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厂职工迎国庆60周年优秀征文

2024-11-05

钢厂职工迎国庆60周年优秀征文(精选4篇)

1.钢厂职工迎国庆60周年优秀征文 篇一

千米井下的体面劳动

“矿工,你的身影,是一种风骨!你的身影,是一尊雕塑!你的身影,是一座丰碑!你是光和热的化身,你是力与量的再现!----”这是一名诗人颂扬矿工的诗。想想过去矿工的艰辛,看看现在矿工工作环境的变化,感觉如何呢?这不,走进超市化管理的矿灯房取灯,乘电梯式罐笼下井,坐地铁式平巷人行车,还不时听到悦耳的轻音乐和温馨的提示,似清风细雨般给矿工兄弟带来几分惬意。这一切就发生在**矿务集团的**矿张小楼井。

张小楼井现有职工2400多人,新千米大井深1025米,是华东第一深井。2000年建成投产新千米大井,由于井下瓦斯高、地温高、地压大等复杂条件,职工劳动强度大。原先职工是下井一身汗,上井一身水,工作环境异常艰难困苦。在人们眼中煤矿工人形象好象是“傻、大、粗”,低人一等似的,可是伴随中国改革进程的加快,煤矿井下的高温工作环境得到大的改善,令人啧啧称奇和耳目一新。**矿党政领导从关爱矿工的角度,创造良好的环境,运用音乐消除疲劳、调节情绪、增强记忆等功能作用,优化工作环境,创新设计了灯房“音吧”式超市、罐笼电梯化、人行车地铁化、井下一、二、三站人文化,陶冶职工情操,养成良好的安全生产行为。参战的机电三区、运输三区等单位集思广益,突出人文关怀,按照灯房打造成超市化管理、罐笼打造成电梯化、人行车打造地铁化、候车站点宾馆化要求,睿智创新,配上音乐,时刻拔动职工心中的安全之“弦”,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为上下井矿工打造出了幸福“通道”。张小楼井按照职工下井途中、上井心情、等车急燥“三步曲”心理解“乏”特征,策划了图文并茂、沁人心脾的图牌板,引开职工疲惫的烦燥心态,起动了减压“润滑剂”作用。灯房视点文化、副井企业文化、候车室和谐文化、一、二站地铁文化、三站品牌文化、大巷、头面安全文化,构成人性化、亲情化、规范化、系统化于一体的文化“景观”,井上下工作场所变成了“温馨之家”。

他们除了积极筹集资金工作场所进行了改造外,配置了有“灵性”的音响设备,精选了《迎宾曲》、《二泉映月》、《梁祝》等上百首旋律优美的歌曲和国际上流行的经典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已初步形成职工上下井一条龙“音吧”。灯房按空姐式管理执行,推行“二米微笑、一米问候”方式,架起沟通桥梁。平巷人行车按照现代“动车组”进行设计,内有照明、音响、软座等设施,让人心情舒畅。在上井口把勾的职工小张感慨地说:“过去,职工在井口都感到无聊烦闷,排队时互相拥挤,结果有时影响了心情,如今,他们自觉地排着队,一边听着轻音乐一边等着下井,有说有笑,心情都不错,而我的工作也就成了一种享受”。在副井下井口把钩的职工老王更是乐滋滋地道出了自己的心情:“这种轻松愉快的旋律,起到了调剂心情、消除疲惫的作用,听了真舒服。”职工们为此有感而发,称之为人文关怀的“动车组”。据悉,灯房班超市化管理创新被评为2006年度集团公司文明示范点、**市“五一”奖状、文明示范岗,今年又被评为省“五四”青年示范岗等荣誉称号。电梯化罐笼创新评为集团公司推广项目、科技进步一等奖,文化幸福通道评为矿文明示范点。

2.钢厂职工迎国庆60周年优秀征文 篇二

6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转瞬

60载在树木的年轮中只划几圈

60年风风雨雨伴祖国巍然崛起

60季春夏秋冬让祖国展露新颜

曾经的战火连篇令人胆战心惊

曾经的十年浩劫让人疲惫不堪

三中全会豁然释国人心中枷锁

改革开放敞国门迎来曙光璀璨

曾经吃饱肚皮是多少人的期盼

一度穿暖衣衫曾是众人的心愿

而今营养均衡膳食合理成目标

穿出品味张扬个性成时尚尖端

红砖碧瓦曾是乡下人最大奢求

身居繁荣闹市是城里人的心愿

新农村改造让乡下人住上高楼

田园派山间别墅变城市人首选

栋栋直耸云端的高楼装扮大地

条条宽敞的柏油路将城市连起

高速公路覆盖祖国的大江南北

挺进沙漠也不再只让骆驼徒步

五环旗插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

福娃张开怀抱迎世界运动健将

百年奥运百年梦今朝成就大业

新中国扬眉吐气雄踞世界东方

天灾激励着中国人的昂扬斗志

大雪封路也未能阻拦亲人相聚

地震毁了家园断不掉手足情深

四面八方的援助源源涌向成都

破坏分子阴谋酝酿起蓄意挑衅

打砸抢击不溃共和国钢筋铁骨

哈密瓜丰收季节依旧飘荡清香

新疆人民永远铭记着铮铮英雄

今朝夺目的鲜花摆满街头巷尾

兴高采烈的人们竞相载歌载舞

一起把六十岁的母亲用心装扮

3.工厂职工国庆60周年献礼征文 篇三

1960年,国家困难时期,我在读初中。那时学校很注重引导学生谈理想。理想很神圣也很简单,就是你将来打算干什么。同学中普遍打算是当作家、工程师、新闻记者、人民教师,起码也要当个工人。而罗同学的理想出人意料:要当炊事员。

罗同学是初二下学期从邻县转来插班的。当是我是班长,班主任要我多关心他,让他感受新集体的温暖。相处中较多了解了他的情况,据说他有点背景,是邻县县长的儿子。但人很厚道随和,较少干部子女的习气。他的衣着打扮、生活习惯在班上高人一档,但肚子问题却解决不了。那时粮食极其短缺,县长儿子一样受着煎熬。加上他个头大,消耗多,常常喊饿。

那年深秋的一天,我家里两只羊因误食芘麻叶死了。母亲带信来要我请假回去“解解馋”。这件事不知怎的传出去了,在学校里成了新闻。罗同学找到我,一脸的庄重,要我无论如何带点羊肉来“卖给他”。那年头,粮食紧缺,肉食更成稀罕之物,市面上有钱也买不到,他摇着我的臂膀再三“拜托”。我望着他那高我半头的个子,一张菜色的面孔,听着那近乎恳求的语调,心里酸酸的。

带着承诺回到家,发现事情远出乎我的意料。那时,农户的口粮一天只有四两,成月不闻荤腥,好多人患了浮肿病。我家死了两只羊,轰动全村。队长提出,你们反正吃不完,一只分给有病的,先打白条,以后算账。另一只也有三姨娘六舅母们盯着,你家一刀他家一块,眨眼功夫,只剩一个羊头和一副内脏。这点东西全家没够吃一顿晚饭。我带着一肚子的不安回到学校,罗两个空洞般的眼睛填满了怀疑和不满,额上小蚯蚓般的青筋扑扑直跳,样子有点吓人。为这事,整整一个礼拜没跟我说话。

罗一直喊饿。体育课长跑,他常常落在最后,学校组织劳动,他常常请假。平时一副没精打彩的样子,看书常常敲着头喊难受。有些同学说他是干部子女娇气,甚至把他打入“另册”。我知道内情,不怪他。他离家远,不可能常回家作一点补充,靠学校这点伙食定量,很难撑下去。

初冬时节,学校里组织去江边割芦苇。才割了两节课时辰,他越割越慢,后来竟斜躺在苇堆上呜呜哭了。晚饭后我以班长的身份说了他几句,要他注意点表现。他很认真地说,“我也恨自己呢,可肚子不争气呀。”还是肚子问题,我半天说不出话来。我把晚饭剩下的一只小山芋递给他吃了,他情绪才渐渐好转。我们一边欣赏着长江夜景,一边聊开了人生、理想。我问他初中毕业后有什么打算,考高中再上大学呢,还是上个师范早点出来工作?他想了想脱口而出:“我什么都不想干,只想去当个炊事员!”说得很认真很郑重,“我看了,这年头没有哪个行当不锇肚子,而食堂炊事员总少不了自己一碗。”

在那个烹调还算不上技术,烧饭行当很少有人感兴趣的年代,寒窗苦熬竟为了当个炊事员,在同学中恐怕绝无仅有了。我愣愣地望着他好久:“是心里话吗?”他叹口气:“我何尝不想将来做点大事,但是饭都吃不饱又能干个啥呢?”

4.电力职员国庆60周年优秀征文 篇四

是父亲最兴奋的时光

那上百幅照片

记录着电力发展的历程

也倾注着他的情感

当年拿着相机的小伙

如今已是满头白霜

今天的影展

是父亲最开心的时刻

那上百幅照片

浓缩着电力发展的辉煌

凝聚着父亲的汗水

从70年代

直到21世纪的现在

打记事时起

我就嫉妒父亲手中的相机

那是父亲的最爱

电力施工现场

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一幅幅照片的发表

让他欣喜让他狂

来看影展的人很多

几位老人指指点点

这张“送电下乡”

依稀有他们年轻时的脸庞

那天村庄的夜晚

白昼般的光明与乡亲的欢呼

令他们终生难忘

这是几位年轻的电力工人

影展上30年前的电力调度机房

简陋得让他们难以想象

如今宽敞的电力调度大厅

早已没了当年的模样

气派的电力办公大楼

让他们倍感珍惜岗位的来之不易

这是几位中学生吧

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惊讶

是那幅壮观的“风力发电”

矗立的塔筒

巨大的叶片

与蓝天白云齐舞

真的壮观漂亮

影展的观众不少是父亲的同事

南黄海之滨那群可爱的电力工人

一张又一张照片

留下他们的脚步和身影

高高的电杆上有他们的笑脸和灿烂的朝霞

泥泞中乡间小道上有他们步履的蹒跚

还有风霜雪雨中脊背上留下的碱花

影展是父亲半生的心血

人们看到的是艺术的美

背后却是深深的付出

为了那份挚热的情感

退休五年间

父亲还是和昔日的同事们奔波在一线

用相机见证着电力事业的发展

今天的影展

是父亲的节日

那照片中的铁塔和银线

张扬着电力人对祖国的热爱

春雨滑动出跳跃的音符

海风演奏出欢快的乐曲

上一篇:公安部令第68号下一篇:目光不到处,青春恰自来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