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发展建议书

2024-12-16

高等学校发展建议书(精选15篇)

1.高等学校发展建议书 篇一

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基本原理,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的办学方针,通过对特教理念积极主动地吸纳、释放与构建,针对社会的需求、学校的基础和发展的目标,努力实现“33345”的办学发展战略,即:正视“三低”、关注“三需”、定位“三平”、打造“四高”,努力在各方面有新的.突破。

一、学校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正视“三低”:低起点的办学基础——缺资金、缺生源;低水平的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低;低标准的硬件设施——校园面积小;设施设备现代化程度低。

2、关注“三需”:社会的文明进步,需要优质的特殊教育来体现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家庭的安定幸福需要优质的特殊教育来解决后顾之忧;特殊孩子的个体发展需要优质的特殊教育来激发潜能。

3、定位“三平”:关注每一个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平民家庭,构建适合每一个特殊孩子发展的平台,建立一个和谐平等的校园环境,把对每一个特殊儿童的人生关怀和人文关爱、演绎成培智的校园文化,让每一个学生因学校的服务而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4、打造“四高”:高认同的发展愿景、高效能的管理机制、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二、围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实现各方面的突破

1、校本教研促发展。

培智的教师大部分来自普校,特教专业能力相对较差,需要通过校本教研使队伍质量在整体上得到提升,托起了三大发展群体:这就是积极进取、作风务实的领导集体;和谐团结、勤奋钻研的教师组群;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的职工群体,出现教学尖子创牌、后起之秀登台、一般教师思变的局面。形成一支重德、思进、务实、求变的高质量师资队伍。

2、分层教学促发展。

学生的个体差异相当大,要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就必须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尽最大可能安排好适合个体发展的学习和活动。为此,应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特点实行分层分类教学。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得到充分的发展,让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在“做中教”并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努力使学生在外界的适当支持下,通过“扶助-求助-辅助-互助”达到“自助”。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培养。

3、观察评价促发展

课改呼唤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评价一节课堂教学,应该从学生活动的角度去观察,从引导教师关注活动的直接效果——学生是否能够实现有效学习,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的角度去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这样才会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所以要提倡以“观察评价”来评价课堂教学,通过课堂观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来反映出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主动性、有效性两项指标,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我以为只要在学校原有的基础上,按照以人为本、以校为本、超越常规、不断创新、服务学生、持续发展的路子走下去,就能创造一个家长放心、学生欢心、教职工舒心的人文环境。

建议人:

年 月 日

2.高等学校发展建议书 篇二

关键词:民办高等教育,医学院校,发展

民办高等医学院校主要办学形式包括两种:一种是由企业、个人或社会团体投资独立组建,如民办山东万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8年刚升格为山东万杰医学院)[1],其专业设置除少量三年制专科层次临床医学外,主要是高职高专层次应用技术类教育,如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口腔工艺、护理学等;一种是由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与企业、个人或社会团体合作成立的民办二级学院,2005年后发展为独立学院,以本科层次的教育为主,如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主要设置全科医学、护理学(英语班)、医学影像等专业。

民办高等医学院校因其办学自主权大,机制灵活,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上能体现办学特色。在办学初期,其专业设置紧扣人才市场需求,同时主动避开普通高等医学院校的优势专业,开设特色专业和专业方向,积极开展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探索。在专科层次的人才培养方面,强化实践环节,着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毕业生以实用性人才为主。因而民办高等医学院校能焕发出蓬勃发展的生机。

但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民办高等医学院校在发展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有些问题是民办高校发展所共有的,有些则是因为医学教育的特殊性而为民办高等医学院校所特有的。如不认真分析、解决好这些问题,将影响民办高等医学院校的健康发展。

一、关于民办高等医学院校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医学教育主要培养医药类专门人才,国际上通常视医学教育为精英教育,对生源的优秀性和教育成本投入有着很高的要求[2]。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医学教育国际化、推行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已列入工作日程[3]。一方面国家对医药类人才的要求和医疗执业准入制度越来越严格[4],另一方面将试行医学教育认证制度,医学专业的设置规范和举办审查也越来越严格[5]。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民办高等医学教育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专业特色不明显,原有优势弱化。

办学初期,民办高等医学院校的专业设置紧扣人才市场需求,同时主动避开与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优势同类专业竞争,开设特色专业和专业方向,经过努力,逐渐形成其办学特色。但是近年来,卫生行业主管部门强化了行业准入制度,规范了医药卫生类专业设置,民办高等医学院校与医药相关的专业和专业方向受到冲击,以错位发展而见长的优势和特色趋于淡化。

2.社会影响力不够高,优质生源受到限制。

目前,考生及其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视民办高校为高考升学的补充途径。而民办高等医学教育在我国举办时间不长,其办学实力、学术水平、教育质量尚难与公办院校匹敌,更是学业成绩未能达到要求的考生满足专业志向的替代选择。国家《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颁布与实施,也对民办高等医学院校的生源产生明显影响。《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以法规的形式对独立学院进行了规范,在保障办学自主权的同时,也将民办独立学院与其母体院校进行了明确切割。如第三十八条规定:独立学院对学习期满且成绩合格的学生,颁发毕业证书,并以独立学院名称具印。独立学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取得学士学位授予资格,对符合条件的学生颁发独立学院的学士学位证书。这在某种程度上,对民办高等医学院校的社会公信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限制了故意混淆公办民办的投机行为。作为独立学院的民办高等医学院校办学时间短,事业才刚刚起步,毕业生尚未形成规模和明显的社会影响力,社会认可度普遍不够高,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不够强。

3.教学建设刚刚起步,教学资源尚难满足优质教育的需要。

民办高等医学院校的学科建设缺乏积累,师资队伍建设缺乏优质学科平台的支撑,骨干教师队伍中兼职教师所占比例较高,教师队伍无论学术水平或教学水平均不如公办医学院校;缺乏有保障的充足的经费来源,不仅难以吸引和稳定高水平的教师,实验室建设的规模和层次也不如公办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与其办学规模相比明显不足,相当多的民办高等医学院校因建设成本较大而未建成自己的附属医院,影响临床教学质量。至于其中的独立学院,也大多面临两难境地:如借助母体公办医学院校的师资、教学资源和临床基地,则势必在办学和专业设置上与母体雷同,难以形成自身特色和优势;如与母体公办医学院校错位发展,则需要大量投资来进行师资队伍、实验室和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高办学成本难以承受。

4.教育教学和管理方式方法与母体院校趋同,缺少针对性和有效性。

民办医学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大多套用现有公办医学院校体系,没有突破传统模式[6];由于兼职教师所占比例较高,在教学安排上多采用与公办高等医学院校相同或相近的教学进度、教学大纲、教学方法,以照顾兼职教师、减轻其工作负担;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大班教学多。但这些教育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对民办医学院校的实际生源来说是非常不相适应的。因为民办高等医学院校所吸纳的生源特点完全不同于普通公办高等医学院校,如果采用同样的教学手段和培养方法,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未必能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使民办高等医学院校面临巨大风险。另一方面,教育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的力度也较难到位。例如民办高等医学院校的师资中有不少来自不同的学校和医院,虽然制订了相应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但在实施中,不及对本校老师管理得顺畅到位。

5.政府的政策性支持不到位,未能形成有利于民办医学院校发展的政策环境。

如缺乏对民办医学院校集资筹款(包括学费收取标准)、吸引优质生源、扩大自主办学权、建设临床教学基地的扶持政策。目前的民办高等医学院校的学费收取标准的制订未充分考虑到医学专业的高办学成本因素,征税也缺少鼓励投资民办高等教育的减免政策。在鼓励有志和优质生源上也缺乏配套措施。另一方面,对办学过程中的专业规范和专业认证方面缺乏事前的全面指导和严格审查,使部分不够格的民办医学院校进入教育市场,不利于形成公平竞争环境。

总体上来说,目前民办高校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而民办高等医学院校存在的问题则更为突出和重大,已经制约了民办高等医学院校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如果处理不好,甚至会影响其生存。

二、促进民办高等医学院校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对民办高等医学院校的发展应给予支持和指导

1. 强化、细化、落实支持民办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政策。

虽然国家颁布了《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民办高等医学院校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这远远不够。不仅鼓励向民办高等教育投资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是缺位的,政府相关部门现行的对于民办高等医学院校的学生收费、教师招募、招生生源等方面的政策制定也没有充分考虑医学教育的实际,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与公办医学院校的公平竞争,也制约了整个高等医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对于民办医学院校发展来说,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创造有利于募集发展所必须的资金的政策环境,二是开辟民办医学院校吸引优质生源的可能途径。没有充分的资金投入就不可能有合格的医学教育,没有优质的生源就不可能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

2. 通过医学专业认证引导民办高等医学院校健康发展。

国家政府部门要在减少对民办高等医学院校行政性干预,积极推动其自主办学的同时,大力推进医学专业认证工作。这项工作意义重大,它将促进我国医学教育与国际医学教育的逐步接轨,可引导民办高等医学院校按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发展,亦可为公办、民办医学院校的公平竞争营造良好环境。

(二)民办高等医学院校要强化内涵建设和特色建设

1. 确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发展战略。

民办高等医学院校要发展,必须以教育管理理念的创新为先导。领导班子、管理干部和广大教师应从国家的政策出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与卫生和教育主管部门、兄弟民办高校进行互动交流,更新观念。同时调动社会资源参与教育管理,搭建由相关主管部门、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组成的平台,把脉学校的发展思路和特色,坚持与现有公办高等医学院校错位发展,包括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错位,合理设置专业和规模。随着国家规范医药卫生类专业设置,民办高等医学院校应据此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调整专业布局,从积极发展应用型、实用性专业起步,逐步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专业。

2. 建立多渠道的、高效的办学经费募集体系。

民办高等医学院校不享受国家的财政支持,医学教育办学成本又高,这就要求民办高等医学院校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建立多渠道的、高效的经费募集体系。在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高等教育,有利于民办医学院校筹集办学和发展资金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尚不到位的今天,民办医学院校的重要工作之一是要积极开展宣传说服工作,推动政府和人大尽快立法、立规、发布政策。另一方面,民办高等医学院校可以借鉴国外的民办高等医学院校的经验,在国家现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设立校董、奖助学金、纪念性命名、专项科研基金及发展基金等形式吸引社会资金。

3. 探索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管理制度。

民办高等医学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因材施教是民办高等医学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由于医学生大多将要从事与人类健康相关的工作,国家对医药类的毕业生都有执业资格考试要求。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是衡量民办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民办高等医学院校的生源特点不同于普通高等医学院校,这就要求民办高等医学院校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在紧扣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的前提下,从自身生源特点出发,创新培养模式,强化教学的过程管理,因材施教。如采用小班化教学,分阶段考核,使学习的负担在过程中逐步分解;同时,在临床理论课的教学中积极引用讨论式教学、PBL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建立临床诊疗思维;在教学管理中推行考核形式多样化、宽严相济,非主干课程可采用开卷考试、提交论文等形式,专业主干课程必须坚持标准,以确保基本要求达标,并在此基础上试行“宽进严出”;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势,着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凸现实用性特色。民办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要参考用人单位的评价。抓好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民办高等医学院校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举措,也是民办高等医学院校争取进一步发展机遇的重要环节。

4. 下大力气强化教学资源建设。

培育合格的医学专业人才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资源。民办医学院校要赢得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舍得投资,建好自己的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平台和临床教学基地等硬件资源,还要建设好自己的管理体系、制度体系、教风学风等校园文化软件资源。现阶段应着重抓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一支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是民办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关键,要从实际出发,合理设置教师岗位,确立激励机制,对专职教师采取政策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的方针,让他们成为学校的“主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骨干;对兼职教师采用科学的业绩考核办法,通过责、权、利的统一,奖惩结合,调动其投身民办高校教学改革、教学建设的积极性。临床实践基地建设对民办高等医学院校来说至关重要,要千方百计突破这一制约民办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瓶颈”。一方面,在校内建设模拟医院、实训中心等实践教学平台;另一方面,合理利用和积极整合地方医疗卫生资源,通过有效管理,建立一批临床教学水平较高、相对稳定的临床实践教学基地。

5. 推行有效的优质生源鼓励政策。

生源是影响民办高等医学院校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要通过重构奖学金体系、学费减免体系、推荐优秀学生出国交流、深造及就业等优惠政策,吸引优质生源报考民办高等医学院校。

6. 建设高效率的现代大学制度。

民办高等医学院校较之于公办高等医学院校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相对充分地行使自主办学权,率先建立充满活力的现代大学制度。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民办高等医学院校要摆脱束缚办学的旧框框,以提高效率、活力、适应力为主线,积极探索董事会决策制度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及教授治学制度,利益攸关方参与办学制度等,力争办出特色,形成优良社会影响力,促进自身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翠兰.企业集团办学经营模式特征分析——民办山东万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案例分析[J].民办教育研究,2007,(4).

[2]郭永松.关于“医学教育是精英教育”的辨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2).

[3]唐文.WTO与中国高等医学教育[J].医学与社会,2002, (12).

[4]高惠霞,杨君.美国医师执照考试制度对我国医师准入制度的启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8).

[5]辛兵,王维民.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与改革[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增刊).

3.高等学校发展建议书 篇三

关键词:讲话精神 探索 职业教育 改革发展思路

一、目前云南省中、高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目前云南省共有高职专科38所,中等专业学校102所,职业高中176,技工学校36所。

二、云南省中、高职业教育发展理论研究的基本现状

1、目前云南省基于高职为基础的理论研究较为系统和完善,专科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在办学思路、人才培养目标、教育理论、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实习实训设施和条件上相对成熟,本科高職刚起步,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中都有较强的本科教育的痕迹。

2、由于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研究多由高等职业院校和本科院校的研究人员组织完成相关研究,对全省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比较深入和系统,而相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来说,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一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科研氛围远不及高等职业教育;二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科研能力不足,科研平台不够,三是中等职业教育科研经费不足和课题来源单于。特别是技工学校系统,由于长期归属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管理,在教学管理与研究、学校办学目标与发展思路、经费支持与基础能力建设、政策支持与社会资源配套等方面上,问题更加突出。

三、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基础能力建设投入不足

近几年以来,国家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首先解决的是中职生的生活和学费资助问题,对教学设施的投入以学校收入投资为主,造成一是投资不到位,无法满足教学需求;二是技工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几所技师学院的发展迅速,教学设备投入与规模发展不相适应;三是地区中专和大多数职业高中在校区建设、招生规模上难以突破和改观。近几年来,技工学校发展速度较快,但多是由地州政府投入,省级财政和中央财政虽有一些支持项目,但杯水车薪,难以满足技工教育的发展和需要。所以,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的基础能力和办学水平,是更好地与高等职业学校均衡发展的基础。

四、云南省目前在中、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方面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难题

1、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高职专科与高职本科发展的方向问题

高职本科开办以后,高职专科院校的压力不断加大。对一些特点不够突出、办学能力较弱、区域位置不占优势的职业专科院校压力更大。主要体现在办学生均经费的不同,带来的办学投入的不同和师资队伍的待遇差距不同,办学条件的不同给地方专科职业院校带来的生源不足的现象、就业环境的变化带来的高职专科学生就业岗位层次下降、资源配置的倾斜带来发展不平衡等方面的问题,造成云南省中、高等职业教育部分学校在特色不够突出。

2、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合理配置的问题

普通高中的普及和规模扩张,加剧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弱势群体的集中程度,使得稍有经济能力、学习能力的家庭弃中求高,而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差、区域办学水平低、个人学习能力弱、素质较差的生源成为了中职生的主流群体,构成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难题,中等职业学校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实施,并没有弥补中等职业学校办学优势不足、办学资源过剩的现象,造成许多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办学规模不大与办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合理配置中、高等教育资源成为中、高等职业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管理部门不统一、中职生源不足的问题

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布局是否合理、管理体制和部门是否统一、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平等的问题。但对于学校和地方政府来说,只有在政府的主导下和决策下,才能实现改革的目标。

目前云南省的中、高职业教育存在有以下四个方面主要问题:一是针对以学历教育为主体的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技工学校没有归属在教育厅的统一管理下,但也没有一家部门来针对如何建立“统一、贯通、平台共享”的中等职业教育办学体系进行协调;二是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从教育厅的渠道较多,技工学校的渠道单一,与中专,职高相比较,中央和省级财政的支持力度不大;三是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教育系统的队伍建设管理考核比较系统规范,培训投入的资金和机会也要大大多于技校系统。

五、关于政府主导、行业参与、企业与民营资本开办中、高等职业教育的问题

行业、企业参与开办职业教育,在历史上有成功的例子,解放后的职业教育发展较好,人才培养质量很高,是由于处在计划经济时代,到目前为止,许多高级技工都是毕业于文革后的几批技校生或者中专生。但现在由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企业开办的学校,对企业没有形成合理的投资收益点。它们的特点是校企融合程度深入,办学特点突出,校企结合优势明显。但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没有政府经费的投入,要想让行业、企业自主开办职业教育,存在资金投入回报率、管理与主业不相适应等压力。

民营资本进入职业教育,办学宗旨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但不是以工科类专业为主,要办好二产专业,还是要依靠政府开办和企业开办的职业院校,如何合理地调整布局院校、专业、生源资源、教学资源,合理投入基础能力建设,是云南的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中要急需解决的基础性研究问题之一。

六、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进云南省中、高职业教育发展“4.3.2”建议

1、建立中、高等职业教育“ 四个统一”的管理机制

①、统一政府对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历教育部分的隶属管理关系。目前云南省在高等职业教育上,有云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两家,属于昆钢和云锡投资兴办的,但都是历史上形成的办学机构。全省有技工学校36所,其中企业集团公司主办的6所,民办的2所。技工学校业务主管部门为云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而其余的中、高等职业学校(院)全部隶属于云南省教育厅主管。

②、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全省政府开办和行业、企业开办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民办职业教育由于产权结构的不同,不纳入统一规划的范围。由于生源数量的变化、教育资源的布局、办学质量、就业率的高低等问题,目前的部分中专学校和职业高中、技工学校都存在特色不突出、办学设施落后、办学规模不大、生源不足、办学质量不高、就业推荐工作不理想等现象。

③、统一国家对中、高等职业教育在基础能力建设、教学科研能力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上的政策,目前,建设水平和国家投入的水平依次为:高等职业教育——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而这个统一的基础要建立在管理部门统一、资源合理布局的基础上。

④、统一招生和就业的政策指导。统筹兼顾,使初、高中生能有一个合理的分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职业教育的发展将会重新面临新的、更大的考验,只有建立体系健全、政策保障、制度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才能使全省的职业教育得到迅速的发展。

2、形成“三个贯通”的办学机制

①、要形成中、高等职业教育学历贯通的有效模式。2014年云南省教育厅出台的中职生对囗高职招生的政策,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但要有相关的政策配套支持。

②、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让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并举,贯通学生在学历教育与职业能力培训上的通道。目前,除技工学校外,其余的高职本专科、中专、职业高中,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与鉴定,渠道不够通畅、服务平台不足。

③、发挥政府决策的能力,理顺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的关系,建立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撑和激勵机制,贯通校企合作的通道。目前企业开办的技工学校、高职院校不能与政府开办的学校享受同等的待遇,严重制约了企业参与开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3、促进“二个平台”的基本建设

形成一个特色突出、基础设施完善、教学设备设施与现代技术接轨、资源布局合理高效、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体系,有效实现云南省工业发展跨越的基础。

①、建设好一个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就业服务为一体的社会服务公共平台。根据全省工业发展的布局,建设好公共服务平台是基础。如何在原有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基础上来建设好这个平台,是政府、企业、学校三方不缺少的一个体系建设,基础平台如何建设、平台模式如何构建、动作系统怎么建立,是我们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②、集政府、企业、学校为一体的学生实践教学、就业服务为一体的利益共享平台。如何合理地处理好政府在办学与监管之间的关系,合理提供企业开办或者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创造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政策环境和利益机制。是我们在改革与发展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总之,形成系统完善、科学合理的办学机制,是快速推动云南省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是我省工业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加大改革的力度,才能建好一批适应云南经济发展的职业院校。

参考文献:

[1]熊威.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教育与职业,2011(5) .

4.对学校发展的建议书最新借鉴 篇四

对学校发展的建议书1

尊敬的校长:

您好!当我提起手中的笔给您写这封信时,我这握笔的手微微颤动,惜别的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依依不舍之情油然而生。我——一名即将毕业的小学生,就要离开这朝夕相处六年的母校了。母校六年的学习生活,洒下了我们多少快乐的笑声,留下了我们多少快乐的.身影。操场上的嬉戏打闹,教室里琅琅的读书声……

校园里组组美好的镜头,叫我怎能忘怀?马上就要离开亲爱的母校了,尊敬的校长,我有些话想对您说,您能坐下来听听我这位毕业生的心声吗?校长,我建议,学校的图书馆向大家敞开大门,让大家尽情地遨游书的王国。我明白,我们是毕业生,此时的学习是十分紧张的。可是,我们不想整天学习,成为一个没有快乐的“学习机器”。书是一切智慧的源泉,有了书,我们就能得到更多的精神财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校长,您说对吗?校长,我还有一个请求——毕业生能否上一上体育课呢?人的健全,不仅仅靠学习,还应靠运动,两项是同等重要的。书是一切智慧的源泉,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经常锻炼,可以发展动作的和谐,还可以锻炼意志力,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哟!抱歉了,尊敬的校长,我打扰了您这么多宝贵的时间。以上是我的两个建议,希望您能考虑一下,谢谢。

对学校发展的建议书2

一、家校沟通方面

1、学校开展的两次家长授课活动,内容好,形式丰富。希望学校多进行这样的家长授课活动。

2、通过对学校各方面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介绍,家长对学校的工作充分肯定。尤其是学校特色活动,通过视频的方式向家长汇报,家长反馈好。

3、学校要成立家长委员会,利用家长的资源有效开展家校联谊活动。

4、每月召开一次家长会,增加一些教育孩子方面的知识,进行家庭教育培训,开展家长、学生、老师互动,多渠道交流。

5、利用网络,把学校、班级的活动、计划、内容等与家长交流,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班级和学生的动态。

6、每个月给孩子写一些评语。平时对学生的评价写在家庭作业本上,便于家长配合督促。新区校建立反馈表,每周一次,让家长及时了解情况。

7、开设开放课,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听课学习。

8、希望老师能提高校信通的使用率,扩大信息量。内容不仅限于布置家庭作业,还可以将学生在校的其他表现及时告知家长,便于家庭教育的跟进。

二、习惯培养方面

1、建议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要有序列、层次性。如定期开展读书活动,要提前安排,组织更加有整体性。

2、家长到校与老师交流,进门比较困难,门卫态度恶劣。建议学校专设接待室,供与家长接待。

3、加强对孩子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自主教育,提高孩子的自觉意识。

4、老师建立一个统一的评价系统,并及时与学生、家长交流。

5、希望学校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培养学生乐观开朗自信的品格;教育学生懂得感恩;教育学生学会在各种环境中的自我保护。

6、建议学校多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三、常规guǎnlǐ方面

1、加强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孩子在校奔跑、打闹现象很严重。

2、学校的大厕所内要定时打扫,保证干净,整洁。墙上建议设有挂钩,外面的水龙头过高,不便于孩子洗手和涮拖把。

3、学校进一步加强安全工作,尤其在消防、地震等自然灾害方面的演习教育,防患于未然。

4、班级规定孩子不带手机,不带零花钱、玩具、漫画书等。

5、建议在午休时间能够严格督促,让孩子真正拥有午休的安静环境。

四、教育教学活动方面

1、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活动,培养勇气和自信。

2、学校多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和校外活动,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还可以利用一些休息日,举办一些集体活动,如春游、训练营、公益活动、亲子活动等,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

3、一切活动应以学生学习为主,课外活动少一些,不能影响正常上课。

4、学奥数;多搞主科竞赛,提升淮清中入学比例。

5、每周有复习试卷,家庭作业多一些,让孩子时间紧一些。

6、老师给班级,甚至每个学生制定目标,给予压力和动力,促进孩子们努力。

7、加强班风建设,多关心有问题的学生,老师多沟通理解,多关爱鼓励,多给与笑容,让孩子有信心去努力。

8、班中开展好差生结对子,提高孩子学习积极主动性,在培养孩子自主学习方面上点心。

9、在可能的情况下,经常调换位置,避免影响孩子视力,让高个子学生也能离老师近一些。

10、希望学校重视课外阅读,多推荐有益孩子身心成长的课外书籍。

11、毕业班冲刺阶段,希望学校:拓宽知识面;把教材进一步向深度挖掘;以考带学,多安排有质量、有难度、有针对性的模拟考试;平时训练能做到题型多样,针对自主招生。

五、其它

1、建议学校关于作息时间定期更改,如:5月份改夏季作息。10月份改秋季作息时间等。

2、一年级的部分老师非常认真负责,另外孩子较小,建议教师跟班走,至少跟到二年级。

3、学校争取街道配合,清理学校大门两侧的摊贩;和交警部门联系,建立安全护学岗,保证学生上学放学路上安全。

4、关注孩子全面发展,不能长期无专职老师上课。不要在学期中途调换老师,给孩子学习带来波动。

5、半托班督促孩子在校多吃饭,多喝水。天气热,学校为学生提供饮用水。

6、希望学校在毕业班冲刺阶段,能改善伙食,均衡营养,适量补充水果就更好了。

7、建议学校能为家长多提供小升初的政策。

8、一、二年级全托班的床改成一层的。

学校将高度重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做好相应的工作,为切实将师院附小打造成一所家长满意的学校而努力。

关于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2

感谢学校对孩子的教育与培养,感谢你们辛劳付出了!

作为学生家长,我想向校方提一些建议。这些建议也是我们许多学生家长的心愿。

1、希望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能够展示才艺的窗口和舞台,让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丰富一些,激发学习潜力和动力。

2、建立所有老师和家长及学校的联系方式簿,便于学校、老师、家长的联系。

3、在严格管理、严谨治学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每个老师都多用多媒体上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对成绩不好的同学学校能否成立一个辅导班,利用课余时间把这些孩子组织起来进行强化辅导。

5、多组织军训活动,培养学生的吃苦能力。

6、让学生多实践学到的知识。

7、号召学生用英语交谈提高口语能力。

以上是我的建议,希望采纳!

对学校发展的建议书3

尊敬的校长:

您好!

每一所学校都好似一座智慧的城堡。我相信每一位学生、家长、老师都希望校园里干干净净、井井有条。早上,迎着升起的太阳到学校来;黄昏,踏着夕阳的余晖回家去。那是多么幸福啊!

但是,在这个充满快乐的校园里我却发现了不好的现象:许多同学买零食吃,完了就把包装袋乱丢;校园里的水龙头被一些同学拧坏了,水哗啦啦流着;教室里到处都是同学们撕掉的纸片……

尊敬的校长,为了能让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我想为校园环保提一些有用的建议:

1、在黑板报上宣传保护环境的知识。

2、利用广播播放环保方面的资料。

3、多开展“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的活动。

4、在校园内加强环保管理。对爱护环境的集体和个人进行适当的奖励。对不良行为提出警告和批评。

这些建议看上去很简单,但是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行,希望校长能接受我的建议。祝愿我们校园明天更美好!

对学校发展的建议书4

感谢学校对孩子的.教育与培养,感谢你们辛劳付出了!

作为学生家长,我想向校方提一些建议。这些建议也是我们许多学生家长的心愿。

1、希望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能够展示才艺的窗口和舞台,让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丰富一些,激发学习潜力和动力。

2、建立所有老师和家长及学校的联系方式簿,便于学校、老师、家长的联系。

3、在严格管理、严谨治学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每个老师都多用多媒体上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对成绩不好的同学学校能否成立一个辅导班,利用课余时间把这些孩子组织起来进行强化辅导。

5、多组织军训活动,培养学生的吃苦能力。

6、让学生多实践学到的知识。

7、号召学生用英语交谈提高口语能力。

以上是我的建议,希望采纳!

对学校发展的建议书5

学校领导:

每周星期一上午8:00,全校师生都集中到学校大操场举行升旗仪式。随着那雄壮的国歌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每位少先队员为能生活在这样的国度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这是我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时机。然而,少先队大队部选派的升、护旗手在升旗过程中动作不规范,步伐散乱的状况与整个庄严肃穆的氛围很不协调。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被选派的升、护旗手缺乏必要的责任心和严格的训练,因而,我们向学校领导提如下建议:

一、学校政教处配合少先队大队部对升、护旗手加强纪律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二、聘请驻滁官兵来校,严格训练升、护旗手,从而规范他们的步伐和动作。

三、对全体少先队员进行礼仪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全校少先队员懂得国旗法。

尊敬的学校领导,为了使我校的升旗仪式更加庄重、严肃,为了使所有升、护旗手的动作更加规范,请考虑一下我们的建议和请求吧!

__中队全体队员

20__年4月10日

5.对学校发展的建议 篇五

我校是一个农村小学,发展过程中有许多问题,现就我校的情况,谈几点我的看法和建议。

一、我校现状

不可否认,近几年伊滨区已加大了投资教育的力度,纷纷拨出巨款新建、翻建、改建、扩建农村小学校舍。就佳西石桥小学来说,许多硬件设施还很不到位。教室内还没有班班通设备,现在仍然还是黑板+课桌,没有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各种教学器材、图书等严重缺乏。跟其他大村的小学相比,我们的教学器材、图书、多媒体教学设备都相差很多,更不用说跟白马寺的小学相比了。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近年来学校生源随之大幅度下降,这就造成了一个班的学生数最多不超过二十人,也就是一所学校六个年段的学生至多也仅有一百左右人。而按照我22个学生配备一个教师的方案,这样一所学校最多只给安排五、六名教师的编制。这五、六位教师要负责学校的全部教育教学工作,如班主任工作、主科语、数、英教学工作,基能科如音体美、电脑、科学、社会、思品等等诸多学科,教师的严重不足就没办法安排专职的基能科教师,造成每一位教师不得不身兼数科,长此以往,农村小学教师们由于力不从心而只能疲于应付质量监控中的主科语、数、英的教学,其他基能科只能是一个摆设,或被挪用上主科或让学生自由放羊。至于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等都是空架子,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充其量只能是应付各级政府部门各种基础教育达标的摆设罢了。其次,由于农村生活条件,交通等方面的影响,被称为“教学能手”的优秀教师也纷纷进城。孩子们在这种环境下接受不到全面的培养教育,各方面素质得不到全面的发展,对此,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们想帮子女摆脱困境,于是就想方设法,不惜重金,求爹爹告奶奶也要把孩子从农村小学“解救”出来,送到办学硬件都堪称先进的城镇小学来。这是农村小学生源流失严重的根本原因。

二、“读书无用论”“打工潮”的影响。

在比较落后的农村,目不识丁的家长大有人在,由于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不少家长还是认为读书无用,加之家庭经济困难,生活拮据,所以认为孩子读书是费钱又误事的活,这样就有一部分孩子中途辍学。也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天生不是读书的材料,所以不重视孩子的培养教育。近年来由于国家在用人机制上的政策转变,普遍实行聘用制,再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铁饭碗”,许多大学生待业在家,使得学生、家长对升学感到无望,对前途感到渺茫,高中、大学阶段沉重的经济负担,使得家长力不从心,据统计培养一个大学生至少需

要6万多元,这对于农村家庭来说,的确是一个巨大的开支,况且毕业后还不知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有些家长从实际考虑,放弃小孩上学,另辟捷径。这更家让家长们认为读书无用,在这种“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下,就有好多孩子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再加上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开放,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民工涌入城镇打工,这样孩子们在家里无人照顾,所以只能带在自己身边。同时一部分富起来的农民奋斗创业的同时,也深感自身缺乏知识的无奈,他们不希望子女们重蹈覆辙,于是把对孩子的培养教育当成是一种家庭投资,他们利用手中的资金,或到城市购置房产,把孩子的户口迁出农村,帮子女们跳出农门,或花高价赞助费、借读费把孩子转到自认为好的学校就读。这又是造成部分农村小学生源紧张的原因。

针对以上几点,谈谈我对学校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

抓紧时间改善我校的办学条件,增加教学器材,添置图书、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抓紧时间安装班班通教学设备。只有我们学校的办学条件与白马寺的小学相比条件不差了,那些流失到白马寺的学生才会到本村来上学。

二、开展相应的帮扶教师培训

我们学校的教师教学理念相对比较陈旧,再加上外出学习的机会不多,就算去听一两次相关的培训课,也很难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建议每年可从城镇学校派出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老师前往农村学校支教,进行传、帮、带,帮助农村学校加强管理,发展学校教育规模,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可以与师院联合,让师院的学生来实习,把最新的教学理念带进来。

6.对学校发展的建议 篇六

地瓜小学 李姗

新学期伊始,在学校各位领导的辛苦安排下,我校各项工作得以正常开展。关于我校未来的发展,我简单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一个学校,治校之道,首在治人;治人之道,首在治心。所谓“人心齐泰山移”,地瓜小学要想做强做大,上下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奋斗,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如何才能让教师们心齐呢?我认为:

1、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把地瓜小学建设成为地瓜镇的教育标杆,即是各级领导的期望,也应该成为地瓜小学教师的共识。教师对此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高标准要求,为了地瓜小学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不懈努力。这样,大家心往一处用,劲往一处使。不但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而且增强了学校的战斗力。

2、要有一支公正廉明、能力过硬、思路创新的中层领导队伍。领导层是学校管理的核心,领导公正廉明,教师才能安心于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领导能力过硬,才能发挥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学校教师整体的战斗力。不断拓展办学新思路、管理新思路、教学新思路,才能保持学校旺盛的发展生命力。

3、要有严格、公正、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的各项教师考核制度是教师行为的指向标。要善于发挥考核制度的指挥棒作用,让教师明确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依制度治校,严格执行,务必使多劳者多得,少劳者少得。树立人人争着干的风气,使每个教师都能在教学工作之中体验到自己的价值。

4、教师要树立严谨求实、刻苦钻研的教风,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这也是保证学生努力学习的重要条件。

人心齐是学校发展的内部保证,而教学成绩则是学校的命根子。现在社会评价一个学校,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教学成绩。学校说得再好,没有成绩,什么都成了空话。成绩是学校发展关键中的关键,考试出成绩才能一鸣惊人,立于不败之地。

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业务强、素质高、品行好、责任心强的教师队伍是教学成绩取得的关键。选择优秀的生源。对我们的招生宁缺毋滥。我们的招生底线降低了,就意味着降低了自己的定位和要求,后患无穷,对于我校现在的招生现状,各班主任都苦不堪言。

7.高等学校发展建议书 篇七

1. 国外高等教育的引进产生了大量的留学归国人员, 为我国的教育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储备。

全球招聘网大中华区行政副总裁兼中华英才网首席执行官罗秉权表示:“海外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根据世界领先咨询公司的调查报告, 考虑到中国教育的迅猛发展, 未来5~10年会有一个比较大的人才需求, 高层人才缺口达到75 000人, 而现在高层次人才只有三五千人。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120万人, 遍布了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些人都是我们在全球化进程当中可以充分运用的人才储备。当然, 除了培养中国本土人才以外,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加速海外人才的引进。对于目前的国内教育事业现状, 我们的需求是需要国际化的专业人力资源机构提供服务, 要有全面而丰富地涵盖全球人才库, 除此之外还要有专业的知识、能力, 以及对教育发展的见解, 这样才能有利地为中国企业寻求到专业人才。只有这样, 留学生变身为人力资源外汇储备, 才能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的持续有力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后劲, 提供了重要力量源泉。

2. 国外高等教育的引进带来了世界先进的科学文化与技术, 从而推动了我国教育内涵式发展。

党的十八大站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新起点上, 面对由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新形势, 提出要切实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这是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高等教育发展基础上对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 对于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国外高等教育的引入有利于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在高等教育内部, 要完善质量评估评价体系, 坚持开放办学, 积极推进招生就业制度改革。在高等教育外部, 要大力推动协同创新, 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对高等教育与国外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大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教育的第一资源, 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 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 从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3. 国外高等教育的引进增加了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碰撞的机会, 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国际交流。

使得国内人民的综合素质得以大幅的提高, 从侧面加快了中国走出去的步伐。近年来, 中国教育紧扣世界教育的发展脉搏, 围绕质量和公平两大主题, 把扩大教育开放作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举措, 始终面向世界, 着力加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出国留学人员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来华留学生源地国家和地区达194个, 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正从学生教师人员交流向着全面人文合作和科研合作, 从合办课程专业向着合办机构和大学, 从课题联合研究向着共建科研平台快速演进, 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格局日渐清晰, 中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日益提高, 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正在破茧而出, 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对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的作用日益凸显。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汉语是桥, 文化也是桥, 我国对国外高等教育的引进是中国教育在大胆“走出去”的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中国与世界各国消除分歧、凝聚共识架起了一座又一座独具魅力的无形之桥。

二、引进国外高等教育的消极影响

然而, 国外高等教育的引进是一把双刃剑, 有一定的弊端。

1.它在促进全面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会对一个国家的主权和当地传统文化形成一种侵蚀, 对该国的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威胁, 并容易在意识形态、政治、宗教、文化和社会诸方面带来问题。

2.发达国家在吸引人才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 它们以提供更好的科研条件和生活条件, 争夺到发展中国家的大量高层次人才, 从而导致高端人才流失, 人才流失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社会对人才资源的激烈竞争和人才选择的多样性而导致的引进的后人才的二次流动;二是由于重“外才”轻“内才”, 组织内部由于公平感缺失而导致的校内原有人才外流, 这便造成了巨大的资源的损失和浪费, 而在此方面我国却显得无能为力。

3.从国外引进高等教育也会产生我国经济的巨额逆差, 这也是我国不可避免要面临的问题。高校人才引进的风险将直接影响到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高校的经济利益和未来发展等诸多方面, 对各种风险及时识别并加以防范, 是保护高校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此外, 还可能存在着法律风险、人事纠纷, 尤其是对于成本高、投入大的高层次人才, 这种风险就表现得尤为明显。

三、关于引进国外高等教育与我国教育发展的建议

1.理性看待国际教育服务贸易逆差, 增加科研、教育资金投入, 完善我国教育服务产业。我们要把高等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 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背景的凸现, 高等教育的现代产业特征更加明显。就是要注重引入产业合理理念, 促进高等教育组织方式, 经营思想及发展机制的变革, 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吸引人才回归, 防止人才外流, 建设人力资本管理体系, 创造有利的科研环境, 保护知识产权。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主要由市场调节方式进行, 并不意味着政府没有任何事情可做, 而是要将只能转向宏观调控管理, 我国为吸引人才回归, 防止人才外流, 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制订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划, 为高等教育立法和执法, 保护高等教育资源, 维护高等教育主权, 开展国际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 对高等教育服务进行监督和引导, 高等教育资格审批, 整合破产高校的资源以及管理国有高等教育资产等。

3.实施高教改革, 科学规划, 优化人才创业环境,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指出“到2020年, 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 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 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培养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 也就是运用知识创造财富。同时经济全球化也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出在国际贸易往来中熟练应对的人才。高级专业人才的要求但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多元化要求, 教育思想、教育体制都较落后。要适应全球化发展就必须实现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和教育结构的多样化, 高等院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可以吸收国际先进的教育经验与成果, 包括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体制, 学习先进的教育内容与方法等目。

4.树立国际意识, 加强国际合作, 发挥比较优势, 加强国际合作, 构建国际化交流平台。我国各高等院校要抓住机遇, 及时采取措施, 例如:到海外举办展览会, 试办专门学校, 吸引海外留学生, 在海外开设高中课程, 开设汉语学习班, 鼓励高校向海外输出科研成果等, 向留学生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针对留学生的签证简化手续等, 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在海外设立高等教育中心, 宣传和拓展海外留学生市场工作, 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范风险。

摘要:接受过国外高等教育的留学人员归国后, 通过就、创业于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带动了中国与世界的国际交流, 同时也使得国际教育服务进口产生巨额差异及高端人才的流失。我国应注重人才兴国战略, 大力鼓励与支持留学人员归国发展, 并不断加强对教育行业的资金投入, 创造良好的创、就业环境, 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关键词:高等教育引进,利弊分析,人才流失,科教兴国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2013-04-24.

[2]黄志成.国际教育新思想新理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

[3]顾明远, 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1.

[4]蔡宏波.国际服务贸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5]刘辉群.国际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8.建议改变高等师范院校体制 篇八

1.高师院校多年来办学模式单一不变,校与校之间大同小异;所传授的知识与综合性大学近似而又不及综合性大学有深度。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面,师生都不够重视;对如何促进中学教学的研究触及较少,高师教学模仿综合性大学。多数高师院校有师范之名,无师范之特色。

2.在市、县级中学中,多数教师都是本省或本地区高师的毕业生。许多教师是同一高师毕业的师兄弟、师姐妹,学术研究、学术交流“近亲繁殖”,循规蹈矩,少有新意,教学方法千篇一律。

3.高师所提供的实习机会极有限,学生毕业担任教职后,基本上没有一套成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育技巧。多数教师的师范知识是在实际工作中获得的,中学生成为年轻教师的教学实验品。

为此建议:

1.改变高师招生渠道。选择部分高师作为试点,不再从高中毕业生中招生,而从综合性大学毕业生中招收那些有志于教育事业的学生,学制为1~2年。

2.改变现行高师的教学内容。综合大学的毕业生已掌握了作为中学教师所需的专业知识,高师专门从事教育学、心理学的传授及教育理论研究。

3.加强高师学生的教学实习。高师应至少为学生提供1年以上的教学实习。这样,学生毕业时即可同时具有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可随时融入中学的正常教学工作中。

9.关注学校发展 收集意见建议 篇九

——记新舟中学党群活动征求意见情况

根据《新蒲新区新舟中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意见》,三月份主要任务是“学习教育、听取意见”。为此,我校党支部不仅以开会、讲座等不同形式开展了师生的学习,更制订了“新蒲新区新舟中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议意见收集表”,本阶段,主要是在学生中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三月十八日,新舟中学党支部书记穆贵福同志组织全校各班班长和团支部书记进行了活动的宣传,并发放了调查表。

在会上,新舟中学党支部书记穆贵福同志向到会学生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和重要性,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为了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并动员他们积极参与到提建议和意见的队伍中,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给出合理的整改建议,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到目前为止,党支部办公室共收集了涉及学校环境、食堂、厕所、门卫、图书室、垃圾池、财务、教师、教育教学等共九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反映了现在学校存在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并积极出谋划策,为活动下一阶段“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0.关于学校今后发展的几点建议 篇十

2013年1月注定是华北水院60多年历史上令人难忘的时刻,是应该载入史册的时刻,申大成功、博士授权单位和三个授权学科通过评审,捷报频传,实现了华水几代人的梦想,令人激动!令人振奋!作为。

校已经开始工作重心下移,但是还没有真正的实行二级管理。可参考郑州大学等高校的做法,学校只做宏观管理和协调,目标责任和财权、利益分配等统统下放二级单位,加大二级单位自主管理,实现真正的大学管理模式。

2、严格博士培养过程

全校师生历经千辛万苦争取到的博士点,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在博士生招生上一定要宁缺毋滥!培养过程要严格把关,博士毕业生质量事关我们学校博士培养信誉的关键,一定要顶得住方方面面的压力,把博士培养工作做实,博士生毕业的标准和要求是死杠杠,谁都不能突破!在博士生导师的遴选上,郑州大学这方面有非常好的办学经验,得到了教育部高教司的肯定和推广,可以借鉴。

3、科研奖励制度的延续性

11.高等学校发展建议书 篇十一

这种“两难”矛盾在人才市场的日常招聘会上有着明显的表现:普通专业如计算机、文秘、财会等毕业生严重供大于求,而一些“灰领”人才、服务业人才和特殊专业人才又极为紧缺,企业屡招而不得;办公室文员类的岗位应聘者趋之若鹜,而跑业务、跑销售和下车间的岗位却乏人问津。校企合作办学如今在全国已很普遍,但仍然不能彻底解决“就业难、招人难”的結构性矛盾。

经过调研,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毕业生及其家长的就业期望值过高。二是高校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脱节。许多高校在办学指导思想、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式上,存在较多问题,对社会需求哪些类型、何种层面的人才和需要多少等调查论证不全面、不深入,一些专业设置过度重复,普通专业招生过多,一些热门专业毕业生也出现过剩,而社会紧缺的技工人才的培养却跟不上步伐。三是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不足,使众多毕业生在用人单位提出的具有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这一要求面前铩羽而归。

据了解,三本招生人数占高校人数的20%~30%,而这部分学校的就业率远低于高职、技校。鉴于此,建议适当缩小高等教育规模,将部分三本院校(独立学院)改成培养技工类人才的技工学校,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技工荒的难题。

(李立新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宁波市工商联副主席)

12.高等学校发展建议书 篇十二

第一,相当一部分损失资产多年使用的老旧设备(家具)等,虽然均已超过其最大使用年限,已无维修价值,属于待报废资产,但由于管理不到位,没有相应的折旧报废制度,挂在账面上出现账面价值高而实际已无价值的情况;

第二,部分损失资产(设备、家具等)由于使用人所属单位不明晰,挂账随意,造成所属资产在学校各学院间相互交叉。而资产具体使用人员责任不明确,责任心不强,给资产管理工作造成极大困难。

第三,资产管理系统的落后使得资产变更不能及时体现在账面上,事后再反复重新查找,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这些因管理不善而导致固定资产流失的情况,给国家、学校均造成很大经济损失。针对以上资产管理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第一,建立合理的报废制度并进行常态化管理,使设备能够按时间、使用年限进行资产的逐年有序报废、报损;

第二,更新资产管理系统,添加有序报废项目,使管理同步化,及时化,并根据年次逐年更新。使系统能够根据设备使用年限、报废报损制度进行自动报废等资产处置。

第三,教务、资产、科研系统相互挂钩,相关管理单位互通有无,如果科研机构上出现编制变化可以及时体现在各管理系统中,方便进行统一管理。新建研究机构成立后,能及时在系统中进行机构的设置、更新资产管理单位编号,方便进行资产管理。

第四,进行研究单位性质及所属人员认定,同一人员分属不同学院或分属不同研究所的,应有相应规章制度进行资产管理性质的明确划分,以方便资产管理工作的进行。

第五,将学校每年的设备更新预算与资产报废制度挂钩,将新建实验室、研究所规划与资产管理系统挂钩。根据每年的设备闲置、损坏、报废情况进行相应设备预算的建立和新科研机构规划的预算编写。

第六,建立合理的资产管理人员梯队,将资产管理人员队伍长期稳定化,保证资产管理人员队伍的延续性,避免因为人员更换过于频繁造成资产管理的混乱。

综上所述,高校资产的高效管理是学校健康发展的保证,管理工作的高效化、稳定化,能促进高等学校的进一步健康发展,使其在日益竞争激烈的高等教育环境下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本文根据高等学校资产清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帮助提升高等学校的资产管理工作水平,使高等学校资产管理有序高效进行得到保证。

关键词:高等学校,资产清查,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1]于胜利.关于高校固定资产清查方法的探讨及措施[J].才智,2010(34).

[2]陈超超.从资产清查审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09(12).

[3]金丽芳,毛云红.强化资产清查提升高校固定资产管理[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11).

[4]林卫共,曾祥亮,魏晓红.高校固定资产清查方法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12).

[5]刘定岭.浅谈高校国有资产清查的“实”与“效”[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12).

[6]陈月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清查的思路[J].交通财会,2007(04).

[7]矫志华.高校固定资产的清查与管理[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03).

[8]史寅.高校固定资产清查后的反思[J].实验室科学,2007(05).

13.职业学校的改革和发展的几点建议 篇十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态势,职业学校的教学必须积极适应甚而超越当代人类社会的加速发展,以增强国际智战、商战和信息战中的综合国力竞争,而其中关键是人才的创新素质,这是赋予职业学校教学任务的新的内涵。在可持续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双重挑战下,职业学校的教学任务,就是要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在具体教学中还应注意如下几个侧面。

1、由单为学生就业做准备变为兼顾学生就业与发展

我国职业学校教学的根本任务,长期以来只是局限于为学生将来就业做准备从专业设置到课程体系、教材内容,都是强调以“胜任某种岗位”为出发点,以具有“胜任某种各业岗位的能力”作为合格的衡量标准。这种观念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分工论,是基于每个劳动者都固定在一个岗位上,形成不变的分工体系的设想。与这种思想相对应的是以岗位为中心的职业教育,它是以劳动者终身束缚在一个固定岗位上为前提的,这种职业教育的教学理论在工业化初期、中期,尤其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然而,马克思早在《资本论》中就预见到这种观念的局限性。他指出:“不应培养青年人和成年人从事一种特定的终身不变的职业,而应培养他们有能力在各种职业中尽可能多地流动,并永远刺激他们自我学习和自我培养的愿望。”经济、社会的发展证实了马克思的科学预言。马克思为未来社会的劳动者教育尤其为职业教育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在快节奏、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的流动性增强,职业变换的速度加快,如果职业学校的教学任务仅局限于为学生就业做准备,那么即使是已就业的学生,也将面临随时变换职业、岗位、甚至失业的危险,而且如果他们不具备发展的基础,不具备在多种职业间流动的能力,必将为其再就业带来困难。所以,职业学校的教学着眼点不应停留在学生眼前的就业上,而应把眼前的就业和长远的发展结合起来。

2、由培养专业型、从业型人才变为注重培养通才型、创业型人才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特别是专业或技术知识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产品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使得“终身职业”成为“昨日黄花”,即“从一而终”式地在一个岗位上干一辈子已不可能。由于大多数企业不断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提高自动化程序,使得许多不熟练、半熟练甚至熟练员工将被“淘汰出局”。这样的挑战与压力,只有接受职业培训,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和熟练技能,才能迅速地找到新的就业岗位。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既培养学生具有合理的、能够继续学习的智能结构,又要实行“通才教育”,使其形成“一专多能”或“多专多能”,并提供“回归教育”的机会。

目前困扰我国的职工下岗和再就业问题给职业学校的教学敲响了警钟,不能只培养那种从业型人才,而应注重培养创业型人才。职业教育作为专业定向教育,原本就隐含着创业教育的因素。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创业能力的养成,而创业能力的核心是创新能力,所以,职业学校的教学任务,必须将目标定位在培养具有较高素质与智能,具有多种职业技能、较宽知识范围和多种综合能力的智能型、通才型、创业型人才。21世纪,惟有创新,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惟有创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由“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为注重“能力本位”“人格本位”

14.学校建议书 篇十四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责任和荣誉共享

加强对教师的基本功的训练的同时,学校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和发展“合格+特色”的教师人才,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教师的激励机制,提高学校的.组织凝聚力,形成教师与学校的利益共同体。

充分发掘和施展骨干教师各方面的才华,在今后几年内要努力申报、承担盛市级课题,提高学校整体科研水平。

二、认真策划研究,实施新课改。

高中新课程的开设与实施的成败关系到学校未来的发展,要把新课程的实施工作作为学校今后的一个核心工作来抓。一是认真策划,周密部署,有条不紊的开展,二是积极开展学习活动,用新课程理念武装全体教职员工,帮助教师树立“以师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调动教师参与新课程科研与讨论的热情,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及时解决在实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三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保证高中新课程有序进行,保证办学质量。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文明校园。

开展一系列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浓厚校园文化氛围。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净化、美化校园环境,为实施优良的教育教学创造条件。

四、加强财务管理,使财务管理公开化。

严格收费政策,根据政策要求和学校财力,逐年提高学校福利待遇。

五、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办学的支持。

建立健全学校信息中心,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络,使学校网站真正成为:教师了解学校教研,社会和学生家长了解学校发展动态的平台,提升学校在社会的知名度,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办学的支持,使学校教育事业长盛不衰,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更上一层楼。

说起明德小学,你能一听到学校的名称,就想到它是哪所学校吗?不能,因为明德小学很多,我们的学校没有特色。人们一讲起某个领域的教育教学,就会想起这所学校,这才是品牌学校。就象品牌企业,它必然拥有某种核心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才算名牌企业,才可能塑造名牌形象。因此,我建议,我们要大力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工程,从内涵上发展我们学校的文化力,提高学校的文化内涵,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无论学校规模大小,将均能有所为,有所成就。

1、校长要深入研究自己的学校。

2、要确立适合自己学校实际的发展领域和目标。根据教师实际和地方文化特点,重在纵向比较发展,关键要看看自己是否在发展,再跟人家去比较差距和异同,有时也可以模仿的。

3、以科研为平台,长远规划发展方案。以语文的作文教学特色为例子,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方案,要开辟学生生活体验基地,全体语文教师要广泛研究作文教学,创办学生刊物,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激励机制,如发表、奖励等。

4、长抓不懈,积累丰厚的文化积淀。学校只有经过长期的文化积累,学校的文化底蕴才能深厚,才能让学校成为出人才出大师的地方。

学校发展规划的几点建议

一、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与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教学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教与学的协调发展,使所有的学生获得主动健康地发展;办学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依靠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多元自主发展:强调学生多元自主发展,核心是坚持学生、教师、学校的多元自主发展以及三者的有机统一。

建设和谐学校:强调学校教职工人际关系的和谐、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和谐、学生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校园环境的和谐、学校发展与外部社会的和谐等,通过把握办学中各种关系的规律,促进办学中各种关系的协调发展,达到建设和谐学校、全面推进学校发展,从而体现我校的核心价值观:关爱、尊重、服务、负责。

二、学校发展规划的几点建议

(一)、建设一支优秀教师队伍。

在不断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基础上,把办学效益的提高作为重要目标之一,以质量带效益,以效益促质量,实现质量与效益的共同提高。

第一阶段:在稳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前提下,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进行学校发展的重新定位和制度重构,全面审视、构建学生自主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持续发展机制。

第二阶段:全面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大幅度提高学校总体办学水平,使学生的学业成绩继续提高。

第三阶段:全面达成学校发展目标,使学校在全县、全市乃至全省的影响不断扩大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二)、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持续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1、加强教师文化建设,用“名校文化”凝聚教师队伍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英才教师的精神

3、推进“教师个人发展计划”,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

4、完善机制、建设体系、强化制度,加强以岗位学习为主的教师校本培训。

5、继续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研究生学习

6、推动教师的教学反思和校本教学研究

7、实施“名师工程”,重点建设骨干教师队伍

8、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课型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基本技能

(三)、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突破口,构建德育实施体系

1、围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将学校日常行为管理转化为德育养成管理,重视道德的养成性,建设道德养成系统。

2、针对家庭、学生的现状,继续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与沟通

3、继续加强学校与社会的交往与合作,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开辟学生德育基地,加强校外德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鼓励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获得人生体验和感悟。

4、加强德育校本教材建设,建立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核心的学校德育校本课程体系,通过体验形成情感反思,增强德育有效性。

5、充分发挥学校网络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优势,建立师生心理健康档案,加强心理个案研究,加强对全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的心理学知识培训,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

6、完善与时代相适应的德育评价体系,完善德育控制系统。

(四)、利用各种宣传媒体提升学校知名度

1、利用县教育网宣传我校的日常工作业绩

2、可以利用新闻视频宣传我校的工作动态、办学理念、精品活动等

3、充分调动教师及学生、家长来宣传我校,让社会各界相信我们有能力创办政府信任、学术认可、学生和家长满意的学校。

4、利用我校网站通过国际互联网宣传我校办学理念、工作业绩、精品工程、校园文化建设等。

(五)、抓教育资源开发,实施“教学现代化建设工程”

1、加强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建设数字化的校园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施“网络班班通--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数字化校园”三步走战略。建成全校多媒体教学与制作平台,实现多媒体教育与制作网络化,建设数字化校园。

3、全方位、多渠道培训一支信息化的师资队伍

15.高等学校发展建议书 篇十五

第一,硬件设施滞后。农村学校的硬件建设大部分是“普五”时设施,虽然目前农村小学在硬件设备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学校图书室、器材室、实验室、多媒体室、操场、餐厅、 宿舍等还不完善,因无房屋几室合并,致使国家发放的硬件设配无安生之地。

第二,社会关爱减退。虽然教育体制改革发挥了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的作用,但部分乡镇、行政村领导把教育当作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事儿。强行占用学校校舍、用地,阻碍、 刁难学校正常开展工作等现象时常出现,以致学校受到不应有的损失,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第三,师资严重匮乏。由于种种因素的造成,农村学校师资严重匮乏,而这种匮乏主要有两个方面:数量和素质。国家按规定的师生比核编定数不科学。因为农村学校较多,特别是山区学校,班额小,按班级、学科、课时来算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现在农村学校民办转为公办的教师和特岗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但他们大多是非教育院校毕业,甚至有一小部分是小学毕业,造成农村教师专业素质低下。

第四,素质教育举步维艰。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一定社会环境制约和影响,学校、教师、学生、 家长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评价的唯一目标,致使学科发展不均衡。新课改倡导的一些体验性活动,因为“安全”“考分”被拒之门外。加之教师存在着工资少、社会待遇低、任教课头多、周课时超标等现象,使教师工作、心理负担过重,有种狼狈不堪的感觉,导致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改深入举步维艰。

农村学校占了义务教育的大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不足,否则谈素质、讲发展、论均衡将成为一句空话。 作为在农村教育战线工作几十年的笔者,体验到这些窘状及问题是随着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应运而生的。但作为农村学校的校长不能把窘状及问题当作借口,一味将问题上交或消极对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应因地制宜践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打造具有农村特色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色校”。对此,笔者根据工作经验提出几点对策:

1.因陋就简做无米之粥。针对农村学校存在教学用房不足,生均经费使用有限的问题,校长可尝试两种方式来解决。 对于一些基本结构还行的校舍,就采取维修形式将其变为可用之房;校舍紧缺学校就搭建简易钢板房、租赁补充等解决当前的燃眉之急。如,罗山县子路镇是属于山区乡镇,条件比较艰苦,近几年来,子路镇中心校维修改善校舍100余间,共3000多平方米;搭建简易用房50余间,共1500多平方米;租赁操场用地7000多平方米。各农村小学基本解决了几室用房、教学场地不足的燃眉之急,避免了国家下发的教学设备被堆积、闲散等现象发生。实践证明,这两种方式所需资金只要学校有步骤的统筹计划好,不会带给学校经济负担。

2.移花接木破师资难关。首先实施乡镇中心校送教到边缘学校的“支教”制,以求得农村学校现有条件下的教师均衡。具体做法是:开学初,选派优秀教师到边远学校任教,学期中,选派优秀教师下薄弱学校做示范引领。其次针对农村学校教师缺乏、工作任务重等现象,集中研讨学习难,可推行 “即时性”教学研讨活动。就是通过选派到农村小学的引领教师随时随地聊教育、聊教学,使教师在茶余饭后、在课间交流中不知不觉互相借鉴。共同提升专业水平。提倡“简约”培训法。由于农村学校教师数量不足,一名教师任多学科教学极为普遍,专业的不对口造成学科发展很不均衡。不会画画的美术教师、不识乐谱的音乐教师、从未见过实验器材的科学教师等见怪不怪。国家虽然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但实用性不高,无法解决教师专业技能差的问题。基于此,可在全校挑选或校外聘请某项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师为辅导教师,采取共性问题集中培训,个性问题及时培训的“简约”培训法。相信这种做法会立竿见影,深受教师喜爱和推崇。上述种种“移花接木”式教学管理。它的确可化解学校师资不足的矛盾,突破师资专业水平偏低的难关。

3.强化措施推素质教育。与发达地处、大城市相比,农村学校推行素质教育,要强行照搬是得不偿失,这也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核心内容。为此可强化措施推素质教育,创建具有农村特色的素质教育。

(1)强力均衡学科发展。落实好国家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关键。乡镇中心校通过多种形式的督导、采取切实有效的培训形式、喜闻乐见的教学教研模式、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促使各校开足课时、开全课程、落实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大课间。

(2)让民风民情进校园。如,剪窗花是子路镇当地一项民风。这里乡民、教师甚至学生原本都会剪贴一些图案。借助这种民风就将剪纸定为全镇的校本课程,拟订教材、编制课表、 成立教研组。为了实现服务社会的教育目的,还让学生走进养老院爱老孝老,走到烈士墓前缅怀先烈,走进了农户学习种植养护。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劳动的喜悦,也为学生打开了通往成长、成才的智慧之门。

(3)乡村少年宫增内涵。三年前,子路镇中心校争取了市级乡村少年宫建设。于是学校整合资源,以乡村少年宫为基地,成立了书法绘画、手工制作、音乐、舞蹈、棋艺、广播等十多个活动室,为农村学校的学生提供训练、学习、活动的场所。学校还坚持每年都举办小学生艺术节,利用“小学生艺术节”的小舞台为学生铺就人生的大舞台。这项举措不仅丰富了素质教育内涵,缩短了城乡教育的差距,而且从实质上践行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子路校园真红火,素质教育露头角,明礼诚信校园美,艺术教育风采多”。这是领导、家长等的评价。这些“强化措施”的做法,诠释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含义,践行了素质教育,创建了学校特色。

为了更快更好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打造农村特色学校,针对现实有以下几点建议:

1.加大“改薄”力度。要把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添置,作为长效机制抓紧抓好。

2.科学进行布局调整。既不能“一刀切”,也不能“星星点灯”。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以解决相对集中学生的上放学来回跑和食宿问题。

3.转变管理职能。省、市、县政府应加大对乡镇级政府的考核,把关心、支持、帮助教育作为一项硬性考核指标。教育行政部门不要把升学率和考绩作为考核学校的唯一指标。

4.重新核拨教师编制。在考虑师生比的同时,应顾及班额数,且要合理分配编制。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农村学校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尽快落实职称评审和工资制度改革,并优先考虑向农村教师倾斜。加大教师政治、业务培训的广度和深度。

上一篇:房建包工包料施工合同下一篇:大学毕业生自我创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