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自主秀的概念

2024-07-30

课堂自主秀的概念(4篇)

1.课堂自主秀的概念 篇一

让自主探索走进概念教学

台州市书生小学 陈伟君

摘要:

数学概念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空间观念的形成,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数学概念。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点、结合点、拓展点。数学概念教学设计时应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为指导,重视概念的生成过程,重视概念的发展,通过创设“探索”的情境、架设“探索”的支架、煽动“探索”的火花、播撒“探索”的种子等途径把概念学习变为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从而切实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自主探索

概念

现代教育观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必须是学生自主探索而获得新知。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但由于概念本身具有的严密性、抽象性和明确规定性,长期的教学中比较重视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精确性,在教学设计模式往往以“教”为主,让学生“占有”新概念,这样的教学设计往往置学生于被动地位,忽视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方法的具体化过程,忽视了学生体验、探究数学思维的心理化过程,使思维呈依赖性。其结果导致学生对概念、原理、公式等一知半解、遗忘率高、灵活性差、再现能力低,更无法内化成长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乃至创造能力。在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今天,数学概念的教学设计,在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要把学习主动权回归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和感悟概念的内涵,体验概念获得的过程,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使其终身受用。

一、创设“探索”的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没有一定数学情境的支持,数学概念的学习就会走入机械、空洞的死胡同,从而导致学生记忆的机械、思维的僵化。让学生探索主要借助感知,感知的形成依靠平时积累,又依赖于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师应设置有利于学生经历概念感知、体验、内化、接纳过程的数学情境,让概念学习成为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想“探索”、愿“探索”。

1.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去感悟。一位好教师,应善于把握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巧妙设计数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可这样设计:课首播放了一段在课前拍摄的一段班上三个同学投篮的录像,记录三个同学各自的投篮次数和投中次数,然后通过比较命中率来让学生体验百分数在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学生见到本班同学成为“银屏明星”,十分感兴趣。同时身为主人公的三个同学更是对这节课充满着期待。这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动力,激起学生学习的情感,使学生一上课就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2.情境的创设应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

不同年级的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与思维能力不同,因此对概念的感悟时的基点和形式也存在着差异,建立数学概念的认识心理活动过程也就不一样,从总的方面看,其基本形式是“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两种。

一般地说,低年级小学生“概念形成”作为建立概念的主要形式,“概念形成”是通过对具体事物感知辨别而概括抽象形成概念。所以在低年级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在数学情境的创设时更应注重游戏、实物模型、图片等的应用,从形象而鲜明的事物中去感知概念的属性,感悟概念的形成。中高年级的学生逐渐过渡到以“概念同化”作为数学概念学习的主要形式,因此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在建立概念时,较多的是通过“概念同化”的形式,即将新概念与原认知结构中相关联的概念进行比较,使新旧知识得到有机结合与联系,从而建立起新概念。在中高段教学中,数学概念教学除了实物直观外,教师的语言直观也不容忽视,教师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也能使学生形成准确的感性认知。

二、架设“探索”的支架

学生对新知的学习离不开旧知的支撑,更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师教学行为的价值更应体现在教学的组织和引导上,是学生获取新知的桥梁和纽带。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水平,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搭桥铺路,穿针引线。1.注重实践操作,提供“探索”的平台。

实践是最好的感知。实践操作是一种运用知识和探究知识的综合性认知活动,它给学生提供了运用知识的环境和获取知识的桥梁。教学设计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分一分、算一算、摆一摆,从而获得第一手感性材料,为抽象概括出新概念打下基础。如教学“圆周率”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做几个直径不等的圆,在直尺上滚动或用绳子量出圆的周长,算一算周长是直径的几倍。让学生自己发现得知圆的大小虽然不同,但周长总是其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时,教师揭示:圆周长是同圆直径的3倍多,是个固定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圆周率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在实践探索中得到了直观形象的感悟。

2.组织合作学习,拓展“探索”的空间。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概念学习中,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经验存在差异,学生对概念的自主感悟中有时就会出现困难,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观点,澄清自己在概念理解上的模糊点,从而达到自悟与众悟的有机结合。如在学习“互质数”这一概念时,为了使概念的外延得以延伸,设计“()一定是互质数”的填空,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发表各自的意见并加以集体讨论,从而得出了“1和任何非一个0的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两个不同素数一定是互质数”“两个连续的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0除外)”、“两个连续的奇数一定是互质数”等结果,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互质数”这一概念的空间。3.巧妙设计练习,巩固“探索”的果实。

学生对新概念的掌握不是一次能完成的,需要经历“具体→抽象→具体→抽象”的多次反复实践。练习是学生将数学概念实现同化向内化转变的必经之路。巧妙的练习,不仅有利 于学生深化对概念内涵的理解,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概念的理解转向概念的应用。

巩固概念的方法是设计多种类型的练习,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全员参与并感到有趣。练习尽量要做到让学生精练,我觉得设计时要注意“三度”。(1)广度:练习要关注全员参与,形式要多样、新颖。(2)坡度:练习的设计要层次分明、循阶而上。(3)适度:练习的设计要难易适度,并有一定量的密度。在学生明确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后,可设计以下这组练习:(1)让学生应用所学动笔把13、16、25、1、19、33等迷路的数送回家。(分别是质数和合数的家)(2)抢答的游戏:师出一个数(28、125、17),让生判断是质数或是合数。示范后让学生在四人小组里面做这个游戏。(3)利用学生的座号牌(有磁性的)组织比赛。(规则:全班分奇、偶数两支代表队,分别到黑板为自己的座号牌找家,找对的越多就是冠军。)比赛完后组织学生讨论:观察黑板所贴的座号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这样一组练习全员参与的使学生高兴的把枯燥的、没有生活联系的数学概念学好、学扎实。

三、煽动“探索”的火花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间不乏磨擦出学生创新的火花。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时点拨,让火花燃起来、亮起来。

1.增强概念教学的开放性。

这里所说的开放,是指在概念学习过程的开放,即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让学生能从多角度、多途径感悟概念的内涵,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这样设计:先安排一个小故事:大家都听过西游记的故事吧,一天,师徒四人赶了半天路,口渴难忍,孙悟空好不容易找来了一个西瓜,准备平均分给四个人吃。猪八戒在一旁嚷道:“俺老猪肚子大,一块西瓜解不了渴,我得吃两块!”孙悟空就真的分给了他两块。吃完后,猪八戒又纳闷了,明明吃了两块,怎么好像不多吃呢?你知道是为什么?如果猪八戒想吃3块、4块、5块„„让你来分,你会怎么办?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在有趣的数学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迸发出“探索”的火花。

2.增强概念教学的应用性

只有积极参与实践,才能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新思想、新方法,才能把握探索的机会进行成功的创造,提高创新能力。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概念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有力手段。如在认识了“百分数“后可以这样设计:请每个学生当一次服装店老板:“你进了40件衬衫,为了获得成本的2成盈利确定价格。同时告诉店员,如过了一个月还有卖不掉的,就按定价削减2折出售,结果全部卖完后盈利560元,占预计盈利的7成。盘货时你想算一算减价后出售了多少件衬衫,该怎么算?” 学生对解决这个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高,解答后还提出了一些使卖剩商品盈利更多的策略。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实践能力,还发展了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四、播撒“探索”的种子

其实一个人的“探索”并不神秘,是一个人先天禀赋和后天培养的结晶。由于学生的经验背景不同,兴趣爱好各异,性格气质有别,思维方法、习惯不一样,使探索的方法往往具有多样性。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设计时,意识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在体验过程中感悟,在知识的运用中品尝“自我探索”的成果,让“探索”的种子在学生的脑海里生根发芽,这也是我们数学教师应追求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严运华 《 “问题链”的设计与教学》 《广东教育》2006年第12期

[2]何克抗 郑永柏 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3]杨开城 《学生模型与学习活动的设计》 中国电化教育 2002.12

2.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概念 篇二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索名数的分类,先请同学们从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举例说出一些简单的名数。

生:1米,3天,2元5角……。

点评:在这个教学片断里,本来是要学习单名数与复名数这两个数学概念,但老师不直接提出要学习的两个数学概念,而是引导学生回到已有的知识与生活背景中,让学生自主地从中提取出所要学习的材料。

师:不错,同学们说出了许多名数,为了更好地学习以后的知识,我们常常要把名数进行分类。先请同学们看下面两个简单的名数。例如(板书):你认为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生:名数2元由一个数和一个计量单位名称组成;名数2元5角有两个数和两个计量单位名称组成。

师:对名数进行分类,我们习惯按名数中的数和计量单位名称的多少把名数分类。如果说这两个名数属于两类不同的名数,如果要你来命名,你认为2元可以称为什么名数,2元五角又可以称为什么名数?

点评:这里,教师指出了名数分类的方法,但这并不是灌输,而是给学生自主探索名数分类指明思维、探索的方向。这也说明,在学生自主构建概念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

生1:2元含有一个数和一个计量单位名称,可叫一名数。2元5角含有两个数和两个单位名称,可叫二名数。

师:还有没有其它说法?

生2:2元可叫单名数。2元5角可叫双名数。

师:两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分类见解,理解得很好。

教师补充板书。

点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名数分类的理解不断接近名数分类的本质,但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索有了不同形式的或者说不符合规范的成果,这并不是学生思维的失败,相反,这是学生成功的表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肯定,这是对学生最有力的引导。

师: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名数都可以分为一名数与二名数,或者单名数与双名数?

生:(犹豫)

师:或者说,你能不能举出一些不符合一名数或二名数的名数?

生1:有,2元5角6分

生2:1米2分米3厘米

生3:3天14个小时9分钟8秒

师:是啊!这都是一些复杂的名数。

教师补充板书。

那么,2元5角6分,3天14小时9分钟8秒,它们还能不能叫二名数或双名数呢?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们不止含两个数和两个计量单位名称。

师:2元5角6分由几个数和几个计量单位名称组成?

生:3个数和3个计量单位名称组成。

师:3天14时9分8秒呢?

生:4个数和4个计量单位名称组成。

师:那么是不是我们就把它们称为三名数、四名数呢?如果这么命名,就没有意义了。如果我们把两个以上的数和两个以上的计量单位名称组成的名数作为一类,你们认为称什么好呢?

生1:叫多名数。

生2:叫复名数。

师补充板书。

点评:即使学生根据2元与2元5角进行了名数的分类,但所要学习的概念还没有显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以学生刚刚形成的认识背景为基础,进一步引导学生从更广的角度进行探索,突显单名数与复名数这两个概念的内涵。

师:刚才同学们的回答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为了在学习、应用知识中便于和别人交流,我们一般把名数分为两类,一类称为单名数,一类称为复名数。那么哪些应称为单名数?哪些又应称为复名数呢?

生:2元称为单名数,2元5角、2元5角6分、3天14时9分8秒称为复名数。

师:下面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什么叫做单名数?什么叫做复名数?

生:单名数是一个数和一个计量单位名称组成的名数,复名数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量单位名称组成的名数。

师补充板书。

结语:经过全面的探索,两个所要学习的概念的内涵就清晰了,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也就在学生的脑海里主动生成了。

在这个两个概念的教学中,教师没有“一步到位”地讲解概念的内涵,而是在学生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背景下,通过引导学生对名数进行分类,在分类的探索过程中,学生一层层地理解概念的内涵,最终实现了自主建构概念的目标。

3.浅谈自主探究式概念课教学 篇三

一、高中思想政治概念课教学现状分析

武汉市部分政治教师对概念课的重视度及

复习方式调查统计表

重视度 复习方式不需多讲精讲视情况而定老师讲为主合作讨论为主学生读记为主19人18人23人32人22人6人31.7%30%38.3%53.3%36.7%10% (发放老师问卷80份,统计有效问卷60份)

1.部分教师对概念的重要性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有的教师认为,高考在淡化概念,既然高考并不直接考概念,就不需要多讲。其实,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并没有弱化概念,而是“要注重考评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实际理解和把握”,“要注意‘内容标准对有关概念、原理、观点、方法等内容目标的陈述,使用不同的行为动词在不同意义上表达了对相关知识评价的不同要求”。因此,对学科概念应如何把握,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不是忽视。

2.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仍没有转变。部分教师以课堂时间紧,让学生进行探讨会影响教学进度为由,仍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有的教师认为概念原理太过抽象,学生讨论容易流于形式,不如教师去讲。还有的教师干脆采用题海战术。虽然教师费了很大工夫,但学生对基本学科概念的把握及运用上仍然存在较大问题。为什么教师反复讲,学生仍然反复错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十分强调能力立意,强调创造性学习能力,对基本概念的考查也绝非从概念到概念,而是注重知识的理解、应用与迁移。因此,教师不转变观念,还课堂给学生,实现由学生被动接受向自我建构的转变,由对概念的识记向建立在对概念的内涵外延理解基础上的运用转变,就只能是粗放式的教学,课堂效益无从谈起。

3.学生学习的功利性较强,自主探究的意愿不够。学生学习时首先关心的是这个知识点考还是不考,事实上,政治学科往往围绕一个核心概念引申多个概念,形成知识体系。学生对概念把握不准,对学科体系就无法系统性地把握,对材料、对问题的分析也难以形成条理化的思考。

二、自主探究式概念课教学的实施

如何解决在概念课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还是应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还课堂给学生,使学生“经历”并且有“经验”,通过自主探究式教学,使知识内化为能力,提高课堂的实效。自主探究式概念课教学如何实施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以下方式。

(一)示例引导—举一反三

【实例呈现一】

在复习生活与哲学“辩证否定观”这一原理时,笔者采取的就是“示例引导—举一反三”模式。

第一环节:题组示例,示范引导,自我感悟。

笔者选取了以下例题作为题组。

(2011年海南卷)结合材料,根据辩证否定原理谈谈“芭比之父”获得成功给我们的启迪。(6分)

(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为什么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右脑。(10分)

(2010年山东卷)透视《沂蒙》《南下》等影视剧的成功,有人认为“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创新就是否定”。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评析该观点。(5分)

第二环节:交流、反思、总结,由具体到抽象,把握的概念内涵与外延。

通过对题组的分析、反思,对“辩证否定观”可以这样把握:

辩证否定观扬:继承(保留)合理的因素

弃:剔除(克服)不合理的因素

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

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

第三环节:反馈检测,回归实践。

位于广州北部山区的某村,是一个有800多年历史、具有典型岭南风格的古村落,但过去很长时期内,该村的保护和发展面临干部对古村落漠视、群众对国家政策不理解不支持、资金缺乏、旅游设施落后等问题。这几年,全国兴起了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热潮。当地政府意识到,必须本着高度的文化自觉,大力开展对古村落的抢救性保护。他们在农民群众中开展“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同时从政策和投入上加大力度。在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古村落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正绽放新的活力。

针对古村落保护,有人说:“旧的不推倒,新的建不来。”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总结反思】

“示例引导—举一反三”模式特别适用于知识的复习、巩固、提升。要求学生自我建构知识层次,通过实践练习、合作探究,在问题的发现中实现问题的解决。使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品味自我探究的成果,强化对基本原理的理解运用,实现能力的提升。

“示例引导—举一反三”模式在运用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① 示例必须规范、典型。② 反思总结要与示例紧密结合,层次清晰,逻辑严密。③ 鼓励合作探究,相互质疑。④ 反馈训练避免偏、难、怪,教师要注重反馈总结,变式训练。

(二)情景设疑—分解引导

【实例呈现二】

以经济生活中“市场经济”这一核心概念的教学为例,笔者采取的是“情景设疑—分解引导”模式。

第一环节:情景设疑—— 一支“鱼精蛋白”掀开了什么。

鱼精蛋白注射液,一种心脏病手术时常用的必备药,日前突然被爆出全国性“缺货”。从北京到广州,从山东到四川,多家医院表示多例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已被迫暂停、推延,多少病人“命悬一针”。经媒体追踪,全国共3家拥有鱼精蛋白生产批文的企业,目前仅上海一家企业生产,另两家都早在3年前就已停止生产。除原料问题外,皆认为鱼精蛋白近20年一直维持每支11.2元左右的定价,政府价格管制是鱼精蛋白陷入“缺货”窘境的重要原因。

第二环节:分层引导、交流分享。

1. 鱼精蛋白注射液短缺,而市场需求是旺盛的,为什么全国有三家企业具备生产资质,但目前只有一家企业还在生产此药?这说明了什么?

2. 价格形成机制是怎样的?为什么政府对药品实行价格管制?

3. 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药品供应紧张这种状况?

通过层层设疑,交流分享,得出以下结论。

1. 市场通过价格、供求、竞争,引导劳动力、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

2.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些领域和产品不能由市场调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不是唯一作用。

3. 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

第三环节:当堂落实,变式反馈。

通过以上示例,对我国药品制度改革有何启示?

【总结反思】

概念性知识虽然抽象、概括,但都有其存在的客观基础。通过呈现具体的情景或经验事实,层层引导,激发矛盾,解决矛盾,往往会让学生会心一笑。

“情景设疑—分解引导式”模式在运用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① 情境的设置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② 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只能是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加深,不可能一下子就理解得很透彻,它是随着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抽象思维能力的增长而逐步深化的。讲概念,注意分层引导,必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形成概念的阶段性,注意引导求思、引导生成。③ 变式反馈应是对本堂课探究情景的升华、反思。

(三)联系类比—知识迁移

概念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指这个概念的含义,即该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的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揭示了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因此,在定义一个概念时是严谨的,如在概念前或者在概念里是有条件或是有前提的,而这些条件、前提往往容易被学生所忽视。有些概念很相似,但其有本质的区别。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某一概念的本身,又要注意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采用找联系、抓类比的教学方法来讲清这些概念,让学生知道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这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有很大的作用。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的反映。思想政治学科概念性知识,包括概念、原理、重要理论等,是最能体现学科思想的、最核心的知识,通常也是最具思维含量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对如何处理学科概念存在不少误区。结合新课程背景下对概念性知识教学的要求,笔者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对思想政治概念课教学方式进行了反思,以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一、高中思想政治概念课教学现状分析

武汉市部分政治教师对概念课的重视度及

复习方式调查统计表

重视度 复习方式不需多讲精讲视情况而定老师讲为主合作讨论为主学生读记为主19人18人23人32人22人6人31.7%30%38.3%53.3%36.7%10% (发放老师问卷80份,统计有效问卷60份)

1.部分教师对概念的重要性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有的教师认为,高考在淡化概念,既然高考并不直接考概念,就不需要多讲。其实,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并没有弱化概念,而是“要注重考评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实际理解和把握”,“要注意‘内容标准对有关概念、原理、观点、方法等内容目标的陈述,使用不同的行为动词在不同意义上表达了对相关知识评价的不同要求”。因此,对学科概念应如何把握,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不是忽视。

2.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仍没有转变。部分教师以课堂时间紧,让学生进行探讨会影响教学进度为由,仍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有的教师认为概念原理太过抽象,学生讨论容易流于形式,不如教师去讲。还有的教师干脆采用题海战术。虽然教师费了很大工夫,但学生对基本学科概念的把握及运用上仍然存在较大问题。为什么教师反复讲,学生仍然反复错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十分强调能力立意,强调创造性学习能力,对基本概念的考查也绝非从概念到概念,而是注重知识的理解、应用与迁移。因此,教师不转变观念,还课堂给学生,实现由学生被动接受向自我建构的转变,由对概念的识记向建立在对概念的内涵外延理解基础上的运用转变,就只能是粗放式的教学,课堂效益无从谈起。

3.学生学习的功利性较强,自主探究的意愿不够。学生学习时首先关心的是这个知识点考还是不考,事实上,政治学科往往围绕一个核心概念引申多个概念,形成知识体系。学生对概念把握不准,对学科体系就无法系统性地把握,对材料、对问题的分析也难以形成条理化的思考。

二、自主探究式概念课教学的实施

如何解决在概念课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还是应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还课堂给学生,使学生“经历”并且有“经验”,通过自主探究式教学,使知识内化为能力,提高课堂的实效。自主探究式概念课教学如何实施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以下方式。

(一)示例引导—举一反三

【实例呈现一】

在复习生活与哲学“辩证否定观”这一原理时,笔者采取的就是“示例引导—举一反三”模式。

第一环节:题组示例,示范引导,自我感悟。

笔者选取了以下例题作为题组。

(2011年海南卷)结合材料,根据辩证否定原理谈谈“芭比之父”获得成功给我们的启迪。(6分)

(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为什么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右脑。(10分)

(2010年山东卷)透视《沂蒙》《南下》等影视剧的成功,有人认为“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创新就是否定”。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评析该观点。(5分)

第二环节:交流、反思、总结,由具体到抽象,把握的概念内涵与外延。

通过对题组的分析、反思,对“辩证否定观”可以这样把握:

辩证否定观扬:继承(保留)合理的因素

弃:剔除(克服)不合理的因素

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

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

第三环节:反馈检测,回归实践。

位于广州北部山区的某村,是一个有800多年历史、具有典型岭南风格的古村落,但过去很长时期内,该村的保护和发展面临干部对古村落漠视、群众对国家政策不理解不支持、资金缺乏、旅游设施落后等问题。这几年,全国兴起了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热潮。当地政府意识到,必须本着高度的文化自觉,大力开展对古村落的抢救性保护。他们在农民群众中开展“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同时从政策和投入上加大力度。在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古村落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正绽放新的活力。

针对古村落保护,有人说:“旧的不推倒,新的建不来。”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总结反思】

“示例引导—举一反三”模式特别适用于知识的复习、巩固、提升。要求学生自我建构知识层次,通过实践练习、合作探究,在问题的发现中实现问题的解决。使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品味自我探究的成果,强化对基本原理的理解运用,实现能力的提升。

“示例引导—举一反三”模式在运用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① 示例必须规范、典型。② 反思总结要与示例紧密结合,层次清晰,逻辑严密。③ 鼓励合作探究,相互质疑。④ 反馈训练避免偏、难、怪,教师要注重反馈总结,变式训练。

(二)情景设疑—分解引导

【实例呈现二】

以经济生活中“市场经济”这一核心概念的教学为例,笔者采取的是“情景设疑—分解引导”模式。

第一环节:情景设疑—— 一支“鱼精蛋白”掀开了什么。

鱼精蛋白注射液,一种心脏病手术时常用的必备药,日前突然被爆出全国性“缺货”。从北京到广州,从山东到四川,多家医院表示多例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已被迫暂停、推延,多少病人“命悬一针”。经媒体追踪,全国共3家拥有鱼精蛋白生产批文的企业,目前仅上海一家企业生产,另两家都早在3年前就已停止生产。除原料问题外,皆认为鱼精蛋白近20年一直维持每支11.2元左右的定价,政府价格管制是鱼精蛋白陷入“缺货”窘境的重要原因。

第二环节:分层引导、交流分享。

1. 鱼精蛋白注射液短缺,而市场需求是旺盛的,为什么全国有三家企业具备生产资质,但目前只有一家企业还在生产此药?这说明了什么?

2. 价格形成机制是怎样的?为什么政府对药品实行价格管制?

3. 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药品供应紧张这种状况?

通过层层设疑,交流分享,得出以下结论。

1. 市场通过价格、供求、竞争,引导劳动力、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

2.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些领域和产品不能由市场调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不是唯一作用。

3. 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

第三环节:当堂落实,变式反馈。

通过以上示例,对我国药品制度改革有何启示?

【总结反思】

概念性知识虽然抽象、概括,但都有其存在的客观基础。通过呈现具体的情景或经验事实,层层引导,激发矛盾,解决矛盾,往往会让学生会心一笑。

“情景设疑—分解引导式”模式在运用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① 情境的设置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② 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只能是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加深,不可能一下子就理解得很透彻,它是随着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抽象思维能力的增长而逐步深化的。讲概念,注意分层引导,必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形成概念的阶段性,注意引导求思、引导生成。③ 变式反馈应是对本堂课探究情景的升华、反思。

(三)联系类比—知识迁移

概念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指这个概念的含义,即该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的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揭示了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因此,在定义一个概念时是严谨的,如在概念前或者在概念里是有条件或是有前提的,而这些条件、前提往往容易被学生所忽视。有些概念很相似,但其有本质的区别。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某一概念的本身,又要注意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采用找联系、抓类比的教学方法来讲清这些概念,让学生知道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这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有很大的作用。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的反映。思想政治学科概念性知识,包括概念、原理、重要理论等,是最能体现学科思想的、最核心的知识,通常也是最具思维含量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对如何处理学科概念存在不少误区。结合新课程背景下对概念性知识教学的要求,笔者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对思想政治概念课教学方式进行了反思,以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一、高中思想政治概念课教学现状分析

武汉市部分政治教师对概念课的重视度及

复习方式调查统计表

重视度 复习方式不需多讲精讲视情况而定老师讲为主合作讨论为主学生读记为主19人18人23人32人22人6人31.7%30%38.3%53.3%36.7%10% (发放老师问卷80份,统计有效问卷60份)

1.部分教师对概念的重要性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有的教师认为,高考在淡化概念,既然高考并不直接考概念,就不需要多讲。其实,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并没有弱化概念,而是“要注重考评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实际理解和把握”,“要注意‘内容标准对有关概念、原理、观点、方法等内容目标的陈述,使用不同的行为动词在不同意义上表达了对相关知识评价的不同要求”。因此,对学科概念应如何把握,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不是忽视。

2.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仍没有转变。部分教师以课堂时间紧,让学生进行探讨会影响教学进度为由,仍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有的教师认为概念原理太过抽象,学生讨论容易流于形式,不如教师去讲。还有的教师干脆采用题海战术。虽然教师费了很大工夫,但学生对基本学科概念的把握及运用上仍然存在较大问题。为什么教师反复讲,学生仍然反复错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十分强调能力立意,强调创造性学习能力,对基本概念的考查也绝非从概念到概念,而是注重知识的理解、应用与迁移。因此,教师不转变观念,还课堂给学生,实现由学生被动接受向自我建构的转变,由对概念的识记向建立在对概念的内涵外延理解基础上的运用转变,就只能是粗放式的教学,课堂效益无从谈起。

3.学生学习的功利性较强,自主探究的意愿不够。学生学习时首先关心的是这个知识点考还是不考,事实上,政治学科往往围绕一个核心概念引申多个概念,形成知识体系。学生对概念把握不准,对学科体系就无法系统性地把握,对材料、对问题的分析也难以形成条理化的思考。

二、自主探究式概念课教学的实施

如何解决在概念课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还是应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还课堂给学生,使学生“经历”并且有“经验”,通过自主探究式教学,使知识内化为能力,提高课堂的实效。自主探究式概念课教学如何实施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以下方式。

(一)示例引导—举一反三

【实例呈现一】

在复习生活与哲学“辩证否定观”这一原理时,笔者采取的就是“示例引导—举一反三”模式。

第一环节:题组示例,示范引导,自我感悟。

笔者选取了以下例题作为题组。

(2011年海南卷)结合材料,根据辩证否定原理谈谈“芭比之父”获得成功给我们的启迪。(6分)

(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为什么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右脑。(10分)

(2010年山东卷)透视《沂蒙》《南下》等影视剧的成功,有人认为“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创新就是否定”。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评析该观点。(5分)

第二环节:交流、反思、总结,由具体到抽象,把握的概念内涵与外延。

通过对题组的分析、反思,对“辩证否定观”可以这样把握:

辩证否定观扬:继承(保留)合理的因素

弃:剔除(克服)不合理的因素

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

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

第三环节:反馈检测,回归实践。

位于广州北部山区的某村,是一个有800多年历史、具有典型岭南风格的古村落,但过去很长时期内,该村的保护和发展面临干部对古村落漠视、群众对国家政策不理解不支持、资金缺乏、旅游设施落后等问题。这几年,全国兴起了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热潮。当地政府意识到,必须本着高度的文化自觉,大力开展对古村落的抢救性保护。他们在农民群众中开展“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同时从政策和投入上加大力度。在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古村落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正绽放新的活力。

针对古村落保护,有人说:“旧的不推倒,新的建不来。”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总结反思】

“示例引导—举一反三”模式特别适用于知识的复习、巩固、提升。要求学生自我建构知识层次,通过实践练习、合作探究,在问题的发现中实现问题的解决。使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品味自我探究的成果,强化对基本原理的理解运用,实现能力的提升。

“示例引导—举一反三”模式在运用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① 示例必须规范、典型。② 反思总结要与示例紧密结合,层次清晰,逻辑严密。③ 鼓励合作探究,相互质疑。④ 反馈训练避免偏、难、怪,教师要注重反馈总结,变式训练。

(二)情景设疑—分解引导

【实例呈现二】

以经济生活中“市场经济”这一核心概念的教学为例,笔者采取的是“情景设疑—分解引导”模式。

第一环节:情景设疑—— 一支“鱼精蛋白”掀开了什么。

鱼精蛋白注射液,一种心脏病手术时常用的必备药,日前突然被爆出全国性“缺货”。从北京到广州,从山东到四川,多家医院表示多例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已被迫暂停、推延,多少病人“命悬一针”。经媒体追踪,全国共3家拥有鱼精蛋白生产批文的企业,目前仅上海一家企业生产,另两家都早在3年前就已停止生产。除原料问题外,皆认为鱼精蛋白近20年一直维持每支11.2元左右的定价,政府价格管制是鱼精蛋白陷入“缺货”窘境的重要原因。

第二环节:分层引导、交流分享。

1. 鱼精蛋白注射液短缺,而市场需求是旺盛的,为什么全国有三家企业具备生产资质,但目前只有一家企业还在生产此药?这说明了什么?

2. 价格形成机制是怎样的?为什么政府对药品实行价格管制?

3. 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药品供应紧张这种状况?

通过层层设疑,交流分享,得出以下结论。

1. 市场通过价格、供求、竞争,引导劳动力、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

2.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些领域和产品不能由市场调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不是唯一作用。

3. 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

第三环节:当堂落实,变式反馈。

通过以上示例,对我国药品制度改革有何启示?

【总结反思】

概念性知识虽然抽象、概括,但都有其存在的客观基础。通过呈现具体的情景或经验事实,层层引导,激发矛盾,解决矛盾,往往会让学生会心一笑。

“情景设疑—分解引导式”模式在运用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① 情境的设置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② 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只能是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加深,不可能一下子就理解得很透彻,它是随着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抽象思维能力的增长而逐步深化的。讲概念,注意分层引导,必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形成概念的阶段性,注意引导求思、引导生成。③ 变式反馈应是对本堂课探究情景的升华、反思。

(三)联系类比—知识迁移

4.课堂自主秀的概念 篇四

[关键词]自主学习理论 概念图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30107

一、理论背景

概念图是一种知识可视化的工具,建构概念图和自主学习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强调知识的建构是通过已有的概念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开始的。

基于自主学习理论的概念图教学设计是学生利用概念图这一教学工具,以前概念为学习起点,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概念图进行生物动态学习,进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

二、案例:《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1.呈现血液循环核心概念,探知前概念

游戏导入:教师提供给每个合作学习小组一组卡片,上面写有血液循环系统的核心概念。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完成血液循环系统组成的概念图。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得出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小组讨论问题:心脏的四个腔分别与什么血管相连?为什么?

“气宇轩昂”组:发现“心房与静脉相连,心室与动脉相连”这一规律,但很难区分左心室、右心室以及主动脉、肺动脉之间的连接关系。

“逐墨飞扬”组:发现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并提出左心室的心室壁最厚,这样的结构适合承担较大的血压,可以将血液输送到较远的身体各处组织细胞,而主动脉将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因此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

“花开彼岸”组:发现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因为肺与心脏距离近,而右心室的心室壁较薄,这样的心室承受的血压相对较小,猜想应该与肺动脉相连。

3.利用前概念,因势利导,得出新概念

教师设疑1:下面请各小组利用平板电脑观察血液循环动画演示,了解人的血液循环途径。先观察体循环,说出体循环的起点、终点及大致路径。在体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变化?

“扬帆逐梦”组:体循环将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血压较大,起点是壁最厚的左心室,终点是右心房,大致路径经过了主动脉、全身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全身静脉、上下腔静脉。

“极地阳光”组:因为体细胞要消耗氧气,所以经过体循环,含氧量较高的动脉血变成含氧量低的静脉血。

教师设疑2:再继续观察肺循环,说出肺循环的起点、终点及大致路径。在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变化?

“清风竹影”组:肺循环将血液运输到肺部,血压较小,故起点是壁较薄的右心室,终点是左心房,大致路径经过了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

“青冥高巅”组:因为肺泡处进行了气体交换,氧气从肺泡内进入肺部毛细血管,二氧化碳从肺部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内,所以经过肺循环,含氧量较低的静脉血变成含氧量较高的动脉血。

4.引导学生绘制概念图

在学习血液循环微视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血液循环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然后再小组合作尝试构建概念图。其中绘制较好的李振业小组

用双色笔来表示不同结构。该组用红色笔绘制含有动脉血的结构,用蓝色笔绘制含有静脉血的结构,不仅美观,还直观地表示出心脏内部和血管内的血液类型。通过绘制概念图,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同时启迪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反思

概念图教学不仅从理论上使知识可视化、以脑图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使学习者有意义地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还从学习策略上,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我反思等诸多能力,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但是概念图的构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对于初一学生而言,绘制概念图较为困难。因此,进行概念图教学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等诸多因素。

[ 参 考 文 献 ]

[1]黄玉珍.生物概念图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以“分离定律”概念教学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5(2).

[2]王文丽.运用概念图策略组织生物课堂教学实践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7(7).

上一篇:单位介绍信letter下一篇:2018-2019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