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的社会认知

2024-06-26

浅谈大学生的社会认知(共9篇)

1.浅谈大学生的社会认知 篇一

大学生社会认知与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专题部分讲稿

 社会个体对自身所生存的环境、刺激及与之互动的感知、理解记忆与推测的过程。 心理学的解释: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社会认知的过程既是根据认知者的过去经验及对有关线索的分析而进行的,又必须通过认知者的思维活动(包括某种程度上的信息加工、推理、分类和归纳)来进行。社会认知是个体行为的基础,个体的社会行为是社会认知过程中作出各种裁决的结果。

 公众的社会认知是指公众在人际互动中根据交往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同时考察自己的心理特质、动机、态度和情态等,驾驭自己给人的印象的心理活动。

 不同的公众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了自己所固有的认知结构。同样的社会刺激,由于各人的认知结构不同,也必然使其社会认知表现出种种特点。

 刺激-感知-理解-判断-预测-反应

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包括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人与他人的关系。关系的类型:两人关系、三人关系、多人关系、关系网 关系的态度:情感型、理智型、功利型 中国的“关系”

为什么要认知社会

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  我们需要依赖社会  必须适应社会

 认知社会是社会行动的基础  风险社会需要规避风险

 认知社会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阶段 社会认知的内容:

 认识你自己,为了给他人好印象  认知他人,为了你自己

 认知你身处何处,为了适应环境  认知你的关系  认知你所处的时代  认知和你有关的事

 也认知和看似你无关的事  认知你的职场

 认知你的利害关系及矛盾  认知社会要素及其变化 什么是社会适应能力

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社会个体能准确认知他人与社会,对情境与环境作出准确判断,并能通过正确的反应达到与他人顺利沟通、与社会环境协调、达成自身目标所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等。

 一般认为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以下一些方面:个人在某一社会环境中正常生活的能力;基本劳动能力;掌握职场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及相关能力;了解并能判断自己场域局势的能力;了解并适应社会发展动态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能力;能适应社会并能有所成就的能力。第二讲

认知我们与社会

 人与社会

 人是社会的原子,也是社会的合成物  人如何构成社会

 人构成社会的过程中产生了“衍生物”——文化  社会如何塑造人——人的社会化  被塑造出来的人如何影响社会

与我们有关的社会

 我们出生在家乡,但我们可能将来客居他乡。 两种环境塑造两个不同的我,我应该如何适应?  两种环境可能给我们什么?

 家乡——给了我们已有的优点和缺点,需要认知清楚。

 他乡——可能会改变我们,也可能会阻碍我们,也应该认知。 熟人与陌生人

 熟人是我们的关系网,他是我们的社会资本,需要去经营,如何经营呢?  陌生人——未来的社会资本

 如何让有些陌生人成为我们的资源,如何使他们成为我们的熟人,如何交往?  人际经营成本

 我们为人际交往应该准备什么?  认知我们成长的经历

 过去我们拥有了什么,哪些该有的没有,不该有的却有了,原因在哪里?其中有哪些与社会认知有关。现在重新认知吧,为了未来我们更好地适应。 大学阶段我们应该认知哪些?哪些还没认知?  自己与他人

 认知自己:相貌、性格、脾气、能力、优缺点、为人、好恶等。 他人是认知自己的一面镜子  “心灵、自我与社会”

 认知他人:在交往中通过对他人的表情、语言、非语言符号、行为等认知他人。 社会的变化

 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变,因此,我们对某一社会现象的认知也要因时因势而变。 利用社会之变  规避不良之变

 变化着的东西可能共存  我们应随时空变而变。

社会化与我们的成长

 什么是社会化?  生物人——社会人:  1.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 2.学习社会知识与技能;  3.文化的传递;

 4.社会秩序得以维持;

 5.学会与人交往、适应社会。 家庭与亲密关系  邻里与社区  同辈群体  学校

 工作环境与工作关系  新环境  大众传媒 大学生社会化的内容

 1.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两种准备:  工作——专业知识与技能  适应社会——综合素质

 2.培养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

 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公共素质、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判断能力、应变能力、组织管理协调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社会态度

 4.了解时代发展趋势,并在时尚潮流中驾驭自己。 5.学会规划人生,包括学业、职业与生活。培养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

 身体素质:让“运动”成为你生活的习惯、一种状态和意志力的体现;  心理素质:认知、态度、自己、他人、刺激、心理承受力  道德素质:有信仰或原则以维持你的信誉  公共素质:公民素质的体现、现代人、社会人  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判断能力  应变能力:敏感、灵活、应势而变  组织、管理、协调能力 正确的价值观与社会态度

 世界观  人生观  职业观  道德观  社会观  生活观

 社会态度:主流的、个人的、平衡。时尚与自我

 把握时代潮流:

 全球化浪潮:“地球村”,拉近了距离也产生了很多威胁与不安。 网络化时代:我们都成了“网民”,似乎夷平了现实社会的等级差异,真的是这样吗?  网络带给我们资源与便利,也带给我们威胁与不安,网络中我们徜徉,网络中我们亦需要把持,不让它伤害了我们。

 消费主义时代:我们幸福了,因为我们有了琳琅满目的可选择;我们亦迷惑了,因为我们不知不觉中被带进了炫耀性消费的漩涡,我们口袋中的那点银子不会有多少  个性化时代:个性是需要的,因为我们处在这个时代,但社会是很多个人的,要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的生活,就要学会与别的“个性”相处,要知道社会并不是为你而设置。 多元化时代:多元是这个时代的特点,但不要忘记我们生活的环境,它也许并没像我们想象那样宽容。

社会化的难题

 独立的个性与他人相处

 社会化塑造了我们独立的个性

 当今多元化价值观更是强化了我们的独立性人格。

 而当今时代又是一个需要协调合作的时代,要求我们要与他人能顺畅交往、相互包容。

 如何处理二者矛盾:认清矛盾的事实、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明白社会规则是针对不同群体的

 个人理想与社会要求

 社会化培养了我们的个人理想

 社会的要求会与我们个人的理想有一定的差距  个人喜好与社会责任、时代使命

 理想是主观想出来的,在实践中因为受制于客观条件可能被改变。 在二者之间寻找平衡点。 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主流价值观

 如何处理多元化价值观背景下的个人价值选择问题

 社会化塑造了个人价值观,但社会化的力量更多来自微观或中观层次的影响。 社会主流价值观是宏观层面的,有时候受特定社会制度下的核心价值体系影响,因此有可能是与个人独特的价值观有较大差异的。 个人领域与公共领域所适用的价值观应有所区别。

 如何树立正确的社会态度

 社会化培养了一定的社会态度,但不完整,大学会有更多的因素影响个人关于某一社会现象的态度。

 社会态度是具体的,常常与认知有关。 对几种常见社会问题的态度:

 贫富差距、社会公平、特殊群体、社会变革与变化、政府行为、公共服务、社会热点、社会潮流、社会集体行为等。

 如何处理社会压力下个人心理的调适问题  社会压力种种  社会心理承受能力

 我们的心理承受力是有限的  如何培养心理承受能力  如何减压  学会自我调节

 如何培养社会人际交往技巧  人际关系网的特点  中国人际关系的特点 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 人际交往基本技巧

 社会人际交往与学生时期认知的人际关系的不同。 不同领域、不同性质的人际关系

 如何区分正常的和不正常的人际关系。

社会关系与社会网络

 我们与社会关系  社会关系的种类

 社会关系对于我们的意义

 如何正确对待不同性质的人际关系  传统社会关系的机制及其维系纽带  现代社会的社会关系及其维系纽带  私域关系与公共关系 

 社会关系的意义

 社会关系的先在性:我们存在于关系之中,并受其影响。 社会关系塑造了我们独特的个性与人格  社会关系是一种社会资源

社会关系的类型

 先赋关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姻亲关系。 自致关系:业缘关系;志趣关系;机缘关系。 私人关系  公共关系  传统社会关系  现代社会关系 传统社会的社会关系

 先赋性关系为主

 儒家处世之道:“中庸”

 如何正确看待现代社会中的“中庸之道”

 传统中国社会关系原则:仁、义、礼、智、信。 “家-国一体”的观念:宗法制度与宗族制度。 社会关系中的礼节不可忽略。现代社会关系的特点

 自致关系为主

 经济理性:工具理性——人际关系的功利化。 多元化的价值观与人际关系的多层次性  现代人心理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公共关系的公开性与公正性。 现代人际信任的机制。社会关系技巧

 “外圆内方”

 人生信仰与哲学  人际信任与关系

 儒家处世之道:“中庸”                 诚信为本 互惠原则

理解、沟通原则

正确认识身处关系网之中 如何正确处理平级关系

尊重、平等、理解、沟通、互助、友爱 不可忽视的利害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上下关系

正确认识不同等级职位上的职责与权力 尊重、不卑不亢、沟通、理解、权责

语言技巧:声音洪亮而有磁性、语词清晰而落地有声、语调抑扬顿挫有美感、语速适当、遣词用句准确、腔调委婉而动听。

非语言技巧:表情、体态、动作、外表、距离、眼神、行动、举止。不同关系运用的技巧:熟人关系与陌生人关系 先赋关系与职场关系

适当运用“虚”的技巧:“善意的谎言”、“虚”不为谋私利。关系需要持续地维护

如何正确看待私人关系

 人际关系的本质

 私人关系的客观性与必要性  私人关系的原则

 传统社会中的私人关系:“差序格局”  如何正确处理私人关系的利与弊  非正常的私人关系  私人关系与权力寻租

公共关系的相关知识

 什么是公共关系:塑造自身形象  三要素:主体、客体与手段  主体:各类组织

 客体:个体、群体、同僚与公众(内部与外部) 方法与手段:沟通、传播、互动与展示  现代社会公共关系的重要性 

 传统社会职场中的关系

 先赋性关系的影响:以国有企业为例  现代职场的要求

 如何正确对待职场中的不正常的私人关系  正确处理职场中的关系矛盾  职场中关系的利益相关 社会网络

 何为社会网?它与社会关系有什么关系?一样吗?  身处社会关系网中的我们  社会网的内容:  社会系统论

 不同层次的社会系统  不同的社会网 

 社会系统网:要素、结构、功能、联系、运行与变化  社会关系网:先赋、自致

 社会支持网:家庭、亲友、政府、社会媒体、社会组织、政府相关部门  信息网:各类信息构织成网  “圈子”网:行业、职业、领域

 时空网:纵与横的交织,具有变化性  意识网:存留于记忆中的一切知识与经验 

 社会是一个系统  如何构成?  如何运行?  维系运行的条件

 了解与我们有关的社会系统论知识:

 我们身处社会中受其影响;相互协作性;系统正常运行的条件;变迁的原因及机制。社会支持网

 家庭  亲友

 邻里与社区  政府  社会媒体

 社会组织:NGO NPO  政府相关部门 信息网

 留意与我们有关的信息

 信息渠道:大众传媒(广播、电视、报纸、期刊、杂志、网络等);人际传播;道听途说;加工而来。

 信息的传播:防“以讹传讹”

 我们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传播者  正确处理“信息内爆”  辨别信息的真伪 时空网

 时空网:纵与横的交织

 人的时空性、物的时空性、事的时空性  时空的变化性:时变与势变  前瞻性、预测性  适时的机遇性

 过时的丧失性、变化性、延续性与影响性

意识网

 意识网:存留于记忆中的一切知识与经验  过于的各类知识、经验及记忆  意识的存储、加工与延续

 需要辨别情境的差异性:此一时非彼一时

 各类意识的共同影响,需要注意重要性原则与对应性原则  光环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  认知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 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概述  大学生的社会心理与承受力  大学生的个人情感与社会规范  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与评价  大学生的素质结构与优势选择  大学生的个人规划与社会责任 

一、人的社会适应性

 自然界的规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个人与社会:社会先在于个人,并制约人的行为,影响人的思想  现代社会尤其需要适应  适应并非一味地顺从

 在适应中寻找变革与创新的机会

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社会个体能准确认知他人与社会,对情境与环境作出准确判断,并能通过正确的反应达到与他人顺利沟通、与社会环境协调、达成自身目标所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等。

 1.认知能力;2.判断能力;3 交往能力;  4 应变能力;5 合作能力;6 控制能力

 一般认为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以下一些方面:个人在某一社会环境中正常生活的能力;基本劳动能力;掌握职场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及相关能力;了解并能判断自己场域局势的能力;了解并适应社会发展动态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能力;能适应社会并能有所成就的能力。

 基本知识:自然界与社会人伦的基本知识

 基本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格与情感)、智力素质、认知素质、文化素质  基本能力:生存能力、生活能力、认知能力、判断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  优势知识:专业知识、高层次综合知识  优势素质:较高层次的各类素质

 优势能力:特有的专业能力、应变能力、组织、管理、领导能力等。 作为人类本性的人格

 1.人性——共同的心理机制的进化来源

 2.人类成员的共同心理机制:人类的各方面的需求——各类动机;人类的智能;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

 3.作为共同心理机制的基本人格倾向:  外向性(支配、追求、酬赏的动机)、以人性(情感、爱)、责任性(控制)、情绪稳定性、开放性(探索、创新、改革)

作为个体差异的人格

 作为个体差异的人格是指人们利用其潜在的心理机制,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稳定性的行为倾向。

 原因:先天因素、家庭环境、成长环境、社会环境、认知、经验、教育、大众媒体等影响。

 个体自我认知与控制能力的差异

 个体与环境互动中的频率依赖适应策略的作用。

 个体人格差异的类型 

 1.冲击性、支配性、外向性:谁有可能升迁,从而在社会中获得较高的位置?  2.随和性:谁有可能是合作者和接纳着?  3.尽责性:在需要时谁是可靠的依赖?

 4.神经质、多疑性:谁有可能剥夺我的资源?  5 开放性、智商性:我能听从谁的明智建议呢?

个体差异与社会适应

 个体差异具有社会适应的功能  性格决定成败、性格决定命运  个体差异对社会适应的双重功能:

 个体差异通过影响个体的行动来发挥社会适应的功能的。 人格的策略助长功能:促进作用  人格的策略干扰作用:阻碍作用  个体要适应社会规范

 社会规范是社会秩序得以维系的条件  社会规范的普遍性

 个体要想被社会接纳必须学习和遵守规范  在适应中变革规范  人的合作性

 社会合作的必要性

 社会的系统性,要求协作  两种不同的合作机制  现代社会尤其需要协作

 个体差异如何适应社会协作:相互理解、让步与合作以实现共同的需要。第六讲 大学生的社会心理与承受力           大学生的心理——值得关注的话题 什么是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与承受力

心理素质对于适应能力的主要意义 如何才能心理健康

如何应对挫折和培养承受力 当今时代的压力与风险 从心理层面如何适应社会

正常的大学生心理:渐趋成熟和稳定

大学生心理的亚健康状态:郁闷、抑郁、颓废、痴迷、茫然、心理封闭、烦躁、狂妄、幻觉、神经质、轻度精神症、严重精神疾病、嫉妒、敏感  大学生心理脆弱:承受力、忍耐力差  大学生情感问题  大学生攀比现象

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状况及心因性行为的水平或质量的综合体现。

性格品质是指人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 对自己的态度;  对他人的态度;

 对工作、学习的态度;  对待集体、社会的态度 

 心理能力主要是指一个人在认知和心理适应方面表现出来的能力。

 心理动力是指由个体的需要、兴趣、动机以及信念、理想、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个性心理倾向所产生的,来自主体自身的驱动力。

心理健康的标准

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 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  有幸福感;

 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正确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 

2、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

3、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

4、具有顽强的意志 

5、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

6、具有完整和谐的健康人格

什么是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指所有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的情形。          心理困扰 心理障碍 精神疾病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生活适应问题 学习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 恋爱问题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 遗传因素

 生活事件带来的压力  社会支持  个人特点  文化因素

2.浅谈大学生的社会认知 篇二

1. 研究被试。

本研究采取方便取样的方法, 对浙江省的107名大学生进行了程序测试与问卷调查。研究中共发放问卷及施测程序107人, 收集有效数据99人, 其中男生42人, 女生57人, 独生子女47人, 非独生子女52人。

2. 研究工具。

(1) 外显自尊的测量:采用王孟成修订的Rosenberg自尊量表[1], 共有10个项目, 每个项目有4个等级, 从“很不符合”到“非常符合”, 分数越高说明此被试的自尊水平越高。 (2) 外显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包括生活满意度量表、积极情感量表和消极情感量表。采用Diener编制的生活满意度量表, 共有5个项目, 每个项目有7个等级, 从“强烈反对”到“非常赞成”, 分数越高说明此被试的生活满意度越高;采用邱林修订的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2], 共有18个项目, 每个项目有5个等级, 从“非常轻微”到“非常强烈”, 分数越高说明被试的此种情感体验越强。 (3) 内隐自尊和内隐主观幸福感的测量:采用内隐联想测验 (IAT) [3], 使用Inquisit软件自行编制两个计算机程序, 分别测量内隐自尊与内隐主观幸福感。使用的刺激材料有自我词、非我词、积极属性词、消极属性词。

二、研究结果

1. 大学生自尊的现状。

外显自尊平均得分为31.24。对内隐联想测验中相融部分与不相融部分的反应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 结果显示内隐自尊效应非常显著 (t=-13.09, p=0.000) , 内隐自尊效应值为1.316。男、女大学生在外显与内隐自尊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外显与内隐自尊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将外显自尊得分与内隐自尊得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r=0.04, p=0.695) , 结果显示二者不存在显著相关, 表明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是相对独立的两个不同的结构。

2. 大学生幸福感的现状。

在生活满意度上平均得分为21.21, 在情感体验上平均得分为64.32。对内隐联想测验中相融部分与不相融部分的反应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 结果显示内隐主观幸福感效应非常显著 (t=-14.247, p=0.000) , 内隐自尊效应值为1.433。男女大学生在外显与内隐幸福感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外显与内隐幸福感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内隐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 (r=-0.15, p=0.153) 、情感体验 (r=-0.13, p=0.203) 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

3. 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外显自尊与生活满意度 (r=0.51, p=0.00) 、情感体验 (r=0.55, p=0.00) 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内隐自尊与内隐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r=0.22, p=0.03) 。内隐自尊与生活满意度 (r=-0.001, p=0.99) 、情感体验 (r=-0.05, p=0.60) 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外显自尊与内隐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显著相关 (r=-0.08, p=0.46) 。

三、分析与讨论

1. 大学生的外显与内隐自尊。

大学生的外显自尊平均得分为31.24, 高于4点量表的中值25分, 说明大学生的外显自尊总体较高。内隐自尊效应非常显著, 即被试更倾向于把自我与积极的评价性或情感性的词相联, 不倾向把自己与消极的词相联, 当要求把自我词与积极的词归为一类时, 平均反应速度更快, 这表明了内隐自尊的存在。本研究中内隐自尊效应值为1.316, 这与Greenwald (2000) 等所作研究得出的比较接近, 其研究中内隐自尊的效应大小约为1.42, 而蔡华俭 (2003) [3]研究中内隐自尊效应约为0.61。在传统观念中, 有西方文化背景的国家总是更强调独立性自我, 鼓励大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 因此西方大学生更容易形成自信的品质。而东方文化则更强调集体及相互依存, 特别是我国, 一直有谦虚、内敛的品质。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在全球化思潮的影响下, 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增多, 中国大学生也越来越强调个性, 注重自信、自尊的培养。而蔡华俭的研究距今已有十年之久, 因此两者差距较大。本研究表明, 男女大学生在外显与内隐自尊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这主要是因为性别角色变迁的影响。性别角色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的一套与自己性别相应的行为规范, 随不同社会文化而有所不同, 个体的性别角色可能与生理性别并不相符。Bem把性别角色分为4种: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和未分化。刘电芝 (2011) 研究发现, 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双性化、未分化和单性化 (男性化、女性化) 群体数量各占约三分之一, 传统占优势的单性化已让位于非单性化, 即影响人的心理行为特征 (如自尊或幸福感) 的应该是此人对自己性别认知的性别角色, 而不是生理性别。本研究表明, 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外显与内隐自尊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风笑天 (2006) 认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是一种随独生子女的年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并且这种变化的总趋势使二者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 尤其是到了初中和高中阶段, 两类儿童之间的差异几乎完全消失。其原因是独生子女早期存在的差异可能在后期的社会化过程中, 在学校、同伴群体、大众传媒等共同文化环境的作用下, 逐渐消磨, 最终和非独生子女没有差异。对外显和内隐自尊进行相关分析得出二者相关不显著, 两者的相关系数仅为0.04, 这预示两者可能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不同结构。这与蔡华俭[5]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也进一步证明了自尊包含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两个相分离的结构, 至于两者内部不同的作用机制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索。

2. 大学生的外显与内隐主观幸福感。

在生活满意度上, 被试平均得分为21.21, 略高于且接近中值, 说明对现有的生活尚比较满意, 满意度中等;在情感体验上平均得分为64.32, 处于5点量表的中值以上, 说明被试的积极情感体验较强。总体来说,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较高。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物质高度发达的时代, 大学校园的各方面条件也日益完善, 因而我国大学生呈现出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大学生内隐主观幸福感效应非常显著, 这就预测了内隐主观幸福感的存在, 表明主观幸福感是一个二维结构, 存在外显和内隐成分。这与徐维东[4]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但对于内隐成分是否和外显主观幸福感一样存在不同的维度日后可以进行进一步研究。内隐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都不存在显著相关。这表明了内隐与外显主观幸福感是相对独立的两个结构, 其内部表现机制存在差异、互相独立, 对于两者具体的机制差异应进一步深入探讨。

3. 大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外显自尊与生活满意度、情感体验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 表明自尊是主观幸福感最强的预测因素之一。内隐自尊与内隐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而内隐自尊与外显主观幸福感则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外显自尊与内隐主观幸福感也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这表明内隐自尊对内隐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而不作用于外显主观幸福感, 外显自尊对外显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而不作用于内隐主观幸福感, 显示了内隐与外显分别预测、分别作用、互相独立, 是两个相互分离的结构。该研究结果与钟毅平等[5]的实验结果一致。当然以往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外显自尊预测外显主观幸福感, 内隐自尊同时预测外显主观幸福感和内隐主观幸福感。这可能是由于被试群体不同和实验程序等因素造成的, 本研究的实验程序共有两个, 持续时间较长, 被试在参与的时候可能会产生疲劳与练习效应。针对内隐自尊效应对外显与内隐主观幸福感的具体作用机制可开展更广泛的研究。

四、结论

大学生的内隐自尊是存在的, 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不存在显著相关, 外显主观幸福感与内隐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显著相关, 外显自尊与外显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 内隐自尊与内隐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

参考文献

[1]邱林, 郑雪, 王雁飞.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 (PANAS) 的修订[J].应用心理学, 2008, 14 (3) :249-254.

[2]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251-253.

[3]蔡华俭.内隐自尊效应及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J].心理学报, 2003, 35 (6) :796-801.

[4]徐维东.内隐幸福感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2006.

3.浅谈大学生的社会认知 篇三

[关键词]社会公平认知;大学生;自杀行为;心理危机;干预

一、问题缘起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类社会竞争逐渐增多,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压力也不断增加,而这些压力往往成为大学生自杀的根源。据统计,近10年来,在我国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现象中,自杀的比例排在第一位 。②

2015年5月18日,28岁的中南大学研三学生姜东身从学校图书馆六楼跳楼身亡。事发5天后,姜东身哥哥姜东中向媒体公布了弟弟死前在网上留下的五千字遗书,称弟弟因论文答辩遭导师为难无法通过,心里感到强烈不公平与愤慨,最终选择了跳楼自杀。我们通过对姜东身遗书的分析,出身微寒的姜东身确实因为感受到来自导师的不公平对待而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通常而言,当人们处于不公平状态时都会想着努力地改变这种状态,极不公平的境遇会令人感到屈辱,愤怒。本案例中,姜东身选择留下遗书,然后自杀,以此控诉自己导师的种种恶劣行径,既是他的反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他对给予自己不公平对待的人和社会的报复。

大学生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是家庭和社会发展的希望,也是社会重点关注的群体。这就使得大学生的自杀行为造成的负面影响非常大。因此,大学生自杀问题便成为了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社会公平认知视角出发,在对中南大学研三学生姜东身自杀事件进行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公平认知,并对如何有效预防大学生自杀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二、理论基础

(一)社会公平理论

社会公平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解释人们公平感的一种观点。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J.S.亚当斯等人提出。通过对不同学科领域研究结果的整合,在目前的中国社会,人们社会公平感的结构应包含5个维度(张媛,2009):权利公平、机会公平、程序公平、互动公平以及结果公平。

大学生群体对社会公平的认知直接影响其情绪的变化和发展,对其自身行为也会产生不同作用。我们将个人对他人、对他人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感知和认识称为社会认知③。社会公平认知,简而言之,是对社会公平的主观认识,是人们对于自身是否受到来自他人和社会公平待遇的直接感受。

显然,在社会公平认知方面,是对机会公平和程序公平的认知导致了姜东身的自杀。在姜东身看来,“前程为人人开放”而自己的前程却一片黯淡,尽管自己有能力、有实力依然得不到公正待遇,这种竞争根本上就是不规范和不公平的。自己的抗争没有任何作用,消除这种不公平感的方法只有自杀这种极端行为。

(二)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是西方社会认知领域最为重要的理论流派之一,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界逐渐形成了主导归因研究方向的新领域——成就归因研究,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韦纳。韦纳的主要研究点有三个:成败归因的原因、维度及其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成就动机水平与成就归因;能力自我知觉水平与成就归因。他不仅开辟新的归因研究领域,也建立了归因的研究体系,将归因的分类总结为内外归因、稳定或不稳定归因,可控或不可控归因。

20世纪80年代末期归因理论被引入中国,国内归因理论的研究集中在教育领域,大多继承了韦纳的成就归因理论,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研究聚焦于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动机,研究学生的学业成就归因及其影响因素。有些学者也探寻除学业成就归因之外的领域,以归因理论为基础,研究社会行为的归因以及人际交往的归因,逐渐增强了对社会群体归因模式的关注。

姜东身选择自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将毕业答辩未通过这件事归因于导师对自己的不公平,甚至是整个学校、整个社会的不公平。在研究中,我们将根据归因理论,来深入探讨姜东身是怎样对学习和生活上遭遇的一系列挫折和打击进行归因的,并揭示这种归因与他自杀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案例分析

姜东身自杀事件中,姜东身自身感到来到导师的强烈的不公平感,因而选择自杀。这种对不公平的认知主要是指对“机会”和“程序”的不公平的感受,有同门同学、非同门同学、其他导师三个参照对象,正因为有这些比较,才更加深了姜东身自身的不公平感,继而是愤怒情绪难以遏制,因想报复和寻求解脱而选择自杀。

(一)不公平感的来源

(1)与同门同学相比:“近乎虐待的苛刻”

姜东身遗书中多次提到导师杨忠炯对同门的其他同学“宽容”,而对自己是近乎“虐待”的苛刻。

在写论文方面,他写道:“你也说过同门的论文看不懂,可是你随便就让改了发了!我的你看不懂,就死逼着不让发,把学生论文拖到3月初的,机电院有你,很难再找第二个!”在平时的学习中,姜东身也是郁闷不堪,在遗书中他写道:“我忙几个月,不敌老板一个意见!也不敌老板的势利眼,毕竟两个同门中南本校的,不时去给你修电脑,也不及同门的家底殷实!”

所有这些遭遇到的不公平待遇被姜东身归结为:不是中南本校、家境不好而导师又势力。“也确实,穷点儿世面短,被你当傻子也无所谓了。”“还要等你说6月份答辩吗,明摆着要延期,要保宾宾和耀中。也不想想,他们仿真怎么做的,模型参数造假,实验造假,你不清楚吗?”在姜东身看来,导师总是可以维护同门其他同学,对他却十分苛刻,是个“势利小人”。

(2)与其他同学相比:“被故意刁难的不甘心”

在网传遗书中,姜东身指称,导师杨忠炯故意为难他,别人“很水的论文”都通过了,唯独对自己的论文十分苛刻,还要求其延期答辩。除了同门同学,与非同门的同学们相比,姜东身也深感不公平。

“论文建模仿真造假,实验造假,你不知道?偏偏揪着说我的可靠度怎么来的?我的都是计算出来的,没假!你再看看别人的,那有多么造假。你不知道?势利的小人,找个学生垫背踩,你很得意么?延期?不能接受,我尽力了,很多同学还没我努力呢,论文还没我写得好呢。”“答辩有几十号人了吧,怎么样你不清楚?势利小人,伪君子。”

遗书最后也曝光了其他老师的学生们的论文情况,不乏造假的“很水”的论文。“张怀亮老师,你的学生邹伟建模造假,你知道吗,基于环形缝隙流的建模,参考流体力学文献?我看了,压根没有。遗书最后,姜东身两次说到自己“不甘心”,可见,姜东身对自己论文没通过这件事怎么也想不通。

(3)与其他导师相比:“势力、爱面子的伪君子”

遗书中姜东身曾不止一次说道自己跟错了人,与其他导师相比,姜东身觉得自己的导师杨忠炯对自己极度苛刻,完全是个势利小人。“听说过别的同学也有挨老板批的,说的不过是被批成狗,这感觉我不懂。”“大家论文差不多,你不会不懂!别的老师放过的往届的论文,知网上已有很多,对于别人的成果,你是相当跪舔的,要我查,要我看别人怎么做!呵呵。”遗书中甚至说道,鉴于自己导师的权位,其他导师也不为自己说公道话。“周老师也看了我的大论文,直摇头。呵呵,周老师什么人,那不是仰你鼻息,你心里什么蛔虫,他不知道?装什么清高?”

在对于自己导师的评价中,我们也能明显感觉到姜东身的愤怒不平。“别的老师基本上不会为难自己的学生,即使有,那也是答辩之前吧。你不同,势利,没能力,办事抓不住重点,舍得把学生往死里整。”

(二)不公平感的表现

五千字的遗书中,字里行间全是对导师杨忠炯的控诉,控诉自己在平时和毕业时处处都受到不公平待遇。他提到:“明摆着要搞我,明摆着表明你科研严谨,明摆着表明你无能嘛?”他也不止一次提到自己“不甘心,因为付出被鄙视,也因为很多水论文轻松通过。”“我忍不了师兄弟的眼光,忍不了那种鄙夷,当然,更对不起我的努力。虽然我的努力在你眼里都是狗屎,我很努力,可是你不在乎。”

甚至,在遺书中,姜东身不断口出脏话,“说我毕不了业,要延期,你都放了N次屁了,无所谓了。说要我延期,扯到了同门论文比我强,比我说得过去;扯到了教育部让你审已上传论文的事儿;还他妈扯到了伟人的挫折。尼玛,当时我笑了,说这太远了吧。他妈把我当傻子糊弄呢。”“跟了你,真是瞎了眼。狗杂种。”“你是什么人,头天坑死人,第二天再泼粪的人。我不信了,论文再花几年又能改成什么样,你不知道?”从这些言辞中处处可见姜东身对自己导师杨忠炯的怨恨和不满。在他看来,自己毕业论文答辩未通过这件事完全是自己的导师造成的,是导师的势力、故意刁难造成的,导师对自己如此的不公平是他所不能接受的。在这封五千字的遗书中,姜东身将自己所有的愤怒、不甘心都不遗余力地宣泄了出来。

(三)原因分析

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是复杂和多重性的,单一的消极因素不可能导致大学生轻易地选择自杀的行为。导致姜东身有此认知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调查发现,姜东身家境贫寒,这样的家境出身使姜东身的性格变得敏感、自卑。遗书中,姜东身就说道,自己“没家底”而导师又非常势力。“学生的心血在你眼里可以是狗屎,但是,这也要看人的,势利的人看到家里有点儿底的,那他的心血可能就是盘不完善的菜!”据哥哥姜东中说,原本姜东身读研就是为了毕业后找一份好的工作。这次论文答辩未通过给了姜东身致命打击,或者可以说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读研三年期间因受到的种种不公平待遇而积压在心中的愤懑在毕业论文答辩未通过这件事情上完全爆发,最终致使他走上了绝路。这可以说是导致姜东身自杀的内因所在。

此外,在姜东身的愤怒和郁闷难以纾解的时候,唯一可以给他安慰和鼓励的家人也没有在他身边,及时给予他支持。姜东身的哥哥姜东中事后也很懊恼和自责,自己没有多关心弟弟,给予弟弟及时的安慰。

然而,姜东身选择自杀除了不公平的认知情绪难以纾解,还有他的报复心理。“算了,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你好过。”遗书中除了控诉导师对自己的不公平,姜东身还曝光了导师杨忠炯套取科研经费等一些不光彩的事。“记得跟纪委说说你套取科研经费的事儿,跟教育部说说你为人势利,弄虚作假报账的事儿,跟基金说说基金申请赚大钱一本万利的事儿。”而导师杨忠炯在之前就嘱咐其他学生注意姜东身的状态,他也明显感到姜东身对自己的不满和可能做出偏激的行为。“上午批完,下午叫同门注意我的状态,怕我跳楼了呗!”但最终,缺少家庭支持、社会支持的姜东身还是选择用自杀结束自己的痛苦,用自杀行为报复对自己不公的导师杨忠炯。

四、结论与讨论

导致自杀的原因十分复杂,从群体角度看,自杀与社会、历史、文化、宗教等有密切关系④,从个体角度看,自杀是遗传、神经生物学、人格特质和负性生活事件综合作用的结果⑤。Kees(2003)将公平判断作为结果变量,对影响它的因素进行探讨。他研究了在信息不确定的情况下,情绪对人们的公平感的影响作用。认为,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会依靠他们对事件的感觉来进行公平感判断,这使得他们的公平判断极大地受到情绪的影响。实验的结果也显示,在信息不确定的情况下,人们的公平判断会变得非常主观,他们甚至会依靠于跟事件本身没有什么逻辑关系的情绪感受来做出判断。

通过案例分析,笔者认为,首先姜东身对于社会公平,尤其是机会公平和程序公平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知,从而将平时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挫折和困难以及毕业论文未被通过都归因于导师的不公平。姜东身心里早已蓄积了悲观、失望、孤独、厌世、报复等消极情绪,而毕业论文未被通过成为了这些情绪爆发的导火索,最终走上了以报复导师和寻求自我解脱为目的自杀道路。

由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个体,社会公平感较低。个体在同与自己教育程度相同的个体比较时,若认为自己不如他人,会产生不公平感(史耀疆、崔瑜,2006)。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认知,尤其是社会公平认知,对预防此类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的内容。通过本研究发现,大学生认知情绪的调节对自身行为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应该以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作为新的切人点,同时,学校和社会在涉及到学生利益的事情上面应该做到规范、透明,让每个学生都有公平的竞争机会,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受到公正的对待,并引导大学生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正确归因。

最后应明确的是,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本研究中所预设的一些大学生公平认知对自杀行为的影响,仅仅从结果上给予一个描述性验证。影响有多大,以及如何调整认知都有待于在实践工作进一步去发现。大学生自杀问题是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应当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高校教育管理者的高度重视,积极开展对大学生自杀行为的研究,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措施,减少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晓红.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96-198.

[2]埃米尔-迪尔凯姆著,冯韵文译.自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9-57.

[3]杨雪龙,朱坚.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对应激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关系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3,04:423-425+429.

[4]曹加平.大学生自杀:归因及预防[J].现代预防医学,2012,19:5040-5042+5045.

[5]郭砚君.社会成就归因认知与社会公平探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3,02:147-154.

[6]李辉,刘倩倩,方晓义,蔺秀云.云南省大学生自杀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3(3):56-61.

[7]巢传宣.基于心理解剖的大学生自杀事件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2,06:241-245.

[8]李艳兰.大学生自杀行为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02:263-266.

注释

①吴亚男(1991—)女 河南人 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

②杨宁坤,康永为。近年来我国大学生自杀心理剖析.当代青年研究,2012.

③周晓红.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96-198.

④余娇娜,朱建军.日本的死亡文化心理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

4.浅谈大学生的社会认知 篇四

关于社会需要什么样人才的社会实践报告

姓名:张艾佳

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专业

学号:20091103559

指导老师:田晓

实践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加,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计算,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由2001年的103.4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338万人,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4.5%。毕业生就业压力已经越来越大。毕业生人数与就业岗位相比供大于求,待就业人数与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同时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随着近几年来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剧增,而眼下的金融危机更为当前形势雪上加霜,就业日益成为各高校特别是在校大学生最关心的话题。现代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这个暑假,我在8月15日就这个问题对唐山市新华商场做了调查。

实践目的1.以调查结果分析研究当代大学生社会就业部分现状

2.锻炼自己的统计总结的能力,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

调查中所得到的一些就业方面的建议

(1)开拓视野

新华商场的招聘人员告诉我们,在校期间,大学生一定要注重对就业素质的培养,这其中包括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择业技巧以及交际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等。

专业知识的培养和锻炼要求我们不仅要学习好书本和课堂上能够得到的理论知识,也要求我们在专业方面有相当的自己的认识和更加广泛深入的了解,包括

专业周边的链接,我们都应该涉及到,惟其如此,我们才有一个更加广阔的施展空间让我们游刃有余。

而良好的交际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则在学生在大学学习之余索要锻炼的方面。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参加社团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就业有正面影响。作为大学生进行能力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社团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培养学生的兴趣、技能和才能,充当学生与社会交往渠道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在不影响专业学习和专业实习的基础上,大胆地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校外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

(2)正确认识自身

在我们调查中,大学生择业时会产生许多心理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主要存在如下心理:

1、焦虑心理:由于担心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因为盲从、自负、自卑等原因,求职时遭受拒绝或失败等挫折而形成的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它是由心理冲突或遭受挫折而引起的,是一种复杂情绪的反应。

2、自卑心理:一些大学毕业生自我评价偏低,过低估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过低评价自己的意志力。表现在择业过程中,悲观失望,抑郁孤僻,不思进取,不敢参与择业市场的激烈竞争,等等。

3、自负心理:与自卑心理相反,有的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自我评价过高,择业条件苛刻,形成自负心理。

4、盲从心理:有些毕业生,尤其是独生子女毕业生,虽然接受了高等教育,但在很多事情上还是缺乏一个大学生应有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在求职择业时,从不按自身具体条件独自思考、分析,盲目效仿,即使是求职材料,也是千人一式,众笔一辞,没有自己的特点和重点,因而很难受到用人单位的垂青。

5、攀比心理:青年学生大多血气方刚,喜欢争强好胜,虚荣心较强,容易引起攀比心理,形成了较高心理期望值,这种攀比心理使得不少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四处碰壁,迟迟无法签约。

6、依赖心理:在就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而寄希望于学校、家庭或就业主管部门,缺乏择业的主动性等,思想和依赖心理严重,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劣势。

面对与日俱增的就业压力,以上六条不良心理显然是犯了大忌。沉迷于其中的最终结果只能是浑浑噩噩,找不到工作又错过了考研,最终一事无成。

(3)丰富自身

政治课本上多次提到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或者我们可以说的简单一点,叫做实践出真知,因此实习或者兼职在大学期间是不可小觑的一件事情。据了解通过实习我们可以学以致用,把课堂的知识有效运用到实践中去,当然在实践中的锻炼也能让我们更好的复习课堂知识,总之这是个良性互动的过程;通过实习你可以近距离的接触你心仪的公司,对公司有更客观的了解,也可以结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作个判断,为你以后的就业选择提供参考;

你在实习的时候毕竟是真实的工作环境,你可以发现自己哪些方面的能力或者知识还不够,及时的补缺补漏;如果发现了自己工作的时候有些能力比较强,那么它就是你以后求职时候的优势,总之实习能够让你提前客观的看清楚自己,为以后最终进入公司打好基础;

(4)就业求职,心态放正

一是要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要随大流,都想往大城市里跑。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考虑。

二要将简历认真做好。简历应避免普遍内容冗长,而且,简历中要绝对不能出现拼写、语法错误和措辞不当,把企业、收件人和职位名写错等现象。此外还应该将你的优点与强项在简历上明显地表现出来。

三是面试的时候不要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企业面试的目的首先是在简历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评估候选人的专业能力。

四要适当地增加自己的实习经历。“相关的实习经验”是企业招聘人才的第二大考虑因素,仅次于专业能力。

小结

通过此次暑期实践活动,我学到了就业方面我所要了解的很多东西。能力,必须与正确的态度,良好的心态,积极的自信想连接,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在择业的过程中,必须表现出自信的朝气和不卑不亢的态度,用自行打动面试官,用热情感染面试官,最终用能力征服面试官。这才是我在大学期间所需要学习的真正的东西,这才是大学真正成就了我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成人投入社会的因素。

无论社会就业现状如何严峻,或者不如说正因为它如此严峻,所以我更应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以沉稳应对,展现自我!

参考文献

5.浅谈大学生的社会认知 篇五

受应试教育影响,职高生的语文学习往往只是为了考试甚至应付毕业。在学习中,容易把注意力停留在对所学的显性知识的简单获得上,而忽视语文知识所蕴含的思想,语文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认知能力训练。当前,新课标倡导把学语文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这种转变的实现与语文行为认知能力的训练紧密相关。下面就如何培养职高学生语文认知能力提出了见解。

一、认知能力培养在职高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职高学生语文认知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对学生各项能力的提高,还是对职高语文教学的转轨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1.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职高语文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语文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监控和调节的认知过程。大量研究和实践证明,虽然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知识水平方面与许多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相比并无绝对优势,但在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上却不可同日而语,他们能更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认知加工策略,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认知过程,更自觉地使用有效的知识工具和策略方法。

2.能够促进学生自觉地调控语文学习活动,顺利达到学习目标

认知能力发展水平较高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不仅重视所学的内容,而且随时清晰地关注着自己的学习过程。由于认知是把学习主体自己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因此,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就能够促进学生自觉地监控和调节自己的语文学习过程,使他们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等方面都能顺利达到语文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职高语文教学中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模式

要想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首先必须从以教师为主导的旧模式中脱离出来,对教学中生师关系进行重新理顺。

1.确立职高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认知学习理论被引入到课堂教学领域,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发生变化。有效的学习者应当被看作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者、解释者和综合者,他能使用各种不同的策略来存储和提取信息,努力使学习环境适立自己的需求,从而使自己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为此,教学中必须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主体”的思想,还给学生三大权利即阅读的权利,思考的权利,发表意见的权利。在学习方式上,学生要从听、记、接受知识、被动地接受训练转向主动思考、讨论、实践,从重视学习、思维的结果转向重视学习、感悟、思维的过程,从强调积累知识,重视掌握知识的量及技能的熟练程度转向强调自我发现知识,重视掌握知识的质及发展综合素质,从而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实现职高语文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职高语文教学中学生地位的转变,要求教师的角色必然随之发生转变。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建立符合认知能力培养所需要的新的语文教育观。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真理的化身,而是与学生平等互动的合作者、交流者、引导者、促进者。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努力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承担起学习的责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语文教师要高度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心理过程,而不是其外在表现,语文学习的本质是学生在自己头脑中建立和发展语文认知结构的过程。另外,语文教师在高度重视本身观念更新的同时,也应重视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图促使学生自己的观念产生变化,要让学生摆脱凡事依赖教师的非主体行为,摆正自己学习主人翁的地位,极大地调动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

三、加强职高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行为认知能力的创新策略

在树立了正确观念,建立了正确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要想进一步加强对职高学生语文认知能力的培养,就必须实施创新策略,在学生自主学习循环模式中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1.明确目标,让学生了解语文认知知识

设立目标并反应学生自主学习的心态是自主语文学习的前提。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所学语文知识的类型和特点,同时,让学生明确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用目标去激励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样通过目标强化和目标激励引导学生解剖自己,认清自己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及其与目标的差距,以便根据不同类型的知识选择相应的学习策略,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的制定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语文学习目标与责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被动为主动,也有利于语文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2.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

职高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中传授认知知识,并强化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对目标的认识和自身的认识的元认知体验逐渐丰富;可以通过创设具体情境提问、呈现考查性的试题等方式,使学生认识明确自己是否达到认知要求;也可以在合作学习中,丰富元认知体验。合作学习,既能拓宽知识的深广度,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心得,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反馈自己学习方法的有效性,相互取长补短,也能够增进同学间的了解,促使同学们情感交流。还可以在课后练习和考试中丰富学生的元认知体验。课后练习是考查学生是否达到教学要求的一个重要手段,题目的变换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从多个侧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总之,只要我们采取适当、可行的语文教学策略,必将对开发和培养学生语文认知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职高语文教学中这些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途径的实施,学生将逐步完成从“要我学语文”,到“我要学语文”,从“教师教我学语文”到“我自己学语文”的过渡,最终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成建平.对语文教学的认识和思考,教育革新[J].2005,(3).

[2]洪钦源.语文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角色[J].江西教育,2003,(1).

[3]范继业.完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能力[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

[4]葛雪梅.让创新能力走进语文教学[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3).

[5]鲜志英.认知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研天地,2004,(6).

6.浅谈大学生的社会认知 篇六

中国建筑业比起发达的西方国家还有着很多的差距,只有中国建筑行业的人员不断努力才能超过他们。当然,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搞建设才是出路。对于单位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我都严格遵守,严从律己,宽以待人,起着带头的作用。在工作中,我不断地学习、钻研、总结经验和教训,从一个建筑行业的“门外汉”到现在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都全面成熟的项目经理,独立承担过房建、桥梁、道路和排水工程等的施工,在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专业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

在工作中,我非常拥护党的政策和方针,每天都坚持看新闻联播电视节目,关心和学习国家时事政治,把党的政治思想和方针应用于工程建设中,经常和项目部人员进行研讨,并组织项目部人员学习和宣传党的政策和方针。对党的“三全代表”和“十六大”精神,我认真地学习和体会,把“三个代表”作为自己工作的准绳,把“十六大”精神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生活,自己贡献一点“添砖加瓦”的事业。

二、工作态度和职业道路

从参加工作以来,我就喜欢上建筑行业,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始有终。对于再苦再累的项目,我都坚持圆满完成,并做出成效,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经常加班加点,通宵达旦地抢工期,不管在寒风中、烈日下,还是暴雨下,我都坚守在岗位上,指挥着一个个工程顺利地竣工,看着一幢幢高楼大厦和一条条的银灰大道竣工完成,我心中感到无比地自豪和光荣,自己曾经付出的无数艰辛和汗水,得到了社会的好评,我内心也就无怨无悔,心满意足了。

三.学识水平、专业能力

在工作中,我不断地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和专用能力。对于建筑行业的新规范、新标准和新定额,每一次一出台,我必购买并认真学习和研究,掌握新规范、新标准和新定额,把规范、标准和定额应用于工程建设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每一个工程竣工验收时,我都认真作好工程验收记录,并整理成册,存入自己的工程竣工验收记录档案中,经常分析和研究竣工验收记录,发现自己在工程修建中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方面值得提高,哪些方面值得继续发扬。

这次实习,才觉得原来建筑行业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职业,如果将来能在这个行业工作,对自己来说将是很大的挑战。为了以后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现在就必须踏踏实实的学好每一门功课。因此给了自己压力,让自己不再觉得无事可作,让自己安心去学习,为将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强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建筑行业是一个涉及人非常多的行业,你将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面对一个这样复杂的交际圈,你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优秀的多西,去除自身的一些不好行为,同时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接触对象,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让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自信,更加坚强!

必备素质 1:学会看,学会问。看来听了不知多少遍的六个简单的字,真正能够做好是不容易的。看的时候要仔细注意要点,有不懂的地方马上问或记下来,否则一些问题会一闪而过,过后再想就不容易了。

2:切忌眼高手低,注重实践。因为当我们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你会收获只用眼看而看不到学不到的体会,这些才是你自己的,对的你要总结起来,不对的去探究错误的原因。在错误中寻找知识,在正确中总结经验。

3:格物致知。这是《大学》中的一句话,很简单的四个字但其中的道理是无穷的。在我在车间在品管实习期间发现有很多员工只重视操作,对设备的原理不屑一顾,似乎只要会操作就万事大吉了。但你有没有想到有一天你遇到的新的设备异常什么的该怎么办,我认为欲知必格物,只有你去推究事物的内在道理,才会对新的变化异常有万变不离其宗的感觉。知识方面

4: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有经验的跟新手之间总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区别。有经验的熟悉场地,知道现场的很多实际轻快,他们能快速进入状态,迅速做出应该做的事情来,这样的学生他们当然喜欢。而新手,基本上是什么都不知道,需要人员来培训,并且在现场,总会显得那么迟钝,因为他们不清楚情况,不知如何下手,一时是那么难以上路,做不出事情来。

5:会些电脑软件。有的公司会让你处理些数据或资料方面或者是开发小软件,如果你有优势,那么你将脱颖而出。这毋庸置疑!如果懂得修理出点小问题的电脑,在公司里遇到此现象时,你被用到,自然让人觉得你是全才啊!

6:懂法律、懂合同、懂经济、懂安全等。总之与工程相关的众多知识,尽可能多的知道,百科全书式的人才哪里都需要,而真正是这样的人才少之又少。

实习结束了,我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将体会到更多的东西,也相信自己在下一次实习中将会更好。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对我终身受益,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将不断的得到验证,我会不断的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把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来,充分展示自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努力!

这样的认识实训我感受颇多。就比如拿其中的某些工地来说吧,有的建筑杂物乱堆乱放,这样一来会给后期的墙面抹灰等工作带来麻烦,我个人认为要及时清理垃圾和杂物。只有注重细节才会有章序。俗话说管理出效益啊,一点不假啊,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再说某些梁都浇注歪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当时的技术员监理方去哪里了,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 我想实训只是实训啊,不可能什么都知道的,我会通过本次的认识实训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步步有工作的依据,争取把工作做的更好,少犯错误。这样会给工程带来更大的效益。

致谢:感谢安徽地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兴隆广场项目部 合肥学院建筑工程系

7.浅谈大学生的社会认知 篇七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荣辱观,认知,调查分析

2006年3月4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 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此后, 全国高校掀起了开展学习贯彻“八荣八耻”的热潮。当今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 那么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现状如何?三年来的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的成效究竟如何?围绕这一问题, 我们从认知和和实践两个层面在某高校开展了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现状的问卷调查。本文就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知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得出调查的结论, 并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调查实施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 收回有效问卷185份, 有效回收率为93%。接受调查的学生有男生和女生, 也有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学生。调查内容分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知和实践两部分, 涵盖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八个方面的全部内容。在总共24个调查题目中, 其中认知方面的有14个。调查方法上, 采取了抽样调查方法, 在不同年级中进行了分层抽样, 并在不同专业班级中进行了整体抽样。从接受调查的学生人数, 到调查样本的抽取及问卷的回收, 均符合调查统计的有关要求, 说明本次调查真实有效。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内容的认知。

在“您认为下列行为举止中属于爱国的有哪些” 的多项选择中, 选“关心国家的发展前途和命运”的占97%, “熟悉和热爱本民族、本地区、本国家历史”的占96%, “热爱、保卫、建设自己的家乡”的占95%, “不做有损国格的事”的占91%, “在本职岗位上尽可能发挥聪明才智做贡献”的占87%, “抵制洋货”的占18%。在“您痛恨的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有哪些” 的多项选择中, 选“出卖国家利益, 透露国家机密”的占99%, “搞分裂国家的活动”的占98%, “贩卖毒品, 危害国人身心健康”的占91%, “过度开发国家资源, 污染环境”的占90%, “传播不利于祖国和国家领导人的传言”的占82%。调查结果表明, 所有学生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知道什么样的行为举止是爱国的和不爱国的, 但有少数学生对爱国主义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非理性认识, 把抵制洋货简单地等同于爱国的表现。

2.对“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内容的认知。

在“您认为下列哪些行为是为人民服务”的多项选择中, 选“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占98%, “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占97%, “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的占93%, 终想着大家的利益、长远的利益”的占89%, “立足本职岗位无私奉献 的占81%, “掌好权、用好权”的占69%, “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的占29%。在“您认为下列哪些行为背离人民” 多项选择中, 选“滥用职权, 贪污受贿, 贪赃枉法”的占99%, “报喜不报忧, 视老百姓利益于不顾”的占95%, “领导干部高高在上, 不联系群众”的占95%, “一人当官, 全家沾光”的占68%。调查结果表明, 绝大多数学生知道什么样的行为举止是服务人民还是背离人民的, 但有少数学生把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简单地与服务人民等同起来;另有少部分学生受官本位思想影响较深, 认为当官使家人沾光是习以为常的事情。

3.对“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内容的认知。

在“您认为崇尚科学应当怎么做”的多项选择中, 选“尊重知识分子并为其创造良好条件”的占91%, “经常自学与工作生活相关的科学知识”的占88%, “重奖科技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的占79%, “不迷信, 并主动与封建迷信做斗争”的占72%。调查结果表明, 绝大多数在内心深处都崇尚科学, 反对封建迷信等愚昧无知现象。

4.对“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内容的认知。

在“你认为下列行为中属于好逸恶劳的有哪些”的多项选择中, 选“靠着父母的钱和关系, 毫不费力地过好日子”的占92%, “对工作挑三拣四, 想少干活多拿钱”的占91%, “不思进取, 游手好闲”的占91%, “拿别人的成果去向领导请功, 并说是自己做的”的占86%, “有劳动能力却卖淫、乞讨” 的占85%。调查结果表明, 绝大多数学生对“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一内容有了正确的认识。

5.对“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内容的认知。

在“你认为在工作和生活上人们是否应该团结协作”的单项选择中, 选“团结协作”的占99%, “漠不关心”的占0.5%。调查结果表明, 绝大多数学生都认识到了团结协作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极端重要性, 只有极少数学生对此还存在错误的认识。

6.对“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内容的认知。

在“您认为诚实守信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否重要”的单项选择中, 选“非常重要”的占84%, “重要”的占15%, “不重要”的占1%。调查结果表明, 绝大多数学生都认识到了诚实守信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极端重要性, 但有极少数学生对此还存在错误的认识。

7.对“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内容的认知。

“您认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遵纪守法应该养成哪些好习惯”的多项选择回答中, 选“依法纳税, 不逃不避”的占98%, “驾驶员和行人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的占97%, “尊老爱幼”的占96%, “无论何处, 自觉排队”的占86%。调查结果表明, 绝大多数学生对“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这一内容有了正确的认识。

8.对“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内容的认知。

在“你认为在现代社会还是否需要艰苦奋斗精神”的单项选择中, 选“不好说”的占94%, “需要”的占6%。在“您认为下列哪些行为是骄奢淫逸行为”的多项选择中, 选“安逸享受, 生活糜烂”的占98%, “官员们不断换新车, 盖豪华办公楼”的占97%, “公款吃喝”的占96%, “公款旅游, 公车私用” 的占94%, “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占76%。

三、调查结论与建议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 仍有少数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总体的认知上存在一些不够正确的地方,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总体认知中的问题。调查统计数据表明, 对社会主义荣辱观“仅仅听说过”的占10%, “不关心”的占3%, “没听过”的占 1%, 说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整体认知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单项内容认知中的个别问题。调查统计数据表明, 认为诚信“不重要”的占1%, 认为在工作和生活上人们应该“漠不关心”的占0.5%, 说明少数学生对诚信和团结互助这些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规范缺乏正确的认识。三是单项内容认知中的普遍问题。调查统计数据表明, 对“现代社会还是否需要艰苦奋斗精神”一问的回答中, 认为“不好说”的竟高达94%, 认为“需要”的只有6%, 说明大多数学生对艰苦奋斗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根据本次调查的统计结果及分析, 为进一步提高青年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使他们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成为一名道德高尚的合格大学生, 笔者认为高校应重点加强四个方面的工作。

1.持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 努力提高大学生整体的道德认知水准。

从调查结果可知, 高校持续二年多来开展的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大多数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有了全面正确的了解和把握, 但仍有少数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还存在一些模糊和错误的认识,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仍任重道远。因此, 高校要继续并持久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 采取多种形式, 利用多种载体, 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 努力增强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使大多数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正确认识, 同时也使少数学生纠正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糊和错误认识, 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整体认知水准。

2.加强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教育, 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一大法宝和光荣传统, 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立身社会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成功秘诀。针对多数大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调查结果, 高校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 切实加强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 努力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3.加强诚信教育, 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诚信是一种美德, 是社会和谐的一块基石, 也是做人立身的最起码的要求。针对少数大学生对诚信重要性认识不足的调查结果, 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努力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4.加强团结互助教育, 增强大学生的互助友爱意识。

8.浅谈大学生的社会认知 篇八

关键词:初中政治;社会认知力;培养

一、克服应试教育的不足,潜移默化的培养社会认知能力

受基本国情影响,初中教学均以应试为目的,在教学中基本以死记硬背的模式完成教学。然而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而言却非常的不利,忽略了对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政治作为一门人文性的学科,许多知识都是抽象的意识型内容,用于改变学生的思想课观点,形成正确的三观与思维。加强对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与做人水平,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将书中的正确思维实践于社会生活。

二、延伸教学内容,强化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

实践与书本内容结合才能够帮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完成自我修养的提高。教师的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书本内容,还要有意识地与实际生活结合,通过社会实践弥补书本中存在的不足。对于政治课堂的补充,可以分为以下两步,首先是书本补充,对于教材中没有描述或者描述不细致的内容进行课外补充,加深学生的理解;其次是将生活中的事件与书本知识相结合,通过实际事件为例具体分析,发现事物本质,由此增加学生的社会认知感,提高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度。

三、结合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社会认知能力

课堂教学是在课堂中学习社会,实践教学则是在社会中学习知识,因此将学生放入社会,在社会课堂中接受教育是提升学生社会知能力最快速、最有效的办法。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历史纪念馆,通过纪念馆内的影像资料加深学生对历史的关注度,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面貌,产生更深的感悟,同时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学生脑海中会不断浮现相关的画面,不断加深对爱国精神的理解。认知思维随着学生的成长而不断发展,将日常生活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

结合全文,我们不难看出,初中政治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社会认知能力为主要目标。传统教学理念中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思维应该遭到摒弃,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拥有相同能力的情况下,会更加注重对素质人品的要求,因此初中政治教学既要完善课堂教学,也要加强对学生个人素质和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为国家培养出可用之才。

9.认知社会实践报告 篇九

在没有真正展开暑期社会实践之前 我只觉得这个事情就是走一个过场 填一张表格上交 假期结束前几天再随便编一篇实践报告出来交差完事 但暑假里真正出去体验过之后的结果却是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想 因为种种因素 一开始安排的实践内容只能作罢 现在想来 如果不是因为这些横生的枝节 我如今大概也不会对义工这个身份有这样大的热情

很多同学可能在上大学以前就有过做义工的经历 但对于我 去年夏天其实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有组织的义务劳动经历 在之前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中 我有比较详细的介绍过那次义务劳动 我们的主题是“爱护环境 清理白色垃圾”主要是去一些公共休闲场所比如公园 氿滨广场等地清理藏在卫生死角的垃圾 我们的活动看起来可能很不起眼 不像很多义工团体会去敬老院慰问老人或者是去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耍这些来得有趣味 我们的那几次活动 内容相比较而言比较枯燥 但我并不认为我们做的这些事情就是不重要的 相反 从某些程度上看 我们做的事 影响要更加深远 意义也更加重大

白色污染 顾名思义 是一些白色的污染 主要是指一些人们随意丢弃的难以降解的白色废旧塑料包装制品 比如塑料袋 塑料薄膜 农用地膜 快餐盒 饮料瓶 包装填充物等 在城市 旅游区 水体和道路 铁道旁等随处可见各种食品包装袋 塑料袋 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影响城市市容 景点的整体美感 尤其是铁路行业 旅客将用过的餐盒随意抛出窗外 甚至有些列车服务员亦将垃圾弃之车外 造成交通干线两旁的绿色植物白色化 沿途的树木枝条飘挂成串 网络上 有人戏称我国有两座万里长城 一为古长城 二为白色长城 指我国铁路沿线到处是白色的饭盒 塑料袋

白色污染不仅给我们带来视觉上的污染也会存在很多潜在的危害 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 也造成了严重的能源 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比如说农作物污染 空气污染 水体污染 危害人体健康 引发火灾等 这些问题都不容轻视 虽然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从源头上采取有力措施 督促企业生产耐用 易于回收的塑料购物袋 引导 鼓励群众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 促进资源综合利用 保护生态环境 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我国国务院办公厅于2007年12月31日发布了关于限制生产 销售 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就是我们俗称的“限塑令” 但是可以看到很多报道都指出“限塑令”实际上早就已经变成了一纸空文 就我看来 限塑令自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至今已近8年 收效甚微 有很多年轻人都做不到购物随身携带购物袋 一般只有比较精打细算的上了年纪的老太太们会自备购物袋

在活动中 我们发现公园的主要路面上基本没有垃圾 一方面是因为有环卫工人经常性的打扫 另外一方面其实也是国民素质提高的表现 尤其是现在公共场所为了保证卫生 使用了很多的垃圾桶 而且在各种公益宣传片 大量坏境卫生标语的提示下 很多人都逐渐养成了垃圾不随地乱扔的好习惯 但是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 在灌木丛中或者是岩石堆中间 我们发现了很多零食的包装袋 很大可能是青年或者儿童扔的 这让我们感觉到向新生的一代灌输保护环境的意识的重要性 这是要面向一代人的事情 而不单单是个别人的问题

其实我们在捡拾垃圾的过程中发现数量最多的还是烟头 我们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 香烟的包装盒上也明确写着“吸烟有害健康”但是很多烟民对此无动于衷 我认识的一个长辈 因为长期吸烟 牙齿都有些发黄 不仅如此 肺部功能也有所下降 吸烟不仅不利于人体自身的健康 也会影响到身边的其他人 很多人被迫吸二手烟 这对小孩尤其是孕妇的危害是很大的 我不知道吸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但我想 一定会有一些可以取代香烟但是又能够让人得到同样满足感的东西 当然 不是指毒品

在去森林公园捡拾垃圾的时候 我们明显感觉到了大家对环境保护这方面的忽视 我们一行人拉着横幅在公园门口期待有人能够主动参与到我们的阵营中 加入环保的行列 可惜 没有一个人积极响应 甚至有人以为我们是在派发免费的鸭舌帽 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这样的事业居然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反而让我看到了一些人贪图小利的丑陋本性 我觉得难过 虽然我支持人性本就是贪婪的这样一个说法 但是我认为只要是得到了一定的教育 这样的本性是可以得到后天的纠正的 同样 环保的意识其实也是可以通过不断地教导来形成这次活动有许多小朋友加入 但是有的小朋友明显积极性不高 才劳动了一小会就开始喊累 并且显露出不耐烦来 很有些消极 而且还质疑我们这样的活动会被人们以为是在捡垃圾 像是路边乞丐的行为 声称只有穷人才会干这样的事 而他来做义工的目的 原来只是纯粹为了暑期实践活动所需要的一个章 正确的价值观是要从小竖立起来的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积极地价值观 才会做出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而儿时错误的价值观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可能会误其终身 可喜的是 有的小朋友对于捡垃圾这项事业明显乐在其中 不仅不像有的小朋友一样以其为耻 更是将他当做是一场游戏 一场竞赛 激起了其余小朋友的热情 这使我们的活动事半功倍 这样的态度和行为值得我们有些大人去学习

以上是我对去年暑期社会实践的一些具体的想法 接下来的这个假期 我希望仍然能够有机会可以去义工联帮忙 我觉得做这样有益的事情 真的不仅仅是关乎到一个公章 更是我作为一个公民 对这个社会的一份责任

环保 也不单单是在白色污染这一方面 现在有很多严峻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比如冬季频频的雾霾天气 臭氧层空洞问题 在这个地球上 这些全球性的问题 都是牵涉到我们每个人的 没有人可以避免 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 在我们每一次使用难以降解的塑料制品 驾驶汽车 开启空调 我们就是在对地球造成一次伤害 最终的恶果必然是返回到我们自己或者是子孙后代的身上 在我们的科技能力还达不到处理这些问题之前 我们谁都没有资格通过这样的方式间接地侵害自己以及别人的健康

即将来临的假期里 我希望我能做的不只是单纯的靠自己去清理很少一部分的垃圾 而是能够将环保的理念带给更多的人 带动大家让大家能够先从自己身边做起 身体力行的保护环境 共同构建美好的生活环境

如果可以的话 我还希望能够到敬老院幼儿园这些地方去体验一下 因为家里奶奶年纪大了 爷爷又去世了 没有人和她时常唠叨唠叨 奶奶一个人在家经常没有人陪伴找不到可以聊天的人 妹妹们年纪小又不耐烦听奶奶讲些往事 一个人难免觉得冷清 不过奶奶至少还有子孙们能够时常去看望 陪她说说家长里短 比起来 那些在敬老院里的老人情况或许更加糟糕 我希望我能去敬老院给老人们带来一些乐趣一些可以在茶余饭后说起的新鲜事 让他们的晚年过得不孤单 至于幼儿园 因为我本身很喜欢小朋友 所以希望可以多和很多可爱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

其实之前在学校我有想要加入sunny爱心协会的意愿 而且也和他们义工部的部长商量过了但是由于个人的一些原因 一直没能够真正参加过他们的活动 我特别遗憾不能够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去做一些像这样的服务他人奉献爱心并且从中得到锻炼获取经验的事情 以后如果还有可能会争取到这样的机会 我一定不会轻易错过

上一篇:派出所所长工作职责下一篇:去年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