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家长心得体会

2024-10-15

弟子规家长心得体会(精选13篇)

1.弟子规家长心得体会 篇一

践行《弟子规》家长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二(4)班张玮辰的家长。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家长朋友向为孩子们辛勤付出的老师们致以真诚的敬意!今天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把我们在家庭教育中落实《弟子规》不成熟的方法和取得的小小的成效向各位老师和同学做一下回报。

记得2010年9月,那是张玮辰步入青小的第一周,有一天放学回家,她兴奋地捧回一本薄薄的叫《弟子规》的小册子。坦率的讲那是我们全家与《弟子规》的第一次邂逅。伴着孩子每天的吟诵声,我对《弟子规》也日益熟悉,如今践行弟子规 已近两年,我愈发觉得它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逐渐凸显。

《弟子规》虽然全文仅360句,共1080字,但它确实是一部融中国几千年文化于一体的圣经宝典。其内容采用《论语 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又融入了《论语》、《孟子》、《礼记》和朱熹语录等等儒家经典的精华。全文分五部分,列述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是为人处世德行落实的启蒙必修课,是先贤圣哲历经千百年验证的成功经验。践行《弟子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首先,培养孩子践行《弟子规》的意识。《弟子规》具体可感,操作性强。更关注了一些细节的规范,特别是在教育的根本上,在培养弟子的德行上弥补了现在课程的缺陷、遗漏和不足,《弟子规》对学生一天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的行为都进行了细致详尽的规范。如开篇正文的第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他的意思简单明了,又很容易教育感化孩子们。又如“冠必正,纽必结”、“置冠服,有定位”,意思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放置定位,避免造成脏乱,这些规范是多么具体和细致。践行《弟子规》,让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周围的每一个细节做起。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德”的外化即为礼,在心则为“德”,发之于心而表现为行即为礼,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其次,通过正面的故事,让孩子对照反思,检省自身。《弟子规》故事书中的故事鲜活、具体、生动。我有意识的引导孩子阅读里面的故事,以古诗中的人物为榜样,反思自我矫正自己的行为。例如有这样一则故事:讲鲁迅十二岁被父亲带进三味书屋学习时,他读书不喜欢死记硬背,就自己做了个小书签,书签上有一行小楷写道“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时他把书签夹到书里,每读一遍,他就从上往下盖掉一个字,读过几遍后就用默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用不了多久他就把课文熟练背诵了。到了年底同学们头昏脑涨又读又背,而鲁迅只轻松复习几遍就能在寿镜吾先生面前流利的背诵一年中读过的书了。这则故事交给孩子读书的方法即读书要做到“心言口,信皆要”让孩子在读书中实实在在的做到,将使孩子受益匪浅。而《孔子学琴》的故事让孩子明白了读书要深入、通透“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沈括《刨跟问底》的故事告诉孩子“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在求学过程中当心里有了疑问,就应该随时用笔记下来,向老师请教,寻求正确答案。

这些生动鲜活的故事使孩子喜闻乐看,然后再让孩子根据自身的情况对照反思,检省以往的行为,找出自己行为的差距,见于行,行于心,内省才能真正的外显,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第三,家长做好孩子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孩子接触的时间最早最长。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蕴含着教育机缘。家长的身教胜于言教。每个周末,无论工作再忙,我都是抽时间去看望双方的父母,陪他们聊聊家常。为他们锤锤肩背。“首孝悌” 的种子也在孩子心中扎了根。上周末,我因工作太过疲劳连床前的洗脚水也没来得及倒便早早睡着了,孩子从外面玩回来,我迷迷糊糊的给她开门,她发现我今天竟然休息那么早,马上关切的说:“妈妈您不舒服吗?”并且像小大人一样帮我倒掉洗脚水,收拾好拖鞋。前一段时间的庙会,由于奶奶、姥姥都要来,面对她特别爱吃的鱼,虽然馋涎欲滴可还是说要等爷爷回来再吃,我们劝她先吃,她坚决不同意。说“你们平时不也这样吗?”而且每年我和爱人的生日当天孩子画好精美的贺卡或自制的手工送给我们,带给我们满满的惊喜。是啊“首孝悌”是对父母的尊重,是对我们人生起源的重要思考,百善孝为先,尊重父母,更是对自我的肯定,爱父母的孩子才知道爱自己,才知道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弟子规》被世人定格为儒家教育的基础,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的基石,如今被国外很多学校列为学校教学课程之一,有些西方国家还专门成立有关研究机构。1988年1月,全球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郑重向全世界宣言:要解决21世纪的世界问题,还要靠中国的孔孟之道。这是多么令人震憾的宣言啊!小小的一本《弟子规》书中是大智慧,书中是大乾坤,书中是智者的谆谆教诲,书中是长者的拳拳苦心。

同学们,让我们在古圣先贤智慧光芒的引领下,走进经典,感受经典,正确地扬弃,良好的吸收。用经典开发潜能,陶冶性情,涵养气质,提升人格。我相信如果我们把《弟子规》当做一次长跑用一生来践行,我们一定收获多多,收获良好的习惯,收获高尚的品德,收获和谐的师生关系,收获优秀的学业成绩,收获浓浓的亲情,收获高尚的人格。

我曾经去过南方的一些学校,其中苏州十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里的柳袁照校长说:“希望我们的每一所学校都是最中国的学校”青小虽没有苏州十中古色古香的建筑、园林式的校园,但那历经百年的历史积淀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却与苏州十中一脉相承。青小既有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又能把经典植入孩子的血液,用文化和书香浸润孩子的心灵,作为家长我庆幸——我的孩子也在这么一所最中国的学校里!

谢谢大家!

2.弟子规家长心得体会 篇二

关键词:《弟子规》,语文教学,素质与修养

原因:第一, 针对性;第二, 可操作性;第三, 铺垫性;第四, 可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个性发展起奠基作用。在教学方法上, 首先, 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 每次只讲四组句子, 量少易记, 学生没有背书负担。其次, 与学生目前生活以及与社会热点相联系, 学生易于理解。第三, 讲解字词使用方面的语法现象。

《弟子规》一书是我担任舞蹈班语文教师后为学生︽选择的一本语文补充读本。我们是一所中专学校, 多年弟书目是一件不现实的教学经验告诉我, 的事情给学生:大部分学生将专业课作为们开一堆语文课外的必读子他们努力用功的方向, 对于包括语文课在内的文化课规一般都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 更不要说让他们在课︾外进行文学作品方面的阅读了择了《弟子规》一书作为语文补。充读本在几经, 之所以选考虑之后, 择这我选引样一本书作为学生的补充用书, 是出于以下几点原因:入第一学生的文, 针对性化基础参。差不齐所教的。更重要的是舞蹈班是一个, 新生班这些十几, 岁的班内语孩子正处于人生成长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 由于大部文这些孩子在群体分学生都是住校, 生活中从众父母不在身、从俗边的, 遇到事情时特殊情况往往, 不去会使教思考事情本身的对与错, 而是以随大流作为自己判断学效的书籍是非的标准, 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可能地给孩子们以思, 想上如何选、行为上的正确择一本行之有的心去引导, 做这件事是我一直, 是因为新生开学没有几天想尝试去做的事情。而真正, 我便在教室让我下定决几外的走廊上听到有一个学生在说脏话。在随后几次的点师在场也无课间休息中, 所畏惧越来越!作为教师多的男孩子, 我为这些孩子开始口吐脏言, 感到心即使教体父痛, 母没有几天更为他们的, 脸上还透着稚气父母感到痛心——, 在思想上却已经出这些孩子刚刚离开会现不以说脏话为耻的现象。如何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正确引导、精神上的积极疏导, 便成为一件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事情。语文课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净化灵魂、完善自我, 那么, 如何在授课的过程中同时兼顾到学生的德育呢?为此, 我选中《弟子规》这本书作为学生的补充读本, 因为这本书以《论语·学而篇》中的第六条“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为中心, 具体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对新生们来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第二, 可操作性。一般来说, 考入本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文化基础都比较弱, 作为语文教师, 如果选择了一本不符合他们学习水平和心理特点的补充读物, 最终不但无法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 还有可能让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作为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 《弟子规》与《三字经》等书一样, 书中句子都是以每3个字为一句, 读起来朗朗上口, 更重要的是, 其语言不仅精练而且简单, 对很少接触古文或尚未接触过古文且文化基础较弱的学生们来说, 难度很小, 可操作性大, 也很容易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所接受。

第三, 铺垫性。从初一年级开始, 语文课本里开始出现古文, 从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 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学习古文。对于这些刚入校的初一新生来说, 如果从一开始就使他们对古文的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 那么以后的古文教学难度就会更大。《弟子规》一书正好做了这方面的衔接工作:《弟子规》中的很多字词都与将来的古文教学内容有关, 如动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被动句等, 因此在讲解《弟子规》的过程中, 正好借此来给学生的古文学习做一个铺垫。

第四, 与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有关。学习文化是为了让人知诗书、懂礼仪, 从而成为一个德才兼备之人。通过对《弟子规》的讲解, 不仅可以给学生树立一个道德规范, 而且可以实现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提高个人素质与修养, 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个性发展起到奠基作用。

江在教学方法上, 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苏首先, 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 我利用每星期第一节语南文课 (一星期共四节语文课) 的前5分钟对《弟子规》中的京内容进行讲解。每次讲四组句子, 并要求利用课余时间●到语文课代表处进行背诵, 本星期的学习内容必须在本胡星期内背完。这样做, 既不影响正常的上课时间, 同时每芳次只讲四组句子, 对学生来说量少、易记, 学生没有任何

背书方面的负担。一个学年下来, 积少成多, 正好将整本《弟子规》学完、背完。

其次, 在讲解《弟子规》的过程中, 尽量列举一些与学生目前生活以及与社会热点相联系的例子, 使学生容易理

解和接受。同时, 不露痕迹地将学生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不文明、不规范的行为作为例子糅合到讲解中去, 使学生在哈哈一笑中也审视一下自己的日常行为。如讲到第三部分“谨而信”中的“晨必盥, 兼漱口;便溺回, 辄净手”时, 我先将这组句子的意思大概地讲了一下, 然后以集体生活中最常出现的一些现象为例:有的学生喜欢睡懒觉, 一直到预备铃响了后, 才慌慌张张地从床上

起来, 牙不刷, 脸不洗, 上完厕所手都不洗, 直接拿食物吃……话未说完, 下面就笑声一片, 有的男同学讪讪地低下头;讲到“奸巧语, 秽污词;市井气, 切戒之”时, 我用例子告诉大家, 为什么一定要彻底戒除尖酸刻薄和不干净的话, 并将校园里出现的讲脏话行为作为反面案例描述给学生听, 让他们自己去评判这种行为的美与丑。

第三, 将句中出现的一些字词方面的语法现象讲给学生听。由

于《弟子规》中的字句大多比较简单, 需要讲解的语法现象并不多, 所以, 对这些词进行讲解, 既可以帮助学生复习课内所学过的语法现象, 又可以使他们对尚未学过的语法现象通过讲解有个初步印象。如讲到“勿谄富, 勿骄贫;勿厌故, 勿喜新”这组句子时, 我以此句中的“富”和“贫”为例讲了古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使学生加深了课堂内曾经学过知识的认识。

3.《弟子规》“总叙”赏析 篇三

原文: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译文: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是依据孔子的教诲编成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并且与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其次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讲求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还有余力,更应努力地学习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

赏析:

《弟子规》是儒家经典学说的具体引申。“圣人训”所指的圣人是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孔夫子教育我们,做人应该从家庭、从自身做起。

做人最重要的是要“孝”。我们的身体来自父母,应该知恩感恩。孝,是“老”字的上半部,再加一个“子”字,也就是指儿子背负着父母。我们能孝顺父母,才能禀承父母的志节、父母的志向。父母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也应该好好去落实。竖心旁的“悌”由一个“心”,再加一个弟弟的“弟”组成,意思是做哥哥的心里有弟弟的存在,懂得照顾好弟弟,做弟弟的也要友爱哥哥,尊敬哥哥。在家庭里头,父母之外,就是兄弟姊妹最亲。圣人告诉我们,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就是要行孝,要行悌。

如果这两样你做到了,接下来要学习如何修身养性。修身就是要修正自己的行为,修正自己不对的言行举止。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态度、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言语,所有这一切都要谨慎,要遵循礼节。如果谁都不服谁,就会造成家庭不和,家里的成员往往没有办法和睦共处。可见,懂得约束自己,懂得礼貌,懂得对一切都要有恭敬心是多么重要!《三字经》开篇就讲“人之初,性本善”。人,刚出生时都有善良的本性。懂得克制自己的言行举止之后,我们还要更进一步去帮助、去爱别人。我们有能力的时候,不要吝啬自己的才华,也不要吝啬自己的财物,要及时行善。能行善的人是最有福的人,不但自己得到快乐,同时还让更多人得到快乐。

有这样开阔的胸襟之后,我们还要再接再厉,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有道德有修养之人,他的言语、行为都足以成为后人的典范。所以当我们碰到良师益友,一定要好好珍惜,向他们学习。在当今,我们如果找不到良师益友,圣贤的典籍可以说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了!“学文”有多种含义,学艺文也是学文的一种。生活的品质提升了,人生才过得更有意义,更幸福,更美满。如果有多余的时间,不是放在学习上面,而是放在玩具上,或者看无益的电视节目,只会浪费我们宝贵的时间。这样,我们就很难获得古圣先贤所遗留下来的一些宝贵的经验,或者宝贵的智慧。人应当活到老学到老,能学习的人,是最快乐的。

4.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四

五年三班王熙

文明,是一件美好的事物。它不仅陶治了我们的情操,而且提高了我们的修养,使我们的言行举止,都很规范。在《弟子规》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增进了对许多事物的理解。但,最令我感触深的,就是《入则孝》这一部分。《弟子规》是我们的学习典范,不说是字字珠玑,也称得上句句精辟。而《入则孝》也正是全文之精华。古人曾说:“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长辈亲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之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造福许许多多的人。诚然!孝悌是中国文化文明的基础,一个连孝悌的没有的人,何来高尚的品质呢?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自从学了这句话,我便发现,我对父母的态度恭敬了许多。记得以前不懂事的时候,经常惹父母生气。爸爸妈妈在悉心教导我是,我却没太在意,有时甚至‘左耳进,右耳出’。还当父母的良苦用心为啰啰嗦嗦。每次当我犯了错,爸爸妈妈在批评我时,我还找借口来狡辩,忤逆他们。有一次,我和妹妹在家里又吵又闹。妈妈闻声过来,严肃的质问我们:“怎么又在闹事儿?是谁先无理取闹的啊!”“是她!”妹妹不分青红皂白地的冤枉我。“小钰!还嫌你妈妈整天不够忙啊!都这么大了,怎么就不懂事呢!”“我?明明不是我„不是我呀!”,我着急的解释着,憋了一肚子的苦水,“本来就不是我啊!”我摔门而走,留下了无尽的委屈。其实我本不该这样,好好的和妈妈解释也就行了啊!在说,妹妹年纪尚小,不懂事,何必跟她较真呢?现在想起真是惭愧万分!就这点小事,让妈妈伤心,值得吗?况且我还整天读什么圣贤书,这与只说不做的人又有什么两样!?现在的我受到《弟子规》的熏陶,渐渐的成熟稳重了,也变成了一个懂事明理的孩子。每当父母教育我时,我便悉心听从;每当父母责备我时,我表妹虚心接受;每当父母误会我时,我便耐心解释。我相信,如果每个孩子都能像我一样,做到三个“心”的话,天下的父母也会很欣慰了。

5.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五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读《弟子规》启蒙了我的智慧,震撼着我的心灵,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早就知道了,但他们其中的含义都是通过熟读之后才深刻理解,如果能早知道这些,也许我的人生机遇会大不相同,学习《弟子规》有四点重要体会。

1、做人要懂得感恩。

2、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

3、为人要谦虚。

4、找准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培养增养人的德行,让我明白了立身处世的道理,耳濡目染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潜移默化间教会了我们逐渐形成高尚的品德、强列的责任感,学习它就是把圣人的教诲融入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去羡慕别人取得的成就,获得多么财富,过多么奢侈的生活,而是要把“努力学习,积蓄力量,勤奋工作,贡献社会”作为人生目标。《弟子规》主要讲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良好品德和生活习惯,博爱的精神,正确的读书方法。时过境迁,岁月流逝,书中的内容同现在的时代形势迥然不同,但书中提倡的家庭和睦、做品德高尚的人,养成良好习惯却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弟子规》功课里的——亲仁,亲仁的“亲”是亲近,仁者是有道德、学问的人,就是要亲近仁者,以师事之,要跟他学,这是讲择师,仁者无敌,“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是同样在世为人,品德高低各为相同,跟着潮流普通俗人很多,而仁德的人却很稀少,在现代社会的人群们只向往着时尚,不向往该怎样为人。美,是什么?是心灵?是外表?还是??歌德曾说:“外貌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美方能经久不衰。”我们要内心美,让《弟子规》让古典文化来美丽我们的心灵,来感化别人,帮助别人。篇二:弟子规心得体会 学习《弟子规》心得

自从学习了《弟子规》使我知道了很多道理,也让我增长了智慧.“做人要知恩图报、待人待物要具有恭敬心、为人要谦虚谨慎、找准人生目标??”这些都是从《弟子规》里学到的,让我深有感触。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里开头就是【入则孝】﹐ 仅仅只有24个字而已。我们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这两句话是在教育我们,听到父母的呼唤,应该立即答应;父母有什么事让我们做,不要拖拖拉拉﹑ 懒懒散散。并且,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恭谨谨地听;如果父母责备你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你要虚心接受。看到这两句话让我无言以对,是自己想起了以前经常和父母顶嘴﹑不懂事﹑贪玩。不过现在好啦!我每天都在尽量做到,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做到的。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女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以为赚大钱给父母并能照顾好兄弟姐妹就是孝,以为会赚钱就是有能力,就可以居高临下说教任何人。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不仅是赚钱给父母,必须从细小入手,身有伤,贻亲忧,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是切身处地站在父母亲的角度体察到老人家的需要,不管多忙“常回家看看”,让父母安心,放心。养父母之身、心、志、慧。小时候妈妈经常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更明白了“感恩”:感恩天地给予阳光空气和水,感恩国家培养护佑,感恩父母给予的生命、感恩领导的教导,感恩同事的关心帮助,感恩亲友批评指正。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这两句话是《弟子规》里的【出则弟】。这是在教育我们,做哥哥的要善待弟弟,做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就包含其中了。彼此不贪图财物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仇;言语上互相忍让愤恨就自然消除了。《爱》篇中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尊敬,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要讲平等博爱。我们要把对工作的热爱洒向周围的每一个角落,让处处都充满欢声笑语,有了好的环境,才能更加安心工作。

以上四点是我学习《弟子规》的浅薄体会,在这里和大家共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学会用《弟子规》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指导生活和工作,培养我们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和事物,不断提升我们自己的品德修养,让《弟子规》发扬光大,总之一句话,学习《弟子规》不是简单的读和背,而是用来做人和做事的。

在没有学习《弟子规》之前认为自己什么都懂﹑都会,可学了之后才知道原来自己根本就什么都不懂﹑不会。是《弟子规》像一面镜子似地,让我看清了自己身上的污点。我觉得字典是我们学习中不会说话的老师,而《弟子规》则是我们生活中不会说话的老师。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是对心灵的一次大洗礼。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人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有价值。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使我深深的感悟到: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弟子规》里这样说道“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学文,但力行,任己见,昧理真。”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才有方向,学习才有动力。风华正茂的我们更应有自己崇高的理想和追求,用实际行动在茚旺这片热土上播洒汗水、耕耘人生,用无悔的的青春去追寻自己五彩斑斓的梦想。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弟子规》中某些封建礼教迂腐的色彩,要一分为二地分析对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学到其中“孝信”的主旨,这才是最重要的。

《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因此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我决定以后会认真学习这本书,并且学会去做到。不再让我的父母为操那么多心。篇三:弟子规心得体会

《弟子规》心得体会

“弟子规 圣人训”弟子就是学生,规就规范。《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 而编成的学生的生活规范。

《弟子规》一共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八部分。总叙就是总的概括一下后面的七个部分。入则孝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心里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出则弟就就是在社会上能够顺从长上,能够顺从长上,能够奉事兄长。谨是指我们行为上要谨慎,不可放逸。信就是指言语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人无信则不立。泛爱众就是与朋友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爱人者,人恒爱之。亲仁就是亲近仁者,以师是之,要跟他学习。仁者无敌。余力学文就是除了以上六个部分所学习的之外,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要好好地学习其它有益的学问。《弟子规》的每一部分都教给了我一个道理,入则孝告诉了我要孝顺,出则弟告诉了我要奉事兄长,谨告诉要谨慎做事。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一定要严格遵守《弟子规》中的知识,《弟子规》一定会让我比以前更加好。《弟子规》适合所有学校与各种年龄的人诵读他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明确的价值观念。养成敦厚善良的心性。同是对家庭的和谐,社会风气的净化,也必然有莫大的助益。

《第子规》对我十分有益,在学习与生活中我也一定回遵照《第子规》行事。《弟子规》心得体会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高中的一个历史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祥见拙作《传统文化的没落之路》)我的父母曾经在这方面教育了我很多,为人处世,以及一些礼仪都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这么算来,我已经有起码二十一年接触传统文化了。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出生于八十年代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你愤怒吗?读《弟子规》吧!你痛苦吗?读《弟子规》吧!??”大意如此。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难免产生几分怀疑的心态。是的,音乐可以使人平静,放松;运动可以使人忘记烦恼,心胸开阔;阅读能使人忘记现实,醉心于与先哲的时空中。《弟子规》这一本小书,又有多大的能耐改变一个人的心情的功用呢?可就是那么一次,我受到了《弟子规》的启发,改变了心态。一个晚上熄灯后,同伴讲灵异故事,我被吓得出了一身的冷汗。故事结束后,一个上铺的兄弟慢慢走到我床头,猛的大叫一声“啊??”。我以为出了什么事,被吓到了,也歇斯底里的大叫起来。过了几秒钟才发现是他恶作剧,我是愤怒的灵魂出窍了,忍不住骂了他几句。虽然马上语气缓和了下来,可我还是一直没有睡着,仿佛鬼魂一直在我身边,冷不丁可能就拉拉我的头发,摸摸我的脚什么的,而一些恐怖片的情节也在我头脑里闪个不听,长发遮面的白衣女子,僵直的胳膊,冰冷的手指,死鱼般的白眼??越想越怕,禁不住心理暗暗恨这个捉弄我的这个人。最后,我想起《弟子规》的“泛爱众”,想起了“我生活我的生活。我爱所有的人,即便他伤害我欺骗我,我都会原谅他,因为他是我的同类,因为我相信他身上残留的人性”,这些我多年前写给自己的格言。不禁心情越来越平静,后来就不知不觉的睡着了。第二天,又看见这个兄弟,虽然依旧心理上有些障碍,但是敌意已经没有了。现在,已经好如当初了。

《弟子规》有感

“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这是《弟子规》中的一句,一句看似普通的句子,却引起我不同寻常的遐想。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制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的功夫深了。原来窒碍不通,困顿疑惑的地方自然而然就迎刃而解了。

草草而看,这段文字好像在讲述关于制定读书计划的方法及后果的事情,但如果细细品味下去,这句话说得是不是应该在读书的时候抓紧时间,不要胡思乱想,要专心致志?答案很明确:是。但又如何抓紧时间呢?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书非借不能读也”。它的意思是“如果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认真地读,不会抓紧时间去读,而反之,如果这本书是借来的,你的心理暗示就会告诉你:这是借来的,是要还的,要抓紧读,自然而然就会提高阅读效率。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把自己买来的书束之高阁,上面布满灰尘,这难道是正确的吗?

还有许多同学遇到困难就“不假思索”地去问别人,这也是不好的习惯,应该“遇惑而思,不得则问”

文学是要靠聚沙成塔般积累的,如果你想一步登天,那只是沙上建塔,徒劳无功。让我们学《弟子规》、品《弟子规》、仿《弟子规》、行《弟子规》。

读《三字经》有感

我从小就喜欢读《三字经》。我也一直徜徉在古文化的海洋里。因为它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这些大道理令我深有感触。

“幼不学,老何为”呢?所以我们现在要勤奋好学,不懂九月不耻下问,读书必须懂得“学则智,不学则愚,有不满则进步”这些道路都是通过 求知无坦途,学问无捷径而得来的。“亲师友,习礼仪”是我们做人的基本道理。要知道尊敬亲人,老师和朋友就必须要敏而好学。“玉不琢,不成器,”玉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玉器,着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要我们努力学习,不然长大后就不等成大器。经过读《三字经》让我知道了:“夏有禹,商有汤。夏传子,家天下。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太祖兴,国大明。清顺治,据神京。复汉土,民国兴。”这些人都是因为知道了这些责任,明责任,负责任才去为国家作出无私奉献。我们国家每个人都应该这样:一人立志,万夫莫敌,”因为每个人都把成功的秘诀当作自己的坚定目标。成功是希望与奋斗的结合,那么我们都会和平相处,读了历史书,考试时要按时记载,通过古到今,如果亲眼所见者,都会明白学习的敌人其实都是因为自己的满足。

读了《三字经》后,我的感受更深了,因为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比如说:“做人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做人要厚道,尊敬父母,有意志力和奋斗力,要有高尚情操。因为坦白就犹如是城市和勇敢的生成物质,我们要拥有良书,哟工友益友,拥有一颗纯洁的人,这会是理想中最完美的生活。用你那纯朴的心灵去体验别人的困苦不堪,可以去听见远方的呼唤。让你去了解,去亲近社会与大自然。

现代生活的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大,子女教育困难,邻里关系紧张,同事之间互相猜忌。面对这些问题,每个人总是想尽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摆脱以上烦恼。可是,最后的结果只是顾此失彼,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最近一个偶然机会,拜读了我们祖先的杰作《弟子规》,茅塞顿开,平时里对人生的点滴感悟都在圣贤的教诲中有明确的答案,字里行间充满着人性的真正体现。

百事孝为先。一个对父母都不孝顺的人,如果说他能够干成大事业,那也许是一种巧合;一个不懂得礼节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行走,最后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古人云:“至要莫如教子,至乐无如读书”。当我们在抱怨孩子的同时,要看自己的言行对孩子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有人说,养儿才知父母恩。看来以身作则不是一句空话,他隐含着很深的涵义,有些内容是不能拿言语来交流的,只能意会。有一对夫妇,下班回家买来一些新鲜水果,妻子为了讨好儿子,把水果全部藏起来,等老人休息后,才偷偷拿出来,并告诉儿子,这些都是给你的,谁都不给。你说这样的教育方法能使儿子健康成长?现在提倡的是身心健康,光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不行,还要有一颗健康的心灵,后者在很大程度上所起的作用更大;现在的人们总是说占便宜好,都不想吃亏,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可谁又会想到,福祸两相宜。如果把一件事情里福祸用比例来说,可以说是各占一半,如果先吃苦、先受累,也就是先消祸、先受累,那剩下来的就是甜,就是福了。如果尽是想享福,那剩下来的就是祸,就是累了;这些做人的道理在《弟子规》里都能找到答案。

物质条件只能满足人们更大的欲望,不能使一个人真正成熟、进步、懂事。“家贫出孝子”,比尔.盖茨说过这样一句话:“给孩子留下能够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但不能给他留下无法生存的包袱”,还有人这样说:孩子有本事,给他留下财富有何用?孩子没有本事,给他留下财富又有何用?物质财富总会有用尽的一天,常言到:富不过三辈。能让自己的孩子自食其力才是最大的财富。儿孙自有儿孙福,随他们自己去吧,“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如果能把这些问题想清楚,对每个任来说也是一种释怀。

6.《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六

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

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我对这些名言警句刚有领悟,这也是从现实生活中所体会到的心得。

从姥爷、爷爷得重病住院时候起,我看着疼我、爱我的爷爷、姥爷他们虚弱的身体被病魔折磨着,妈妈一天忙忙碌碌,很早起来给我和老人们做饭,还要送到医院去,一直忙碌到晚上十点多,家里、医院、学校一天不知走多少遍路。

在我周末休息时,我一早便陪妈妈去医院,照顾姥爷,给姥爷洗脚、洗脸、洗袜子、按摩、喂饭。回到家里,帮妈妈切菜、煮饭,我这个人从小就爱挑食,又很倔强,妈妈说我又很自私的一个孩子。渐渐地变成一个有爱心、懂得关心、照顾别人了。我自己也感觉到为别人付出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7.校本实践之教学《弟子规》 篇七

一、教学《 弟子规》 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

《 弟子规》 是中国古代圣贤的教育, 但仍然适合现代学生活学活用。《 弟子规》 讲述一个人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规矩, 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孝敬父母、尊老爱幼、诚实守信、体谅别人、勤学好思等。 把古代圣贤的教诲与现实中的学生《 行为规范》 结合起来, 与日常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结合起来, 使他们养成正确的处事待人的态度、行为, 从而践行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在成长中学做, 在生活中践行, 使学生现在和将来用自己良好的德行服务他人, 服务社会。

二、践行《 弟子规》 中的礼仪规矩

《 弟子规》 关注的都是一些日常小事, 而这些小事在古代的确有很多圣贤做到过, 这在历史当中是有考证的。生活是《 弟子规》 的唯一源泉。 所以必须联系生活教学《 弟子规》 , 让《 弟子规》 与生活接轨, 使《 弟子规》 成为学生生活中可以借鉴的一面明镜, 使他们在生活中通过这面明镜处处反思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 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当上课铃响起时学生应该怎么做, 教师走到讲台时, 教师向学生问好时学生应该怎么做, 听课、回答问题、有事请教他人怎样做到有礼仪, 通过课堂表演实践等, 做到学礼仪, 践行礼仪规矩。除此之外, 我还把课堂模拟成家庭、餐桌、公共场所等让学生去表演,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如我在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我特意从教室外走进班级, 看到前面参与践行的三名学生能不能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礼貌地对待教师。其他学生边看边思考, 看完后评价。 这样通过情景表演, 了解了礼仪的要求, 让文明礼仪更好地落实在学生的生活中去, 但要根据课本内容的不同需求, 设计不同的情景表演。

三、抓住“ 时机、教育点”规范学生行为

教师要善于捕捉平常在校生活中的最佳教育时机, 自然而然地融入《 弟子规》 教育, 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例如, 看到有的学生使劲往下拉窗帘时, 我见状说:“ 缓揭帘, 勿有声。”这个学生听后轻轻地慢慢地往下拉窗帘了。 看到学生借完东西后不及时还给主人, 主人向他索要, 他不说“ 对不起”还理直气壮地跟主人说:我还没用完, 我见状说:“‘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是什么意思?”做错的学生赶紧道歉, 并把东西还给人家。学生犯错的时候正是教师用《 弟子规》 教育学生的最佳机会, 这时可以帮助他们懂规矩。

有时我还利用节假日教育学生按《 弟子规》 的要求去做, 例如, 在母亲节、父亲节、寒暑假等, 我让学生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做到“ 亲所好, 力为具”“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

将《 弟子规》 引入日常的生活与教学管理中, 是把《 弟子规》 落实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最好方式之一。督促学生在生活中力行《 弟子规》 , 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学会感恩, 学会尊重, 学会体谅, 逐渐变得懂事。

四、活学活用《 弟子规》

现代社会生活状况与古代社会有很大的差距, 我们不能拘泥于《 弟子规》 中的某些古训条文一成不变地去照做, 而要引导学生用现代文明礼仪要求批判地学习它, 例如“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但是在今天有时候是不能完全照搬去做的。教师在前面站着讲课, 学生能陪着教师站着听课吗? 开会也是如此。 所以学习《 弟子规》 要考虑时代的变迁, 考虑现代的场合、实际情况, 不能墨守成规, 要活学活用。

如, 在教学“ 长者先, 幼者后”时, 在上学路上你碰见了妈妈的朋友张阿姨散步锻炼身体, 这时你能按“ 长者先, 幼者后”陪着张阿姨走在她后面吗? 你该怎么办? 通过思考讨论, 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不能“ 学死”《 弟子规》 , 应让学生明白, 要根据现实情况处理, 说明原因, 有礼貌地打招呼, 赶时间上学, 这就是活学活用《 弟子规》。 教师一定要活教《 弟子规》, 要考虑现代社会实际, 根据环境、条件去教, 让学生去学去做去实践, 做一个懂文明礼仪的人。

陶行知曾经说过:“ 生活即教育。 ”教育要融入学生生活, 不能脱离学生生活。 教学《 弟子规》 , 增强实效性,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 使美好的人生获得尊重、幸福、快乐。

摘要:校本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弟子规》源于生活, 又教人在生活中践行礼仪规矩。怎样联系生活教学《弟子规》呢?践行规矩从礼仪开始, 抓住生活中的教育时机、教育点规范学生行为, 活学活用,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 使美好的人生获得尊重、幸福、快乐。

关键词:联系生活,《弟子规》,礼仪规矩,活学活用

参考文献

8.践行《弟子规》 篇八

【关键词】 弟子规 传统文化 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9-068-010

我校从2011年起组织全校师生开始学习《弟子规》,申请了国家级课题,首先是通过道德讲堂组织老师学习,然后学生通过一个月的早读课诵读、老师讲解、知识竞赛、组织辩论会、闭卷考试等多种活动,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班主任的大力配合下,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课题顺利结题,使我校师生行为规范和言行举止都得到很大的改观。此次活动得了州教育的高度赞赏和兄弟学校的好评,成为我州各学校学习的榜样。同时也使我懂得了很多做人、处事的道理,让我增长了智慧:“做人要知恩图报、待人待物要具有恭敬心、为人要谦虚谨慎、工作要兢兢业业”等,对自身也有很大的鞭策作用,我把自己浅薄的体会在这里与大家共勉。

《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言简意赅的概括了我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核心是为人处世的“道”和“德”,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弟子规》让我感触较深的首先是“首孝悌”。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女的本分,很多时间我们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以为赚钱给父母并能照顾好兄弟姐妹就是大孝,以为会赚钱就是有能力,就可以居高临下说教其他人,就可以得到他人的尊重。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不仅是赚钱给父母,必须从细小入手,身有伤,贻亲忧,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是设身处地站在父母亲的角度体察到老人家的需要。多一个电话,多一句问候,少一点烦躁,少一点责备,对工作在外地的我来说,不管多忙要应该利用寒暑假“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有条件的话带他们出去转转,让他们舒心、开心、安心、放心。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父母之恩是我们做子女难以用金钱去报答的,只有在点滴上用心去做。《弟子规》让我更明白了“感恩”:感恩天地给予阳光空气和水,感恩国家培养护佑,感恩父母给予的生命、感恩领导的教导,感恩同事的关心帮助,感恩亲友批评指正。

其次《谨》篇中“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是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张,忙乱就容易出错,不要害怕困难,应该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要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在家里如果他们做错了事不要对家人孩子大声呵斥,对待犯错误的同学要耐心的教诲,不要以开除了就省事的心态来管理学生。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点《信》篇中“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我理解为在工作中看到了别的老师优秀之处,就要想到自己也应该努力去做到,即使差距很远,只要肯努力付出,认真去做,渐渐就会赶上的;要是看到别人的错误,就要立刻反省自己,看自己在工作中存不存在这个问题,做到“有则改之,无责加冕”,时刻鞭策自己,那我们与同事才能和谐相处,各民族才能大团结,我们的教育事业才会蒸蒸日上。

第四点《爱》篇中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尊敬,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要讲平等博爱。作为教师,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教育是播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让学生在人生路上少走弯路。三十多年的人生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任何成功都不能弥补教育孩子的失败,人生的价值不仅仅是创造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精神财富”,因为“留钱给子孙未必能守,留书未必会读,不如行善积德影响下代”。人生三大教育:一是家庭教育;二是学校教育;三是社会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导师,我们改变不了社会,更难改变别人,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为了孩子,为了家庭,为了学生,也是为了自己,从弟子规做起,以身作则,修正自己,用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感染自己的孩子,感染自己的学生。

我曾看过一位作者说过:“年轻人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而承担责任是一个人成长的开始”。在这里,我想对我和我的学生说,我们都为人子女,以后还会为人夫,为人妻,为人父母,我们将以什么样的德行来孝养自己的父母,扶助和爱护自己的丈夫或妻子,教育自己的子女?进而让我们生命中的每个人都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得到安乐?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圣贤的教诲吧,从尽人伦之本分做起,做一个好儿女,一个好丈夫,一个好妻子,一个好父亲,一个好母亲,一个好员工,一个大家心目中的好朋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和谐与安宁贡献自己的力量。

9.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九

通过阅读《弟子规》。心里一面惊叹圣贤思想的高超绝伦,不可望其项背之外,一面叹息自己怎么没能早日读到这些经书。书中的内容像: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等内容,让我受益匪浅。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对富有的人态度不谄媚求荣;对贫穷的人不表现出骄傲自大的样子,不厌恶不嫌弃亲戚老友,也不一味喜爱新人新朋友。相信古代这种儒家文化,及至佛家,道家,只要被现代人吸取一点点了,都不会出现今天这么多精神危机,道德沦丧的问题了。当今教育强调知识,强调技术乃至强调谋生的能力,这些固然不错,只是我们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当中,课堂里面很少讲到如何生活,如何做人,或者更确切地说,现代教育教给人工作和生活的技巧,却很少告诉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做人的标准是什么,生命的价值怎样衡定。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我们不了解金钱的意义,不懂得该如何与人相处,社会公信力的丧失,善恶美丑的价值观的混乱乃至腐败猖獗,物欲横流……不可否认,我们已因一味追求享乐而异化为物质和金钱的奴隶,逐物而迷心,精神上的压力与心灵的苦闷却与日俱增。然而,科技的昌明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意想中的快乐和满足,相反,问题青年、校园暴力、自杀率的上升、青少年的犯罪乃至由此产生的家庭问题、社会问题已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

中国的传统教育文化,重点是孝行的教育。“百善孝为先”,一个“教”字就是孝之文化。她涵浸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尊敬长辈,孝亲父母,一直是中华民族薪火相继的传统美德。孝与和谐相伴,与爱心同行。孝是敬,孝是顺。只有敬和顺方可和谐。是我们每个家庭和睦团结的纽带,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润滑剂和助推器。在大力弘扬优良传统文化,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今天,弘扬传统孝德,引导人们知孝,懂孝,行孝,共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古以来我们就把孝道视为美德之首、立身之本、齐家之宝、治国之道。在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我们的孝德却在不知不觉中被淡化甚至遗忘。乌鸦尚有反哺之义,羔羊亦知跪乳之恩。面对孝文化教育的缺失,面对孝文化的断层危机,我们呼吁用中华民族传统的孝文化滋润我们的心灵,完善我们的人格。让我们传承孝德传统,争扬孝德之风,让孝行天下,德泽万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亲起于自身,敬老见于小事,事亲行孝,是我们做人的根本,即便如此,实难报达父母大恩之万一。“子欲养而亲不待”。为人子女的我们,已经习惯了享受父母无私的爱,却常常因工作忙碌、生活奔波而忽略了对老人的关怀和回报。有多少人在醒悟要对父母尽孝时,却只能空留永远的遗憾和愧疚。尽孝须趁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怀一份感恩的心。孝亲不一定非要有伟大作为和豪情壮志,需要的是长久坚持和无悔付出。从给老人洗脚做起吧,从清晨问好临睡晚安做起吧!如果把一个家庭比作一棵大树,那父母就是树根,儿女就是树干,孙子女就是枝叶果实。孝亲就是用甘露之水浇灌树根,只有树根不缺水,根系发达,枝干果实才能旺盛。可是今天的一些人给自己的孩子几乎倾注了全部的爱,把生我养我的年迈父母置于脑后,有的指桑骂槐,有的甚至于直接打骂父母。好的据为自己,赖的推给父母。这纯粹是本末倒置的把甘露水浇向枝叶而不浇树根,试问这样的培植大树的方法对吗?试问这样的家庭能培养出人才吗?试问这样的家庭吉祥吗?孰不知,自己行孝,就是对自己子女最好的关爱;自己孝行就是对自己子女最好的教育。孝行行孝是最真实、最究竟、最大的投资;孝行行孝是最好的、最究竟、最真实的富有和最好的传承。孝敬父母,让我们从根上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娃娃抓起,在生活细节中体现。一杯茶、一碗饭,点点滴滴见真情;一件衣、一床被,丝丝缕缕连爱心;一个电话、一封家信,字字句句显孝心。

10.力行《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十

9月底知道关于华纯的消息,想给孩子报名的愿望很强烈,报名表却一直迟迟没有递出,原因就在于我学《弟子规》时间不长,力行更加不算好,所以害怕自己写出来的心得体会过于肤浅,不被老师看好,更担心会因此影响到孩子的录取。

想过到网上去搜索一些关于力行《弟子规》的心得体会,然后自己再加工一下;也想过突击看完蔡礼旭老师的《弟子规讲解》,再认真来写&&随着群里老师不断地公告华纯的进展、现状,我被老师的真诚感动了,我不再打算在文字上下功夫,而是学习华纯教育中心的精神,如实写下自己学习、力行《弟子规》的心得体会,在此也感恩华纯教育中心的榜样作用!

我真正开始学习《弟子规》是今年五月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体育馆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向全球直播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论坛之后。参加完那个论坛,我感觉自己已经多年没有像那样热血沸腾了,整个会场的那种浩然正气,那种爱国情怀,久久萦绕在我的脑海中,让我感觉整个人都被充盈着,持续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会场中演讲人多次提到《弟子规》,于是回家首先找出家里的《弟子规》,第二天早上就开始读起来。

刚开始读的时候真有些如获至宝、如饥似渴之感,每天读上十多遍都不舍放下,三天后为了节制这种过度热情才刻意减至每天只读三遍。刚开始只是满足读的欲望,渐渐地当自己的言行没有做到书上所讲时,书上的原话会从脑海里蹦出来,然后言行上开始慢慢改正。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每读到此句,就想到父母现在年岁已大,最大的希望是儿孙能经常陪伴在左右,承欢在膝下,于是尽量带上孩子多回家看公婆,也不忘打电话问候爸爸;每逢节假日陪伴完公婆也抽出一个时间回老家看看爸爸,虽然来去匆匆,也能感受到爸爸的欢心满足。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以前在用餐时,不懂得谦虚礼让、长幼有序,开饭就吃,而且选自己认为较方便的位置入座。现在用餐时我会等公婆、姐姐姐夫落座后我才近桌前,选一个不太好取菜的位置坐下,等公婆、姐姐姐夫动筷后我才举筷。行走时也是尽量让长者先行、将方便留给他们。这样做下来我感觉自己收获到的是一份自在与心安。

衣贵洁,不贵华。随着同事们衣着越来越高档,价格越来越贵,我也学会了买衣服进出高档商场,讲品牌,比价格,生怕穿差了会被人瞧不起。现在学了传统文化,学了《弟子规》,我不再去商场买衣服,也不讲究名牌,更注重经济实惠,买的衣服既便宜又得体,心里更欢喜,而且不需要的衣物再便宜也不买。改掉了奢华的作风,也为家里节省了不少钱,真好!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以前碰到发生点什么事,我也想去看个究竟,听同事、朋友背地里说三道四,我也想问个清楚,现在我会尽量避而远之,少看少听。反观下来我也并未损失什么,倒是落得一身清静,还少了一些因感慨而生的烦恼。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学了《弟子规》,我学会了不随便乱说看到的事情,也不乱传听到的事。明白看到、听到的未必就是事实,也少了很多是非、纷争。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当看到别人有了不好的言行时,我会觉察下自己:我有没有?如果发觉自己也有,就在心中暗自提醒:我也是同类,一定要改正,不可再犯;如果自己没有,则警醒自己不能犯那样的过错。渐渐发觉自己自我觉察、自我反省的能力变强了,也不再象以前一样看到别人的不是就在心里随意评判,包容心也增强了些。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去。以前也会喜欢听到赞美之词,听到批评就会不高兴、生气甚至反驳,现在我会尽量用平和的心态去接受批评之词,用心去体会别人的批评、检讨自己的过错;听到赞美也不象以前那样心生欢喜,而是一笑置之。我收获到的是对我说真话的人多了,跟同事、朋友的关系近了。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我有一个毛病--上班爱迟到,其实心里很想改,可还是时有发生。以前单位实行抽查制,如正好抽查那天迟到,我总是想尽办法逃脱掉,不被处罚。现在单位实行指纹打卡,我也学了《弟子规》,我选择勇敢面对自己的迟到,不找任何借口,直面错误,并在行为上彻底改正。虽然这样的结果是在公司范围内通报、罚款,会引来别人的非议,也会遭受经济上的损失,但会换来我行为上的真正改过;我知道我仍然有机会找理由、编借口改变这个结果,但那样我还会心存侥幸,迟到仍会继续伴随着我,我心里还会欠下一份掩饰的债。两相比较,我选择了前者--改过,让迟到不再发生,让自己真正做一个守规则的人!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别人的隐私,我不会去轻传,但我很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有时还快言快语脱口而出,现在我学会了看到别人的短处不说出来,在脑中一闪而过,听到或看到别人的隐私,更不会说,并随即将之忘却掉。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当明白称赞别人的善行也是一种美德时,我开始尽量去表达对别人的赞美,鼓励他的善行,也增加对方的自信,让其更善更美。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以前遇事总爱报怨,而且抱怨时总是放大怨恨的事却忘掉或缩小了也曾受过对方的恩惠,因此生气伤身也伤了与对方的和气。现在我牢记了此句,并时常用来提醒自己,我会在发生不愉快时尽量去想对方曾给予我的恩惠,去感恩他、理解他,化解掉一时的不快。几次用下来,感觉这句话的效力可真大,能迅速化解怨气,恢复平静。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智。自从学了传统文化,我看传统文化的书、视频,听爱和感恩的歌曲,参加各种传统文化的学习班,占去了几乎我所有的业余时间,以前热衷的心理学书籍对我也失去了吸引力。因接触了传统文化,我坚持了近五年的心理学的学习也黯然失色,我欲放弃将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上来,我不想破坏我的心志,受到任何干扰。现在电视、肥皂剧更是远离了我的生活,我觉得看电视简直是浪费时间;电脑也只是我听爱和感恩的歌曲、看传统文化的视频,学习传统文化的工具。这样下来感觉自己的生活更充实、更丰富,而且乐在其中!

最令我欣慰的是,我发现老公、儿子也有了悄然变化。以前家里的大小事宜有两位姐姐、姐夫张罗,作为家里的长子,老公很少参与,是能不操心就不操心,对此我心有不满,可对于家里多年形成的习惯我又无从表达。这次婆婆住院,我发现老公变了:在医院的告家属通知书上,老公主动从他姐姐手中抢过写上了自己的名字、电话(有事急呼);中秋、国庆休假期间老公每天都去医院看望婆婆、送饭,一天也没间断。这些变化虽然微不足道,但看在眼里让我非常感动,我看到了老公在力图扭转一个在家里延续多年的习惯和作为儿子的担当!儿子的变化也让我很感高兴。上高中的儿子可支配的时间更少了,所以每次放假都惜时如金,不肯将他玩的时间挪用一点。这次在国庆放假前儿子主动问我国庆节有什么安排,我告诉他奶奶住院我们要去看望,并得知儿子班上十几个同学相约国庆节那天一起去看一个会展。我认为这对于很少跟同学相约出行的儿子来说是一个跟同学相处的好机会,建议他可答应跟同学出行,改日再去医院看奶奶,结果儿子作出了自己的决定:在国庆节这个节日里看奶奶为重,推掉了同学的相约出行。他认为看奶奶、尽孝道更重要!而且看完奶奶之后还主动跟我一起赶回老家看了外公,儿子有近两年没有回外公家了,是要尽孝道让儿子选择了将放假玩的时间拿来看望长辈,以表孝心!

11.令人纠结的《弟子规》 篇十一

如今,《弟子规》也正式走进了我和我的家庭生活——我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所在的学校,很“幸运”地成为诵读《弟子规》的试点校之一。春节放假在家,我常看到孩子撅着小嘴,锁着眉头嘟囔着“圣人训”“首孝弟”“晨必省,昏则定”之类,刚开始我还嗤之以鼻为“陈词滥调”,妻子却非常严肃地“告诫”我:“这是学校当作作业正式布置下来的,如果你的消极态度影响到孩子,开学后其他同学都能背,只有我们的孩子背不下,那时会不会影响到孩子的考评成绩?你负得了这个责任吗!”

我顿时觉得问题严重了,赶紧仔细翻阅了这本由”北京可持续教育发展协会”策划的《(弟子规)新解》试点教材。从教材的释读、链接、举例讲解中我强烈地感受到,《弟子规》在某些人扯起的弘扬国学的大旗下,“功效”已被大大神化。通读这本小书,我发现虽然它仅有1080个字,却以三字韵的说教方式罗列了108项繁文缛节的“规矩”,其中大多是“号泣随,挞无怨”“言语忍,忿自泯”之类的愚忠愚孝。在试点教材的链接事例中,为了证明某些“道理”,编者牵强附会地扯进了很多现代人的例子,诸如用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少年黄舸的事例说明“报恩长”,在“丧礼尽,祭尽诚”一节链接中,居然和张思德的追悼会联系在一起……十白是当年结合自己的私塾教学经验拼凑成《弟子规》最初文本的那个酸秀才李毓秀自己都绝难想到,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竟有人把他向清廷邀功而作的这一文本视为圭臬向孩子们灌输!不知这是教育的幸,还是不幸?

硬币总有两面,《弟子规》也不能一概而论,但问题的关键是以我中华民族5000年汗牛充栋的国学典籍而论,为何偏要选择从弟子规下手对孩子们发蒙呢?论“泛爱”之理,《弟子规》的“小我”说教难敌《岳阳楼记》的胸襟气度,论“孝弟”之情,《弟子规》不如《陈情表》来得深情自然;论“忠廉”之义,《弟子规》怎比得上《出师表》动人心魄;论文字表达,《弟子规》的枯涩与白乐天的明白通达相差又何止千里!有关部门如果真的心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能否把上述真正的国学典籍进行一番精编,告诉孩子们一些诸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理,岂不比让孩子莫名其妙地背诵“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强之百倍!

12.《弟子规》中的德育观研究 篇十二

关键词:弟子规,德育观,孝悌,诚信

《 弟子规》 原名《 训蒙文》 ,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 后经贾存仁修订改编而成为《 弟子规》 ,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之一,其影响与重要性仅次于《 三字经》 。 《 弟子规》 内容采用《 论语· 学而》 篇中的第六条:“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154全文共360句,1080字,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文体方式编撰而成,因而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极富音乐性。 从《 总叙》 、《 入则孝》 、《 出则弟》 、《 谨》 、《 信》 、《 泛爱众》 、《 亲仁》 和《 余力学文》 八个部分加以阐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 弟子规》 就是教导我们如果做人处事,虽然成书年代较远,并且其思想主要取自封建社会,但其中蕴含的道德教育思想在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深刻的启发意义[2]97。

一、重孝悌的家庭伦理教育

中国传统的重要道德规范之一便是孝悌。 所谓“ 孝”,指孝顺父母,“ 悌”, 指尊敬兄长。 孝悌是适应古代宗法等级制度而提出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把孝悌推崇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如“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强调孝悌可以使人们形成服从统治者的习惯,防止被统治者犯上作乱。“ 百善孝为先”在《 弟子规·总叙》 中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将孝悌摆在德育的首位,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可见其地位的突出[3]187。

《 入则孝》 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一门课 。 入指的是在家 ,即在家要孝顺父母。 心里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如果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孝顺了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 为人子女怎样做到“ 孝”,最重要的是要听从父母的教诲, “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孝经》 中也云:“ 夫孝,得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要尽心服侍和奉养父母。《 出则弟》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二门课。 出指出了家门在社会中,指兄弟之间的关系,就是在社会上要能够顺从长上,能奉侍兄长,和睦相处。 在血缘关系中,除了父母与子女关系之外,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是最亲近的了。 在封建社会时代,和睦的兄弟关系直接影响到整个家庭的幸福与安定,足见对“ 悌”的重视。 现在实行计划生育以后,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虽然没有直接的手足之情, 但是“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可以将兄弟的概念推广到同学、朋友,这是“ 悌”的扩展和延伸[4]98。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元素, 家庭的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而家庭是以亲情关系的和谐来维系的,因此,可以说,亲情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和起点, 只有家庭教育打好基础,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才能更进一步发挥作用。 而现在的家庭教育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如关于子女赡养父母的问题,出现了子女抛弃父母或置年迈的父母不顾,把他们送到敬老院, 成为孤苦老人,或者与父母远隔异地,仅仅是给予物质上的资助,而多年不去看望老人。 他们以为物质上的给予就是对父母多年来养育之恩的回报,而实际上,这些远远不能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也许,年迈的父母最大的心愿并不是子女每个月给他们多少生活费, 而是在自己耄耋之年,子女能陪在自己的身边,如此安享晚年。 另外一种现象就是夫妻关系不和,离婚率高;兄弟之间不和睦等等现象。 家庭意识的淡化,使目前的伦理亲情令人担忧。《 弟子规》对于今天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有一系列针对家庭问题的思想借鉴[5]154。

二、注重品行教育

注重培养个人完美的品格。传统道德文化在不断的实践中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道德规范,主要包括仁、恕、忠、孝、诚、信、礼、义、廉、 耻等思想内容,涉及伦理道德,对今天的我们培养完美的人格依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1.人际交往。 诚实守信是人际交往的重要信条。《 信》 是学生主修的第四门课。 信是指言语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人无信则不立。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华夏民族最崇尚的品质,已传承数千年。 朋友之间的交往,只有做到言而有信,才能够朋友信之,推心置腹,否则,朋友之间充满虚伪与欺骗,那么就无法得到真正的友情。 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因此,与朋友之间的交往,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信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就不要随便答应。 此外,《 弟子规》还教导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以相互指正缺点与学习对方优点而共同进步的。“ 见人善, 则思齐“”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正如孔子所言“: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2.行为习惯。 良好的习惯对个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细节决定成败,即便是用餐、行走、就座等,都要做到尊老爱幼,谦虚礼让,这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弟子规》在《 谨》一章中教导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一是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朝早起, 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对健康有益,珍惜美好时光。岁月不待人,青春要珍惜。现在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与电视,荒废了美好读书时光,应以此自省。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因此要珍惜光阴,爱惜时间。第二是饮食起居方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早晨起来务必洗脸刷牙,如此便能精神倍爽,大小便后务必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才能确保健康。 关于饮食方面“,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日常饮食中不能挑食也不可偏食,多吃蔬果,常吃八分饱,不要过量,以免危害健康,要使学生从小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明白农民伯伯种田的辛苦,明勤俭之道。第三是衣着方面宜朴素舒适。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很多攀比现象,如衣服讲名牌,手表讲名牌等等,这都是一种虚荣心理的表现,其实,一个人不要求穿的多么奢侈,但一定要整洁干净,符合自己的经济条件,这样也会给人一种十分舒适的感觉,正如“ 冠必正,钮必结”“、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

三、重实践的文化知识教育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儿童天真未泯之时,最容易教育,也最需要教导。《 余力学文》一章是说,除了主修的其他六门课外,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要好好地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这是辅修的课。 也就是说,我们能够做到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之后,如果还有时间就要学习古文经典。 实际上,道德教育与文化知识的传播同等重要,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实际上是道出了知识文化与德性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如果所学的知识不实践力行,一味读死书,容易养成华而不实的习性,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但另一方面,如果只是一味地做,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着自己的偏见行事,这样一来就会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对的。正如孔子所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育理念中,德智体美劳,德育为先,正是对德性的重视,有了德性的正确指导,知识和文化才能更好地为自身和社会服务。 关于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知性合一,将学问上的研究与探索投入实践,身体力行。 现在社会有些学习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但是在德性方面却做得不够好,仗着自己的优异成绩而瞧不起学习成绩稍差者, 这就是没有将德育与知识很好结合的一个例子。 因此,学校教育一定要重视从小培养学生德育与知识并重的意识,如此才能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之人。

四、社会公德教育

《 泛爱众》 是学生主修的第五门课。 泛爱就是博爱,就是与他人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爱人者,人恒爱之。“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这与佛教所谓的大爱有相同之处,同是天地万物所生,应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 “ 道人善 ,即是善 ,扬人恶 ,即是恶 ”,“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以德报德,以德报怨,要常记住他人的恩惠,要时刻惦念着回报,而对于他人的私怨要释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 当今社会,如何使社会公德观深入每一个民众之心依然是重点考虑的问题。

13.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 篇十三

在弟子规的第四课,我知道了能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事的基本原则。母亲履行的责任像秦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净心田。父母永远的付出,不曾为回报等待,只为子女成材。

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

小的时候,我非常不懂事。现在,我知道什么叫做懂事。因为除了虚心听取老师的教导,我还在一年级起就学习了《弟子规》。还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去别人家的时候,我看见了一直喜欢的游戏卡,我就忍不住偷偷拿走了。藏在了我家的院子里。第二天妈妈看见了。妈妈说:“你为什么拿人家的东西?赶快还给人家。偷拿人家的东西是很丢人的事情!再这样妈妈就要教训你了!”从此我决定要改正不拿别人的东西的缺点,做个听话的好孩子!

现在我已经知道了什么“事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我不能再丢自己的人,丢妈妈的脸。

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

读完《弟子规》之后,让我有爱心。文中写到“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大众要有关怀爱护的心,人与人之间应该和睦相处,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我以前爱吃的不给别人吃,玩具不给别人玩。

读了弟子规,我明白了人们应该互相关爱。这次玉树大地震,让我想起要关心灾区的小朋友。学校组织大家捐款,我把平时攒起来的零花钱捐给了灾区,让玉树小朋友们有学上,有饭吃。

《弟子规》这本书真好,让我明白做人的道理。

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去孝顺父母,说明他有一颗善良、孝顺的心,而《弟子规》中的“入则孝”正是表达了这种中心思想。弟子规,说着简单,想做到却要花点功夫,孝顺是什么?是不是长大后有出息,不让父母丢脸,为了挣钱天天工作,没时间去看望父母,就帮父母买个大房子,让他们吃好,穿暖。这样做才算是“孝”吗?不,不完全是的。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就唱出了父母的心声。其实父母最想要的是让自己的儿女陪在他们身边,让温暖随身相伴,关心并照顾他们,并不是一个电话或一条短信可以替代的。我认为这才是“孝”的一部分。

读了《弟子规》,我受益匪浅,从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令我念念不忘的还莫属于这一句“冬则温,夏泽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回必面,居有常,业无变。”我把自己与弟子规一比较,觉得自己与弟子规所说的差距很大。突然想起旧事,我就觉得脸红。冬天的时候,妈妈总在在我上床前,将电热毯加热,让我能直接感受到温暖。有时妈妈忘了,我还会抱怨着让妈妈开。夏天,天气闷热。爸爸妈妈总是将最舒适的地方让给我,我也不相让,我行我素。早晨上学,妈妈一次次地催我起床,我却把妈妈的话当耳边风了。有时候,妈妈发火了,我还在埋怨的在嘀咕。直到自己感觉晚了,才很不情愿的起床。比起弟子规所讲的,是不是正好相反呢?现在想起我的那些行为,我的心里就想打翻了五味瓶一样,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弟子规,让我改变了对事物的看法。本来,还以为拥有了财富,就可以给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现在才发现,不管是贫是富,只要有心,想要孝并不难。

朋友们,读读《弟子规》吧!也许,他将会改变你的人生。

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

这个假期我读了《弟子规》,它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它告诉我们,做人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要与德性好的人打交道,远离那些品行差的人。父母生病时,要日夜守护在身边,汤药要自己先尝,然后再让父母喝。如果自己外出工作,一定要禀告父母,回来时也要和父母打招呼,以免父母牵挂。它让我明白了细心是由专心和认真组成的。取得好成绩也不能骄傲,要继续努力,才能再次取得好成绩。

弟子规虽然是一本并不起眼的小书。但是它却包含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我们应该好好读这本书,不要辜负作者的一苦心。

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

假期里,我又读了一遍《弟子规》,它教育我们: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这段话的意思是:亲人有过错,我们就要去劝说,表情要和颜悦色,声音要温和。如果,亲人仍然不听劝,也不要生气,依然继续。亲人仍然不听时,就哭着求他。即使挨打,也不后悔。这段话让我知道了亲人有错时要如何劝说。

上一篇:软件测试技术总结下一篇:交警队伍正规化建设经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