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总结

2024-06-30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总结(精选17篇)

1.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总结 篇一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里塘小学

雷激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于12月15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上黄金时段播出。该纪录片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制定八项规定、狠抓作风建设取得的成效,并反映了两年来各地落实中央精神、践行群众路线的工作实践,引起社会强烈共鸣。

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背景下,作风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人民群众也有了更高的期待。毫无疑问的是,作风问题关系到人心向背,也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更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通过对《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片的深入研读,笔者认为,党中央已经感受到了整个社会对作风建设的强烈诉求,也充分认识到了作风建设对发展大局的推动作用。所以这两年来才开展了一系列从上至下、内容详实的作风建设活动。从根本上讲,这是国家之福、人民之福、发展之福,也说明了党在自身建设和治国理政方面的愈发成熟。

当然,作风建设并非一日可成。目前所存在的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这一点众所周知。但党的决心也是显而易见的,党的态度更是坚定和明确的。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片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还是基层的“小贪小占”,都受到了党纪国法的严惩。笔者认为,社会各界在为此而欣喜的同时,更要坚信党的力量。不管作风建设之路有多少荆棘,只要有党的领导,定能攻坚克难。最为关键的是,不能因为取得的成绩而忘乎所以,要牢记,作风问题像弹簧,“问责弱了它变强”。唯有认识到作风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坚持对“四风”问题的高压打击态势,确保所有的整改和监督措施不放松,才能够使作风建设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向人民交出优异的答卷。

不得不提的是,作风建设不是空谈,更不是空想。目前取得的成效只是初步的,要想使其稳固,那么就不能出现“雨过地皮湿”、“活动一阵风”等问题。要牢记,广大干部群众最渴望的是要形成一个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的作风建设体制机制。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广大党员干部不能“干瞪眼”,更不能抱有闯关思想。必须构建更完善的监督制度、更科学的决策制度和更合理的用人制度,切实回应这一诉求,使作风建设的要求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我们党是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所肩负的是13亿多人口的期待。在我们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同时,党建工作,特别是作风建设也要聚精会神抓起来,打好、打胜 作风建设这场硬仗,以更好的作风保障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赢得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2.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总结 篇二

1事故案例

案例一。2014年5月27日凌晨2时许, 在位于某国道的废旧电杆边, 发生一起惨烈的交通事故, 摩托车驾驶人王某酒后驾驶摩托车, 与电杆发生激烈碰撞, 导致当场身亡。

案例二。2016年4月15日, 位于山西省中阳县境内的某220 k V变电站旁的一辆六轮卡车在倾倒矿渣过程中, 被220 k V的电弧击中, 车胎瞬间爆裂, 所幸事故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案例三。2016年8月2日9时许, 位于太原市千峰路后北屯路段, 3名工人在施工过程中, 移动脚手架碰到了10 k V高压线, 造成3人当场身亡。

2案例分析

第一个案例, 直接原因为该摩托车驾驶人由于酒后驾驶, 造成碰撞, 间接原因为供电公司未及时对废旧电杆进行清理, 并未设置必要的警示色条。

第二、三个案例, 直接原因为卡车驾驶员和现场施工人员由于安全意识淡薄, 未注意施工地点现场情况, 未布置现场安全措施, 现场未设置安全监护人, 间接原因为供电公司未在线路走廊内设置安全警示牌, 未履行告知义务。

3防范措施

(1) 用人单位需建立完备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严格安全“五落实”“五到位”, 保证安全各项工作不走过场。

(2) 用人单位需加强对上岗员工的安全知识培训, 使其掌握必要的安全急救知识, 并对员工进行安全考试, 合格后才能上岗, 定期举办安全生产活动, 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

(3) 用人单位需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勘察, 履行现场危险点告知义务, 对重要的、易发生危险的点设置安全警示牌, 并设置安全监护人, 履行监护人职责。

(4) 用人单位需为员工配备完备的、合格的安全工器具, 并做好相关的培训工作, 确保每位员工都能正确、熟练地操作。

(5) 供电公司需定期对废旧电杆、废旧台区、废旧线路进行清理, 并确保清理到位。对暂时不具备清理条件的, 设置安全警示牌。特殊情况的, 需设置专人进行看护, 履行看护职责。

(6) 供电公司需对道路两旁电杆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带, 对重要路段的电线杆设置安全防撞隔板。对在道路两旁的配电变压器台区设置安全围栏, 并用警示色标注, 悬挂安全警示牌。

(7) 供电公司需加强线路走廊通道内的巡视, 及时发现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隐患缺陷。对安全距离不足的地区, 更换绝缘导线或提高导线安全距离, 以满足规程要求。对暂时无法进行更换的地区, 需增设安全警示牌, 必要时派专人看护。

(8) 供电公司需建立和完善“一患一档”制度, 隐患和缺陷需履行告知义务, 通过广播电视、张贴告示、95598服务热线平台, 将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区域电力隐患缺陷告知用户, 必要时设置安全警示带。

3.课程标准建设:永远在路上 篇三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D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007-03

问:我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标准开发,主要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答:这个问题牵涉到比较深广的社会背景和教育背景。

首先,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岗位需求的变化,需要职业学校培养出的人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和层次都要作相应变化。同时,社会发展使得父母对其子女受教育的期待水平也在提高,不再像以往那样满足于尽快就业而获得基本生活保障,让子女能体面就业、有自身的成长空间和发展后劲是新的、较普遍的教育需求。这一点在江苏体现得比较突出。

其次,这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提出,教育部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定期修订发布中、高职专业目录,组织制订公共基础必修课和部分选修课的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等。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发布的相关标准,组织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课程标准,积极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20年,建成覆盖所有专业的中职、高职、应用技术型本科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建立完善全省统一的中职学业水平测试制度、技能抽测制度、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制度。沈健厅长在署名文章中也要求,要在2016这个“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加快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这些决策、要求,都是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体现了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

再次,这也是职业学校自我完善、提升的需求。目前虽然职业学校能够输出大量新增劳动力,职校毕业生就业率很高,但是整体看来,职校生就业质量不理想,劳动待遇和就业环境还有待改善,这就要求职业学校不断反思其教育质量。江苏于2005年启动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当前正处于课改的深水区,教师的行动力、课堂层面的落实情况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职业学校教学的职教特色还没有得到充分彰显,学校之间教学水平的不平衡状态依然存在,等等。学校的发展需要内部教育制度的支撑。职业学校要谋求发展,积累后劲,必须不断完善包括课程标准在内的内部质量要求和管控制度,提升其实施效力,增强职业学校吸引力,最终让职业教育成为学生的自主选择。

社会需求、教育发展需求和职业学校自身发展的需求,都需要我们在制订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加以体现,开发课程标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除我省之外,北京、上海、山东、广东等地也都在开展此项工作。我省开发的专业课程标准基于《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这一教学基本文件,是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构建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课程体系的重要举措,是规范职业学校教学和教育管理的重要规范性文件。

我们目前开发了第一批36个专业147门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主要专业核心课的课程标准,后面将陆续开发第二批、第三批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以及专业技能实训课的课程标准。有了课程标准,职业学校课程结构要素及其实施准则和方法将进一步明确,能保证职业学校有统一的教学依据和教育水准,把一线教师从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让其更好地适应专业教学,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提高教育质量,推动职业教育的体系建设,促进江苏职业教育真正步入科学发展和内涵发展的新常态。

同时,我们的课标开发还面向未来,让教师和学生意识到进入中职不是唯一目标,自身的学业进修、素质提高才是终身需求。不管是将来继续学习还是直接就业的中职毕业生,基于课标的中职教学都让他们有再次提升的空间,就业有能力,发展有后劲。这是我们开发课程标准的初衷,也意味着我省中职专业课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任重道远。

问:在课标制定过程中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又有什么值得反思的问题?

答:就经验而言,第一,体现了职业教育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如前所述,课标的制定需要适应当前时代的变化和需求,时代在变化,课标也要相应地创新内容和形式。比如我们这批课标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都有一定突破,突出核心素养,注重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这个方面是紧跟时代、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第二,滚动向前、以点带面的开发形式行之有效。我们从主要专业着手,积累了丰富的开发经验后,再向省内中职所有开设专业进行拓展。开发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省教科研中心组、各类骨干学校的作用,行业企业、骨干教师、课程专家多方参与,共计有400多名各梯队的骨干教师参加,课标开发的过程对他们而言也是一个很好的专业成长过程。

就问题而言,第一,课标开发过程中校企合作、行业指导的因素应该更为突出一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必须依托企业的发展。课标开发应该充分吸收企业最新成果,了解企业最新要求,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此,除了在开发前期做充分的企业、行业岗位调研外,本批次每门课的课程标准开发小组核心成员中都有一名企业、行业专家。在后续课标开发中,这个比例应该有所提高。职业教育的主要建设任务如果仅仅落在教育系统身上,长期来看的话是不利于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第二,课标开发与实施需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仅仅是自上而下进行发动,变成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一头热,这并不是我们开发课标的本意。必须调动教师对于课标的参与和实施热情,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因此,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加强课标实施与教学评价的对接,使开发和实施两者有效衔接起来。

问:目前我省课标已经颁布实施,相关的配套、保障、检验措施有哪些?如何让课标在教学一线发挥实际效用?

答:课程标准的开发和实施是个系统工程,必须有较为完善的配套措施作为保障。一是有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大前提。《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颁布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从制度的宏观方面规定了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任务。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中高职衔接,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和载体是课程,也就是教学内容的合理分布。没有先进的、体现时代要求的课标,中高职是无法有效衔接的。现代职教体系的制度设计为课标的开发、实施提供了保障。

二是实施中职学业水平测试制度。江苏在中职学业水平测试制度的建设方面是全国领先的,在前期经过两轮不同范围的试点后,2016年秋学期我们将在全省中职学校进行该项测试。课标是教学标准,同时也是测试标准。只有制定出合理的课标,学业水平测试才具有可靠的依据。在未来的3~5年内,包括目前已经开发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与后续即将开发的专业课课标及技能实训课程标准,将构成我省中职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专业标准内容体系。将来的技能学业水平测试全省学生将在统一平台上进行,这将建构起一种全新的融教学、考核、评价于一体的制度体系。做成这件事目前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比如我省国示范校建设协作会开发的数控专业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的技能操作综合实训平台已经通过中试阶段,有望率先部署运行;另外,我省多年来成功的技能大赛训练机制培养了一批优秀教师、积累了一系列高质量题库,等等。这些教学资源都应当充分利用,使其发挥效益。

三是重视课标培训和实施工作。今年省里组织的教师暑期培训,不管是国培还是省培,不管是何种类型何种专业,都会增加一个专门的“课标解读”模块。这种培训和解读工作将是多层次、多角度、多领域的。同时,我省将课标内容作为全省职业学校教学大赛的主要依据,将其纳入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体系、纳入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实施计划,将课标落实作为重要指标在学校层面进行评估和督查。

问:专业课课标的颁布将给我省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带来什么?

答:一方面,课标有利于教师把教学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价值,学习、落实课标成为其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路径支持。另一方面,课标有利于学校规范建设。课标更多地聚焦课堂,是课堂的内在规范。课标是教学的监控指标,也是教学成果的监控指标,它将构建一种质量闭环系统,推动学校的规范建设。要让教师和校长意识到,课标是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重要途径,是专业课程实施的依据,是专业教学的遵循,是质量监控的标准。它将带来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教学过程的人本化、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和终身化、教学评价的科学化、教师成长的专业化。

4.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篇四

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强调,“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总书记的强调言简意赅,但是却意味深长、发人深省。从中我领略到了两层含义:首先,作风建设是一件值得全党永远去做的事情,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其次,作风建设不是“一阵风”,而是要时时抓、长期抓,形成党内的一种常态。

一、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而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它的态度就体现在作风上。群众认识和评判一个政党,最直接最有力的依据就是其作风。因此,可以说作风建设就是党的生命,直接关乎到党的生死存亡。

回顾过去,革命战争年代,我党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制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大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八项注意:“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我们党正是凭借这些优良作风,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毛主席不禁感慨“我们使用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道出了共产党人建立新政权的奥秘。

着眼现在,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我们党同样需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用优良的党风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的中国力量。因为作风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只有把工作作风建设好了,真正地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才能保持党和群众的鱼水关系,才能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

二、作风问题要时时抓、长期抓,重在形成长效机制

从总体上看,当前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主流是好的,这一点我们应该充分肯定。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问题还相当严重。这些问题就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要解决“四风”问题,既要从具体问题入手,也要从根源上来抓,既要治标,也要治本。

首先,要从思想观念入手。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认识不到位,行动就容易变成“形式”。而以“形式主义”来反对“形式主义”明显是行不通的。现在有些党员干部觉得“思想是空的,政治是假的”,自己高高在上、唯我独尊,全然不把群众放在眼里。对待这些同志,一方面,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四风”问题的严重性,“四风”问题违背党的宗旨,损害党群关系,任其发展,就会使党失去民心、失去执政的根基,后果十分严重。另一方面,要让他们看到,党和国家作风建设的态度是非常严肃的。一旦发现问题就敢于揭短亮丑,敢于动真格。

其次,要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要让群众觉得是有盼头的,必须要取得群众的支持。可以说群众的意见就是改进的方面,所以必须开门纳谏、广开言路,为群众反映意见开辟通道。不仅要听的到群众的呼声,而且要让群众看得见我们的行动,让群众满意就是衡量作风建设的一杆标尺。

5.《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学习心得 篇五

2014年12月28日至31日,学院本科生党支部组织支部全体党员,观看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电视专题片。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共4集,播出以来,在全党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该片通过典型案例现场还原、当事人现身说“纪”,体现了正风肃纪高压态势的持续性,折射了改进党风政风呈现的社风民风新气象,彰显了中央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坚定决心。专题片中,承诺与期盼、正风肃纪、狠抓节点、党风正民风淳等篇章均起到了敲山震虎、振聋发聩的作用。

专题片引起了支部全体党员的热烈讨论。全体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时刻警醒自己,自我检查、自我教育、自我批评,自我完善,严格要求自己,把“改进作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郑同学同志在观看后说道:“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必须坚持从严治党,才能使党始终成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领导核心。从严治党必须具体而不是抽象、认真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这是这次活动给我们提供的最深刻的启示。这些启示和经验,其重大意义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显现出来。”

张同志在看完后也感想颇多,她说道:“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前提和保障,同时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扎实开展好第二批教育路线必须做到教育和实践两手抓,既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纠正根深蒂固的拖、懒、散的不良思想,将为民服务的思想植根于党员干部的心中并切实落实到具体的行政工作中,又要提高领导班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把敢于担当、为民务实落实到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同学们在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观看中受益良多,同学们的思想在讨论中进一步得到升华。同学们一直认为,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把目前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

生物学院本科生党支部

6.思想汇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篇六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风建设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标准像。为大家带来的是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思想汇报范文,欢迎阅读。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思想汇报【一】

作风是形象,是力量,是保证。作风建设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标准像。党的事业,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干部的形象,好在作风,坏也在作风;人民群众对干部的态度,敬佩的是作风,不满的也是作风。

作风建设是一面反光镜镜子能够折射出众生百态,也能照出最真实的自我。加强作风建设,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法常照镜子。做的好与不好,可以请服务对象来帮助比照,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最根本的评价;可以拿每行每业的标准来自我比照,看看与规范相比,有哪些地方不足,哪些需要改进,哪些还能创新;也可以和身边的人来相互比照,了解自身的长短处,发现别人的优缺点,借鉴别人提高自己。

作风建设是一面显微镜。它显微见着,将细小的、隐藏的、或者平时被忽略的各类问题暴露在阳光下,无所遁形。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时常用这面镜子照照自己,敢于全面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不足中改进成长,努力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才能成长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好干部。

作风建设是一面望远镜。它见识高远但需要常常擦拭。再通透明亮的镜子,也要经常擦拭,否则时间一长也会明珠蒙尘,失去它的作用。作风建设亦如此,要常抓不懈,甘于奉献,漠视个人得失,从党的工作大局出发,正确对待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在工作中讲精神、讲奉献、讲境界、讲风格,不愧对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

党员干部作为党的工作的执行者和实践者,要把作风建设的镜子经常照一照,就能看出自己在为人处事中是否行得端、立得正,在工作中是否不为名利所缚、不为物欲所诱、不为私情所扰。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思想汇报【二】

终于开始了!守在电视机前,等的不是娱乐节目,也不是热播剧集,而是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荧屏之上,尽显改作风的雷霆行动有庙堂之上的铮铮誓言,也有办案过程的鲜活细节;有追溯延安的历史视野,也有直面现实的时代气息。收视高企、网站转载、网友点赞,从中看出了我们党的治党决心!

仍记得总书记第一次出京考察不封路、不清场,赢得一片叫好声;仍记得中央纪委网站点名通报各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例,被舆论称为周一见仍记得河北省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会媒体现场播报,看得更多省部级大员红脸出汗;仍记得不少人对照检查材料一再重写,每一次修改就是一次对标、一次提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后,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思想上谨慎了,行动上迅速了对百姓,不敢轻慢了,有了亲近之心;对工作,不敢敷衍了,有了上进之心;对权力,不敢私用了,有了惕厉之心;对规则,不敢冒犯了,有了敬畏之心。

但仅仅不敢还远远不够,不想才是真目的。由于制度的严谨、法律的不容忍,由于习总书记反腐整风的壮士断腕的决心,让广大党员干部蠢蠢欲动的心得到了彻底的收敛,他们不敢滥用权力,不敢将手伸进权力的笼子之外,这只能说明群众路线活动取得了一个初步的阶段性成果,这个成果必须继续巩固,那些曾经的歪风邪气才没有机会卷土重来。作风建设才刚刚开始,当广大党员干部把为人民服务养成一种习惯,把走群众路线认为是唯一正确的道路,教育实践活动才算是彻底成功的,这需要的不能仅仅是制度的约束,还要靠思想的教育,理论的学习,从思想上彻底提高党员干部的认识,提升干部的素质。真正理解党员干部这个职务的性质,它不是当官、发财、享乐、权力的代名词,它的存在是为了广大群众,是为人民服务的。

但从另一方面说,党从来就不是象牙塔、绝缘体,党员也难免濡染不良风气、面对利益拷问。这就要求我们,还需以活动为起点强化本体论,在以不变应万变中练就金刚不坏之身。活动收尾绝不意味着作风建设收场,正风肃纪的螺丝只能越拧越牢,联系群众的发条只会越上越紧。党员干部必须主动调整,早日适应从严治党的新常态。只有自觉与人民心脉相连,跟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才能守护好永不褪色的人民政党生命线,才能使作风建设的要求真正落地生根。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思想汇报【三】

省档案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结合档案工作实际,从认真二字出发,以高的标准、严的要求、务实的作风、认真的态度,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始终做到思想不松、力度不减、标准不降,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党员干部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认识进一步提高,党性意识进一步锤炼,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为民务实清廉的观念进一步巩固,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班子更加团结、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下大力气整改、努力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下大力气建立一批管长远的制度,巩固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贯彻群众路线永远没有休止符,树立群众意识、群众观点,努力改进作风,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需要永远牢记。要继续完成已经办结、但仍在整改过程中的项目,善始善终、善做善成。要继续用好教育实践活动建章立制的成果,巩固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要用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指导好第二批市、县档案部门的教育实践活动,把好的经验和作风传递下去,推动全省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为江西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作贡献。

7.社团活动课程化永远在路上 篇七

首先, 从课程体系来看, 初中社团活动课程化具有很强的前瞻性。随着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方案的实施, 以及江苏省高考模式的改革, 高中学段选修课的比例正在增加, 高中生对课程的参与度也在逐渐加大。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且在本地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更加有义务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超前构思和运作, 社团活动课程化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其次, 从育人功能来看, 初中社团活动课程化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们知道, 要彻底地改变学生“被教育”“被活动”“被参与”的局面, 就必须让学生真正地成为主体, 自己策划课程, 自己开发课程。而在这一系列过程中, 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行动能力与责任能力的主体, 能够得到主动发展、个性化发展、多元化发展。2013年, 镇江市教育局之所以将全市的社团建设推进会放到我校召开, 就是因为看到我校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后, 综合素养有了极大的提升。

再次, 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角度来看, 初中社团活动课程化具有很强的呼应性。一是社团课程的开发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相呼应, 而且学生不是被动地应付, 而是主动地参与。二是社团课程的实施与学校传统课程的规范性相呼应, 将学校管理课程的手段用来管理社团, 避免了“随意”和“作秀”, 社团活动的质量也就得到了保证。三是社团活动课程化实施的目的与学生主动发展、个性化发展的意愿相呼应, 而且随着实践的深入, 学生对社团课程的价值认同也在逐步提高, 个性发展的意识也更加自觉。

8.英国永远在路上 篇八

虽然常常被嘲笑是一片长满懒人的土地,肥胖率不输美国,但是英国却以拥有众多适合徒步旅行的小路著称。在外人眼中,英国人热爱换上登山靴,朝山顶进发,其实,根据英国政府下属机构“自然英格兰”(Natural England)的统计,沿着海岸线徒步的英国人比在沙滩上晒太阳的要多得多。

根据一项民意调查,大约77%的英国成年人,也就是大约380万人说自己每个月至少要徒步一次,对这些人来说,行走仅仅是为了娱乐。英国国家统计局说,热爱徒步这种运动的人是喜欢游泳的人的三倍。11%的英国人会去健身房。而每周去徒步的英国人有16%。

喜欢徒步,可能和自古以来英国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不无关系,维多利亚时期的商人一旦赚了钱就会立马到乡间购置产业。或许还因为英国人生活在欧洲人口密集度最高的国家,为了缓解幽闭恐惧症,他们纷纷在周末去乡野寻找一处开阔地,撒撒欢。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徒步确实其乐无穷。

徒步的乐趣

我孤独的漫游,像一朵云

在山丘和谷地上飘荡,

忽然间我看见一群

金色的水仙花迎春开放,

在树荫下,在湖水边

迎着微风起舞翩翩。

这首《我好似一朵流云独自漫游》是英国湖畔诗人华兹华斯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804年,除了在英国湖区,别处很少能看到水仙花,不过每片土地都有其不一样的迷人之处。即使是没什么出奇之处,不过是山谷里野草丛生,田野上牛羊成群,牲畜的粪便和泥土混合在一起,也能勾勒出一幅乡野行趣图卷来。

正如华兹华斯所热衷的,行走的乐趣一直都是诗人和作家灵感的源泉,现代威尔士作家劳埃德·琼斯第一本小说的灵感,就始于在故乡一千多英里的徒步。他说:“那些不断变换的景致如此迷人,让我们释放心灵,视野焕然一新。当我们行走时,和这个世界的相处最为怡然,因为一切都不紧不慢,尽在掌握。”

行走似乎能让思想放松,从而使沉思成为可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曾说过:“一切伟大的思想均源于行走。”法国哲学家卢梭人生中的最后一部作品正是得益于在远离巴黎的埃蒙农维尔的小住,卢梭在此地品味大自然的美景,采集植物标本,并且创作了他脍炙人口的散文集《孤独漫步者的退想》。

在康德的家乡科尼斯堡有一条路被市政府命名为“哲学家之路”,康德生前每天都在这条路上散步。正如他的传记作家所评价的:“康德的一生就像一个最规则的动词。”这个规则动词首先规则的是他的散步。他每天晚饭后都定时、定量散步,守时得像个钟摆,邻居们甚至根据他每天散步的情况来对表。

一些政治家也喜欢在行走中思考国家大事。维多利亚时期首相、道德家威廉·格莱斯顿就热衷于每日步行,83岁高龄的他还在英国威尔士西北部的斯诺敦峰开创了一条新的徒步路线。德国首相安吉拉·默克尔在援助希腊方案出台后,在暑期休假时选择在南蒂罗尔散步沉思。当然了这次徒步并没让她有什么奇思妙想。

经济繁荣之路

美国徒步客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路线过于偏僻。在阿巴拉契亚徒步路线上,常需耗时一周才能从一个镇走到下一个,因此要准备一周的干粮和额外的水。在这么长的路途中,木屋往往就是休憩借宿之地,但能不能遮风挡雨就不得而知了。相反,英国徒步客到哪儿都有歇脚的地方。特别是有些旅游公司设计的徒步线路,几乎每条路线都可轻松上阵,不必背包,傍晚入住舒适酒店,隔天再出发。

相对美国来说,英国是一个很小,很拥挤的岛,但是却有多种多样的徒步路线。据“自然英格兰”估计,在英国和威尔士的地图上标注着至少22.5万公里的人行道、马路和边道是可以自由行走的。在苏格兰这样的道路有1.66万公里。这些路线可能指向英格兰最高山峰斯可斐峰(Scafell Pike),可能穿过国家公园,有些还可能蜿蜒经过私人花园和领地。

徒步路线对当地经济的提升作用非常明显,比如西南海岸线路(SWCP),大大繁荣了经过的萨默塞特郡,德文郡,康沃尔郡和多塞特郡的地方经济。

英伦全岛境内共有720条远距离徒步线路。其中的SWCP全长1014公里,从萨默塞特郡的迈恩黑德港开始,到多塞特郡的普尔港结束,是英国最长的国家徒步路线。只要徒步者能遵循一个简单的原则,从迈恩黑德出发,始终靠着海的左边行进,这条线路也是最容易把握的。

据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这条徒步路线每年为当地带来3亿英镑的收入,创造了7500多个工作机会。在路上你甚至遇上颇有经商头脑的男孩,搭了个货摊,向大汗淋漓的徒步客兜售饮料。

埃克塞特大学的这项研究还发现,外来游客中的四分之一是单纯受到SWCP这条徒步路线的吸引而来的。这些游客每年的花费是1.36亿英镑,四个郡内的2300万人每年都会沿着这条路线徒步,每年的花费是1.16亿英镑,当地人还常常带着外地的朋友和亲戚进行徒步旅行,这类外来人带来了0.48亿英镑的收入。

对SWCP路线上的餐饮娱乐场所来说,徒步者带来了70%的营业收入。如此推算,扩大徒步路线会让更多的地区获益。

徒步的权利

一个国家若能给予徒步者最大的自由,该国必然也具有最广阔的自由国土面积。但这一理论也不尽然,比如,美国西部虽然地广人稀,但想要从国家公园走到州立公园,徒步者们有时不得不穿越私人领地,有时甚至还得看主人的脸色。意大利也和美国类似,进入私人领地受到严格的限制。

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和东欧地区,漫游几乎不受限制,在中欧的捷克、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这些前社会主义国家,土地以前是国有的,现在大多数公有土地还是可以自由行走的。在芬兰、挪威和瑞典,每个人享有“自由漫步的权利”,瑞典语里对此专门有个词语"Allemansr?tt",在瑞典,自由漫步的权利受国家宪法保护,这种权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法律和传统。只要你不对环境造成破坏,不破坏庄稼,不毁坏原来的篱笆,那就可以随意穿行,在湖里游泳,在开放的土地上露营。

虽然徒步在英国生机勃勃,但是亲近自然并不是那么随便的。因为私人土地所有者还是和中世纪的时候一样小心看管着自己的土地。而他们的权利还是和封建时代一样有着复杂的保护体系。

英国很多道路是罗马人修建的,有部分甚至可以追溯至远古时期,但是在英国历史知名的“羊吃人”的时代,从17世纪初到1860年,议会通过了一系列的圈地法案,瓜分了英国一半的乡村土地,地主们联合起来霸占了公共土地。

英国人在1884年首次提出了漫步的权利并把问题提交到国会讨论,虽然总是被否决,但是直到1914年每年议会开会都要讨论一次。在二战期间,公有土地的情况更加恶化,大部分海滩被军队征用,战争结束后,再也没有归还到公众手中,因此英国人没有权利到海边去,没有权利晒日光浴,堆沙堡。从技术层面来说这属于擅自闯入。

徒步权的建立是热爱徒步的英国人不断谈判妥协的结果。1932年,四五百人徒步穿越德比郡的松鸡猎场,遇到强烈抗议。猎场总管想尽办法驱赶这些闯入者,唯恐他们把鸟儿吓跑。得罪了那些狩猎者,有些徒步者真的因此进了监狱。在那些日子里,徒步是大众所爱,工人们一到周末就想方设法逃离万恶的工厂,而徒步这种休憩运动充满了无产阶级的乐趣。最近,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徒步者平均每年在这项爱好上的花费仅409美元。

二战后的几年间,工党政府的几位部长每年都在奔宁山脉举行徒步活动,政府也顺势通过了《国家公园和乡村土地使用法案》,规定了徒步者的权利,并在湖区、斯诺多尼亚等地建立了一系列大受欢迎的公园。另一届工党政府在2000年通过了《农村及路权法案》,法案规定的权利颇有北欧风格,允许徒步者在旷野或山区等地穿行。

如今沿着据说可以看到英国最美风景的戴尔斯路漫游,徒步者们会途经好几个农场,还可能在人家厨房的玻璃窗前走过,穿越私人车道。在美国恐怕会惹恼某个户主,带着把猎枪来拼命。但是英国徒步者担心的只不过是“前方有狗”这样或真或假的威吓罢了。

9.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总结 篇九

一、遵守党的纪律规矩和作风建设情况

多年来,自己始终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特别是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夯实思想基础,不断加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改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党建标准化建设及“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教育开展以来,自己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双十条规定”、市委、区委“实施细则”,积极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做到廉洁自律。从未用权力为家属子女谋取过私利。

二、存在的问题

对群众反映、上级点明、自己查找、同志们批评的问题及时进行认领,做出了回应,通过认真查找,自己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风不实,学习不主动,有求安逸的倾向。虽然平时也比较注重学习,但学习往往重形式,对学习的实质重视不够,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理论与实践有些脱节,对工作的指导性不强,认识事物只停留在表面,对事物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

(二)联系群众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联系群众不紧密,干事只是疲于奔命,完成工作任务。主要是思想上对纪律作风建设重视不够,对自己的要求有所放松,虽然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和环境整治等工作,但是由于年龄、其他业务等问题,深入基层还不够,因此,导致对帮扶户所思、所想、所盼、所需了解的较少。

(三)工作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工作没有认真去谋划,工作存在“等、靠、要”现象,工作落实抓得不紧,融入中心工作主动性不强。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局限于年初制定什么工作就具体落实什么工作。按部就班,习惯用老思想老办法做事。创新意识不强,办法不多,效果不佳。对相关的政策法规研究不够,工作方法较简单。缺乏干事创业意识,到基层调研,只注重了解自己想了解的问题,没有关心群众想什么、盼什么、要什么。

(四)思想深处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思想上存在求稳多、求进步少的倾向,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缺乏。有时安于现状、缺乏较强的忧患意识和开拓精神,在工作上对情况掌握的不够全面系统,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不多。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淡化了政治理论学习,放松了党性修养锻炼。虽然按要求参加了集体学习,个人也进行自学,但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的愿望不强烈,钻研业务的动力有所减弱。客观上强调工作忙、事务多,缺乏持之以恒自觉学习政治理论的精神。在学习、工作实践中不注重自我锻炼和经验积累,缺乏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二是对“四风”理解不深不透,没有落实到行动上。虽然把“纠正四风和改进作风”当作了标尺,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当作了榜样。但行动上还有差距,没有深刻理解“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信念不够坚定,工作举措不力,工作亮点不多,存在怕乱求稳、怕冒风险、安于现状的思想,缺乏进取精神。

三是开拓创新精神不足,服务意识淡薄。考虑处理问题就事论事,思路不宽。缺乏大局思考和创新动力,吃苦耐劳精神差了点意思,从宏观和大局的角度思考各项工作能力有待加强,主动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等群众找来才解决问题,没有深入群众去化解问题。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通过这次对照检查,找准问题,分析原因,明确方向,希望在同志们的批评和帮助下,自己认真学习、加强党性锻炼、改进作风,彻底解决个人存在的作风问题。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和业务水平。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强化担当意识,解决思想上求安逸的问题;履行党员义务,遵守党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提高业务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同党中央和区委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严格落实镇党委、政府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推动各项工作开展;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争取工作主动,对党忠诚,积极工作。

三是坚持与时俱进,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认真做好所承担的工作,特别是在养老保险制度的落实上,扶贫攻坚工作上,环境综合整治上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服务组织安排,强化宗旨意识,主动服务群众。

10.《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篇十

根据《关于组织观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通知》精神,我单位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共23人观看了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电视专题片,并进行了座谈讨论,现将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正如开篇第一句解说词:看一个党是什么样的党,一看性质,二看宗旨,三看作风,作风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风建设无小事,它关系到人心项背,关系到党的事业生死存亡,最终目的就是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党的历史表明作风问题的实质是党性,党的作风体现着党的宗旨。纪录片以真实的案例展示不良“四风”是如何滋生腐败的温床,给人以警醒。作为一名党员,要把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同办案工作相结合,时刻牢记为民、务实、清廉的检察工作使命,深刻认识到加强作风建设对做好检察工作的重要意义,牢记入党时的承诺和灌区群众的期盼,提高党性修养,自觉抵制“四风”的不良影响。

深刻认识作风建设与群众路线的关系。同时,党的作风建设不仅是关乎党风,更关乎民风。党内歪风邪气败坏党纪国法的同时,对社会风气和社会道德建设也形成不可估量的破坏力。加强作风建设就是要以党风引领民风,以党风正民风。坚持以

群众满意为标准,就是要在作风建设中,拒绝花架子,光听雷声不下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作风建设怎么样,群众是最直接的体验者和感受者。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作风建设实不实、成不成、好不好,不能自说自话、自吹自擂,要让人民群众来评判我们的作风。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工作作风要广泛接受群众的监督和客观评价,具体到灌溉工作,就是在上水灌溉过程中,积极与村社及用水户协调,确保水量应配尽配,保证足额配水。

11.王利芬:永远“在路上” 篇十一

王利芬是一个非常“爽利”的人,从理性的外表到颇具金属质感的声音,无一不在向人传递着一个信息:有话直说。她在央视的同事至今仍记得这个著名的学历和身高均创第一的“双高”博士,“大高个儿,哗啦哗啦地走进来,机房里就响起了那个高亢的女声。”连她自己都说,在《新闻调查》工作时,她“只顾拉车,从不抬头看路”,像个横冲直撞的初生牛犊。不过如果你就此将她的“爽利直接”理解成“无知莽撞”,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王利芬活得特别明白,颇能举重若轻,透过复杂现象直击问题本质。

创建精英平台优米网

有人曾说,精英文化对平民也是一种排斥,精英们往往自己拳打脚踢好不容易步入了上流社会的大门,然后随手就把门关上,将平民挡在身后,以此来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同样作为精英,王利芬却想通过优米网搭建一个平台,让日渐僵化的精英可以和最鲜活的年轻人对接。

2010年3月17日,王利芬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几乎同时在她的博客、微博和开心网上,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我已辞去央视公职,创,办优米网”。那晚,她和年轻的同事们在SOHO现代城占地约190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守候着优米网上线的那一刻。这不是她第一次创建一个全新的工作平台了,但是心情仍然那么激动。事实证明,激动是理所当然的,3月18日上午10点,暴涨的浏览量致使优米网宽带不够,视频无法播放。这样一个没有大张旗鼓做过广告的年轻网络平台,上线第一天的点击量竟然达到了60万次,一举冲到世界排名600多位。

谈到“优米网”,已经人到中年的王利芬脸上会洋溢着孩子一般的幸福,尽管她为这个新生儿交了一笔价值不菲的学费。2009年4月,《赢在中国》和《对话》的成功证明了王利芬在电视节目公司化运作上已臻成熟,她希望能在互联网领域有所发展,完全脱离熟悉的电视业。王利芬的理由很简单:“我特别不想过那种一眼就看到底的生活。我宁可在一条未知的路上暴死,也不愿意在那条已知的清清楚楚的路上去安逸过日子。我都已经人到中年了,在央视混着也不坏,但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主宰自己的命运”是王利芬人生的主题曲,在这个时候,这首曲子在她心里演奏得尤其慷慨激昂。她从一次和传媒大学后辈的谈话中获得了灵感,“因为我有多年的电视人的经验,一个传媒大学毕业的学生特别想和我聊半个小时,还愿意付50块钱来交换。”后来两人真的进行网络视频聊天。王利芬想,自己可以做这样一个平台,让大家不用跑来跑去就能在网络上交流。这是一个相当大胆的设想,但是这个想法刚刚上线两个星期,就被王利芬自己掐死了。因为她发现,用户根本不愿意付费。“比如你跟我聊了半个小时,我觉得没有什么收益,这个时候你的时间也花了,可是我不愿意付钱。这样大量的产品无法定价,或者定价之后无法实施。”后来王利芬经过调研发现,网友不是排斥这种沟通模式,而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专业人士和成功人士来对话。于是她找对着力点,最终成立了现在的优米网。

赢在央视

王利芬此前在央视的“创业”经历为她创建优米网做足了铺垫。

王利芬职业生涯的第一次转型是从央视《新闻调查》的记者到《对话》的制片人。从单纯的记者到统领整个节目风格气质的制片人,这样的主动转型需要智慧与勇气。

实际上,在1999年,刚刚生完孩子的王利芬第一次向领导提出,要转到经济频道担当正在筹备的栏目《对话》的制片人时,她的要求当即遭到了拒绝,因为她没有制片人的经验。“人生的春天永远不可能完全是由别人带来的”,于是她找到当时的副台长,表示非去经济频道不可。在她的坚持下,上级同意了她的想法。

于是,从节目嘉宾的选择、邀请,到现场的置景、灯光、机位,再到拉拉杂杂的节目预算,王利芬一一从头做起。节目初创时,因为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主持人,王利芬干脆自己披挂上阵。录完节目后她还要审片,第一次就因为劳累过度发烧38度多。第二次是上午打吊针,下午录制节目。她硬是这样咬牙撑过了《对话》最艰难的初创阶段。

在做了3年的《对话》,和中国顶尖的企业家、经济学家深入交流之后,王利芬决定到美国去开阔视野。“一直在中央电视台工作,会觉得很了不起。但只要你出去了,再回头看,需要提升的空间非常大。”经过一年多的访问学习,到2005年秋天王利芬回国时,她已经下定决心要制作一档全新创业真人秀节目《赢在中国》。

在《赢在中国》的主题歌《在路上》中,王利芬写下了这样的歌词“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因为当时的中国没有这样的节目形态,王利芬就硬靠着3张A4纸的策划书和一张嘴,一遍遍地去说服央视的编委会。为了自尊的生存,为了自我的证明,在节目终于确定立项后,她发动了所有之前在央视结识的企业家,马云、柳传志点头充当节目评委,IDG高级副总裁熊晓鸽拿出1000万元人民币的风险投资给《赢在中国》……从节目立项到播出,王利芬和她的团队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不靠央视,没拿电视台一分钱,而且每年还向电视台支付1000万元的广告费,伴随着节目播出后带来的轰动效应,2006年,王利芬当选为影响中国管理的十大女性之一。

从《新闻调查》到《赢在中国》,在央视的两次创业转型,激情一直是王利芬的原动力。“永远都不要让自己感觉安逸。因为当你安逸时,你的能力就在退化。”于是2009年11月,王利芬终于成为了一名创业者。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银杏树

“总有一种体内沉睡的东西,被它一点点掀动;总有一种内心隐隐的渴望,被它勾起;它让你总不能苟且,不能将就,不能不去像小草那样,寻找破土的力量。”

王利芬曾用诗一般的语言,向年轻的朋友们讲述了“一棵银杏树”的故事,这个故事也是激励她一路走到今天的“原动力”。

早在考大学前两年,她就给自己定下了人生的目标:读北大。1982年高考过后,她的目标没有实现,去了华中师范大学政教系。但是这并不能改变她要读北大的初衷,她开始自学中文。大二那年,王利芬随着大学生夏令营来到北京。当看到梦想中的北京大学时,王利芬首先看到的不是未名湖,不是博雅塔,而是阳光下摇曳的银杏树。“当我站在这样一个可以触摸的梦想面前时,我意识到,自己只是这里的一个访客,一种说不出的委屈,竟然让我流下泪来。”于是,几经辗转,甚至放弃武汉大学安稳的执教工作,1991年,王利芬如愿考上了北京大学的博士。她终于能和梦中的银杏树朝夕相处了。

北大还是见证王利芬爱情的地方,她在进入校园的第一年就认识了自己的先生,共同的价值观让他们相互吸引,两个充满事业心的人,也在相互激励着对方前进。从1991年相识到现在,将近20年的光阴,王利芬每一步心智成长的历程,都被身边的爱人看在眼中。“我们的观点比较一致,婚姻是漫长的,并不是像现在很多人想的,早早嫁出去就胜利了,相互的理解和支持非常重要。”

王利芬的女儿从小就是在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里长大的,“我经常告诉老师,我女儿就是不会做作业,不会做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为什么一定要把作业做完了?做不完拉倒。”不仅如此,她还不断地向女儿学习,了解她关注的潮流趋势,“我的手机终端全是我女儿下载的,游戏软件都是她弄的。两个人要是没有孩子,你就会被社会淘汰,因为你不知道社会上发生着什么新鲜事物,孩子实际上是我们的老师。”

这就是王利芬,永远思无定式,永远保持好奇,永远将自己定位为“年轻人”,她身上的自信和活力如此真实而清新,就像她自己说的:“我永远在主宰命运的选择,即便我的命运被别人主宰过,我也要把它扳回来,重新做主。”

《淑媛》对话王利芬

永不在乎别人的评价

《淑媛》:有没有人说你是很强悍的女人,没有女人味?

王利芬:我明白你的意思,其实我在这里特别想借你的口说一下,我跟所有女人说,永远不要在乎别人的评价,尤其不要在乎男人的评价。当一个女人被男人的评价牵着鼻子走,或者被社会的评价牵着鼻子走时,她一定一事无成。因为别人的评价是非常不负责任,非常此时此地的,他很可能只根据一两件事就对你下结论。实际上只有你自己才最了解自己,你知道自己要什么,自己几斤几两。

女人味这东西不是大众话题,你不能嫁给很多人,只要一个人认为你有女人味就够了。我年轻时很多男孩子也说我没有女人味,我说我又不嫁给你,你管得着吗?这不是你该关心的范围,有女人味跟你也没关系。

《淑媛》:现在很多年轻人被婚恋问题困扰,你怎么看大龄剩女这个群体?

王利芬:婚姻有就有,没有就没有,单身真的这么不正常吗?你要问自己:我需要婚姻吗?我没有婚姻就不快乐吗?我的每次快乐是婚姻带来的吗?为什么女性不容易找到合适的人?因为她们非常容易感性、情绪化,这就不能对自己有长期理智的考虑,她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喜欢不喜欢都是短期的,可是人的一生是很长的,你太短期的话就容易变成一片叶子,飘来飘去,最终会发现一无所获。

《淑媛》:那么对于现在很多电视台推出的相亲节目,你怎么看?

王利芬:我特别不喜欢《非诚勿扰》这样的节目,我觉得一个男的站在那里,所有女的等着挑,这是非常恶心的形式,很伤人自尊。我觉得什么事情伤害到我的自尊,如果跟一个人接触我的心理成本极高,我就不想跟他接触,没必要如此浪费自己的精力和心力。

《淑媛》:如果有一天你的事业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必须要求人,你怎么做?

12.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篇十二

作风建设,是一个政党自我进化、强筋壮骨和自我调适、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其根本目的是践行和实现政党的宗旨及执政目标。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告诉我们:学无止境,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与学习相比,作风建设也是长期的。习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会议上强调过: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所以说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人民选择了我们党,历史也证明了我们党的领导是正确的。从建党到现在,在我们党内部重视作风建设一直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永恒主题。经历风风雨雨90余年、我党突破了无数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我们很重要的依靠因素就是我们党形成了:理论联系实践、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三大优良作风”。

转变作风,就要开展教育活动,教育活动是手段、是方式。走进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才是目的和关键。整顿教育活动有时限,但转变作风,心系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的行动永无“休止符”。我们需要更多的忠诚与具体行动,需要用更多的执行力来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党的作风有明显改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日减,党群关系更加紧密。成效不错,得到了广泛的赞誉。然而,这只是活动开展的一个阶段,更多的改变是需要深入基层,将工作的重点也将放在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

13.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思想汇报 篇十三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从6月始,历经1年4个月的时间,于10月8日习进行总结讲话作为了节点,预示着这一轮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圆满结束。其实正如在总结讲话中所言: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所以对于所有党员干部而言,并不是将作风建设及其取得的成果止步于此,而是应该以此为自己人生和为官的一个新的起点,让自己保持住这次教育活动的成果和受到的精神洗礼,始终拉紧作风建设这根弦,在保持紧迫感中让自己有所作为、有所担当不愧于党员干部这个党给予的责任和荣誉称号。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我们每一名百姓看到了党中央对党建工作的重视,对党员干部队伍管理的重视,从各个阶段开展的活动和实施的各项举措看,是很值得称赞的,是很有力度和分量的,让我们百姓看到了作风顽疾的割除,看到了“四风”问题的清理,看到了腐败问题的惩治,看到了党员干部的新面貌,看到了务实作风的树立等等,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活动,使我们的党内政治生活得到了净化和整顿,使我们的党员受到了洗礼和教育,使群众更加的信赖和信服。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更是对党的考验和检验,虽然我们看到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官员因这样和那样问题的落马、被查处等等,但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党所有的党员都是有问题的,都是不能够被信任的,都是没有领导能力的,都是缺精神和信仰之“钙”这只能说明,有个别的党员干部禁不起外界的诱惑、没有了奋斗的动力,在自己的政治道路上发生了信仰的动摇和改变,发生了精神的蜕变,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得到了及时的清理和清除,让我们的党重新焕发出光彩,有了更加笃定信仰的党员群体,服务意识强烈的党员干部队伍,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了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的良好导向,改作风该到了群众心坎上。所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一次成功和成绩显著的教育活动,是党交给我们百姓的一份满意的答卷,为“中国梦”的腾飞架起了有力的翅膀,聚拢了人气和人智。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有时间节点的,但教育实践活动所带给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启迪、反思,带给每一名党员干部精神力量和信仰力量是没有止境的,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增强自身的紧迫感,在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将作风建设的成果持久的保持下去,让我们国家这个有着86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永远有着十足的活力和动力,带领广大群众奔向伟大的“中国梦”,为“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而不懈的奋斗!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时刻铭记!

此致

敬礼

汇报人:xuexila

14.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篇十四

北京市档案局(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讲话的重要精神和郭金龙同志在市纪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于近日召开了北京市档案局(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吕和顺局(馆)长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本期“特别关注”栏目刊发了吕和顺局(馆)长在这次会议的讲话《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开创档案事业新局面》,全面、深入、详实地报道了吕和顺局(馆)长针对局(馆)如何继续开展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提出的三点意见。

随着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扎实推进,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本期“理论探讨”和“业务研究”栏目围绕“电子文件的管理”主题策划了相关稿件。例如,“理论探讨”栏下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测试工作的对比研究》《机构电子文件管理能力体系的构建》两篇文章,分别就国内外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测试工作的差异性和发展趋势,以及如何提升电子文件的管理能力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又如,“业务研究”栏下的《云计算背景下的电子文件法律效力探析》一文,针对云计算背景下电子文件法律效力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立法问题及对策分析》一文,则在梳理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立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确立立法原则、健全立法体系、完善立法监督机制等对策。

“档案文化”栏目秉承深入发掘馆藏,展示档案魅力的宗旨,同时结合当下坚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打击贪污腐败的热点话题,策划组织了两篇以古鉴今,体现反腐倡廉意义的文章。例如《从一道上谕谈乾隆治贪》《从档案史料看清廷对博勒恭武事件的处理》两篇文章,作者都通过查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相关史料,挖掘档案背后的故事,讲述古代帝王如何惩治贪污、腐败的官员。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各级党组织要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我们档案系统的每位同志要真正使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成为自己的思想罗盘和行动指南,扎实有效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以争创一流的激情和勇气,不断开创档案事业的新局面,为首都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15.党风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 篇十五

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今天由我为全办同志讲一节党课,题目是《党风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和大家就党风廉政建设问题交流一下学习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新的形势任务,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充分认识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党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党越是长期执政,党风建设的任务越是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抓党风建设,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1.党风廉政建设直接关系着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反腐败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总书记特别强调,如果“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看不到问题和症结所在,那危险就不远了。”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召开的六次全会的工作报告中三次出现“生存死亡”和“亡党亡国”论述,总书记四次出席中央纪委全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两次用到“生存死亡”和一次“重大政治任务”的表述来说明党风廉政建

不管时代怎样变化,形势和任务多么不同,我们党都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人民群众会保持血肉联系。有了这一条,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衷心拥护,我们的执政基础才能够稳固。

2.党风廉政建设直接关系着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执政能力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主线,贯穿于党风廉政建设之中,决定着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实现;党风廉政建设则是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靠好的党风得以落地生根,从根本上保证党的事业不断前进。那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有赖于全体党员的真抓实干和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人民群众看待我们的党,不仅看党的方针政策是否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更直观的是看党员干部的作风是否端正,是否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我们党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廉洁奉公等优良作风,从留下“可爱的中国”动人篇章的方志敏到“狼牙山五壮士”,从“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从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到“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到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牛玉儒,都是我们党优良作风的最好诠释。我们党正是靠着优良作风和实际行动,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成为领导革命事业的坚强核心,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赋予新的内容,不断转化为强大的执政

终实现党的战略目标。

二、深刻认识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1.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不断提高。自党成立以来,我们党就把党风廉政建设上升到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进行认识,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来抓。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提出反腐倡廉的措施是思想教育和严厉惩治,治理腐败的根本依靠力量是人民群众。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辟了在不搞群众性政治运动的情况下,从作风建设入手健康有序地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新途径,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理论框架和模式。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党的建设提高到新时期的一项伟大工程的历史高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风廉政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着力解决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极大地提振了党心民心、提升了党的形象、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赢得了各方面的普遍赞誉和大力拥护。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总书记突出强调的两个“没有变”和四个“足够自信”,即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全党同志对党中央在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表明党中央有贪必肃的决心!二是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从抓“八项规定”入手,小切口、大纵深,以上率下、寸土不让、越往后执纪越严,累计超过14万人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被处理,驱散不良风气之霾,党风民风向善向上,社会风气焕然一新。三是利剑高悬、震慑常在,实现对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55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22家中央金融机构的巡视全覆盖,实现对139家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全覆盖,党内监督的力量凸显。四是有责必问、问责必严,一批单位的党委、纪委和上万名党员领导干部因落实“两个责任”不力受到责任追究,体现制度刚性,倒逼管党治党责任落实,“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无过就是功”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五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上千名外逃人员、数十亿元赃款被追回,首次实现追回人数超过新增外逃人数,海外即法外、避罪到“天堂”终成泡影。人民群众的评价最有说服力。国家统计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1.5%的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表示满意,90.7%的群众对遏制腐败现象表示有信心,分别比2012年提高16.5、11.4个百分点。广大干部群众以自己的切身感受,为正风反腐投出赞成票,表达了由衷的支持和拥护,印证了总书记所指出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顺党心、合民意,有着广泛和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

3.党风廉政建设形势依然严峻。当前党风政风持续向好,为”等,妄图绑架舆论、混淆视听,干扰党中央对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决策部署,影响人民群众反腐败必胜信心。世界上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伟大事业,没有一蹴而就的艰巨斗争。“严峻复杂”的反腐败形势要想得到根本性转变,还需不断强化“不敢腐”氛围,为“不能腐”、“不想腐”奠定扎实基础、创造有利条件。正如党中央所指出的,反腐败斗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相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漫漫征程,全面从严治党仅仅是开了个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

三、持续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不断走向深入

一要严格执行和维护党规党纪。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就是要尊崇党章,认真学习贯彻《准则》和《条例》,把“六大纪律”(政治纪律、廉洁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作为不可触碰的底线,做到知规知纪、遵规守纪。一要切实尊崇和遵守党章。党章是党的总规矩,是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要倍加自觉尊崇党章、学习党章、遵守党章,用党章规范言行,不论担任什么职务、从事什么工作,首先要明白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只要党章规定的,就要不折不扣地坚决执行到位。要提高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站稳立场,把准方向,做到“四个始终”,即始终忠诚于党,始终对组织坦诚,始终正确对待权力,始终牢记政治责任。要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向中央

导党员干部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

二要坚持不懈地抓好作风建设。总书记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要求坚持坚持再坚持,把作风建设抓到底。我们要坚持目标不变、力度不减、措施不软,始终保持狠抓的勇气、严抓的耐心、常抓的韧劲,持续深入抓好作风建设,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一要巩固专题教育成果。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践行“三严三实”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我们要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继续抓好“四风”问题整改落实,做到纠“四风”和树新风并举,推动党员干部习惯在规矩约束下干事创业。班子成员要带头守纪律、讲规矩、做表率,以良好的工作作风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定下来的事情、部署了的工作,必须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党员干部要下决心自我净化,根除作风顽疾,坚决拔掉自由散漫、没有担当、不作为等“软钉子”,狠刹懒政怠政之风。二要聚焦解决重点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深查细照,聚焦作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紧盯“四风”的新形式、新动向,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相关规定,对照自身工作生活实际,严于律己、慎独慎微,严把公务活动、公务用车、财经纪律等关键点,防止“四风”穿上隐身外衣,自觉将厉行节约要求落到实处。要进一步提升机关效能,主动进行党务政务公开,力戒部门庸、懒、散、奢、拖等不正之风,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三要重视廉政文化建设。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把家风建设

1就是要本着爱护班子、爱护同事的真诚心愿,按照党章要求加强相互监督,彼此之间经常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共同做到清正廉洁、干净干事。只要我们领导班子立身正了、行为端了,全办党员干部也就会跟着我们学、跟着我们做,就会在全办进一步凝聚形成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清风正气。

四、借力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加强机构编制队伍建设 一要强化思想政治建设。要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总书记指出,“„本‟在人心,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加强对全办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重温党章党规,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强化共产主义信念,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二要丰富党内组织生活。活动主体向全体党员延伸。突出党员在组织生活中的主体作用,继续开展好“人人登讲台讲党课”等载体活动,让每名党员干部“唱主角”,受锻炼,扩大参与面,提升组织生活活力。学习阵地向网络平台延伸,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作用,及时上传党务学习资料,实时开展互动交流,释放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提升组织生活吸引力。活动范围向社会延伸。利用好“在职党员进社区”、扶贫攻坚等活动载体,引导全体党员干部深入社区、乡村,了解社情民意,践行群众路线,在实践中锤炼党

3单位人员结构,补充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外,从严从紧控制新增人员。严禁超编进人,对超编进人和擅自增加人员的,一律不予录入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要严格执行机构编制事项逐级审批制度,哪些是需要市编委领导启动的,哪些是编办可以审批的,各职能科室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出现偏差。三要转变工作态度。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揽功诿过,不上交矛盾,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自觉把重大决策部署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不打折扣、不搞变通,更不变形走样,创造性开展工作,勇于攻坚克难,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要树立必胜信念,坚定不移把各项工作向前推进。

三要树立良好作风。机关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在机关工作中的综合体现,反映党和政府的形象,决定机关工作的成败。以优良的作风促进事业发展进步,这是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和重要法宝。一要树立服务意识。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热心接待服务对象,一张笑脸相迎,一杯热茶暖心,坚持原则、换位思考,能够即时办理的,马上解决;需要协调沟通的,立下时限,及时反馈情况;不能办理的,耐心说明原因理由,求得理解。在做好管理者的同时,更要做好服务者。二要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年初,各科室围绕2016年全市机构编制工作要点,对全年工作目标进行任务分解,要把责任落实

16.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篇十六

这几天我观看学习了作风建设在路上,对照自己平时的实际工作及思想动态,认真查摆了在思想作风、工作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成因以及危害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以期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目的。

第一,必须彻底转变以前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和干部的责任意识,我们要认真负责。要关心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

第二,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对自己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进行认真的对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为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我们始终要牢记理想信念,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始终牢记责任使命,大力推动科学发展;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始终牢记党员形象,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始终牢记党纪国法,爱岗敬业干实事。

第三,对于本次思想作风建设活动,我认为是必要的,它对我们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树立全县的良好形象,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大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认真做到:一是加强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是履行好自己肩负职责的重要保障。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做到在思想上跟上新形势的发展;在行动上符合工作的规范;在工作上不断增强原则性、科学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政策、方针,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同时在学习中要摆正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坚持学习制度,保证学习时间,注重学习效果。力求学深、学透、弄懂、弄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我更加深刻认识到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自己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以人为本、率先垂范。一是要自觉地改造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继续保持艰苦奋斗二是要自觉地警醒自己,要紧紧牢记陈毅同志所说的“党的监督,众目睽睽不可违”这句话,三是要自觉地充实自己,抵制西方社会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负面影响,保持心理平衡,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服务别人。

17.浙江嵊州:越剧永远在路上 篇十七

“的的笃笃”敲出来的剧种

越剧的前身是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农村的落地唱书,用竹板“的的笃笃”敲打,道具乐器简单地做些演出。1906年3月27日晚,嵊县有草头班子在甘霖镇东王村香火堂前,用门板铺在稻桶上搭成简易戏台,演出了小戏《十件头》和大戏《双金花》,从此,中国戏曲史书写下新的一页!一个剧种由剡溪启航,越过钱塘江,来到中外文化交融的黄浦滩头,历经小歌班、绍兴文戏男班和女班、女子越剧等阶段,终于发展成中华梨园的奇葩——越剧,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2006年5月,国务院列越剧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百十年来,作为发源地的嵊州,对越剧的发展起着母本性、传带性、样板性的作用:剧目方面,许多“骨子老戏”如《赖婚记》《箍桶记》《梁祝》等,都取材于流传当地的民间故事;音乐方面,从早期男班的呤哦调到女班的四工调、再到女子越剧的尺调与弦下调,都有当地儿女田头咏唱、山歌小调、宣卷佛曲的踪影;演员方面,更以“嵊州人,人人都会唱越剧;越剧团,团团都有嵊州人”而享誉剧坛——越剧盛行走红时,全国包括港澳台在内有350多个越剧团,几乎每个团都有嵊州籍演职人员充当“台柱”。

越剧是越乡文化的品牌和浙江文化的一大亮点。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临浙江视察和生活期间,多次观看《梁祝》等剧,对越剧传承给予充分肯定。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间,视察过越剧诞生地嵊州东王村和越剧之家,殷切希望嵊州做好越剧这篇文章;2006年3月中国越剧诞生百年纪念之际,又写信致贺。

对做好越剧原生地的保护和传承发展工作,浙江省委、省政府一直给予重点扶持:越剧是中国艺术的精粹,要把越剧作为浙江文化的重中之重做大做强;嵊州要在人才培养和事业发展上作出更大贡献,努力把越剧打造成为浙江文化的艺术高地。2016年,省政府办公厅在《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对嵊州越剧原生地建设作出专项扶持的安排。

让传统戏剧唱响时代新歌

在当今,嵊州全市上下秉持“嵊州是越剧诞生地,传承和发展越剧责无旁贷,在越剧事业上怎么做都不为过”、“出人出戏出精品出效益,培育越剧新一代人才和观众”的理念思路,不遗余力地传薪接力——

注重越剧传承创新。嵊州成立有全国越剧研创中心,打造越剧团为传承基地,确保越剧演艺始终居于全国一流水准;先后创作了一批优秀大型剧目,其中《汉文皇后》在全国戏曲演员大赛中获4个金奖,《大漠骊歌》获中国第二届越剧艺术节金奖和浙江省第11届戏曲节“新剧目大奖”,《马寅初》先后获2014年度中国戏曲“现代戏突出贡献奖”、第12届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今年,创作排演了《袁雪芬》,向越剧诞生110周年献礼。

强化越剧人才和新苗培育。嵊州办有越剧艺术学校,面向全国招生,聘请著名导演、文化名人及演员组成“越剧名家导师团”,创建“越剧艺术家的摇篮”,现已成为全国越剧专业人才培育基地和国内戏曲学院越剧教学实践基地、国家级非遗项目(越剧)传承人培养点,2014年荣获全国“文化艺术院校金奖”。同时,嵊州坚持越剧从娃娃抓起,探索一条从幼儿园到中学的越剧特色教育路子,打造“越剧进课堂”全国样本;建立中国戏曲小梅花培训基地,开展越乡“百佳新苗”评选和校园“越剧大家唱”活动。教育部门自编教材《小学生学越剧》,已成为全省推广的校本课程。

加强越剧普及推广。嵊州以节会活动为抓手,让越剧更具百姓情结:从2001年始,每年举办一届嵊州·中国民间越剧节;以越剧发源地东王村和女子越剧诞生地施家岙村为依托,举行全国越剧票友和百姓越坛明星擂台赛;开展戏迷角、民众舞台等活动,实现“年年有大赛、月月有活动”;每月27日、每周周五作为全市固定送戏日,组织“越剧大巴百村万里行”“周末剧场乡村行”等戏会。现在,全市村村有越剧演唱队、天天有百姓唱越剧。

做大做活越剧文化产业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嵊州制定了加快越剧演艺产业发展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越剧文化的政策意见,使越剧接地气、旺人气、富生气。

“请进来”感受越剧原生态:开建中国越剧博物馆,树立中国越剧嵊州地标;构建城乡联动的越剧风景线,规划主要街区、主要建筑物的越剧宣传空间,彰显越剧文化;推出嵊州越剧寻根游、风情游线路。

“走出去”彰显越剧软实力:创建“空中学校”,举办“网络课堂”,推出“跟我学越剧”电视教唱栏目;组织越剧团到国内大城市和高校巡演,开展“越剧进世博”“江浙沪经典越剧大展演”“上海国际艺术节‘天天演’嵊州折子戏专场”“南花北移60周年纪念”等活动,还曾多次赴海外巡演交流。

“动起来”提升越剧知名度:邀请主流媒体来嵊州采风,在央视及上海、凤凰等电视台相继播出《越剧故乡嵊州》《小莉学戏·走进越乡》等节目;组织“‘美丽乡村浙江行’知名网络采风团走进嵊州”“摄影名家看嵊州”“‘越风越韵越乡(想)越要去嵊州’作家、诗人、微博名人看嵊州”等采风活动;组织专文在《人民日报》《国家地理杂志》《中国摄影报》等报刊专版介绍嵊州越剧。

嵊州加强对民营越剧团的品牌包装和统一推介。目前,嵊州有民营越剧团100余个,年均演出3万场左右,年总产值逾1.5亿元人民币,从业近8000人,被国家文化部和浙江省文化厅作为典型推广。同时,嵊州顺势集聚发展戏剧服装产业,着力打造全国戏剧服装制作中心及道具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天津、香港等地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年产值超8500万元人民币。

嵊州借越剧之势,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整合越剧、书法、唐诗和民间艺术等众多文化元素,打响“山水越剧”休闲品牌,在著名风景旅游区建造越剧戏台,推出“看一回大戏、做一回演员”等体验型旅游活动,又在越剧诞生地施家岙组建“娘家戏班”,在“绳武堂古戏台”“四工亭”和“剡溪竹排”提供越剧点唱服务。

喜看越剧发展新篇

越剧,极显东方戏曲艺术之风采魅力。目前,越剧正面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机遇。“十三五”时期,嵊州将借势国家和浙江省发展戏曲文化之机,发展越剧事业。

加强对越剧史料和原生地文化遗存的挖掘、抢救、传承、激活。嵊州越剧博物馆是中国越剧文物收藏、专业研究和成果展示中心,馆内珍藏2.6万件越剧文物和史料,年接待观众7万人次。文化部门对越剧古戏台采取保护措施,现存利用的193座都建立了相关建筑技艺资料档案,其中有7个项目列入嵊州市非遗名录。嵊州走出有一大批越剧名家,如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姚水娟和袁雪芬、竺水招、范瑞娟、傅全香、筱丹桂、尹桂芳等,她们创立了风格不同、足可传世的唱腔流派;为此,有关部门通过人文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和“音配像”,搜集、保存、抢救濒临失传和毁损的传统技艺,又开设早期越剧史料陈列馆和女子越剧科班陈列馆,并启动保护袁雪芬、施银花、范瑞娟和王文娟故居。此外,有关人员历时10年编纂而成的《越剧文化研究》两卷,于2016年5月出版。

创新建设越剧小镇。嵊州已在甘霖镇施家岙及丽湖、苍岩一带,开始建设越剧小镇,“越剧为魂、农业为根、旅游为基”,逐步形成特色鲜明、富有魅力的越剧文化交流体验中心和越剧产业创新创业平台,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典范。同时,这里还将创建“中国越剧诞生地——嵊州越剧文化生态区”,强化越剧赖以生存的人文与自然环境的保护,促进越剧有效传承和发展。

培育越剧新一代观众。嵊州在不久前举办的纪念越剧诞辰110周年大会上,建立起全国越剧戏迷联盟,凝聚戏迷力量,使嵊州成为名团、名角、名家、名票友向往的越剧高地。以后,嵊州还要定期举办“越剧剧目展演”“越剧高峰论坛”“越剧寻根祭祖”等活动,在观众中更好地传艺、传神、传德,为中国梦增添文化正能量。

(除署名外,本文照片由张鹊屏提供)

上一篇:花卉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下一篇:小学教师值周管理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