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悼念鲁迅的文章

2024-07-24

作家悼念鲁迅的文章(9篇)

1.作家悼念鲁迅的文章 篇一

悼念海子的文章

我第一次去海子的家乡是20XX年6月。

刚到怀宁高河,正是高考前一天的中午,我的同学匆匆忙忙把我带进饭馆,我和我的同事老鱼(笔名)少许啤酒,同学滴酒不沾。同学交代几句陪我的人后就离开了,他要再一次检查高考考场布置的情况,安排相关事宜。

这位陪我们的人,是高河中学的老师,海子的中学同班同学。我们先去海子的墓地,后去海子的家。

下午的太阳很烈,我们都是汗流满面。海子的墓在一小丘陵上,墓周边较平坦,毛柴刚至人脚背高一点,歪脖子松树稀稀落落的,很荒凉。坟包太小太矮,很不起眼。我叹了口气:“孤坟野鬼,海子啊,我的兄弟!”我的同事说:“不是海子同学,我们是找不着海子墓的。”

我们没上香、没烧纸,只是注目海子墓良久,拜了三拜。

下山后,我们沿着一条水泥路往海子家走。一刻钟后,就有一个界碑“高河查湾村”,海子同学介绍说,这个村基本上都姓查。拐了几拐,就到了海子家。海子家三间小瓦青砖平房,周边都是两层、三层楼房。海子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而我们见到的`仅是海子的平房、海子满头白发的父母。

平房中间一间是堂屋。堂屋全是海子。生平、诗集、签名薄、...海子的父母在这里痛苦的经营着。

从那天起,我对海子有了兴趣。

海子,怀宁查湾人,全名查海生,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5岁、高一从高河中学考进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担任教师。海子是聪明的,那么小就考进了北京大学。海子的家并不面朝大海,而且离海很远、很远。也许父母赋予他“海生”的名字,使他爱海,而后才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名诗。海子的专业是哲学,不知他在专业上有什么成果,但诗使他成名,是不是有点旁门左道。

海子来自安庆,安庆文风之盛对海子是有影响的,海子又给安庆带来一缕清风。安庆怀宁查湾有海子的家,有海子的父母兄弟,海子也躺在那里,一千年,一万年。

海子之死,已是二十六年前的事了。他的诗初版、再版,说明社会还记着他,海子还活着。海子给他父母一笔不菲的遗产,应该说他父母晚年物质生活无忧。作者买一本他父亲签字的海子诗集,300元。凡去海子家的都有表示。...只是..

海子之死,当地人说不清或不说,只是叹息。“假如海子没死,早是教授了”,查湾人这么说,高河人也这么说。但根本不存在这个假如,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人间无奈事。唐初王勃,那个《滕王阁序》叫绝千古;西欧茄偌华18岁时就给出了群论的论文,直至50年后才被人们承认,数学界称茄偌华是群论的开山鼻祖。王勃、茄偌华也都死于年少时。也许他们死于年少,所以才被人们唏嘘叹息,被人们怀念,他们的声名就更大了。还有,他们一般死于非命。凡这样,文人墨客就会写文章,如此而已。

海子的诞生与离去,在中国文学史上,象流星一样闪现,也象流星一样消失。可是,海子,并不面朝大海的平房,那孤坟,还有他白发苍苍的双亲深深的刺痛了我、我的同事!还不知要刺痛多少人?

哀哉,海子!

2.作家悼念鲁迅的文章 篇二

大学里的医院 金属刀收起

一台心律监视器刚刚关闭

肉身张枣逝去 诗人张枣归天

炼句者终于掀翻火炉 去图宾根的黑森林

疯子教堂 与荷尔德林幽会

文章憎命达 积德千年 缔造了

诗的黄金王国 诗人 总是命途多舛

祖国的巴别塔上 又掉下一位祭司

阴天 将要下雨 上帝的嘴唇在发紫

我刹住单车 盯着一封短信发楞

那么短 只有一行

何人斯 唇红齿白 八十年代住在四川

拆开九个信封 都是春秋来信

写得慢 右手长于左手 斗士满锦城

他学习做谦谦君子 淡如水者

深交不在江湖

有个段子停在阿姆斯特丹

红灯区艳阳高照 风流张枣

带路去找梵高 跳进黄色电车

斜靠投币筒 问各位 敢不敢

逃票? 一群诗人哈哈大笑

长围巾哗啦啦飘 逃票!逃票!

冬宫已经推翻 秘密警察在劫难逃

博物馆暖气熏人 众目睽睽时

他躺在椅子上仰头睡去

一枚年轻的红枣 去国怀乡

梦对面蹲着乌鸦和麦田

垂下的眼帘盖着梅花

运河上漂着黑磨坊

闲逛一天我们酩酊大醉

见一面就要永诀 宇宙的屋檐下

又一趟火车驶向中年

他孑然转身

扑向那颗流星 在德意志后面消失

“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兄弟 你本该殁于潇湘

当春天凋谢 故乡暮晚

皇帝们白头归来读到《镜中》

谁会后悔 落在南山

2010-3-12在昆明

悼念杨昆

默认分类 2010-03-11 08:22:00 阅读106 评论2 字号:大中小

悼念杨昆

杨昆才43岁,就去世了。前天我去油管桥旁边的殡仪馆,参加他的葬礼。我们相识于十年前。开始是在昆明电影小组,有一伙热爱电影的青年,经常在一起讨论电影,杨昆也是其中之一。后来我请他为我的一部纪录片担任摄像。他很认真,话不多,身体紧张,像个革命者。我周围三十岁左右的朋友都像革命者,少有松弛放荡之人。这个年纪将来有出息的人,都有点革命者的气质。他的英语很好,有时候我请他为我翻译,他能翻译一般人翻译不了的话题。翻译中,他常常忘了翻译,发表自己的观点。他非常渴望真理,痛恨这满世界的陈词滥调。他目光炯炯,努力说出自己的看法、困惑。他很谦虚,低调,像革命者一样朴素,不讲究吃穿,从善如流,努力做事。“云之南”电纪录片电影节,最繁忙或者最危险的时候他总是在场,默默地,做了许多事情,但不引起注意。

拍片子的时候我们四个人,住在乡村的一间小屋里,里面只够摆一张大床,一张单人床,一张桌子。他们三个人睡一张大床,我睡单人床。第一趟火车进站时就开始干活,要抢在世界醒来之前。火车5点半进站,我一起床,杨昆马上抓起摄像机,像个持枪于怀的战士。他为我拍了许多好镜头。我的思想有时候他不能理解,一旦理解了他比我更固执地去做。有一个风景镜头,我希望的是某种油画效果。他拍了很多遍,等着合适的光线。我以为差不多了,他还要再拍一次。那是一个美丽的黄昏,我们站在云南的一处山岗,直到夜色弥漫。忽然间,第一盏灯在山谷亮起来。我们在黑暗里高一脚低一脚走过山路,回到接待我们的农家。我们在昏暗的灯火下吃饭,杨昆吃得很努力,样子就像土地上干活回来的农民。我没告诉他,在另一个时代,他就是一只队伍里的战士。有个下午我们跟着农民老刘到湖里去洗澡,老刘脱光就下水。我说,我们也脱,杨昆二话不说,脱光就跳进了湖里。那是遥远的夏天,在云南,天空蔚蓝,我俩在湖里飘着,像刚刚来到世上,仰面朝天,惊奇地看着白云。

杨昆后来去澳大利亚留学,去年夏天回来。我再次见到他是在翠湖公园门口,我惨叫一声,你一定病了,赶快去医院检查。杨昆的脸白得像死人一样,他竟然不以为然,他每周踢一次足球。青春总是不以身体为然,青春是一种精神,一种骄傲的形而上火焰。死亡多么遥远啊,在那公园门口。我以为我的感觉是错误的。过了几个月,杨昆住进了医院,得的是白血病。他临终的前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他,那是个可怕的晚上,黑暗的医院,远远不如外面的大街灿烂,我们摸索着进入住院部,墙壁上的砖露出来,像是监狱的一角,气味熏人的电梯。杨昆躺在病室里,两个人一间,家属围在床前,像是添到炉子里去的柴禾。仪表灯在床头闪烁,他正在输氧,戴着塑料口罩,已经不能说话。我无法把这个人和山岗上那个年轻的革命者联系起来,我看了他一眼,默默离开。当我独自回家的时候,他成为记忆,像是我的纪录片的延伸部分。

每一代人的青春都笼罩着忧伤。我以前以为这只是我那一代人的忧伤,将来的青年是快乐的。同样忧伤,同样残酷,同样被生活打击得头破血流。青春势必在残酷中成长。美丽的事物总是遭到死亡打击,上帝不喜欢人们自由快乐地活着。杨昆的追悼会念了三份悼词。一份单位的,一份是他的大学同学发来的,一份来自“云之南”纪录片电影节的同志。单位悼词是千篇一律的追悼小人物的格式,积极肯干,完成任务、听话什么的。两分钟念毕。在体制里,杨昆实在没有什么政绩。后两份悼词情真意切,在这里,他是另一个人,他的单位从来不知道的一个人。从昆明电影小组开始,他后来成为“云之南”纪录片电影节的发起者和参与者之一,杨昆的业余生活中藏着一份非凡的履历。

杨昆躺在那里。身上覆盖绣着十字架的白布,来自教堂的唱诗班在歌唱。这是他母亲的意思,他母亲是基督教徒。他什么也没有留下,没有结婚,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只有那遗容,安静,纯洁、表情坚毅,像是革命者。

2009年3月8日

3.作家鲁迅名人名言 篇三

1、凡事总需研究,才会明白。

2、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3、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4、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5、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6、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7、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8、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9、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10、说过的话不算数,是中国人的大毛病。

11、哈儿狗往往比它的主人更严厉。

12、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

1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4、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

15、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16、发思古之幽情,往往为了现在。

17、只要从来如此,便是宝贝。

18、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9、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20、我们和朋友在一起,可以脱掉衣服,但上阵要穿甲。

21、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22、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

23、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24、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25、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26、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27、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28、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29、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30、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3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32、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33、以人为鉴,明白非常,是使人能够反省的妙法。

34、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35、人类总不会寂寞,以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36、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37、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38、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

39、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40、以无赖的手段对付无赖,以流氓的手段对付流氓。

41、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42、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43、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44、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45、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来”。将来是子孙的时代。

46、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47、友谊是两颗心的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48、唯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

49、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50、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宝贵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鲁迅名言名句精选

1、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2、人感到寂寞时,会创作;一感到干净时,却无创作,他已经一无所爱,创作总根于爱。

3、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4、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5、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

6、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7、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麽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8、幼稚对于老成,有如孩子对于老人,决没有什么耻辱的,作品也一样,起初幼稚,不算耻辱的。

9、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10、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1、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

12、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13、中国的有一些士大夫,总爱无中生有,移花接木地造出故事来,他们不但歌颂生平,还粉饰黑暗。

14、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15、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16、智识太多,不是心活,就是心软。心活就会胡思乱想,心软就不肯下辣子手……所以智识非铲除不可。

17、与名流者谈,对于他之所讲,当装作偶有不懂之处。太不懂被看轻,太懂了被厌恶。偶有不懂之处,彼此最为合宜。

18、穿掘着灵魂的深处,使人受了精神底苦刑而得到创伤,又即从这得伤和养伤和愈合中,得到苦的涤除,而上了苏生的路。

19、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

4.有关梦想的文章欣赏:我的作家梦 篇四

我记得七岁第一次写日记用的本子,我记得九岁投稿的第一篇童话故事,我记得第一次获奖时的眉飞色舞,我记得人生最初的澄澈的十年,以及所有与写作有关的日子。

人在幼年时总是更加坦诚勇敢,孩童们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的梦想,一方小小讲台承载了无数轻巧的身躯与天真动人的言语。他们说“我想做宇航员”,“我想做医生”……而我说,我想成为一名作家。

童年的理想好比五彩的泡泡五彩的梦,美好而易碎。我的泡泡抵御了时间的利刃,在我的天空飘悬了十年,可是此后它就日渐萎缩,并开始失去光泽。

人们常说有清晰的目标和规划真好。我们在坐的很多人每天把一颗小小脑袋埋在题海里,无人知晓未来会站在何处,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这样又何尝不好?我是知道我的目标的,我想成为文字工作者,我想成为可以平凡但不能碌碌无为的人,我想成为替不能发声者发声的人,我想用文字去书写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我这辈子可以摔倒,可以输,但我绝对不可以不想赢。

这些我都知道,可然后呢?那些不知晓未来的人可以走一步看一步,可以在长大的过程中继续探索未知的自己,可以拥有惊喜,可以去迎接不一样的人生。可我呢?我就这样陆陆续续写了十年,心心念念着某一个职业,可如果,万一我到不了那个梦里,万一我写不下去了,我的所有幻想、希冀、盼头一并落空,那还有然后吗?拿了十佳以后我愈加害怕,坦白地说,我总觉得自己的能力一日不如一日。我没时间再去编写一个又一个真诚的故事,我也真的没精力了。

有兴趣是好呀,有动力也好,有别人的肯定、赞誉也很好,可是对我来说,一点都不好。

是的,一点都不好。我一点都不想成为别人眼中“会写作的人”,我一点都不想再让别人知道“写作是我的毕生爱好”。当所有的兴趣、所有的动力都被排名,都被成绩压得抬不起头时,我的作家梦还能在文字的天空灿烂地飘扬吗?

5.鲁迅文章的阅读理解和答案 篇五

认真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7-13题

(一)(8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批注①:春草图,着力描写春草勃发的景象。]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批注②: 春花图,(1分)着力描绘春天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景象。(1分)。]

7、给文章加批注,是读书的好方法。请你模仿老师为第一段加的批注,并结合你对语段的理解,给第二段加上恰当的批注(2分)

8、联系上下文,说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2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描绘出纯、春草顽强的生命力。(1分)

9、阅读下面材料,请你与文中画线的句子进行比较。看看在描写上有什么异同?(4分)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大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选自鲁迅《雪》)

异: 选段是实写,材料是虚写 (2分)

6.读鲁迅文章有感 篇六

但人无完人,他同样也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重读鲁迅的文章,我看到了一代顶天立地巨人身后的孤独和寂寞。

鲁迅是孤独的。回想当年,钓虾偷豆看戏放牛,一众伙伴玩耍,与闰土谈天聊海边。可是如今,一声“老爷”拉开了彼此的距离。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是造成这个局面的源头。纵然鲁迅一代文豪,可却找不到一人与他畅聊童年时光。长大后的人都会忍不住想起过往,可鲁迅身边再也找不到当初的人,物,物是人非,多么孤独。

鲁迅是孤独的。儿时故乡多热闹,碧绿的豆麦田地,潺潺的小溪流水。现在却只剩下萧索荒村。俗话说:人死后都要重归故土。可鲁迅的故乡还剩下什么?熟识的,承载着童年的回忆都不在了。在外漂泊多年,如今连归处都不知尚在何方,这,又怎么不孤独?

鲁迅是孤独的。在日本留学时,他就目睹了那个年代人们的麻木冷漠。他愤然,可无人在乎他的感受,这当然是孤独的。而后他弃医从文,孤军奋战,想唤起这个社会的良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滋味同样令他深感孤独。

7.作家悼念鲁迅的文章 篇七

君翰石嘴山学生/周家圆

当妈妈第一次带我走进图书馆校区的时候,我觉得有些陌生,但当我随手翻阅一本书时,我就会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这本书上,我仿佛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那里没有纷争,没有烦恼,好像是一个世外桃源。读书让我的内心得到快乐、充实,母亲看我从书中得到精神食粮,也肯定了我的做法,并鼓励我多读有益的书籍。突然间,我对书本有了浓厚的兴趣,慢慢地,我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小书迷”,也正是从那一刻起,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好书太多了,我尝试着多看多读,如果用两个字来提炼我读书的精华,那便是“感动”。好书中的人让我学会了做人;好书中的事让我学会了抉择;好书中的理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我觉得,读书可以让我们的视野更开阔,可以让我们看到无穷无尽、感人肺腑的名人事迹,还能激发我们的智慧,产生一种快乐的感觉。我有不懂的问题,看了书自然就懂了,我心情不愉快时,读了书便自在多了。书读得多了,写起作文也会很顺手。书就像是我的“智慧眼”,引导着我开启聪慧的道路。

读书是一个追求进步、实现梦想的途径,我们要靠读书来不停地努力,不断地增长智慧和能力,读书是我获得成功的一把“钥匙”。我喜欢读这些好书,因为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像小蜜蜂一样汲取着知识的养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给我了更多的自信,也给了我灿烂的阳光,从中所获得的知识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人生的道路。

8.作家悼念鲁迅的文章 篇八

【新闻链接】

开学了,郑州市中小学生逐步进入正常的学习轨道。不过,拿到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材的老师们发现,课本出现了不小的变化:30篇课文中,9篇被更换,单元顺序也做了较大调整。其中,最引发关注的是删掉了鲁迅的《风筝》。对此,专家称,鲁迅文章过于深刻内容不适合初中生阅读。(9月4日《河南商报》)【新闻评论】

又一次,网友在热议着鲁迅文章的“退出”,热议在表达着温情与敬意。关于“撤退”,围观者其实是在担心“鲁迅”从中小学教育的课堂中心逐渐淡出,这也因此成为无法被容忍的文化行为。在此种几乎一触即发的情感反射背后,隐藏的是固化的认知。观察者在为鲁迅争得课本中“应有”的分量与位置,也是希望现实的批判精神代际相传。

不难被辨析的常识在于:删除一篇鲁迅的散文,就代表着“民族魂”远离了中小学的课堂吗?鲁迅先生的现实批判精神主要体现在杂文和小说之中,并且,有新闻报道也表示,尽管人教版的初一上学期语文教材中鲁迅自己的文章减少一篇,但又增加了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所占分量”其实并无多少区别,鲁迅先生依旧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顾名思义,教科书就是系统性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它也因此而兹事体大。但无论如何,其修订都不能偏离推陈出新的基本原则。鲁迅先生的作品自然非“陈旧之作”,但让更多的现代性文章进入中小学的教科书中,这会是一种必然的修订趋势,也必然会对之前大量存在的鲁迅作品造成冲击。如此之下,一篇鲁迅散文的退出并不值得莫名惊诧。

较之鲁迅作品在教科书中的留存,我们不妨拥有一种被拓宽的视野。事实上,当其作品“撤退”每每引发争议,这已是看得见的昭示,所谓鲁迅,其实早已深刻融化于社会的文化传统中,他并不会因教科书事件而稍稍“消失”。有网友曾经在类似的“退出”新闻后留言:

鲁迅会如何看待自己作品的“退出”?我们无法回答此种虚拟的发问,但先生定会反对用单一的情感化来批判现实。

【新闻热议】

赵瑜:初中的孩子,大部分还停留在语言的基础训练以及修辞训练上,接触的内容不宜过于深刻,重在接地气,有常识,且有趣味。鲁迅的很多文章是他40岁以后写的,内容不适合初中生阅读。《伤逝》、《祥林嫂》等文章,不是孩子们能感知的。鲁迅是以一个成年人的价值观来评价世事,鲁迅的种种好,应该是成年后才能体味。让孩子过早接触鲁迅,不如让他们接触宫崎骏、自然科学以及课外活动。初中生的阅读,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多在知识、孩子气等浅表层面,一定年龄进行一定的阅读。别让孩子过早涉入思考、判断等阅读领域,要让他们逐渐积累自己的见识,渐次靠近思考边缘。他们的阅读,并不具有指令性或者强迫性,也不只是温暖和励志,还要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网友:虽然鲁迅的文章那时候确实不太懂,但是现在回想起来确实很深刻,文章本来就是拿来品味的,鲁迅文章很多手法值得借鉴。要说不懂,更多的人应该是不懂文言吧。

洪烛:鲁迅对于中学生最重大的意义,在于使年少的读者在未来成长中有可能成为一个理想主义者。至少,会给那些幼稚的心田播下理想主义的种籽。是否能如期发芽、开花、结果,尚不好说,但他们会知道,人类中的一种人,譬如鲁迅这种的,总是能超越自我的爱与恨、超越个人的乐与忧,而把视野与胸怀投向更多的人、更广大的人群„„鲁迅之所以有大喜与大悲,因为他有大理想,即对全体中国人的关怀与期望。鲁迅之所以对旧中国的现状不满,因为这与他理想中的中国不符,他的理想对于现实有更高的要求与更多的希望,这无疑将有益于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理想,或许正是社会进步的驱动力。

9.鲁迅的文章该不该删除 篇九

蒋海东 辽宁省北票市桃园中学

鲁迅的文章在中小学课本上有很多,原来在中小学课本里加起来有十几篇,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现在也不好评论。但是现在有一个趋势,就是鲁迅的文章在课本上越来越少了,我认为这是社会的进步。

鲁迅是文艺大家,这大家都知道,之所以选择么多他的文章,和社会的环境有关,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人们能接受的东西不多,毕竟是眼界太窄了,略有一花独放的趋势。二十世纪是计划经济的时代,教材也自然摆脱不了计划经济的影响,教材的编写带有很强的时代印记,鲁迅作品选得多也就是很自然的事。

时代毕竟在进步,进入二十一世纪,年轻的一代成长起来,年轻人的思维和老一代人有了不同,于是鲁迅的文章开始慢慢被删除,但是毕竟鲁迅是一尊文艺界的大神,谁也不敢轻易的挪动,只是在微调,慢慢删除。

鲁迅的文章该不该删除?这个问题不可太武断,有些不合时宜的需要删除,有些精品还需要保留,毕竟很多中年人耳渲目染,对鲁迅的作品有感情。因此可以判定只能慢慢减少,不会一概删除,保留有代表性的几篇就可以。鲁迅是大家,但不是一切,并不能代表中华文化的最高峰,因此部分文章

被删除也应理性接受,试想一下如果拿鲁迅比李白如何?虽说有点跨越,但为什么不可以拿来对比?李白的文章如何?有几篇选入教材?横向比一下就知道,鲁迅被选如教材的文章最多。多了就可能被删,这是很自然的事。

被删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些鲁迅的文章很深刻,学生根本看不懂,时代变了,学生很难理解当时的写作环境,无法体会鲁迅的良苦用心;很多学生不喜欢鲁迅的文章,这也是一个原因……

课本是谁的课本?这才是关键,精心编写的课本毕竟是给孩子们学习用的,他们不喜欢的东西一般很难学好,因此越来越多的符合时代气息的文章进入课本,逐渐替代一些旧的文章,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人文环境改善的标志。给学生呈现最好的文章,这才是正道,孩子们是未来,最好的教育才能营造出最好的未来。

上一篇:面试前应该准备的四件事下一篇:观后感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