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水浒梁山之开山祖师(5篇)
1.我说水浒梁山之开山祖师 篇一
《水浒传》读后感之梁山英雄的悲剧结局
《水浒传》中所描绘的108位英雄好汉,虽说是曾经盛极一时,可由于他们分别来自各种不同的阶层,彼此上梁山的目的和动机也各有不同,加上梁山的老大宋江希望能凭借梁山这股力量,作为和朝廷讨价还价的资本,以实现自己“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的人生追求。尽管梁山也有少许如李逵、阮氏三雄这样的贫苦农民出身的好汉,反对“招安”,希望能够有朝一日改朝换代,可由于没有掌握主要的领导权,起不了很大的作用。因此,被朝廷“招安”利用,最后落个“兔死狗烹”的悲剧结局就可想而知了。
宋江率梁山众好汉接受朝廷的招安后,为了表达对统治者的忠心,竟然充当了镇压另一支农民武装——方腊农民起义军的急先锋,几经鏖战,可叹那一百零八位好汉,只余下27人随他班师回朝。即使这样,满以为从此可以论功行赏,向朝廷乞讨到个一官半职的宋江,尽管如愿得到了皇帝赏赐的官位,由于当权者担心他们“贼心不死”,有朝一日还会再度造反,以赏赐御酒为名,将他和吴用等主要头领毒杀。即使像卢俊仪这种地主豪绅出身的头领也不放过,也以赏赐“御膳”为名暗下水银以其中,使他因水银中毒而“溺水身亡”。尽管本书的作者是站在封建地主阶级的立场上来写这本小说的。小说对宋江的招安,极尽美化渲染,对宋朝的主要当权者一力庇护,把一切责任都归咎于蔡京、童贯、高俅、杨戬这“四大奸臣”。我们从小说的字里行间,还是能看到封建统治的腐败和罪恶。试想,如果没有皇帝的默许并充当这“四大奸臣”的后台,这四大奸臣何以能如此横行?我觉得,要想不再被“逼上梁山”,要想改变自己的生活命运,“招安”显然是没有出路的,只有推翻那种腐朽的统治制度才是农民起义的唯一出路。
初二:罗昊
2.天下水浒梁山古寨 篇二
梁山第一关卡——水浒寨
水浒寨是水泊梁山的寨门。根据《水浒传》的描写,“寨名水浒,泊号梁山”。水浒寨,也叫宛子城,梁山泊又叫蓼儿洼。所谓“宛子城中藏虎豹,蓼儿洼内聚蛟龙”,写的就是这里。水浒寨是梁山好汉大本营的总称,它包括很多关隘、旱寨、水寨、酒店和暗哨。这是进入大寨的山前第一道关卡,由解珍、解宝兄弟二人把守。关前摆列着刀枪剑戟等十八般兵器,四边都是擂木炮石,两旁遍插各色旌旗,十分威严雄壮。闲杂人等以及捕盗官兵休想靠近一步。
梁山好汉首脑机关——聚义厅
聚义厅是梁山好汉的司令部,是梁山义军商议军情、处理军机事务、发布行动命令、排定英雄座次、举办欢筵庆典的场所。
聚义厅建筑面积1475平方米,由聚义堂、前厅、中廊、回廊、栈道、议事房、望楼等部分组成。正厅由36根立柱支撑,象征36天罡星;外围回廊栈道由72根支柱支撑,象征72地煞星,寓意108条英雄好汉同心同德,共同支起擎天大厦。忠义堂左右两侧厅堂内布置着大幅壁画和宋江、卢俊义等36天罡地星以及72位地煞气星的彩绘雕像。重现了当年108条好汉聚义梁山的风貌和气概。忠义堂正厅高台上安放了三张交椅。中间是梁山泊寨主宋江的坐席,两侧分别是卢俊义和吴用的坐席。台下105张座椅,分别按天罡地煞排定的位次摆放。
聚义厅杏黄大旗杆上高高飘扬的“替天行道”四个字是梁山义军的宗旨。梁山108条英雄好汉是天罡地煞星下凡,他们杀贪官诛污吏,除暴安良,伸张正义,扶危济贫,见义勇为是奉行上天的旨意,上符天意,下合民心。因此,“替天行道”这句响亮的口号时刻召唤着天下英雄、四方豪杰纷纷上山入伙,梁山义军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梁山的事业轰轰烈烈,震惊了北宋朝野。
聚义厅是晁盖担任梁山头领的时候的称号,晁天王中箭身亡后宋江接任梁山好汉的头领,把聚义厅改成了忠义堂。其实是一个地方两个名称。在大门上方悬挂了聚义厅的匾额,内堂悬挂了忠义堂的匾额。聚义厅突出的是义,忠义堂强调的是忠。忠义双全是梁山好汉做人的准则。
御笔题写“靖忠之庙”
与忠义堂背对而立的这座建筑就是《水浒传》一百二十回中描写的靖忠庙。宿太尉梦中惊见宋江等人显灵,立即奏闻天子,碰巧与皇上昨夜梦境相同,知宋江等人已被奸人所害,不胜伤感。亲书圣旨,敕封宋江为忠烈义济灵应侯,敕赐钱于梁山泊,起盖庙宇,大建祠堂,妆塑宋江等诸多将佐神像,敕赐殿宇牌额,御笔亲书“靖忠之庙”。
号令台
号令台是望寨情,监视水面,传递信息,向外发布号令的亭台。梁山义军当时使用的信号大体有以下几种:一是呼哨,一般用于指挥少量船只作战;二是响箭,是一种射出去能发出声音的箭,一般用来指挥隐藏在芦苇丛中的船只执行任务。林冲投奔梁山时,就是由朱贵在金沙滩酒馆放出一支响箭,从芦苇丛中摇出一只小船,把林冲送上梁山;三是号炮,一般用于指挥大部队埋伏作战,鸣放号炮表示兵马马上出击;四是擂鼓,擂鼓表示集合、出征、前进或者进攻,一般用于参战人马较多的战争;五是敲锣,表示后退或者收兵撤出战斗;六是号旗,号旗没有声音,便于隐蔽,一般用于偷袭,号旗升高表示进攻,下降表示后退;七是号灯,一般用于指挥夜间偷营劫寨,号灯上升表示进攻,下降表示后退,另外号灯还可以指示方向。
号令台建筑面积238.35平方米,高13米,由四个亭台组成,主台最高处为望亭,中间为首头指挥台。东台为擂鼓亭,西台为鸣锣亭。各亭台之间由栈道连接,以便相互传递信息,准确及时的向外发布号令。
史进、刘唐坚守的岗位—— 一关
是东山一关,当年由史进、刘唐把守。由于此处地形开阔,所以这个关卡是栅栏式木质结构,具有明显的山寨特点。进入一关以后,山间石径曲折迂回,两旁杂草丛生,树木阴森,从这荒野的气氛中又可以领略当年好汉啸聚山林,豪放不羁,快活洒脱的绿林情景。
杨雄、石秀把守关口——二关
水浒寨一共有六道关隘,这里是东山二关,当年由杨雄、石秀把守。此处山势险峻,谷深崖陡,所以为边关哨卡式拦谷建筑,寨墙和大门为全石结构,长40米,高8米,宽3.5米。
石碣文台
是梁山好汉们供奉石碣天书、仰答上苍、祈求吉祥的圣地,也是世人凭吊怀古,敬仰好汉英名的场所。侧首一边是“替天行道”四个字,另一边是“忠义双全”四个字。顶上是南北二斗星辰图。前边三十六行天书是36名天罡星,背后七十二行天书是72名地煞星,星象下边是各位梁山好汉的绰号和姓名。这块石碣天文,其实是上天为梁山好汉排定的位次。所以宋江当众告喻众头领,天罡地煞星辰都已分定次序,众头领各守其位,不要争执,不可逆了天意。
石碣文台建筑占地面积525平方米,建筑面积65平方米,由石碣文亭、虚皇台组成,为砖石建筑,体现其坚固和永久。
义军战舰——宋江战船
水泊梁山山涧里停泊着一艘巨大的古船就是“宋江战船”,船舷边五颜六色的战旗猎猎,刀枪林立,高高的桅杆上飘着“宋”字杏黄大旗。这艘用水泥仿制的“战船”,“搁浅”在这里,展现当年水军的雄风,船内陈列着古代的兵器。
李逵岗位——黑风口
石碑上的“黑风口”三个大字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沙孟海先生的得意之作。它是黑旋风李逵把守的岗位,故名“黑风口”。黑风口是通往宋江寨的第一道关卡,也叫黑风关,在水浒寨六个关隘中是最重要的一关。
3.我说水浒梁山之开山祖师 篇三
《水浒》用生动传神的语言向世人描绘了一百零八英雄好汉,更淋漓精致地诠释了“官逼民反”“反抗斗争”,给我影响最深的还是黑旋风——李逵。李逵武艺高强,任劳任怨,但还是得用略带贬义的“野蛮”形容。虽然他杀了不少恶人,但也有许多人无辜丧命,他纯朴却又无知,坦率又近乎莽撞,缺乏理性的思考鲁莽行事,对统治的坚决反抗又带来了不知节制的好杀。但我还是欣赏他的“野蛮”——
李逵,野蛮背后的真实
初识李逵,是在《黑旋风斗浪里白条》这章。他明白宋江想吃活鱼,便用手捞起他碗里的腌鱼,并骨头都嚼了吃,跳起来叫道:“我去讨两尾活鱼与哥哥吃!”,一旁的戴宗挡也挡不住,他便径直去了。戴宗觉得李逵“全没些个体面”,但宋江却因此开始敬重他的为人真实不做假。
李逵遇上远近闻名的宋江,便“从善如流”拜他为哥。虽是初识,李逵却毫不掩饰自己。他“野蛮”想必是出自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而他就是这样一个性格直爽的英雄。是个坦坦荡荡不做假的君子。
李逵,野蛮背后的忠诚
再识李逵,是在《梁山伯好汉劫法场》这章。宋江、戴宗被押赴刑场杀头。刚行刑,说时迟那时快,李逵第一个跳出来挥斧砍了两个行刑的刽子手,大吼一声,接着逢人便杀,救下了两位兄长。
李逵得知兄长将遇到生死危难,毫不顾虑自己的安危,在关键时刻第一个冲上前。他知道他喊宋江的那一声“哥哥”饱含了多少情谊。他知道兄弟之间有着悲欢同、生死共的义气;他用自己的野蛮宣扬着正义和反抗,他用自己的野蛮写出了“兄弟”二字,他用自己的野蛮道出了忠诚。
梁山一百零八大将,亲如一家,患难相依,生死与共。单单一员大将,代表不了梁山的精神,更代表不了整个《水浒》。我所敬佩的李逵,也只是众多好汉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那一位。而李逵万千特点中,最让我欣赏的还是他的“野蛮”。
上梁山,各有一条坎坷路。
说水浒,且听世人论短长!
千言万语道不尽的梁山英雄好汉!
4.我说水浒梁山之开山祖师 篇四
吴用,是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排名第三,字学究,原是村里教书先生,山东济州郓城县东溪村人。吴用满腹经纶,通晓六韬三略,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道号“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天机星智多星吴用平生机巧聪明,曾读万卷经书,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在财主家任门馆教授。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善使两条铜链。与晁盖自幼结交。与晁盖等智取了大名府梁中书给蔡京献寿的十万贯生辰纲,为避免官府追缉而上梁山。三打祝家庄时,吴用献连环计破敌。大破连环马时,吴用派时迁盗甲骗徐宁上了梁山。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史进、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开始时跟从晁盖,后成为宋江心腹。为山寨的掌管机密军师。梁山几乎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是由他一手策划。是梁山 起义军中的知识分子的代表,梁山起义军的军师,基层人民智慧的化身。受招安后,因见宋江被害,与花荣一同自缢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宋江墓前,尸身葬于宋江墓侧。
人物生平编辑 人物简介
吴用协助“托塔天王”晁盖等人,智取了梁中书给太师蔡京献寿的十万贯生辰纲,为躲避官府追缉而上梁山泊。为山寨的掌管机密军师。梁山所有的军事行动几乎都是由他策划的。梁山起义军受朝廷招安后,智多星 吴用
吴用又佐宋江、卢俊义征伐辽国、田虎、王庆和方腊等,被朝廷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后因宋江被害,深感朝廷奸佞当道,恐刑戮及身,并忠于宋江,遂与花荣一同自缢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宋江墓前,尸身葬于宋江墓侧。[1] 文献记载
上山前身份及职业:知识分子,乡村教师。梁山职位:军师
征方腊后:封为武胜军承宣使 武器:八门玄机链﹑ 羽扇
出场回目:第14回(在刘唐和雷横交锋时)
上山回目:第19回(林冲水寨大并火 晁盖梁山小夺泊 19回投奔梁山,但为王伦不容,于是激林冲火并,20回正式落草为寇)
吴用
死亡回目:第120回(与花荣一同吊死在宋江坟前)
出场时外貌描写:似秀才打扮,戴一顶桶子样抹眉梁头巾,穿一领皂沿边麻布宽衫,腰系一条茶褐銮带,下面丝鞋净袜,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
上山原因:在好友晁盖的率领下,设计劫取生辰纲后,造反上山。
史书记载的吴用叫吴加亮,是宋江起义军的副将,详细内容参考宋江起义。[1] 落草缘由
“赤发鬼”刘唐为劫取生辰纲一事,夜走郓城县往投晁盖,途中酒后醉卧灵官庙,宁晓志饰演的吴用(16张)
为巡查的县都头雷横抓获并带往东溪村晁盖庄,晁盖得知详由,谎对雷横说刘唐是其外甥得释并送雷横十两银子。刘唐不忿,私自追赶雷横欲讨回银两,话不投机,两人动手,挥动朴刀大战,雷横不敌刘唐,看着将败,被旁边私塾先生吴用用铜链劝开。吴用、刘唐回晁盖庄,计夺生辰纲,吴用出谋划策,并赴石碣村巧言说服阮氏兄弟共同聚义,定巧计在黄泥岗用蒙汗药晕翻杨志等人,劫取生辰纲。事发后与晁盖等人同上梁山,并定巧计在石碣村大破官军。上山后巧激林冲火并王伦,从此奠定梁山基础,在后来的争战中多出奇计,为水泊梁山的兴盛立下大功,成为梁山军师。[2] 性格特点
1.沉着冷静,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新版水浒传李宗翰版吴用
例子:智取生辰纲、智取大名府、智取文安县、巧用双掌连环计、智赚玉麒麟、在二打曾头市中巧用“番犬伏窝”之计、结交广泛,广纳贤才,知人善用。3、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4、对宋江尽忠。、有领导才能,能巧妙分拨梁山好汉,以达成自己的目标。人物经历
吴用平生机巧聪明,曾读万卷经书。
道号:加亮先生
使两条铜链。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杨志,夺了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生的金银珠宝。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吴用在破连环马时,派时迁偷甲骗徐宁上了梁山。晁盖曾头市兵败后,吴用又假扮算命先生,在卢俊义家写下藏头反诗,将卢俊义也暂时骗上山。卢俊义回去后被陷害,将被处斩,石秀劫法场亦身陷北京城,吴用及时出计,先发无头帖子稳局势,又差时迁火烧翠云楼,并救出卢俊义、石秀。
吴用曾经交了一位医术高明的朋友王先生。王先生的三个儿子,也都是出众的好郎中。这一天,王先生生了病,三个儿子方法使尽,也没有给自己的父亲看好病。王先生整日闷在屋里卧床不起,愁眉不展。
听说老朋友病了,吴用抽空从私塾出来去看王先生。一进王先生家门,吴用二话没说,先是给王先生号脉,接着开了一张药方,吩咐他的儿子们照药方去办。
王先生的儿子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写着:“甘草桔梗金银花,吃完之后再去抓。主治:经血不调。”这哪像是药方,简直是开玩笑,不过他们当着吴用的面,也不好说什么,就把药方放到了一边。
李宗翰版吴用(37张)
吴用走后,三个儿子把药方拿给王先生。王先生接过一看,差点把牙笑掉:“哈哈哈,好我的吴先生,连男女都不分还想治病,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可笑可笑!”笑完之后,觉得身上轻松了些,他便顺手把药方贴到墙上,看见了就想笑。
不久,王先生的病竟很快奇迹般地好了。这时,吴用又来到王先生的家中。王先生向他问起药方的事儿。吴用回答说:“您得的是忧郁症,无药可治,要想去掉烦闷,须笑口常开,方能治愈。所以我才给您开了那张看似荒唐的药方,来医治您的病情。”王先生听后,茅塞顿开,更加佩服吴用的才学了。
智多星,吴用的绰号。智多星的含义不难理解,“智多”就是足智多谋,“星”是天神,按张庆建先生的说法就是:“意谓吴用的才智像天上的神仙,知前晓后,看透世上芸芸众生。” 水浒中,刘唐得到北京大名府梁中书收买了十万贯“富贵”送与东京他丈人蔡太师庆生辰的消息,欲“半路上取了”,来投郓城县东溪村保正晁盖“商议个道理”。因醉卧灵官庙里被巡夜的都头雷横当贼拿了,晁盖知情后救下刘唐,并且为息事“取出十两花银送与雷横”。刘唐觉得冤,偷偷地赶上雷横欲取回银子,二人正在“厮并”时,吴用从“侧首篱门”出来,“把铜链就中一隔“,上前劝二人,但是没有劝住。
这是吴用在水浒中的首次出场。作者对其叙说道: 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这人乃是智多星吴用,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祖贯本乡人氏。曾有一首《临江仙》赞吴用的好处: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字称吴学究,人号智多星。(见《水浒全传》第十四回“赤发鬼醉卧灵官殿,晁天王认义东溪村”)
时吴用是个教书先生,在东溪村教几个蒙童为生,雷横、晁盖虽称他教授,书中也只是说他“似秀才打扮”。
按说,北宋时代是文人最扬眉吐气的时代,朝廷开科取士“有教无类”,对吴用的才智当不会“熟视无睹”,那么,他为什么还那么不被时代所接受?
吴用 秀才打扮(2张)
读者都知道吴用籍贯郓城县,因在东溪村教书也就认为就是东溪村人了。据《郓城县地名志》记载,吴用是今郓城县城东约10公里的车市村人,这车市村原名吴家店,后来分为东吴家店和西吴家店。吴家店是个集市,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为“物资交流”大会,车辆及木料市设在西吴家店,人们呼其为“车市”,时间一久,西吴家店就自然成了车市村了,并成了今天“法定”村名。这也是车市村虽以“车”字打头,但村中并无车姓人家的原因。车市村以吴姓最多,都说是吴用的后裔。
其实,水浒作者只是叙述吴用“似秀才打扮”,并没有说他没有参加“科举”。按照吴用老家车市村流传下来的说法,他当时不仅参加了科举,还差点成为“状元”呢。
吴用的父亲是当时郓城县有名的才子,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四书五经尽皆知晓。大比之年,他命吴用前往京师赶考,文章被主考官看中,欲点吴用状元。此时,蔡京却另有想法:吴用的文章没说的,可他眼里并没有自己,一不来蔡府参拜,更无厚礼奉上,如果成了状元,怎好驾御?于是,在定状元的早朝上蔡京奏道:“吴用文章虽好,但名字不吉利。如真点他“无用”为状元,岂不有损大宋形象?”皇上认为“言之有理”,金口敲定:吴用永不录用!
吴用的父亲对上述情况并不知道,又到科考之年,命吴用再次应考。吴用行至曹州(今山东菏泽)附近,遇一个老汉正在路北场内晒小麦。此时虽烈日当空,吴用算到午后有大雨,便告诉老汉赶快把小麦收起,以免遭受损失。谁知老汉闻之一笑:“不必。大雨虽有但下不到我场里,刮阵风正好吹吹小麦中的土气。”
果然,不一会,东南风骤起,乌云突至,一声炸雷,大雨倾盆。奇怪的是路南水流成河,路北滴雨未落,只过了一阵风而已。吴用顿然省悟:遇到了高人!自此,吴用绝了考取功名的念头,跟“老汉”学习周易和兵法。三年学成回家,被父亲斥为“逆子”而逐出家门。无奈,吴用投晁盖庄上教书,取“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与晁盖认识并逐渐成为莫逆之交。在东溪村,吴用每每为百姓“解难”,遂得“智多星”绰号。
智取生辰纲 吴用在水浒中一出场,“七星聚义”、智取生辰纲,接着上了梁山,开始了他的“军师”的生涯。在梁山泊事业中,他神机妙算,料事如神,激林冲火并王伦、破祝家庄和曾头市、攻取大名府等,事业蒸蒸日上,被宋江夸为“赛诸葛”。大聚义时坐第三把交椅,任梁山掌管机密军师。不论在梁山事业发展过程中,还是招安后辅佐宋江破辽、平田虎、平王庆、征方腊等历次战斗中,吴用都是梁山好汉一系列胜利的策源点。可知,这“智多星”绰号不虚。无疑,吴用的智慧是高超的,他是个天机星下凡。
据星象学家们的解说,自古人们对天机的评价不高,这跟古代社会重视稳定有相当的关系。如果说紫微星是帝王,那么天机星就是帝王身边的谋士。天机的基本性质是变动,不过,不
各类吴用形象(31张)代表人生的变动,而代表的是头脑的灵动,主要是表现在精神方面的活动。一个人头脑聪明,点子多,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愿意改变现状寻求突破,不安于稳定,在现代都是优点,但是在古代重视敦厚、守成、不重变革的社会,就难免会显得格格不入了。
天机星头脑灵活,可以做很好的幕僚人才,为别人出谋划策,是一个智多星,能够让天机发挥他的聪明才智。但是如果要让天机星独立开创事业,承担很多精神压力,却不是天机的特长所在。
古人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是最难了解的,善恶往往在一念之间。脑子虽然灵活,但结局是否都好,就要看能否将才智用于正途,能否深谋远虑,否则虽聪明却可能落得聪明反被聪明误,作茧自缚的下场与结局。
天机在不同的宫位会发挥不同的力量,庙旺的天机,既有灵动力又有分析力,如果再会照昌曲,则是好学而且学有所成,往往成为优秀的专业人士,事业表现相当优秀,不可小看,甚至一样可以自己做老总。反之,如果天机落陷或者入平宫,要么只有灵动力而分析力不强,容易见异思迁,多学少成;要么分析力强而灵动力不足,擅长思考但容易心灵空虚缺乏寄托,此时必须有吉曜的配合才能弥补不足,如果再见煞曜,则往往仅仅是好动,又往往盲动,增加人生的波折。
七星聚义
咱看看水浒中吴用是什么样的人。早期随着晁盖的性格,吴用果敢、无畏,加上晁盖所没有的智慧,一经出场,促成“七星聚义”、智取生辰纲、激林冲火并王伦,那是何等的生机勃发!到了宋江时代,智多星虽然仍不断地谋划出胜人之计,但变得世故而沉郁、动摇而畏缩。征辽时辽主的一番劝告,吴用则感觉“端的有道理”;扫平王庆凯旋而归,梁山好汉却不得入城。水军头领要军师“做个主张”杀回梁山,吴用回话:“宋公明兄长断然不肯……蛇无头不行,我如何敢自作主张。”——哪里还有事晁盖时“火并王伦”时的“智多星”的一点影子!招安后吴用虽然辅佐宋江破辽,平田虎、平王庆、征方腊,被朝廷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后闻宋江被害致死,也只有缢死在宋江坟前。
很多人看了原著后不理解吴用的自杀,有人说这是个不负责任的结局、有点赶场子的味道,吴用完全可以安安稳稳做大官;而在我看来,有自己的理解——既然小说讲的是有如神话传说般的群星将神的故事,吴用作为追随天魁星的天机星,他的内心深处只为一个主服务,那就是宋江;他宁愿一生追随宋江也不愿改换去听从皇帝调遣。因他是天罡地煞中的大脑,他的命运也永远追随群星将神!作者这样写,也是一种结局。武器
看上去吴军师应该是一个文人,殊不知,他还是一员武将,只不过,智慧的光辉让我们一点点淡忘了吴用的武力。《水浒传》第十四回,刘唐见雷横拿了晁盖的银子,前去追要,两人打在一处,书中写到:“众士兵见雷横赢刘唐不得,却待都要一齐上并他,只见侧首篱门开处,一个人掣两条铜链,叫道:“你两个好汉且不要斗。我看了时,权且歇一歇。我有话说。”
山东版水浒传 吴用(15张)
书中写到:”便把铜链就中一隔。两个都收住了朴刀,跳出圈子外来,立了脚,”我原以为是吴用的功夫如何,后又合计,不可能是因为突然出现的一个人吓到了决斗中的两个人,两个人不是因为吃惊是被武力隔开,因此能说明吴用很勇敢而且聪明、武力高强。接下来看:生得眉目清秀,面白须长。这人乃是智多星吴用,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祖贯本乡人氏;手提铜链,指着刘唐,叫道:“那汉且住!你因甚和都头争执?”刘唐光着眼看吴用道:“不干你秀才事!” 第三次写到吴用的兵器,手提铜链,刘唐在此之前并不认识吴用,也不知道吴用是干什么的,而吴用的秀才打扮告诉别人他是一个秀才,所以刘唐光着眼看吴用道:“不干你秀才事!”假若吴用威风凛凛,那时刘唐岂不抱拳施礼,尊呼英雄,“不干你秀才事!"包含了老大的轻蔑,也是刘唐干的最让他后悔的一件事。在此之后,很多的篇幅都没有提到吴用的功夫,大概他也没有施展的空间,他的所谓武艺和兵器大概也难登大雅之堂,索性其人有自知之明,所以,我们见到的是智多星,认为吴用如此足智多谋、神机妙算,难抵盛名,看吴用使计便知,梁山之上第一智者吴用,第二乃宋江,待以后专论吴用的计谋。再说吴用的兵器。除了吴用出场提到了他的兵器外,在以后还有两处提到,水浒76回提到:吴加亮布四斗五方旗一回,写到吴军师:手中羽扇动天关,头上纶巾微岸。贴里暗穿银甲,垓心稳坐雕鞍。一双铜链挂腰间,文武双全师范。挂在腰间一双铜链,在这里就好像仪仗队的礼仪兵仗一般。
2家族成员编辑
5.团队训练游戏之我说你画人际沟通 篇五
活动形式:全体参与
所需时间:约10-15分钟
游戏场地:以室内为宜
所需材料:两张样图,每人一张16开白纸、笔
游戏目的:
体会准确表达、用心聆听、思考质疑、澄清确定对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游戏步骤:
1.请一名学生上台担任“传达者”,其余参与游戏的学生都作为“倾听者”,“传达者”看事先准备好的样图一两分钟,之后背对全体“倾听者”,下达画图指令。
2.“倾听者”根据“传达者”的指令画出样图上的图形,“倾听者”不许提问。
3.“倾听者”展示自己所画的图,“传达者”和“倾听者”谈自己的感受。
4.再请一位学生上台,看样图二,面对“倾听者”传达画图指令,
其中允许“倾听者”不断提问。
2.请“传达者”和“倾听者”谈自己的感受,并比较两轮过程与结果的差异。
相关讨论:
1.第一轮游戏和第二轮游戏的结果是否有差别?为什么?
2.这个游戏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游戏启示:
沟通是是一门需要互相表达与倾听的、互动的艺术。沟通最直接、最简单的形式就是对话,即用语言来沟通。而用语言来沟通就必须得建立在会表达、会倾听的基础之上。试想如果不会表达,那么其必然会成为沟通的绊脚石,不会倾听就更谈不上沟通了。所以要进行有效沟通就必须要学会倾听、学会表达。
有专家指出:在教学中,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而有效的沟通能使师生之间不再有强权与怨恨,学生之间会变得互相欣赏,彼此心甘情愿地通过积极的协商去解决他们共同面临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主体性,能使学生变得更加成熟和负责。同时,有效的.沟通不仅能准确地表情达意,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而且还能使听者感到舒适,产生美感。
注意事项:
1.样图一、样图二构成的基本图形一致,但位置关系有所区别。
2.两轮中的“传达者”可以为同一人,也可以为不同人。
【我说水浒梁山之开山祖师】推荐阅读:
梁山好汉燕青水浒传读书笔记10-31
梁山中心完小校本研修实施方案06-12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01-08
高三想象作文1000字:梁山狂想曲11-19
水浒传之武松剖析07-16
四大名著导读训练___之《水浒传》09-18
水浒传评语07-04
水浒传李逵07-17
读《水浒传》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