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作及公司的建议(共10篇)
1.对工作及公司的建议 篇一
2012年技术发展部工作计划及对公司经营的建议 2012年,对东美来讲是比较严峻的一年,各方面的情况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无论如何,对我这个部门,应该影响不大。在总结去年的经验教训后,我感觉今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一、质量安全、监督方面工作
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日益严格,结合我公司目前的各类食品的数量、品种增多的情况。在索证、进、出货检验、运输卫生等方面对技术发展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座的各位也知道,去年发生的中秋月饼中小核桃仁质量事件,尽管有客观的原因,但在主观上我感到工作没有做好,思想上未引起高度重视,尽管后续处理投诉、弥补损失等措施及时到位,但客户心中已投下阴影,心理总感觉不爽。因此2012年质量安全着手工作:
1、加强对公司检验人员的培训,及时了解掌握国家对食品安全方面的最新政策,及时更新公司产品的相关信息以及对供应商的要求。
2、对供应商的证照(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流通许可证、税务登记证)、检测报告等的有效性做到及时更新,确保其在合法有效性期内。
3.对进入公司的每批次产品进行抽检,检验是否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法》以及《公司产品入库验收抽样及不合格处理方案》(DM/TQC-1-2006)、《OEM食品抽样及不合格产品处理方案》(DM/TQC-2-2006OEM)、《原辅材料和包材的验收、抽样、检验
和放行程序》(DM/TQC-3-2006)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一律按公司《退货产品管理程序》执行,并做好检验记录备案。
4.在配送和运输途中,如发生异常现象,由专人看管产品,并及时通知公司技术部,作出应急处理。
5、对临安东美、临安分公司除了严格按照各公司《QS质量安全手册》的规定执行外,必要时要经常采取突击检查、现场指导,完善各方面的制度以及要求。
6、处理顾客投诉和顾客满意度
在整个市场供应销售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问题导致顾客投诉。公司2011年的顾客投诉量较2010年度有所上升,面对顾客的质量投诉,做到及时、合理、合法、尽力满足顾客的要求,给顾客一个妥善满意的答复,希望顾客继续购买使用我们的产品,从而维护公司的形象。
公司也会针对顾客投诉的产品问题进行分析,如果是公司的主要产品,公司会追溯到加工基地;如果是OEM产品和原料辅料产品,公司会追溯到各供应商,有了这样的产品追溯制度,就能把问题原因分析清楚,确保产品质量工作越做越好,越来越细化。
二.公司产品包装的更新换代
食品公司目前的炒货系列产品中除了香瓜子包装外、其他的(野山核桃果仁、果、手剥果、香榧、松子、大桃仁、青豆)七种产品的包装都是老包装,2010、2011年曾更新了145g特制猪肉脯、70克话
梅梅饼、侯机楼的6个散装称重小袋(盐焗腰果、酒鬼花生、盐津提子、陈皮丝、嫩桃片、番茄脯),09、10、11连续三年也对年底团购包装进行了设计,同时推出了系列包装及产品手册。我想这部分的工作在2012年将还会继续。近期将推出小核桃牛扎糖包装,上半年计划推出上述炒货系列产品中的7种产品的新包装,年底再推出几款团购新包装,体现公司产品的包装文化,同时相信对公司产品的销售也会带来好处。
三、公司新产品的开发
2012年食品公司将受到经营范围的局限(生产加工炒货产品),仅能生产加工销售炒货食品,目前由食品公司销售的话梅梅饼、特制猪肉铺产品将由销售公司销售,同时公司产品结构也较单一,尽管10、11年在机供品中引进过多种系列产品(包括油、面、面粉、调味品、食品添加剂等等),但未能在流通市场进行过销售。鉴于目前的状况,开发新产品或者说采取拿来主义(进行食品贸易)迫在眉睫,开发那些产品,我想销售部门或大家都要一起商量探讨,去年成立的技术研发小组要发挥作用,通过市场调查、参观展会、供应商提供等途径寻找适销对路的新产品。
建议:
2.对工作及公司的建议 篇二
1、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普遍较低
在证券市场, 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诚信建设关系最为密切的内容之一, 而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 也是诚实信用原!得以实施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步骤。首先, 从上市公司角度看, 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少, 很多公司并没有重视自愿性信息披露。自愿性信息披露分为战略性信息、非财务关键性信息以及财务信息。上市公司更倾向于披露战略信息, 其次为非财务关键性信息, 最不愿披露的则为财务信息。其次, 我国上市自愿性信息披露的质量不高。年报是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自愿性信息披露的主要途径, 通过阅读年报后发现自愿性信息披露还停留在初始阶段, 定性描述多, 定量描述少;表面披露多, 深入分析少;利好信息多, 利空信息少。
2、自愿性信息披露中的公司治理效应并没有显现
从理论上讲, 公司治理和自愿性信息披露之间存在着互补效应, 即两者是正相关关系。显著影响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公司治理变量并不多, 公司治理对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响并不明显, 这跟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不完善有很大关系。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主要存在的问题很多, 首先, 是在股权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完全解决“一股独占、一股独大”的问题。其次, 是上市公司经理班子与董事会高度重合, 或者执行董事在董事会中占优势, 从而导致“内部人控制问题”。再次是作为上市公司重要资金来源的债权人如商业银行对公司实施的监控作用较小。最后, 是我国上市公司的薪酬结构比较单一, 不能对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起到足够的激励作用。
3、不论国有上市公司还是非国有上市公司, 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都很低
国有产权控股上市公司的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好于私有产权控股上市公司。尽管国有上市公司存在着严重的代理问题, 内部人控制问题也还没有得到解决, 但是在经济转型过程中, 非国有控股公司的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更加严重, 其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更严重。因此, 国有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高于非国有上市公司。即在法律环境不健全的转型经济条件下, 政府拥有一定的所有权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是要真正实现国有产权的市场化运作和管理。同时, 这也验证了我国“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 普遍存在于国有和非国有上市公司中, 只有降低大股东的控股比例, 才有减少大股东对小股东的侵犯和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可能。
二、公司治理对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响
1、监事会持股和独立董事参与公司治理都有助于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
监事会持股人数比例越大, 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越高。尽管很多上市公司的监事会的作用都很有限, 但是监事会成员的持股计划确实有助于促进自愿性信息披露。另外, 独立董事参与程度也有助于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这表明独立董事的参与程度对公司治理的完善和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表明相关部门应继续出台相应政策来保证独立董事的参与度, 同时, 也应该在物质和精神层面激励独立董事, 促使他们更努力地参与到公司治理的活动中来。
2、公司规模、盈利能力以及所在市场的市场效率都对自愿性信息披露有显著影响
公司的规模越大, 公司股东就越分散, 公司所承担的代理成本就越高。为了降低代理成本, 规模大的公司会更加主动地进行自愿性信息披露。而盈利能力好的公司为了将自己与其他业绩平平的公司往来, 会主动通过发布信息与投资者进行沟通, 使公司股价上升至企业价值。此外会计信息披露与上市公司所在市场的市场效率是负相关的。在效率较低的市场上市的公司倾向于更多地披露信息, 以更好地解决信息不对称。从目前深沪交易所监管角度看, 深交所的上市公司的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更高。
二、完善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制度的角度提出提高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建议
1、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1) 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第一, 改进不利于机构投资者的法律规定, 放宽机构投资者在单个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最高限度, 为机构投资者成为积极投资的股东创造条件。第二, 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管体制, 加大力度监督机构投资者的短期股票操作。第三, 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 鼓励上市公司引进战略投资伙伴。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还不超过1 0%, 在我国股权过度集中的状况下, 发挥作用的能力是很有限的。因此, 很有必要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 使机构投资者成为能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抗衡的投资者, 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
(2) 稳步推行高管持股政策。股票期权是指事先确定每股的认购价格和可以认购数量, 执行董事和高级经理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行使这种权利。当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持有公司股份后, 他们就像戴了“金手铐”一样, 自身利益与公司的利益牢牢的绑在一起, 会比以前更努力工作。
2、完善董事会、监事会机制
(1)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首先, 完善独立董事的聘任机制。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是独立董事制度的灵魂和骨髓, 在选举独立董事时, 股东大会应采取一人一票制, 即股东大会选举独立董事时, 每个股东拥相同的表决权, 而不采用累计投票制。其次, 完善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为了使独立董事有动力参与公司治理活动, 就必须给予激励, 包括物质激励和声誉激励。上市公司在选聘独立董事时, 可以参考独立董事的诚信档案。独立董事诚信档案相当于声誉记录, 为了维护自身名誉, 独立董事会更主动地参与公司治理, 发挥自己的作用。
(2) 完善监事会制度。第一, 维护监事会的独立性。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过于集中, 致使股东监事和董事几乎都来自一个控股公司, 出现了监事和董事利益趋同的现象以至于监事监而不监。第二, 增强监事会任免上的独立性, 《公司法》应保护监事不受董事、经理控制。第三建立约束激励机制。上市公司应当完善激励政策, 包括报酬与工作业绩相关;续聘与工作业绩相关;实行股票期权制等, 使监事的作弊成本提高, 防止监事与董事、经理勾结。监事会成员持股能够提高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水平。
(3) 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职能定位。第一, 从监督职能的设计上, 监事会应该起到主导作用, 而独立董事只能起到辅助作用。第二, 独立董事应当侧重于对董事会及经理的妥当性监督和科学决策;而监事会作为平行董事会的监督机构, 应当更侧重于对董事会及经理的合法性监督。
独立董事和监事会都是站在保护全体股东的利益的角度, 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只有对两者进行清晰的职能定位, 使二者都能发挥自身的优势, 在监督方面产生合力, 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才有可能得到改善, 上市的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水平才有可能得到提高。
3、构建我国信息披露体系
当前,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 这一制度在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 保护投资者利益, 提高证券市场有效性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快速发展, 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 强制性信息披露很难适应投资者信息需求的变化。自愿性信息披露作为强制性信息披露的补充和深化, 对于上市公司、投资者、证券市场来说越来越重要。鉴于此, 我国很有必要建立一个以强制性披露为主、自愿性披露为辅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体系。
(1) 尽快推出《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指引》。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03年10月发布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引》中首次引入了自愿性信息披露这一概念。我国证监会颁布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1-6号, 鼓励上市公司自愿披露有关信息。但是到目前为止, 相关部门还没有推出《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指引》。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很不规范, 信息质量不高, 很难起到决策有用的作用。如果相关部门推出《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指引》, 在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公平性等方面给予上市公司指导, 上市公司的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会有所提高的。
(2) 建立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监督机制。首先, 确定自愿性信息披露监督原则。自愿性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的自愿行为, 如果相关部门监督力度过大, 会损害到上市公司管理层自愿披露的主动性。因此, 相关部门要注意监督适度的问题。此外, 相关部门对自愿性信息披露进行监管时, 应注意遵循完整性、系统性、动态性和参照性原则即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既有“好消息”, 也有“坏消息”;从不同角度对同一内容进行各具特色的披露;上市公司是否长期自愿披露某些信息, 并不断调整以提高信息的可靠性;上市公司强制性信息披露质量的好坏可以作为其自愿披露信息的一个参照依据。
其次, 建立权威的信息披露评价体系。信息披露评级是由市场中介机构根据其拥有的专业知识和对公司内部信息的充分了解和分析后作出的全方位评价意见, 以警示普通投资者可能面临的市场风险。在资本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 一些具有权威性的市场中介机构, 如美国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 (AIMR) 会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进行评级。在我国两大证券交易所中, 也只有深交所对本所上市的上市公司进行信息考核。现阶段证券交易所可以承担上市公司信息评级的任务, 待我国中介机构成熟起来后, 证券交易所再逐步退出。建立了完整的信息披露评价体系后使投资者能够较全面的了解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 科学决策。
(3) 鼓励上市公司进行自愿性信息披露。虽然我国证监会颁布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1-6号, 鼓励上市公司自愿披露有关信息, 但是并没有明确上市公司的免责问题。上市公司由于不确定披露的信息是否违反相关部门规定, 干脆选择不披露信息。因此, 应制定类似美国《安全港》法规, 如果企业预测信息是有合法依据且无恶意披露, 即使预测与实际存在偏差, 企业也不应承担责任, 以此来激励上市公司自愿披露信息。
摘要:自愿性信息披露是强制性信息披露的补充和扩展, 能够提高公司的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性, 保护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我国上市公司最近几年才开始披露自愿性信息, 虽然有逐年上升趋势, 但是其水平还是很低下, 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影响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的关键性因素是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公司治理对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响, 从完善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制度的角度提出提高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建议。
3.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及几点建议 篇三
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
市场化后的辅导员工作更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在高等教育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起着重要作用,也为教育政策落实和高校自身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首先,辅导员不是学生的“保姆”,辅导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具有较高觉悟的直接实施者。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亲密的人,它对学生学习、生活及个性发展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具有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和诚实守信、互助友爱的品格,具有奋发进取、建功立业的精神状态。辅导员工作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工程和灵魂工程。
其次,辅导员工作是一项繁琐、细致、长期性、持久性的工作,具有直接性、基础性与复杂性。辅导员工作是“良心工作”,也从侧面反映了高投入低收益的特征,即投入巨大的精力,付出辛勤劳动,短时间内很难有显著收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辅导员应善于应用宽容与引导学生,但宽容不是放纵,引导不是强迫,辅导员应紧随着时代步伐,一直保持高度热情,变被动防御、消极管理为主动引导,通过细致深刻的思想工作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把思想、目标、纪律、公德变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内在积极性,完善社会赋予自己的角色。
再次,辅导员工作是一项事业!是一项有爱心的事业,其最本质的特点就在于其服务性。辅导员涉及方方面面的事情,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需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细心,要深入理解学生,不能用过去方法经验套用今天学生。要在情感上打动学生的心,才能引起他们的理性思考。靠真情人人之脑,靠情理入脑、入心,把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做到学生心坎上,确实增强辅导员工作实效性。
辅导员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现在辅导员的地位尴尬,面临的问题很多,辅导员队伍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整天劳累,身心疲惫”这是辅导员日常工作形象的真实写照。还有这样一句话“学生都是高才生,辅导员讲师过一生”、辅导员是说起来重要,使起来重要,没事就不重要”这都是对辅导员地位和职业尴尬的侧面反映,我校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主要体现在:
1环境不良。收入过低。辅导员在高校角色很重要,但目前工资少,职称低,住房生活条件差,没有保障,使辅导员们普遍感到没有安全感,归宿感。与同等学历的同学相比,形成明显反差,付出与回报明显失衡,直接影响辅导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和对事业的热情。
同时没有良好的激励体制,目前体制倾向于“无事就是功,有事功全无”,这让人看不到光明,感到没有奔头,长此以往工作的热情和对事业的激情会因生活窘迫而消耗殆尽!
2工作强度大。做了大量琐碎工作,但灵魂即思想教育抓得很少,因为辅导员们没有平台和机会把实践与理论联系起来,这显得极不和谐,应该让辅导员代思想道德修养课或形势政策课,要求辅导员科学地授课,有针对性地教育,方法还得多样并要有趣味性,还要反复讲经常教育,可现实我院辅导员与代思想道德修养课老师分离,从不谋面,显得极不和谐。
3相比其他年轻教师。辅导员个人发展存在一定局限性,造成了工作动力不足,热情不高。对学生思想渗透力弱。思想支配行为,行为受思想支配。因为待遇差,地位尴尬,未能够优化配制和利用现有教师资源使许多辅导员一直处于一种游离、观望状态,那种对工作热情、战斗力和士气一天天被现实吞噬。这种局面必须打破,必须改变,我们珍惜自己教师资源与人才,否则,不会有更大发展。
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同时,搞好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先导,所以有必要把辅导员与思想道德修养课老师一体化,这样好处如下:一是薪金有所增长调动了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二是培养和锻炼了辅导员的能力,提高了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三是进一步缩短了与学生的距离,加深联系与了解,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与教学环境,因势利导提高了学生思想水平,转变了态度。
根据辅导员工作性质、特点和针对现在我院辅导员现状和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辅导员全称。政治辅导员,是实施健康教育的主体,辅导员应该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传播者与实践者。认真组织形势政策教育,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思想认识觉悟,所以建议下学期实行由辅导员担任所带班级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或形势与政策课程。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想结合。
2提高辅导员的待遇。辅导员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课时,必须要与专职老师有同等待遇,必须提高工资,稳定教师情绪,保证其稳定,保持工作的热情与激情,让辅导员和其他教师一样感到有奔头、有盼头,让他们看到前景,有动力。必须遏制住教师资源流失的趋势,深究流失原因,对症下药!
3建立竞争体制,激励体制。鼓励先进,批评落后,不,能只讲空话,要具体落实。应该让辅导员保持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的热情,使辅导员把辅导员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干,而不是暂时的跳板或人生旅程中一个驿站,这对三本学校尤为重要(三本学生基础薄弱,自制力差)。有问题全是辅导员的,有成绩却只字不提或干脆看不见。抛弃只让马儿跑不让马儿吃草的局面,合理适当提高福利待遇,安定人心,让辅导员看到希望,有干头,也有盼头。
4.对公司团委工作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篇四
感谢领导对我的支持和关心,一直以来我也对团委的工作非常向往,在校期间我也做过班长、文艺委员等班干部,具有一些组织活动和管理的经验。如果能够成为公司团委的一员我会感到非常荣幸,并努力做好工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企业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对企业共青团工作的也有了新的要求。新形势下,共青团组织要针对新时期青年的特点来开展工作。一改过去共青团工作方式过于单一,培养青年成长成才、丰富青年业余文化生活、陶冶青年情操,以及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贯做法。根据新时期青年人思维活跃、富于创新、意识超前和接受新事物快的新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带领青年在企业发展的主战场纵横驰聘、建功立业。
近两年来,我们公司进来一批新的血液,大多数为刚毕业的学生或一两年工作经验的年轻人,我个人也参加了一些团委组织的活动,主要在思想组织和具体工作活动两个部分有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思想组织方面
首先,加强团组织管理。建立健全各直属团组织,根据公司实际,划分若干团支部,并从公司各岗位抽调有经验,1
能做事、想做事的年轻人到基层团组织中来,充实和健全团的组织系统。
再健全团的基层组织系统后,以团支部为单位,梳理各支部团员数,建立团员团籍制度,便于统一管理,强化组织意识。并不断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团干部的培养力度,大力提高团干部的业务、文化素养。
其次,加强引导和教育,提高青工思想素质和团员的先进性。围绕建设企业文化的目标,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发挥好服务功能,必须把提高青年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水平、技术业务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在新形势下,团组织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变换教育内容和方式以提高思想教育效果。使青工树立创新意识,发扬认真负责精神;树立团体意识,发扬团结协作精神;树立实践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提升团组织的凝聚力。一方面实现团员青年岗位创效的最大化,凸显出共青团员的先进性;另一方面,又使团员青年在取得工作实绩的同时获得荣誉感和自豪感,进一步增强团员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意识。
其次,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对广大团员的自身对党史、团史、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等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定期召开团组织会议,深化对公司各项政策制度的学习,本来我们企业的性质就是央企,无论是公司规模还是公司的文化底蕴,人才素质都是非常有深厚的,这些年来团委已经有很大的组织力度和向心力,在这个基础上再充分的让年轻人认识
到公司巨大的实力和发展潜力,让青年职工对公司有忠诚感,有高度认可感,有高度的家庭感,进而引发出自己对公司的责任感和贡献感。
二、具体工作和活动方面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对外是企业的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它能使企业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团员青年是塑造企业文化的一支劲旅,而企业青年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共青团责无旁贷。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影响到一个人,每个人最终又要组成一个团体。比如《亮剑》里的独立团就有 “亮剑”的文化,独立团的兵都有一股一种嗷嗷叫的精神,不怕牺牲、胜不骄、败不馁、知难而上,最终成为了钢铁之师。
1、以中国传统节日(端午、中秋、重阳节、春节等)、国际日(安全月、质量月、劳动节等)、企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日等为主线,广泛开展系列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团委计划。比如在元旦期间由于天气较冷适合室内活动,组织卡拉OK大赛;在端午节期间适合踏春,如去革命老区旅游,缅怀先烈,这样寓教于乐,即可宣扬爱国主义文化又放松了大家的心情;十一或无一则适合进行运动会,但是具体的项目可以增加篮球3队3,男女3+2等相对激烈的对抗性运动,这样对活跃气氛,各部门荣誉感的增加也会,有利于增强团体意识。如果在传统佳节不能举办大型活动的话,建议可以发一些较为实惠的生活用品,如四件套,毛巾等,其实人们有时候倒不是非要得到东西,这些是公司对员工的感情投资,最终企业也会得到回报。
2、以计划标杆,每月制定月度企业文化建设方案,细化活动安排,将活动责任落实到人。如我们院里团委成立一个活动小组,大家轮流做组长,分为月组长,季度长等,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当月的节日等安排项目,这样可以避免出现重复活动太多或活动没有新意,大家相互也有个比较,互相学习,广泛的采纳各方意见,更贴切大家的生活。
3、找准活动的意义和主题,广泛开展活动前后的宣传,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在进行活动的同时,组织的人一定要抓住主题,做好活动的宣传,在活动前做好动员,活动后要有一些思考,最好能调查下大家对活动的反响,不是简单的举办一次活动就结束了,要为下次的活动提供更好的思路和新意,让活动有突出的主题,起到活动推动思想、推动工作、推动公司发展。
4、每年开展团组织表彰大会,对优秀团干、团员进行表彰,激发广大团干、团员的工作积极性。制定一个奖励制度,最好是物质和精神结合的,比如一些办公用品,洗漱用具等,给予团委工作突出的团干或团员开个表彰大会,如举办大赛或歌咏比赛的主持人,裁判颁发纪念品
5、在一个季度末或开始时由各团委分部根据所在部门实际情况组织专业知识、产品知识、业务知识的工作总结交
流大会。如矿物材料分公司对在季度超额完成生产或销售业绩的团干团员进行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如专业书籍等,利于青年员工形成一个积极的良好竞争的模式,让大家来认同工作矜矜业业的人,向他开展学;让生产、技术、销售的青工相互讨论工作中的困难,提出解决困难的办法,沟通相互直接存在的问题,由专人记录,请领导指导工作的改进。
5.对工作及公司的建议 篇五
一、公司概况
(股票代码:600388)全称为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71年,专业致力于大气污染治理装备的研究开发,是全国环保产业骨干龙头企业和我国最大的专业从事烟气除尘、脱硫脱硝装置等大气污染治理设备机电一体化的研发制造基地。而在2000年龙净环保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全国环保除尘行业首家上市公司(沪市600388),龙净除尘产品产销量已经连续六年名列全国同行业第一。
“创业内第一品牌,建一流上市公司”是龙净人的追求目标,龙净环保将坚持稳健务实的企业作风,不断开拓创新,追求卓越,争取为保护人类美好的环境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努力把龙净环保建设成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大型环保企业。
二、基本分析
(一)财务分析
┌─────────┬─────┬─────┬─────┬─────┐ |指标日期 |2011-03-31|2010-12-31|2009-12-31|2008-12-31| ├─────────┼─────┼─────┼─────┼─────┤ |净利润(万元)| 3534.01| 22854.08| 25762.06| 17450.20| |净利润增长率(%)|-0.89|-11.28| 47.63| 40.39| |净资产收益率(%)| 1.68| 11.15| 13.08| 15.93| |资产负债比率(%)| 63.31| 63.39| 58.73| 72.73| |净利润现金含量(%)|-799.52|-30.16| 222.66|-3.52| └─────────┴─────┴─────┴─────┴─────┘
通过以上指标结合财务报表分析,2011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增长率明显于2010年整年的增张水平,表明公司的增长能力强,前景好;净资产收益率与行业相比也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而净利润现金含量最近一期行业平均值:-917.08%,也表明了表明公司收益质量良好,现金流动性强。
(二)竞争能力
作为大气污染治理设备龙头企业,公司近两年的收入和毛利率保持稳定,面对行业竞争无序、招标制度不完善、价格战激烈等状况,公司保持以上成果属不易。据了解,公司将先于其它企业继续开拓海外市场,并在脱硫脱硝业务的开拓上采取相对谨慎态度,目的是为了回避不良竞争,保存公司实力,实现公司整体业务稳步发展。我们认为公司目前的策略尽管看似保守,但不失为应对目前行业状况的较佳选择。因此,该公司仍然可以作为节能环保设备行业配置的首选。
(三)管理水平
1、强大的技术优势
龙净环保引进消化吸收国际一流公司的先进环保技术,包括了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全套电除尘器技术,引进德国鲁奇公司电除尘、布袋除尘、烟气脱硫技术、引进德国潘特公司烟气调质技术和澳大利亚气力输送技术、丹麦托普索公司烟气脱硝技术,使龙净在中国确立了大气环保领域技术领导者的地位。
2、成本控制能力较强
(1)通过积极有效的途径拓展进货渠道,以降低原材料供应商相对集中的风
险;加大厂商直接供货的例,通过减少原材料采购的中间环节,坚持供货方质量评价和比价采购,压缩采购周期,采用公开招标等方式降低材料成本。
(2)通过技术创新,开发低成本新材料的替代技术。此外,公司还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
(3)在人工成本上,龙净环保地处福建西部山区,工资水平比厦门、福州等沿海城市低50%以上,也有效地降低了公司的生产成本。
同时公司的管理层经营是很稳健的,近几年主营业务收入不断的攀升,销售毛利率也是从2005年的11%上升到21%,净利润保持在8%的水平,侧面也反映了公司较好的管理水平。
(四)所处行业一般特征
随着中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除尘脱硫设备行业已取得长足进步。目前除尘器市场产能稳定增长,而在烟气脱硫领域,因进入门槛较低,近两年产能增长迅速。龙净环保作为较早进入该领域的企业,在摸索中不断发展壮大,在同行业中有较强的竞争力,而同其他行业相比较,可能龙净环保应对经济衰退的抵抗能力会更强一点。
(五)行业地位
环保行业具有长期投资价值,我们对环保行业的投资评级为长期“推荐”。环保产业成为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朝阳产业”。环保产业有望成为未来重要的投资主题。龙净环保是环保行业内最具成长性的优秀企业。
三、投资建议
我预测公司2011-201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1.7亿、52.4亿、66.1亿元,EPS分别为1.22、1.51、1.88元,对应当前PE分别21X、17X、13X,在同类环保设备公司中相对估值偏低。预计公司未来年均增长率将不会低于20%,公司海外业务的发展速度很可能带来惊喜。
6.对工作及公司的建议 篇六
及对策建议思考
公司有其固有的国民经济基础和社会细胞,应该准确把握历史地位、阶段特征,以适应新时期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工人阶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奋斗目标,也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深刻认识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本文将通过新时代基层职工促使企业发展进行简要分析以供专业人士进行参考。
加强新形势下的基层工作基层企业直接面向工人群众,是促进企业稳定发展、职工教育培训、协调劳动关系的第一线。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动员、组织、依靠、服务、保护、激发热情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生产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每一次企业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创新,都要从基层做起,从基层职工做起,引导职工正确处理利益关系,把握大局,顾全大局,理解支持、积极参与企业改革。为了新的发展,企业还需要组织一系列的基层群众创新活动,在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基础上,不断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能力要维护企业的稳定,就必须积极参与基层劳资关系的协调,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劳资双方相互尊重、平等合作,从而促进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和谐、社会和谐。
一、影响基层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原因
(一)企业薪资水平不能达到员工的期望值
薪酬问题是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相关调查表明,很多人离职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工资水平的问题。假如工资水平达不到员工的期望,他们就会感觉到自己的劳动强度与薪酬不成正比,自然会产生消极的心理工作状态,对企业发展没有任何好处。
(二)企业缺乏相关的员工奖励机制
要让员工主动地为公司创造利益,企业就必须让员工看到他们能从利益中得到相应的回报。如员工认为付出与报酬成正比,他们就会主动支付报酬,并从报酬中得到各种形式的成功快乐或实质性报酬。
(三)员工无法在职业道路上看到希望
在企业里,员工找不到提升自己的方法,没有方向感的人也不会主动去努力。公司发展过程中,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将停滞不前;但是,如果员工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他们就会积极努力地朝这个方向前进,并主动寻找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努力的去解决]。
二、用发展的眼光、鼓励的方式促使员工积极贡献
(一)加强员工对物质的需求
员工心里最重要的是薪资上有所增加,为了通过物质需求刺激员工发展可以将奖励机制设定为:业绩的表现、日常工作积极性、是否能够达成全勤等等,这些都能够作为增加薪资的标准。若员工在工作期间为公司作出更多贡献,则他们得到报酬的机会越大,资格越好,基本工资越高;同时,对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奖励。这一切都体现在物质激励上。以较小的材料成本进行交易可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企业参考的做法。
(二)增加员工的归属感
如果雇员感到快乐,他们就会更专注于工作,并期待他们的努力能带来更多快乐。可以有以下休息方式:正常工作的员工享受正常员工待遇;对于工作成绩较好的员工,公司可以安排大家一起外出旅游,以达到员工心理平衡。为了得到这样的待遇,辛勤工作的人们会觉得自己在企业里过得越来越“幸福”,从而更积极地为企业做贡献。
(三)企业应当增强精神层次的鼓励
物质激励作用能直接激励员工的工作态度,精神激励的作用不可忽视。企业的高层领导如果经常对基层员工发脾气,那肯定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也不会给企业带来正收益。但如果一个公司的高层领导能够迅速地给予表扬,让员工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价值,觉得领导重视自己,就会更加努力工作,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企业应当使用鼓励与约束的方式来管理员工
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兴趣,同时盲目的鼓励也不会给他们带来压力,但这也需要他们施加一定的约束。员工可透过科学的管理及竞争评估机制,根据公司标准要求工作,并透过严格的竞争机制不断提升自己。在良好的竞争中,员工学会成长,并达成共同的目标。
(五)企业加强对基层员工的道德品质修养以及业务水平的提高
强化思想道德建设,是搞好基层员工工作的基础。思政工作者代表党的方针和党的形象。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增强职工道德修养,是企业基层员工素质建设的重要措施。在企业中,员工的工作主要是解決和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需要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就当前工作而言,基层员工道德素质的提高需要增强其工作责任感。其次是要加强道德观念建设。这两个方面都要不断加强,从而进一步提高基层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业务能力是基层员工开展工作的有力保障。身为一名基层工作者,首先要有一定的组织才能,即能调动部门的力量,发挥所有人的热情,形成凝聚力,同时又能协调组织的力量,其他部门的力量,也应能组织群众,运用自己的智慧,共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其次是要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能起草各类官方文件,并能适应各环节的需要;再有是要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能熟练地组织各种活动。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基层员工需要额外锻炼自身的语音表达能力,不断自我总结以及反馈工作,以提高企业的水平。
三、企业为员工提供优秀的职业道路,从而帮助企业发展
(一)企业为员工塑造良好的职业环境
企业要对员工的职业发展进行良好的规划,要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以及个人的发展愿望,制定出合理的职业规划。在公司高层领导的指导下,结合员工的积极参与,为公司的发展寻找解决方案,使员工的素质得到提高。一项良好的职业规划能促使员工主动地为他们的目标而努力,从而实现基层员工对企业积极贡献的目标。
(二)企业为员工提供适合的职业岗位
公司并不能招聘到所有的专业人员。要通过轮岗测试的过程,让员工有自我感觉,并通过对企业的评价,找出最适合他们的职业,这样他们才能做自己擅长的事。只有基层员工处于自己喜欢的位置时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才能。不让引进的人才做不该做的事,这样不仅对人才对企业也是一种巨大的损失。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岗位的员工是不会心甘情愿的在自己岗位上全心全意的付出,所以应该给基层员工提供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岗位。
(三)企业为员工做好充分的培训工作
要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规划,员工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从员工自身的努力方面来说,公司也需要为员工提供有效的学习链接来提供好的培训平台。使员工在培训过程中提高专业技能,并在行业内不断积累新技术、新知识。别把员工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留在那里。通过不断的学习,员工应该不断的获得新知识。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对员工来说需要补充的不仅仅是技术技能和知识,还有他们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业精神。对于企业来说,应该给员工增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文化素养、学习企业文化的机会。推动员工终身学习,持续改进。通过这种方式,员工能感受到他们存在的价值,找到他们的方向,从而为企业做出贡献。
(四)企业管理层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计划
公司的每一个部门都会有一个领导,每一个领导都需要为员工做一份职业规划。身为一名部门领导,应通过自己的观察及与员工的交流,了解部门员工的工作状态及个性。有发展愿望,制定切实际可行的员工发展方案。员工通过自我约束和自我提高来发现自己的发展方向,并为之不断努力,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从而为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企业为员工准备绩效管理工作
业绩评价是对工作人员的客观评价。通过这种方式,公司不仅能识别员工的能力和优势,而且能让员工识别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环境。客观地评价员工,让员工了解自己的劣势,弥补自身的不足,积极地寻找提升自身能力和竞争力的途径。通过评估员工的职业发展,业务经理可以了解到他们的工作状况,并根据员工的发展确定是否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从而修改他们的职业规划。调整合理的职业规划,找出适合员工的发展方向,让员工朝着自己理想的工作方向努力,最终达到个人和企业的双赢。
(六)积极鼓励员工在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向前
基层员工的职业规划并非一成不变,随着人的成长员工的观念和追求也会发生变化。员工的职业规划也可分为若干阶段,这就是追求梦想的阶段。迈向下一个阶段,员工必须拥有追求更高目标的权利。应该定期修改和重新制定员工的职业规划。使员工在每一阶段都有最值得追求的梦想,并通过实现梦想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员工职业生涯的每一天都应该有两个记号:行动计划的启动时间和目标的实现时间。实现员工职业目标是一个充分发挥其潜能的过程,事业上的成功不只是在职位上,而是在内在品质上的改变,如工作内容的改变或增加,职责的扩展,创造力的提高。所以多角度的评价必将激发员工的强烈服务意识才能为公司的发展形成强大的动力。
四、结语
7.对工作及公司的建议 篇七
1、体育机构建设方面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规模较大的普通中学, 可以建立相应的体育管理部门, 配备专职干部和管理人员。”我院隶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应建立相应的体育部。一个高等学府应建立完善的体育部门来负责全院的体育工作而不仅只是一个教研室。体育部的建立不仅是一个机构建立的问题, 它是一个学院对体育教育工作是否重视和一个学院是否完善的反映。
2、课程设置方面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等专业学校各年级和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我院三年大专类学生只开设大一体育必修课, 大二未开设体育必修课;五年制高职类学生只上三年体育课这明显不符合国家规定。根据我院现有体育教师人员配备及场地面积和器材设施已有条件。现建议如下:
2.1、课程安排:三年制大专学生一二年级可以俱乐部的形式可设
体育课, 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培养学生掌握至少两项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大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继续进行学习 (即选修课) 。五年制学生一、二年级开设公共体育必修课, 必须统一课程统一管理并以基础体育项目田径为主结合球类项目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三、四年级开设体育必修选项课, 以俱乐部的形式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以培养学生掌握至少两项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2.2、课程内容方面
我院的体育课程教学现在还停留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上, 根据我院授课方式比较落后的现象。现建议如下:
2.2.1、规范已有的运动项目, 体育公共必修课 (必须统一管理统
一课程) 应以基础体育项目 (田径) 为主结合三大球、太极拳等项目发展学生跑、跳, 投等基本身体素质;必修选项课 (必须统一管理) 应以学生喜爱和新兴的运动项目为主 (如:球类、跆拳道、健美操、体育舞蹈、轮滑, 拓展项目等) 培养学生至少掌握两项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2.2.2、建议学院能及时学习和引进学生喜爱和新兴的体育项目。如:轮滑、跆拳道、体育舞蹈、腰旗橄榄球, 拓展等。
2.3、班制建设方面
2.3.1、三年制高职类学生体育课可打破原有班级全部采用男女
分班的形式每班以30人左右为宜, 选项课不足25人的项目不开设专门的专项班。
2.3.2、五年制高职类学生一、二年级全部采用自然班上课不分
男女班, 但考虑到有些自然班的实际情况主要是人数不一可采用分时间段平均人数避免造成教师的资源浪费和影响教学效果。三、四年级学生打破原有班级全部采用男女分班的形式每班以30人左右为宜, 不足25人的项目不开设专门的专项班。
2.4、开设保健班
《纲要》第十条“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 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
建议学院开设体育保健班对身体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开设其力所能及的运动项目, 保障他们应有的受教育权利。
3、运动训练与竞赛方面
建议我院应健全运动训练及体育竞赛的管理办法。每一体育教师规定具体的训练项目, 任务落实到个人。制定系统的训练计划并抓紧落实组织训练。学院应大力支持学院各代表队参加市、省、乃至全国的大学生各项运动竞赛。让运动训练成为学院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推进阳光体育在我院进一步的开展。参加各级运动竞赛也是为学院做的最直接有效的广告宣传, 以提高我院的知名度。
4、课外体育方面
《意见》第六条“高等学校要把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日常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学生每周至少要参加2~3次课外体育活动。学校体育部 (室) 、学生处等有关职能部门要紧密配合, 积极组织开展学生课外体育活动。
建议我院应把每年要开展各项的运动竞赛 (如每年一届的春季田径运动会;夏季的足球联赛;秋季的篮球、乒乓球赛, 羽毛球赛和冬季师生趣味运动会及冬季越野赛等) 通过学院会议确定时间形成文件。无特殊情况不得无故推迟或停赛。
摘要:为进一步推进我院体育教学改革, 更好的落实和丰富阳光体育工作, 促进学院阳光体育工作发展。本文通过查阅国家相关资料, 调查同类院校体育工作现状、深刻分析我院体育工作的现状, 得知我院体育工作还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
关键词:体育工作,分析,建议
参考文献
[1]教体艺[2002]13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2]教育部.教体艺[2005]4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
[3]1999年3月12日.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8号.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第11号发布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4]2003年.国家课程标准.
8.对广告公司的三点建议 篇八
与合作的广告公司老总聊天时,他们总是感叹现在的广告太难做了:广告价格越来越透明、广告主越来越高明、广告媒体越来越精明,广告公司处在夹缝中,生存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 另一方面,企业,即广告主,也在感叹找不到合适的广告公司,换了一家又一家,或是让这家给做一点,让那家给做一点,在磨合中蹉跎了岁月,身心疲惫。广告公司该怎么办呢?作者从客户的角度提出以下3点不成熟的想法。
第一, 提供以市场为中心的专业服务
客户需求来源于市场需求,所以客服部门首当其冲的工作是了解市场需求,而不仅仅是客户需求,要准确无误地传达需求,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客户,要站在广告主的角度适时地提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更为合理的方案,这样才能让客户更加信任。客服与创意、制作、媒介执行部门都要潜心研究市场需求,把客户的需求落到实处,真正地“落地”。其次,确定唯一的专业联系人,一方面是专人服务,一方面是专业服务,这样看似一个简单的规则,但很多广告公司都没有做到。客服总在忙,忙得团团转,最后却忙不到点上,问一个事情,不是一会儿再回复,就是要问问其他人,客户无从下手,好多工作都得悬着。修涞贵先生说:忙的写法是“竖心加一个亡” ,即一忙起来心就竖起来了,就死了,就不会想事情了。
第二,要有稳定的、创新的核心团队
公司有没有实力,主要看这点,有没有一个出色的团队,决定着能不能做出高质量的作品,不要总等着客户给现成的资料,创意总监就等着闭门造车。要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深深揣摩,广泛收集产品、企业相关资料,争取做到比客户提供的资料更多,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紧紧抓住广告主的心,成为他们的智库,做出贴近市场的创意。而创意是“新”意、更是“心”意,会让生活有感、有乐趣,让消费者感觉到温暖和人性,给人以信心和希望,这样才会得到消费者的信任,喜欢这个品牌,这样,广告公司才真正能得到广告主的认可。
稳定的核心团队不仅是广告公司的愿望,也是广告主的愿望,因为广告公司的门槛很低,培养一段时间,核心员工就跳槽或自己干,人员变动相当大,甚至有离开的人回头撬走客户的情况。广告主很头痛的事就是刚刚熟悉了一个客户总监、一个创意总监、一个执行总监,但过不了多久,人就变了,要不就是二缺一,原有的默契没有了,好多工作要重新开始。稳定的团队来源于稳定的体制和制度,尤其是分配机制和诚信机制,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还有留着金凤凰,孵出更多的凤凰。
第三,执行力——不要总是差那么一点点
广告公司都是按照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来运行的,表面上看,公司雷厉风行,员工特别精明,但是一到执行的层面,因为各种原因,造成团队协助或外协的执行就出了问题,规定今天出片子或创意,却拖到了明天,甚至后天,找各种理由应对客户,自作主张地拿自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去对付。
造成广告公司执行力不强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公司没有特色,不专注,为了得到客户乱承诺,许下一些增值服务,一旦合作,却又忘在脑后,左右言它,造成必然的执行难,也给广告主留下上了贼船的感觉,甚至得到因“不能按要求制作”而拒绝付款的通告,也就是广告公司通常所说的客户的刁难,但深刻反思,可以看到执行力还是有问题的。
9.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建议及解答 篇九
1.怎样更好的实施因材施教、个性培养:
关于因材施教、个性培养、教育方法: 因材施教;更多的理解每个孩子;培养孩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灵; 多关注不活泼的孩子;多关注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注意个性培养;改 善与学生交流方式,注重孩子的特点; 对孩子习惯培养给予意见加强习惯引导;要放大优点,淡化缺点;尽量发掘孩子的优点,多给 予鼓励。对付每个学生;加强老师与学生单方面沟通,针对孩子的性 格给予教育;如何能体现对每个孩子的关注,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教 育资源在一个班级内已出现过度集中现象,所以归根到底,学校仍然 是传统学校。不以批评为主,要表扬鼓励,多给孩子展示机会;老师 要正确分析每个学生的具体状况,对症求药,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 学习能力;多鼓励,多交流,学科老师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多鼓励孩 子,增强自信,培养兴趣;希望班主任正确评价每一个孩子,不要 对几个人特别偏爱;多关注细节,多全面发展,少一些哗众取宠;更注重赏识教育;对自然艺术特长的学生,要坚持长期培养;尽量多鼓励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
2.怎样更好的培养实践能力:
10.对工作及公司的建议 篇十
同大家一起交流三个方面的内容:乡镇在我国历史上的演变轨迹;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乡镇机构改革概况;乡镇机构特别是新一轮改革对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一、我国历史上乡镇的演变轨迹
“乡制”始建于西周,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乡镇作为国家设置的一种地方行政建制,从理论上讲,应具有以下特征:保持行政地域的完整性、人口规模的适度性、管理层级的有序性、机构设置的合理性、职能定位的科学性、组织制度的规范性、政权名称的固定性。“乡镇建制”经历了“乡官制”、“职役制”、“自治制”等多次变革。
(一)“乡官制”下的乡镇
“乡官制”:就是乡治为官治,乡官是官。据史载,西周初年,大小国家和部落多至数百个,周王朝为了加强对乡里社会管理与控制,开始建立“乡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乡,万二千五百户”。此时的“乡制”规模较大,层级划分细致,注重“相保、相爱、相葬、相救、相賙、相宾”等社会功能。“乡官”皆有品级,是“公务员”。“邻长位下士,自此以上,稍登一级,至乡而为卿也”。
秦朝时期,对“乡制”进行重大改革,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据史载,秦时“十里一亭,十亭一乡”。朝廷授予地方官员一定的权力,即根据人口多寡可随时调整和变动“乡”的建制规模及员额编制,从而使后来的“乡”建制规模越来越小,地位和作用也逐渐降低。魏晋、隋唐时期,“乡”的规模仅为500户左右,与周代的“万户之乡”无法相比。“乡官”隶属关系复杂,各自为政,肢解了基层政权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到中唐以后,随着均田制的废弛、两税法的实行,地主阶级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动,原来实行乡官制的乡里制度,已经开始向“职役制”转化。
(二)“职役制”下的乡镇
“职役制”:就是乡治由官治转为半官式的绅治。由于隋唐实行“科举制”,“官”与“吏”分设,“官”作为“士”身居要职,而“吏”的地位逐渐降低,颇有义务服役的性质,乡官从某种程度上讲不再是官,乡制逐步从“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自此,隋唐至清末的千余年间,我国乡里社会的政治下层,实由官治而沦为半官式之绅治。北宋中期,王安石在全国推行了保甲制度,即“保甲之法,十户立一牌头,十牌头立一甲长,十甲长立一保正”,保甲人员之都保正、都保副正、大保长都不支薪,出现轮差、募充,几乎把“乡官制”的政治色彩全部抹去。
清代除了继承明朝以来的自然村落的形态之外,采取明朝的里甲制,作为赋役征收的机构;采取宋朝的保甲制,以维护地方治安。但上述改革措施大大增加了吏胥人数,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致使“吏胥视民如鱼肉,民畏吏胥为虎狼”。这是“职役制”下的乡村政治生活的真实写照。
(三)“自治制”下的乡镇
虽然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没有“地方自治”之说,但在清朝末年也出现了乡村自治的萌芽。一是太平天国的乡村组织采取寓兵于农的方法,建立守土乡官制,此时的“乡官”均由保举或公举的本地人充任、且多由贫苦农民构成,平时负责管理地方行政事务,战时执行军事任务。二是光绪末年和宣统初年开始提倡“乡镇自治”。光绪三十四年(19),晚清政府制订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城镇乡自治章程》,规定:城镇乡为地方自治的基层单位,城镇人口10万人以上者设为“区”,5万人以上者设为“镇”,乡村人口5万人以下者设为“乡”。城镇乡分别成立“自治公所”,设“议事会”和“董事会”等机构,主要负责“学务、卫生、道路工程、农工商务、慈举、公共营业”等事务。议事会的议员均由选民互选产生,但属于名誉职务,不支付薪水,只有董事会的成员才发薪水。
(四)民国时期的乡镇改革
进入20世纪上半叶,我国的国家行政权开始从县一级下沉到了乡村社会,形成了“党政权力高度一体化和政治、经济、行政与社会权力高度集中的金字塔式的权力结构”。1928年后,国民党政府制定法律政策,力图使所有乡村社会与政府之间保持明确的隶属关系。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国民党政府曾规定:“百户以上村者设乡,百户以下村者集为一乡,设保甲;保甲长须由县区长委任;实际是充当政治警察,“防制异党之活动”。1939年,又规定:乡(镇)公所下设民政、警卫、经济、文化4股,各股设主任1人,干事若干人。据粗略估计,1942年国民党政府仅区一级约干部16万人,乡镇一级约干部68万人,保甲长1200多万,大
大超出了传统农业国家的农民承载能力,最终也吞噬了国民党基层政权的基础。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乡镇机构改革概况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农村基层政权的建设大致可以分为六个演变阶段,每一阶段机构设置及团干部配备均有所不同。
(一)第一阶段(1949—1958年):确定乡镇作为最基层的政权组织
1.机构改革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开始了土地改革和基层政权建设,实行县、区、乡三级人民代表会议。此时,区相当于现在的乡镇,乡是区下面的一级政权组织。
1950年12月,政务院颁布《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明确乡与行政村同为农村基层行政区划,同属区管辖,一般不设内部机构,只配备数名专职甚至是不脱产的工作人员,分管民政、公安、财政、粮食、调解等事务。1954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发出了《关于健全乡镇政权建设的指示》,规定:乡人民政府应设置各种工作委员会。一般应按生产合作、文教卫生、治安保卫、人民武装、民政、财粮、调解等方面的工作,分设各种经济的工作委员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合并或调整,最多不超过七个。
1954年,宪法和地方组织法首次明确规定,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村一级退出政权体系。1957年农村开始撤区并乡。从此,区不再作为县以下的一级政权组织存在,乡镇成为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
2.团干部配备
1949年4月,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1949年7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关于青年团干部调动的决定》,开始给予青年团管理干部的一定权利。1950年3月,中共中央为进一步加强团的干部工作,又发出了《中央关于青年团干部配备与调动的几项规定》,:“青年团各级团委须保持一定数量的专职干部,这是开展青年团工作的先决条件。特别是县、区两级团委,如果人手不够,则会使团的日常教育与组织工作发生困难。因此,团区委应保持3个专职团干部,团县委则保持5人至7人的数目。”
1954年9月青年团中央书记处在《青年团中央关于团的农村工作会议向中央的报告》中提出:团区委经过今春紧缩编制后,已由原来的3个干部减少为1个或两个干部。事实上很难管得过来。我们拟要团的区委均增设几个兼职的委员,以建立集体领导,加强对发展工作的指导和基层组织的管理。同时,建议将团的发展列入县、区党委的工作计划之内,并指定适当的党团员干部兼管这一工作。团的组织要注意选拔合作社中优秀团员担任支部中的领导工作,增强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
(二)第二阶段(1958—1980年):人民公社时期
1.机构改革情况
1958年初毛泽东同志正式提出农业生产合作社要实行小社并大社的主张,到1958年10月底,全国农村已基本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镇党委改称公社党委,原镇人民委员会改为社务委员会。公社管理委员会受县人民委员会的领导,下设各种管理机构,负责管理生产建设、财政、粮食、文教卫生、民兵、调解民事等。生产大队(管理区)是分片管理工农商学兵和进行经济核算的基本单位。生产队是劳动组织单位。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公社兼有国家行政管理和集体经济经营管理双重职能。
1962年6月,中共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人民公社的管理层级可以是两级,即公社和生产大队;也可以是三级,即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生产大队一般设大队长1名,副大队长1~2名,设治保、调解、民政等委员各1人,设民兵连(或营)长1人,仍保留妇联、共青团等职数。
2.团干部配备情况
1959年,在合并县市和调整公社组织机构中,共青团中央批转了陕西团省委关于县、市、公社团委干部编制、配备、使用问题的请示报告:各级农村团组织的干部编制名额,原则上应与各方面干部编制一样,不增不减。公社团委干部的编制应是:凡公社干部编制15人以下的,配备专职干部1名,编制20人到30人的,配备2名,编制30人以上的,配备3人至4人。对于不脱产团总支书记因公误工,应给予适当的补助。
1961年10月,小平同志在党中央书记处讨论团的工作时说:“全国公社有五万余个,一个公社应当有一个团的脱产干部,在这里定下来。”1962年国家编制方案中规定:“农村人民公社有脱产干部5人以上的,配团的干部1人。”1964年6月19日,小平同志在团的九大讲话时说:“你们提出,团的专职干部应该适当增加,这个意见,我觉得是正确的。”“过去提出每一个公社有一个专职干部,这是中央已经作了决定的,应该是这样的,没有的应该补起来。”1965年8月9日党中央书记处讨论团的工作,当汇报到团的干部不多,在精简机构中是不是要再减的问题后,小平同志又说:“在这方面,不能节省。精简机构,主要是在事业、企业、党、政系统。团的编制不大,妇联的编制也不大。”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8月团中央书记处改组,共青团组织被迫停止工作。1970年开始整团建团,恢复各基层团组织。当时公社、镇一级的团干部严重缺额。
(三)第三阶段(1980—1985年):“社改乡”时期
从这一阶段开始,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崭新历史时期。在农村,变化最大的就是乡镇。
1.机构改革情况
1978年12月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家庭承包制的普遍实行,人民公社体制逐渐开始解体。1982年12月,宪法规定“乡、民族乡、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治理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工作”,“农村按居住地设立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从此确立起“乡政村治”体制模式。
到1985年,人民公社全部解体,乡镇重新成为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县和乡上下级关系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政府部门,即“条条块块”双重领导的“七站八所”来推动,其中“所”的性质是政府机构,“站”的性质是行政性事业机构。
2.团干部配备情况
1978年团十大以后,团的系统领导得到恢复了,各级党委加强了对共青团的领导。在党的全国组织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团干部在中央没有确定新的编制之前,应该参照文化大革命前的编制配备。但截至1980年底全国有近2万个公社没有配备专职团干部。
1980年团中央组织下发了《关于各级团委编制的参考意见》,提出农村人民公社和街道团委一般应配团的专职干部1至2人,团干部的配备逐年增长。但是至1982年全国仍有近万个公社(占公社总数的五之一)未配备专职团干部。
1983年,地方各级团委的机构改革逐步展开,共青团中央组织部印发了《关于地方各级团委编制、机构设置和领导干部配备的参考意见》的通知,提出:“区、公社、乡、街道团委专职团干部1至2人”。
1984年,中共中央组织部转发《共青团中央关于在农村政权体制改革中加强区、乡团干部配备的报告》。团中央在报告中提出如下意见:一社改一乡的地方,乡设团委。乡团委配备专职团委书记1人,配备兼职团委副书记1至2人。
(四)第四阶段(1986—1998年):撤并乡镇和县乡综合改革
1.1986年至1989年:撤并乡镇。
由于1983年中央文件中“乡的规模一般以原有公社的管辖范围为基础,如原有公社范围过大的也可以适当划小”的规定给地方留下较大的操作空间和灵活性,造成了新建乡的规模普遍变小,建制镇的数量猛增。于是从1986年开始,各地又开展了“撤并乡镇”工作,建制乡的数目从1985年的8.3万个左右下降到1988年的4.5万个左右。
1986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的通知》,开始把注重力集中到乡以下的村级组织建设。1987年11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标志着我国实行“村民自治”进入了度化运作阶段。
2.1990年至1997年:县乡综合改革。重点解决简政放权、人员机构臃肿的问题。
1991年10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就有关政策做出规定。部分省份选择一些县进行县乡综合改革试点,重点解决乡镇政企关系不顺、县对乡统得过死等问题,实行简政放权,理顺服务部门的条块关系,加强乡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993年,从中央到乡镇又进行了一次政府机构改革,乡镇人员编制精简42%,并规范了县直部门派驻乡镇的农技、农机、畜牧、兽医、文化、广播等服务性机构的管理方式。
(五)第五阶段(1999—):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
1999年,全国开展地方机构改革,对乡镇采取适度撤并、压缩财政供养人员、归并事业站所等措施,并首次提出乡镇机构改革要与农村税费改革密切配合。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农村进行税费改革试点。
2月,中央召开全国市县乡机构改革工作会议,提出进一步规范乡镇机构设置,减少机构和行政编制,坚决清退超编人员和各类临时聘用人员,同时归并乡镇事业单位,压缩财政供养人员。3月,为配合农村税费改革,中央决定开展乡镇机构改革试点,提出试点要严格守住“两条底线”:即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5年内只减不增和确保社会稳定。,全国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同年10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要求:全面推行乡镇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确保五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数只减不增;财政管理上实行乡财县管;机构设置上不搞上下对口。
(六)第六阶段(—2012年):深化乡镇机构改革
经过5年试点后,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全国已完成机构改革的乡镇达1.9万余个,全部乡镇的改革任务将于2012年完成。
1.深刻背景
(1)全面取消农业税是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的最大背景。农村税费改革是我国农村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改革。自3月试点,到全面取消。农村税费改革使乡镇的职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迫切需要乡镇机构进行相应的改革,为其提供系统、整体的支持。3月,中央决定开展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同年10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为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农村改革从单一的税费改革进入农村综合改革的新阶段。到,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展开。
(2)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纵深推进成为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的推动器。9月开始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把探索大部门体制、综合设置机构作为改革重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行政管理体制。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已结束,县级政府机构改革普遍在年底前完成。作为一级地方政府机构,乡镇机构的改革是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应有之义。
2.显著特点
(1)核心是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新一轮改革明确了乡镇政府的功能定位,提出乡镇政府要履行四个方面的职能,即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单看这四项职能,并不都是全新内容,但把现阶段乡镇政府应当履行的职能清晰地表达出来,却是第一次。
(2)路径是转变乡镇治理模式。要求理顺职责关系,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机构和岗位设置,严格控制人员编制,财政管理实行乡财县管,变“养人”为“养事”,变管理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改革后,乡镇政府退出催种催收,还农民经营自主权;退出村级事务管理,还村民自治权;退出适于市场运作的事务,交由社会、合作组织。
(3)形式上不搞一刀切。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区域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确定乡镇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的重点。全国所有乡镇既要“切一刀”搞改革,又不搞“一刀切”、一个模式。
(4)原则上坚持权责一致。根据乡镇四个方面的职能,赋予乡镇履行职能必要的事权和财权,改变长期以来由于事权和财力的不相匹配导致乡镇权力没多少、责任却无限大,严重影响乡镇的正常履职与运行的情况。比如,山东将上级部门的一些审批权限委托给乡镇政府依法行使;一些基础设施配套费、计生费、城镇土地出让净收益,全部返还乡镇政府。
(三)机构设置和干部配备情况
1.重新调整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一般设党委、人大、政府三个领导机构。内设机构实行“大办制”,将乡镇原有内设机构按相应职能重新合并,成立3-5个综合性办公室,如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等。规模较小的乡镇只设一个综合性办公室。极少数地方不设机构,只设若干岗位。个别地方规定,计划生育办公室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可在上述综合性办公室上挂牌子,不单独设置机构,除这些办公室外,乡镇不再挂其他牌子。
2.减少乡镇领导职数。改革后,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实行兼职和党政交叉任职,党委副书记一般设2名左右,人大副主席、纪检书记、武装部长由党政领导兼任。这样,领导职数总体上精简到5—9名。如安徽由原来的10—15人精简为6—8名,黑龙江由9—11名精简为5名,湖北由原来的平均16人精简为7—9名。一些省份如贵州、湖北的个别乡镇党委不设专职副书记。
3.精简乡镇工作人员。据乡镇改革试点三年后的统计,与相比,全国乡镇行政编制精简4.3%,实有人员精简10.3%;事业编制精简20.4%,实有人员精简28.5%。精简后,规模小的乡镇行政编制一般在20人左右,大的一般在30人左右。
4.创新事业站所运行机制。各地大致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将事业站所整合为3—6个综合性的服务中心,对没有正式录用手续的人员和富余人员进行清退分流;第二种是将乡镇事业站所逐步转制为企业或中介服务组织,由政府通过签订合同、项目招标的办法向其购买服务;第三种是将农机推广站等站所改为县直部门的派出机构,有的跨乡镇设置。
1985年至今,即第四到第六阶段,中央层面没有出台新的关于乡镇基层共青团机构设置和干部配备的政策。
三、乡镇机构改革特别是新一轮改革对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一)对基层团的组织建设和工作带来的影响
我国建国以来的历次乡镇机构改革,都直接影响着农村共青团工作特别是乡镇团委的工作。尤其是1986年“社改乡”之后的历次改革,对乡镇团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直接冲击到农村基层共青团工作。乡镇团委机构从以前的单设变成逐步合并到乡镇党政办;乡镇团委干部从以前的专职变成几乎全部兼职;部分农村基层党政领导对团的作用存在模糊认识,对团的工作重视程度有明显减弱的趋势,团的工作被边缘化;乡镇团的工作经费和物资来源没有保障;乡村团组织在社会和青年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弱,导致农村基层团的组织出现无班子、无制度、无活动、无阵地、无作用、无发展、无管理“七无”现象。
直接影响表现在:
1.乡镇团委的机构设置。乡镇机构实行“大办制”后,乡镇团委一般并入党政综合办公室,不再单设乡镇团委,极个别地方甚至撤销乡镇团委职数。在工作上,出现以党政工作替代团的工作的情况。
2.乡镇团委的分管。乡镇党政领导职数减少以后,团的工作出现多种分管形式:设党委副职的地方一般是党委副职分管;没有副职的地方指由综合性办公室分管;有的是乡镇党委委员兼团委书记,不再安排分管领导。
3.乡镇团委书记的配备。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使得大部分乡镇连续几年不能进公务员,由此造成缺少乡镇团委书记的后备人选。一些地方就从事业单位选拔乡镇团委书记。从事业单位或工勤人员中任命团委书记,他们干满一届后难以解决公务员身份,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
4.乡镇团的工作资源保障。由于财政管理上实行乡财县管,乡镇不再像改革前那样掌握财政开支的自主权使得本来就不充足的乡镇团的工作经费、物资等资源更加难以得到保障。
间接影响:
1.乡镇机构改革适应并促进了党在农村基层执政方式的转变,共青团履行职能的方式迫切要求创新。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提出乡镇政府要履行四个方面的职能,其核心是推进乡镇职能实现新转变,变管理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说到底,这一系列改革就是在改进党在农村的执政行为。这种执政行为的转变是我们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从计划经济条件下执政到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更好地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在计划经济时期,每个人都属于一个单位,每个单位都以政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计划经济体制和政党的组织网络结合起来,就构成了“单位社会”,个体和单位之间具有高度的利益相关性。在农村,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的集体经济形式使党和政府的执政、管理形式单一而有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催生了大量以企业为主体的经济性组织,基层社会按照市场规则进行重组、分化。农村家庭经济功能恢复,企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等经济组织大量涌现。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改进党的执政方式,还用原有、传统的组织化模式,与现在具有市场经济特质的经济组织打交道,无论是方法上、还是组织建构模式上,都不可避免地出现问题。党在农村执政方式发生变化,政府职能正在转变,而乡镇团的组织二十多年未变化,改革滞后,转变职能不到位,仍旧沿袭传统思维方式、工作模式,势必出现问题。
2.乡镇机构改革改变了乡村治理结构,农村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构架、工作模式迫切需要调整。农村税费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和村民自治,促进乡村治理模式发生深层次转变。农业税全面取消后,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实行乡财县管、村财乡代理。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导致乡镇政府相对独立的人权、事权、财权弱化,对乡镇团委的机构设置、运行机制、工作方法产生重大影响,借助于党政行政命令开展工作已不可行。村民自治以后,村干部职数减少、村务更加公开,加之青年人很难通过选举进入村两委,使得村团组织书记配备、待遇落实及工作开展难度增加,传统村团支部的组织模式和工作方式很难发挥作用。
(二)近期国家相应政策的调整
基于乡镇机构改革以及农村综合改革带来的影响,为确保各项改革扎实、顺利推进,近期国家对乡村推出了一些政策措施。
中央部门:
——选配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从优秀农村基层干部中考录公务员。
——推广“四议两公开”,改善基层民主。本村重大事项由村党支部提议、支委会和村委会联席会议商议、全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
——按照不低于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确定村党支部书记基本报酬。全面推行村党支部书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底前为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全部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政府部门:
——全面实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加快建立县乡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政策。
——按照政府引导、分级负责、农民自愿、上限控制、财政补助的原则,探索建立新形势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有效机制,扩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
——基本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历史债务清理化解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共青团组织必须积极应对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抓住机遇,借助力量,主动适应,转变职能。抓住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机遇,借助基层党建的成果和力量,主动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在农村的组织和服务职能,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做好对农村青年的服务,以吸引凝聚更多青年,实现根本政治目标。
这里重点谈一下农村团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如何应对的建议:应着力在健全基层组织,明确基本职责,强化基础工作,加大支持力度上下功夫。
1.健全基层组织。在乡镇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思考农村共青团工作,需要从系统、整体的角度着眼,打破以往传统的思维,重新构建农村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框架,在团的组织格局上寻求突破,完善县、乡、村三级团组织的总体布局。
1)县:主要是增强组织体系的力量,解决干部产生的路径、干部的素质问题。组织格局上:①加强团县委:发挥县级团委常委会、委员会作用。②培育县域青年组织:如县青年商会、青年专业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③探索成立县青少年事务协调委员会或青年工作领导小组。干部配备上:探索以公开选拔等方式增配兼职团县委副书记;选派西部计划志愿者驻县级团委工作。
2)乡镇:创新组织格局,充实乡镇团委的工作力量,拓展乡镇团委联系青年的渠道,增强乡镇团委调动资源的能力。组织格局上:①健全乡镇团委:发挥书记班子、委员会作用。②培育农村青年专业合作组织、青年社团。③探索成立乡镇青年工作委员会。干部配备上,调整乡镇团的领导班子结构,增配编制内外的兼职副书记;扩大乡镇团委委员来源。
3)村:组织载体:一类是行政性的载体,即村团支部;一类是产业化的载体,即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产业链条团的组织。干部配备:集中换届,增配团支部副书记、委员;利用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志愿者,发挥农村青年能人作用,充实工作力量。
在干部载体上,陆昊同志在农村共青团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来考虑。第一,乡镇党政班子、村两委当中的年轻干部。专职团干部是正职、副职都可以。第二,致富带头人。把热爱共产党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热爱青年工作的致富带头人,产业链上的负责人作为干部载体,正职、副职都可以考虑。第三,大学生村官。
2.明确基本职责。就是要明确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功能定位,解决农村团组织“干什么”的问题。“因事设岗”是组织结构设计的一条准则,也是行政机构设置的一条准则。当前乡、村团组织面临困境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乡、村两级团组织长期以来没有清晰、明确的功能定位,不明确到底应该“干什么”。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明确了乡镇党政的功能定位,农村党的基层基层组织的根本任务在发展生产,农村基层团组织必须围绕党政工作大局找准自己的定位。陆昊同志明确提出,要从党团关系角度,明确农村基层团组织的主要任务和工作的切入点,要围绕党在农村的总体任务,带领农村青年增收致富,用带领农村青年增收致富的旗帜吸引人。具体的功能界定上:团县委应承担统筹协调职责,围绕政策规划、工作内容设计、整合资源、健全组织网络等主要任务开展工作;乡镇团委的主要职责是落实团县委工作安排,结合本乡镇青年需求开展活动,完善组织网络、把组织延伸到村;村级团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上级团组织交办的工作,做好对本村青年的日常联系。
3.强化基础工作。就是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团务工作。这是来自基层的两个集中的呼吁,一个是职责不清,不知道干什么;第二个是工作流失特别快,没有制度保证,随意性很大。所以要在基础工作上下力气,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学习、会议、工作、文件档案管理等制度建设;制定基层团的工作指南,明确工作流程,传授基本工作方法;指导基层团组织建立本地青年的基础数据档案,摸清青年底数,掌握青年动态,加强与青年的联系。通过加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把团的好的传统和工作方法传承下去,增强农村基层团建创新的后劲。
【对工作及公司的建议】推荐阅读:
对建筑公司的工作建议08-14
对部门及公司的建议10-02
对公司的评价及建议10-06
对公司生产经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07-29
对公司培训的建议意见12-09
对公司培训的感想和建议06-13
对公司管理制度的建议11-01
对公司发展的建议怎么写12-17
员工对公司管理建议12-13
公司对员工的工作鉴定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