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先进事迹

2024-09-17

革命烈士先进事迹(精选14篇)

1.革命烈士先进事迹 篇一

赵尚志(1908—1942),辽宁朝阳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黄埔军校学习。抗战时期,他指挥的抗日联军与日寇周旋在林海雪原,驰骋在松花江两岸,创造了东北战争史上的奇迹,被东北的父老乡亲称为“北国雄狮”。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赵尚志到东北宣传抗日主张,并很快地组织了一支抗日队伍。经过数次与日军战斗后,这支队伍创立了以珠河、宾县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赵尚志创建的东北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日军逐渐将他视为了眼中钉、肉中刺,1934年,日军决定对他组建的抗日游击队进行“围剿”。赵尚志带领抗日游击队采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与日军进行作战,多次跳出日军的包围圈,并在冰趟子对日军进行伏击,击毙日军200多名。对于赵尚志出色的军事才能,日军慨叹道:“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

随着日军对东北抗日根据地“围剿”的加剧,东北抗联逐渐陷入了困境。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受特务刘德山诱骗,率领包括刘德山在内的4名抗联战士去袭击梧桐河警察分驻所。当他们快到梧桐河警察分驻所时,刘德山趁赵尚志不备,从背后向赵尚志开枪,罪恶的子弹穿透了赵尚志的腹部。身受重伤的赵尚志命令一名抗联战士带走所有重要文件后,向事先埋伏好的日军进行射击,但因他失血过多,不久昏迷过去,不幸被日军俘获。日军对赵尚志进行了突击审讯,他宁死不屈、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地怒斥敌人:“你们离我远点,我闻你们腥!” 并怒斥伪警察说:“你们不也是中国人吗!现在你们出卖了祖国,„„还有什么可问的呢。”当他听到受伤的战友痛苦呻吟时,他大声说道:“你叫就不疼了,叫也是死,你要有骨气。”赵尚志因伤势过重,不久壮烈牺牲,年仅34岁。凶残的日军把他的头割下运到长春,把他的躯体扔到冰冷的松花江中。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纪念赵尚志,将珠河县改为尚志县。毛泽东对赵尚志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等,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坚持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

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0年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曾当过儿童团团长和民兵,被评为民兵模范。1954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作战勇敢,立三等功1次。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在多处负伤,弹药用尽的情况下,为了战斗的胜利,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邱少云(1926-1952)抗美援朝英雄。四川铜梁关建乡人。23岁那年 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兵,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9连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作战。

1952年11月11日,邱少云所在连队在朝鲜平康前线反击391高地作战中担负突击任务,并奉命于夜间在距敌60米的山脚下潜伏,以待次日傍晚发起突袭。12日11时,他的潜伏地不幸被敌盲目发射的燃烧弹击中。为了不暴露部队的整个行动计划,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巨痛,在5个小时的时间里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他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此次作战的胜利。当晚反击部队顺利攻占391高地,全歼守敌1个加强连。

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英雄的名字被永远镌刻在391高地主峰的石壁上万古留存。

赵一曼是著名的抗日民族女英雄。四川省宜宾县人。1905年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五四”时期接受进步思想,反抗封建礼教,谋求妇女解放,冲破封建地主家庭束缚,走上争取人民解放的道路。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1927年9月,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次年回国,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秘密开展党的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往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斗争。先后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中共滨江省珠河县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领导工人进行罢工运动,组织青年农民反日游击队与敌人进行斗争。她能文能武,机智过人。为了启发工人、妇女觉悟,她不时创作一些文艺作品在地下刊物上发表。在一首《滨江述怀》的诗中抒发了她坚定的抗日意志:“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1935年秋,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2团政治委员。11月间,第2团被日伪军围困于一座山间。她协助团长指挥作战,与敌激战竟日,连续打退敌军6次进攻。团长让赵一曼带领部队突围。赵一曼果断地说:“你是团长,有责任将部队带出去,我来掩护!”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后在珠河县春秋岭附近一农民家中养伤,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再度负伤,昏迷被俘。日军对她施以酷刑,用钢针刺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烙皮肉,逼其招供。她宁死不屈,严词痛斥日军侵略罪行。为了得到口供,日军将她送进医院监护治疗。在医院里,她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教育争取看护和看守人员。1936年6月28日,在看护和看守帮助下逃出医院。6月30日晨,被追敌再度捉捕,受到更加残酷的刑讯。1936年8月2日,在珠河被敌杀害。临刑前,她高唱《红旗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视死如归,从容就义。时年31岁。

为纪念她,哈尔滨的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一曼大街。朱德、宋庆龄、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她题了词。

2.革命烈士先进事迹 篇二

一、革命烈士不是社会牺牲品

鲁迅认为悲剧的性质是“将人生

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祥林嫂的江悲剧正切合这一点, 勤劳、善良、顺从苏的祥林嫂在社会中苦苦挣扎, 最终仍新

逃脱不了成为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

牺牲品的命运。然而, 拿鲁迅的这一判●

断, 悲剧就不适合夏瑜、“左联”五作家新等许许多多的革命烈士。试以黄淑英军 (峻青《党员登记表》) 为例, 祥林嫂无

可选择, 只有死路一条, 而黄淑英只要把党员登记表交出来, 就可保全性命。即使黄淑英也无可选择, 面对敌人的屠刀, 她依然会大义凛然, 从容就义, 因为她知道党员登记表重于她的生命。其中生命的消亡当然令人悲痛, 但他们的牺牲绝不是悲剧, 因为他们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精神激励了更多的人投入正义事业, 一代代革命英雄前仆后继, 终会完成未竟的使命。对于他们来说, 精神辐射的价值远远大于生命的价值, 所以他们不能苟活。价值小的东西毁灭了, 而换来更大价值的东西, 这不是悲剧。从革命者自身看, 他们自投身革命的那一刻, 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所以白莽译裴多菲诗述志:“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二、革命烈士不能等同于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文天祥、史可法、关天培等, 他们或为奸臣所害, 或捐躯沙场, 生命的终点均落在了儒家伦理境界最辉煌的顶峰上———舍生取义, 杀身成仁。他们抵御外侮, 安邦扶民, 符合黎民百姓的强烈愿望和切身利益, 因此他们的死引人同情, 令人敬仰, 使人震撼, 革命烈士则与其不同。

民族英雄的壮举, 往往是个体或少数人的行为, 他们面对敌对的无可抗拒的非正义力量, 无力回天, 又不愿向恶势力屈服, 只能舍生取义, 以身殉道。而近现代的革命者则是在一种先进组织的号召和激励下, 代表一种新生力量向旧势力挑战, 革命者的牺牲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时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代价。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其精神“惊天地, 泣鬼神”“不半载, 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许多民族英雄, 是在忠君报国与侍养父母、戍边远征与爱情婚姻、个人幸福与社稷安危的矛盾冲突中选择了符合中国伦理道德的行为准则。如“忠孝不能两全”, 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匈奴不灭, 无以家为”, 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男儿当效死边地, 马革裹尸”, 其语言和行为本身蕴涵着一种悲壮的精神, 体现着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内核。他们的献身除了“民本”的一面, 还有“忠君”即维护君主为首的统治阶层利益的一面。所以屈原在忠君报国与权贵排挤间举步维艰, 最终被来自双方的巨大张力撕得粉碎。而现代革命者有明确的斗争目标, 远大的社会理想, 崇高的精神境界, 他们相信新生力量必将取代旧势力, 一个黎庶安乐的社会将会因为他们的牺牲而实现。所以, 他们的牺牲蕴涵着一种令人振奋、乐观的精神实质。

三、革命烈士不能等同于农民起义领袖

历史上许多农民起义领袖如陈胜、李自成, 虽然代表着一种进步的力量和人民的利益, 向统治者奋起抗击, 但他们缺乏一种组织, 缺乏一种正确的思想指导, 他们无论成功与失败, 都失去了普通人民的品质, 因此他们的结局是可悲的。如阿Q的“革命”目的不过是复仇和满足个人私欲, 他的“革命”行为令人悲哀, 他的死令人“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而革命者不为私利, 他们的死是为了革命, 为了人民, 为了即将建立的新政权。所以即使面对敌人的恐怖恫吓、严刑拷打, 他们仍乐观地看到新世纪的曙光, 如《红岩》中的许云峰、江姐、陈然, 作《最后一次演讲》的闻一多先生。

四、革命烈士不能等同于古希腊悲剧英雄

古希腊悲剧英雄如普罗米修斯、阿卡琉斯、俄狄浦斯等, 他们身上反映出特有的古希腊悲剧意识, 即人与命运抗争的外部原因, 从根本上来说是来自神灵的不可捉摸、不可抗拒的神秘力量, 人在这一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具有悲剧性的感染力, 因而引起怜悯、同情和崇高感。如俄狄浦斯试图逃离命运的摆布, 但却恰中了弑父娶母的神谕, 最终抵瞎双眼, 自我放逐。而现代中国的革命烈士, 是一群无神论者, 他们不是与命运抗争, 而是代表着人民向反动旧势力宣战。他们的行为顺应社会现实生活的逻辑和历史的进程, 恰恰反映了人对命运的一种征服, 显示着不可抗拒的英雄力量。如“左联”五烈士之一的白莽, 若服从命运安排, 也许会跟他的哥哥一样, 过着奢侈享乐的生活, 而他却慷慨激昂地写下《别了, 哥哥》, 不久又大义凛然地走向刑场。

通过以上分析比较, 我们可以看出, 革命者的牺牲显然远离“悲剧”内涵所指, 为革命事业而献身的先烈们, 为社会为人民换来更大的价值, 其神圣感远远大于悲剧感, 其崇高意识远远大于悲剧意识。所以, 不能把他们的牺牲看做是时代悲剧。

新课程背景下, 做好听评课活动是实现同伴互助,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方式。但是, 不难发现有些教师对听评课活动, 并不愿意参加, 教研活动的成效也不高。这就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教师积极性低造成活动成效低, 活动没有成效自然大家都不愿意多参加。分析其原因我想最少有两点是主要的, 一是传统听评课观念的影响, 二是教师教研能力缺乏, 没有掌握有关听评课的路径与方法。

一、传统的观念是评课就是评人

传统听评课往往是评人, 对人的评价占主要位置, 而对课的河

研究探讨退到第二位, 课成为评价人的载体。听评课主要针对的

是: (1) 人的素质水平高低的评价。 (2) 甄别选拔人才。听课是为了迁

选拔优秀, 甄别好坏。从听评课中发现人才, 与人的前途发展相

关。 (3) 学校检查督导。听评课的目的主要是检查老师的工作态●孟度、工作状况, 而不是对教学艺术等相关内容的研究探讨。繁

这样的听评课结果往往与老师的高低利害相关, 它可能影响到老师的声誉或学校优秀的评选、奖金的发放等等。因而老师一不愿开课, 二不愿听课, 也不愿意评课。

二、端正态度树立新观念

要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率, 首先必须转变听评课的观念, 树立“课即是课”的思想, 端正听评课的态度。

我们为什么听评课, 是为研究探讨教学, 进而改进教学。课即

是课, 与人的评价相关但是低相关, 研究、改进教学是听评课的终极目标课时, 课堂教学上所反映的种种现象才是我们关注和探讨的主要问题。课, 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更应当充分明确, 因为听评课的老师都是自己同事、成长中的同伴, 在研讨交流中, 老师对课的研讨应当凸显, 摆在第一对人的评价主要是从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的角度出发, 是为课的改进服务的

三、听评课有目标

如何听评课呢?一堂课是一个立体,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从不同出发就有不同的评价。课堂里有什么, 有的是老师和学生的活动, 以及活的结果。一般来说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什么都看到, 什么都评到。因而本教研活动首先应当确定明确的主题, 参加听评课的老师首先应当确定课的主要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 听课前教师应对主题目标进行思考考虑为达到研究目标听课中应当记录的内容与方法, 制定听课的策略, 按制定的目标方案记录、思考。这样课前有准备, 课中有目标, 评课研讨能做到就课论课, 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对课的研讨才能在各个角度里拓伸。这样的研讨评课言者有据、听者有得, 活动才是有效的, 教师也乐意参

我觉得听评课目标的确定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听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准确合理, 有没有越位、错位、缺位等

(2) 听策略。课堂教学的结构,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策略, 激发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 教学辅助性手段等, 课堂教学操作手段方面的思考

(3) 听学生。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方法, 学习的效果考察, 教学中学生力的培养, 学生参与学习的活跃程度, 与学生的学相关方面的探讨等。

(4) 听艺术。课堂教学中反映教师教学艺术的内容, 例:课堂生成的艺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教师教学提问的艺术等。

(5) 听思想。课堂教学中所反映出来的教学理念、教学观点、教学方新教育理论、新课程理念的对比等。

(6) 听教材。教师对教材的解析是否适当, 挖掘是否到位;教学中选材材料内容是否精当, 使用是否充分;“用教材教”观念是否得到落实等。

3.父亲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篇三

父亲靳明德(又名靳存太)1900年出生于晋城市泽州县南村镇原家村,1942年10月30日被日军杀害,时年42岁。父亲牺牲时,我才11岁,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父亲为什么牺牲在外地?他为什么去外地?邻里们没有人知晓。母亲告诉我说:“你父亲是为国家、为穷人而死的。”当我再往下问时,她默然了,并说:“不要再问了,否则,咱们也要被杀头的,等你长大了以后就知道了。”当然,还有人知道,那就是和父亲经常在一起的人,但他们谁也不敢说出口。

父亲牺牲以后,由于生活所迫,我们一家背井离乡,逃荒到潞城落脚。我由原名靳树生更名为于太成。不久母亲去世。这样,父亲之死,在我心灵中就成了个谜。

1947年我参加了革命工作,但父亲之死因,却一直在我心中徘徊,竟成了我的一块心病。为了了却这块心病,我走上漫无边际的调查之路。首先从潞城返回晋城了解情况,在故乡的老人中寻找线索。但大家只知道父亲是为抗日牺牲的,却不知道真实情况。由于工作在身,我只能抽时间前往。每去一次,都一无所获。但我没有灰心,10次、20次、一年又一年,往返于长治、晋城途中。功夫不负有心人,直到1966年“文革”前夕,我终于找到了第一个真正的知情人李斌。

李斌曾是晋城市 工会主席,当时已离职休养,他1938年入党,是晋城地区较早的中共党员之一。在我姨父张金福的引领下,我找到了这位资深的革命老前辈。说明来意后,老人惊奇地说:“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我赶快走近老人身边,高声向老人说:“我是靳明德的儿子,从长治来看您来了。”这时,老人用颤抖着的手抚摸着我的头,眼里含着泪水,一时说不出话来。然后,他向着里屋喊:“快出来,老靳的儿子回来了。明德还有后人,真是老天有眼!老靳有灵!保佑你长大成人。老靳可以安眠九泉了。”这时,老婶端来茶水,我等问候几句后,一边喝茶,一边认真地听着李斌老人对往事的回忆:

“你父亲1937年参加牺盟会,1938年经我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我们均在晋北县二区工作,都是区分委书记,我分管农会工作。你父亲分管工会工作。当然,我们的主要工作还是南村一带的抗日宣传、动员工作。当时,咱这一带就只有我们两个党员,日本鬼子疯狂得很,再加上汉奸、走狗的猖狂活动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因此,我们只能非常秘密地行动。如果有要事,需要联系,就是你婶子和你母亲来回跑,她们两人就成了我们的交通员了。我和你父亲是单线联系,我的上线是一个外乡人,叫崔子林,这事你父亲不知道,我的下线是你父亲,当然崔子林也不知道。另外,你父亲是挑八股绳走乡串户做买卖的,这样,他和群众的联系就比我方便多了。再加上他积极热情,工作很出色,特别是动员青壮年参军参战:曾多次受到县上表扬。仅1941年和1942年,经他动员就有30多人参加了抗日游击队和八路军。大概是1942年秋,我们又接到命令,继续动员青壮年参军参战。老靳先后到马匠、寨西、南村等地进行动员,经过几天的努力,动员了十几个人。为了躲避敌人、汉奸的视线,这些人由老靳带队黑夜出发,到区上报到后,区上又命令老靳再回来动员青壮年参军参战。就在返回南村途中,老靳被日军杀害了。靳明德是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而牺牲的,是很光荣的。待我好好回忆一下,给你写个材料。”

这时,我才懂得了母亲所说的是为国家、为穷人而死的真正含义。不久“文革”开始,李斌老人材料没有写成就去世了。

“文革”以后,我要继续了结我的心愿,继续找知情人。几年问,我先后在晋城、长治找了20余人,均无线索。此后,我北上太原、阳泉,南下郑州、洛阳等地询问,先后访问了山西省政协的副秘书长徐一贯、山西省总工会的王维庄、洛阳市委党校的卫老伯,还有曾南下到福建工作的尚凯老人等,但均未了解到第一手材料。

就在我一筹莫展之际,老家有人捎信给我说:“你父亲1942年送去当兵的10个人中,有一个叫靳明贵的,听说还健在,据说在湖北恩施地区水利局工作。”1986年,通过询问有关人员,了解到靳明贵的工作单位和住址,我立即写信询问,老人马上回了信。信中说:“你父亲是牺盟会员我知道,在南村一带做秘密工作我也清楚。他是共产党员,这是我在他牺牲以后才知道的。1942年秋天的一个黑夜,你父亲对我说:‘明贵!当兵去吧,打日本鬼子去吧,不然咱们祖祖辈辈都得受日本鬼子的欺辱,只要咱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就一定能打败小日本。’此外,他还讲了好多共产党救穷人的道理。我听了以后,觉得在理,就同意前去当兵。一天下午,你父亲对我说:‘今日天黑后,咱们一块到后山集中。’到了后山,我才知道有十几个人,是分三路来的。在后山吃了些饭,并说明到区游击队当兵,在沿路上应注意的事项等。我们十几个人,跟着你父亲一直往西走,第二天的下午才到了区游击队所在地的阳城县半坡村。当天黑夜,我们去的人就有10个人编入了十八团。听区游击队长说,你父亲还需要回去再动员人前来参军,这样,我们就分手了。”另外,他在信中提供了除他之外,其他9个人的姓名与籍贯,以及当时区游击队长兼区长阎家玉等人的情况。并通过组织给我写回了证明材料。

有了线索,就顺藤摸瓜。接到信后,我先后用三年多时间找有关人员。同去参军的10人中,有一个人叫赵仁喜。他说:“当时的10人中,我年龄最小,只有16岁,编队后,开始训练,我天天哭,并要求回家,领导考虑我年龄小,就放我回家了。其它情况我什么也记不清了。”

唯一的希望是找阎家玉了。当时,我只知道此人原籍是环秀村人。经多番查找,1989年冬我和赵仁喜等在晋城市内的南街找到他。阎老已85岁高龄,身体还可以,脑子也清楚。当我们问到靳明德牺牲的情况时,他很激动动地问:“你们是什么人?为什么要问此事?”“我是靳明德的儿子,想了解一下父亲的牺牲情况。”我赶快解释说。老人喝了口水,停了一会,才颤抖着开始说话了:“靳明德是我们的好同志,是我们的区分委书记。”这时他翻开一个小本子边看边说:“那是1942年秋的事了,县政府又一次要求我们尽快再动员青壮年参军,以补充县游击大队和八路军的兵员短缺。当时,靳明德同志正好带着十几个当兵的来到区政府。当即我就对他说:‘明德同志,你还得回去,再多动员一些人来参军,这是县上的命令,就难为你了。’明德当时就说:‘没有事,我坚决服从命令,这就是咱们的任务。’他在区上住了一天,第二天就起

身到晋城。在返回途中,夜宿焦河村大庙,半夜时分,驻东沟的日本鬼子包围了大庙,明德同志被捕。在审讯中,明德坚贞不屈,并痛骂日本鬼子,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敌人无奈,狗急跳墙,将他砍头杀害,并将尸体推入煤井。”

“此事发生后,我们的地下情报员当天就把汉奸焦保金的告密情况报告给区政府。我们立即报告县政府,要求严厉处置汉奸。两三天后,县政府告诉我们,汉奸已被枪决,请你们转告死者家属,明德他们的血不会白流,这个仇要记在日本鬼子头上,这个仇我们一定要报。”同时,老人还提供了县上领导人的姓名和地址,并经单位出据了证明材料。

经查找,县上的领导人均已过世,听说当时给县长当交通员(也是警卫员)的李兴唐还健在,他住在岑西的道庄村,我和妹夫靳世魁步行几十里找到了他。此人也已80多岁,还住在农村的老房子里。我们给老人买了点吃的东西,说起焦河事件,老人记忆犹新:“这件事,你们算找对人了,我比县长都清楚,因为是我具体去办的,所以,一直记在心上。当时,县长让我去焦河了解事实的真相,并给我15块银元和一斗多小米,我用‘钱搭’背上这些东西,手拿赶牛鞭子,装成贩牛的农民上路了。一进焦河村,看到路边有个小饭铺,我进去了,先用一升米换了两碗汤面,边吃饭,边和饭店掌柜聊家常。当时,只有我们两人,我就有意问起前几天在该村发生的事。饭店掌柜瞄了一下店外没人,叹了一口气,低声对我说:‘现在有的人坏了良心,看着日本人厉害,就帮狗日的办坏事;我看你是外乡人,才敢和你说,要是本地人,打死我也不敢说,要让人家知道,我全家就没命了。’我说:‘不会有事的,我是贩牛的,只是听听而已。’这时,他走到我身旁低声对我说:‘村上出了个坏人叫焦保金,他早就和东沟的日本鬼子勾搭上了,村里人和周围村的人都怕他,此人好吃、懒做、赌博、嫖女人,什么坏事都干,前几天害人家那几个人,就是他报告的。老百姓都恨死他了。’我们正聊着,天已经黑下来了。这时进来两个吃饭的。饭店掌柜说:‘保金兄弟来了,吃点什么?’来人说:‘来两碗炉饽!’饭店掌柜给我使了个眼色,抿了抿嘴,意思是不要再谈原来的话题了。这时,我早已心领神会,知道此人就是焦保金。他们开始吃饭,我已吃完了,向饭店掌柜打问哪里有开店的。“前边有的是,好一点、差一点的都有。”饭店掌柜说。在我拿行李准备要走的时候,焦保金发现我带有“钱搭”,就和我说话了:‘这位老哥,我给你个地方住,保你满意。’饭店掌柜说:‘这位大哥是贩牛的……’话还没有说完,焦保金就急着说:‘那更好,到我那里,来两把。’我知道他是要和我赌钱,就顺水推舟答应了他。到他家后,我顺便看了他家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一个女人还炒了两个菜,拿了一壶酒。我们3人边赌边喝,高潮时,焦保金说:‘和日本人赌钱我都没有输过,今天我不能输给你。’一直玩到天亮时,我赢了他们17块大洋。当时我怕出事,就说:‘我得去买牛了。以后咱们再玩。赢的钱我还给你们,只当我付了店钱。’焦推辞不要,我为了急于脱身,放下钱就赶快走了。回到县上后,我汇报了详细情况,县政府立即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张县长命令:‘县游击大队派30余名队员,由你带队连夜出发到焦河村,不要惊动老百姓,只是包围焦的院落,逮捕焦保金。审讯后,立即枪决。’我们按照县长的命令,顺利逮捕了焦保金后,就在他家的楼上开始审讯,但他一概否认。游击队员怒火冲天,连推带打,焦却十分嘴硬。这时,我出现在焦的面前,当他一看到我,就低下了头,承认了当汉奸的具体事实。天明后,抗日县政府贴出布告,召开群众大会,说明情况,将焦押往村南的苇地里枪决了。”

李老停了片刻,继续说:“从此以后,焦河一带安稳得多了,给抗日政府送情报、送公粮的人也多了,报名参军参战的人也多了。老百姓高兴地说:‘枪毙焦保金,为当地除了一害,给日本鬼子砍了一条腿,真是大快人心。’”

老人并写了证明材料,还按上了自己的手章。

同时,焦河村党支部、焦河乡党委也出了材料,证明确有此事。

此外,还有一些村上老人的回忆,如原克信、赵仁喜、阎瑞玉以及村党支部、镇党委的证明材料。我将材料一并送郊区民政局。经郊区政府审理后,一致认为:材料具体、翔实。并立即上报山西省人民政府。

在几十年的奔波中,我曾得到有关单位和个人的大力帮助和支持,特别是得到了靳世魁、郊区党史办的董建玉、郊区民政局的赵忠祥等人的帮助,才圆满完成了我一生的心愿。在这里我向他们表示敬意和感谢。

4.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篇四

徐向前

徐向前率部历尽千辛万苦,行程三千余里,战斗数百次。到1933年初,在川陕边界找到了立足之地。徐向前在那里抓了三个月的大练兵,然后,发动了仪陇南部战役、营渠战役和宣达战役,歼敌二万,缴枪一万二千件,还缴获了敌人的兵工厂,造市厂,被服厂等全套设备。他利用这些缴获的武器,投入到反对发动的六路围攻之中,蒋军出动二十多万兵力,而徐部仅有近8万人。经过十个月的战斗,歼敌八万多,仅最终二个月,就缴获枪二万多支,火炮一百多门。这是红军时期缴获武器最多的战役之一。

5.中国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简短 篇五

小宣传员——石宝芹

石宝芹,1932年11月生,江苏响水县陈家港南林人。1947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再次占领陈家港后,严密封锁,大镇区内生活资料严重匮乏。石宝芹为谋生计,经常用火油,火柴等到王集(今南河)头甲一带去换些玉米,面粉,山芋干等,回去充饥度日,在频繁的往来中。她们与南河区民主政府逐渐取得了联系。1947年秋,开始将南河区民主政府的油印宣传品带进被敌人侵占的陈家港,宣传土地改革,全国解放战争形式等提高群众觉悟。

农历腊月末的一天拂晓前,在新民街巷内挨户地把传单塞进门。天亮后,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发现了共产党的传单,立即进行追查。由于叛徒告密,当天晚上,石宝芹等四人落入敌手。在牢中,敌人威逼利诱,但她们众口一词;“不晓得”,“不知道什么传单、小报”。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们坚贞不屈。翌年2月16日,四个姑娘被国民党军队押往南潮河闸堤内,反动军官对她们说:“还有最后机会,谁交待了谁就可以回家。”而四个姑娘齐声说说“你们要杀就动手吧,没有什么可讲的。”最后国民党军队残忍地将她们四人全部杀害。石宝芹英勇就义年仅16岁。

6.革命烈士王杰 篇六

王杰烈士生前是济南军区驻江苏徐州某部工兵一连五班班长;1965年7月14日,在一次训练中为掩护民兵而英勇牺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王杰同志1942年出生在山东省金乡县城郊乡华堌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王杰从小爱听英雄故事,爱看英雄画册。1957年,大水淹没家乡,他冒着生命危险抢救生产队的马匹。1958年考入金乡一中初中部,每星期天回家,都帮助生产队会计算帐。

1961年8月,王杰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济南军区装甲兵某部工兵一连当战士。196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他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提高政治思想觉悟。1963年2月21日,在日记中写道:今后不论什么工作,我一定要做到:为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为革命胜利勇于牺牲,是共产党员哪能不视死如归,做革命军人岂能管个人安危。在国防施工中,他总是抢着到最危险的地方作业,坚持抡大锤,胳膊累肿,手磨起血泡。1963年8月27日,王杰所在部队奉命到河北抗洪救灾,一天夜里,上级命令他们到木料场去抢运木料。场子被茫茫的洪水围困着,必须首先派一个尖兵探出一条安全的路来,大家才能顺利进场。王杰同志抢先要求担负了这项战斗任务。他在齐胸的水中探索前进,好几次掉进没过头顶的深坑。在寻找进出口时,他腿上、手上被在水下的铁丝网划成道道血痕,但为了顺利完成抢运任务,他把这一切完全置之度外。他这种奋不顾身、迎难而进的精神,使战友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教育。

在抢险中,别人一次扛一捆草袋,他扛两捆;在抢运被淹的木材时,虽不熟水性,却走在最前面,为全连探路。这一年,王杰被评为五好战士,荣立三等功。他以雷锋为榜样,从“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处处以身作则。在长途行军中,他主动关心新战友,帮助新同志抗枪、背背包;他学习毛主席著作,经常坚持学到深夜;在抗洪救灾中,哪里危险他就冲向哪里;在施工中,哪里有重活,他就奔向哪里。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自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誓言,入伍以后,连续三年被评为五好战士,两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奖,被评为模范团员。

1964年1月,王杰被提任副班长,后任班长。2月3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们青年人要象疾风中的劲草,岁寒时的松柏,经得起艰难困苦的考验,勇敢地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担。”3月,由于他分秒必争,刻苦钻研,考上一级技术能手。他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任爆破手期间,不浪费一寸导火索,决心“把艰苦奋斗的作风接过来,传下去。”同年9月,家庭再三去信催其回家结婚,他因工作需要,再次推迟婚期。1965年初,其母心脏病复发,他以战备为重,三次推辞连里安排的假期。“哪里有困难,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王杰。”这是一连同志对王杰的评语。冬训中,是他带头跳进结冰的水里打桩架桥;施工时,突然暴发的山洪卷走了物资,又是他第一个奔去抢救;爬高空、钻猫洞进行爆破,也总是他担着风险抢先去装药、放炮;有时发生哑炮,仍然是他争先恐后地去排除。王杰同志就是用类此平凡而闪闪发光的动人事迹,实现了他的英雄志愿。

王杰同志坚持记日记,1965年5月1日五一节庆祝活动结束以后,王杰在日记中写道:“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这以后就成为了王杰精神的集中概括。6月28日,看过电影《自有后来人》,他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誓言:“只要革命需要,我一定象李玉和那样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直到战斗的最后一秒钟。”几天后,他奉命到江苏省邳县张楼公社执行民兵训练任务,7月14日拂晓,王杰同志和往常一样,查完岗回到驻地,把班里的每个洗脸盆打满了水,看了看还在熟睡的战友们,怀着愉快的心情,与三班长陈学义一起,朝驻地人民公社民兵训练场走去。

帮助民兵训练爆破技术,是连里交给王杰同志和陈学义两人的一项任务。当王杰和陈学义一到训练场地,就受到民兵们的欢迎。7月14日上午,他们进行最后一项训练--地雷实爆,王杰让大家围成一圈,由他做示范动作。突然,埋设炸药包的土层冒出了白烟。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杰大喊一声“闪开”,便飞身而起,扑向炸药包(实爆训练用炸药包代替地雷)。随着一声巨响,王杰倒在了血泊之中,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得救了,年仅23岁的王杰却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在张楼公社和驻地群众的一再请求下,部队决定把王杰安葬在他牺牲的地方;公社买来最好的楠木,请来当地有名的木匠,为王杰做了一口棺材。7月16日上午,当地群众为王杰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方圆几十里的男女老少和部队官兵组成了庞大的送葬队伍,一路上哭声震天。

9月16日,某坦克师和徐州党政机关群众7000余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根据王杰生前愿望,王杰生前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林彪、朱德、叶剑英、董必武、陆定一亲笔为王杰题词。毛泽东主席的题词是:“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周恩来的题词是:“座座高山耸入云,我们施工为人民。不怕施工苦和累,愿把青春献人民。(录王杰诗)”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先后发出通知,号召全国军民向王杰学习。

1965年11月,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王杰班”。1968年,家乡人民为纪念王杰,将其故里花鼓村(另说为华堌村)更名为“王杰村”,并在村东建王杰烈士纪念馆,让子孙后代都由于铭记烈士的英雄事迹。

1989年清明节,王杰大理石雕像在县城文峰路和金山街交叉口落成。

7.白乙化烈士生平事迹与其精神气节 篇七

一、梳理生平事迹

依据白乙化同志抗日爱国的不同方式,将其短暂而又波澜壮阔的一生分为以下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1924年升入中学到1936年夏为爱国求学阶段。

白乙化自幼就树立了救国救民的志向。他自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才华出众,13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时辽阳县最高学府辽阳县立中学。在那里,白乙化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活动,最为代表性的事件是他参与领导数百学生大闹学潮,抵制日货,宣传“抗洋惜国”。

白乙化在国难当头之时立志从军报国。1928年10月白乙化成为了东北讲武堂第十期学员,在这里,他接受了正规的军事教育,并且结识了一个叫邹大鹏的辽阳老乡,在邹大鹏这名中共地下党员的启蒙下,白乙化的思想开始了由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白乙化在中国大学成熟成长。中国大学初名国民大学,是孙中山等人为培养民主革命人才而创办。李大钊、李达等为代表的一批" 红色教授" 在学校传播马克思主义,学校培养出了以李兆麟、董毓华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民族英雄和国家栋梁。1930年白乙化在这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1年秋受党组织委托返回东北老家抗日,他率领的“平东洋”抗日义勇救国军驰骋辽西,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1933年4月白乙化返回中国大学读书,毕业后留校任教。得益于在东北丰富的抗日经验,白乙化积极参与“一二九运动”,并被誉为“一二九运动”中的一元“虎将”。

第二阶段,从1936年8月离开北平到达绥西垦区到1938年底的非正规八路军抗日阶段。

白乙化在绥西垦区组建抗日民族先锋队。绥西垦区是著名民主人事朱济青创办的收容东北抗日义勇军流亡战士和东北难民的特殊组织, 由于它处于国民党统治区,在垦区内部分化出了国、共、中立三股势力。 1937年10月垦区暴动后,白乙化带领暴动队伍组成的“抗日民族先锋队”离开绥西垦区,奔赴抗日战场。

白乙化在国民党抗战名将马占山领导下,将“抗日先锋队”改为“抗日挺进军东北挺进支队”,他率领这支队伍配合主力部队参加过一些小的战斗,队伍得到很大发展。这个事期的抗战活动主要由绥西垦区向东南发展,集中在内蒙古境内。

白乙化率队离开马占山,继续向华北抗日前线挺进。部队历经艰险,胜利到达雁北,与八路军三五九旅会师。白乙化带领的抗日队伍首次与我党的正规军相遇,队伍在平西进行了严格的整训,面貌焕然一新。 虽然这个时期,白乙化带领的抗日先锋队经过与冀东人民抗日联军合并成为华北抗联,是在党的指挥之下,但仍没有被编入正规八路军队伍。

第三阶段,从1939年底任晋察冀军区步兵第十团团长到1941年2月牺牲,是白乙化带领正规八路军抗日的阶段。

1940年春,白乙化奉命率十团挺进平北,创建了丰( 宁) 、滦( 平) 、密( 云) 抗日根据地。1941年2月白乙化在一次激烈的斗争中壮烈牺牲, 年仅30岁。

二、凝练精神气节

白乙化烈士出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他用短暂的一生诠释着那一带优秀中华儿女报国图存、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用朴素的行动书写了中华儿女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纪念和宣传白乙化的事迹是为了让他的精神气节薪火相传,感染新时期的每一个中华儿女。

首先,白乙化对家乡爱得浓烈。白乙化十八岁离开东北到北平学习,但他始终心系生活在日寇铁蹄下的家乡人民。中国大学读书期间他毅然中断学业,回东北展开抗日活动,即使1933年白乙化所部被国民党三十二军强行缴械遣散之后,他在内蒙、山西、平北的抗战中,仍然多次表示“要打回东北老家去”。

白乙化对家乡爱得深沉。在平北牺牲后,战友历经艰难才找到他的出生地,辽阳市石厂峪村。为了不牵连家乡父老,白乙化和许多烈士一样隐去了自己的出生地,直到他牺牲六年后,党组织辗转找到他家时,他的家人还不知道他已经不在了。

其次,白乙化对人民充满深情。直到今天平北的老百姓还在口口相传白乙化的英雄事迹,因为白乙化对战友和平北的老百姓亲如一家人, 留下了许多佳话。为了让几天没吃到东西的战士充饥,白乙化宰杀了自己心爱的战马; 在平北,不到30岁的白乙化有一个十五岁的“儿子”卜兴安,这个穷苦的农民孩子,在白乙化的教育下,迅速成长为一名坚强的八路军战士,最后壮烈牺牲在战场上。

再次,白乙化将对家乡、人民的爱升华为可歌可泣的爱国精神,这一精神通过他的丰功伟绩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白乙化牺牲时的最高职务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步兵第十团团长,著名的抗日英雄董纯瑞就出自这个团。白乙化十分爱学习,经常阅读《共产党宣言》、《矛盾论》《实践论》等进步书籍,在抗战实践中懂得运用毛主席主张的抗战方法和精神。 他领导的第十团为丰滦密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做出重要贡献,这个根据地像一把钢刀插入日伪东北、华北的咽喉,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参考文献

[1]郭生河著.《抗日民族英雄白乙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8.

[2]密云县党史办公室著.《红色密云读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10.

8.革命烈士先进事迹 篇八

在湖北省黄冈县,有一个背山面水、含青吐翠的叫陈宅楼的村庄。在庄子的东头,有一座气势不凡的院落,这座院落的二门上高悬着蓝底金字的“文魁”的横匾,显示出本宅主人曾经有过的风光。

1896年1月4日,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就诞生在这座雅致而幽深的庭院里。

陈潭秋的祖父,曾在湖北乡试中高中第六名举人,二门上的横匾便是他中举时抚台大人书赠给他的。但他在一举成名之后并未步入官场,而是返回故乡以执教为业。陈潭秋的父亲却是个老实本分的农民,他遵守祖训,克勤克俭地度过了一生。

陈潭秋的原名叫陈澄,是他五哥陈树三给起的。五哥树三是个胸怀大志、思想进步的反清革命党人,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时,他是重要人物之一,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他在陆军部任职,后来不幸英年早逝。陈树三生前曾对陈潭秋说:“你的名字叫澄,就是要澄清混浊世界的意思,你长大后,要努力去澄清这个世道。”

陈澄字云先,号潭秋,后来以号代名,以“陈潭秋”名世,人们都习惯于称他陈潭秋。

陈潭秋在家乡聚星初级小学上学时,聪颖好学,一直是优等生,为全班同学所钦佩。当时,聚星初级小学有一位叫孙啸千的老师,对品学兼优的陈潭秋非常赏识,这位先生在离开聚星回自己家乡教高小时特地将陈潭秋带至自己家乡学校,免费让他读高小。

1911年,陈潭秋离开黄冈,来到省城武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立第一中学。

1916年,陈潭秋考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汉大学前身)英语部学习。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陈潭秋如饥似渴地阅读了《新青年》、《每周评论》上刊登的文章,眼界大为开阔,精神为之大振。

1919年,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爆发,湖北学生积极响应,陈潭秋义无反顾地投入这场伟大斗争的洪流。当反动当局派军警前来阻拦学生上街游行时,陈潭秋挺身而出,表现了无所畏惧的斗争精神和卓越不凡的组织才能,他带领英语部毕业班的同学们走在游行队伍最前面。在游行进行时,陈潭秋指挥同学们与反动军警展开了英勇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游行的成功。

陈潭秋还同当时正在中华大学中学部任教的恽代英等学界领袖一起,积极地领导了整个武汉地区的学生运动。他们于1919年5月12日成立武昌学生团,5月17日成立了武汉学生联合会。紧接着,学生联合会发动武汉各校学生在武昌阅马场集会,陈潭秋首先登上讲台,慷慨陈辞,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台下的各界群众听了陈潭秋的演讲,无不怒火满腔,热血沸腾。

1919年盛夏,陈潭秋随武汉学生参观团赴上海,交流学生运动的经验,加强各地学联的联系。在上海,发生了一件对他一生的革命生涯有重大影响的大事,这就是经过高师同班同学倪侧天的介绍,结识了湖北黄安人、前清秀才董必武。陈潭秋比董必武整整小10岁,然而他们却志同道合,一见如故。陈潭秋与董必武开怀畅谈救国救民的抱负,交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心得。他们怀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信念和走十月革命道路的共同决心,商讨了救国大计和行动步骤,决定用办报纸、办学校的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革命活动。这次会见使陈潭秋与董必武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从此,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他们并肩战斗,进行革命活动。

陈潭秋从上海返回武汉不久,便从武昌高师英语部毕业。他创办了湖北人民通讯社,以记者身份走街串巷,深入工人住宅区进行社会调查。但由于物质条件困难,经费没有来源,办报的愿望无法实现。正在陈潭秋举步维艰、一筹莫展之时,董必武于这年的秋冬之际回到武汉,邀请陈潭秋等筹办武汉中学。

经过董必武、陈潭秋等人的一番努力,武汉中学于1920年春正式开学,陈潭秋担任英语教员,兼任第一届乙班班主任。

1920年夏,陈独秀、李汉俊等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发起组之后不久,李汉俊便给董必武写信,约请他在武汉筹建共产党组织。董必武接信后,立即找陈潭秋商量此事。也就在这个时候,上海共产党发起组书记陈独秀让从广州途经上海回湖北的刘伯垂到武汉找董必武联系,在那里建立共产党组织。

就在这年(1920年)秋天,陈潭秋与董必武、刘伯垂等人,在武昌抚院街董必武的寓所举行秘密会议,庄严宣布成立共产主义研究小组。自此,陈潭秋便决定全力以赴走革命道路,并立下誓言:“我定要正直为人,为民众办事终生。”

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立即在群众中展开了宣传发动工作。董必武、陈潭秋利用在学校任教的有利条件,团结、吸引了一大批在“五四”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青年,成立了一个公开活动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不久,又成立了半公开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吸收武汉中学、武昌高师附小、湖北女子师范学校、湖北一中等学校的先进青年20多人参加,由陈潭秋亲自负责。他以青年团员为骨干,在团组织所及的大、中学校建立读书会,组织青年学生学习《新青年》、《〈资本论〉入门》、《共产党宣言》、《每周评论》等进步书刊,学习马列主义。为了办好读书班,陈潭秋亲自讲课、作报告、参加讨论会、进行辅导。就这样,陈潭秋以教书为公开职业,秘密从事党的活动。

为了加强马列主义宣传,陈潭秋和恽代英等于1921年1月创办了《武汉星期评论》。在这一刊物上,陈潭秋发表了《赶快组织“女界联合会”》、《“五一”略史》等文章,宣传革命思想,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罪恶,指导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为了深入了解工人阶级所受的残酷剥削和沉重压迫,倾听他们的革命呼声,陈潭秋曾用1个多月的时间,深入到工人中间了解情况,并撰写了《汉口苦力状况》的调查报告。在董必武、陈潭秋等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成员的积极努力下,武昌第一纱厂、汉口英美烟厂、汉阳兵工厂、裕华纱厂等都先后办起了工人识字班,工人群众不仅在文化水平上有了明显提高,而且阶级觉悟受到启发,革命激情大大增强。1921年5月,汉口人力车工人举行罢工,并取得了初战的胜利。工人阶级的迅速发展壮大和战斗力的不断增强,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必要的阶级基础。

1921年7月,陈潭秋和董必武作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在中共“一大”之后,成立了中共武汉地方委员会,陈潭秋是负责人之一。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爆发著名的“二七”大罢工时,陈潭秋是领导者之一。

“二七”大罢工后,陈潭秋遭通缉,他只得转赴安源从事职工教育。他不顾自己安危,在安源煤矿工人中宣传革命思想,还以诗的形式鼓动矿工。他所写的《五一纪念歌》曾在当地矿工和小学生中广为传唱。

1927年,陈潭秋担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在中共“五大”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1928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北方局,由陈潭秋、刘少奇、韩连惠代行北方局的领导工作。从3人的名字中各抽一字,组成“潭少连”,成为中国共产党北方党组织的代号。

1930年,陈潭秋出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年底在哈尔滨被捕。他在狱中坚持斗争,于1932年7月被中共组织营救出狱。

出狱后,陈潭秋奉调到上海中共中央机关工作。后来,他和谢觉哉打扮成商人,在交通员的护送下,通过国民党军队重重封锁线,于1933年初抵达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任苏区中央局党校校务委员兼教员,不久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1934年2月,陈潭秋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任中央政府粮食部部长,积极征集粮食以保障红军给养。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陈潭秋奉命留守江西,任中共中央苏区分局委员兼组织部长,协助中央苏区分局书记项英部署南方各地游击战争。

陈潭秋出身书生却没有丝毫的迂腐之气,家境优裕却没有一点点纨绔作风,他与穷工人交朋友,敢持枪上火线,他是集记者、党务干部、战士几重身份于一身的卓越领导者,凡与他接触过的人,无不由衷地对他表示敬佩。

1935年4月,陈潭秋在永定主持成立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时被敌军包围。在从闽西突围的途中,面对国民党部队的围追堵截,陈潭秋以游击战与敌军周旋。有一次,陈潭秋率1个营的红军翻越武夷山西进,路上连遭敌正规军和民团的截击,在指挥战斗中,陈潭秋被一颗子弹打中右耳,耳廓被打掉一半,滚下悬崖时又摔伤了头部,脑子受到剧烈震荡。

身负重伤的陈潭秋被党组织派人护送到上海医治。伤势稍好,他便与从长征途中潜来上海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陈云以及瞿秋白夫人杨之华等一起前往苏联,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此后,他作为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留在莫斯科。

1936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15周年,作为中共“一大”代表,他写了《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回忆》,发表在1936年《共产国际》第七卷第四、五期合刊上。此文是关于中国共产党“一大”的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献之一。

1939年5月,陈潭秋奉命从苏联回国,途经迪化(乌鲁木齐)时,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留在新疆,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

当时的新疆,处在地方军阀盛世才的统治之下。盛世才自1933年夺取新疆统治大权之后,为巩固自己的地位,伪装进步,挂起“亲苏”、“拥共”的招牌,标榜所谓反帝、亲苏、民平、清廉、和平、建设“六大政策”,借以笼络人心,骗取苏联的援助和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为了团结新疆各族人民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从抗日大局出发,在抗日战争初期与盛世才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关系,并应盛世才的邀请,自1937年起,陆续派出一批干部和党员到新疆工作。

陈潭秋到新疆后,化名徐杰,投身一场新的特殊的战斗。他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为发展新疆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支援抗日前线,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1年6月、12月,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相继爆发,国内外法西斯势力猖獗一时。反复无常的盛世才自认为苏联要“失败”了,“靠不住”了,中共方面由于发生了皖南事变也要“垮台”了,于是政治立场迅速反转,加紧与蒋介石相勾结,掀起反共逆流。

在乌云翻滚、山雨欲来的复杂形势面前,陈潭秋临危不乱,他和毛泽民、林基路一起,机智勇敢地组织领导同志们,同盛世才展开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他一方面向中共中央建议,将在新疆工作的干部调回延安,以保存革命力量;另一方面,他组织在新疆的共产党员开展整风学习,进行革命气节教育,要求共产党员要有足够的精神准备,如果被捕入狱,“要把监狱变成锻炼我们每个共产党员的学校,变成我们对敌斗争的战场。”

1942年8月29日,蒋介石派宋美龄飞赴迪化,向盛世才传达了关于“肃清新疆共党”的口谕。盛世才终于公开撕下了“进步”的伪装,于1942年9月17日,派军警包围了八路军办事处,以“盛督办请谈话”为名,将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领导同志逮捕。同时,将中共在新疆的全部人员,包括病残人员和家属小孩共160多人全部软禁起来,然后又分批投入了几个监狱,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新疆事件”。

被监禁在迪化八户梁的陈潭秋,待弄清楚盛世才所炮制的“新疆事件”全部情况后,打电话质问盛世才,并写了一封信,抗议他的无耻行径。

陈潭秋在狱中与敌人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敌人把他囚禁在一个特设的地下密室里,吃喝拉撒都在里面,每天只给吃两餐,每餐是两个又黑又硬的小馍、一小勺咸菜、一小碗开水。盛世才一伙无中生有地捏造了所谓“共产党‘四·一二’阴谋暴动案”,妄图用威逼利诱和屈打成招的手段迫使陈潭秋承认中共在新疆有“阴谋活动”。陈潭秋斩钉截铁地回答:“绝对没有这回事!”敌人利用叛徒来“作证”,陈潭秋愤怒地揭露敌人的无耻陷害勾当,并严厉斥责叛徒出卖灵魂的无耻罪恶行径。恼羞成怒的敌人妄想用严刑拷打使陈潭秋屈服,对他施以“坐飞机”、“压大杠”、“灌辣椒水”等酷刑。然而,遍体鳞伤的陈潭秋仍是坚贞不屈。敌人又采用“车轮战术”一连数天对他进行昼夜轮番审讯,妄图使他在极度疲劳、神经失控的状态下吐露党的机密,但敌人的这一卑鄙伎俩在共产党人陈潭秋面前,同样无法得逞。敌人又引诱陈潭秋在“脱党声明”上签字,同样遭到他的严词拒绝。

1943年9月27日,丧心病狂的盛世才下达了秘密处决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的手令。

当天深夜,负责行刑的迪化第一监狱监狱长张思信,叫来四五个手执木棍和绳索的杀手进入他的办公室。然后,张思信又带着几个狱吏从监号里将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犯人”提出,他们的头上都被蒙着黑布套。当“犯人”陆陆续续来到张思信办公室门口时,站在门口的特务头子李英奇借着昏暗的灯光,挨个掀开头罩看了看,算是“验明正身”,然后就谎称督办要问话,即将人推入室内。一进门,刽子手就照头上狠狠地猛砸一闷棍,然后用绳索紧勒脖子,这就是盛世才所惯用的“无声杀人法”。

陈潭秋遇害时47岁,他把自己的一生全部献给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

毛泽民是毛泽东的胞弟,与陈潭秋同年。1938年春,毛泽民从延安赴苏联治病途经新疆时,应盛世才的要求,中共中央同意他化名周彬留在新疆,在省府中担任财政厅副厅长、代理厅长和民政厅代理厅长等职务。

林基路,广东台山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新疆学院教育长,遇害时年仅27岁。

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被秘密杀害后,埋在迪化郊外六道湾的荒坡上。

1956年6月,党和人民政府将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3位烈士的遗骸移葬到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这当然是后话了。

1943年2月1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给正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的中共首席代表周恩来发去密电:“你们与张治中谈话时,望提出释放迪化被盛世才扣留的徐杰(即陈潭秋)等一百四十余人的要求。”要周恩来设法交涉营救。

1944年6月5日,林伯渠在代表中共中央向国民党政府提出的《意见书》中,强烈要求释放各地被捕的中共人员,在所提出的叶挺等19人名单中,就有在新疆被捕的陈潭秋、毛泽民等5位领导干部。

1945年6月9日,中国共产党“七大”选举中央委员会。选举结果,产生44名中央委员,排名以选票多寡为序: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林祖涵、林彪、董必武、陈云、徐向前、关向应、陈潭秋……

名列第12位的陈潭秋,其时已不在人世了。由于当时正处于战争环境之中,消息阻塞,中共中央只知道陈潭秋被捕,但不知他已被盛世才秘密处决,以致于代表们仍把他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

在1945年的重庆谈判中,9月2日毛泽东公开严正提出应释放一切爱国“政治犯”,并要求将此列入《共同声明》之中。

1946年3月,张治中被任命为国民党政府西北行辕主任兼新疆省主席,在他赴新疆前夕,周恩来和邓颖超特意到重庆上清寺桂园为他送行。周恩来说:“我这次来主要是送行,再有就是再拜托一下释放在新疆被关押的中共人员一事。”在张将军表示愿为此事尽力之后,周恩来又语重心长地托付说:“新疆情况很复杂,回内地路途又很遥远,务请派人护送回延安。你到迪化后,请先调查一下几个重要的人物如陈潭秋、毛泽民等还在不在。”

张治中被中共方面的诚意所动,一到迪化就利用当时的有利时机,抓紧时间和重庆方面联系,终于使蒋介石同意无条件释放所有关押人员。

在被押人员离开迪化回延安前夕,为了打消被释人员的疑虑,张治中特邀被释人员派代表到自己住处吃饭,谈谈有关问题。经狱中党组织研究,决定派出瞿秋白的夫人杨之华(杨是张治中在上海大学上学时的同学)和毛泽民的夫人朱旦华等6人前往赴宴。席间,张治中在谈及陈潭秋、毛泽民等人的下落时说:“徐(即化名徐杰的陈潭秋)、周(即化名周彬的毛泽民)、林(即林基路)这3人下落不明,盛世才走时没有交代给吴忠信。吴忠信走时更没有交代给我,遍查监狱档案无着落。”杨之华和朱旦华提出临行前为3位烈士开追悼会,因为两年前在狱中就听说3人已被杀害。张治中摇摇头说:“生死不明,怎么能追悼呢?”

然而,在3年前,被关押在迪化监狱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惊闻陈、毛、林3位同志已被处决的噩耗时,就为他们写下了《追悼歌》。

中共中央一直关注着陈潭秋、毛泽民等几个优秀干部的生死。1946年7月12日的《解放日报》上,在报道新疆被押人员安抵延安的喜讯时,特别提示道:“在此次被释同志中,没有见到陈潭秋、毛泽民等同志,他们的下落至今仍然不明,引起了此间人士的深切关怀。”半个月后的7月27日,周恩来又从重庆给张治中发去了询问电报:“兹尚有恳者徐杰即陈潭秋、周彬即毛泽民,二君还未返延之列,闻移解关内羁押不知确否?祈鼎力周全,惠予省释。即使因受刑成残,但望生还,他非所计。”张治中于8月27日复电说仍查无下落。

1946年8月5日,延安方面为在新疆牺牲的中共人士举行了追悼大会。毛泽民的夫人朱旦华代表新疆获释人员在会上致了悼词,因为没有得到陈潭秋和毛泽民牺牲的确切消息,所以他俩的名字不在被悼者之列。

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陈潭秋、毛泽民已被害死的事实逐渐被中共中央和社会各界人士所接受。

陈潭秋的挚友董必武,闻陈潭秋遇害凶讯时,泪如雨下,当即赋悼诗一首:

战友音容永世违,

平生业绩有光辉。

如闻声欬精神振,

展诵遗篇识所归。

陈潭秋一生经历过3次婚姻。

1916年,陈潭秋遵照母亲的要求,与幼年订婚的同籍的林姓女子结了婚。这位女子是回龙山林家大湾人,是中共早期革命家林育南的堂妹,当然也是林彪的堂姐了。婚后,夫妻感情甚为融洽。后来,林氏不幸患上了肺结核,多方求医无效,不幸于1917年冬病故。陈潭秋悲痛不已,曾发誓不再另娶。

陈潭秋第二任妻子叫徐全直,1903年2月出生在湖北汉川县。1918年,15岁的徐全直为了抗婚,只身逃到了武昌,于1919年春考入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在闹学潮的运动中,徐全直认识了中共武汉区委领导人陈潭秋,并得到陈潭秋的支持。1925年春,29岁的陈潭秋与22岁的中共党员徐全直结成了革命伴侣。

1933年6月20日上午,徐全直到党的秘密联络点办理去苏区的事宜,谁知这个联络点早已被国民党破坏。当徐全直发现有异常情况,准备脱身时,被埋伏在那里的国民党特务抓了起来。

在徐全直被捕后,她的母亲通过徐全直父亲的好友范某,找到了当时任国民党浙江省主席的张难先,让张难先出面帮忙。国民党当局答应先把徐全直送反省院进行反省,然后视其表现再确定能否保释。然而,徐全直却表示:“宁为革命死,绝不去反省院。”

国民党当局决定改判徐全直死刑。1934年2月1日深夜,徐全直在南京雨花台被杀害,年仅31岁。

陈潭秋闻讯徐全直被敌人杀害十分难过。陈潭秋、徐全直婚后生有二子一女,直到8年之后的1941年底,陈潭秋才与新疆八路军办事处机要秘书兼译电员王韵雪结了婚。在“新疆事件”中,王韵雪亦被捕,但幸免于难。

9.革命烈士故事 篇九

晏春山(1893-1935),女,湖北省黄陂县人,原在武汉纱厂做工。一九二七年随丈夫回到鄂豫边的光山县(今新县)潘湾,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潘湾一带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一九二九年参加白沙关暴动,任光山县弦南区第四乡妇女会主席,为扩大红军做了大量工作。一九三二年十月红四方面主力转移后,任村党支部书记,为了配合游击队的斗争,她经常化装成小贩,为游击队筹粮购药,搜集情报。1933年5月不幸被捕,敌人用尽酷刑,仍坚贞不屈,后敌人逼她带路找游击队,她把敌人带到远离游击队的鸡公寨大花石岩顶高喊着口号,纵身跳下万丈悬崖。

革命堡垒湾里的女共产党人

一九三二年秋,红军主力先后撤离了鄂豫皖根据地,敌人乘机向根据地人民疯狂反扑,党组织转入地下活动,情况复杂,斗争更加艰苦,这时,担任潘湾党支部副书记的晏春山按照上级的指示,一面隐蔽主力,保存实力,一面积极组织群众,配合游击队继续坚持革命斗争。当时,早已参加红军的丈夫潘家年已随部队转移,家中上有八十多岁的婆母,下有三个幼下的孩子,生活十分困难。但是,身为共产党人的晏春山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顾不了个人和家庭的安危,千方百计地为革命工作。她经常化装成卖油条、卖香烟的小畈,来往奔走于七里坪、郭家河一带,散发传单、搜集情报,帮助游击队照看伤病员和购买医药粮食。

一次,驻在郭家河的白匪军阴谋偷袭仰天窝一带的红军游击队,晏春山获得这个情报后,心急如焚,顾不上浑身的疲劳,立即翻山越岭,绕过敌人的封锁线,迅速找到了游击队,及时地组织转移,使敌人的偷袭落了空。在白色恐怖下,游击队的给养非常困难,伤病员更是缺乏营养。为了使这些伤病员早日重返战场,晏春山想尽了一切办法为伤病员加强营养。在她的说服下,村里的屠夫杀了两头猪,并协助她悄悄地把猪肉送到山洞里的伤病员手中,当敌人查问时,屠夫拿出早就编好的假帐单当众对证,群众也配合他们认了帐。敌人没有找到点破绽,只好作罢。

血染鸡公寨,青丝诉忠魂

一九三五年五月十七日,由于坏人的告密,晏春山不幸被捕。敌人把她押解到郭家河匪军团部进行严刑拷打和审问,逼她说出红军游击队的去向,她毫不畏惧地一字不发,敌人对她奈何不得,接着施行更加残暴的手段:灌辣椒水、上压杠、钉竹签、烙铁烙,然而,这位坚强的女性忍受着极度的痛苦,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但是,敌人并不死心,想以死来威胁她。“今天,你要是想活,就带着我们去找游击队,找到了,立刻放你,想死,很容易,就在山上用石头把你砸死!” 晏春山轻蔑地看着这群吃人的恶魔,从容地站起来,一字一顿地说:“走,跟我去找游击队!”

敌人担心晏春山趁机逃跑,将她双臂反绑起来,用铁丝穿透其手腕。晏春山强忍着身上的巨痛,拖着沉重的脚步,坚定地朝远山走去,敌人荷枪实弹地跟在后面。晏春山边走边环顾四周,看到峻秀的山峰,清澈的河流,青翠的山岗,善良的人们,她是那样地依依不舍。但当看到眼前那一片片被敌人烧毁的房屋,一群群面黄饥瘦的难民,不禁怒火中烧。

当时,红军游击队驻在西北方向,晏春山却把敌人引向西南的鸡公寨。由于遭受重刑,上山十分吃力,脚拖着地,鞋袜也磨破了,沿路留下了一条长长的血迹。晏春山把敌人带到了远离游击队的鸡公寨大花台,当她走到大花台崖顶时,转身面向群敌,怒目而视,大声说:

“狗强盗,红军游击队就在这里,跟我找去吧!”

接着她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便纵身跳下了万丈悬崖……

英雄牺牲不久,丈夫潘家年在收拾她的遗体时,发现了一绺被树枝挂掉的头发,便把它珍藏起来,直到一九五五年才捐献给湖北省博物馆。

为了纪念女烈士跳崖的英雄壮举,当地群众把这道崖取名为烈女崖。奇巧的是,烈女崖正好处在鄂豫两省分界线上,崖顶属河南,崖下则属湖北,一跳跨两省, 更显示出女烈士的英勇和悲壮。

10.革命烈士小故事 篇十

1.《刘胡兰》刘胡兰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10岁就参加了儿童团,1945年5月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六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土改运动。1946年秋,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来回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在英勇就义之前,她说道:“怕死不当共产党。

2.《黄继光》 黄继光,1930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大量征兵。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黄继光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3.《董存瑞》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11.革命烈士先进事迹 篇十一

青山掩映下,烈士陵园气势磅礴,巍峨壮观,给人以巨大的心灵震撼。当天,成千上万的社会各界人士涌入陵园,追寻着革命年代的传奇故事。悠扬的《思念曲》中,人们在纪念碑前对革命先烈脱帽致哀。几名90岁以上的老红军也拄着拐杖,在亲人的搀扶下坚持来到现场,缅怀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奋战,修缮后的红军烈士陵园正式面世;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群和王坪新村也同期打造完毕,加上烈士陵园,三个部分面积共计350亩。据了解,陵园完整地保存着全国最大红军集墓,还将通江县境内50处、11428座、17225名红军烈士散葬墓迁移至此,整个陵园共计埋葬25048名红军烈士。

1933年底,红四方面军为反对军阀刘湘的“六路围攻”,将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由鹦歌嘴迁于沙溪镇王坪村。总医院担任收治前后方伤病员的任务,最多时高达数千人余人。由于当时条件艰苦,环境恶劣,成千上万的红军伤病员因伤势过重,且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在医院不幸光荣牺牲。

1934年7月,红四方面军总医院为褒扬革命烈士,纪念广州暴动七周年,决定在王坪烈士墓区修建墓碑。时任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题写了碑名,绘制了图案,由石匠罗吉祥等二十余人镌刻雕琢,同年10月落成。

1988年1月,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全国唯独仅有的红军为自己牺牲的烈士建造的墓碑,也是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

2002年8月1日,国家民政部批复将烈士陵园更名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2005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央宣传部、国家旅游总局等13个部门联合公布了30条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通江县有3个红色旅游景点被纳入了第28条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有2个景点被纳入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其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红色旅游景点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TIPS

景区地址: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

交通:从成都出发经成(都)广(元)高速转广(元)巴(中)高速至巴州区或经南充、新政镇、恩阳镇至巴州区—水宁寺镇—通江县城,到达烈士陵园。行程约6个小时。从重庆出发,经达州市、白衣镇、平昌县至水宁寺镇或经南充、新政镇、恩阳镇、巴州区至水宁寺镇—通江县,到达烈士陵园,行程约5个小时左右。

门票:免费参观。当参观区人流量达到饱和时,工作人员有权根据本园的接待能力采取分流限量,请予以配合。大的参观团体需提前预约安排。

讲解员讲解:实行收费制度。10人以下50元/次,10—20人60元/次,20人以上70元/次,需要者请在游客中心办理缴费手续。

12.祭奠革命烈士作文 篇十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古人用诗把清明节时的人的心情和气候写的入木三分。今天天空中飘着小雨,寒风嗖嗖吹着,我们四年级六十多个同学怀着沉痛和敬佩的心情,去祭奠革命烈士。

我们身着校服,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学校出发,经过几条街道后,来到一座绿树环绕的小山,老师说再走几步,山上就是烈士陵园。

我们每人拿了一朵白色菊花,站在烈士陵园门前为革命烈士默哀一分钟,就在这一分钟里,我对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进园以后,讲解员带我们到展览馆参观,给我们讲述了先烈们的英勇故事。我的.心里感慨万千,是呀,难道他们的生命就不宝贵吗?难道他们就不想念自己的父母妻儿吗?很多战士在青春年华就为国牺牲了。听着听着,我忍不住热泪盈眶,正因为有了革命烈士的鲜血和牺牲,我们才有了今天幸福的生活。

13.缅怀革命烈士诗歌 篇十三

清明追思寄语(一)

细雨蒙蒙的早春时节,

因为思念散发着淡淡的哀愁,

在这个慎终追远寄托哀思的日子里,

思旧还亲,追忆那段逝去了的感情。

思念是一种痛,

在飘渺虚空里聆听着源自血缘深处的心灵召唤,

逝者如斯,怀念泪洒草岗,想已故亲人昔日拳拳之爱,今成追忆。

清风寄哀思,滴滴成行,

“一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怀念已故亲人朋友!

愿天堂的你们平安,没有活在世上的疾苦和神殇!

清明追思寄语(二)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所以谓之清明。”清明在中国,是一个很奇特的日子:它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它既代表着万物的生,又缅怀着故去的亡。所以,清明对中国人,真的非常重要。春天的生机中缅怀生命的逝去,爱的追思取代了死的悲伤,在芳草的清香雅致中,让爱穿越阴阳两界,成为逝者与生者的心灵交流之桥。

不是所有的缅怀都要伴随悲伤,也不是所有的缅怀,都要用泪水来作为注解。缅怀是为了铭记,铭记是为了照亮前行的路途。清明节该记住什么?它可以有淡淡的离愁,但决不是泪水浸泡过的悲伤,需要的是铭记,是铭记中感悟出的力量。它一定是鼓舞我前行的力量,它一定是超脱于生命的祝福。

清明追思寄语(三)

清明又至,思绪难平,感触颇多。既有感怀,又有追思,更有一种对万木丛生、欣欣向荣,春染大地的惊喜和冲动,是一种在春风中对于新生活、新气象、新追求、新目标的期待与企盼,是一种一年之际在于春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清明对于人们而言,是一种精神世界的遨游,让人们在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中追寻中国文化的本源,感悟清明文化的精髓,享受清明文化带来的愉悦,荡涤心灵的尘埃,在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中,用清明文化冷却浮躁的心,用先贤哲人的高风亮节比对自己的言行,让历史告诉未来,让文化冲刷灵魂。

同时,清明又是一种对清明生态的寄语,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和谐静谧,就是人们对生态清明的真切感悟。草长莺飞的阳春三月,清明节带着她清秀而动人的面容款款而至,清明时节,天清地明,绿波荡漾,在孕育梦想与未来的季节里,人们缅怀先辈,远足踏青,亲切地拥抱大地山川,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憧憬未来,以愉悦的心情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是一次集体踏青、沐浴阳光、拥抱大自然的庄严盛典。liuxue86.com从这一天开始,心灵上的天人合一与形体上的天人合一在春风和草绿中实现融合。秋冬的积郁可以在田野中大声呐喊,一吐为快,闲冬的倦怠倾刻荡然无存。对生命、对工作、对事业,都开始了新的追求和记录;新的追求,督促人们追赶春风,扬马策鞭;新的追求,激励人们要超越昨天,创造明天。

而大地山川间,“长塘丰草,走马放鹰;高阜平冈,斗鸡蹴鞠;茂林清越,劈阮弹筝;浪子相扑,童稚纸鸢”,在悠悠春色中,念情转为豁达,凄冷绽放希望,到处呈现的是天人合一的图腾景象。

在清明节祭祀扫墓,千里赶上坟,追忆家族和先祖的荣辱沉浮,寄托对未来的美好向往。祭亡意在佑生,扫墓不仅仅是扫去逝者墓碑上的尘埃,更重要的是扫去活人心里的尘埃,让生命回归到生命本身,重归内心世界的宁静和清明,达到白居易笔下的“性海醇澄平少浪,心田洒扫静无尘”的境界。

站在逝去的亲人墓前凭吊,追忆先祖的恩德,告慰先祖子嗣传承和门庭荣辱之事,再次体会到人世间的爱心与温暖。回忆不再是生活的负担,微笑着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人生永远是美丽的春天。人生无常,好好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吧!

清明追思寄语(四)

一、为国捐躯,虽死犹荣。

二、纪念烈士,继承遗志。

三、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四、缅怀革命先烈,建设美好家园。

五、坚持崇高信仰,坚信社会主义。

六、让我们向解放战争期间为建立新中国而牺牲生命的革命先烈们致敬!

七、向抗日战争期间为打败日本侵略者而牺牲生命的民族英雄们致敬!

八、向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抵御侵略而牺牲的仁人志士致敬! 九、向所有为中华民族繁荣富强做出伟大贡献的先人们致敬!

十、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十一、你是国家的栋梁

十二、 你是国家的榜样

十三、我们以你为荣

十四、向你学习

十五、你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永不消失

十六、 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是中国人,是英勇的烈士,是可爱的人,是父母的宝,是我们敬仰和爱戴的革命烈士,此致敬礼

十七、一个民族光荣的振兴,离不开壮士的奉献;一个民族屈辱的洗刷,离不了烈士的身躯。革命烈士们,你们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我作为祖国新一代的青年,在这里向你们奉上最崇高的敬意!又是清明花开时,对君缅怀敬意致,敬愿九泉得安息,学君奉献为国是!

十八、青山不老,绿水无忧。是革命烈士们用炽热的鲜血换取了国家的安宁与太平,伟大的烈士们,中国的勇士,您们的英魂永驻我们心间!

十九、伟大的新中国来之不易,踏着先人的脚步,用我们的双手,共同建造这美好的家园。 二十、 旭日彤彤,露珠莹莹。平野一碧,时值清明。香烟袅袅,鞭炮声声。纸钱化蝶,五果为供。逝则寂寂,悼者荧荧。且泣且诉,佑我安平。

二十一、 缅怀先烈,励志青年,微聚青春,奉献基层。

二十二、 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我们不会忘记,先烈不朽。

清明追思寄语(五)

天沉沉,雨濛濛,又是一年清明时。

面对庄严墓碑,人们心潮澎湃。

面对烈士英灵,人们思绪万千。

轻轻地走近,默默地注视。

静静地追思,深深地缅怀。

此时此刻,耳边仿佛还震荡着激烈的炮声,

身边好像还弥漫着浓浓硝烟。

革命志士逞英豪,一片丹心照乾坤!

热血奏响了壮烈的凯歌,青春撰写了光辉的历程!

你们是民族的骄傲,你们是民族的象征!

你们的脊梁如高山一样挺拔巍峨,你们的胸怀像草原一样壮美辽阔。

苍松肃穆,绿草青青。

14.革命烈士资料 篇十四

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的通讯员。1952年10月19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阵亡。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党委追授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开始向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岭597.9高地和537.7北山高地发动疯狂进攻。上甘岭位于五圣山上,是志愿军中线的大门,也是扎进联合国军心窝的一把钢刀。在不到4平方公里的高地上,联合国军动用两个师的兵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下,连续发动了进攻。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上一篇:跨入高三主题班会教案动员下一篇:沈阳论文网职称论文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