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概论课程标准

2024-07-25

金融学概论课程标准(7篇)

1.金融学概论课程标准 篇一

陇东学院经济学专业课程标准

《货币银行学》

1、课程编码:0332308

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3、总 学 时:54学时,具体分配见各章安排。

4、学 分:3学分

5、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6、选用教材:曹龙骐主编《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三版。

7、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及特点:

《货币银行学》是经济学科中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财经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它在整个财经类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为财经类各专业学生准备经济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以后学习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8、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金融活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全面系统地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金融运行的机理或规律,并且能够运用有关理论知识分析中国经济和金融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分析全球范围内金融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培养学生的金融理论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引言、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利息与利息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

10、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是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

教学内容

第一章 导论(2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金融的含义、功能的变革及对现代金融业的定位,掌握金融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金融含义的界定

二、金融功能的变革

三、现代金融业的定位

四、金融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货币概述(6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货币“质”与“量”的规定性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货币制度与国际货币制度,掌握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的内容和货币制度的演变。

第一节 货币“质”的规定性

一、马克思科学地解开货币之“谜”

二、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并反映特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

三、货币形态及其功能的演变 思考题:

1.马克思是如何分析货币起源的?

2.如何全面科学地表述货币“质”的规定性? 3.试述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的类型。

第二节 货币“量”的规定性

一、西方学者的观点

二、马克思关于货币量范围的论述

三、我国传统货币量范围的片面性及其纠正

四、货币量的层次划分 思考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货币量范围的论述?

2.试述我国传统货币量范围的片面性的根源及其后果。3.什么是货币量层次划分?我国划分的标准和内容如何?

第三节

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以价格形态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

二、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易的媒介

三、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

四、贮藏手段:货币购买力的“暂歇”

五、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 思考题:

1.什么是价值尺度?它与价格标准的关系如何? 2.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有哪些特点?

3.与流通手段相比,货币执行支付手段有哪些特点? 4.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货币的贮藏作用有哪些进展? 第四节

货币制度及其演变

一、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及其演变

二、我国的货币制度

三、我国港澳台地区的货币制度

四、国际货币制度 思考题:

1.货币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2.为什么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3.典型的金本位制具有哪些特点?它在历史上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

4.为什么说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 5.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具有哪些特点?

6.为什么说不理解货币制度及其演变,就不能更好地理解当代金融? 7.一国两制下香港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8.什么是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谋求解决的中心问题是什么?目前解决的状况如何?

9.试述国际货币制度改革及前景。10.试述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演变发展过程。

第三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6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系统了解信用存在的客观依据、信用制度、信用工具及其类型和利息与利率的基础知识,掌握信用的特征、形式和作用及信用、利息与利率的概念和现值、终值;理解利息的本质和利率理论及利率决定。

第一节 信用概述

一、信用存在的客观依据

二、信用的特征

三、信用制度及信用形式

四、信用的经济职能

五、信用风险防范 思考题:

1.什么是信用?它是怎样产生发展的? 2.试述信用的特征。3.试述信用的经济职能。4.试述信用的主要形式。5.试述商业信用的作用与局限性。6.试述银行信用的特点。

7.试述信贷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及其相互关系。8.如何遵循信贷资金运动规律,防范信用风险的产生?

第二节 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及其类型

二、几种典型的信用工具

三、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

四、信用工具的价格

五、金融衍生工具 思考题:

1.什么是信用工具?它有哪些类型和基本要求? 2.什么是金融衍生工具?它有哪些基本功能?

第三节

利息和利率

一、利息的本质

二、利息率及其分类

三、利率理论及利率决定

四、利率的经济杠杆功能

五、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思考题:

1.试述马克思对利息本质的论述。2.什么是利率?它是如何分类的? 3.试述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4.试述IS-LM框架下的利率决定理论。5.试述利率杠杠的功能。

6.试述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及其重要意义。

第四章 金融市场(6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金融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及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金融市场的概念、特性及理论,掌握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类型及功能,掌握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黄金市场和证劵投资基金市场的基本知识及理论。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与特性

二、金融市场的分类

三、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四、金融市场的功能

五、金融市场的发展 思考题:

1.如何理解金融市场的内涵与外延?它与普通商品市场相比有什么特性? 2.如何对金融市场进行分类?

3.金融市场由哪些要素构成?它们各自的特点如何? 4.试述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

5.如何理解世界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货币市场

一、短期信贷市场

二、同业拆借市场

三、商业票据市场

四、短期债券市场

五、回购市场

六、CDs市场 思考题:

同业拆借市场有哪些主要模式?其共同点何在?

第三节

资本市场

一、股票市场

二、长期债券市场 思考题:

1.我国公司股票上市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2.从影响股价波动的因素入手,论证稳定股市的政策主张。

3.长期债券市场由哪几部分组成?发展我国长期债券市场你有什么样的建议?

第四节

其他金融市场

一、黄金市场

二、外汇市场

三、保险市场

四、证券投资基金市场

五、衍生金融工具市场

六、风险投资与创业板市场 思考题:

1.我国外汇市场有哪些缺陷?矫正这些缺陷应该采取哪些举措? 2.从影响黄金价格变动的因素入手,预测未来黄金价格变动的趋势。3.论述我国保险市场高速发展的动因。4.比较分析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的异同。5.简述对冲基金的主要特征。6.简述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状况。7.各国创业板市场发展采用了哪些模式?

第五节

国际金融市场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类型构成

三、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思考题:

1.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必须具备那些基本条件? 2.简述国际金融市场及其分类。3.什么是离岸金融市场?它有哪些特点?

第六节 现代金融市场理论

一、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二、有效市场理论

三、资本结构理论

四、行为金融理论 思考题:

试述现代金融市场理论的四大理论体系。

第五章 金融机构(4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演变与现状及西方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状况;解掌握金融金融机构的含义、分类、功能及各金融机构在机构体系中的地位;掌握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状况。

第一节 金融机构概述

一、金融机构及其功能和类型

二、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 思考题:

1.试述金融机构的功能。2.试述金融机构的基本类型。

3.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有哪几种制度形式? 4.西方国家专业银行的特点是什么? 5.什么是投资基金?其组织形式如何?

第二节 中国的金融机构

一、旧中国的金融机构

二、新中国金融机构的建立与演变

三、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现状 思考题:

1.我国的金融机构与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相比较有什么异同? 2.试述现阶段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第三节 国际金融机构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二、世界银行集团

三、国际清算银行

四、区域性金融机构 思考题:

1.试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国际开发协会各自贷款的特点。2.国际清算银行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3.亚洲开发银行的主要宗旨是什么?

第六章 商业银行(6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的产生的基础和发展,重点掌握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和结构,掌握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主要业务及其发展趋势,熟悉商业银行主要业务的分析。

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

三、商业银行的职能

四、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形式 思考题:

1.当代商业银行是怎样发展而来的? 2.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如何? 3.如何理解商业银行的性质? 4.商业银行有哪些主要职能?

第二节

商业银行业务

一、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四、商业银行的国际化 思考题:

1.试述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组成。

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及其变迁

三、《巴塞尔协议》系列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思考题:

1.简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2.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大小的指标有哪些?

3.试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变迁。4.简述《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

5.简述《巴塞尔协议》到《新巴塞尔协议》的修改过程。第四节 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

一、中国银行体系的改革历程

二、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

三、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设 思考题:

1.简述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历程。2.简述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目标。3.简述存款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4.简述存款保险制度的的作用与问题。

第七章 中央银行(4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和机构设置,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以及其组织形式等基本知识,理解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的地位、中央银行的业务经营原则和金融监管原则,掌握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及清算业务,重点掌握中央银行的特殊职能及中央银行开展的特殊金融业务。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经济背景和客观要求

二、中央银行的发展

三、中国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思考题:

1.试述中央银行产生的经济背景。2.试述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要求。3.试述二战后中央银行发生了哪些变化。4.试述我国中央银行的演变过程。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独立性问题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思考题:

1.试述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2.试述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业务

一、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二、中央银行的资本业务

三、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

四、中央银行的其他业务 思考题:

1.试述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2.试述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3.试述中央银行在支付体系中的作用。4.试述我国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体系。

第八章 货币需求(2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地位和机构设置;掌握中央银行的业务范围和中国中央银行制度;熟练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主要类型、职能以及其业务活动的原则。联系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掌握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了解中央银行支付清算制度的内容及作用。

第一节 货币需求概述

一、货币需求及其理论

二、货币需求的分类

三、货币需求和资金需求 思考题:

1.什么是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理论?

2.试述货币需求和资金需求的关系,并弄清这一关系的实际意义?

第二节 货币需求理论

一、古典经济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二、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三、凯恩斯学派和后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四、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五、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综合评析 思考题:

1.试述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2.试述费雪的交易方程式。3.试述剑桥方程式。

4.试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5.试述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第三节 货币需要量的测算

一、权变法和规则法

二、中国传统的货币需要量确定方法

三、多项挂钩法和单项挂钩法 思考题:

1.试述权变法和规则法的内容并加以比较。

2.试述我国传统的货币量测定方法“1:8”的经验数据法。

3.试述用多项挂钩和单项挂钩法测定货币需要量的方法和遇到的实际困难。

第九章 货币供给(6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全面地把握和理解货币需求的含义,了解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费雪的现金交易方程式和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方程式,熟练掌握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内容,了解中国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

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理论

一、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三、货币供给理论在中国 思考题:

1.试述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和发展。2.试述货币供给的一般模型。

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

一、货币出白银行

二、出白银行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三、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是由银行贷款渠道注入

四、对“贷款引出存款”质疑的解析 思考题:

1.如何认识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是由银行贷款渠道注入的? 2.“贷款决定存款”这一结论会不会导致信贷失控?

第三节 货币供给的运行机制

一、现金运行机制

二、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三、存款货币的创造与消减过程

四、存款货币创造在量上的限制因素 思考题:

1.试述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的关系。2.试述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

3.试述存款货币的创造在量上有哪些限制因素。

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决定机制

一、由存款派生引出的货币供给模型

二、基础货币“质”和“量”的规定性

三、基础货币变动与中央银行控制

四、货币乘数 思考题:

1.试述基础货币“质”与“量”的规定性。2.试述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因素。3.试述影响货币乘数的若干因素。

第五节 货币供给的调控机制

一、货币供给宏观调控模式的转换

二、货币供给调控机制的组成

三、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复杂性 思考题:

1.试述中央银行货币供给调控机制的组成。2.试述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复杂性。

第六节 货币供给与相关经济范畴的联系

一、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

二、利率、汇率变动与货币供给

三、虚拟经济与货币供给 思考题:

1.试述利息、汇率变动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

2.试述虚拟经济条件下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供给量有效性的影响。

第十章 货币均衡(2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认识和把握影响货币供给增减变化的因素,理解和掌握货币供给的通用模型,掌握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和意义、以及我国目前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掌握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了解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

第一节 货币均衡及其理论模型

一、货币均衡的含义

二、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三、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 思考题:

1.什么是货币均衡?它与社会总供求均衡有什么关系? 2.货币供求与利率之间有何关系?试以IS―LM模型加以说明。

第二节 货币失衡及其调整途径

一、货币失衡的原因

二、从货币失衡到货币均衡的调整 思考题:

1.试分析货币失衡的原因。

2.试述从货币失衡到货币均衡的调整对策。.第三节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均衡

一、国际收支与货币均衡

二、国际储备与货币均衡

三、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均衡 思考题:

1.如何运用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变更政策的配合实现内外均衡? 2.如何运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解决“米德冲突”? 3.试分析我国近年来内外均衡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4.如何判断外汇储备规模是否适度?我国目前可采取哪些措施消除过度外汇储备对货币供应的影响?

5.国际资本的流入会给货币均衡带来哪些冲击?

第十一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2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概念,通货膨胀的衡量、分类,掌握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效应,熟练掌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治理。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一般理论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三、通货膨胀的度量

四、通货膨胀的效应 思考题:

1.什么是通货膨胀?为什么不能将它与货币发行过多、物价上涨、财政赤字划等号? 2.试述通货膨胀的类型。3.如何度量通货膨胀?

4.试述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对通货膨胀效应的不同评价?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与治理

一、通货膨胀的成因

二、通货膨胀的治理 思考题:

1.试述西方经济学对通货膨胀成因的解释。

2.货币主义学派与凯恩斯学派在治理通货膨胀的主张上有何不同? 3.试述你对我国治理通货膨胀的认识。

第三节 通货紧缩的一般理论

一、通货紧缩的含义

二、通货紧缩的分类

三、通货紧缩的理论 思考题:

1.什么是通货紧缩?它如何进行分类? 2.试述西方的通货紧缩理论。

第四节 通货紧缩的成因与治理

一、通货紧缩的成因

二、通货紧缩的治理 思考题:

1.试述通货紧缩形成的原因。

2.谈谈你对目前我国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形势的看法。

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调控(6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货币政策的含义、货币政策目标及相互间的关系,熟练掌握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作用机制、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了解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掌握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及其选择标准,掌握货币政策效果的评价和干扰因素。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

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三、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思考题:

1.什么是货币政策?它有哪些构成要素?

2.试述货币政策目标内涵及诸目标之间的矛盾统一。3.试述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特征与选择。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思考题:

1.试述货币政策工具包括的内容。

2.什么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其效果和局限性如何? 3.什么是再贴现政策?它有哪些优缺点?

4.什么是公开市场业务?它有哪些优缺点? 5.如何完善中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时滞

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二、货币政策时滞 思考题:

1.什么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目前影响它的因素有哪些新变化? 2.什么是货币政策时滞?它有哪些部分组成?

第四节

货币政策有效性及其理论

一、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含义

二、新古典学派的“面纱论”

三、哈耶克的货币中性理论

四、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 思考题:试述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的演进过程。

第五节 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货币政策的实践

二、改革开放以来货币政策的实践

思考题: 简述稳健货币政策实施的背景和内涵。

第六节 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

一、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含义

二、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动因

三、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基本方法

四、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有效性

五、中国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

思考题: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动因是什么?提高中国货币政策协调的有效性,需要重点解决好哪些问题?

第十三章 金融发展、金融监管与金融安全(2课时)

第一节 金融发展理论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

二、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

三、金融发展理论的局限性 思考题:

1.试述格利和萧关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分析。2.试述戈德密斯关于金融发展的要点。

3.试述麦金农对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制度的特点的分析。

第二节 金融压抑、金融深化与金融约束

一、金融压抑与金融深化

二、金融约束理论

思考题:试述金融深化的正效应和负效应。

第三节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一、金融创新及其理论

二、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三、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博弈 思考题:

1.试述金融创新的主要包括的内容。2.试述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3.为什么说金融创新既改变了金融体系的结构,又加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因素? 第四节 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

一、金融全球化下的金融开放

二、金融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 思考题:

1.试述经济全球化下金融全球化的形成过程。

2.试述金融自由化条件下的金融风险的生成机理。课程考核方式:

平时作业、出勤、课堂提问及期末闭卷考试。教学参考资料:

1.《货币银行学》,戴国强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货币金融学》,黄宪、江春等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3.《金融学》,王松奇编著,中国金融出版社 4.《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唐旭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 5.《货币金融学》,[美]米什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二版),胡庆康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7.《金融学》,张强、乔海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李健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9.《金融学教程》,杨长江、张波等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10.《当前金融改革开放中的若干问题研究》,上海金融学会编,学林出版社

2.金融基础概论 篇二

一、判断题

1、发行基金从发行库进入金融机构的业务库后成为现金;现金从业务库交存到发行库后又成为发行基金。

2、金融工具一般具有期限性、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四个基本特征。

3、商业银行将未到期但已贴现的票据再以贴现方式向其他银行转让是再贴现。

4、二板市场的盈利要求很低或没有盈利要求,因此任何类型的小企业均可上市。

5、当外汇市场外汇供不应求时,一国货币当局卖出外汇,可以防止本币汇率上升。

6、我国目前的外汇管理体制基本上属于部分外汇管制。

7、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是国际资本流动的急剧变化有可能影响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稳定,影响国内生产部门的发展。

8、金融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监管和调控带来了严峻挑战。

9、中国人民银行从1984年起不再经营商业性金融业务,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

10、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辅助性机构。

11、不动产信用控制属于一般性政策工具。

12、“奥肯定律”反映了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具有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

13、再贴现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最大优点是主动性强。

14、景气调查扩散指数(DI)的公式为:DI=W1+W315、维护金融稳定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责。

16、商业银行的解散必须报经银监会批准。

17、根据规定,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之间金额为50万元以上的单笔转账支付,金融机构必须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

18、目前我国托收承付结算的金额起点为5万元。

19、零余额账户的性质属于过渡性结算账户。

20、货币市场中的金融工具都具有货币的特征,被各国划入货币供应量的范围。

21、外国债券是指一国的政府、企业或金融机构在某国债券市场上以所在国以外第三国的货币为面值而发行的债券。

22、金融期货交易中唯一不确定的是成交价格。

23、利率主要是通过短期资本的流动来影响汇率的。

24、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记载的是居民和非居民之间进行的所有经济交易。

25、企业对外发债必须经财政部批准。

二、单选题

1、由企业或个人联合起来成立征信局并以此获取报酬的征信模式是:

A.市场型征信模式

B.联合型征信模式

C.公共征信模式

D.会员制征信模式

2、票据的付款人在票据上签名盖章承诺票据到期付款的行为是:

A.贴现

B.承兑

C.背书

D.保证

3、下列关于二板市场表述正确的是:

A.与主板市场有着相同的交易系统和上市规则

B.只采用场内交易方式

C.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要求较高

D.是专为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筹资途径的新兴股票市场

4、采用间接标价法的国家是:

A.日本

B.美国

C.法国

D.中国

5、下列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的是:

A.投资收入

B.直接投资

C.证券投资

D.资本转移6、1994年12月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是:

A.巴西

B.墨西哥

C.印度尼西亚

D.泰国

7、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隶属于: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集团

C.国际清算银行

D.亚洲开发银行

8、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的主要职责是:

A.监督国有重点金融机构资产的保值增值状况

B.对国有重点金融机构进行全面监管

C.参与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的经营决策

D.批准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的市场进入与退出

9、下列哪类金融机构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新设立的?

A.汽车金融公司

B.金融租赁公司

C.信托投资公司

D.财务公司

10、再贴现政策属于:

A.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B.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C.直接信用控制

D.间接信用指导

11、我国于哪一年正式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

A.1992年

B.1993年

C.1994年

D.1995年

12、下列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操作的是:

A.降低再贴现率

B.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在公开市场上进行逆回购操作

D.在公开市场上进行现券买断操作

13、中国人民银行的企业景气调查多长时间进行一次?

A.1个月

B.1个季度

C.半年

D.一年

14、维护金融稳定是哪家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责?

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银行

C.中国开发银行

D.中国工商银行

15、下列哪个国家的存款保险属于强制保险方式?

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16、我国规定的金融机构保存客户账户资料的年限是:

A.自销户之日起至少2年

B.自销户之日起至少3年

C.自销户之日起至少4年

D.自销户之日起至少5年

17、中国人民银行同城清算业务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先收后付,收妥抵用,全额清算,银行不垫款”

B.“先付后收,收妥抵用,全额清算,银行不垫款”

C.“先收后付,收妥抵用,差额清算,银行不垫款”

D.“先付后收,收妥抵用,差额清算,银行不垫款”

18、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下列哪家机构的重要职责?

A.中国银监会

B.中国人民银行

C.中国证监会

D.中国保监会

19、下列关于商业票据的表述正确的是:

A.融资成本高于同期银行贷款

B.发行主体为中小企业

C.筹集资金的灵活性较弱

D.可以提高发行企业的信誉

20、根据有关规定,我国基金收益每年至少分配一次,分配比例不得低于基金净收益的:

A.80%

B.90%

C.50%

D.60%

21、在我国银行挂出的外汇牌价中:

A.现钞买入价总是高于现汇买入价

B.现钞买入价总是低于现汇买入价

C.现钞卖出价低于现汇卖出价

D.现钞卖出价总是高于现汇卖出价

22、目前我国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使用的货币单位是:

A.美元

B.人民币

C.日元

D.欧元

23、我国加入WTO后3年内,允许设立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但外资比例不得超过:

A.1/3

B.1/2

C.3/4

D.1/424、欧元作为12个成员国的唯一合法货币正式进入市场流通领域的时间是:

A.1999年1月1日

B.2000年1月1日

C.2001年1月1日

D.2002年1月1日

25、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的组织形式是:

A.总分行制

B.单一银行制

C.银行控股公司制

D.连锁银行制

26、以被保险人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是:

A.财产保险

B.责任保险

C.保证保险

D.人身保险

27、证券市场信用控制属于:

A.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B.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C.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

D.间接信用指导

28、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是:

A.利润最大化

B.贯彻执行货币信贷政策

C.贯彻执行产业政策

D.社会效益最大化

29、意外伤害保险属于是:

A.财产保险

B.责任保险

C.保证保险

D.人身保险

30、下列不属于存款性公司负债业务的是:

A.存款

B.借款

C.发行金融债券

D.流通中通货

三、多选题

1、目前我国的支付清算系统由以下哪些系统构成?

A.银行行内资金汇划系统

B.同城票据交换清算系统

C.大额支付系统

D.小额支付系统

E.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

2、金融工具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A.期限性

B.流动性

C.风险性

D.损失性

E.收益性

3、票据贴现业务的作用体现在:

A.直接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B.提高金融机构的收益率

C.满足金融机构间相互融资的需要

D.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工具

E.使金融机构引入负债管理理念

4、证券投资基金的特征包括:

A.属于一种集合投资制度

B.实行专业管理,专家理财

C.以“组合投资,分散风险”为基本原则

D.实行资产经营与保管相分离的管理制度

E.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分配原则

5、可能造成一国货币贬值的因素有:

A.国际收支逆差

B.高于他国的通货膨胀

C.国内利率上升

D.国内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增长

E.紧缩性财政政策

6、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金融账户不包括:

A.债务减免

B.直接投资

C.证券投资

D.移民转移

E.其他投资

7、国际清算银行的主要职能包括:

A.帮助各国中央银行管理外汇储备

B.协调国家间的货币政策

C.协助执行各种国际金融协定

D.研究货币与经济问题

E.为跨国公司提供国际间的清算

8、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的主要职责包括:

A.审批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及其业务范围

B.检查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的财务,验证其财务报告、资金营运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

C.检查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益、利润分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资金营运等情况

D.检查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的董事、行长(经理)等主要负责人的经营行为

E.检查国有重点金融机构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金融、经济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度的情况

9、国家开发银行资金运用的领域主要包括:

A.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项目

B.直接关系增强综合国力的支柱产业中的重大项目

C.重大高新技术在经济领域应用的项目

D.跨地区的重大政策性项目

E.政府的援外贷款项目

10、下列能引起基础货币增加的项目是:

A.中央银行外汇储备的增加

B.中央银行外汇储备的减少

C.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增加

D.中央银行对政府的债权增加

E.中央银行对政策性银行的贷款增加

四、简答题

1、简述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的联系与区别。

2、简述我国应如何进行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

五、论述题

3.金融管理概论03在线测试 篇三

A、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C、无偿的赠与或援助 B、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D、平等的价值交换

2、以金融机构为媒介的信用是(A、银行信用

C、商业信用 B、消费信用 D、国家信用

3、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直接融资的是()

A、票据贴现

C、发行金融债券 B、开出商业本票 D、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4、工商企业之间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是()

A、商业信用

C、消费信用 B、银行信用 D、国家信用

5、信用活动中,货币主要执行(A、价值尺度职能

4.经济法概论(财)第九章、金融法 篇四

2、金融的基本表现:货币资金的融通。是以银行为中心的各种形式的信用活动

以及在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流通。

3、金融法:指调整货币流通和社会信用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金融机构:是金融活动的主体,是金融关系的参加者。

5、金融机构的组织法包括:中央银行法、商业银行法、政策性银行法、非银行

金融机构组织法和外资金融机构组织管理法等。

6、外汇管理法:调整外汇管理关系和外汇流通关系,规定外汇收支、外汇兑换和外汇进出国境等制度。

7、票据法:调整票据管理和票据流通关系,规定票据的种类、签发、转让和票据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等内容。

8、证券法:调整证券管理关系和证券业务关系,规定证券发行、证券交易、证券商经营方面的内容。

/ 27

9、信托法:调整信托关系,规定信托财产范围、信托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以及信托机构的设立、运作的程序等内容。

10、保险法:调整在保险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规定保险合同、保险公司、保险经营、保险业的监管、保险代理人和保险经纪人等内容

11、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

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是依法执行货币政策,实施金融监管的特殊机构,中央银行垄断国家法定货币的发行权,并统一管理货币的流通,中央银行代表政府管理全国的金融活动,经理国库,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在商业银行资金不足时,可向其发放贷款。

12、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

1)发布与履行其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 2)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3)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4)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 5)实施外汇管理,监督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 6)监督管理黄金市场

7)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8)经理国库

9)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10)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的资金监测 11)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

12)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的国际的金融活动

/ 27

13、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运用的手段,也是中央

银行开展金融业务的必要手段。

14、中国人民银行执行货币政策,可以使用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是: 1)存款准备金: 2)基准利率 3)再贴现 4)再贷款 5)公开市场业务

15、存款准备金:指中央银行为应付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偿而依法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交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控制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能力、间接控制货币供应量措施。

16、基准利率: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存贷利率。基准利率是在利率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基础利率。如中央银行通过提高基准利率中的贷款利率可以抑制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贷款,从而限制信贷规模的扩大,减少货币供应量,反之降低贷款利率,则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应量。

17、中央银行确定基准利率水平一般遵循两个原则:

1)基准利率中的贷款利率要高于客户在金融机构存款的平均利率。才能使金融机构想中央银行贷款的成本高于向社会筹集资金的成本,从而抑制金融机构想中央银行贷款。

/ 27

2)基准利率中的存款利率要低于其贷款利率,同时又要高于客户在金融机构存款的平均利率。是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处于临界点的水平

18、贴现:是以未到期票据向银行融通资金,银行扣除从贴现日到票据到期日的利息后,一票面余额付给持票人资金的票据转化行为。

19、再贴现:指贴现银行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的票据向中央银行进行再次转让。

20、再贷款: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贷款。再贷款在整个银行贷款中处于总闸门的地位。它的投向和投量可以直接引导和调节整个银行体系贷款的规模和结构。

21、再贷款与一般商业贷款的不同:

1)贷款对象不同:①商业银行贷款的对象是企事业单位和个人

②再贷款的对象是商业银行

2)贷款依据不同:①商业银行根据自有的资金数量和盈利性原则决定是

否发放贷款、发放的数额

②再贷款的依据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货币供应量的状

3)贷款的期限不同:①商业银行时间长

②再贷款一般用于解决商业银行临时头寸不足的问

题,因此期限比较短,不得用于长期投资和投机交易。

/ 27

22、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交易有价证券而调节货币存量的一种业务活动。

23、中国人民银行有权对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的下列行为进行监督:

1)执行有关存款准备金管理规范的行为 2)与中国人民银行特种贷款有关的行为 3)执行有关人民币管理规定的行为

4)执行有关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管理规定的行为 5)执行有关外汇管理规定的行为 6)执行有关黄金管理规定的行为 7)代理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行为 8)执行有关清算管理规定的行为 9)执行有关反洗钱的规定

24、中国人民银行特种贷款:指国务院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的用于特定目的的贷款

25、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建议之日起30日内予以回复。

26、商业银行:依照《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

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如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 行等

27、商业银行:是金融企业

/ 27

28、商业银行业务范围: 1)吸收公众存款

2)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 3)办理国内外结算 4)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 5)发行金融债券

6)代理发行、代理兑付、代理买卖外汇

29、商业银行的设立的条件

(1)有符合《商业银行业法》和《公司法》规定的章程。

(2)有符合《商业银行法》规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设立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亿元人民币。城市合作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亿元人民币。农村合作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000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应当是实缴资本。

(3)有具备任职的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董事长(行长)、总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

(4)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5)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

30、拨付分支机构运营资金额的总和,不得超过总行资本金总额的60%,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在总行授权内开展业务,其民事责任由总行承担。

/ 27

31、商业银行批准可以从事其他负债业务:

1)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券或者到境外借款,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经批准

2)商业银行进行同业拆借,应当遵守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3)禁止利用拆借人资金发放固定资产贷款或者用于投资。

4)拆借人资金限于交足存款准备金、留足备付金和归还中国人民银行到期贷款之后的闲置资金

5)拆借资金用于弥补票据结算、联行汇差头寸的不足和解决临时性周转资金需要

32、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指商业银行运用其积聚的货币资金从事各种信用活

动的业务,是商业银行取得收益的主要途径。最主要的资产业务是贷款业务和投资业务。

33、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基本规则包括:

1)应当对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 2)借款人应当提供担保,商业银行应当对保证人的偿还能力、抵押物质的权属和价值以及实现抵押权、质权的可行性进行严格审查。

3)应当与借款人订立书面合同

4)应当遵守下列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规定:

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 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 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25% 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0% 5)商业银行不得向关系人发放贷款,向关系人发放贷款不得优于其他借款人的同类贷款条件。董事、监视、管理人员、信贷人员亲属。

6)借款人应当按期归还贷款的本金和利息

/ 27

34、商业银行因行使抵押权、质权而取得的不动产或者股权,应当自取得之日起2年内予以处分。

35、商业银行从事投资业务的禁止性规定:

商业银行在我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规定的除外

36、商业银行其他业务管理规定:

1)银行结算业务的规定:银行办理的票据承兑、汇兑、委托收款等结算

业务,应当按照规定的期限兑现,收付入账、不得压单、押票或者违反规定退票

2)关于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禁止性规定:不得违反规定提高或者降低利率及采用其他不正当的手段,吸收存款、发放贷款

3)关于银行账户管理和禁止“公款私存”的规定。企事业单位可以自主选择一家商业银行的营业场所开立一个班里日常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的基本账户,不得开立两个以上基本账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单位的资金以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

37、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以采取下列措施进行现场检查: 1)进入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检查

2)询问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要求其对有关检查事项作出说明 3)查阅、复制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对可能被转移、隐匿或者毁损的文件、资料予以封存

4)检查银行业金融机构运用电子计算机管理业务数据的系统

/ 27

38、银行业金融机构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责令暂停部分业务、停止批准开办新业务 2)限制分配红利和其他收入 3)限制资产转让 4)责令控股股东的权利

5)责令调整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限制其权利 6)停止批注增设分支机构

39、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与涉嫌违法事项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采取下列措施:

1)询问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要求对其有关情况作出说明 2)查阅、复制有关财务会计、财产登记文件、资料

3)对可能被转移、隐匿、毁损或者伪造的文件、资料,予以先行登记保存

40、证券:指记载并代表一定民事权利的法律的凭证,如仓单机在货物所有权,股票记载股东权,债权记载债权。

41、证券的特征:1)属于投资证券,如股东投资公司而获得的股票

2)属于证权证券。如发行债券仅是对一有债权债务关系的宣

示和表现

3)属于流通证券。如股票和债券均可依法转让而无需征得义

务人的同意

/ 27

42、证券法:调整因证券的发行、交易和监管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3、证券发行:指发行人以筹集资金为目的,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向投资者母鸡资金并交付证券的行为。

44、属于公开发行证券的行为:

1)向不特定的对象发行证券,即向社会公众发行证券

2)向累计超过200人的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特定对象包括与发行人有某种联系的人员、公司、机构和机构的投资者

45、股票发行的核准程序:

1)受理申请文件 2)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

3)核准发行: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自受理证券发行申请文件之日起3个月内,依照法定要求予以核准或者不核准

46、证券发行核准: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 1)股票发行程序 2)公司债券发行核准程序 3)核准错误的补救措施

47、保荐人制度:指证券发行人申请其证券上市交易,必须聘请依法取得保荐资格的保荐人为其出具保荐意见,确认其证券符合在交易所上市交易条件的制度

/ 27

48、发行人申请公开发行股票、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依法采取承销方式

49、保荐人制度的目的:在于通过保荐人对上市公司进行质量控制,确保上市

公司的规范运作,加强对公众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

50、新股发行:指公司成立后发行股份,以募集资金的行为

51、新股发行的条件:

1)具备健全运行良好的组织机构 2)具有持续盈利的能力

3)最近三年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无其重大违法行为

52、募集资金的使用:公司对公开发行股票所募集的资金,必须按照招股说明

书所列资金用途,改变招股说明书,必须经股东大会作出决议,擅自改变用途未做纠正的,或者未经股东大会认可,不得发行

53、公开发行债权的条件:

1)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不得低于人民币的6000万元

2)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 3)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 4)筹集的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的政策 5)债券的利率不超过国务院限定的利率水平

/ 27

54、债券:是一种金融契约,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同时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55、累计债券余额:指已发行尚未到期的债权金额

56、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得再次公开发行公司债券: 1)前一次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尚未募足

2)对已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或者其他债务有违约或者延迟支付本息的事实,仍处于继续状态

3)违反证券法规定,改变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所募集资金的用途

57、证券承销:指证券公司根据与发行人之间的协议,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为证券发行人代销或包销证券的行为

58、证券承销的规则:

1)承销协议的自愿性 2)证券公司的和核查义务 3)承销团承销 4)证券承销期间

5)承销商参与股票发行价格的确定 6)代销发行失败

59、承销团承销:是多家证券公司组成的承销证券的集团,由主承销和参与承销的证券公司组成,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证券票面总值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的,应有承销团承销,这一规定也不排除5000万元以下由承销团承销的情形

/ 27

60、证券承销期间:证券的代销、包销最长不得超过90日,在证券承销期内,证券公司负有尽力的销售义务

61、代销发行失败:股票发行采用代销形式,代销期限届满,向投资者出售的股票数量未达到拟公开发行股票数量70%,为发行失败

62、证券交易:指证券已依法发行后,证券持有人将其有的证券再转让给受让人的行为。发起人持有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起1年内不得转让

63、证券交易场所:依法公开发行的股票、公司债券及其他证券,应当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或者在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证券交易场所转让

64、证券交易的方式:采用公开集中交易方式或者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

准的其他形式

65、特定机构及其人员持股及交易限制:

为股票发行出具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或者法律意见书等文件的专业机构和人员,在该股票承销期间内和期满后6个月,不得买卖该种股票

66、短线交易:指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本公司股票买入后又卖出或者卖出后又买入的行为

/ 27

67、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上市公司股份5%以上的股东:将其持有的该公司股票在买入后6个月内卖出,或者在卖出后6个月内又买入,由此所得收益归该公司所有,公司董事会应当收回其说的收益。但是证券够公司因包销购入售后剩余股票而持有5%以上的股份,卖出该股票不受6个月内限制。公司董事会不按照前述规定执行的,股东有权要求董事会会在30日内执行

68、证券上市:指已公开发行的证券获准在证券交易所挂牌进行交易,获准交易的证券的发行人成为上市公司

69、证券上市的条件:

1)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已公开发行 2)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 3)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

4)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公开发行股份比例为10%以上 5)公司最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70、公司申请器公司债券上市交易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公司债券的期限为1年以上

2)公司债券实际发行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 3)公司申请其债权上市时符合法定公司债券发行条件 4)公司申请其债权上市时仍符合法定的公司债券发行条件

71、证券上市的暂停和终止:指当上市公司因社会经济条件发生变化或者自身

经营问题,而不符合上市条件时,证券交易所暂时停止或者取消其证券交易的制度

/ 27

7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暂停其股票上市交易: 1)公司股本总额、股份分布等发生变化不再具备上市条件,在证券交易所规定仍不能达到上市条件

2)公司不按照规定公开其财务状况,或者对财务会计报告做虚假记载,且拒绝纠正

3)公司最近三年内连续亏损,在其后一个内未能恢复盈利 4)公司解散或者被宣告破产

73、公司债券上市交易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证券交易所决定暂停其公司债权上市交易

1)公司由重大违法行为

2)公司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不符合公司债权上市条件 3)公司债券所募集资金不按照审批机关批准的用途使用 4)为按照公司债券募集办法履行义务 5)公司最近2年连续亏损

74、信息披露:指证券发行人、证券公司以及其他证券法律法规所定的主体,依照证券法规规定的方式,将与证券发行和证券交易有关的重大信息披露的制度

75、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

1)招股说明书和公司债券募集办法 2)上市报告书

3)中期报告:应当在每一会计的上半年结束之日起2个月内提交 4)报告:应当在每一会计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提交 5)临时报告

/ 27

76、内幕交易:指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证券交易行为

77、包括禁止内幕交易、禁止操纵证券价格,禁止欺诈和其他禁止行为:

1.内幕交易之禁止。主体 2.禁止操纵证券市场。3.禁止欺诈客户。

78、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包括:

1)发行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2)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的实际控股人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3)发行人控股的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4)由于所任公司职务可以获取公司有关内幕信息的人员

5)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由于法定职责对证券的发行、交易管理的其他人员

6)保荐人、承销的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服务机构的人员

79、内幕信息包括:

1)本法第67条第2款所列重大事件

3)公司分配股利或者增资计划 3)公司股权结构的重大变化 4)公司债务担保的重大变更

5)公司营业用主要资产的抵押、出售或者报废一次超过该资产的30% 6)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可能依法承担重大损害赔偿 6)上市公司收购的有关方案

/ 27

80、操纵市场:指以获取不正当利益或者转嫁风险为目的,利用资金、信息等优势或者利用职权操纵市场,影响证券市场价格,制造市场证券假象,诱导或者只是投资者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作出投资决定的违法行为

81、操纵市场行为包括

1)单独或者通过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操纵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

2)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交易,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

3)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账户之间进行证券交易,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

82、欺诈客户:指在证券交易中,证券公司及其从业人员从事违背客户真实意思,严重损害客户利益的违法行为

83、证券法禁止欺诈客户的行为包括:

1)违背客户的委托为其买卖证券

2)不再规定的时间内向客户提供交易的书面确认文件 3)挪用客户所委托买卖的证券或者客户账户上的资金

4)未经客户的委托,擅自为客户买卖证券,或者假借客户名义买卖证券 5)为谋取佣金收入,诱使客户进行不必要的证券买卖

6)利用传播媒介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提供、传播或者虚假或者误导投资客户

/ 27

84、上市公司收购:指投资者为了取得或巩固对特定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而在证券市场上购买该上市公司由表决权股票的行为

85、上市市场收购:公开市场收购、要约收购、协议收购

86、公开收购:指投资者按照集中竞价交易的规则,通过证券交易所收购不得超过上市公司发行在外股份30%的收购行为

87、投资者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30%时,继续进行收购的,应当采用要约收购或者协议收购,应受有关继续收购规则的约束

88、投资者持有上市公司股票数量低于上市公司发行在外股票的5%的,仅为普通投资者,适用证券交易的一般规则,不纳入上市公司收购制度之列 89、在报告期内和作出报告、公告后2日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

90、要约收购:指投资者向被收购公司的股东发出公开购买其股份的要约,以此实现获取被收购公司控制权的行为

91、要收购的具体股则如下:

1)要约收购的发起:共同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达到30%时 2)收购要约:期限不得少于30日,不超过60日 3)要约的排他性

92、证券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应当采用公开的集中交易方式或者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方式。

A、集中交易方式 B、集中竞价。C、大宗交易。

/ 27

93、证券交易以现货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交易。

A、现货交易,B、期货交易,94、设立证券公司应具备的条件:

1)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公司章程

2)主要股东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信誉良好,最近三年五重大违法记录,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 3)有符合《证券法》的注册资本

4)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具备任职资格,从业人员具有证券从业资格证 5)有完善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 6)有合格的经营场所和业务设施 95、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

1)证券经纪 2)证券投资咨询

3)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 4)证券承销与保荐 5)证券自营 6)证券资产管理

96、证券交易所与登记结算机构

(1)证券交易所。(2)证券登记结算机构:

97、证券公司与证券服务机构:(1)证券公司(2)证券服务机构

/ 27

98、证券公司经营不同的业务应当具备相应的最低注册资本

1)证券公司经营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000万元 2)经营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注册资本最低1亿,经营两项以上的,注册资本最低为5亿

99、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1)对证券发行人、上市公司、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服务机构、证券交易场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进行现场检查 2)进入涉嫌违法行为发生场所调查取证

3)询问当事人和与被调查事件有关的单位和个人,要求其对与被调查事件作出说明 4)查阅、复制与被调查事件有关的产权登记、通讯记录等资料 5)查询当事人和被调查人事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资金账户

6)调查操纵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等重大违法行为,期限不得超过15日,可以延长15个交易日

100、保险:投保人根据合同规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101、保险的特征:

1)保险的互助性:“一人为众,众为一人”的互助特征 2)保险的自愿性 3)保险的射幸性 4)保险的补偿性

/ 27

102、保险法:调整保险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一般由保险合同法律制度、保险业法律制度和保险监督管理法律制度构成。103、保险法的基本原则 1)公序良俗原则 2)诚实信用原则 3)自愿原则 4)保险利益原则

104、保险合同:投保人和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105、保险合同的法律特征: 1)是最大的诚信合同 2)是射幸合同 3)是附合合同 4)是双务、有偿合同 5)是诺成性合同 104、保险合同分类

1)财产保险合同和人身保险合同:厂房、设备等为财产保险 2)单保险合同和复保险合同 3)原保险合同和再保险合同 4)足额保险合同和不足额保险合同

105、原保险合同:又称第一次保险,指保险人对被保险人直接承担保险责任的合同

/ 27

106、再保险合同:又称为分保合同或者第二次保险合同,指保险人将其承担的保险业务以承保方式部分转移给其他保险人而订立的合同 107、单保险合同:指投保人就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向一个保险人投保而订立的合同 108、复保险合同:又称重复保险合同,指投保人就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

益、同一保险事故、分别向两个以上的保险人投保而订立的且保险金额总和超过保险价值的保险合同

109、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和关系人

1)当事人:保险人和投保人

保险人:保险公司

投保人:订立合同,并按约定支付保险费 2)关系人:

被保险人:其财产或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 受益人:由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指定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

110、成立与生效: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经保险人同意承保,保险合同成立。依法成立的保险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111、投保人的义务:

1)缴纳保险费义务 2)保险事故的通知义务 3)维护保险标的安全的义务 4)危险程度增加的通知义务

5)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或者减少损失的义务 6)保险标的转让时的通知义务

/ 27

112、保险人的义务:给付保险金.10日内履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义务

113、保险人自收到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请求和有关证明、资料60日内,对其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数额不能确定的,应当根据已有的证明材料可以确定数额予以支付

114、人寿保险以外的其他保险的被保险人或者收益人,向保险人请求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诉讼时效为2年,自保险发生事故之日起计算

115、人寿保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向保险人请求给付金的诉讼时效为5年

116、索赔:是被保险人在保险标的出险后,按照保险合同的有关规定,向保险人要求支付赔偿的行为

117、理赔:是保险人依据规定的工作程序处理被保险人所提出的索赔要求行为

118、代位求偿权:财产保险中因第三者对被保险标的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人赔偿被保险人的损失后,在其赔付保险金的范围内,享有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

119、代位求偿权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代位求偿权的范围限于财产保险合同,人身保险合同中,保险人不享有代为

求偿权

2)保险人只有在向被保险人支付了保险金后才能使用第三人的代位求偿权 3)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未赔偿保险金之前,被保险人放弃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保险人不再赔偿保险金的责任

4)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已对第三者取得保险赔偿的,若保险人尚未支付保险金,可以相应减少第三者已取得保险金的金额

5)委付

/ 27

120、委付:指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已支付了全部的保险金额,并且保险金额等于保险价值,受损保险标的全部权利归于保险人,保险金额低于保险价值的,保险人按照保险金额与保险价值的比例取得受损保险标的的全部权利

121、保险合同变更:

1)保险合同主体的变更;即投保人及受益人的变更,实际上就是保险合同的转让或者保险单的转让

2)保险合同的内容变更

3)保险合同效力的终止与复效:投资人自保险人催告之日起30日内未支付当期保险费,或者超过约定期限60日未支付档期保险费的,合同效力终止。

122、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主要包括:

1)投保人故意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率的,保险人有权要求解除合同。此项合同解除权,自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过30日不行使而消灭,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2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

2)为发生保险事故,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谎称发生了保险事故,向保险人提出赔偿的

3)在人身保险中,投保人申报的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并且真实年龄不符合合同约定的年龄限制的。自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过30日不行使而消灭,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2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

4)在人身保险中,因投保人延期缴纳保险费导致保险合同效力终止,自合同效力终止之日起满2年双方未达成要求的

5)在财产保险中,投保人、被保险人为按照约定履行期对保险标的的安全应尽责任的,保险人有权要求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

6)在财产保险中,保险标的发生部分亏损的,自保险人赔偿之日起,投保人可以解除合同,应当提前15日通知投保人

123、保险公司:指经过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核准经营保险业务的公司

/ 27

124、设立保险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 主要股东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信誉良好,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

 有符合本法和《公司法》规定的章程;

 有符合本法规定的注册资本,其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二亿元。 有具备任职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 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 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和与经营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  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

125、保险公司终止的原因包括: 1)解散 2)破产

126、保险公司破产时破产财产的清偿顺序:

1)所欠职工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金、基本医疗保险费用。

2)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

3)保险公司欠缴除第一项规定意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所欠税款 4)普通财产债权

127、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应当经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分公司不具备法人资格 128、外国保险机构在我国境内设立,应当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 27

129、保险经营原则:

A.分业经营原则;B.禁止兼营原则;C.保险专营原则 130、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维持

1)保险公司应当具有与其业务规模和风险程度相适应的最低偿付能力 2)保证金:应当按照注册资本总额的20%提取保证金 3)保险准备金

4)保险公积金:依法提取公积金 5)保险保障基金,应当缴纳保险保障金

131、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与资金运营限制

1)再保险的强制。保险公司对每一危险单位,即对一次保险事故可能造成的最

大损失范围所承担的责任,不得超过其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的10%;超过的部分应当办理再保险。

2)自留保险费的限制。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当年自留保险费,不得超

过其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的4倍。

3)资金营运的限制。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下列形式:银行存款;买卖债

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投资不动产;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132、保险经营规则

1)保险经营原则

2)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维持

3)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与资金运营限制

133、保险代理人:根据保险人的委托,向保险人收取佣金,并在保险人授权的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机构和个人

/ 27

134、保险经纪人:基于投保人的利益,为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中介服务,并依法收取佣金的机构

135、保险经纪人的具体特征

1)保险经纪人不是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其仅为投保人和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提供居间服务

2)保险经纪人是依法成立的单位,个人不能成为保险经纪人 3)保险经纪人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居间服务,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 4)保险经纪人在办理保险业务过程中的过错,给投保人、被保险人造成的损失,由保险经纪人承担

5)保险经纪行为是营利性的行为,保险经纪人有权收取佣金

136、保险业的监督管理机构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1)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用率的审批和备案 2)关联交易的监管 3)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

4)保险公司监管,接管期限届满,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决定延长期限,但接管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年

137、监督管理---保险业的监督管理机关是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5.《概论》课程总结报告 篇五

姓名:xxx 学号:2016666666 班级:xxx 通过《概论》课学习,深刻理解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课程基本内容是全面论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涵义、形成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准确把握其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提高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树立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和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老师为我们提供和讲解了很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方面的课件、视频及资料:《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家族史,精神档案,人文读本,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国史,邓小平时代、年谱,邓小平文选,文献,苏联史,社会思潮,文革资料,名家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中国改革的历史实质,清华文化,文学作品等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本土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把改革开放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逐渐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带有奠基性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首次提出是在党的七大,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落足点,这些是毛泽东思想的主体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持续发展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不仅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最早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提起,在之后的讲话、报告中健全,它是中国特色社

/ 3

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解放与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发展生产力与共同富裕的统一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理念;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结合是邓小平最重要的理论观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邓小平理论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及中国建国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取得的。毫无疑问,从吃不饱穿不暖,贫困潦倒到解决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不正是摆明邓小平理论的成就了吗?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向前推进,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之后所提出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新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中的每个“代表”,都有其独自的内涵和要求,也有他们各自的特点和方向,但它们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第一,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第二,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凝聚力,是人类社会不断进化发展、实现自身本质力量的重要手段。第三,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只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那么先进文化才能被广泛的传播和继承,然而,先进文化则是人类社会的灵魂,只有灵魂得到了升华,那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能得到实现。

科学发展观则是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所提出的新的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它的主要内容则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其伟大的意义奠定了它在中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不可动摇的地位,探索其现实意义,使当代大学生在学习、认识它的同时体会到它的强大生命力,深切感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内容是丰富的,灵魂是活的,生命力是旺盛的。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

/ 3

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即将走向社会的青少年,为社会主义的发展而奋斗是当仁不让的。所以作为大学生,我要从自身做起,认真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正确的思想,为以后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做贡献。如今的世界时科学技术的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所以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把自己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资源。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及各方面的发展潜力。

学习这门课,对于我们以后的学业和事业都受益匪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告诉了我们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照搬别人做事的方法;大跃进、文革的历史教训教育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告诉我们要全面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成功的王道。深刻理解和领悟这些道理对于我们以后把握住自己走向成功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感谢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导,我相信这些道理我们会受用一生。

我们应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在科学的观念指导下,不断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当代大学生是新一代的力量与希望,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努力学习,不断创新,为社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现在的我们将是我国深化发展的中流砥柱。为了国家的需要,我们将时刻准备着冲向国家建设的一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慕课的认识:对于有些自制力差的同学,MOOC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学习进度方面,有的人会比较拖拉,不能按时完成;在学习效率方面,有的人会比较敷衍,不能认真学习。慕课最好都要有字幕,可以提高学习质量。再就是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不能立即与老师交流。

我觉得仅仅凭借兴趣去学习慕课是远远不够的,坚持才是帮助学习最重要的法宝。慕课的学习不一定要有目的性,我们应当好好利用慕课平台掌握新的学习技能,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来充实自己。

课前思想测试结果:

政治立场坐标(左翼<->右翼)-0.6,经济立场坐标(左翼<->右翼)0,文化立场坐标(保守<->自由)0 课后思想测试结果:

政治立场坐标(左翼<->右翼)-0.4,经济立场坐标(左翼<->右翼)0,文化立场坐标(保守<->自由)-0.4

6.法学概论课程简介 篇六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学

总学时:54 理论学时:54 实验学时:0 考试性质:考试课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标

1、课程的性质、地位

《法学概论》是公共事业管理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概要论述法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的法学课程,内容包括法学基础理论,宪法、民商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主要部门法律及国际法的基础知识,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的基础性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并具有一定的法律思维能力,为学生学习其他与法律相关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法学概论》的教学目的是普及法学知识,加强法制教育;为学习本专业的有关课程或其他法律课程奠定必要法学的知识的基础。

为此,要求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概要地掌握法学的一般原理,了解我国宪法及其他基本法律的主要规定,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般法律问题。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目前,全体教师都能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能自己动手制作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了课堂小组讨论,以法律案例为载体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法律法规的实际应用能力,从法学的基本原理入手,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探讨,进而了解并掌握我国法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加强学生法制观念。丰富的教学手段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考核办法

本课程为考试课,考核方法为期末考试、平时考核相结合。其中,期末考试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成绩占50%。考试题型主要为名 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和案例分析,其主要内容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平时考核成绩占50%,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和平时上课情况、阶段测验、案例分析的小组讨论等方面。

四、实践教学环节

1、名称:无

2、主要内容与要求:无

五、作业要求

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每8学时安排一次作业,作业形成文稿形式上交。及时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并解答学生普遍性的问题。作业题型按照大纲规定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比例要求来安排。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学习法学概论,应有一定的社会科学知识为基础,法学概论课程的开设时间在原则上应放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基本的公共基础课之后。同时,本课程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在学科体系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为后续专业课程如卫生法学、卫生监督学等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教材和参考书目

1、法理学(第二版),张文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美]博登海默: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3、宪法学导,张千帆,法律出版社,2004

4、宪法精解,蔡定剑,法律出版社,2004

5、宪法学案例教,焦洪昌、姚国建,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6、比较宪法与行政法,龚祥瑞,法律出版社,2003

7、中国物权法原理,孙宪忠,法律出版社,2004

8、民法总论,梁慧星,法律出版社,2004

7.医学检验概论课程感想 篇七

在经过了本学期数次医学检验概论课程的学习之后,我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并在最后一次课以参观为形式的教学中亲自认识到医学检验专业在医学上的运用。

从第一节课,徐克前讲授了医学检验专业的历史,运用,组成,发展等等。在课上我知道了在血与尿的现代检验技术中需要的一些技术,通过图片看到了相关的设备。从最开始的未知,到朦朦胧胧的明白,再到最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觉得这门课程对于我们本专业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这里,老师们会告诉我们关于医学检验所需要的技术,人员文化要求等等。当然,老师也会说一些老师们在工作中遇到的趣事,以增加我们的兴趣。

在课程中我自己也得到了很多相关的专业信息。在学习这门课程中,我知道了我们医学检验,将来还会有一个更加系统的分类学习。医检分为七类:临床常规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分子遗传学检验和输血学。我们将来会在见习与实习中不断的接触各类检验学并学习掌握所需的知识。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后,我感受到了医学检验这个专业在逐步地改变其传统形式。它是一个紧跟科技浪潮的专业,科技的创新就意味着检验医学的进一步改进。

医学检验这个专业将来的就业或许并不与病患面对面的直接接触,但是我们却对于病人的病情是最早的知情人。我们得出的每一个结论对于病人和医生诊治都至关重要。在参观了湘雅附一后,看到了一体流程化的检验科设备和操作。对我们这个系的就业环境,以及我们工作的形式有了更多的了解。在飞速发展的科技支持下,我们医学检验在实际操作方面的检验项目逐渐减少。很多项目可以选择各种高科技的设备在短时间内得出检验结果,而我们现在更多的时间投入于检验结果的核对及高危险的检验、研究。

我想作为一个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在五年的本科学习中,我需要更加努力的去掌握基础知识。因为我觉得在检验的制片取样等等准备中,很多都是医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不过对于我们来说,应该更加注意这些基本操作的熟练度与正确性。任何一个操作不好,就会影响结果,影响病人的人生。我们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要有足够的临床知识和娴熟的实验操作能力,特别是检验结果与临床表现不一致时,要能准确、迅速判断引起差异的原因和采取补救的措施。

在数次课程上,每一位老师都有不同的主题向我们介绍了医学检验专业的各类检验,从中获得了不少相关专业的信息。检验医学一方面为临床提供数据,服务于临床,另一方面这些数据又将影响临床医生的诊断结果和医治方案。因此检验医生不仅要与临床医生而且要与病人沟通,不仅要掌握各种临床指标的测定方法,还要了解疾病,了解处于特定社会和生物环境中的病人。

上一篇:华中科技大学2014硕士研究生报考须知下一篇: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