经了足够的幸运了。我们应该好好的珍惜眼前的美好,不要被任何困难挫折击倒,好好活着,好好活成自己所希望的模样!

5.观看赎罪电影的个人观后感 篇五

我早就听人说过这场电影,可我一直没有时间去看。来到电影院,电影开始时,我目不转睛的盯着大屏幕,生怕错过了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是:有一个母亲,她有两个孩子,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她们一家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灾难却降临在她们头上——大地震发生了!短短几秒钟的时间,美丽的唐山变成了一片废墟。这位母亲本来准备冲进去救他们两个,可是,她的丈夫拉开了她,自己冲进去了,丧了命。此时此刻,她的女儿和儿子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的两端,板上压了重重的石头。救援人员问这位母亲:“他们两个只能救一个,救姐姐还是救弟弟?”这位母亲面临着生命的抉择,最终选择救弟弟。本来这个女孩已经没有活下去的希望了,可是,她坚强的活了下来。当她被救援人员救出的时候,全身黑黑的,但她并不想认妈妈和弟弟。为什么呢?因为她发自内心的恨妈妈,恨妈妈当初没有选择救他……

看到这里,我泪流满面。如果是我,我也会救弟弟。因为他小,抵抗力不强。天下所有的母亲都是最爱自己的孩子的,他们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失去孩子。我能理解那位母亲当时的心情,那么痛苦的抉择就像锋利的刀子刺痛了那位母亲的心。当时如果不做选择,两个孩子都会失去生命。那位母亲抱着女儿“尸体”时撕心裂肺的哭声久久在我耳边回荡。在汶川大地震时,女儿终于理解了母亲……

看完这部电影,我懂得了: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他们也许有时会做一些不得已的选择,但是我们知道,他们始终是为我们好。我们要支持他们,理解他们,爱他们!

6.观看赎罪电影的个人观后感 篇六

昨天看了电影《湄公河行动》,讲述了“华平号上的6名中国船员和玉兴8号上的7名中国船员,13人全部遇难。中国、老挝、缅甸、泰国四国警方很快查明,湄公河“金三角”地区特大武装贩毒集团首犯糯康及其骨干成员与泰国个别不法军人勾结策划、分工实施了“10·5”案件。此后,中老缅泰四国执法部门经历重重困难,终于抓获作案的嫌疑人。看了这部电影,我真的深有感触。

为什么?因为这部电影是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内容也是使人反思。

首先,那些因为吸毒而导致人性泯灭的毒枭在运输毒品的时候杀了一十三个无辜的中国人,接着又残忍的迫害较弱小的同行,甚至暗地里计划谋反。而缉毒的警察用他们的鲜血与生命,才灭掉了一个吸毒的团伙。

哪怕是因为缉毒而死的人就有那么多,更别说是因为吸毒、贩毒而死的那些人了。恐怕单单是中国便有一两百万甚至更多的人吧。

一直想不通,毒品有什么好的,令那么多人不惜头破血流的去争、去抢,还 有那些因为吸毒导致身无分文,家破人亡的人们,为他们感到惋惜。

他们为什么就不想想他们的家人,朋友们呢?难道那些吸毒的人就不知道有那么多人在为他们感到担忧、失望,或者痛苦吗?他们的心灵是被什么蒙蔽了!

杀人,抢劫,贩毒品,就连小到四岁,大到六、七十岁的人都不放过,逼他们吸毒,做人肉盾牌,人肉炸弹,干出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情被捕后才给予死刑,真是太便宜他们了!

我也明白光凭我这不到一千字的短文改变不了什么,但是我也愿意贡献出我这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信仰与力量。禁毒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全中国以至全世界的人都应该做的事情!

最后告诫大家: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7.爱情电影《赎罪》观后感精选 篇七

人啊,一生中会犯很多错误,有时是无意为之,然而会给别人或周边带来不少影响或负面效应。影片中,主人公由于年少不更事,且好奇爱想象,造成终身的遗憾和负罪感。其实,现实生活中,人是在不断成熟和成长的。每过一段时间,回想前一段时间的自我,就像在孩童时期似的,几多幼稚,几多肤浅,以至作出不少傻事、蠢事,或令自己陷于尴尬境地。所以,人生出世入世,应该多谨慎,少出错。这就体现出儒家经典中为人处世的博大和世故,所以我们平时应该多加学习和反省,避免害人害己而不自知啊。

回想前些日子,无聊之时,将自己的日记放到博客上,结果让公司人看到,着实另公司有些震动。因为内容中涉及的人、事均未加改动。由此看来,凡事慎重、时省吾身之必要啊!

8.观看赎罪电影的个人观后感 篇八

神话时代还至少有故事在,这次连故事都没有,我们的故事就是爱国。汗……这是逻辑么?亲。

几个侠盗支离破碎的线索,在电影里交代的是莫名其妙,我深深理解电影是遗憾的艺术,它必须要权衡,但是明显成龙在权衡的时候一切以爱国为第一要素,所以牺牲了人物塑造,牺牲了故事主线,牺牲了张蓝心和权相宇的感情线索,牺牲了JK自己的凡人的一面,这些才导致了大量出场人物的脸谱化和单一化。

这是致命的硬伤,也是决定了这部电影是你看完不会想看第二次也不会回忆的作品。

吐槽最后:这是一部简单的基本没情节可言的片子,除了说教,它真的也算不上大片,至少它的呈现是这样,你看不到牛逼的场景,激动人心的场面,最主要的是你看不到一个电影工作者的想象力

那个想象力是攀爬迪拜塔的想象,是超越了观众思维给予大家惊喜的想象。

成龙大哥是华人电影里的翘楚,但是他因为太过分拘于这个位置导致了他的刚愎自用。他说自己是电影里身兼多职的人物,由此还申请里吉尼斯世界纪录……

我真心不觉得这是一个荣耀,真的。

电影一定是一个人的思想,一群人执行的智慧,这个思想需要碰撞,需要沉淀,这样执行才会到位。而如果你做得太多,或许你就会想的太少。你也就不会拿出富有感染力的作品。

成龙一直推崇实景拍摄,一直觉得高科技带来的蓝幕背景是辅助手段,但是电影是综合的呈现,是视觉最大的呈现,观众不会理解你脸朝地面160迈冲击的辛苦,也不会理解你火山滚落满嘴是砂的难受,我们能看到的只有视觉……视觉!视觉!!

那应该是美的呈现,冲击力的呈现,是呈现而不是感受……

所以不管你自己如何万马奔腾,如果观众感受不到,那你就是失败的。

我们感谢您的爱国情怀,我们也感谢您的执着,您的这份热诚,我甚至都希望最好国家人员包场去看这部片子去扶持它,支持它来挽救它的票房,平衡它的成本。

9.观看电影《孔子》的观后感 篇九

影片正式开始,孔子自牛车上走下,步入宫殿,当特写镜头到达正在殿外行着跪礼的孔子脸上时,我的脑中不禁浮现出那个头戴黑礼帽、一身黑大衣、围着白围巾、风流潇洒的许文强。我不曾看过《上海滩》,也不了解《上海滩》的剧情,但我却知道剧中有个显尽了民国上海滩独有魅力与腔调的“许文强”。而周润发的“强哥”形象也是多年来他在我脑中最深刻的形象。

但渐渐地,随着电影剧情的发展,“强哥”的形象在我脑中渐渐淡去,一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孔子出现在我眼前。当他被罢黜,被迫离开鲁国,他难过、颓丧;当他周游列国,他也会思念故乡;颜回落水而亡、子路战死,他悲痛不已……他不再只是教科书上那冷冰冰的只会各种“曰”的圣人,他是个与我们一样有着喜怒哀乐的人。或许有人说这样的孔子就变成了一个普通人,但你不能否认它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鲜活、有血有肉的孔子。

片中颜回落入冰湖,为救书而死,虽然这实在让我感到有些不值,但这是他的选择,也并不影响我为之感动,震撼。清晰的画面,恰到好处的配乐,夫子的焦急无奈、悲痛呼喊,颜回一次又一次固执地潜入水中及他最后沉入水底时手中依然紧紧抱着的竹简,这一切都让我感到震撼与心痛。

子路临危出仕,孔子担心不已,谆谆告诫。子路战死卫国,却宁死不屈,就是死,他也记得夫子教诲,冠帽要堂堂正正。他扶正冠帽后,即被敌军多枪刺杀,那倒下的身躯让我潸然泪下。

公元前四百八十四年,孔子结束了长达十几年的漂泊,终于回到了鲁国。不同于当初大雨中独自一人驱车离去的孤苦凄凉,如今有数不清的人立于城门迎接孔子回国。紧接着重复了电影一开头的孔子下马车片段,可那个摆放车凳并扶着夫子下车的人,却不再是那个与夫子形影相随、腼腆聪慧的颜回,驾车的人也不再是那个爽直勇武的子路。当孔子抛开手杖,行礼下跪那一刻,我不禁有了一种“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觉。城门还是当初的城门,宫殿还是当初的宫殿,礼还是当初的周礼,行礼的人却不再是当初那个有着一身鸿图抱负,希望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改变时局的孔子。

一切都没有变,一切又好像都变了。

电影最后,是须发全白的孔子安坐于室内,一派淡定从容的场景,窗外风景清幽雅静,与影片一开始时的场景相呼应。记得影片开始时,孔子说了一句话,“衰老了,很久没有梦见周公了,礼乐仁和的梦想,只能托付给未来了。”突然想到,现在的“周公解梦”一说是否与孔子这句“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有关系?于是经过一番查阅,它们果然是有关系的。正是因为孔子说了此话,久而久之,后人渐渐就把做梦叫做见周公,后来又发展成了周公能解梦。于是有了现在的“周公解梦”。

10.观看赎罪电影的个人观后感 篇十

拐的曾帅寻找到父母,纵使寻孤的路上仍然充满着未知性,充满着不可预见性!可是正如那高僧所说: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寻他,缘起;你不寻他,缘灭。所以为了缘起,雷泽宽依旧踏上了寻孤的路程,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责任还有承诺,这是爱的伟大!

这部影片揭露了左岸的悲伤,揭露了社会残酷的一面,这个社会又有谁能为被拐儿童买单。被拐儿童被称为“黑人”,因为他们是见不得光的,他们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是不合法的存在,这又是谁的过错,谁又该为此买单呢?这是一种社会的悲哀。

自计划生育以来,许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若孩子丢了,对家庭和孩子双重来说,就是失去和孤独;我国刑法规定,凡收买被拐卖儿童的要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但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打拐”的重点是人贩子,处罚也比较严厉,但对收买者则处罚较轻,大多不追究刑事责任,甚至不予处罚,这在很大程度上纵容了不法交易现象的长期存在。因此,打击拐卖儿童犯罪根本在于切断买方市场,只有司法机关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启动追究买方的刑事责任,才可以有效遏制被拐卖儿童的买方市场,从而在根本上消除这一犯罪市场。

上一篇:适合发朋友圈的新春祝福语下一篇:双龙中学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