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现场处置方案

2024-07-24

隧道施工现场处置方案(共8篇)

1.隧道施工现场处置方案 篇一

志丹县汽车运输公司客运站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一、事故特征

1、造成交通事故的风险来源:

(1)路面情况:冰雪路面、湿滑路面、乡村路面等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

(2)气候环境:狂风暴雨、大雾弥漫、酷暑炎热、冰寒严冬等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

(3)地理环境:高原山区、连续弯道、狭窄车道、山体滑坡等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

(4)设备因素:未及时消缺、保养不达要求、修理质量低劣等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

(5)生理因素:酒后开车、疲劳驾驶、视力欠佳、听力不济、年高迟钝等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

(6)违规运输:超载、超高、超长、装载重心偏离等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

(7)操作因素:超速行驶、弯道超车、占道行驶、麻痹驾驶、判断失误等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

(8)其他因素:除上述因素以外的其他交通事故。

2、交通事故的影响及后果:

(1)给驾驶员及司乘人员造成身体伤害;(2)给家属亲友造成心灵创伤;

(3)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4)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

(5)易引发次生灾害;

二、应急组织及职责

成立事故处置指挥部

事故救灾指挥部设在客运站调度指挥中心,负责统一指挥,协调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总 指 挥:武明智 副总指挥:薛锦鹏

成 员: 李鑫

柴旭亮 高宝同 金鹏丽 赵廷龙 谢慧 刘慧妮 谷艳 刘海梅 王春丽 张海洪 髙雯 高虎子 赵连生 指挥中心设在调度室

总指挥负责抢险,救灾方案的决策组织,实施。

副总指挥协助组长研究部署方案,现场组织安排抢险救灾工作。

副总指挥领导应急分队,物质供应组及车辆管理组三个小组。负责组织现场抢救工作及设设施的供应保障,车辆调度等工作。

高远领导治安保卫组、医疗抢险组及善后工作三个小组,负责现范围内的治安保卫工作,设置警戒线疏散人员,组织伤员救治及有善后工作。

赵连生负责救灾所有机械车俩设备的调用。

各成员负责所属事故队组及各自职能范围内的工作,核实人数,报告情况并负责向组长副组长汇报。

2、各救援工作组的组成与职责

(1)应急救援分队的组成与职责

应急救分队队长:李鑫

应急分队副队长:柴旭亮

成员:安全科所有成员

职 责:救援小分队由分队长负责领导,组织学习灾害事故的处理措施,救援原则、熟悉本站各系统、设施等,同时强化训练。事故发生后分队长要立即集合全体人员在调度指挥中心待命,听从指挥中心的安排,在救护队未到达前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抢险灾工作,救护队到达后协助救护队抢险。抢险过程中,首先负责伤员的抢救,同时负责采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防止发生二次灾害,并负责保护好现场,设好警戒线,撤出灾区所有被困人员,禁止非救灾人员进入。(2)医疗救护队组成与职责

队 长:髙雯

成 员:谢慧 金鹏丽 高宝同

职 责:医疗组负责对伤员进行现场抢救处理工作,对危重伤员及时联系救护车转送县级医院治疗,不得殆误时机,并对抢险救援队伍实行医学监护。

(3)救援物资供应:

高虎子赵廷龙负责物资的供应与调度,第一时间向事故现场提供救援用的救援车 灭火器 医药箱 铁锨 手套 消防沙等物质

(4)善后处理组的组成与职责

由安全生产成员组成 科 长: 薛锦鹏

成 员: 高远、李鑫、柴旭亮、李浩天、金鹏丽、高文

职 责: 负责接待人员家属并安排好后勤保障工作,清点统计伤亡人员人数、姓名并进行核对工作,开展伤亡事故的民事赔偿工作等。

三、应急处置

1、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处理程序

(1)事故发生时由现场人员或最早发现事故情况人员,立即报调度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值班人员接到险情通知后,首先问清现场情况,同时通知指挥、副总指挥,副总指挥按各自救援工作组立即召集各组负责人及成员迅速到位,同时启动本应急处置方案,在调度指挥中心成立指挥部,各救援工作组按各自和分工职责投入运行,应急分队立即全副武装,准备投入抢险战斗。

(2)治安保卫组立即封锁事故周围的道路,负责好警戒工作,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受灾现场,技术分析组经研究决定后,抢险分队立即按计划进入受灾区抢救伤员,其余各队做好准备工作待命。

(3)应急队伍进入事故现场后,迅速开展侦察、控制、维护、救助人员等首要工作,并及时向指挥部汇报事故现场情况,指挥部根据汇报的情况及时研究,改进抢险方案,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当事故严重无法救援或有效控制时,请求上级有关部门支援。

(4)事故发生后再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报上级有关部门。

2、应急处理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为防止事故扩大,可以在现场指挥人员的指挥下,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如下工作:

(1)询问情况。调度指挥中心接警时因问清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伤亡等情况,必要时,通知上级交警、公安、120等部门到现场协助救援。

(2)到达现场后,要通过询问知情人及现场侦察和检测,确定以下方面情况

①遇险和被困人员数量;

②被困人员的受伤情况;

③油箱是否泄漏。

(3)根据侦察和侦检的情况,划定警戒区

①设立警戒线;

②封锁事故路段的交通;

③隔离围观群众;

④严禁无关车辆及人员进入事故现场;

(4)救生排险

①积极营救被困人员。使用液压切割、扩张等破拆工具,破拆变形的车厢外壳,积极抢救车厢内的遇险人员,并根据需要调集大型牵引起重车辆到场协助救助。破拆车体时,应使用雾状水掩护,防止金属碰撞产生火花,引起油蒸汽爆炸,发生火灾。

②对重危急伤员进行控制休克、昏迷、出血等简单的现场急救,并快速转送医院。

③用喷雾水冷却事故车辆油箱,用泡沫覆盖地面流淌的燃油,消除潜在的危险,为营救被困人员创造条件。

5、扩大响应

在启动各相关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实救过程中仍确定事故未能有效控制时,应立即向上级政府部门提出启动上级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建议。

事故处理过程中,应每隔四小时需报一次。

必要时,由总指挥下达向上级请求协调或增援命令。

6、事故报告

(1)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①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事故地附近的人员应尽量了解或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和危害程度并迅速利用最近处的电话其他方式向调度指挥中心汇报,并迅速向事故可能危及的区域发出警报,使其他工作人员尽快知道灾情,在汇报灾情时,要将看到的异常现象,听到的异常声响等如实汇报,不能凭主观想象判断事故性质,以免给领导造成错觉,影响救灾。

②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报告的基本内容:

事故发生的单位(队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情况等;

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初步估计;

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事故发生的组织抢救,取得安全措施及事故灾区的控制情况;

事故报告单位(队组)

四、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1)首先检查防护器是否完好,发现不合格及时调换。

(2)根据专家组的讲解,正确使用防护器具。

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1)首先检查抢险救援器材是否完好,发现不合格及时调换。

(2)根据专家组的讲解,正确使用抢险救援器材。

(3)使用中抢险救援器材损坏及时更换。

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事故处理应严格按本应急预案规定程序进行操作,严禁随意改动,如确需改动,必须经专业领导同意后方可。

4、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保护好现场伤员,防止伤员二次受伤,现场有条件的立即现场进行抢救,条件不具备的立即组织送往医院救护上。了解现场情况,防止事故扩大。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1)认真组织。要求所有人员要统一行动,听从指挥,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各行其是、盲目蛮干。

(2)沉着冷静,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临危不乱,鼓动大家树立坚定的信心,并在各环节上做好充分准备。谨慎妥善地行动。

(3)遵循原则。要求遇险人员遵循救灾和避灾基本原则。即:及时报告灾情、积极抢救、安全撤离和妥善避灾。

(4)随机应变。在组织抢救、撤离灾区和避灾待救时,要密切注意灾情变化,当可能出现危及人员安全时,要果断采取应变措施,避免人员伤亡。切忌图省事或存侥幸心理冒险行动。

(5)及时联络。找整个抢险和避灾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及时与客运站调度指挥中心取得联系,告知灾情、遇险人员位置、人数、遇到的困难情况等,争取早日获救。

(6)医疗后勤保障组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具有临床急救经验并取得国家专业资格证书医护人员参加救助,所有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防毒设备的穿戴和灭火器材及其他设备的使用方法;消防设备配备齐全;所有工作人员应爱护和保护消防设施和器材,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维修。

6、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在确定各项应急救援工作结束时,由总指挥宣布应急救援工作结束,撤除所有伤员、救护人员,清点人员后,留有专人组织巡视事故现场遗留隐患问题。

7、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1)及时救人是消防现场处置的主要方面,应最大限度抢救人命,并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2)在遇险人员没有搜索完毕前,不得使用大型设备,如吊车、推土车等大型装备;

(3)处置高架路(桥)交通事故时,为防途中交通堵塞,同一消防站出动的车辆不能同一方向驶向事故现场,应从不同的入口登上高架公路,相向驶向现场;(4)救援车辆一时无法接近事故现场时,救援人员应首先携带轻便的破拆、救生、起重等装备赶到事发现场投入救援。

(5)事故处理完毕后,应尽快解除警戒,恢复交通。

2.隧道施工现场处置方案 篇二

但是, 公路建设项目工程浩大, 战线长, 穿越地区环境复杂。在施工周期内, 现场情况变化多端, 因而设计图纸不可能象设计机械零部件那样做得很细, 很多情况下不能死套标准和设计规范文件。

作者在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建设项目中, 历经十多年的实际工作, 在工程建设中遇到过不少的问题, 也和同行们探索过不少的施工工艺。现就工程实践中对部分交通安全设施施工现场处置办法、措施, 以及我们的实践经验和工程建设中好的设计做法, 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以期达到为我国交通工程安全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水平为目的。

1 道路交通标志

道路交通标志的作用主要是为道路使用者提供行车道路信息。从安置角度可分为永久性和临时性两大类, 永久性的标志为国家标准规定的道路指示、指路、警告、警示、景区、辅助等一些在公路建成后, 不会发生变化的标志牌。临时性标志主要是在公路使用过程中发生短暂使用功能变化的路段上, 提示、引导车辆而设立的标志。正常情况下的交通标志设置问题, 可以查找相关技术标准, 进行合理的布设。

1.1 标志牌设置注意事项

在设置标志牌时应注意考虑与周边环境协调, 通过合理处置, 使标志牌的设立能最合理、最大限度地完成其功能问题。标志牌的设立要考虑的最重要问题是视距问题, 要让道路使用者在一定的距离外, 发现标志牌并识别标志内容。在实际工程中, 从施工人员到工程管理者, 尤其是工程监理技术人员, 在设立标志牌时, 应该充分对现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把问题考虑周全,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2 处置办法

1.2.1 绿化工程下交通设施设置 (1) 存在问题

由于近年来道路绿化工程越来越受到重视, 出现了盲目追求道路绿化工程的现象。在一些道路中普遍存在路侧绿化树木遮挡交通标志牌的现象。因此, 在交通标志牌设置时, 应注意迎车方向在一定的视距范围内是否设计有高大的、树冠茂盛的绿化树种。在工程施工期内, 可能由于树木刚移栽或善为长大, 对交通标志牌的遮挡现象暂时不存在, 但随着树木的成活、生长, 必将在后期通车过程中, 使标志牌失去功能。

(2) 处置办法

提醒建设部门改变绿化树种, 在公路两侧一定距离内, 采用低矮植物进行道路绿化, 同样能取到好的绿化效果, 又不影响标志牌的功效。也可以要求设计部门改变标志牌的结构形式, 如将双柱改为悬臂式。

1.2.2 工程设施的外场设备与标志牌发生干涉 (1) 存在问题

在确定标志牌位置时, 还要考虑相关工程设施的外场设备与标志牌发生干涉的因素。如机电工程的外场摄像机、车辆检测设备以及动态信息发布门架等。由于设计部门在设计工程蓝图时是分为几个不同的设计室完成, 相互间可能会出现信息交流不够, 总体审核疏漏的情况, 导致工地现场相关工程设施互相遮挡, 这类问题在每一高速公路建设中都或多何少地会出现。

(2) 处置办法

在施工放样时, 要认真调阅相关工程设计图纸进行复核。在施工过程中还要注意放样点周围工程基础开挖情况。有的工程, 可能由于某种特殊原因, 在施工时发现不合理而挪动纵向位置, 从而出现对其它工程设施的干涉。及时发现并了解基坑性质, 可将这一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 避免造成干涉而影响相互功能或工程废置。

1.2.3 交通标志设置密集路段 (1) 存在问题

对于交通标志设置密集路段, 如隧道洞口、立交区、出入匝道位置, 要全面统筹考虑标志内容、设置顺序以及主次关系, 避免标志堆积, 指引不清。这些地方, 多数情况甚至连寻找基础位置都会出现困难。

(2) 解决办法

可适当考虑一些小的标志版面采取附着的方式与大型标志牌共用一支撑构件, 也可以将几个内容相近的标志共用一根支撑立柱的方式解决。尤其是在山岭重丘地带, 多易出现桥隧相接情况。洞口各类指示、指路、警告、警示标志牌往往难以分而设之, 造成堆积。而这类标志牌又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设置上就有必要分清主次, 认真配置, 对“请开大灯”、“禁止鸣笛”、“禁止超车”等常规性标志牌, 由于人们在长期行车过程中都已形成常识性的思维意识, 可作为将要标志。而对隧道限速、限高、隧道长度等专属性的标志, 就应该设置为主要标志, 易于识别、获取信息。

1.2.4 弯道设置

应避免弯道上设置交通信息标志牌, 遇有必须设置的情况应移至弯道前端, 识别信息应简单明了, 避免造成行车人员的注意力分散。

弯道限制时速应合理, 我国在对弯道限速设计时, 多是以理论计算, 套用标准得出。限速值与实际行车情况似乎有着很大的差距。在美国, 限速值与公路实际运行情况很有警示价值, 一旦超过其限速, 会有车辆失速的感觉。其同一条公路在不同的弯道会出现不同的限速值。而我国同一条道路上的弯道限速几乎为同一值。在长期的行车过程中, 容易麻痹驾驶人员的思维模式, 久而久之, 限速牌形同虚设, 不具有参考价值。

1.3 标志牌基础设置注意事项

对标志牌的基础设置位置要考虑持久性、安全可靠性。避免在河道冲刷地段设置基础, 遇有洪水冲刷情况将使标志牌损毁。不稳定的边坡路段也应多加考虑, 当出现边坡垮塌时, 会掩埋标志。对高填方路段, 在标志基础浇筑完成后, 应考虑边坡雨水引流, 避免雨水浸蚀基础周围边坡, 因为基础周围易形成雨水汇聚, 顺基础侧壁冲刷边坡的现象, 导致基础暴露。

2 道路交通诱导标线

道路交通标线有美化道路形状、规范行车秩序、诱导车辆的功能, 好的标线, 能使驾驶人员轻松、舒畅。反之, 将会让驾驶人员精神紧张, 甚至受到惊吓。

2.1 存在的问题

交通标线的标画, 主要应注意的地段是:立交区、交叉口、公路出入口, 以及一些特殊路段。因为这些地区情况复杂, 依据道路的修建情况变化多端, 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相关标准也只能是对其做出一些建设性的参考。针对这些路段的标线施工作业, 一定要依据车辆行驶诱导情况, 先做好施工放样工作, 反复推敲后再进行标画, 才能取到良好的车辆诱导作用。

2.2 处置办法

隧道洞口多为道路突然变宽的情况, 在标画标线时, 要注意采取一定的过渡路段, 将车道逐渐变宽, 避免死搬设计标准或过渡段纵向距离过短, 而使行车感觉不适的情况。

对道路弯道的处理, 要依据车辆行车的顺适性和路面加宽情况, 适当考虑内侧加宽和标线的顺畅。常常可以看到无经验的标画路段上, 内侧加宽路面闲置, 而标线被车辆碾压过早磨损。所以, 在运营路面上, 出现标线过早磨损的路段, 也多为标线标画不合理的地方, 可作为参考改进的提示。

特别注意的是, 不要将标线标画在不同性质的路面上。否则, 因路面收缩不均或接缝不规则、平整, 将导致标线形状无法控制或早期磨损、龟裂、剥落。

3 道路安全防护设施

道路安全防护设施主要起着在驾驶人员出错, 车辆发生机械事故而引发道路交通事故时, 对车辆驾乘人员、公路沿线设施起保护作用。同时, 也防范因事故诱发二次事故而造成更大的损失。我国的道路防护设施主要以波形钢护栏和混凝土防护栏两种形式为主。近年来, 广大公路建设科技工作者为了使公路建设行车安全性更加可靠, 使公路护栏与周边环境有效结合, 研发了不少的新技术、新产品, 如缆索式、混凝土消能减速式、防撞沙桶等, 在公路建设中都取得了较好的防护效果。

3.1 存在的问题

正常情况下, 公路安全防护设施都是经过设计者全盘考虑后,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设计产生的。而在施工过程中, 对一些复杂工程部位, 设计蓝图不可能细化, 而处理不好时会影响整体防护功能或不美观的问题。

3.2 处置办法

云南省公路为高原重丘地形, 桥隧相接、挖填方路段交错, 造成护栏设置零碎。由于护栏纵向距离短, 整体性差, 既起不到好的防护效果, 也影响整体美观。在不断的工程实践中, 发明了多种改善措施。

3.2.1 挖方路段与桥梁相接之处

挖方路段与桥梁相接之处, 由于挖方路段不设防护栏, 桥梁侧壁多设计为混凝土防护栏, 仅就桥头位置有一空档, 若按波形钢护栏设计 (多数情况下为此设计方式) , 其长度达不到国标准的最低防护设置要求 (70m) , 大多情况下, 其护栏长度为8至16 m。若不设护栏, 存在安全隐患, 视觉效果也差, 尤其是在迎车方向。在这种情况下, 采用波形钢护栏形式既起不到防护作用, 也不美观。新河高速公路上采用了混凝土护栏取代护栏的形式, 既提高了防护等级, 也与桥梁上的护栏形成一个整体, 美观实用。

同样, 在桥隧相接处也存在着类似问题, 单设一小段波形钢护栏, 既影响视觉效果, 也不起真正的防护作用, 建议均可采用混凝土过渡的形式为佳。

3.2.2 路基填方高挡墙路段

对于路基填方高挡墙路段, 应以混凝土形式防护效果为佳, 不足之处是造价高, 视觉效果差。所以, 多数情况下, 设计部门采用波形钢护栏的形式设置。但是, 由于该路肩墙多为浆砌片石工程, 后续施工护栏对原有工程的整体性破坏较大, 导致护栏防护功能也随之降低。近年来, 采用了钻孔后混凝土浇筑护栏桩的方式, 效果不错。可是, 工程成本却大幅提高, 施工难度也增大。最好的办法是在护栏施工单位进场后, 若路肩工程还未完工, 由护栏施工单位与路面施工单位相互配合, 同时施工。有的公路在路肩墙设计施工时已考虑到这一问题。但大多因混凝土路肩墙设计厚度不够, 而不能满足波形钢护栏的设置要求。

最近, 多条高速公路为提高护栏的防撞等级, 设计采用SB级三波形钢护栏结构。但是此类护栏存在一下问题:

(1) 三波形护栏生产工艺复杂, 工程用量少而成本较高。

(2) 三波形与两波形过渡需采用专门制作的过渡梁板, 灵活性差。

(3) 在运营期内, 由于事故发生造成损坏时, 不易采购, 维修困难、成本高、材料短缺造成延误维修时间。

(4) 整体上给人以厚重的感觉, 而最直接的受力部分立柱基础不彻底改善情况下, 形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3.2.3 弯道下坡等路段

在弯道下坡路段, 以及路侧垂直挡墙外有民房、低等级道路或其它因交通事故将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害的路段上, 还是应当考虑现场实际需求, 增设加强性的护栏立柱, 提高防护等级, 减轻二次事故发生的强度。

4 隔离栅网

高速公路隔离设施, 其工程目的是防止、阻挡人、畜进入高速公路区域而受到伤害。同时, 也为行车安全性起到保护作用, 防止公路突发状况而诱发交通事故。

4.1 设置存在的问题

(1) 很多建设管理者不能正确了解其用途, 甚至误认为是公路征地范围的围栏。

(2) 受地形变化影响较大, 在设计时无法给出细致的蓝图。

4.2 现场处置办法

(1) 对于高边坡问题, 从隔离的目的出发, 无需围堵到边坡顶部, 采取边坡二台为隔离范围, 效果好, 经济性强。

(2) 对于填方路段, 以坡脚水沟外侧围栏最佳, 线形好, 防护效果较好, 而且能避免与当地百姓发生争执。

(3) 在隧道洞口处, 设计多在洞口上方形成一围栏。在上方围栏由于地形起伏, 栏柱不规则、零乱, 给隧道洞口景观带来负面影响。因此, 在设施隔离栏时要多加考虑, 必要时, 可采取洞两侧围栏的方式, 既起到了围栏隔离的目的, 也不影响洞口景观整体形象。

3.隧道施工现场处置方案 篇三

摘要:本文结合多年来水利工程的施工现场实际经验,主要对近几年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现状综合简要的论述,并提出笔者相关的改进论证措施,希望与大家一起探讨。

关键词: 水利;施工;影响因素;改进控制措施;

在江苏地区,由于南方降水多,因此,水利施工技术是一项必须重视发展的技术。近年来,随着国家投资水利项目力度的加大,水利工程数量不断增多,工程质量问题也随之突显,在这方面,国家对于水利发展做出了很多努力,包括治理黄河,修建大型水库,加固堤坝等等。

一、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

1.1 人的因素

作为水利施工技术的直接操作者和施展者,水利施工人员需要具备一定层次的职业道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及很强的专业技术知识。人存在着生理、心理承受能力的高低之分,也存在技术水平高低上的不同,所以应首先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考察,选择合适优秀的水利施工人才。同时,在进行工作分配时应综合考虑岗位需求和岗位工作人员的技术熟练度、心理素质、经验等多项因素。

1.2 环境因素

环境对水利施工有着复杂的影响,环境包括工程技术环境、劳动环境和工程管理环境。工程技术环境是指地质、气象、水文等难以人为控制的因素;劳动环境是指劳动组合、作业场所等因素; 工程管理环境是指技术监督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等人为能够完善的因素。

1.3 方法因素

水利施工技术措施、水利施工方案等都是能够对水利施工产生影响的方法因素。如果施工方案考虑的不够周全,施工工艺相对落后,施工的效率及质量都会受到影响,从而使后续的工作出现问题。

1.4 材料因素

材料的经济性、质量及适合度都会对水利施工产生影响。对这几个方面要进行严格把关,否则容易使水利工程施工出现质量问题。另外,如果在材料使用时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工程的成本就会增加,也不利于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

1.5 机械因素

机械设备的好坏也是影响施工质量和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选择机械设备时要考虑它的经济性、合适性和技术先进性,另外,设备还要便于维护。同时,因为企业的制度直接影响着机械的使用效率和寿命,所以应健全相关的制度如人机固定制度、设备检查制度等。

二、水利工程施工的要点

2.1 地基处理

坚固的地基是提高建筑质量的可靠保证,也是提高水坝质量的关键,所以,处理地基要按照严格规范的步骤。首先,要清除地基中的杂物,然后用碎石进行铺垫,再盖上一层湿砂进行加压,最后浇筑混凝土垫层8~12cm。对于岩基,要清除杂物直到接触到质地坚硬的岩面,然后还要认真细致地将岩面表层清除干净并在浇筑混凝土前保持岩面湿润。

2.2 导流和截流

水利工程施工时,要保证是在干地上进行。这就需要对有些河流进行改道。引流时,要保证周围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不受水利施工的影响。目前进行截流的最好方式是围堰。泄水建筑物建好时,要选择恰当的时间进行围堰合龙,保证水流能够直接沿着泄水建筑物下泄。围堰合龙方法有平堵法和立堵法以及平立堵混合法。

2.3 排水工作

围堰闭气后,要进行积水排除工作和渗水工作,包括基坑开挖前和开挖后两个时间段的排除工作。在任何水利工程中,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时都要进行排水。常使用的排水方法主要有暗式排水、明式排水 两种。

2.4 爆 破

爆破事故危害非常大,也是水利施工中经常用到的手段,所以应格外注意各个环节的工作,包括选择爆破材料,运输、存储、起爆、销毁爆破材料等,各个环节都应杜绝违规操作。

2.5 高边坡的处理

对于高边坡,可采用锚固技术或利用混凝土抗滑结构对边坡滑坡现象进行处理。

2.6 支护工程

支护工程是水利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水利施工中一般用喷锚支护法进行支护,这种方法可节约水泥,缩短工期,减少使用劳动力,并且不需要回填灌浆,也不需要进行模板的安装。

三、改进水利施工技术的措施

3.1 正确认识技术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市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需求是发展的动力。因此,水利施工技术相关企业应当在搞好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同其它相关行业进行交流和渗透,积极地参与国内及国外的市场竞争,在行业中树立自己的品牌,扩展企业的生存空间。水利工程施工企业不仅应在本企业所在地区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还要向其它省市扩展市场,并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加自身的无形资产。这些都会为水利技术的发展创造条件,同样,水利技术的发展也会推动市场的扩展。

3.2 加强科技创新

增大科技投入,是从源头上增加水利施工技术的活力,具体措施包括(1) 加大项目的研发力度,追求研究和施工计划的步调统一;(2) 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的科研合作,共同开发与水利相关的科研项目,同时要积极去吸收来自科研机构或高校的优秀人才;(3) 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可以在企业积累的资金中抽取一部分,建立科技创新奖励资金,鼓励水利施工技术人员积极进行自主创新,提高相关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3.3 优化企业内部管理

企业制度是否完善和良好,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高效运转。所以,在目前企业管理制度及模式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企业要主动吸取国外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并结合本企业的自身实际,制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水利施工技术的质量管理,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与此同时,企业要密切注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及时根据外界的转变对自身进行调整,使得企业能够跟上时代及市场前进的步伐。

3.4 提高水利施工技术水平

水利工程施工企业若想提高本企业的施工技术,就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的机械化水平。同时,遇到具体问题要进行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项目,总结不同的施工特点,深入研究其技术难关,确保研究工作和实际项目的步调同步,确保科学施工。

3.5 吸收和培养专业人才

创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要依赖人才,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相关企业应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建立相应的人才吸收、培养和使用机制,针对水利工程施工队伍老龄化的现象,吸收富有创造力和激情的年轻科技人才,并做好企业内人才的培训工作,推进企业队伍思想、知识、技术的不断更新。另外,在发挥年轻技术员创新能力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能力较强的老员工的骨干作用,吸收他们在长期工作中总结的经验,综合新老员工的优势,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建设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直接影响着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先进与否,决定着我国水利工程将来的发展前景。水利工程施工是一个相对比较长远的工程项目,我认为首先应该针对当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自身现状,将解决问题的措施逐步应用到实际中去,加强工程技术质量、落实管理责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促进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提高,有效保证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东霞 . 加强水利施工技术的有效措施探析[J].

2、肖青春 . 对现代水利施工技术的思考[J]. 河南科技

3、王仲南,孙诚焉,钱尧强. 水利施工技术的发展[J].

4.火灾现场处置方案 篇四

1.1事故类型

火灾

油品的性质:加油站主要对煤矿车辆提供车用燃料油,即各种汽油、柴油。汽油、柴油均为易燃、易爆、易蒸发、易渗漏、易产生静电和具有一定毒性的液体物质,其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爆炸,汽油、柴油一旦着火,具有爆炸后的燃烧可能,燃烧中又有爆炸的特点,并且在爆炸时伴有较强的震荡冲击波和散发大量的热量。汽油造成的火灾具有强烈的突发性,高热辐射性及燃爆转换发生的特点。对建筑物、设备有较大的破坏力,一旦发生火灾,将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和重大财产损失。

1.2事故发生区域

加油站

1.3事故发生的时间和造成的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

事故发生不受季节影响。加油站主要对煤矿车辆提供车用柴油。柴油为易燃、易爆、易蒸发、易渗漏和具有一定毒性的液体物质,其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爆炸。柴油一旦着火,具有爆炸的可能,并且在爆炸时伴有较强的震荡冲击波和散发大量的热量。柴油造成的火灾具有强烈的突发性,高热辐射性及燃爆转换发生的特点。对建筑物、设备有较大的破坏力,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设备设施建筑物损毁、损坏和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影响局部安全生产。

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主要是油脂火灾,发生前会有异味、起明火等征兆。

1.5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加油站火灾事故可能引发中毒窒息、爆炸等事故。

2应急工作职责

2.1成立事故应急自救小组

组长:基层单位负责人

副组长:基层单位副职、技术主管、班长

成员:基层单位全体作业人员

2.2应急自救小组职责

2.2.1专业教育、日常培训。

2.2.2组织指挥实施自救行动。

2.2.3向上级汇报事故情况,发出救援请求。

2.3人员职责

2.3.1区队长:根据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应急救援方案,积极组织区队人员开展自救工作;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事故现场的基本情况及现场救援工作等信息;协调救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3.2区队技术人员:是区队长组织开展自救工作的助手,在区队长领导下组织参与制订应急救援方案;准备与事故救援相关的技术资料。

2.3.3副队长:根据区队制定应急救援方案,负责组织好处理事故所需的人员、材料、设备等,带领人员进行救援工作;负责完成区长安排的某一方面的抢救工作;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事故现场的基本情况以及正在进行的救援工作等事故信息。

2.3.4区队值班人员:事故发生后及时了解事故经过、人员伤亡以及现场基本情况等详细的事故信息,并立即将情况报告区队长、矿调度室,通知区队管理人员以及区队应急自救组织的职工到值班室集合,及时向矿指挥部汇报事故信息,协调事故救援工作中的其他事项。

2.3.5班长:采取措施控制灾情;及时汇报现场事故及救援信息;积极组织现场救援或者引导避灾。

2.3.6职工:按照事故应急救援方案以及措施的要求,在事故救援指挥部指挥下积极开展救援工作。

3应急处置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1.1发生事故,现场跟班队长、班组长、瓦检员及现场其它人员要通过各种通讯方式向矿调度室汇报,同时组织现场人员立即按照避灾路线撤离;设置危险警示标识;为救护人员做好向导。

3.1.2矿调度室立即指导现场人员安全撤离,停止灾区供电(掘进工作面不得停电),同时向矿长,迅速通知矿山救护队进行救援;通知医疗组赶赴现场待命。

3.1.3立即启动矿级预案,抢险救灾指挥部所有人员迅速到位,研究决定采取的现场应急处置措施。相关部门要做好抢险救灾的设备物资、图纸的准备工作。

3.1.4调度室要立即通知作业区队、相关科室负责人及其他人员在调度室集合待命。

3.1.5抢险救灾指挥部责令相关单位清查伤亡人数。派遣救护队员灾区侦查,根据灾区地点及波及范围制定和完善救援方案。

3.1.6抢险救灾指挥部责令救护队救援按方案进行有计划的人员救治、抢险救灾救灾工作。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现场应急处置的核心在于控制火势,防止蔓延扩大而发生爆炸危险。

3.2.2发生电气火灾,立即切断火灾机组或线路供电电源,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严禁使用水灭火。

3.2.3发生油脂火灾,使用灭火器、水、沙袋等灭火。

3.3事故报告联系方式、汇报内容

发生事故后,事故现场跟班队长、班组长、瓦检员、安检员等人员及时向矿调度室【电话:4850818、(4850)396、(4850)397、(4850)398、(4850)399】汇报。

汇报内容: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的简要经过、遇险人数;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需要有矿关部门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等。

汇报要求:汇报人员不得慌张,汇报时吐字清晰,汇报内容简明扼要。

4注意事项

4.1加强加油站巡检工作,发现隐患和问题及时整改。

4.2加油站应储备足量的抢险救灾物资,严禁挪用。交接班要认真清点消防器材,发现缺少或损坏等问题要及时汇报队值班人员并及时配齐。

4.3发生火灾后,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切断设备供电电源,清除易燃物等,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如果火灾较大或发展迅速,应立通知救护队救援。

4.4自救人员有权根据现场情况,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组织抢险,但应及时向矿总指挥汇报。

4.5自救人员必须服从指挥,做好自保互保工作,在保证自身和设备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作业。

5.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篇五

1.1班组应急组织

(1)应急小组

组长:班长

副组长:副班长

成员:当班上岗人员

(2)职责:

全面负责本班现场应急工作,应急措施宜贯和培训。承担自救、互救和避灾职责,承担第一时间报告预警信息和事故灾害信息的职责,执行本班组现场预警处置和灾害事故的现场应急处置方案,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伤亡人员善后和安抚工作,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应急工作。

1.2班组人员应急岗位责任制

(1)组长

全面负责本班应急管理工作。根据相关预警处置方案,承担第一时间报告事故预兆的职责,落实预警处置措施。在作业现场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承担事故报告的职责,并按照相关预案的现场处置程序,承担组织本班组现场人员的自救、互救和避灾的责任。

(2)副组长

协助组长完成相关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3)班组长

发现和报告事故预兆,落实预警处置措施。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按照相关预案的现场处置程序,承担组织本班组现场人员的自救、互救和避灾的责任。

(4)关键岗位业务骨干

发现与本岗位相对的事故预兆,承担第一时间预警信号报告的职责。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协助现场应急指挥者进行自救和避灾,不断发现避灾过程中出现的危险和危害。

2、班组作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2.1分险分析

(1)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灾害危险性分析

瓦斯爆炸事故是煤矿最严重的事故灾难之一,易造成群死群伤、矿毁人亡。爆炸会产生高温火焰、爆炸冲击波,并伴随大量有毒有害气体。

爆炸生成的高温高压冲击波,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支架损毁,顶板冒落;通风构筑物破坏,引起矿井通风系统紊乱。爆炸生成的有毒有害气体,伴随风流蔓延,导致人员伤亡。爆炸在一定条件下会诱发火灾,引发二次及多次爆炸;瓦斯爆炸冲击波卷扫巷道积尘,可能伴随引发煤尘爆炸,造成更大的损失。

煤尘的危害一是尘肺病,二是煤尘爆炸。煤尘爆炸也是煤矿最严重的事故灾难之一,易造成群死群伤、矿毁人亡。煤尘爆炸产生高温火焰、冲击波、大量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伤亡,设备、设施、巷道的损坏,引起矿井火灾,也可能诱发瓦斯爆炸事故。

2.2作业现场应急处置的原则

(1)出现事故预兆和出现事故后,第一时间汇报,同时撤离人员的原则。

(2)汇报时要沉着冷静,内容要准确完整、详细客观:地点、类型、影响区域、破坏程度、现场风流变化、作业人员数目、伤亡人员情况。

(3)现场班组长、重要岗位人员要承担本班组人员撤离,自救互救和避灾的现场组织指挥责任。

(4)安全撤离时要正确佩戴好自救器,迅速撤离灾区,尽量低行。

(5)如因灾难破坏了巷道中的避灾路线指示牌、迷失了行进的方向时,撤退人员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巷道方向撤退。

(6)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叉口,应留设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援人员的注意。

(7)在撤退途中听到或感觉到爆炸声或有空气震动冲击波时,应立即背向声音和气浪传来的方向,脸向下,双手置于身体下面,闭上眼睛,迅速卧倒,头部要尽量低,有水沟的地方最好躲在水沟边上或坚固的掩体后面,用衣服将自己身上的裸露部分尽量遮盖,以防火焰和高温气体灼伤皮肤。

(8)在唯一的出口被封堵无法撤退时,应有组织地进行灾区避灾,以等待救援人员的营救。

(9)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留设明显标志,以便于救援人员实施救援。

(10)如硐室内,开启压风自救系统,可有规律地间断地敲击金属物、顶帮岩石等方法,发出呼救联络信号,以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指示避难人员所在的位置。

(11)积极开展自救互救,对于窒息或心跳呼吸骤停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复苏方法为:立即将伤员移至新鲜风流中,使之尽快与有毒有害气体隔离;将口中妨碍呼吸的东西去除,并将衣领、腰带、上解开,脱掉胶靴,使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不致受阻;对窒息者进行人工呼吸;对出血伤员,要先止血、后搬运;对骨折伤员,要先固定、后搬运。

2.3危险源监控

(1)矿井使用装备了KJ101N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各采掘地点的瓦斯状况进行适时监测监控。

(2)瓦检员、测风员按规定检查温度、风量、瓦斯浓度等,并取样化验分析,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

(3)矿井配有足够的测尘人员和测尘仪器,按规定布置粉尘测点。井下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每月至少测定2次,粉尘分散度和游离二氧化硅每6个月测定1次,个体呼尘每3个月测定1次。

(4)生产科对采掘工作面开工前的综合防尘设施进行验收。

(5)通防科瓦斯检查工、测风员、防尘员、测尘员等下井职工必须检查其巡回检查路线上防尘设施情况和巷道积尘情况。

(6)防尘检查员,每月对采掘工作面巡回检查至少3次,其它地点检查2次。

(7)矿各级管理人员下井时必须检查巷道积尘及防尘设施安装和使用情况。

(8)本区要对井下特别是区队管理干部、工人要进行瓦斯、煤尘爆炸知识的教育,熟悉瓦斯、煤尘爆炸征兆如下:

①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前,感觉到附近风流突然静止、有颤动、耳鼓膜有震动的现象发生,有时还发出咝咝的空气流动声。这可能是爆炸前爆源要吸入大量氧气所致,一般被认为是瓦斯爆炸前的预兆。在瓦斯超限达到爆炸界限时,就有可能遇到火源而爆炸。

②煤尘爆炸前,事故地点浮游煤尘浓度一定达到爆炸界限,并且有引爆火源,爆炸时一般都会有强大的爆炸声和连续的空气震动,产生很强的高温气浪。

2.4预警行动

(1)瓦斯爆炸事故预警和响应。

(2)煤尘爆炸事故预警的条件一是出现了煤尘堆积现象,二是出现高温货源。煤尘堆积现象是指煤尘存在井巷表面连续长度超过5米、厚度超过2毫米的现象。

(3)预警信息的发布和报告。

(4)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3、注意事项

(1)佩戴自救器的注意事项:

①在井下工作,当发现有瓦斯、煤尘事故时,必须立即佩用自救器,撤离现场。佩戴自救器呼吸时会感到干、热的感觉,这是正常现象,必须佩戴到安全地带,方能取下自救器,以防中毒。

②在佩用自救器时,因外壳碰瘪,不能取出过滤罐,则带着外壳也能呼吸,为了减轻牙齿的负荷可以用手托住罐体。

④佩用自救器撤离时,要求匀速行走,保持呼吸均匀,禁止狂奔和取下鼻夹、口具或通过口具讲话。

④平时要避免摔落、碰撞自救器,也不许当坐垫用,防止漏气失效。

(2)现场自救和互救的注意事项:

①当发生瓦斯或煤尘爆炸时,应立即背向爆炸地点迅速卧倒,避开冲击波,并屏住呼吸,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用衣物盖住身体,以减少烧伤;要迅速按规定佩戴好自救器,沿着避灾路线,迅速撤离灾区,赶快撤退到新鲜风流中;对于附近的伤员,要协助其佩戴好自救器,帮助撤出危险区;撤出灾区后,要立即向矿调度室报告。

②若巷道破坏严重,应佩戴好自救器,千方百计疏通巷道,尽快撤到新鲜风流中;如果巷道难以疏通,要撤退到支护较完整的地点躲避或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建立临时避难硐室,利用压风管路、风筒等改善避难地点的生存条件。遇险人员要相互安慰、稳定情绪,并有规律的发出呼救信号,等待救援。

(3)采取救援措施的注意事项:

①立即切断通往事故地点的一切电源,马上恢复通风,设法扑灭各种明火和残留火,以防再次引起爆炸。

②遇险人员应沉着冷静,尽可能了解事故的地点和规模,由在场的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按避灾路线迅速而有序的撤离灾区。位于事故进风侧的人员,迎着风流撤退;位于事故回风测的人员应佩戴好自救器以最快速度进入新鲜风流,在撤退过程中如遇巷道堵塞,不能安全撤离时、应就近构筑安全地点,等待救援。遇有一氧化碳中毒者,应及时将其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安全地区,如有心跳、呼吸停止,立即在安全处进行人工心肺复苏,不要延误抢救时机。

③通风部门要及时检查通风设施受损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使有害气体尽快进入回风巷,缩小受灾范围。矿山救护队要探明事故地点、范围和气体成分,如有残留火源时,必须在加强通风条件下扑灭火源,以免发生连续爆炸。如果一时难以修通破坏的巷道营救遇难人员,则应利用管道或其他方式向遇难人员供风。

④在抢救事故期间,应随时向矿调度室汇报灾区状况和救灾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对下一步抢救工作的开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4)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注意事项:

①首先要尽最大的可能迅速了解或判明事故的性质、地点、范围和事故区域的巷道情况、通风系统、风流及烟气蔓延的速度、方向以及与自己所处巷道位置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及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撤退路线和避灾自救的方法。

②等待避难时,应保持安静,不急躁,尽量俯卧于巷道底部,以保持精力、减少氧气消耗,并避免吸入更多的有毒气体;若附近有压气管道阀门,应立即打开阀门,释放出新鲜空气供人体呼吸;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留有衣物、矿灯等明显标志,以便救护队员发现。硐室内只留一盏矿灯照明,其余矿灯全部关闭,以备再次撤退时使用。并间断地敲打管道,发出呼救信号。

(5)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①矿井瓦斯、煤尘灾害现场救援结束后,由救护队长报告矿长,矿长接到报告后,通知矿调度室,宣布应急救援结束,进行现场恢复,为恢复正常生产做好准备。

6.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全套) 篇六

副组长:

成  员:

2.2职责  组长、副组长的职责:

(1)负责本应急预案的制定,并定期组织演练,监督检查在本预案中履行职责情况。对发生事件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决策,全面指挥应急处理工作。

(2)组织成立应急小组。

(3)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报告立即按本预案规定的程序,组织应急小组人员赶赴现场进行紧急处理, 组织现场抢救,使损失降到最低限。

(4)负责向上级主管单位汇报事故情况和事故处理进展情况,必要时向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汇报。

(5)根据设备、系统的变化及时对本方案的内容进行相应修改,并及时上报上级主管单位。

成员的职责:

(1)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人员到现场进行急救。

(2)和其它组配合,将受伤人员就近送到医院进行急救和治疗(3)负责组织救护车辆,安排事故恢复所必须的生产车辆及提供救援人员食宿等后勤保障工作(4)事故处理期间,要求各岗位尽职尽责,根据情况对设备采取相应保护、隔离措施,对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提出事故处理方案。

(5)发生事故后,维持现场秩序、现场警戒,划定警戒区域。

(6)控制现场人员,无关人员不准出入现场。

(7)负责抢险现场安全隔离措施的检查,并督促相关部门执行到位。

(8)组织实施事故恢复所必须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9)协助完成事故(发生原因、处理经过)调查报告的编写和上报工作。

3、应急处置  3.1、人身伤亡事故现场应急处置 3.1.1 紧急救护 紧急救护的基本原则是在现场采取积极措施保护伤员生命,减轻伤情,减少痛苦,并根据伤情需要,迅速联系医疗部门救治。急救的成功条件是动作快,操作正确。任何拖延和操作错误都会导致伤员伤情加重或死亡。

要认真观察伤员全身情况,防止伤情恶化。发现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在现场就地抢救,用心肺复苏法支持呼吸和循环,对脑、心重要脏器供氧。应当记住只有在心脏停止跳动后分秒必争地迅速抢救,救活的可能才较大。

现场工作人员都应定期进行培训,学会紧急救护法。会正确解脱电源、会心肺复苏法、会止血、会包扎、会转移搬运伤员、会处理急救外伤或中毒等。

生产现场和经常有人工作的场所应配备急救箱,存放急救用品,并应指定专人经常检查、补充或更换。

3.1.2 创伤急救 创伤急救原则上是先抢救,后固定,再搬运,并注意采取措施,防止伤情加重或污染。需要送医院救治的,应立即做好保护伤员措施后送医院救治。

抢救前先使伤员安静躺平,判断全身情况和受伤程度,如有无出血、骨折和休克等。

外部出血立即采取止血措施,防止失血过多而休克。外观无伤,但呈休克状态,神志不清,或昏迷者,要考虑胸部内脏或脑部受伤的可能性。

为防止伤口感染,应用清洁布片覆盖。救护人员不得用手直接接触伤口,更不得在伤口内填塞任何东西或随便用药。

搬动时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腰部束在担架上,防止跌下。平地搬运时伤员头部在后,上楼、下楼、下坡时头部在上,搬运中应严密观察伤员,防止伤情突变。

3.1.2止血 伤口渗血:用较伤口稍大的消毒纱布数层覆盖伤口,然后进行包扎。若包扎后仍有较多渗血,可再加绷带适当加压止血。

伤口出血呈喷射状或鲜红血液涌出时,立即用清洁手指压迫出血点上方(近心端),使血流中断,并将出血肢体抬高或举高,以减少出血量。

用止血带或弹性较好的布带等止血时,应先用柔软布片或伤员的衣袖数层垫在止血带下面,再扎紧止血带以刚使肢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度。上肢每60min,下肢每80min放松一次,每次放松1-2min。开始扎紧与每次放松的时间均应书面标明在止血带旁。扎紧时间不宜超过四小时。不要在上臂中三分之一处和窝下使用止血带,以免损伤神经。若放松时观察已无大出血可暂停使用。

严禁用电线、铁丝、细绳等作业止血带使用。

高处坠落、撞击、挤压可能有胸腹内脏破裂出血。受伤者外观无出血但常表现面色苍白,脉搏细弱,气促,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烦躁不安,甚至神志不清等休克状态,应迅速躺平,抬高下肢,保持温暖,速送医疗救治。若送院途中时间较长,可给伤员饮用少量糖盐水。

3.1.3 骨折急救 肢体骨折可用夹板或木棍、竹杆等将断骨上、下方两个关节固定,也可用伤员身体进行固定,避免骨折部位移动,以减少疼痛,防止伤势恶化。

开放性骨折,伴有大出血者,先止血,再固定,并用干净布片覆盖伤口,然后速送医院救治。切勿将外露的断骨推回伤口内。

疑有颈椎损伤,在使伤员平卧后,用沙土袋(或其它代替物)放置头部两侧使颈部固定不动。不能再将头部后仰移动或转动头部,以免引起截瘫或死亡。

腰椎骨折应将伤员平卧在平硬木板上,并将腰椎躯干及二侧下肢一同进行固定预防瘫痪。搬动时应数人合作,保持平衡,不能扭曲。

骨折固定和注意事项:

1)骨折固定应先检查意识、呼吸、脉搏及处理严重出血;

2)骨折固定的夹板长度应能将骨折处的上下关节一同加以固定;

3)骨断端暴露时,不要拉动。

3.1.4 颅脑外伤 应使伤员采取平卧位,保持气道通畅,若有呕吐,应该扶好头部和身体,使头部和身体同时侧转,防止呕吐物造成窒息。

耳鼻有液体流出时,不要用棉花堵塞,只可轻轻拭去,以利降低颅内压力。也不可用力擤鼻,排除鼻内液体,或将液体再吸入鼻内。

颅脑外伤时,病情可能复杂多变,禁止给予饮食,速送医院诊治。

3.1.5 烧伤急救 电灼伤、火焰烧伤或高温气、水烫伤均应保持伤口清洁。伤员的衣服鞋袜用剪刀剪开后除去。伤口全部用清洁布片覆盖,防止污染。四肢烧伤时,先用清洁冷水冲洗,然后用清洁布片或消毒纱布覆盖送医院。

强酸或灼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迅速将被侵蚀的衣物剪去。为防止酸、碱残留在伤口内,冲洗时间一般不少于10min。

未经医务人员同意,灼伤部位不宜敷擦任何东西和药物。送医院途中,可给伤员多次少量口服糖盐水。

3.1.6 冻伤急救 冻伤使肌肉僵直,严重者深及骨赂,在救护搬运过程中动作要轻柔,不要强使其肢体弯曲活动,以免加重损伤,应使用担架,将伤员平卧并抬至温暖室内救治。

将伤员身上潮湿的衣服剪去后用干燥柔软的衣服覆盖,不得烤火或搓雪。

全身冻伤者呼吸和心跳有时十分微弱,不应误认为死亡,应努力抢救。

3.1.7 动物咬伤急救 毒蛇咬伤后,不要惊慌、奔跑、饮洒,以免加速蛇毒在体内扩散。

1)咬伤大多在四肢,应迅速从伤口上方向下方反复挤出毒液,然后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用布带扎紧,将伤肢固定,避免活动,以减少毒液的吸收。

2)有蛇药时可先服用,再送往医院救治。

犬咬伤 1)犬咬伤后应立即用浓肥皂水冲洗伤口,同时用挤压法自上而下将残留伤口内唾液挤出,然后再用碘酒涂搽伤口。

2)少量出血时,不要急于止血,也不要包扎或缝合伤口。

3)尽量设法查明该犬是否为“疯狗”,对医院制订治疗计划有较大帮助。

3.1.8 溺水急救 发现有人溺水应设法迅速将其从水中救出,呼吸心跳停止者用心肺复苏法坚持抢救。曾受水中抢救训练者在水中即可抢救。

口对口人工呼吸因异物阻塞发生困难,而又无法用指除去时,可用两手相叠,置于脐部稍上正中线上(远离剑突)迅速向上猛压数次,使异物退出,但也不可用力太大。

溺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窒息缺氧。由于淡水在人体内能经循环很快吸收,而气管能容纳的水量很少,因此在抢救溺水者时不应“倒水”而延误抢救时间,更不应仅“倒水”而不用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

3.1.9 高温中暑急救 烈日直射头部,环境温度过高,饮水过少或出汗过多等可以引起中暑现象,其症状一般为恶吐、胸闷、眩晖、嗜睡、虚脱,严重时抽搐、惊厥甚至昏迷。

应立即将病员从高温或日晒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用冷水擦浴,湿毛巾覆盖身体,电扇吹风,或在头部置冰袋等方法降温,并及时给病人口服盐水。严重者送医院冶疗。

3.1.10 有害气体中毒急救 气体中毒中开始时有流泪、眼痛、呛咳、咽部干燥等症状,应引起警惕。稍重时头痛、气促、胸闷、眩晖。严重时会引起惊厥昏迷。怀疑可能存在有害气体时,应即将人员撤离现场,转移到通风良好处休息。抢救人员进入危险区必须带防毒面具。已昏迷病员应保持气道通畅,有条件时给予氧气吸入。呼吸心跳停止者,按心肺复苏法抢救,并联系医院救治。迅速查明有害气体的名称,供医院及早对症治疗。卫生医疗部门救治。根据伤者病情确定施救方案,进行施救。

3.2、垮(坍)塌事故现场应急处置 3.2.1 现场应急处置程序(1)项目部在施工生产及后勤保障等相关活动中发生垮(坍)塌事故时,目击者应高声呼救,同时迅速报告事故现场应急工作组,并立即启动本处置方案,依照方案指示开展现场应急处置及伤者救援。(2)有人员被困,事故现场人员应积极主动抢救被埋人员。

(3)应急工作组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应履行职责,确定抢救方案;

指挥人员开展救援,疏散无关人员,及时对该位置和类似位置进行安全防护。(4)现场应急工作组和抢救人员应根据事故具体情况,采取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方法,对垮(坍)塌事故现场进行处理,同时要确保不发生二次事故及搜救人员安全。(5)发现被困人员在无法人工解救的情况下应先设法提供医疗、食品的救助,然后在消防部门的专业指导下进行解困行动。现场人员应及时拨打消防及医疗救护部门电话,由医务人员抢救现场受伤人员。(6)被困人员被救出后,现场人员应尽快为其解除重物压迫,减少伤员挤压综合症发生,并将其转移至安全地方,进行现场抢救。(7)在医疗救护部门到场之前对解救出的人员做必要的急救,如简易包扎、止血或简易骨折固定,对呼吸心跳停止的伤员予以心脏复苏,清除伤员口鼻内泥块、凝血块、呕吐物等,并采取措施防止昏迷伤员窒息。(8)做好伤者及事故现场的善后处理工作。(9)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项目部要认真核对参加应急的人数,清点各种应急机械与设备、个体防护设备、医疗卫生设备和物品、生活保障物资等。现场应急工作组应整理好应急记录等资料,核算应急发生的费用,并及时组织参加应急处置的人员进行总结分析,写出应急总结报告,在一个月内上报工程公司安全组。(10)调查事故原因,并采取措施整改,避免事故再次发生,并组织恢复正常施工秩序。(11)在没有人员受伤的情况下,应急工作组组长应根据实际情况,在确保人员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研究补救措施。3.2.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一)土石方坍塌(1)当发现土方或建筑物有裂纹或发出异常声音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通知、组织人员快速撤离到安全地点。(2)当土方或建筑物发生坍塌后,造成人员被埋、被压的情况下,立即拨打报警和急救电话。在确认不会再次发生同类事故的前提下,立即进行抢救受伤人员。(3)当少部分土方坍塌时,抢救或救护人员可使用铁锹及徒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撮土挖掘,并注意不要伤及被埋人员;当建筑物整体倒塌造成特大事故时,应在应急工作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抢险工作,采用吊车、挖掘机进行抢救,现场要有指挥并监护,防止机械伤及被埋或被压人员。(4)被抢救出来的伤员,应按照处置程序进行救护及处理。(二)跨越架、脚手架垮(坍)塌(1)施工现场发生跨越架、脚手架垮(坍)塌事故时,应急工作组指派的抢险人员应在事故现场周围用警戒桩、警戒线带等物资在现场设置警戒隔离区,非抢险队员不得进入警戒区内,以防止发生连锁事故,为更好地进行抢险救工作创造条件。(2)抢险人员将事故现场被困人员,及时组织转移到安全地带,并将现场非抢险人员转移出事故现场。(3)抢险人员将受伤人员从事故现场解救出来,并进行现场急救处理。(4)抢险人员应使用预备的应急物资,对有进一步倾斜、倒塌发展趋势的跨越架、脚手架进行加固,以最大限度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5)在事故现场入口及进入现场的主要通道边安排引导人员,以引导救险车辆、人员、物资等迅速准确地进入事故现场。3.3、火灾、爆炸现场处置 3.3.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火灾或爆炸生后,按照逃生线路图疏散至安全场所,拔打火警119电话报警。在消防人员到达之前尽可能做到:

(1)组织人力和工具,尽快把被困人员救出,同时部署一定的灭火力量救火,但在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应以主要力量救人。

(2)疏散和保护物资,减少火灾损失。对火势威胁的各种物资,根据火场情况来决定,采取可行的保护措施,或对其进行疏散。

(3)重要设备有烧毁危险时,必须设法抢救。

(4)当易燃易爆物品有爆炸可能时,必须首先疏散人员,再采取其他控制措施。

(5)当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时,应按照现场紧急处理程序进行处理,立即将有关设备的电源切断,同时汇报值班调度,采取紧急隔离停电措施。在电气设备灭火时,只准许在熟悉该设备带电部分的人员指挥或带领下进行,并使用干式灭火器、二氧化碳、1211灭火器灭火。

(6)参加灭火的员工,在灭火时应防止被火烧伤或被燃烧物体所产生的气体引起中毒、窒息,防止被燃烧物体引起相关设备的爆炸。参加建筑物的灭火员工,应迅速了解建筑物是否倒塌的可能,以保护灭火人员的安全。

3.3.2发电机着火时的处理(1)立即检查发电机断路器是否跳闸如未跳闸,应手动断开,检查停机情况,并检查发电机灭磁开关应断开;

(2)值班人员打开发电机消防水管灭火或1211灭火器灭火,直至火熄灭为止;

(3)灭火过程中不准破坏密封;

(4)灭火过程中不准进入发电机内部;

(5)灭火后,进入发电机风洞检查应戴防毒面具,不准单人进入;

(6)不准用砂或泡沫灭火器灭火。

(7)操作程序按《江西三和洪门水力发电厂水轮发电机组运行规程》、《江西三和廖坊水力发电厂水轮发电机组运行规程》有关条款进行处理。

3.3.3变压器着火处理 (1)立即对变压器停电,断开变压器各侧电源;

(2)为防止火灾蔓延,应立即停止通风机或风扇运行;

(3)汇报总工,组织人员灭火,联系消防队;

(4)若上盖(厂用变除外)着火,可用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或砂子灭火;

(5)若油箱或散热器着火,则用泡沫灭火器灭火或干粉灭火器;

(6)若有油溢到外面,应打开放油阀排油至没有油溢出为止,如变压器有直接燃烧的危险时,应打开放油阀排油;

(7)使用灭火器灭火时,应穿绝缘靴、戴绝缘手套,注意液体不得喷至带电设备上。

3.3.4绝缘油库火灾处理 (1)油库区着火时,应立即关闭或封堵油库通往外侧的下水道、油罐通往外侧的进出阀门。

(2)若油罐顶部敞开处着火,必须立即启动喷淋系统和向罐内注入七氟丙烷。

(3)用多支直流消防水枪从不同方向集中对准敞开口处喷射,封住灌顶火焰,使油品与空气隔绝,缺氧窒息。

(4)若油罐发生爆炸、顶盖掀掉火焰迅猛时,则必须集中力量和一定数量的泡沫、干粉或1211消防设施,从油罐周围同时向火焰中心喷射。

(5)油罐油外溢在地面着火,应立即扑救,同时用消防水枪喷射油罐外壁,降低油罐温度,防止火势扩大。

(6)防止着火油罐涉及到相邻油罐,必须在燃烧油罐与相邻油罐之间用多支直流消防水枪喷射形成一道水墙,隔绝火焰和浓烟。同时,将相邻油罐的呼吸孔用石棉布包住,防止火势蔓延。

(7)必要时可打开着火油罐事故排油阀将储油排掉或转移到安全地方,在排油过程中,要注意罐内油面不能低于出油管高度。

(8)当油管道泄漏或管道法兰垫破裂时,喷油遇到热源起火,应立即关闭有关阀门,隔绝油源或设法用挡板改变漏油喷射方向,不使其继续喷向火焰和热源上。

(9)油管道喷射起火,应立即用泡沫、干粉灭火器等扑救或用石棉布覆盖灭火,着火面积较大可用水喷射扑救,地面上着火使用干沙或泥土、湿的石棉布覆盖灭火。附近的电缆沟、孔洞要及时用沙子或土封堵,防止火势面积扩大。

(10)油泵或滤油电机起火,应立即切断电源,关闭油管道进出阀门,而后采用CO2、1211灭火器进行扑救,紧急时可启用喷淋系统、消防拴连接喷雾水枪进行灭火。

(11)火势扑灭后,应继续用泡沫或消防水喷洒,防止复燃。

3.4、触电事故现场应急处置 3.4.1预防措施(1)用电设备及用电装置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进行设计、安装及使用。(2)非电工人员严禁安装、接拆电气用电设备及用电装置。(3)严格对不同的环境下的安全电压进行检查。

(4)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它设施之间、工作人员与带电体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进行隔离防护。

(5)在有触电危险的处所设置醒目的文字或图形标志。(6)设备的金属外壳采用保护接地措施。

(7)供电系统正确采用接地系统,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区分开。

(8)用电线路设两级漏电保护、漏电保护装置必须定期进行检查 3.4.2现场应急处置程序(1)触电伤亡突发事件发生后,应立即向项目经理汇报。

(2)项目经理或项目负责人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3.4.3现场应急处置(1)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

(2)把触电者接触的那一部分带电设备的开关、刀闸或其他断路设备断开;

或设法将触电者与带电设备脱离。

(3)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救护人员不准直接用手触及伤员。

(4)如触电者处于高处,触脱电源后会自高处坠落,要采取相应措施。

(5)触电者触及低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如拉开电源开关或刀闸,拔除电源插头等;

或使用绝缘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绳索等不导电的东西解脱触电者;

也可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也可戴绝缘手套或将手用干燥衣物等包起绝缘后解脱触电者;

救护人员也可站在绝缘垫上或干木板上,绝缘自己进行救护。

(6)触电者触及高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迅速切断电源,或用适合该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并用绝缘棒)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自身与周围带电部分必要的安全距离。

(7)如果触电发生在架空线杆塔上,如系低压带电线路,若可能立即切断线路电源的,应迅速切断电源,或者由救护人员迅速登杆,束好自己的安全带后,用带绝缘胶柄的钢丝钳、干燥的不导电物体或绝缘物体将触电者脱离电源;

如系高压带电线路,又不可能迅速切断电源开关的,可采用抛挂足够截面的适当长度的金属短路线方法,使电源开关跳闸。

(8)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且尚未确证线路无电,救护人员在未做好安全措施(如穿绝缘靴或临时双脚并紧跳跃地接近触电者)前,不能接近断线点至8~10m范围内,防止跨步电压伤人。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亦应迅速带至8~10m以外后立即开始触电急救。只有在确证线路已经无电,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立即就地进行急救。

(9)救护触电伤员切除电源时,有时会同时使照明失电,因此应考虑事故照明、应急灯等临时照明。新的照明要符合使用场所防火、防爆的要求。但不能因此延误切除电源和进行急救。

3.4.4伤员脱离电源后的处理(1)触电伤员如神志清醒者,应使其就地躺平,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

(2)触电伤员如神志不清者,应就地仰面躺平,且确保气道通畅,并用5s时间,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部,以判定伤员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

(3)需要抢救的伤员,应立即就地坚持抢救,直至医疗人员接替救治。

3.4.6呼吸、心跳情况的判定(1)触电伤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s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看—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

(2)听—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

(3)试—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左或右)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

若看、听、试结果,既无呼吸又无颈动脉搏动,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

(4)触电伤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进行就地抢救。

就地抢救方法:

①通畅气道。

②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③胸外接压(人工循环)。

3.4.7抢救过程中的再判定(1)按压吹气1min后(相当于单人抢救时做了4个15∶2压吹循环),应用看、听、试方法在5~7s时间内完成对伤员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复的再判定。

(2)若判定颈动脉已有搏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而再进行2次口对口 人工呼吸,接着每5s吹气一次(即每分钟12次)。如脉搏和呼吸均未恢复,则继续 坚持心肺复苏法抢救。

(3)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再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时间均不得超过5~7s。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

3.5、机械设备事故现场应急处置  3.5.1事故风险的来源、特性(1)起重机械发生起吊物品坠落或严重溜钩(溜车)故障。

(2)起重机械发生电器控制系统失灵或保护拒动故障。

(3)起重机械大车(小车)车轮脱轨故障。

(4)大型机械作业过程中,严重过载,主要结构件载荷和应力突然增加,造成主要结构严重变形或断裂,严重时出现倒塌的恶性事故。

(5)大型机械的液压系统管路、油缸爆裂,主要结构变形或断裂,严重时出现倒塌的恶性事故。

(6)大型机械的门柱、悬臂架、平衡梁等主要金属结构疲劳、腐蚀,焊口缺陷,高强度螺栓松动、蠕变,主要结构变形或断裂,严重时出现倒塌的恶性事故。

(7)大型机械的大车行走装置、回转装置、上部金属结构顶起作业时,检修工艺不当,支承工装的强度和刚度不够,工装失稳或破断,支点不正确,导致机械构件损坏,严重时造成设备倾覆。

(8)大型机械经过暴风、地震、事故后,强度、刚度、稳定等性能下降,而未经过检验、修复继续投入使用,造成结构损坏或整机失衡坍塌。

(9)大型机械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坍塌事故。

3.5.2 事故类型、影响范围及后果(1)大型机械脱钩、断绳、倾覆、倒塌等均有可能造成重大设备和人身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大型机械事故的区域和作业有:(2)机械车辆检修和运行作业,可能造成翻车、刹车失灵引发倾翻事故。

(3)推土机推土作业,容易造成推土机倾翻、煤堆塌陷事故。

(4)大型吊车吊装作业,容易造成起重失衡、整机倒塌事故。

3.5.3事故处置措施(1)现场第一发现人应立即切断设备电源。(2)现场人员应采用呼喊、电话通知、敲击物品等方法争取其它人员的帮助,尽快对现场受伤人员进行施救。同时向医院“120”求援(交通事故还应拨打122报警)。(3)若伤者伤情较轻,可对伤者进行临时包扎和止血等操作后送往就近医院;

若伤势较重或伤势不明,为防止二次伤害,应对伤者受伤部位进行简单止血处理后等待医护人员救护。3.6、食物中毒现场应急处置 3.6.1事故风险的来源、特性(1)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我国食用畜禽肉、禽蛋类较多,多年来一直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居首位。

(2)真菌毒素中毒:真菌在谷物或其他食品中生长繁殖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人和动物食入这种毒性物质发生的中毒。

(3)动物性食物中毒:食入动物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动物性食物中毒。如河豚中毒、猪甲状腺中毒。

(4)植物性食物中毒:一般因误食有毒植物或有毒的植物种子,或烹调加工方法不当,没有把植物中的有毒物质去掉。最常见的植物性食物中毒为菜豆中毒、毒蘑菇中毒;

可引起死亡的有毒蘑菇、马铃薯、曼陀罗、银杏、苦杏仁、桐油等。

(5)化学性食物中毒:食入化学性中毒食品引起。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是:发病与进食时间、食用量有关。一般进食后不久发病,常有群体性相同的临床表现。

3.6.2事件类型、影响范围及后果 食物中毒事件可能造成职工、家属健康严重损害和影响安全生产。

3.6.3现场应急处置措施(1)立即将患者撤离有毒环境,同时向当地“120”求救。(2)积极组织抢救治疗病人,尽可能按照就近,相对集中的原则进行抢救处理。(3)在医务人员尚未赶到时,病人意识清楚时,可用压舌板、匙柄、筷子等刺激咽弓或咽后壁,使病人呕吐。但病人发生意识不清、昏迷时,不得使用。(病人发生呕吐时,切忌止吐,呕吐有利于毒物排出)(4)处置好中毒人员后,现场应急救援小组应对现场遗留饭菜进行封存,将食物中毒事件情况报上级应急领导小组。(5)保护好现场,保管好供应给职工的食品,维持原有的生产状况,对引起中毒的可疑食品及留样食品立即封存,禁止继续食用和出售,在卫生防疫人员到达后,配合上级部门进行取证、调查工作。3.7、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应急处置 3.7.1化学危险品泄漏事件处置(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化学危险品泄漏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现人员应立即汇报上级领导,上级领导应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

作业人员在专业人员的统一指挥下,按照规程处理。

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异常事件进一步扩大时应启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造成人身伤害时启动《人身事故应急预案》,造成火灾的启动《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事件,现场人员应尽快撤离到上风口位置,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同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

①在卸酸、碱过程中滴撒到地面上的药液应及时用大量清水冲刷干净。

②当酸、碱溶液排放到地沟内,应立即用碱性溶液或酸性溶液进行中和,防止地下管道受损和造成污染事故。

③溶液漏至地面时,采用围堤堵截方法:用沙土等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

④对酸系统应配备生石灰、卸酸泵、卸酸用软管、酸系统检修所需要的备品备件和工器具等应急救援物品。当发生酸罐大量泄漏时,应立即从碱罐中抽碱液至外漏酸液中,进行中和,用熟石灰对地面存留的酸液进行中和;

加水稀释,用潜水泵抽出后,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

⑤对碱系统应配备卸碱泵、卸碱用软管、碱系统检修所需要的备品备件和工器具等应急救援物品。当发生碱罐大量泄漏时,应立即从酸罐中抽酸液至外漏碱液中,进行中和,加水稀释,用盐酸对地面存留的碱液进行中和。用潜水泵抽出后,并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

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在施工区域发生事故时,人员应尽快撤离到上风口位置,并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其他机动车驾驶员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有序地撤离事故现场。

3.7.2有毒、有害气体扩散处置 (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有毒有害气体扩散事件发生后,发现人员应立即汇报专业负责人,并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

作业人员在值长的统一指挥下,按照规程处理。

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异常事件进一步扩大时应启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造成人身伤害时启动《人身事故应急预案》,造成火灾的启动《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发生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时,应立即在其周围拉上警戒线或竖立警示标志,不要在周围逗留,并通知周围人员和单位不要开窗通风。严禁吸烟,以防发生火灾或爆炸。

遇到有毒有害气体运输车辆发生事故,应尽快离开事故现场,撤离到上风口位置,不围观,并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其他机动车驾驶员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有序地通过事故现场。

一旦闻到刺激难闻的气味,或者发现有毒气体发生泄漏,就要马上采取措施,及时撤离现场,并马上通知其他人员,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然后报警;

堵截一切火源,易燃易爆品区域应尽可能不开启灯具和动用电器,即使救援需要也必须禁止开启非防爆灯具和使用非防爆电器,以免产生导致爆炸的火花;

熄灭火种,关阀断气,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

要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化学品火灾的扑救应由专业消防队来进行。

参加抢险人员工作前必须按电力热力机械安全规程中有关规定作好防止人身伤害的各项措施,如:带防护眼镜、穿耐酸碱鞋、穿耐酸碱工作服、戴口罩、戴耐酸碱手套,必要时戴防毒面具,穿防高温工作服。

在抢险现场准备好急救药品、毛巾、清水。

在抢险过程中,参加抢险人员应站在上风口,防止有毒有害气体对人身的伤害。

3.7.3注意事项 (1)处置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时,必须加强个人防护,根据作业情况,穿戴防护用品。进入高浓度现场时,必须配戴好防毒面具。

(2)作业人员要熟悉掌握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及危害程度,杜绝盲目作业。

(3)各岗位生产人员在发现危险化学品异常事件发生后,在人身安全不受伤害的情况下要坚守本职岗位。

(4)应储备一定数量的人身防护用品,例如:正压式呼吸器、防酸碱工作衣、防毒面具、中和急救用药、应急照明灯等。

(5)通知周围居民和单位不要开窗通风,通知保卫人员在其周围拉上警戒线或竖立警示标禁止无关人员入内。

(6)警戒区内要堵截一切火源,易燃易爆品区域应尽可能不开启灯具和动用电器,即使救援需要也必须禁止开启非防爆灯具,要求使用非防爆电器,以免产生火花,迅速疏散受威胁的物资。

3.8、突发恶劣天气现场应急处置  3.8.1应急处置流程(1)现场突发恶劣天气(如冰雹、大风、暴雨、暴雪等)时,从事受恶劣天气影响的相关工序应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保护措施后,撤离现场。(2)恶劣天气后,应急小组应组织检查设备以及施工用电系统等,保证后续施工作业安全顺利开展。(3)现场应急救援小组将现场情况上报上级应急领导小组组长。4.8.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4)当发生六级以上大风、暴雪天气等恶劣天气时,应立即停止现场高空作业,撤离危险作业场所。(5)当发生连降暴雨天气,地面严重积水,生活、办公区出现雨水倒灌现象,且暴雨无停止迹象时,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应组织所有人员撤离至施工地附近的最高点(一般为变电站站内),(6)撤离应遵循“先撤人,后转移贵重物品、资料”的原则。并上报上级应急领导小组组长。(7)当恶劣天气停止后,在第一时间组织员工奔赴现场,抢救设备物资,把财产损失降到最低。3.9、急性传染病现场应急处置  3.9.1现场应急处置措施(1)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立即通知各专业小组,迅速将疑似病人隔离在远离生产、生活区域外的单独房间内。(2)立即通知当地传染病防控中心或“120”,简要说明病情。不能直接送往医院,应等待传染病防控中心处置。(3)停止一切作业,隔离项目部全体员工与外界的联系,封闭在各自的作业活动范围内。(4)维持现状直至医院的出具正式的检查结果。①确诊为急性传染病:协同传染病防控中心做好后期处置。②非急性传染病:解除警戒,恢复施工生产。3.9.2现场应急处置注意事项(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注意事项:    防护器具必须佩戴合格产品,并保证佩戴的正确性,防护器具不可轻易摘取,应急事件后应对个人的防护器具进行检查通过专业认证确保无误方可继续使用。(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配备相应的抢险救援器材,器材必须是合格物品,使用人员必须对器材有相应的了解。(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防面的注意事项:    现场处于事故、事件的地区的及受到威胁地区的人员,在发生事故、事件后应根据情况和现场局势,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正确、有效的方法进行自救和互救。事故、事件现场不具备抢救条件的应尽快组织撤离。(4)现场自救和互救的注意事项:    在自救和互救时,必须保持统一指挥和严密的组织,严禁冒险蛮干和惊慌失措,严禁个人擅自行动。事故现场处置工作人员抢修时,严格执行各项规程的规定,以防事故扩大。(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应急小组领导、应急抢险人员到位并配备抢险器材,确认有能力进行抢救,个人安全防护到位佩戴正确并物品合格。(6)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应急救援结束后切勿放松警惕,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现场远离事发地点,做好人员清点,用品给养是否到位。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制,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7)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对特殊环境下工作期间的人员到岗、标示明确、防护到位等方面完善。根据现场提出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3.10、交通事故现场应急处置 3.10.1预防和预警(1)项目部应定期组织本部驾驶员进行安全学习,对驾驶员进行经常性的交通法规和驾驶技能宣传和教育,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

(2)认真落实车辆定期检验制度,严格出车前、行驶中和出车后“三检制”,及时发现和消除车辆安全隐患,严防带病车辆上路行驶。

(3)每月对驾驶员进行一次全面的动态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监控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重点控制好酒后驾驶、超速行驶、不系安全带等交通违章行为。

(4)严格长途车辆审批制度,从严控制长途车辆。

(5)建立车辆常行路线的危险点管理机制,标明危险点,制订控制措施。

(6)定期开展驾驶岗位危害辨识,制定控制措施,消除交通风险。

3.10.2应急处置方法与程序 (1)应急分级与启动 项目部交通事故应急响应分为二级。

①发生人员死亡交通事故,属一级应急事件,启动一级应急行动。

②发生人员重伤交通事故,属二级应急事件。

(2)应急行动程序 事故发生后,驾驶员或乘车人应立即打电话报警并向项目部办公室报告,重大事故可直接报项目部应急指挥部。

报警电话:122或110;

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

报警内容: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车辆类型及车牌号、人员伤亡情况等。

根据现场情况,司乘人员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人员受伤时,立即求助过往车辆或人员,抢救伤员。

2)车辆着火时,立即利用随车灭火器灭火,同时将伤员转移至安全地带请求救助。

3)在来车方向150m处设置警告牌。

4)报警:请求当地医疗机构对伤员进行救护,说明事故发生地点,受伤人员数量及程度。

(3)应急解除 交通事故险情排除标准:

1)抢险人员清点完毕,伤亡人员全部送往医院治疗或善后处理,伤亡人员家属已妥善安置;

2)公安交警部门现场勘查处理完毕;

3)事故车辆已妥善安置,路障已清理,道路交通已恢复。

达到上述标准后,由应急指挥部宣布交通事故应急解除。

(4)向相关保险公司按保险合同索取理赔。

(5)应急指挥部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组织事故调查处理。

3.11、地质灾害现场处置 3.11.1山体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边坡塌方、洞室塌方或岩爆灾害(1)组织人员对事发现场进行管制,待地质灾害稳定后,由专业人员在发生地质灾害地带作进一步观察,报现场指挥部,指挥部判断影响范围。

①对异常情况进行深入、仔细的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

②组织人员对异常资料进行分析,论证是否有发生垮塌的可能。

③对现场进行严密监测,掌握现场发展情况。

④及时向上级公司或有关单位汇报异常情况,提供决策依据。

⑤根据上级或有关单位的指示,实施垮塌现场处置方案。

(2)地质灾害对本部施工现场设备、人身无影响的,工作协调组通知地方地质主管部门,同时报业主。

(3)因上述灾害威胁我部正常安全生产或造成设备、设施损坏,人员伤亡。

①各值班人员按逃生路线图所画路线组织逃生。

②工作协调组通知地方政府、地质主管部门,同时报业主,请求支援。

③待地质灾害基本稳定后,确认无危险,命令仓库保管人员打开防汛库,抢险救援小组领取手推车、铲、镐、锄头、土圾等工具,至灾害发生区域展开自救抢险工作。做好取土、装袋、清沟、清路、运输、铺设等工作。待专业队伍进场后,配合专业队伍开展抢险工作。

④当事故地点在易滑坡体位置时,应首先对事故地点进行现场危险性分析,在做好充分安全措施的前提下,以确保人员安全为主要目的,展开抢险工作。

⑤其他抢险措施 a.所有车辆、船只等交通工具,一律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统一指挥,统一调度。

b.当发生事故后,后勤部门应立即组织车辆将备好的防汛物资(如草袋、水泥、铁丝、马钉、锄头、扁担、土箕、潜水泵、小型手推车等),按实际所需运抵事故现场,专人保管并做好分发工作。

c.现场指挥领导应及时将参加抢险人员分成取土、装袋、清沟、清路、运输、铺设等相关小组,分头行动,做到现场紧张有序,忙而不乱。

d.后勤部门应及时组织值班医生带好足够的药品赶到抢险现场,以准备应付出现的意外情况。

(4)后勤保障救护组应及时组织附近医生或拔打120急救电话,要求带好足够的药品赶到抢险现场,以准备救治出现的人员伤亡情况。

3.11.2地震灾害 (1)接到临震预报 各部门要注意收听收看地震预报,主动与官方联系,密切注视临震情况。接到领导小组命令后,立即发出蜂鸣警报,将群众疏散引导至平坦开阔场所,各值班人员按逃生线路图中的逃生路线进行逃生;

立即组织人员对后勤物资情况进行管制。请求附近医疗卫生部门人员赶赴现场。并将有关情况向地方政府、上级公司进行沟通,请求专业队伍支援。

(2)当发生破坏性地震后 灾害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立即组织救援人员赶赴灾害现场指挥抢险,并与地方政府取得救助联系。抢险救援组接到领导小组命令后,立即清点人数、抢救被压埋人员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工程抢险。并立即组织抢救伤亡人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余震伤人;

立即提供所需药品、医疗器械、其他救援物资,准备交通工具运送伤员;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

准备各种生活物资,安置灾民;

负责灾害的情况资料收集、整理、报告和新闻发布等工作。

3.12、洪水灾害现场应急处置 3.12.1通用处置方案(1)先期处置 ①洪水及险情发生后,防汛办全体人员应停止休假,立即进驻现场实行24小时值守。

② 由防汛办应立即向厂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汇报有关情况,并随时汇报汛情或险情的发展。

③ 防汛办应督促防汛值班人员立即开展如下工作:收集流域降雨资料,同时积极向省气象服务中心(0791-6225262)等气象部门了解近期气象预报,向水利枢纽管理局了解、核实流域水、雨情报,洪水预报数据;

配合防汛办主任确定险情级别和预警级别。

3.12.2 Ⅳ级险情应急处置 当汛情或险情符合Ⅳ级险情条件,已经发布蓝色预警后,有关机构、部门按程序开展如下工作:对防汛办的预警发布申请给予审核批准。

组织防汛应急指挥部成员开展汛情会商,部署、协调各环节工作,对防洪工作做出决策,指导防汛办开展防洪工作。

通知项目部负责人确保防汛应急值班用车。

3.12.3 Ⅲ级险情应急处置 当汛情或险情进一步发展,符合Ⅲ级险情条件,已经发布黄色预警后,有关机构、部门(各廖坊项目部)除按Ⅳ级险情应急处置工作要求开展工作外,还应开展如下工作:

①增加防洪、防汛小组值班人员的巡检频次,密切关注是否有危及人身安全或其他险情的征兆出现;

②警戒后勤小组立即组织部署保卫人员,对泄洪设施关键设施等开展现场保卫工作,以防人为破坏。

③技术抢险小组召集防汛应急抢险队,随时准备投入应急抢险工作;

根据防洪工作需要协调各5之间的工作安排。

④现场抢险小组组织检修维护人员对发电机电设备、输电线路、泄洪设备等进行巡视检查,确保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⑤运行值班小组组织人员加强对发电设备及监控设备的检查。

⑥协调善后小组应与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单位配合,安排人员对汛情进行客观报导,收集上、下游社会灾害情况,与地方协调,联系征用临近防汛物资事宜。

⑦物资保障小组根据汛情的进一步发展态势,开始着手准备水工建筑物抢险必备物资。在必要情况下,通知厂长工作部负责人 3.12.4 Ⅱ级险情应急处置 当汛情或险情继续发展,符合Ⅱ级险情条件,已经发布橙色预警后,项目部除按Ⅲ级险情应急处置工作要求开展工作外,还应开展如下工作:

(1)技术指挥小组 小组全体人员立即进驻险情现场实行24小时值守。

召集专业技术人员对已经发现的险情进行现场分析会商,确定工程抢险方案,抢险方案应包含抢险工程措施、所需抢险物资、所需抢险人员、抢险程序等内容。并执行如下通知:

①通知物资保障小组负责人立即向抢险现场运输抢险物资。

②通知枢纽管理局和厂防汛办立即组织人员开展大坝、厂房险情扩大巡查、监视。

③根据已确定的工程抢险方案,安排险情抢险队人员积极开展工程抢险。

(2)物资保障小组应立即通知项目部主要负责人征调车、船,通知物资采购负责人按工程抢险方案要求准备物资。

(3)协调善后小组 1)立即通知全体防汛应急抢险队全体人员集合,若预计人员不足时,则紧急征召志愿人员至险情现场集合,参加抢险。联系医疗单位开展现场救护工作。

2)立即征集所有交通用车,根据现场抢险工作要求安排人员交通、疏散车辆;

安排抢险物资运输车辆;

安排抢险工作用船。

3)在接到计划部要求征调防汛物资通知后,应立即向临近单位联系征调防汛物资。

4)保持与项目部的联系,通报险情发展。

5)接到后勤保障小组负责人要求征召志愿人员的通知后,通知人员集合,指派至抢险现场向现场抢险小组报到。

(4)物资保障小组 1)立即通知防汛物资仓库按工程抢险物资要求安排装车运输。

2)对于防汛物资仓库未储存的物资,应立即安排人员就近紧急采购;

无法紧急采购的,应通知协调善后组负责人与临近单位协调征调。

(5)警戒后勤小组 1)安排人员准备现场抢险人员的用餐、饮水等生活事宜。

2)立即组织治安保卫人员,在施工范围内实施交通管制,确保项目部至抢险现场的运输道路畅通,安排治安保卫人员,排除人为破坏、冲击等因素。

3)根据险情发展指导群众向安全地点疏散。

3.12.5 Ⅰ级险情应急处置 当汛情或险情持续恶化,符合Ⅰ级险情条件,已经发布红色预警后,项目部除按Ⅱ级险情应急处置工作要求开展工作外,还应开展如下工作:

(1)总指挥应立即向业主、监理上报汛情及险情,内容应包括目前情况、后期预测、影响范围、已开展的抢险工作、损失情况等内容。

(2)根据抢险指挥小组提出的防洪、防汛等预案启动申请给予审核,并上报业主、监理批准后通知技术指挥小组执行。

(3)安排人员开展外援人员接待工作,安排外援人员住宿饮食,指派外援人员至抢险现场向现场抢险小组负责人报到。

3.12.6 应急结束 险情的危害已经控制,伤亡、被困人员已经得到妥善救治和基本安置,无次生灾害发生时,由指挥中心总指挥批准后,结束应急程序。

附件一:项目部应急处理流程 发生应急事件 伤势轻者,组织送往医院 配合上级调查处理事故 医院救护 伤势重者,通知医院统一救护 上报上级应急领导小组或当地救护部门 保护现场,组织施救,接受上级领导小组统一指挥 判断伤者意识,组织施救 组织人员抢救或撤离 · 项目部应急处理流程 附件二:项目部应急指挥部主要人员联络方式 姓名 职务 联系方式 附件三:主要应急物资清单 序号 备品名称 单位 数量 存放地点 保管人员 1 镢头 把 25 物资库 2 方锨 把 15 物资库 3 槽锨 把 25 物资库 4 编制袋 条 100 物资库 5 彩布条 米 100 物资库 6 胶衣 套 30 物资库 7 胶鞋 双 25 物资库 8 沙子 方 50 物资库 9 水泵 台 2 物资库 10 排水管 米 200 物资库 11 工具车 辆 1 物资库 12 翻斗车 辆 1 物资库 13 坑木2.4m 根 200 物资库 14 电缆 米 200 物资库 15 应急探路灯 盏 6 物资库 16 对讲机 部 10 物资库 17 灭火器 个 5 物资库 18 救生衣 件 10 物资库 19 医药箱 个 2 物资库 20 警示牌 个 10 物资库 王永隆 附件四:应急事故值班表 时间 姓名 联系方式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附件五:相关应急预案名录 1、人身伤亡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2、垮(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3、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4、触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5、机械设备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6、食物中毒专项应急预案 7、环境污染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8、恶劣天气专项应急预案 9、急性传染病专项应急预案 10、交通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1、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12、洪水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附件六:医护箱常备药品 医药箱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在于送医前的急救处理,很多危在旦夕的状况,都是因为急救得法而使生命获得延续。一般而言,私人医护箱必须具备以下的工具和药品。

a.工具类:包括无菌绷带棉花、剪刀、镊子、透气胶布、OK绷带、生理食盐水、温度计、止血带等。这些都是处理伤口时可能用到的工具。

b.药品类:基本上医护常备的药品指的是非医师处方药,在一般药局皆可买到的复方制药。它所含苞欲放的剂量较低,药性较温和。而在医院外可以自行护理的病况,一般来说不出头痛、发烧、肠胃不适、割伤、擦伤、肌肉酸痛等,因此,医药箱不妨根据这些症状准备适用药品。

解热类:

常备良药:如百服宁、普拿疼、阿斯匹林等药品,另外除了药物之外,不妨准备帮助散热的冰枕、冰袋。

适用症状:有些莫名的状况会引起身体的不适像上呼吸道感染、季李交替、环境变化、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发烧的发热、打喷嚏、咳嗽等这些感冒初期的病况,都可以自己处理。

注意状况:如果发烧伴随其他症状或者自行护理后未见好转,最好到医院就医。以下是你该注意的状况。

当自行护理时,发热情况未获得改善,持续3天以上:

间断发烧每次1-2个小时同样情况持续两星期以上;

突然的高烧40度以上,持续数个小时,伴随畏寒、冒汗、发抖、拉肚子等症状。

刚感冒痊愈何发的高烧且除发烧之外,还伴随呕吐、下腹痛、肌肉酸痛。

正确护理:先服用症状治疗药品,多休息、多喝开水、少熬夜,补充维生素C,保持室内通风,必要时辅以冰枕退烧,建议不要擦拭酒精,因可能引起反效应。

止痛类:

常备良药:普拿疼、百服宁、肠胃药、万金油等。

适用症状:日常生活中会引起的普遍疼痛症状很多,像是空气不良、睡眠不足等引起的头痛,吃坏东西、用餐时间不正常引发的肚痛、胃痛等,只要不是毫无来由,或是剧烈疼痛,都可以自行处理,另外,关于因过度劳动而产生的肌肉酸痛、疼痛等,也需就医。

注意状况:以下几种急促而剧烈的痛感,就是不可等闲视之的警讯。

急性剧烈的头疼2分钟以上;

急性剧烈的腹痛半小时以上,如果本身有胃溃疡的毛病,就要小心可能是胃穿孔;

如果本身体型较肥胖,可能是胆结石、胆固醇高所引发。或者曾经出车祸,伤及下腹,加上有头晕,呕吐、剧痛等症状……就可能是内出血;

急性剧烈的胸痛持续10分钟以上,年轻者可能是肺膜破裂所造成;

年纪长者可能是心绞痛等毛病;

若自行治疗3天未见改善,最好去求医。

正确处理:按时用药保持心情放松,多休息。

外伤类 常备良药:消炎药膏、碘酒、止痛药。

适用症状:擦伤、破皮等算是最常见的小疾病,若没能正确处理,可能引起不良的后果。一般来说,没有大量出血、伤口不深,不小心擦撞、提重物扭伤等,都不是太严重,可以自行救助。

注意状况:若有以下状况,需特别留意。

血流不止;

伤口在眼睛四周的部位;

头部撞伤,有呕吐、头痛、暂时性昏迷等状况。

正确护理:外伤的救护程序如下:

先以大量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如无生理盐水,可以冷温开水代替,最好避免使用棉花,以免棉絮沾在伤口上;

接着以碘酒消毒,一般红药水不建议使用,可能造成伤口痛痊愈后素觉沉积;

绑上无菌带或贴上OK带;

清理伤口时,若有干燥结疤的现象,可先冲洗生理盐水软化伤口才不会破坏新生的细胞;

若10年内未注射过破伤风疫苗,为保险起见,不管伤口大小,还是上医院注射较好。

烫伤类:

常备良药:止痛药、烫伤药。

适用症状:一般而言,一度烫伤的状况大致是发红、发亮、没破皮,可以不必上医院。

注意状况:二度以上烫伤必须送医,因为已经伤及真皮,在送医前的紧急处理步骤为冲、脱、泡、盖、送,在盖的阶段,记得用无菌纱布,其次为毛巾、手巾等。

正确护理:一度烫伤的救护主要是局部降温,可用湿毛巾擦拭、冲冷水以散热消肿,千万别用牙膏等涂抹,如果疼痛难耐,可吃止痛药或涂烫伤药。蛇伤药:上海蛇药:用于治疗蝮蛇、竹叶青、眼镜蛇、五步蛇咬伤。首次服10片,以后每次服5片,4~6小时服1次。

7.隧道施工现场处置方案 篇七

河南某矿设计生产能力0.3 Mt/a, 服务年限10.4 a, 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二叠系下统及上统的上石盒子组, 厚681.24 m。二1煤层属于Ⅲ—Ⅳ类破坏煤体, 煤层坚固性系数在0.12~0.19, 瓦斯放散初速度在16.5~19.0, 瓦斯压力为0.35~1.74 MPa, 瓦斯含量为10.74~12.08 m3/t, 为煤与瓦斯突出煤层, 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为保证生产安全, 采用由高精度微地震监测系统和应力实时在线监测系统组成的矿山CT对该矿进行监测显得尤为必要。

1 震动波采集仪器参数

此次施工采用仪器设备为Geo Pen SE2404NT, 仪器配备主机1台, 发爆器1台, 采集站11个, 数传地震电缆线12条, 每条电缆线有12个检波器通道。如图1所示, 整套设备按串联方式连接, 每个采集站可控制通道数为12道, 分别位于采集站两侧, 每次进行资料采集时, 仪器最多能够接收132个通道的数据。

图1中相邻两道间 (即相邻两探头间) 在电缆拉直后, 道间距最大为12 m。故若按12 m间距, 该套设备的最长覆盖距离为1 572 m。由于此次施工的24080工作面长度近1 700 m, 因此必须多次挪动采集设备, 故采取分批次采集方式完成现场震波数据采集工作。

2 工作面激发点与接收点布置

为了形成如图2所示的覆盖工作面的震动波到时射线群, 就需在工作面两巷分别设置激发点和接收点, 在激发点侧通过打孔安装炸药爆破后激发的震动波穿过煤岩体到达接收点侧, 然后由接收点侧安装的检波器感应震动信号, 记录震动波形。

考虑到实际施工工作量, 为尽可能对己15-24080工作面内应力布状态进行精细和全面的探测, 对激发点和接收点作如下布置:在运输巷布置接收点, 总施工长度1 650 m, 接收点间距 (即探头间距) 设定为7 m (10倍煤层中部锚杆间距) , 接收点236个, 编号从左至右:2001—2236;在回风巷中布设激发点 (放炮点) , 总施工长度1 584 m, 炮点间距16 m, 炮点数共100个, 编号从左至右:1001—1100。

3 监测方案与采集器参数设定

己15-24080工作面回风巷总接收点数为236个, 而目前实验室拥有的Geo Pen SE2404NT设备一次最多可以布置132个接收点, 接收点间距按7 m计算, 设备布设完成后一次可覆盖917 m范围。因此, 为完全覆盖回风巷, 设备必须要布置2次, 所有数据分2批次集中采集。第1批次采集:炮点范围1001—1050, 接收点范围2001—2132;第2批次采集:炮点范围1051—1100, 接收点范围2105—2236。每批次采集过程中, 每个激发点仅放一次炮, 每次放炮共有132个接收点接收震动信号。上批次完成所有炮点的采集工作后, 按下批次接收点范围重新布置采集设备。

以下是每批次采集时, Geo Pen SE2404NT设备的布设方案: (1) 第1批次采集。第1批次采集时, 发爆机与主机位于运输巷端头切眼处 (图3) , 由采集人员同时、同地点控制, 主机、采集站及电缆从左向右沿2001—2132接收点铺设, 发爆机一端与主机相连, 另一端用炮线连向放炮地点。此时, 所需炮线最长为998 m; (2) 第2批次采集。如图4所示, 第2批次采集时, 为减少炮线长度, 主机与采集站放在靠终采线的运输巷出口附近, 电缆沿2105—2236接收点从左向右铺设, 发爆机一端与主机相连, 另一端穿过己四轨道下山连向放炮地点。此时, 所需炮线最长1 390 m, 最终所需准备的炮线长1 529 m。

由设计方案可知, 2个批次中, 离震源最远的传感器距离为973 m, 按煤层P波传播速度1 600 m/s计算, 从震源至传感器所需时间为0.61 s。放炮信号的持续时间可从SOS微震监测系统多个现场放炮震动波形监测来定, 如图5所示, 持续时间一般在0.8 s范围内, 主频80~500 Hz。因此, 为尽可能完整记录放炮信号, 准确标记震动波到时, 设置采样频率5 000 Hz, 采样点数8个, 记录时间长度1.6 s, 可满足完整记录震动波信号的要求。

4 实施方案

井下施工主要完成放炮和铺设监测设备两部分。需要准备的材料及设备有:Geo Pen SE2404NT设备 (包括主机、采集站、数传地震电缆、发爆机、炮线) ;根据激发点和接收点标号制作的标识牌;喷漆;井下通讯电话;测量工具:激光测距仪或皮尺;瞬时爆破雷管;打钻设备, 用于钻取激发孔 (爆破孔) [3,4]。所有材料与设备准备妥当后, 即可下井按方案进行施工。激发孔的施工和Geo Pen SE2404NT设备的铺设可同步进行。施工步骤如下:

(1) 首先按照第1批次采集方案, 由工作人员根据设计的激发点和接收点位置, 按照实际现场情况, 在两巷利用测量工具按编号挂牌和喷漆标记, 并做好记录工作。

(2) 工作人员在运输巷挂牌位置, 按照确定的最优爆破参数施工钻孔。同时, 工作人员在回风巷按照挂牌位置铺设监测设备和安装传感器。

(3) 监测设备准备就位后, 运输巷工作人员利用电话通知回风巷工作人员连接炮线, 正确连接后, 回风巷所有人员按要求撤至规定躲炮位置, 并通知运输巷人员利用发爆机放炮和采用主机记录数据。

(4) 按规定时间躲炮结束后, 工作人员进入运输巷继续施工钻孔。钻孔施工完成后, 双方通过电话沟通完成第3步工作。

(5) 重复第4步直至完成第1批次采集方案中的所有炮点。

第2批次采集按照设计, 遵循第1步至第5步施工步骤, 完成爆破和数据采集工作。由于第1批次和第2批次监测范围有重叠, 因此为节省电缆铺设时间, 可不挪动第1批次后4根线。

5 现场实施与数据采集

按上述设计和实施方案在现场进行施工, 实际共确定炮点103个, 测点222个, 均靠近设计停采线, 基本覆盖整个工作面范围。其中炮点1#—52#为第1批次震源, 监测点7#—138#为第1批次探头安装位置;53#—103#为第2批次震源, 监测点103#—228#为第2批次震动波接收点 (图6) 。由于现场个别区域安装条件不佳, 107#和108#点上未能放置检波器[5]。

回风巷放炮炮眼孔深1.8 m, 装药量200 g, 如图7 (a) 所示, 从爆破后检波器器接收波形来看, 震动信号非常清楚, 易于标记波形开始时刻。图7 (b) 示出信噪比分析结果。图中背景色深浅标识着信号信噪比大小, 颜色越深表示信噪比越低, 颜色越浅表示信噪比越高。可以看出, 初至到时具有较高的信噪比, 利于到时标记分析。

6 结论

(1) 矿山CT采用人工放炮作为震源, 实际共设炮点103个, 测点222个。炮点间距16 m, 测点间距7 m, 可覆盖整个工作面范围。

(2) 针对己15-24080工作面实际条件, 设计了矿山CT技术现场实施方案, 采用2批次采集方案能完全覆盖工作面, 且记录震动波形信噪比较高, 保证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 井下采用人工震源激发震动波, 波形初至到时具有较高的信噪比, 井下数据采集工作符合预期要求。

参考文献

[1]尹光志, 代高飞, 闫河, 等.冲击地压预测的遗传神经网络方法[J].岩土力学, 2003, 24 (6) :1016-1020.

[2]尹光志, 谭钦文, 魏作安, 等.基于混沌优化神经网络的冲击地压预测模型[J].煤炭学报, 2008, 33 (8) :871-875.

[3]姜福兴, 王平, 冯增强, 等.复合型厚煤层“震—冲”型动力灾害机理、预测与控制[J].煤炭学报, 2009, 34 (12) :1605-1609.

[4]王平, 姜福兴, 冯增强, 等.高位厚硬顶板断裂与矿震预测的关系探讨[J].岩土工程学报, 2011, 33 (4) :618-623.

8.隧道施工现场处置方案 篇八

【关键词】隧道;通风区;综合病害;抢修;处置

1.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白桦山隧道设计为分离式隧道,左线长6678m,右线长6739m,隧道通风采用互补式+右线集中排出式组合通风方案,通风斜井在右线YK19+520处与主洞联通,左线主洞ZK19+539通过联络风道与右线主洞YK19+520联通排烟。通风区段布置图如下:

注:该通风区段主要由隧道主线隧道、风机洞室(SF1)、风机操控室(SF2)、检修通道(SF3)、右线排风口(SJ1)、左线排风口(SJ2)、联络风道(SL1)、通风横洞、变电所横洞组成。其中以风机洞室、排风口的施工难度为最大,中心里程桩号为YK19+520,并与右线主洞呈90度相交,净空11m,净高11.25m。

2.出现病害情况

该通风区段原设计围岩为Ⅳ级,设计S4b复合式衬砌类型,而现场实际揭露围岩为强风化灰黑色页岩,薄层状岩体松散,变形时间效应明显,属极软岩,岩面潮湿,有裂隙水,岩体遇水软化,洞身稳定性差。根据超前地质预报及现场围岩情况判定,该通风区段围岩属于Ⅴ级围岩,原设计的S4b围岩支护参数无法保证施工安全和结构稳定,经四方会议研究决定,将该段围岩级别由Ⅳ级变更为V级,衬砌支护类型由S4b变更为S5b。

施工前制定了专项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施工,当施工至互换式风道及变电所横洞开挖支护完成,风机控制室开挖支护即将完成,风机洞室开挖下台阶剩余不足10米时。发现主洞二次衬砌在各洞室口两侧位置、主洞边墙、主洞拱腰等位置出现开裂、压碎、剥落等现象,混凝土剥落位置二衬钢筋严重变形,成U形或V形。紧接着风机房和风机控制室初支发生严重变形,侧壁中间位置最大向外鼓出量超出50厘米。由于当时处于雨季,且现有支护由于受力变形,支撑体系受到极大破坏,个别部位机构作用处于失效状态,对隧道的安全造成重大隐患,鉴于此项目部立即采取措施展开抢险施工,对该段破坏较大的部位进行修复和加固。

3.原因分析

3.1根据超前地质预报及现场围岩情况判定,该通风区段围岩属于Ⅴ级围岩,稳定性极差,按照设计要求网络通风区段应设置在IV级及以下等级围岩内,而实际情况处于V级围岩区段。

3.2因业主通车目标和节点要求工期紧张,该区段左右线主洞、通风区的互换式风道、变电所横洞、风机洞室、风机控制室等洞室同时施工,施工速度较快,加之各洞室断面均较大,同时施工使各洞室之间施工扰动产生叠加效应,致使该区段较大范围内的围岩受扰动作用,处于不稳定状态。

3.3此区段埋深400米左右,地应力较强,隧道开挖完成后随着地应力的不断释放,对隧道结构造成较大影响。

3.4施工季节处于雨季,且降雨频繁、持续不断,围岩内随着雨水的下渗,含水量不断加大。

4.处置方案

为保证施工安全和结构稳定,避免病害进一步扩大,应立即停止该段施工,并对已施工段落进行加固。经过多方论证,特制制定抢修处置方案:对通风区段出现病害严重的二衬段落增设临时钢支撑加固;对严重变形的风机洞室、风机控制室采用自进式中空锚杆注浆固化围岩;对侵限初支进行换拱修复,将侵限部分挖除;对病害严重的二衬破除后重新施工,并将混凝土强度由原来的C25提升至C30。

4.1增设临时钢支撑

对病害严重的二衬段落采用临时钢支撑进行加强,临时钢支撑采用I20b钢支撑,纵向间距1米,每榀钢支撑之间采用Φ22钢筋连接,连接钢筋环向间距1米。在各洞室口位置即风机洞室口、互换式风道洞室口、变电所横洞、风机控制室洞室口等,洞口左右1米范围内,以及病害严重二衬段落两端的临时支护进行加密设置,纵向间距30cm。临时钢支撑加固布置示意图如下:

施工注意事项:

4.1.1先从互换式风道洞室口位置开始施工,向小里程方向连续进行施工。

4.1.2临时支护拱架与衬砌间缝隙采用三角木楔塞紧,使拱架与衬砌能够共同受力,起到临时支护的支撑作用。

4.1.3拱架的底部必须坚实,严禁脱空,可以采用型钢和钢板的支垫的方式进行。

4.2自进式锚杆固化围岩

鉴于风机洞室(SF1)、风机操控室(SF2)施工初支后,软岩变形较大,在已施作的初支基础上,增设R32N自进式中空注浆锚杆,以稳定固化围岩,预防后期修复施工造成二次扰动变形加大,导致坍塌等不安全隐患事故发生。采用自进式中空注浆锚杆原因,一是施工扰动小,二是施工速度较快,三是围岩固化半径大,施工便利。自进式锚杆锚杆布置间距60cm(纵)*100cm(环),全断面梅花型布置,锚杆长8m,直径φ32mm。自进式中空注浆锚杆采用水泥浆液,注浆参数:水泥水灰比1:1,注浆压力初压0.5-1MPa。自进式锚杆布置示意图如下:

施工注意事项:

4.2.1锚杆打设尽量做到垂直于工作面,以达到最好的受力状态。

4.2.2锚杆打设尽量采用干钻打设,干钻打设困难时采用水钻法,水压力要小,起到疏通、排渣效果即可。

4.2.3锚杆打设完成后,采用L形或U形钢筋与拱架焊接牢固,形成一体。

4.2.4注浆时严禁压力过大,以免造成应力过大对既有结构的二次伤害,以孔口注浆饱满,四周小范围扩散即可。

4.2.5注浆前,认真做好机具设备的检修工作,并用清水进行试运转,发现问题及时排除和修复,使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对注浆管路系统,包括接头、阀门等,认真检查,如有破损,予以更换,不好用的接头、阀门,不得使用,以免注浆时在较高压力下发生脱扣的危险事故。

4.2.6浆液在高速搅拌机内搅拌,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进行投料,搅拌机布置有两个制浆桶,保证水泥浆液的施工供应和浆液拌制质量。

4.2.7结束注浆后,防止管路堵塞,应尽快卸开孔口接头,开清水泵冲洗管路,以免造成管路中的剩余浆液凝结、堵塞管路。注浆作业前后配合,统一指挥,保证注浆计划的实现。

4.3侵限初支换拱修复

自进式锚杆施工完毕,注浆强度符合要求后,开始对变形侵限的初支进行换拱修复。修复前,先将未封闭成环的仰拱初支、仰拱及仰拱填充等施作完毕,封闭成环以保证整体稳定。采用风镐在侵限变形段初期支护拱架处开槽,槽宽50cm,开槽长度覆盖变形拱架的整根单元件,去除连接板的螺栓、连接钢筋等,拆除变形拱架,清理突出岩面至设计轮廓线,立即安装新的拱架,并按设计要求施作系统锚杆、锁脚锚杆等,新拱架也与打设好的自进式锚杆焊接牢固。采用同种方法处理好第二榀侵限拱架后,利用风镐凿除两榀拱架之间侵限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等,按设计图安装新的钢筋网片、纵向连接筋、系统锚杆等,报监理检查合格后立即喷射混凝土封闭,以此类推施工替换下一循环侵限拱架。施工注意事项:

4.3.1换拱施工、清理突出围岩等,应由洞口向洞内,由上向下尽量采用人工形式施工,以避免对围岩的震动过大,人工清理困难时可采用小破碎锤辅助施工,严禁采用爆破清理侵限作业。

4.3.2各个施工工序要做到施工迅速不脱节,在最短的时间内施工完成,在每道工序结束前,下道工序的人员和材料要抵达施工现场,做到工序紧密连接。

4.3.3换拱时,新旧拱架间要连接牢固,螺栓施做困难时可采用焊接方式,焊接前要将连接板之间缝隙用钢筋或钢板填塞并焊接牢固。

4.3.4缩脚锚杆应向下带一倾角,提高拱架的抗收敛效果,拱架与锁脚小导管以及拱架与锚杆的接头要焊接牢固。

4.3.5换拱的施工要一榀一榀进行,严禁冒进施工,引起塌方。

4.4受损二衬破除修复

为减少对围岩和初期支护的扰动,确保安全,对病害严重的二衬采用静态爆破联合小破碎锤、风镐破除。静态破碎拆除前为避免静态破碎影响相邻二衬,预破除二衬与相邻二衬之间应凿除30cm左右的凹槽,作为应力释放区。炮孔采用多排孔方格网型布设,孔径φ40,孔距20cm,炮孔排距60cm,最小抵抗线30cm,孔深45cm,单孔装药量1.5kg,施工经验数据如下:

静态破碎后,二衬破除应按照“先拱后墙,自上而下”的原则进行,严禁随意进行开槽凿除作业。混凝土拆除后,拆除原有钢筋、防水板、盲管等,切割二衬钢筋时预留搭接长度,接头错开35d。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出露的初支混凝土表面埋设监控点,如有初支侵限情况,修复后再进行下一环节施工。根据二衬模板台车工作长度,每拆除一个工作长度的二衬后,立即按设计要求重新布设盲管、防水板、无纺布、止水带等,绑扎钢筋后,重新浇筑二衬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再进行下一循环作业。施工注意事项:

4.4.1二衬混凝土破除前,对设计的静态爆破参数可进行现场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拆除工作。如果试验段破碎效果不理想,可及时修正施工参数,试验段可设置为两排炮眼。

4.4.2静态爆破施工作业人员,需佩戴护目镜,不戴护目镜属违章操作。在药剂灌入钻孔到岩石或混凝土开裂前,不可将面部直接近距离面对已装药的钻孔。观察裂隙发展情况时应更加小心,尽量远离装灌点。此外施工现场应专门备好清水和毛巾,冲孔时如药剂进入眼内和皮肤上,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情况严重者立即送医院清洗治疗。

4.4.3凿除二衬混凝土时,如果对初支混凝土表面造成损伤,应首先将初支混凝土修补至表面平整密实,达到铺设防水板、无纺布的平整要求。

4.4.4二衬混凝土每循环破除施工长度,应根据需破除的二衬总长度合理布置,单节破除长度易设置为3-5米/循环,不宜过长。环向拆除作业时可分5次拆除,即按照“拱部--破损较重侧拱腰--另一侧拱腰—破损较重侧边墙—另一侧边墙”施工顺序作业。二衬混凝土破除顺序示意图如下:

4.4.5钢筋及防水板台车就位后,应首先清理残留的混凝土块、钢筋、防水板等,理顺盲管排水网络,无纺布、防水板铺设时松紧适度,避免过紧被撕裂或过松形成人为蓄水点,接头、搭接等严格按规范施作。重新施工二衬段的防排水系统应格外注意,尤其新旧交接部位,重新铺设的排水盲管可适当加密,并在二衬环向施工缝位置和纵向施工缝上方位置各增设一道,并预留出水口,确保排水通畅。

5.安全注意事项

5.1隧道抢修施工前,制定专项的安全应急预案和领导值班制度,明确责任人。所有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进入施工现场佩戴好安全防护用品,高度2m以上施工作业即属于高空作业,必须配备高空安全防护用品,每班施工前,专职安全人员必须进行安全讲话,提醒危险源和不安全征兆。

5.2所有施工平台应做必要的加固措施,检修各连接点,设置好护栏、作业平台、防坠落物等安全防护措施。施工前,各类施工设备必须进行检查,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普通设备操作者也应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5.3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施工期间现场带班人员要注意协调指挥好现场的施工,保证各工序紧密连续,平稳可控,不得冒进施工。现场配备专职安全人员,注意观察各作业面的情况,发现险情及时通知现场人员,避免出现机翻人伤,坠落物伤人、伤机械等事故。

5.4施工时配备专业电工,备用电源等,防止电路、电器设备发生问题,中途停电,造成意外事故。保证工作面的良好状态,做到现场照明良好、现场整洁,电工检查、连接好各用电线路、施工所需各种材料充足,避免出现停工带料现象。

5.5合理布置监控量测点,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变化进行观测,提供数据指导施工。监控量测的频率根据相应规范要求进行,可适当增加,由于原初期支护变形量较大,部分结构受力出现损伤,每天监测频次不少于3次,监测结果及时反馈。如果发现围岩变形突变,应该马上停止所有施工作业,人员撤离现场,分析突变原因,并及时向应急处置小组汇报,研究进一步处理方案。

6.小结

上一篇:期中考试实施方案下一篇:护士长工作的自我鉴定