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2025-02-07

四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工作计划(16篇)

1.四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一

小学英语四年级教学计划

一、学生知识能力习惯态度分析

四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有着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也有少数学生由于遇到困难,学习兴趣会随之减弱。尤其从这学期开始,对学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听、说、读、写的技能。所以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的任务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初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整洁、规范。

6、养成响亮清晰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认真模仿语音、语调,以培养语感。

7、能在完成某个任务(如涂色,小制作)的过程中学会相关的词句,并且培养动手能力。

8、能演唱已学过的英语歌曲,诵读已学过的歌谣。

三、教材重点难点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初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整洁、规范。

四、主要措施

1、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2、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

3、将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多媒体课件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打下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

4、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附:教学进度安排表

单元 课时 周第一单元 6课时 2周第二单元 6课时 2周第三单元 3课时 2周复习1 6课时 1周 第四单元 6课时 2周第五单元 6课时 2周第六单元 6课时 2周复习2 3课时 1周机动复习6课时 2周 共计 48课时 16周

2.四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二

“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利用多媒体资料创设情境,结合现实生活实际情况,引领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形成寻找解决最优方案的意识。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很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但部分学生数学基础不是很好,学生的思维差异很大,所以在讲课过程中,选用了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中的素材,沏茶问题,通过合理安排操作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应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3.1、

通过烙饼问题、沏茶问题、卸货问题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2、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能力目标:

在问题探究、动手模拟、交流争辩等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2.1、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2.2、通过交流活动,使学生体会交流协作这一学习方法的价值。

4、教学重点

认识到解决问题有不同的策略,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5、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能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6、教学策略

6.1、谈话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6.2、出示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3、让学生利用教具在问题探究、动手模拟、协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学习情境设计

7.1、

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展示情境图,让学生从中提出问题,再围绕“寻找解决最优方案”的主题,通过小组协作、讨论交流,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

7.2、

让学生利用教具在问题探究、动手模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同时通过自我评价,纠正自己原来的错误,展现自我。

8、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沏茶的六张图片一个大圆、10个小圆一面涂颜色表格

9、教学目标

9.1、通过操作学具模拟烙饼过程,沏茶问题的交流,让学生感悟统筹思想,初步了解统筹的含义,掌握烙饼问题的统筹方法,并能实际应用。

9.2、在问题探究、动手模拟、交流争辩等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规律探寻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9.3、通过交流活动,使学生体会交流争辩这一学习方法的价值。

1 0、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一节渗透统筹优化思想的数学课,它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渗透简单的优化思想。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以“烙饼”问题和“合理安排时间”为主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展开教学。数学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它不仅仅是承载数学知识的地方,它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场所,教师只有把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才能给学生一个创新的课堂,一个发展的课堂。

摘要:《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第七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烙饼问题、沏茶问题、卸货问题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四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三

有效开展数学概念教学,是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重要基础。下面以李健老师执教的《直线 射线 线段》(直线、射线、线段以下合称为“三线”)为例,谈谈如何有效开展概念教学。

一、注重对“三线”概念本质的体悟,通过想象使学生有效获得对概念的初步认识

数学概念反映的是一个数学内容的最本质的东西,只有抓住本质,才算抓住了数学概念教学的“牛鼻子”。

李老师紧紧把握直线、射线的无限性(线段具有有限性是已学内容),着力在无限性上做文章。首先,她在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见到的线时,从学生的话语中获得直线、线段两个名词。对于同一条直直的边,一个学生说是直线,一个学生说是线段,学生认知上产生了困惑,在不知所措时,教师巧妙通过课件,以动画的方式展示了神奇无比、能上天入地的孙悟空的金箍棒,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能向两端无限延长的是直线。我们知道:许多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不到它们的原型,说明他们在生活中并不真实存在,它们只是存在于人的理性的头脑中。这样的数学概念比在生活中能找到原型的数学概念更增添了一层抽象的面纱。只有想象能帮助形成概念。孩子们早已熟知的金箍棒很早以前就存在于孩子们的头脑里,它的魔力足以激活孩子的想象,无需教师做过多解释就能理解直线了。概念形成的同时,孩子们自然对直线与线段做出了区别,分清了二者一个无限长,一个有限长。同理,射线概念的形成,也着力于对其本质——无限性的把握。李老师是通过手电筒的光先射到黑板上形成线段,再想象射向无穷无尽的宇宙,不遇到任何障碍物畅通无阻时,就形成了一条射线。

二、注重对“三线”概念体系的建构,通过整理使学生有效获得对概念的深入认识

数学概念通过整理把新旧的相关概念加以比较归纳,形成完整有序的概念体系,才能有效地从整体上深入认识概念本质。

李老师通过多媒体带领学生逛“三线”城,一方面让学生见识数学中书面上不同样子的直线、射线、线段,加强对“三线”的去形式化的本质把握。另一方面用填表的方式,从作图、曲直、端点、长度上对“三线”做一完整的系统的比较(见下表)。这样学生不仅从视觉的表象上,还从概括的抽象上加深了对“三线”的认识。逛“三线”城整理概念时,学生动眼看图形、动口说特征、动手画图形、动脑想理由,多感官参与活动能有效加深对三线概念的理解掌握。

接着是图上作图。如果说填表是着眼于对“三线”的区别上,那图上作图则是对“三线”概念内在联系的探究。首先是师生同时操作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点一个点,就可以得到两条射线。这时整体看是一条直线;部分地看,可以看到两条射线,说明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然后是师生再在直线上点一个点,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是线段,说明线段也是直线的一部分。这时,整体看是一条直线;部分地看,可以看到线段,也可以看到射线。数学概念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的,对这种联系的把握,使“三线”概念在学生头脑中更为丰满,也更为真实起来。

三、注重对“三线”概念知识的巩固,通过练习使学生有效获得对概念的提升认识

数学概念的掌握除了在体验中形成,在整理中完善,还得在练习中、运用中巩固与提升。李老师通过以下五个环节使学生对概念获得巩固提升。

首先是听一听,让学生听故事回顾了三线的本质特征。其次是判一判,通过辨图形发现了书面形式下判断“三线”的方法——根据本质特征的外在表现,即端点的个数来判断。再次是画一画,通过过一点画直线的操作活动,类推过一点画射线、画线段的情况。教师让学生先猜想再操作,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然后是说一说,说说哪些数学图形是由线段或射线或直线构成的。师生共同例举,发现线段构成多边形,射线组成角,数轴、坐标系、平行线等由直线组成,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使“三线”概念具有了生长性,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三线”的内在目的性,能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最后是比一比,教师打比方:“一愿烦恼是线段,有起点有终点;二愿智慧是射线,有起点没终点;三愿快乐是直线,没起点没终点,快乐到永远。”从人性的角度赋予数学概念新的内涵,把数学概念本身具有的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了“三线”概念的意义。

4.四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 篇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PEP)》是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与加拿大LingoMedia国际集团合作编写的一套全新的小学英语教材。这套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编写而成的。这套教材已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并被推荐从xxxx年9月起在全国使用。这套教材共8册,每学期一册,供小学3—6年级的学生使用。

二、教学目的

本套教材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适当介绍中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重点

1、强调语言运用

本套教材体现了交际教学思想,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教材在整体构思、内容安排、活动设计和教学方法选用等方面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贯彻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应用的基本原则,把知识和技能目标融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之中,从而体现了把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结合起来的总思路。本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起始阶段采用“全部动作反应法”,让学生在有节奏的歌谣中体验语言,在活泼优美的旋律中感受语言,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活动中输入语言,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唱中学,在玩中学,从而为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2、注重能力培养

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讲,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会学习。开发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习策略,培养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套教材在内容安排、活动设计和学习评价上都贯穿“学会学习”的主题。学生用书的设计十分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运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的能力,如:Letsfindout/Letscheck/Readandthink/Tasktime等活动。力求用简单生动、通俗易懂的方式渗透学习策略,鼓励他们能动思考,主动做事,自动调整学习方式,发掘他们积极求知、努力进取的潜能。本教材以及活动手册中还特别设计了学习评价的栏目,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有效地增进他们的自我评价意识,以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3、突出兴趣激发

本套教材在内容、形式、方法、插图及装祯设计等方面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为宗旨。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选择话题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需求,如:学校、家庭、衣服、天气、动物、购物、数字、时间、蔬菜和水果等。语言材料真实地道、活泼有趣,让学生易学乐学。同时,突出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启发性和创造性;教学形式强调多样化,其中包括对话、歌谣、小诗、歌曲、游戏、任务、绘画、剪贴等,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感知语言,习得语言。本套教材全部采用卡通式插图,色彩鲜艳,图文并茂,装祯设计精美。

4、重视双向交流

本套教材重视双向交流和中西方文化的介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教材选编了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与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同步的中西方文化知识。如四年级下册学生用书第一单元介绍了小学生在不同课室应遵守的行为规范;第二单元介绍了四个国家的时差;第三单元介绍了汉语中四个外来词语的由来;第四单元介绍了华氏与摄氏两种表示温度的方法;第五单元介绍了不同国家的衣服与鞋子不同型号的表示方法;第六单元介绍了英语中与动物有关的三条谚语。另一方面,本教材还特别重视让学生在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学会用英语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真正实现跨文化交际,如:中国最近又兴起了“唐装”热,其名称来由多半是唐朝的兴盛让中国人感到自豪,这在第三单元的Goodtoknow中就有所涉及。

5、融合学科内容

教育部在新课程设计中,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学生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满足人际交往的需要,也是为了用英语获取各方面的信息,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新教材依据“学会求知(Learnhowtoknow)”的基本精神,十分重视在学习内容上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兼容并蓄,精选学生最需要了解的、最感兴趣的、最易学会的、最有普及价值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知识内容,融入到语言材料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能够接触到自然科学、社会文化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认识和了解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这个世界。

四、教学方法

(一)会话教学(Letstalk/Letsplay)

本教材的会话部分设计了各种真实自然的情景,并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其目的在于分散教学难点,循序渐进,便于表演。四年级儿童的特征就是爱玩,好表现自己。因此,用表演和游戏的形式来进行交流,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是最恰当的。

(二)词汇教学(Letslearn/Letsdo)

学生用书中的单词都是围绕话题集中归类出现的,这样有利于记忆和开展课题的讨论。在词汇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巧用实物、头饰和卡片(Letslearn)融词汇于会话教学中,

充分发挥TPR活动的优势(Letsdo)。

(三)语音训练

四年级上册学生用书中安排呈现了26个英文字母及其例词,使学生初步了解到其中的21个辅音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在此基础上四年级下册学生用书又安排呈现了五个元音字母在单词中长短不同的发音。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无需强调这五个元音字母在开音节和闭音节的不同读音,而是要启发他们通过仔细阅读自己总结出长、短音的规律,并鼓励他们找到更多学过的单词印证这一规律或者按照读音规则读出没有学过的生词,从而给予学生成功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歌曲与歌谣教学(Letssing/Letschant)

本套小学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大量使用歌谣与歌曲来导入或巩固学习各单元的重要词汇和基本句型,让学生在活泼轻快的旋律当中熟练掌握目标语言。随着年级的增高以及教材语言内容的不断深入,歌曲和歌谣又可以用来扩展语言、加大信息输入量,尤其是为后面课时的重点、难点问题做好铺垫。实践证明歌曲与歌谣能起到很好的分散弱化难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当中给予足够重视,反复播放使用。

(五)趣味故事教学(Storytime)

学生用书每个单元C部分的趣味故事不仅仅是给学生带来乐趣,更重要的是起到了扩展语言和对不同学生分层次教学的作用。

(六)阶段复习教学(Recycle)

阶段复习由趣味性活动组成。这也是本套教材的特点之一。

1、会话表演活动

2、词汇和会话复习的趣味活动

五、学生情况

本班学生三年级时期英语学习基础较差,对英语存在畏难情绪,英语听力效果低,单词记忆能力低,不愿意背课文。但是学生英语书写比较工整,部分尖子生能通过英语一级。

5.小学四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 篇五

篇一

一、教学目的任务:

本册英语中,我们继续学习介绍朋友们,学习如何表述正在进行的动作,如何表达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何与他人进行讨论。

1.能听读辨认语音,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的词汇,句型,掌握语言材料。

3.能按要求会读,会说,听懂,会写日常交际用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4.能进一步感知理解语法,掌握初步的语法知识。

二、教材分析:

新学期一开始,我对外延社修订版大纲和英语教材进行了比较系统地学习与分析,深入领会了新教材的修订意图,弄清教材的重点、难点,发现:本册英语中,我们继续学习数字的表达,自己喜欢的食品,学习如何问路,学习一些美国的节日,继续学习如何描述人、物品、动物的特征,以及如何比较这些特征等。我们还将学习如何表达能力、如何请求获得允许,以及如何描述正在进行的动作。本册教材有这样几个特点:1、注重了学生运用能力培养;2、尊重学生的差异,并让其充分发表出来;3、在承认学生之间差异的同时提供了互动互学的条件;4、设置了发展学生特长的选做题。体现了新大纲的各项要求,明确英语教学方向。

三、班级情况分析:

1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级共有学生36人,其中男生22人,14人,学生对英语表现出浓厚兴趣,并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能运用英语进行初步的交际。本班学生大多基础知识掌握良好,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学风较正。但有少数学生由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基础不扎实,能力也较差,学习比较困难。

2学生知识能力习惯态度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英语学习基础,大多数学生产生了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但也有些学生已失去了刚开始的兴趣,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四、教学突破点和创新点: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包含了一些新的语言现象,如描述正在进行的动作,;比较两个事物等。关于描述正在进行的动作和状态,要分阶段反复进行,要坚持大容量,长时间的输入。本学期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知识,形成必需的应用语言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1.按照《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两级总体课程目标和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结合《新标准英语》教学内容及教师用书中所提供的教学建议,三年级起点第三册第一模块至第十模块的教学任务。

2.对于三年级起点第三册模块的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情况确定自己的教学重点。对学生已学过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发展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通过设计一些任务型活动如:调查、小组活动、情景描述、说明等,对所学内容进行扩展性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的训练,而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同时,教师应在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英语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读和写的能力。

3.新大纲的要求,使我摆正了教与学的关系,灵活了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更加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方法。

a.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

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的情绪高昂、优良好的心态,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因此,老师们时刻注意着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和蔼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意见,信任他们向上的愿望,理解他们的错误,激励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对学困生更要加倍关注。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敢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使他们保持活拨、向上的心理态势的同时,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b.运用新鲜、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避免过于单一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各有所得。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音、录象、电脑等并结合其它的直观教具,如:实物、图片等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教学使他们更感兴趣地接受新知识;利用语音教室、多功能教室、网络教室让学生接受语言的熏陶、学会提留信息并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能力。

c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针对英语学科学生作业和考试的问题,进行了多次地研讨并大胆地进行了改革,使学生在更多时间里做一些乐为或趣味性较强的作业。进步较大的作业在全校进行展示;英语期中能力测试的不断改进深受学生的喜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唱一首英文歌、和同伴表演一段课本剧、和老师进行情景对话、和同伴编一段对话、英语书法、拼词竞赛等方法来进行测试,期末考试试卷上具有我校自己特色的常识题、数学题等促使学生在英语方面全面发展,增加了英语学习及运用的趣味性。

六、课时安排

第一周:Unit1period1-2

第二周:Unit1period3-6

第三周:Unit2period1-4

第四周:Unit2period5-6Unit3period1-2

第五周:NationalDay

第六周:Unit3period3-6

第七周:Unit4period1-4

第八周:Unit4period5-6Unit5period1-2

第九周:Unit5period3-6

第十周:Unit6period1-4

第十一周:Duanishadatestin

第十二周:Unit6period5-6Unit7period1-2

第十三周:Unit7period3-6

第十四周:Unit8period1-4

第十五周:Unit8period5-6Unit9period1-2

第十六周:Unit9period3-6

第十七周:Unit10period1-4

第十八周:Unit10period5-6

第十九周:Revision:Unit1—Unit4

第二十周:Revision:Unit6—Unit9

第二十一周:Examination

第二十二周:Haveaholiday

篇二

一、复习要求:

Module1

1.学会并运用英文数字13——29

2.复习颜色词和动物名词

Module2

学会用英文问路、指路。

Where is the______? Go straight on Turn left turn right

Module3

学会如何讲述正在发生的事情。What are you doing? I am watching TV.Module4

询问和回答其他人正在做什么。

What are they doing? They are doing_____.Module5

1.谈论和询问中国和外国的习俗。

2.询问他人是否想要某种食物。

Do you want some rice? Yes,please.No,thank you.Module6

谈论有能力做什么事情。

Can you run fast? Yes,I can.No,Ican’t.Module7

学会使用be going to谈论自己的计划和即将发生的事情。

I am going to swim in the sea.Module8

学会描述体育活动。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for sports Day?

I am going to run 100 metresdo high jump.Module9

学会请求允许自己做某事。

Can I have some soup? Yes,you can.Sorry you can’t

Module10

学会12个月份的表达法,并能熟练地进行问答。

二、复习重点:

1.Revise number13------29

2.Revise describing the direction.3.Presentcontinuous

4.Modal verb “can”

5.Future tense with be going to

三、复习难点:

1.Talk about months

2.Can I have------? Yes,you can.Sorry,you can’t.四、复习策略:

1.采用集中复习和自主复习相结合的方法。

所有词汇并以四会内容为重点;所有句型并以每单元的四会句型为重点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语音以辅音复习为重点,辅之以单元音的训练;

语法:一般疑问句及其答句,本册教材的几种特殊疑问句及其答句,名词的单复数形式。

2.阶段复习的实施办法:

第一阶段:围绕各单元重点句型展开复习,检查各单元的单词和课文对话的背诵情况,并且注重口语交际训练。

第二阶段:词汇单项复习并检测,包括默写、单词归类,并辅之以游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短语及句型进行英汉互译练习,答问训练并与连词成句、寻找应答等能力性题型结合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第三阶段:在学生进行自主归类复习的基础上,设计一些综合练习,集听力、语音、词汇、短语、句型及对话于一体进行由浅入深的测试巩固型训练,发现普遍性问题集体解决,结合个别辅导,力争使每位学生都得到提高。用模拟试卷进行期末模拟测试,以便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复习措施:

⑴加强复习课的研讨和备课,加强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在不加强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⑵按单元课文的顺序进行单词、词组和句型归类,复习相关的知识点。

⑶加强听力、口头和笔头练习。

⑷每课根据复习的内容做一份相关的课堂练习,给教学提供反馈信息;在家自默单词、词组和句型。

⑸及时评讲,及时改正,及时补差,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篇三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执教四年级的三个班,共有学生(x)人。通过三年级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有着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英语中遇到了困难,学习兴趣随之减弱,因此两极分化比较严重,而且新插班的有部分学生还不曾学过英语。所以本学期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注意分层教学。

二、教学目标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初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整洁、规范。

6、养成响亮清晰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认真模仿语音、语调,以培养语感。

7、能在完成某个任务(如涂色,小制作)的过程中学会相关的词句,并且培养动手能力。

8、能演唱已学过的英语歌曲,诵读已学过的歌谣。

三、教学方法和措施

1、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2、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

3、将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多媒体课件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打下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

4、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

四、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1.能听说读写92个单词或短语以及13组句子和9个单句。要求能在真实语境中正确运用并能读懂简短语

2.能听说认读16个单词。

3.能学会6个手工制作。

4.能听懂会唱8首歌曲。

5.能听懂会吟唱12首歌谣。

6.能完成6个自我评价活动。

7.能理解6个幽默小故事

8.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Unit 1 My Classroom 6课时

Unit 2 My Schoolbag 6课时

Unit 3 My Friends 6课时

Recycle 1 3课时

Unit 4 My Home 6课时

Unit 5 What Would You Like ? 6课时

Unit 6 Meet My Family 6课时

6.四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篇六

涂平平

本学期是我担任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我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小学英语快乐课堂,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怎样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搞好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下面结合本学期教学实践总结一下教学情况:

一、认真备课、面向全体授课

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各种教科参考书,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向其他教师取得的经验,不断地加以改善;在传授学生知识时,不厌其烦,耐心教导学生,还耐心地辅导学生复习遗漏知识;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并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教育优生帮助后进生。

二、在课堂教学中

第一、在课堂上,认真授课,运用实物教具、简笔画,情景教学、手势语言等方法来启发、教育学生。教学生做游戏、唱英语歌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疑难和不懂读的地方,我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分析、带读,力争让他们学了就懂,懂了会用。

第二、在批改作业方面。学生的作业总是按时及时地批改,并详细地做好批注,对普遍性错误,在全班重复讲解、分析。针对个别学生的作业还采取面批方法,一一地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疑难习题,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三、在听力方面。为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常让学生听英语歌曲及英语会话的录音磁带,还让学生表演对话等。

三、自身的学习

鉴于自己在小学英语教学方面没有经验,我抓紧一切机会向其他老师学习,用心收集有助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各种游戏、活动。同时多听录音磁带,让自己的语音和语调标准。

以上是我这学期在小学英语教学方面获得的经验,但也存在较多的不足,如课堂操作欠灵活,多媒体操作不熟练,尤其是后进生工作,由于客观原因,做的不够,以致于成绩不理想。

四、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7.四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七

四年级学生的概括水平处于从形象水平向本质抽象水平过渡的状态。探究加法交换律时, 我先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操场上, 同

学们正在上体育活动课, 看!同学们玩得多开心。根据图中的信息, 你能算出跳绳的人数是多少吗?

学生迅速口答出跳绳人数是28+17=45 (人) 或者17+28=45 (人) 。我把算式写下来, 说:“无论用男生人数加女生人数还是女生人数加男生人数, 都是求的跳绳人数, 结果都是45人, 能把这2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学生迅速写出了等式28+17=17+28。接着, 我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算式的个案特点———等号左右两边都是加法算式, 两个加数相同, 得数都等于45;区别在于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了。然后, 我让学生写几道类似的等式, 学生既可以根据图中的信息写出17+23=23+17、28+23=23+28, 也可以任意写出12+8=8+12之类的算式。学生写完后, 我追问学生类似这样的等式能不能写完, 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各不相同的等式中蕴藏的规律。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交流, 一般是结合具体算式用具体的数学语言进行概括 (如28+17=17+28说成28与17的和等于17与28的和) , 再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最后, 我介绍数学上常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加数, 学生很快用字母概括出加法交换律:a+b=b+a。

学生通过观察感知、引导猜想, 模仿举例、验证猜想和展示交流, 归纳概括发现了加法交换律, 并在自主创造、建模过程中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最后小结研究加法交换律, 即观察———猜想———验证———结论。这样, 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概括过程, 概括能力得到了初步培养。

二、再次概括, 灵活迁移

探究加法结合律时, 我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提问:“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很快计算出28+17+23=68 (人) 。交流时, 我要求学生说清每一步求的什么, 结合学生发言, 我问他们如果要先求参加跳绳的人数怎么办, 他们很快给28+17添上括号, 并认为这样就表示先算前两个数的和, 再和第三个数23相加;如果要先算参加活动的女生人数该怎么办?学生很快添上括号, 写出算式28+ (17+23) , 并认为这样就表示添上括号后先算后两个数的和, 再跟第一个数相加。反应快的学生不等我说脱口而出地说 (28+17) +23=28+ (17+23) , 我接着引导学生先算一算, 再观察: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45+25) +13○45+ (25+13) , (36+18) +22○36+ (18+2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等式中每组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并初步发现了规律, 但同时也发现用语言表述有一定困难, 就直接用文字或图形符号表示, 还有一些学生干脆把规律用字母表示成 (a+b) +c=a+ (b+c) 。通过学法迁移、归纳概括出加法结合律, 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三、三次概括, 触类旁通

学生的概括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 到灵活迁移后,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应用阶段, 再次经历概括过程, 使他们在练习过程中达到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 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8.四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八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时间的学习,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大多数学生产生了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但也有些学生已失去了刚开始的兴趣,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因此,本学期应注重转化后进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采用新颖活泼有趣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保持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新学期一开始,四年级英语教材进行了重新的修订,因此需要深入领会了新教材的修订意图,弄清教材的重点、难点。本册英语中,我们继续学习如何问路,表达自己喜欢的食品,学习一些美国的节日,继续学习如何描述人、物品、动物的特征,以及如何比较这些特征等。本册教材有这样几个特点:

1、注重了学生运用能力培养;

2、尊重学生的差异,并让其充分发表出来;

3、在承认学生之间差异的同时提供了互动互学的条件;

4、设置了发展学生特长的选做题。体现了新大纲的各项要求,明确英语教学方向。

以学生的兴趣为动力,进行单词、句型的教学为教学的重点,充分体现玩中学,学中玩。重培养学生语言运用。

三、教学总目标:

要从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态度这三个目标来确定本册教材的总体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听读辨认语音,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的词汇,句型,掌握语言材料。

3.能按要求会读,会说,听懂,会写日常交际用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4.能进一步感知理解语法,掌握初步的语法知识。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采用多种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优化教学过程:

1.利用英语教学音像资源--电子书包,单击教学光盘等多媒体软件,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规范的语音、语调,还可以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使用的示范。

2.多种媒体的运用使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活泼、感染力强,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有意注意,加深印象,帮助学生持久记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每个学生的成绩和点滴进步都要加以肯定。可以采用口头表扬和精神奖励的方式,特别要注意对学习后进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2.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要根据。以口语活动为主。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使用句型“What are you doing?这类语句进行以及用I’m listening to music.等来回答。

(二)教学难点:使用句型“Go straight on./ Turn left./Turn right.” 等这类语句来向别人指路。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设计任务型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思维。这类活动,可以自始至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让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进行特定的语言活动,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课堂上所设计地任务一般都要给一些语境(图示或文字说明)和词语提示,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想象地空间,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同思维,更有利于发展他们地求异思维.另外,教学组织和课堂安排灵活,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短时间、高频率、保证学生多次接触英语和足够的实践量,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效益,加大每个学生地实践量。

2.开展两人小组、多人小组、成行、成排、半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只有开展这些活动才能使每个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实践,才能体现出语言的实践性,才能实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3.课堂上课桌椅的摆放形式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秧田式、半圆式、全圆式、双圆式等,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这样做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起互相关心,合作团体精神。

六、教学进度:

9.陕旅版英语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九

一、本学期的教学计划主要由听说读写四方面的目标要求来决定:

1、能够在听完短文后回答问题,能听懂、会说12组会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听、说、认读66个单词(包括教室、书包、同学、家具、住宅结构、家庭成员、职业、数字、爱好食品和饮料、餐具等几个话题)和进行简单地运用。

3、能唱8首歌曲。能听、说、吟唱歌谣。

4、能完成6个自我评价活动,能听懂6个幽默小故事,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二、教学设想主要十体现再以下几个方面:

1、不宜以语音、语法知识为主,切忌不顾儿童年龄特征,进行成人化教学。

2、不可追求英语学科高标准要求,要把握好程度和份量,不可超出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范围。小学英语课程规定的教学基本要求,如话题的范围和接触的词汇总量(600——700),及视、听、说、读、写、玩、演等活动能力的要求等应适应这一年龄段的特点。切不可要求过高,造成学生负担过重。

3、采取方法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兼收并蓄、集各家所长,采用综合的教学路子。情景法、视听法、直接法、结构法、功能法(交际法)、全身反应法、沉浸法、折衷法、综合法等,只要有助于教学目标都可以采纳。

10.四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

1. 在自主整理的基础上, 分类复习易错生字词语, 做到读写正确。积累并在语境中运用ABB式、ABCC式、AABB式词语。

2.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 回顾课文内容, 体会童话故事的特点。

3. 重读单元习作中自己编写的童话, 进行片段修改, 提高自我修改能力。

【课前准备】

1. 学生自主完成第三单元自主复习单。

(自主复习单帮助学生整理容易出错的词语、梳理童话故事的人物和作者, 引导学生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喜欢童话人物的理由, 并生动地讲述童话故事)

2. 教师制作复习课件, 设计课堂复习单。

【教学过程】

一、梳理生字词语, 巩固字词练习

(一) 字词过关

1. 巩固本单元的易读错生字及易写错词语。

脸颊 铁锹 树杈 一副 彼此 拽住

隆冬 凝视 覆盖 冷酷 拆除 伐木 告示牌

草翠花开

(1) 读准生字, 读对词语。

(2) 提醒关键笔画并书空。

2. 完成复习单1、2小题 , 并校对。

(1)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打“√”。

(2) 看拼音, 写词语。

(设计意图:对接学生的复习起点, 了解学生本单元容易写错的字词, 以避免在课堂中出现“炒热饭”的现象, 可提高复习的效率。通过自主复习单的完成,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复习的意识, 便于促进学生在复习阶段养成主动复习的良好习惯。)

(二) 词语运用

1. 聚焦盘点ABB、AABB、ABCC的词语。

火辣辣 笑嘻嘻 兴冲冲 毛茸茸 勤勤恳恳

蹦蹦跳跳 可怜巴巴

2. 联系童话人物, 用好这些词语。

3. 小结:用上这些词语可以使童话故事里的人物更生动、更形象。

4. 积累同一类型的词语, 并选择一个造句, 描写人物的特点。

慢吞吞——奶奶做起事来, 总是慢吞吞的。

乐滋滋——今天我考了一百分, 心里乐滋滋的。

认认真真——上课时, 我总是认认真真地听讲。

议论纷纷——老师在上面讲课时, 总有一些同学在下面议论纷纷。

5. 同桌互相评价, 推荐好句。

(设计意图:不同学段对于ABB等类型的词语的掌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在已经积累的基础上, 能够创设语境, 学会运用是第二学段词语学习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童话故事中人物特点的描写, 灵活运用这些类型的词语, 可帮助提高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二、回顾课文, 理解童话特点

1. 围绕自主复习单, 小组交流最喜欢的童话人物, 并说说理由。

2. 教师小结:童话故事中的人物都有超常的魔力, 还能像人一样说话。

3. 围绕童话人物, 朗读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 体会童话语言的丰富性。

(1) 巨人行为前后变化的句子。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 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 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2) 小木偶诉说“脑袋疼”的句子。

小木偶突然觉得脑袋很疼, 只好抱着脑袋蹲下来。

“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 笑嘻嘻地回答。

“脑袋很疼。”小木偶还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

小木偶的头疼得越来越厉害了。现在, 他真希望自己还是一段没有脑袋的木头。

3. 小结:童话故事中的对话描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物的特点。

4. 再次出示童话故事, 小组交流童话故事的启示。

5. 梳理故事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小结童话故事的特点:得到启示。

1鸟儿睁大眼睛, 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 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 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就飞走了。

2幸福要靠劳动, 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3老木匠说得没错, 笑是很重要的。不过, 要是只会笑, 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6. 小结童话的特点:想象力丰富、故事引人入胜、给人有所启示。

(设计意图:单元导读中要求学生要“了解童话的内容, 品味童话的语言, 体会童话的特点”, 而童话的特点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仍是个较为抽象的概念。结合课文内容, 以童话人物为线索, 进行小组合作, 运用“评价、朗读、说理”的学习方式自主梳理, 进而明晰童话的特点, 巩固对童话故事的理解。)

三、习作修改, 互相评价

1. 梳理自己写的童话内容, 填写表格。

2. 对照童话特点, 自我评价。

书写端正 ( ) 语句通顺 ( ) 好词佳句 ( )

想象丰富 ( ) 情节精彩 ( ) 有所启示 ( )

3. 修改自己编写的童话中的一个片段, 伙伴评价, 教师点评。

修改1 :童话故事中人物的对话

修改2 :童话故事中人物的想法

修改3 :童话故事中揭示的启发

11.四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一

2、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pEp新教材四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

4、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

5、适当介绍中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志,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1、能听懂、回说12组会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个人总结《pEp新教材四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

2、能听、说、认读66个单词(包括教室、书包、同学、家具、住宅结构、家庭成员、职业、数字、爱好食品和饮料、餐具等几个话题)和进行简单地运用。

3、能听、做7个“TpR”活动。

4、能学会2个小制作。

5、能唱8首歌曲。

6、能听、说、吟唱歌谣

7、能完成6个自我评价活动

8、能听懂6个幽默小故事

9、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四、课时安排

12.四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二

一、教材分析

修订版《小学新标准英语》四年级上册共有10个学习模块(Module),一个复习模块(Review Module)、四个单词列表、一个补充阅读版块(Reading for Pleasure)以及一个综合运用实践项目。每个学习模块分两个单元(Unit),一般情况下,第一单元呈现本模块所要学习的语言内容,第二单元提供若干任务型(Task-based)活动,包括一首歌曲、歌谣或韵句。学习模块的课文中呈现了一些语法内容,需要学生初步学会在恰当的语境中运用包含这些语法的句子。复习模块对前面10个模块所学的内容进行综合和融合性复习,使学生的语言知识和相应的语言技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教材有四个单元词表,包括:分模块按出现顺序收录的单词,按字母顺序收录的全书单词,歌曲、歌谣或韵句中出现的单词以及人名、地名。本套教材为数码的有声点读教材。

二、学情情况

本学期我任教四年级二个教学班,学生人数共有105人。根据前一学年的素质水平检测结果来看,两个教学班的英语成绩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尤其四年级2班,很多学生养成了英语懒学厌学的坏习惯,对英语学习有一定抵触心理,因此及格率较低。四年级1班基础较扎实,但仍有少数学生在学习上有“拉后腿”现象,成绩起伏大,心理承受力较差。针对以上情况,本学期我将制定转化“学困生”的教学计划。

三、教学措施

结合“合作课堂”理念,提倡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学以致用。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些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任务,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支配感;鼓励学生们将语言看作是工具,而不是最终的产品,让学生们将注意力集中到充满合作和竞争意识的活动中,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等方式或者运用他们所能的语言(模仿、动作、关键词、图画等)来交际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并汇报结果,从而达到“用英语做事情”的目的。尽可能为学生学习语言创造情境。利用图片、模型、实物、简笔画等教具,利用自己的手势、动作、表情等体态,利用CAI课件、录音、录像等现代教学设备,使英语教学变得生动、形象,为英语教学提供各种教学语境和真实的交际场合,营造英语交际情境和气氛。实施趣味性教学,精心设计游戏、竞赛、猜谜、音乐、诗歌、扮演角色等活动,使学情趣化,给学生以愉快的情绪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向着目标不断进取。

四、教学进度安排 周一:Module1 Unit1 周二:M1 U1 _M2 U1 周三至周四:M2 U2—M3U1(双测)周五至周六:M3U2—M4U2(检测)周七至周八:M5U1—M6U1 周九至周十:M6U2(期中检测)周十一:讲评

M7U1 周十二至周十五:M7U2—M8U2(结合模拟测试卷)周十六至周二十一:M9U1—M10U2 复习模块

周二十二:期末检测

13.四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三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在教学实践中,只有学生主体动起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 素养。这就需要我们有效地教学,充分尊重学生,使学生形成综合英语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那么,如何有效利用英语教材文本,既尊重学生个体学习,又能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呢?本文拟建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导、 展、导、演”模式,并阐述模式的结构内涵、实践应用及操作要领。

一、“导”——挖掘教材文本中的兴趣点,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

“导”,即“导学”。引导学生学习相关 知识,完成预习任务。这需要充分了解所有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和发展需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把握学习难度,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保持学习英语的信心,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功感受。有效地导学离不开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取舍和补充,而挖掘教材文本中的兴趣点 是一堂课 各层次学 生主体参 与的关键。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教师要充分运用赏识教育和激励教育原 则。在义务教 育教科书《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1Friends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上,我抓住“一个好朋友的品质有哪些?”,启发学生主体参与为我找朋友,激发学生的兴趣 点———“我想交怎 样的好朋 友?”要求学生每人都要说出至少一个句子。学生的积极性明显增强,积极为我寻找人文素养高的人作为我的朋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并运用了helpful,honest,polite,interesting等形容词,还理解了You must trust them because they never tell lies.等重要的句子。 在在师师生互动和生生用英语交流中,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人文素养。

二、“展”——课堂文本教学中竞争积累语句提高人文素养

“展”即当堂展示,学生通过自学后展示自己学懂的内容,供其他同学和老师评估。课堂教学中让竞争参与进来,让学生在竞争氛围下积极提高自己。在教学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4Do it yourself第一课时,我设计竞争展示对话的环节,全班两两一组表演大PK。展示时必 须声音洪 亮,有感情,注意语音 语调,学生在表演中 找到语言 表达的技 巧和语言 的内在美,对You’d better get some tools.It says ,“Do it yourself.”When you do DIY,you make,repair or decorate things yourself instead of paying someone to do it.和I enjoy making something new.That’s fun.等句子有更深的理解。学生人人参与,尊重个性差异,又在竞争 中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提高语言美的认识。

三、“导”——小组活动设计体现互帮互组的活动形式

“导”即“导引”。启发学生探究英语 学习技巧。教师合理安排教 学内容和 步骤,组织多种 形式的课 堂互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模仿、体验、探究、展示等方式学习和运用英语,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机会, 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小组活动设计以4 -6人为一组,在教学中我们主要是给定任务,分组活动完成任务。让他们在自己的活动小组里学有所得,提高兴趣,尽其所能发挥他们的长处。教师实时进行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 学习自信 心,并慢慢形 成学习的 迁移,将他们的长项也慢慢向现在的语言发展。在小组活动设计上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动中要有互帮互组环节,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分工合作才能 完成。如在教学义 务教育教 科书 《英语 》八年级上 册Unit 2 School life时,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在进行第一 课时时,我把小组合作完成的任务分为探讨Eddie和Hobo谈论学校的样子、英美在学习用品上的不同、身边街区的不同和季节假日等方面的不同。用以上任务让学生分组选择在英美不同国家时进行对话表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角色,在小组合作中讨论用词的不同,互相在学习的氛围中得到发展,提高对英美文化差异的认识,在表演中 一言一行 体现人文 素养的提 高。

四、“演”——评价体现分层设计,促进学生积极发展

“演”即表演,学生根据一节课所学内容进 行表演。 评价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石,评价的设计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差异,这样,学生才能在评价的指引下积极参与课堂的活动中。以义务教 育教科书《英语》八年级上 册Unit 8第二课时Taiwan Earthquake为例。在启发学生学完课本内容后,教师让小组合作表演采访。以小组长为幸存者Timmy,其他同学对他进行采访。采访设计如下。

1.小组讨论

教师在学生小组互相讨论的基础上确定评价标准, 引导师生共同提高人文素养,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全班欣赏

教师将小组按抽签的顺序排 号,每小组有90秒表演时间。教师再适当点评优缺点,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人文素养表现是否到位,欣赏小组精彩之处,认识到表演上的不足。

3.课后作业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表演,同时要求学生进行故事情节的进一步表演,将评价和修正过程迁移到课后的时间里。

第1和第2步骤的活动使学生在小组 讨论和展 示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学生在表演时针对评价标准,既明白了自己的高于别人之处,也看到了别人的不足,他们在不自觉中内化自己小组合作表演标准,不断提高人文素养。第3步骤是对学生表演能力的迁移, 也是学生人文素养与课外文化相结合的延伸,实现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14.英语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篇十四

创设较真实的情景,不仅有利于呈现会话内容,更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本课恰当运用情景教学法,再现真实生活情景。一步步从单词教学——目标语句的呈现——目标语句的运用(输出)。让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轻松学习语言。

2、巧妙使用教具:为课堂教学服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礼盒,果盘。

3、运用猜谜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为学习减压。例如:猜一猜游戏。

4、运用实物、肢体语言、动作演示等直观形象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单词和短语。

5、同桌合作学习方式,培养互帮互助、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在合作学习中一对同桌是一个单位,无论是一问一答还是分角色扮演读,只有两个人都表现得好,才能得到奖励,所以促进了优秀帮助后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两个人也是一个小集体,意识到团队协作。

15.冀教版四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 篇十五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从上个学期的情况来看在英语学习上掌握较好,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层次上很均匀,英语学习兴趣很高,在教学上我最多的是在个别辅导之余引导他们分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二.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

4、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

5、适当介绍中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志,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教材分析:

1、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同时也突出语言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2、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培养,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或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注重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使学生通过学习,培养未来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

4、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不同方式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注重融合学科内容,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和渗透,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来获得其他学科的知识。

6、注重教材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7、注重教学资料的配套,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拓展自我发展的空间。

8、注重中小学各阶段的衔接,以保证各学段的顺利过渡,全面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抓紧课堂教学,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

2、运用各种不同的肢体语言来辅助教学。

3、在课堂上多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英语,在生活中学习英语。

4、多为学生营造一些学习氛围。

5、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尽量的运用已经学习的英语进行对话。

6、多看英语画报,多读英语故事,多看英语书籍。

7、多与学生交流,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五、主要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12组会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听、说、认读60个单词和词组并能听、说、读、写61个单词和24个句子,并简单运用。

3、能听、做活动。

4、能唱3首歌曲。

6、能听、说、唱7首歌谣。

7、能完成6个自我评价活动。

8、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16.四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六

因此, 笔者将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10 I’m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为例, 浅谈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方法。

一、情景引入

口语表达的缺失,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说”英语的环境和情景。因此, 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在上课前营造一个良好的口语表达氛围, 为学生们提供表达英语的机会。在Unit 10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先给同学们放一首歌或一个视频, 其中涉及很多职业。在听完第一遍之后, 教师让学生说出这些职业的英文单词, 把学生所说的单词写在黑板上, 并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英文介绍这种职业。在学生完成表达之后, 教师可以把表达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写在黑板上, 并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也可以通过PPT展示一些比较常见的职业的图片和英语单词, 比如artist, doctor, nurse, teacher等等, 并向同学们提问“Do you know thesejobs?”鼓励同学们积极介绍和描述自己所知道的职业, 还可以将同学们所提出的但PPT展示上并没有提到的职业写在黑板上作为补充。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身体语言、多媒体等多种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让同学们都能张口表达。比如以“basketballplayer”为例,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Do you knowany basketball player?”学生的回答也应该鼓励多样化, 比如“Yao Ming”“He’s tall and strong”“He plays basketball well”等等, 甚至可以用动作来表现, 教师对学生们“说”出的英语表述都应该给予肯定。

二、模拟对话

在情景引入之后, 就可以进入课本教学。教师应尽可能地把书本内容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现出来。教师可以把书本上的四句简单对话放到PPT上, 然后放录音给学生们听。之后, 可以先请学生们翻译句子, 并试着朗读。在一位学生发言时, 教师应该让在座学生仔细聆听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 并鼓励其他同学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生们的发言结束以后, 教师应带领大家朗读这四句话。在学生们基本掌握了以后, 可以以两人为一组进行对话, 教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矫正。在完成了这几组的练习之后, 教师应该进行固定句型的讲解, 列出: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m going to be…”

“How are you going to be that?”

“I’m going to…”

根据这四个具体句型, 可以进行be going to do的一般将来时的语法介绍, 告诉学生这个句式主要用于将来发生的事情, 表示我将要干什么, 后面可以加上表示未来的时间定语修饰, 并举一些具体的例子, 比如:“I’m going to the zoo tomorrow (我明天要去动物园) ”“I’m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next week (我下周要打篮球) ”等等, 然后可以让学生们参照书本上的对话内容, 进行模拟对话。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比如“What are you going to do…?”“I’mgoing to be…”这两句可以问未来某一天可以干什么,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I’m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也可以问未来想做什么。以这样的形式可以请同桌两个学生先进行对话, 然后教师请一组同学站起来表达, 并及时指出学生们发音不标准或者说错的地方, 而对于那些不敢表达的学生, 教师应当采取鼓励引导的方式, 或者引导他从朗读开始, 再转向自我表达。另一组问答句型也可做同样的教学。

在完成这两个对话以后, 可以鼓励学生用这四个句型进行即时对话,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主题探讨发言

因为这一课的内容是关于自己未来的梦想和想成为怎么样的人, 教师可以从理想的探讨这一角度入手鼓励学生发言。可以采用口头作文的形式, 选择一篇简单的关于理想的小短文, 先让大家学习, 然后教师对小短文的具体内容、生僻的单词以及语法句式等内容进行讲解, 并为整篇小短文整理出一个具体的句型框架, 比如:“Hello everyone, my name is…I’m going to be…when I grow up.I want to be…because…I think if I want to be a…I needto do…”这样一个表达模板。教师通过总结提练出基本的模式, 可以让学生们模仿小短文, 按照固定模式来做口头发言, 鼓励学生们表达出内心的想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 最好能够鼓励学生面对大家进行发言, 或者与学生面对面, 目视学生, 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如果学生在发言中出现了错误的表达, 在学生完成发言后对他进行纠正, 并帮助学生以对的方式和内容再讲述一遍, 让学生在模仿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面对不敢表达或者羞于表达的学生, 教师可以先引导他讲课本上的内容, 表达一遍再复述一遍, 并在说课本内容的基础上鼓励、引导他表达出自己想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 原因是什么, 觉得自己该怎么做, 学生不能表达出来的地方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模仿自己说的内容进行重复, 帮助学生完成口语表达。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跳出固定模式的圈子, 以“I’m going to be…”这个话题来表达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或者自己的梦想, 运用学习过的句型或者单词词组进行表达, 在“说”英语的过程中强化语言的运用能力和对句型、语法、单词的掌握。

上一篇:的法学毕业生自我鉴定下一篇:2023酒店工程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