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农产品物流发展

2024-09-14

国际农产品物流发展(8篇)

1.国际农产品物流发展 篇一

悦来国际农副产品交易物流中心

项 目 规 划 及 投 资 计 划 书

江苏悦达南方控股有限公司

二0一0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市场分析

第三章:项目概况及

第四章:项目规划布局

第五章:项目投资计划

第六章:项目招商及运营

第七章:项目评价及建议

SWOT分析

第一章

前言

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和“菜篮子”工程的实施,在各级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下,我国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市场为中心,城乡农贸市场为基础,直销配送和连销超市为补充,产区、销区、集散地市场相结合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了全国大流通格局。

但目前,安徽省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相当滞后,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现有市场容量太小,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滞后,加之没有很好的管理服务体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销能力严重不足,农产品流通的中介组织发展滞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很低,这些因素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流通。

来安县建设农副产品交易物流中心有利于调整本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特别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带动“三农”发展,惠及周边地区的“民心工程”。

为积极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培育形成本地生产要素市场和农产品体系,江苏悦达南方控股有限公司提出开发建设悦来国际农副产品交易物流中心,建成安徽乃至华东地区功能最全、手段最先进的交易物流中心。

江苏悦达集团为全国520户重点大型国有企业之一,位居全国重点规模企业前百强、江苏省重点规模企业前十强,为江苏长江以北最大的国有企业。目前在国内外拥有2家上市公司、近30家子、分公司、3万多名员工、资产总额200多亿元。以汽车和纺织为2大支柱,多元化经营,形成了工业制造、能源矿产、公路投资、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集群。集团先后与韩国现代起亚、法国家乐福、日本富士重工以及德国黛安芬、印度马恒达等世界500强企业及国际知名企业携手合作,走出了一条以国际化带动新型工业化的成功之路。

江苏悦达南方控股有限公司是江苏悦达集团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0年2月。注册资本4.5亿元,现有资产近33亿元,年销售额200多亿元。

投资连锁超市、连锁餐饮:与全球第二大零售商——法国家乐福集团(Carrefour)、英国韦博得集团(Whitbread)旗下的“ 咖世家 ”(Costa)咖啡连锁品牌实现合资合作。

定向商业地产和流通贸易:利用品牌优势和连锁经营资源,发展定向商业地产、供应超市农产品和投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以及钢材、煤炭贸易等延伸产业。是家乐福(中国)在江苏、安徽、重庆、河南、河北、山西、江西等中国地区的唯一合作伙伴,1999 年10月在南京合资开设第一家大型超市。现有8家合资公司及其38家连锁超市;是中国合作总社新合作商贸连锁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大股东,致力于全国农村商业连锁的探索和发展,以新的运行机制、新的经营方式、新的服务理念和新的管理制度打造供销社新的形象,为“三农”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

第二章

市场分析

一、项目背景

本项目位于来安县汊河新区,该区是皖东对接南京江北新市区的桥头堡,与南京江北新市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相连,104国道贯穿全境,10分钟进入沪宁洛和宁淮高速,15分钟到南京大桥、30分钟到南京火车站和南京新生圩港,1小时到达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来安县汊河新区总规划30平方公里,北依沪宁洛高速,南连南京江北新市区,呈现出以工业、商贸、政务为主体的三大组团发展模式。在首期开发的第一组团10平方公里区域内,已有金太阳装饰城和宁北汽配园等投资入驻。

汊河新区区位优势独特、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能力较强、要素

成本低廉、投资政策优惠,具有东部的区位、西部的成本。南京为江苏省会城市,自古乃传统的长江中下游农副产品集散地,商贸流通活跃。全市人口 800 多万,以南京为轴心、300公里都市经济圈人口7000多万。

南京作为长江中下游的一座大型经济中心城市,以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独特的资源、丰富的文化、完善的服务吸引了大批中外商家、游客,特别是近年来,全市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逐年上升,消费结构逐步升级,极大地促进了南京市消费品市场的繁荣活跃,消费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南京优质商业形成以新街口为重点,湖南路、珠江路、总统府四大集聚区,从2000年开始进入发展时期,目前主要以百货商场为主,购物中心、精品商业街在2005年开始出现,南京优质商业整体空臵率很低,虽然未来将有大量优质商业供应,但现阶段人均商业面积仅为0.16平米,市场仍有空间。

二、宏观经济指标

1、GDP及其增长

南京地区GDP增长趋势较为稳定:

2003年南京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势头加速,约1,576亿元生产总值较之2002年,增长了约21.4%。2004年的生产总值更是达到了2,067亿元,年增幅约31.2%;

2005年,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增幅放缓,当年增幅15.1%;

此后增长势头放缓,至2007年,GDP年增长率约18.1%,2003年至2007年GDP年均复合增长率约20.1%;

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

稳定的增长势头表明了南京经济环境良好的发展态势以及市场对于经济发展的较强信心。

2、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

南京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但是经过2005年约29.3%的增长高峰后,近两年来增速放缓,2006年和2007年的年增幅分别为16.9%和15.8%:

2003年至2005年间,南京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2003年至2007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8.8%;

2007年,南京市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317元;相比较于上海的23,623元,杭州的21,689元,苏州的21,260元,由此可见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在长三角区域处于前列;

据抽样调查,2008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122.69元,比上年增长13.8%。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

南京市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逐年攀升,2003年至2007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3.1%,显示出持续强劲的市场购买力: 2004年,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约864亿元,较之上年增长约43.9%,主要是由于南京市消费品市场投资环境的改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在南京市得到长足的发展;

伴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近几年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还是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增长势头,2008年全市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约为1651.82亿元,较之上年增长约19.7%。

4、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额及其增长

南京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额自2003年来保持着较好的增长势头: 2004年,受整体良好的经济环境的影响,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额约为293亿元,增长率也达到新高约59.3%;

2005年,中央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直接影响到了房地产投资市场,当年的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约为296亿元,较之上年仅仅微涨1.1%;

2006年和2007年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整体升温,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额稳步大幅增长,两年分别完成351亿元和446亿元,年增幅分别为18.6%和27%;

2008年,受世界经济环境影响,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508.17亿元,增长13.9%。

三、竞争对手分析

南京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是本案最主要也是最大的直接竟争者。南京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坐落在南京市江宁区高桥门地区,为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的特大型“菜篮子”工程。该项目规划占地 3000 亩,概算投资3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园区分设展示、交易、冷藏物流配送、综合商务配套三大功能区,集农副产品检验检测、电子信息结算、食宿娱乐于一体。

整个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占地约1000亩,建设50万平方米农产品展示(拍卖)、蔬菜、果品、水产、副食(干货)、肉食等五大专业市场(物流)交易区,配套建设10万吨冷库。二期主要建设粮油、蔬菜加工区、综合物流区(农副产品的深加工、配送、仓储)、配送中心和商务配套设施。目前一期市场已初步建成,09年5月底蔬菜、果品专业市场率先投入试运营。

项目以南京为轴心,辐射半径300公里,范围包括苏州、上海、浙江等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预计初期年交易额为150亿,中期为300亿,远景目标是500亿以上。

第三章

项目概况及SWOT分析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悦来国际农副产品交易物流中心。

基本指标: 规划用地6000亩,规划建筑面积600万平方米。规划设计: 三层框架结构与大跨度单层用房为主,配套框架结构办公用房、冷库、冷藏等设施。

功能定位:一站式农副产品交易物流中心(保持30年领先)。市场定位:联结苏皖地区,辐射“长三角”,带动中西部。其他方面:规模大,市政支持力度大,定位高。

二、项目定位

充分利用项目优越的地理优势及悦达 的品牌优势和连锁经营资源,打造农副产品批发交易航母,以全新产品、全面配套、全方位服务,打造苏皖农副产品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升级换代。

项目充分依托政策条件和消费需求,按照现代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要求,本着“高起点、多功能、可扩展、高效益”的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市场服务配套设施,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办法,将市场建设成为集农副产品交易、存储、保鲜、加工、配送、连锁经营,展销、精品交易、质量安全检测、信息服务、结算汇兑为一体,管理高效、竞争有序、具有很强集散力、辐射力和竞争力的国内大型骨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促进市场规模化、规范化经营,使市场上规模、上档次。推进代理制、会员制、连锁经营、拍卖、合同定购、期货、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模式,促进市场向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以农产品市场指导带动农产业的集群化和产业化,把苏皖的优势农产品进一步做强做深、提升价值链、提高附加值,再以农产业的发展促进市场的繁荣和强盛,带动苏皖现代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农民和服务业人员的收入水平,扩大内需和消费,极大地丰富市区人

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把苏皖的农产品配送至全球。

1、市场主要功能:

(1)、农副产品现货交易,保鲜贮藏及商品化处理。

(2)、粮油、果品等农副产品大宗交易洽谈,农药残留的分析检测。(3)、全国主产区、各农业部定点市场的农副产品价格、产需信息采集和发布。

(4)、通过市场带动现代(设施)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推动政府农改超即把农贸市场改为超市,促进市场发展。

2、项目定位(1)项目总体定位:

经营主题:农副产品批发交易物流中心。投资主题:具有明确升值前景的产权式旺铺。(2)客户定位:自营客为主,投资客为辅。

充分发挥项目作为投资性产品的优势,争取政府更大力度的扶持,完善项目产业配套,增加项目作为投资产品的投资属性,增强本案对投资客的吸引力。

(3)消费群体定位:本案运营后,消费群体主要为本地客户、本地及外围批发商;其他客户。

(4)经营商户定位:本案经营商户为本地及周围批发商,其他区域批发商,行业龙头直销处或办事处等。

(5)投资人群定位:本案投资人群界定为全国农产品批发商以 及周边城镇客群为主。以自营客为主,投资客为辅。

三、项目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s):

(1)汊河新区区位优势独特、投资政策优惠,具有东部的区位、西部的成本;争取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扶持,降低建设和经营成本,减半收取租金和市场管理费,让利商家以吸引客户群。(2)为培育市场、扶持招商,前三年免租金。

(3)充分利用悦达的品牌优势和连锁经营资源,依托其拥有的全世界13000多家大型卖场和中国85000多家超市的销售网络,打造农副产品批发交易航母。

(4)充分发挥项目作为投资性产品的优势,完善项目配套,增加项目作为投资产品的投资属性,增强本案对投资客的吸引力。

(5)中西部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机遇前所未有;

安徽是传统农业大省,产业基础好;产业升级迫切,政府导向明确,政策扶持力度大;

2、劣势(Weakness):

(1)项目周边缺少应有的商业基础和商业氛围

(2)新兴市场,未来经营状况及升值潜力尚有不确定性(3)与南京浦口相邻商圈的融合仍有待时日

3、机会(Opportunities):

(1)有效利用产品差异,避免过度同质竞争;(2)先期介入、前瞻规划新兴市场,后期潜力大;(3)增加本案休闲娱乐功能,丰富产品功能,满足区域客户需求;

(4)制订合理的营销思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争取后来居上。

4、风险(Threats):

(1)前期的市场消费力不足,投资店铺压力较大,影响项目的投资销售;

(2)项目周边区域发展还有待时日,使项目市场 培育期增长;(3)直接竞争对手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4)南京市商业地产项目开发及商业竞争日趋激烈, 商业投资者因日渐理性而对投资更加谨慎,风险意识加强;

通过对项目的优劣势分析,我们需要尽可能的做到扬长避短,充分发挥项目优势。我们需要做到:

1)控制好开发建设及营销节奏,争取一个好的入市时机; 2)争取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以增强客户信赖度;

3)有效利用好本案作为南京农产品批发基地之一的集群效应;

4)有效规避与竞争对手的恶性竞争,巧妙借势,利用竞争对手对该区域的培育,争抢潜在客户群;

5)增加现代化电子商务服务等软性设施投入,为项目加分; 6)制订好的营销推广策略,以销售宣传为主,兼顾租赁与经营宣传。成立专门的市场经营管理公司,就整体经营上长期考量,统筹安排。

第四章

项目规划布局

一、项目概述

悦来国际农副产品交易物流中心位于来安县汊河新区,项目用地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宽约2000米,占地面积为6000亩,土地性质为商住,分三期开发:

一期总用地面积为1000亩,总建筑面积为100万平方米,其中建设60万平方米农产品展示(拍卖)、蔬菜、果品、水产、副食(干货)、肉食等五大专业市场交易区,配套建设10万吨冷库;其余为配套建设

二期总用地面积为2000亩,总建筑面积为20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粮油、蔬菜加工区、综合物流区(农副产品的深加工、配送、仓储)、配送中心和商务配套设施等。

三期总用地面积为3000亩,总建筑面积为300万平方米,扩建一二期。

二、项目规划

1、项目规划为9大专业批发市场区域:(1)蔬菜交易批发中心;

(2)肉食冷冻产品批发交易中心;

(3)果品交易批发中心;

(4)活禽畜牧产品批发交易中心;(5)粮油产品批发交易中心;(6)日杂产品批发交易中心;(7)茶叶批发交易中心;(8)干菜批发交易中心;(9)物流中心。

2、配套设施将建成5大区域:(1)物流包装配送中心;(2)冷冻冷藏;(3)农副产品的深加工;

(4)酒店、餐饮、娱乐及商务办公;(5)商业步行街及管委会行政办。

3、其他配套服务:(1)电子结算中心;

(2)交易服务:信息中心、客服中心;

(3)生活服务:宾馆、洗浴、餐饮、邮电、银行、诊所、公交车站;

(4)安全中心:保安机构、保安监控中心、护卫中队;(5)公信服务机构:公称处、农药检测中心;

(6)政府行政服务机构:车管所、工商所、派出所、税务所。

三、项目分期开发

1、项目分期开发示意图

□一期 □二期 □三期

2、项目分期开发策略

1)控制启动风险,首期以多层产品启动市场,降低项目的启动风险

2)标定项目价值,创新的产品形式入市,标定项目的高价值,奠定高形象认知

3)项目亮点分配,主要资源和展示亮点向一期倾斜,确保一举奠定高形象认知;后续每期都有个别亮点释放,配合价值进一步提升

4)产品供应的搭接,前后期产品供应适度搭接,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5)创业基金投入在前,扶持培育市场以引导商家入驻

6)便于施工原则,尽量避免每期用地的相互交叉和连接面过于复杂,便于各期组织施工入口和流线,减少对前期开发、销售、入住的影响

四、项目规划策略

五、规划设计原则:

1、形式震撼:整体采用仿生景观体系的叶脉式布局,克服园区天际线过于平淡的不足,丰富园区规划意向;

2、轴线贯穿:主轴线不必垂直统一,形式适当倾斜,使尽可能多的楼座享受到主轴景观;

3、资源倾斜:主入口及中心景观局部放大,聚焦形成园区活力核;

4、空间围合:以叶脉支线为组团核心,排布住宅组团,组团内相对围合、空间形式丰富;

六、规划设计要点:

1、集中体现项目规划价值——入口广场:

入口广场是项目的形象开端,是第一眼的亮相。

建议以绿植加中型喷泉广场,打造热闹的、具展示性的园区主入口,开阔的入口意向与周边挺拔的现代感的建筑形成对比。凸显入口广场的形象。、集中体现项目规划价值——园区主轴:

园区主轴是园区主要的资源带,要形成持续不断的视觉冲击。3、集中体现项目规划价值——中心景观:

中心景观是园区主轴的聚焦点,也是整个园区园林展示之集大成。

中心景观集合了园区园林主题的核心元素,集中表现景观风格;同时尽量放大园林空间,体现现代都市的尺度感。、集中体现项目规划价值——组团空间:

组团空间是园区内部的私密空间。建筑之间形成一定围合,其主题景观元素的应用,与主轴风格互相呼应,整个园区相映成趣,构建统一形象。

七、建筑单体

1、商铺

形式:三(两)层商住,首层底商采用内廊式设计,同时住宅适当退让,避免底商及路面车流等对住宅的影响

内廊商业的统一立体导示系统,增强商业氛围,同时保持对外形象的统一

2、酒店及(老年)公寓

景观布局:充分考虑了景观的高差和角度差异,景观错落有致,层次感强。树木茂密,将公寓层层包围,私密性高。

植物选择: 多选择成活率高的本地植物,保证成活率并控制成本。以冬、秋、春、夏为序巧妙设计四季美景,高大树木和低矮花草相互映衬。

八、规划图表

1、交易中心鸟瞰效果示意图

2、一期总平面分区图

3、一期内部交通示意图

第五章

项目投资计划

本项目开发建设的投资总额为220.92亿元,建筑面积为600万平方米,其中一期投资总额为36.82亿元,建筑面积为100万平方米。《各项成本费用的估算额及单价详见下表。》删除

为培育市场、扶持招商,前三年免租金:创业基金按每平米每天2元计60万平米:13.14亿元。

《项目总投资估算表》删除

第六章

项目招商及运营

为全面建设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公司将组建专业的团队进行市场招商和管理工作,保证市场招商顺利进行,确保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正常营业。其岗位具体设臵如下:

董事长、总经理(兼)1人 副总经理 3人 招商部:总经 理 1人 副总经理 4人

招商人员 10人 公关部:经 理 1人

副经理 1人

公关人员 3人 企业策划部:企划人员 2人 顾问室:法律顾问 2人 工程部:总经理 1人

工程师 4人

施工员 4人

水电工 10人

其他工程人员 4人 办公室:主 任 1人

副主任 2人

秘 书 5人

驾驶员 10人

其它办公人员 4人 财务室:总经理 1人

总 监 1人

会 计 4 出 纳 3保安部:部 长 1 保 安 60保洁部:负责人 1 保洁员 30采购部:经 理 1 采购员 5仓管部:负责人 1 仓管员 10 合 计: 190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23

招商建议

规划在先,按所招品类对象的空间设计要求进行规划 配套保障,按各业态的功能要求进行配套 招商先行,按市场的定位目标进行针对招商 同步开业,确保各品牌店、各业种统一开业

招商策略

放水养鱼、低价引进:租金管理费减半,前三年免租金。推出“付二成贷八成”的低首付模式,从而降低首付压力,有力促进售房。

针对投资客户,考虑到客户收益,可考虑购房返租的手段,结合市场租赁行情,代为出租.销控策略:分层销控,整、散合理控制,售、租合理分配;分区销控,散、整合理控制;依经营者、投资者的性质、特征分类集中,自营第一、投资第二的销控

第七章 项目评价及建议

一、经济效益

本项目建成后,销售、储藏、保鲜、调运、信息服务、检测等设施全部配套,通过构建高效、通畅、有序的现代化营销网络体系、电子结算体系、保鲜贮藏体系、农药残留检测体系等形成了合理的资源调剂和补充,发挥批发市场吞吐、集散、物流和辐射功能,建成现代化大型中心批发市场。预计建成后年交易量达20亿公斤左右,年成交额突破150亿元。届时,本农副产品交易物流中心将成为地区最大的,辐射苏皖乃至华东的农副产品大型交易市场,其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约有1000多万人居住,按人均每日消费蔬菜 24

0.1公斤,肉食0.1公斤,禽蛋0.05公斤,果品0.1公斤,水产及其它0.1公斤的比例计算,按1000万人计算,日均消费蔬100万公斤,肉食100万公斤,禽蛋50万公斤,年农副产品消费量约10亿公斤,再加上每年通过市场集散、辐射各地的农副产品总量约在20亿公斤,市场需求量非常大。

年成交150亿元,营业税按3.5%税率计算,年上缴税收5.25亿元。

二、社会效益

本项目建成后,年交易额将达150亿元以上,日客流量达10万人次,直接就业人员约5万人,间接就业人员约15万人,有利于安臵就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项目建成后将有一大批商家落户市场、在此经商,这是一个大而高的消费群,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已是近年为国际上惯用的做法,当然也适用于本地经济的发展。它对餐饮、医疗卫生、旅游、娱乐、运输、科技、文化、信息等发展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还会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这样政府又可以加大对基础设施(如教育等)的投资力度,使来安经济发展更快速、更稳定。

项目建成后将吸引一大批农副产品商家和各类人才入城,将为来安及苏皖地区带来巨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推动苏皖地区经济的发展。25

三、建议:

本项目是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大型菜篮子工程和现代服务业项目,是带动“三农”发展,惠及来安及苏皖地区市民的“民心工程”,建议政府给予更大优惠、更多政策扶持,减免相应配套费及税收,优惠土地费,相应配套一定住宅用地以方便商家就近安家。

2.国际农产品物流发展 篇二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农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 农产品的生产供应大为改观, 不但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而且实现了农产品丰年有余, 部分农产品出现结构性、阶段性过剩, 和其它的生活品一样, 农产品也逐步进入买方市场, 出现了丰年不丰收的问题, 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因此, 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 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国农产品众多, 品质差别很大, 农产品的市场流通具有与一般产品流通不同的特点。当前,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通的特征主要有:营销大户和农民个体是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通的主要力量。我国农产品的销售除了相关企业收购粮、棉等大宗产品外, 其余农产品主要通过营销大户和农民个体在农产品生产地收购, 批发市场是鲜活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通的主渠道。农产品的流通形态还停留在自然阶段, 基本没有农产品分级包装和加工处理等现代农产品加工手段。

2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通领域存在的问题

为了确保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通领域的畅通, 让农民与农产品生产企业更多的参与流通领域的利润分配, 从而更好的保障农民与农产品生产企业的利益, 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现有农产品国际贸易市场流通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来看,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通领域制约流通效率、限制农民增收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波动大

我国农产品购销主要是即时现货交易, 收获后很少采用预处理措施, 加上绝大多数市场无库存能力, 使得批发市场上农产品事实上必须“即日全量售空”, 成交价格完全取决于当时当地市场上农产品的供求状况。由于信息不畅, 我国批发市场上农产品的供求数量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出现供求失衡, 成交价格上下起伏较大, 就可能给生产者和购销者传递错误的市场信号, 由于农产品的生产者和购销者主要是个体农民, 具有盲目的从众心理, 错误的市场信号会诱使他们共进共退, 导致市场出现反复大幅度涨跌, 影响市场的正常运行。

2.2 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通时间长、成本过高

我国的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通环节过多, 一般要经过农民 (生产者) 、产地收购者、运销批发商、销售地批发商、零售商, 最后才到消费者手中, 有的农产品中间还会多出加工的厂商这一环节, 如此多次的运输、流通环节大大消耗了资源, 增加了流通成本, 提高了农产品的价格, 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农产品的流通时间, 而农产品作为鲜活产品必将大量消耗。

2.3 市场信息不畅通的问题

产品信息是现代市场流通的决定性因素, 直接决定着产品流

黄淮学院经济管理系郭航

通所带来的效益。当前, 由于我国缺乏系统的农业信息集中与发布体系, 市场的信息传递与发布还处在自发阶段。而我国的广袤国土, 各省或多或少的地方保护主义, 带来了农产品市场流通的盲目性与局限性, 制约着农产品快速科学流通。

2.4 流通主体素质低、规模小

由于缺乏专业化经营公司,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通领域主要还是以营销大户和农民个体为主。这样的组成情况, 不管从资金、信息收集加工还是从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通领域的产销能力来看, 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必然导致他们缺乏足够的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同时也不利于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通领域的专业化与规范化, 使得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通领域的营销能力无法得到全面体现。

2.5 农产品质量不高

农产品的质量不高必将导致农产品的竞争力差, 进而也成为影响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通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的农产品由于大多分散生产, 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 并且由于农药、化肥等不当使用也导致了农产品的质量不高;另外, 整理、分级、分类、烘干、散热、消毒、防腐包装等处理在农产品的流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而我国农产品缺少专业的加工包装, 导致了这些环节的薄弱, 也是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原因之一。

3 以现代物流促进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通的具体措施

3.1 运用现代物流技术, 减少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通环节

现代物流手段发展到今天, 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可供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通借鉴的经验。首先是农产品配送环节, 通过建立配送中心, 及时、准确的实现农产品派送, 减少流通环节, 提高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通速度;第二是运输装卸环节, 包括多种方式联运、装卸业务、维护货运安全服务。通过现代化大规模集中式作业降低运输装卸成本, 减少这个环节的产品破损, 从而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第三是储存环节, 通过中转仓储服务和保管业务, 尽可能地减少农产品因时间季节及气候所带来的损失, 提高流通效益。第四是产品加工包装环节, 在流通过程中对农产品进行筛选、包装、分装等加工业务, 包装后要便于运输、装卸、保管、保质保量, 以满足客户的要求, 有利于销售。根据不同农产品的不同要求提供不同的储存条件, 创造农产品的时间价值, 解决农产品生产季节性和消费连续性的矛盾。

3.2 开展电子商务, 降低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通成本

电子商务的蓬勃开展, 为农产品的流通带来了一个新的交易模式。通过电子商务模式, 可以实现农产品的网上订购、客户开发与客户服务等一系列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通服务, 这样一来, 不但可以实现第一时间的接洽, 避免农产品的滞留, 并且可以大量节省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通成本。现代通信技术所带来的及实时供求信息,

参考文献

3.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策略研究 篇三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流通网络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121-02

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和需求增速加快,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市场的规模近几年的增速在20%左右,消费者对健康农产品的需要量增长迅速,冷链物流在食品行业的平均年增长率在8%以上,估计到2018年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以上。但是行业发展空间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综合冷链流通率为20%左右,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冷链流通率达到90%以上。

一、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主要特点一是系统建设投资大,系统工程庞大,而且比普通的常温物流系统要求更高、更复杂;二是因为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系统的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三是要安装温控设备并使用低温仓库及冷藏车,还有先进的信息系统支持,才能确保生鲜果蔬等在流通各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条件下,所以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成本要比普通物流系统成本偏高;四是农产品冷链物流已经成为快递业的新的业务增长点,物流企业纷纷试图在冷链物流“蓝海”里寻找商机,所以冷链也是快递业未来的一个新的发展分支。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人口大国,是农产品消费大国,我国蔬菜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58%左右,水果和肉类产量占29%左右,水产品及禽蛋产量约占37%左右。近年来中国生鲜农产品产量快速增加,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农产品冷链物流比例逐步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规模快速增长。我国农场品物流的现状主要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差距。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成本高,在流通过程中损耗也高,低温储藏存才能保持天然生鲜农产品原有的色泽、风味、营养和新鲜程度。国际常规标准食品物流成本不超过总成本的50%.由于我国冷藏运输效率低、食品流通过程高损耗,所以食品物流成本约高出国际标准20%。

2.设备陈旧。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升,居民对生鲜冷冻食品的市场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我国冷链系统设备陈旧,已经不适应快速发展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市场需求,我国当前人均冷库容量仅为发达国家的1/10左右,冷藏运输的比例也比发达国家低很多。

3.再加工产业落后。

农产品冷藏后再加工产业比较落后,农产品中的大部分以原始形态卖出,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采摘或捕获后必须应尽快进行低温包装贮藏和加工,才能保证产品的新鲜程度。我国农产品采摘后的包装技术也落后,低温加工能力也落后。

4.冷链市场竞争激烈。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的潜力巨大,我国冷链市场规模超万亿,对国内外众多的投资者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同时投资者的不断加入也使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5.冷链物流专业人才较匮乏。

因为我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物流体系还不太完善,在人才培养方面也缺乏足够的重视,冷链行业更是确实专业人才。

6.对冷链物流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标准不健全。

虽然国家对冷链行业给予了高度重视,但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尚需时日,相关部门对农产品物流的疏通及监控环节缺乏制度依据,冷链行业技术指标(包括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也不统一和完善,特别是信息不对称及信息资源难以有效传达,导致了农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而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老百姓的食品安全。因此要加快法律法规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完善冷链物流行业标准。

三、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策略

1.有规划的投资布局冷链系统。

目前我国专业的物流企业硬件设施多停留在传统水平,对于投资成本高的冷链设施设备望尘莫及,所以政府应该针对加大冷链行业加强硬件设施设备的投资建设,建立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冷藏库、冷藏集装箱等。还应该积极发展小批量、多品种的冷藏机组,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同时积极发展机械冷板车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近些年,多种交通方式组合衔接成为普遍的趋势,全国性的流通网络进一步凸显了铁路和航空的重要性。原先长距离大跨度的更多依赖于陆路运输,但是从经济发展,包括技术手段的跟上,很多生鲜农产品时效性的要求很高,尤其是高品质、附加值比较高的农产品,所以对运输设施要有统一的规划。政府可以采取租赁的运营模式,这样能避免物流企业的高成本,能够促进冷链物流的发展。

2.渠道创新。

发展并规范传统的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流通渠道,更要注重新型的流通方式的创建。比如农超对接的方式,保持了很高的增长态势。新型的流通方式的规模虽然在短期内不会赶超批发市场,但它等促进市场竞争,提高物流的效率,在先进的物流技术应用方面也会起到导入的作用,能够有效的提升农产品的物流效率和流通效率。

3.流通组织创新。

由于冷链基础设施投资大,企业单独投资建设完整的流通设施比较困难,所以要使农产品冷链物流得到长久发展,就应该联合各方面的力量,发挥资本运作的核心功能,整合资源,加快功能性结点平台建设,比如信息平台、供应链平台、金融平台等多功能的平台建设。政府的支持和行业组织的协调,成立一个由客户、运营商和投资者组成的联盟等,逐渐形成了资源配置的中心,形成高效率的流通组织。另外还可以发货物流协会的作用,冷链物流的行业协会在政府与企业之间起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在完善行业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协会一是代表企业的利益充分听取企业的建议,另一方面可以积极宣传政府的交通方针、政策和法规,对完善物流政策和改善企业经营提出意见和建议,协会能从不同角度起到沟通情况、协调关系、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等作用,从而帮助规范冷链物流市场。

4.缩减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和速度。

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的方式相对单一,大宗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一般都会经过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商到消费者,在渠道流通的时间相对较长,即使是在低温下流通,也很难保证产品的新鲜度。要保证生鲜农产品从生产者手中快速及时地进入消费环节,必要对现有的流通渠道进行改造,尽量减少流通环节及作业环节,建立直接有效的流通渠道,以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

5.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在农产品的流通过程中,第三方物流企业起着重要的作业。随着冷链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促进了冷链物流的发展,尤其是第三方物流需求这几年呈现了明显的快速增长,以低温冷藏和冷冻运输、仓储企业为主的第三方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得到了快速发。现在我国有冷藏企业超过2万家,多数为中小型企业,其中,国有企业主要以大中型的冷库业务为主。另外,打造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推动其向以综合物流代理为主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转变,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展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

6.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冷链市场的需求驱动是冷链物流发展的驱动力,我国冷链物流产业开始进入了一个社会化的状态中,相应的冷链物流产业园、产业项目也在逐渐增加。而驱动冷链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驱动力是电商配送的快速发展。食品冷链市场供给的渠道主要有超市、餐饮以及批发市场。但随着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电商的商业模式创新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电商配送到户的需求快速增加,在整个农产品流通体系当中,比重也有明显的上升。政府应该加强政策的落实和监管,通过各种融资方式加快平台建设,并进行专业化分工,基地只负责产品生产环节,电商只管发展用户和服务用户,物流外包给专业生鲜物流企业,这样同时解决了标准化、产品安全性、冷链物流等三大难题。

从近今年农产品的物流状况看,冷链物流的设施设备有了较快的发展,政府及社会对冷链系统的也比较重视,成为了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体系建设的重点。预计到2018年,我国将实现肉类冷藏运输率达到33%、水产品冷藏运输率达到27%左右、速冻米面食品流通要求100%、果蔬冷藏运输率达到20%左右计算,全国总体冷冻物流运输的需求量将达到1.32亿吨。

总之,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需求不断升级,消费者对生鲜冷藏冷冻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冷链物流行业有着很大的市场空间。虽然现在的我们的冷链物流系统在设备、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都存在滞后于市场的现象,有关的法律法规也跟不上市场的要求,但也有了较大的进步,通过加大设备资金投入,发展创新技术,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培养专业冷链物流人才,政策服务紧跟其后,相信我国的冷链物流体系会逐渐健康壮大,并且逐步完善走上更健康的发展轨道。

4.国际农产品物流发展 篇四

农产品物流,可以提高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减少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加快农产品流通,降低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成本,促进农产品增值,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发达国家在发展农业和农产品物流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习国外农产品物流的先进经验,找出自己的不足,对于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构建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外农产品物流比较

1.物流主体方面

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主体组织化程度较高,其物流主体主要是企业化经营的农场、农产品批发与零售企业以及农民合作组织,而非个人;同时农工商一体化经营的程度较高。例如美国的农场规模大,但农户仍组织起来进入市场,全国有150多万农场主参加了“全国农场主联盟”和“美国农业联合会”,还有众多农户参加了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与销售合作社。在日本,约97%的农户加入了“农协”,90%的农产品由农协销售。又如美国的产销一体化组织把农产品生产同其生产资料的制造与供应(产前部门),以及农产品的储运、加工和销售(产后部门)等有关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发达国家,单个农户在农产品物流组织体系中不占重要地位。物流主体较高的组织化程度,能极大地增强其谈判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呈多元化格局,既有实力相对较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各种类型的批发商、终端大型零售商、农民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贩销大户、各类物流企业,也有力量单薄且分散的农户、个体运输户及个体摊贩。农产品物流主体的数量虽然很大,但众多的参与个体和组织规模小、实力弱。众多小规模、分散的、无差异的农户组成物流主体的一部分是我国农产品物流的一个特点。据商务部和中国农业大学调查,42%的农户自己销售农产品,45%的农户卖给个体商贩,其物流效率极其低下,成本高昂。农民经纪人、贩销大户和农民合作组织是目前农产品流通的核心主体,但经营条件简陋,经营方式落后,专业化水平低。农民合作组织虽然有了一定程度发展,但数量相对较少,覆盖率低,规模不大,规范性发展不足。截至2006年底,全国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员数为 3878 万户,仅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5.6%。

2.物流环节方面

美国农产品物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渠道短、环节少、速度快、成本低、效率高。其原因在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为异地交易提供了基础,便利的交通运输加快了农产品的物流速度,物流管理水平较高。美国78.5%的农产品物流通道为“生产者—配送中心—各种零售商—消费者”,经由批发市场销售的农产品只占交易总量的20%。

我国农产品大宗物流仍是“商物合一”,全国有70%-80%的鲜活农产品是经由批发市场流通的。农产品物流过程被人为地分割成若干阶段。农产品从农户或农户合作组织售出,经过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及其他各类中间商到达零售终端,再经过零售商送达消费者手中。这其中历经多道环节,使得农产品物流周期延长,农产品被多次装卸、仓储、运输,物流成本大大增加,同时也造成大量的损失和浪费。据农业部市场司调查,西红柿从寿光产地农户手中到北京超市市民手中,其物流通道为“农户—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农贸市场零售商—超市零售商—市民”。价格从每斤1.21元涨到3.8元,市民支付了较高的价格,而农民每斤仅获利0.167元。

3.物流技术方面

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冷冻保鲜技术和包装技术先进。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均在80%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约为4∶1,加工食品占食品消费 总 量 的 比 重 为 80%。我国农产品加工率只有20%-30%,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仅为0.8∶1,加工食品占食物消费总量的比例不到30%。由于经营链条短,我国大部分农民只获得农产品生产环节的利润。

欧美国家进入冷链系统的农产品比例为85%,其果蔬产品实现了冷链物流: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站冷库→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上的损耗率仅为1%-2%。目前我国只有10%的肉类、20%的水产品、少量的牛奶和豆制品进入冷链系统,80%以上的农产品物流仍是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造成水果蔬菜损失约20%-30%、粮油15%、蛋15%、肉干耗

3%。

发达国家的农产品上市之前通常进行严格分级、初加工、包装等处理。其包装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甚至礼品化,不仅有利于农产品的远程销售,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实现价值增值。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农产品分级简单、粗糙,极不规范,包装简陋甚至没有包装。

4.物流管理方面

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较高,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规模和服务范围越来越大。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理念新颖,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先进,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健全,能全面及时地了解客户的物流服务需求,能对物流过程实施合理的、有效地控制,能为客户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

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社会化和现代化程度不高,自营物流仍占相当比重。与农产品物流有关的部门、行业和企业各自为政,各自投资建设自己的物流系统,如货场、仓库、运输车队、装卸搬运队伍、包装厂、铁路专用线和码头等,它们自成体系,独立运作,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和协作,造成社会物流资源的重复配置和闲置。目前,从事农产品物流服务的企业,大多是由传统体制下的运输、仓储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型而来。企业规模偏小,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陈旧,技术装备落后。大多数企业还只是被动地按照用户的指令和要来,从事单一功能的包装、运输、仓储和配送,很少能提供物流信息服务、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方案设计以及供应链的全过程管理。

5.物流设施设备方面

美国的交通运输设施十分完备,公路、铁路、水运四通八达。高速公路遍布城乡,公路呈网状结构,能够直接通往乡村的每家每户。铁路运输也十分方便,一些农产品收购站和仓库、加工厂建有专门的铁路线。多式联运交通网络形成并日趋完备。其装卸输送机械化水平高,仅粮食装卸输送设备就有螺旋式输送机、可移式胶带输送机及低运载量斗式提升机等。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配备有完善的保管设施、冷风冷藏设施、配送设施、加工设施等,并灵活运用计算机处理技术,已实际演化为农产品物流中心,物流功能强大。

我国农产品物流设施、设备落后。尚有部分行政村未通公路,一些地方道路等级低,路况差,关卡多,收费重,有的地方交通经常拥堵,尚未形成多式联运交通网络。农产品物流体系中专用性资产严重不足,标准化程度不高。农产品运输主要靠敞蓬汽车散装运输,集装箱、箱式冷藏车供不应求。在储藏方面,通用仓库较多,专用仓库、特种仓库,如低温库、冷藏库、立体仓库极为短缺,导致简易仓库储藏和混藏、农民分散储藏、露天堆放问题比较突出。专用叉车、托盘、货梯、升降平台、巷道堆垛等机械化装卸搬运设施远不能满足需要,很多操作只能靠人工进行。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陈旧,电子信息、冷藏等设备设施不完善,服务功能单一,大部分批发市场缺乏信息服务、质量检测、交易结算、安全监控、垃圾处理等配套服务设施。

6.物流信息方面

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比较完善,表现在:(1)农民文化水平和科技素质较高,信息意识较强,能较好地运用物流信息,例如美国有85%的农民上网,16%的农民从事网上购买业务,农业电子商务占总电子商务的8%,在各行业中列第五位。(2)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健全,各种农业网站、信息咨询公司能方便地为农民提供各种实用信息。(3)批发市场发挥了信息中心的功能。如日本的批发市场实现了与全国乃至世界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联网,能发挥信息中心功能,可以实行按样品交易,做到商物分流。(4)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高,如德国的企业通过信息网络将各国的需求信息和遍布全欧洲的连锁经营网络联结起来,置于同一个信息平台上, 相互间的信息交流非常方便, 确保了物流信息快速、可靠地传递。

我国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1)农民文化科技素质较低,信息意识淡薄,信息运用水平低下。(2)农业信息网络不健全,不能有效地进行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和发布,信息时效性差、质量低,农民获取信息难度大,成本高,收益小。(3)批发市场本应是农产品物流信息枢纽,然而由于信息处理手段和技术落后,大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不能提供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更不用说发挥物流信息的处理和传递作用。(4)物流企业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服务功能较弱。

7.物流人才方面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他们的物流从业人员都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和严格的考核。据美国俄亥俄州大学2003年统计资料显示,美国物流从业人员中的95%拥有学士学位,45%拥有硕士学位,22%的人获得了各种从业资格证书。荷兰在教学中特别关注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他们通过各种课程使学生获得实用的物流知识和技能,从业人员必须经过重重严格的考核,拿到国家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才可以正式从事物流业。

我国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高校物流教师普遍缺乏物流实际操作经验,物流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联系不够密切,直接造成学生毕业后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强。物流从业人员大多数没有受过系统的物流教育,也没有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农产品物流从业人员尤其如此。

二、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对策建议

1.积极培育农产品物流主体

一是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要加快土地的合理流转和优化配置,鼓励土地适度向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集中,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以获得规模效益。加大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民的覆盖范围,改变以分散农户为物流起点的现状。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和“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将更多的农户纳入这类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之中,从起点上消除农产品物流的杂乱无序。二是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运销大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加强培训和业务指导,支持其与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物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2.加快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将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范围给予支持,拓宽投资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农村流通领域。加强交通运输建设,切实改善乡村道路状况,实现村村通公路,提高道路等级和通达率,确保农产品通道畅通无阻。加大农产品物流仓储、运输工具、装卸搬运等设施设备的建设,降低农产品在运输、仓储、装卸、搬运等环节的损耗,提高物流效益。

3.加强农产品物流技术研究

按照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区域规划,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进行统一规划。鼓励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创办自己的加工销售企业,加大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信贷支持。加快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鼓励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工艺,提高加工能力、加工深度和产品档次。积极发展以鲜活农产品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冷链物流系统,提高农产品冷藏保鲜能力与市场均衡供应能力。提高农产品的包装技术,改变过去那种散装、裸露销售的经营方式,根据不同产品的特性,不断改进包装。

4.大力发展第三方农产品物流服务

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从农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或加工企业手中接过农产品,将它们直接送交零售商甚至消费者手中,能减少物流周转环节,缩短物流周期,节约交易成本,保持农产品的“生鲜”,有利于物流企业提升自身的物流水平,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激励物流环节专用性资产的投入,这不仅有利于农产品的远程营销,还能取得更好的效益。要采取多种方式鼓励专业化社会化农产品物流企业的发展,一是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降低生产企业、流通企业从自营物流中退出的成本,消除国内存在的各种不利于现代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的障碍,营造全国一体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经营环境;二是整合原有农产品流通系统物流资源,加快传统农产品物流企业向现代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转变;三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依法进入农产品物流服务市场,促进物流领域的竞争;四是在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

5.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重点建设和发展一批跨区域、辐射力强的各具特色的产区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检验检测系统及物流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推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标准化和经营规范化。要突破传统交易方式,加快创新新型交易方式。努力将农产品批发市场打造为商品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资金结算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

6.确立现代物流理念,培养农产品物流专门人才

通过教育、培训使农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农产品流通企业的领导和员工确立现代物流理念,了解现代物流和传统物流的区别,充分认识第三方物流,使之把物流业务逐渐从自身的生产和流通业务中分离出来。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物流教育体系,培养农产品物流专门人才。各高等院校应按照农产品物流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开设农产品物流专业或相关的专业课程,为农产品物流培养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采取多种形式,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并开展多层次的农产品物流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借鉴国际经验,推行农产品物流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各物流主体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自身的物流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

7.加快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

当前应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增强农户、农村经纪人、运销大户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收集能力,降低他们获取信息的成本。二是健全和完善农业信息网络,对现有的农业网络进行集成、整合,改变重复建设、小而散的局面,加强软硬件建设,扩大网络覆盖面,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三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农业信息人才队伍,有效进行农产品市场信息的采集、加工、整理和发布,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5.当今国际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篇五

200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一班0838130123黄容莲

摘要:本文针对当今国际物流业得现状以及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对当今国际物流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关键词:国际贸易国际物流问题:对策

现阶段我国的国际物流现状

信息革命和电子商务的兴起,加快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国际物流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目前,世界上跨国公司及其分支机构遍布全世界,跨国公司的产值已占到发达国家总产值的40%,跨国公司正向围绕总体战略协同经营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对国际物流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大型企业要跻身于世界企业强手之林,也必须提高我国国际物流的支持能力。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都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使我国在世界贸易的格局中占据利的地位,提高我国跨国公司的竞争能力和经营优势,加强国际物流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战略合作

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发挥各自优势,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提升双方主业优势,逐渐达成共识。如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先后与海尔集团、长虹集团、中和集团、TCL公司等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大型领袖企业实现供应链管理。

国内各大行业的大型企业纷纷实施供应链管理技术,提高企业竞争力。鲁能帆茂物流公司在煤炭领域实行从煤炭挖掘、运输,到煤渣的回收、利用和废渣弃物深埋,从煤矿的采购物流到分销物流的一体化的消息管理。供应链管理技术的应用是我国企业转变生产经营模式的重要体现。信息化与标准化这两大关键技术对当前国际物流的整合与信息化的进一步普及获得了广泛的支撑,使国际物流可以实现跨国界、跨区域的信息共享的物流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准确,加强了整个物流系统的信息连接。现代国际物流就是这样在信息系统和标准化的共同支撑下,借助于储运和运输等系统的参与、借助于各种物流设施的帮助,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使国际物流覆盖面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益更加明显。

(3)外资物流企业不断流入。

6.国际农产品物流发展 篇六

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的流通是农业实践及理论中一直探讨的核心问题,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我国长期服务于“三农”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在新形势下,积极参与构建现代农村物流体系既为其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又为自身改革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一、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是农村市场的必须 现代农村物流体系主要包括农产品物流市场体系,农用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和农村日用工业品市场体系这三部分。

一是构建现代农村物流体系是改革开放农村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使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也随之出现,农产品的销售和流通需要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完善,资源的配置由原来的计划手段向市场手段的过渡,传统的物流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市场和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消费层次和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原有的农村市场成为假冒伪劣商品和低质产品的倾销地和批发地,以及随着国家农资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坑农害农的事件时有发生,农村市场的规范化和有序化有待进一步提高提高,因此,按照现代物流的要求,以提高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标的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成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及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紧抓“六大机遇”加强农村物流体系建设。

二是构建现代农村物流体系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改革与发展,促使农村经济市场化、全球化,因此应尽快搭建适应我市农产品市场流通的全球化经营平台,建立健全农业的经营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供销合作社服务功能,是目前我市农产品流通体系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也是农业实现市场化、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三是构建现代农村物流体系是农村市场自身的特点及难点的要求。第一,农业本身的特点要求。农业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的交织,决定了农产品具有分散性、季节性,需求的小量性、多样性以及需求弹性小等特点。第二,农副产品物流要求高。农副产品往往是有生命的动物性和植物性产品,在物流过程中要做到不污染、不变质,同时符合安全卫生标准,再加上我国地域广阔,气温差距比较大,还要做到保温、防冻,以降低损耗,这对农副产品的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农副产品物流难度大。由于农副产品大多体积大、规格不一,难于分等分级、标准化程度和价值相对较低,造成包装难、运输难、仓储难和加工难。正因为农副产品具有上述各方面的特性和农村市场自身的特点与难点,这对传统意义的物流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要按照现代物流的发展构建思路,才能为参与农村物流的组织寻找新的出路和发展的空间。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要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使占我国总人口70%的农村人口过上好日子。构建现代农村物流体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晚、相对落后,物流成本大。但是我国的物流领域存在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潜力,建立现代农村物流体系,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还可以促进农业人口的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二、供销合作社在农村物流体系构建中的特殊优势

(一)弱势群体、弱势产业的必然选择。众所周知,农业是个弱势产业,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需要自身的发展和努力。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作为弱势的群体,如何在大市场中与国内及国外的竞争者相抗衡,如何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和愿望,必然需要自身组织起来的组织。合作制是农村弱势农户一种自我保护的联合组织,这种自我保护,是联合起来与大户竞争占领市场的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当然是首当其冲。因此,只要有弱势的群体、弱势的产业,就必然有合作制。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是必然的选择。

(二)供销合作社发展现代农村物流体系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作为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在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服务的经营活动中,有以下有利条件:第一,全国供销合作社目前由基层供销合作社20000多个,地市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400多个,省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31个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组成,经营网点50多万个,可以看出其经营机构遍及全国,网点星罗棋布,由于点多面广,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地缘条件。第二,我国基层供销社具有50多年的悠久历史,一直是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之一,始终贴近农民,有长期为农服务的经验和拥有众多的消费者。第三,具有大批经验丰富,熟悉农村市场的经营人员,为构建农村物流体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证。

(三)在自身改革发展中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供销社在多年的改革实践中,在参与农业产业化进程及自身的改革发展中,既为自身进入物流行业提供了经验,又为快速进入物流业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供销社为引导和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组建了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和农户,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并紧紧围绕解决本地区农产品卖难和买难问题,充分利用供销社的资产和经营优势,积极兴办各种农产品批发市场,提高批发市场的现代化水平,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物流的出现与发展,是流通领域的一场革命,对供销社来说,既是严峻的考验,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由于供销社在自身的改革与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为其涉入现代意义的物流行业奠定了经济及物质基础。

(四)在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中,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学习的模式。供销社在发展连锁经营、建设配送中心过程中,已经向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迈出了成功的一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可喜的成绩。近年来,供销社系统不断涌现出一批能力相当的连锁企业、连锁店等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中心,拉动了农村消费需求,发展了现代农业,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形成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其顺利进入现代物流业和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积累了经验,也创造了学习的模式。

三、参与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是供销合作社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改革发展的机遇

(一)合作经济的性质及供销合作社服务宗旨。我国合作社有80多年的历史,供销社有50多年的历史。供销合作社是我国合作经济的一种主要形式,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遵循“自愿、互利、民主、平等”的原则。合作经济是为成员服务,即通过经营和服务实现农民社员利益的最大化和福利的均衡化。我国的供销合作社既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合作经济组织,又是集体所有制企业,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功能。建国初期,合作社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巩固工农联盟,引导广大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经济形式;接受国家委托,承担重要商品的购销任务,是沟通城乡物资交流的主要桥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供销社恢复了农民群众合作经济组织性质,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和宗旨,担负着引导农民分散的家庭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对接的重任,在助农增收,繁荣农村市场中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具有长期服务于“三农”的经验与实践。产生于农,成长于农,发展于农,“农”是其根本的土壤,不能脱离这块土壤,只有植根于农的土壤,才是其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出路与方向。中国的供销合作社源于1923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1927年,毛泽东把举办合作社作为农民运动的14件大事之一,供销社就一直植根于农村。此后,一直到新中国建立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中,虽然有几次大的改进及改革,但与农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及为农服务没有发生变化。在1988年供销社的购销和效益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但从此之后,由于供销社的改革思路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立足于农变成立足于工,从强调服务变成强调赢利,把供销社视为一般的商业企业,使其步履维艰。一直到2000年“四项改革”的提出,才又一次走出困境,扭亏为赢,这从某中意义上而言,与其参与被称为农业的第二次革命的产业化进程有很大的关系。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提出,更是供销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农村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发展现代农业,要求供销合作社发挥组织体系完整的优势,积极参与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供销合作社发挥扎根基层的优势,广泛凝聚各类社会资源,大力开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扩大国内需求,要求供销合作社发挥流通网络覆盖城乡的优势,加快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

(三)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是又一次改革发展的机遇。从近年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农村物流发展的实践看出,发展现代农村物流业是实现农业生产与市场对接,形成一体化经营的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因而也成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中国农村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国际上各种经营力量看重的中国现有的市场中,很大一块也是农村市场。如果我们还没有紧迫感和危机感,可能会失去很大的市场和机遇。另外,一场新的流通革命正在我国蓬勃兴起,经营方式连锁化、流通业态多样化、流通组织联合化、流通手段现代化、商务活动电子化、网点布局郊区化已是大势所趋。国内外大型流通企业集团都在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构建现代流通网络,加速抢占城乡市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加快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的步伐,尽快建立起高效、通畅、有序、智能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现有的分散在各地缺少紧密联系的经营网点的单打独斗,是无法与国内外实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抗衡的,我们必须从上到下联合起来,共同发展,形成几个大的产业集团和经营网络,真正承担起为农服务的重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为真正的服务“三农”又迈进了一大步。

7.国际营销下的国际物流发展策略 篇七

国际物流是指发生在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物流。国际物流是相对国内物流而言的,是国内物流的延伸与扩展,它最显著的特点是物流活动跨越了国界,产品实体在不同国家(地区)之间流动。国际物流的基本功能是在国际消费者需要的时间和地点,向这些顾客提供所需要的产品。国际物流不但包括一般的国内物流活动,如产品的运输、装卸、搬运、储存、存货、加工、包装、配送、物流信息管理等活动,还包括与产品跨境移动有关的特殊活动,如通关、商品检验、运输保险等。

与国内物流相比,国际物流存在不少差异。一是国别差异。由于国际企业的物流活动跨越不只一个国家,各个国家环境不同,物流活动都有其特殊性。不同国家的物流系统和物流公司存在差异,对货物包装和标识的要求各不相同,各个物流公司所提供的物流服务可能不同,收费的标准也不一样。企业要考虑到这些差异,以确保国际物流有效地运行。二是距离差异。国际企业在多个国家开展营销活动,需要将货物运送到不同国家的消费者手中,运输距离比国内远得多,因而,国际物流完成的周期更长,货物破损率更高,需要的存货更多。三是运输方式的差异。企业在国内营销时,大多使用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等方式,而在企业进行国际营销的过程中,往往会采用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并经常将各种运输方式综合起来使用。四是货币差异。这就要求国际企业熟悉不同国家的货币及汇率变化。以上这些差异使得国际物流更为复杂,容易导致物流成本上升,因此,国际物流就显得更为重要。国际物流在国际营销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1 为国际市场营销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在国际市场营销中,企业与消费者达成交易后,产品所有权发生了转移。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物流活动及有效运作,产品实体就不能转移,产品价值就无法实现。相反,企业只有把物流工作搞好了,才能将产品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按质、按量地传送给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因此,国际物流是顺利地实现产品交换的保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国际营销战略目标的实现,国际市场营销离不开国际物流的支持与配合。以产品为例,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不少企业都以市场为中心,不断向世界各国的顾客提供各种定制化的产品,这些产品批量小、品种多,对包装材料、装卸设备、运输工具以及物流运作有不同的要求,必须要有国际物流的配合,才能确保产品能按时交付。

1.2 有效的国际物流能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物流成本是国际营销中影响产品价格的关键因素。物流成本是产品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会导致产品价格上升,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丧失竞争力。例如,俄罗斯的物流成本占GNP的30%以上,严重影响了该国企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削弱了这些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较高的物流成本引起了许多国际企业的关注,不少企业把国际物流作为一种具有竞争力的武器使用,纷纷加强对国际物流的管理,压缩物流成本。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展,企业可能需要从不同的生产地点向世界各国市场提供产品,企业可以在综合考虑各项物流活动的成本与效率的相互依赖性的前提下,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通过合理设置仓库和配送中心、优化库存水平、选择最佳运输路线和使用有效的运输方式组合,来降低产品的物流总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使产品总成本下降,从而能使企业为产品制定有吸引力的价格,扩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

1.3 有效的国际物流能增进顾客满意度

国际物流的质量与效率影响着国际市场中顾客的满意度。国际物流可以从下列三个方面来提升顾客满意度:一是产品的可得性。空间便利性和等待时间是顾客衡量渠道服务水平的两个重要指标,顾客通常喜欢在方便的地点购买产品,希望渠道成员能快速交货,等待时间越少越好。有效的国际物流能在合理的时间将产品运送到适当的地点,使顾客能及时方便地获得产品。二是产品的安全性。当产品由一国生产企业转移到国外市场时,运输距离较国内更长,在运输途中,产品容易变质、损坏、丢失,而有效的国际物流能把产品安全地送达顾客手中,提高顾客满意度。三是产品的经济性。企业可以加强对国际物流的管理,在向顾客提供一定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实现物流总成本最小化,减少顾客所支付的货币成本,从而提高顾客的感知价值。总之,国际物流的服务保障功能可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从而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2 国际营销中国际物流的发展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国际市场营销活动日益增多,对国际物流的需要愈发显得迫切,国际物流的发展就成为了国际企业获得良好的国际市场营销效果的重要保障。我国应该重视国际物流,积极采取各种策略来促进国际物流的发展。

2.1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发展国际物流的基础和前提,高水平的国际物流运作无法离开良好的基础设施。虽然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但与现代国际物流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政府应该重视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首先,政府应该统筹规划国际物流的各种基础设施。由于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存在着重复建设的现象,各城市在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上缺乏全局性和系统性,相互之间不衔接,难以获得规模效益,还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因而政府应该从宏观上对港口、机场、铁路、公路、国际货物集散地、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进行系统规划,使各个城市之间形成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体系,与国际物流服务体系相对接,避免重复建设,消除国际物流的障碍。其次,要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货物运输通道的建设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要增加对交通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以提高各种运输方式的效率为导向来协调港口设施、航空枢纽港、铁路和公路运输网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巨大,现阶段各级政府仍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但国家财政支出有限,资金不足会制约国际物流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以政府为主的前提下鼓励民间组织和企业积极参与,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最后,要进一步完善物流相关设施的建设。要积极引导与大力促进综合物流中心、现代仓储中心、货物处理中心、配送中心、保税物流设施、支持物流活动的各种服务设施等与国际物流相配套的物流设施的建设。

2.2 加快对国际物流人才的培养

在产品实体从一国生产企业向其他国家的消费者移动的过程中,产品会流经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需要对位于世界各国的不同成员进行协调管理,这就要求对国际物流进行系统设计,整合各种资源,协调各个成员,才能高效率地将产品提供给顾客,以满足客户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因此,国际物流需要具有广博知识和较强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来支撑。而我国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些大学设置了物流专业,培养的物流人才还难以满足国际物流发展的需要。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物流人才已经成为中国的十种短缺人才之一,国际物流人才更是紧俏,成为制约国际物流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应加快对国际物流人才的培养,以解决国际物流人才严重匮乏的问题。要逐步形成完善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通过职业学校、高等职业教育、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多层次物流教育,为国际物流培养所需要的操作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高级管理者等各种人才。同时,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构建国际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从业资格的认证制度和体系。如国际物流职业资格认证(ILT)、国际采购经理认证(CIPS)等,通过这些从业资格的认证来进一步提升国际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际物流人才属于一种复合型的物流人才,在培养国际物流人才时,不仅要讲授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和法律的相关知识与理论,还要加强对这些人员的组织管理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3 强化技术在国际物流中运用

先进的技术可以为高效的国际物流运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国际物流的空间范围广,耗费的时间长,物流成本较高,在国际物流中引入现代化的技术来协调物流各个环节和改造物流流程,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而我国物流技术相对落后,一些先进的物流技术尚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影响到了国际物流的快速发展,因此,要及时更新观念,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使全球物流成本最小化,不断提高物流服务水平。这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要重视物流技术的开发与运用。一方面,可以与相关研究机构、高校进行合作,充分利用这些组织在研发方面的优势,开发先进的运输技术、仓储技术、装卸技术和包装技术,来提高物流效率。另一方面,要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要加快信息技术在国际物流中的应用,充分利用供应链管理(SCM)、管理信息系统(MIS)等管理系统,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射频技术(RFID)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等现代应用信息技术,来整合物流业务流程,共享物流信息。以EDI在国际物流中的使用为例,它不但能减少了人工成本、进出口单证处理成本和库存成本,还能加快信息在世界各国企业间的传播速度,使各企业能及时共享准确的信息,以便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二是要改造原有物流设备,采用先进的物流新设备。要不断改进物流设备,在物流作业中使用无人操作铲车、叉车、自动货物升降机、自动搬运小车、传送带、自动分类分拣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等机械设备与现代技术,做到能够自动装卸、存取、运输和分拣货物,在物流活动中实现高度的信息化、机械化和自动化。

2.4 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3PL)是指企业把物流业务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公司。例如,宜家家具将物流业务外包给马士基集团,惠而浦使用联邦快递来提供物流服务。根据西方学者的研究,第三方物流公司主要为美国的大制造商提供运输、报关、仓储管理、货物配送、货物追踪等物流服务。国际企业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开展国际物流业务,也可以将国际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物流公司。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来看,第三方物流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都采用了第三方物流。这是因为使用第三方物流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可以强化核心业务。要独立地完成国际市场营销活动,国际企业不但需要关注市场需求以设计出合适的产品和考虑如何生产,还需要关注如何将生产出来的产品及时运送到不同国家的市场上并提供给顾客。由于国际企业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资源来发展各种业务,许多国际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物流公司,这样国际企业可以将精力和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有利于形成核心能力,使企业建立起竞争优势。二是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获得良好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公司专门从事物流工作,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丰富的物流经验、有效的物流网络,如联邦快递Fed Ex、USP、马士基集团和NYK集团等都是知名的物流专业机构。这些物流领域的专家有能力对复杂的国际物流进行管理,能以相同的价格或低价向顾客提供优质高效的一体化物流服务。国际企业将物流外包给专业的物流公司,可以减少支出并能得到快捷的物流服务。三是可以利用物流公司的经验和资源。世界各国的营销环境存在很大差异,各国具有不同的文化和商业模式,第三方物流企业了解国外商品过境的规则,与当地的政府和中间商有一定的联系,这些对于企业进入一个新的国家开展营销活动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综上所述,在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中,国际企业应该尽量将物流活动委托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完成。目前,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市场环境与条件逐步得到改善,随着国外企业在华业务的增多和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对国际物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要多方鼓励这些企业更多地采用第三方物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参考文献

[1]菲利普R.凯特奥拉,等.国际市场营销学[M].12版.周祖成,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迈克尔.R.津科特,等.国际市场营销学[M].8版.曾伏娥,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3]袁伯友.中国国际物流服务链的整合及策略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0(6):85-87.

[4]李灿.物流行业人才调查报告[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2):41-44.

8.国际农产品物流发展 篇八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矛盾;农民增收;建议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即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尽管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农民收入增长形势依然严峻。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是多重的,如农业投入品价格逐年攀升,交通运输费、燃料费、人工费居高不下,而这些费用的增加,大都出现在流通环节。其中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滞后,无疑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1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主要矛盾

1.1 庞大的农副产品流通量与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之间的矛盾

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农业生产总值为47486.2亿元,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10.04%。2011年全国农作物耕种面积为162283千公顷。2011年粮食总产量为57120.8万吨,棉花总产量658.9万吨,糖料总产量为12516.5万吨,油料总产量为3306.8万吨。此外,2011年我国水产品产量为5603.2万吨,肉类总产量为7957.8万吨。另据《中国物流年鉴2011》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拥有保鲜汽车共3万辆,日本大约有12万辆,而美国拥有20多万辆。我国铁路行运车辆共有33.8万辆,其中冷藏车只有6970辆,占总车辆的2%,仅能满足25%的易腐货物运输,此运量尚不足铁路货运总量的1%。由此可以看出,庞大的农副产品流通量与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之间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

1.2 农民增收和农副产品较高的物流成本之间的矛盾

现阶段我国的农副产品运输,由于受到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保鲜技术差等条件限制,多数农产品都是通过常温和自然物流运输。据统计,我国每年有12%-15%的粮食在产后流通环节损失,25%-32%的水果蔬菜在采摘、配送、仓储等物流环节损失。在西方发达国家,通常水果蔬菜的物流损失率低于5%。我国2011年的粮食成本中仅物流成本就占了40%,鲜活农产品的物流成本更是高达60%以上。因此要让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目前,首要任务是对我国农产品物流各环节逐一改善,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降低较高的农产品物流费用,为农民增收开辟“第三利润源泉”。

1.3 信息网络不健全与消费者对产品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的有效流通,涉及农业现代化,涉及农民的根本利益。我国的农产品流通还处在时间长、消耗大、效率低、效益差的低层次上,流通渠道不畅,物流缓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健全的农产品流通信息网络系统。农户居住分散,信息渠道单一,都是造成诸如“卖橘难”的重要原因。如此一来,一方面农民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增收困难。另一方面城市居民也会遭受有钱无处买的尴尬。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随着消费者对产品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传统的农产品流通销售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因此,只有建立健全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体系,才能实现农产品“货畅其流”、“物尽其值”。

2 推进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发挥区位优势,加强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同时在各类农产品集中产区,建立起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各级各类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加快适合我国地域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农产品运载工具的开发和生产;改进现有各式农用运输车;进一步开辟区域性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确保农产品的运输道路畅通无阻,物畅其流。

2.2 加快普及农村信息网络技术

信息对农产品流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应用计算机网络将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连接起来,向各经营主体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对于减少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加速农村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电话普及率;改变目前信息“高速公路”塞车的状况,发展和普及宽带业务,不断推动网络延伸,解决终端入户难问题。

2.3 加速发展农村合作组织物流业

随着农村物流业的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业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它将成为今后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主导力量。以往的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公司虽然能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但农民却难以从中受益。但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导的专业物流公司,摒弃了当前一些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公司只关心自己利益,,置农户利益于不顾的行为,,真正代表其社员或协会会员的利益,服务于社员或会员,将农产品物流增值返利于农民。

2.4 加大农产品深加工投资力度

今后农业的发展,必须要在农产品深加工上大做文章。提高农产品加工附加值,从不同经济层面或经济领域增加农民收入。与此同时,农产品物流公司作为服务性行业,可以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和机会,如农产品采选、分拣、包装、加工及由此带动的农村二、三产业等,可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

总之,只有改善和发展农产品物流,完善农产品流通体制,充分发挥农产品物流的作用,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才能更好地实现农产品应有的价值,持续稳定地提高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

参考文献

上一篇:成人教育与教育社会学下一篇:fedex报关委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