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六年级作文

2024-07-04

古筝六年级作文(精选8篇)

1.古筝六年级作文 篇一

六年级作文古筝考级

8月1日,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永远难忘的日子。因为我要去古筝考级。

到了考场,我才听到是从低级开始一级一级考,妈呀!我可是考的7级呀,这得等到什么时候。我匆匆粘好指甲,坐在外面耐心地等别人考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眼看坐在我身边的人都进去考级了,我也越来越坐不住了。我像一只被时间这只鹰追赶的兔子,越来越紧张。可怎么还不到我呀!我又听出来的同伴说,是考古筝和钢琴这两门乐器,啊!那我等的时间岂不是要更长了。这时,我又发现由于我的大意,我居然忘记粘左手的中指和无名指的.指甲了,我连忙粘上。哎,我再复习复习吧,免得忘谱,到时候出丑,再过不了级。我可不想丢这个脸。

啊!终于该我了,我飞跑进去,双手将考级表递给检查老师,便坐在位置上开始弹了。我紧张得腿一直瑟瑟发抖,虽然我已经考过级了,但我的心里还是没有底,生怕弹错。当一个个优美的音符从我的指尖流淌出来安抚我的心灵,我的腿才抖得不那么厉害。啊,不好,我少弹了一点,算了,就先混过去吧。

“可以了。”随着老师丝毫没有感情的声音,我的考级也完成了,我都不知道我是怎么走出来的,我会不会过呢?

这对我来说真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2.古筝六年级作文 篇二

一、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的问题

(一) 学生方面的问题

现今, 学生生活的很不快乐, 从开始上学的那天开始便成为了学习的“工具”, 不仅要在学校学习, 有的还要去私人承办的辅导班学习。周而复始, 学生“望学生畏”。他们因没有了快乐的体验而不愿意学习, 更别提写作文了。另外, 信息技术的发展, 各种媒体对文字带来的冲击也是超乎想象的, 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淡, 他们更迷恋在网上发表一些叛逆的言论, 以表达自己的种种不满。

(二) 教师自身问题

有的教师自身作文素养就不高;有的教师已经不再自己写作, 更不用说研读关于作文教学的文章或理论了;有的语文教师本来不是学中文的, 迫于学校的压力才转行教语文, 文学底蕴比较薄弱, 所以在作文教学时他们的指导也只是起“隔靴搔痒”的作用。另外,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导致学生在作文时只能“胡编乱造”, 长此以来, 学生对作文只会越来越漠视。

二、解决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的问题的方法

(一) 引导学生立足生活, 学会选材

文章来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所以, 教师在讲授作文时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作文材料。我在教作文教学中通常不会给学生命题作文,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给一定的作文范围, 让学生进行半命题作文或者自己命题再作文。这样做, 不仅给了学生自行思考的余地, 还能让学生有所感悟。比如写人作文, 在写他人之前,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我”写起, 先写“我的优点”或“我有个明显的缺点”, 然后再把外貌、性格、爱好综合起来, 写段“我的自画像”, 进而从这一过程中让学生领悟到怎样写好他人。

(二) 教给学生巧分段落, 体现结构美

在批阅作文时, 我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有的学生整篇作文下来只有一个自然段或两个自然段。这样的文章给人的感觉是学生的思路是不清楚的,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有必要教会学生给自己的作文进行适当的分段。首先, 明确要求学生要把作文分为4到5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必须单独分为一个自然段, 中间的内容应该分为两到三个自然段。另外, 也可以把要强调的一句话单独分为一个自然段。其次, 教给学生, 不同题材的文章往往有不同的划分方法。记叙描写类文章可以以时间、空间、事物、事件的不同分类或感情变化来划分段落;说明类文章多以说明对象的逻辑分类 (如总说和分说、重要和次要、事理发展过程、物品生产或制作过程等) 来划开。

(三) 在具体的情景中作文, 体验快乐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 快乐作文依然是他们需要的。教师在讲授作文时要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在快乐中作文、快乐中成长。我设计过这样的作文情景:作文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细致的刻画心理描写, 在正式上课之前, 先带着学生玩一个成语积累的游戏——积累和心理描写有关的成语、谚语和歇后语。然后, 给学生四分钟的时间记忆这些成语, 记忆多者可以获得个人的加分奖励。当这个环节结束以后, 告诉学生游戏的名字——击鼓传信, 并且宣布游戏的规则——一位学生上来当鼓手, 用板擦敲击黑板即可。当鼓声响起来时, 从第一组第一个同学开始沿“S”字形传信。鼓声停止时, 信在谁那儿, 那个学生就打开信封看看任务是什么, 然后按任务去做, 不过这三封信也不全是任务还有奖励。接着, 民主选出鼓手, 同时告诉鼓手击鼓的时候不能太短, 接下来就是游戏环节的设置。

1. 游戏前

师:采访第一位学生, “能说说你现在的心情吗?”

生:我很失落, 如果第一封信里有奖品, 那我岂不是拿不到了。

师:采访中间一位学生, “你现在的心情又如何呢?”

生:我很纠结, 因为我希望拿到奖品, 但又害怕完成任务。

师:采访最后一位学生

生:……

2. 游戏中

第一轮游戏, 传递的是惩罚的信封, 鼓声暂停时第一轮游戏结束, 采访被惩罚的学生, 让其说说自己现在的感受。同时, 指导其他同学观察此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动作、神态、语言。

第二轮游戏, 传递的是奖励的信封, 在这轮游戏中, 学生不知道是惩罚的信封还是奖励的信封, 这时候在传递的过程中, 学生的心理就开始了急剧的变化, 有的学生担心是惩罚的信封, 所以传的就会快一些, 有的学生期待是奖励的信封, 所以在传递的时候就会慢下来, 这轮游戏中, 只要参与的学生, 心里必定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第三轮游戏, 传递的是惩罚的信封, 设置这轮游戏的目的和第二轮一样, 也是让学生感受自己的心理变化历程, 让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

3. 游戏后

游戏结束后, 教师要出示板书, 引导学生回忆游戏的过程, 并引导学生作文的思路, 有必要时还要教给学生开头和结尾的方法以及段落的过渡方法。

总之, 语文教师一定要多读多写,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写好作文的积极性, 教给学生写好作文的方法、窍门, 以让学生在写作文时心情愉悦、充满激情、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这样坚持下去, 学生才会写出一篇篇精彩的文章来。

参考文献

[1]王万和.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四法[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23) .

3.古筝六年级作文 篇三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综合运用,也是学生文化蕴含的体现,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五六年级的习作要求是:“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习作要有一定速度。”不难看出,对六年级学生的习作要求已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但是,在小学六年级语文作文教学中,我常常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感到苦恼:如作文中字迹潦草,错别字连篇;文理不通,思路混乱;假话、套话、空话长篇累赘,不知道自己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等等。一直思考着该怎么样进行写作教学,让学生们学到实处,真正提高写作水平。于是苦口婆心的说教,反复纠正错误,却收效不佳。思考着是不是可以改变一种方式,于是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发现通过以片段写作训练提高小学六年级学生作文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高涨,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也有明显进步,学习态度变得更加端正,增强了写作的兴趣。

所谓“作文片断”是指用一段一节的小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而进行的片断写作练习。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几乎可以断言,能够写好一段,一定能写好一篇 。反之,连一段都说不流利,一整篇就必然更加夹缠不清了。”可见,片段训练是为篇的训练打下基础的,基础不扎实,将直接影响学生作文水平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影响写篇的训练。片段训练则比写一篇文章更具可操作性,小学生生活积累有限,即使到了六年级,也有很多学生缺乏细腻、生动的描写,让学生进行环境、场面、四季、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想象意境等片段训练则比较现实,也可以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片段训练的实质也就是分解训练,先分解,后综合才能得心应手,才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六年级学生面临升学,任务重,压力大,如何在教学中快速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为此,结合我的亲身教学实践和所阅读的资料,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片断描写的训练中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巧用文本,举一反三

1.随文情境,练习片段。

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表达欲望,利用现有课本资源,依据课文创设的情景写话,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有动笔实践的机会。比如,在教《海水为什么是蓝的》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写下来;在读《理想的风筝》时,课前先让学生说说理想的风筝到底是怎么样的风筝,为什么要以理想的风筝作题目;学了课文之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现在所理解的理想的风筝,再让学生把这两次的感受写下来。这些片段的训练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进行其他习作训练的时候会尝试表达自己的感想。

2.大胆想象,抒发情感。

课文中有许多地方留有艺术空白,让读者去想象、揣摩。教学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然后把学生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表达出来。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先让学生想象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然后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又如《开国大典》,可以让学生想象:假如你是一名当年参加开国大典的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某一个动人场面及感受写下来。这样在读中练写,使学生在与课本的对话中自然而然地倾吐了自己的思想,表达了个人的见解;还有些课文故事性强,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如《稻草人》,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延伸课文内容,进行续写。

3.仿写迁移,提高能力。

课文提供的素材很多,比如语言表达的方式、安排材料的方法、写作的顺序等等均可借鉴。所以,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仿写便是常用的且极有实效的练笔方法。课文中的名篇佳句是语言大师们苦心孤诣锤炼语言的杰作,是语言运用的范本。因此在感知课文后,抓住文中的美句让学生仿写,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仿写的形式可以是固定的结构,是课文中结构整齐的句子或段落,可以是句式優美的句子。比如学了《怒吼吧,黄河》,可以仿照文章第四自然段的“时而。。。。。。时而。。。。。。时而。。。。。。时而。。。。。。”写一段话,内容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等生活情景片断;还可以利用仿句侧重于训练学生的排比等修辞意识,增加语言的文采。如学了《山海关》可以仿照课文第四段“我真想……我又想……我还想……”的句式,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又如在教学《永远的歌声》开头和结尾时,可引导学生细读开头和结尾,理清这两个自然段的写作方法---首尾呼应,分析理解内容后,让学生学习它的表达方法,并用首尾呼应的方法仿写一个开头和结尾。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留心生活,积累材料。

没有平时的积累,就没有“文思如泉,笔走如神”,把学生多姿多彩的生活设计成一个个小片断。校园生活学生亲身经历,耳闻目睹,是学生练习片断的好材料;自然课上介绍的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科学课上的小实验、小制作;体育课上生龙活虎的场面,以及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都是学生的习作内容,也是学生表达材料的来源之一。常常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学所思、所感。如:有一次语文课上,突然天空乌云密布,雷鸣电闪,快要下雨了。于是,我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围绕“快要下雨了”说写片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什么?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校外生活,社会见闻,家庭生活,大自然的万事万物,景色的千变万化等等,更是取之不尽的材料,启发学生留心观察并试着用恰当的语言来描绘,养成勤观察、勤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积累表达材料。

三、广泛阅读,厚积薄发。

在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刊,开拓视野。阅读时注意作者是怎样造词造句、表情达意的,细心推敲好词佳句,并摘录优美的词句段,细读成诵。全班学生轮流上台朗诵,师生欣赏评析。当学生朗诵完后,有意识问他从什么书报上看到的,为什么选这些句段。原来我做法是每天看课外书后进行摘抄,然而效果并不是很好,作用也不大,久而久之,还出现应付了事的现象,能够坚持下来的学生并不多。后来在网上我发现有老师变“摘抄”为“摘默” 。比如:给学生的摘默内容是:“描写春天景物的好句” ,要求学生选中好句以后,要读读背背,然后默写下来。两周以后进行“背诵比赛”,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进行擂台赛,形式可以多样化。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展示“摘默”成果的舞台,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摘默”的兴趣。而且摘默的语言通过各种形式的背诵交流,深深印在了学生的脑子里,在习作时就可以“顺口拈来”,从而做到“厚积薄发”。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4.四年级暑假作文:古筝 篇四

小学一年级时,妈妈买回了一架精美的古筝,从此,这架可以飘出美妙乐曲的古筝,就承载了我无数的梦想!我也由此知道了那首开启我梦想之门的乐曲就是《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著名诗句,更是给这首名曲赋予了令人意犹未尽的意境。

我弹的第一首古筝曲是耳熟能详的《北京的金山上》,我的脑海里深深印着电视上那个女子弹琴时的动作、神情,那种端庄的气质让我羡慕不已。

每天我都练上一个小时的琴,从难以入耳到渐渐动听,我体会到了努力的艰辛与成果,古筝课上也经常受到老师的鼓励。慢慢的,《渔舟唱晚》、《林冲夜奔》、《幻想曲》、《黔中赋》等名曲,也从我的指尖汩汩流出,虽称不上行云流水,却也陶冶了我的情操,丰富了我的生活。

八岁那年,我跟着老师去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少儿春晚的录制,我们的古筝合奏《喜洋洋》赢得掌声阵阵;去年暑假,我又和同学们一起去韩国参加青少年艺术大赛,同学们施展出了才艺,一首首美妙动人的古曲雅韵,陶醉了异国小朋友的心,也欣慰成就了我们渴望让异国人领略中国文化的梦想。

一首首乐曲,还让我了解了历史,懂得了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从古筝曲《临安遗恨》中,我体会到了南宋名将岳飞抒发《满江红》时,那种因奸臣当道而不能精忠报国的无限惆怅之情;从《雪山春晓》中,我仿佛看到了高原美丽的春天景色,仿佛看到了人们热爱家乡,向往美好生活时载歌载舞的场面……

5.紧张的古筝考级三年级作文 篇五

在前不久我刚考完级,那天,风和日丽考完级后的我,心情便放松了下来。

再考级的前半个月左右,琴行里的小伙伴正在背谱子,老师们也开始忙碌起来。我专心的把曲子一遍遍地练习,一遍遍地复习。时间不等人,转眼间只有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大家更加用心了,怕一个音符没弹好,就毁了整首曲子。考级的.日子到了,我背上书、指甲等物品就去琴行集合,到了琴行后有人就戴上指甲开始练习。“集合啦,点名啦!”陈老师在门口大声地说。大家立马站好了队伍,点完名之后就上车了。过了一两个小时就到湘潭了,大家下车之后就准备考级了。有的人十分紧张,有的人一点也不紧张,可能对自己信心十足吧!还在那里看电视、玩手机、玩游戏。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不知不觉就到我们这一组了,我和前面的人说:“我好紧张。”“我也是!”她对我说。到我了,我对评委说了一声“老师好!”就坐了下来。开始弹了我的手慢慢的抬起来,放在琴上弹了起来,这琴声打破了考场的安静。我的脚不由自主的颤抖起来,心就想跳出来一样,人想往外跑。第一首曲子弹完了,评委说:“还不错!”我的心也放松了下来,平静了下来,脚也不抖了,第二首我十分放松的弹起来。弹完后觉得十分轻松。

6.九年级古筝日记300字 篇六

一来到参赛场地,我看到已经来了很多朋友">小朋友,她们有的在化妆、有的在换衣服,有的在等待着比赛。我和爸爸妈妈先来到了登记处,领取了参赛号码:我是第39号。然后妈妈就给我缠指甲、化妆、换衣服。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我安静的坐在台下准备上场。我心里很紧张,心跳的砰砰的,生怕自己弹不好。一转眼我就要上场了。一上台,我先进行了自我介绍,然后我就弹了起来。刚刚拨响了第一根琴弦,随着熟悉的旋律响起,我就完全沉浸在了音乐的海洋里,所有的担心、紧张都一挥而去,顺利的弹完了比赛的曲目。

7.古筝起源之我见 篇七

一、大量的文献记载

(1) 《乐记》是最早的有关筝情况的文献出处, 说明在《乐记》成书的年代或之前就已经有筝这种乐器了。了解了此书的年代, 也就大概圈定了筝出现的时间。《礼记》是儒家传统的“五经”之一, 其中《乐记》是关于音乐、舞蹈的最早的典籍。是迄今为止最早的音乐美学著作, 它总结的是先秦时期的音乐情况。汉刘向校书时, 辑得二十三篇入《礼记》, 由此可知在2 500多年前的时候, 就已经有筝出现并被记录下来了。这是筝流传于先秦的有力证据。

(2) “真秦之声”的见证。“秦声”是一个专有名词, 在古代文献中往往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意思。焦文彬先生在《秦筝史话》一书中对“秦声”有这样的解释, 他说:“秦声是一个比较复杂而又包含很多内容的概念。”说他早先在《秦声初探》的长文中, 曾进行过多方面的考察和探索。概括地说“秦声”一词起码有以下几解: (1) 指先秦时代秦地的民歌。 (2) 指先秦两汉时代秦地歌舞音乐综合的形式。 (3) 指具有秦地地方色彩与悲昂慷慨的秦人的诗歌。 (4) 指陕西地方戏曲剧种、声腔即秦腔的代名词。 (5) 指缶。 (6) 指筝。而李斯所说的秦声, 是由筝、瓮、缶三种不同的乐器共同演奏, 再加上歌者的“呜呜”唱和拍击节奏的一种综合性的音乐形式。瓮、缶是打击乐器;髀是人的腿, 这里是用来打节拍的;筝是丝弦乐器, 用来弹奏的。正是它们四者的巧妙配合才共同构成了“真秦之声”。当时的情况是秦始皇即位初年, 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富国强兵, 要统一六国, 就到处招贤纳士, 吸收了很多别的国家的人才到秦国做官。这期间, 韩国担心自己被消灭, 就派了一位能治水的人叫郑国到秦国帮助兴修水利, 以减少秦国对韩国的军事压力。后来, 这件事被秦国发现, 一些贵族劝说秦始皇把在秦国做官的外国人都赶走。李斯作为楚国人也在被驱逐的行列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 他上了这封《谏逐客书》。这段话是从音乐的方面来说明, 并非异国的东西是不可取的。当时朝廷已经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 退弹筝而取《韶虞》。从这一点就能知道在李斯呈此谏书之前, 也就是公元前237年以前, 秦国就已经有筝的存在了。不然又何以“退筝”呢?虽然是简单的一句“真秦之声”, 但是, 我们可以充分地看出筝在当时秦国音乐中的地位还是相当重要的。说明这个时候宫廷音乐之中已经有筝的存在了, 可以想象此时筝的普及范围应该是很广泛的了。

(3) “无要妙之音”的记载。此论点在前文已经阐述, 不再赘述。当然, 还有很多先秦的文献资料中也有筝的记载, 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这些资料都是筝成器于秦或秦之前, 流行于秦地的有利证据。

二、考古学的支持

随着我们国家今日科学的发展, 考古学越来越趋向成辽宁锦州●岳莹

熟, 考古工作也取得了飞跃的进步。一件件古代乐器的出土都为研究我国音乐的历史提供了事实的证据。筝作为民间流传的乐器, 由于成器的年代较早, 所以出土的实物一直是少之又少, 这就给古筝历史发展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就今日而言, 也有部分文物呈现在世人面前, 为我们进行筝史的梳理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 江西贵溪县出土的两件秦筝, 据专家考证, 为先秦战国早期的遗物。两件筝的板面、弦、柱、枘等均不存, 一件器身基本完整, 通长167.3厘米, 器身用硬质独木制成, 为13弦筝。

(2) 1991年11月在发掘江苏吴县长桥镇长桥村一战国时期的墓时, 出土了筝的实物。江西贵溪古属楚国, 江苏吴县古属吴国。可知战国时期筝已经流传至这两地, 而且成为当地贵族们的重要娱乐乐器了。这些考古发掘所显露出来的筝, 同《乐记》文献记载相一致。从而也证实了远在2 500多年前, 筝不仅产生、流传并且已有了弦数上的变化。

(3) 贵县罗泊湾出土的乐器。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墓是1976年秋发掘的, 在此墓葬中出土了一些乐器, 同出的木牍《从器志》也列有乐器的名称, 是一些比较珍贵的资料。对研究岭南地区在秦末汉初时期的音乐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十二弦乐器一件, 出土时已经残破。现有腔体残片, 表面有黑色的漆, 有些像琴、瑟之类。首部一块, 经脱水后有些收缩, 现宽23 cm、厚3.5 cm存有一排12个弦孔, 孔距0.2~0.6 cm、孔径0.8 cm不等。此孔向下未穿透, 横向内侧呈直角拐出, 侧面出孔较细, 孔径0.4 cm。同时出土岳山四件, 从木质的不同, 可以分成两组, 一组三件, 一组仅存一件。都略存长方形背部隆起, 底部凹入如鞍状。各长7.3 cm、高2.8 cm、底宽1.8 cm。接近底边有横穿孔两对, 孔径0.5 cm。有的孔内残存麻质弦头。这些岳山很可能就是这件12弦乐器上的部件。但从弦孔部分和岳山看来, 和瑟不同。在蒋廷瑜的《广西贵县罗泊湾出土的乐器》一文中也没能明确的说出它是一件什么样的乐器, 所以认为它可能是岭南所特有的乐器。但就时间而言, 秦末汉初时, 有秦地的古筝传入岭南的可能。从外形而言此时已经出现了12弦制的古筝, 这件没有文献明确记载的12弦器倒是也符合古筝弦制发展的。所以认为它是流传到岭南地区的古筝也是有可能的。

另外, 根据文献的记载我国商代就已经有丝存在了, 这不仅为弦乐器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可能, 同时也为筝产生于先秦提供了可能。究竟历史如何还是需要今后考古发现的帮助才能真正揭开筝起源的神秘面纱。

虽然历史久远资料的有限, 为我们研究古筝的历史设置了一道道困难, 但是通过现有文献资料的记载和考古学所取得的成就, 我们依然可以了解到筝起源的大致时间和流行的地域。这对我们研究古筝的历史沿革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当我们今天占有着古人给我们留下的点点资料而面对着古老传说的时候, 我们又一次真正意识到筝这件乐器已经有太久太久的历史, 有太沉太沉的文化积淀。

8.古筝带给我勇气 篇八

这架古筝是红木做的,长1.5m,宽0.35m,上面点缀着九条龙,叫九龙雕。从开始学习起,直到现在我考完古筝十级,这架古筝已经陪伴我走过了整整6年。在这6年的时间里,围绕古筝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这丰富了我的生活,也让我懂得只有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在那些日子里,我想过要放弃,因为弹古筝真的很累,每天做完作业,我都要练。刚开始的时候,手指真的很痛,而且还得让爷爷陪着我,我辛苦,爷爷也跟着辛苦。好不容易盼来了周末,同学们可以去公园玩,我却必须去上古筝课。一次又一次真的想放弃,但是我又不甘心,正是这种不甘心让我选择坚持下来,因为我要证明古筝对于我来说并不是一个难题。

我9岁那年,正值春天,爷爷的过世在我心里留下了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以前,总是爷爷陪着我练习弹古筝,现在只剩下这架古筝和我。而对爷爷无限的思念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坚持弹下去的念头。每每我坐在琴凳上,手指划过琴弦,一串清脆且动听的琴音随势而出时,我都会怦然心动。随着琴声,我会想起爷爷对我的付出和希望……所以,是古筝,是它又继续陪伴我走过了9岁的雨季、10岁的秋实、11岁的冬雪,直至我学完全部课程。它仿佛是一个天使,拂去了我心灵的创伤,让我走出失去亲人的阴影。

上一篇:派生词表下一篇:《小鞋子》观后感作文8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