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性探析论文

2024-10-1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性探析论文(精选8篇)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性探析论文 篇一

现社会是信息技术发展飞快的社会,这也位我国教育事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包括教学内容及方式。在现代技校教学中,首先教师就要转变教学方式和理念,满足现社会的需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在技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融入“微课程”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激发学习兴趣。

1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伴随当今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与广泛普及,公共计算机课程已然成为技校各学科领域当中的一个重要通识课程,此课程开设时间一般为大学第一学年。开设此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力,使其具有运用计算机解决现实问题的基本职业能力,推动学生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尽管公共计算机可能在各类技校中已经开设多年,但仍然存在有如下问题:①学生入学时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参差不齐。尽管多数学生已经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如简单应用媒体资源、Windows系统操作及上网等,当仍然有一些学生入学之前较少接触计算机,但在自主学习欲望方面比较强。②缺乏多样性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当前,较多运用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依然是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长久获取学生兴趣及注意力。

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性探析论文 篇二

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现状分析

目前由于学生在中学阶段接受计算机教育程度不同, 所以实际教学过程中给老师带来很大的挑战。高职院校的大多数学生存在入学分数较低, 学生综合素质较低, 自制力较弱的特点。除此之外, 根据学校特点, 生源也有所差别, 一部分学生来自于普通高中;一部分来自于中职, 来自于高中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较中职的学生普遍要高。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地按照常规的教学理念, 进行灌输式教学, 在课堂上一概而论, 难免会出现部分同学已经对知识掌握了, 觉得很容易, 没有挑战性;另一部分同学又觉得很难懂, 不想学。久而久之势必不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 产生厌学态度。

2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学生对课程重要性在思想上存在误区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发现有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不是很重视, 觉得就是简单的开机、关机、打字等操作, 所以就导致部分学生不来课堂上课, 还有部分同学即使来到课堂, 也是报着混混的心理, 觉得只要到课堂, 教师点名时在场, 有平时分就可以了。这样, 势必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 降低整个课堂的学习效率, 给正常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2.2 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求是很高的, 但是, 很多学校还是采取以往的教学模式, 先讲理论, 把书上的理论知识讲完了, 才讲操作。如果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听这么长时间的理论课, 可能还能坚持, 如果是非计算机专业的, 那些单调空乏的理论知识, 估计会吓到一大半的学生, 只怕还没有讲到操作时, 好多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就已经被浇灭一大半了。一旦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这门课的讲授, 在很大程度上将不会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3 教学方法不得当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 仍然采用理论放在普通教室讲解, 实践时才放到机房的教学方式。在授课过程中, 普遍采取填鸭式的讲解, 教师是主体, 而学生只是坐在下面听, 教师讲过的知识点, 学生也没有机会及时练习, 等到机房实践课时, 学生在理论课堂上听到的知识, 由于各种原因已经生疏, 甚至有的已经忘记了, 这样在学生操作实践的课堂上, 学生就会有好多问题要问, 都需要教师及时解决, 教师面对这么多学生, 往往是力不从心的, 久而久之,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受到很大的挫伤, 严重影响了课堂的学习效果。

3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建议和措施

3.1 推行分层教学、选择合适的教材

由于学生生源地不同, 再加之个人的家庭条件和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 使得新生入学具备的计算机知识水平的差异性很大, 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难题。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做到因材施教, 打破大锅饭的教学模式, 推行了分层教学的方法。首先按照学生所学专业进行第一次分层, 例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分别排课, 这样,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相对来说对课程的掌握水平要稍高点, 上课的时候可以在完成基本知识学习之外, 安排一些例外的应用性强的专业知识, 扩大他们学习的视野, 使他们课上可以很充实的学习;然后再进行第二次分层, 上课之前先对他们进行摸底考试, 根据学生掌握情况, 按照专业再将学生成绩进行分层, 对于成绩好的班级, 老师可以扩展知识点, 对于成绩确实不是很好的班级, 老师就要从基础开始讲起, 使他们循序渐进的进入到课程当中。这样就对教材有了一定的要求, 除了基本教材之外, 教研室要根据专业不同和学生实际情况, 自行编写教材。目前根据不同专业编写不同教材还在计划中。通过这种分层教学和选择不同教材,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3.2 缩减理论课时、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材一般都是先安排理论, 再安排操作, 这些理论知识涵盖的计算机知识面比较广, 一般来说都是安排理论课时和操作课时基本相同, 这样就导致学生学完了理论, 没有太多时间对学过的知识点及时地进行操作, 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了保证学生的操作练习时间, 对课时进行了重新分配, 总课时64, 理论安排22课时, 操作安排42课时, 这样, 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 将会更好的讲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实行任务驱动, 案例教学法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将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转化为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 就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精心备课, 将知识点分解为一系列的任务, 任务的确定性和既定目标必须明确, 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思考, 然后根据自己的思路, 逐个的完成。这样, 以化整为零的教学思路, 把知识分解开来, 学生完成起来就比较容易, 也比较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而案例教学法, 是将空乏单调的知识点融入到一个个精彩的案例当中, 让学生在完成案例的过程中学习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比如在讲到Word表格的时候, 我会预先做好一张简历的表格, 简历当中涵盖表格的知识点, 上课时先在多媒体上展示表格, 然后简单的讲下要完成这个简历用到的知识点和大致的框架, 接下来让学生自己思考, 大家讨论怎么样来做出这个简历, 讨论过后就是考验他们的时候了, 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际行动, 并且根据自己的情况, 做一张自己的求职简历。这个时候, 学生的积极性就被很好的调动起来了, 都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做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简历, 等到学生基本完成以后, 再由教师讲解其中的知识点。这样, 把枯燥的知识点融入到案例当中, 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 一改学生被学习的状态, 使他们爱学习, 会学习, 想学习。

3.4 试行“以证代考”考核模式

考试是评价教学得失和教学工作信息反馈的一种手段, 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考试方式基本都采取单纯的笔试或机试, 试题质量不是很高, 期末考试成绩很高的学生不一定能通过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笔试很高的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不一定高。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提高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 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 取消期末考试, 教学与考证相结合, 以证代考, 以考促学。经过实践检验, 通过这种考核方式, 提高了学生学习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院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

4 结语

通过本院教学改革实践, 采取“任务驱动, 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 操作简单, 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 比较适合高职教学的需要。《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必修课程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的一部分, 在考核方式上试行“以证代考”的新考核模式,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从而大幅提高了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通过明确培养目标、丰富讲授内容、强化实践教学、完善教学方法等途径, 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既培养学生良好的理论素养, 又培养其实用的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吴香兰.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新思路——考证促学[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07 (3) :21-22.

[2]冯静哲.浅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跨世纪, 2008 (8) :138.

[3]黄耀.浅谈考证在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促进作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0 (3) :199-200.

[4]肖辉容.浅谈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J].甘肃科技, 2012 (16) :75-76.

[5]袁利芬, 李曼.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J].广西轻工业, 2011 (9) :204-205.

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性探析论文 篇三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有效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讲授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Windows 操作系统、Office2003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等,并提供了软、硬件最新发展动态。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起点低、底子薄等特点,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上机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常见问题

1.教学内容过于系统。江苏省广播电视大学通州学院要求三年制中专、五年制大专各个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要过硬,能处理生活工作中碰到的实际问题。然而,要让学生在很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和实际操作技巧很困难。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完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只能偏向于学习成绩好的部分学生,忽略了部分成绩差的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为了达到班上的平衡要么会过分侧重书理论知识,要么过分注重上机操作练习,使得理论和实践不能达到统一与平衡,背离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无法为高职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学习效果。

2.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目前,多媒体教学是高职院校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计算机应用基础》基本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已成为唯一的教学手段,但缺乏教与学的互动。因此,必须合理选择教學方法和手段,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学习效果。

3.课程考核方式不合适。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有效手段,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并且,对此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能起到引导作用。《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如何才能正确衡量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将直接指导教学工作。传统的闭卷考核方式通常以理论考试作为学生的最终成绩,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就是为了顺利通过考试,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联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教师应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因材施教,不要试图将所有的知识点面面俱到,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应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

(1)科学地选用多种教学方式。《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应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教学、远程教学等。平时多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适时地以板书的形式进行教学,以便学生理解。在多媒体教学方式中,可以在机房利用天寓电子教室等软件进行联网互动,教师机控制学生机可以现场演示,既可以很好地控制学生平台,又能及时巩固、反馈所学知识点,还能将课堂讲义和实例传到网上方便学生下载,并可通过电子邮件解答学生问题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恰当地选用多种教学方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适宜地选用讨论式教学和情景教学法等。要求学生参与教学,发表意见,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教学《Word 2003》这一章时,首先采用情景法创设情景,给学生看用Word 制作的精美的简历,以此导入新课;接下来,师生共同探究,格式化字体时,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除了直接点击格式工具栏的按钮以外,还有什么方法?然后请每一组派一个学生代表来回答,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其合作精神;最后教师用演示法验证讨论的各种可能,并给每一组合适的评分。

(3)合理安排上机实践环节。要合理安排上机实践的内容,适当地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比如,用Excel 制作期中考试成绩表,首先在课堂上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组,教师讲解其中重要的理论部分;课外让学生自行分配任务,在互相探讨的学习情景下完成具体的实践环节,课堂上指派其中一员边讲授、边操作。

4.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讨论文 篇四

摘要:本文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结合我院实践状况,深思计算机教学,提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变革的思绪和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

引言

计算机被普遍应用于教学中,美国是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研讨和应用最早的国度。我国的计算机教育应用理论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多媒体计算机的呈现,促进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提高,推进了教育观念、体制的革新和教育的现代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已成为高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此课程旨在培育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应用才能,为学生学习其它相关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在不同专业的应用场景的差别,教员在教学过程中充沛理解、正确认识学生原有的计算机基础学问,依据不同专业的应用请求,调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构造体系和内容,变革教学办法和思绪。

1教学现状及剖析

1.1生源差别,程度良莠不齐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针对大一重生开设的课程。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重生来自不同省区,由于地域经济文化程度、学生先前的计算机基础学问储藏、智力程度等的差别及各中学对计算机相关学问的请求各异,重生起点不一样,程度良莠不齐。大局部学生可以纯熟运用Win7操作系统,可以应用网络资源进行文娱和学习,接触过office办公软件但不能纯熟运用。有的学生可以控制office办公软件的根本操作技艺,也有的学生已获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证书,以至已有一定的编程基础。但是也有少局部学生很少接触电脑,基础学问简直为零。因而,教员应因材施教,切忌“一刀切”。

1.2教学内容根本相同

目前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设置的教学内容根本都是相同的。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教学内容主要是Win7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的运用、网络基础学问、IE和OE的运用及关于计算机的一些根本概念、根本学问和微型计算机的组成,这些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构成一定的学问构造,但触及到的操作相对简单,难以和学生的本专业学问相衔接,很难到达较高的应用程度,不能更好地应用于本专业。

1.3教材组织构造不合理,局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教材和参考书很多,但存在的普遍问题:大局部书中根本操作内容的应用性价值不高。教材以内容为导向,注重操作步骤,触及到的操作相对简单和单一,缺乏详细的实例,难以和实践应用相结合。比方在word模块,大局部教材中按步骤解说如何设置字体、如何设置段落、如何插入图片等,学问点很零散,难以将这些学问点和实践的应用有机的交融到一同,看不到实践的效果。计算机的软、硬件开展很快,在对计算机配件和常用软件进行引见时,局部教材的学问点相对滞后,不能及时的更新产品型号和软件的版本。局部有一定计算机基础学问的学生,觉得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任务很简单,无非就是应用word打字、复制、粘贴文件和文件夹。这局部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缺乏积极的主动性,不愿意入手去操作、去练习,而在项目理论中却无法处理实践问题。

2变革思绪及措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开展,计算机学问一日千里,这就请求教员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既要不时更新内容以顺应科技的开展,又要思索到现阶段学生本身的学问程度。这对教员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请求。

2.1合理编排和组织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

不同专业的学生控制的计算机基础学问不同,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学问差距悬殊,因而教员需求梳理出不同专业学生关于计算机学问和技术的不同需求与偏重点,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手腕,有针对性地调整相应的教学内容[1]。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关于计算机基础学问和操作技艺请求都比拟高,而非计算机专业更注重学生的根本操作才能,对计算机理论学问相对请求较低,教员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所辨别和偏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学院大一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课程请求学生控制计算机相关的根本学问和根本操作,辅助学生经过国度计算机一级考试。国度计算机一级考试比拟注重根本应用。因而,教员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保证学生控制根本学问的同时应加大应用型学问点的解说。为了顺应科技的开展和社会的需求,教员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既要注重应用性又要与时俱进,不时更新教学内容以顺应时期请求[2]。为了进一步优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充实教学内容,互联网应用学院教员结合目前计算机的开展和学院学生的详细状况,主编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和配套的实训教材,此教材的最大特性就是以学生为导向,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引入大量的实例,将学问点融入实践。比方word模块这局部内容的编排,将触及到的学问点融入到详细的任务中,任务1:写求职信,经过任务1解说word中的`根本编辑功用;任务2:制造简历表,经过任务2解说表格的制造;任务3:简历封面制造,经过任务3引入图文混排;最后任务:综合实训,制造培训材料单页,经过最后任务完成对word模块的综合应用。学院级重生已开端运用,目前效果良好。

2.2分组教学、因材施教,创新教学理念

由于重生在入学时所具备的计算机基础学问差别很大,因而,在授课初期,教员首先要理解、剖析学生的根本状况,在布置课堂任务时,首先结合学生的本身状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将基础结实的同窗与基础单薄的同窗搭配分组。组内同窗相互分工,完成任务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基础结实的同窗对基础单薄的同窗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基础单薄的同窗对基础结实的同窗起到了稳固、升华的作用,同窗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到达了助人自助的效果。关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解说过程中要有所偏重。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一:组装家用办公计算机(这局部内容为组装家用办公计算机和相关学问拓展)。教员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求细致深化地解说这局部内容,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开展简史、特性及开展趋向,控制微型计算机的组成,从而为本专业学生后续的课程《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打下坚实的基础。计算机系统组成、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等学问点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计算机的系统和原理,并为以后学到的C言语程序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教员只需让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理解一下计算机的开展简史、特性、计算机系统组成,明白计算机工作的根本原理,没有必要细致引见微型计算机的组成、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2.3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更新教学办法,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很大水平上取决于教学办法,教员要不时更新教学办法,改动传统的教学形式,与时俱进,以到达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授课过程中,量体裁衣、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程度、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办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课程,学问与才能的培育在很大水平上依赖于实践操作。教员在授课时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办公软件的优越性能,在授课过程中以引导为主,采用案例教学,创设与应用情境类似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员在授课过程中能够设定情形,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在进行详细的情形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践动身,遵照由浅入深、按部就班的准绳[3]。例如任务3:word图文混排。教员在解说之前先让学生看一组海报,针对图片中触及到的元素,提出问题,引入主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从书中找到相应的学问点,再进行简单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最后教员对触及到的学问点进行归结和总结,为学生分配当日的课堂任务。当日的课堂任务———图文混排操作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员全程辅导,鼓舞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尝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认识。任务完成后,各小组学生将本人的作品上传至教员机,并对小组共同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现和解说。在展现和解说的过程中,经过对不同作品的交流和评价,能够开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充沛发挥本人的才智,提高本人的审美观。学生展现和解说后,教员要及时归结总结,引申提高。在授课过程中还能够引入大量的实例,例如任务1:word根本编辑模块。教员在解说完毕后能够设定学习情境,设定与日后运用所学学问内容的实践情境相相似的情境。布置任务:毕业论文的排版。教员也能够结合社会岗位需求,布置任务:期刊排版。学生作为报社编辑,需求完成这项任务,教员把文字素材发给学生,让学生制造一期期刊。经过完成这项任务,学生综合应用才能得到提高。学生期刊排版作品,见下图1、下图2。当然教学也不能只依赖课堂,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能够互相促进,互相交融。教员能够充沛应用网络学习的平台,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4变革教学考核手腕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计算机的才能,完善学生的学问体系和构造。由于这门课程的操作性很强,传统的考试方式比拟单一,考核方式板滞,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应用才能和创新才能。教员要改动传统的考试方式,注重才能培育,淡化考试请求。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性,采用灵敏多样的的考核方式,课程考核能够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过程考核包括学习态度、努力的水平、作品的创新展现三局部,结果考核主要是测试学生实践操作才能,对操作过程中相关学问点的控制和应用。只要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才干更好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完毕语

5.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性探析论文 篇五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是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而开设,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素质,为将来运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打下一定的基础。由于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和中学计算机课程内容的加深,给高等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和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本人通过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及对本课程在高职院校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关注和总结,借以浅析高职教学改革并提出以下具体教学改革方案。

二、影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因素

1.学生入学时的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参差不齐

对于高等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改革首先还得在基础知识方面下功夫,尽管有些内容在中学已学过,但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仍有差异。首先,要以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本,让学生把计算机技术领域中最基本的理论和操作方法学深、学透、学全面,并能够熟练地应用到实践中去。其次,教学改革还要体现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来源、不同专业等特点进行教学。可采用开设不同层次的课程、分类指导等方法,以体现真正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教学改革理念。

2.课堂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教学目标对于整个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引领性,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不应把教学目标只局限在完成“教”的任务上,而应注重考虑学生“学”的情况,甚至要考虑怎样教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并掌握技能。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以动手操作为主的实践性课程,在教学中,教师须明确并告之学生每次教学的目标、重点与难点,应知和应会的具体内容,且引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以真正学到知识。

3.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学科特点

在设计教学时,应根据各学科自身的特点与要求来选择教学方法、模式与组织课堂形式。由于计算机学科的特殊性,在教学方法上应尽量避免传统的“板书+讲解”的教学模式,而应在教学中以突出以实践为主,将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技能融入到实践任务中去。在课时安排上,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不应小于1:1,充分考虑学生在课堂当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4.教学过程中忽略了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比教会学生掌握知识更加重要。目前的职业教育,过多注重单纯的教学方法的研究,而忽视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保障学生在上机时间内按要求完成实验任务,教师应细心辅导,学生应反复练习,体会通过某个操作所得的结果,寻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能综合运用的目的。尤其是在班级人数较多,学生整体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一带一”教学互助方法,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主要是由一些吸收能力较快,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对实践能力稍弱的学生进行演练、示范操作。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方案

1.教学目标的改革

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和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当代知识分子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计算机应用教育是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各专业的教学中应把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目标放在培养能力和面向应用方面,而不是获取知识。在组织教学的整个教学活动中应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自学能力为目的。

2.教学组织方法的改革

高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地区,有接触过计算机并学习过一些计算机课程的,也有从来没接触过计算机和不知道计算机为何物的。我们把这些学生放在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课堂,用同一本教材,很可能会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基础不好的学生听课吃力等现象,这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可以根据人学新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差别,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组织的改革,即实行分级教学。

3.教学时间安排的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是操作性强,若采用一周上两节课、上两次机的方法,

许多内容将因得不到及时巩固而淡忘。比如:五笔字型输入法的规则,不集中一定的时间上机操作是不可能掌握的。而且有许多内容也应上完课就立即上机实习才有效,比如汉字输入法、字处理软件的应用等。所以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采取集中时间强化训练。具体方案为:

(1)根据教学计划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两周左右的时间集中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可根据学校计算机房的承受能力,分期分批的进行。每一期学习结束就进行考试,这既便于考试的组织,又可减少学生期末集中考试的压力。

(2)在保障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不应小于1:1的情况下,可以实施“边学边练”的教学安排,即安排1个课时理论课,紧接着安排1个课时的操作课,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所学到理论运用于实践,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4.考试方法的改革

为了克服谁教谁命题谁评卷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增强教师紧迫感和责任心,应该推行“教考分离”制度,并注重三个环节:一是把好命题关,基本知识点可占80%以上;二是严格评分标准和评卷工作;三是科学地进行考试结果分析,即要求任课教师对考试成绩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找出学生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上的长处和不足,并制定出改革措施和下阶段学习的目标。

鉴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学科的课程特色,在实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考虑适当减少笔试,增加平时机考小测验,并将测验成绩作为平时成绩,让学生运用平时所学内容进行实践操作以达到考核的目的。

6.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性探析论文 篇六

计算机课程教学要着重于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安排,学生只有在实践操作的情况下才能更加牢靠的掌握知识。在进行实践培训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于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培养,教师可以适当的调整上课时长,留给学生更多充分发挥以及展示的空间,积极鼓励学生组建小组,进行研究以及讨论学习。例如,教师在教授ppt制作的课程时,教师可以给小组留出一些时间制作ppt作业,在下节课时进行公开展示小组成果。在这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以及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2对于学生的多样性实行分层式教学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对于课程教学的接受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在这种条件下,教师要综合性的考虑到学生多样性的特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针对于一些熟悉计算机操作、对于计算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以后,要合理的安排更为高级的教学内容,比如教授Excel表格中饼状图的分析数据,或者指导学生进行PS软件的学习等。针对于一些基础相对较为薄弱的学生而言,教师要确保学生及时掌握日常学习的基本技能,例如对于Office软件的运用,在这过程教师要进行耐心的讲解,循循善诱。

3优化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

“对于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行优化”不单单指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课本的优化,还应该对内容进行深入性改革。传统的计算机的教授内容主要是使学生能够熟悉掌握各种软件的运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普及,这样的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市场对于专业型人才需求进一步增加,因此,中职卫校的计算机课程中要逐渐涉及到数据库的添加以及网页制作等实际内容,使得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轻松的完成数据管理以及网站建立等工作任务。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的广泛性使用,如果现代人类不懂得使用计算机的方式将会被时代所淘汰。中职卫校致力于培养护士、口腔技工以及医生等社会需要的专业型人才,所以,中职卫校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进而使其逐渐具备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以及处理信息的初步能力等,以此来满足社会以及职业岗位对于上岗者的需求,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化信息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钰武.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科技风,(4):169-169,171.

7.中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有效性探析 篇七

一、中学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近几年, 从我国中学计算机的教学结果来看, 已经具有一定的成效, 但是, 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考虑:第一方面, 有一部分学校的学生, 在计算机方面基础不好, 有的几乎为零;第二方面, 有的中学生, 从其计算机的水平来看, 表现得高低有别, 这样就对计算机教学来说很不利;第三方面, 有的学校, 关于计算机教学的硬件、设施等条件存在不足, 尤其, 对于偏远的地区来说更是为零;第四方面, 而一些学校不具备专业的计算机教师。而这些问题, 往往给中学计算机的教学带来阻碍。

二、提高有效性教学的重要性

(一) 学生学习的效率得到提高

通过有效性的教学, 往往是为了促进学生能够很好地去学习, 最终达到教学的目标。这就给教师提出了要求, 我们每一位计算机教师都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 来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使其得到一步一步的进步和发展[1]。

第一方面, 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要给学生一个安全、稳定、具有挑战意义的环境;第二方面, 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习惯, 形成一个能够发挥自我的自主性和探究性;第三方面, 计算机老师对于学生之间,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要加以重视, 积极地对他们进行引导, 让学生之间能够很好地进行合作交流学习, 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二) 教学得到创新与反思

有效性教学主要是指教学在教学中, 要不断对于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使得自己的教学有提升的趋势。而这给教师的要求为:除了发挥自己的价值, 即创新、经验, 另外, 在不断的实践中, 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去探索好的方式, 使得很好地完成教学的内容, 以及构建一个和谐的师与生的关系[2]。

三、提高有效性的教学的策略

(一) 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

根据中学生的学习特点, 对于中学计算机教师, 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是主要的。对于学生的提问, 要积极地表现出赞同, 如果有些问题是不对的, 或者所提出的问题不是很详细, 显得比较笨, 我们也要给予其积极的解答, 这就是为了让学生保持自己的积极性, 维护学生的自尊。同时, 我们要应该讲给学生一些事实, 即通过提出问题、解答问题来促进学生的知识的掌握, 所以, 通过鼓励学生的学习, 使其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 从而找出正确的答案。

(二) 因材施教教学

我们知道, 在班级的学生当中, 其水平各不一样。对于一部分家庭, 往往条件比较好, 这些学生往往具有电脑, 通过电脑进行专业的培训, 使得自己的计算机水平得到提高。相反, 一些家庭, 往往条件不好, 对于这些学生来说, 不具有电脑, 因此, 他们的基础比较浅薄。这就给我们中学计算机教师提出要求, 即根据每一类型的学生, 采取分阶段、层次去教学。而对于基础好的, 我们可以组织他们参与活动, 即电脑知识的竞赛、电脑益智游戏的竞赛等, 这样就能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从而不断增强能力[3]。

(三) 教师要少讲而精讲

为了提高中学生的能力, 尤其是计算机的能力, 这属于中学计算机教学, 即达到有效性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 对于中学计算机教师, 不仅仅重视教学的实践, 还要重视学生的操作能力。我们要关注那些特别的学生, 即未能掌握, 甚至难以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学生, 另外, 教师要亲自去操作,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同时, 教师要避免利用传统的方式进行, 即改变从开始讲到末尾, 对于每节课, 往往设计二十分的上机的时间, 使得学生能够自己去操作, 从而, 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等能力。另外, 对于计算机教师, 我们要给予学生机会, 即让其自己去发现问题, 尤其是计算机的一些常见性的问题, 然后, 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最终提高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这就是提高中学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的一个方面。

(四)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质疑在实际上属于一个积极去思维的过程, 也是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只要我们去积极的探索、思考, 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创造思维能力就能充满活力, 去创造实践, 就能收获到累累的硕果。这对于新课程改革而言, 提升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 除了要重视计算机基础知识外, 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计算机的学习方法, 特别是针对于学生对计算机的质疑能力, 只有这样, 才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核心, 为国家培养出大批高素质、有竞争力的、优秀的后备人才。

总而言之, 在新课改背景下, 计算机教师要在中学计算机达到有效性的教学, 使得学生学习的效率得到提高, 也有利于教师的反思与创新, 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 对于有关老师来说, 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除了重视引导学生形成学习兴趣外, 还要采用形象的教学方式, 以及具有实践性的教学, 从而提高中学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 对于中学教学来说, 每一学科的方式各有不同。目前, 计算机作为一个基础的教学, 从其水平和要求来看, 都已经得到了提高, 而针对教材的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值得我们不断改进。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 探讨如何提高中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计算机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徐升波.新课改背景下计算机有效性教学初探[J].才智, 2012, 27:278-279.

[2]赵向民.多元化教学策略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 09:87-88.

8.《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初探 篇八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近几年我校对二年级即将去参加顶岗实习的准毕业生进行应知应会的考核,其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全校所有班级都必须考的科目;从近几年教务处得到的考核结果可看到,学生的文字录入速度不达标,在WORD的环境中排版一份证明操作不流畅,使用EXCEL处理分析数据更是无从下手;而21世纪如此普及的计算机却连最基本操作都不熟练,踏出校门如何立足社会;而我们对毕业生的评价的达标标准是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这些都是值的我们思考的问题,分析原因有:

其一:由于学生的生源情况复杂,有的来自城市,有的来自农村,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造成了各地计算机硬件设备条件及教育普及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在中学时所接受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深度及应用能力也有所不同。入校新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已达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要求,也有一部分仍处于零起点,比如我校每年招的新生,在进行暑假兴趣班的时候,老师们常用发现有的学生连最起码的键盘鼠标都不会用,在学习过程部分同学看到别人都会了,自己不会,自动放弃学习。

其二:有部分同学在入学之前对WORD套件使用有一定的基础,基本上老师开始安排的项目都能够不听讲的情况下自主完成,由此会造成一种心理,我都会了,于是不听课,不练习,由此会养成一种倦怠课程的行为,到后期的EXCEL、PPT也就不太用心学,造成了前期是优秀生后期又变成后进生的后果。

其三:现在的学生学习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如果能做到所学所练马上能出效果的话,就较容易坚持学习下去,但遇到困难时比如连续几题做不出来时就容易打退堂鼓,不愿意思考不愿意与同学讨论,如此累积又会造成放弃学习。严重缺少坚持、愿意吃苦、做事有持之以恒的意志力。

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一直以来为解决如何把学生的兴趣牵住在机房里,如何保持他们对课程的新鲜度,我们也做了很多尝试,每学期教材都是从网上搜索,购书中心、各图书馆查看对比,看是否有教材可以符合需求,几年内换了几种教也探索尝试了好几种教学方法,到最后都仍未觉得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因此这次我们在教务的支持下,全体上这门课的老师们利用我们多年积累的经验在假期里准备材料,采用项目教学,不再依赖教材,而是依据我们前期对毕业生的岗位调研的结果中所涉及到知识、技能、能力制定我们项目目标及内容。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全方面的改革。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能力训练和素质培养,使他们获得信息时代所必备的技能。我们采用不再给学生预定教材,而是老师们分任务按照教学大纲及参考调研结果以实用为原则确定了采用项目教学。项目以模块为单位,每个项目中有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及达到的能力目标,每个项目中又根据知识的层次及难易程度分为多个层次的任务。例如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2》,该门课程周学时为4,除掉节假日之外,大概本门課程一学期的实际学时是56,我们将本门课程定为十个项目。例如项目一为制作办公类文档,该项目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在WORD的环境中对公文类的文档进行简单的编排,以达到掌握该WORD环境下字符格式、段落格式化、边框底纹和格式刷等常用工具的使用,通过本项目的学习让学生具备对一些纯文本素材可根据需求排出版式面,达到会使用软件排版的能力;项目中包含三个任务,任务一是制作文字录入比赛通知,任务二是制作我校的招生简章,任务三是制作获奖荣誉证书;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项目中的任务设置都是与学生相关的,对学校即将开展的文字录入比赛(知识点包含了字符、段落格式化的操作)列为任务一;学生入校第二学期,对学校的认识正处于摸索阶段,把制作招生简单(知识点包含字符、段落、项目符号编号、格式刷等的操作)列为任务二,学校准备举行奖学金的颁奖的荣誉证书(知识点为以上+边框底纹的操作)列为任务三,并且会在任务三中设置两个思考题为下个项目文本框的导入埋下伏笔。所有项目中的任务素材我们尽量用的是与学生贴近、工作岗位上用到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更加明确该门课程的学习目标。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现代教育的要求必须以学为中心,坚持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分组讨论式教学,促进教学互动,注重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和研究性学生,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等方式进行改革。

例如我们项目一中的任务采用的是“演示讲解-学生实训+归纳总结”的授课方式进行讲授,利用教学辅助软件先将所有学生的电脑屏幕切换,老师先根据效果图分析素材,导入新知识点,演示将给定的素材做出效果图,然后让学生操作,老师要巡视,遇到学生不懂的地方加以指导,也让吸收的快先做完的同学辅导不会做的同学,最后对巡视过程中的普遍问题全体再演示进行归纳总结。

任务二采用的是“学生自行思考---老师做简要的分析---学生实训---教师演示—学生实训”的授课方式进行讲授,该任务不再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而只是依据效果图给出大致的要求,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先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去做题,过程要求互相讨论寻求正确的答案,然后教师再介绍此任务中用到的新知识点,比如如何用格式刷快速进行排版,及详细讲解实现的步骤,最后再预留点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对新知识的探索及思考能力。

任务三采用的是“学生演示---老师点评—学生实训”的授课方式。该任务的内容不再给具体题目及要求,只给出效果图,让学生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点仿照效果图做题。课前安排掌握的好同学预先发挥想象自己动手去创新,自己完成做好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向其同学演示他是如何实现获奖证书的制作,其他同学再根据该同学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讨论反馈的结果进行归纳及演示具体的操作,最后让学生实训。此任务学生实训过程中让学生组成帮带活动,让个别同学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辅导其它同学,让他们互相帮助、团结协作,有时学生辅导学生他们会更有感觉,收效更好。最后这个任务中的思考题让他们分组讨论,实现效果的进行加分。

现代社会,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技术不断产生,旧的技术很快被淘汰,计算机的教育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做到灵活多变、不断创新。根据不同的项目,各个班学生的情况尽可能有效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互相之间形成一种氛围互相学生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结束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正确的课堂设计思路和科学的设计方法,强化阶段目标教学内容设计,分层次导入教学内容,对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这次的从教学内容、方法、考核等方面的改革具有一定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贺静.浅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J].教改研究,2012.

[2]郭婷丽.浅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J].基础教育论谈者,2012.

[3]边巍.浅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特点及讲授策略[J].科教文化,2012.

上一篇:望雪游记作文下一篇:浅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