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川流不息心情日记(共2篇)
1.让爱川流不息心情日记 篇一
回首童年,五彩斑斓,无忧无虑,如童话里的小公主。风雨中有母亲温暖的怀抱,泥泞中有父亲如山的支持与鼓励,荒.唐中有父母如海的宽容……
细细品之,母亲的爱如小诗般的细腻、优雅,如甘泉般的清凉、香甜;父亲的爱如山般的深沉、厚重,如酒般的甘洌、醇香;母亲的爱,缠绕着我的每一根神经;父亲的爱,融进了我的每一滴血液,因为他们,我的生活才充溢着恒久的芳菲。
今日已为人母的我,养儿方知父母心。回首往昔,双亲含辛茹苦将我们兄妹三人抚养成人。而今,父母为了减轻我的负担,让我安心教学,专注于工作,百忙之中又一次承担起抚养我女儿的责任,他们依旧重演着昨天的角色,演绎着亘久不变的爱,我不由潸然泪下。
父母的养育之恩还未曾报答,如今却又让父母为我再度操劳,心如针刺般的疼痛,无奈而又无力,内疚、惭愧如鬼魅般的缠绕整个心湖,痛恨、懊悔自己的无能和无助。
含泪仰望苍穹,难忘父亲在劳累一天之后为我做的可口佳肴;难忘父亲因心疼我而流下的眼泪;难忘一生操劳、勤俭持家的母亲为我所做的一切的一切;难忘父母盼儿归的煎熬…
在此,我唯有嘱托云儿,捎去我对二老的亏欠与誓言,父母的这份恩情,我将时刻铭记于心。
似水流年,清浅了岁月,素染了人生。父亲的背托了,母亲的眼睛花了,白发已悄悄爬上他们的双鬓,岁月也悄悄地在他们的脸庞印下了沧桑的痕迹…
曾经感恩岁月赐予我的一切美好,如今却痛恨岁月的无情与放肆。试想:花儿可以年年绽放,草儿可以春风吹又生,太阳可以每天循规蹈矩的东升西落,但是岁月拂去双亲的韶花却如流水般不再复返。陡然间,心中多了几分担忧,几分牵挂,几许不安袭上心头。
我曾幻想自己如孙悟空般能力挽狂澜、扭转乾坤,让时间放慢脚步甚至停止不前,定格在父母的年轻时代,定格在父母健步如飞的岁月,然而痴人说梦,唯有陪伴,才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此时,我唯有和时间赛跑,赶紧尽孝,不留`“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林肯曾说:“我只所有,我只所能,都归功于我天使般的母亲”。深有同感的我,除了感恩之外,此时的我却不能为父母做些什么。
结婚以来走过的历程,跌跌撞撞、深深浅浅、酸甜苦辣,无不渗透着父母对我爱的支持与鼓励。父母为我无悔的付出,却从未想在我这里得到什么,只求女儿安好。
女儿方知,时间不等人,最让人害怕、担心的是那一刻会停止。有父母在,我才有家;有父母在,我的世界才会美好;父母在哪,爱就在哪,家就在哪,心就在哪。
清风抱着落花飞舞,且听风吟清寒,吟不完我们一生的思念与牵挂。朋友们,天冷了,心中如有牵挂萦绕,不如听从内心的呼唤,让我们的爱回家吧,别让爱成为等待。
想想瑟瑟寒风中,母亲翘首以盼的身影,父亲早已为我们准备好的可口饭菜,回家吧,好好陪父母一起沐浴阳光,如孩童般依偎在父母身旁,和他们唠唠家常,为他们捶捶后背,揉揉肩…
试问:我们还能陪伴父母多久?让我们把爱带回家吧!
作者:李新媛,笔名:木子,小学一线教师,习惯于撰写教育随笔。热爱生活,喜欢文字。
2.让爱的热线生生不息 篇二
今年50岁的曹文英坚守这个电话热线14年了。平凡女子曹文英身残志坚,开通爱的“生命热线”,帮助困境中的人走出阴霾,自己也收获了幸福的婚姻。
2010年10月的一天,姚双全背着背包朝汽车站走去,打算回家乡乐山。这时,一个男孩推着一个坐着轮椅的女人赶了过来,拦住了他。
“爸爸,妈妈那么爱你,你为什么要离开?”男孩带着哭腔说,姚双全不为所动。 轮椅上的女人是他的妻子曹文英,这时也失声痛哭起来:“双全啊,那条救助热线是我的命,不能断啊!你要有更好的去处,你就走,我不拦你……”
望着妻子抽搐的双肩,往事一幕幕闪现在他的眼前。
你来,驱走生命的寒意
曹文英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因小儿麻痹症瘫痪。小她两岁的妹妹曹文君也遭到了与她同样的命运。但父母不离不弃的关爱,没有让曹文英姐妹感到孤独和悲哀。她们自学完成了小学至初中的所有课程。
为报父母养育之恩,曹文英发誓,一定要像正常人一样,自食其力。那几年,曹文英和妹妹每天在家看书写作,希望由此改变命运。
1995年,曹文英和妹妹根据自身经历写成的《珍爱生命》发表在《天府早报》上,文章先后被全国上百家媒体转载。接着,书信像雪片一样飞到她们身边。有敬佩者、仰慕者、追求者,更多的是像她们一样处于困境的求助者。
一天,曹文英收到一封信,读后大惊失色:曹姐,三天之内若接不到你的回信,我就离开这个世界,因为我很痛苦……
曹文英赶紧回信。一个月后,她接到其家人的来信,才知自己的信在路上走了10天,而写信的求助者已于3天前自杀。
曹文英满心内疚。求助者那么需要她,却因不能及时收到回信离她而去。从那天起,曹文英决定在家里装一部电话,直接与求助者电话交流。
曹文英用全部积蓄装了电话,并给它起了个名字“生命热线”。通过媒体报道和口口相传,电话很快成了名副其实的热线。
2003年夏天,一位家住乐山的男子打来电话,称妻子背叛自己,跟一个包工头跑了,他也不想活了……这次,曹文英没有讲要珍惜生命的大道理,而是根据经验说:“在你做出决断之前,请你想想,你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如果你认为结束生命是最好的选择,那么,我尊重你的选择。请你用一个礼拜的时间考虑清楚,然后给我回电话,告诉我你还在这个世界。”对方答应了。
那一周时间,曹文英寝食难安。她不知道自己的方式是否正确,她不知道那个男子正经历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她真的担心悲剧再次发生。
一周很快过去,却不见男子回电话。曹文英便循着男子的来电拨过去,发现是一个摆摊的小老板设的公用电话。第二天,曹文英又拨通了那个电话,向对方征询附近有无这样一个家庭:妻子出走,丈夫和孩子独自生活。小老板想了一会儿说:“有,不过最近一直没见到他!”当天下午,曹文英在父亲陪同下,坐长途汽车来到乐山,辗转找到了当事人的家。
简陋窄小的屋子里,散落着烟头和酒瓶。一个头发蓬松的男子,眼神空洞无望。但是,当看到坐在轮椅上的曹文英时,他惊呆了。他无法想象,一个身体残疾的女子,和自己素不相识,仅通过一次电话,就辗转找到这里,助人于四方。这个男人就是姚双全。
你来,就请不要再走
姚双全长曹文英5岁,儿子小姚正读初中。他在重庆打工时,妻子红杏出墙,跟一个小包工头远走厦门。他一度想轻生,在报纸上看到曹文英的消息,便打来电话寻求帮助。这时,他想明白了,为了儿子,他要活下去。
回到成都后,曹文英继续投入到“生命热线”中。妹妹曹文君负责白天,曹文英则在夜晚守在电话机旁。两姐妹美妙的声音,如涓涓细雨,润泽着那些干涸的心灵。两姐妹也因此获得了新生。
一天下午,曹文英听到楼下有人喊她的名字,她让母亲下楼去看看。不一会,母亲领上来一个健硕高大的男子。曹文英愣了半天才认出来,这不是姚双全吗?想不到没到一年,姚双全脱胎换骨,形象大变。
姚双全说自己已工作半年,这次请了一周假,专门到成都来看她。
曹文英的心里热乎乎的。两人聊了一会后到了中午,姚双全带着自己买的菜钻进厨房。半小时后,一顿丰盛的饭菜摆在了桌上。
一连几天,姚双全都呆在曹家,买菜、做饭,照顾曹文英的生活。每次有热线打来,姚双全又是一个安静的听众。他像小学生那样坐在一角,一动不动地听曹文英的慧言妙语。
渐渐地,姚双全发现自己离不开这个善良的女人了。但是,他必须离开,他要打工赚钱,他还有一个儿子。姚双全走后,思念开始在曹文英的心头蔓延。她用忙碌的生活淡化这份情愫。相比姚双全,她自卑无比。
两个月后,姚双全又来到曹家。这次,他正式向曹文英求婚。曹文英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2004年国庆,两人结婚。一年后,妹妹曹文君去世。她的遗嘱是无论遇到多大困难,一定要把“生命热线”办下去。
不久,姚双全带曹文英体检。医生说,她体质极弱,经不住劳累,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曹文英没有听医生的建议,一直坚持24小时接听热线,竟奇迹般地活了6年。
但是,自2011年6月开始,姚双全性情大变,一再要求妻子关掉热线。曹文英和曾经恩爱的丈夫发生了争执。10月的一天,再一次争吵后,姚双全背着背包走了。刚好儿子回到家,立即推着继母追出去,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你来,让情延续未来
姚双全跟着曹文英和儿子回了家。
曹文英先开口:“是不是你在外面有人了?如果是,你就走吧。” 姚双全一下子激动起来:“是你在外面有人了,我才不愿意在这个家里呆下去的!”曹文英听后哭笑不得,赶忙问清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姚双全眼里的第三者是曹文英的一个热线当事人,叫张晓东,是江苏南通人。这个人有严重的强迫症,需要不断沟通疏导才能走出心理误区。因此,从2011年6月到10月,两人的电话很频繁,有时还是曹文英主动打过去。
一次,姚双全在妻子身边听到了张晓东“肉麻”的声音:“文英,我就喜欢和你说说话,和你聊天特别开心。哪天有空了我去成都看望你。”
而曹文英听到这些话时,还是笑语盈盈。这让姚双全有点受不了。
不料,几天后,张晓东真的从江苏飞到成都来看望曹文英。姚双全下午下班回家后,发现妻子被张晓东带出去逛街了,便如鲠在喉。
知道事情原委后,曹文英的声音温柔了许多:“请原谅我对你的疏忽。那个人有家庭,他现在已经从心理沼泽中走了出来。自始至终,都没有影响我对你的爱。”
面对妻子认真的解释,姚双全的委屈渐渐稀释。然而,这次误会却让曹文英开始反思。如果哪一天自己走了,她和妹妹创办的“生命热线”该如何继续下去。与其现在24小时奉献,不如将这份爱切成很多份,让有爱心的人共同参与进来。
她的想法得到了响应。首先参与到“生命热线”的是电子科技大学的几位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将热线转到有咨询经验的志愿者的手机上,代替曹文英倾听和劝慰。
没多久,以前接受过曹文英帮助的热线当事人,也陆续参与进来。这样,“生命热线”开始向外辐射,成了一群人的爱泉。
曹文英,这个善良坚强的女人,也得到了爱心和家庭的双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